教會公報3372期

Page 1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TAIWAN CHURCH NEWS 週 刊

追思 巴克禮

專題報導 版 4-5

台南都原宣教網 尋回失落羊

長女穿歷屆制服掃墓

穿著歷屆制服學生清掃巴克禮及長女創校 者萬真珠的墓園,追思禮拜後,各單位 一一獻花,緬懷巴克禮對台灣的愛與奉獻。(攝影/陳怡萱)

月5日,長榮女中校長蔡玉敏特別帶領

宗改500基督教倫理講座

胡伯教授將來台 免費邀你齊參加

【陳怡萱台南報導】10月5日是蘇格蘭宣教師 巴克禮(Thomas Barclay)過世的日子,這天上午, 台南市巴克禮紀念公園永續經營協會、台南企業文 化藝術基金會、台南神學院、台灣教會公報社、長 榮女中、長榮中學、長榮大學、台南中會東門巴克 禮紀念教會等單位,前往台南市基督教墓園的巴克 禮墓前舉行追思禮拜。長榮女中校長蔡玉敏特別 帶領穿著歷屆制服的學生清掃墓園,禮拜後各單位

一一獻花,緬懷巴克禮對台灣的愛與奉獻。

追思禮拜前,台南長榮女中師生率先前往墓地打 掃,蔡玉敏和幾位女學生穿上歷屆制服,象徵傳承 意味,合力整理巴克禮以及他旁邊長女創校者萬真

珠(Margaret Barnett)、第一任校長盧仁愛(Jane

A. Lloyd)墓前雜草。

禮拜由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牧師、巴克禮紀念公 園永續經營協會理事長羅仁貴主理,他談起巴克禮 1875年來台奉獻60年之久,為栽培本地人傳福 音而設立台南神學院、為推動白話字運動而創辦台 灣教會公報社、為提升教育水準而設立中學、為看 見信徒的需要而翻譯聖經為白話字,讓更多人因此 可以讀聖經而認識上帝。

發行人/蔡政道 WEBSITE/www.tcnn.org.tw

投稿MAIL/write@pctpress.org

短波MAIL/news@pctpress.org

索閱專線/06-2356277#134

客服MAIL/service@pctpress.org

除以上貢獻外,巴克禮也是守護台南的和平使 者,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清國將台灣割讓 給日本,日本派兵來台接收,同年10月20日,日

軍即將砲火攻城前夕,台灣民主國領袖劉永福已離 台,府城內人人自危。在絕境中,台南士紳懇求巴 克禮與宋忠堅牧師代表府城前往日軍營區進行交 涉。隔天日軍和平入城,台南百姓免受戰火蹂躪。

羅仁貴認為巴克禮對台灣有情、有恩、有義,也 對上帝有信,他的精神值得學習。台南企業文化藝 術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表示,這次的追思禮拜等於 是揭開10月20日「臺南和平紀念‧重演消逝記 憶」活動的序幕,當天下午4點在南神有追思禮拜, 11月21日巴克禮生日這天,在南神也將舉辦4校 詩歌頌讚音樂會。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道昌表示,巴 克禮願意成為日本人與台灣人中間的媒介,實在不 容易,恐怕受到兩邊懷疑,但他卻願意擔任這重要 的工作,「我們基督徒也是在上帝與世人中間當媒 介,更應做好傳福音的工作。」

相關巴克禮系列活動消息,請上臉書專頁「臺南 和平紀念‧重演消逝記憶」查詢。

【林宜瑩台北報 導】2017年是宗 教改革500週年 紀念,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總會和南與 北出版社、台灣神 學院、玉山神學院 主辦《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系列 講座》,今年10月份特別邀請德國 基督教倫理權威的沃夫剛.胡伯教授 (Wolfgang Huber)來台,從16日 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22日在台北馬 偕紀念醫院平安樓15樓、22日及23 日在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26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國際會 議廳、26日在台中中會柳原教會,以 「基督教倫理在現代社會的挑戰」為 題進行全台巡迴講座,皆為免費入場, 歡迎大家自由參加。

胡伯曾任德國馬堡大學與海德堡大 學神學院「基督教倫理學」與「系統 神學」教授,也曾任德國福音教會 (EKD)柏林區主教、議長,並擔任 過德國國家倫理諮議會委員、德意志 倫理諮議會代表、2011年德國社會 民主黨(SPD)總統候選推薦,曾榮 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貢獻一級勳 章、柏林邦政府的貢獻勳章等。 胡伯將以德國經驗為例分享人權、 宗教、倫理和轉型正義等面向,透過 他豐富的神學涵養,讓基督徒、教會 牧長及各方先進,進一步思考如何幫 助教會與促進國家、社會的改變。

發行所/70144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1296號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901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歡迎索閱‧奉獻支持
Since 1885 台灣第一份報紙
3372期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
10

當原住民傳統遇上生態保育

借鏡美國印地安保留區經驗 需與原住民學習生態永續知識 方能解決問題

是沙漠,甚至橫跨美國與墨西哥的領土,裡面有基本的 法律與組織來管理,地位與美國政府對等。

美國原住民在傳統領域生活的幾千年,早有一套 生態永續的概念與知識,其中大部分都與水資源有 關,也有關於狩獵、採集等獨特的文化。例如派憂族 (Paiute)又被稱為「割喉鱒魚食者」,表達出其生活 方式。John表示自己主要做河川的研究,如何讓河川 周圍的文化與生態能夠正常運作?當擁有健康的生態, 才能維持系統的完整。

會介入。因此有案例是原住民自決建設賭場,財團便介 入與原住民合作,使用保留區土地建設賭場。另外也曾 有原住民想開放土地放置核廢料,但州政府拒絕,雖無 權干涉原住民土地運用,但州政府拒絕開放道路讓核 廢料進入,此案因此告吹。

John認為,面對原住民傳統與生態保育問題,並非 以教導者的姿態介入,而是跟原住民學習當地知識,了 解原住民的需求,才能共同解決問題。

【陳逸凡高雄報導】今年10月初,花蓮縣政府開放 原住民狩獵穿山甲等保育類動物,引發動保團體譁然, 太魯閣族銅門部落也隨即發表聲明回應,表明穿山甲 不是原住民族的傳統獵物,拒絕狩獵穿山甲。此案顯 見政府及國人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陌生,為此,10月 7日晚上,南之洛馱思論壇邀請台裔美國環保署物理學 家John T. Lin假南社專講「當原住民傳統遇上生態保 育?從美國印地安保留區談起」。

John於11歲就移居美國,但全程仍以台語演講。他 表示美國環保署不是只有管污染而已,水源、空氣、健 康都有研究,如此在制訂法規時才能周全。在加州、內 華達州、亞利桑那州,有148個美國聯邦政府承認的部 落,雖有大片的保留區及傳統領域,但是其實大部分都

John表示,河岸正常運行的條件包含水文、植物、 土壤、生物、地方傳統知識。若以建設發展的思維對自 然環境進行人為介入,破壞只會越來越多,問題也無法 解決;若是以自然生態的思維,則會思考如何改善自然 條件,讓生態永續。植物、土壤、水源,是健康河川的 三大要件,光是重視水質,其實無法確保河川的健康及 穩定性。例如美國熊溪,養殖業長期讓牛群到河邊喝 水,造成河岸植批的破壞,生物多元性也消失,若能在 管理上改變,讓牛群輪流到不同地方喝水,則情況就能 獲得改善。

John在回應現場聽眾提問時說,當美國專家與當地 原住民意見衝突時,則會分析雙方意見是否真的相左, 並討論出共識。例如工程署想要移動當地巨石,原住民 傳統則是不能移動巨石,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石頭讓 土壤不至於流失,研究後專家便會採納原住民的意見, 不移動巨石。

與台灣不同的是,美國原住民能夠自行評估保留地 是否開發,除非影響保留區外的生態,否則美國政府不

司法互助趨緩 立委憂心國人安全

【林宜瑩台北報導】日前發生台灣人因在肯亞、馬來 西亞、柬埔寨、亞美尼亞等國,遭控涉嫌參與國際詐騙 案,原本依照國際遣返原則,應依據犯罪嫌疑人「國籍 或市民權所屬國」加以遣返,但在中國施壓下,竟違反 與台灣之間司法互助「慣例」,將所有台灣國籍涉案者 全部遣送至中國送審。為此,民進黨立委尤美女10月7 日在立法院召開「台灣與中國司法互助及中國司法人權 現況」公聽會,邀集外交部、法務部、調查局、刑事警 察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海峽交流基金會、經濟部等 相關官員,及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經濟民主 連合、台灣人權促進會等民間團體商討因應對策。

尤美女憂心指出,中國政府忽視、侵害人權的案例屢 見不鮮,包括去年7月9日大肆逮捕中國人權律師,並 進行祕密關押及審訊,根本違反國際人權公約的《公 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7條「禁止酷刑」、第9條 「提審制度」、「審前羈押制度」、第14條「公平審判 原則」的「無罪推定原則」,更違反中國的《刑事訴訟 法》規定,如今還發生香港民運人士黃之鋒在泰國遭滯 留審問3小時及遣返香港事件,她擔憂要是我國民運人 士哪天在國外,也遭遇中國以「違反中國反分裂法」為 由,要求他國將我國人民強制遣返中國呢? 我國各部官員也一一上台報告,台灣與中國在處理 犯罪嫌疑人遣返事宜上的概況及因應對策,多位官員 坦言,近來中國屢屢違反之前兩國簽訂的「共同打擊犯 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原本應依犯罪人「國別」加以遣 返原國家的「慣例」,竟施壓他國要求將我國涉及國際

長榮辦學有教無類 至南監開設學分班

詐騙案的犯罪嫌疑人,直接送往中國羈押受審,我政府 相對應窗口已向中國表達嚴正且強烈的抗議,而我官員 也證實,在蔡政府上任後,中國刻意趨緩與台灣之間的 共同打擊犯罪合作。

在這場公聽會上,也邀請曾在2012年被中國當局非 法拘禁審問的鍾鼎邦現身說法,他因看不慣中國刻意 抹黑法輪功,多次以插播中國衛星用廣播方式向中國人 民傳遞真相,沒想到當他前往中國探親時竟遭非法拘 禁54天,日夜審問、逼迫取供,做出違反個人意願的自 白,後在台灣家人與民間團體四處奔走連署10萬人聲 援,以及國際媒體大肆報導中國迫害法輪功真相,中國 共產政權因感國際輿論壓力,最後才將他釋放回台。

長大與南監合作辦學是國內首例。(相片提供/長 榮大學)

【陳怡萱整理報導】長榮大學與法務部矯正署台南 監獄合作開設學分專班,10月4日至台南監獄舉辦開學 典禮。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於典禮上致贈修讀學分班 的收容人每人一份入學禮,期勉收容人在地學習,把學 習變成生活、變成習慣,向上提升自己,邁向新未來。 8月23日長榮大學與台南監獄簽訂合作意向書,開 啟台灣的獄政先例,大學主動到監獄開設學分專班供 收容人修讀。經過報名、考試與審核後,獄方總計錄取 24位收容人,9月22日開課;修讀學分班的收容人年齡 層從28歲至63歲,未來有機會接受大學進修教育。這 學期先開設國文、英文與通識課程,每門課每週共計2 小時,其餘時間由獄方安排其他教化課程,收容人可以 全力投入課業學習。

台南監獄典獄長陳進豐致詞時勉勵收容人「好好珍 惜學習機會、好好用功讀書」,取得大學畢業證書,增 加自信也讓家人引以為傲。法務部矯正署副署長邱鴻 基也表示,在監獄開大學學分班是獄政史上頭一遭。他 鼓勵收容人,知識就是力量,學習到的絕對受用終身。

李泳龍指出,教育沒有界線,長榮大學秉持基督教公 義辦學,有教無類,不放棄任何一位有心向學的學生; 透過大學資源,提供更多專業課程與師資,增進受刑人 的自制力及生活技能,帶受刑人改悔向上,成為社會有 用之人,這是創造多贏的教化典範。

長榮大學永續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吳孟爵進一步說 明,學分班課程收費每學分收400元,相較於其他學校 學分班收費便宜許多,在台南監獄開設學分班也陳報 教育部核准在案。未來長榮大學預定增設生活科學學 士學位學程進修學士班,讓這些收容人可以無縫接軌 到進修學制。而且這項進修機會可透過矯正機關的「移 監」制度,讓各地收容人有機會到台南監獄接受長榮大 學提供的進修教育,服務對象不會只限於目前台南監 獄的收容人。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教會消息 2
立委尤美女在立院召開公聽會,邀民間團體商討 因應中國趨緩司法合作對策。(攝影/林宜瑩)
南之洛馱思論壇邀請台裔美國環保署物理學家 John T. Lin假南社專講。(攝影/陳逸凡)

建構教會「整全性」

的生命教育

台灣近年屢次發生隨機殺人、虐殺動物等事件, 背後隱藏的問題在於「對生命的不尊重」。目前,全 台灣高中12年國教已經啟動,其中生命教育安排為 必修的「1學分」,這是多諷刺的教育觀。原來生命 僅用1學分,就能修畢,難怪台灣各種對於生命不尊 重的社會事件會陸續發生,讓人難以招架。

當人以功利取向建構生命,甚至學校淪為僅是一 種將人以成績排序的機構時,正是教會應積極重視 生命教育的契機:「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教育。生命必 須通過教育方式,引導人對於生命的正確認知。」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Life是從希臘文 bios衍生而來。bios涵蓋了生命的物質層面,意謂

著隨時代與環境脈動的生活方式與生命經驗。而 education一詞,從拉丁文educatio轉變而來,原意 更接近「從他身上引導出什麼」。由此「生命教育」 可定義為:「生命中的不同面向,必須經過引導才能 走向正確的方向,建構正確的認知。」

然而,新約中對於「生命」的用詞不僅只有bios一 詞,還有第二個用詞psuche,其原文的字意含有「使 身體得以活動的塵世生命」。以及第三個翻譯為「生 命」的用詞zoe,除了用來指出肉身的生命以外,還 具有「形而上」生命「靈性」部分。

綜合新約中對於生命的定義後,可見一般學校生 命教育的推動欠缺靈性層面,而此欠缺卻是教會的

強項,因為教會的宗教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當 生命教育以靈性為出發點,進而探討生命教育的定 義,就能區隔生命教育的廣度與深度。生命教育非 「品格教育或是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應該是「追求 平安、永恆歸宿的一場學問」。

當生命教育被認為是Holistic(整全性)的教育 時。聖經所主張人涵蓋「身、心、靈」三個層面觀 點,正是生命整全性的解答。因此,我們視教會的 本質具有「有機體」的生命力,即呈現出「出生、 成長、病弱、復原、生產、衰老乃至死亡等生命特 質」。於此,教會推廣生命教育,其深度與廣度除了 基於聖經的宗教教育外,更應提升將對生命本質之 教導,跨大到教會外的人民與團體。

因此,教會整週所進行的宗教教育,應建立起「生 命教育的整全性」,不是單單聚焦主日一天的活動 設計,也不是將教會的教育聚焦在「兒童主日學」而 已。教會可以思考「人與自我、他人、環境、上帝」 四個層面,設計全教會的宗教教育課程,作為教會 整全性的發展。

渴慕得造就 社青聚玉神讀聖經

第3屆全國社青讀經營 86位青年共同查閱加拉太書 分享上主而來的自由信息

【邱雅憫花蓮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16年第3 屆全國社青讀經營,10月8日至10日於玉山神學院隆重 登場。營會由總會青年、大專、原宣三委員會合辦並由 11位社青共同籌備,小組輔導則由各地大專中心工作 者、神學生與地方教會熱心牧長等同工擔任。86位不 同職業、族群的社青,不惜犧牲假日,渴慕主話語、為 主擺上,特別是排灣中會武潭教會、中布中會久美教會 的社青,不畏大雨肆虐、土石坍方,照樣驅車前往,期 望透過彼此生命交織,深究信仰並得著餵養。總會青年 幹事鄭君平牧師表示,透過小組研讀讀經,彼此對話討 論,不僅豐富對聖經的認識,也可修正對聖經的誤解, 讓信仰更趨向真理。

這次以加拉太書為主體,並以「自由與不自由間,沒 有意見?」為題,邀請玉神新約助理教授邱淑嬪牧師 進行導論專講。她引用學者E. P. Sanders論述,點出:

「猶太教不是強調靠行為得救,而是倚靠『恩約行為』 維持在恩典中」,表明基督徒的「自由」不是放縱的藉 口,而是以愛心相互服事,滿足「愛鄰舍如同愛自己」 的律法;專講二請玉神新約教授董俊蘭牧師,分享加拉 太書的應用。董俊蘭分析,「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受拘 束,而是讓自己給聖靈管束,他也以詩篇1篇3節作回 應,期望眾人如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結果子,葉子 不枯乾,凡所做的盡都順利。

開會禮拜除了讓會眾以熟悉的語言吟唱聖詩,也邀 請Pinuyumayan區會、客家中會青年用族語朗讀聖經 與祈禱,禮拜奉獻全數捐助尼伯特颱風賑災;此外,身 兼玉神副院長的董俊蘭表示,目前玉神設有「築橋計 畫」,以培育優秀原住民傳道者,為原鄉與都市的原住 民信徒築一座橋,除勉勵青年報考神學院外,也請會眾 為玉神綜合大樓尚負債1200萬元代禱。

營會也安排工作坊探討:偏鄉醫療、愛情與婚姻預 備、在夢中遇見真實自己、青年返鄉等議題。其中偏鄉 醫療工作坊,邀請台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 創辦人徐超斌醫師,以自身生命故事為題,分享為何步 入醫界及中風後的心路歷程,目前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 迴基金會的徐超斌,期望打造一間身心靈全人健康的 南迴醫院,使偏鄉病友除了第一時間獲得良好醫療照

本屆讀經營由青年、大專、原宣三委員會合辦並由 11位社青共同籌備。(相片提供/總會青委會)

顧,心靈也能獲得撫慰,同樣具醫護背景的台北大專畢 契鄭永琪表示:「徐醫師演講時,常常說自己很帥,但 他做的事情,真的更帥!他努力服務原住民族人,令人 感動。」最後獻心會由總會大專幹事王榮義牧師以「十 架‧愛‧自由」為題證道,期許每個人在耶穌基督面前 敞開自己,將背負已久的十字架交託給主,不再認為單 靠外在的行為才能獲取上帝的「愛」,唯有交託並相信 上帝的恩典是白白地賜予,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馬偕醫諾全力支持醫學院

【林宜瑩台北報導】因有馬偕醫學院學生家長寫信給 馬偕紀念醫院董事長劉伯恩,表達對自己孩子就讀馬偕 醫學院前途堪憂的擔心,劉伯恩與院長施壽全10月5日 發出「給馬偕醫學院全體師生的一封公開信」(見本報 11版),表明馬偕醫院董事會已在2015年8月通過另 外10年新台幣34億捐助款,為讓馬偕醫學院能安心永 續運作,甚至以「公證」契約方式來表達對醫學院堅定 支持的決心,為及時因應學校需求,馬偕醫院董事會也 與院方13日要去衛福部說明,盼能盡速核撥款項。

事實上,除了醫學院學生家長的壓力,另外還有醫院 員工,直言在這次媒體上看到相關報導後,才知道醫院 要付出承諾性捐款給醫學院,並質疑如此作為會使大家 對醫院健全發展有所疑慮,劉伯恩及院方也要盡力向醫 院醫護職員進行說明、安撫。至於有人透過媒體將內部 重要公文外洩爆料而引發的風波,劉伯恩坦言,他站在 信仰立場及顧全大局不能公布一切,因為他認為,「吃 虧也是解決難題的一種上上策。」

與主緊密連結 重拾對生命的尊重

【林宜瑩台北報導】每年10月第3主日是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的「教會教育事工奉獻主日」(過去稱為「世 界主日學奉獻主日」),總會教育委員會除繼續推動 原有主日學教育與生命教育、門徒培育等事工外,今 年更增加「靈性形成」事工,出版《三一原型牧養系 列》、《基督徒靈修系列》等書籍,總會教育主委王燦 昇期望,總會教會教育事工能幫助教會建構「整全的教 育」,齊心為建立上帝國來一同努力。

為了「教會教育事工奉獻主日」,王燦昇寫了一封 「建構教會的『整全性教育』」請安函,以台灣知名作 家黃春明曾在搭火車遭高中生嗆聲的遭遇,點出現在 年輕人「對生命的不尊重」,並直言是台灣功利主義社

會情境下才會產生此一現象,他也以台北市內湖發生 女童遭歹徒砍下頭顱兇殺案為例,直言焦點不該在死 刑存廢,而是要深切探討台灣人對生命是否看重。 王燦昇認為,當教育不再是平衡與提升生命層次時, 若學校與教育體制只是為了滿足功利取向社會發展的 需要而設立,將無法讓學校透過教育讓學生學習尊重 人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目的,因此,教會生命教育以「恢 復人原具有上帝的形像」,要讓人生命與上帝連結。 目前總會教育事工委員會已出版主日學教育及生命 教育等教材,也定期舉辦培育、體驗活動,在門徒培育 上出版相關教材,也舉辦種籽教師培育營、與各中區會 合辦門訓。

3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教會消息

台南都原宣教網 尋回失落羊

都原教會人財不足 面對跨文化牧養困境 共組宣教網絡 同工互扶持

【邱雅憫專題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 型態的改變,越來越多原住民族人離開 部落,來到都市求學、工作甚至定居。

都市原住民的心靈牧養,成為原住民教 會新的功課。

位處台南市都會區的眾教會中,南布

中會歸農教會為傳承布農族生命禮俗, 每年6月舉行「嬰兒節禮拜」,會友盛 裝帶著該年出生的嬰兒出席,接受上主 與眾人的祝福。排灣中會南原教會則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一領一‧新倍

加」門徒培訓練教材,不僅訓練出12

位種籽教師,還開設財務課程,教導信 徒如何用信仰面對生活難處。今年5月 升格堂會的排灣中會福山門教會,多年 前就開始組織眾教會並推展共同事工, 2013年更進一步與眾教會成立「台南 市原住民宣教網」。

為關顧都會族人信仰生活並實踐總 會一領一新倍加的宣教使命,總會原住

歸農嬰兒節 族人盛裝皆同慶

【Umav專題報導】位於台南市歸仁 區的歸農基督長老教會,長期以福音和 文化凝聚了都市族人。在布農族傳統 生命禮俗裡,有一項重要環節乃是「嬰 兒祭」,而歸農教會揉合了文化意涵與 基督信仰,於每年6月舉行「嬰兒節禮 拜」,邀請會友將該年出生的嬰兒帶到 教會,接受上主與眾人的祝福。歸農教 會傳道方亞倫指出,布農族每年6月月 圓時,未滿1歲的嬰兒要共同舉行嬰兒 祭禮,除了父母祝福,也正式向全部落 介紹,使嬰孩成為部落的一分子。

方亞倫表示,由於多數會友的職業

民宣教委員會於2016年實施「都會區 宣教合作方案」,每月撥款補助中會開 拓原住民教會,也特別針對各原住民中 會、族群區會所面臨的狀況進行研討。

不僅如此,各都原教會的「特色宣教 模式」也讓人驚艷,如:排灣中會大同 教會原本財務狀況呈現赤字,靠著婦女 精兵站穩根基,成為日後教會最得力的 宣教夥伴;位於台北市巷弄的泰雅爾中 會雅歌教會,為償還積欠總會傳福會的 經費,開啟販售段木香菇的事工;坐落 彰化市區的彰山教會,由牧師帶領信徒 一起做工、最後成立環保公司,提供會 友工作,讓散落在都會區的都原不為明 天而憂慮,種種美善的事工,在在見證 上主的偉大與守護。

多數都原教會普遍面臨人力、財力不 足,距離遙遠、關心不易的困境,在充 滿挑戰的宣教路上,都會原民牧者略顯 孤單,如何牧養是教會重大的負擔與考

因素,歸農教會禮拜日的聚會時間為晚 上,但為了嬰兒節,會友們請假參與教 會規劃的全天活動。足見大家的重視。 嬰兒節這天,會友穿上原住民族服飾, 盛裝出席禮拜。在都市的原住民教會中 舉行嬰兒節禮拜,不僅是將部落裡的 傳統傳承下來,更再次喚起在都市的族 人,重視自身文化,無形之中也加強連

都市原住民教會如何有效運用資源牧養,是當今重要課題。(攝影/陳逸凡)

驗,在都市宣教的汪洋中,都原教會該 如何並肩作戰、或開創新事工、或與平 地教會相互扶持成為夥伴,不再單打獨 鬥,是現代牧者與信徒們需要重視的課 題。這期專題報導將帶領眾信徒一窺大 台南地區的都原教會,更進一步認識各 教會所推展的「特色事工」。

繫教會弟兄姊妹間的情感,在都市形成 信仰的關懷網絡,對都市原住民教會來 說是首要之務,卻又特別辛苦。

方亞倫指出,許多會友都是離鄉背 井,平時也都在都市中各角落工作,教 會所屬的南布中會距離遙遠,關懷不 易,很多時候都市原住民教會牧者總感 覺單打獨鬥。他說:「有時候難免會覺 得,我們好像孤兒。」幸好,歸農教會 與排灣中會的南原教會、福山門教會, 魯凱中會南凱教會幾間台南區的原住民 牧者成立「台南市原住民宣教網」,互 相鼓勵和連結關心宣教事工。

目前歸農教會的聚會人數穩定增長, 因此正在尋找更加適宜的空間,期盼眾 人願意為歸農教會代禱關心,帶領更多 原住民弟兄姊妹來教會。

【邱雅憫專題報導】今年5月21日, 位於台南永康區的排灣中會古華教會正 式升格堂會,定名「福山門教會」。福 山門教會是古華教會首間落根於台南市 的都原宣教種子,更是台南市各都原教 會的重要連結樞紐。

福山門教會牧師段賽英表示,目前台 南都原教會連結,除了輪流舉辦聖誕晚 會外,2013年,台南都原眾教會更一步 組織「區域性」的連結網絡,與高雄原 住民大專中心台南那魯灣團契組成「台 南市原住民宣教網」,強化宣教並為弱 勢族人發聲;2014年6月,更與近百位 原住民青年和永康教會青年舉辦聯合營 會,深化彼此關係。

【Umav專題報導】如何以基督信仰 建造都市原住民的健康心靈?南原教會 牧師盧玉香認為,要從門徒訓練做起。

位於台南市永康區的南原教會,自

2013年加入使用總會「一領一‧新倍 加」門徒培育種籽教會教材,原本僅有 數十名會友的南原教會,至2014年已 培育出12名種籽教師、42名學員。此 外,盧玉香運用自身所受過的台灣冠冕

真道理財協會訓練,開設財務訓練,會 友因此更加明白如何用信仰去面對生 活中的難題。透過紮實的門徒訓練與小 組關懷,在都市打拚的族人找到心靈依

託。盧玉香分享,除了每週固定門訓課 與祈禱會,教會更進一步在各團契以小 組方式進行門訓,致力於擁有健康成熟 的團契,深入會友的生命關懷與造就。

盧玉香表示,使用教材使信徒接受 系統性造就,不僅提升事工效率,教會 信徒更因門訓,認識了長老教會在台灣 的醫療、教育、政治、社福中各樣的事

工,明白教會可成為社會正向力量。她 指出,許多會友來都市工作,都市原住 民教會相對資源較少,一開始聚會狀況 也不穩定,還一度面臨關閉窘境,自從 開始了門徒訓練事工後,教會逐漸穩定 成長。

近年來,台南市原住民宣教網不僅 特別針對各部會事工舉辦聯誼,也因族 人工作、求學地點相距甚遠,為了讓都 市族人心靈得著餵養,目前正以「跨中 會」模式餵養兄弟姊妹。南布中會歸農 教會傳道方亞倫說,目前許多居住台南 永康區布農族人也在排灣中會福山門 教會聚會,他除了感謝眾教會彼此餵養 外,也感嘆:「如果我們自己不先連結 的話,就只能單打獨鬥。」

相片提供/盧玉香

南原教會雖屬排灣中會,實際上卻涵 聚多元族群,包括排灣、布農、魯凱、 泰雅與平地人。原位於永康區復國一路 上的南原教會,空間窄小,僅能容納30 人左右,會友得排隊到馬路上聽講道, 逢特殊節慶還得向區公所借場地,非常 克難。所幸在眾人的代禱與支持下,南 原教會尋得新的聚會空間,於今年正式 搬遷到永康區復華6街8號。但由於經費 尚欠,目前主堂還未能完成,期盼眾人 能關心支持都市原住民教會的需要。

遷居都市謀生、求學的原住民族人, 在政府相對關注較少下處境普遍弱勢; 而都原教會也面臨財力、人力的雙重缺 乏,段賽英直言,依照目前都原教會的 發展現況,根本無法以單打獨鬥的牧會 模式生存,所以「跨中會牧養」為宣教 策略,未來「跨教派連結」也將成為趨 勢,因為彼此需求相近較能關顧相互的 需要。 目前福山門教會正處於轉型,段賽 英期盼未來以「小組」進行教會內部餵 養,對於「小組長培訓」,歡迎有經驗 的教會提供指導與協助,而面對第三代 移居台南區原住民青年,她也有滿滿的 期待與負擔,期盼眾教會一同代禱。

專題報導 4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攝影/黃以勒
福山門樞紐 強化宣教連結性
南原門訓課 系統造就高效能

「火因燃燒而存在,教會因宣教 而存在。」普世宣教是教會存在的目 的,是教會和信徒的責任,需為萬人 懇求,願萬人得救,明白真道。主升 天前頒布的大使命,要每位門徒去宣 教,召萬人來作祂的門徒。宣教不單 勸人信耶穌、領人受洗或傳福音,這 些都是使人作門徒的起步。作門徒不 但使他們明白真道、敬拜上帝、和榮 耀上帝,且能使他們領人作門徒,門 徒生生不息。主耶穌不但親自作宣教 工作,也宣召門徒作宣教工作。

聖經裡的上帝就是宣教的上帝,整 本聖經都在講跨文化的宣教:耶穌離

開天上寶座到人間;亞伯拉罕離開本 地、本族、父家的吾珥到異邦異域的 迦南地;主耶穌的應許與命令,「但 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 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 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使徒行傳1章8節)

今日北美台灣人教會普遍缺乏宣教 教導,僅鼓勵信徒靈修、按時聚會、 奉獻。只滿足個人和教會本身需要, 缺乏國度的普世觀。教會一些領導者 擔心教會一旦從事宣教,致使資源外 流與短少。

1.6%。牧會首要事工之一,推動宣 教,實行什一奉獻在宣教。支持宣教 機構、宣教士和短宣等。這樣的熱 忱,造就了幾位第二代成為宣教士, 也有一對夫婦提早退休,返鄉宣教。

宣教是教會全面性的事工,費財 也費力,需要毫無保留獻上,被主所 用。宣教也是整全性的福音。對個人 而言,宣教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 生命態度、生命見證;對教會而言, 宣教需要禱告,需要會友參與,回應 主的呼召。

【黃星樺編譯】印度有超過八成人 口信奉印度教,而種姓制度是該教最 鮮明的特點之一。「賤民」屬於種姓階 層中最低的一群,他們甚至不在傳統 的四大種姓之中,而是屬於「不被提起 的」(unmentioned)第五種姓,屬於 「不可觸碰者」(untouchable)。雖然 印度憲法明文保障賤民權利,但實際

上,賤民階級仍難逃貧窮、低教育的困 境,並且飽受歧視和暴力威脅。

今年7月,印度西部的古查拉邦 (Gujarat)便發生了一起「賤民起義」

事件,要求落實憲法保障的公民權益。

事件的起因,是7名隸屬賤民階級的青 少年遭虐待,畫面上傳網路後,引發眾 多賤民階級和人權運動者的不滿。 在印度,賤民階級通常自稱「達 利人」(Dalit)。這個稱呼源自於 賤民領袖阿姆倍伽爾(Babasaheb Ambedkar)的用詞,意思是「被分 離的」(divided)。1947年印度獨立 後,阿姆倍伽爾被任命為憲法起草委 員會的主席,期間曾推動多項積極平

權法案入憲,例如:將達利人明文列 入種姓體系,讓達利人在國會擁有保 障席位。

印度現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同樣也是達利人出 身,他因曾替賤民階級發聲,而有「今 日的阿姆倍伽爾」之譽。官拜總理之 前,莫迪也曾擔任過古吉拉特邦的首 席部長。在賤民起義之後,莫迪向媒 體表示,種姓制度是「毀滅印度的毒 害」。莫迪指出,經濟發展是消除貧窮 的方法,而經濟發展的前提,則是要解 決種姓制度下,達利特人被壓迫、被歧 視和被剝奪的困境。

針對莫迪的態度,全印度基督教協

會(All India Christian Council)主席 約瑟‧德索沙(Joseph D'souza)主教 表示贊同。德索沙甚至認為,莫迪可能 成為印度的亞伯拉罕‧林肯。德索沙為 長期替達利人發聲的人權運動者,他

使徒行傳是宣道的記載,包括宣 道講章,宣道反應、宣道策略,和宣 道進展。給我們對宣道有全命性的認 識。安提阿教會提供了最好的宣教模 式(使徒行傳13章1~3節),他們 在事奉、禁食時,聖靈動工,要他們 差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宣教。他們就順 服,願意將最優秀的兩位弟兄獻上。 主耶穌教導我們:「你們當求莊稼的 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馬太福音9章38節)

我到任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前一年度,宣教總支出僅占總收入

指出,印度的種姓問題,唯有透過大規 模的群眾運動才可能扭轉。莫迪的行 動,讓他有生以來首次能夠想像一個 「沒有種姓」的印度。「我為印度的權 利平等和機會平等而每日禱告。我想 像一個不一樣的印度,在那裡人們的 前途悲喜,不會因為出身而決定。」

然而,印度種姓制度恐怕比想像 中更為悲觀,當事情涉及性別或婚姻 關係時,社會規範的力量往往更顯強 大。例如近日在孟買,一位達利青少 年因為和其他種姓階級的女孩談戀愛 而被人殺死;在坦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一個達利男人則因為和上階 層的女性結婚,而遭人砍殺。種姓規 範之無所不在,女性只怕更難脫身。

近日孟買高等法院就做出一項決定, 撤銷了一起達利女性遭受性侵害的刑 事訴訟,原因是犯案的印度教少年答 應娶她為妻。

面對種種不平等困境,部分達利特 人決定以「改宗」的方式脫離種姓體 制。在今年10月11日,印度的佛教團 體將會舉辦橫跨全國的改宗儀式,超 過4萬名達利人將會在此儀式中正式 成為佛教徒。一位古查拉邦的達利領 袖沙末賴(Ashok Samrat)向媒體表 示,在印度,因種姓體制而起的暴力事 件遠比恐怖主義還多。而改信佛教,則 給了他們獲得尊嚴和平等的希望。不

過持平而論,佛教在印度的前景並不 樂觀。如今全國人口增長率為18%,佛 教徒的年增長率卻只有6%。

也有達利人希望透過皈依基督教,

以脫離種姓體制。然而,達利人若要改 信基督教,卻有現實上的困難。原因是 印度法律視佛教徒和錫克教徒為弱勢 團體,因而有明文保障;然而基督徒卻 不在其列。如果達利人要改信基督教, 也就意味著他或她不再屬於積極平權 法案的保護對象。(資料來源:RNS、 The Gospel Herald、The Christian Post、The Hindu News)

牧會15年後,宣教總支出成長到 12.5%。北美台灣人不多,教會人數 要增長不易,但因宣教也使教會人 數增多。奉獻越多,上帝的賜福也越 多。路加福音6章38節記載:「你們要 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 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 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 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今日真正身體力行宣教者仍是少 數。有人比喻說,美國人自稱喜歡運 動,卻是幾萬人坐在球場看運動,充 其量只是數十人在運動。你我是投入 宣教,還是在宣教上袖手旁觀?

教會的宣教 改革宗聖公會對談 盼望尋求合一真諦

【蔣記剛編譯】9月2至8日,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 (WCRC)與聖公宗聯盟(Anglican Communion)在英國 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召開第2次「國際改革宗─聖公宗對 談」會議(The InternationalReformed-Anglican Dialogue, IRAD)。雙方各由聯合歸正教會(URC)牧師韋爾許 (Elizabeth Welch)及蘇格蘭聖公會主教齊林渥斯(David Chillingworth)作為主席代表並共同主持會議,與會成員則 針對「合一的真諦」(the nature of communion)進行討論。 兩宗派對談始於1984年,並曾發表共同聲明〈上帝的掌權 與我們的合一〉(God’s Reign and our Unity)。每次對談 都著重於討論「合一的真諦」(koinonia),兩者對於宣教觀 點、教會治理、主教與主教制度等議題,彼此交換意見。此次 會議中,雙方就共同思考「團契的本質」,一方面從17世紀 英國改革宗的三一神學觀切入探討,另一面從當代東正教的 三一神學觀進行反思。雙方的神學觀雖有不同,但進行了豐 富對話,同時也試著釐清兩宗派在神學上長期存在的誤解。 每位與會的成員都認真思考,當許多威脅和挑戰在前方等 著,「合一」究竟能夠如何進行與維持下去。儘管兩宗派的教 會傳統有所不同,但雙方都承認,彼此要記念這位為我們道 成肉身的主,祂如何殷勤款待,以及祂所帶來的喜樂和開放。 兩宗派的會議始於聖餐禮的「合一」。第一天在劍橋國王 學院,以蘇格蘭聖公會儀式呈現的聖餐禮,由聖公會代表主 禮聖餐,改革宗代表講道;會議最後一天則由改革宗代表主 禮聖餐,聖公會代表講道。在兩場聖餐禮中,可以看見與會者 彼此同心合意禱告的場景。下一次聖公會與改革宗的對談會 議將在2017年9月初,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神學院舉 行。(資料來源:WCRC)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普世消息
陳清芳(大波士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 (相片提供/WCRC)
13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廣告看版

牧師、傳道,

需要懂音樂神學嗎? 陳淑芬

教會現場

(擷取某教會母親節禮拜程序和司會詞句,    括弧是筆者內心的疑問)

前奏:〈你們要去全世界〉

(我好奇,這是提示我們本週日也是聖靈降臨節

嗎?這應該是禮拜結束時用作差遣的音樂吧?) 聖詩:〈老母早導子兒〉

(司會引言說,咱用聖詩432首〈老母早導子兒〉 來讚美上帝。但這是一首關於耶穌教導的詩歌,既不 是讚美,更不是讚美上帝的詩歌。)

敬拜團讚美:〈我們又在一起〉〈敬拜主〉

(因為今天是台華語聯合禮拜,敬拜團的詩歌就 當成獻詩,安插入禮拜程序。但是,禮拜已經進行一 半了,〈我們又在一起〉是信徒召聚、互相招呼的詩 歌,也不是讚美的詩歌啊!)

主日學讚美:〈媽媽,謝謝妳〉

(這是向母親感恩的詩歌,稱為「讚美」不適切 吧?)

司會:「咱感謝主日學用這麼美的歌聲給咱謳 咾。」

(主日學唱得並不好,司會不是樂評,不需要給評 語;而且,任何詩班都不是「給咱謳咾」。) 後奏:〈吉卜賽之歌〉

(最近教會室內樂團參加比賽得名,所以用得名的 曲子作今天的後奏。但是,後奏是我們領受上帝的恩 召,帶著使命走出去,不是像吉卜賽人浪跡天涯,只 是樂天的享受人生。)

話語與音樂環環相扣

馬丁路德說︰「所有的牧職人員一定要受音樂訓 練」的時代已經成絕響了嗎﹖我的禮拜學老師說, 他每週至少花3個半小時選擇適合當週禮拜吟唱 的詩歌。台北信友堂前任牧師親口告訴我,他選擇 的詩歌決定了他講道的內容,因為禮拜之後,會友 可以藉著詩歌記起他講道的內容,繼續屬靈的進 程。淡水教會前任的牧師也表示,聖詩使他在週間 持續牧養會友的需要。《當代讚美敬拜指南》的作 者舒爾(Sheer)更提醒說︰「曲目庫是神學!」

概括而言,禮拜只有兩個元素︰話語和音樂。話 語包括啟應、禱告、讀經、講道;音樂包括無歌詞 的器樂和有歌詞的會眾唱詩和詩班獻詩。不管禮拜

形式如何,牧者的影響力不應只是講道。信息是理 性地闡述信仰,音樂則伴隨聖靈用說不出的嘆息, 教化、感動人心。兩者應該環環相扣,互為幫補。

可惜的是,牧者通常在講道中,很少提及當天禮 拜中音樂與信息之間的關聯,彷彿所有音樂都是點 綴用。特別是以清唱劇為主的聖誕或復活節音樂禮 拜時,有些牧者又另外講一篇道,反而模糊了音樂 禮拜的焦點。

殊不知音樂是信息最好的搭檔,禮拜中音樂的 終極目的就是「樂以載道」,承載福音的真理。牧 者若能花一點時間,連結詩歌與信息,必能事半功 倍,持續講道的影響力,使會眾養成用詩歌靈修、 禱告並回應的習慣。

好聖詩是神學的縮影

司會的訓練

與牧者相關的另一個音樂議題是禮拜的程序與 司會。當牧者對禮拜的程序和司會的角色沒有正確 教導時,傳統禮拜可能變成音樂會,讚美敬拜可能 成為演唱會。主領或司會成為主持人,共通的串詞 是︰「接下來我們唱○○來謳咾上帝」「請我們來 唸使徒信經」「我們請○○來獻詩」,殊不知司會 必須用串詞來提示禮拜中每一個程序的意義,而讀 經是用聲音、感情和信仰詮釋經文的情境,以敬虔 帶領會眾進入禮拜。一個好的司會不但使禮拜進行 流暢,更如旅行的導覽者或球賽的播報員,鉅細靡 遺地點出過程的具體意義。(註) 筆者在禮拜學的課堂曾問學生︰「有誰的教會有 教導禮拜的神學和司會的訓練?」30多個神學生 只有一個同學舉手,而她說的教會在巴西。顯然, 訓練禮拜的司會,和教導信徒禮拜的神學是台灣 教會刻不容緩的功課。但是牧者平日工作已經很忙 碌,要準備講道稿、關懷會友、還要引領教會邁向 每年的成長目標。若要每週訓練司會,還要關注禮 拜的音樂和細節,必定時間緊繃,力不從心。

神學為主、音樂為輔

每主日的教會禮拜是信徒最重要的聚會時刻, 教會若有受過神學訓練的音樂專職者,密切與牧 者配合,事先設計禮拜、選詩歌、帶領敬拜團、指 揮詩班、綵排服事人員、訓練司會,將禮拜的元素 做有意義的連結,促使會眾與神相遇,靈命更新, 回應呼召,實踐路德「神學為主、音樂為輔」的信 念,是不是很理想?

因著神的恩典,台神學校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立

案後的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碩士班2017年開始 可以招收教育部承認的藝術碩士(M.A.)了。基督 教兩千多年的音樂傳承實在不是一般大學、研究 所的音樂學科或術科可以涵蓋。音樂人10、20年 的音樂素養若加上2年的神學、聖經、歷史和實踐 課程薰陶,產生的影響力絕對不可同日而語。願您 鼓勵貴教會的音樂人回應上帝的呼召,接受裝備; 也願您對上帝的忠心和教會音樂的熱情,帶動教會 屬靈的復興!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音樂碩士班主 任)

相片提供/ 林郁珊、阮意雯 林家鴻、周慧玲 

上帝賦予人類獨特的恩賜,超越一切受造 物,具創造力、有語言和音樂恩賜,可以透過

語言(聖道、神學)、音樂(聖樂)宣講上帝

既美且善的聖道! 耶魯神學院教授Robin

指出音樂源自上帝,避免音樂只達到音樂本身

的目的;音樂能感動人去思考神學,避免神學

成為純理智最終的目的:歸榮耀於上帝」。 超越性 音樂與神學有超越性的共同特色,就是彷彿 不論怎麼形容都無法包含其整體。神學論述向 來以語言為主要導向,但是神學也必須承認語 言有其限制性。而音樂亦有語言不能描述的力 量,馬丁路德:「上帝的道之外,音樂是上帝 最好的禮物。」 音符的圖畫幫助人類在「詞窮」時做超越性

註:可參陳琇玟老師《台灣教會公報》3189、3190、 3191、3192期21版「作個稱職的司會」,稱職引導。

別企畫 特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音樂夢 想 不可忽視兒童聖詩教育

命互動關係。

好聖詩是神學的縮影

的表達,跨越理性和感性,且帶有神祕感,能 超越單純的感官經驗,能喚起需要神學詮釋來 引導的宗教意識(religious awareness)。

神祕性

禮拜中樂音的高低、快慢、鬆緊、休止……

讓話語變豐富。音樂藝術的神祕性,正如

神學或禮儀的實踐

上帝賦予人類獨特的恩賜,超越一切受造 物,具創造力、有語言和音樂恩賜,可以透過

語言(聖道、神學)、音樂(聖樂)宣講上帝

耶魯神學院教授Robin Leaver說:「神學能 指出音樂源自上帝,避免音樂只達到音樂本身 的目的;音樂能感動人去思考神學,避免神學 成為純理智最終的目的:歸榮耀於上帝」。

Don E. Saliers註1在《音樂與神學》(Music and Theology)一書所說,音樂的起伏、協和與不 協和、甚或靜默……特別適於表達那活在時間 之中人的靈性生活與神的互動,因此藉著音樂 承載,神學論述較容易讓人體會。當音樂與神 學兩者結合時,可突破言語和感官表達的限 制,Saliers認為神學的本質具音樂性,而音樂 有甦醒、調整人心的能力,神學透過音樂來表 達更有果效。

音樂與神學有超越性的共同特色,就是彷彿 不論怎麼形容都無法包含其整體。神學論述向 來以語言為主要導向,但是神學也必須承認語 言有其限制性。而音樂亦有語言不能描述的力 量,馬丁路德:「上帝的道之外,音樂是上帝

音符的圖畫幫助人類在「詞窮」時做超越性

好的曲子應當能夠描繪、傳達歌詞內容,使它 的精神、影像、意境與目的有效地表現出來。

聖詩中有許多適合兒童吟唱的詩歌,旋律輕 快、歌詞淺顯,並且涵蓋的普世性及本土性特 質,更幫助孩子們透過唱詩拓展音樂視野與境 界,這恰巧符合了現代教育提倡孩子應有的世 界觀與國際性,讓孩子直接體驗到不同的音樂 風格,這樣一來,在吟唱中,也豐富了聖詩教 唱課程的多元性。

兒童主日學的唱詩有一項重要的原則,那就 是應與教會、會眾吟唱同一本詩歌,當教會用 聖詩帶領信徒進入新的信仰眼界時,我們也應 將眼光放在教會的兒童身上。有些人以為兒童 僅僅適合唱所謂的「兒童歌曲」,但我們應讓 孩童們在主日學時代也學習大人所唱的聖詩, 使他們在長大後,對聖詩有更多元的了解。

當孩童一進到教室,我們便要開始讓他們透 過詩歌認識上帝、認識信仰,並且要在這些詩 歌當中,提升並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也拓展他們對不同音樂的視野,透過詩歌教學 帶領孩子們見證上帝創造的豐富和寬廣!

陳琇玟 曾元臻 

以音樂來串聯禮拜程序中的話語,合適的 音樂放在正確位置

註2,可讓話語、音樂彼此

加乘,為禮拜的參與性,增添深層(感性和美 感)的向度。音樂在禮拜進行中引導人與神相 遇,親近神、認識神、回應神。

Music as Worship音樂就是敬拜 Music as Message音樂就是信息 Music as an aid to worship音樂就是敬拜的幫手

禮拜中的音樂,相對於講道,說的少,表達 的多,可視為啟示性藝術。因為詩歌簡潔、部 分重複、近乎詩意的敘事,讓個人或群體有主 觀體驗與默想的自由空間。音樂風格能傳遞某 個群體或民族所認識的神,聲音的影像則反映 出其背後的神學想像力,也傳達出群體的自我 形象投射。

聖詩是神學意涵的主要承載,好的聖詩是 神學的縮影。教會音樂的靈魂是會眾唱詩,聖 詩教育有其迫切性。推薦台神音碩班論文陳季 佑《會眾唱詩的教育與應用》,許瑞政《初信 造就課程:唱出來的〈使徒信經〉》,曾元臻 《兒童主日學詩歌教唱》(摘要同時刊登於本 版,延伸閱讀可參考註3)。

音樂深植於基督教禮拜的敬拜中,即使是沒 有文字的音樂,若我們帶著渴慕神的心聆聽, 也能從中感受到神的屬性:有時榮耀威嚴、有 時親切慈愛,沒有文字的音樂依然帶有力量。

猶太教拉比、詩人黑詩勒Abraham Heschel 認為,宗教音樂是嘗試傳達我們能體會得 到,與之心靈相遇,但卻是無法限制與完全 掌握的流動……因此,在做教會音樂時,應該 特別敏感於音樂與神、與會眾之間微妙的生

聖詩303首〈主,我欲謳咾祢〉

教學範例

一、聖經:詩篇9篇1~2節;馬可福音12章 30節

二、教學目標:1.學習盡心、盡性、盡意、 盡力愛主、讚美主;2.能背誦金句:馬可福音 12章30節:「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 主祢的上帝。」

三、教具:鋼琴、拔河繩或童軍繩一條、經文

四、樂曲主題與運用:這是一首讚美、宣 揚、決志、獻身的詩歌,高雅優美的旋律、從 容平穩的節奏、豐厚圓潤的和聲及充滿感情的 歌詞,傳遞基督徒的生命力與信仰的深度。可 作為禮拜中讚美、感謝、奉獻、立志的詩歌。

五、教學步驟:

1.遊戲引導:透過遊戲「拔河比賽」,讓學生 表達比賽的感受,是否盡心、盡力在比賽當中。

2.導入金句:「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 力愛主祢的上帝。」

3.詩歌教唱

4.歌詞替換:將「盡心、盡意」改為「盡 意、盡力」。

(作者為台神教會音樂碩士班畢業生,主修 教會音樂事工)

音樂的神學觀不能偏離真理。音樂愈貼近 真理,愈能滿足人心對永恆的渴求。因上帝 是眾光之源,「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 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各書1章17 節)音樂源自神的本質──創造性的美與和 諧,且獨特地賞賜給有祂形象的人類來認識、 回應祂,所以新舊約都看到神喜愛人以音樂和 祂溝通。

音樂具有神學性,神學具有音樂性,就像 道(神學)成肉身(音樂),肉身彰顯神的形 象,道也藉著肉身的具體實踐,讓神的國度得 以拓展,這是屬神的奧祕,但我們卻在信心裡 領受與經歷。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碩 士班專任副教授、前總會教會禮拜與音樂委員會 主委)

註1:Don E. Saliers,耶魯大學博士、美國衛理公 會愛默莉大學.坎德勒神學院(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 Emory University)的教授、聖樂碩士主 任,不只是禮拜學學者、神學家,亦是卓越的爵士 鋼琴手和管風琴師,是美國管風琴師協會特聘的關 顧牧師(AGO)。2002~2003年,我曾經在愛默莉 大學修Don Saliers的禮拜學。2007年美國Abingdon Press出版Saliers的著作Music and Theology,中文版 由陳永財翻譯《音樂與神學》,2011年7月由香港浸 信會神學院出版社發行。

註2:《台灣教會公報》3205期〈從頌榮講起〉。 註3:3205期刊登3篇碩士論文摘要;3257期許瑞 政的〈唱聖詩,學使徒信經〉。

延伸閱讀

《會眾唱詩的教育與應用》,陳季佑,台神音碩 班論文。 《兒童主日學詩歌教唱》,曾元臻。 駱維道《教我頌讚》(台南:人光,1992) 邱瓊苑《您可以勝任愉快》(台南:人光, 1996)。

 ●本報自3373期起,將於22、23期刊登新專欄  「音樂夢神學想」分享教會音樂事工經驗。

別企畫 特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15
不可忽視兒童聖詩教育
16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工分享 事 公關企劃製作
17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工分享 事 公關企劃製作

一個惹人嫌的老頭,卻將整個社區 的人心暖暖地凝聚在一起?這聽起來 已經足夠離奇。更離奇的是,這老頭 真正在乎的並不是這些社區裡的人, 而是要趕快結束自己的生命,卻怎樣 都無法成功自殺。正如《明天別再來 敲門》(A Man Called Ove)原著小 說暨同名電影的原文名稱,這個老頭 「他名叫歐弗」。歐弗為什麼怎樣都 無法順心如意?神是否刻意和他作 對?歐弗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鬼見愁老人

電影一開始,歐弗的錙銖必較與 壞脾氣就一覽無遺:他為了是否要買 兩束花才能打折,對花店店員大發脾 氣。奧客惹人厭,倚老賣老的奧客更 不用說。緊接著,就在回家路上,我 們看到歐弗鎖緊社區柵門、逕行將違 規停靠的腳踏車送入倉庫、對溜狗的 女孩出言不遜、又在老年鄰居請求協 助時冷語回絕……這人簡直是個鬼見 愁啊!然而,正當我們對他感到忍無 可忍的時候,他卻來到了墓園,將斤 斤計較買來的花束擺到墓碑面前。

原來,孤獨的歐弗心中,仔細收藏 著對死去妻子的溫柔。愛人已逝,人 間還有什麼可愛之處?更何況,年輕 的白領階級又將身為中老年勞工的歐 弗給開除了。

失去工作的歐弗只剩一個計畫: 終結生命,到彼岸與妻子相見。老派 的他,穿上一身整齊的西裝,用藍色 繩索結成一個環,掛上天花板上的掛 鉤……就在他將脖子伸進套環時,窗 外突然傳來響亮的一聲:「停!停!」

就這樣,這個尋求死亡與尋求連結 的故事開始了。

堅持與固執

出聲喊「停」的是位伊朗女子,她 和瑞典丈夫兩人剛搬進歐弗所住的社 區,就住在歐弗對街。事實上,她就 算不喊停,歐弗看到她老公的開車技 術,只怕也會喊停。自殺失敗了,而且

電影中的 生命智慧

《明天別再來敲門》 導演:漢斯霍姆 演員:洛夫拉斯卡 菲利浦柏格 芭哈爾帕爾斯

愛與死之間的

為何《明天別再來敲門》? 梁家瑜

還多了個麻煩:這對夫妻有兩個可愛 的小女孩,正好奇地朝歐弗的房裡東 張西望,他只好趕快將繩套收起來。

第2次自殺,歐弗學乖了,先將窗簾 放下來,再套上繩套。就在逐漸模糊的 視線中,過去的回憶開始湧現,觀眾也 隨著進入歐弗過往的生命。

第一個回憶,就是在教堂,母親的葬 禮。年幼的他,在堅強的鐵道工人父親 沉默的照顧下,懵懵懂懂地學習男人 的世界,一個老派硬漢的世界。父親喜 歡國產的Saab車,他也就跟著終生只 愛這款車。這種固執的愛,貫穿了歐弗 的一生,從車子、朋友、到妻子,他都 是單純而堅定地維持他的選擇。在歐 弗的回憶中,我們開始了解到,他的惹 人厭和愛管閒事,其實是一種從父愛 中繼承而來的秩序感。

然而,正是這種堅持與固執,讓他第 一次自殺失敗後仍不屈不撓嘗試。而 冥冥中似乎同樣有股力量,堅持與固 執阻止他自殺,不是鄰居摔斷腿,就是 繩子斷成兩節,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 失敗,營造出一種可愛而荒謬的喜劇 效果,而在莫名的喜感背後,可以感覺 到這股力量需要他的善良予以回應。 事實上,只要歐弗心一橫,不要管鄰居 的需求,不要伸手相助,他的自殺大計 就不會被打斷。

但有些時候,我們就是無法別過臉 去。某一天,歐弗在火車站恰好遇到一 個人跌落鐵軌。就在眾人還沒來得及 反應時,年近花甲的歐弗卻一馬當先 跳了下去,將落軌的人救了上來。

救成人了,鐵軌上的歐弗看著迎面 而來的火車,心想:這次總該成功了 吧?這時,回憶再度湧現:就在剛成年 的時候,他在父親工作的車站實習,剛 拿到實習成績的他,將成績單交給父 親。父親為他優秀的成績感到高興,在 鐵軌間與同事分享這個喜訊時,卻意 外被火車給撞死了。

鐵軌上的生與死,是父親的愛與自 己喪父的失落交會之處。歐弗似乎感 到,自己不應死在這樣的地方,於是在 千鈞一髮時,伸手握住月台旅客的雙 手。第一次,他主動放棄了自殺。

離開有時

這部片裡,交通工具承載著命運 的意象。歐弗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都 與交通工具緊密相關。兒時喪母後, 第一次父親擁抱他,就是在鐵軌上 帶他躲開火車;第一次看到父親嶄露 笑臉,是父親開Saab車與他出遊的 時候;父親被火車帶走了,火車站經 理卻提拔他頂替父親的工作,他成 了駕著火車進站與出站的工頭;住處 失火,他身無分文,在火車上遇到伸 出援手的女人,這個年輕女子後來成 了他的妻子;他們懷了第一胎,在國 外出遊時,他在車上稍微離開一下妻 子,公車卻在他上廁所的時刻翻覆, 孩子胎死腹中,妻子也失去行走的能 力……交通工具不受他駕馭,並在他 不注意時,帶走他所愛的人……。

然而,隨著第一次自殺被打斷,出 現了另一種命運。在火車站月台上救 了人之後,他決定躲到車庫去自殺, 卻被前來採訪他英勇事蹟的記者打 斷;被他繳收腳踏車的青年,卻在早 上送報時,意外爆出是妻子生前教過 的學生。他想趕快把這些人的問題解 決了,免得再被打擾。就在把腳踏車 修好送還給年輕人之後,他在夜深人 靜時,拉上窗簾,在房間外貼上塑膠 帆布,拿出獵槍,正要扣下板機── 「鈴!」電鈴響起,害他一槍打 到天花板上。妻子生前的學生帶 了個朋友來:年輕人向父親坦 承自己的性傾向,卻被趕出 家門。這下可好:不但死不 了,還收了位房客!

一連串的事件讓社區

溫柔

裡的人一個個和歐弗建立友善的關 係。終於,在長期照護公司的年輕人 要來載走和他賭氣多年未曾對談的老 朋友時,他拉上所有人,包括打擾他 自殺的記者,一起調查公司的財務並 承諾照顧老友,集社區之力將半身不 遂的老友留了下來,讓老伴照顧。這 是第一次,他打敗了口裡常說的「白 領人渣」。

然後,歐弗死了。

這天早上,伊朗鄰居發現作息固 定、非得在大清早起來管遍全社區瑣 事的歐弗卻沒有出門,趕忙和丈夫衝 到他家,發現怎麼自殺都無法成功的 歐弗,平靜而安詳地離開了人間。先 前,她還和心臟病發卻撿回一條命的 歐弗開過玩笑:「你真的很難死耶!」 但就在一切鄰居的閒事都管完, 在所有人都與他和好之後,神卻親自 將歐弗帶走了。年老的歐弗在年輕時 與妻子相遇的火車座位上醒來,看到 年老的妻子抿嘴微笑,兩人再次伸手 相握。神為他準備的,比他自己費盡 心思嘗試的更加美好。究竟這樣的安 排,是為了什麼呢?

在喪禮後,眾人步行回到社區。就 在故事結束之前的最後一幕,我們看 到歐弗疼愛的鄰居小女兒跑到社區入 口的柵欄門邊,將柵欄的栓扣上,就 像歐弗生前所做的一樣。一個小小的 動作,告訴我們:她不會忘記這個倔 強又溫暖的老人。神讓歐 弗的死成為溫暖的回憶, 而不是絕望的抗議。或 許,這是個小小的提 醒:儘管終有一死, 但悲涼與苦澀不是 我們唯一的選擇。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18 文走廊 藝

文圖 林東生 恩典 卡麥拉

用攝影讚美上帝

2016年8月19日是所謂的「世界攝影日」,記念攝影發明177 年,並且表達攝影對人類文化的重要貢獻。作為一個喜歡拍照 的人,我當然得藉此表示一番。我認為攝影可用以回應恩典, 可以用來服事上帝,並且見證上帝創造的偉大。攝影的英文是 「photograph」,希臘文的原意是用光線來畫畫。聖經創世記1章3 節:「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是上帝創造的。事實上,沒有 光線就沒有攝影,因為沒有光線的刺激,視覺就無法看到色彩。

上帝創造了光線,攝影才成為可能。羅馬書1章20節說:「自從 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 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攝影可以記錄上帝創造 的美善,所以我認為攝影也有傳福音的功能。一張拍得好的風景 照,可以感動人心,令人讚嘆創造風景的上帝是何等偉大奇妙。

我很高興常有機會用鏡頭記錄並分享上帝的創造之美。我為上 帝而攝影,也不時經歷到上帝在攝影時給我的幫助。我經常在臉書 發表風景作品,有些朋友稱讚,說我技術佳拍得好,我總是回答: 「是因為先有上帝創造的美麗,我才能有作品。」

詩篇19篇1節:「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 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 聽。祂的量帶通遍天下,祂的言語傳到地極。」這段經文給我很大 的鼓勵,我常常拍攝美麗的天空,覺得單單天空這個題材我就取之 不竭、永遠拍不完了!所以我常常鼓勵我的學生和攝影朋友:「我 們都要努力成為上帝使用的攝影師,一起用攝影來讚美上帝!」

山中那塊腹地有股野蠻的蒼涼,我常 想回去。

初春時,老師問我:「前陣子,你去哪 了?」我踩下離合器、換檔,車停在斑 馬線前,目視著前方匆匆走過路口的學 生,答道:「我去支教註了。」

老師突然責難道:「你真是沒良心, 支教了還回來幹什麼?」

「回來讀書啊。」我有點哭笑不得。 這聲無端且嚴厲的責難讓我心有餘悸。

一緊張,小腿痙攣,疼得整個人蜷縮 在座位上。汽車驟停,熄火在道路的中 間,一時間喇叭聲四起。

我不明白,說:「我怎麼就沒有良心 了,那怎樣才叫有良心?」

夜間,出奇的熱。一身冰冷的汗滲 透背心,我無法入眠,翻來覆去半闔 著眼。我覺得自己睡著過,還夢見了大 山。大山裡的兩個孩子,一個已叫不上 名字,另一個叫孝星。

孝星敦實地坐在邊上的位置,另一個 小傢伙跪坐在板凳上,都在寫算數。四 方桌上擺著煤油燈,當我看見孝星扳著 手指頭數算時,放下手中的書,拍了拍 小木桌,燭光晃動著,「孝星,你都幾年 級了?」我常講這句話,孝星憨澀地撓 撓頭。

孝星的阿娘,手捧一本小書,坐在後 頭。煤油燈下她母親的面容憔悴衰老, 深鎖的眉頭,一字一字磕磕絆絆地讀著 小書。起先我誤以為那人是孝星的奶 奶,再回想時,幡然醒悟,是他的阿娘。 第一次家訪時,我也認錯了人。

「孝星,你長大了想做什麼?」我像 模像樣地問他,儼然一副老師的作風。 孝星卻憨澀地笑笑,不回答。

無心睡眠,我又一次想起了大山的 事。孝星的家在硯池山水庫邊上,沿著

大山的良心

水庫向他家走去, 風很大,岸邊許多的 墳,墳邊的孤草野蠻生長。

「老師,我家到了。」

紅磚砌成的一間平房,還未糊上水 泥。躋身走過豬圈,踏進屋裡,唯一的 裝飾是兩扇防盜門。我頻頻回頭窺視他 阿娘。原來歲月的操勞,可以將40多歲 的人戕害成如此。

從那時起,我一見到孝星,就會想起 他阿娘的面容。於心不忍,所以在學習 上對孝星總是苛責,想把應試的技巧傾 囊相授,那幾乎是我卑微的對成功的定 義。而全然忘了,自己受應試教育的戕 害,苦不堪言。

大學時,我幾次與人辯論什麼是對的 教育──合乎良心的教育。到頭來,仍 舊是說了一堆義正嚴辭的 「還不是為了 你好」、「讀書是為你自己讀」來戕害新 的一代。

「你窮,這是唯一的出路,孩子,你認 命吧!」我只差沒說出這話。

每年中文系都會有許多學子被派去支 教,我問他們,短時間裡能帶給大山的 孩子什麼?幾番討論最後的答案,竟然 是教會他們使用城裡人的數位玩意。

我也反思,帶去什麼?是難以跨越的 貧富差距?物慾?應試技巧?

當離別的鐘敲響,孩子們拉著你哭 時,你得問自己良心你究竟留下了什 麼?你是收穫了,收穫了許多茶餘飯後 的談話資料,所謂的社會閱歷;但你究 竟帶給了他們什麼?你的良心安嗎?

睡前讀到新聞,家鄉的一個15歲孩童 因恐懼中考,選擇了自殺。我想起了大 山裡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會是如何?追 悔莫及。假如當時我能更耐心地陪伴他 們,教會他們閱讀,去追求真理,渴慕 純全、良善的世界,就好了。

當我追憶和他們一起度過的愉快日 子,並不是在四方桌上的課本裡。而是 我跟著孩子們後面,他們撒腿在田埂裡 跑,撿起石子往河水裡扔,濺起一身的 水花,清風輕拂。還有拉著孩子們的手

趙晨星

趕市集,簇擁的人群將我們擠到山坡 上,我帶著斗笠,嬉笑著看向孩子們。 在支教結束的晚會上,我抄寫了一份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小羔 羊〉(TheLamb),交給小傢伙朗誦: 「小羔羊,誰創造了你?

你可知道,誰創造了你? 給你生命,哺育著你

在溪水旁,在青草地上 給你穿上好看的衣裳

最柔軟的衣裳,毛茸茸的多漂亮 給你這樣溫柔的聲音 讓所有山谷盡都歡欣。

小羔羊,誰創造了你? 你可知道,誰創造了你?…… 」 孝星憨澀地遞給我一個梨,那梨是他 的寶貝,有柚子那麼大,他說,「老師, 這是我家門前梨樹上最大的梨,送給 你。」

註:指支援落後地區鄉鎮中小學校教育和教學 管理工作,又稱「義教」。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19 文走廊 藝
 

傳遞信仰,

這是一個一直存於我內心、最近特別強烈 的想法,現在提出來跟大家分享,或許我們 可以一起來努力看看。

接受主日學教材總策劃的工作後,我經 常再思一件事:我們要教主日學學生什麼? 怎麼教導?一些閱讀幫助我更深刻地思考 這些問題,特別是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的《信仰的未來:宗教的興衰與靈性 時代的復甦》(啟示,2016)、艾伯特‧ 比辛格(Albert Biesinger)的《與孩子談 上帝,千萬別敷衍》(南與北,2016),以 及傑弗森‧貝斯齊(Jefferson Bethke)的 《耶穌比宗教大:我熱愛耶穌,為什麼卻討 厭宗教?》(啟示,2014)和《耶穌跟你 想的不一樣》(啟示,2016),還有之前 科茲(Ernest Kurtz)和凱遜(Katherine Ketcham)的《誰能寫出玫瑰的味道?:不 完美‧癮‧靈性的自我觀照》(人本自然文 化,2007),以及盧雲神父的一些著作。

經由教育來傳承信仰

信仰本質上是一種心靈的活動,因此有 人會質疑經由教育途徑來傳承宗教信仰的 可能性,不過,聖經記載耶穌「走遍加利利 全境,在各地方的會堂裡教導人」,他也常 常教導跟隨他的門徒,教會長久的歷史更顯 明教育一直是宗教信仰傳承的途徑之一。所 以,問題不在於信仰是否能夠經由教育來傳 承,問題是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信仰教育的內容

先從教育內容來說。主日學教什麼?既然 說主日學教育是為了信仰的傳承,那當然是 教導信仰。我們根據什麼教導信仰?聖經! 因為信仰的根源是聖經。然而,教會也從聖 經整理出一些根本、重要的信仰理解,作為 告白信仰之用,就是教義或信條。我們新的

主日學教材設計就是一種包括聖經與教義 的課程。不過,我們根據聖經和教義來教導 信仰,是為了讓主日學學生,在聖靈的引領 中,藉此認識那藉著耶穌基督向我們彰顯愛 的上帝,跟上帝建立關係,有新的生命與生 活方式。我們希望透過主日學教育,可以幫 助學生一方面認識上帝,跟上帝建立關係, 並發展出愛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也能幫 助學生肯定自我,活出有意義的生命。

換句話說,聖經和教義只是媒介,學生跟 上帝和人的關係才是主日學教育的重點。我 自問:我們的主日學教學教材,以及我們的 主日學教學,傳達給主日學學生的「上帝圖 像」是慈愛可親的上帝,或是喜歡數算人的 罪過並懲罰人的上帝?我們的教材和教學會 不會,或有沒有讓聖經只是成為知識,讓教 義成為學生信仰的束縛?主日學教育有沒有 激勵學生熱愛生命?其實,這樣的自問已經 從思想教育內容進到教育方法的省思了。

教會作為一個信仰的團體,在傳承信仰的 過程中,為了傳揚和教導信仰,形成一個組 織,進而制訂信條、禮拜的儀式等等,這都 無可厚非。教會要警醒的是不讓組織僵化、 信條成為口號、儀禮流為形式,使得信仰因 而失去生命和活力。也就是說,教會要竭力 在組織和耶穌所帶出的「宗教運動」、信條 和信仰、儀禮和敬虔心靈的呈現之間,保持 著創造性的緊張關係。信條、禮儀主要是為 了表達自己的信仰,不應該讓它成為束縛心 靈的框框或重擔,也不該拿它來批判別人的 信仰是否正統。

如何從事信仰的教育

怎麼讓聖經的教導不成為只是教導知識? 或許,我們要回到聖經文本的本質,即聖經 是敘事性的。聖經主要是敘述上帝的故事, 上帝子民信仰上帝的故事。教導信條是為了 幫助主日學學生對於所信仰的上帝的本性與 作為有個基本或系統的概念,但不該因而讓 學生忽略他們跟上帝的關係,或讓信條成為 限制他們信仰的框架。

我知道了」,而是在聽完老師的講解 之後,感覺觀點新穎,不是一成不變 的老生常談?怎樣講解聖經和信條 可以讓學生不誤以為信仰是一套 陳腐的說法或誡命?而是在新時 代依舊合宜、具有意義的信仰? 怎樣的主日學教育會讓學生的 心靈開放,激起他們內在對上帝 的敬畏之情,可以開闊他們的視 野,不但經驗活的上帝,而且對 上帝有新的體認,並跟上帝建立 親密的關係?

作為主日學老師—教會信仰 的教育者,我們必須不斷地自我 省思:我們當傳講什麼、怎麼傳 講,才能觸摸到學生的心靈,引 導他們進入關乎生命的信仰,讓學生對於上 帝的體認成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 一種生活方式?我個人認為,當我們從敘事 的角度和生命的經歷來講解聖經的教導時, 聖靈會帶領我們發現聖經可以有多重的詮 釋,也可以解說得跟生命更為密切關聯。

以生命的經歷來教導關乎生命的  信仰

教育內容跟教育方式密切相關,「教材怎 麼編寫」和「教師怎麼教」,兩者是有所關 聯的。我盼望教材的撰稿者能夠把經文研 究、信息建立在聖經神學的研究的學術基礎 上,同時也以自己的生命實況和經驗來解說 經文,也就是解說經文的同時,述說生命的 故事,進而帶出激發、觸摸人心的信息。這 也是新教材為什麼揚棄過去所謂「喻道故 事」的原因。新教材努力的方向是述說跟信 息關聯的故事,在信息的解說中插入相關的 故事。 我也期待主日學老師用心跟學生建立生 命的關係,也從自己的生命和信仰經歷來教 學。譬如說,想一想,自己讀經時有怎樣的 困惑與問題?自己怎麼從懷疑進入信仰? 對自己而言,基督信仰為什麼是一種關係, 而不是一套知識、教條?其實,一個信徒參 與主日學的教學會使自己的信仰成長,從預 備課程的讀經,到分享信息,是省思並整理 自己的信仰理解的時機,之後再把自己的理 解和生命經歷、故事帶入主日學的教學。其 實,生命的故事比比皆是,主日學老師也不 必受教材的故事所束縛,當我們講我們經驗 耶穌基督的生命的故事時,學生會跟老師一 樣遇見主耶穌,感受上帝的愛。聖靈在我們 謙卑地向他開啟自我的心靈時進入我們內 心,幫助我們明白真理,認識上帝。

X  X  X

主日學教育可以建立主日學學生的信仰, 從中確立正向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 擴展人生的視野,提升他們的生命品質。我 衷心盼望,在上帝的恩典中,特別是聖靈的 引導下,教材得到眾教會的支持;在主日學 教師盡心的服事中,我們的教材和主日學教 學是傳遞信仰,而不是教導信條或知識。

怎樣的教學法可以達到我們前述的教學目 的?怎樣教聖經可以讓我們的學生聽到聖經 故事時,心裡面不是隨即說「無聊」、「這 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21 索頻道 探
相片提供/林家鴻、陳怡萱、富里教會
青少年主日學教材總策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兒童及

問 答

請問在改革宗看來,神的預定與人的自由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麻 雀的墜落也是天父的允許,那是不是生活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天 父的意思?那我們的禱告和請求又是為什麼呢?我們的禱告和請求會改 變神的心意嗎?

首先,當我們人問到有關上帝 的事,尤其是關乎到祂的存 有、祂的思想、祂的知識、祂的定旨等 這方面的事情時,我們都要先有一個 認識,就是我們是站在受造者的地位 和受造者的水準上,來探討創造者的 事。換言之,我們是以人的角度在想上 帝是怎麼思想、怎麼行事。

但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必須具 備這樣的自我認識──在創造者與受 造者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距,是我們 作為受造者的人無法跨越的。因此,我 們在思想上帝怎麼思想、怎麼行事時, 免不了會把上帝降格到人的水準上, 按照我們受造者的思想去思想上帝。

但是,上帝如果是上帝的話,祂的思 想就一定比我們更高、更深、更超越。 祂就一定不會是局限在我們的思想範

圍中那樣行事。所以聖經提醒我們說,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上帝的道路高 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也高過我們 的意念。」(以賽亞書55章9節)就是 這個意思了!

◆創造者與受造者之間的鴻溝

我常常用這樣一個比喻,假定人類 是來自二度空間,在我們的世界中只有 平面的概念。我們從來不知道、也不能 想像三度空間是怎麼一回事。在我們 的二度空間中,有的事情是絕對矛盾、 不可能共存的,例如:一樣東西不可能 既是方的同時又是圓的,但是,在三度 空間中,這就是一件完全有可能的事 情,譬如一個立體的圓筒就是了,如果 一個立體的圓筒進入到二度空間中,

它會留下一些像腳印一樣的痕跡,有 時是圓型的,有時是方型的,對不對? 於是對我們這些活在二度空間的人來 說,就只能用「圓方二性」「圓方二形 一體」這類看似矛盾的話來表達這個 超乎我們理性的事實。

我用這個比喻不是在回答你的問 題,而是要用這個比喻指出,人在問及 上帝的事時,往往是帶著一種受造者 「不知天高地厚」的傲慢心態來問的。 除非我們在問有關上帝之事的問題 前,先把自己和上帝的地位、身分和本 質差異搞清楚,然後,願意謙卑站在受 造者的地位上以信求知,否則我們就 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兩者可以共存」是個奧祕

按照以上的比喻,同樣,上帝在向人 啟示祂自己時,乃是先降卑祂自己來 俯就我們,祂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和 用人的語言來對人說話。祂說,人是一 個自由的主體,可以主動做出選擇,所 以祂要人立志、定意、選擇、順服、聽 從、不要硬著頸項等,祂肯定了人的努

和現代金錢觀大不同

主啊,讓我的眼目不要被世上的財寶弄得眼花撩亂,讓我的心不要被 金錢迷惑,讓我的情感渴慕那比黃金更好、價值勝過白銀的永久財富和 屬天智慧,讓我專心在祢的恩典中得到飽足。──清教徒

在此系列文章最後,我們再來比較一 下清教徒金錢觀和現代金錢觀,看看兩 者有何不同。

一、物質決定一切:現代人過分地看 重物質方面的成功,他們認為物質豐富 的生活,就是最有價值的生活,一個人 越有錢,就等於他過著越好的生活,一 個人的價值是由物質價值來衡量,也就 是說,有錢人在社會的地位和重要性, 遠遠超過貧窮人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看到現代大多數人都在追 求金錢方面的成功,但清教徒卻不這麼 認為,有位清教徒反而向神禱告說:「主 啊!讓我的眼目不要被世上的財寶弄得 眼花撩亂,讓我的心不要被金錢迷惑, 讓我的情感渴慕那比黃金更好、價值勝 過白銀的永久財富和屬天智慧,讓我專 心在祢的恩典中得到飽足。」

二、崇拜成功人士:現代人非常崇拜 靠自己努力而賺大錢或功成名就的人。

他們不會認為金錢和地位是神所賜的恩 典。但清教徒不承認有靠個人奮鬥而功 成名就的人,他們認為成功完全是神的 恩典。賞賜財富的是神,我們的責任就 是努力工作。因此,成功的人不可以自 高、自大、認為自己造就了眼前的成功, 反而應該比別人更加感謝神。

三、營利為最高目的:現代商人的目 標是賺取最多的錢,所以只要合法,任 何商業競爭和賺取暴利的行為都是可以 接受的。有時為了賺錢,甚至連不合法 的行為也沒關係。

但清教徒認為商業是一種社會服務, 有位清教徒說:「當我們去做買賣時, 我們就是在用好行為來證明對鄰舍的

力和責任。

然而,祂也說,世人所做的一切事, 無論是故意抵擋祂的,還是樂意順服 祂的,人們最後都會發現,這些事都逃 不出祂的主權定旨,祂也肯定了祂自己 超乎人意志之上的主權。 到底上帝預定和人的自由這兩件在 我們受造者頭腦中看為互相衝突和矛 盾的事如何共存呢?我只能說,我不知 道!這種事,在聖經中稱為「奧祕」。 「奧祕」不是「祕密」,祕密的意思是 不告訴你,你就不知道,但奧祕的意思 是,即使告訴了你,你也不知道,因為 這事已經超乎你的理性認知範圍。 然而,雖然我不知道上帝的定旨和 人的自由意志「如何」共存,但是我知 道「事實就是如此」。我知道每次我做 決定時,我都是自主的、自由的,不是 像被鬼附的那樣神智不清、不由自主。 但是我也知道,無論我怎麼自由自在地 做決定,有一天當我回過頭來一看,就 會發現原來我所做的,沒有一樣是因 為上帝失控、在祂旨意之外,是讓祂驚 訝不已的,而是全在祂的計畫中,並且 全都是為了我的益處!

愛。」珀金斯說:「一個人工作的目的不 是為了斂財,而是要透過服事人,使所 有人得益處並去服事神。」

四、仇富心態:現代拜金主義產生另 一種極端,就是有人把富有和財產視為 低下的事。清教徒的確反對人過奢華的 生活,但他們也說不應該不加分辨譴責 生活水平較高的人,不該不加分辨地輕 視有錢人。珀金斯說:「我們不應該制 訂一套『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標準(我 們不是說基督徒只能用便宜手機,不能 用iPhone),並將這標準套用在所有人 身上。」這種標準因人而異,公眾人物 的需要大於一般民眾,責任較大之人的 需要也大於沒什麼責任之人的需要。 總而言之,清教徒認為金錢本身是中 性的,富有的人可以是敬虔的人,貧窮 的人也可以是敬虔的人,主要是看對金 錢的態度及如何運用金錢。清教徒的金 錢觀帶給你的提醒是什麼呢?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彩見證 雲
彭彥華 清教徒 的 金錢觀
23→
Virginia Yip

問 既然上帝什麼都知道、什麼都預定好了,為什麼我們還要禱告呢?或 者,既然上帝定了誰得救、誰不得救,我們為什麼還要傳福音呢?又或 者,既然我們一生的日子上帝都預定了,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盡力、努 力向上呢?

其實,這些問題,若按照純粹 邏輯的角度來說,根本就不 是問題。為什麼人們一提到上帝有預 定時,總是只講負面的「為什麼還需 要禱告」「還需要傳福音」「還需要 努力」呢?照理,反過來問不也一樣 嗎?既然上帝已經預定了,那麼我們 只管禱告、只管傳福音、只管努力不 就行了嗎?總是會有效果的呀。所以 說,問這種問題,其問題不在問題本 身,而在問題背後的預設前提。這前 提有二:

第一,問問題的人是抱著一種功利 的心態來到上帝面前。

「我無論做什麼,總要先知道結 果,要看值不值得、有沒有結果,才 決定要不要做。那麼,現在既然結果 已經定了,我所做的一切就沒有意 義了。」這也是典型實用主義者的心 態。 難道我們做一件事,理由只能為了 其結果是否有效?如果你明知你在 一個不公義的世代做出一個逆流的、 反對從眾的舉動是徒勞無功,你要不 要做呢?如果仍要做,那麼理由是什 麼?不管是什麼理由,這理由一定不 會是屬於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

其二,人的思維總是靜態的。 我們的目光往往只集中在結果、終 局、終點上。但是上帝的思想是動態 的,是看重過程的。祂預定了結果, 也定了達到這個結果的過程,這過程 就是要我們按照祂的旨意、原則、心 意努力去行。

天要幾座山撐著地要多少熱烘著 約瑟的智慧是 作為普及大地

我們禱告時,要知道上帝什麼都知 道,因為是祂預定的,祂當然知道(當 然,這包括大大小小所有的事:小到在 外面看來是雞毛蒜皮的事,如麻雀落 地、一根頭髮變黑變白)。只有這樣的 認知,才能成為我們禱告時的安慰。那 些質疑上帝主權和預定的人,難道他 們情願跟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結局如 何、或者掌管不了結果的上帝禱告嗎? 如果上帝不知道、也管不了,那我們又 為什麼還要向祂禱告呢?

上帝是知道一切的,但我們並不知 道,也沒有資格改變終局。所以,上帝 要我們禱告,為什麼呢?因為上帝是 愛!禱告是上帝與我們相交的途徑。上

帝樂意與我們相交,而透過這種相交, 我們得以漸漸認識上帝的旨意,改變 我們自己的思想和心意。

所以,為何要把禱告視為改變上帝 旨意的工具呢?為何不將之視為讓上 帝用來改變我們自己的工具呢?因為 上帝是愛,當我們按照祂的旨意去禱 告時,祂會讓我們看到祂行事的過程, 有時祂甚至樂意將某些現象按照我們 禱告的來糾正,使我們得以享受與祂 同工的樂趣和滿足。禱告這個過程本 身就是一個與上帝同工、經歷上帝、享 受上帝的事!

◆小結

1.與其說,上帝什麼都預知、預定 了,所以禱告沒有必要,不如說,如果 上帝什麼都不知道、沒辦法定準,那麼

你信靠這樣一位上帝、向衪禱告才沒 有必要!

2.禱告的動機和目的,不應該是告知 上帝、改變上帝,而是透過禱告這個行 動讓我們知道上帝的心意,改變我們 自己的意願,使我們的心意與上帝的 定旨最終得以合而為一。

3.上帝的定旨與人的努力是可以共 存的。凡屬上帝的人,當謙卑承認上帝 是我們被造之人無法參透的,所以我 們不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帝」是怎麼 思想、怎麼行事的──此乃一個受造 者對祂的創造主所做出最越軌、最冒 犯的行為。反之,我們當把注意力放在 「我們」的責任和上帝對「我們」的吩 咐之上。因為「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 們神的;唯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 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 上的一切話。」(申命記29章29節)

“A triune God would call us to converse with him…because he wants to share the joy he has. Prayer is our way of entering into the happiness of God himself.”──Tim Keller

「三位一體的上帝呼召我們與祂對話……因為祂要與我們分享在三一上帝自己之間擁有的那 種喜樂。禱告就是我們得以進入上帝自己的快樂的途徑。」──提摩太‧凱樂

最後,跟大家分享這一句凱樂有關禱告的名言,好讓我們反省一下,每當我們忙著問 「人的禱告與上帝的預定怎麼調和」這類問題時,有沒有想過我們對上帝要我們禱告這 件事,認識得多麼貧乏、多麼可憐!「禱告」可是我們人從上帝那裡得到極大的榮幸和特 權!大家想想,上帝是誰?我們是誰?我們竟然隨時隨地可以來到上帝面前,與上帝對 話,甚至有時還討價還價,而上帝竟然樂意理睬我們。祂不僅理睬我們,還願意認真、耐 心地對待我們的禱告。祂要我們禱告的目的,乃是要 讓我們分享三位一體上帝彼此間享受的那樣的相交 與滿足。而我們呢?居然還在問:「既然祢什麼都定 了,那為什麼還要我們禱告?」

唉!我們真是太墮落、太可憐、太讓上帝傷心了!

彩虹展露笑容神在其中3 是重建的痛光從傷口透漏 末日是拯救 4 空氣活著、水活著、風活著太陽活著、月亮活著、地球活著活著,人是神馨香之氣 神用生命彩繪萬物 5 冠冕,鑲上十二星座 每一顆星都是啟示光的範例6

旁觀者 時間穿過天空滲透清溪對流2 愛是光

拆毀與重建

拆解生命刀劍犀利

眾星拱月 效法太陽豪氣 火煉心 焦黑血淚 燃 燒世界

聖靈抽出一把劍 沉澱氾濫思緒 8

心越過事件 地獄詼諧

巧妙

與 23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彩見證 雲 
江湖生活 寬廣信仰深度 約瑟,俯瞰埃及命運 水深服役 翻過時間風沿路擦拭 波紋醒醒睡睡 神永恆啟示 綺年興盛崎年衰落 埃及的心臟是約瑟 等候神依然握著針線 撥雲見日 神守護 站對位置 勝過冰冷燥熱 10 11 12
22← 

位於高雄茂林的魯凱族多納部落 (Kungadavane)在山林間得天獨 厚與大自然共生,潺潺流水聲是安眠 曲,森林中的好朋友有飛鼠、黑熊、 雲豹、老鷹、山羌、藍腹鷴和高身 鯝 魚等。

多納部落座落於中央山脈屯子山內 本鹿山西南方,台東縣界的聖湖(塔 露巴淋阿呢)大鬼湖支流的山花奴溪 和舊萬山的溫泉溪及多納溫泉溪會合 成濁口溪。

多納部落最盛大的黑米祭

搖晃的多納吊橋

前往部落沿途,大山大河盡收眼 底,上多納吊橋第一眼是老鷹展翅上 騰的意象,告訴我將展開一趟翱翔原 始森林之旅。橋端的陶壺,象徵魯凱 族人生於陶壺的傳說。處處可見的 圖騰有太陽、百步蛇、熊羽、百合花 等。過去族人不可隨意配戴,只有大 頭目和勇士及特權嘉賓方可。

在坪瀨琉璃光之橋之前,多納吊 橋是台灣原住民部落最長的一座橋,

族人打趣說,琉璃光之橋太過穩固 一點都不好玩,限制又多。反倒風災 期間,蜿蜒山路皆是落石無法通行, 往來出入對外交通時,連摩托車都能 騎上多納吊橋,那種在空中搖晃震盪 才夠刺激!不得不說的確讓我大開眼 界,只是自己可沒膽量冒險。

在古納達望精神堡壘一處停歇的亭 子,一面眺望山谷下的馬利山溪,一 面讚嘆上帝創造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百合花石雕和原住民婦女雕像極為顯 眼。

我與女兒騎了整整4個小時車程才 抵達,當中雖然遇見午後雷陣雨,又 繞錯山路跑到了美雅谷瀑布,但看到 眼前美景仍是雀躍,誰說旅行會一路 順風隨心所願呢?迷了路,反倒多了 許多驚喜。

多納部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充滿原始風情的建築、彩繪、設計動 線,令人彷彿置身在勇士之地。

迷離的黑米傳說

第一次學著說「Tabesengane」 (搭巴嘎饒望)嘴巴還會打結,這是 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黑米祭」,所 有外地族人都會排除萬難回到故鄉。

多納部落按春雨秋分農作生長而定 下祭典,從尋找荒地、選地、整地、 燒耕、播種、趕鳥、收割、入倉、用 糧、贈與都要舉行祭儀,以期驅鬼趕 走惡靈。黑米祭是每一戶收成黑米後 交給頭目,有意結婚的部落青年,得 於慶典期間一併舉行,是部落最輕鬆 又歡迎外族人參加的祭典。

關於黑米有這樣的傳說:有位 婦人背著嬰孩到稻田裡鋤草,搖 籃裡的嬰孩突然不見了,婦人遍尋 不著,當晚夢境裡有神明說是住在 Pelepelengane深潭的神明,孩子哭得 太厲害,神明暫時帶回扶養,當有一 天小米成熟時,就會回到婦人身邊, 條件是必須共同合作開墾小米田。後

來果真一大片田地長出黑色小米,失

蹤嬰孩也出現在多納部落頭目家的大 石頭上,長得容光煥發。

黑米祭活動地點在國小,孩童玩著 傳統盪鞦韆,畫著自己魯凱族圖像, 有傳統的搗米,遇上笑嘻嘻的耆老, 說我是「好漂亮的姑娘」,就這樣教 我玩起部落手指頭小遊戲。

走到多納長老教會,門柱一塊造型 好似上帝頒給摩西的法版,上面不是 雕刻十誡,乃是教會歷史沿革。教會 傳道杜麗娟熱情迎接,原在霧台部落 的她去年派任至此服事,我們一見如 故相談甚歡,手牽手禱告祝福。隨後 杜傳道讓我穿上族服漫步在部落巷 弄,頓時我成了攝影團隊的模特兒。

傳統的石板屋,堆砌著光陰,每一 片瓦都是祖先赤腳從山裡過溪扛著 回來建造,彷彿每一滴汗水穿石,造 就石板的黑、俐落的線條、交錯的色 澤,原始之美藏著一層層古老智慧。

家成了堅固的地方,人們常說石板 屋和澎湖的咾咕石屋一樣,是會呼吸 的房子,冬暖夏涼。的確如此,筆者 的家在澎湖東北海2級離島鳥嶼村就 是以咾咕石(珊瑚石)建成,特別感 受到和水泥建材房屋不同。

這裡的石板屋和蘭嶼達悟族一樣有 著禁忌,遊客不可隨意進入,甚至觸

摸拍照。而我何其榮幸,受當地頭目 之邀入內,讓我格外珍惜停駐時光。 好像我的人生繼續走啊走,一步步穩 固堆砌著。放慢腳步走對路何其重 要,下一個方向,或許就在不遠處。 注意到石板頂上和窗邊的骨頭嗎? 可不要被驚嚇,那表示這一家的獵人 戰功,說明這戶家的男人英勇威武戰 績,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地面石 板的雕刻圖騰將牆角的百合花顯得更 潔白,部落隨處可見的百合花不能任 意摘取喔!

夜晚的巷弄空無一人,一片寂靜, 蟲鳴叫聲像是在說悄俏話,叫人早早 睡、早早起。清晨不到5點,看到的是 一幅只有在童年出現、充滿人情的畫 面,族人互道早安,拉嗓子問候外地 的孩子,閒聊著農作的近況,一旁柴 火燒著取自山裡的甘甜泉水。婦人向 我指著門窗,這一日是祭典大日,小 米束代表定情,表示父母親雙方都認 定,也包含青梅竹馬和友情長存的意 義。 (待續)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24 性之旅 知
魯 凱 黑米傳說
【多納部落
多 加
】Kungadavane
多納吊橋 多納大橋的老鷹與陶壺
多納長老教會 石板頂上的骨頭
穩固堆砌的石板屋

李南衡

路竹教會70週年 感恩禮拜

路竹教會過生日 敬拜上帝排第一 兄弟姊妹愛盡職

信仰火種毋通熄

七十週年的種子

福音路竹傳出去

上帝不變的真理

喜樂平安大福氣

細漢跟綴主跤步 感謝耶穌的保護 愛吟聖詩來歡呼

至好朋友是耶穌

大漢以後行天路 勤讀聖經飲甘露 耶穌是咱避難所 毋驚拄著大風雨

前輩教咱白話字 豆菜芽仔真趣味 予咱會曉吟聖詩 欲讀聖經真便利

宣揚福音七十冬 感謝耶穌的疼痛 上帝恩典毋通藏

Lō͘-tek kàu-hōe kòe seⁿ-ji̍t

Kèng-pài Siōng-tè pâi tē-it

Hiaⁿ-tī chí-moāi ài chīn-chit

Sìn-gióng hóe-chéng m̄ -thang sit

Chhit-cha̍p chiu-nî ê chéng-chí

Hok-im Lō͘-tek thoân--chhut-khì

Siōng-tè put-piàn ê chin-lí

Hí-lo̍k pêng-an tōa hok-khì

Sè-hàn kun-tòe Chú kha-pō͘

Kám-siā Iâ-so͘ ê pó-hō͘

Ài gîm Sèng-si lâi hoan-ho͘

Chì-hó pêng-iú sī Iâ-so͘

Toā-hàn í-āu kiâⁿ thiⁿ-lō͘

Khîn tha̍k Sèng-keng ím kam-lō͘

Iâ-so͘ sī lán pī-lān-só͘

M-kiaⁿ tú-tio̍h tōa-hong-hō͘

Chiân-pòe kà lán Pe̍h-ōe-jī

Tāu-chhài-gê-á chin chhù-bī

Hō͘ lán ē-hiáu gîm Sèng-si

Beh tha̍k Sèng-keng chin piān-lī

Soan-iông hok-im chhit-cha̍p tang

Kám-siā Iâ-so͘ ê thiàⁿ-thàng

Siōng-tè un-tián m̄ -thang chhàng

Tōa-hó siau-sit kín pò--lâng

那 teh 褪色 ê 【台灣俗語話】

路 上耶穌來扶持 竹 林有主的印記

教 導信仰傳鄉里

會 友順趁主教示

生 根發葉佇路竹

日 日學習主款式

快 傳福音愛積極

樂 意服侍閣盡責

七 十週年教會史

十 分虔誠感謝主

週 年回顧感動久

年 長信仰真可取

感 謝救主的大恩

恩 典滿滿用有賰

禮 拜熱心蔭囝孫

拜 主上帝大人君

信 仰堅定攏共心

仰 望真理傳福音

傳 湠後代咱責任

湠 開信仰日日深

宣 揚福音大真光

揚 棄偶像有擔當

福 音真理莫拋荒

音 樂佈道傳家庄

Lō͘-chiūⁿ Iâ-so͘ lâi hû-chhî

Tek-nâ ū Chú ê ìn-kì

Kàu-tō sìn-gióng thoân hiuⁿ-lí

Hōe-iú sūn-thàn Chú kà-sī

Seⁿ-kin hoat-hio̍h tī Lō͘-tek

Ji̍t-ji̍t ha̍k-sip Chú khoán-sek

Khoài-thoân hok-im ài chek-ke̍k

Lo̍k-ì ho̍k-sāi koh chīn-chek

Chhit-cha̍p chiu-nî kàu-hōe-sú

Cha̍p-hun khiân-sêng kám-siā Chú

Chiu-nî hôe-kò͘ kám-tōng kú

Nî-tióng sìn-gióng chin khó-chhú

Kám-siā Kiù-chú ê tōa-un

Un-tián móa-móa ēng ū chhun

Lé-pài jia̍t-sim ìm kiáⁿ-sun

Pài Chú Siōng-tè toā-jîn-kun

Sìn-gióng kian-tēng lóng kāng-sim

Gióng-bōng chin-lí thoân hok-im

Thn̂g-thòaⁿ āu-tāi lán chek-jīm

Thòaⁿ-khui sìn-gióngji̍t-ji̍t chhim

Soan-iông hok-im tōa-chin-kng

Iông-khì ngó͘-siōng ū tam-tng

Hok-im chin-lí mài pha-hng

Im-ga̍k pò͘-tō thoân ka-chng

※路竹教會佇1946年10月25設教  佇2016年10月23舉行設教70週年感恩禮拜  主題:信仰傳湠、宣揚福音

落雪成堆,寒風凌凌,樹頂霜雪,輕飄落地,無聲 無說,瞬息之間,男喝女叫,歡喝之聲,直透天霄, 向聲觀視,男女泳衣,走向湖裡,沬(bī)水耍水,訝 異驚奇,少年痟步,隨成焦點,一對情人,上(chiūⁿ) 岸休息,男背(iāng)少女,惜香愛玉,行近身邊,親 密對話,輕聲細說;我愛你,少男回應 I Love You Too, 瞬間日光普照,心頭溫暖,全無寒意。

來去自在咧(teh)悠遊,也無煩惱也無愁,手機佇 手在你攝,大千世界在眼前。

太浩湖青綺,青山橫北依,藍天雲片片,暗嘆歲月 移。

湖水映映,山頭倚(óa)倚,松柏密密,白雪重重, 天空藍藍, 瑞雲飄飄,手機閃閃。

野雁湖中咧耍戲,遊客踏雪欣賞伊,藍綠參插相鬥 豔(iàn),山景水色添歡喜。

碧綠松柏連天,蒼蒼白雪蓋(khàm)地。

船隻五六迎聖誕,一家五口齊稱讚。

5 月 22 禮拜了,緊問賴長老娘那

會無看 tio̍h 賴長老?長老娘面憂面結

講;伊 tio̍h lo̍h「蜂窩性組織炎」,腳盤 腫 kah 無法度穿鞋。伊無來做禮拜只 不過是減一位會眾,但是對阮成人主 日學白話字班來講,teh 研讀台語白話 字版《荒漠甘泉》ê 時無賴長老 chit 位 高手 ê 解釋分析,失色誠濟。Chit 本 《荒漠甘泉》是 tòa 佇美國 ê 陳清俊長 老所翻譯、2006 年 1 月人光出版社出 版所出版 ê。

講 tio̍h「蜂窩性組織炎」莫怪賴長 老娘滿面憂愁,因為看起那像無啥, 事實上是相當危險,除了孔嘴 kah 四

箍圍會紅、會腫、會發燒、會真疼以 外,上嚴重 ê 是會「一命嗚呼」。

那會叫作「蜂窩性組織炎」?原來 是咱人皮膚 ê 孔嘴 hō͘ 一種抑是幾種細 菌(像講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 等)感染,經過孔嘴侵入真皮 kah 皮 下組織放毒素,佇組織 ê 孔縫成長, 引起局部組織發炎,人身軀 ê 皮下脂 肪層是一區一區那像「蜂巢」(華語 叫作「蜂窩」)ê 組織,chit-ê 區域若 發炎腫起來,tio̍h 叫作「蜂窩性組織 炎」,發生 ê 部位 khah 濟是佇面部、 頷頸、腳 kah 手後蹺,伊 ê 範圍若是 一步一步擴大,人會發燒、畏寒、全

身軀 siān-tauh-tauh、淋巴腺腫起來、頭

疼、關節疼各種症頭,表示細菌已經 侵入血液去全身軀循環 lò͘,嚴重 ê 時 會引起敗血症甚至無命。

到底啥款 ê 人 khah 會 tio̍h chit 種 chiah 恐怖 ê 病?一般來講是抵抗力 khah 弱 ê 人,像講糖尿病 ê 患者、疼

風 ê 患者、年老 ê 人、免疫力 khah 差 ê 人,嬰兒、營養不良 ê 人。第二種是有 開放性孔嘴 ê 人,像講有香港腳抑是 有外傷 ê 人。目前對付「蜂窩性組織 炎」上好 ê 藥仔是「抗生素」,當然, 醫生會看實際狀況 kā 孔嘴作適當 ê 清 洗,用紗布蓋起來避免外界 ê 細菌侵 入,醫生除了要求患者生活正常早睏 以外,特別禁止患者飲酒。

你若 kā 講阿明生「蜂巢癰(phang-siūeng)」,伊 ê 面隨時慄色喝講:「危 險危險,趕緊 chhōa 伊去 hō͘ 醫生看!」

你若 kā 咱八九十 ê 序大講阿明感染 tio̍h「蜂窩性組織炎」,伊那像「鴨仔 聽雷」干單會應講:「哦哦哦!」但是 

老大人會 kā 你說明生「蜂巢癰」ê 嚴重性,m̄ 是干單會紅會腫會發燒會 痛 niā-niā,有時一條命煞報銷去!伊講 咱普通生「歹物仔」無論是「粒仔」 抑是「疔仔」攏是一粒頭,但是「蜂 巢癰」有密 chiuh-chiuh ê 頭,你看 tio̍h 會驚!所以咱台灣人才會有一句俗語 話講:「蜂巢癰百百頭。(phang-siūeng pah-pah thâu.)」Chit 句俗語話 hông the̍h 來講一個團體無幾個人,逐個都 想 beh 作頭。那像逐個 khah 熟似 ê 另 外一句台灣俗語話:「五角銀魚脯仔 攏是頭。」總是,chit-má 連講「蜂巢 癰」少年人都聽無 ah,相信免幾年 tio̍h 無人會曉講「蜂巢癰百百頭」chit 句台 灣俗語話。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文世界 台 25
蘇晏德
蜂巢癰(eng)百百頭!
大好消息緊報人
耍(sńg)太浩湖
文圖 陳瑞祥

專 精

修剪各種大小樹木 造型 移植 鋤草 病蟲害防治 維護管理 庭園樹專業銷售

<造園合格技術士>

<林試所樹藝研習結業>

@yfe9864a

景林樹藝 0961 523 152

04-22420716

0982-342341

油漆工程承包

速成

爵士鋼琴 教會司琴

師資:音樂博士 YAMAHA鋼琴老師 教學演奏VCD與譜380元

每堂課600元 (02) 27388617

徵 婚

徵女性未婚者,年齡27-35

歲,身高160~170公分,

先友後婚,身心健康者。

教會長者、介紹者、推薦者, 成功後謝禮金30萬台幣。

國外電話 002649-2966358

LINE ID:ECKIS 父:黃益之助

精緻 高雅 獨特

獎勵 紀念 禮品 團購 客製 來洽

(面板可刻經文或勵志字句等) 讀經架

http://www.ez-life99.com

裝潢 水電 土木 鋁門窗 清潔 油漆粉刷*水電修繕 衛浴整修*防水捉漏 裝潢拆除*室內裝潢 輕鋼架*鐵厝*壁癌 (高屏地區、免費估價)

黃冠霖弟兄

望鄉 防水工程

外牆,屋頂,地下室, 浴室,蓄水池各式防水及 壁癌處理,室內油漆粉刷

~*~*~*~*~*~*~

聯 絡 人:松國哲弟兄

出 租

近政大、動物園 地址: 台北市木新路2段

14號4樓 意洽:黃小姐 02-2391-8310

阮的努力是促進台語文(漢字+白話字)的 普遍化及實用化

(往溪頭路口)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延平新村1-20號 電話:049-2653205 e-mail:puyuan_art@hotmail.com

鳳山區八德路二段243-1號 行動:0955-797-949

酸痛

技術員 方金田

牧家以及低困兄姐免費

行動 電話

民 雄 金桔 觀光工廠

www.kingezi.com.tw

野外禮拜 戶外教學 會議 金桔風味餐 露營烤肉 (05)2720351 過中正大學校門300公尺

歡迎刊登 本報廣告 支持文字事工

◆北部 梁小姐

Tel/02-23672067#24

Fax/02-23638084

◆南部 客服同工

Tel/06-2356277轉134‧152

Fax/06-2378882

◆廣告信箱 ad@pctpress.org

聯絡電話:0927280905

愛家精緻搬家

大小搬家、 公司遷移、 免費估價、不分遠近,以 愛心、誠信、正直、良善 的精神來服事主的子民。

總公司0800-271777

大台北 (02) 22701010

桃竹苗 (03) 4614444

0911-894400

馬來尤贛弟兄

呣甘的消息

阮所敬疼的老父 邱善雄牧師佇 主後二○一六年十月八日上午七點 四十分受主恩召,阮決定十月十九日 下午二點佇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懷恩廳 舉行入殮火化禮拜,十一月五日上午 十點佇台北雙連教會舉行告別禮拜, 謹以此訃音通知主內牧 長、親友,擱一擺多謝 恁的代禱、關心。

遺族一同

阮的目標是充實台灣文化內涵,興起台灣 文藝復興歡迎大家入網批評指教 內容有「台灣青年」(日文450期,附部份台語文譯本) 「台文通訊」(117期)「關懷台灣論壇」「生活座談會」及其他 聰美姐紀念基金會 www.chhongbi.org

蒙恩搬家

到府估價、廢物處理(大 型)、全台送達、日夜服

務、恩典價格、一次完成,

一通電話你我皆蒙恩

0920-771-201

0958-733-211

02-2212-5813

負責人:高進財弟兄

新北市新店區安康路

二段158巷3號3樓

佳 音 搬家

佳音報佳音,讓你搬家不再 是惡夢一場,提供最專業的 服務,專門搬家、大型廢棄 物處理,不分區域全台回 程、個人家庭、公司等。

02-2262-5555、02-2673-1170

0939-435757宜蘭羅東

03-3772345 桃竹苗 0960-110355、0939-046535林弟兄

謹以萬分不捨的心情通知您:   我們親愛的父親 鍾肯仁牧師,於主後 2016年10月7日(星期五)晚上8時 安息主懷。

謹訂於主後2016年10月15日(星 期六)上午7時30分於高雄市立殯儀館景 福廳,舉行入木、火化禮拜。另訂於主後 2016年10月16日(星期日)下午2時, 於高雄市光華基督長老教會舉行中會葬的 告別禮拜,隨即安葬於高雄市大寮區基督教 橄欖園,候主再臨!

妻 素珠 女 垂欣 婿 方立宙  外 孫 郁傑  外孫女 姿懿

平安葬 儀 服務社

【承辦】

中西壽具、靈車、式場佈置

用品供應、廿四小時服務

中部地區唯一只承辦基督徒葬儀服務

負責人:陳禮胤 弟兄     陳智晟

電話:( 04 ) 2406-0317 (代表號)

傳真:( 04 ) 2407-0674

最美天家 基督信仰

連續兩年榮獲新北市 優良殯葬設施及優良殯葬服務業獎

新北市三峽區添福里添福13-21號 24H服務專線:(02)2672-8822

生命禮儀 主內最優惠五萬元

63
每週四下午截稿
弟兄
行政院衛生署接骨字第0349號 屏東縣衛生局接骨字第009號 屏東市明正里開封街14-5號 屏東縣萬丹鄉和平東路26號
08-7651386
0910857947
26 ‧ ‧ ‧ ‧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有限公司

《書店的過去未來式》

隨著數位發展的腳步,「無紙化」這個概念在科技產品與環保需求的結合 下,成了一條無可避免的道路,但也同時衝擊了過去以紙本書籍銷售為業 的傳統書店。根據政府統計,過去10年台灣有1000多間實體書店關門, 對於傳統書店來說,逐漸萎縮是時代進程的必然,而轉型再造,則成了經 營者必須思考的方向。

台灣教會公報社有132年歷史,從印刷、辦報、出版到書房,經歷過政權 更迭、經濟榮衰,也不斷的回應著時代的挑戰。所幸,座落在古都台南的 台灣教會公報社有豐富歷史資產,能成為教會尋根、文化創意的基地,並 藉此向社會分享上主透過我們所做的美好工作。

這一次,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的改造,分為地下室、騎樓、一樓與二樓共 四部分。完成後台南書房將成為一個複合式的文化空間,重新拾回巴克禮 牧師將此地命名為「聚珍堂」的內涵。

《聚珍的文創新基地》

★地下室:小型展演空間、禮拜堂。 ★騎 樓:裝置藝術。

★一 樓:歷史與文字樂趣體驗區、教會文創紀念品展售區。 ★二 樓:親子區、產業發展合作區、咖啡閱讀區、福音音樂區。

《誠摯的盼您來支持》

預計時程:2016年7月12日(教會公報創刊紀念日) ~10月20日(巴克禮帶領日軍和平進城); 在這101日間,我們以「百日維新」的態度,重新打造台南門市。 預計經費:新台幣700萬元 (地下室90萬、一樓含騎樓285萬、二樓260萬、軟體更新65萬)。

改裝募款專案: 生命之光檜木十字架

因基督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讓我們生命開始有了亮光。公報社承接著巴 克禮牧師為使台灣人民得著福音真理的使命,用文字傳福音,透過每個字 發出一點光,讓人開眼界、啟心靈,點亮各角落,成盼望。

★創作理念:「生命之光」意謂:主耶穌死而復活的精神與無限「愛」的 價值。作者以敬虔的心,獨創立體十字架,其多角度且創新 風格的設計,賦予十字架永恆不惜的生命與榮耀。

★創作團隊:原創/國寶級景觀雕刻家張敬大師

設計/敬園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作品材質:以珍貴台灣檜木為十字架主體材料,帶給收藏者溫暖、平安 的感覺。

★作品尺寸:高17.8cm×寬8.6cm×厚4cm

★獲得方式: 凡為「台南門市改建-希望之光」奉獻,單筆奉獻$12000 或每個月奉獻$1000連續12次即可獲得。

★詳情請洽:(06)235-6277#145 謝姊妹

28 02-2367-2067#24、 06-2356-277#152#134 02-2363-8084‧06-2378-882 MAIL/ ad@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16年10月10日~10月16日/3372期
台灣教會公報社
台南門市改裝計畫
產業發展區 咖啡閱讀區 裝置藝術區 生命之光十字架 印刷體驗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