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公報3547期

Page 1

發行所/ 70144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專題報導 4-5 版

世界二二八 檢視各國平反方式

母語正常化 愛裡無懼怕 台灣羅馬字協會擺攤教導民眾使用羅馬字 拼寫自己的名字。(攝影/張原境)

目標之一。許多人可能會講台語,卻寫不出來,過去因為政府不鼓勵甚 至打壓,因此台語逐漸被放棄,但如今《國家語言發展法》已於 2018 年底三讀通過,有法源依據及保障,相關活動的推展應該更加積極,提 升國人的母語意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長期致力於母語的保存延續, 蔣日盈表達感謝與肯定,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造成語言使用習慣改變,教 會在延續母語的使用亦遇上瓶頸,因此對於協力母語的保存,蔣日盈認 為台羅會更加義不容辭。 除了母語書籍出版,台灣教會公報社近年亦致力於開發信仰文創產 品,將信仰融入日常。去年底發行兩款感溫「一卡通」電子票證智慧卡, 「台灣首印」以台灣第一台印刷機為主角,「真愛台灣」則以黑底呈現 出遭恐懼籠罩的氛圍,以體溫加熱後,兩款卡片則會分別顯現出台灣第 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封面,以及 23 種語言的「愛」字,傳達「愛 裡沒有懼怕」的意象,兼顧實用價值與信仰意涵。

【張原境台南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 2000 年起,將每年的 2 月

台灣教會公報社公關主任林郁珊表示,平日在台灣搭乘交通工具時,

21 日訂定為「世界母語日」,期盼藉此提倡母語傳播與保存的重要性。

可能會聽到客、日、台、華、英語等相對主流母語或國際語言廣播,卻

台南市政府今年首度將 2 月訂定為「家庭母語月」,鼓勵學生與家中長

少有產品可以概括台灣這塊土地的所有族群,於是便構思將台灣主要

輩說母語,並舉辦學生母語圖畫創作展、本土教育論壇、母語小小解說

族群語言當中的「愛」字,印製於日常使用的電子票證智慧卡上。除了

員等相關活動,於 2 月 16 日在鹽水區永成戲院舉辦「母語阮 ê 愛,文

原住民族語外,亦包含台灣前三大新住民族群──越南、印尼及菲律

化上國際」世界母語日成果展演。

賓語,象徵在台灣這個多元的島嶼,儘管語言各異,但愛能超越隔閡。

台南市長黃偉哲於活動前記者會上表示,台南具有豐富文化底蘊,

信仰的追尋就像一場旅程,因此外包裝特別結合旅行的意象,設計成

母語不應只限於家庭教學,國家亦須推出相關政策協助,透過教育系統

飯店房卡的樣式,印有「祈禱中」與「靈修中」字樣,可重複使用吊掛

來推動。教育局局長鄭新輝則指出,僅於學校的母語課堂上練習效果

在房間門把上,避免靈修及祈禱時受到打擾,兼顧美觀與環保。

有限,因此鼓勵父母在家中也使用母語與小孩互動。 活動當日邀請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台灣羅馬字協會、台灣教會 公報社以及推動母語教育的台南市各級學校參與,然因武漢肺炎疫情 來勢洶洶,取消舞蹈、歌唱等動態展演,僅以靜態的母語微電影播放及

的母語 愛 的

闖關活動擺攤,雖寒流來襲仍吸引許多民眾聚集參觀。 為吸引民眾闖關,各攤位均卯足全力發揮創意,台羅會與台灣教會公 報社陳列台語相關書籍,並教導民眾使用羅馬字拼寫自己的姓名;原住 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提供豐富的族語繪本供民眾翻閱,並有族服穿著體 驗;將軍國小則推出「閩南語俗諺我來講」活動,讓民眾以抽籤詩的方 式隨機挑選俗諺朗誦;青草國小以九宮格的方式呈現客家日常用語;官 田國中則有達悟族拼板舟的製作體驗活動;來自西拉雅族聚居地的口 埤實驗國小,更現場複製呈現阿立祖的祭拜祖靈儀式。 台羅會理事蔣日盈表示,語言沒有高貴或低賤之分,期盼大家重視自 己的母語,也尊重他人母語。以「聽說讀寫」讓母語正常化是台羅會的

Olah:阿美族語 Kiljivak:排灣族語 Inlungan:泰雅爾族語 Daidaz:布農族語 Lraman:卑南族語 Ngudradrekai:魯凱族語 Ngohza:鄒族語 Pakakayzaehan:賽夏族語 Aglaw:達悟族語 Madanul:邵族語

Gmalu:太魯閣族、賽德克族語 Saisiman:巴宰族、噶哈巫族語 Melizaq:噶瑪蘭族語 Mananamoh:撒奇萊雅族語 Aluka:拉阿魯哇族語 Marʉ'ʉ:卡那卡那富族語 Mavagango:西拉雅族語 Thiàⁿ:台語 Oi:客語 愛:華語

Love:英語 Yêu:越南語 Kasih:印尼語 Mahal:菲律賓語

發行人/蔡政道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20 年 2 月 17 日~ 2 月 23 日

3547 期


教會消息

反送中爭自由 香港第一線觀察 端傳媒集結報導影像紀錄出書 前線記者分享採訪見聞 剖析運動路線變更 【張原境台南報導】香港反送中事件至今仍餘波盪 漾,2月13日晚上香港媒體端傳媒於台南午營咖啡舉 辦「風暴與潮湧──香港反修例運動【報導精選&影 像記錄】新書分享會」,將過去一年的文字及影像紀錄 縮輯成《2019香港風暴:端傳媒香港反修例運動報導 精選》及《潮湧——香港反修例運動影像紀錄》兩本 新書,現場除了邀請端傳媒前總編輯、《2019香港風 暴》主編李志德及端傳媒資深攝影記者陳焯輝分享,並 同步連線人在香港的端傳媒香港組主編陳倩兒及端傳 媒攝影主任林振東。 《2019香港風暴》精選了端傳媒的反送中運動新聞 報導,內容除了切入運動本身與人物訪談,亦對於香港 政治、社會、性別、警務、文化以及不同時期的民調結 果進行評論分析;《香港反修例運動影像紀錄》則精選 123張照片,讓讀者可以重溫與梳理反送中運動。李志 德從書本封面──一顆藍色破裂的雞蛋,切入談論編 輯觀察。有別一般人對反送中運動的印象,端傳媒試圖 找到新角度,帶領讀者一同沉澱這段時間的衝擊。 比較雨傘運動與反送中運動,李志德表示,前者採審 議式民主,會彼此商討、進行組織培訓以達動作一致, 和理非與勇武派會彼此批評切割,後者則像是打遊戲 一樣富有組織彈性,除了表面上的街頭抗爭者亦有龐 大的後勤體系,而在香港區議會選舉過後,香港的民主 運動更進一步演化成議會與街頭並進的路線。 「如何處理運動者的暴力,一直是新聞工作者非常大 的考驗。」李志德指出,反送中運動當中被捕者百分之

八十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小僅有11歲,成為普世 價值意義下的政治犯世代。另外,香港民主派從過往不 正面對抗中國利益的遊說路線,也開始有意識地使用 國際場域作為籌碼,變成直指中共假借自由經濟蛻變成 完美獨裁,控訴其將吞噬香港並進一步侵滅全世界。 談到攝影記者的處境,陳焯輝表示,香港民眾在雨傘 運動過後,普遍對於體制內抗爭感到失望,社會氣氛低 迷。然而在反送中運動中,曾有小女孩在公車上塞給他 加油紙條,下雨時更有抗爭者主動幫忙撐傘,讓他再次 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不過記者的處境也越發艱 難,必須戴頭盔、穿螢光背心防止受傷。 在衝突前線,陳焯輝觀察到,隨著逮捕人數提高,抗

泰源事件舞台劇免費索閱 遍地開花一同向烈士致意

前端傳媒總編李志德分享香港社會運動的路線 更迭過程。(攝影/張原境)

還原史實 國史館公開高屏清鄉資料 【邱國榮台北報導】 2月16日下午國史 館 舉 行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25至27冊)暨二二八事件檔 案資料庫發表會,此次彙編檔案主要地區為舊高雄縣, 選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所藏的高雄縣政府檔 案,探討地方政府如何因應事件、執行清鄉等重要的材 料,多為過去尚未利用的史料。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二二八事件檔案不斷出土, 可是社會大眾並不熟悉,館方將檔案數位化,除了方便 學者研究外,也方便社會大眾瀏覽閱讀。該項工作從陳 水扁政府時代即啟動,由當時館長張炎憲負責。陳儀深 指出,因為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追求二二八真相,才 會積極推動相關工作。 理解二二八、追求真相,離不開史料,但檔案與訪 談都需要經過整理,陳儀深說,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期 間,開始有二二八事件檔案出土,當時僅限在「大溪檔 案」,後來因政黨輪替,加速檔案曝光,現在資料已經

攝影/邱國榮

2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爭者的年齡也越來越小,面對逐漸高升的民怨,警察也 需要武裝才敢行動。長期捕捉暴力畫面,陳焯輝有時也 感到麻木,改捕捉情侶牽手等較為柔性的畫面。 現場有民眾提問,除了社會上的對立,運動者也經常 在家庭面臨衝突,該如何應對?陳倩兒指出,此次運動 當中,青年離家出走的比例很高,然而關係破裂不只是 運動所造成,更是因為過往累積的問題,而這樣的狀態 也使許多被自殺者無人為其發聲。有民眾問到,記者是 否有按不下快門的時候?陳焯輝回應,在理工大學時曾 看到有民眾遁逃,然而警察就近在咫尺,擔心快門聲吸 引警察注意而不忍記錄,另一個會放下手邊工作的時 候,便是看到同業遭警察毆打。

非常豐厚,國史館進行數位化後也相對方便使用,有助 於加速釐清真相。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表示,事件發 生後,國民黨政府對當時的公務員某方面上綏靖慰問, 可是也有不少公務員因為同情二二八受害者遭到懲 處。他說,在這批彙編還沒有編整出來前,二二八基金 會所公布的受害者名單當中就有很多警察,顯見受害 的公務員也不限於單一機關。 高雄市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王文宏指出,在這次 的彙編當中有高雄岡山的綏靖工作報告,像是清查戶 口的目的就是要辦理「聯保聯坐切結」,之後是清鄉行 動,這是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蔣介石政權繼續對台灣進 行屠殺的開始。 「我沒有經歷二二八但也痛苦一生,我們可以原諒, 但是要真相。」王文宏說,台灣到了今天還在供奉兩 蔣,當時的殺人凶手富貴三代,他呼籲,拿下817萬台 灣民意的總統蔡英文,要正式公布元凶。「沒有真相, 怎麼會有和解與政治和平。」他說,兩蔣遺體與中正紀 念堂等問題的處理,是受難遺族很大的盼望,期待蔡政 府可以加快解決。 這次國史館彙編高雄縣政府檔案,主要是針對高雄 境內各地方政府清鄉、聽命上級執行清鄉等檔案。這 次不僅補足過去欠缺的南部資料,並且涵蓋了山地與 平地,包括福佬、客家、排灣、布農等族群,國史館 希望未來可以被學界充分利用與研究。目前館方也發 表「二二八事件檔案資料庫」網路上線,資料庫有1萬 7000多件,約13萬頁,來自超過110個單位。

【邱國榮採訪報導】泰源起義50週年紀念系列活動 紀念籌備會為了能夠全國遍地開花,要將事件改編的 舞台劇《Siro Heroes–泰源事件》的DVD免費提供給 校園或社區、民間組織等團體播放。希望藉由廣泛播 放,一同向起義烈士致意。 台灣民族同盟總召、七星中會和平教會會友劉重義 表示,5名遭槍決的泰源起義烈士是台灣人要永遠記念 的民族英雄。他說,泰源起義雖然失敗,卻留給後代可 貴的民族歷史啟示,就是台灣人有權利也有勇氣,敢犧 牲個人的性命、採取行動打擊外來統治勢力,以廢除無 合法性也無正當性的「支那民國」體制。「追求建立台 灣成為真正是我們台灣人的新而獨立的現代國家。」劉 重義用「支那」稱呼中華民國,並強調要藉由會使華統 和華獨立場者憤怒的文字,開創出台灣人民不被統戰 的台灣意識。 1970年2月8日中午,5位被關在台東泰源監獄的政 治犯,鄭金河、江炳興、陳良、謝東榮和詹天增,開了 台灣獨立革命起義行動的第一槍。他們用自己偷磨的 刀子做武器,計畫搶奪換班衛兵小隊的槍,然後打開監 獄鐵門,讓超過百位政治犯出來。他們的目標是占領台 東富岡電台,播放《台灣獨立宣言書》,號召台灣人起 來推翻外來殖民政權「中華民國」。2月18日,5人先後 被捕押回,5月30在新店安坑刑場遭槍決。 紀念籌備會希望台灣青年認識這一段曾經在台灣 發生的建國歷史,盼望各校老師主動索取D V D,籌 備會也歡迎社區組織與各民間團體索播。取得播映 《Siro Heroes–泰源事件》的DVD,可連絡:0935901622,張興旺先生。

截圖自《Siro Heroes– 泰源事件》


教會消息

集權無法除疫, 唯有謙卑悔改、警醒禱告 中國武漢爆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席捲全球後,世界陷入恐慌,可謂到 了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地步。為求自保,人性的軟 弱與政治的黑暗表露無遺,這場瘟疫,不但使原本 低迷的景氣雪上加霜,人民為了阻隔病毒,大肆搶購 口罩,且有商家趁機哄抬價格,甚至不惜走私,想大 賺災難財,更有政客無所不用其極的將病毒和口罩 政治化。由此端見,人對於病毒的恐慌,已經喪失道 德的底線,叫人難過! 病毒蔓延,群醫束手無策,世界各國無不齊心找 尋方法,期盼能解決這場世紀災難,中國當局竟百 般阻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令人難以理解的

是,世衛秘書長竟大力為中國護航,將台灣排除在 外。由於世衛組織,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 炎)的因應方式引發非議,使得諸多國家無法接受, 紛紛為台灣發聲,甚至發起連署要求秘書長下台。 無奈的是,中國與世衛秘書長仍毫無所動,無視疫 情的嚴重,依然我行我素。 或許,戴上口罩,可以暫時阻擋病毒的侵襲,同時 保有政治權力,然而,也可能因為阻隔,導致疏離, 而失去人心。有美國媒體在評論中不諱言地指出: 「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中 國國家領導人難辭其咎。」是的,疫情之所以不斷蔓 延、難以收拾,主要乃是中國領導人為了保有權力,

以政治手段隱瞞疫情所造成的結果。事實上,中國 的舉國體制、集權效率,已在武漢肺炎蔓延之後,全 面失靈。難怪有雜誌如此調侃中國:「這次的中國武 漢肺炎疫情,可以透露出中國內部控管機制的三個 信息:1.人們都知道,有警報,但沒有響。2.人們都 知道,有警報,但不會響。3.當警報機制失靈,災難 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足見,中國肆無忌憚,想 以政操控一切的行徑已經不管用。 面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艱難處境,期盼大 家勿過度恐慌,當需堅立信心,明白上帝在這件事 上,所要給予我們的旨意。若有感染的疑慮,或不幸 遭受感染,當需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儘快就醫,或 進行居家隔離。自我隔離並非現在才有的措施,早在 舊約時期就有人若患病,患者就必須被隔離7日或14 日。(見利未記13章4~5節) 在疫情不斷擴大的非常時期,唯願我們每個人能 互相扶持,協助防疫,一起加油和打氣,共同回到上 帝的施恩寶座前,謙卑悔改、警醒禱告,祈求上帝的 憐憫和救治。

東北亞抗疫 遠距會議討論事務 台灣提高入境檢疫管理 改採視訊溝通協調 WCRC東北亞區會議順延至10月舉行 【林宜瑩台北報導】因應嚴 重 特 殊 傳 染 性 肺 炎(武 漢 肺 炎)疫情,2月6日台灣宣布禁 止中港澳旅客入境,普世改革 宗教會聯盟(WCRC)原定2月 10至12日在台北舉行「WCRC 東北亞區會議」,12日下午透 過視訊討論行政庶務,最終決 議將WCRC東北亞區會議延至 10月,連同青年活動一起舉 各國加強出入境管理措施,普世會議改用視訊 行,近期也會草擬一份武漢肺 討論行政庶務。(相片提供 /總會普世) 炎疫情代禱信,並對外公布。 武漢肺炎疫情已擴散,新加 行的WCRC執行委員會會議,則是由日 坡教會有牧長檢驗確診,部分香港教會 本派代表參加。 改以網路直播主日聚會來因應,在實體 連振翔表示,普世教會的會議需要 或網路聚會的論戰也隨之而起。WCRC 透過人與人廣泛交流互動,才能更了解 東北亞區原定2月在台舉行會議,共有 彼此的真實情況,不過有些行政事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中華基督 的處理,則可以透過視訊設備的提升 教會香港區會(HKCCCC)、大韓耶穌 來進行,這樣可避免舟車勞頓,只為了 教長老會(PCK)、韓國基督教長老會 處理行政作業的瑣事。這次因應疫情, (PROK)、在日韓僑教會(KCCJ)、 WCRC東北亞區會議改以視訊會議處理 日本基 督教會(C C J)等6個會員參 行政相關作業,他個人認為是很適切的 與,原本W C R C主席該撒布(N a j l a 應變措施。 Kassab)也要來台參加,但最終因台灣 連振翔表示,視訊會議事前資料及 提高入境檢疫管理,暫時取消。 議題、資訊交流的準備相當重要。他指 P C T總會普世幹事連振翔提到他對 出,台灣現況能被普世教會重視與關 該撒布的印象深刻。2017年慶祝宗教 心,也是因為PCT長期參與交流,透過 改革500週年時,該撒布曾於證道中直 當面的傳達,讓許多普世友人真實感受 言,如果馬丁路德現在還活著,他不會 到台灣面對中國壓迫處境的艱辛。 質疑為何今天在台上講道的是女性,而 連振翔表示,近年PCT都會鼓勵普世 是質疑為何要等他死後500年、這麼久 教會機構來台灣召開會議,目的就是讓 之後,才讓女性上台講道。連振翔說, 眾人更貼近台灣實況,也提升台灣國際 那一幕至今還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能見度。他說,各國代表到台灣各地參 視訊會議討論後決議,將WCRC東北 訪,實地了解社會與教會的情況,透過 亞區會議延後至10月,原本台灣要接續 品嘗美食、與當地居民交流互動,這種 日本處理WCRC東北亞區後續事務,也 互動與體驗相當重要。 順延至10月才進行。但是今年在南非舉

總會婦女事工紀念主日

女性行動參與 落實上帝國度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 會在第42屆總會通過將每年三月第一 主日設為「婦女事工紀念主日」,目的 就是希望能透過以婦女為主體的主日禮 拜,喚起教會兄姊看見婦女信仰經驗, 開拓婦女在教會服事的多元角色,鼓勵 婦女積極參與服事。總會婦女事工委員 會主委巫秀華近日特別發函至教會,盼 望教會能安排婦女參與婦女事工紀念主 日的相關事工,好讓大家更看見婦女的 信仰經驗、智慧和力量。 總會婦女幹事連嫦美牧師提醒大家, 每年3月第一個禮拜五是「世界公禱 日」,至少146國、145萬人會使用同一 禮拜內容、為同一個國家祈禱。在2017 年世界公禱日大會中,也決議將台灣納

入2023年的世界公禱日代禱國,主題為 「I have heard about your faith」,並 用以弗所書1章15~19節為指定經文。 她期望眾教會的牧長兄姊也能一起參與 由女性發起的世界公禱日活動。 目前總會婦女事工的規劃分成靈性形 成、人才培育、網路及文字、社會關懷 及普世關係等五面向,與總會2020年 的信仰理念「釘根本地實踐愛,結連普 世行公義」相結合,培育教會婦女傾聽 上主話語、行出耶穌基督的愛;並在教 會宣教中心存謙卑的服事,走入人群為 主發光作鹽,與普世教會攜手合作,彰 顯神的愛與公義。總會婦女期許,台灣 各教會的婦女能具體行動,從而真正落 實上帝國的理念。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 暫停和平紀念活動

督宗教聯合紀念禮拜與下午追思會、台中場

【林宜瑩台北報導】二二八事件73週

師表示,「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最早是

年,由於今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

1987年由陳永興、李勝雄、林宗正及鄭南

炎)疫情擴散,目前已取消2月28日當天多

榕等人發起,此後長老教會為鼓勵眾牧長信

場和平紀念活動,請密切注意總會網站與教

徒參與紀念活動,30幾年來都會透過總會

社臉書訊息。

教社彙整全台相關紀念活動。

2月28日下午追思禮拜、桃園場3月7日上 午紀念禮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

截至2月18日中午12點,已有多場活動

近幾年,長老教會更邀請天主教會一同參

取消:高雄場2月23日下午紀念音樂會、台

與,先後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天主教主教

南場2月23日下午紀念音樂會、花蓮場2月

座堂、大稻埕教會舉行「基督宗教聯合紀念

23日下午和平紀念禮拜、台東場2月28日

禮拜」,今年因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的擴散而

上午紀念音樂禮拜、台北場2月28日上午基

取消,林偉聯表示相當遺憾。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3


專題報導

世界二二八 檢視各國平反方式 政治迫害人權屢見不鮮 民間由上而下改造民主體質 反思台灣轉型正義工程 示威遊行為親共主義者主導的內亂。光州事件死傷慘 烈,隔年民間組織發起追悼會,被當局視為非法集會, 不斷進行拘捕。

編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每年二二八前後,都會在 全台各地舉辦多場紀念禮拜,期盼透過轉型正義的曙 光,彰顯上帝對台灣整全的救恩。今年適逢2019新型

民間平反力量帶動韓國民主轉型

冠狀病毒肆虐,中國疫情失控,鄰近的台灣亦無法置 身事外,為落實防疫措施,許多活動公告延期取消。 二二八73週年紀念活動,也因為社區群聚感染疑慮, 而有許多場次決定停辦。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曾面對獨裁專制政權所帶來的 屠殺與傷痛,鄰近的韓國透過流血抗爭後,才得以呈 現今日的社會樣貌;台灣人旅遊首選的沖繩,背後有 一段王國遭滅的血淚;西班牙及智利也曾經歷強人領 政,壓迫統治的年代。無論是主權的獨立、正義的彰 顯、傷痛的修復,期盼借鏡其他國家的歷史,在上主 憐憫中指引台灣走向未來。

【張原境專題報導】大韓民國(簡稱韓國)在1980 年代亞洲民主化浪潮中,終於揮別軍事獨裁與威權政 治,開放總統直選並迎來政黨輪替,其民主政治發展 軌跡也與台灣諸多類似。近幾年上映了幾部電影,都 與探討南韓民主化運動有關,有韓國80年代民主電影 三部曲之稱的《華麗的假期》《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接連交出票房佳績。顯 見脫離威權統治,經歷第三波民主化後,民間探求真相 的渴望仍不斷攀升。

大邱二二八學生運動第一槍 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獨裁統治,對共產主義者進行 嚴厲鎮壓,任內更爆發韓戰(1950~1953年)。戰後 政府日益腐敗,面對越來越多不滿統治的異議者,他 選擇大舉逮捕,並試圖修改總統連任最多兩次限制。 1956年,李承晚在賄選傳聞中以絕對多數連任第三任 期總統,力行高壓政策鞏固政治權力,此種舉措終致民 怨沸騰。1960年3月爆發學生運動,李承晚只能黯然 下台,此後流亡海外。 1960年2月28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張勉計畫於大 邱市內舉辦選舉演說,政府下令市內各級學校,以校外 教學、運動會、臨時考試、電影觀賞等理由,要求學生 於週日到校上課,招致學生反彈,先是在校內進行譴責 政府的集會,之後多達1700名學生上街抗議,沿途譴 責自由黨的違法行為,開啟反抗第一槍。 大邱二二八學生運動中,許多師生受到政治迫害,也 促使媒體報導,市民更伸出援手,並表達支持。3月15 日選舉當天,李承晚密謀作票的消息走漏,引發另一波 學生群聚於馬山市示威抗議;4月11日,參與馬山市示 威抗議後即行蹤不明的學生金朱烈,被發現陳屍於馬 山市海邊,頭骨遭20厘米長催淚彈貫穿,舉國譁然;4 月19日,10萬名學生及市民聚集於青瓦台,要求李承 晚下台,同日政府宣布戒嚴。而後經過多日流血衝突, 李承晚終於在4月26日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流亡美國。

大邱頭流公園內聳立的二二八學生義舉紀念塔。 (攝影/曾信翰) 最久的總統。朴正熙任內,韓國經濟飛速發展,首都漢 城更被稱為「漢江奇蹟」,一躍成為已開發國家。然而 經濟快速發展,民主卻停滯不前,韓國的言論自由仍遭 限制。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身亡,同年底,陸 軍少將全斗煥發動雙十二政變奪權。 全斗煥為了鞏固統治,鎮壓國內民主派人士金大中 帶領的抗爭運動,於1980年4月對當時首都漢城頒布 戒嚴令,然而此一措施反而點燃了高漲的反抗情緒。 5月上旬,示威浪潮擴大,民眾要求撤銷戒嚴令和全斗 煥下台。5月16日,光州地區3萬名學生與市民上街示 威;17日,全斗煥下令戒嚴令擴至全國,嚴禁任何政治 活動、關閉大學,並大量逮捕民主運動人士。 5月18日,韓國陸軍調派軍隊進駐全南大學、朝鮮大 學等學生運動基地,學生在校門口與部隊發生衝突。接 下來,軍隊封鎖光州,開始一連串血腥鎮壓,市民與學 生甚至一度以肉身阻擋坦克入城,死傷幾近4000人之 多。光州的對外聯繫被阻斷,國營電視台甚至試圖掩蓋 真相,不只沒有報導民眾抗議事件,更對外宣布光州的

光州民主化運動 李承晚下台後,韓國內政混亂,北韓威脅仍巨,軍事 強人朴正熙遂於1961年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奪權,進 行長達27年的獨裁統治,也是成為韓國憲政史上在位

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光州518紀念公園設置弔念空間,內有母親抱著 兒子望向坦克車痕的銅塑。(攝影/曾信翰)

光州事件後,受害者及其家屬陸續成立組織尋求平 反,然而政府仍持續打壓一切關於光州事件的媒體出 版及相關討論,更刻意忽略光州地區的經濟建設,甚至 每當總統官員到訪時,監視及軟禁受害者家屬,導致超 過百名抗爭民眾死亡或失蹤,更有人自焚明志。 宗教團體在平反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光州天主教 正義和平委員會」於事件中呼籲政府停止屠殺,並前往 羅馬尋求教廷發聲,「天主教正義具現全國司祭團」更 於事件後,發表反政府聲明,放映相關影像紀錄。 1987年,全斗煥面臨七年總統任期結束之際,仍拒 絕修憲,並試圖透過間接選舉延續政權。然而,相繼爆 發出學生於員警酷刑下身亡、學生示威中被催淚彈彈 殼擊中等事件,國家暴力引發全民公憤,平反光州事件 和總統直選的民主化浪潮水漲船高。 6月9日,國際奧委會更表示若韓國境內抗爭情勢 無法趨緩,恐取消韓國1988年漢城奧運主辦權,迫 使全斗煥交出權力下台。繼任者盧泰愚6月29日發布 〈六二九民主化宣言〉,同年12月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 民選總統。 民間的持續努力最終迫使政府改變光州事件的歷史 定位。1993年,總統金泳三首次承認全斗煥政變及光 州事件為內亂,1994年518紀念基金會成立,1996年 全斗煥及盧泰愚等16人被起訴,1997年,韓國政府訂 定5月18日為「民主化運動紀念日」,並興建相關紀念 景點作為補償,光州事件始獲得平反。1997年12月, 韓國也完成首次政黨和平輪替,由在野黨總統候選人, 同時也是光州事件示威領袖,有亞洲曼德拉之稱的金 大中勝選。

第三波民主化後的東亞轉型正義 韓國與台灣同屬於東亞文化圈,深受華人儒家文化 影響,也曾經歷日本殖民統治。在二次大戰之後,兩國 均成為美國防堵共產主義的防線一環,在美國扶持下, 各自成立新政府,為了鞏固治權,也都頒布了戒嚴令, 並同在1980年代民主化浪潮下,由民間組織發起,逐 步推翻威權獨裁的政權,走向全民總統直選及政黨輪 替的民主之路。 如今韓國已逐步完成光州事件的後續處理,進行清 算、平反、補償等行動,並進一步透過立法及官方委員 會的設立進行制度性保障。韓國的轉型正義之所以能 相對順利的推展,光州事件的推力不可小覷,由於事件 距今只有30年,相關資料仍保存完整,還原事件真相 阻礙相對低,社會對於加害者的訴求也有共識,政府得 以明確執行。 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前,遭受國民黨單一統治長達 50多年,威權遺緒仍十分鞏固,轉型正義的推動相對 阻礙繁多、困難重重。2016年,民進黨完全執政,通 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並於2018年5月31日成立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開始追查戒嚴時期諸多政治案 件、不當黨產議題等。期盼追尋真相的路上,能播下更 多自由的種子,在台灣這塊島嶼開出美麗的正義花朵。


專題報導

西班牙走出威權 佛朗哥遷墓之爭 【林婉婷專題報導】轉型正義議題持續左右西班 牙政治與社會氛圍,政治強人佛朗哥(F r a n c i s c o Franco)遷葬正是極大的爭論。2017年5月11日,西 班牙議會通過議案,將1939至1975年在西班牙實行 獨裁統治的佛朗哥遺骸遷出記念西班牙內戰而設的烈 士谷;2018年9月13日,議會表決通過修正《歷史記 憶法》,2019年2月要求佛朗哥家族尋覓新墓地,同 年10月24日,佛朗哥遺骸遷至馬德里的公墓。西班牙 首相佩德羅‧桑傑士(Pedro Sánchez)表示,這是民 主的最大勝利,「停止向獨裁者致敬,是我們沒經歷內 戰創傷和佛朗哥時代人民的義務。」 1892年,佛朗哥出生軍人世家,青少年時便從軍, 1936年,西班牙內戰引爆,佛朗哥參與其中並在不久 後擔任西班牙國民軍大元帥,1939年內戰結束,佛朗 哥成立奉行法西斯主義的獨裁政權。二戰期間,西班 牙雖未直接參戰,但表明反共立場,期間迫害、逮捕、 槍殺異議者或參與工會的人,政府甚至竊走左派、未

婚與貧窮家庭的嬰兒,賣給無法生育的右派夫妻。 1940年,西班牙開始興建烈士谷,逼迫、奴役政治犯 參與建設工程,雖然被定義為記念西班牙內戰,但事 實上更像是佛朗哥崇拜及極右派聖地。 佛朗哥在位統治直至1975年11月20日病逝,一個 禮拜後,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登基,推 動君主立憲制,並引導西班牙逐步走向民主化,例如 通過《政治改革法》、政黨與工會運動合法化、制定新 《憲法》。 1976年起,大批政治犯被釋放,但隔年的《大赦 法》又讓獨裁政權黨與罪行無法被追究。主要政黨達 成不成文的遺忘協定(Pack of Forgetting),更是選 擇性追究獨裁政權的傷害。2000年,民間啟動轉型正 義,受害者遺族成立「恢復歷史記憶協會」,助內戰與 佛朗哥獨裁政權時期的受害者家屬平反;2004年,政 府成立「找回尊嚴及還原佛朗哥時代記憶委員會」, 並於多個重要城市建立佛朗哥政權受害者紀念碑。

皮諾契高壓改革 智利人愛恨交加 【林宜瑩專題報導】2019年 10月中旬,智利爆發近30年來 最大的抗爭運動,智利軍警在鎮 壓過程中,造成至少20人死亡、 上千人輕重傷、逾200位民眾失 明。導火線是長期貧富不均引發 民怨,要求政府修改智利前獨裁 者皮諾契(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時代的舊憲法,抗爭一個月後,智 利政府簽下《和平與新憲協議》,宣布同意草擬憲法 修正案,並在今年4月舉行修憲公投案。 智利前獨裁者皮諾契統治16年,對左翼政治活動鎮 壓造成至少逾2000人被殺或失蹤、有2萬8000人被監 禁及囚打,無數人逃往海外,與此相比,2019年這場 抗爭的傷亡數並不成比例。但讓人覺得諷刺的是,至 今智利對皮諾契的正負評價兩極,還有人懷念極權統 治的安定力量。

皮諾契1915年出生,1933年進軍校就讀,1937年 以少尉軍階畢業,1948年進戰爭研究所,同時在智利 擔任軍職,1951年獲參謀長職務,並在戰爭研究所傳 授軍事地理學、地緣政治學課程,1953年晉升少校, 1960年被任命為「埃斯莫拉爾達」軍團司令,1968年 底擢升為准將,1971年初擔任聖地牙哥駐軍司令,晉 升為少將,1973年8月23日出任智利陸軍總司令。 1973年9月11日皮諾契指揮軍隊砲轟總統府,智利 總統阿葉德(Salvador Guillermo Allende Gossens) 遇難,皮諾契隨即成立軍政府,1974年6月27日自命 為最高領導人,同年12月17日自任為總統。 皮諾契上台後,改採市場經濟改革措施。他接受美 國經濟學家傅利曼的休克療法,快速削減政府開支、 促進私有制發展,其副作用也讓智利陷入改革劇痛 中,導致民怨沸騰。政治上採高壓統治,對阿葉德社會 主義政府的支持者進行暴力鎮壓。根據智利真相與和 解國家委員會在1991年公布的報告,至少有2095人

從吞併到被迫自殺 琉球島民悲歌 【邱國榮專題報導】日本沖繩縣深受台灣國人所喜 愛,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2017年含日本國民到訪沖 繩的遊客達到939萬人次,超過夏威夷的938萬人次。 沖繩的觀光繁景一片欣欣向榮,然而在琉球國後裔心 中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悲痛故事,現今每年6月23日 政府也都會舉行追悼紀念活動。 日本沖繩縣過去屬琉球王國統治,與鄰近諸國進行 貿易而變得繁榮昌盛,1609年薩摩藩攻入後,開始 了日本對琉球的占領行動,1879年廢藩置縣的政策, 琉球成為日本的其中一縣。太平洋戰爭期間,沖繩是 日本國內唯一將居民捲入戰爭的陸上戰場,二戰結束 後,沖繩受美軍統治,設置琉球政府管理,於1972年 將管理權移交日本,日本統治至今。 沖繩是二戰結束前最激烈的戰場,在沖繩島南端有 座和平紀念公園,範圍以二戰末期沖繩島戰役的戰爭 遺址為主,是日本唯一以戰爭遺跡設立的國定公園。

二戰造成沖繩島上多數平民死亡,若包括不同國籍與 戰死的美日兩國軍人在內,沖繩和平紀念基金會統計 可列出名字者,達到了24萬1566人。園區內也設有記 念台灣陣亡者的「台灣之塔」。

首里城曾是琉球王國政經中心。(相片取自維基百科)

相片取自維基百科

2006年,西班牙工人社會黨政府提出《歷史記憶 法》草案,否定佛朗哥政權的合法性,允許受迫害流 亡者及後人重新成為國民,2007年法案生效。這項法 案也遭受挑戰與批評,例如有人稱這是重新揭開歷史 創傷,或稱單一政黨壟斷史觀、分裂西班牙社會等, 但最後一座公開銅像仍於2008年12月中旬被拆除。

遇害、1102人失蹤,到2004年智利「政治犯與酷刑」 國家委員會報告指出,在皮諾契長達16年的統治過程 中,有3萬5000人聲稱遭軍政府酷刑,其中2萬8000 份證詞被認為可信度高。 皮諾契在1986年曾遭暗殺未遂,1988年敗選,被 迫交出政權,1990年3月11日離任。1998年10月皮 諾契於英國就醫時,遭西班牙法庭發出國際逮捕令, 因而被軟禁。後皮諾契因健康理由獲釋,回到智利, 2004、2005年再度遭到多項罪名起訴,直到2006 年12月10日,皮諾契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軍醫院辭 世,享壽92歲。是年12月12日皮諾契出殯,還有數萬 人參加他的喪禮。 皮諾契死後,外界繼續追究他實行高壓統治時的 相關暴行,但仍有不少民眾對他在任期間大幅改善智 利經濟緬懷不已。而皮諾契統治智利時期(1973~ 1988年),也正與台灣的威權統治年代相當。台灣經 歷過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威權統治時代,社會對 於這段歷史同樣有分歧,有人認為應追究蔣介石、蔣 經國父子極權統治的暴行,但也有人至今對兩蔣極權 統治時代在台灣基礎建設、經濟起飛稱頌不已,此一 現象令人省思與不住嘆息。(相片取自維基百科)

日本政府對待沖繩的原住民琉球人的態度,或許從 沖繩島戰役中的琉球人集體自殺事件,可以窺見蛛絲 馬跡。1945年沖繩島戰役,美軍即將勝利時,日軍告 訴琉球人說美軍將進行殺戮和強姦,強迫琉球人集體 自殺。沖繩民眾經日軍宣傳誘導後,為了避免被俘虜, 只好親手殺害家人後再自殺。甚至在戰役中,還發生 日軍利用平民作為人盾掩護,藉機攻擊美軍,以及徵 收食物與處死躲藏者,殺害講琉球語或日語發音不標 準者,抑制間諜活動。這些紀錄,都陳列在沖繩和平紀 念館裡,沉痛地陳訴著。 沖繩島戰役後的平民集體自殺事件,日本中央政府 與沖繩政府始終意見紛歧。日本中央政府2007年一度 決定改寫沖繩歷史教材,此舉引發沖繩人不滿,11萬 人次上街抗議;同年12月,中央讓步,日本教科書編 撰會允許恢復「日軍逼迫下集體自殺」的內容。 沖繩縣民對當時的日軍在沖繩所為的行徑,有許多 控訴,在每年的6月23日,是沖繩縣民紀念和平的假 日,沖繩和平基金會也會在和平紀念公園內舉行記念 戰死者的追悼會儀式;據統計,刻有名字在紀念碑文 上的沖繩居民共達14萬9529人。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5


教會消息

疫情雖升溫 服務工作不停擺 基督教芥菜種會第三屆年會 攜手夥伴教會繼續同行 深入社區建構互助網絡 夥 伴 教 會 走入社區發揮影 響 力。(相片提供/芥菜種會)

【洪泰陽台中報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 炎)疫情持續升溫,長期性社區服務工作卻不能停擺, 基督教芥菜種會於2月11日在台中舉辦「第三屆社區力 網絡夥伴教會年會」,聚集近200位教會牧者同工齊聚 討論。芥菜種會董事長吳瑞仁表示,有越來越多教會走 入社區發揮影響力,芥菜種會長年投入兒少關懷、在地 照顧、食物銀行、社區防災等服務,透過經驗分享和心 得交流,與夥伴教會一同提升服務社區的專業與能力, 也期待能號召更多教會投入社區服務事工。 芥菜種會社區救助處處長全國成表示,政府將「疫 災」納入《災害防救法》,對疫情防治重視與日俱增;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芥菜種會成立緊急應變小組,針對 關懷案家、合作教會及服務據點以電訪方式關心與了 解,提醒正確防疫措施與注意事項。他表示,日前在東 部中會知本教會舉辦的圍爐活動,即馬上進行了相關防 疫措施。全國成再度呼籲年會夥伴參照中央流行疫情 指揮中心所公告的防疫行動,做好自我防護,多從事戶 外活動增加抵抗力,也求上帝保守看顧。 芥菜種會執行長吳小萍坦言,疫情當下,讓她對弱勢 族群的防疫資源感到擔憂,由於他們在家庭經濟、資訊 取得、社會資源、居住環境與家庭結構等經常較缺乏, 應變能力也不足,使他們在面對疫情時,所受到的影響 與衝擊更大,也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復原。芥菜種會長期 認養的弱勢家庭和長期照顧的安置兒少,除了日常需求 外,此刻更需要資源來協助他們擁有對抗疫情的能力, 並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 芥菜種會透過認養服務與夥伴教會合作提供弱勢 孩童關懷,藉由訪視、課業輔導等協助他們克服階段 性困難,去年共與654間教會合作關懷,10年來幫助

了5034名孩童,並藉由社區食物銀行累計了16萬服 務人次,幫助貧困家庭度過難關。南投Tayal Cyukay (泰雅爾)中會Ipyen Isye(以便以謝)教會牧師Sangi Hayung(何國誠)也分享芥菜種會支持教會設置家庭 式支持性照顧事工,一同陪伴有需要的孩子與家庭。 此外,芥菜種會去年也在高雄成立新住民清潔服務 勞動合作社,以及花蓮社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幫助 面臨家庭照顧與經濟收入雙重困難的家庭,今年將媒 合50歲以上以及退休人士二度就業需求,推出50plus 就業培力計畫。 芥菜種會2019年走訪過許多社區,舉辦防災培力及 防災教育宣導,今年也將持續深化社區面對災害時的 互助能量及災後復原力。高雄中會茄萣教會牧師游文 傑則分享,教會面對海平面上升、低窪濕地過度開發等 危機,為使社區居民認識災害風險、凝聚防災共識,與 芥菜種會合作推動社區防災事工,不僅透過培力建立 社區居民防災備災的概念,也讓教會更深認識自身在 社區的角色以及能夠提供的助人能量。

新樓醫院

升防疫規格加強入院管制 【張原境整理報導】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炎燒,新樓醫 院所屬各院區,包含台南新樓、麻豆新樓、安南診所、 麻豆新樓護理之家,自2月10日起升級防疫規格,除急 診大門前的發燒篩檢站及出入口管制外,所有民眾(含 病人與家屬)入院前均需讀取健保卡或輸入身分證字 號並配戴口罩,以利查核旅遊史及個案接觸史,蓋章後 方能入院,以維護就醫環境的醫療安全。 新樓醫院表示,防疫工作輕忽不得,雖造成不便,仍 期盼患者、家屬及民眾體諒,配合提高防疫層級的相關 管制措施。為使防疫工作更加完善,醫院南棟門診大樓 大廳入口均裝設紅外線熱像儀,體溫超過規定會發出警 示,經工作人員進一步測量耳溫方能入院。車道入口亦 加派工作人員量測體溫,確保防疫無死角。醫院大廳進 出亦採動線分 流,請民眾出 入時留意方向 告示牌。院方 表示已有標準 作業流程及相 關檢疫措施, 懇請民眾可以 相片提供/新樓 安心就醫。

彰化基督教醫院

乾洗手加乳液可減少過敏

一起動手做DIY布口罩 自助也助人 愛心育幼院邀請社區長者、婦女共同參與活動 防疫兼推廣環保觀念 院 生 正 認 真 裁 布 ,學 習 如何縫製布口罩。(相片 提供/芥菜種會) 【邱國榮整理報導】武漢肺炎持續延燒,在口罩一罩 難求之際,基督教芥菜種會附設愛心育幼院26名院生 自製DIY布口罩,自助助人。愛心育幼院院長蘇鈺惠表 示,院童製作的口罩除贈送給弱勢家庭兒童和長者外, 也邀請社區長者、婦女共同參與製作行列。 政府因應傳染力更勝SARS的武漢肺炎防疫,採取徵 收口罩措施,卻因民眾恐慌心理導致一罩難求,面對此 種景況,芥菜種會愛心育幼院的院生,響應醫界宣導正 確使用布口罩替代醫療口罩,於2月12日起開始動手縫 製專屬口罩,做為平日防護之用。院方邀請倡導「零廢 棄物資源循環」的講師陳嫦玫至院內指導,也同時教導 院生正確的布口罩清潔與使用方式。

6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蘇鈺惠表示,育幼院每天都有採取相關的防疫措施, 特別教導孩子自製布口罩,學習自我保護及正確的防 疫觀念,也落實重覆利用的環保概念。「為減少政府醫 療負擔,做好自我保護,是我們個人的責任。」蘇鈺惠 說,若院生有就醫需求或特殊狀況,院方會提供醫療用 口罩給需要的院生使用,平日則用自製布口罩防護。 院生阿泰指出,所有院生每天都要量體溫,老師也不 斷提醒洗手,所以院生都知道勤洗手可以避免感染病 毒細菌,也了解醫療口罩要用在對的時機,若是身體健 康,將口罩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由於高中以下學生寒 假延長至2月25日開學,院方也鼓勵院生平日多運動, 透過跑步等運動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院生製作的口罩, 除了計畫贈送給芥菜種會所服務的弱勢家庭兒童和長 者以外,也將結合芥菜種會在地社區共好點的力量,邀 請社區長者和婦女參與學習自製布口罩行動。 在疫情衝擊下,除了醫療外,在經濟上最先受損的產 業通常是觀光等服務業,若疫情持續,其他產業也會陸 續遭受波及,公益團體募款案也會遭受排擠效應。蘇鈺 惠指出,弱勢族群的需要不會因為疫情而停下來,面對 疫情的應變能力也不足,她呼籲民眾持續支持社福團 體,也關心弱勢族群的防疫權益,不要讓他們成為全民 防疫網的漏網之魚。

【洪泰陽整理報導】武漢肺炎延燒,民眾前往醫院就 診或陪同家人就醫,除戴口罩預防感染外,院方也會設 置乾洗手區提供民眾多一層防護。彰化基督教醫院感 染預防暨控制中心組長賴惠雯表示,一般民眾進到醫院 執行手部衛生很重要,最主要的洗手時機就是進醫院 前和離開醫院後,探病前後也要使用酒精性乾洗手維持 手部衛生。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昭仁醫 師進一步指出,出門在外沒辦法或不方便濕洗手時,要 注意幾個洗手時機,譬如來醫院接觸到病人之前與離開 醫院後,回到家最好馬上洗手,飯前或上完廁所後也最 好洗手。這段非常時機,建議不要親吻小朋友,畢竟人 類口沫也帶有病毒。林昭仁強調,目前坊間流行一些自 製乾洗手液的方法,酒精濃度75%殺菌效果最好,酒精 濃度超過90%殺菌效果反而不好。對酒精過敏的人,在 自製乾洗手液時可以加入乳液,減少過敏的情形。 林昭仁表示,WHO建議乾洗手液仍然不能取代濕洗 手,不管乾洗手或濕洗手,最重要是手部搓揉的動作。 乾洗手的部分, 搓揉時間要長達 20秒 才能有 破 壞病毒的效果。 此外,為避免接 觸性感染,建議 大眾問安時以拱 手代替握手會比 相片提供/彰基 較合適。


教會消息

三中會齊心 修訂阿美語聖經 歷經 7 年努力 翻譯更貼近聖經原意 使用現代用語 補充相關資訊提升完整性 【張原境採訪報導】台灣首部阿美語新舊約聖經於 1997年問世,至今已20餘年,在台灣聖經公會及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母語聖經翻譯審議小組支持 下,阿美族三中會成立聖經翻譯小組修訂,經過7年努 力於2019年底出版「阿美語聖經新約附詩篇箴言現代 中文譯本並排版」,預定3月3日於'Amis(阿美)中會 Fata'an(馬太鞍)教會舉辦「阿美三中聯會出版阿美聖 經感恩禮拜」,由阿美三中聯會主席Nikar Namoh(徐 美花)牧師主禮,長期協助的聯合聖經公會翻譯顧問麥 煜道(Pual Mclean)牧師亦將出席分享。 翻譯小組成員之一Iwan Sing(一萬‧星)牧師表 示,2004年醞釀的修訂計畫,2012年底終於付諸行 動。世界各種語言每10年就會有一些轉變,此次修訂 是希望聖經裡的用詞更貼近現在阿美族人使用的語言。 Iwan Sing坦言,參與者均是現職牧者,散居於台北、 台中及花東等地,如何找到共同時間已是一大難題,密 集修訂時的交通、飲食及住宿等經費更是龐大支出。此

外,翻譯小組成員來自不同區域,各自代表5個主要的 方言群,有些單詞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用法,每個人都想 留下自己的語言,如何協調也花費許多時間討論。 此次修訂在新約每本經卷增加註腳,修訂書卷的簡 介並增加提要內容,並統整共觀福音、比較經文及專 有名詞,詩篇增補作者介紹、曲調及由來。Iwan Sing 表示,過去因地理限制,不同書卷由不同譯者負責,造 成用字遣詞及表達方式不一致,此次使用軟體Paratext 編輯,可協助找錯字或不一致的部分,還可讓牧者在 家作業,在雲端針對同一段經文表達意見,碰面時再 討論解決,避免彼此推翻的情況,節省許多時間。 Iw a n Si ng指出,1997年的版本有部分漏譯或多 譯,有些語句是阿美語的習慣,但可能已偏離聖經的 原意,以馬太福音12章20節:「壓傷的蘆葦,祂不折 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為例,原本阿美語聖經 譯為:「我們會溫柔對待軟弱的人,祂憐憫那些有殘缺 的人。」或許仍近似聖經原意,但已摻雜譯者自己消化

土地糾紛難解 卡片打不開 Sa'aniwan教會泰半占用他人產權 極需協助調解及購地經費 【義工記者黃文瑜台東報導】座落於 台11線上成功鎮的Sawalian 'Amis(東 美)中會Sa'aniwan(宜灣)教會外觀吸 睛,有「卡片教堂」美名,經台東縣政 府定為歷史建築,成為熱門打卡景點。 但因早期土地登紀問題,教堂有一半在 他人土地上,糾紛多年未解,目前教會 大門被石頭封住,連居民都以為教會 關門。會友相當痛心,希望再與地主協 商,移動教堂門面,卻苦無溝通橋梁, 也無經費執行。 S a'a n i w a n教會位於阿美族宜灣部 落,1951年設教,因信徒人數逐漸增 加,6年後將竹子搭建的禮拜堂改為木 構,不料遭颱風摧毀。之後重建改為磚 造,弟兄賴明德想起幼年時宣教師送的

卡片有漂亮的歐式教堂,以此為樣本打 造方形、尖塔、圓形拱門外觀,並以白 色底搭配雕紋。1974年完工後,成為東 部海岸聚落深具特色的長老教會教堂。 近10年前,因鄰人賣掉 土地,新地主蓋民宿,才 發現教堂有一半在他人土 地上,連教堂聯外的浪漫 小坡都屬於他人土地,導 致教會被控侵占。協助牧 養的牧師Yoko(林碧玉) 指出,教會土地是早年由 朱姓及賴姓會友奉獻,當 時土地地界是以口頭講 定,而後土地登記及放領 攝影/黃文瑜 時部分變為國有,另一半

教會與神同行當發電廠 信徒不跳電 【林宜瑩台北報導】2018年開始,七 星中會台北公舘教會每週六下午2點舉 行「不跳電門徒」讀書會,迄今持續超 過一年半。授課牧師楊保羅表示,當初

攝影/林宜瑩

撰寫《不插電教會》《不跳電門徒》兩 本書,主要想幫助跨教派教會信徒不跟 風,不必一下子追求新加坡、一下子追 求韓國教會增長術,只要有神同在,教 會就會發電,能培育不跳電的門徒。 楊保羅原在淡江大學中文系任教,之 後獻身全職事奉,在海外開拓7間教會, 其中6間為中國家庭教會,1間在澳門, 兩年前回台成立好果子教會。他寫《不 插電教會》一書,主要是看見台灣教會 喜歡追求教會增長策略,跟時下年輕人 追求流行事物沒什麼兩樣。 楊保羅表示,從新加坡的細胞小組、

眾人搬運甫問世的阿美語聖經修訂版。(相片提供 ╱阿美中會) 經文後的感想。此外,阿美語很難表達抽象名詞,需要 繁複地解釋,原本華語只有十個字,阿美語可能得用 上二、三十個字,此次重譯也精簡,試圖更精確地表達 原文本來的意思。

則為他人土地,監察院也曾調查政府登 記的違失,卻沒有繼續追究。政府單位 希望雙方可以調解。 教會大門被封,會友只好在側邊另闢 側門進出。Yoko說,教會希望購地,但 地主不但不賣,反倒要求買下教會,打 算發展觀光。甚至教會修理鐵皮屋頂, 地主也要求不准修繕,不能動他土地上 的建物部分。雙方關係持續惡化,近年 未能有機會溝通。 Y o k o表示,其他部落 的人勸Sa'aniwan教會信 徒 與 鄰 近 教 會 合 併,但 信徒認為,雖僅十幾人聚 會,教會仍是部落信仰的 根,不能就此關門。希望 購 地、移 動 教 堂門 面 到 自己土地,除面對龐大經 費,更要緊是找到合適的 溝通橋梁,盼外界能持續 代禱、關心。

韓國的雙翼養育系統到台灣幸福小組, 潮流過後,教會又像洩了氣的皮球。但 真正健康、合神心意的教會應該像發電 廠,怎會需要到處充電?楊保羅因此把 自身開拓教會的經驗集結成書。 楊保羅同時也看到,教會信徒有的不 冷不熱、有的忽冷忽熱,稍有不悅就不 去教會或換教會,有如「會跳電」的信 徒。於是又寫《不跳電門徒》一書,期 望信徒明白,唯有好好裝備成為主的門 徒,才能剛強壯膽成為基督精兵。 台北公舘教會的讀書會是楊保羅主持 最久的一個聚會,他感謝台北公舘教會 牧師王豐榮及長執的支持。他也盼望, 更多人從讀書會重新得力,讀書會能成 為眾信徒的幫助。

靈修禱告修補關係 談我的故事我的夢 【林宜瑩採訪報導】2月11日起至3月 24日止,每週二上午10點,台灣女子神 學院邀請前馬偕協談中心主任王榮義牧 師主講「我的故事我的夢」系列講座。 王榮義表示,此系列講座主要分享如何 透過靈修、禱告,重新修補自己與神之 間的關係。 「你大概幾歲時會問『我是誰?』這 問題?」王榮義第一次上課時如此問學 生。有人回答:「國中時。」王榮義說, 每個人探索自我時都會這麼問,只是出 身貧寒、變故家庭的人,產生如此疑問 的年紀會更小。 王榮義提到,人人都想找尋快樂祕 訣,可是真正的滿足不只是從事喜歡的 工作、過富裕的生活。真正的快樂是內 在生命找到目標、價值、歸屬感,這樣 的快樂是永恆的、不會被奪走的。 王榮義也表示,人渴望靈性的完全, 也就是恢復當初神創造的美好。這與完 美主義不同,因為完美主義會造成人自 責、受傷。追求公平正義也是上帝賜給 人靈性的本能,但是他提醒,人往往因 為過去遭受不公平的對待,用受傷的經 驗追求自以為的公平正義,一旦結果不 如預期就會變得憤世嫉俗,「這是不健 康、不正確的態度。」 王榮義「我的故事我的夢」系列講座 是台灣女子神學院「尋找與神相遇的途 徑」課程,除了第一堂「何謂靈修?」, 接下來還會依序講到「人的靈性為何 及如何受損」「情緒──靈魂的吶喊」 「夢境──心靈修復的夥伴」「衝突 ──地雷拆除、傷得醫治最佳時機」 「愛、醫治與和解」等內容。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7


教會花絮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為西藏自由而騎 盼回家

方協助說明。另外,我駐印尼代表處13日也投

法》,落實諮商同意權,否則是不對的。

下去,鼓勵年輕世代將美好福音繼續傳承。

伍杜‧米將說,從火箭發射這件事來看,台

系列活動首先起跑的是「台中教堂之美」攝

永社理事長黃帝穎律師表示,民間團體要當

灣許多地方的開發都是先上車後補票,已經做

影比賽,希望藉由攝影作品呈現台中各教堂多

政府防疫後盾,並在制度上提出保障國人的方

了才開地方說明會,那只是補程序,沒有諮商

元的風采,及結合在地宣教的特點,除展現中

法,因此研議護照條例修正草案,讓國際防疫

同意,「我們要關注的是程序問題,諮商同意權

會所屬79間教堂特色,也期待更多人進入教

不混淆。(相片提供/永社)

前提是要『知情』。」他觀察到南田部落對火

堂,一同領受上帝的福音。

書印尼媒體,呼籲勿把台灣和中國混為一談。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人權繪本 畫說台灣故事

箭發射的計畫,並未知情,部落只是事後被告

中會90週年籌備同工、重新教會長老蕭瑞益

知,至於部落如何利用發射基地發展社區,並

表示,即日起至2月28日止,歡迎愛好攝影之學

沒有討論,這項計畫完全跳過《原基法》。

生或各界社會人士,以台中中會所屬79間教堂

伍杜‧米將指出,沒有依法完成諮商同意權 程序而給予部落回饋金,會為原住民帶來汙名

建築為題材或背景為主,以攝影方式,多元呈 現教堂建築藝術與宣教福音意象。

【林宜瑩整理報導】今年3月10日是西藏抗

化,認為《原基法》中「諮商同意權」的設計就

暴61週年,雖然遭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

是原住民族為了要錢。他說,只要程序正確,

霧社教會(最高山)、清水教會(最海邊)、竹

漢肺炎)疫情,西藏台灣人權連線考量活動多

部落收取回饋金沒有不對,也不會被汙名化;

山教會(最南邊)、石岡教會(最北邊)、大社

在室外舉行,仍決定如期舉辦「為西藏自由而

但程序不對,卻得到部落同意,給予部落回饋

教會(最久遠)等,都可以是標的。相片可以

騎」活動,在2月12日第一場活動記者會,陳柏

金,則是欺負善良。

教堂建築為主體,或教堂內部建築與禮拜儀式

惟、邱顯智及林昶佐等立委都出席表支持。

等。參賽作品必須上傳「台中中會宣教90.就

台中中會柳原教會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札西慈仁(T a s h i Tsering)說,沒有任何事能阻擋藏人追求自由

目前中部地區有宣教特色意義的教會,包含

【邱國榮台北報導】為推動人權教育向下扎

正確認知 參與災難救治

是要發光」臉書粉絲專頁,並註明主題、拍攝 地點、拍攝者、「#就是要發光」等。蕭瑞益表

的決心。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流亡藏人,多年前

根,國家人權博物館於去年通過「畫話一座島

已過世,再也沒有機會回家,他本身也沒看過

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徵選出8組

得價值2600元,日月潭日月行館下午茶券雙人

自己國家,沒嚐過回家滋味,但他相信一代接

繪本創作者,歷經3個月工作坊與共學討論,將

份及日月行館住宿優惠95折券等獎勵。

著一代繼續努力,藏人回家的願望終會實現。

人權課題轉化為易吸收與可共感的圖像語言。2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吳佳臻指出,這次 最早揭露武漢肺炎疫情、被中共當局指為造

ACTT神學讀書會

月15日舉辦成果發表出版媒合會暨媒體茶敘,

原民歷史 反思帝國霸權

邀請出版社和創作者共同與會。

謠者的李文亮醫生,生前說出「一個健康的社

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致詞表示,人權博物

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引發許多中國人民

館期許本身是人權教育的中央廚房,規劃不同

共鳴。她認為李文亮這樣的訴求,本質上跟爭

素材,讓更多民眾加入人權教育活動。去年透

取在西藏推廣母語的扎西文色是一樣的,跟許

過徵件方式,吸引不少年輕創作者參與,館方

【洪泰陽台中報導】台中中會柳原教會聯合

許多多因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被打壓,而自焚

開設密集課程,帶領創作者到不義遺址踏查,

團契2月16日主日禮拜後,邀專科護理師蘇柏熙

犧牲的西藏勇者也是一樣的。至今,為抗議中

並有白色恐怖受害者陪伴,而有這次成果。

國壓迫西藏,已有超過165位藏人自焚。

館方舉辦媒合會,邀出版社一起思考如何讓

示本次比賽獎勵豐富,優選將選出10名,可獲

分享護理及急診經驗,提供正確的傷口處理, 及如何以基督徒身分參與並看待災難的救治。

2020為西藏自由而騎活動除台北有3場外,

創作者的成果轉換為下階段人權教育的種子。

針對生活中各樣外傷,蘇柏熙以情境模擬方

也會在高雄、台中舉行,並有多場講座。詳請

在未來有出版社與作者簽約後,館方會與出版

式,設定受傷情況,並輔以傷況作業處置說明

上網搜尋「2020為西藏自由而騎」。(相片提

社共同出版。陳俊宏指出,館方也會思考開發

如何處置傷口。他強調,對外傷處置包含傷口

【義工記者U m a v台南報導】台灣本土神學

供/藏台連線)

劇場與相關兒童劇的可能,這些發表成果的創

縫合、擦傷處理、挫傷血腫、填塞排膿引流,及

研究中心(ACTT)2月15日舉辦神學讀書會,

作者都是人權教育的重要夥伴。

頭部外傷等處置,提醒大家所有傷口都會好,

由Payuan(排灣)中會傳道師Tjanubak(蔣記

但完善的處置會影響復原速度;不是藥物讓傷

剛)分享日本學者松田京子的《帝國的思考:日

口好,藥物只是讓傷口處於較好的復原環境。

本帝國對台灣原住民的知識支配》,反省殖民

永社

護照選台灣 防疫免混淆

【邱國榮整理報導】武漢肺炎肆虐,各國紛

擔任這次繪本工作坊老師的林真美表示,台 灣還有許多故事需要被傳頌、被挖掘,期許創 作者能持續為台灣下一代挖出故事,也希望這

蘇柏熙表示,有些傷容易被發現,可以馬上

次成果未來都能出版,成為台灣本土的人權繪

處理,但有些傷看不見也摸不著,無法得到適

本,將台灣的故事歷史與人權意涵傳頌下去。

當治療。「若某天發生重大災難時,身為基督

牧養Drakki(牡林)與Ciulaku(長樂)教會的

徒就只能看著事件發生,流眼淚而已嗎?」他

蔣記剛指出,對很多台灣人而言,外國很近,

的林蔚昀表示,依她翻譯多本國外人權兒童繪

說,從事醫療工作以來,尤其曾參與尼泊爾地

原住民卻很遠。「原住民就在我們身邊,我們

本的經驗,兒童繪本不一定要甜美可愛或樂觀

震救災,及台南維冠大樓倒塌救災,深刻體會

卻不認識他們,怎麼好意思說我愛台灣呢?」

正向。她說,台灣從過去威權政治能夠走到今

基督徒除了專業和工作熱情,更明瞭「人的限

從歷史中可觀察到,在帝國統治下,原住民族

天民主政治,繼續仰頭往前方向看,依然是條

制就是上帝的開始」與「施比受更有福」的意

人經歷歧視性政策和血腥屠殺,更被當成文化

通往天堂的美徑,作為兒童繪本的創作者與相

涵。就如哥林多後書1章4節所記載:「我們在

展演消費模板,被迫改變生活模式與認同,更

關工作者,要一起走過去。

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

成為資本社會中的底層群體,承受刻板印象與

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這是一

汙名化標籤,傷害影響至今。如今社會應繼續

直支持他投入救災工作的動力。

關注原民權的恢復,追求族群的和解與共榮。

白恐受難前輩陳欽生、蔡焜霖受邀致詞,肯

印有「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字樣,

定館方致力讓社會認識白恐時代故事的用心,

常被誤為中國人,已遭多國拒絕入境。為此,

及推廣人權教育的努力。(攝影/邱國榮)

永社2月13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提出「護照 民權利前提下,使國人能依據需求自由選擇護 照封面及資料頁的國名為「中華民國」或「台 灣」 ,以維護國人的境外權益。

和處境化思考,關注台灣在地議題。

翻譯不少國外繪本、也擔任這次工作坊老師

紛對中國人採取入境限制,因台灣國人護照上

條例」第七條修正草案,盼立法部門在保障國

者「不把人當人看」的思維,邀眾人以去殖民

台灣民間自製火箭

飛鼠一號試射 原民關切 【邱國榮採訪報導】民間自製火箭「飛鼠一

永社指出,對看不懂中文的人來說,Republic

號」2月13日試射,因系統訊號異常終止發射。

of China(中華民國)與People Republic of

由於發射場位在台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火箭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China,再加上台

試射跳過《原住民基本法》及部落會議監督,

灣人和中國人外觀及語言相近,更容易遭誤認

引起不少原住民關切。

蘇柏熙以在日本受訓時所學、災害發生時的

A C T T主任黃伯和表示,認識原住民族群的

管理「6R’ s」,包含適切情報、適切的協調合

歷史遭遇,人們應思考「帝國」以及「上帝國」

作、適切的人與器材、適切的時間與場所等,

的差異,指出何謂真理與公義。任教於台南神

強調基督徒對災難救治的正確認知,最重要

學院的牧師鄭世璋亦提醒,現今的「帝國」不

的,他強調「基督徒的禱告」是連結這6項管理

僅僅只是殖民政府,更可能是文化、經濟和政

得以發揮最大功效的主因。(攝影/洪泰陽)

策上無單一中心和邊界的霸權體制,例如資本 主義思維下所造成的階級貧富差距和對弱勢者

台中中會90週年系列活動

教堂之美 網路攝影比賽

的剝削。身為這片島嶼上共同生活的子民,應 該深省帝國思維所造成的傷害與錯誤。 ACTT位於台南市臨安路一段89號4樓,是

為中國人,造成我國人困擾。我國駐越南辦事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會監事、Tayal(泰雅爾)

【洪泰陽綜合報導】2020年是台中中會設教

恩惠文教基金會所創辦之神學研究單位,主

處為避免國人遭越南海關誤會,2月初發布澄清

中會信徒伍杜‧米將2月16日受訪指出,雖然

90週年,中會同工感於90年來國內外宣教師

要事工包含神學團契、培訓、出版及國際研究

文件,國人若被錯認為中國旅客,而遭旅館、

發射火箭的公司看似有與南田部落討論,並

在中部地區宣教的艱辛,推動90週年的系列活

合作,承襲黃彰輝牧師所提出之處境化神學思

餐廳、觀光景點等拒絕,可提供澄清文件以做

提供回饋金給部落,但論及部落權益,應該是

動,堅持「就是要釘根」「就是要宣教」「就是

維,致力於關心台灣本土議題,邀請眾人推動

解套。但仍被拒,國人可撥辦事處電話,由處

以部落為主體,發射基地的設址應根據《原基

要信仰」「就是要傳承」,要讓信仰的盼望延續

由台灣在地角度出發的神學。(攝影/Umav)

8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活動短波 ◆「讓你理解,我的明白」南神招生營

總會消息

東部消息

中部消息

時間:2月22日上午10:00~下午3:30 地點:台南神學院

◆暑期及主日學教材研習

◆世界第一的草莓:草莓達人就是我

◆親職講座

主辦:台南神學院、南神神學院

時間、地點:2月22日上午9:00~12:20東部

時間:2月22日下午1:30~4:00

時間:2月22日上午9:30~11:40

內容: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合併於台南舉辦。

中會花蓮港教會,3月7日東部中會更

地點、主辦:東部中會新港教會

地點:台中中會柳原教會古蹟教堂

◆皮可尼克野餐主日

生教會、14日排灣中會比悠瑪教會、

內容:音樂歡唱、繪本共讀、點心DIY等。

主辦:台中中會教育部

時間:3月1日

21日高雄中會鹽埕教會、28日屏東中

◆小組/團體帶領技巧訓練會(花蓮場)

內容:談情緒發展、關係建立等。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新豐教會

會萬丹教會,4月18日台南中會東門巴

時間:3月28日上午10:00~下午5:00

◆世界公禱日禮拜

內容:聖經故事、小組交流、闖關遊戲。

克禮紀念教會,5月9日七星中會台北

地點:東部中會美崙教會

時間:3月8日下午2:00

◆世界婦女公禱日禮拜

東門教會、16日新竹中會新竹教會、

主辦:台灣基督精兵協會、東部中會青年部

地點:台中中會沙鹿教會

時間:3月7日上午9:30

23日台中中會大里教會、30日台中中

內容:盧忻燕老師主講。

主辦:台中中會婦女部沿海區

地點:台南中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適婚青年聯誼會:臻愛系列1

主辦:台南中會婦女事工部

會埔里教會

北部消息

主辦:總會教育委員會 (詳洽:02-23625282轉257王姊妹)

時間:3月28日,報名至3月20日止

◆壽中財務簿冊檢查

地點:霧峰省議會

時間:2月22日上午9:00~下午3:00

主辦:台中中會婦女事工部

地點:壽山中會事務所

◆MEBIG教牧研習會:有果效的主日學

◆2020主日學師資教學體驗營

時間、地點:2月29日~3月1日台北中會雙

時間:2月21日,3月6、13、20、27日,4月

(詳洽:Line ID:cjhung0130洪組長)

和教會、3月3~4日台中中會向榮教會

10、17、24日、5月1、8、15日晚上

◆彰中婦女部人才造就會:服事以主為中心

◆「摩西五經」信徒造就課程

6:40~9:30

時間:2月22日上午9:00~下午3:30

時間:即日起至4月底每週三晚上8:00

地點:彰化中會花壇教會

地點、主辦:高雄中會大社教會

(教牧同工場)、3月7~8日台南中會 北門教會

地點:台中中會忠明教會

主辦:總會教育委員會、台灣基督教兒童青 少年關懷協會

主辦:台灣神學院神學系、台灣神學研究學 院推廣教育中心

(詳洽:06-2469463林傳道) ◆「團契心深活」全國青少年牧養工作坊

內容:課程以教會MEBIG與中小學童軍為底 本,統整台神教學資源。

主辦:壽山中會財務部

主辦:彰化中會婦女事工部

內容:郭榮敏牧師主講。

內容:阿韻尤命牧師主理。

◆第1次婦女進修班

◆彰中青年部同心營

時間:2月22日下午1:30~4:30

時間:2月22日上午9:00~下午4:30

地點:屏東中會潮州教會

時間:3月19~21日,報名至2月28日止

◆「我的故事我的夢」系列講座

地點:彰化中會永福教會

主辦:屏東中會婦女事工部

地點:夢想城鄉

時間:2月25日,3月3、17、24日上午10:00

主辦:彰化中會青年部

內容:施榮茂長老主講「認識腎臟疾病」。

主辦: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

地點、主辦:台灣女子神學院

◆財庶務簿策檢查

內容:王榮義牧師主講。

時間、地點:3月4日於虎尾教會、5日於新生

(詳洽:02-23625282轉510)

原住民消息

◆加拿大青年大會

◆主日學校長、教師同工研習

時間:7月2~17日,報名至3月8日止

時間:3月7、14、21、28日上午9:30

主辦:嘉義中會

◆第56屆各部會事工交接暨事工協調會

地點:加拿大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世界公禱日禮拜

時間:2月27日上午10:00

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加拿大長老教會

主辦:七星中會教育部

時間:3月7日

地點:排灣中會三地門教會

◆長執同工研習會

地點:嘉義中會祥和教會

主辦:排灣中會

主辦:嘉義中會婦女部

◆阿美語聖經新約附詩篇箴言現代中文譯本

(詳洽:02-23625282轉610) ◆普世青年交流計畫(EYEP)

時間:2月21、22日

時間:8月18~25日,報名至3月8日止

地點:新北萬里愛琴海太平洋溫泉會館

地點:日本

主辦: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日本基督教團

◆士林教會設教127週年培靈會

(詳洽:02-2362-5282轉610) ◆柏林宣道會青年志工

時間:3月6、7日晚上7:00、8日上午9:00、 10:30

時間:2020年9月~2021年6月,報名至3月 8日止

地點、主辦:台北中會士林教會

教會、6日於嘉義博愛教會

並排版出版感恩禮拜

南部消息

時間:3月3日上午9:30 地點:阿美中會馬太鞍教會 主辦:阿美、東美、西美中會

◆路加福音禱讀班 時間:2月22日上午9:00~10:30,隔週六上

其他消息

課共14堂

內容:蔡幸昇牧師主講。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地點:德國

◆婦女世界公禱日

內容:劉錦昌牧師與高黎理師母帶領。

◆創傷與療癒:台灣基督徒青年知識節

主 辦:台 灣 基 督 長 老 教 會、柏 林 宣 道 會

日期:3月6日上午10:00

◆曹力中牧師專講

時間:2月28日~3月1日

(BMW)

地點:新竹中會迦南教會

時間:2月22日上午10:00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詳洽:02-23625282轉610)

主辦:新竹中會婦女事工部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德光教會

主辦:台灣基督徒知識青年研究社

地點 備註 南京西路太原路口(日新國小 主辦:陳文成基金會、共生音樂節,協辦單位:鄭南榕基金會、 2月22日下午1:30 旁)集合、出發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等(詳洽:0989-976920劉助理) 2月22日上午10:00 新竹中會竹南教會 主辦:新竹中會教社部(詳洽:0932-672483陳牧師) 2月28日上午10:00 賽德克族群區會德克達雅教會 主辦:賽德克族群區會教社部(詳洽:0952-090249 Watan牧師) 2月21日晚上8:00 彰化中會仁愛教會 2月28日晚上7:40 鹿港基督教醫院 主辦:彰化中會教社部 彰化 紀念禮拜 2月28日晚上8:00 彰化中會蘭大衛紀念教會 (詳洽:0953-554089陳牧師) 2月28日晚上8:00 彰化中會大同教會 雲林 紀念活動 2月28日下午2:28 古坑綠色隧道二二八紀念碑 嘉義 紀念禮拜 2月23日下午3:00 嘉義中會祥和教會 主辦:嘉義中會教社部、雲林縣政府、嘉義縣政府、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二二八 (詳洽:0953-286786蕭牧師) 嘉義 紀念活動 2月27日 紀念碑前(啟明路與公義路口)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以下場次取消(2月18日更新) 主辦:台灣國家聯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北 追思會 2月28日下午2:28 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詳洽:0989-976920劉助理) 主辦:七星中會教社部、台北中會教社部、西美中會教社部 台北 基督宗教聯合紀念禮拜 2月28日上午10:00 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詳洽:0918-396047楊牧師) 桃園 紀念禮拜 3月7日下午10:00 新竹中會桃園教會 主辦:新竹中會教社部(詳洽:0932-672483陳牧師) 台中 追思禮拜 2月28日下午2:28 台中公園更樓前 主辦:台中中會教社部(詳洽:0952-131579林牧師) 台南 紀念音樂會 2月23日下午3:00 長榮女中禮拜堂 主辦:台南中會教社部(詳洽:0927-734966宋牧師) 主辦:高雄中會教社部、壽山中會教社部 高雄 紀念音樂會 2月23日下午2:30 壽山中會德生教會 (詳洽:0987-013001王牧師) 主辦:東部中會教社部,協辦:台東縣二二八事件關懷協會、 愛、和平、盼望 2月28日上午10:00 東部中會更生教會 台東 台東宣教聯盟(詳洽:0905-377770洪牧師) 紀念音樂禮拜 主辦:太魯閣中會,協辦:東部中會、布農中會、阿美中會 花蓮 和平紀念禮拜 2月23日下午3:00 太魯閣中會秀林教會 (詳洽:0900-776662游牧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二二八事件」 週年紀念活動

區域 活動名稱 228‧0拒絕遺忘、堅持 台北 反抗七十三週年紀念行動 苗栗 紀念禮拜 南投 公義和平祈禱會

73

時間

◆絕望中的曙光 時間:2月29日下午2:00~5:00 地點、主辦:雅各事奉中心 內容:許丁元弟兄主講。

更正啟事 ◆3546期6版高雄中會鹽埕教會青年姓名正 確應為「顏俊益」,特此更正。

講 究 聖 冊 會 活動辦法 參照本報3544期頭版「愛」的字圖,參加 者可自行影印放大,或自己畫一張,從不同 聖經版本的約翰福音中,找出13節有ài(愛) 或 thiàⁿ(疼)的經文,分別寫在「愛」字圖的 每一筆劃上。其中,6節經文意思必須是人愛 上帝,2節是人與人相愛,5節是上帝愛人。 請在2月29日前將答案連同姓名、所屬教會 與聯絡方式寄回:台南市青年路334號事工 部林弟兄收(郵戳為憑)。本報將從參與者 當中抽出30名,致贈「巴克禮紀念筆」(1 名)、公報禮券(1000元1名,500元2名)、 研經讀物(16名)與經文餅乾(10名)。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9


公報廣場 窗 口 無 遮 欄

說真話,是正常社會的基本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任職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李文亮日前因肺炎過 世,死訊傳來,各界譁然。 2019年12月30日下午,李文亮在同學的群組中 發布了有關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並表示: 「最新消息是冠狀病毒感染確定了,正在進行病毒 分型」,沒多久訊息被裁圖到其他群組。李文亮因此 成了中國最早揭露武漢病毒的醫師之一,卻隨即被 武漢市公安局以「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不實言論」傳 喚,莫明其妙地和劉文、謝琳等多位醫生成了造謠 者。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他是吹哨者,率先揭露中 國政府隱匿的肺炎疫情。 有些朋友推測,李文亮的死或許可以在中國撐出 一點言論自由的空間,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會是改變

中國的契機。但這似乎過於樂觀,畢竟近幾年習近 平對中國言論自由及維權的打壓無所不用其極。 李文亮未必有意要告訴社會疫情的嚴重性,但他 說出的真相不但提醒了國際社會瘟疫正在蔓延,更 突顯「說真話」在當今中國高壓統治下的重要意義。 事實上,中國社會有許多真正的吹哨者不斷遭到 壓制,他們為國家說出真相,卻招來牢獄之災,或 者流亡海外,甚至失去性命。例如,曾經參與六四運 動,也是中國知名維權人士的譚作人,在2009年2 月起草《5‧12學生檔案》,呼籲進行汶川大地震遇 難學生校舍工程調查,試圖揭露中國官方隱匿受害 學生人數,然而卻在一個月後,被以涉嫌「煽動顛覆 國家政權罪」遭到拘留。

疫情戰爭,我心如何安穩? 「上帝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要完成的計 畫就是:要使天上和地上一切被造的都 歸屬基督,以祂為首。……因此,自從我 聽到了你們對主耶穌有信心,以及對信 徒們有愛心,我就不斷地為你們感謝上 帝。」(以弗所書1章10節、15~16節) 看似平凡無奇的經句裡,卻隱含了主 的指引亮光!要把實際生活發生的問題 交託給主耶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 如近期發生的武漢肺炎,我們看到新聞 媒體不停播報的記者會、藥局口罩、賣 場衛生紙售罄的情形,心情要平靜、安 穩,不跟著波動,真的很困難。

李瑞娟

跟女兒一起讀經時,我們討論到以弗 所書1章10節,時機成熟的英譯是This plan, which God will complete when the time is right. 我們不明白上帝的計 畫和旨意是什麼?但遭遇這種類似無 藥可醫的困境時,不免也明白人類知識 有限的事實。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弟兄 們做出「對主耶穌有信心、對信徒有愛 心」的行動時,感到十分安慰並且感謝 上帝,我們母女剎時明白,基督徒能在 此時活出的馨香與見證是什麼。 首先,我們不知道疫情還要延燒多 久?其次,我們也不知道物資會不會用

罄?最後,疫苗是否能快速量產到全 球?面對這三個未知,就像面對一個巨 大的挑戰,挑戰使人有壓力、挑戰讓人 氣餒且畏縮,因此不信的人們更加畏懼 未知及神祕的力量,各樣邪說預測開始 流傳,籠罩在害怕死亡的人們心裡。 故郭和烈牧師在《馬偕傳:攏是為主 基督》一書提到,當初馬偕來台時,台 灣人為什麼活得這麼恐懼、會到處拜的 心理因素:「因為台灣人民時常受自然 界種種的威脅,大多數的人想崇拜更多 的神以保安全,他們覺得一廟一神是不 夠的……」這句話道出了台灣人內心最 隱晦不明、最幽暗的不安全感。 基督教最核心的教義就是耶穌死而 復活,信者得永生,因此基督徒對於死 亡雖有未知及不捨,卻少了一分懼怕。

招惹批評、被說壞話便該是有福的? 基督徒藝人范瑋琪先前在私人臉書用「狗官」 「臭流氓」等字眼痛罵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而下 令口罩禁止出口一個月的行政院長蘇貞昌,遭到 大量鄉民圍剿、「炎上」;後迫於眾怒而道歉,聲 稱自己不當使用情緒性字眼,但初衷只是希望社 會多些愛與包容,通篇未提道歉對象。隨後范瑋 琪又引用馬太福音5章11節:「人若因我辱罵你 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 福了!」表達拒絕鄉民的網路霸凌。 且讓我們先回頭看馬太福音第5章開始著名的 登山寶訓,前面的「八福」耶穌是這樣說的:「耶 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 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虛心的人有福 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 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 土。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 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 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 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然後才是范瑋琪引用的11節:「人若因我辱罵

10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在當今的中國,願意說真話的人或許並不多,畢 竟在威權的社會,說真話是一種罪,得付上生命的 代價。但這並不代表威權社會裡的人民不想聽真 話,或者,社會不需要真話。廣東中山大學退休教 授,同時也是中國知名紀錄片導演及維權人士,近 年來遭到中國政府「軟禁」,目前人在武漢家中對抗 肺炎的艾曉明教授,曾經在一場座談時說了一句讓 我至今難忘的銘言:有權力的人最怕紀錄。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特別在資訊發達的民主社 會,權力者的祕密越來越難隱藏。然而,在極權國 家,有權力的人不但不喜歡「被記錄」,而且還會修 改紀錄,篡改歷史,更不想聽真話。只是一個沒有真 話的國家,沒有願意說真話的人民,只會讓這個國 家更加封閉、社會更加危險、人民更多苦難。 不能說真話的社會,會讓國家失去防腐劑,決策 者不但無法知道問題所在,也使人民陷入災害。一 個正常的社會說真話只是最基本的,更要如同李文 亮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除 了真話,還要有更多的觀點、討論和論辯。

鍾友全

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 就有福了!」所以整段經文讀下來,耶穌是要人去 行祂教導的道,承認自己靈性貧乏,懺悔、仁慈待 人,最後才是鼓勵信徒若為了義而被侮辱誹謗,是 有福的,有天國的獎賞 范瑋琪對中國政府迫害基督教徒、拆毀教堂、 殘忍鎮壓自己的同胞香港人、圖博人,以及維吾爾 族遭受的種族清洗與集中營等種種泯滅人性、傷 天害理的作為不置一詞,心中可曾有哀慟、溫柔、 憐恤?哪裡遵行耶穌的教導了?如果不是因為義, 她所受的批評又哪裡是11節說的為義而受謗?又 如果說她自認是為義而受謗,那前面又為何要道 歉?自稱為義受謗又迫於壓力道歉,不是為德不 卒、軟弱媚俗,就是虛偽應付,其實內心剛硬,從 不自認有錯。 藝人往往迷失於中國市場的瑪門,讀聖經話 語,所行卻是拜偶像之事。若真有心從信仰中反 思這段網路風波,更該細讀11節之前的八福,懺 悔自己的靈命與行為,而非強解、歪曲經文為自己 招致的災禍辯解,更不該濫用偶像明星的身分做 出不當示範。(作者為七星中會濟南教會會友)

一個人害怕另一個人,就會顯得沒有主 見、事事聽從,而一個人如果害怕被感 染,就會對新聞內容感到焦慮、排隊買 口罩隊伍再長也可以。但買了兩個口罩 夠嗎?不夠,還要再採買酒精、瘋購衛 生紙、泡麵、紗布、漂白水等等。 基督徒與未信主之間本有不同,但 值此疫情蔓延時,我們跟未信主的人們 是一樣的反應嗎?讀懂保羅的話,讓我 們母女心得安寧,此時腦海中浮現一幅 畫面,「對主耶穌有信心」就像是電影 《鐵達尼號》中一對基督徒老夫婦知道 無望後,兩人手牽手躺在床上等待回天 家的不畏懼;「把口罩留給前線的醫護 人員」「我OK我先領」則是信徒有愛心 的具體行動。(作者為七星中會雙連教 會英語牧區英語委員會委員)

耶和華以勒的上帝

李來望

某教會因各種問題奉獻大量減少,某年上半年經常費預估不 足20萬,又因一些事情,小兒洗禮日期改了2、3次。2018年3 月25日洗禮那天,竟出現了4位生面孔。洗禮時,其中一位的 故事超令人感動!我本以為他是小兒洗禮者的親戚,後來才得 知,這位先生是本地人,身為長子,其他三位都是他的親戚。 他6歲前隨父親北漂,如今父親已過世,但父親曾對說,他在 本地小兒(點水)洗禮,要他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本地教會看 看。所以,他特地來教會觀看小兒洗禮,非常感動! 會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可惜沒人認識他及他爸爸。他已經 74歲了,爸爸活著的話至少90好幾!因為搬走68年那麼久,沒 人認識,也算正常。忽然他說:「對了,我大伯父90多歲才走! 到死都住在本地!就住在離教會走路不到1分鐘的地方。他名叫 石頭。」大家使出各種方法想和他拉近關係,問遍了教會中84 歲以上的長老、執事、鄰長,沒人知道教會附近住了一位名為 石頭的人!但,本地只有長老教會,沒有其他基督教會!(註: 因為天主教不是點水禮。) 他非常感動眾人的幫忙,當場奉獻了20萬。就是預估短缺的 數目!向他要聯絡資料,好寄發週報、奉獻證明,但他堅持: 「不用!都不用!」這個故事讓我清楚,無論遇到什麼事、什麼 困難,只要願意照上帝的旨意去做,上帝會在祂的日期、用祂 神奇的方法,帶我們渡過風浪。(作者為工程師)


公報廣場

搭一座串連的橋

劉炳熹

滿懷熱情一下子就遇上現實的考驗,如 何籌措財源,繁複的行政作業,總是得 反覆問著自己為何要回來,才能在層層 挑戰中走出新路。 年輕世代在鄉村打拚,每一步都在披 荊斬棘中學習,更多倚靠上帝,走出屬 於自己的獨特性,兩邊團隊年齡相仿, 能有互相切磋學習的機會實為珍貴。畢 竟多數的年輕人集中於都市,位處於鄉 村具有理想性的年輕人很少能有串連機 會,但其實,他們的戰力比人們所想的 都還要堅強。

跑了一趟苗栗南庄,認識鹽和光工作 室以後,回來與辦公室團隊聊著他們的 故事,內心一直想促成雙方的年輕人有 些對話,通過網路的便利性,我們約定 以視訊的方式讓兩個團隊有初步認識、 彼此了解的機會。 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一個在海邊, 一個在山邊,看似不同的地區、文化, 所推動的事工亦有些許不同,然而為土 地築夢的心卻是一樣,也都各自想盡辦 法讓自己能留在家鄉,創造新的價值。 鹽和光工作室聊著自己創業的經驗,

懷念高俊明牧師

榎本恵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章 16節)去年2月14日,我們送別了高俊明牧師回歸天家。 距今也已一年了,高牧師從1970年至1989年擔任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的總幹事,期間帶領長老教會發表了〈人權宣 言〉,倡導台灣民主化運動。1980年被捕入獄,並在獄中 度過漫長歲月。台灣民主化之後,他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任 內擔任顧問,並恢復了名譽。真不愧是「台灣的良心」和 真正的精神領袖。 高牧師曾一派輕鬆教我們,用「4、3、2、1」來記住他 在監獄裡4年3個月21天的時間。但是,和這個口訣相反 的是,我們知道在獄中的日子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這4 年多來,他以政治犯的身分被捕,和家人、教會的弟兄姊 妹分開;他被視為危險分子,被迫無奈的生活在獄中,不 知道何時會被釋放;同時,他的家人遭受了許多痛苦。然 而,高牧師身在獄中,雖然每天只獲准寫一張明信片,但 他持續用信件鼓勵台灣人民、教會及其家人。他在獄中, 用聖經的話語勉勵其他獄友,對許多在國內外支援他的 基督徒說,要有信心仰望主。我們稱高牧師為現代使徒保 羅,一點都不為過。 早期的教會領袖因為信奉主的名、遵守祂的道,也曾被 毆打,監禁和殺害。他們不願意與世界妥協,因為「順從 神過於順從人」(使徒行傳5章29節,中文標準譯本), 這句話使這些信仰前輩,只單純追求上帝的公義和上帝的

國度。這些話說的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然而難能可 貴的是,在現今這個世代,依然有這樣的基督徒。那不就 是高牧師教我們的「 4、3、2、1」嗎? 高牧師是台灣愛修會的領導人之一。在愛修會聚會中, 他見證了獄中的生活,是透過每天不斷祈禱,從創世記到 啟示錄讀過無數遍聖經。我至今仍難忘記,高牧師挺拔 的身影,他挺著筆直的腰桿強而有力地說:「禱告必蒙垂 聽,禱告大有能力。」 在日本愛修會中心出版的榎本保郎牧師講道集的前言 中,高牧師提到: 「榎本保郎說:『即使是耶穌,也要在清晨早起向上帝 祈禱。換句話說,沒有祈禱,耶穌就不能行動。』祈禱就 是力量。如果不熱心祈禱,我們將不會充滿從神而來的力 量,智慧,才能。」 「要一邊讀聖經一邊祈禱,要正確理解聖經!」 「在職場和家庭中要努力工作時時祈禱。這樣才能為人 民服務!」 「在醫院和機構服務時,要邊服事邊祈禱。這樣會更有 同情心和耐心!」 讓我們每天祈禱,不斷禱告。讓我們祈求,使我們的身 體成為聖靈的殿,讓耶穌基督的愛、公義和謙卑在我們身 上彰顯出來。非常感謝高牧師重視愛修會運動,將愛修會 運動視為信仰的依據,也令愛修會運動成為台灣許多基督 徒重要靈修。我們必須繼承這位前輩的遺志,並確實見證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在高俊明牧師蒙召一  週年紀念日之前,我又再次重新得力。 (作者為日本愛 修會中心主任牧師)

堅不可摧的牆

平信徒 讀經筆記

(加拉太書4章21節~5章1節) 親愛的P弟兄,平安: 我十分敬佩您在所屬的信仰社群內 進行的改革之舉,重新思考,到底上 帝的應許與恩典的那條線,該劃在哪 裡。最近拜讀了您在加拉太書信中, 為了抵抗猶太主義者的教導,動用了 您活潑的想像力,出人意表地重新詮 釋創世記裡亞伯拉罕的故事。 比如說,您用了寓言的象徵方式, 將夏甲和撒拉的故事進行了「約」的 二分與對比,試圖論證那些教導人仍 必遵守律法才能進到與上帝關係裡。

「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這樣的年輕人 隱藏在各個角落,回應上帝的呼召,為 他人付出自己的恩賜?」問著這個問題 的同時,進一步思考作為牧者,我們究 竟能為他們做些什麼?眾多教會投入青 年工作,很容易陷入一種標準化模組的 困局,按著既有的模式,訓練出一群能 在地方教會內服事的年輕同工,卻忽略 花時間陪伴他們迎向社會的考驗,年輕 人的熱情一旦被消耗殆盡,就很容易失 去拚勁了。 隔日,恰好台灣神學院道碩一年級的 學生來訪,想了解新港教會推動的社區 事工。團隊在討論該如何接待的時候, 很快就有共識,與其一直告訴大家我們 做了多少事情,還不如引導他們去問問

劉玉雯(繪本工作者) 把人轄制在被奴役狀態下,就像為奴 的夏甲所生的以實瑪利。在基督裡, 這種奴隸應被趕出去。與上帝的關 係,應像撒拉憑應許所生的以撒── 是因著信,而非加諸規定條例在人身 上,因為那不會使人得自由。換句話 說,您是在重新定義「線」的範圍。 我想起了兩本同樣很有創意的繪 本。每本書都有「中間線」,或戲稱 「水溝」(g u t t e r),創作時如何避 開這條中間線,是構圖時一定要考慮 的。但在《誰都不准通過!》以及《書 中有一道牆》裡,作者卻大膽地以這

題,特別越實務的問題越好。從講道、 喪葬事宜、社區營造、年長者關懷、信 徒培育、長執溝通……,短短兩個多小 時的時間討論了很多,然而回到最核心 的重點仍舊是,我們如何認真生活在當 地,如何認真預備傳講上帝的話語,並 從講道信息延伸出異象與行動,成為這 塊土地的祝福。 在與鹽和光工作室團隊對話的末了, 大家回到最重要的核心,不論我們遇到 多少難題,信仰始終是支撐大家、推動 大家前進最重要的能量。這場對話彷彿 上帝為我們搭了一座橋,而我們也持續 成為那位搭橋的人,讓更多需要被關懷 的生命從其上走向未來,見證上帝的奧 祕。(作者為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

海外台灣人新年聚會 柏林台灣教會小組 今年1月24日不但是禮拜五,同樣也是農曆新 年的除夕。柏林台灣教會小組選在這天開始第 一次聚會,進行除夕圍爐。柏林台灣教會小組是 德國福音教會(EKD)下的柏林差會(Berliner Missionswerk)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的計 畫,目前由雙方共同差派的宣教師為鍾淑惠牧師。 本次地點是在柏林一家學生宿舍交誼廳的共享 廚房,由學生幫忙商借場地。商借時發生了一個 小插曲。由於宿舍管理員把廚房鑰匙投錯,在外 面等了一段時間才拿到真正的鑰匙,不過所有人 都相當有耐心,不以為意。除了一起煮火鍋外,也 有許多台灣過年時的零嘴以及各家所帶的食物, 現場也有聖經金句紅包與春聯可供索取。 這次活動共有10多人參加,參加的人不只是學 生,也有社會人士,或是互惠生(au pair)。氣 氛相當熱絡,也有許多人表示會繼續參加聚會。 未來將規劃於禮拜六固定聚會,相關聚會訊息會 不時在臉書社團「德國柏林暨布蘭登堡台灣同學 會」或「德國台灣同學會」中打廣告。 盼望教會能夠藉由小組之機會關懷留學生以及 海外青年,國外生活腳步皆有上帝的保守,也讓海 外台灣人社群多一個溫暖的家,彼此關心交流。

條「水溝」為故事動線的中心,其想 像力跟創意不亞於您呢。 《誰都不准通過!》描述一個獨裁 大將軍,以書的「水溝」為界線,命令 士兵不准任何人通過。故事的畫面因 此一分為二,隨著繪本裡的人物紛紛 出場,左頁面開始擠了密密麻麻的各 種角色,右頁面因為界線的緣故,在 將軍的命令下,而呈現空白。 《書中有一道牆》則直接把這條中 間線,畫成一道厚實高聳的磚牆。在 牆的一邊,是一名自認為在牆邊很安 全的小人,認為另外一邊充滿了怪奇 而危險的生物。不過,當小人開心的 介紹他有多安全時,滅頂的洪水正悄 然漲滿他所在的書頁。在兩本書的最 後,都因為越過線或牆,而得到生命 的保全與自由。

這個牆或線的比方,我想也可以 象徵那些堅持守律法才能享上帝應 許的猶太主義者。他們不自覺建了一 道牆,或劃了很窄的界線,用以區分 你我,要通過層層的規範才能進入地 上的耶路撒冷。我想起莫特曼的話: 「做神學不是在蓋一座堅不可摧的 牆,那只會把自己關在裡面,出不去 也進不來。」 最後,僅管我明白您用夏甲跟撒拉 是要刻意強調奴隸跟自由的對比,但 我仍然希望能夠避免這樣的想像。夏 甲在創世記已經飽受歧視,在這個寓 言裡又要再被貶義一次,對於首位獲 得耶和華應許的外邦女子,我想她可 以獲得更好一點的對待。 以馬內利 H敬筆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11


普世消息

普世,近在咫尺 宋宇哲(愛丁堡大學神學博士生) 許多人認為在海外生活,必然會有 許多國際普世交流的機會,因而常把 海外人士當成獲取新知的來源。這想 法,對也不對。普世不是建立國際關 係而已,也不見得必須大到普世教協 互動的規模,反而是最基本人跟人的 接觸,特別是不同教會、教派信徒之 間的接觸與對話。 在蘇格蘭生活,天氣讓出外遊子 倍感孤獨。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能 與傳統認知中的「正規」教會單位交 流的機會少之又少。每年跟蘇格蘭

總會對話的機會屈指可數,除了5月 的大會外,就是期初、期末的學生餐 會。至於平時,即便有機會去他教派 觀摩,深度交流也就一兩次;時間一 久,大家總是會在某間教會定錨。 真正的普世常發生在學生們自發 性的團契聚會,以一個契友的家做為 聚會場所,除了查經更分享彼此的生 活、反思、在地觀察,以及最後不可 或缺的代禱。在愛丁堡有兩個團契, 一個是蘇格蘭教會夥伴學生的國際團 契,一個是愛丁堡旅外台灣基督徒學

生的台灣人團契。以「團契」為名,似 乎讓人誤以為很具規模,實則兩者都 是很隨性輕鬆的相聚時刻。 國際團契裡有來自匈牙利暨羅馬尼 亞歸正教會、西班牙(加泰隆尼亞) 改革宗、迦納長老教會、奈及利亞聖 公會、中國國家教會的學生,當然也 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我。無獨有 偶,台灣人團契裡有來自靈糧堂、真 理堂、旌旗教會、信義會、衛理公會 及長老教會的台灣人。不同國家的學 生或來自不同教派的台灣人,因著環 境而尋求彼此成為肢體,誠可貴! 參與在兩個團契中,我發現大家經 常從各自教會的背景出發看待事情, 也更殷勤想知道彼此及原生教會對 於事情的不同看法。這一切基層、樸

實、卻真誠的互動,不就是普世價值 的實踐與行動嗎? 在台灣,人口越是擁擠,人心越是 疏離。看著當前的團契生活,反思台 灣教會的聚會模式,不禁思索:普世 眺望,不能只是「眺望」。深度的接 觸才是強化夥伴關係的關鍵。長老教 會聚會經常淪為以內容為導向的聚 會,經過幾季後就開始麻木而缺乏生 命力,而檢討及改變卻又是教會最害 怕的事……。我們要記得,團契的目 的本身就是在個人層次的普世實踐, 而跨教會、跨教派的接觸、理解、深 度對話跟關懷也是台灣教界亟需的行 動。讓教會重新從人的角度出發而非 從組織架構出發,才是21世紀的今日 在上帝面前同心同工的核心價值。

澳洲政府宗教法案 教會拒背書 信仰團體豁免權過大引爭論 UCA提交草案諮詢意見書 強調宗教自由不等於合法歧視 【曾 菀 妤 編 譯 】澳 洲 聯 合 教 會 (UCA)1月31日公開表示,基於澳洲 聯邦政府目前釋出的《宗教自由法案》 仍無法充分具體平衡考量所有澳洲公民 的權益,教會拒絕支持該法案。 澳洲政府在聖誕節前夕發布《宗教 自由法案──二版初稿》(R e l i g i o u s Freedom Bills-Second Exposure Drafts),作為回應民間2018年對於宗 教自由審查的意見。儘管該法旨在保護 宗教信仰者不受歧視,但有些人認為該 立法尚不足以賦予宗教信仰者積極的 權利,而法規內容也在許多信仰團體和

LGBTI遊說團體之間存有爭議,有部分 團體則認為,該法賦予宗教團體歧視豁 免權,將導致澳洲性少數者權益受損。 U C A在提交給政府的諮詢意見書中 表示,教會無法支持這種涵蓋過廣的條 款(blanket provisions),「而且這些法 規還允許基於宗教理由貶損和不公正地 削弱他人權利的言論和行動。」UCA表 示,「人們應該能夠享有思想、良心和 宗教自由的權利,但是此種宗教自由的 表現或表達不應該侵害或貶低他人,也 不該因此法案自動享有豁免性特權。」 UCA表示,樂見政府透過訂定法規,

加強保護人民權益,以防止基於宗教信 仰的歧視,但最新版本的《宗教自由法 案》並未在立法與人權上取得平衡。 UCA提交的意見書中,尤其涉及擬議 立法理由第42條、第8條,和第11條做 回應。第42條確保任何有關宗教信仰的 聲明不構成違反《反歧視法》規定;第8 條設置間接歧視豁免權,在此法規下, 部分特定宗教信仰或從事特定宗教活動 的個人或組織團體,將導致他人處於不 合理的不利環境中;第11條則為宗教組 織提供了極為廣泛的歧視豁免權,主要 是就業歧視問題。

懷唐伊條約180年 紐牧者盼彼此相愛 【賴玲瑤編譯】紐西蘭國慶日又稱「懷唐伊日」 (Waitangi Day),每年2月6日,全體都會慶祝這個 民族凝聚的日子,反映出保護毛利文化和語言的責 任,並喚起形塑紐西蘭歷史的共同經驗與記憶。今 年國慶日是懷唐伊條約(Te Tiriti o Waitangi)簽署 180週年,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呼 籲人們友善相待,紐西蘭長老教會(PCANZ)議長 法考福‧凱奧(Fakaofo Kaio)牧師則發表談話,期 勉眾人彼此相愛,團結前行。 1840年,英國與紐西蘭毛利人部落簽署「懷唐 伊條約」,確立了原住民族毛利人與英國王室的夥 伴關係,大量英國移民也因此來到紐西蘭落地生 根,從根本上塑造了新國家誕生。該條約原則一直 延續至今天,對於紐西蘭的治理、經濟發展和教育 的重要性,絲毫不減當年。2月6日上午,總理出席 在懷特朗‧盧南加(Te Whare Rūnanga,毛利語, 上馬拉河)的紀念活動,並祈禱毛利人和派克哈人 (Pākehā,毛利語,歐洲人)能跨越彼此鴻溝:「這 樣,我們就有勇氣能穿上彼此的鞋,舒心地前行。」 英國與毛利人雙方對於條約內主權、治理權的 解釋大不相同,19世界中末期更為此爆發多場土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地戰爭。法考福.凱奧關於談話中表示,他承認毛 利族群與英國王室對於條約各有立場,原住民領 域再也無法復原重建是巨大悲痛及損失,但同時 也有一些擁有他者身分的人,移民來到奧特亞羅瓦 (Aotearoa,毛利語,紐西蘭)海岸。他表示,每個 人都參與在這場紐西蘭建國的旅程,但也不避談建 國過程為這塊土地和人民帶來創傷的歷史。他說, 「建國過程背後有些複雜,存在著許多深層的不公 義與腐敗,但是我們沒有任何完美的解決方案。」 為了調解土地的紛爭,1975年紐西蘭政府設立懷 唐伊調解法庭(Waitangi Tribunal)進行調查。法考 福‧凱奧表示,這是發現錯誤的一種方式,但必定 也有讓紐西蘭成為統一國家的其他方式存在,而解 答就在人民身上。他強調,紐西蘭人不能繼續坐困 愁城,只能作為一個團結的民族向前走,並繼續前 進。「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出貢獻,並作為愛護彼 此和土地的紐西蘭公民,參與其中旅程。」 法考福‧凱奧強調該談話不脫基督信仰觀點,以 愛自己的鄰舍出發,眾人可成為家族(whanau), 團結(tangata tahi)生活共存,也期許在耶穌基督裡 中,彼此無條件相愛。(資料來源:PCANZ)

U C A的呈文也關切立法後的社會影 響,主要是可能會對教會龐大的學校和 社區服務機構網絡帶來影響。U C A表 示,「作為澳洲的教育和社區服務的提 供者,我們感到關切的是,該法案中的 某些規定削弱了我們確保安全和包容性 工作場所的能力,並可能成為弱勢人群 獲得基本服務或尋求幫助的障礙。」 對此,澳洲司法部長克里斯蒂安•波 特(Christian Porter)說,在將立法提交 給議會之前,將對提交的文件進行詳細 的審議,需要跨黨議員的支持,才能在 參議院過關。(資料來源:UCA)

香港武漢肺炎延燒未緩解 天主教會募捐停公開崇拜 【孫偉凱整理報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未見紓 緩,鄰近中國的香港首當其衝,教會為配合抗疫措施,紛紛發布公開 聲明,引導信徒如何兼顧身體健康與信仰崇拜。 天主教香港教區2月13日下午宣布抗疫特殊牧民措施,香港島教 區、東九龍教區與西九龍教區,自2月15日起暫停所有公開崇拜和團 體活動,直至28日為止。形同復活節期開跑的聖灰儀式也受波及,被 迫取消,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主教湯漢表示,未來兩個星期是遏 止疫情的關鍵時刻,也明白有些教友可能會對此決定感到失望,不過 希望各界諒解,這是一個不容易作出的決定。至於期間的婚禮及殯葬 禮事宜,香港教區表示,交由教會與當事人及家屬另行安排。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聖公會皆發起防疫募捐行動。天 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與社福機構合作,分階段派發防疫用品給獨居長 者、隔間套房租戶、少數族裔和其他有需要人士,援助他們在疫症蔓 延下的家居清潔,確保環境衛生,預防疫症繼續擴散。聖公會則透過 「心意行動」,呼籲會友捐贈口罩給弱勢群眾,攜手面對疫情。 另外,香港基督教協進會11日發出緊急通知,表示一名參與教牧同 工聯合聖餐崇拜的傳道確診,呼籲當天參加者留意身體狀況。該名循 道衛理聯合教會禧恩堂傳道人1月23日參與基督徒合一祈禱週聯合聖 餐崇拜,2月出現病徵,10日確診罹患武漢肺炎,目前協進會已將當 天的物品消毒或棄置,若有參加者發現身體不適,請盡速就醫。


廣 告 看 版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隆重出版

工商

◆德國2萬3000名牧師中唯一的台灣人 ◆1970年代台灣民主自決運動的前鋒 ◆號召德國青年關心台灣政治犯的民權鬥士 ◆締結台德兩地教會姊妹情誼的推手 1981年德國教會日設置台灣攤位聲援台灣政治犯場景

聽趙牧師細訴那年的二二八 1974 年 2 月 28 日,趙有源牧師與黃彰輝、黃武 東、林宗義、宋泉盛等人發起台灣人自決運動,他 們特別選擇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在德國反納粹民

趙有源牧師回憶錄

1987年回國時訪問義光長老教會與友人

處在恐懼與磨難的日子裡︐教會長輩勉勵我切切要記得: ﹁有源啊︐你是台灣人︒﹂台灣是我的根︐我怎能忘懷呢?

1986年高俊明牧師與高李麗珍夫婦訪德,陪同拜會柏林克 魯瑟主教(左二)等人

主聖地伍伯塔─巴門召開「旅歐台灣人基督徒大 會」,召集世界各地台灣人討論台灣國家未來前 途,以「今日台灣人的拯救」為題展開四日三夜的 論壇,邀請彌迪理、安慕理等多位牧師帶領查經專 講,會後並召開記者會,宣告台灣未來的前途應由 台灣人民決定,引起當時國際社會關注。 本書分前後兩篇,前篇記錄趙牧師為台灣自由、 民主、人權與和平奮鬥的生平大事,後篇收錄當年 會議的詳細文字紀錄,塵封將近五十年的重要史料 如今得以重現,彌足珍貴,值得收藏! ※感動推薦 謝志偉│台灣駐德大使 陳信良│彰化基督教醫院董事長 林芳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 王能祥│《台灣關係法》催生者 及多位國內外知音真情迴響

口述/趙有源 整理撰文/施瑞雲 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 264頁附彩圖/定價380元

2007年參與科隆德國教會日活動

新書優惠價/

304元

優惠期限/2020年4月13日

請洽台灣教會公報社各門市 台北書房/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1樓 TEL:02-2362-2747 台中書房/台中市西區自立街70號1樓 TEL:04-2223-5801 台南書房/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TEL:06-235-6277分機163

高雄書房/高雄市三民區泰安街12號1樓 TEL:07-322-0380 網路書房/buy.pctpress.org PChome商店街/www.pcstore.com.tw/pctstore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13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嘟 嘟

語 列 台 車

beh

【新觀念:母語就是國語】

行去佗

? 位

林佩蓉(國立台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立法,也要決志

為促進母語傳播、避免語言流失,國際間將2月21日訂為世界母語日。台灣在2018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國 家語言發展法》,2019年陸續通過施行細則,預計2022年全數完成。第一條即明文提到:「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 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特制定本法。」語言原本是人類社會演變過程必然產生的書寫、言說 之表達方式,卻在殖民體系的國家中被阻止、撕裂、破壞,台灣在如此環境中不斷失去語言的自主性,卻能在不 同時代有志之士的反省與努力下,推動復振運動,不斷地回望、呼籲那被消失的語言重新被重視、被召喚。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通過也讓我們重新去檢視自己所慣常使用的語言稱呼,看待當前的「國語」不再只限定 在單一的北京語、華語,而是各族群語言、手語,都當是台灣這個國家的語言。這是一個觀念,也需要我們去實 踐,並且珍視這得來不易的改變。 有位推動母語的國小老師曾如此說,原住民語、客語、台語都在病危、重病、發育不完全等危機中存活,所以 政府要制定相關法律來加以保護,學子們要強化學習與運用,他在國民小學的「鄉土教育」中努力多年,仍然發 現,母語只停留在課堂裡,不敵學子同儕、老師授課、家庭相處等所累積、所習慣的「國語」侵擾,語言一被忽 略,也會自然而然被淘汰。 此法不斷強調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推動的文化部部長也說不會造成學子額外負擔。然而回到台灣的 處境,必要的負擔、懇切的決志,仍是需要,否則「圖方便」「說大家都知道的話較順暢」等想法,都會持續侵蝕 人們的母語細胞,直到消失殆盡,如此有愧上帝賦予我們面對鄉土、有分於祂的創造之能力。

俊和哥哥

火車阿公 曾在長榮大學擔任校牧21年的牧師陳宇碩,兩年前退休 後,仍然在長榮大學和台南神學院教授台語課程,在台灣教會 公報社的邀請之下,以「火車阿公」的稱號,參與「用台語說 故事」,至今已超過一年的時間。 談起稱號的由來,陳宇碩笑著說那是因為他經常會唱台語 經典老歌〈丟丟銅仔〉來安撫孩子和孫子,久而久之,自然就 被叫做「火車阿公」。由於現今許多書籍都是用華語書寫,因 此要用台語表達就會產生困難,這也是他在挑選繪本時的首 要考量。「我會看故事內容,要讓孩子了解,就不能太複雜, 而且裡面的角色也要能夠用台語清楚地表達出來。」現在孩子 在家使用台語的機會比較少,但陳宇碩表示:「在講故事的過 程,總會有一兩個字詞觸動到孩子的記憶,看到他們臉上出現 的驚喜表情,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他過去講的繪本內容大多以童話故事為主,但〈三棵樹的夢 想〉是一則很有名的基督教寓言故事,談到有三棵樹在森林裡 互相談論,分享自己未來想要變成什麼物品,沒想到後來全都 參與了耶穌的一生,雖然事情沒有按照自己原先的計畫實現, 但上帝的心意卻藉著它們成就了。這個故事試著讓孩子了解, 不管任何時刻,都可以預備自己為上帝所用。 對於台語越來越少人使用,陳宇碩認為,因為政府使用華語 做為宣導和教導的主要語言,不論什麼母語都自然會成為弱勢

「用台語說故事」志工分享

「在講故事的過程,總會有一兩個字詞 觸動到孩子的記憶,看到他們臉上出現的驚 喜表情,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帶出繪本的意涵,比思考用什麼方式來 吸引孩子都更加重要。」 目前在台南神學院就讀道碩二年級的林俊和, 在台灣教會公報社開始推動「用台語說故事」時即獲邀加入, 想到這對自己是很好的台語訓練,就答應加入。至今半年多過 去了,他成為孩子們口中熟悉的「俊和哥哥」。 由於前來聽故事的孩子以學齡前兒童為主,為了解這個年 齡層孩子的需求,林俊和一開始會特別觀察其他老師如何分享 繪本,再思考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他最常運用的是聲調的 變化,將繪本裡不同的角色演繹出來。最終,他體會到,帶出 繪本的意涵,比思考用什麼方式來吸引孩子都更加重要。 在排定日期後,林俊和會按照公報社提供的繪本清單,找出 他覺得合適的繪本。確定之後,就會花時間將整個故事內容用 台語講述一遍。他表示,雖然台語是自己的母語,從小就開始 講,但有些發音仍不太準確,所以會特別留心注意。為了不要 讓自己講故事時像背書一樣,他不會特別將故事內容全背誦下 來,反而是訓練自己以記憶圖片的方式來記住整本故事架構, 可以隨著孩子的反應而適時增添或刪減,他還會特別留心自己 講話的速度,以免過快而使孩子無法吸收。 林俊和認為現今各種母語都有流失的現象,因此「用台語 說故事」這個活動確實具有保存文化及語言的功效,也讓大人 有機會可以操練使用自己的母語,是很值得推廣的。儘管有人 認為,學習母語在家裡學習就好了,但其實母語也是一個人的 身分證明,真的需要好好珍惜。 (黃玉琴/採訪)

的語言,年輕世代為方便之故也以華語為主要溝通語言,連講 台上的牧師都越來越少能在崇拜 中全程使用自己的母語,這已經 成為一個很難轉變的趨勢。在這

語不可能完全流失,卻會變成一 個簡單化的語言,「只有盡量幫 助下一代,看他們能學多少就算 多少,且盡量讓他們能在生活中 使用,目前好像只能這樣。」 (黃玉琴/採訪)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2 月 17 日~ 2 月 23 日/ 3547 期

公報社書房每週六上午10點45分開始 有「用台語說故事」親子繪本時間。 (相片提供/黃千慈)

跟著摃槌仔龍學Tâi-gí

一个台語歌仔冊講古个 mê-kak

蔣台宇,A-Ú,從小就喜愛畫畫,爸爸蔣為文(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及媽媽張玉萍從小就在家中為 他營造了一個學習及使用台語的環境。三、四歲時,每 晚的睡前故事,都要說到恐龍,母子兩人就開始用台語 一起給各種不同的恐龍取名字,正好發揮孩子的想像 力,像是「甲龍」的尾巴長得像鐵錘,於是就給他取名 叫「摃槌仔龍」,後來也變成了A-Ú 的最愛。

親子合作出書的初心 後來爸爸蔣為文決定要幫A-Ú 出書,於是母子兩人就 一起想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甚至考慮到,有些小朋友跟 他一樣喜歡恐龍,但他們可能不知道台語該怎麼說, 因為現在都是用華語,甚至是英文,所以就把 A-Ú 從小 畫的恐龍圖全都收集起來放在書的最後面,加上台語 的名字和聲音檔 QR code,讓家中喜歡恐龍的孩子可 以掃描 QR code 來練習說台語。而且想跟孩子一起學 台語的媽媽,也可以用它來當做教材,非常方便。 談到出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張玉萍表示,當時 A-Ú 只有五歲,有些表達情緒的圖畫他不會畫,或是他 比較想畫什麼樣的內容,整個故事情節就要配合做改 變。此外,她也要想方法協助引導他完成畫作,所以花 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摃槌仔龍 C hhōe 媽媽》的初 稿,交由出版社完成後續的編輯。 由於現在很少有用台語寫成的繪本,加上希望《摃 槌仔龍 C hhōe 媽媽》能成為 A-Ú 自己可以讀的書,因 此蔣為文夫婦決定在書上使用「白話字」,即羅馬拼 音。張玉萍表示,白話字的發音和英文及日文相 同,先學母音、再學子音,然後拼起來就成 了。所以只要把規則學起來,就可以做很多 變化。但漢字卻只能看一個字學一個字,對 孩子來說反而比較吃力。 張玉萍完全沒想到 A-Ú 過去畫的圖可以 派上用場,還能搭配故事出書,更不確定 這樣的書籍是否會受到歡迎。後來聽到一些 教孩子台語的媽媽,對這本書有很好的反應, 一來是因為裡面的圖很可愛,而且內容簡單,孩子聽了 幾次後就會自己唸,或者即使看不懂書上的白話字,但

聽了錄音檔就能琅琅上口,很多媽媽都覺得是跟著孩 子一起學台語的最佳教材。 後來 A-Ú 從恐龍又轉而對動物有興趣,於是2019年 7月又出版了《動物園大對決》。蔣為文說,未來的目 標是配合兒子的想法,出各種不同主題的台語書,這樣 就有適合不同年紀的孩子學台語的材料了。另外,他們 也配合繪本推出標示白話文發音的墊板,張玉萍表示, 這是按著他現在的情況設計出來的,將來會再視他年 紀的需求製作不同的產品。

對台語的未來不悲觀 談到母語流失的問題,蔣為文夫婦沒有那麼悲觀。 張玉萍表示,這一、兩年來有不少年輕的台語媽媽出 現,有的是出國讀書回來,有了孩子後就開始跟孩子說 台語,也開始做彼此連結的工作,一起推動台語的共學 團,為學齡前的孩子營造台語的環境,甚至利用暑假舉 行兒童夏令營或親子營等活動,而且很快就額滿。所 以年輕世代已經開始覺醒,並且採取行動了。 蔣為文說,《國家語言發展法》早已通過,這是第一 步,再來政府應該依據各地區的母語使用量,設立母 語學校,如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言的學校,讓人民 可以依自己的母語或想學習的語言選擇。 但目前在母語教育方面的做法,還只是 國小一週一堂選修課,在量 的方面實在很不足夠,只要設 立母語學校,母語就不會有流 失的可能。 (黃玉琴/採訪) 張玉萍偕兒子分 享《摃 槌 仔 龍

台語提問題或深層思考,雖然台

【古早唸歌的說唱藝術】

媽媽》的出書歷程。(相 Chhōe   片提供/蔣為文、插圖/ A-Ú )

十幾年來教導台語的過程中,陳 宇碩也發現,現今學生不太能用

Chio̍h Bo̍k-bîn(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母語家庭共創台語白話字繪本】

彼是啥物儂个聲? 「濟濟冬以後,邦迪亞面對 行刑銃隊彼陣,伊就欲想著 伊个老爸 chhōa 伊去揣冰角彼 个遙遠--个下晡。」 Gabriel García Márque 个 小說《一百冬 -- K o ͘ - S n g》 是 對 按 呢 來 起 鼓。濟 濟 評 論家講,chit 句話會使講是上精彩--个小說起鼓。 伊暗藏一 个 無 kà i 顯然-- 个出頭。也就是講,若有 人問汝:「Ch i t 句話,啥儂講-- 个?」汝著 à i 想, 講 chit 句話彼个人,無可能是「邦迪亞上校」。伊 干焦是小說內底一个角色。照道理,無應該佇故事 源起頭知影「濟濟冬以後」--个 代誌。仝款道理, 其他小說內底--个角色,攏無才調講 chit 句話。 對按呢,咱心頭鏡鏡,有一个聲 teh 講古。彼个 聲,是規本小說內底上 hiau-pai --个聲。伊毋但知影 對源起頭到上落尾--个故事,閣有法度隨在歡喜, 無照時間順序來講古。伊上厲害--个絕招,tō 是伊 閣毋但孤一个聲嗽。伊會鑽入去角色个心肝底,代 替彼个角色講話,變做彼个角色个聲。若真正欲問 「彼个聲是啥物儂个聲?」 彼 tō 是 teh 講故事彼个儂--啊。

歌仔仙講古起鼓有 mê-kak 咱台語歌仔冊記錄講古--个跤本,嘛有 chit 款狀 況。咱見 teh 讀歌仔冊,見佇起鼓-- 个 源起頭讀著 「我來唸歌予恁聽」「我欲總請眾年兄」……。咱 知影,歌仔仙講古个起鼓,攏著 ài 有 chit 个部分。 Ài 共儂箍鬥陣,ài  請安,ài 勸儂著 ài 做好,言行四 正。有當陣,嘛著 ài 褒一下--仔家己;閣有當陣,ài 「工商服務」,講古兼賣藥仔。咱攏知,講古生成 按呢;學術研究嘛共咱講,這是歌仔仙講古--个結構 內底一定 ài 有--个部分。伊有真明確--个功能 te̍k。 佇一寡歌仔冊內底,c h i t 狀 況閣較顯然,閣較

「激膠 kek-ka」。歌仔冊內底 褒家己,毋是講家己 g â u 唸 歌,是講家己 chit 本歌仔冊印 了 súi,閣四界買會著。按呢, teh 褒家己彼个聲,無閣再是 屬 - - 佇 歌 仔 仙;彼 是 書 面, 無一个 具體-- 个「儂」佇遐。 彼个聲,正實是理論 te̍ k、概 取自維基百科 念 te̍k- -个,講故事--个聲。 總--是,有一 个 走閃袂去-个問題:毋但歌仔仙按呢 teh 唸歌、講古,連已經 成做書面紀錄的歌仔冊嘛按呢,為什麼--咧?無 需要箍儂,無明確請安對象-- 个 書面歌仔冊,猶 原有 chit 款起鼓-- 个 部分。敢若一个 必要-- 个「零 件」。毋甘 hìⁿ-sak。這是什麼因端? 咱 著  à i   轉 去  c h i t  篇 文 章 上 代 先 彼 个 問 題, 「Chit 句話,啥儂講--个?」

到底是胡蠅聲還是蠓仔聲? 講故事有講故事--个規矩。有照規矩抑無,決定 故事聽有抑聽無。頭一項,就是「講故事-- 个 聲」 著 à i 一致,毋通反起反倒,嘛毋通連鞭是志明, 連鞭是春嬌。提〈胡蠅蠓仔大戰歌〉來舉例,講故 事--个聲毋通連鞭變做胡蠅,連鞭閣假做蠓仔。毋 過,咱攏知,「連鞭變做胡蠅,連鞭閣假做蠓仔」 tú-tú 好是歌仔仙 kap 歌仔冊講古--个需要。 起鼓彼个聲若是胡蠅,閣煞--落去 tō 毋通變做蠓 仔;起鼓彼个聲若是蠓仔,閣煞--落去 tō 毋通變做 胡蠅。干焦孤一个聲上 hiau-pai,上有才調;干焦孤 一个聲,會當隨在歡喜,變做不管啥物角色个聲。 彼个聲,就是「講故事--个聲」。 在唸歌講古,彼 个「講故事-- 个 聲」屬--佇講故 事-- 个 儂,也就是歌仔仙。在書面-- 个 歌仔冊,彼 个聲是理論 te ̍k、概念 te ̍k --个,講故事--个聲。總-是,ài 佇講古--个代先 tō 建立起--來。故事才有總 頭,聽故事--个儂才聽有。這 tō 是歌仔仙 kap 歌仔 冊講古攏著 ài 按呢起鼓--mê-kak。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2 月 17 日~ 2 月 23 日/ 3547 期

15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嘟 嘟

語 列 台 車

beh

【新觀念:母語就是國語】

行去佗

? 位

林佩蓉(國立台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立法,也要決志

為促進母語傳播、避免語言流失,國際間將2月21日訂為世界母語日。台灣在2018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國 家語言發展法》,2019年陸續通過施行細則,預計2022年全數完成。第一條即明文提到:「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 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特制定本法。」語言原本是人類社會演變過程必然產生的書寫、言說 之表達方式,卻在殖民體系的國家中被阻止、撕裂、破壞,台灣在如此環境中不斷失去語言的自主性,卻能在不 同時代有志之士的反省與努力下,推動復振運動,不斷地回望、呼籲那被消失的語言重新被重視、被召喚。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通過也讓我們重新去檢視自己所慣常使用的語言稱呼,看待當前的「國語」不再只限定 在單一的北京語、華語,而是各族群語言、手語,都當是台灣這個國家的語言。這是一個觀念,也需要我們去實 踐,並且珍視這得來不易的改變。 有位推動母語的國小老師曾如此說,原住民語、客語、台語都在病危、重病、發育不完全等危機中存活,所以 政府要制定相關法律來加以保護,學子們要強化學習與運用,他在國民小學的「鄉土教育」中努力多年,仍然發 現,母語只停留在課堂裡,不敵學子同儕、老師授課、家庭相處等所累積、所習慣的「國語」侵擾,語言一被忽 略,也會自然而然被淘汰。 此法不斷強調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推動的文化部部長也說不會造成學子額外負擔。然而回到台灣的 處境,必要的負擔、懇切的決志,仍是需要,否則「圖方便」「說大家都知道的話較順暢」等想法,都會持續侵蝕 人們的母語細胞,直到消失殆盡,如此有愧上帝賦予我們面對鄉土、有分於祂的創造之能力。

俊和哥哥

火車阿公 曾在長榮大學擔任校牧21年的牧師陳宇碩,兩年前退休 後,仍然在長榮大學和台南神學院教授台語課程,在台灣教會 公報社的邀請之下,以「火車阿公」的稱號,參與「用台語說 故事」,至今已超過一年的時間。 談起稱號的由來,陳宇碩笑著說那是因為他經常會唱台語 經典老歌〈丟丟銅仔〉來安撫孩子和孫子,久而久之,自然就 被叫做「火車阿公」。由於現今許多書籍都是用華語書寫,因 此要用台語表達就會產生困難,這也是他在挑選繪本時的首 要考量。「我會看故事內容,要讓孩子了解,就不能太複雜, 而且裡面的角色也要能夠用台語清楚地表達出來。」現在孩子 在家使用台語的機會比較少,但陳宇碩表示:「在講故事的過 程,總會有一兩個字詞觸動到孩子的記憶,看到他們臉上出現 的驚喜表情,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他過去講的繪本內容大多以童話故事為主,但〈三棵樹的夢 想〉是一則很有名的基督教寓言故事,談到有三棵樹在森林裡 互相談論,分享自己未來想要變成什麼物品,沒想到後來全都 參與了耶穌的一生,雖然事情沒有按照自己原先的計畫實現, 但上帝的心意卻藉著它們成就了。這個故事試著讓孩子了解, 不管任何時刻,都可以預備自己為上帝所用。 對於台語越來越少人使用,陳宇碩認為,因為政府使用華語 做為宣導和教導的主要語言,不論什麼母語都自然會成為弱勢

「用台語說故事」志工分享

「在講故事的過程,總會有一兩個字詞 觸動到孩子的記憶,看到他們臉上出現的驚 喜表情,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帶出繪本的意涵,比思考用什麼方式來 吸引孩子都更加重要。」 目前在台南神學院就讀道碩二年級的林俊和, 在台灣教會公報社開始推動「用台語說故事」時即獲邀加入, 想到這對自己是很好的台語訓練,就答應加入。至今半年多過 去了,他成為孩子們口中熟悉的「俊和哥哥」。 由於前來聽故事的孩子以學齡前兒童為主,為了解這個年 齡層孩子的需求,林俊和一開始會特別觀察其他老師如何分享 繪本,再思考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他最常運用的是聲調的 變化,將繪本裡不同的角色演繹出來。最終,他體會到,帶出 繪本的意涵,比思考用什麼方式來吸引孩子都更加重要。 在排定日期後,林俊和會按照公報社提供的繪本清單,找出 他覺得合適的繪本。確定之後,就會花時間將整個故事內容用 台語講述一遍。他表示,雖然台語是自己的母語,從小就開始 講,但有些發音仍不太準確,所以會特別留心注意。為了不要 讓自己講故事時像背書一樣,他不會特別將故事內容全背誦下 來,反而是訓練自己以記憶圖片的方式來記住整本故事架構, 可以隨著孩子的反應而適時增添或刪減,他還會特別留心自己 講話的速度,以免過快而使孩子無法吸收。 林俊和認為現今各種母語都有流失的現象,因此「用台語 說故事」這個活動確實具有保存文化及語言的功效,也讓大人 有機會可以操練使用自己的母語,是很值得推廣的。儘管有人 認為,學習母語在家裡學習就好了,但其實母語也是一個人的 身分證明,真的需要好好珍惜。 (黃玉琴/採訪)

的語言,年輕世代為方便之故也以華語為主要溝通語言,連講 台上的牧師都越來越少能在崇拜 中全程使用自己的母語,這已經 成為一個很難轉變的趨勢。在這

語不可能完全流失,卻會變成一 個簡單化的語言,「只有盡量幫 助下一代,看他們能學多少就算 多少,且盡量讓他們能在生活中 使用,目前好像只能這樣。」 (黃玉琴/採訪)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2 月 17 日~ 2 月 23 日/ 3547 期

公報社書房每週六上午10點45分開始 有「用台語說故事」親子繪本時間。 (相片提供/黃千慈)

跟著摃槌仔龍學Tâi-gí

一个台語歌仔冊講古个 mê-kak

蔣台宇,A-Ú,從小就喜愛畫畫,爸爸蔣為文(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及媽媽張玉萍從小就在家中為 他營造了一個學習及使用台語的環境。三、四歲時,每 晚的睡前故事,都要說到恐龍,母子兩人就開始用台語 一起給各種不同的恐龍取名字,正好發揮孩子的想像 力,像是「甲龍」的尾巴長得像鐵錘,於是就給他取名 叫「摃槌仔龍」,後來也變成了A-Ú 的最愛。

親子合作出書的初心 後來爸爸蔣為文決定要幫A-Ú 出書,於是母子兩人就 一起想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甚至考慮到,有些小朋友跟 他一樣喜歡恐龍,但他們可能不知道台語該怎麼說, 因為現在都是用華語,甚至是英文,所以就把 A-Ú 從小 畫的恐龍圖全都收集起來放在書的最後面,加上台語 的名字和聲音檔 QR code,讓家中喜歡恐龍的孩子可 以掃描 QR code 來練習說台語。而且想跟孩子一起學 台語的媽媽,也可以用它來當做教材,非常方便。 談到出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張玉萍表示,當時 A-Ú 只有五歲,有些表達情緒的圖畫他不會畫,或是他 比較想畫什麼樣的內容,整個故事情節就要配合做改 變。此外,她也要想方法協助引導他完成畫作,所以花 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摃槌仔龍 C hhōe 媽媽》的初 稿,交由出版社完成後續的編輯。 由於現在很少有用台語寫成的繪本,加上希望《摃 槌仔龍 C hhōe 媽媽》能成為 A-Ú 自己可以讀的書,因 此蔣為文夫婦決定在書上使用「白話字」,即羅馬拼 音。張玉萍表示,白話字的發音和英文及日文相 同,先學母音、再學子音,然後拼起來就成 了。所以只要把規則學起來,就可以做很多 變化。但漢字卻只能看一個字學一個字,對 孩子來說反而比較吃力。 張玉萍完全沒想到 A-Ú 過去畫的圖可以 派上用場,還能搭配故事出書,更不確定 這樣的書籍是否會受到歡迎。後來聽到一些 教孩子台語的媽媽,對這本書有很好的反應, 一來是因為裡面的圖很可愛,而且內容簡單,孩子聽了 幾次後就會自己唸,或者即使看不懂書上的白話字,但

聽了錄音檔就能琅琅上口,很多媽媽都覺得是跟著孩 子一起學台語的最佳教材。 後來 A-Ú 從恐龍又轉而對動物有興趣,於是2019年 7月又出版了《動物園大對決》。蔣為文說,未來的目 標是配合兒子的想法,出各種不同主題的台語書,這樣 就有適合不同年紀的孩子學台語的材料了。另外,他們 也配合繪本推出標示白話文發音的墊板,張玉萍表示, 這是按著他現在的情況設計出來的,將來會再視他年 紀的需求製作不同的產品。

對台語的未來不悲觀 談到母語流失的問題,蔣為文夫婦沒有那麼悲觀。 張玉萍表示,這一、兩年來有不少年輕的台語媽媽出 現,有的是出國讀書回來,有了孩子後就開始跟孩子說 台語,也開始做彼此連結的工作,一起推動台語的共學 團,為學齡前的孩子營造台語的環境,甚至利用暑假舉 行兒童夏令營或親子營等活動,而且很快就額滿。所 以年輕世代已經開始覺醒,並且採取行動了。 蔣為文說,《國家語言發展法》早已通過,這是第一 步,再來政府應該依據各地區的母語使用量,設立母 語學校,如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言的學校,讓人民 可以依自己的母語或想學習的語言選擇。 但目前在母語教育方面的做法,還只是 國小一週一堂選修課,在量 的方面實在很不足夠,只要設 立母語學校,母語就不會有流 失的可能。 (黃玉琴/採訪) 張玉萍偕兒子分 享《摃 槌 仔 龍

台語提問題或深層思考,雖然台

【古早唸歌的說唱藝術】

媽媽》的出書歷程。(相 Chhōe   片提供/蔣為文、插圖/ A-Ú )

十幾年來教導台語的過程中,陳 宇碩也發現,現今學生不太能用

Chio̍h Bo̍k-bîn(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母語家庭共創台語白話字繪本】

彼是啥物儂个聲? 「濟濟冬以後,邦迪亞面對 行刑銃隊彼陣,伊就欲想著 伊个老爸 chhōa 伊去揣冰角彼 个遙遠--个下晡。」 Gabriel García Márque 个 小說《一百冬 -- K o ͘ - S n g》 是 對 按 呢 來 起 鼓。濟 濟 評 論家講,chit 句話會使講是上精彩--个小說起鼓。 伊暗藏一 个 無 kà i 顯然-- 个出頭。也就是講,若有 人問汝:「Ch i t 句話,啥儂講-- 个?」汝著 à i 想, 講 chit 句話彼个人,無可能是「邦迪亞上校」。伊 干焦是小說內底一个角色。照道理,無應該佇故事 源起頭知影「濟濟冬以後」--个 代誌。仝款道理, 其他小說內底--个角色,攏無才調講 chit 句話。 對按呢,咱心頭鏡鏡,有一个聲 teh 講古。彼个 聲,是規本小說內底上 hiau-pai --个聲。伊毋但知影 對源起頭到上落尾--个故事,閣有法度隨在歡喜, 無照時間順序來講古。伊上厲害--个絕招,tō 是伊 閣毋但孤一个聲嗽。伊會鑽入去角色个心肝底,代 替彼个角色講話,變做彼个角色个聲。若真正欲問 「彼个聲是啥物儂个聲?」 彼 tō 是 teh 講故事彼个儂--啊。

歌仔仙講古起鼓有 mê-kak 咱台語歌仔冊記錄講古--个跤本,嘛有 chit 款狀 況。咱見 teh 讀歌仔冊,見佇起鼓-- 个 源起頭讀著 「我來唸歌予恁聽」「我欲總請眾年兄」……。咱 知影,歌仔仙講古个起鼓,攏著 ài 有 chit 个部分。 Ài 共儂箍鬥陣,ài  請安,ài 勸儂著 ài 做好,言行四 正。有當陣,嘛著 ài 褒一下--仔家己;閣有當陣,ài 「工商服務」,講古兼賣藥仔。咱攏知,講古生成 按呢;學術研究嘛共咱講,這是歌仔仙講古--个結構 內底一定 ài 有--个部分。伊有真明確--个功能 te̍k。 佇一寡歌仔冊內底,c h i t 狀 況閣較顯然,閣較

「激膠 kek-ka」。歌仔冊內底 褒家己,毋是講家己 g â u 唸 歌,是講家己 chit 本歌仔冊印 了 súi,閣四界買會著。按呢, teh 褒家己彼个聲,無閣再是 屬 - - 佇 歌 仔 仙;彼 是 書 面, 無一个 具體-- 个「儂」佇遐。 彼个聲,正實是理論 te̍ k、概 取自維基百科 念 te̍k- -个,講故事--个聲。 總--是,有一 个 走閃袂去-个問題:毋但歌仔仙按呢 teh 唸歌、講古,連已經 成做書面紀錄的歌仔冊嘛按呢,為什麼--咧?無 需要箍儂,無明確請安對象-- 个 書面歌仔冊,猶 原有 chit 款起鼓-- 个 部分。敢若一个 必要-- 个「零 件」。毋甘 hìⁿ-sak。這是什麼因端? 咱 著  à i   轉 去  c h i t  篇 文 章 上 代 先 彼 个 問 題, 「Chit 句話,啥儂講--个?」

到底是胡蠅聲還是蠓仔聲? 講故事有講故事--个規矩。有照規矩抑無,決定 故事聽有抑聽無。頭一項,就是「講故事-- 个 聲」 著 à i 一致,毋通反起反倒,嘛毋通連鞭是志明, 連鞭是春嬌。提〈胡蠅蠓仔大戰歌〉來舉例,講故 事--个聲毋通連鞭變做胡蠅,連鞭閣假做蠓仔。毋 過,咱攏知,「連鞭變做胡蠅,連鞭閣假做蠓仔」 tú-tú 好是歌仔仙 kap 歌仔冊講古--个需要。 起鼓彼个聲若是胡蠅,閣煞--落去 tō 毋通變做蠓 仔;起鼓彼个聲若是蠓仔,閣煞--落去 tō 毋通變做 胡蠅。干焦孤一个聲上 hiau-pai,上有才調;干焦孤 一个聲,會當隨在歡喜,變做不管啥物角色个聲。 彼个聲,就是「講故事--个聲」。 在唸歌講古,彼 个「講故事-- 个 聲」屬--佇講故 事-- 个 儂,也就是歌仔仙。在書面-- 个 歌仔冊,彼 个聲是理論 te ̍k、概念 te ̍k --个,講故事--个聲。總-是,ài 佇講古--个代先 tō 建立起--來。故事才有總 頭,聽故事--个儂才聽有。這 tō 是歌仔仙 kap 歌仔 冊講古攏著 ài 按呢起鼓--mê-kak。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2 月 17 日~ 2 月 23 日/ 3547 期

15


公關企劃製作

16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事 工分享


事 工分享

公關企劃製作

我愛台灣宣教營 I Love Taiwan Mission, ILT 2020 年 7 月 15 日(三)~ 8 月 1 日(六) 為使一年一度「我愛台灣宣教營」活動順利進行,我 們期盼也尋找懷抱熱情、願挑戰多元文化,以及願意學 習認同、委身、成長生命的青年朋友,一起參與今年「我 愛台灣宣教營」同工的行列。誠摯的邀請您來經歷上帝 普世性的愛和恩典,並從青年共同的服事參與中,體驗 台灣之美! 時間 7 月 15 日 接機

內容 國外青年抵達

7 月 15-18 日 行前說明會

讓國內外青年彼此認識,建立服事團隊。 1. 行前預備與方案介紹。 2. 認識台灣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3. 與在地青年相互認識,形成團隊,差派至在地 教會。

7 月 18 日 7 月 29 日 在地宣教服事

參與在地教會暑期營會活動。 1. 差派至教會或機構參與服事。 2. 主要服事對象為青少年和兒童。 3. 安排在地導覽增進對各地認識。

7 月 29 日 8月1日 行後分享會 8月1日 送機

學員分享、經驗交流及方案評估。 1. 團隊分享、報告撰寫、製作,呈現在地教會的 事奉和生活體驗的收穫。 2. 方案評估與建議。 3. 文化之夜。 國外青年離台

2020 青年普世代表第二次徵選 為深化台灣青年的普世宣教視野,並促進其他國家 青年對台灣的認識,以及青年宣教、交流和合作。藉 著參與普世活動,增進台灣青年對信仰的體認、反思 以及對台灣和自我認同。 徵選內容: 活動

普世青年交流計畫 Ecumenical Youth Exchange Programme

加拿大青年大會 Canada Youth Conference

柏林宣道會 青年志工

合作 單位

日本基督教團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in Japan (UCCJ)

加拿大長老教 會 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 (PCC)

柏林宣道會 (BMW)

日期

2020 年 8 月 18-25 日

2020 年 7 月 2-17 日

2020 年 9 月 2021 年 6 月

地點

日本

加拿大

德國

對象

18-30 歲青年 7名

19-25 歲青年 6名

18-30 歲青年 1名

報名截止:即日起至 2020 年 3 月 8 日(禮拜一) 面試日期:2020 年 3 月 14 日(禮拜六)。 地 點:總會事務所二樓會議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269 巷 3 號)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17


救贖歷史 的 前後呼應 李阿生

《從舊約傳講基督》(Preaching Christ from the Old Testament)

一 天下班後,趁著一點餘閒,去 逛了書店,不意被一個書名吸 引了目光,那是《從舊約傳講基督》 (Preaching Christ from the Old Testament)。雖然平鋪直敘,不過我 對這個主題一直很有興趣,稍加翻閱 後就購入了。 這本由美國基督教學者桂丹諾 (Sidney Greidanus)所寫的書,序言 中有段話頗具啟發。雖然當前學術界 通常稱舊約聖經為「希伯來聖經」, 但在這本書中,還是沿用「舊約聖 經」一詞,最重要的原因是,「舊約聖 經」保留了「約」的本質,也讓新舊 兩約之間產生聯繫。而新舊之別,不 僅是聖經中的用詞(耶利米書31章31 節),更突顯了兩約的差異。 另一個令人心生共鳴的是桂丹諾的 觀察,他發現今日所謂的基督教世界 如北美、歐洲等,已成為有待耕耘的 宣教禾場。傳道人不能假設聽眾曉得 「福音」、「神」和「基督」等詞彙的 真義,因而更需要回到聖經的根本、 主題、脈絡,了解福音的內容。

們所稱的舊約聖經。再者,在舊約記 載的悠久歷史中有救贖的主軸,始自 神與人類、惡者的聯盟決裂,從而展 開救拔人類的計畫,使其與惡者相 敵,「我要使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 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 祂要傷你的頭,你要傷祂的腳跟。」 (創世記3章15節,新譯本)而且, 有些真理如世界如何創造,是只有舊 約聖經才提及,新約乃是在其基礎上 發展論述。 尤為重要的是,舊約聖經也幫助我 們理解新約聖經,當我們在新約聖經 中看到琳瑯滿目的舊約例證,就無法 忽略舊約聖經。同時,舊約聖經也避 免我們誤解新約聖經,教會歷史中的 希臘化,部分原因是忽略了舊約,離 了希伯來的根源,產生「這世界非我 家」之感,忽略這世界也是神所造, 因而導致肉體與屬靈的二分。 最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新舊兩 約的一貫性,讓我們更全面地認識救 主耶穌基督的位格、工作與教導。

從舊約傳講基督的歷史 從舊約傳講基督的需要 只是桂丹諾也同意,從舊約傳講基 督並非易事,甚至在今日,舊約是否 屬於基督教都成為需要澄清的議題, 更別說舊約存在文化、神學、倫理、 實際運用的鴻溝。 自馬吉安(M a r c i o n,85~160 年)以降,諸如施萊馬赫(Friedrich S c h l e i e r m a c h e r,1768~1834 年)、哈納克(Adolf von Harnack, 1851~1930年)、布特曼(Rudolf Bultmann,1884~1976年)等人, 便批評或質疑舊約之於基督教的價 值,類似聲音在教會歷史中不絕於 耳。此類主張,衍生今日我們不時聽 聞「舊約的神公義、新約的神慈愛」 這樣的二分法。 然而,桂丹諾詳加剖析現狀、界定 問題,維護從舊約傳講基督的必要 性。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約聖經中, 每逢論及「聖經」一詞時,指的是我

18

雖然從舊約傳講基督有其重要性與 價值,但教會歷史上各種使用的方法 卻有討論、檢視空間。桂丹諾概述、 檢視了幾個詮釋方法,並分別評析其 優缺點。 桂 丹 諾 首 先 介 紹 的 是「 寓 意 詮 釋」,是教父時期常用的方法。此法 的優點是可以超越經文字面、歷史的 意義,假設背後更為深刻的意義,因 此可以很快提出符合信仰規範的論 述,為舊約辯護。然而,此法也產生 消弭舊約歷史性、未正確理解舊約、 私意解經等風險。 為了修正寓意詮釋,安提阿學派 (Antiochene School)提倡在歷史框 架中尋找意義的「預表詮釋」。奧古 斯丁(Augustine of Hippo,354~ 430年)等為了兼顧字面、歷史意義 和指向基督的意涵,則主張「四重詮 釋」,認為經文有由淺至深四種意 義。但若假設經文皆有四種意義,可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能又越過聖經作者本身的信息,也降 低了字面詮釋的重要性。 到了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年) 唯獨聖經權威、以基督為中心的詮 釋,強調基督在罪人身上所做的工 作,開創了解經式的講道。但有時會 產生將基督強加在舊約的缺失,忽略 了舊約其他的主題,過於區分律法和 福音等問題。 約翰‧加爾文(J o h n C a l v i n, 1509~1564年)採取與路德不一樣 的方式,詮釋以神為中心,重視聖經 作者的目的、聖靈的目的、語境、修 辭、歷史,以致能平衡地傳講舊約, 糾正寓意詮釋和過度的基督論詮釋, 並提出漸進啟示的觀念。只是加爾文 的詮釋法也存在一些缺點,未產生明 確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而且有時仍 有寓意詮釋的空間。 在 近 代,被 譽 為 講 道 王 子 的 查 爾斯‧司布真(C h a r l e s H a d d o n Spurgeon,1834~1892年),雖然 以加爾文主義者自居,但他的詮釋方 法卻偏向馬丁‧路德,也就是以基督 為中心。他找到舊約中指向基督的方 式,清楚地傳講基督,只是未同等處 理舊約聖經的字面、歷史意義,而較 強調基督為個人的救主,忽略社會、 政治等神學議題,是可惜之處。 另一個重視基督論的德國學者威 廉‧魏瑟(Wilhelm Vischer,1895~ 1988年),在那個舊約被學術界批 評得體無完膚的時代,擁護舊約的 價值、舊約與新約的一致。然而,他

不僅讓舊約寓意化,也因聚焦基督 而輕視了三一神論,落入基督一元論 (Christomonism)陷阱。

從舊約傳講基督的方法 桂丹諾檢視詮釋舊約的歷史,陳列 10個循序步驟,在詳讀聖經文本之 後,了解經文的本意和文體,並在正 典和救贖歷史的語境下理解信息。其 中有幾個方式可切入,分別是:救贖 歷史的進程;應許—應驗的關聯;舊 約對基督的預表論(Typology);縱 向主題,即同一主題出現在其他經文 的比較;現代的串珠工具,讓我們進 行新約與舊約聖經的參照,從新約對 比(Contrast)舊約的信息。 這本書定位是教授詮釋的課本,設 定的讀者是神學生,是否適合平信徒 閱讀?從內容而言,本書涵蓋範圍甚 廣,關注的議題亦讓人感到細瑣,閱 讀之初確實有艱澀之感。然而,對於 查考聖經,卻有諸多重要的提醒。譬 如我們是否嚴謹地細究經文傳達的信 息?還是為了傳講更容易被接受,任 憑自己的意思加諸聖經之上?從這個 角度來看,寓意詮釋本身已違反詮釋 是為了理解文本的目的。 再者,這些方法的闡述,也讓我們 在聚會中有更多慎思明辨的參考。傳 講者有其責任,「講道的,應當按著 神的聖言講。」(彼得前書4章11節) 聽道者也有屬於他們的責任,「講道 的,也只可以兩三個人講,其餘的人 要衡量他們所講的。」(哥林多前書 14章29節)這種本著聖經的獨立思 考,正是長老教會的美好傳統。 對跟隨基督的人來說,桂丹諾這本 《從舊約傳講基督》實在深具意義, 因為思考新舊兩約的關聯性,即是思 考救贖歷史的漸進與一致。誠然舊約 有所隱晦,但藉著律法和先知,神的 心意逐漸啟明,直到在基督耶穌身上 便如日光照耀,顯明從前一切隱藏的 奧祕。我們因而明白,守約施慈愛的 神,藉著祂兒子設立的救恩,是何等 奧妙、宏大,「正如經上所記:『神 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見 過,耳朵未曾聽過,人心也未曾想到 的。』」(哥林多前書2章9節) 延 伸 閱 讀:《 基 督 教 預 定 論 》( T h e Reformed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伯 特納(L. Boettner)著,趙中輝譯, 改革 宗出版社。

《從舊約傳講基督》 (Preaching Christ from the Old Testament) 作者/桂丹諾(Sidney Greidanus) 譯者/陳永財 出版/美國麥種傳道會


藝 文走廊 極 短 篇

死人與新人

允熙

有人死了,而且是被謀殺的。不,請別誤會,人不是我殺 的,雖然和我脫不了干係,但人真的不是我殺的。 這死人生前為非作歹,死有餘辜。但他現在不能再造成 什麼傷害了,畢竟,他已經死了,而且形體越來越萎縮。 同時間,也有新人誕生了。雖然有點遺憾,但這人也 不是我生的,他來了就是來了,無聲無息。雖然生命 氣息微弱,卻呼吸著、生長著,而且越發強健了起 來,還帶著香氣。 更有趣的是,這死人和新人,都在我身 上。我相信有一天,我終究會百分

韻仍新

天路客的終點

〈在早上帝默示聖經〉

李糠

之百被新人占據,直到永遠。

▲《編織蕾絲的女工》,維梅爾,1669~1670年。

圖 與 文 的會遇

劉曼肅

編織的女孩 她專注地編織,那針線之間的穿梭變化,是一點 馬虎不得的。她想著規則,對於會編出怎樣的花紋, 她是了然於胸的。 日頭即將落下,她很哀傷。人們從田野回家,出現 在餐桌旁,晚餐後會有成串的語言暴力,她會沉默以 對。她對自己說:「我一定不能失控。」 編織的工作,剛開始,是因為她的沉默。她自小常 常望著窗外發呆,後來,和村裡所有的成年人一樣, 她的生活裡充滿了勞務和滄桑。她開始埋頭編織,讓 世間的一切需求,只安全地埋藏在一針一線、在吐納 和無聲無息的時間裡。 編織的時候,她在自己的內心去了遠方,並把自己 遺留在遠方。依稀看得見,曾經有個俊美的年輕人 邀請她跳舞,而她是不會跳舞的人,年輕人牽起她 的手,輕握兩下,後來他們走在一起。但那是另一個 方向的遠方故事,太遙遠了,她連在內心都走不到那 裡。於是,她停下來,專注地編織。

我們對〈在早上帝默示聖經〉(Martyrdom) 這首詩歌的背景了解不多,從有限的資訊,只 知道是塔瑪茲(K. M. Talmage,出生年不詳~ 1890年)作詞、蘇格蘭的休‧威爾遜(H u g h Wilson,1766~1824年)作曲。 不過即使如此,這首詩歌對我而言仍是相當熟 悉的。因為我聚會的地方,每逢舉行聖餐時,總 會援引哥林多前書11章23~29節,隨後詠唱這 首詩歌,多年來行禮如儀,所以當我聽到這首詩 歌,直觀印象便是聖餐。 只是隨著對聖經的認識、信仰經歷的累積,越 來越無法滿足僅止於儀式。細細體會歌詞所傳遞 的信息,不難發現這首詩歌簡短歸簡短,卻蘊含 豐富的真理,不僅僅聚焦聖餐而已,還包括主設 立聖餐的基礎及永生應許的盼望。 「在早上帝默示聖經,欲設恩典法度」,表明 了恩典雖因著耶穌基督降生才實現,卻早已在聖 經啟明,如同希伯來書的作者論到基督時所言 (希伯來書1章1節),及至時候滿足,人子才以 卑微的形像來到本屬祂的世界,並捨己「用死來 開活路」(參照希伯來書10章20節)。 從此,通到聖所有一條新的路,藉著羔羊的死 完成。本屬血氣、罪汙滿盈的我們,得以藉著羔 羊的血、因著信坦然無懼,就近聖潔公義的至高 者,不是憑著我們所行,乃是照著基督所成。 主設立的晚餐有如一個記號,要我們不住省 思、記念主的死及祂成就的工作,「互咱數念贖 罪苦難,也望天堂福氣。」這首詩歌陳明的兩 面,一面是基督的死,一面是主應許的福,如同

保羅所言:「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 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 節)因此我們今天雖然還在世界寄居、還在肉身 活著,可是弟兄姊妹在主裡的往來,是照著主新 的命令(約翰福音13章34節)、是仰望將要再來 的主耶穌,「親像佇天頂徛」。在地如在天,是我 們在主裡的禱告與祈求。 這首詩歌不忘提醒,我們這些蒙恩的罪人今日 嚐到主恩滋味,認識基督、親近天父,體會在主 裡和睦同居的甘甜,這些過程雖然美好,箇中點 滴也值得細細體會,卻仍不是終點。天路客的終 點,是與基督的相會同坐席、永遠同在,因此詩 歌末了的「總是不比及主聚會,佇天至聖的國」 格外具有意義,吸引我們的眼光拋向主所應許更 美的家鄉。 藉著這首詩歌,我們每逢舉行聖餐時,不是行 禮如儀,而能曉得我們吃這餅、喝這杯,是記念 主為我們這些罪人捨己,是要我們還在肉身活著 時,預備自己、彼此相顧、等候主來。 〈在早上帝默示聖經〉 1.在早上帝默示聖經,欲設恩典法度, 到時就差聖子降生,用死來開活路。 2.主近臨終設立晚餐,成做救贖印記, 互咱數念贖罪苦難,也望天堂福氣。 3.照主命令咱坐宴席,擘餅捧杯祝謝, 大家及主交陪飲食,親像佇天頂徛。 4.咱tiàm世間雖然有罪,及主相通有福, 總是不比及主聚會,佇天至聖的國。

Martyrdom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19


舉 目向山

消 的母語 被

箴言1章8~9節,6章20~22節,23章22節 陳柏志(拉斯維加斯台美長老教會牧師)

今年是「世界母語日」20週 年。1999年11月,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會議決定將每年2月21日 定為「世界母語日」,從2000年 舉 目 向 山 起每年實施,除記念1952年孟 加拉捍衛母語事件外,也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促進母 語傳播的重要,避免地球上大部分語言的消失。

* 台灣母語的危機

攝影/林宜瑩

1993年,台灣政府在國小課程增列鄉土教學活動, 2001年小學生須從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本 土語言任選一種修習。但至今,卻有高達50%的台灣人 不會說母語。台灣母語的危機,可回溯到日治時期。 1935年,台灣人能說日語的人只有29.1%,三分之 二的人仍以母語為主。1937年中日戰爭後,日本開始 推行「皇民化運動」,下令報社廢除漢文,要求學生全 面講國語(日語)、禁說台語。全家皆能說日語的,則 頒發「國語家庭」門牌,還能得到許多福利。因此,到 1941年,台灣能說日語的人口成長到57%。但這還不 是台灣母語最大的威脅,在這時期,台灣85%的人口還 是說台語,台語仍是最強勢的語言。 1949年前後,上百萬軍民,跟著蔣介石政權從中國 撤退到台灣,為了有效統治,國民黨政府展開台灣史 上第二波「國語」運動。除了廢除日語文,更設立「國 語推行委員會」,小學生一入學,「國語」成為重點 科目,教學時數30%以上。到1956年台灣省教育廳規 定,各級機關學校及公共場所,一律使用國語。後來更 明定,如果有學生違反規定就要懲罰,甚至許多老師將 「我要說國語」的牌子,掛在學生身上來示眾。 1971年,蔣介石政權被趕出聯合國,「一個中國」

【福音與文化】

主題:被消失的母語

的緊箍咒,使蔣政權陷入艱困期。因此「國語」成為 民族認同的政治工具。1975年新聞局頒布「廣播電視 法」,規定國語不得少於70%,使用方言比率應逐年減 少。此後,台語電視節目每天不超過1小時,三家電視 台都要有國語節目,甚至有國語歌仔戲、布袋戲。 在國民政府強力推行國語40多年後,台灣漸漸形成 「語言階層化」現象,說國語代表「受良好教育」,而 講方言則代表「沒水準的文化」,台灣母語受到嚴重威 脅。到90年代,台灣人已有80%以上都用國語,台灣 本土語言因少有機會講,就一步步走向被消失的危機。

* 語言是工具,母語是共鳴 箴言1章8~9節說道:「年輕人哪,要聽從你父親的 訓誨,不可忘記你母親的教導。他們的教導,像戴上華 冠,更顯出你的品格;像帶上項鍊,使你更俊美。」 語言確實是強而有力的工具,聖經巴別塔事件,便 記載人類為何會有出現成千上萬種的語言,其目的就 是避免「語言」成為一種讓人類為所欲為的工具。當我 們聽見〈給愛麗絲〉的旋律,就會準備提垃圾出門,因

啊,願祢崇高過於諸天!願祢的榮耀高過全地!

為聽見熟悉的聲音,很容易產生共鳴。而母語所傳遞的 不僅是一種溫暖的回憶,就如箴言所說,母語能發揮強 大影響力,可以塑造我們的品格,母語所激起的巨大共 鳴,能讓我們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可惜,台灣的母語被 消失了,「國語」似乎成為我們日後唯一的共鳴。

* 語言是溝通,母語是陪伴 箴言6章20~22節:「年輕人哪,要謹守父親的訓 誡,不要忘記母親的教導。你要把他們的話銘刻在心, 繫在脖子上。他們的教訓要引導你的旅程;黑夜保守 你,白天陪伴你。」 母語應該是第一個歡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聲音, 母語也應該是我們離開這世界前最後發出的聲音。台 灣一位精通七國語言的學生黃業棠曾分享,當他和爺 爺在臨終對話時,即便他有語言天賦,但他卻無法用母 語和爺爺多說幾句話,令他萬分感慨。語言雖然被賦予 溝通的重要功能,但是母語卻更勝一籌,三言兩語就能 讓人解愁。可惜,台灣的母語被消失了,「國語」將成 為我們日後唯一的陪伴。

* 語言是文化,母語是認同 箴言23章22節:「要聽從生養你的父親;沒有他, 就沒有你。你母親年老,要敬重她。」 在台灣長大的我們,比世界多數的國家花更多的力 氣在學習語言;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語 文能力是否足夠?外語能力是否能與世界接軌?但有 多少家長堅持要把母語傳承給自己的下一代?從某個 角度來看,這似乎也代表著我們汲汲追逐世界潮流與 文化,卻是打從心裡摒棄我們自身的語言、文化與價 值。而這正意味著,我們其實已經失去對自己的認同。 美國繪本《拼拼湊湊的變色龍》就是在告訴孩子不 必樣樣都要像別人,剛開始模仿可能會有一些成就感, 但是模仿到最後將會成為四不像,這才是災難的開始。 過去台灣人講日語,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戰爭物資;後來 台灣人講華語,或許可以得到升遷重用的機會;現在台 灣人講英語,或許可以占有與世界平起平坐的一席之 地。但是,台灣人不會講台灣的母語,漸漸地,這個世 界就沒有台灣人。台灣的母語被消失了,「國語」將成 為我們日後唯一的認同。 語言是上帝所賞賜,也是傳福音的利器,面對母語被 消失的危機,教會應當採取更積極的搶救行動。

話,把福音帶進羅馬帝國並轉化世界。今天我們每個人都

信仰告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請用母語朗讀)

能講兩三種以上的語言,豈不更能成為傳福音的尖兵嗎?

見證分享:一個台灣人捍衛母語的故事,不忍台語將滅亡,

願主更加使用台灣基督徒,成為祂福音的見證人,繼續轉

阿華師說:「我這一輩子,再也不說華語了。」(#足英台

化這個世界。

三聲道磅米芳頻道,https://youtu.be/qFfETTDClvs)

公禱文:(台語,各族群可自行改為母語)

聖經:箴言1章8~9節,6章20~22節,23章22節

拍亂口音,賞賜逐種語言的父上帝,感謝祢佇世界萬萬

預備心:等候、親近聖父、聖子、聖靈

信息:被消失的母語

種的語言中,特別揀選一個成作阮的母語,嘛保護阮無佇人

宣召:詩篇119章105節

詩歌:新《聖詩》528首〈我雖會講萬國語言〉。語言是溝

驕傲的引誘中,用掌握語言來得罪祢或是傷害這個受造界。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詩歌:新《聖詩》517首〈咱的鄉土主所賜〉。這首詩最初

通工具,語言是文化傳遞;語言更是上帝放在我們內

今阮的母語面臨被消滅的危機,阮猶原無夠警覺,嘛無

心深處的共鳴,也是上帝愛世人的獨特禮物。

夠拍拚來保護阮的母語。阮的社會猶原停留佇過去統治者的

是為1979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團契(TKC)30

公禱:

手段,將北京語當作上重要的語言,卻袂記得家己的母語。

週年紀念所寫,後因歷經美麗島事件衝擊、民主運動

1.回應的祈禱。台灣有豐富的母語瑰寶,傳承數百年,甚至

這呣是上帝祢所愛的,因為祢這呢疼台灣人,台灣人若失去

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遂將詩歌的內容注入更多社

上千年。但是過去短短的80年,就讓台灣各族群的母語陷

自己的母語,就無閣是正港的台灣人。

會關懷的內涵。

入空前浩劫。沒有母語,就無法認識真正的自己,也就無

懇求主聽阮的祈禱,互世間萬國萬族,攏好好保護家己

法真正認識上帝。求主感動更多的台灣人,看重自己的母

的母語。嘛求祢互台灣各族群,攏講母語來建立團結,講

語,勇敢開口說自己的母語。

母語來陪伴阮的肢體,講母語來認同阮家己的身分。按呢祈

祈禱: 1.認罪的祈禱。從創世記一直到如今,人裡頭的罪性引發人 性為所欲為的罪行。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

2.為肢體祈禱。為教會內各個族群禱告,不論來自哪個背

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

景,基督是我們唯一的頭,聖靈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求三

祝禱:祝禱差遣,並彼此請安,或可接著小組分享。

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位一體的上帝,幫助我們真正打破限制與隔閡,同心追求

分享題目:1.我的母語帶給我什麼樣的認同?

並進入天上的合一。

2.教會在母語推動上,可以有什麼更積極、實際

2.感恩的祈禱。主啊,我要在萬民中稱謝祢,在列邦中歌頌 祢!因為,祢的慈愛高及諸天;祢的誠實達到穹蒼。上帝

20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3.為福音祈禱。語言是傳福音的利器,初代教會透過講希臘

禱,攏是倚靠耶穌基督的聖尊名,阿們。

的作為?


探 索頻道

信 封 一 會 教 老 長 督 台灣基 -TIM學員) 19年CWM 0 2 ( 皓

黃瀞

平安, 我的名字是黃瀞皓,來自台南中會南門教會, 是2019年代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加世界傳道會 (CWM)宣教訓練(Training in Mission,TIM) 計畫的成員。這是CWM一年一度針對青年宣教的計 畫,為期半年多,在三個不同的國家進行訓練,分別 是紐西蘭、斐濟、南韓。結束最初於紐西蘭的訓練 後,我在斐濟待了兩個多月,最後前往韓國。 我將在文中說明半年來的學習,最後我也將對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的現況提出我個人的反省,除了將學習 到的經驗分享給教會的弟兄姊妹,也希望這些經驗能 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帶來新的觀點與改變。

拆解帝國 這個青年宣教訓練計畫,因著不同領域的老師及 不同地區人員的規劃,提供參加者非常多元的訓練方 式,從課堂教育,到實地探訪、藝術創作,這些方式 都在協助青年人對信仰有更多跳脫框架的反省,同時 也對宣教有更廣闊的想像。 「辨識帝國」近年被CWM視為宣教重點之一,在 2010年的聲明中,CWM明確闡述了帝國如何以系 統性方式實行壓迫,使得萬物,包含人類、生物、環 境,都受到箝制。因此解構這樣的帝國系統,使萬物 脫離壓迫,並在群體的連結下活出整全的生命中,是 CWM目前的核心呼召。 TIM理所當然也是在該聲明的框架下發展,學員 能於各樣處境(社會或教會)與聖經中辨識及解構帝 國,是TIM最主要的目的。在課堂中,老師不斷挑戰 年輕學員在自己的母會中從小學到的信仰觀念,透 過不同的神學及處境課程,逐步拆解我們對聖經、教 會、社會及上主的狹隘想像。 在課程裡,老師不斷重複提醒,聖經是由一群人於 大公會議中進行選取及編排書卷的動作而成,是在會 議的多數意志下決定出來的基督教經典。而其中的聖 經書卷作者,則是處在不同的時代及階級,因此「聖 經」從撰寫至編排的過程中,都充滿了作者和編者的 意識形態,其中飽含帝國思想的並不在少數。聖經當 中存在著許多寫實的壓迫,奴隸、性暴力、殖民、父 權、人類中心主義、種族主義……這些恐怖的經文也 往往被教會視為真理,因此我們必須不斷的與身處的 社會環境對話,並透過經文處境化、去框架、解殖、 本土化,尋找能使萬物獲得整全的福音。 「處境」(Context),指的是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背 景,可以連結至環境、生活、文化、傳統、歷史、體 制,在拆解帝國的過程中,必須反覆回到處境對話, 從自身與他人實際的經驗去反省神學。 課程裡我們回顧自己身處的教會與社會,理解基 督宗教帶來的影響,發現福音傳入過程並不如想像 中的美好,原有的文化及傳統被視為「野蠻」「不文 明」,例如:原住民祭祀祖靈被視為拜偶像而禁止, 從而破壞了傳統,這是西方觀點對文化進行的重新編

碼,當地族群往往因此失去身分認同。 另一個去除處境的例子,就是普遍「白人化」「男 性化」的上帝,許多耶穌的形像都是白皮膚、藍眼 睛,明明這名從中東來的男子,皮膚應該是棕色的, 瞳孔的顏色也不太可能是藍色的。「白人化」「男性 化」的單一上帝形像,排除了白人及男性以外的族群 處境,而有些又白又男的耶穌頭上還會多個皇冠,以 君王之姿高高在上,大剌剌的展現白人父權至上的意 識形態。 我從來不曾想過,這樣缺乏處境的上帝邊緣化了 多少族群與創造物。我們假定上帝是男性、白皮膚、 異性戀、君王、人類,但為什麼上帝的形象不能是女 性、黑皮膚、同志、難民,甚至是一顆椰子,或是一 隻會生蛋的雞?又白又男且高高在上的上帝,會是一 個受欺壓的原住民女性的福音嗎?這樣的上帝能理解 祂的人民的苦難嗎?然而教會拒絕去思考這些事,也 不准信徒問這樣的問題,只將目光定睛在那又白又男 的君王身上,排除了在那之外的可能性,也排除了在 不同處境中的萬物。

新而獨立的國家符合上帝國的期待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最引以為傲的本土化神學,在台 灣最黑暗的白色恐怖時期,促使總會分別於1970年 代針對國家前途及政治改革發表三次重要聲明。包括 1971年〈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1975年〈我們的 呼籲〉及1977年〈人權宣言〉,尤其在〈人權宣言〉 裡籲請政府「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可 謂在當時扮演了民主先鋒的角色。 至今,長老教會的精神也與社會關懷脫不了節,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1985年發表的〈信仰告白〉:「我 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 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 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 號。」這句信仰告白仍被視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 的核心精神。 我個人認為,「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 而成為盼望的記號,」這句話是非常處境化的。但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真的做到了嗎? 2007年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白皮書〉中提 到,台灣正面臨「國家認同」的危機,此白皮書將這 種「國家認同」的危機二分為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認 同,但隨著時代的推移,我們開始慢慢了解,台灣的 身分認同危機,並不只是在於認同台灣或中國、中華 民國的問題。 台灣的族群非常多元,我們有至少16個以上的原 住民族,各自有著不同的傳統和語言,也有台灣漢 人,包含早期來台的閩南及客家,和1949年隨國民 黨政府來台的「外省人」,近年也包含了逐步增加的 東南亞新住民。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的國家,我們 對「新而獨立」的國家想像真的有實踐「認同所有的 住民」嗎?還是只是以講台灣閩南語為中心的民族主 義?然而,目前我在長老教會身上看到的國家想像, 仍是偏向後者。

在參與TIM計畫期間,我問一個來自巴布紐西幾內 亞的參與者:「什麼是你作為一個巴布紐新幾內亞人 的認同?」他回答:「我的外表、我的文化、我的傳 統、我的語言。」他的身分認同是如此的清晰,幾乎 不需要太多思考。 台灣因著殖民歷史與現代化,幾近失去自己的傳 統,身為一個台灣人,身為一個「本外省」、住在都 市裡的漢人孩子,我必須一再地問自己,我是誰?好 像很難有一個單純的答案,很難有一個單一的文化及 傳統能夠明確的告訴我:我是誰。我不認為炎黃子孫 是我的認同,也不認為華人傳統可以完全代表我,加 上殖民過程中對台灣造成的傷害、多數漢人對其他族 群的排擠,更是令我對自己的身分感到痛苦萬分。我 想,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困境,在這個多元族群分布 的島嶼上,應該也有很多和我一樣感到身分失根與認 同分裂的人。 來到斐濟後,我才發現「混雜」也是一種認同。斐 濟是個更多元族群的社會,斐濟當地視「混雜」為認 同核心。而大海和土地,更是認同的根源,所有的太 平洋島嶼的身分認同皆建立在這兩者上,他們會驕傲 地說,我們是太平洋的孩子。是南島使我發覺,台灣 不也是太平洋的孩子嗎?我們也有著作為一個「島嶼 者」的身分啊!在那個瞬間,我感到身上的失根及分 裂得到一絲的治癒,我開始接受自己混雜的身分,也 更堅信自己的認同,是建立在台灣的土地上。 如果我們無法與不同的處境對話,我們便無法「認 同所有的住民」,所謂的認同都會變成空談,更有可 能成為假象。最近幾年,同婚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從 其中就看到赤裸裸的壓迫,過半數的教會對同婚議題 大聲撻伐,而長老教會也不例外,反同教會不僅和父 權政治合作,亦選擇與親中政黨掛勾;多數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不僅將同志族群拒於教會門外,更為反同利 益拋棄長老教會本土化的精神。在同志議題上,大部 分的長老教會的表現和其宣教核心完全背道而行,不 再配有人權先鋒的稱號,甚至還有人權倒退的問題, 這是現在的長老教會需要自我檢討與改變的。

看見島嶼身分多元才能真正認同住民 透過這封信,總結了我在整個TIM計畫的學習,藉 此我想要告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目標,應該設定在台灣 「混雜」的身分上,唯有看見這個島嶼上的多元,實 踐不同族群、性別、性傾向的平權,並認同這塊土地 及土地上的萬物,才能真的「認同所有的住民」,建 立新而獨立的上帝國。 過去長老教會為社會議題衝在前頭,現在卻變成傾 向只做教會的福音。許多教會甚至都不談長老教會精 神,使得長老教會逐漸失去引以為傲的樣貌,因此回 台灣後,我也將投入神學院,為復育長老教會精神盡 一份努力。但同時,我希望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本土 化,不要只是淪為呼口號式的社會關懷。我們要做的 不僅是將台灣的各族群搬上檯面來,必要時,我們還 得放下基督徒的傲慢,實在地從處境或傳統去理解, 並協助抵抗施加於少數族群的結構性壓迫。我認為對 台灣人來說,這樣的福音才堪稱為「整全的福音」。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21


雲 彩見證 個月前我受邀參加東部中會傳 幾 道人的讀書會,研讀《牧養,就

與 神 學 生 談 牧 職

是 生命 的教導 和陪伴

牧 養

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 (Pastor: The Theology and Practice of Ordained Ministry)(書名直譯 是「牧師:受按立之牧職的神學與 實踐」)。作者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曾擔任美國聯合衛理公會 會督,督導過600位傳道人,也是杜 克(Duke)大學神學院的教授。 這本書中文版的封面,除了書名, 還有三個問句:「牧者,你是誰?」 「牧養,憑什麼?」「牧職,所為何 事?」這些簡短的提問,其實也告訴 讀者作者想說些什麼。在導論中,韋 利蒙說,基督教的牧職是上帝的行 動,也是教會的行動。牧職是上帝的 行動,因為是上帝呼召人從事牧職; 牧職是教會的行動,因為教會奉基督 之名呼召人承擔牧職。

「你得救了嗎?」 信耶穌基督之後,曾經被一些基督 徒問:「你得救了嗎?」當時我覺得這 種提問有點怪異,不知其所以然。 其實,人們經驗上帝的愛的過程, 簡單地說,可以用「青梅竹馬」和「一 見鍾情」兩種經驗來描述。 在基督家庭中生活, 從小參加教會主日 學、青少年團契的人, 對於上帝的愛的感受, 像是兩個青梅竹馬的戀 人,他們對於相愛的體認

耶穌的邀請 在福音書中,耶穌對世人發出兩個 邀請。 第一個邀請記載於馬太福音11章 28節,耶穌說:「來吧!所有勞苦、 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我要使 你們得安息。」耶穌這個邀請是向所 有世人開放的邀請。世人的心靈受罪 挾制,沒有自由,又背負生活的各種

上 陳南州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用韋利蒙的話來說,大部分的神 學生,就是在生命中經歷上帝的行動 (被呼召)後,進入神學院接受訓練, 預備有一天領受教會的行動(受差 派、按立從事牧職)的基督徒。因此, 我們可以這麼說,每一位神學生都有 一個可述說的生命故事,神學生將來 要從事的牧職是從上帝在其生命中的 故事開始的。我們要述說的生 命故事,主要是耶穌基督的 故事。所以,我就從耶穌在 我生命中的故事說起。 我成長於一個相信台灣民 間信仰的家庭,媽媽在我讀 初中三年級時受邀到教會聽 「道理」。不過,我因寄宿 在外,不像妹妹和弟弟跟著

媽媽到教會上主日學。高一那年,曾 因為上大學後信耶穌基督之二哥的鼓 勵,到過教會參加幾次聚會。 我高中畢業後考上屏東農專,因觀 賞電影《萬王之王:耶穌傳》,心靈 受耶穌的故事震撼,想起媽媽和二哥 的耶穌而進入長老教會。又接續在教 會的佈道會和生活中,體認耶穌基督 的拯救,感受上帝的愛與赦免,經歷 聖靈的大能在我生命中的作為,而決 志歸信耶穌基督。我農專只讀一年, 隔年重考進入中興大學農藝系。台中 忠孝路教會和中興大學基督徒學 生團契是造就我信仰的主要 群體,我在其中享受上帝 家人的愛與包容,學習真 理和服事。1967年,我 大學畢業後考上台南神學 院,1968年服完兵役開 始神學生的學習生活。

是漸進的。對於何時愛上對方,他們 很難說出個確切的時間。然而,戀人 不能說出相愛的確切時間,並不影響 他們之間的愛,不是嗎?另一方面, 有些基督徒原生家庭的宗教信仰並 非基督信仰,他們在某個明確的情境 下,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感受上帝 的愛,經歷生命的更新。這些人跟上 帝相會,像是「一見鍾情」,他們可以 娓娓道來,連時間、地點都很清楚。 信仰對於他們,有點像是「頓悟」。 英國新約學者阿奇博‧麥克布里 德‧杭特(A. M. Hunter)在《保羅 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Paul )這本書中,以三種時態來

講解救恩。它是過去的事件(p a s t e v e n t,參看羅馬書8章24節)、現 在的經驗(present experience,參 看哥林多前書15章1~2節)、將來 的盼望(future hope,參看羅馬書5 章9節)。他說,羅馬書5章1~2節 同時提及救恩這三種時態:「既然我 們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就藉著我們 的主耶穌基督跟上帝有了和睦的關 係。藉著信,基督使我們得以活在上 帝的恩典裡,因此我們歡歡喜喜地盼 望著分享上帝的榮耀!」(現代中文 譯本2019)。因此我認為,信主,認 識主,在基督裡體會生命的更新、成 聖,是一生的事,是一個旅程。

重擔,甚至承受來自外在社會環境的 壓迫,這些都是重軛。人們接受這種 邀請,毋須付出什麼代價;所有承認 自己心靈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可 以享受耶穌所賜的安息──心靈的平 靜安寧、幸福。 第二個邀請記載於馬太福音16章 24~26節,耶穌說:「如果有人要 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 字架來跟從我。」耶穌這個邀請也是 向世人開放的。耶穌邀請人作他的門

徒,回應者要付出代價;跟從者要捨 棄自己,背十字架。耶穌不強迫人跟 從他,人要自己抉擇、回應。 神學生接受的是耶穌的第一個邀 請,又進而積極回應第二個邀請。不 過,有些人誤解捨己、背十字架的意 思。背十字架是指為耶穌和福音事工 被羞辱與忍受一些苦難,甚至犧牲生 命,也就是選擇自我犧牲。生命中經 歷病痛、憂悲愁苦、怨憎會苦、恩愛 別離苦、所欲不得之苦等等,這些是 人生的日常,基督徒也不能倖免,但 這些都不是十字架。 耶穌的第一個邀請,像是上帝邀請 離家的浪子回到上帝的家裡,享受成 為上帝家人的福分(平安、永生)。 第二個邀請,像是回到上帝家裡的 人,願意回應父母親的託付,勇敢地 承擔子女對家庭的責任。然而,無論 是哪一種邀請,耶穌說他來到世上的 目的是叫人得著豐富的生命(約翰福 音10章10節)。神學生是立志願意 以耶穌所賜豐盛的生命來承擔天父 →23 (母)上帝家裡工作的人。

耶穌在我生命中的故事


雲 彩見證 22←

在哪裡服事? 神學生在畢業之前會面對一個問 題:上帝要我在哪裡服事他?簡單的 回答是「讓上帝帶領」。但,上帝怎麼 帶領?上帝早已為我們預備好一個工 作?我個人認為,上帝的帶領和我們 如何生活,或是說,和我們如何預備 自己、如何回應與抉擇密切關聯。我 相信,上帝的靈藉著人的悟性和感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 在神研二年級時,我和大部分神

多樣性的服事經驗 神學院畢業後,我接到的派令是 到玉神報到。當時玉神似乎沒預備好 要接受一位新的傳道師或教師,我報 到後的前半個月,是睡在辦公室另一 位牧師午休的地方,接著搬到農場雞 舍樓上的值班管理員休息室。幾個月 後,我才有一間兩房的宿舍,那裡原 是其他教師樓下的晒衣空間,學校圍 上磚牆,作為我的宿舍。高俊明牧師 那時已經不擔任玉神院長,而是長老 教會總會總幹事,但是他數年前跟我 說的話,我依舊記得。 我在玉神擔任傳道師的職責,是在 農訓科教授與作物栽培相關的學識與 技術,以及到原住民部落做農業推廣 的工作,也在神學科教聖經導論。在 社會變遷的衝擊下,農訓科在我到任 後第三年停辦。不過,由於參與原住 民部落的農業推廣和社區發展,我對 於原住民社會和教會有較多的認識。 我發現,原住民處境苦難之癥結,跟 社會結構和政府政策密切關聯。因 此,我的關注,除了我個人在聖經神 學方面的偏好,也聚焦在教會與社會 的領域。1977年出國讀神學碩士,我 也是選這個領域為主修。 上帝的帶領真奇妙,我當年沒答應 高俊明牧師到玉神從事研究原住民社 會與教會的工作,總會卻以任命我為 玉神傳道師、在農訓科任教來成就。 誠如羅馬書8章28節所說:「上帝使 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就

學生一樣,開始思想畢業論文的領域 和主題,也在探尋當以哪一種方式服 事上帝。我趁總會年會在南神召開而 停課的期間,回去台中請教以前大學 團契的輔導,他建議我做大專學生事 工;我請教以前聚會教會的牧師,他 建議我去牧會。回到台南後,當時擔 任總會副議長的玉山神學院院長高 俊明牧師找我,我跟他見面時,高牧 師向我說明他對台灣原住民教會的 願景,並希望我畢業後能夠到玉神服 事,從事一項研究原住民社會與教會 的工作。 我要在這裡插入一段我認識高俊 明牧師的故事。我服預備軍官役退伍 前,為了想在退伍後、神學院開學前 有個短期的工作,寫信給素未謀面的 玉神院長高俊明牧師。在幾次書信往 返後,高俊明牧師竟然勸我先不要讀 神學,而是到玉神農訓科當老師。 高牧師在信中這樣描述玉神的教 職:「工 作 辛 苦,待 遇 低,但 有 意

義。」然而由於對上帝召命的確定, 我沒答應接受玉神的教職,只是前往 擔任暑期原住民青年信仰與農業夏 令營的輔導同工。沒想到神研一的暑 期實習,高俊明牧師向南神申請我去 玉神,在該院舉辦的兩個學生營會擔 任輔導。認識高俊明牧師是我人生中 一件重大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到 需要我們的地方去服事」的召喚常在 我心中。 神研二跟高牧師見面談話後,我 仍未清楚將來的服事。有一天,我依 平日習慣到禮拜堂參加晚禱。個人祈 禱時,有人拍我的肩膀,告訴我外面 有人找我。我從跪墊起身走到禮拜堂 外面,來人是我中興大學遺傳學的教 授。他是教會長老,來神學院拜訪他 的親人朱瓊四牧師,順便來看我。他 告訴我,中興大學兩年前開設了糧食 作物研究所(現在的農藝研究所), 問我要不要回中興讀研究所。 我跟這位大學老師又是教會長老談

話後,有一種服事的可能性出現在我 腦海中,就是如同大學裡面那些當教 授又作神父的人,我可以同時作牧師 和教授來服事上帝。我開始準備中興 研究所的考試,原先是想先考考看, 神學院畢業後再試一次,沒想到竟然 考上。中興研究所不讓我休學,我自 己又不想向神學院申請休學,所以我 接下來用兩年的時間把神學院最後 一年的課程讀完,1972年,我同時 完成南神道學碩士和中興大學農學 碩士的學位。 曾經在我腦海中浮現的服事,並沒 有成為事實。因為我發現我面對書桌 前農學和神學的書籍,比較常拿起來 閱讀的是神學方面的書,而且長老教 會傳道師的差派制度也沒有這種服事 方式。我的心態和決定是,既然要受 教會推薦,要作長老 教會的傳道人,我 理當接受總會 的派令。

是他按照自己的旨意呼召的人都得益 處。」我們不必過分掛慮我們的抉擇 是不是上帝的旨意,因為我們無法確 知,重要的是省思自己是否愛上帝。 我也要談談我在神學院的教職。當 年玉神有很多國中畢業來神學院讀預 科的學生,他們,甚至包括一些高中 職畢業生,對信仰和很多事,其實是 懵懵懂懂。然而,他們純真,像是待 琢磨的璞玉。我發現我必須同時教學 生如何讀書,甚至陪學生讀書。我在 玉神,盡力把學生看成我的朋友、信 徒,我認為神學院的教師對學生有牧 養的職責。 我從美國回來後隔年(1979年), 當時擔任總會總幹事的高俊明牧師邀 請我到總會擔任青年幹事。我沒想到 邀請我到玉神的高牧師會要我離開玉 神,我也沒有隨即答應他的邀請。直 到幾個月後,總委會開會前,也就是 高牧師必須提出幹事人選名單那天, 我才在電話中答應接受他的邀請。他 在電話中再一次談到台灣教會青年 的處境,以及總會需要一位可帶領青 年事工的牧者,我的感受像是在聽講 道,我不能不回應。 擔任青年幹事的第一年年底,台灣 發生美麗島事件。幾位教會的傳道和 兄姊受到逮捕。隔年,總幹事高牧師 也因庇護政府通緝的逃犯施明德先生 而被捕,並判刑入獄。那幾年,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必須向教會內外解 說教會的社會關懷及神學,總會幹事 都為此全台奔波,我也不例外。擔任 青年幹事的三年,讓我更深體會台灣

教會必須建構社會、政治的神學,也 需要關懷苦難的同胞──美麗島事件 受刑人家屬,以及關懷整體台灣人民 的前途。 辭去青年幹事之職務後,我開始東 南亞神學研究院的博士課程。資格考 試通過後,受聘回玉神任教。1987 年,受邀回母校南神任教。1996年, 玉神院長Masegseg(童春發)牧師因 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要求學校增加博 士學位師資,邀請我回玉神任教。所 以我向南神請辭,於1998年到玉神 服事。無論是在南神或玉神,我總是 秉持同一個信念:神學院的教師對學 生有牧養的職責。2009年,我65歲, 從玉神退休。退休前,我向阿美中會 中委會表達想到阿美族教會牧會的意 願,他們協調後安排我去鳳信教會。 有人問我為什麼會離開南神到玉 神?為什麼想到原住民教會牧會?為 什麼是阿美中會?因素或許有很多, 不過,我想說,「做有意義的事;到需 要我們的地方去服事」的召喚常在我 心中。當時阿美中會有62間教會,卻 只有31位傳道人。 我感謝上帝給我多樣性服事的經

驗:在神學院教學, 在總會機構服事,在原住 民教會牧會。這中間,也有幸獲 得一些機會,多次受派代表長老教 會,或受普世教會機構邀請,參與普 世教會的一些會議和事工。參與普世 教會運動,啟發我的神學,增加我的 見聞,擴展我的視野,也帶回一些神 學觀念或運動跟台灣教會分享。其 中,我覺得亞洲基督教協會(CCA) 的新眼光讀經運動,和世界傳道會 (CWM)整全的宣教神學觀對台灣教 會有顯著的影響。 韋 利 蒙 教 授 說 :「 牧 職 是 困 難 的。」我有同感。不過,我也要說, 我喜歡並享受牧職,我感謝上帝的恩 惠。有時,我感受到別人給予的肯定 和讚賞;有時,我軟弱、跌倒;有時, 我經歷挫折,但我確信沒有任何事物 能夠隔絕上帝對我的愛。曾經有人質 疑我的神學,甚至以言語汙衊、攻擊 我所從事的牧職。我把它們當作我要 背負的十字架。我堅信,主耶穌給我 的楷模就是認同我服事的人的苦難; 面對批判與抨擊,我的態度是,請以 聖經和神學來說服我。 (待續) 

牧養是生命的教導和陪伴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23


知 性之旅

愛上愛爾蘭民謠,無藥醫。這是我 單身旅遊畫愛爾蘭的日記。近乎流水 帳的日記,只記下與民謠相關及比較 有趣、有意思的事物。 布里姬特教堂內的十字架及聖布里姬特畫像。

9 23 月

文圖 陳義仁

布里姬特教堂外觀。

基爾代爾街景。

艾蘭島毛衣風行全世。

布里姬特教堂圓塔,俯瞰基爾代爾全地。

陰沉有風的天氣。感冒了。向旅館 廚房借了一把百里香,上午在房間內 畫百里香和馬鈴薯。 整天風真透,又烏陰。來到愛爾 蘭,今天風最大。下午又回到布里姬 特教堂,花4歐元爬上圓塔頂。這圓 塔算是很高的一座,可俯瞰基爾代爾 (Kildare)全地,及早探知北歐海盜 的入侵。上下階梯,很不好走,戰戰 兢兢。塔頂風更大,只能很艱難地掃 瞄一下四方,想錄影都站不穩。

9 24

愛爾蘭素描日記 Ⅵ

上午烏陰。上白色教堂,9點40 分,會友正好做完彌撒出來。 勉強畫街景,將完時,陽光漸露。 布里姬特教堂原應11點30分禮 拜,卻沒開門。下午再去,才知遇上 「收穫節」讚美禮拜,上午的禮拜才 會改在下午。參加了收穫節禮拜。教 堂內還擺有水果,這似乎與塞爾特 人的節日有關。講道的牧師是女的, 會友說,愛爾蘭的天主教不屬羅馬天 主教,而屬盎格魯‧撒克遜天主教系 統,有女牧師(但不多),何況這是 女聖徒布里姬特設立的教會,其修道 院本就是男女共修的。 難得下午天氣好,但提不起勁畫

畫。原打算在基爾代爾安靜住下,畫 畫愛爾蘭較細微之美如石牆、彩色 的門、指路牌等等,終因感冒,未能 如願。 在旅館看電視。愛爾蘭的電視台 不多,十幾台吧?但母語電台、電視 占一堆。禮拜天似乎較有愛爾蘭音 樂、歷史節目。今天還播出母語說笑 話、踢踏舞比賽。常播出愛爾蘭民 謠的是愛爾蘭語區電台(Raidio na Gaeltachta)。

9 25 月

往都柏林。天氣大晴。20幾天來最 有陽光的一天。但,天晴時我似乎都

街頭藝人。愛爾蘭人 尊重畫畫的人,也許 是因為大家都去玩音 樂和舞蹈了。

在搭車居多,無法畫。雖然今天陽光 充足,但感冒,不想畫。 晚上在一家超商買水。兩瓶1歐 元。我要買一瓶,店員說一瓶是1.3歐 元。店員很無奈地「堅持」一瓶是1.3 歐,我更是無奈地只好買兩瓶,1歐 元。想必是促銷,但,還是搞不懂。

9 26 月

勉強算晴天。去補畫瑪莉‧馬隆 (Molly Malone)。去史帝芬綠園 畫了渥夫‧托恩(Wolfe Tone)塑 像。下午去三一學院,幫屏東教會的 聖經博物館探聽凱爾斯書(Book of Kells)確切的價格。沒錯,9世紀初

蘇格蘭或愛爾蘭僧侶手寫手繪的,世 界最美的聖經四福音書凱爾斯書,複 製本2萬歐元,合新台幣六、七十萬。

9 27 月

愛爾蘭的踢踏舞。

瞎拼書、CD、DVD、艾蘭島圍巾、 愛爾蘭語聖經。明天要回國了,此番 未能畫踢踏舞,很不甘心,今晚去一 家有跳踢踏舞的酒館。音樂將開始 時,我站到前面倚在柱旁。一個看來 像中國人的侍者告訴我,站那裡會 擋到客人的視線。知道我要畫演出 的素描,竟安排一個就在最前面、靠 近歌者的位子。這一來,太近,反而 難畫。兩男一女的舞者只跳了三、四 段,腳都快踢到我右肩了。 不過也可看出,愛爾蘭人多麼尊 重畫畫的人。也許長年陰鬱多雨的天 氣,讓愛爾蘭人很難寫生,也許大家 都去玩音樂舞蹈了,所以,在愛爾蘭 能畫畫,應是很了不起的。 做個總結吧。來此25天,大約只 有5天的行程稱得上是好天氣。躲冷 風、避細雨,企盼陽光,常氣餒,不 想再畫。常常為了歌曲中的景點才勉 力而畫。 勉強交了差,不算豐富。

9 28 月

搭機回國。 (全文完) 

2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台 文世界 空氣 簡李嘉傑(六年 ê )

四季 ê 天氣

教師節

地球 ê 糞掃

林芷嘉(六年 ê )

吳立湟(六年 ê )

伊就 tī 咱 ê 身邊 咱攏看 bē tio̍h 伊 而且摸 bē-tio̍h 伊 但是咱攏需要伊 伊 ê 名叫做空氣 空氣本身無色無味 M̄ -koh 伊有夠皮 Tī 山頂會 kā 你創治

春天有上 súi ê 花蕊 熱天有 hip 熱 ê 日頭 秋天有涼涼 ê 秋意 寒天有冷冷 ê 風霜 四季 ê 天氣是上奧妙--ê 天氣 hō͘ 果子有上好待遇 Hō͘ 果子甘甜 koh súi 四季 ê 天氣神奇 koh 趣味

敬愛 ê 老師 親像阮 ê 爸母 社會老師有真好 ê 皮膚 體育老師有勇壯 ê 身軀 藝文老師會教阮跳舞 自然老師足愛食番薯 台語老師啥物出頭攏有 阮 ê 老師攏真仁慈

美麗 ê 自然

古錐 ê 阿母

李晨瑜(六年 ê )

吳沛璇(六年 ê )

阿媽 ê 愛 劉豈銘(六年 ê )

心情

阮這口灶

郭諭臻(六年 ê ) 心情親像一條歌 好 ê 時真快活 Bái ê 時足孤單 心情親像一張畫圖紙 有時多彩多變化 有時需要人做伴 心情咱愛放 hō͘ 闊 著像 koân-koân ê 大山

我 ê 阿母

成長 ê 過程 蘇妍菱(六年 ê )

李漢鈞(六年 ê )

細漢 ê 時陣 我上愛看船 看天頂 ê 白雲 對下晡看到黃昏 大漢 ê 時陣 爸母講我做代誌慢吞吞 M̄ -koh 我猶原會感恩 祝 lín 永遠健康 koh 青春

阿母有烏烏 ê 頭毛 頭毛烏 koh 有夠長 愛打扮真 gâu 妝 平時上 gâu 煮三頓 猶閣會幫我整理眠床 有閒陪我出去耍 阿母上愛食酸 煮菜有時會 lām 糖 希望阿母活甲久久長長

李漢宇(六年 ê )

我 ê 台語老師

阿公神明代誌攏了解 阿媽上蓋 gâu 煮菜 阿爸認真 koh 厲害 阿母啥物攏總愛 任何代誌伊攏知 阿兄 tú-tio̍h 困難會忍耐 阿姊厲害 gâu sńg 牌 小弟真正是天才 平時上愛激詼諧 Hō͘ 阮全家笑 hai-hai

張尚銘(六年 ê )

翁詣程(六年 ê )

台語老師真趣味 教阮做人守規矩 上課教阮唸歌詩 堅持叫阮講台語 有時教阮羅馬字 台語八聲愛謹記 母語無講連鞭死 台語台語我愛你 

緊 tńg--來 蘇晏德

這是無積極 話 ê 上帝 囝 ê 是咱 寶 ê貝 咱愛趕緊去 chhōe 若無咱會後悔 母語沉淪是咱 罪 Hō͘ ê

厝 hō͘ 阮足溫暖 因為爸母時時照顧阮 厝是 bih 風港真安全 有困難爸母會處理圓滿 厝親像軍隊 ē-tàng 支援 阿爸阿母是阮 ê 典範 In 是認真 ê 管理員 阿公阿媽叫阮講台語救台灣

細漢時陣 ê 古早味 是我上懷念 ê 記持 麥芽糖食著甜甜甜 有軟軟 khiū-khiū ê 麻糬 猶有深深 ê 人情味 Ta̍k 擺想起細漢時 就會想著阿母煮 ê 虱目魚 嘛有燒燒 ê 意麵 這是我我上懷念 ê 代誌

上帝 囝 無 去 ê phah -上帝 囝 ê 佗 tī 位? 你 會走無 去 ná -你 上帝 teh chhōe-母語你 佗 tī 位? 閣 失聲 母語 -thang ê tiām-chì 囝若 無 去 phah -會無要無緊 去 chhōe ? 爸母  kám 會 tiām-tiām 講 爸母  話? kám 各人造業各人擔罪

阮厝

指導老師 蘇 │晏德

細漢 ê 我 阿媽會 chhōa 去 peh 山 嘛會 chhōa 我去食麵線 一碗 koh 一碗 食甲身驅攏流汗 Koh 會變把戲 hō͘ 我看 Hō͘ 我感覺幸福 koh 美滿 多謝阿媽陪我長大

呂智鈞(六年 ê )

鳳山文德國小六年級學生

我 ê 老師

囡仔寫詩

阿母真歹  過足古錐 處理代誌有智慧 外表端莊閣真媠 媠甲親像花蕊 肥肥親像楊貴妃 伊 ê 心情像電梯 有時歹甲 ná 像鬼 M̄ -koh 伊猶是上媠 ê 玫瑰

我 ê 老師真古錐 Ná 像眾人欣羨 ê 貴妃 就像公主 kāng 款媠 媠甲親像一芯玫瑰 個性溫柔閣有智慧 心情無好伊會安慰 雖然有時歹甲親像鬼 阮對伊 kāng 款足敬畏

咱 ê 地球有真 chē 糞埽 糞埽 bē-tàng 烏白倒 若無你就會 hǒng 告 有糞埽溪水就會變濁 就 bē-tàng 去溪邊 chhit-thô 定定看著好心 ê 阿婆 真辛苦 tī 溝邊清水道 阿婆 ê 精神值得咱謳咾

古早味

天頂 ê 白雲 親像一隻船 樹頂 ê 鳥仔 歌聲真單純 囡仔 teh 拍拳 歡喜 bē 愛睏 只有失戀花 戇戇 bē 怨恨

黃承妍(六年 ê )

黃宥臻(六年 ê )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25


呂底亞服飾公司

廣 告 看 版

* 西 裝、 西 褲

精緻 高雅 獨特 獎勵 紀念 禮品 團購 客製 來洽

旅遊

讀經架 (面板可刻經文或勵志字句等)

阮的努力是促進台語文(漢字 + 白話字)的 普遍化及實用化 阮的目標是充實台灣文化內涵,興起台灣 文藝復興歡迎大家入網批評指教 內容有「台灣青年」(日文 450 期,附部份台語文譯本) 「台文通訊」(117 期)「關懷台灣論壇」「生活座談會」及其他

聰美姐紀念基金會 www.chhongbi.org

http://www.ez-life99.com

工商 ‧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延平新村 1-20 號(往溪頭路口) 電話:049-2653205 e-mail:puyuan_art@hotmail.com

* 襯衫、小禮服 * 牧 師 服 * 博 士 服 * 詩 袍 * 福音 T 恤、背心

0906124777 0906134777

速成 爵士鋼琴 教會司琴 師資:音樂博士 YAMAHA 鋼琴老師 每堂課 600 元

(02) 27388617

禮儀 ‧

66

歡迎刊登 本報廣告 支持文字事工

每週五上午截稿

◆北部 梁姐妹 Tel / 02-23672067 Fax / 02-23638084 ◆南部 客服同工 Tel / 06-2356277 轉 134‧152 Fax / 06-2378882

◆廣告信箱 ad@pctpress.org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市十字園

清明追思感恩禮拜公告 本園 訂於主後 2020 年 4 月 2 日 ( 四 ) 上午 10 點 在埔里園區歐式教堂舉行本年度清明追思感恩禮拜。 ※ 上午 09:00 至下午 17:00 開放供家屬追思緬懷親人。 台中市十字園董 事 會 董事長:洪 添 裕 台中市十字園管理委員會 主 委:卓 聖 育

敬邀

電話

園址 : 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 1-3 號 049-2420229 /0918-757970 ( 董誠俊幹事 ) 台中辦事處:台中市中區民族路 59 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04-2222-7683 台中服務中心:台中市中區興中街 119 號 台中柳原長老教會 04-2222-2749

26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裝潢 水電 土木 鋁門窗 清潔 油漆粉刷*水電修繕 衛浴整修*防水捉漏 裝潢拆除*室內裝潢

大小搬家、 公司遷移、 免費估價、不分遠近,以 愛心、誠信、正直、良善 的精神來服事主的子民。

佳音報佳音,讓你搬家不再 是惡夢一場,提供最專業的 服務,專門搬家、大型廢棄 物 處 理, 不 分 區 域 全 台 回 程、個人家庭、公司等。 02-2262-5555、02-2673-1170 0939-435757 宜蘭羅東 03-3772345 桃竹苗 0939-046535 林弟兄

女,69年次,166公分,

徵 執行秘書一名

虔誠的主內弟兄。

月薪:2.8 萬起。 工作內容:協會會務、行政 及各活動事工行政支援、協 會 FB、網站及電郵管理、 主管交辦事項。

聯絡電話:0910-976325

備個人履歷、牧者推薦 E-mail

李媽媽

至:secretary@tccp.org.tw

大學畢,安親班美語教師, 個性善良,端莊健康。 誠徵約65~69年次,信仰

2020 學年神學院招生 神學碩士班 ( 教育部立案 )、神學博士班 資料審查報名日期:2020.01.01 ~ 02.27(郵戳為憑並資料齊全) 神碩考試日期:2020.03.30 神博口試日期:以通知為準 詳情請見網站 tgst.edu.tw/p/4041001-1642.php 或 taitheo.org.tw/ p/404-1000-3906.php 聯絡方式:02-28814472 分機 210 E-mail:postgraduate@tgst.edu.tw

招生 ‧

日月潭教會 靈修會館 竭誠歡迎您!

徵婚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 台灣神學院

紐西蘭 奧克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籍旅居澳洲基督徒醫師 / 碩士 / 未婚

誠聘 主任牧師

談吐大方 / 中英文流利,將來有志在華人地區服事主。

旅遊規劃、代訂餐飲、乘船遊湖、 名產介紹。

誠徵 26 ~ 36 歲女性 / 未婚 / 基督徒 / 敬畏神 / 英文程

日月潭靈修會館為:

度佳 / 個性善良 / 秀麗 端莊大方 / 容易與人相處,會烹

野外禮拜、靈修旅遊,住宿的最佳 選擇。歡迎來日月潭湖畔,享受與 神親近的美好時光。

飪及家事,身高 160 公分以上,大學以上學歷之女性為終

請洽:0919-005685 石長老 0911-753735 解長老

寄台中郵政 63 之 39 號信箱

資格:1. 能台語講道具備英語溝通交流能力 2. 本宗牧師有七年以上牧會經驗,對青少年 事工有經驗及有負擔者 意者煩請將履歷 Email 至 : admin@atpc.org.nz 黃哲龍長老 收或郵寄至 PO Box 82076 Highland Park Auckland 2143 New Zealand。( 教會備有簡介歡迎來信索取)

身伴侶,有意者含照片、聯絡電話、學經歷簡介

彰基醫療體系聯合招募 台東馬偕醫院 誠徵主治醫師 【主治醫師】血液腫瘤科、胸腔內科、感染科、內分泌 暨新陳代謝科、眼科、皮膚科、胸腔外科、心臟外科、 整形外科、牙科 ( 補綴、根管治療或矯正專長 )【醫技人 員】復健科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 言治療師、藥師、麻醉技師、生理檢查科檢查技術師【行 政人員】工務課工程師、工務課工務技術員、營養課服 務員、社會工作師 【應徵方式】意者請至本院網站中 ( 人才招募 ) 自行下 載應徵申請表 (A4 紙橫印 ) 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影本寄 至台東市長沙街 303 巷 1 號五樓 總務課人事組 張小姐 收 電話:089-310150 轉 459。 [ 備註 ] 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台東馬偕網站詳閱

新竹馬偕醫院 誠徵 【主治醫師】婦產科、急診醫學科、小兒科、牙科、胸腔 內科、眼科、胃腸肝膽內科、麻醉科、腎臟內科、皮膚科、 一般外科、小兒外科、神經外科、外傷科、神經內科、整 形外科、感染科、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家醫科【醫技人 員】心臟血管外科技術師、醫檢師、藥師、生理檢查科技 術員、心導管室護理師【護理人員】門診、各科病房、加 護病房、手術室、急診【專科護理人員】外科、內科、手 術室、婦產科、兒科【行政人員】業務組事務員、醫事課 管理師、會計課事務員、護理部服務員 / 助理護理員 【應徵方式】Mail:k004@mmh.org.tw 或郵寄:新竹 市光復路二段 690 號 新竹馬偕人資課廖小姐收 【備註】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新竹馬偕網站詳閱

馬偕醫院招標公告 工程名稱:淡水院區馬偕樓員工停車場車牌辨識收費系統建置工程 領圖時間及地點:109 年 02 月 12 日至 02 月 18 日請 於辦公時間內至台北院區出納課領取。 標單投送地點及日期:109 年 02 月 21 日下午四時前, 標單封妥親送台北院區出納課,逾期恕不受理。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心臟血管內科、胸腔內科、血液腫瘤科、過敏免疫風濕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老人醫學科、神經外科、外 科部重症醫學科、兒童心臟科、兒童胃腸肝膽科、補綴牙科、兒童牙科、家庭醫學科、健檢暨健康管理科、檢驗醫學部、影 像醫學部、( 具神經放射專科醫師資格 )【109 年度住院醫師】:R1 放射腫瘤科、影像醫學科、口腔外科、兒科部(1 名 ) 【108 年度住院醫師】:R1 內科部、口腔顎面外科、影像醫學部、家庭醫學科 【住院醫師】:R2 神經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婦產部、R3 兒科部(1 名 )、外科部、牙髓病科、R4 感染科、胸腔內科、 腎臟內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職業醫學科、婦產部、R5 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婦產部生殖醫學科 [ 需 取得專科醫師證書 ] 【代招住院醫師】: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1&R3 【護理人員】:護理部-護理人員、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門診單位-定期護理人員、高仁愛紀念病房 ( 安寧 )- 護理人員 【醫事人員】:藥學部-藥師、中醫藥局-藥師、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兒童呼吸治療技術組-呼吸治療師、心臟血管 外科-體外循環師、社會工作部-社會工作師、放射線技術部-定期醫事放射師、復健物理治療組-定期物理治療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 護理部-準專科護理師 [ 內科部、內科部重症醫學科、兒科部 ( 定期 / 不定期 )、急診醫學部 ] ( 無專 科護理師執照可,2020/3/2 開訓 )、華仁愛產後護理之家-護理人員、麻醉技術部-麻醉護理師、外科部-外科技術師 ( 代 招鹿港基督教醫院 )( 外科助手 )( 須具備護理師執照 )、恢復室-護理人員、放射腫瘤部護理組-護理人員、牙科門診組-護 理人員、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生理檢查技術師、放射線科護理單位-生理檢查技術師、內外科超音波室-生理檢查技術師、 心臟生理檢查室-生理檢查技術師、心臟血管內科-定期個案管理師、心臟血管外科-定期個案管理師、老人醫學科-定期 個案管理師 【一般人員】:護理部-助理員、護理助理師、照顧服務員、病房書記、華仁愛產後護理之家-保母、定期日薪工讀生 ( 夜班; 非短期工讀 )、定期事務員、社區健康促進中心-定期運動指導員、牙科門診組-助理員、檢驗技術部-助理員、血液腫瘤 科-定期研究助理、院內計畫- 92556 -定期研究助理員、院內計畫- 92885 -定期研究助理員、院內計畫- 92831 - 定期研究助理 (A)、院內計畫- 92834 -定期時薪工讀生、資訊部-資訊分析師 ( 系統、資安 )、新建工程室-工務技術師、 工務技術員、採購中心-定期管理師、受試者保護辦公室-定期管理師、院牧部-定期關懷師、運輸組-定期駕駛員、營養 部-定期廚師助理員、定期營養技術員、定期時薪廚師助理員、警衛組-駐衛警察、環衛課-環衛員、政府專案—91052/ 罕見疾病照護服務計畫 / 專案個案管理師、政府專案—91001/ 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計畫 -- 專案研究助理、 政府專案- 91054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 專案個案管理師、政府專案 --91067/ 針灸對改善延長使用呼吸器患者的呼吸狀態 之成效評估計畫 -- 專任研究助理 【代招人員】:代招 南投基督教醫院- ( 準 ) 專科護理師、代招 主治醫師 ( 南投基督教醫院 )、代招 鹿基醫院放射腫瘤科- 護理人員、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福利社-定期助理事務員、代招 彰化縣私立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 會附設托嬰中心-托育人員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漢銘基督教醫院 【護理人員】門診-護理人員、病房-護理人員、血液透析室- ( 準 ) 專科護理師、 【醫事人員】藥劑課-藥師、復健技術課-定期物理治療師 【一般人員】病房-助理員、批價組-事務員、供應室-助理員、護理部-照顧服務員、產後護理之家-保母 -------------------------------------------------------------------------------------------------------------------------------------------------------------------------------------應徵方式 : 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 (http://www.cch.org.tw/)/ 人員招募 / 招 募訊息 / 職務訊息 ( 報考醫師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 院區 電話 總院 04-7238595 分機 8344 漢基醫院 04-7113456 分機 8617

奉 獻 單

一、奉獻方式:

■簽帳金額:□一次奉獻 元

□ ATM 轉帳帳號:銀行代號:808‧ 帳號:0152940005404 (轉帳後請將轉帳單傳真 06-237-8882 客服部收) □郵政劃撥:帳戶: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帳號:31556011 二、請選擇奉獻項目: □文字事工主日 □教會公報 □親子報 □耕心週刊 □新眼光讀經手冊 □少年新眼光 □ TCNN 網路事工 □台南門市改建 三、奉獻者資料(請務必詳填,以便為您寄上奉獻收據)

□每月固定奉獻 元

■姓 名: □男 □女

自西元 年 月起至 年 月止

■所屬教會:

■持卡人簽名:

■電 話:日: 手機:

■簽帳日: 月 日

■地 址:

□信用卡奉獻: ■信用卡別:□聯合 □ VISA □ MASTER ■有效期限:西元 年 月 ■發卡銀行: 銀行 ■ 信 用 卡 號: / / /

■捐獻證明寄發方式:□年度匯總一次 □每次寄發 □不要寄 ■捐獻證明抬頭:

1. 謝謝您的奉獻與支持,填妥後請傳真 06-237-8882 或寄 70144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教會公報社客服部收。 2. 如有疑問請電洽:06-235-6277 轉 152、134、145。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2月17日~2月23日/3547期

27

徵婚 ‧

徵婚 /36 歲 / 俊男 / 身高 182 公分 / 個性開朗

服務項目:

求才 ‧

總公司 0800-271777

大台北 (02) 22701010 桃竹苗 (03) 4614444 0911-894400 馬來尤贛弟兄

佳音搬家

台灣基督精兵協會

聘牧

輕鋼架*鐵厝*壁癌 ( 高屏地區、免費估價 ) 黃冠霖弟兄 鳳山區八德路二段 243-1 號 行動:0955-797-949

徵 助手

廣 告 看 版

油漆工程承包 愛家精緻搬家


廣 告 看 版

廣告洽詢/

、 02-2367-2067

廣告傳真/ 06-2356-277#152#134

廣告 02-2363-8084‧06-2378-882

/ MAIL

ad@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2 月 17 日~ 2 月 23 日/ 3547 期

2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