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所/ 70144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專題報導 4-5 版
管風琴 帶出聖堂天使之聲 莫拉克風災10 週年
南沙魯團圓 用愛修復和解
攝影/陳逸凡
【陳逸凡高雄報導】在利奇馬颱風過境後所夾帶的滂沱大雨中,8 月
時任南布中會議長、現任南布中會總幹事王春美牧師亦代表中會前
10 日高雄市那瑪夏區南沙魯里的布農族人齊聚南布中會民族教會舉行
來請安,訴說當年她聽見南沙魯災情時忍不住擔心流淚,如今族人走過
「民族、愛農教會莫拉克風災重建 10 週年感恩禮拜」,縱使前一夜停
苦難,一起見證上帝的恩典與包容。她特別感謝路竹教會一路陪伴,成
電,教會旁的溪水泥流持續奔騰,大雨敲擊鐵皮聲響甚至一度蓋過會場
就雙倍的擁抱,路竹教會已是愛農與民族教會的姊妹教會。
音量,曾因災難破碎的心靈,仍在平安禮的擁抱中尋得修復與和解。
民族教會長老打亥‧伊斯南冠在說明感恩禮拜目的時表示,雖然在
10 年前的父親節,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當時南沙魯的罹難人數
10 年後面臨一樣的大雨,但是族人如今卻能在此平安聚會,甚至將福
僅次於小林村,居民被迫遷移至他處避難,超過半數居民被安置在車程
音傳入杉林區,透過彼此分工見證上帝對族人的愛。他邀請眾人一同為
約 1 個小時、由慈濟興建的高雄市杉林區大愛園區。他們在此設立愛農
生活獻上感恩,並為民族教會的穩定以及愛農教會的成長祈禱。
教會,意即「大愛園區內的布農族教會」,另有部分信徒選擇在災後重 新回到部落裡的民族教會重建家園。
愛農教會長老劉元春,過去也是民族教會的長老,他首度於災後重新 踏進民族教會禮拜堂,面對眼前熟悉的景物,仍然忍不住感到傷心難
這場感恩禮拜,是民族與愛農教會災後 10 年來首度聯合聚會。兩間
過,無法料想上帝讓他們經歷這些驚人的事情。那瑪夏區舊稱三民鄉,
教會的松年會、婦女會及兒童主日學輪流上台獻詩,見證故鄉族人在上
南沙魯舊稱民族村,莫拉克風災時路已不通,民權村的親人特地前來民
帝的保守看顧下,一切安好,遷居族人則在新生中,成長茁壯。
族村避難,方便對外求援。傍晚5點多災難發生,不到幾秒的時間家中
50 年前透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牽線成為姊妹教會的高雄中會路 竹教會,除了災後協助安置,弦樂團一行 20 人由牧師林睦雄率隊,在 清晨 6 點出發前來一同參與這場禮拜,訴說長達半世紀的情誼。
即被泥漿淹沒,用盡所有的力量仍救不回遇難的親人。 「當時大家都亂了,全部集中到避難平台,可是沒有工寮可以住,只 能靠年輕人拉緊帆布遮蔽風雨,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禱告。」劉元春說,
愛農教會牧師伊斯巴拉淦‧撒麥以「持久的正義」為題證道,引用以
災後政府要求族人遷居到杉林區,有部分受災程度較輕族人不想離開
賽亞書 42 章 3 節:「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原鄉,但是對於受災嚴重的族人來說,真的沒有辦法繼續留在傷心地。
祂要給人類帶來持久的正義。」講述族人雖因追求不同的居住正義而分
如今 10 年過去,感謝上帝讓兩間教會可以互相體諒、和睦相處,大家
開,卻要在上帝的公義中重新站立,修復彼此的傷痛。他透過災後短片
本來就是同一間教會,希望能將過去的歷史傳給後代,也期盼上帝持續
回顧,勉勵族人從別人的幫助中,看見上帝的慈愛與公義。
祝福兩間教會,時常彼此相聚。(相關報導將於 3521 期 4、5 版刊載)
發行人/蔡政道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19 年 8 月 12 日~ 8 月 18 日
352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