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所/ 701003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線 上 奉 獻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專題報導 4-5 版
ASCM 助學員化理論為實踐
Maita合一 排青思想信仰 第四屆排青大會帶領學員們思想在 這世代的原住民族基督徒應有反思 與行動。(攝影/林婉婷)
魯凱霧台設教70年 金曲傳唱感恩之夜 【林婉婷屏東報導】今年為魯凱族宣 教 70 週年,也是 Ngudradrekai(魯凱) 中會 Vedai(霧台)教會設教 70 週年; Vedai 教會於 7 月 25 日在部落文化廣場 舉行「70 週年金曲傳唱感恩音樂會」, 透過跨年代經典詩歌分享,由眾教會輪流 獻詩,聽眾在群山與雲霧懷抱中,聆聽優 美詩歌與上帝恩典的故事。
【林婉婷屏東報導】Payuan(排灣)中會青年
排灣族同在」為題談排灣族宣教歷史。「談排灣
選唱曲目以 10 年為期,按教會相關歷
部主辦「第四屆排灣青年大會」於 7 月 24 至 26
族宣教故事,正是養成在耶穌基督裡合一的心
史紀事與當代特色詩歌。1950 年 Vedai
日在 Piuma(比悠瑪)教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
志。」Tjukar 表示,第一波宣教浪潮回溯到日本
教會設教,當時的人識字率不高,用簡單、
「Maita」(合一),透過專題演講、工作坊、關
時代末期,1945 年日本殖民政府離開台灣,同
反覆的字詞和旋律組成詩歌,代表作品是
懷部落等方式,帶領學員們思想在這世代的原住
年 11 月,Timur(三地門)部落族人向屏東教會
〈來信耶穌〉。Kabalelradhane(神山)
民族基督徒青年應有哪些反思與行動。
牧師許有才請教「我們以後要拜什麼神?」隔年
教會於 1966 年設立,早年少有樂理知識
特別的是,本次開會禮拜在晚間進行,要求全 程靜默;在族語宣召、鼻笛讚美、祈禱與讀經後
許有才領著青年、帶著鹽巴,前往 Timur 部落拜 訪,就此開始接觸與交流。
與專業培育,原住民族卻因著恩賜可以唱 出四部合唱,如〈得救在今日〉。 1970 到 1980 年代的詩歌帶有民歌風
播放影片,呈現鄭南榕等社會運動前輩們在街頭
第二階段福音向外發展,連傳統信仰興盛、漢
抗爭中疾呼訴求、遭遇鎮壓、新聞報導等片段,
化嚴重的南排灣地區也設立多間教會。緊接著是
年輕人傳唱,例如〈神是愛〉。1980 到
使學員們思想面對國家認同、族群文化、土地正
眷村教會興起,源自於原住民族婦女嫁入外省家
1990 年時期,教會音樂受日本、美國的
義等議題,青年要如何實踐信仰中守護公義的教
庭;在基督徒人數激增後,有較大型的教會開始
流行音樂影響。1990 到 2000 年的詩歌
導;影片後學員也在小卡上寫下心得與禱告,擺
設立分堂,讓教會數目開始成長。
更多元,族語歌謠也能填入詩歌歌詞。音
在台前以台灣島形狀為輪廓的裝置藝術中,並以 〈排青的祈禱〉為回應詩歌。
第三階段自 1986 年開始,都市原住民教會成 為在都市謀生族人的安歇之處。後來進入盤整階
Payuan 中會總幹事 Ljegean(樂歌安 ‧ 督達
段,為避免不同教派競爭,經彼此溝通尋求平衡
里茂)在致詞中表示,早期長輩們的挑戰與現今
後,有幾間排灣族的長老教會不得不關閉。2006
青年們的挑戰不同,過去要破除傳統信仰的影
至 2015 年步入轉型時期,不只是單純說服人們
響,現代要爭取自由與人權;青年不能只有華麗
來信仰耶穌基督,更要讓教會去察覺、服務社會
的禱告和敬拜,而是在年輕時就要觀察環境與處
的需要,使人認同教會、進而認同信仰。現正在
境,並學會持守信仰。
進行中的階段則是「五年宣教計畫」期。
24 日的首場專題演講,由 Nansiku(南世)教 會牧師 Tjukar(許松)以「道成肉身──上帝與
格,加入吉他等樂器伴奏,並且吸引許多
樂會最後,所有人牽手並圍圈舞蹈,為上 帝保守獻上感謝與讚美。
本屆大會主題演講、工作坊以及草地音樂晚會 攝影/林婉婷
等內容,詳見 3571 期 4、5 版專題報導。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20 年 7 月 27 日~ 8 月 2 日
3570 期
教會消息
國家正常化 華航護照正名通過 行政院須提出具體改善做法 提升台灣辨識度 舊體制仍有待改革 【邱國榮綜合報導】立法院臨時會在民主進步黨人數 優勢下,7月22日通過民進黨版本提案的「華航、護照 正名案」,確定行政院必須對正名提出具體做法、研擬 新版護照,在新護照封面以及個人資料頁強化「台灣」 「TAIWAN」可見度,以及將華航飛機塗裝或公司改 名,強化台灣意象。 華航與護照正名案,除了有國會通過的民進黨版本, 還有時代力量與台灣基進黨提出的版本。基進黨立委 陳柏惟提的護照正名案,必須要有15位跨黨派提案委 員連署提出「再修正動議」,才可能有優先表決的機 會,可惜最終無法進入表決。基進黨的提案,是以台灣 為主體的護照正名案,特別將國名寫作台灣,並且提出 三項具體做法:一、封面移除Republic of China字樣; 二、封面圖像修正,以突顯台灣意象為重點;三、內頁 增加中英文台灣字眼,而且政府應立即發行。華航正名 案,有時代力量提出中、長期應研議「正名」的各項方 案與配套措施。 在民進黨立委人數多於在野黨人數的情勢下,國會 通過民進黨的版本提案,表決通過護照案方面,行政部 門應就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之「台灣」「TAIWAN」辨 識度,研提具體做法;在華航案方面,交通部應研提分 期可行之華航「改名」計畫。兩案投票,中國國民黨籍 立法委員皆沒有出席,全數棄權未參與投票,因為國民 黨認為,該表決的結果將是浪費公帑,也無助於爭取重 要的國際支持。台灣民眾黨則未對此事表達意見。經表 決後,出席立委64人中,贊成64人、反對0人,通過民 進黨團提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 表示,這次國會臨時會通過護照與華航的正名顯示國 家往正常化又前進一小步,他給予肯定 林偉聯指出,正名運動其實就是國家正常化的基本 功,然而台灣的國家成形過程在世界上算是獨特例子, 從被國民黨竊占,然後是前總統李登輝的時代,國家主 權交給了全體國民,並且廢除掉不具有台灣民意的萬 年國會,以及總統改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雖然台灣從 此成為實質獨立的國家,但是憲法沿用舊的體制,公文 與現行貨幣等許多方面都還是舊體制的國號名稱,都 必須要正名。 護照與華航正名通過表決,林偉聯說這是國家正常 化「又往前了一點點」,原因是黨國教育的遺毒還沒有 處理,身分的認同尤其重要,是自己國族的認同,但認 為自己是中國人或華人的還是為數不少,要改變這種歷 史思維,需得再教育。他指出,距離國家正常化的目標 還很遙遠,不過從華航正名開始,以中國為名的國營企 業都逐漸要以台灣為名才是,像是發行台幣的中央銀 行,「中央銀行」這個名詞是正確的,卻掛的是中華民 國,應改為台灣。 林偉聯強調,「入聯、正名、制憲」是長老教會在國 家立場上的進路,至今沒有改變,也對門檻過高的修憲 不抱著任何期待。台灣若要真的國家正常化,就不該 沿用1947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公布的憲法,而該頒布 一套新憲法,這才是長老教會期待的「新而獨立的國 家」。他說:「現在的台灣,雖然已經是獨立,但還不 夠新,因為強盜擺的招牌,到今天還沒有拆。」
排除陪審制 國民法官法立院三讀 【邱國榮綜合報導】立法院於7月22日三讀通過《國 民法官法》,排除陪審制度,日後只要是符合資格的一 般民眾,都有可能被抽選為國民法官,與法官一起參與 審判,進行聽訟、問案、討論後與法官一起決定被告有 罪或無罪,以及認定有罪時應受的刑罰。但反對排除 陪審制度而靜坐24天的「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推動大聯 盟」,則是對三讀的結果表示遺憾,未來會持續努力推 動陪審制。 「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推動大聯盟」召集人、七星中會 濟南教會會友林永頌律師表示,民進黨不顧超過83% 支持陪審與參審兩制併行的主流民意,背棄自己黨綱 中的陪審團制,連續24小時不斷電地表決三讀,好比 檢警疲勞審訊,對少數的在野黨不但不公平,瑕疵程序 產出的法案更令人質疑品質。他表示,包含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教社委員會,聯盟有超過180個團體在靜坐中表 達了反對意見,雖然排除陪審制三讀通過,但是努力絕 對不會結束,聯盟必定會持續監督參審制《國民法官 法》的試行,並且不會放棄推行陪審制,讓民意追求的 司法制度,能夠落實在台灣這塊土地。 公民國會監督聯盟執行長張宏林對民進黨提出質 疑,他表示,如此重大法案,民進黨卻堅持以熬夜方式 進行表決,根本是為了規避人民與社會各界對其辯證 過程的監督,若執政黨對於自己強推的法案有信心,應 該要攤在陽光下供大眾檢視,而不是暗夜表決。 律 師 鄭 文 龍 抨 擊 通 過 的 法 案 不 應 叫「國 民 法 官
2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攝影/邱國榮
法」,應該稱「鞏固官僚威權、選擇服從、不改革法 案」。他強調,聯盟一定會持續努力繼續推動陪審制, 並指出這次的表決突顯出民進黨的三不:不誠信、不 民主、不改革。他直言,連總統蔡英文都屈服於威權 官僚,民進黨明明有足以全面執政的多數立委,卻選 擇不改革。他也質疑,當貴為總統遇到官僚都會選擇 服從威權了,更何況由一般人民擔任的國民法官,難 道不會選擇順從職業法官的判決? 修法提案主管機關司法院在法案三讀通過後,召開 記者會,司法院院長許宗力表示,隨機抽選的國民法 官,可以帶來多元的經驗、想法,協助讓判決結果更 「接地氣」(貼近人情),審理過程中與法官法律專業 觀點彼此激盪,讓判決視角更加全面,反映全民對公 平正義的期待。在國民法官制的運作下,未來司法程 序更加公開透明。
願還原事實真相不求平反 吳晟新書揭露官場現形記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台中報導】應台中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中 央書局等團體之邀,作家吳晟7月25日於台中市中央 書局三樓舉辦全台唯一場次的三月出版新書《北農風 雲:滿城盡是政治秀》分享簽書會活動。引言人前台中 縣長,同時也是詩人的廖永來表示,此書可說是現代 版活生生的官場現形記,呈現出政治的庸俗化、功利 化與綜藝化面向。 吳晟在書中多次表示,寫作本書無意妄想要為女兒 吳音寧平反,只盼還原事實,探索如何「起風」?風勢 如何吹襲?揭開暗藏的玄機,留下紀錄作歷史見證,也 提供社會共同省思。他特別強調,吳音寧在台北農產運 輸公司的司法案件,都被檢察官簽結與不起訴,然加害 人卻不曾道歉,迄今仍在政治舞台上演出。 吳晟表示,本書是依據《台北市議會公報》速記錄與 各類報導,梳理出吳音寧任職於北農以來的遭遇。書中 記錄北農「三腳督」股權分配結構(農委會、北市府、 農會系統),揭開台北市長柯文哲藉吳音寧的人事任 命案給予的刻板性別標籤。尤其是2018年北農休市事 件,書中確切指出北市府為決策者,然而時任北農董事 長、現為監察委員陳景峻,卻將吳音寧未同意出席的記 者會新聞稿中列為出席名單,並在記者會中謊稱吳音寧 將出席記者會,導致媒體隨後以「總經理神隱」指責。 吳晟更分析出隨後媒體的報導,便開始出現韓國瑜 執掌北農的成績優於吳音寧之不實報導。本書也提及, 除吳音寧遭受的政治攻擊與標籤外,吳晟因支持年金 改革運動、擔任總統府資政,亦遭傳為高薪酬庸。他強 調,媒體傳播的力道、政治人物的品格導致的政壇風 暴,著實影響社會大眾對投入台灣公共事務者的理解。 吳晟最後強調,吳音寧早就發現北市第一果菜市場 改建案問題嚴重,不符合台灣農產運銷作業實況的設 計,「絕對是第二個北市巨蛋。」吳音寧堅持要有更好 方案,便找台灣大學城鄉所的教授、建築師規劃新改建 案,甚至到日本考察,不斷寫報告給北市府,北市府都 不理她。陳景峻甚至醜化新改建案,說這是:「研究生 隨便寫寫。」而柯文哲更說:「她懂什麼東西。」隨後 北農董事會逕予以解職,連緩衝時間都沒有。說到這 邊,吳晟面露怒氣的表示,糟蹋人到如此很過分。活動 前台中新文化協會執行長陳彥斌就公開呼籲請陳景峻 能到場說明,與吳晟對質,在即將成為監委前為的自己 辯解一下,可惜陳景峻終未能到場。 本書主角吳音寧則在結束前抵達會場,她感謝父親 寫書,為社會留下翔實的政治歷史紀錄。
教會消息
學歷 vs 學力 高雄市長補選進入最後階段,國民黨籍市長候選 人李眉蓁卻在此時陷入論文抄襲風暴。想積極為黨 內同志辯護的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在政論 節目上一句「如果要抄襲,應該是整本,不會只有那 四頁」,意外成為先機妙算,媒體前往國家圖書館調 閱李眉蓁的論文後,證實高達96%是抄襲而來的。 古諺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表達古 代中國文人將各行各業都視為下等工作,認為只有 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的偏見。這個觀念在行行出狀元 的現代社會,本應被時代淘汰,然而不可諱言,台灣 仍有許多人陷在這樣的迷思中無法自拔。 古代中國文人讀書,期盼的是「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狂喜,透過科舉考試一試定江 山,求得功名利祿才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若以當代 西式教育的眼光來看,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讀書 學習的目的,難道不該適性發展?並非人人都一定 要讀碩博士,成為研究型的人才,若是專業技能有 所發揮,同樣能夠贏得敬重與優渥的薪資。 最明顯的例子,微軟公司的創辦人比爾‧蓋茲,以 及臉書的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兩人做的雖是掌握 未來脈動科技產業,卻連大學的學歷都未完成。當 他們深知自己的志趣之所在,也知道學業將成為限 制而非幫助時,便毅然休學走上創業之路。背後重 要的關鍵是,他們不因離開學校而停止學習,反而因
為自身有清楚規劃,而能夠在專業領域持續精進。 說穿了,這就是追求「學歷」與「學力」的差別。 擁有學歷,只是擁有一張薄紙,證明自己過去的學習 歷程曾經通過某種程度的考核,僅此而已。擁有學 力,則是對未知的事物永遠充滿熱情,願意不斷嘗 試尋找答案,並且不以挖掘更多問題為苦,反而在 過程中充滿熱情與喜樂。 如果一個學校只是為了頒發學歷而非培養學力而 存在,不免讓人感到悲哀,這代表所培養出來的人 才,將無法以熱情來領導人類社會的進程。台灣的 大專院校廣設在職碩士專班,立意原是鼓勵社會人 士對求知保持熱情,想不到如今變成政商名流「洗 學歷」的巧門,校方若為賺取學費也跟著放水,實在 讓人不勝唏噓。 這一點同樣值得教會的高等教育機構引以為戒, 如果僅是追求徒具形式並且符合政府審核與承認的 學歷,恐怕無法成為社會上的鹽和光,也無法成為 呼召神僕獻身的誘因。願主憐憫,讓我們在摸索信 仰的道路上能夠永遠保持渴慕的心。
全人照顧 將成醫學發展趨勢 台神、馬偕結合學術與臨床 盼培養專業人才 回應靈性照顧時代的呼召 【林宜瑩台北報導】「全人與靈性照顧是21世紀的 顯學。」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所教授、靈性諮 商組主任錢玉芬表示,生病的人需要醫療,也需要心 靈陪伴的介入,身心靈的「全人照顧」已成醫學發展趨 勢。馬偕紀念醫院院牧吳雅莉則分享她在靈性照顧的 臨床經驗,強調唯有助人者的靈性成熟,才能讓被助者 獲得真正全人的靈性照顧。 為讓學術與實務有對話機會,台灣神學院延伸教育 中心及神學系與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合作,在7月16、17 日舉辦「從關懷對話到臨床實踐──從靈性諮商到靈 性照顧」座談會,邀請錢玉芬、吳雅莉擔任講員,前馬 偕醫院董事長、濟南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為引言人。 錢玉芬直言,科學否認靈性本質,對信仰和靈性思想 存既有負面態度,加上醫藥產業的市場經濟利益,致使 醫學界過往不太接納靈性照顧,不過近年來北美因實 證科學的證據顯示,加上1970年代後,馬斯洛的「需 求理論」,肯定靈性是人類的需要,在醫學教育上加入
為培養青少年同工 日光少年營二部曲
靈性相關課程已成趨勢,讓身心靈全人照顧成為顯學。 錢玉芬指出,靈性(Spirituality)源自 拉丁文中的Spiritus,其意涵為Breath、 Make alive,可譯為生命的呼吸,是生命 的必要元素。也認為人吃了分別善惡樹 上的果子(創世記3章6~13、17節), 在自我形象的扭曲、親密關係的失諧、卸責、防衛的 人性驅使下,不再與神面對面,卻活在受咒詛的地 上,因此需要自我形象的恢復,在愛情、婚姻、家庭價 值上的重建與確立,更重要的是認識神、與神連結, 之後才有可能投入靈性照顧,讓更多人來認識神。 吳雅莉認為,靈性是神的獨特禮物,神 分享神性氣息使人成為有靈的活人,而靈 性也涵蓋人整個生活。靈性關懷就是使人 的天人物我關係有健康連結,在生命旅程 中感到平安、和諧、安息、勇氣、喜樂、 幸福、不孤單。然而她也坦言,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唯
場也將在8月15日在屏東中會崁頂教會舉行。 北部場次的高、低空體驗活動,在專業 體驗引導員協助下,與會者突破對高度的 恐懼,也在不斷的自我安全確保中體會到,
有靈性健康,人才有超越與療癒的能力、心存盼望。 在醫院靈性關顧有豐富經驗的吳雅莉說,人在病痛 中尋求生理醫療與心靈倚靠時,唯有透過深度的傾聽, 才能評估個人的靈性需求,以適切的陪伴讓其恢復生 命的平衡或更新。與受助者同行中,一起進行有意義的 探尋,也參與當事人重新建構的生命歷程。 吳雅莉期許,透過馬偕與台神的建教合作,能使馬偕 院牧靈性關顧的專業及研究能力成長,培育相關人才、 取得國家認證,也建構台灣本土的靈性照顧模式。她相 信,唯有助人者邁向靈性成熟,才有可能更貼近受助者 的內心,聆聽當事人面對的實境與感受其真實體驗,先 尊重受助者的感受,再給予適切回應時,對方才能感受 到被了解、被在乎、被接納、被激勵、不孤單,得安慰 並重新得力,「靈性照顧,你需要再更靠近一點。」 台神延教中心及神學系主任陳寬義則強調,靈性照顧 碩士在職專班是台神與馬偕跨界合作,盼透過學術與 臨床實證並重的授課精神,回應靈性照顧時代的呼召。
感念防疫人員辛勞 總會教社奔走致意
灣醫護人員的付出,總會教社委員會與愛慈 基金會合作,透過致贈優良品質的點心及濾 掛咖啡,期望能雪中送炭、拋磚引玉讓大家 看見台灣醫護人員的付出與辛勞。
【林宜瑩採訪報導】為讓教會青少年透過
唯有按部就班、聽從教練指令、學員互助合
【林宜瑩採訪報導】在陸續完成馬偕紀念
林偉聯表示,3月執行「向防疫人員致敬」
體驗教育,認識自我、團隊合作、自我突破,
作,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的安全,讓整場體驗
醫院台北總院、淡水、新竹分院的「向防疫
致贈活動時,看見醫護的防疫工作相當繁
並訓練青少年成為各教會營會籌備同工。總
活動平安落幕。
人員致敬」致贈活動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重,加上總會通常議會的籌備與召開,只好 延至7月繼續落實該項活動。
會青年事工委員會與新竹中會青年部合作,
總會青年及大專幹事李信仁牧師表示,
總會教社前主委林仁謙、教社幹事林偉聯於
7月25日在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舉辦2020日
「日光 少 年 營」是 19 9 9 年 青 年 宣 教 大 會
7月22、23日又前往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漢
林偉聯表示,總會教社募集防疫物資贈送
光少年營二部曲「夏令營同工訓練會」北部
中,從40個宣教議題討論並歸納出來的青
銘、員林、雲林、二林、鹿港、西螺、南投
英國時,彰基也奉獻運費。他表示,台灣疫
場,讓來自台北、新竹
少年事工策略,2001年
等八個分院致贈相關物
情狀況和全球相比,相
中會共63位牧長、青少
寒假開始,由總會青年
品,讓許多彰基基層醫
對穩定,而總會教社在
年輔導在高、低空體驗
事工委員會主辦「日光
護人員備感溫馨。
捐贈物資給普世教會機
活動中重新得力。
少年營」示範梯次,邀
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
構上已花費300萬元,奉
另外,東部場於7月
請全國教會青少年一起
炎(武漢肺炎)疫情,
獻收入至截稿前卻僅有
24日結合「我愛台灣宣
參與體驗教育,並結合
在政府、醫療、全民密
100萬元,資金缺口尚有
教營」,在台東布農部
信仰反思鼓勵青少年與
切合作下,台灣防疫成
落休閒農場舉行,南部
相片提供/總會青年
主連結。
效全球讚賞;為感謝台
200萬元,盼望各界能踴 相片提供/總會教社
躍奉獻。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3
專題報導
ASCM 助學員化理論為實踐 亞洲學生基督徒運動 四大工作坊帶領青年從「心」出發改變自我 籌備團隊
│健康工作坊│
別讓腦霧影響日常生活
【張原境專題報導】台南大專中心主辦、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協辦的「亞洲 學生基督徒運動(ASCM)2020青年培力營── 孤島青年‧搭橋計畫」於7月9至14日舉辦,盼能 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席捲全球、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面臨考驗之際,幫助處在內心 孤島與國際孤立處境的台灣青年,重新與人、社 群及信仰連結,培養覺察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A S C M的核心「青年草根培力課程」包含價 值、觀看、行動、模型及校正等五個循環,源於 台南大專自2015年以來每年寒、暑假舉辦之「小 草培力營」,為台南大專落實學生基督徒運動 (SCM)之方法論,盼能藉此培力學生成為新知 的探究者、真理的追求者、社會的批判者及社群 的服事者。2019年暑假台南大專嘗試將此系列課 程與亞洲各國青年分享,舉辦首屆ASCM「Power of the Powerless」(無能為力的力量),總會大 專委員會亦派員參與。 台南大專傳道師高柏恩表示,唯有理解彼此的 「價值」難以一致,才會願意努力靠近彼此,而 「觀看」如同生命系統裡的感受能力與雷達,當 它被打開時才會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並思索超 越的可能。因此,「行動」即是拒絕被困境包圍, 並且往展望的方向靠近,「沒有上帝的愛,我們 看不到盼望與擁有信心。」而「模型」則為多次 刻意行動後的堆疊,「生活本身即存在,只是我 們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並重新檢視。」「校正」則 是避免己身陷入僵化的一種思考,藉由回顧自身 行動所累積之模型,進行修正與改善,「唯有開 放的心態並對自己誠實,校正才有可能發生。」 為幫助學員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今年營會加入 三階段式情感、習慣、閱讀及健康等主題工作坊, 台南大專牧師吳明漢表示,A S C M的課程不止 於知識的傳授,而是活在課程當中,因為授課的 人即是如此實踐,營會的結束才是課程的開始。 (相片提供/張原境、台南大專)
歷史檔案館合照
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張原境專題報導】健康工作坊聚焦於睡眠、飲食及 運動三個面向的知識學習及實踐,「健康是整個世代的 問題,我們研究如何長大,卻不知如何老去。」台南大 專牧師吳明漢表示,台灣人平均壽命目前已達80歲左 右,將面臨一個全新的世代,然而大多數人卻不知如何 維繫壯年甚至成年後的生活。 在工作坊的第一講,吳明漢先讓學員分享自己在意 的健康議題,讓彼此價值靠近,並繪製心智地圖,「讓 大家有辦法把要學的知識跟自己連結起來。」他指出, 學員們對於健康的偏見其實非常寬廣,例如有人覺得 沒有生病就是健康,也有人覺得自己雖然生病,但相較 其他人,自己算是健康的,「健康變得像是比較,而非 追求。」吳明漢認為,台灣人難教好騙,用恐懼感驅使 就好,學習卻是必須幫助這個人意 識到自己需要學習。 第 二 講 則 聚 焦 於 資 訊 的 判 讀, 吳明 漢 教 導 學 員如 何 蒐 集 到 正 確 資訊,釐清自身對於事物的把握能 力,進一步建立自身的知識地圖, 知 道 如 何 往 前 而 不 僅 只陷 入 與 他 者的比較,並且對如何生活擁有主 張卻不形成偏見。他也再次提醒學
│情感工作坊│
正視情緒有助修復創傷 【張原境專題報導】談到情感這個複雜的議題,台南 大專助理蔡宛真表示自身非諮商或心理專業背景,工 作坊時間也有限,因此僅能儘量就自身過往參加課程 或閱讀所學進行分享,「至少陪彼此走一小段路。」 「只有先認識自己,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神;只有先認 識神,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蔡宛真引用宗教改革 家加爾文的話指出認識自我的重要性,並以「情緒三角 形」作為第一講的開始,「當外在刺激引發生理反應而 產生想法與感受時,個體就會產生行為動作回應。」她 指出,生態系統(家庭/學校)、成長歷程、特殊人事 物(例如重要他人)及教育職業等童年往事形成的外 在環境干擾,均會對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深井效 應》的作者認為童年創傷經驗(ACE)就會對大腦造成 毒害,以長期活在焦慮中的孩童為 例,會變得警戒敏感、難以信任他人 甚至性格扭曲,「然而每個人的創傷 經驗都是獨特的,無須比較。」 接 著 蔡 宛 真 分 享 繪 本《 彩 色 怪 獸》,邀請學員們透過畫筆、雜誌等 各樣媒材,創作描繪出自身的情緒 狀態,「一開始先從幫助學員覺察自 我情緒,提升觀看能力。」
員:「不能什麼都相信,也不能什麼都不信。」 隨著事工的增加、孩子的陸續出生,家庭及工作型態 的改變也讓吳明漢的身體達到極限,各種病痛陸續出 現,於是開始對於健康的議題有所省思及關注,逐步進 行生活的調整,廣泛地閱讀各樣知識,「小時候就喜歡 讀書,長大後卻發現自己理解的知識越來越不足。」 談到睡眠,吳明漢指出人不是因為累了才需要睡,而 是為了維繫身體良好的運轉,「然而現在我們會將各種 3C用品帶到床上,卻延遲了睡眠。」他以自身小孩為例 指出,嬰幼兒對於睡眠的需求其實不下於飲食,吃與睡 是兩大重要的循環,然而孩童天生就有很強的向外探 索能量,很會運動,反倒是大人在飲食與睡眠上日漸失 序。「我大概從大學開始,睡眠品質就很糟。」吳明漢 提出「腦霧」的觀念,「睡眠債的累積讓你的腦就像一 團迷霧,有辦法生活,但無法學習且容易悲傷。」而飲 食習慣的改變,則是從不再以大量的醣類食物作為主 食開始,並逐漸以大量的蔬菜及優質蛋白質取代。 「以前我會一次報復性地跑步跑很遠,但那不叫運 動。」吳明漢認為應當思考「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樣的 運動」,而不是「需不需要運動」, 也就是所謂的「高效能運動」,透過 正視並理解自身的需要,分配有氧 運動與無氧運動的時間,刻意改造 自身的生活空間與習慣,持續且規 律地進行自主身體鍛鍊。「每個人都 不應該活在孤島上,應該在情感、生 活、閱讀以及健康上,與現實搭橋, 彼此連結團契。」
第二講更深入地探討創傷,引用《複雜性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一書的內容指出,人類在遇到危險時內在會自 動產生戰、逃、僵、討好等四大反應,而當這些反應無 法幫助當事者脫離困境時,人類的自我防禦系統就會 變得混亂,甚至嚴重到衝擊事件過後也無法關閉反應, 就形成了創傷。蔡宛真表示,正視自身情緒、練習表達 與書寫、尋求精神科或諮商等專業資源,均有助於修復 創傷,「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足夠了解自己,並找到適 合自己的方式。」最後她帶領學員繪製心智地圖,盼望 營會結束後真能將規畫實踐於生活中帶來改變。 蔡宛真認為,在華人文化當中成長的孩子,常對情緒 有錯誤理解,鮮少被允許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男生 就要勇敢不能哭呀!」進而放棄了感受、理解情緒,甚 至用許多外在刺激麻痺自己的感受;有些人則因為長久 的壓抑與受挫,失卻為人生奮鬥的動力,掉入抑鬱黑洞 中無法自拔。 「重建自我價值,並與原生家庭重拾良好關係,也 許有助於修復創傷、穩定情緒,但過程絕非一蹴可 幾。」蔡宛真認為,唯有學會放下他人的眼光、建立良 好的生活型態,當自我健康起來後 才有能力拓展甚或恢復關係,並藉 由刻意練習累積正向溝通循環,在 相同價值與信念的夥伴彼此校正扶 持下,才有可能在關係中帶來醫治 與改變。「期盼學員們都能越來越 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每個行動背 後的想法與感受,以溫柔的方式對 待自己與他人。」
專題報導 │學員心得分享│ 李 務/成功大學SCM團契 若從我所學的專業資工來解釋A S C M 的草根培力課程,就像是寫程式的過程 小組
暖身遊戲
提問
中,我們了解應該取用哪些Value的能力(價值)、收集 大數據測試自己程式的收集能力(觀看)、怎麼設計迴
│習慣工作坊│
改習慣從身分認同開始 【張原境專題報導】台南大專傳道師高柏恩引用《為 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指出「習慣迴路」 的存在,當個體遇到提示,執行習慣動作,得到外在獎 勵後就會刺激個體下次遇到相同提示時,繼續執行習 慣動作,而人類在進入迴路時其實是無意識的,「習慣 其實是人類的優勢,幫助化繁為簡,困難的事情做一百 遍就會變簡單。」在《大腦喜歡這樣學》當中稱呼這樣 的迴路為「殭屍模式」,他認為習慣猶如雙面刃,確實 會回應內在的渴望,但不一定反映真實的想要,因此如 何調整習慣就非常重要。 第一講,高柏恩邀請學員寫下自己的「心理盤點清 單」,檢視目前生活中的習慣及空白時間的運用,再寫 下自己覺得應該要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最後寫 下期盼自我實現、但尚未完成的事 情。透過三個面向的書寫,學員將可 檢視自己如何運用時間,思考是否 做了應該要做的事情,或是很多不 該做的事情,從中發現自己想要建 立或戒掉的習慣,「我們必須正視那 些不斷阻礙我們自我實現的習慣。」 第 二 講,高 柏 恩 將 焦 點 放 在 習 慣的建構與改造,「檢視為何這些
│閱讀工作坊│
創造儀式感對閱讀有益 【張原境專題報導】「我們先從釐清學員在閱讀上面 臨的困境開始。」主持閱讀工作坊的台南大專助理李明 翰表示,學員提出了諸如內容太難讀不懂、閱讀速度太 慢、缺乏專注力、不會作筆記或是誤解作者表達的核心 理念等問題,「接著我們就閱讀的態度以及相關技巧進 一步討論。」李明翰認為,探討閱讀的價值,理解自己 閱讀的動機,從被動閱讀的狀態轉化到主動閱讀,是閱 讀的另一關鍵,「理解這本書跟自己的連結,才不會失 去閱讀的熱情與動力。」 針對主動閱讀的基礎培養,李明翰提出了摘要、分 析、評論及反思等四個階段的提問:「此書在談什麼?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此書說得有道理嗎?是 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此書跟你有什麼關係?」他指 出,大部分人從小學到大學經歷的教 育多停留於基礎閱讀的層次,淪於 背誦,卻缺乏分析評論或思考連結 的能力。然而,若要讀懂一本書,必 須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及主題閱 讀」的層次邁進。先有系統地略讀、 整握整體架構,再找出書本的架構 與方向、詮釋或評論其細部內容,最 後能針對自己欲研究的主題,讓不同
習慣會成為阻礙,梳理背後的情緒將產生極大的幫 助。」他表示,《原子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萊爾 (James Clear)認為《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 作?》一書提出的「習慣迴路」過於看重外在刺激,對 於人類內心狀態缺乏同理,因此加入渴望,形成「回應 ─獎勵─提示─渴望」。他表示,兩書的作者均提出 改善習慣的方法,詹姆斯‧克萊爾提出建立習慣的四 個法則: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 輕而易舉及讓獎賞令人滿足,專注於「想成為怎樣的 人」而非「要達成什麼」,「改變習慣的第一步,是要 改變身分認同。」 最末講高柏恩引述《拖延心理學》的內容指出,拖 延是人類面對恐懼的保護機制,大多源於自我價值感 低落,認為自我價值等同於能力與表現,因此當有可能 被否定時,便會想要拖延與逃避。他列出害怕失敗型、 害怕成功型、反抗權威型、拖延依附型及害怕親近型 等五種拖延型態,認為唯有從受挫經驗中慢慢自我梳 理,認同自身有能力,才比較有可能從固定心態轉化為 成長心態,相信心智將隨著生命的累積不斷成長,脫 離矛盾的現狀,邁向一致的生活。 高柏恩表示,習慣起初僅是一個 「選擇」,透過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的 生活(觀看),相信永遠有調整眼前 問題的機會(行動),並參考他人的 經驗從做中學、從學中做(模型), 不斷地確認自己想過什麼生活(價 值/校正),將可讓每一天都成為自 我實現的一天(觀看/行動)。
文本互相對話,整合並分析。解說之後,學員各自練習 以檢視閱讀選書並互相介紹,接著嘗試用分析閱讀分析 一篇文章,寫出關鍵字、摘要重點、列出大綱並嘗試評 論,「透過閱讀能力練習,可以學習辨別資訊跟知識差 異,攝取真正有用的資訊轉化成知識。」 談到閱讀習慣的建立,往往牽涉許多細節層面,工 作坊的最後一講,李明翰與成功大學SCM學生曾俊崴 從自身經驗出發,提出了數點建議,分享各自在閱讀上 建立的習慣及模型。李明翰指出,運動能增加的大腦衍 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將可幫助自己在閱讀時產 生更強的連結,而運動的過程中大腦也會無意識地重 整再創造已吸收的知識,「有時問題不是注意力不足或 理解能力不好,而是外在環境影響。」他認為空間的改 造,整理書桌與房間,創造閱讀的儀式感,將有助於建 立閱讀習慣,當情緒處於冷靜狀態時方能吸收新知。而 針對缺乏閱讀習慣者,李明翰提出了「兩分鐘法則」, 可以從一天讀一頁開始,讓閱讀變成一種習慣,漸漸地 感受到不足時,便會主動地增加閱讀的量,「就像伏地 挺身可以越做越多下一樣。」 李明翰總結時表示,應當先釐清價 值,理解彼此對閱讀的看法,夠認識 自己,具備足夠的觀看能力,才能知 道自己為何而讀,方能理解作者想傳 達的意義。透過各種行動幫助自己閱 讀的過程更加順利,即可逐漸摸索並 建立合適的閱讀模型,而後在與他人 交談的過程中,理解自己的不足並從 對方身上學習,藉以吸收、校正。
圈可以有比較好的能力(行動),透過時間軸的堆疊, output的良率(模型)、抓到bug(錯誤)並想到怎麼改 的效率(校正)都會越來越好。 參加ASCM前我剛休學,某方面的原因是我認為讀資工 很糟糕,科技發展根本在加速毀滅世界。但仔細想想, 我逐漸能理解這次ASCM的課程內容,不也很大部分歸功 於我所學的資工嗎?我對神最大的讚嘆,就是祂總能將 人的錯誤轉化為成就祂旨意的媒介。
林海鉦/台南大學SCM團契 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驗?當理念跟 對方不合的時候,就會不停地表達,期 待說服對方,以為保持清晰、用邏輯 對話,就能讓對方心服口服,可是卻常 形成雙方各持己見,沒有人要退讓的窘境。面子、優越 感,大概就是所謂的自尊吧!當自尊被懷疑時,就築起 一道牆,隨著牆蓋得越來越高,彼此的心也越來越遠。 試著從自尊層的「對話空間」進入到關係層的「談話 空間」吧!不同於對話空間的說服,談話空間以增進彼 此的理解為目標,過程中以開放的心態來陪伴、等待。 然而關係的衝突從以前累積到現在,其實雙方常常都已 遍體鱗傷,光是要留在原地聽對方說話,就已用盡所有 力氣。若沒有餘力,可以休息改天再說;若有餘力,深 呼吸,慢慢說,把感覺跟想法真摯地傳達給對方。 我們多是以自尊為主的個體,能為了關係而主動、傾 聽、不急著把話講完,已誠屬不易!祝福每個人,能在 自己所在意的關係中,從自尊層進入關係層溝通,讓彼 此的心更靠近。(整理/張原境)
│書籍介紹│ 書名│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 傷害的長期影響 作者│Nadine Burke Harris(娜 汀‧哈里斯) 出版社│究竟 作者從自身臨床經驗出發,發現人體在應付壓力時產 生的「皮質醇」會影響孩童發育,在進行嚴謹的數據蒐 集及驗證,分析童年逆境經驗(ACE)及惡性壓力反應之 間的關聯後,將研究結果出版成此書,提醒社會大眾童 年創傷會對生理健康造成巨大影響。 書名│超級大腦飲食計畫 作者│Max Lugavere, Paul Grewal (麥克斯‧盧加維爾、保 羅‧葛雷沃) 出版社│如果出版 作者將營養、保護心臟、修復 荷爾蒙、修復腸道、睡眠、運動等六大領域結合,列出 10種超級大腦食物,教導讀者如何吃、何時吃,最能讓 大腦健康,並提出幫助6種與大腦運作相關的神經傳導 物質最佳化的方式,而食用碳水化合物、油脂時該注意 什麼?心臟與腸道健康為何與大腦健康有關?又該如何 藉由適切的運動、睡眠與壓力幫助大腦保持活躍?本書 將一一說明。(整理/張原境)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5
教會消息
從女性視角 談那年風華正盛 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舉辦座談 邀請張常美、艾琳達分享當年白色恐怖親身經歷 【邱國榮新北報導】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導覽家族 於遊客服務中心二樓會議室舉辦「她們的年華正盛」 座談,7月25日第一場「張常美前輩,與1950年代女 性受難者」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張常美分享親身經歷, 從女性視角出發,看見女性受難者生命經驗。翌日第二 場「艾琳達與台灣民主化運動」則邀請艾琳達(Linda Gail Arrigo)分享參與台灣社會從威權走向民主的歷 程,爬梳美國與當年國民黨政權互動背後夾帶資本霸權 的帝國主義,延續到今日對民進黨政府的影響。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李淑君主持及與 談時指出,女性政治受難者失去女人生理時間節奏所 產生的陣痛,背後是政治威權的力量。女性受難者的身 體面臨停經、流產、早產、死胎、奶水匱乏與「月經衣 櫃」等問題,根據口述歷史,許多懷孕的受難者,因獄 中營養匱乏而無法順利哺乳,這對她們而言,是非常痛 苦的經驗。當時有些家庭較富裕的女性受難者,會將家 中寄來的奶粉分享給需要餵乳的獄友。 李淑君表示,把女性政治受難者經驗肉身化,可以思 考她們的子宮、乳房與月經等經驗,然後將這些跟性別 研究常做的政治壓力與政治威權議題,結合在一起思 考,她們會呈現失調的身體,打破女人時間是循環時間 的節奏,是不再期待與懸置的身體狀況,而關於女性肉 身陣痛的背後是政治威權的力量,這就是政治威權如何 性別化與思考化的議題。
艾琳達分享當年參與台灣民主運動親身經驗及對 台美關係之觀察。(攝影/邱國榮)
1931年出生於台中草屯的張常美,就讀台中商業職 業學校一年級時,因被選為班長參與學校自治會,遭羅 織「參加叛亂組織」罪名,判刑12年,正值18歲青春洋 溢的年紀輾轉於數座牢獄間,1962年出獄時已超過30 歲。張常美描述許多當年虐待受難者的酷刑,導致懷孕 女性流產、早產,逼迫受難者在國民黨政權擬好的自白 書上簽字畫押,承認加入共產黨,沒過幾日,就被拉去 槍斃。遭判刑12年的她,一度在再審期間,技巧性地否 認接過其他政治犯談論馬克斯主義的通信,答以是情
總會婦女委員會
書,成功迴避在自白書上畫押而躲過槍斃之刑。 張常美表示,當年會去讀馬克思、共產主義的,都是 知識分子,實際加入共產黨的並不多,但國民黨利用 刑求畫押,槍斃多人,因為蔣介石寧可錯殺一百,也不 願放過一人,有不少受難者出獄後選擇自殺。她諷刺地 說:「非常反共的國民黨,現在卻跟共產黨好好。」 第二場主講人是一生投入台灣民主化運動的人權工 作者艾琳達,她自詡是左派的行動者,不過她說,左派 運動女性的自主行動,往往會被台灣社會視為是愛人男 伴的財產。台灣的民主化歷史,充滿男性為理想衝鋒陷 陣的慷慨就義,女性參與者經常以「女強人」或是「代 夫出征」的兩極形象,若隱若現。人們多半記得她與施 明德的政治婚姻,而忽略了她用盡洪荒之力,在世界各 國遊走,積極救援黨外運動的同志,且對美國支持獨裁 政權的行為戮力批判。 此外,艾琳達也表示,美國與蔣介石的關係非常要 好,她自己有最親近的體驗,因為她的父親是美軍顧問 團,曾經在金門與蔣介石一起閱兵,看見扛著自由主義 的美國政府,其實在全球各地扶持獨裁者,使她內心有 所感觸。反觀過去國民黨政權的外交路徑也是如此,樂 於跟獨裁政府建立關係。對於現今政府的外交政策,艾 琳達說,社會運動起家的民進黨走向資產階級,可以說 是民進黨的最大危險,而且依賴美國的心態跟國民黨一 樣,這樣做無法讓台灣獨立建國。
香港性/別日常系列講座
跨宗教道女權 暢談教會女力 分享抗爭觀察 爬梳婦運脈絡 【林宜瑩新北報導】7月24日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P C T)總會婦女幹事 連嫦美受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 (Taiwan Conference on Religion and Peace,TCRP)之邀,於三峽佛光山金 光明寺向台灣各宗教領袖分享「教會中 的女力」,談PCT如何在女性牧傳與姊 妹努力下在女性權益上獲致突破。 TCRP是由台灣佛教、道教、天主教 會、伊斯蘭教、一貫道、統一教、軒轅 教、天帝教、天道、山達基教會、長老 教會等宗教團體組成,1994年9月17日 成立大會,今年已邁入第九屆。 連嫦美認為男女是生理性別,社會普 遍以「男女大不同」形塑不同性別的價 值感,造成男尊女卑的社會階級現象。 她直言,女權就是人權,並引用台灣婦 女神學家高天香的話:「女權運動所要 爭取的是女性的天賦人權,是每一個人 與生俱來與其他人平等地位的權利。」 強調婦女運動目標就是恢復女性完整的 人性尊嚴,使其與男性同享上帝所賦予 的人權,共同參與管理世界。 連嫦美表示,1627年首位荷籍宣教 師甘治士抵台後,於1636年在新港創設 學校,以羅馬字拼音教原民族群記錄其 語言、翻譯聖經,該校不僅招收男性, 也招收60名女性。隨後,加拿大宣教師
6
攝影/林宜瑩
馬偕在北部宣教,首位女信徒是五股坑 的朱定,1884年首座新式女子學校── 淡水女學堂成立。1887年台南設立現代 西式女學校──新樓女學校(現長榮女 中),禁止纏足是當年校規。 日治時期,南北先後成立女宣道會, 南部出現女神學校。1922年起,女性開 始可選執事、擔任長老職分,1930年 原住民婦女Ciwan(姬望)從婦學堂畢 業,受派往原住民地區傳福音。1949年 PCT第一位女性傳道人李幫助被封為牧 師,1987年出現第一位原住民女牧師 Ubin Maray(謝美花)。 從1992年彰化中會第一位女性中會 議長,2008年台南神學院首位女院長, 2019年台灣神學院也出現女院長,到今 年選出第一位女性總會議長。連嫦美在 會中暢談了長老教會的女力歷史。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張原境嘉義報導】嘉義獨立書店 「島呼冊店」7月舉辦二場「香港性/ 別日常系列講座」,邀請香港性別及酷 兒研究者、清華大學通識中心任教的 Franco Lai,分享香港的移工社群和抗 爭行動。Franco Lai從自身雙重邊緣身 分談起,分享她如何看待自己離鄉背井 的生活日常,7月25日的座談則談及她 在香港抗爭運動中的性別觀察。 「國難當前,性別僅是一個小議題, 抑或香港的女生已經很有地位,不用再 談性別議題?」開場時,Franco Lai拋 出這個問題。接著她開始梳理香港婦女 運動的脈絡,1980年代開始有女性主義 團體出現,1990年代進一步挑戰法律改 革,2000年代才開始論及性文化意識, Franco以《雨傘女子說》一書為例,指 出許多女性開始走上街頭甚至願意睡在 地上,而2017年「#MeToo」運動的興 起,更讓女性的權益日漸受到重視。 談到2019的反送中運動,Franco指 出參與者跨越各階層、年齡與族群,甚 至可見持不同意見的群體例如同志團 體與反同的基督教團體,一同走上街 頭,顯見此次運動議題性之複雜。「警 察以性暴力作為武器,男女均成為受 害者。」Franco表示諸如雞姦、脫去示 威者上衣與內褲、拍胸、搜身、如廁時
攝影/張原境
不許關門等時有所聞,「香港警察對拘 捕者的性暴力一直存在,不僅是反送中 運動時才出現。」然而亦有反送中的支 持者,用粗口或歧視同志的語句侮辱警 察,也會有男性以「外面太危險」「還 要麻煩男生來救妳」等理由阻止女性上 街頭,「抗爭運動與性別意識,兩者如 何取得平衡?當中仍存在許多爭議。」 Franco認為,2014雨傘運動後許多 人遭拘捕,本土派冒起,開始主張右翼 思潮,促使主張「和理非」的民主派逐 漸被邊緣化為「左膠」,然而至反送中 時,不同路線者彼此相容,和理非強 調和「手足」勇武派站同一陣線,而常 被批評過於敏感、拘泥小事的女性主 義者,也逐漸以「糾正前先建立連結 (connection before correction)」為主 張,嘗試與立場相異者對話。
教會消息
踏尋台東部落 思國內普世觀 我愛台灣宣教營連結本土 走入 Lalauran、Pasikau 打開多元族群視野
ILT學員體驗布農族早期狩獵在山上就地處理獵 物的文化。(攝影/黃政凱)
【實習記者黃政凱台東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2020我愛台灣宣教營 (ILT)東部場──尋找歷史的溫度」,7月22至25日 40位學員踏尋台東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Lalauran (拉勞蘭)部落及Pasikau(巴喜告)部落,了解上主 普世性的愛和恩典扎根台灣的故事。 營會從普世觀出發,探尋台灣多元族群文化,促使 學員思考「我是誰」。今年因國外各地疫情嚴重,未邀 請國外學員,於是回頭思考如何以普世眼光看台灣,進 一步主動關心普世議題,讓台灣有更不一樣的未來。 台東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參訪拉開營隊序幕,瑞 士籍修士歐思定(Augustin Buchel)介紹白冷會在中 國東北及台灣的宣教史,述說早期來台宣教的困境與 陪伴會友的過程。他道出傳福音的精神:「愛人就須更 了解人生活的問題。」 開會禮拜於愛馨會館舉行,由總會青年幹事李信仁 牧師主禮。全體學員以四種語言吟唱〈聖哉、聖哉、聖 哉〉,以表重視普世語言。李信仁表示,今年營會原本
進彰化農村作志工 大雅青少服事長者 【洪泰陽彰化報導】7月20至22日, 台中中會大雅教會牧師張佳幸率青少年 團契一行20人,於彰化縣埔鹽鄉大有 社區進行農村志工服務營會。張佳幸表 示,志工服務讓年輕一代發揮能力服務 他人,體驗施比受更有福的信仰意涵。 大雅教會志工營參與大有社區發展 協會的「銀享彰化‧青創未來‧大有可 為」長者為師計畫,在大熱天清潔社 區、整理年長者居家環境,並至長者實 驗園圃除草與操作翻土機械,順便增進
攝影/洪泰陽
因疫情而停辦,但思考後認為,普世觀不只連結國外, 國內也可以,於是以「尋找」為主題開辦營會。 營隊進入Lalauran部落認識Kacedas Paiwan(東部 排灣)中會Lalauran(新香蘭)教會宣教結合社區營造 的成果。牧師Sakinu(戴明雄)表示,教會積極推動社 區營造,協助發展部落產業,因而成立Lalauran小米工 坊,希望更多人走進教會,感受原住民文化。 學員在Lalauran部落體驗包傳統排灣族美食cinavu (吉拿富)及傳統編織。作家Ahronglong Sakinu(亞 榮隆‧撒可努)分享追尋族群文化的重要,肯定眾人來 到部落:「很重要!」因為認識原住民是打開多元族群 視野的第一步,也是學會普世觀重要的一步。 營隊第二天晚上,台灣教會公報社《少年新眼光》 讀經手冊主編Umav Ispalakan與學員互動,帶領學員 進行普世議題的問答。學員專注參與過程中,認識、理 解並釐清以往未曾注意的議題。當提到普世的定義, Umav Ispalakan說:「你知道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願意尊重與學習,並且可以找到一起前進、努力的方 向。」她強調傾聽很重要,要以願意了解彼此、尊重彼 此來做為溝通的平台。 第三天,營隊開拔至Pasikau部落布農部落休閒農 場,體驗布農族人早期狩獵時在山上就地處理獵物,撿 柴、生火、搭烤肉架烤肉,並以三顆石頭排成三角形搭 成飯鍋基底,用柴火煮飯,全程都是就地取材,模擬早 期部落生活。學員也體驗射箭、欣賞部落劇場,並聆聽 部落導覽Pasikau部落的故事。晚上在Bunun(布農) 中會Pasikau(巴喜告)教會追尋「我是誰」,透過動 畫影片分享幾天下來的所思所想,彼此交流。 第四天,營隊在P a s i k a u教會進行閉會禮拜,從 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省思歷史中威權的傷害, 盼望未來能夠建構關於「我是誰」的嶄新形象,跳脫過 去威權時期的窠臼。
有機常識。此外,也帶領長輩進行團康 活動,讓長輩動腦兼肢體律動。 晚間張佳幸則帶領分組討論與分享, 讓來自教會與社區的青少年,從彼此不 熟悉到相識,進一步整合、團結。 張佳幸表示,大雅教會每年暑期志工 活動都是帶年輕人至偏鄉教會或社區服 務。前年到嘉義中會東後寮教會,去年 前往澎湖高雄中會西嶼教會,今年則是 到彰化傳統農村學習。 張佳幸表示,此次活動主要目的有 二,一是博得大雅社區居民認同,擴展 傳揚耶穌基督福音的界線,為8月靈修 營活動暖身;二是建立青少年對土地的 認同,到偏鄉看見需要幫助的人,跳脫 溫室花朵心態。「這群都市小孩在生活 各面向都是被祝福的,要相信自己有能 力去改變、幫助需要的人。」 第一天晚上,青少年普遍感想是很熱 也很累;第二天開始出現好評;到了第 三天,已主動表示要繼續參加教會8月 的靈修營。張佳幸強調,一切有上帝的 恩典與保守,年輕人的回饋讓每年都很 熱、很累的志工營繼續走下去。
頭份教會青年會
走出教會靈修培養感情 【洪泰陽台中報導】新竹中會頭份教會青年一行20 幾人,7月17至18日前往台中進行青年會退修會,參訪 台中中會柳原教會、中台神學院與道禾六藝文化館。 頭份教會牧師林錫和表示,退修會目的是讓青年走出 教會,享受靈修之旅。青年會會長兼少契輔導謝宜燕執 事表示,因時代變遷,無法像早期待在固定地方靈修, 除共同晚禱和分組早禱,也採納青少契意見,安排逛逢 甲夜市及麗寶樂園行程。經費方面,碰巧遇到政府安心 旅遊補助,住宿及遊樂園門票費用節省三分之一支出。 謝宜燕強調,期待透過參訪柳原教會,彼此分享如何 帶領青少契認識上帝,讓青少契認識其他教會,未來他 們至他地就學而離開母會時,也可以與母會分享其他教 會的資訊。參訪中台神學院時,有別於以往在教會看神 學生報告,副院長張宰金牧師親自解說,讓頭份教會青 少契身歷其境認識神學院的環境、教學及神學生的生 活,了解成為神的僕人需要哪些裝備。 謝宜燕表示,晚禱和早禱是讓青少年了解無論是否放 假、是否在教會,都應該每日與主面對面及靈修。至於 非靈修的玩樂行程,目的是在增進彼此情誼。她強調, 這次活動成行要特別感謝眾執事及弟兄姊妹隨行照顧。
攝影/洪泰陽
玉井辦芒果音樂會 逾百人聆聽受歡迎 【張原境台南報導】炎炎夏季午後, 動人琴聲在玉井飄揚。7月26日下午, 台南中會玉井教會舉辦「芒果音樂會 shake Shake the Mango Tree Concert」,現場座無虛席,許多社區民 眾步入教會欣賞音樂。曾於玉井教會牧 會的南中南門教會牧師楊榮敦,亦帶領 會友到場聆聽。 芒果音樂會由玉井教會長老張昌國之 女張秉真及同學陳圓圓、洪于真攜手演 出,標榜「貌似鬧事,其實是超認真的
攝影/張原境
音樂會」。有趣的是,臉書活動專頁上 註明入場方式為:「1.任三顆完美芒果 (品種、膚色、尺寸皆不限);2.一包芒 果乾(很乾);3.或現場購買義賣品(愛 貓者會尬意的那種)。」所以現場可以 看到許多芒果,可愛的義賣品「浪貓貼 紙」也引起眾人爭相搶購。 張昌國表示,雖然以往玉井教會辦理 音樂會皆為免費入場,但張秉真認為平 常在學校或校外演出時均有收取門票, 碰巧她愛吃芒果,陳圓圓則喜愛動物, 於是發揮創意將入場券改為芒果或購買 「浪貓貼紙」,將義賣所得捐給流浪動 物協會,「不只讓人聽到美麗的音樂, 也讓動物感受到人類的疼心。」 「這是第一次舉辦純樂器的音樂會, 過往多為聖歌隊與鋼琴共同表演。」張 昌國期盼,透過音樂會的舉辦,可以提 升社區民眾的音樂素養,也讓更多人有 機會走進教會,而最後吸引超過百人參 加,讓他感到很驚訝。 音樂會原欲於3月29日前任牧師張文 明退休時舉辦,不幸碰上嚴重特殊傳染 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而取消。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7
教會花絮 七星中會雙連教會
台語夏令營 囡仔攏進步
潘霍華的故事繼續被傳唱。他期盼藉聖詩生活
總幹事、牧長代表說明事工進度與需要,當天
營幫助青年從聖詩得感動,甚至進一步用母語
也討論原定的「試讀計畫」是否進行,後決定
創作,讓人看見上帝在各族群的作為,歡迎報
交由委員會主委、副主委校正,不另辦試讀。
名,詳細資訊請上總會青年事工網站查詢。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浪犬中心啟用 零碳綠能
其中,台灣教會公報社今年為第七度獲獎。 今年眾多獲獎單位中,僅三個為基督教團 體,公報社是長老教會當中唯一獲獎者。公報
主委Sai Isqaqavut(撒伊‧伊斯卡卡夫特)
社社長方嵐亭說,公報社對公益努力不輟,136
牧師表示,若奉獻主日後的經費足夠,屆時負
週年慶之際更成立「公益平台專區」,盼能將
責校閱的牧長將可駐點花蓮三個月,更完整、
文字與生活結合,用實際行動支持弱勢團體,
仔細地完成工作;若不然,則工作時間稍微壓
期盼身為宗教團體能多元參與社會,而不僅停
縮,但仍會完成校正。現在亦持續與翻譯顧問
留於教會界,「2015年開始販賣公平貿易咖
麥煜道(Paul McLean)牧師聯繫,確認進度與
啡,即希望將宣教理念化為實際行動。」近年
溝通想法,期待明年能進入排版、印刷。(資料
陸續進行門市改造、出版文創品,希望非基督
照片,攝影/林婉婷)
徒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福音。
【邱國榮台北報導】為要激發孩子學習台語
公報社配合政府母語教育政策,2019年陸
新樓醫院、台史博、成大老年所
的興趣,七星中會雙連教會7月21至24日舉辦
整合資源 全面照護失智
「台北囡仔台語夏令營」。雙連教會牧師團隊 之一、牧師楊新造在結業式致詞時表示,盼望 家長繼續在家裡用台語跟孩子溝通,就會看見
續於高雄及台南舉辦「用台語講故事」,並於 《台灣教會公報》刊登台語文及原住民族語內 容;亦配合政府轉型正義政策,與國家人權博 物館合辦人權影展;「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復刻
【林宜瑩採訪報導】台灣首座全獨立綠能流
版」導覽,則讓民眾對長老教會的宣教歷史有
「鼓勵孩子多講台語,就要在家庭裡。」楊
浪狗示範案場在台北內湖!在大同永續能源公
進一步理解;2019年將販售聖誕糕所得十分之
新造說,家庭就是最好的學習環境,教會舉辦
司協助下,卓媽媽流浪犬中心裝設太陽能發電
一,透過總會奉獻日本作為風災重建;發行的
台語夏令營只是幫助孩子喜歡台語的起點,重
及儲能設施,成為綠電及儲綠能示範案場。
《台灣教會公報》《甜蜜親子報》及《耕心》
孩子的進步。
點還是要在家庭裡,鼓勵阿嬤與阿公在跟孫子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高茹萍表示,位
交談時候,要多使用台語,尤其孩子們學習新
於台北市內湖的卓媽媽流浪犬中心,原本是座
轉型正義及原住民消息,彌補偏鄉教育資源不
事物的吸收能力猶如海綿一樣強勁,任何好的
垃圾掩埋場,目前狗場共收留44隻遭主人拋
足,更有助社會風氣改善。(攝影/陳逸凡)
學習,都對孩子未來一生有所幫助。
棄犬隻。2015年起,聯盟每年募集太陽光電
【張原境整理報導】7月21日上午,新樓醫院
及儲能系統所需費用,但狗場常有老鼠咬壞線
院長蔡江欽、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
這次夏令營約50名參加,從幼稚園到國中
均為免費索閱,除配合政府宣導長照2.0政策、
生,經過四天學習,幾乎都能朗讀台語童謠,
路,也缺乏定期維修及監管機制,在酷暑中常
奇,與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林崇熙,共同簽署
除了讓小朋友學會六首台語聖詩,並學會用台
跳電,直到今年大同永旭能源公司綠能團隊介
三方合作備忘錄,期盼將社會資源、社區與研
語自我介紹,例如有人會說「我愛踢kha球」,
入,讓狗場終於有充足電力可以獨立運作。
究進行資源整合,對社區照護提供更多貢獻,
有人說「我愛食雞卵糕」。其中有一對來自美
大同永旭總經理黃允巍表示,很多極端氣候
國紐約的石姓兄弟,過去雖沒接觸過台語,營
現象都是人為造成,提醒人們應更快速做出改
蔡江欽指出,隨著人口老化及失智人口比例
變;台灣在推動能源轉型時遇到諸多問題,盼
攀升,為使失智者及照顧者均獲得妥切照護, 衛福部於2017年起推行「長照2.0」計畫,納入
員會台語小組召集人、雙連教會長老陳金泉,
統,馬上可知道案場發電儲能系統問題,並承
50歲以上失智症者。新樓醫院已於2014年超
讚許小朋友經過四天學習已能清楚朗讀台語,
諾未來會擔負長期維護的責任。流浪犬中心卓
前部署,承辦「長照資源不足地區失智症社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
詩歌見證 跨教會互交流
共同營造台南市成為失智友善城市。
此案例有正面宣導作用。他說,現在有監控系
會結束前已能用簡單的台語自我介紹。
台南中會富強教會
尤其音調準度勝過許多大人。他有感而發說,
媽媽說,過去常有突然斷電的經驗,所以不太
服務」,深入永康、新化等地設立樂智據點,
母語委員會辦「傳道師族群語言能力認證檢
敢用太陽能,如今已可放心使用。
2018年更承辦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整合失智社
【義工記者邱筱涵台南報導】7月25日晚上7
定」,早已將筆試考題給考生,但仍有人筆試
高茹萍表示,近期太陽光電出現很多爭議,
區網絡服務,評估狀況後轉介醫療院所、長照
點,台南中會富強教會提摩太牧區邀請基督教
不及格,甚至零分,顯見部分傳道師對母語缺
像是砍樹種電、濕地種電等,其實這次狗場的
資源或日照機構,達到延續型照護。為促進失
迦南會北部大專團契舉辦詩歌見證分享會。團
乏認同感。新學年度陳金泉將受聘台南神學院
綠電設施,能解決很多社會問題,說不定「綠
智症長輩及家屬生活品質,院方2019年起與台
契輔導申永順以「隨時的幫助、一生的倚靠」
教台語,盼改善此現象。(攝影/邱國榮)
能公益」也能輸出國外,讓大家看到綠能的好
史博合作,透過志工培訓、課後據點實習、聯
為題,分享如何在基督信仰中操練超越逆境
合宣傳及相關推廣活動之辦理,共同打造社會
的生命力,並勉勵學子,人生旅途難免遇到困
資源與社區資源共享的照護鏈,今年成大老年
難,只要相信有主同在,祂就是隨時的幫助。
處。(相片提供/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總會大專與青年事工委員會
聖詩生活營 盼青年參加 【張原境採訪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布農聖經翻譯委員會
聖經翻譯完成 鼓勵奉獻
所團隊更與台史博共享輔具之研究。
申永順表示,當初之所以成立教會,源於
蔡江欽強調,本次合作備忘錄簽署為首次社
1959年盼能幫助堅守信仰的北漂學子,在異鄉
會資源、社區資源與研究面三方簽署合作,期
有穩定聚會處,一起靈修、彼此關懷。一開始
大專與青年事工委員會10月15至17日將在新竹
望藉由不同領域的結合,研擬出更適合年長失
四處租借場地,1966年完成建堂,成為第一所
聖經學院辦「全國青年聖詩生活營」,邀請搖
智症者及家屬的生活模組,進一步讓新樓醫院
由大學生建立的教會。60年過去,迦南會已發
滾主耶穌樂團朱約信(豬頭皮)、僕人團藝文
成為社區身心靈健康維護的標竿醫院。(相片
展成涵蓋兒童到銀髮族的教會,學生宿舍也有
宣道佈道團團長夏奕孛、八角塔男聲合唱團團
提供/新樓醫院)
來自韓國、印尼等外籍學生。
長鄭睦群、總會教會禮拜與音樂委員會主委葉
北部大專團契宿舍的學生分別以人際關係、
台灣教會公報社
燕妮、Payuan(排灣)中會青年幹事Qelen Zingla
興辦公益事務 七度獲獎
(額冷‧璟拉),歡迎青年報名。 大專與青年幹事李信仁牧師說,2009年出版
宿舍生活、經濟生活、生涯規劃、婚姻感情為 題,分享自己在宿舍的生命成長與改變。蕭驪 筑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教會就像一個
新《聖詩》時,亦錄製《唱SONG聖詩》專輯、
【林婉婷採訪報導】由B u n u n(布農)、
小型社會,「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
舉辦「唱SONG聖詩大賽」,盼鼓勵青年更體
Bunun Ciubu(中布)及Nanpu(南布)中會聯
別人的事。」感謝上帝讓自己從團契學習如何
會聖詩之美。近年,教會禮拜與音樂委員會也
合展開的布農族語聖經翻譯事工自2012年執
與不同個性的人互動,建立友誼,人際關係成
舉辦諸多營會,但青年與聖詩的距離似乎仍遙
行,如今完成聖經全部經文翻譯與三審,布農
長許多。林祐真分享過去在補習班上班時,工
遠。他說,聖詩富信仰意涵,既談論恩典,也訴
聖經翻譯委員會主委、副主委們預計8月再展
作時間集中週日,無法參與教會聚會和服事,
及苦難,可從吟唱中得幫助,這幾年華語和客
開校正,但目前事工經費略緊,為讓後續規劃
經過一番掙扎,決定向神禱告,經與上司商
語聖詩陸續出版,讓更多族群於禮拜中吟唱。
順利進行,翻譯委員會籲請三個中會安排奉
量,獲同意把週日的課調到週間,讓他能參與
李信仁指出,新《聖詩》蒐羅普世100多種語
獻主日,鼓勵布農族兄姊一起關心族語聖經翻
言作品,也有許多台灣的創作,開闊信徒對音
譯。Bunun Ciubu與Nanpu中會暫定7月26日,
【張原境綜合報導】7月22日上午,台南市政
樂、信仰及文化的眼光,「也許有人覺得《聖
Bunun中會則請屬下各教會自行於7月擇一禮拜
府民政局於財團法人南鯤鯓代天府槺榔山莊舉
富強教會傳道師許雅茹認為,不同教會間能
詩》內容都很舊,其實是歷久彌新。」他以長
舉行,翻譯委員會將赴三中會秋季議會報告。
辦「109年宗教團體興辦社會公益事務績優表
夠交流,可體會到不一樣的氛圍,是很難得的
聚會,從中明白人不該事奉瑪門(金錢),而應 該事奉神,神會賜給人一切所需。
青畢契徐惟恩創作的605首〈靠主恩典奇妙氣
今年5月29日,布農聖經翻譯委員會成員同
揚大會」,市長黃偉哲親自出席頒獎,表彰轄
經驗,透過這樣的交流不僅能聽取不同經驗,
力啲保護〉為例指出,透過重新譜曲,可以讓
三個中會召開聯席會議,委員們向中會議長、
內100個興辦社會公益事務績優之宗教團體,
也能互相鼓勵、學習。(攝影/邱筱涵)
8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活動短波 ◆精兵夏令營
總會消息
時間:7月31日~8月1日
◆第8屆武界排球錦標賽暨武界教會設教70
南部消息
週年系列活動壯年長青排球友誼賽
地點:七星中會冬山教會 ◆台灣基督教史講座:攏是為主基督——從
主辦:台北中會士林教會青少年團契
馬偕傳記/日記的出版看教會史的研究典
◆You&Me人生實境遊戲
藏現況
時間:7月31日~8月2日 ◆公報社136週年慶系列活動:「我最愛的 詩篇」徵件
時間:8月13~15日
時間:即日起至8月14日
時間:7月31日上午10:00~11:30
地點:台北國際青年旅館
主辦:台灣教會公報社
地點:台南神學院頌音堂1樓會議廳
主辦: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青年團契
內容:詩篇150篇任選1篇、抄寫於A4紙張,
主辦:總會歷史檔案館、台南神學院
(詳洽:0929-328-283)
地點、主辦:中布中會武界教會 ◆大馬園教會升格堂會、設教25週年暨林正 輝牧師就職第2任牧師感恩活動 時間:8月1日上午9:00 地點、主辦:布農中會大馬園教會
不 限 語 言,有 機 會 獲 得 公 報 社 文 創
◆第10屆Yacengecenge領袖營
內容:王榮昌牧師主講。
◆第3屆中和盃Rummikub拉密比賽
品。活動詳洽全台公報社門市。
時間:8月6~8日
◆「樂齡玩家」銀髮桌遊帶領人培訓課程
時間:8月15日上午9:00
(詳洽:06-235-6277#163台南門市)
地點:魯凱中會霧台教會
時間、地點:8月3日上午9:00~下午5:30七星中 會濟南教會,8月10日高雄中會事務所 主辦:總會宣教基金會、總會「一領一‧新倍
地點:台北中會中和教會
◆北門長者幸福班
主辦:台北中會中和教會、台灣基督教牧鄰
日期:即日起~9月30日每 週二、三上午
沐靈協會
主辦:魯凱中會青年事工部
9:00~11:00)
◆老將新秀排球邀請賽 時間:8月13~14日
加宣教運動推動中心」高齡關懷事工
◆大稻埕教會設教145週年保齡球比賽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北門教會
地點、主辦:南布中會建山教會
小組,台北婦女展業中心、瘋桌遊創
時間:8月16日下午1:00
內容:藝文、人文課程、社會新知、醫學講
◆太魯閣中會第60屆秋季議會
新教育學院協辦
地點:高手庭園保齡球館
(詳洽:07-322-0669#405陳專員)
主辦: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Soobi Artful Thinking理念內容說明會
地點:太魯閣中會重光教會
◆敬拜讚美團事奉訓練
◆慶祝父親節感恩禮拜暨中醫專題講座
時間:8月2日下午2:00
主辦:太魯閣中會
時間:8月15日下午4:00~晚上7:00
時間:8月17日上午9:30
地點:台南中會大光教會
◆慶祝父親節感恩禮拜暨傳統射箭比賽
座、桌遊、韻律舞蹈、活力操等。
時間:8月18日上午9:00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小禮拜堂
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總院9樓大禮堂
主辦:台南中會傳道部
時間:8月22日上午8:00
主辦: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
主辦:台北中會松年事工部
內容:歡迎團契輔導、主日學同工參加。
地點:長治百合布洛德文活動中心、霧台文
◆新樓醫院第4任院長蔡江欽卸任暨第5任院
◆「我們與聖經的距離」全國青年查經營
◆新竹中會內壢教會50禧年感恩禮拜
時間:8月27~29日,報名至7月31日止
時間:8月16日下午3:00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地點、主辦:新竹中會內壢教會
主辦:總會青年、大專事工委員會 (詳洽:02-2362-5282#510) ◆總會傳福會在職牧者夫婦談心專線
◆美崙教會設教70週年慶系列活動(8月場) 時間:8月1日下午3:30感恩音樂會、5:00感恩 茶會,2日上午9:30~11:30感恩禮拜
時間:8月2日下午3:00
內容:感恩禮拜中暨表揚「福音的使者」。
◆歡樂一夏桌遊體驗營
地點:新樓醫院麻豆分院宋伊莉莎白禮拜堂 主辦:新樓醫院
地點、主辦:客家宣教中會關東橋教會
◆父親節音樂晚會
中部消息
密。歡迎於平日上班時間洽詢。
化廣場 主辦:排灣中會兄弟事工部
時間:8月11~14日
專線:0800-500580,不收費,資訊保
東部消息
長劉啟舉就任交接感恩禮拜
其他消息
時間:8月8日晚上7:30
◆伊甸盲人喜樂合唱團35週年音樂見證會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十二石教會
時間、地點:8月1日晚上7:00高雄場於改革
◆達瓦蘭生活體驗營
宗長老會高雄信愛教會、8日下午2:30
◆「雲彩般的見證」徵文活動
時間:8月14~15日
台南場於台南中會北門教會、15日下
時間:即日起至7月31日
地點:排灣中會達瓦蘭教會
午3:00台中場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
主辦:台中中會
主辦:台南中會鹽行教會
中教會、22日下午2:30台東場於台東
(詳洽:04-2287-2477郭幹事) 內容:字數1500字以內,文件檔請寄至電子
◆左鎮教會150週年:兒童成長體驗營
城市生命泉純福音教會、29日下午
時間:8月14~16日
2:30桃園場於新竹中會桃園教會、11
地點、主辦:東部中會美崙教會
信箱b8972083@ms25.hinet.net,或郵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左鎮教會
月28日下午2:30年度感恩音樂會於台
◆信徒造就課程
寄到台中中會事務所。歡迎台中中會
◆世界婦女公禱日
北神召會
所屬教會信徒自由參加投稿。
時間:8月15日上午9:00~12:00
主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地點:東部中會懷恩教會
◆童來放暑假
地點:台南中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東北角禱告山神蹟咖啡開幕感恩禮拜
時間:8月1日上午9:00~下午1:30 主辦:東部中會傳道部
時間:8月1日下午2:00~4:00
主辦:台南中會婦女部
時間:8月8日下午3:30
內容:馬約翰牧師談「在耶穌愛裡成長」。
地點、主辦:台中中會郇城教會
◆父親與母親慶祝:這一次,換我來愛您!
地點、主辦:台灣東北角基督教禱告山
◆「集合吧!團契競技生死鬥!」聯合同訓營
◆耿明德牧師就任豐原教會第14任牧師授職
時間:8月1日下午2:00~4:30
◆台南區 KYBC桌遊訓練
地點、主辦:壽山中會鳳山教會
時間:8月13日上午9:00~下午5:00
時間:8月31日~9月3日,報名至8月8日止
感恩禮拜
內容:趣味遊戲、精心下午茶、詩歌敬拜、小
地點:夢想城鄉營造協會
時間:8月9日下午3:00
主辦:花蓮、台中、嘉義大專中心
地點、主辦:台中中會豐原教會
內容:團體活動、分班討論、獻心晚會等。
◆適婚聯誼活動
◆「奔向節制」主日學夏季學校
時間:9月13日
時間:8月3~8日
地點:台中人間食解生態養生坊
地點、主辦:高雄中會光鹽教會兒童主日學
主辦:台中中會婦女事工部婚姻組
北部消息 ◆慶祝父親節:錦州社區第20屆藝文比賽
禮物贈送等。
地點:愛家青年中心 主辦:得勝者教育協會台南辦公室
關懷代禱
內容:詩歌歡唱、品格故事、互動遊戲等。
◆太魯閣中會S i k a t牧師娘(故T s a w退休牧
(詳洽:0928-657-790或L i n e I D:
◆2020年度感恩禮拜暨技藝趣味競賽活動
師)於7月16日安息主懷,享年92歲。已
cjhung0130洪長老)
時間:8月1日上午8:00~12:30
於7月25日上午9:30在斯達岸教會舉行中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雙連教會
◆聖樂聯合禮拜
地點:屏東中會潮州教會
會葬告別禮拜。願上主親自安慰遺族。
時間:8月1日上午9:00~12:00 ◆暑期兒童營
時間:7月31日晚上8:00
主辦:屏東中會松年部
時間:8月2~9日
地點:彰化中會田中教會
◆巷弄裡的好事集
◆台北中會楊國保退休牧師於7月21日安息 主懷,享年83歲。訂於8月8日上午10:00
地點:七星中會頭城教會
主辦:彰化中會員林區
時間:8月1日上午9:30~12:30
於大稻程教會舉行告別禮拜。願上主親自
主辦:七星中會大安教會青年暑期福音工作隊
◆主日學大會
地點:屏東市忠孝公園、屏東縣身心障礙福
安慰遺族。
◆「我的聲音帶有能力」兒童營
時間:8月15日下午1:30~5:00
時間:8月4~7日
地點:鹿港國中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中山教會
主辦:彰化中會教育部
◆高中職行動者培力營
◆土庫教會慶祝設教130週年慶典
時間:8月4~7日
時間:8月8日下午2:30~4:00音樂見證會、9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台南中會蔡瓌鳳牧師娘(故黃寬松退休牧
利服務中心前廣場 主辦: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屏東 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中心
8月8日上午10:00在台南市立殯儀館明德廳 舉行告別禮拜。願上主親自安慰遺族。
原住民消息
徵
日上午10:00感恩禮拜
◆85歲以上長者慶生感恩禮拜
地點、主辦:嘉義中會土庫教會
◆獅子鄉青年文化樂壇
時間:8月16日上午11:30
◆主日學大會
時間:7月30日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城東教會
時間:8月15日
地點:排灣中會楓林教會
地點:六甲南元休閒農場
主辦:屏東縣獅子鄉K a i d i文教發展關懷協
(詳洽:02-2771-1282葉牧師) 內容:教會壽星攝影展供建堂義賣。
主辦:嘉義中會教育部
師)於7月24日安息主懷,享年76歲。訂於
活動訊息
歡迎教會提供活動訊息,內容:活動名 稱、時間、地點、主辦單位及聯絡方式、
會、排灣中會、獅子鄉聯禱網協辦
內容;傳真至:06-237-8882,或e-mail: news@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9
公報廣場 窗 口 無 遮 欄
,
摩爾上尉 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姚孟昌(浸信會懷恩堂會友)
摩爾(Tom Moore)上尉是位英國 老兵,因疫情被關在家中。看到年輕人 一個個在病毒前倒下,以及英國國家 醫療系統(NHS)缺乏裝備與藥材,醫 護人員面對病患束手無策,而想做些 什麼。因此,在他百歲生日的六週前, 摩爾告訴晚輩,他要用助行器在後院 走100圈,希望能為NHS募點錢。從那 天起,摩爾抓著助行器,一步步地走、 一圈圈走、一天天地走。他走得很慢, 也很辛苦。不放棄,就是希望能走到 100圈,為NHS募得英鎊1000元。 摩爾的行動漸漸地傳開來。鄰居天 天跑來打氣、幫他記錄。醫護人員寫卡
餅和水的安慰
片請老人家一定要堅持。著名的音樂 劇巨星麥可‧波爾(Michael Ball)聽 到這事,邀請他與由醫護人員組成的 合唱團一起錄製歌曲〈你永遠不會獨 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一 起為人民打氣。 隨著歌曲傳唱到英國各地,摩爾能 否在生日前達成目標,成為媒體的共 同關切,鼓勵卡片也如雪片般飛來。摩 爾的歌曲甚至成為英國冠軍金曲,還 獲得「最老金曲歌手」世界紀錄證書。 英國著名的組織英國之傲(Pride of Brittan)也頒他年度「英國之光」的頭 銜。他們告訴老人家,摩爾每天跨步走
丹尼
日本年僅30歲的男星三浦春馬、澳洲年僅20歲的前 花式滑冰世青雙人組冠軍亞歷珊卓芙絲卡雅,以及31 歲的知名網路遊戲魔獸世界的實況主Reckful,皆因承 受不了生命之「重」而選擇「輕生」。 會走上這條路的人,必定有著極大的無助感,再也 沒有任何的目標或盼望,讓他願意再多承受一點生命 之重。雖然隨著醫學科普的發達、心理衛生教育的推 廣,現代人多少能夠知道憂鬱情緒是生命中會出現的 一個正常起伏過程;而憂鬱症則是與大腦神經系統及 相關內分泌失調有關,就如同一個身體上的疾病,進 而又影響了其他生理上的問題,例如沒食慾、失眠、胸
樂生事件之我思 過去我國統一收容漢生病(痲瘋病)的樂 生療養院,經醫學進展與時代變遷,在1950 年代後已不再強制入院,不過仍持續運作至 今。隨著捷運工程在90年代的開發、選地, 院民的居住權益與療養院的拆遷實況,在後 來20年持續角力至今。而角力的內容有:院 民的人權、台灣公共衛生領域的文化資產保 留、地方發展與公共建設等議題。 今年6月,部分院民與青年樂生聯盟在義 務律師陪伴下,以未經環境評估為由,對衛 福部發包給廠商正興建的「樂生人權園區 入口意象」工程,提出公民訴訟及聲請假處 分。透過幾次開庭與法官的實際訪查,台北 地方法院於7月7日做出裁定,勒令停工。但 由於法院裁定後,工程並沒有即刻停下,關 心樂生的青年們以六步一跪的方式,在祭告 已逝院民後,從樂生所在地迴龍出發,徒步 苦行13公里,經歷四個多小時抵達行政院, 希望以此向主管單位請命。而衛福部長陳時 中,在7月14日發表服從法院判決,願意暫 時停工的聲明。 不過,建設爭議並沒有因為暫時停工而獲 得解決。因為目前依據《漢生病病患人權保
10
路的畫面,激勵許多因重病傷殘不良 於行的老人家。他們紛紛拿起手杖與 助行器,告訴自己就算艱苦,也要踏出 第一步,要前進、不後退。 當摩爾走過第99圈。小小的後院出 現一隊英國現役軍人列隊立正,一起 舉手向上尉致敬,迎接他抵達終點。英 國首相特別錄影向摩爾祝賀,謝謝他 激勵所有英國人民,包括首相本人。 4月30日凌晨,英國各大電視台晨間 新聞連線訪問,告訴上尉大家跟他賀 壽的消息。主播問有沒有聽到噪音? 上尉抬頭一看,兩架英國二戰時期的 噴火式戰鬥機正飛越上空,不斷在附 近轉圈,對這位年輕時以裝甲兵身分 捍衛國家,百歲之齡還為國家人民而 走的摩爾,表達最高敬意。截至30日, 摩爾收到超過15萬張卡片,還有捐款 3100萬英鎊(約新台幣11億元)。 其實英國人民很一般,他們沒什麼
悶、慢性疲勞等。身為在教會中的一位弱肢,有時卻還 要承受其他例如信心不足、沒有交託倚靠、不夠親近 神……等的「安慰開導」。 禱告、讀經、親近神、用聖經的話語成為自己的幫助 都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對於一位正處在身體上不 平衡,已經被食慾不振、失眠、胸悶、頭暈困擾的弱肢 而言,如何能「理智地」聽進這些勸慰的話語? 「你們要把一切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 「我知道要交託,但是現在人就是很不舒服……」「你 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我知 道,但是現在就有一股很恐慌、胸悶的感覺……」 當約伯的生命遭遇極大痛苦時,他的三個朋友安靜 地陪著他七個晝夜,約伯才開始說話、也開始尋找痛 苦的來源與意義。但是之後三個朋友輪番上陣開始勸 告他,卻對約伯受苦的緩解無濟於事。先知以利亞也
陳家玉
障及補償條例》施工的人權園區工程,並沒 有在與院民進行良好溝通的前提下進行。甚 至此案爭議的入口工程,其完成後的進出方 式,並沒有考慮到平均年齡超過80歲院民 們的實際狀況;所造成可預期的出入不便, 引起部分院民強烈反彈。 樂 生 保 留 運 動 已 經 進 行 了 十 多 年。隨 著捷運機廠選地的拆遷成定局(目前已拆 80%),關心的人越來越少,著力的方式也 越來越困難。 參與始於了解。面對在生命歷程裡長期處 於被汙名狀態、而老年時居所被迫遷移的院 民處境,我們的了解及參與都很有限。或許 這些人的處境真的離我們很遠,但每每看到 新聞或相關臉書粉絲頁的轉貼,看到社會上 有一群年輕人,用超過十年的熱情與實踐陪 伴這些耄耋、風燭之年的院民,關心他們生 活起居、在意他們是否能在有生之年於居住 與生活上都保有平靜與安樂、甚至希望能讓 他們有生之年透過居住地方被重建或保留 而在尊嚴中行至生命終點,這樣的陪伴與實 踐,真是為朋友捨命、做在最小弟兄身上的 榜樣。(台南神學院碩士生)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錢,搞不出什麼大場面。他們只知道用 自己熟悉的方式讓自己開心,順便鼓勵 身邊的人。他們用最平凡的方式保衛 自己珍愛的民主生活。這就是英國立國 千年卻從未被入侵的祕密。自己國家自 己所有,自己命運自己掌握,國家主權 由國民守護。 摩爾參加演出的歌曲〈你永遠不會 獨行〉,我認為這是一首深具基督信仰 內涵的歌曲。信徒知道自己即使在曠野 流浪,也未曾獨行,因為上帝與信徒同 在。上帝在前引領,在旁陪伴,也在身 後看顧,甚至當人走不動時,上帝揹著 信徒走天路。縱使遇到艱難險阻,因為 相信上帝的愛,我們仍然有盼望。 疫情大流行期間,人與人保持社交 距離,大家各自關在家中,心中不免孤 單恐懼,不知明天將會如何。信主的人 知道上帝掌管明天,上帝陪著你走,屬 主的人,從未獨行。
曾承受極大的壓力,因為耶洗別的一句話,而覺得無 望,走到一棵羅騰樹下向神求死。之後天使來拍撫以 利亞叫他吃點東西,以利亞就看見頭邊有一塊用炭火 烤好的餅和一瓶水。 餅和水,這是維持生命、恢復生理運作最基本的需 要!如同教授蔡尚穎在「南北二路」節目所分享的,對 於憂鬱情緒的人,首先要顧到的是基本的需求「吃得 好、睡得好、排便順暢」,食物中有很多抗憂鬱的元 素、當一個人能吃能睡了,身體有適當的能量,有了精 神體力才能走出去、聽進別人的開導勸慰,甚至進到 下一層次的心理靈性的照護。因此對於在教會中要關 心受情緒之苦的弟兄姊妹,推薦教界聯合錄製的南北 二路網路節目,透過蔡教授結合精神醫學與信仰的分 享,相信更能實際地給予幫助,而不是淪為口號或教 條式的經文安慰。(作者為基督徒、影像工作者)
抄襲與否應講明
林朝成
最近高雄市長某補選候選人被爆出碩士論文涉抄襲,成為關注焦點。 該候選人的論文有高達96%的篇幅涉抄襲他人,起初她還不願道歉,指 對手陣營也有人涉及論文抄襲。然而,眼看社會批評的輿論排山倒海而 來,才正式公開道歉。這事件還暴露出台灣社會現存的一些問題: 一、各大專院校設有碩士在職專班,提供民代、議員進修,以獲得學 位,但多無按照標準審查。堂堂的國立大學、著名的指導教授、評審委 員等,也沒有嚴格把關,涉及放水,等同開後門,讓某些人走後路,就 是「政、學交相賊」。政治人物為爭取選票,到各公私立大學「鍍金」, 而大學又需要政治人物護航,民代輕鬆獲得碩博士學位,大學也賺取利 益。曾有一位女立委,原本學歷只有高職,當選立委後突然變成國立大 學行政管理碩士,還引發話題。今後,各大學應嚴格規定,必須按照審核 標準,檢驗學生的成績及論文。 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看法導致很多名人「洗學歷」, 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有不少民代等政治人物,工作繁多忙碌,實在很難 好好寫論文。這類政治人物應該可以使用工作實務的報告,代替學術論 文。因為他們所學的,就是為工作實務上的需要,而非學術上面的,這樣 就可以避免論文抄襲的事件發生,這是政府單位應該思考的方向。 總之,在現行的規定之下,想通過碩士在職專班取得學位,就必須按 照規定好好撰寫論文,不可抄襲,因為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政治人 物在「誠實、誠信」上,應作人民的表率。聖經上說:「你們的話,是就 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5章37 節)聖經就是教導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可以有欺騙的行為。(作 者為基督徒)
公報廣場
在教會外早餐店「愛你的鄰舍」 某日早晨,因為肚子咕咕叫,決定先填飽肚子再趕 車。這間早餐店生意一直很好,這天卻讓我親自看到何 謂「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真實版。 一個年近40歲的青年坐下點餐,年邁的老闆娘顯然 跟他認識,開始聊天起來。原來這位青年前幾年公司倒 閉而被裁員,因而在沉重的家庭經濟壓力之下,選擇開 計程車為生。青年告訴老闆娘,「我昨天接了一個單, 以為只是短程的80元,結果對方跟我說要到機場。」 老闆娘仔細聆聽,青年繼續說:「我愣了一下!問他 要到松山機場嗎?他說,不是,他要到桃園機場。」此 時,老闆娘和他先生聽出興趣,但並不搶話。青年語氣
陳新吉的生命故事 湯立琳 雖然在中壢教會聚會十幾年,對同樣是會友 的陳新吉卻不太了解。直到與幾位同事在台灣 教會公報社觀看陳新吉的紀錄片,才知道為什 麼他這樣堅持台灣意識、強調民主自由、戮力 人權教育。這是經歷國家暴力的蹂躪與酷刑、 是回到家,母親卻已經被恐懼逼瘋、是出獄卻 還是受社會排斥,數度想自盡的人生,卻因著 不斷信靠上帝而活下來的生命見證。 「我們都無法知道是否會看見明天的太陽, 命運是無法掌控的。」1941年出生的陳新吉, 22歲時與同學吃一頓飯,就被控涉入「開會」 意圖發展台灣獨立組織被抓去關。審問過程 中,儘管他表明沒有,還是被刑求、電擊、睡眠 剝奪、噪音干擾、赤裸身體、抽打下體,在身心 俱疲時,被迫承認。在獄中服刑五年,出獄後 生活漂泊、親友疏遠、生活不濟,想就此了結 生命,卻因看到太陽如此美麗,心想怎麼可以 自殺。如同他於1984年寫的詩:「忘卻吧!忘 卻!容我忘卻那無從楔入的世界,縱然心急, 但不待嚴冬過去,春即無以到來,毋須甚久, 當人們依偎酣睡之際,也許大地已呈現一片花 團錦簇的自由花朵。」也許就是這樣的心境提 醒著他,絕望之際燃起一點信心,當然,更重 要的是他有上帝的陪伴,他常常唱著最喜歡的
學家 百工 年 青
Carrie
激動、越說越喜悅,「到桃園中正機場耶!這張單子價 值1500元!」青年講完反倒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但情 況迅速回轉,老闆娘站在櫃台,帶動她的先生和其他兩 位員工一起為這位青年拍手鼓掌:「哇,太棒了!」 早餐店這一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心中不僅倍感溫 馨,更被喜樂充滿,直到走出店外,心裡還暖暖的。我 感謝主,讓我看到這間早餐店跟客人的關係,真是實踐 了主耶穌的教訓,他們真誠而簡單的鼓掌,這一個親切 的小行動,卻發出基督的馨香。在教會,我們跟弟兄姊 妹每個禮拜見面一次,但我們的距離有像這間早餐店與 那位青年之間那麼近嗎?還是雖然見面,但其實都是點
聖詩〈祈禱之時,此時極好〉。 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就像傳染病,令大家懼 怕,中國國民黨為剷除異已,造成眾多冤案, 殘害無數家庭與無辜的生命,尤其斷送許多高 知識分子的美好前途。1950年的青島東路三 號,大概是現在的台北喜來登飯店之地,陳新 吉第一次就被送往這裡,之後才移往現今景美 人權國家博物館所在地。人生剛起步之際卻被 黑暗的牢籠吞噬。陳新吉出獄後,生活失去目 標,甚至還想拜託他們把他關回景美看守所。 這讓我想到《刺激1995》電影裡,負責獄內圖 書館已超過50年的囚犯布魯克斯,在得知假釋 申請被核准時,某天,拿著刀架在獄友脖子試 圖要殺了他,想藉此犯罪獲得繼續在獄中的生 活,然而並沒有殺成功,最終出獄無法適應外 面生活,而選擇自盡。很多更生人因為習慣了 獄中制式化的生活,還有因為獄中飽受精神折 磨,最終精神異常,無法回歸外面的社會。 看完紀錄片,我憤怒又難過。憤怒是因為無 辜人受害,國家暴力的始作俑者至今仍未付上 應有代價、甚至也無法負責。難過,是因為回 到教會時已經沒有機會再見到他。但是,陳新 吉用身軀、人生歲月與整個家庭,告訴我們應 該使台灣邁向何方。(作者為基督徒)
廣場徵文
頭致意,從不交談,甚至同在一間教會聚會,卻完全沒 交談過、甚至不知對方工作、家庭和遭遇的問題? 問候(greeting)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敞開心胸」。 在凡事講求速度、效率的社會下,教會難保不受到現 代文化的侵蝕與影響,認識的人永遠是「我的團契組 員」,關懷的永遠是「我認識的人」;實際問一位在校 學生,學生的回答是:「我又不認識對方,我幹嘛對他 笑?這樣不會像呆子嗎?」雖然這句話很簡單,但也令 人沮喪,因為這是教會內部近年來遇到最大的衝擊。 早餐店的老闆娘,從傾聽、關懷到鼓掌這三個小行動 (small act),我相信一定有她個人的特質在裡面,但 是我相信這也是她敞開心胸、並化作實際行動的結果, 才能帶出這一個教會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愛你的鄰 舍,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的個人 實踐。 (作者為雙連教會英語牧區英語委員會委員)
三倍券是行銷機會
亞克羅斯
不論是過去的消費券,還是現今的振興三倍券,都有不少人指出:「為 何不發現金?現金對人民來說不是最方便的模式了嗎?」確實現金對一 般民眾最為方便,但是如果考量到商業的行銷手段,或許就不一定了。 如果經歷過消費券時代,應該曾看過不少行銷手段,意圖將整整3600 元的消費券全數收走後,再給消費者額外「有條件」的3600元禮券當作 回饋,例如「買3600再送3600!」之類的廣告詞不算少見。而現在的振 興三倍券,如果走在商家密集的街上,也能看到不少類似的行銷手段, 像是:「持振興三倍券消費滿1000再送100元消費抵用券!」 除了這些行銷手段,這兩種券都有相同的特性,就是有使用期限。不 但是希望短期內能看到經濟活絡,也利用了人類奇妙的心理。人類對於 「失去」的苦楚及持續時間,皆遠大於獲得的喜悅,萬一領來的消費券或 振興三倍券過期不能使用,豈不是令人非常難過嗎?更何況振興三倍券 還得先花錢購買,那種害怕失去的潛藏消費壓力更不可同日而語。 很清楚地,上述兩種狀況,都不是以現金發放能夠達到的,站在商家 的立場,這確確實實是一個新的行銷機會,不需要特殊節日,就可推出消 費活動來刺激買氣。雖然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拿到現金可以任意支配, 不論什麼時間使用都不受限制是最方便的,但這恐怕就不是政府最一開 始設定的目標:刺激經濟活動。 雖然經濟成效如何,也只能等到最後的統計結果出爐才能知道,不過 是否對於企業行銷有幫助,倒是顯而易見。(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您對教會有什麼期待?對社會現象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社會與教會現象,也歡迎回應本報的報 導和文章。文長勿超過80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歡迎不同觀點在此對話,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
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2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 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跟我說個故事,讓我為你編織 楊瓊婷(手作飾品工作者)
我是手作飾品工作者,每件作品都是為客人量身 打造的,因此我需要故事,讓客人帶著屬於自己的 故事回去。我的商品鮮少在網路販賣,而是報名文 創市集,每隔幾段時間就在不同的地方擺攤。有人 說我像隻候鳥,季節到了才會出現,由於體質的緣 故,太熱的天氣可能導致我昏倒,我只能在涼爽的 天氣甚至寒冬出攤,因此成了客人口中的候鳥。 品牌創立的起源並不特別,只是沿用自己從前部 落格的名字,但手作的開始卻十分特別。大學時我 擔任團契主席,不善理財的我只懂得辦活動,完全 沒有意識到團契經費短缺,而自己先墊了錢。直到 一日遇上生理期,我發現我的錢包裡竟然連買一片 衛生棉的錢都沒有,才驚覺事態不妙,和契友們開
始思考如何籌錢。時任的副主席有著手作的恩賜, 她不只耐心地教會我們,還一個人帶著十幾隻很重 的鉗子來學校,我們利用團契時間著手做飾品,到 教會義賣,也在北區大專聯合中心(PTL)舉辦的運 動會上義賣。漸漸地,團契財務狀況終於好轉,不過 此時的我已迷上了手作,至今日仍不停地編織著。 作品已累積了不少,也只能擱著。某次與租屋處 附近飾品攤老闆聊天,發現他也是主內的弟兄,聊 到了我也在做飾品後,他答應讓我在他攤位上寄 賣。後來他有了自己的店面,問我想不想嘗試自己擺 攤看看,當時我想這也是種不錯的嘗試,便答應了。 擺攤一事我很快就上手了,雖然不見得每次都能回 本。沒過多久,朋友的社團(管弦樂社)學弟妹看
到我的作品裡有些樂器的元素,便問我願不願意和 他們的校慶活動合作,這也是我第一次到校園內擺 攤。畢業後,嘗試過很多種工作,但總沒有一個地方 能使我安定下來,於是我開始了年復一年地秋末到 初春擺攤,夏天去找別的事做。 大家都說商場如戰場,我卻從中學到了真誠。文 創市集給人的印象似乎比較浪漫?但凡有金錢往 來交易的地方,它就是個商場。時常我們攤商在報 名期間還等不到回覆,看到了其他市集又再報名, 日期相撞是常有的事,或者臨時因身體不適無法到 場。我完全能體會主辦單位的困擾,每次只要稍微 帶來麻煩,我總用我最大的誠意道歉,當然並非每 次都能得到善意的回應,但這是我竭盡所能做的。 另一方面,有時錯過了某些市集的報名日期,我總 會一封信、一則私訊,懇切地詢問是否還願招收攤 商?對主辦單位真誠,待每一位客人真誠,真誠地 編織每一項作品,這是我身為一位季節限定的候鳥 型手作職人,最真誠的飛行態度。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11
普世消息
期許社會能夠對話 盧恩萱(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東北亞區會書記) 近年來全球興起不同聲援人權的 社會運動,如近期在美國遍地開花的 Black Lives Matter,終止性騷擾、性 侵害的#MeToo,以及越來越被正視 的女權、同志、原住民人權運動等。 而這些運動從早期只侷限於特定群體 或是倡議者的關注,逐漸擴大至多元 群眾的參與,在在顯示人們逐漸認可 每個個體的價值,確保每個生命具有 不被壓迫的尊嚴。 遺憾的是,隨著時間推移,部分 運動逐漸變質,或屢屢被揭穿表裡
不一、財務不清的醜陋面向。即使如 此,依然能見到部分支持者高調地護 航與背書,並且高舉某立場為旌旗, 視其為神聖不可侵犯。然而事實上, 一個運動必須能承受挑戰與檢討,並 且不斷革新,才有辦法維持與發展。 在社群媒體上,正反方的意見領袖 以長篇幅的論述主張立場的正確性, 試圖強迫不同立場的另一方接受,甚 至撻伐與自己不同意識型態的人們。 人與人之間能否來往或是否合適的標 準,演變成是否在意識型態上相同,
若非,則近乎趕盡殺絕。當各自的同 溫層產生炙熱化張力後,社會早已無 法再有進一步的對話,我們宣稱期許 社會存在多元光譜,其實只容許吻合 自己價值觀的一言堂存在。 於是政治正確衍生為壓制異己的手 段,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這些符合 正統、人道的議題都無法被批判,群 眾視政治正確為圭臬,或是也有部分 對議題未了解的群眾,只因為政治正 確而選擇盲從。從國內縣市長選舉至 總統選舉,抑或台灣面對傳染病的防 疫政策,也都可以見到偶像崇拜與民 粹煽動的現象,而挾帶多數民意的立 場,更不容許被質疑及討論。 當今的教會也是如此,因人聚集的 場域不乏各自的利益角力,教會內部
確實存在弊端與不合時宜的教導。假 如我們自認走在進步議題的思潮前 端,卻消遣不同思維或年齡的會友, 將對方冠上老舊陳腐之名,這樣的認 同很可能變成自負。倘若普世觀的標 準僅限縮於是否走在左派的道路,以 政治正確評斷、甚至封殺他者,在踰 矩的態度下,只是顯現普世的傲慢。 若我們希冀受時空脈絡挾制的舊制 度與通念能改革,不能只停留於提出 問題的層次,批判絕對是最簡易的方 式。我們必須承認群體是由不同背景 的個體組成,有各自包袱。而信仰群 體的整體進步必須通過對話與理解, 和解的使者並非強加價值觀於他人, 而是在差異與矛盾中,理解對方思維 形塑的背景,彼此不斷討論。
人權組織譴責港聖公會大主教 指鄺保羅順應中共 扭曲示威的原意 《港版國安法》嚴重侵害法律體制 威脅港人自由 【陳俞含編譯】香港大主教鄺保羅7月10日寫信投書 給英國聖公會的《教會時報》(Church Times )表態支 持《港版國安法》,使人權組織與香港民眾群情激憤。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HRW)7月15 日指責鄺保羅為中國共產黨背書,也有香港信徒譴責鄺 保羅背棄上帝,與基督教普世價值背道而馳。
▲7月15日香港抗爭派不懼《港版國安法》仍出面開 記者會回應選舉結果。(相片提供/香江望神州)
HRW指出,普遍國際認為《港版國安法》賦予中國 政府更強大的權力來打壓異己。此法明訂四項罪責:分 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勾結外國或者境外 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然而此法效力範圍過於廣泛,已有 示威者因持有支持獨立的旗子而遭拘捕。 HRW認為,鄺保羅順應中國共產黨帶起的風向,明 顯扭曲了港人示威的原意。他們指出,《港版國安法》 嚴重侵害了香港的法律體制,威脅港人的自由,其中 也包含宗教自由。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長久以來不斷 迫害基督徒,早在2019年12月,中國當局就以「煽動 國家政權顛覆」的罪名判處秋雨聖約教會牧師王怡九 年監禁。由於《港版國安法》內容定義模糊,新法推行 後,香港境內的佈道者與信徒恐因此受害。 此外,香港泛民主派立法會初選結果於7月12日晚間 出爐,中國政府卻宣稱初選違反《港版國安法》,並介 入調查初選是否有違法情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指稱, 立法會初選有動搖中國政權之嫌,恐觸犯新法條例。 《教會時報》接獲許多香港人投書,同聲一氣譴責鄺
疫情中助弱勢 印度信義會青年衝鋒陷陣 【林宜欣編譯】印度聯合福音信義會(UELCI)對抗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同時,也面對著疫 情反映出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受到嚴重衝擊的是數以 萬計的弱勢族群。UELCI的總幹事約書亞‧彼得牧師 (A. Joshuva Peter)立刻下達指示,在人口密集的清 奈(Chennai)東部地區,給予弱勢族群幫助。 UELCI於7月16日表示,所屬數個教會發送物資中, 有未加工、不易腐壞的食物、衛生用品和「危機處理及 預防」資訊,希望透過這些資訊,能減緩疫情延燒,也 能緩和各區住民的經濟壓力。然而,基於政府的政令, 教會給予民眾幫助時也不得群聚,因此救濟物資必須 挨家挨戶發送。 約書亞‧彼得表示,年輕人聽取地方教區和社區領導 的指示,協助發放物資,猶如身在前線的戰士,在教會 的長執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補充道:「年輕人的 參與實在值得嘉許。」年輕人也發送物資給成年子女拒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絕照顧的寡婦和跨性別族群,這兩個族群早在疫情爆 發之前就已經被社群孤立,也需要經濟上的幫助。 UELCI的12個教會,大部分都已通過審核,能夠領 取世界信義宗聯盟(LWF)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的「應急 基金」(Rapid Response Fund),截至7月28日,印 度的確診人數已達144萬人,死亡人數也有3萬2000多 人。因為捲土重來的疫情,已解封的區域又再度封鎖, 使得原本就在封鎖的區域也增加更多限制。 印度有1億4000萬名移工在國內流通,他們從鄉村 地區往大城市移動,從事製造業和建築業。約書亞‧ 彼得在一段簡短的紀錄片哀嘆移工族群在疫情中的處 境,工廠和企業因為疫情紛紛歇業,移工失去了原本的 工作後,進退兩難,無法養家活口,也因為交通限制, 回不了家,許多移工為了回到故鄉,只能長途跋涉徒步 返家。在疫情嚴重的清奈,移工們則只能被隔離在體育 館。(資料來源:LWF)
保羅。其中名為李‧福克納(Lee Faulkner)的民眾寫 道:「如果對暴力行徑心存僥倖,縱容它一再發生,當 它對你造成傷害的時候,也別期待有人會伸出援手。」 鄺保羅投書中羅列支持《港版國安法》的理由。其中 指出,國際間有人反對新法是出於反華情緒,並非考量 宗教因素,而且許多人只在乎「兩制」,忽略了「一個 中國」的事實。他強調,新法不會影響宗教自由。(資 料來源:Church Times、紐約時報、中央社)
西亞地區兩國邊境衝突 普世教協呼籲儘速停火 【蔡敏秀編譯】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邊境爆發軍 事衝突,自7月12日起,已造成雙方至少16人死亡, 普世教協(WCC)代理總幹事伊萬‧索卡牧師(Ioan Sauca)呼籲兩國儘速停火,減少區域動盪,避免衝突 持續擴大。 伊萬‧索卡指出,WCC非常擔心兩國間的軍事攻擊 危及民眾生命安全以及毀損重要的基礎建設,包含亞 美尼亞東北塔武什地區(Tavush)生產預防武漢肺炎 個人防護設備的工廠。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 瑞斯(Antonio Guterres)呼籲雙邊儘速達成停火協 議,以便兩國依序施行防疫措施及資源部署。雖然亞 美尼亞有意協商,但亞塞拜然卻不願停火。 長久以來,兩國的衝突點主要在於納戈爾諾-卡拉 巴赫地區(Nagarno-Karabakh),此地位於亞塞拜 然境內,但主要民族為亞美尼亞人。該地區在1991 年蘇聯解體時藉機宣布獨立,但尚未獲得國際社會 承認。不過此次爆發衝突的位置為塔武什地區,距離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約300公里。歐洲安全暨合 作組織明斯克小組(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Minsk Group)自1992年成 立以來,不斷居中協調,試圖和平解決亞美尼亞和亞 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衝突。 WCC呼籲兩國在外交方面持續努力,希望能從根本 解決兩國間的衝突。(資料來源:WCC)
甜蜜親子報
和 聊
孩子 凱利 ‧ 基索芬
信 仰
Carey Kinsolving 凱利是經驗豐富的演說家、報紙 專欄作者、作家、製作人,文章 刊登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 報》等知名媒體。「和孩子聊信 仰」希望透過與兒童談道,再次 感動我們的內心,提醒我們必須 回轉像孩子一樣到上帝面前。
文◎凱利.基索芬 譯◎陳碧如
當問題出現時,譬如你跌倒了,爸爸會拉你一把,
上帝創造爸爸,好讓他們可以跟老婆及兒女搏鬥。 凱特琳,8 歲
以斯帖,8 歲
如果你受傷流血,爸爸會悉心照顧你。
住在凱特琳家,好像很艱難。 無論你是在遊戲或人生中跌倒,一位好父親總會扶 你一把,幫你包紮傷口,送你繼續上路往前走。 是的,上帝創造爸爸來搏鬥,但也創造他來擁 泰勒,7 歲
抱我們。 爸爸有時很愛現,但其餘時間他們很有趣。他們都 像個大孩子,也永遠會是。多數時候爸爸只是想要有
克里斯汀 7歲
上帝創造爸爸,為要幫助人們蓋房子並信靠上帝。 艾力克斯 8歲
人愛他,你可以告訴他你對他的愛!
爸爸能建造最偉大的東西並不是一棟房子、一個股 票投資組合或一個商業帝國,而是在孩子生命中打造
克里斯汀,我替你開心,你的爸爸知道如何玩樂。
他與上帝的關係。
不過,你可以相信他其實比你想的還要成熟。 上帝創造爸爸,以致他們可以勇敢、充滿感謝,擁 爸爸耳根子很軟,很容易被說服。我認為上帝創造 爸爸,讓他們總是屈服於你的小臉蛋。當你對他說: 伊莉莎白 9歲
蘿拉,7 歲
有耶穌的樣式。
「拜託,爹地。」他就會買任何你想要的東西給妳。 當耶穌順服天父旨意,允許士兵在客西馬尼園逮
他們總是樂意做這些事!
補祂時,祂必須很勇敢。祂跪下禱告說:「父啊, 如果祢願意,就把這杯拿走!但不要成就我的意思,
上帝創造爸爸是為了在媽媽對你說「不」的時候,他 羅倫,10 歲
只要成就祢的旨意。」(路加福音 22 章 42 節,新
可以說「好」。」
譯本)幾分鐘後,耶穌堅定的告訴士兵:「如果你 們來找我,就讓這些人走吧!」(約翰福音 18 章 8
確實,女兒的請求及小臉蛋很難拒絕,但一位
節)耶穌的一生都在向祂的父獻上感謝。有時候,
愛女兒的父親需要在適當的時間說「不」。
爸爸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一位對上帝充滿感恩的 爸爸,會找到勇氣做出對的決定。
若不是爸爸,媽媽才不會帶我們去露營跟釣魚。媽 媽不敢去沒有供電的地方,也不敢放餌到魚鉤上,或 艾德麗安 10 歲
即使是我們家的狗,也喜歡敬畏上帝的爸爸。爸爸
是碰死掉的魚。
每天為了我們的家辛苦工作,他非常愛我們,甚至也 事實上,上帝創造爸爸,為的就是讓他們幫助媽 瑪娜西,7 歲
芮貝卡,9 歲
媽。當媽媽生下寶寶時,爸爸可以幫忙取名字。
事實上,聖經有提到女人是被創造來幫助男人的。 但當然,在家庭生活中,爸爸也常常要幫助媽媽。聖
愛我的狗。相信我,我的狗也愛他!我們都愛爸爸, 他愛我們,並且信靠主耶穌。
想一想
經說,爸爸理應負責養家。
祝福你的爸爸,就像天父祝福你一樣。
背經文
義人的父親必大有快樂; 生下智慧的兒子的,必因兒子
問一問
你的爸爸有因為你而感到歡喜快樂嗎?
歡喜。(箴言 23 章 24 節)
我同意上面的說法。假如沒有爸爸,誰來養家呢? 凱拉,12 歲
誰去工作?誰去除草?誰去做所有粗重的工作呢?
*本文章感謝 Kids talk about god.org 授權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13
隱藏版
為什麼上帝 創造爸爸?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泰雅族】
文圖 Omi Wilang(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幹事)
Mkhangi puqin 總統府民意信箱近來收到 一封陳情,內容是建議新任的 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 使用中文名字,不要使用原住民英文名字(羅 馬拼音),再次引發台灣人對正名的省思。 1995年立法院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讓 原住民可登記自己的族名,但要以漢字音譯, 字數也限制,因此,原住民申請恢復族名比率 不高。舉例來說,像Bunun Ciubu(中布)中會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傳道師,中譯名字數 過長無法通過,而在準確拼音上,中文又無法 發出Yuhani Isqaqavut中多個喉塞音,之後《姓 名條例》修訂可將中文與羅馬字並列或單一以 中文註記。從Kolas堅持以單一羅馬字呈現名字 遭投訴,到政府也以「國家使用中文為主,普遍 國人無法理解」為由,反對單一羅馬拼音註記, 顯見台灣對正名還有許多要努力改善的空間。
Mkhangi puqin ta nanak ta nanak 找回自己的根源
由於當時僅准以中文標記原名,所以個人只 能以「歐蜜‧偉浪」註記。未來,個人會再申請 加註羅馬拼音Omi Wilang來補正。在姓名這件 事,個人立場是採取正確拼音為主,即允許單 一使用羅馬拼音來申請註記,基礎在於政府通 過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及未來政策朝向雙語 教育(中英文),在接軌國際有利的大環境下, 各族群用羅馬字拼出自己的名字,不再毫無依 據。另外,中文譯音部分則刪除中間的間隔號 (‧),以空格來區別父子或家族姓氏即可。
是沒有經過原住民同意,自行決定他族的稱呼, 於是原住民喪失了自己決定名稱的權利。 1994年8月1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經 總統公布,把沿用了40多年的「山胞」正名
◆去汙名化,正名的意義 清國統治台灣時期,把被同化的原住民稱為 「熟番」,其他未被同化者統稱為「生番」;到 了日本時期,稱原住民為「蕃」或「高砂」;國 民政府則稱為「山胞」。這些名詞都帶有歧視和 汙名化,每個統治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
在強調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核心價值之同時,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也是邁向民主法治國家的指標。
為「原住民」。為了記念這段歷史,行政院在 2005年6月15日召開院會,通過《紀念日及節 日實施條例》,明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 日」。就原住民族正名的運動過程,個人認為其 意義如下: 1.當400年來,不同的外來殖民統治者,以統 治者的權威私自為原住民命名,從來未曾讓原 住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名稱。原住民族的正名運 動,其重要的象徵意義是將殖民統治他者的命 名權奪回來,由自己來命名,這是住民自決權的 重要指標。 2.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爭取的不只是單一為了 名稱改變而已,而是堅持爭取自主權,特別在 國家強調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核心價值的同 時,原住民族主張自己來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並且朝向自我管理(民族自治)的目標挺進,更 是幫助國家朝向《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中所強調的,自決權亦是邁向民主、法治的國家 重要指標與意義。 3.清國時期曾稱台灣為「化外之地,棄之不足 惜」,朝廷官員更描述台灣是個「花不香,鳥不 語,男無情,女無義」的鬼島。這樣的情況至今 不改,近年來,國內仍有部分心繫中國的人士 口口聲聲稱台灣為鬼島。環觀台灣各地都會街
名及山區地名,到處仍充斥著大中國的符號名 稱,如何找回國家台灣的正確名字與尊嚴?如 何找回大家共同的母親、真實的名字及美麗的 容顏?恢復台灣原來的名稱及地名,才能銜接 千百年來母親台灣的真實歷史與美麗的面容。 4.原住民自己稱呼自己的名字,恢復台灣高 山、河川及大海和地名,是凝聚原住民族人及 全體國民的集體意識,原住民的正名運動是恢 復國家台灣的尊嚴(國格)、真實地位、名稱及 範圍的重要基礎。如此,台灣人才能真正成為 「台灣原住民」(原來居住在台灣的人民)。
*~*~* 詩人羅思容說:「找到萬事萬物的根源,那個 根源是什麼?有來自血緣的根、土地的根、宇宙 自然的根源、文化的根源。人都有很多根源,如 何回看、連結與根源同行,也許可以開出不同的 路徑。」加拿大人類學家韋德‧戴維斯在所著的 《生命的尋路人》說:「那些只用自己那套單一 文化典範來理解各種經驗的人,看到的世界只 有單一色調。但對於那些用雙眼去看、用心去 感受的人而言,這世界依舊保有豐富而複雜的 心靈地貌。」
◆公務體系,恢復姓名第一道關卡
【排灣族】
中國哲人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台灣原住民歷經長期的抗爭和努力終於正名,並且可以申請恢復族名。 2005年行政院明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記念這段正名歷史。 正名,對個人而言有何重要?對台灣歷史又有什麼意義呢?
必也正名乎
上
文圖 Tudalimaw Ljegean(排灣中會總幹事)
Ti Ljegean aken a Lja Tudalimaw Ti Ljegean aken a Lja Tudalimaw 我是樂歌安 「 請 問 妳 貴 姓 大 名 ?」 「 嗯 …… 我 姓 樂,快 樂 的 樂……」這是2006年我恢復 傳統姓名後,最難回答的問題。基本上,我當 然不姓樂,我的姓是家屋名,稱作Tudalimaw (督達里茂),而L j e g e a n(樂歌安)則是我 的名字。但在情急不好解釋或懶得解釋的情況 下,誤導人以為我姓「樂」是我經常犯的錯誤。 好奇的人可能會繼續問:「妳的名字有什 麼意義嗎?」「哦!就很快樂、愛唱歌、又平 安。」我頑皮的回應,對方總是會說:「名字取 得真好吔!」當然,這又是我犯的第二個錯誤。 其實,Ljegean華語讀音就是「樂歌安」,只是 剛好而已。 事實上,排灣族的名字並沒有賦予意義,但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7 月 27 日~ 8 月 2 日/ 3570 期
卻從名字可以看出階級,如樂歌安(Ljegean) 這個名字,排灣族就會知道我的身分是Pualju (士),也就是說,名字是用來辨別名字的 主人是頭目階級(M a m a z a n g i l j a n)、士 (Pualju)、還是Qatitan(平民)。 在排灣族的社會裡,每個家屋都有專屬的 家名,凡是出生在該屋的子女,名字便會聯 結其家名,例如,我出生時,家族會議命名為 「Ljegean Lja Kacedas」(樂歌安‧旮茲達 斯,只有在講的時候會用Lja到這個字,「屬」 的意思)。但因為我在家排行老二,我的師丈 在家排行老四,結婚後我們都必須從原生家庭 分出,另設一個新屋(排灣族只有長嗣才能留 在家中,繼承家名),所以,在我跟師丈論及 婚嫁時,雙方家族共同討論,為我們家屋取了
Tudalimaw(督達里茂)的家名。 1995年政府公布《姓名條例》修正,提到 「台灣原住民及其他少數民族之姓名登記,依 其文化慣俗為之;其已依漢人姓名登記者,得 申請恢復其傳統姓名……。」不過,我們家直 到2006年底才回復傳統排灣族姓名。幸運的 是,周邊的人很快適應了我們全家人的原名。 當然,過程中,還是有幾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記得有一回,教會信箱裡來了掛號通知單, 領取人寫了「督達里茂先生」,因為我們家族 名都是「督達里茂」,無法得知到底是哪位 「督達里茂」,我乾脆帶著全家四口的印章,到 櫃台後請負責人員自己挑選。這件事讓郵局的 辦事員後來知道督達里茂是家屋名,往後至郵 局辦事,大家也都稱我為「督達里茂牧師」。
原住民回復自己的傳統名字,是人民的一種權利。
另一次經驗,就比較不愉快。改名之後,因 為所有身分資料都要重新輸入,當時電腦個人 檔案表格最長只能輸入五個字,而我的全名加 上「‧」則需八個空格。有一次去看病,護士及 醫師研究了老半天,都無法將我的名字成功更
原住民正名運動是恢復台灣尊嚴與地位的重要基礎。
25年前,原住民可以登記恢復傳統姓名時, 我成為復興鄉第一位向戶政機關申請恢復傳統 姓名的部落族人。當天,我帶著無比喜悅與感 動的心情前往復興鄉戶政事務所申辦,卻遭到 承辦人員多所責難與嘲諷說:「你這年輕人怎 麼沒事找事呀!」「要辦理改名很麻煩的,你所 有名下的證件都要一件件逐一辦理,對你未來 發展很不利哦!」「我們辦公人員要處理你一個 人的事,就要動用我們很多天、很多人手來辦 理……」類似不滿及諷刺的語氣,不斷試著澆 熄一位充滿赤熱又高度認同自己族群的泰雅年 輕人的心。當下,我以沉默對應所有的責難與 嘲弄,因我的堅持,辦理相關手續均已人工處 理,也花了好久時間才完成。
換。於是,我小聲的對護理師和醫師說:「登 入樂歌安就可了。」但是,醫師卻惱羞成怒的 回應說:「名字就是名字,要登錄完整。過去 的名字不是好好的,幹嘛要換掉,耗損國家成 本。現在的人就是不知感恩,一天到晚上街頭 抗議,說是爭取權益,就單單這個正名就知道 了,好處在哪裡?這一改名會耗掉多少行政資 源,族名回家唸、回家用不就好了……」 醫師不碎碎唸還好,這一唸之下,可換我火 大了。我立即反擊說:「這個才是我真正的名 字啊,過去原住民哪有姓涂的?我們爭取的是 原本屬於我們的,這何罪之有?國家公布可恢 復傳統姓名時,整個配套都應該要建置起來 的,我們恢復自己的名字是我們的權利,醫院 的檔案管理系統是你們的責任,以後陸續會有 人像我一樣恢復傳統姓名,難道每次醫院或 相關單位都要抱怨……?」我跟醫師開始你一 言、我一語的激烈對話,搞得空氣頓時凝結、 十分尷尬。後來,他也漸漸習慣「樂歌安」這個 名字,也偶爾會說:「妳這名字真是取得好,又 快樂、又唱歌、又平安!」
【布農族/泰雅族】
文圖 Umav Ispalakan(「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專版主)
Madulu inak ngan 我是布農族人,也有泰雅 族的血統。我父親的家族是 來自郡(Isbubukun)群的Ispalakan家族,名 字叫Umav。我的祖父是一位原權運動者,曾代 表族人向政府陳情。後來,我父親的家族全數 響應正名運動,將漢名改回族語姓名。無論 是父親或母親家族的家族長輩, 都使我在認同原住民身分這件事 上,一直不孤單。
我的名字那麼長 Madulu inak ngan
◆我的名字不只是我的名字 布農族人彼此初次見面,會報上父 母雙方家族名稱、出身部落。如果母 語夠厲害,整段介紹都要malas Bunun (說布農語)。對非原住民朋友而言,這樣自介 可能有點長,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這不僅是禮 貌,也是必要的。過去因殖民政權介入,使原住 民「被成為」日本人、中國人而改名換姓,失去 原有名字造成文化與倫理衝擊。因此恪守samu (禁忌、倫理)的布農族人,仍努力維繫襲名文 化。布農族有明確的命名規則,長子/女承襲祖 父/母的名字,次子/女以後承襲其他祖系男 女長輩名。只要報上自己的名字(ngan)和氏 族(siduh),就如衛星定位一般,可標示出自 己在社群中的座標。 曾有非原民朋友問我:「我上次遇到一個人 也叫Umav!『Umav』是不是你們的『菜市仔 名』?」我當下頗為尷尬,因布農族人為孩子 取名字,不是按照父母高興,也不是按照當時 流行,而是有依據的傳承祖先的名字及家族記 憶,不是「菜市仔名」的問題。我的名字不是只 屬於我的名字,而是祖母的名字,也是我那同 為長女的堂姊、堂妹的名字。親戚間名字一樣, 一點都不奇怪。名字能幫助我找到家人,也使 族人認識我。Umav走了,Umav出生了,Umav 長大了。家人的存在永遠不會消失,透過名字, 祖先的生命會與我們的生命一起繼續呼吸。
◆友善呈現多元族語姓名 自從1995年《姓名條例》修正通過以來,越 來越多原住民族人登記恢復自己的原住民族語 姓名,也有人一出生就使用族語姓名。雖然族 名還是常常讓人嚇一跳,要不是懷疑國籍(筆 者就回答過無數次「我是台灣人」),就是不知 所措。跟恢復原名的朋友聊起跟名字有關的經 驗,總是不乏名字被去頭去尾亂唸,或是被人 拿來以諧音開玩笑等。筆者過去甚至曾被學校 行政單位以顯示族名「不太方便」,而代用了 好一陣子漢名。在教育的缺失下,社會大眾對 原住民族文化不甚了解,也對非漢字姓名很陌 生。明明我們對外國名字David、Mary習以為 常,想也不想就能唸出來,但為什麼原住民的 母語、這片土地上最原始的聲音,社會大眾卻 很陌生、發不出來,甚至覺得這樣的名字很不 方便呢?
作者在網路上以文章、漫畫等方式推廣族語。
2018年,台灣通過了《國家語言發展法》, 明定台灣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台灣教會 公報》亦從2019年底實施原住民族名政策,只 要新聞中寫到原住民族人,皆先顯示其羅馬字 拼音族名。我非常欣賞這樣的決定,雖然這意 謂著編輯與記者必須為了正確記錄族名而做功 課,但這正是實踐轉型正義與支持多元族語姓 名的實際行動。 記得十餘年前改名前夕,我也一度擔心自己 名字「那麼長」,會為我帶來很多困擾,然而如 今,我確信這是我一生中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讓人看見我的名字,是向人分享文化的機會, 我也以文章、漫畫等方式推廣族語,盡自己棉薄 之力分享相關議題,亦鼓勵自己繼續學族語。 Ngan an hai madulu tu daan.(名字是一條 很長的路!)願我們繼續認識與創造多元族群 使用母語姓名的友善空間,在這片土地上不同 族群的人,都應該自信美麗的走在認同的道路 上,就從paliuni inam tu ngan(談論我們名 字)開始吧!
作者(前排左一)在《原音重現》特展講座中分 享。(攝影/張原境)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7 月 27 日~ 8 月 2 日/ 3570 期
15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泰雅族】
文圖 Omi Wilang(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幹事)
Mkhangi puqin 總統府民意信箱近來收到 一封陳情,內容是建議新任的 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 使用中文名字,不要使用原住民英文名字(羅 馬拼音),再次引發台灣人對正名的省思。 1995年立法院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讓 原住民可登記自己的族名,但要以漢字音譯, 字數也限制,因此,原住民申請恢復族名比率 不高。舉例來說,像Bunun Ciubu(中布)中會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傳道師,中譯名字數 過長無法通過,而在準確拼音上,中文又無法 發出Yuhani Isqaqavut中多個喉塞音,之後《姓 名條例》修訂可將中文與羅馬字並列或單一以 中文註記。從Kolas堅持以單一羅馬字呈現名字 遭投訴,到政府也以「國家使用中文為主,普遍 國人無法理解」為由,反對單一羅馬拼音註記, 顯見台灣對正名還有許多要努力改善的空間。
Mkhangi puqin ta nanak ta nanak 找回自己的根源
由於當時僅准以中文標記原名,所以個人只 能以「歐蜜‧偉浪」註記。未來,個人會再申請 加註羅馬拼音Omi Wilang來補正。在姓名這件 事,個人立場是採取正確拼音為主,即允許單 一使用羅馬拼音來申請註記,基礎在於政府通 過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及未來政策朝向雙語 教育(中英文),在接軌國際有利的大環境下, 各族群用羅馬字拼出自己的名字,不再毫無依 據。另外,中文譯音部分則刪除中間的間隔號 (‧),以空格來區別父子或家族姓氏即可。
是沒有經過原住民同意,自行決定他族的稱呼, 於是原住民喪失了自己決定名稱的權利。 1994年8月1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經 總統公布,把沿用了40多年的「山胞」正名
◆去汙名化,正名的意義 清國統治台灣時期,把被同化的原住民稱為 「熟番」,其他未被同化者統稱為「生番」;到 了日本時期,稱原住民為「蕃」或「高砂」;國 民政府則稱為「山胞」。這些名詞都帶有歧視和 汙名化,每個統治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
在強調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核心價值之同時,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也是邁向民主法治國家的指標。
為「原住民」。為了記念這段歷史,行政院在 2005年6月15日召開院會,通過《紀念日及節 日實施條例》,明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 日」。就原住民族正名的運動過程,個人認為其 意義如下: 1.當400年來,不同的外來殖民統治者,以統 治者的權威私自為原住民命名,從來未曾讓原 住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名稱。原住民族的正名運 動,其重要的象徵意義是將殖民統治他者的命 名權奪回來,由自己來命名,這是住民自決權的 重要指標。 2.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爭取的不只是單一為了 名稱改變而已,而是堅持爭取自主權,特別在 國家強調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核心價值的同 時,原住民族主張自己來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並且朝向自我管理(民族自治)的目標挺進,更 是幫助國家朝向《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中所強調的,自決權亦是邁向民主、法治的國家 重要指標與意義。 3.清國時期曾稱台灣為「化外之地,棄之不足 惜」,朝廷官員更描述台灣是個「花不香,鳥不 語,男無情,女無義」的鬼島。這樣的情況至今 不改,近年來,國內仍有部分心繫中國的人士 口口聲聲稱台灣為鬼島。環觀台灣各地都會街
名及山區地名,到處仍充斥著大中國的符號名 稱,如何找回國家台灣的正確名字與尊嚴?如 何找回大家共同的母親、真實的名字及美麗的 容顏?恢復台灣原來的名稱及地名,才能銜接 千百年來母親台灣的真實歷史與美麗的面容。 4.原住民自己稱呼自己的名字,恢復台灣高 山、河川及大海和地名,是凝聚原住民族人及 全體國民的集體意識,原住民的正名運動是恢 復國家台灣的尊嚴(國格)、真實地位、名稱及 範圍的重要基礎。如此,台灣人才能真正成為 「台灣原住民」(原來居住在台灣的人民)。
*~*~* 詩人羅思容說:「找到萬事萬物的根源,那個 根源是什麼?有來自血緣的根、土地的根、宇宙 自然的根源、文化的根源。人都有很多根源,如 何回看、連結與根源同行,也許可以開出不同的 路徑。」加拿大人類學家韋德‧戴維斯在所著的 《生命的尋路人》說:「那些只用自己那套單一 文化典範來理解各種經驗的人,看到的世界只 有單一色調。但對於那些用雙眼去看、用心去 感受的人而言,這世界依舊保有豐富而複雜的 心靈地貌。」
◆公務體系,恢復姓名第一道關卡
【排灣族】
中國哲人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台灣原住民歷經長期的抗爭和努力終於正名,並且可以申請恢復族名。 2005年行政院明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記念這段正名歷史。 正名,對個人而言有何重要?對台灣歷史又有什麼意義呢?
必也正名乎
上
文圖 Tudalimaw Ljegean(排灣中會總幹事)
Ti Ljegean aken a Lja Tudalimaw Ti Ljegean aken a Lja Tudalimaw 我是樂歌安 「 請 問 妳 貴 姓 大 名 ?」 「 嗯 …… 我 姓 樂,快 樂 的 樂……」這是2006年我恢復 傳統姓名後,最難回答的問題。基本上,我當 然不姓樂,我的姓是家屋名,稱作Tudalimaw (督達里茂),而L j e g e a n(樂歌安)則是我 的名字。但在情急不好解釋或懶得解釋的情況 下,誤導人以為我姓「樂」是我經常犯的錯誤。 好奇的人可能會繼續問:「妳的名字有什 麼意義嗎?」「哦!就很快樂、愛唱歌、又平 安。」我頑皮的回應,對方總是會說:「名字取 得真好吔!」當然,這又是我犯的第二個錯誤。 其實,Ljegean華語讀音就是「樂歌安」,只是 剛好而已。 事實上,排灣族的名字並沒有賦予意義,但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7 月 27 日~ 8 月 2 日/ 3570 期
卻從名字可以看出階級,如樂歌安(Ljegean) 這個名字,排灣族就會知道我的身分是Pualju (士),也就是說,名字是用來辨別名字的 主人是頭目階級(M a m a z a n g i l j a n)、士 (Pualju)、還是Qatitan(平民)。 在排灣族的社會裡,每個家屋都有專屬的 家名,凡是出生在該屋的子女,名字便會聯 結其家名,例如,我出生時,家族會議命名為 「Ljegean Lja Kacedas」(樂歌安‧旮茲達 斯,只有在講的時候會用Lja到這個字,「屬」 的意思)。但因為我在家排行老二,我的師丈 在家排行老四,結婚後我們都必須從原生家庭 分出,另設一個新屋(排灣族只有長嗣才能留 在家中,繼承家名),所以,在我跟師丈論及 婚嫁時,雙方家族共同討論,為我們家屋取了
Tudalimaw(督達里茂)的家名。 1995年政府公布《姓名條例》修正,提到 「台灣原住民及其他少數民族之姓名登記,依 其文化慣俗為之;其已依漢人姓名登記者,得 申請恢復其傳統姓名……。」不過,我們家直 到2006年底才回復傳統排灣族姓名。幸運的 是,周邊的人很快適應了我們全家人的原名。 當然,過程中,還是有幾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記得有一回,教會信箱裡來了掛號通知單, 領取人寫了「督達里茂先生」,因為我們家族 名都是「督達里茂」,無法得知到底是哪位 「督達里茂」,我乾脆帶著全家四口的印章,到 櫃台後請負責人員自己挑選。這件事讓郵局的 辦事員後來知道督達里茂是家屋名,往後至郵 局辦事,大家也都稱我為「督達里茂牧師」。
原住民回復自己的傳統名字,是人民的一種權利。
另一次經驗,就比較不愉快。改名之後,因 為所有身分資料都要重新輸入,當時電腦個人 檔案表格最長只能輸入五個字,而我的全名加 上「‧」則需八個空格。有一次去看病,護士及 醫師研究了老半天,都無法將我的名字成功更
原住民正名運動是恢復台灣尊嚴與地位的重要基礎。
25年前,原住民可以登記恢復傳統姓名時, 我成為復興鄉第一位向戶政機關申請恢復傳統 姓名的部落族人。當天,我帶著無比喜悅與感 動的心情前往復興鄉戶政事務所申辦,卻遭到 承辦人員多所責難與嘲諷說:「你這年輕人怎 麼沒事找事呀!」「要辦理改名很麻煩的,你所 有名下的證件都要一件件逐一辦理,對你未來 發展很不利哦!」「我們辦公人員要處理你一個 人的事,就要動用我們很多天、很多人手來辦 理……」類似不滿及諷刺的語氣,不斷試著澆 熄一位充滿赤熱又高度認同自己族群的泰雅年 輕人的心。當下,我以沉默對應所有的責難與 嘲弄,因我的堅持,辦理相關手續均已人工處 理,也花了好久時間才完成。
換。於是,我小聲的對護理師和醫師說:「登 入樂歌安就可了。」但是,醫師卻惱羞成怒的 回應說:「名字就是名字,要登錄完整。過去 的名字不是好好的,幹嘛要換掉,耗損國家成 本。現在的人就是不知感恩,一天到晚上街頭 抗議,說是爭取權益,就單單這個正名就知道 了,好處在哪裡?這一改名會耗掉多少行政資 源,族名回家唸、回家用不就好了……」 醫師不碎碎唸還好,這一唸之下,可換我火 大了。我立即反擊說:「這個才是我真正的名 字啊,過去原住民哪有姓涂的?我們爭取的是 原本屬於我們的,這何罪之有?國家公布可恢 復傳統姓名時,整個配套都應該要建置起來 的,我們恢復自己的名字是我們的權利,醫院 的檔案管理系統是你們的責任,以後陸續會有 人像我一樣恢復傳統姓名,難道每次醫院或 相關單位都要抱怨……?」我跟醫師開始你一 言、我一語的激烈對話,搞得空氣頓時凝結、 十分尷尬。後來,他也漸漸習慣「樂歌安」這個 名字,也偶爾會說:「妳這名字真是取得好,又 快樂、又唱歌、又平安!」
【布農族/泰雅族】
文圖 Umav Ispalakan(「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專版主)
Madulu inak ngan 我是布農族人,也有泰雅 族的血統。我父親的家族是 來自郡(Isbubukun)群的Ispalakan家族,名 字叫Umav。我的祖父是一位原權運動者,曾代 表族人向政府陳情。後來,我父親的家族全數 響應正名運動,將漢名改回族語姓名。無論 是父親或母親家族的家族長輩, 都使我在認同原住民身分這件事 上,一直不孤單。
我的名字那麼長 Madulu inak ngan
◆我的名字不只是我的名字 布農族人彼此初次見面,會報上父 母雙方家族名稱、出身部落。如果母 語夠厲害,整段介紹都要malas Bunun (說布農語)。對非原住民朋友而言,這樣自介 可能有點長,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這不僅是禮 貌,也是必要的。過去因殖民政權介入,使原住 民「被成為」日本人、中國人而改名換姓,失去 原有名字造成文化與倫理衝擊。因此恪守samu (禁忌、倫理)的布農族人,仍努力維繫襲名文 化。布農族有明確的命名規則,長子/女承襲祖 父/母的名字,次子/女以後承襲其他祖系男 女長輩名。只要報上自己的名字(ngan)和氏 族(siduh),就如衛星定位一般,可標示出自 己在社群中的座標。 曾有非原民朋友問我:「我上次遇到一個人 也叫Umav!『Umav』是不是你們的『菜市仔 名』?」我當下頗為尷尬,因布農族人為孩子 取名字,不是按照父母高興,也不是按照當時 流行,而是有依據的傳承祖先的名字及家族記 憶,不是「菜市仔名」的問題。我的名字不是只 屬於我的名字,而是祖母的名字,也是我那同 為長女的堂姊、堂妹的名字。親戚間名字一樣, 一點都不奇怪。名字能幫助我找到家人,也使 族人認識我。Umav走了,Umav出生了,Umav 長大了。家人的存在永遠不會消失,透過名字, 祖先的生命會與我們的生命一起繼續呼吸。
◆友善呈現多元族語姓名 自從1995年《姓名條例》修正通過以來,越 來越多原住民族人登記恢復自己的原住民族語 姓名,也有人一出生就使用族語姓名。雖然族 名還是常常讓人嚇一跳,要不是懷疑國籍(筆 者就回答過無數次「我是台灣人」),就是不知 所措。跟恢復原名的朋友聊起跟名字有關的經 驗,總是不乏名字被去頭去尾亂唸,或是被人 拿來以諧音開玩笑等。筆者過去甚至曾被學校 行政單位以顯示族名「不太方便」,而代用了 好一陣子漢名。在教育的缺失下,社會大眾對 原住民族文化不甚了解,也對非漢字姓名很陌 生。明明我們對外國名字David、Mary習以為 常,想也不想就能唸出來,但為什麼原住民的 母語、這片土地上最原始的聲音,社會大眾卻 很陌生、發不出來,甚至覺得這樣的名字很不 方便呢?
作者在網路上以文章、漫畫等方式推廣族語。
2018年,台灣通過了《國家語言發展法》, 明定台灣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台灣教會 公報》亦從2019年底實施原住民族名政策,只 要新聞中寫到原住民族人,皆先顯示其羅馬字 拼音族名。我非常欣賞這樣的決定,雖然這意 謂著編輯與記者必須為了正確記錄族名而做功 課,但這正是實踐轉型正義與支持多元族語姓 名的實際行動。 記得十餘年前改名前夕,我也一度擔心自己 名字「那麼長」,會為我帶來很多困擾,然而如 今,我確信這是我一生中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讓人看見我的名字,是向人分享文化的機會, 我也以文章、漫畫等方式推廣族語,盡自己棉薄 之力分享相關議題,亦鼓勵自己繼續學族語。 Ngan an hai madulu tu daan.(名字是一條 很長的路!)願我們繼續認識與創造多元族群 使用母語姓名的友善空間,在這片土地上不同 族群的人,都應該自信美麗的走在認同的道路 上,就從paliuni inam tu ngan(談論我們名 字)開始吧!
作者(前排左一)在《原音重現》特展講座中分 享。(攝影/張原境)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7 月 27 日~ 8 月 2 日/ 3570 期
15
{
回應與上帝 同工的邀請
}
2018 Kilay Pa’ic Pinuyumayan
Alripay
Pinaseki Wiser ball 2
Salrebi Balangatu Mumu
1 Pinaseki 2 Pinaseki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11 12 2019
Salrebi
80 Balangatu 3
5 70 80
Salrebi Balangatu
90 9
16
10
Salrebi Balangatu
Pinaseki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Pinaseki Balangatu
2015
Salrebi
Pinaseki
Salrebi Balangatu
5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2015 Pinaseki Salrebi Balangatu Salrebi Balangatu
教會故事
17
藝 文走廊 相愛或是相守 諾貝爾獎得主艾莉 絲‧孟若短篇小說集3 出版:木馬文化 作者:艾莉絲•孟若
隔著故事 看人生
譯者:王敏雯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腦部疾病,通 常發生於65歲以上的老人。因為腦 神經細胞逐漸喪失,造成漸進的記憶 喪失、語言能力下降、視覺減退、情 緒失控,最後喪失基本的生活能力。 然而,一個忘掉過去的阿茲海默症患 者,還是有與生俱來的親密需求,會 改變依戀對象,與別人建立新的伴 侶關係,甚至發生親暱行為。這就是 《妳的樣子》(Away From Her )的 故事背景。 《妳的樣子》是2006年加拿大女 演員莎拉‧波利(Sarah Polley)執 導的電影處女作,改編自艾莉絲‧孟 若(Alice Munro)的短篇小說〈山裡 來了熊〉(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
離不開她,放手很難 格蘭特從沒想過離開菲歐娜,他這 輩子沒有一晚離開過她身邊,他不習 慣菲歐娜去住安養中心。但是當菲歐 娜得知自己失智症狀越來越明顯時, 幫自己選了一家安養中心,並堅持住 進去。 經過一個月的隔離期之後,兩人再 見面,沒想到先習慣新情況的反而是 菲歐娜。她只把格蘭特當成一個常來 的訪客,心不在焉,像在應酬。格蘭 特開不了口質問:「妳是不是已經忘 了形影不離的丈夫?」 格蘭特只敢尾隨著菲歐娜,遠距觀 察她熱切地與別人互動,尤其是奧伯 理,很明顯地,菲歐娜和他之間有著 特殊的情愫,他們看來像一段戀人。 格蘭特非常自制,忍住了不偷窺他們 的互動。「或許妳已忘了我,但我還 愛著妳。」格蘭特無法忘懷菲歐娜, 也無法挽回菲歐娜,他覺得自己十分 愚蠢、可悲,像個頑固的男孩,痴心、 執拗地追求對方。 他們很年輕就結婚了,沒有生孩 子,搬到遠離塵囂的鄉間,社交不 多,有45年緊密的依存關係。格蘭特 遠遠看著失智的菲歐娜,穿衣服不像 以前一樣有品味,頭髮常亂糟糟的, 有時候覺得不可能是她。 格蘭特的難處在於,他既無法放 手,也無法展開自己的新生活,內心 深處仍期待,有一天菲歐娜轉過身 來,發現他才是真愛。孤單的格蘭特 進退維谷,他說:「過去經歷的風雨, 現在回頭看,都算不得什麼了。」
18
劉曼肅
電影《妳的樣子》 原著小說〈山裡來了熊〉
越過山頭之後的
愛情風景 看著他,寬容不易 格蘭特最在意的是菲歐娜移情別 戀,但護士覺得菲歐娜能讓奧伯理離 開輪椅真是奇蹟。護士稱讚菲歐娜是 「真正的淑女」,因為她展現了無限 的溫柔與體諒,幫助奧伯理重新站起 來,這是沒有別人能做到的。 事實顯示,安養院的失智老人出 現新戀情的時候,身體往往也重現生 機。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以下舉兩 個真實的故事。 第一個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大法 官珊卓拉‧戴‧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or)。歐康納聰明能幹,位高 權重,以無黨派背景大法官的超然地 位數度處理歷史上重大法條的釋憲, 在許多兩派相持不下的爭議上,她的 看法經常成為關鍵性的一票。 歐康納既強調尊重女權,也服膺傳 統價值,在職業婦女處處被打壓的時 代,因為有丈夫的支持,她能在家庭 和事業之間游刃有餘。大法官是終身 職,沒有人會選擇退休,但她在75歲 時,因為丈夫失智需要照顧而辭職, 跌破大家的眼鏡。感到彼此來日不多 的歐康納說:「之前他為我犧牲,現 在輪到我了。」這對夫妻情深義重, 但後來因丈夫病情加劇,住進了安養 院,心智退化的衰老男人很快地戀上 了安養院中另一位女性,戀愛時像個 青少年,歐康納誠心獻上祝福。事情 被公開報導出來時,再度跌破了大家 的眼鏡。 第二個例子是作家朱立立,她依 據自己真實的經歷寫下了散文〈兩老 無猜〉。當朱立立的老伴從相知相惜 變得多疑、不易相處時,經過家庭會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圖片取自《妳的樣子》劇照。
議,決定送他去安養院。起初不但朱 立立愧疚難安,老伴在安養院也不適 應,經常獨處,沒有社交。後來,安養 院出現了一位弱不禁風的露易絲,和 老伴很投緣。為了照顧露易絲,老伴 放棄助行器,開始健步,還報名參加 各種課程、活動,意氣風發。 朱立立一如往常經常去安養院探 望,他們三個人在一起時,是朱立立 在後頭看著老伴攙扶露易絲顫顫巍巍 地走在一起。有一陣子朱立立感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結果竟是 如此!後來老伴逐漸恢復體力,卻不 選擇搬回家住,他說:「你照顧我起 來無微不至,我卻深感無能為力,好 像是個等死的廢人。」 最後,朱立立變成了他們的朋友, 很高興他們找到了彼此,再也不顧旁 人奇異的眼光。
被拋棄,希冀自由 《妳的樣子》的故事繼續發展,奧 伯理搬離了安養院,格蘭特可以如願 經常陪在菲歐娜身邊,像往常一樣讀 書給她聽,讓她暫時忘記悲傷。但是
菲歐娜覺得思考是很費力的事,又因 思念奧伯理而越來越失去活力,失智 急速惡化。此時,格蘭特覺得告訴她 自己是她的丈夫,已經沒有多大意 義。格蘭特想通了,克服很多困難, 努力找回了奧伯理。當他推著奧伯理 回來見菲歐娜,他已經煥然一新,是 一位高貴紳士的姿態,而不是一個吃 醋的情人。 電影中,格蘭特與奧伯理的妻子 瑪麗安有一場床戲,他們都找到了 平衡。但孟若的小說和電影結束的 方式很不同,相同的是菲歐娜似乎短 暫記起了格蘭特,兩人相擁,菲歐娜 重現過去親暱的小動作,伸手去摸 格蘭特的耳垂,讓格蘭特感動不已。 但小說中,菲歐娜說:「你大可以 開車離開,走得遠遠的,拋棄我,拋 棄我,拋棄。」(“You could have just driven away,” she said. “Just driven away without a care in the world and forsook me. Forsooken me. Forsaken.”)三次的「拋棄」 (或作「背叛」),孟若用了三個不 同的字,forsook是過去曾經發生過, →19
藝 文走廊
蘇小和
一封情書 你太聰明,而我的智力有限, 所以我要用最愚蠢的方式 愛你。如果你不在我身邊, 18← forsooken是菲歐娜弄錯的字。孟若用 字精采,意在暗示菲歐娜語文能力錯 亂,卻仍很想強調這個字。第三次她 用forsaken,再次強調「被放手」的強 烈期望。 菲歐娜感謝格蘭特,過去曾經有一 段時間,他很可能離她而去,卻選擇 守在她身邊,甚至後來寸步不離。 小說中,格蘭特一開始面對菲歐娜 失智的時候,內心有許多疑惑,他曾 懷疑「菲歐娜是假裝的嗎?」「菲歐 娜在懲罰我?」因為,格蘭特曾經發 生過婚外情,菲歐娜雖沒有追究,格 蘭特的罪惡感卻沒有消除。 在早年,菲歐娜忙於照顧病危母 親期間,格蘭特和一個有夫之婦發生 過一年的婚外情,有夫之婦搬家後, 格蘭特又跟一個年輕女學生相戀。當 時在大學教授北歐文學的格蘭特「感 覺幸福猛然滋長」,他「付出未曾感 受的感情或狂野激情」,重新有了活 力,步伐輕盈了,閱讀的興趣轉向了, 連體型都改變了,婚外情使他猶如重 返青少年時期。 但是校園緋聞紙包不住火,東窗事 發時,格蘭特的辦公室門上被漆了憤 怒的字眼「汙穢」(dirty),「只為了 滿足那女人的自尊、脆弱,但一切只 換來指控,他還欺騙了菲歐娜。」他 對婚姻不忠,之後他果斷地處理,他 「沒傻到要坦誠一切」,於是辭職、搬 到鄉間,為自己脫身,也給了菲歐娜 全新的生活。菲歐娜知情,卻似乎逆 來順受,他們搬進了菲歐娜娘家的房 子,開始離群索居。 事件已平息、落幕多年,如今卻浮 上格蘭特的心頭。格蘭特的罪惡感 和過去深埋的幽暗糾結在一起。最 後故事結束在菲歐娜要格蘭特「拋 棄」她,格蘭特回答:「怎麼可能。」
我想像你在我身邊。 (Not a chance.)菲歐娜究竟為何要 格蘭特「拋棄」她?是否意有所指? 失智者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很難捉 摸,菲歐娜困在失智的痛苦中,或許 只有被格蘭特「拋棄」,才能不必苦 苦思考、苦苦抓著難以恢復的記憶, 所以似乎她是在要求自己的「自由」。
當熊翻過了山頭 孟若的原著小說題目是「山裡來了 熊」(中譯本收錄在《相愛或是相守: 諾貝爾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短篇小說 集3》),乍看之下和內文毫不相干。 其實這題目出自一首家喻戶曉的兒 歌,唱的是一隻熊越過了山頭,終於 看見所有的風景(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was all that he could see.)。最後一段歌詞描述,熊越過山 頭,找到另一頭熊,牠們玩在一起。 因此這個故事企圖用爬上山頭之 後,看見另一邊的風景,來說明婚姻 的全貌。我們可以用「老夫老妻要學 會放手」來面對失智之後新發展的 依戀關係。老人和年輕人不同,孔子 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 得。」老人的人生是經歷得失逆轉的 階段,亦即要以失為得。 也可以說,「寬容」對老年人是重 要的課題。老年夫妻因失智經歷的 愛情的逆轉,和年輕時的背叛有所 不同,失智者既非背叛,另一半也不 必控訴。同時,寬容對方,才能寬容 自己。格蘭特學會寬容伴侶,才會寬 容自己;承認伴侶的需要,也承認自 己的需要,才能用行動滿足自己的需 要,這是電影的解答。但格蘭特和瑪 麗安是否已經發展出感情,在電影是 一段具體的情節,在原著小說中卻只 是格蘭特自己的想像而已。
比較小說和電影,相同的是,格蘭 特決心守護菲歐娜,願意成全菲歐娜 發展新的依戀關係。不同的是,格蘭 特會不會與瑪麗安發展一段明確、穩 定的關係?小說中呈現了人性曖昧難 明的一面,符合孟若的風格。菲歐娜 第一次說「拋棄我」(forsook me) 時,讓格蘭特想起了過去的婚外情 事件,菲歐娜感謝他,那時沒有拋棄 她。他們不會拋棄彼此,即使經歷過 婚外情。格蘭特成全此時菲歐娜的婚 外情,因為對她的健康有好處,他們 的關係不會因此決裂。 婚外情雖不會阻斷格蘭特回到菲 歐娜身邊的意志力,但他對過去自己 不忠於菲歐娜的那一段如何詮釋?他 是否能自我饒恕,寬容以對?這關係 著他在老年孤單時,當菲歐娜已經不 再需要他,他能否脫離對菲歐娜的依 戀,發展與瑪麗安的關係。 或許菲歐娜即使已經失智,都還 能祝福格蘭特,希望他自由,所以她 說:「拋棄我。」 用這種徹底放手的態度來經營夫妻 關係,是婚姻故事的最後一塊拼圖, 難怪孟若要用越過山頭的意涵,來為 此篇小說命名了。
你和別人在一起,就是和我在一起, 你早睡,我也早睡, 你喜歡清淡的食品,我學習多吃蔬菜, 你不要高潮,我也不要高潮, 你蒼老,我趕緊比你先老。
告別 往事一件件離去, 比時間的消失, 更加令人悲傷。 每天都是一場告別, 只有你在我的身邊, 死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想念她 多年以前的婦人, 她的理想是要殺我。 老師說,這是個好消息, 她恨我恨到骨子裡, 我想念她,想出滿臉鐵鏽。
繁星點點 繁星送來才華, 卻不願給我美德。 晚上我跟著她們走, 白天她們卻隱藏起來。 一個人隨時都會迷失方向, 因為他的想像力不夠用。
越過山頭之後的愛情風景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19
舉 目向山 祢早已預備了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眾人得重生和自由的道路。
祢的揀選之恩,以完全的信心和盼望堅守成為和平之子的使
當我們尋求,祢使我們得救;當我們仰望,祢賜下平安、和
命,願上主得極大光榮。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平使我們剛強。感謝祢的愛子耶穌基督十架救贖的恩典,釋
3.為普世和平,消滅族群歧視與壓迫
放世上眾罪人,從被擄、受欺壓、瞎眼、貧窮中得釋放,願
上主!祢在萬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民族斷定是非。祢向
眾人因祢的信實樂意以全心事奉來回應祢,因祢配得一切尊
世人說:「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恩臨近,我的公
榮與高舉。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義將要顯現。」祢的救恩不只是永恆生命的安息,更是世上
讚美:新《聖詩》26首〈今阮感謝上帝〉
2.為普世各族群文化盡力彰顯上主榮耀而活
眾人因公義和平而能一同享受平安的生命。雖然暴力之人的
聖經:但以理書1章1~9節(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上主!祢曾對以色列民說:「我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
結局必是慚愧、悲慘,但世人至今仍未能拋棄暴力,以族群
信息:還我本性
非因你們的人數多於別民,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
優越感的驕傲撕裂祢合一的國度,以致一個肢體受苦,眾人
祈禱:
的。」普世各族群如天上繁星,或大或小、或閃亮或黯淡,
皆苦。我們懇求祢憐憫、教導我們,繼續學習如何將刀劍打
1.感謝上帝憐憫、施恩萬民
他們的存在祢都清楚知道。祢以祢的美善旨意叫他們活出祢
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以生產和平的果子替代毀滅,叫國
上主!祢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祢國度的權柄更是正直
多元多采的形像,彰顯祢無可限量的榮美。願世上萬族以其
民與國民之間不再舉刀攻擊,也不再學習戰事,願祢引導我
的。我們因祢主動的愛而得救,我們為所領受的福音稱讚祢
古老、謙卑的文化深度,見證祢創世以來蘊藏的智慧,世人
們行在祢的光明之中。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的聖名,我們熱切盼望祢所呼召的各國各邦、萬族萬民都來
在交流之間以開闊對祢的創造之能的見識。甚願世界各族群
回應詩:新《聖詩》530首〈我所親愛兄弟姊妹〉
頌讚、高舉祢。代代世人依然沉溺罪中之樂,但在創世以前
中那已領受福音的兒女,以美好的品格和生命的見證來宣揚
祝禱:牧師祝禱後,弟兄姊妹互道平安!
【福音與文化】
主題:還我本性
◆你的名字叫伯提沙撒 但以理出生於約西亞王改革的 靈命復興時期,但不幸的,致力 舉 目 向 山 於宗教改革的約西亞王卻在一場 與埃及的戰爭中身亡,之後人民喪失對上帝的信任,不 久就回復到過往拜偶像的生活。因此,上主古老的預言 結局實現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軍圍攻耶路撒 冷,將國內許多菁英擄去巴比倫,以色列人陷入國裂、 家破、人亡的命運,其中也包括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懊 悔、痛苦的重軛又復歸於以色列人身上。 但以理書的主角便是但以理本人,其名原文字義是 「神是審判者」或「我的神是審判者」,這名字裡的 「神」,就是那位他以純潔、堅定所服事的耶和華。但 身為在異國中被奴役的子民,不只生活失去自由,連自 己原有充滿靈性意義的名字也被迫消失。他被冠以新 名「伯提沙撒」,意謂「願此神護祐我王」,而 這個神是指巴比倫人敬拜的神,王則是巴 比倫王。但以理在巴比倫,歷經過尼布甲 尼撒王、伯沙撒王、大利烏王、古列王 等的管理,雖然在被迫與神斷絕關係的 困境中,他和另外三位朋友依然堅守信 仰,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見證,更得到 上帝的記念。上帝將他與挪亞、約伯並列 稱為義人(以西結書14章14、20節),也 視他為智慧人(28章3節)。
◆換了名字的人 在基督教文化中,從聖經的記載直到現代,基督徒 因靈性之故而更名並非少見。聖經中的更名有許多 不同層次的意義,如上帝為亞伯蘭更名為亞伯拉罕、 撒萊更名為撒拉、雅各更名為以色列等。在猶太文化 中,一個人的名字與他/她的本質和身分有關,更名 的意義或期待或已成就,關鍵皆在於當事人的本質或 身分的改變。 來到現代,不分教內教外,更名則是期待更甚於本質 的改變。一般人希望藉由改名轉化運勢。而基督徒雖然 沒有這種想法,但也脫離不了期望後輩能活出屬靈與 愛神的生命。很可惜地,是人的行為品格賦予其名字一 個寶貴獨特的價值;一個名字冠在人身上,並無法帶來 任何影響力。同理可證,亞伯拉罕被算為義,是因為他 心中的「信」,雅各受祝福是因為他從「抓」的生命轉 變成新人,但以理被稱為義是因為他在試煉中得勝。聖 經人物中,上帝為一些人賜下新名,是給予一個提醒, 使其從過去、舊有的轉化為新,他不再單單屬於這世 界,而是已經與上帝連結,上帝在其生命中將擁有無比
20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還我本性
但以理書1章1~9節 文圖 Supina Nakaisulan (中布中會東埔教會牧師)
神聖的地位,這人也將委身為祂而活。上帝期待人活 出這名的意義,也在每一次人們呼叫其名時,提醒他/ 她那獨特的身分與責任。 在這些賜予新名的聖經故事中,但以理的故 事顯為獨特,他的更名事件一方面突顯出他 原有的名字在政權統治下受到不公義對 待,迫使他生命裡更深層的信仰受到迫 壓和難以抵抗的威脅。上帝的選民以色 列雖然經歷過這種被殘酷剝奪的殖民歷 史,但上帝仍在其中掌權、伸張公義, 祂也深知其子民的苦難與心聲。 當上帝差遣摩西到埃及去帶領以色列百 姓脫離壓制,是因為以色列人多年持續發出的 哀聲達到祂耳中,因此安排祂的使者以神蹟奇事解救 他們。但自由並不永恆,經歷八百多年以後,上帝的百 姓再次陷入奴役、殖民的苦難中。這一次,他們不只失 去了自己的國家、離開故土來到異鄉,他們生活原有 的文化、語言、信仰、思想,受到鋪天蓋地式的完全消 滅,連名字也不被放過。
記念某人而命名。達悟族的命名系統極為獨特,當新生 兒呱呱墜地後,除了得到一個從長輩來的新名,其父母 與祖父母的名字也要隨著頭生的新生兒「被改名」,代 表輩分、身分的進階與轉換。而泰雅族採父子連名,前 面為新生兒的名字,後接其父親的名字,他人能從一個 人的名字知道他/她的父親是誰。正如泰雅詩人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所寫〈關於泰雅〉中的詩句: 「孩子,給你一個名字。讓你知道雄偉的父親,一如我 的名字有你驕傲的祖父,你孩子的名字也將連接你。」 一個泰雅族的新生兒一生成長的歷程,成與敗、起或 落,都與他/她的父親共享,也與他/她的後代共享。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各有其獨特的命名方式,不只是 為新生兒祈求好運、期待其未來能功成名就、光宗耀 祖,更高尚的意義在於讓他/她的生命成長的紀錄,永 遠與他的家族、歷史、祖先的根一同連結生根。還我本 性、給我作自己的自由與尊嚴,是一個人類社會應有的 正義,但一個人最基本的是得以擁有一個令自己引以為 尊為榮的名字,才能活出他/她的使命和特質。
◆名字,使我們記起自己是誰
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嚴重襲擊世界各國 的困境中,美國卻意外陷入另一個民主抗議現場中隱藏 的種族歧視風暴。由於一名白人警察執法過當,令一名 有色人種被壓制致死的案件,引發美國群眾之怒,憤怒 的火也延燒到全球,使我們不禁深深嘆息,族群之間的 暴力與痛苦何時能夠止息?壓迫一個人的脖子令其呼 吸停止至死,是犯罪;相對地,一個高壓政權無盡的歧 視、壓迫一個族群文化和打壓歷史真相,使其必須苟延 殘喘,直到生命意義殆盡,也是罪惡。 每年8月1日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當記念什麼? 身為公義上帝的子民,我們首先當記念上帝的公義和 審判,其次當記念上帝要求我們行公義、好憐憫的呼 召,以禱告祈求上帝的旨意完全彰顯,也在實際生活中 堅定地與上帝的公義同行。
居住在台灣的原住民族中,其殖民歷史的傷痕中也 有與但以理相同的經歷──不再能自由、榮耀地以自 己的身分、名字為榮。 四百多年來,殖民政府輪番的統治,開始層層剝奪 山林、土地、部落領導權……,直到我們的名字。命名 在原住民各族群中富有極特殊的意義,長輩不只是從 自己的期待中為後代命名,以「名字」作為祝福的管 道,名字更是該族群與上帝的創造和傳統的根相連的 重要記號。 布農族為新生兒取名的傳統採襲名制,是照上一代 的長輩順序、分別男女來傳承名字。阿美族的命名方 式樸實自然,常以出生的自然現象、出生時間、事件或
* * *
在我們的信仰團體教會中,有沒有哪些信仰傳統或 意識形態需要更新、改變或調整?而教會中服事人的事 工是否已被我們當作安息日中的例行公事?讓我們再 思信仰的本質,一起找回基督信仰的價值,使我們的生 命反璞歸真!
得醫治
在安息日
靈 性造就
路加福音 13章10~17節
李宇平 (台灣普世論壇執行幹事)
長老教會看見需要的人、為平權奮鬥
與
圖取自《Free Bible images》網站
期待上帝向你現在的生命說什麼呢?或未來 的日子能在生命中做些什麼呢?本篇經文是 描述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在會堂醫治一個病 了18年的女人,卻在會堂中引發爭論。到底是怎樣的 醫治讓會堂內的人起爭論?讓會堂的主管生氣,而眾人 感到歡喜呢?今日教會的群體中又有什麼需要醫治的 人?而耶穌在安息日的教導,要提醒我們什麼呢? 其實,從路加福音11章開始,耶穌就批評文士和法 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假好),批評他們只將杯及盤的外 面洗乾淨,內心卻充滿貪慾及邪惡(39節);喜歡站高 位,喜歡被人家請安,有表面的宗教行為,卻不重視公 義和愛上帝(42節);甚至說他們是看不出來的墳墓, 人就算踏過去也不知道(44節)。而12章繼續批評法 利賽人的假冒為善是一種酵,提醒作為上帝的僕人務 必要警醒。13章開頭提醒眾人需要悔改,若不悔改,都 要滅亡,好比那棵不結果子、要被砍掉的無花果樹。這 是耶穌對學生的嚴重提醒。而這樣的假冒為善,在安息 日的聚會中特別明顯……。
你
耶穌不守安息日? 13章經文一開始的安息日看起來一如往常,偤太人 遵循律法,放下工作來到會堂守安息日。當中有人在教 導、有人在聆聽,當然,也包含這個病了18年的女人。 「有一個婦仁人患著邪神,致病18年久,隱痀攏 bōe 伸 直。」(11節,台語漢字本)除了是當時社會中遭受 男性壓迫的性別──女性,又有18年的脊椎不正或駝 背,想必生活自理有諸多不便,當然在心理上也會容易 產生自卑與焦慮。而在當時疾病又普遍被認為跟靈界 有關係,可見這位女性遭受來自生理性別以及以男性為 主體的文化壓迫,也承受疾病造成生活的不便及社會 大眾貼給她的標籤──被邪神附身。 耶穌在安息日看見了婦人,就叫她過來,對她說: 「婦人,妳脫離這疾病了。」耶穌用雙手按在她身上, 她立刻直起腰來,頌讚上帝(12~13節)。耶穌不只 是當一位單純教導的人,耶穌看見了這個女人的需要, 並且帶給她希望,帶來醫治,宣告這一切的邪靈要離開 她,於是便將榮耀歸與神。 然而,會堂的主管因為耶穌在安息日醫病,就生氣地 對眾人說:「有六日應該著做工;彼六日間通來受醫, 安息日呣通。」(14節)他「森七七」(很生氣)地認 為耶穌干犯了安息日的規定,認為律法的規定比人的生 命得醫治更重要。這是何等荒謬的事情!於是耶穌立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直以來是台灣原住民的朋友。 2016年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支持原住民恢復 權利與自治」決議文〉,描述許多宣教師看見當時部 落的需要,服事原住民,翻譯族語聖經;1946年設立 玉山神學院,培育原住民傳教者與人才;1980年代, 參與「還我土地」「還我母語」等運動,1987年發表 〈一九八七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研討會共 同聲明〉強調:「我們肯定恢復原住民的自主與尊嚴, 維謢社會公義,爭取立法保障應有的生存權益,乃是教 會的基本責任。」1989年第36屆總會年會決議「更改 山胞為原住民」;1992年發表〈521爭取憲法原住民 族條款行動共同聲明〉〈給李登輝的一封公開信──堅 決反對國民黨的山胞憲法條款〉;2010年發表〈201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國是會議宣言〉重申:「尊重及 保障台灣各族群之多元文化及母語,落實符合台灣原 住民族意願的自治。」我想以上對於原住民的關心與協 助,大家應該可以理解與認同。信仰使我們看見他人的 需要,特別是軟弱的肢體,同時也使人得醫治與自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支持原住民恢復權利與自治」 決議文〉指出:「然而,檢視我們在原住民的宣教過 程,雖在族語的復振、傳統領域的捍衛及自主意識的 提升,與原住民一起努力過,卻也要為宣教所犯下的錯 誤深感抱歉,如:福音進入部落,尚未深入了解文化意 涵,便斷定許多文物、儀式為惡,神學反省不足,否定 歲時祭儀,燒毀原住民傳統服飾、汙衊生命禮俗。這些 錯誤的認知與決定,對原住民造成許多傷害。經過信仰 的反省,我們為已知的錯誤及還未察覺的過失,向原住 民道歉。」是的,教會也會犯錯,教會也需要反省。有 人曾經大言不慚地要「把原住民當人看」,好好教育他 們,這會不會也是藏在我們心中的潛意識? 我相信安息日的主不僅是幫助軟弱的肢體得醫治與 自由,更是讓這個團體中符合主流價值的多數人,從原 來是直接或間接參與壓迫、歧視體制的共犯,因著對於 台灣原住民的重新認識與理解,開始悔改,除掉假冒為 善,去除偏見,對於原住民文化以及傳統領域土地有更 多的尊重。我相信這是我們平地基督徒反璞歸真,在台 灣實踐基督信仰的出路,也是長老教會參與原住民轉 型正義的目的。
批評,跟他們說:「假好的人啊,佇安息日恁豈無逐人 對槽裡解伊的牛,抑是驢,牽去食水嗎?此個婦仁人是 亞伯拉罕的後裔,互撒但縛伊已經18年久,豈呣應該 佇安息的日解伊的結嗎?」(15~16節)耶穌說你們 可以在安息日解開這些牲畜(牛、驢)去喝水,但對於 解開一個女人身上的挾制,使她得醫治,卻覺得干犯律 法,難道牲畜比較貴重嗎?更何況她也是亞伯拉罕的後 代!耶穌這樣講後,稍早與祂為敵的人都感到羞恥;而 其他群眾卻對祂所做的事感到歡喜(17節),因為耶 穌說的極有道理!
再思安息日 耶穌在安息日的行動,對今日的台灣基督徒有什麼 提醒呢?現代人的安息,有人覺得要去山上走走或去外 面吃喝玩樂,也有參加藝文活動、出外旅遊等。但有沒 有更深的信仰意涵呢?透過經文,路加提醒我們:
1.安息日要看見他人的需要,特別是軟弱的肢體 安息日耶穌看見這個女人,我們又在安息日中看見了 誰?邪靈,原文可翻譯作軟弱、疾病的靈。不論是身體 上的軟弱或心靈上的軟弱,我們在安息日是否只專注自 身的需要?還是也有看見群體中他人的需要,特別是軟 弱的肢體。看看我們旁邊的姊妹弟兄!
2.安息日要使人得醫治與自由 耶穌透過實際的行動,給這個女人醫治與自由。是 身體上的直立起來,得著醫治;也是心靈上的恢復,直 立起來;女人的待遇不再牲畜不如,讓女人成為人── 自由的人。這位女人開始去想像新的生活,要去哪裡走 走,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 在我們教會每個禮拜的聚會中,也期待透過耶穌在 我們中間的工作,通過彼此之間的團契,讓我們原本生 命彎曲的部分,變得直立起來,而不是彎曲得更嚴重、 更軟弱。
3.安息日是提醒信仰群體要返璞歸真 耶穌一再提醒門徒要去除假冒為善,邁向真實。去除 以律法為名隱藏的不良動機,特別是宗教領袖們。他們 為何不能夠跟著這位得醫治與自由的女性,同感快樂? 對於耶穌所做的奇妙事,感到真歡喜呢?然而,這個群 體卻有部分的人從僵化的教條或意識形態中,被耶穌 的行動與言語觸動,再次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有 尊重、有上主而來的愛!
檢視自我、活出見證 在路加福音的描述中,這位安息日的主耶穌承擔使 命與責任,一路上,祂與窮人、受傷的人、受壓迫的人 彼此團契生活與服事,並帶領受苦的偤太人民對抗羅 馬帝國、走過偤太領袖壓迫的旅程,被上十字架,然後 經歷復活。帶給更多人真正的安息。 回到路加福音13章。今天我們基督徒雖然沒有特別 守這偤太人的安息日,但我們有時間上的分別為聖,例 如主日禮拜、退修會(Retreat)等,在這樣的時刻,我 們這個信仰群體,是否期待耶穌挑戰我們既有的意識 形態呢?根據路加的記載,通常有耶穌在的安息日,會 堂都有紛爭。耶穌的教導有時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 因為過往的信仰傳統或神學觀念不一定完全都是正確 的。好的,我們留下來;不好的,就讓耶穌來攪動一 下,使軟弱的肢體被看見,醫治與自由得以發生,建立 一個被上主不斷更新、反璞歸真的信仰群體,使我們因 著有從上主而來的愛,再次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有尊重。懇求聖神來引導我們!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21
雲 彩見證
雲彩飛揚
傳道師郭志灝
為父的 採訪 救恩之聲 整理 黃玉琴
他以聖經真理為家庭根基,靠著基督的愛和智慧 教養四名年幼子女……
郭志灝生長在一個父母開明且注重品格教育的家 庭,但心思敏銳的他觀察到有些老師比較喜歡成績 好的學生,因此努力在學業上追求好的表現。為了 得到他人的肯定,從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他開始 常常跟人比較。特別是看到有些人天生好命,不必 太多努力就可以成為人生勝利組時,他更覺得人生 不公平,於是變得憤世嫉俗。
找到生命的價值 高中進入第一志願的學校後,郭志灝在學業上的 表現不如以往那麼好,但仍然努力地考上了政治大 學商學院的金融系。在同學的邀請下,他參加校內 的基督教社團,看到很多基督徒既喜樂又有盼望, 就決定留下來認識上帝。跟著社 團輔導一起讀聖經時,他 明白上帝眼中的罪, 與一般人所想 的 不 一
樣。他看見罪使自己內心得不到滿足、沒有方向,不 知如何找到真正可倚靠的對象,唯有認識耶穌基督 才能得到救贖,祂是世人唯一的救主。 社團裡學長姊的耐心包容和接納,逐漸磨平了郭 志灝對人生不滿而產生的稜角,他們對上帝的愛與 信靠,也鼓勵他願意謙卑相信耶穌基督是為罪人捨 命的救主。認識上帝以後,他漸漸不再將自己的價 值建立在學業等各種表現上面,他知道一切都是上 帝所賜,好成績不會增加他的價值,壞成績也不會 減少祂的愛。拋掉過去緊抓不放的東西,反而讓他 更有安全感,也變得更快樂。
因為感受到耶穌基督多麼愛罪人,郭志灝心中產 生當傳道人的渴望。他渴望帶領人認識上帝、活出 不一樣的生命,於是退伍後加入學園傳道會。 回母校幫助學弟妹將聖經應用於生活時,最令郭 志灝難忘的是,他遇到一個有類似經歷和背景的學 生,讓他彷彿看到過去的自己,如何想藉著讀書出 人頭地,到頭來卻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幸而學生 信主後整個價值觀改變,懂得為上帝讀書、為祂而 活,讓他更確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不再懼怕死亡
信仰讓郭志灝明瞭自己的生命價值,更改變他對 婚姻的看法。信主之前,他認為結婚只是找到一個 相愛的人在一起過生活,讀了聖經,才知道丈夫與 妻子的關係,是為了榮耀上帝而順服和捨己。「我知 道上帝掌管我的生命,所以面臨會不會結婚?何時 結婚?與誰結婚?這些問題時,就向祂禱告,求祂賜 我配偶。」他相信婚姻是上帝賜給人的美好禮物,不 需要拖延,所以當他遇到合適的姊妹時,很快就決 定結婚。 緊接著兩年後,第一個孩子出生,郭志灝的人生 又遇到了新的挑戰。那時他還沒做好當父親的準 →23
另一個重大的改變是,郭志灝越來越不懼怕死 亡。因為從小患有B型肝炎,他總是擔心死亡會突然 臨到。「信了耶穌基督後,我知道有永遠的生命,且 在天上我有一個更美好的家鄉。將生命交託在最有 智慧也最良善的上帝手中,就不用擔心,何時離開 都是祂的旨意,我覺得很有安全感。」 於是,郭志灝在大二時決定受洗。受洗後,他更 積極與人分享福音,跟著社團的學長姊開始在校園 裡向不認識的學生介紹基督信仰。看到自己帶領的 學生受洗,那種喜悅比考第一名還要令他開心。
你 必須先是好丈夫, 才會是好父親 我和太太以斯帖住在我們教會旁邊的牧師館,我 們的孩子以賽亞和拿俄米也住這裡。他們的名 字都很屬靈,所以你可能覺得他們是好室友。但我們 已經注意到,以賽亞(剛滿三歲)很容易喜怒無常, 而拿俄米(剛滿一歲)的嗓門堪比一組強力喇叭。 我很喜歡作父母,我們的孩子也很棒,帶給我們很 多喜樂,但養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了孩子之後, 婚姻的狀態就被永遠改變。你想好好來場談話,卻被 不停打斷;你想與他人建立關係,卻早已筋疲力盡; 你想計畫一次兩人世界,卻意識到雇保姆太昂貴…… 現在你能理解我的意思了吧!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母親說過的話:「養育孩童, 可能成為你婚姻的沉重負擔,也可能令你的婚姻變得 更加深刻與豐盛。這就像和某人一起打完仗,回到家 鄉後,發現因為一起扛過槍,你們已經成了很要好的 朋友。」所以我正在學習把這個充滿挑戰的階段視爲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文 蓋文‧奧特倫(Gavin Ortlund) 譯 許志斌
我們婚姻的機遇,而不只是熬過去。 靈修之後,我認為在我的生命中,沒別的事比與太 太培養親密關係與友誼更要緊的事了──甚至比作 一個好父親更優先。事實上,我知道如果我的婚姻不 夠穩固,我也不可能作一個好父親。以下是我和太太 反思出來的10個婚姻持續長進方法,可能對其他正 在經歷類似階段的年輕父母有幫助: 1.刻意每天親吻、擁抱或誇讚你的伴侶 讓這些成為你每天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每次回家, 我的孩子都在前門「圍攻」我,想和我玩摔跤。我也 希望陪伴他們,但我更希望他們注意到:我太太才是 最高優先次序的那一位。日常生活中細水長流的輕 撫、給予肯定與陪伴,將成就一段美滿的婚姻。 2.盡你所能地忍痛付錢雇保姆和度假 這很昂貴,但是很值得的投資。每次計畫約會之 夜,我都會想:我們付得起嗎?但約會之後,我經常
家庭的挑戰
覺得:還好我們約會了——因為我們很需要。擁有和 配偶一同歡笑、娛樂和遊玩的時間很重要。有句話雖 是陳腔濫調卻很準確:「一起玩的家庭不會分開。」 3.一起散步 因為我們的孩子在嬰兒車裡總是很安靜,所以這 項活動對我們有實質的作用。散步時,我們能鍛鍊身 體、持續談話(這兩項在生活忙碌時都很容易被擠 壓)。如果散步不奏效,你們或許可以一起追尋另一 種愛好。比如,要是你的健身房提供孩童看護服務, 而且你們都喜歡,那麼暫時放下孩子和工作,一起去 健身吧! 4.構思有創意的約會之夜 我們制定了自己每週在家的「約會之夜」,內容通 常包括:讓孩子早點睡覺,讀一章我祖母寫的關於婚 姻的書,談談近況,玩棋盤遊戲……約會之夜可以節 省開支,也能夠避免夜晚在電視機前花太多時間。 5.不時傳訊息 有時我不太喜歡科技,它總讓我分心,但如果有人 是我想常常傳訊息交流,這人非我太太莫屬。這件小 事能促進我們的友誼、笑聲與歡樂,也表明我在想著 她。即使是哭鬧的孩子,也無法打斷這種溝通方式。 6.有計畫的親熱時間 有時,有年幼孩子的父母很難找時間親熱一下。不 要不好意思把這項內容放進你每週的行事曆,有計畫 →23
雲 彩見證
管教與順服 剛到這間教會時,郭志灝最感到訝異的是,一到 三歲的孩子都能夠乖乖坐著跟父母一起參加主日崇 拜,不需要帶到其他房間。於是,在一群教會媽媽的 協助下,夫婦兩人開始學習按照聖經的教導教養孩 子。「最重要的是訓練孩子信任父母及等候的功課, 若孩子一哭就立即回應,會讓孩子以為用哭鬧的方 式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父母就只能疲於奔命。」 成為父親之後,郭志灝更深刻了解聖經中對人性 的描述是多麼真實,也就明白箴言13章所說的「用 杖管教孩子」的重要性。「管教是愛的表現,也是 上帝賜給父母的工具,可以逐漸除去他們心中那悖 逆、頑固的本性。父母若不管教孩子,他們就會陷入 自我中心,想要作王來使喚父母,得不到想要的就 哭鬧,反而沒辦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快樂。」 郭志灝認為,管教的基本原則是不讓孩子受傷, 必須帶著愛心,以溫柔的態度執行,這樣孩子才不 會產生「不健康的害怕」,也就是害怕失去了父母的 愛。他第一個孩子經歷了這樣管教的過程,變得順 服聽話,也變得更快樂。後來有老二、老三,他也如 此堅持,雖然有時還是難免會帶著怒氣管教,但會 儘量很快地承認錯誤並且向孩子道歉,為孩子樹立 「做錯事道歉」的榜樣。 經過這樣的訓練後,不管是太太獨自一人帶四個 小孩出門,或是留郭志灝和孩子們在家工作,孩子 們都不會隨意吵鬧,大部分時間可以安靜地相處。 「很多父母見了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但不是我們厲 害,這是聖經的智慧。在訓練孩子順服的過程中,作
22← 的性愛比沒有計畫的要好。而且越是在這忙碌階段 中,此做法更體現了你對婚姻這個領域的承諾。 7.排定一起讀經、禱告的時間 如果你們沒能一同靈修,會很遺憾。你的配偶可能 是最了解你的人,所以亦是磨練你靈命的最佳人選。 8.對配偶的生活多些興趣 當你不知道配偶整天做些什麼,你很容 易和對方疏遠。如果配偶是上班族,多 問問辦公室發生些什麼事,並作最堅強 的後盾和支持者;要是配偶操持家務, 那麼幫忙做些家務,你就能體會並 感恩對方在家所做的一切。 9.在配偶最軟弱時多些體貼 成為父母,會令你的配偶最深處 的恐懼、各種罪及失敗感浮出水面。 我們很容易輕看配偶的這些表現,尤其 當對方的掙扎與你不盡相同時。這裡有幾 種方法幫助你對抗這種論斷: • 記得你自己的罪並為此憂傷。 • 求主賜給你更多的溫柔與憐憫來對待配偶。 • 不要用諷刺來扎配偶的心。 • 和朋友談及配偶時,敬重而非抱怨。 • 以極大的忍耐與溫柔指出配偶的問題(如果有 必要的話)。
父母的要比孩子更加堅持才能成功,其實這對他們 的生命成長來說也是最好的。」
福音
一次一章
22← 備,仍然自私地懷念沒有小孩時兩人自由自在的生 活,加上他不知道怎樣訓練孩子順服,反而常常順 著孩子的意思。結果是夫妻兩人疲於奔命,家裡經 常烏煙瘴氣,無法享受擁有孩子的快樂。後來,上帝 帶領他們到一間教會聚會後,情況開始慢慢改善。
文 譯
保羅‧區普 Sharla Chen
以耶穌基督為至寶 有了家庭以後,郭志灝更多從聖經學習經營家 庭之道,他知道自己是全家的頭,要帶領全家一起 認識且敬拜上帝,所以每天都有一起敬拜的時間。 他會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認識上 帝。例如,他會告訴孩子,玩具是上帝賜的,是上帝 讓一些有愛心的叔叔、阿姨送給他們,或是上帝讓 爸爸、媽媽有能力賺錢買的,所以要珍惜並盡責任 好好保管,不能任意破壞,因為上帝愛他們,隨時都 看顧他們,也在乎他們的行為。 當孩子們因不聽話而挨打時,郭志灝會問孩子會 不會痛?再告訴他們:「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 比這還要痛,祂為了讓我們能夠得救,代替我們承 受了上帝的刑罰。所以挨打時要想到上帝的愛。」如 此教導下來,老大四歲多時就承認自己有罪,且知 道耶穌基督是為了她的罪死而復活。 「人生最重要的是相信耶穌基督,不管你是人生 失敗組、境遇比任何人都悲慘,或是含著金湯匙出 生的人生勝利組,你都需要耶穌基督。」目前在美 國格林維爾長老會神學院(Greenville Presbyterian Theological Seminary)就讀道碩科三年級的郭志 灝,不再用課業成績和好表現來肯定自己,反而像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8節所說:「將萬事當作有 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 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祂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頭。認識耶穌基督,是 我們生命的至寶,有祂,就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滿 足。」因為經歷到上帝的愛、明白真理,郭志灝也希 望可以教導更多人認識聖經的真理、耶穌基督的福 音,讓他們與上帝和好,脫離對死亡的恐懼,不再追 求短暫的成就,而是一生為上帝而活,領受從上帝 而來的安全感,進而得著真正的滿足。
10.追尋配偶的心 配偶最近對什麼感興趣?在社群軟體發表什麼? 未來一年會有什麼事令配偶憂心?配偶現在愛聽什 麼歌?研究研究這些事。一起製造「只有你倆能懂的 笑話」,和配偶一同保守祕密,而不是向對方保守祕 密(時間久了,這能夠建立親密關係)。在你婚姻的 每一個階段都盡你所能做上面這些事,並使這 些事成為你終其一生的目標。 撒但與我們的文化都用這謊言欺 騙我們:外遇比忠貞更令人興奮。 我們見證福音的某個面向,就是要 彰顯這樣的真理:具有約束力而且 絕對的承諾是通向真正喜樂之道。無 論是浪漫關係的興奮時刻,還是內心 深處渴望的親密關係,抑或是你需要為 對方付出的精力,請記得,婚姻的意義 就是用你的餘生將所有這些都獻給那 個人。這是上帝的計畫,也是最完滿 的生活願景。願我們經營自己的婚姻,以至 於能夠指向基督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好與真實。 ■原文 刊載 於福音聯盟英文 網站:w w w . 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10-ways-to-grow-yourmarriage-while-having-young-kids/
利未記概覽
聖潔與邪惡 我愛利未記!我很確定你們不喜歡,因為利未 記令人望而生畏。這看起來很難行得通,當你一 頭栽進那些獻祭的細節、一再重申的規條及節期 時,你會在其中迷失方向。好吧,我要給你們一 個利未記的副標題,我想這會有所幫助,而且我 會解釋──聖潔與邪惡。 當我們想了解聖經,利未記可以用來考慮、回 答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完全聖潔的上帝 如何跟不潔的人在一起?」上帝如何既與人同在 又無損於祂的聖潔?祂如何排除不聖潔的人?這 並非三位一體上帝聚在一起說:「你們知道的, 這些人真的很好,雖然他們很邪惡。但我們為什 麼不撇開他們的邪惡並接納他們呢?」不,上帝 不會這麼做,祂不會為了擴展恩典而違背公義, 這就是為什麼上帝設計了利未記裡那些獻祭。 那些獻祭儀式是為了贖罪而設計,使有罪之 人可以進入與上帝的關係,邪惡之人可以得到赦 免。罪人要能夠與聖潔的上帝同住,刑罰必須被 滿足,然後才可以得到寬恕。這是唯一罪得赦免 的方法,也是獻祭的意義。你認識的上帝不會改 變祂對罪的譴責,而利未記告訴你上帝將會給予 赦免。 如此看來,聖經中沒有哪一卷書可以比利未 記更有幫助了。利未記讓我明白,即使我在最黑 暗、最愚蠢、最笨拙、最叛逆的時刻,我仍然有 盼望。因為上帝替罪人開了一條路,讓我們得以 認識祂,並且被祂接納。 但是,不僅如此。當你看到祭司在祭壇獻祭, 站在及膝的血海中,衣服沾滿了血,一次又一次 地獻祭,你便會開始意識到這些儀式並不完全。 這樣的事永遠都做不完,因為昨天獻的祭是抵銷 昨天犯下的罪,卻無法抵銷今天的罪。所以,整 個獻祭儀式都在極力呼求著那「一次而且永遠有 效」的祭。 聽著,每一隻被獻祭的羔羊都在哭求著一隻 羊,那隻羊是上帝的羔羊──耶穌。從羔羊被宰 殺時發出的哭叫聲中,我們可以聽到牠們哭求著 那即將到來的羔羊──耶穌。祂完全不犯罪且守 全律法,祂將是終極且無瑕疵的羔羊。當祂代替 罪人死,是一次而且永遠有效,不再需要獻祭。 如果創世記向你介紹耶穌,那麼利未記就是向 耶穌大聲疾呼:「喔,耶穌,來吧!快快來吧! 我們需要羔羊──耶穌!」我這個不聖潔的保羅 可以站在完全聖潔的主面前,是我生命中最輝煌 的榮耀,祂的愛將圍繞著我,在我生命中,沒有 什麼能夠比這個更輝煌了。上帝有權柄可以咒詛 我,但祂沒有這麼做。而這首讚美的詩歌是在利 未記第一次響起,並非在新約。 在利未記,你會看到全能的上帝,祂選擇赦 免,為不潔的人提供一個認識祂的方式,活在祂 的同在裡,接受祂給予所有的一切。我愛利未 記,希望你們也一樣。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23
知 性之旅
孔廟朱牆逐樹影
│台│南│散│步│ 文圖
林曉盈 友
愛
街
南 門 路
台南孔廟是傳統閩南四合院 建築,造型樸素典雅。
府
中
街
泮宮石坊
府前路與南門路口的克林台包在台南 屹立超過一甲子,其招牌肉包是許多 人指名的伴手禮。
門 路
路
一
莉莉水果店
府 前 路 一 段
台南愛國婦人館
莉莉水果店販售老闆李文雄手 繪的明信片。
24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府中街上的椪糖攤。椪糖是台南古早味零食,現已 難得見到。 古蹟景點才買得到的台南限定零嘴。
當季水果鋪滿整盤剉冰,再淋 上煉乳,就是消暑的水果布丁 牛乳冰。
離開莉莉水果店,隔壁的愛國婦人館售有台南正夯的零 嘴。近年來,台南知名歷史人物及民間神祇成為零食代言 人,例如天后碗豆酥、成功洋芋片、至聖點心麵,在台南各 古蹟景點一一現身。將城市的傳統巧妙開發成匠心獨具的 文創商品,幕後推手就是台南市文化局。
行義路入大成坊
段
莉莉水果店除了吃冰、喝果汁,又大又甜的水果也 是客人心中的首選。
府前路上老字號的莉莉水果店創始於1947年,創始者李 澤因經營水果批發之便,由其妻及子女在店內兼賣水果、 麵食。彼時在美軍俱樂部服務的大女兒Lydia買了一台果汁 機,店裡開始賣起新鮮果汁,由於當時果汁機尚未普及,因 而成為創舉。 莉莉水果店原本交給李澤長子夫婦執掌,後因健康因素 轉交排行第五的李文雄接手。李文雄不只經營店務,更努 力提升水果店的文化層次,著手出版《莉莉水果有約》月 刊,從企劃、採訪、攝影到校稿全部一手包辦。刊物內容除 了傳遞認識水果、食用方式等本業知識,更擴及介紹府城 人文風情、報導台語新聞、記錄孔廟植物生長等,每期印製 2000份供人免費索取,前後共發行72期。 目前莉莉水果店已交棒給第三代,但仍常見李文雄穿梭 店內。水果店依然販售果汁和水果冰,為常年炙熱的南台灣 帶來清涼。除了品嚐美味,結帳處的牆面還有李文雄親手繪 製的明信片,是他從2011年起以孔廟為主題的創作,值得 細細欣賞。
歷史人物巧代言
南
前
在府前路與南門路一帶,除了吃水果冰、採買台 南限定伴手禮,還可一遊孔廟,彷若遁入時空隧 道,遙想明鄭時期建廟辦學的時空,發思古之幽情。
果店文化啖清涼
孔子廟
府
走
從愛國婦人館走出來,過個馬路,即可信步在全台第一 座孔廟蔥蔥鬱鬱的林蔭中。一年到頭多半是晴空萬里的台 南,到了夏日叫人只想躲在樹蔭底下。孔廟裡草木扶疏,有 多棵老樹,但知名的老榕樹已不再,唯獨佇立「入德之門」 前的雨豆樹雖年事已高,身影依舊高大挺拔。 午後的台南孔廟,人群三三兩兩,除了遊客、為寫生而來 的親子,還有前來納涼、運動的居民,這些流動的風景,構 成了孔廟的日常。「全臺首學」匾額高懸,火似的鳳凰花盛 開在朱紅的外牆上,則堪稱是府城的經典畫面。 建於1665年的台南孔子廟,是台灣最早的文廟。明鄭經 為了復國,聽從軍師陳永華的建議,建立聖廟、學校以延攬 人才。東大成坊外所立的「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下 馬碑,象徵古時對讀書人的敬重。 孔廟的主要建築有東西大成坊、禮門義路、大成殿、明倫 堂、文昌閣、泮池與泮宮坊。大成坊有東、西兩座,東大成 坊位於南門路上,是台南孔廟的主要入口。 自大成坊進入孔廟後,需經由禮門、義路方能進入大成 殿,典故取自《孟子》,意指君子由義實踐禮。 大成殿為孔廟建築群中層級最高的建築,殿前有祭孔時 跳佾舞的露台,殿內中央供奉孔子神龕,每年春祭與秋祭大 典是台南孔廟最熱鬧的時候。 明倫堂為講堂,位在明倫堂後方的文昌閣共三層樓高,二 樓供奉文昌帝君、三樓供奉魁星。民間篤信兩神明執掌考 運,每逢考季,這裡便成了考生祈求考運的聖地。 泮池是呈半圓形的池塘,裡頭有烏龜悠遊自得,然而原 本位於東大成坊外的泮宮坊,卻被南門路阻隔在另一端,與 「全臺首學」遙遙相對。泮宮坊牌樓底下是串接南門路與開 山路的府中街,汽車禁入,路人可以自由自在暢行無阻。兩 旁有不少販售手作與趣味小物的攤子,巷子裡也隱藏了一 些別具特色的小店,穿梭巷弄之間彎彎繞繞,別具意趣。
台 文世界 phiⁿ siáu-soat, koh jīn-ûi chin hó khòaⁿ--leh! Ū cht phiⁿ, siá-tio̍h i kap in a-pah teh thó-lūn kám beh sengha̍k ê tāi-chì. A-chúi teh khó-lū, -koh kiaⁿ bē chhutgia̍p lah! Só͘-í hit ê sî-chūn tō bô koh tha̍k, kè-sio̍k siá i ê bûn-chiuⁿ, chò i ê Tâi-gí lāu-su lo̍h!
│少女情懷│ Siàu-lú ê chêng-hoâi 網路收聽
A-hong chin ài chò-bāng, ta̍k-piàn tha̍k-tio̍h A-chúi ê bûn-chiuⁿ, -sī chhiò-hai-hai, bô tō-sī teh beh háu-chhut-lâi. I chin khim-phòe A-chúi siá Tâi-bûn ê kongle̍k, ē-tàng cht-ê-á hō͘ i hoaⁿ-hí, cht-ê-á koh oàn-chheh khì--lâi! Tha̍k liáu A-chúi siá ê siáu-soat, A-hong koh jú kah-ì chit ê cha-po͘-lâng ah!
Ko Ka-hui
A
-hong sī cht ê ài chò-bāng ê siàu-lú, sī ko-tiong-seng, in pē-bú tùi i chin hó, bô kā i sok-pa̍k. Siūⁿ beh chham-ka siáⁿ mh oa̍h-tāng i ka-tī koat-tēng tō hó, chí-iàu -sī pháiⁿ tāi-chì, in pē-bú lóng ē chi-chhî. A-hong i koh chiâⁿ iù-khí, -koh i siūⁿ beh 20 hòe tō kiat-hun! I siūⁿ beh chhōe cht-ê bē sàn-chhiah, -koh mā -bián jōa pù-jū ê cha-po͘-lâng, ē-tàng óa-khò tō hó ah! Tī ko-tiong chhut-gia̍p bô jōa kú, i kóng siūⁿ beh kè hō͘ cht-ê bē saⁿ ê A-hông, kóng chit-ē cha-po͘-lâng sī i bāng-tiong ê chêng-jîn. A-hong kap A-hông chiah se̍ksāi 6 kò-goe̍h niâ, tō án-ne jīn-tēng, koh kā A-hông kóng chiah-ê ōe, hāi i soah chhoah-cht-tiô, tō kā ìn kóng: "Lán seng chò-hóe khòaⁿ-māi, tán lán khah se̍ksāi chiah lâi kóng beh kiat-hun ê tāi-chì, hó bô ?" A-hong thiaⁿ-tio̍h A-hông án-ne kóng, siūⁿ siūⁿ leh, mā chin ū lí-lō͘, tō kā ìn hó. In chò-hóe bô jōa-kú, chha-put-to 1,2 kò goe̍h, tō khai-sí teh oan-ke ah! Sī ūi-siáⁿ-mh oan-ke leh? In-ūi A-hông kóng nā beh chò i ê bó͘, tō ài thiaⁿ i ê, sūn i ê ì, mài kā i nāu, tī hiah teh chau-that. M̄ -koh A-hong i sī cht-ê chin ū siūⁿ-hoat ê lâng, -kam-goān bô chú-tiuⁿ gōng-gōng thiaⁿ i ê ōe, tō chhiāⁿ-chhiāⁿ khì-phuh-phuh, tī hia kóng ūi-siáⁿ-mh it-tēng ài thiaⁿ i ê? A-hong chit chióng siūⁿ-hoat, -bián kóng, bô-jōakú in tō hun-khui ah! A-hong mā bô oàn-thàn, siūⁿ kóng koh chhōe pa̍t-lâng tō hó, -biàn bián-kióng ah! M̄ -koh chit sî i ê siáu-lú bí-bāng sǹg chhùi cht pòaⁿ ah! In-ūi i kin-nî tō beh 19 hòe, lî beh kiat-hun 20 hòe ê nî-kí koh chhun 1 tang nā-tiāⁿ.A-hong i bô sí-sim, in pêng-iú kā siāu-kài cht-ê phiau-phiat koh chin gâu siá Tâi-gí-bûn ê bó-gí lāu-su A-chúi-á hō͘ i. A-hong cht khòaⁿ-tio̍h A-chúi-á, tō saⁿh--tio̍h ah! I sim-lāi teh siūⁿ, chit tàu góa eng-kai bô khòaⁿ -tio̍h lâng ah! Góa beh kè--i! Ah, chit siaⁿ hāi--ah! Kan-taⁿ khòaⁿ A-chúi cht bīn niâ, tō siūⁿ beh kè hō͘--i, koh lâi in ē ū siáⁿ-mh chhiò-khoe-tāi, lán kè-sio̍k kā khòaⁿ--lo̍h-khì! "A-chúi lí hó! Góa sī A-hong." A-hong kóng kah chin pì-sù. "Góa ū thiaⁿ-tio̍h lín pêng-iú kóng, lí sī chin ū siūⁿhoat ê chŏ͘-gín-á, góa him-sióng o͘ !" A-chúi kā A-hong o-ló kah tak-chí!
"Án-ne o͘! To-siā--lí lah! Lí mā bē-bái, seⁿ chò iântâu, lâng koh chin chhù-bī, jî-chhiáⁿ koh sī cht-ê ē-hiáu siá Tâi-bûn ê lâng, góa kah-ì!" A-hong kóng chhut i ê ài-ì hō͘ A-chúi thiaⁿ. "Ai ah! Lí mā seⁿ-chò chin ko͘-chui lah! Lán tō hō͘siōng chiàu-kò͘ o͘!" A-chúi kóng kah bî-bî-á chhiò. "Hó, bô-būn-tê ah!" A-hong bî-bî-á chhiò, i teh siūⁿ: "Án-ne góa bô khòaⁿ -tio̍h lâng khì." Chit siaⁿ hó chhiò ah! A-hong lia̍h chúⁿ kóng siòngtio̍h cht-ê hó-ang, -koh i -chai A-chúi chin-chiàⁿ ê siūⁿ-hoat sī siáⁿ.
Ū cht kang iok tī chhan-thiaⁿ beh chia̍h-pn̄g ê sî, A-chúi kóng i khì piān-só͘ cht--ē, tán--leh tō tńg--lâi. Kiat-kó A-hong siūⁿ kóng hó-sńg, tō tòe teh A-chúi ê āu-piah khòaⁿ-māi. Ah, A-hong chit-siaⁿ chôaⁿ khòaⁿ kah gōng--khì. A-chúi teh chim cht ê cha-bó͘ -gín-á, koh kóng: "Góa ài lí, mê-nî tō beh kā lí chhōa jp-mn̂g, lí -bián hoân-ló." A-hong khòaⁿ-tio̍h chit bō͘, i ê loānbāng lóng chhùi--khì ah! Mā chiok siūⁿ-khì--ê, siūⁿ kóng i sī siáⁿ-mh sī-chūn koh kau lēng-gōa cht--ê, bô chia̍h-pn̄g tō lî-khui chhan-thiaⁿ. A-chúi tńg-khì goân-pún beh chia̍h-pn̄g ê hit toh, hoat-hiān bô khòaⁿ-tio̍h A-hong, i teh siūⁿ: "Chhám-ah! Tāi-chì piak-khang ah! Sī--sī A-hong chai-iáⁿ siáⁿ ah?" A-chúi tō kóaⁿ-kín khà tiān-ōe hō͘ A-hong, A-hong lóng bô beh kā chiap! Chit siaⁿ tāi-chì tōa-tiâu lo̍h!
A-hong kap A-chúi chò-hóe ê sī-chūn chin tiⁿ-bt, koh ē sio-chio khì hái-piⁿ chhit-thô, koh khì chia̍h hóliāu--ê. A-chúi mā chin tāi-hong chhiáⁿ i bē-chió chîⁿ ê tōa-chhan, 2 ê lâng ē-tàng kóng sī hó kah khò͘ thâu kat sio liâm.
A-hong chiok siong-sim lâi lî-khui, i -káⁿ siong-sìn A-chúi kèng-jiân kā i khi-phiàn, kā i tòng-chò gōng-á, kā i phiàn kah lin-long-se̍h. A-hong chiok khì, i koattēng beh ka-tī seng-oa̍h tō hó, tō sǹg kóng bô kè-ang, mā bô siáⁿ iàu-kín ah! I beh chò siōng-hó ê ka-tī, bô ài koh hō͘ lâng pa̍k-tiâu--leh!
Góa thâu-tú-á kóng-kòe, A-chúi sī cht-ê chin gâu siá Tâi-bûn ê lâng, A-hong kî-st ū khòaⁿ-kòe i siá ê té-
A-hong i siong-sìn khò ka-tī, -bián óa-khò pa̍tlâng, mā ē-tàng ū cht phìⁿ-thiⁿ!
Tī 台語 這條路相逢
Tân Kim Hoa
Lâng ē 相逢 sī khò 緣分,nā 因為 台語 ê 緣分相逢,有特別深 ê 感情。 引用詩人講 ê 話:「母語是感情 ê 故 鄉」。感情 ê 根基是母語,母語是族 群 ê 靈魂。咱若會當自由寫母語,咱 ê 疼、咱 ê 愛就會深入族群釘根 tī 土地。我 積極追求台語緣分,認真 tī 第一線開課教人寫白 話字,用心等待逐期 ê 學員相逢 tī 台語這條路。 我佮意白話字 ê 各種故事,白話字會當 hō͘ 平凡 ê 人透過母語自由表達感情,消 tháu 情緒。Mā hō͘ 人真緊就學 tio̍ h 別人 ê 語言。自我教台語到今 10 年,總是逐日抱著新 ê 向望,向望台語有出頭 ê 一 工。便若一期 36 點鐘結業,就會看著學員第一擺 用台語白話字寫 ê 文章,我攏足感動足歡喜。我上 大 ê 快樂就是 tī 手機 á 用白話字佮學員對話。就按
呢,我 tī 無台語讀寫概念 ê 台灣社會衝挵、挑戰。 對高雄、台南到宜蘭,一期 koh 一期開台語羅馬字 基礎讀寫 ê 課程,走揣我 ê 快樂。 這擺春天拄著武漢肺炎 ê 世界災 難,阮台南班按照防疫規定全程掛喙 掩,猶原堅持開課,結果學員交 ê 台 語文章,hō͘ 我感覺 chit-ê 春天開出 ê 台語花芳 koh 媠。親愛 ê,我 kā 寫台 語變簡單!我採用 ê 創意教材教法, 規个教學過程,對初學者來講是無壓 力 ê。口訣學寫台語白話字,複雜 ê 規 則會當用畫圖簡單解說,來唱歌、跳舞 講故事,就是我教台語攏 koh bē thiám ê 原因。 台灣人透過聖經 kā 台語白話字留 tī 咱 ê 土地, 因為政治侵略、迫害割舌,強迫咱講華語,害咱母 語攏得 tio̍h 語言癌;爸母攏 khap 著越頭症,越頭 佮囝講華語,害咱母語強欲死。Sòa hō͘ 台語這條 路變 chiah 歹行。今咱台語人 ài 家己拚,若欲疼惜 咱 ê 故鄉咱 ê 情,緊改越頭症,緊教囝講母語,緊 學寫羅馬字。我定定咧想,若教會組織願意用白話 字救台語,台語一定 koh 活。偷偷問上帝 kám 會 koh 一擺救台灣魂相逢 tī 台語這條路?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25
廣 告 看 版
油漆工程承包 信實專業搬家貨運
67
裝潢 水電 土木 鋁門窗 清潔 油漆粉刷*水電修繕 衛浴整修*防水捉漏
* 家庭大小搬家 * * 公司工廠喬遷 * * 鋼琴金庫搬運 * * 展場櫃位進撤 *
工商
裝潢拆除*室內裝潢
免費估價 提供紙箱
輕鋼架*鐵厝*壁癌
台北、桃園 洽林弟兄
禮儀 ‧
( 高屏地區、免費估價 ) 黃冠霖弟兄 鳳山區八德路二段 243-1 號 行動:0955-797-949
- 贈品 -
0918-123712 新竹、台中 洽陳弟兄
0935-151721 LINE:cdf777
速成
台灣仰威有限公司
爵士鋼琴 教會司琴
( 大宗贈品進口 / 委製商 )
師資:音樂博士
專營:標案 ‧ 客製 ‧ 促銷 公關 ‧ 會議
YAMAHA 鋼琴老師
搜尋:仰威 ( 目錄 )
每堂課 600 元
TEL:(02) 2833-7770
(02) 27388617
( 代表號 )
耶 利 米 室內設計 用有限的經費 創造無限空間 § 教會設計 § 住宅設計 § 商業空間 § 辦公空間
§ 建築外觀
§ 舊屋換新 § 免費諮詢 專線:0930-262653、02-2311-1178 林弟兄
歡迎刊登 本報廣告 支持文字事工 ◆北部 梁姐妹 Tel / 02-2367-2067 Fax / 02-2363-8084 ◆南部 客服同工 Tel / 06-235-6277 轉 134‧152 Fax / 06-237-8882 每週五上午截稿
◆廣告信箱 ad@pctpress.org
財團法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中市十字園 埔 里 園 區
電話
申請入園及收費方式 維 護 管 理 費 :2 萬元 櫃位使用權金:( 台中中會 ) 3 萬元 ( 其他地區中會 ) 5 萬元 本宗傳道人及配偶或家境清寒憑牧師證明經管委會同意免收櫃位費 夫婦有一方蒙主恩召,得同時申請。 埔里園區園址: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 1-3 號 園 區 電 話:049-2420229 台 中 辦 事 處 :台中市中區民族路 59 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服 務 電 話:0918-757970 / 04-22227683 *104 ( 董誠俊幹事 ) 中部唯一純粹基督徒納骨堂 / 專人管理維護 / 申請洽董幹事
26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02-2262-5555、02-2673-1170 0939-435757 宜蘭羅東 03-3772345 桃竹苗 0939-046535 林弟兄
04-22471179 0906134777
彰化基督教醫院 主日禮拜牧師講道 路徑:認識彰基 / 院牧部 / 靈修園地 / 主日禮拜講道篇
阮的目標是充實台灣文化內涵,興起台灣 文藝復興歡迎大家入網批評指教 內容有「台灣青年」(日文 450 期,附部份台語文譯本) 「台文通訊」(117 期)「關懷台灣論壇」「生活座談會」及其他
聰美姐紀念基金會 www.chhongbi.org
聘 牧 啟 事
工商 ‧
阮的努力是促進台語文(漢字 + 白話字)的 普遍化及實用化
徵聘條件: 1. 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神學院道學碩士學位。 2. 具有以下條件之一者:(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行政法規定之牧師。 (2) 通過牧師資格檢定之傳道師 (3) 具道學碩士學位之傳道師 3. 具陪伴與輔導學青與社青聚會之經驗尤佳。 4. 具參與校史工作之經驗尤佳。 5. 具辦理福音隊(偏鄉服務)之經驗尤佳。 6. 具司琴與指導敬拜團之能力尤佳。 ●主要出勤地點:本校三芝校園,並能配合業務執行需要調整出勤 時間。應繳交資料:請參考本校網站「人事室 / 徵才訊息」 聯絡人: 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人事室分機 2192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誠聘院牧 ●工作內容:牧養關懷員工、探訪住院病人、規劃團契教 案、融入團隊照護、宣揚基督福音。 ●須通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資格檢定之傳道師或具備 本宗牧師籍且牧會經驗二年以上。 ●完成C . P . E . 訓練、安寧療護進階訓練尤佳 有意願者請於 8/10 前寄達 ( 以郵戳為憑 )。 詳情請上馬偕紀念醫院網站 http://www.mmh.org.tw 進 「人事招募」專區 若有任何問題,請電洽 02-25433535 # 2100 張維淳 管理師收,謝謝 !!
彰基醫療體系聯合招募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心臟血管內科、胸腔內科、血液腫瘤科、過敏免疫風濕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老人醫學科、神經外科、 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兒童心臟科、兒童胃腸肝膽科、補綴牙科、兒童牙科、家庭醫學科、健檢暨健康管理科、檢驗醫學部、 影像醫學部、( 具神經放射專科醫師資格 )、外傷科 【109 年度住院醫師】:R1 內科部、口腔顎面外科、影像醫學部 【108 年度住院醫師】:R1 內科部、口腔顎面外科、影像醫學部、病理部 【住院醫師】:R2 神經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R3 兒科部 (1 名 )、牙髓病科、R4 感染科、胸腔內科、胃腸肝膽科、 腎臟內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職業醫學科、婦產部、R5 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婦產部生殖醫學科 [ 需 取得專科醫師證書 ]、精神科 [ 老年精神醫學次專科 ] 【代招住院醫師】: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1&R3 【護理部】:護理人員、病房單位、門診單位、血液透析室、高仁愛紀念病房 ( 安寧 )、華仁愛產後護理之家、定期技術員 ( 抽 血隊 )、準專科護理師 [ 內科部、內科部重症醫學科、兒科部 ]( 無專科護理師執照可,預計 2021 年 3 月開訓 )、一般人員、、 助理員、護理助理師、照顧服務員 【醫事人員】:藥學部-藥師、中醫藥局-藥師、中醫藥局-定期兼職藥師、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成人呼吸治療技 術組-呼吸治療師、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師、體系輔具中心-物理治療師 / 職能治療師、復健物理治療組-定期物理 治療師、復健語言治療組-定期語言治療師、肺部復原中心-定期肺復原治療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 外科部-外科技術師 ( 外科助手 )( 須具備護理師執照 )、切膚之愛基金會 - 照顧服務員兼任駕駛 ( 失 智症日照中心 )、麻醉技術部-麻醉護理師、恢復室-護理人員、放射線科護理單位-生理檢查技術師、心臟生理檢查室 -生理檢查技術師、心臟血管外科-定期個案管理師、老人醫學科-定期個案管理師、消化系中心-定期個案管理師、健 康檢查中心-定期護理人員 【一般人員】:檢驗技術部-助理員、院內計畫 92905 -定期研究助理員 / 定期研究助理 (A)、院內計畫 92729 -定 期研究助理 (A)、院內計畫 92546 -定期時薪工讀生、資訊部-資訊分析師 ( 系統、資通安全、網路管理 )※ 資通安全 資訊分析師歡迎院內具有 ISO27001LA 證照者報考、門診申報組-健保申報員營養部-定期廚師助理員、定期時薪廚師 助理員 ( 鹿東央廚 )、警衛組-駐衛警察、環衛課-環衛員、運輸組-定期駕駛員 【代招人員】:代招 南投基督教醫院- ( 準 ) 專科護理師、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福利社-定期助理事務員、 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彰化縣私立彰基幼兒園-教保員、代招 彰化縣私立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 員會附設托嬰中心-托育人員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鹿港基督教醫院 ( 鹿基分院 ) 【主治醫師】:牙科 ㄧ般外科 神經內科 神經外科 感染科 小兒科 腎臟科 精神醫學部 【護理人員】:( 準 ) 專科護理師-內科、外科、婦產科、護理人員-急性病房、加護病房、精神科病房、門診護理組、 麻醉技術組-麻醉護理師、社區健康課-護理人員 【醫事人員】:藥劑課-藥師、 檢驗課-定期醫事醫檢師、復健技術課-語言治療師、社會工作室-社工人員 ( 長青院區 )、 營養課-定期營養師 ( 計劃案 ) 【一般人員】: 護理部-助理員、照顧服務員、定期半職助理員、精神科護佐 ( 長青院區 )、總務課-警衛 ------------------------------------------------------------------------------------------------------------------------------------------------------------------------應徵方式 : 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 (http://www.cch.org.tw/)/ 人員招募 / 招募訊息 / 職務訊息 ( 報考醫師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 院區電話 總院 04-7238595 分機 8344 鹿基醫院 04-7779595 分機 8470
一、奉獻方式:
台東馬偕醫院 誠徵主治醫師 【主治醫師】血液腫瘤科、胸腔內科、感染科、內分 泌暨新陳代謝科、眼科、皮膚科、胸腔外科、心臟外 科、整形外科、牙科 ( 補綴、根管治療或矯正專長 ) 【醫技人員】復健科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 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藥師、麻醉技師、生理檢查科 檢查技術師 【行政人員】工務課工程師、工務課工務技術員、營 養課服務員、社會工作師 【應徵方式】意者請至本院網站中 ( 人才招募 ) 自行 下載應徵申請表 (A4 紙橫印 ) 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影 本寄至台東市長沙街 303 巷 1 號五樓 總務課人事組 張小姐收 電話:089-310150 轉 459。 【備註】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台東馬偕網站詳閱
新竹馬偕醫院 誠徵 【主治醫師】婦產科、急診醫學科、小兒科、牙科、 胸腔內科、眼科、胃腸肝膽內科、麻醉科、腎臟內科、 皮膚科、一般外科、小兒外科、神經外科、外傷科、 神經內科、整形外科、感染科、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家醫科 【醫技人員】心臟血管外科技術師、醫檢師、藥師、 生理檢查科技術員、心導管室護理師 【護理人員】門診、各科病房、加護病房、手術室、 急診 【專科護理人員】外科、內科、手術室、婦產科、兒科 【行政人員】業務組事務員、醫事課管理師、會計課 事務員、護理部服務員 / 助理護理員 【應徵方式】Mail:k004@mmh.org.tw 或郵寄:新竹 市光復路二段 690 號 新竹馬偕人資課廖小姐收 【備註】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新竹馬偕網站詳閱
■簽帳金額:□一次奉獻 元
□ ATM 轉帳帳號:銀行代號:808‧ 帳號:0152940005404 (轉帳後請將轉帳單傳真 06-237-8882 客服部收) □郵政劃撥:帳戶: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帳號:31556011 二、請選擇奉獻項目: □文字事工主日 □教會公報 □親子報 □耕心週刊 □新眼光讀經手冊 □少年新眼光 □ TCNN 網路事工 □台南門市改建 三、奉獻者資料(請務必詳填,以便為您寄上奉獻收據)
□每月固定奉獻 元
■姓 名: □男 □女
自西元 年 月起至 年 月止
■所屬教會:
■持卡人簽名:
■電 話:日: 手機:
■簽帳日: 月 日
■地 址:
□信用卡奉獻:
奉 獻 單
■信用卡別:□聯合 □ VISA □ MASTER ■有效期限:西元 年 月 ■發卡銀行: 銀行 ■ 信 用 卡 號: / / /
■捐獻證明寄發方式:□年度匯總一次 □每次寄發 □不要寄 ■捐獻證明抬頭:
填妥後可用以下方式回覆: ‧ 傳真至 06-237-8882 或郵寄 70144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 拍照或掃描後 email:service@pctpress.org 再次謝謝您的支持,願上帝賜福與您!
台灣教會公報 2020年7月27日~8月2日/3570期
求才 ‧
大台北 (02) 22701010 桃竹苗 (03) 4614444 0911-894400 馬來尤贛弟兄
佳音報佳音,讓你搬家不再 是惡夢一場,提供最專業的 服務,專門搬家、大型廢棄 物 處 理, 不 分 區 域 全 台 回 程、個人家庭、公司等。
主日禮拜 講道分享
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誠聘校牧同工(牧師或傳道士)
聘牧
總公司 0800-271777
佳音搬家
* 口 罩 套 * 西 裝、 西 褲 * 襯衫、小禮服 * 牧 師 服 * 博 士 服 * 詩 袍 * 福音 T 恤、背心
廣 告 看 版
大小搬家、 公司遷移、 免費估價、不分遠近,以 愛心、誠信、正直、良善 的精神來服事主的子民。
徵 助手
呂底亞服飾公司
愛家精緻搬家
27
廣 告 看 版
廣告洽詢/
、 02-2367-2067
廣告傳真/ 06-235-6277#152#134
廣告 02-2363-8084‧06-237-8882
ad@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20 年 7 月 27 日~ 8 月 2 日/ 3570 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