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所/ 701003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線 上 奉 獻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專題報導 4-5 版
ASCM 助學員化理論為實踐
Maita合一 排青思想信仰 第四屆排青大會帶領學員們思想在 這世代的原住民族基督徒應有反思 與行動。(攝影/林婉婷)
魯凱霧台設教70年 金曲傳唱感恩之夜 【林婉婷屏東報導】今年為魯凱族宣 教 70 週年,也是 Ngudradrekai(魯凱) 中會 Vedai(霧台)教會設教 70 週年; Vedai 教會於 7 月 25 日在部落文化廣場 舉行「70 週年金曲傳唱感恩音樂會」, 透過跨年代經典詩歌分享,由眾教會輪流 獻詩,聽眾在群山與雲霧懷抱中,聆聽優 美詩歌與上帝恩典的故事。
【林婉婷屏東報導】Payuan(排灣)中會青年
排灣族同在」為題談排灣族宣教歷史。「談排灣
選唱曲目以 10 年為期,按教會相關歷
部主辦「第四屆排灣青年大會」於 7 月 24 至 26
族宣教故事,正是養成在耶穌基督裡合一的心
史紀事與當代特色詩歌。1950 年 Vedai
日在 Piuma(比悠瑪)教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
志。」Tjukar 表示,第一波宣教浪潮回溯到日本
教會設教,當時的人識字率不高,用簡單、
「Maita」(合一),透過專題演講、工作坊、關
時代末期,1945 年日本殖民政府離開台灣,同
反覆的字詞和旋律組成詩歌,代表作品是
懷部落等方式,帶領學員們思想在這世代的原住
年 11 月,Timur(三地門)部落族人向屏東教會
〈來信耶穌〉。Kabalelradhane(神山)
民族基督徒青年應有哪些反思與行動。
牧師許有才請教「我們以後要拜什麼神?」隔年
教會於 1966 年設立,早年少有樂理知識
特別的是,本次開會禮拜在晚間進行,要求全 程靜默;在族語宣召、鼻笛讚美、祈禱與讀經後
許有才領著青年、帶著鹽巴,前往 Timur 部落拜 訪,就此開始接觸與交流。
與專業培育,原住民族卻因著恩賜可以唱 出四部合唱,如〈得救在今日〉。 1970 到 1980 年代的詩歌帶有民歌風
播放影片,呈現鄭南榕等社會運動前輩們在街頭
第二階段福音向外發展,連傳統信仰興盛、漢
抗爭中疾呼訴求、遭遇鎮壓、新聞報導等片段,
化嚴重的南排灣地區也設立多間教會。緊接著是
年輕人傳唱,例如〈神是愛〉。1980 到
使學員們思想面對國家認同、族群文化、土地正
眷村教會興起,源自於原住民族婦女嫁入外省家
1990 年時期,教會音樂受日本、美國的
義等議題,青年要如何實踐信仰中守護公義的教
庭;在基督徒人數激增後,有較大型的教會開始
流行音樂影響。1990 到 2000 年的詩歌
導;影片後學員也在小卡上寫下心得與禱告,擺
設立分堂,讓教會數目開始成長。
更多元,族語歌謠也能填入詩歌歌詞。音
在台前以台灣島形狀為輪廓的裝置藝術中,並以 〈排青的祈禱〉為回應詩歌。
第三階段自 1986 年開始,都市原住民教會成 為在都市謀生族人的安歇之處。後來進入盤整階
Payuan 中會總幹事 Ljegean(樂歌安 ‧ 督達
段,為避免不同教派競爭,經彼此溝通尋求平衡
里茂)在致詞中表示,早期長輩們的挑戰與現今
後,有幾間排灣族的長老教會不得不關閉。2006
青年們的挑戰不同,過去要破除傳統信仰的影
至 2015 年步入轉型時期,不只是單純說服人們
響,現代要爭取自由與人權;青年不能只有華麗
來信仰耶穌基督,更要讓教會去察覺、服務社會
的禱告和敬拜,而是在年輕時就要觀察環境與處
的需要,使人認同教會、進而認同信仰。現正在
境,並學會持守信仰。
進行中的階段則是「五年宣教計畫」期。
24 日的首場專題演講,由 Nansiku(南世)教 會牧師 Tjukar(許松)以「道成肉身──上帝與
格,加入吉他等樂器伴奏,並且吸引許多
樂會最後,所有人牽手並圍圈舞蹈,為上 帝保守獻上感謝與讚美。
本屆大會主題演講、工作坊以及草地音樂晚會 攝影/林婉婷
等內容,詳見 3571 期 4、5 版專題報導。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20 年 7 月 27 日~ 8 月 2 日
357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