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公報3608期

Page 1

發行所/ 701003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線 上 奉 獻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海上勞動 看見人的價值

海員/漁民中心訪船(左)。李阿明分享漁港樣貌(右)。(相片提供/海員/漁民中心、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高雄市鎮港園社

此外,海員/漁民中心和豐群水產公司於 4 月 8 日簽署

區大學、高雄市立圖書館草衙分館等單位,於 4、5 月在草

「漁工之聲」專案合作備忘錄,提供線上申訴平台。2020

衙圖書館舉辦「前草踹共」系列講座,邀請各界職人專講,

年和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鮪魚

認識不同產業的勞動價值及在地故事;4 月 16 日上午由《這

公會)合作「太平洋長鰭鮪漁業改進計畫」,4 月底將開始

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作者李阿明,藉由影

訪談和稽核。中心亦會與鮪魚公會等相關單位,前往遭投訴

像向聽眾分享漁港樣貌,吸引許多大學生聆聽。

強迫勞動的「大旺號」,確認勞動權益改善狀況。

李阿明在前鎮漁港擔任「爸爸桑」(顧船者),也用鏡頭

近來海員/漁民服務中心也在同名臉書粉絲專頁發表多

記錄漁港人事物;他的照片裡有笑鬧的日常、高壓的勞動、

則外籍漁工故事訪談,透過深入的生命分享,讓讀者能夠從

虔誠的信仰,也有隱藏的階級。李阿明解說,自己透過不同

這些故事看見漁工是「人」,有各自的出生、家庭、夢想。

構圖來呈現訊息,例如被前景遮蔽、框鎖與切割的人像,隱

除了漁港訪船,中心亦定期探訪在監所服刑的外籍漁工,陳 武璋點出,或許大眾會質疑為何要關心犯罪者,但中心是以

含著外籍漁工遭到工具化等意涵。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 1986 年成立的海員/漁民服務中

心,隨著產業結構轉變,近年來亦致力於關懷外籍漁工。中

「主耶穌怎麼看待這群人」的心態反思及關懷,尤其漁工們 在台灣沒有親友,幾乎無人會探望他們。

心主任陳武璋牧師受訪時表示,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

陳武璋指出,海上勞動環境變數太大,包含人員、管理方

漢肺炎)影響,漁獲需求下降、外籍漁工難聘,但中心已於

式及各種突發事件等,整體來看,雖然步伐不快,但海上的

4 月 13 日重新開放,漁工們可以在下工後前往休閒。

勞動狀況有逐漸改善,中心將持續協助關懷與溝通。

征戰吧!成為合乎上帝心意的勇士

上帝的勇士」射箭錦標賽,於 4 月 17 日在神山活動中心舉行;賽

【林婉婷屏東報導】Ngudradrekai(魯凱)中會舉辦「征戰吧! 程規劃男子、女子、親子、青少年、牧傳 VS. 師母丈等多個組別。 Ngudradrekai 中會議長 Dhali Tarudralumu(尤秀蘭)牧師引用以 賽亞書 49 章 1 ~ 2 節,點出「好箭」具有筆直、尖銳、順從射手、 命中標的等特質,分別對應正直、聖潔、順服上帝的話、榮神益人, 盼望眾人也能成為合乎上帝使用的精兵。 為讓事工延續,比賽設立「精神總錦標」獎,委請青年藝術家 Legeay(杜彣豪)以射日傳說為基礎設計鐵雕獎盃,由該年度團體 賽總積分最高的教會持有一年,連續三年獲得總錦標之教會則可永

攝影/林婉婷

久保留;今年總錦標由 Laladhengane(美園)教會獲得。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21 年 4 月 19 日~ 4 月 25 日

3608 期


教會消息

鬥陣尬台語 拾回文化佮智慧 復興母語 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起講座 鼓勵民眾養成說的習慣 講座中,兩位同學流利地唸起台語 詩,默契絕佳地「你一句、我一句」 唱起童謠。(攝影/洪泰陽)

語,也是《國家語言發展 法》的國家語言之一,法 律明定政府需要有相關一 系列配套措施,從中央到 地方、學齡前到大學,落 實多元的國家語言受到保 障,法律之餘還需要民間 力量的推動。 陳柏惟表示,剛畢業時 自己拾回台語的契機原本 是為了當體育主播,而面 試時嘗試用華語播報,但 總是有那麼點不自然,後 來就改用台語,雖然沒有應徵上,但他發現,原來他說 台語也是有人喜歡聽,於是開始很認真地講台語。他 說,自己常在政論節目上、各項活動發言時講台語,就 是希望鼓勵民眾在日常生活之中使用台語。而在國會殿 堂,更時常使用台語質詢官員,就是希望讓民眾了解, 台語也可以在官方場合使用。 陳柏惟表示,在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允諾下,如今在行 政院各部會的行政措施中都漸漸可使用台語,例如銀 行開戶都可以使用白話字書寫姓名。他強調,說台語這 件事也能夠從生活中影響開始!像是他常遇到的超商店 員,他每次消費遇到溝通時都對他說台語,有天店員用 台語問:「為什麼你攏欲佮我講台語啊?」陳柏惟說: 「你不是嘛會曉講嗎?」之後他們的對話就都是用台語 進行,「從自己開始影響別人,一起拾回台語文化。」 江蓋世以「留給下一代」為題演講時表示,他是桃園 大溪出身的鄉下小孩,在六歲初踏入台北,當時只會講 台語,卻在進入學校後,流失了講台語的能力。他說,

【洪泰陽台中報導】由台灣中社發起並連結台中中會 教社部、何春木文教基金會、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大屯 區民主聯誼會與台中醫界聯盟等團體,4月17日下午假 中中篤行教會舉辦「鬥陣尬台語──母語推廣講座」。 邀請立委陳柏惟與前《自由時代週刊》編輯江蓋世演 講,鼓勵聽眾推動多說台語的習慣。因講者身分與題目 特殊,吸引中部地區多位關心台語文的老中青年參加。 本日活動由篤行教會聖歌隊演唱〈榮耀的日光〉開 場,現場也有由前衛出版社發行的三本台語繪本,關於 台語、台語歌謠還有《小王子》的台語譯本。 主持人、台灣中社秘書長楊子賢表示,全台27到35 歲說台語的比例22.3%,依聯合國語言活力評估標準, 台語的世代傳承接近第三級的明確危險。對此,台灣中 社和眾多關注母語教育的非政府組織發起「鬥陣尬台語 ──母語推廣講座」,積極推動青年人參與講座,希望 透過集體活動推廣青年人養成多說台語的習慣。 台灣中社社長羅倫檭表示,台語是許多台灣人的母

九層嶺西拉雅年過節日 展現豐富文化 【義工記者Umav台南報導】台 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以及西拉雅 教會聯誼會共同主辦之2021年 「九層嶺西拉雅年春播種節」, 於4月17日在綠谷西拉雅舉行。 此活動是復振西拉雅族七大節 期裡的第一個節期「Toepaupoe L a k k a g」,可用「新年」的意 攝影/ Umav 象來理解,約於每年4月中下旬 舉 行。活 動 主 軸 為 上 午 舉 行 的 「Siraya播種節感恩祈禱禮拜」,並舉行「Vatugan」 (播種禮儀),由西拉雅教會聯誼會會長、加利利宣教 中心院長羅仁貴牧師主禮,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李 玉峰司會。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發言人、總統府原轉 會委員平埔南區代表Uma Talavan(萬淑娟)、口埤實 驗國民小學校長王朝賜以及台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 主委Salau Kaljimuran(白惠蘭)皆出席參與禮拜。 感恩禮拜中,羅仁貴特別強調,西拉雅族是上主的 創造,多元文化亦是來自上主豐富創造和賜予,非常 感謝眾人願意一同來認識西拉雅文化和語言。U m a Talavan則是在禮拜中,採用突顯西拉雅豐富文化的詩 歌,包括曾獲台南文化獎殊榮的萬正雄長老擊鼓呼喊, 口埤實小合唱團以及Onini竹音樂團獻唱族語詩歌。

2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活 動 除 了 播 種 節 感 恩 禮 拜, 還有部落巡禮、手作工坊、族語 闖關遊戲等,近百人參與。部落 巡禮兵分數路,其中通往後山的 路線由金鐘獎入圍攝影獎的《西 拉雅追鷹人》導演萬俊明擔任嚮 導,向眾人介紹綠谷西拉雅的生 態特色以及特殊人文。而手作工 坊時段,由獲「亞洲手創展大人 物獎」的布農族與西拉雅族人設 計團隊「伊斯鹿喚 iSluhuang」,教導眾人學習十字繡 工藝。族語闖關遊戲中,由西拉雅青年帶領孩童進行族 語對答小遊戲。現場參與者多為口埤實小的學生,該校 近年致力於在地文化發掘與傳承,許多學生不僅認同 自己為西拉雅族人,族語對答與歌曲也能朗朗上口。 嘉義中會斗南教會青年、從外地前來參與播種節活 動的西拉雅族人Vukin Tagimay(吳俊霖),參與西拉 雅文化協會所出版的族語繪本編譯,他表示,自己從以 前就知道家族具有西拉雅血緣,開始追查身分的同時 接觸到九層嶺的萬家人,也認識到台南中會口埤教會 在地會友對於復振西拉雅文化的投入。如今西拉雅青 年透過學習族語和參與祭典等方式凝聚社群意識,很 榮幸能夠和志同道合的族人一起努力。

自己正是丟失台語再尋回台語的人,雖然父母都是台灣 人,卻是一個無法用台語唸報紙的台北囡仔,而當他投 入黨外運動時,遭人笑他的台語是「臭乳呆」。 江蓋世表示,身處現在社會,他鼓勵平常不管是討論 何種議題或發表時,若會說台語,「請你講出來,留互 下一代。」他用鏗鏘有力的語調呼籲,讓演講在會眾熱 烈的掌聲中結束。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林芳如會後受訪時表示,台 灣各族群母語曾被政府威權壓制,各種母語都是身分認 同的象徵,希望能讓新世代找回屬於台灣人的文化。到 場聆聽演講的東海大學政治系學生陳亮維也說,台語就 算有南腔北調,跟長輩溝通時還是會感覺很親近,保存 祖先語言的意義與智慧,能讓人們更掌握歷史的發展。

台灣勞工意識啟蒙先鋒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慶50 【 林 宜 瑩 台 北 報 導 】1 9 7 1 年 由 天 主 教 耶 穌 會 士、西班牙籍神父古尚潔(Jose Ma r ia El lacur ia Bescoechea)創辦的勞工關係研究室(今新事社會服務 中心),今年屆滿50週年,新事社會服務中心4月17日 在天主教耕莘文教院舉行「50週年感恩慶祝茶會」。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表示,古尚潔已於西 班牙當地時間2020年12月9日凌晨蒙主恩召,在傷痛 時除感謝這位台灣勞工意識的啟蒙者,更應繼承其期盼 台灣工會自主運作的遺志,持續服務台灣勞工。 在感恩慶祝茶會中,包括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 孫友聯、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處長葉琇珊等都到 場致詞,肯定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同工長期在弱勢關懷 第一線,向公部門及立法倡議,提供最寶貴、即時的建 議與看法。眾人也一起切蛋糕,高唱生日快樂歌慶祝新 事社會服務中心成立50週年。 在《曙光照亮•職場弱勢──新事社會服務中心50 周年》紀念特刊中,鍾安住細數古尚潔在1971年創立 勞工關係研究室,致力協助弱勢勞工成立自主工會,真 正實踐馬太福音11章28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 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勞工關係研究室 在1983年更名為新事勞工中心,1986年成立勞工法 律服務組,1996年更名為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台北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勞工陣線等民間社團共同努 力,讓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4月15日通過 《勞工職災保險及保護法》草案,明定受僱事業單位不 分人數強制納保,若雇主未替勞工投保,最高處10萬 元罰鍰。該草案也規定勞動部應捐助成立財團法人職 災預防重建中心,統籌職災預防相關業務。

攝影/林宜瑩


教會消息

求主憐憫赦免, 繼續團結向前 為台灣南北教會合一共同宣揚福音而成立的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邁入70週年,每年聚集眾教會代 表召開的年度通常議會,目的是期盼順服聖神的帶 領,為全體教會宣揚福音與服務社會來凝聚共識、 互相激勵,並反省過去一年中的失錯。可惜的是,各 種醜事時有所聞,都說是為了基督福音的緣故,其 實沒有講明的是人的罪行與貪婪。 因為深知人的罪行與耶穌基督的愛,牧師黃彰輝 曾說,上主不只關懷教會與教會內的人,上主還關心 這個世界,宣教運動的方向及目的地都是這個世界; 教會宣教的動機、終點與手段,都必須是愛。他引用 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的信仰體會,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 本 描繪法國籍神父羅寶田奉獻 年的故事

聖誕老公公助人義無反顧

金門

22

40

「愛不只改變所愛的,也改變它自己」來挑戰教會。 黃彰輝指出:「這是道成肉身的奧祕,是耶穌基督 在世上服事的奧祕。這也是上帝的奧祕,上帝這麼 關心、甚至不惜在十字架頂上犧牲祂的子兒。因為 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事,是要服事人,並且獻上自 己的生命,替許多人做救贖的代價。……愛是動機, 目標是愛,手段同樣是愛。」 我們必須承認,教會內部的爭論縱使無法立刻 消除,也應依循教會規矩,回到議會中來探討、反 省,絕非使用匿名黑函爆料的方式,透過大眾傳播 媒體向社會散布,來達成鬥爭的目的。每年總會通 常議會前後,類似的信件常如雪片般向各教會及牧

【林婉婷整理報導】金門,曾經在 戰時遭中國共產黨以砲彈轟炸攻擊長 達20年,在這段苦悶、恐懼的抗戰日 子裡,有位「聖誕老公公」為當地居 民帶來生活物資與醫療援助,更為他 們的心靈帶來幸福與安慰──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推出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22本《金門的 聖誕老公公:羅寶田神父的故事》, 透過孩子的敘事角度向讀者娓娓道來 法國籍的方濟各會神父羅寶田(F r. Bernard M. Druetto, 1909~1994年)在金門奉獻40年的故事。 繪本開頭將時空帶回戰爭時期──單數日是砲彈轟炸金門的日 子,人們躲在防空洞避難,而羅寶田在潮濕悶熱的防空洞裡幫受 傷居民包紮。羅寶田這位「聖誕老公公」不是穿紅衣、駕雪橇、 揹禮物,而是穿軍服、騎摩托車,攜帶物資與醫藥箱。在免費收 治病患之餘,他也照顧民眾生活,例如住院的病患和家屬都能享 用院方烹煮的晚餐,也讓居民自由摘取他院子裡栽種的蔬果。 羅寶田在1931年、年僅22歲之際,便赴中國湖南長沙宣教, 後又前往瀏陽並在當地成立免費看診的醫院,但隨著中國共產 黨勢力崛起,外籍神職人員受到監控與逼迫。1951年3月,羅寶 田遭逮捕,未經辯護即被判處死刑,靠著信仰與禱告撐過折磨身 心的酷刑;最後因群眾聲援,中共終於釋放羅寶田,但永遠驅逐 他出境,在1953年羅寶田落腳台灣。這段黑牢經歷在人看來是 想也不願回想的記憶,但羅寶田曾在接受波士頓報記者採訪時提 到,挨過飢餓與疲勞使他的忍耐力提升,每天只吃一餐、只睡二 至五小時,將常人用在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留給了事工。 1954年的聖誕夜,羅寶田代表天主教台灣福利救濟會前往金 門發放美援物資,後決定投入在地醫療與宣教事工。他開設醫 館、建立教堂,救治傷病民眾也收容障礙兒童。他為了助人義無 反顧,甚至在1958年8月23日,得知金門遭連日砲攻、死傷無 數,時在沖繩採購藥品的羅寶田立刻搭軍艦趕回金門,且在船艦 因砲火猛烈而無法靠岸時直接跳海、游回金門搶救傷患。 繪本作者余玉玥在閱讀羅寶田生平資料後,即受到震憾,並將 羅寶田堅定信仰、直面苦難的事蹟用心化為孩子也感興趣的文 字。余玉玥特別感謝老師董彬森及金城天主堂傳協會會長殷宇聲 的協助;董彬森協助繪者與編輯群考證金門,且他已故的夫人許 碧霞老師曾撰寫《羅神父與金門》,更為本次繪本創作提供極大 助益;殷宇聲則為作者導覽羅寶田遺物,並至墓地行禮、致意。 《金門的聖誕老公公》附錄的親子旅遊除了羅寶田神父紀念 園區,還列出多處與在地歷史相關的戰時建設,包含播音站、坑 道、防空洞、反登陸樁、反空降樁等,帶領未經歷戰爭年代的讀 者與家庭更進一步感受戰時社會風氣與人民處境,也更能明白他 當時的堅持與貢獻有多不容易。(相片提供/總會教育委員會)

者發送,往往引發不少人的好奇與討論。 事實上,過往台灣教會公報社所收到的爆料與黑 函亦不在少數,然而若非經過謹慎求證,絕對不會 草率刊登、騙取點閱率,因為《台灣教會公報》深知 作為一個教會媒體的責任,在揭露真相之餘,必須 審慎判斷消息來源與事實,不輕易跟著黑函起舞, 避免成為背後影舞者利用的工具,才是教會之福。 回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即便是在牧師高俊 明任總幹事的年代,教會也非一致支持他的事工與 理念,這本是代議制度的常態,卻也是這套體制的可 貴之處,隨時提醒眾教會認清「人」的軟弱與侷限, 承認我們信心不足,並痛悔過失,求主憐憫與赦免。 如何在意見與領受不同的情況下,減少內耗、繼 續團結向前,是每一個牧者、信徒必須學習的功課, 求聖神幫助我們真正用行動表明基督是主。這樣, 我們就能期望這個一主、一信、一洗、同宗派的教 會,在下一次聚會,通過聖神的帶領,在教會內、在 社會中,用愛實踐信仰在台灣、在世界各地,為主做 見證,顯明上主的榮光。

夏威夷檢測夥伴 馬偕入列 【林宜瑩台北報導】美國夏威夷 州政府4月13日宣布,自17日起, 正式將台灣的馬偕、國泰及長庚等 11個醫療院所列入該州「信賴檢測 夥伴」(trusted testing partners) 名單中,只要入境夏威夷旅客,持 我國上述11個醫療院所出具新冠病 毒(COVID-19)陰性檢測報告,即 可適用該州「行前檢測方案」(PreTravel Testing Program)規定,入 境後直接豁免強制隔離10天檢疫規 定,對台灣國人前去夏威夷探親、經 商、洽公或旅遊,無疑是大好消息。 除美國本土外,夏威夷州政府目前 僅與日本(84個)、加拿大(2個) 及南韓(4個)機構或醫療院所簽署 「信賴檢測夥伴」備忘錄,台灣為第

四個與該州政府簽署的國家。我國駐 檀香山辦事處提醒,欲前往夏威夷的 台灣國人,在取得「信賴檢測夥伴」 出具的陰性報告後,必須在登機前 將檢測結果併同個人資料及航班資 訊,上傳至「夏威夷安全旅遊計畫」 電子平台(https://ets.hawaii.gov/ travelhelp/)。 我國11個信賴檢測夥伴醫療院所 為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馬偕紀念 醫院、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台東馬偕 紀念醫院、台北國泰綜合醫院、汐止 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國泰綜合醫院、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 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高雄長庚紀 念醫院;馬偕醫院在4月14日也將上 述訊息提供給台灣國內各大媒體。

傳福會籲請牧長把握權益 定期做健檢 【林宜瑩台北報導】正值台灣基督長

婚姻狀態若有變更時,記得向傳福會

老教會第66屆總會通常議會開會期間,

更新資訊,同時進行團體保險調整作

總會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

業,經保險公司核保後,牧者配偶才能

會特別提醒眾牧長,聘任之教會或機構

享有保險的福利與保障;並請於每年6月

若準時及足額繳交傳福負擔金,牧者夫

30日及12月31日以前,準時足額繳交

婦可享有傳福會提供之免費身體健康檢

傳福會上半年及下半年負擔金,以免影

查,定期檢測體況。如有異狀,則透過

響牧者夫婦團體保險及健康檢查福利。

醫療專業的評估與治療,團體保險隨後

2021年度牧者夫婦健檢期間從即日

即為牧者夫婦啟動保險理賠機制,實際

起,至12月31日止。教會、機構負擔金

補貼醫療費用部分缺口。

準時、足額繳納之在職牧者本人:一、

傳福會提醒,牧長是新加保者時,健

年滿40歲在職牧者每年一次(單次);

康告知應據實填寫,以供核保人員作核

二、40歲以下在職牧者則兩年一次(單

定的依據。若被保險人於五年內的既有

次)。在職牧者配偶部分:一、年滿

病史未確實勾選,致影響保險公司的危

40歲在職牧者每年一次,連續兩年完成

險評估,或要保人有為隱匿或遺漏不為

健檢,或將每一年額度合併成兩年一次

說明,或為不實之說明,足以變更或減

進行健檢,則其配偶享有免費健檢一次

少保險人對於危險之估計者,保險人得

(單次);二、40歲以下在職牧者之配

解除契約;其危險發生後亦同。

偶,則無健檢額度。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3


專題報導 │總編踏話頭│

台灣教會公報社主辦的巴克禮文字

事奉學校今年邁入第16屆,適逢英國蘇格蘭宣教師甘為 霖牧師別世百週年,公報社也同步展開甘為霖歷史小說 獎徵文比賽,預計在11月1日收件截止,期盼透過創作者 的妙筆,將信仰的感動以更多元的方式傳遞給社會。為 此,今年的巴克禮文字事奉學校特別邀請兩位吳三連小 說獎得主進行專講以及大師對談,讓有志於文字創作的

文學與歷史的邂逅 開闊的思想關不住 認同在哪 生命力就在那

人,在精進寫作技巧之外,也能開闊創作的視野,透過 大師見聞,共同開啟台灣基督徒身分認同的追尋之旅, 活出更有意義的生命。

時 間:2021年4月10日下午1:00 地 點: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 主 持:林佩蓉(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

Q

林佩蓉 :在文學與歷史中,「台灣人」的身分 是我們的宿命,無論哪一代人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從日 治時代開始,台灣人就在找尋這件事,1930年代屏東 的黃石輝先生就曾發表「你是台灣人,你頭戴台灣天, 腳踏台灣地……所以你那支如椽的健筆,生花的彩筆, 亦應該去寫台灣文學。」隨即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出來, 在報紙上引發筆戰,有人認為台灣只是彈丸之地,何必 談台灣,跟我們現在一樣,這是長久以來的爭論。不知 道兩位在寫作的過程中,如何看待身分認同的問題?

A

胡長松 :「認同」對文學創作者簡單來說,就 是要告訴這個世界「我是誰」。當人思索自己存在世間 有什麼樣的意義時,都有相對應的世界觀。在我的成長 背景中,經歷退出聯合國與經濟起飛。我感受到台灣失 去了國際社會的人格,思索經濟發展為什麼無法與國 際人格同步?我們這一代人一定都有一個深刻的感覺: 我們好像國際上的孤兒,難道我們只是小島上的經濟 體?有沒有可能有尊嚴的存在?當時世界強權處於美 蘇冷戰架構中,美國想要聯中制俄,電視上播放的都是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公約組織的消息,不過我們都 沒有參與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站立在這個 世界?這是我在寫小說時所思考的事情。 身為台灣人跟這個世界有什麼關係?我們有什麼可

藏組組長) 與 談 人:姚嘉文(前考試院院長) 胡長松(台文戰線雜誌社社長) 記錄整理:陳逸凡 攝 影:張原境

以跟世界對話?我認為,最簡單的認同就是:「我生 在台灣,也決定死在台灣,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也死在 台灣。」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是生命的歸屬,也是認同 的投射,也因為如此願意奮鬥,當小我集成大我,這 就是認同的核心,這就是惠特曼(Walt Whitman)在 《草葉集》中所說的:「我是父親的兒子,也是兒子的 父親。」美國文學因為有惠特曼的《草葉集》所以釘 根極深,表達美國人不是英國殖民者的後代而已,是 真正土生土長的草根美國人。看過馬克‧吐溫(Mark Twain)描寫的密西西比叢林,就知道美國人的生命力 在這裡。同樣的,台灣人的生命力在哪裡?延伸來說, 我是一個講台語的人,這也是我的認同。語言有一種族 群保護性,離開語言,我們什麼都不是。 最後我想談談血緣,血緣認同對現代西方社會科學 來說很落伍,大部分是講社群認同。為什麼我要談血 緣?《復活的人》其實是一本平埔血緣認同的小說,在 我們經歷國民黨長期統治後,血緣能戳破他們的謊言。

他們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用血緣基因檢 定就能否定這件事,透過血緣證明我們不是中國北方 的人。台灣的血緣大多是平埔以及中國東南沿海的海 賊,還有東南亞大量的混種,這才是真實的。

A

姚嘉文 :我是律師,所以角度不太一樣。所謂 認同,包括自我認同,以及他人對我們的認同。如果認 同牽涉到「待遇」問題,就是很具體的。曾有人類學教 授跟我說:「我們的憲法有寫到原住民,但是台灣沒有 一個民族叫做原住民。」我告訴他:「你這個觀念是錯 的,因為台灣原住民有共同的憲法身分和待遇,所以使 用原住民這個名詞沒有錯。」 我有一個學生到美國讀書時,前往肯亞開會,結果去 了卻回不來。機場人員說:「你們中國人前往美國,要 到英國轉機,需要簽證。」我的學生告訴他:「我是台 灣人不是中國人,所以不用簽證。」機場人員說:「可 是你的護照就寫著中國(Republic of China)。」最後 《下接5版》→

姚嘉文 歷史小說的功 能在於觸及歷 史的溫度。 【張原境專題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於4月10日在台 南書房地下室一樓舉辦「甘心為恁,百年悸動──文學 與歷史的邂逅」寫作營,華文創作邀請前考試院院長 姚嘉文、台文創作邀請台文戰線雜誌社社長胡長松分 享,並由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組長林佩蓉主持 對談,吸引近30人參加。 公報社社長方嵐亭表示,本次邀請了兩位文壇的大 師級人物,他認為姚嘉文不只書寫歷史,本身也是歷 史人物,在美麗島事件十年多前,就有一群人用他們的 專業不斷改造台灣,企圖帶領台灣走向民主未來,甚至 是建國,姚嘉文就是其中一位。「文學幫助歷史的遺憾 更美麗,姚院長是一直不斷進步的人,希望透過他的分 享,對我們會有很大的提醒。」 姚嘉文是第32屆吳三連文學獎小說類得主。1987 年出版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故事時間縱深長達 1600年,串連成台灣人的歷史故事,因而獲獎。他藉創 作歷史小說,重現台灣先民的集體記憶和歷史意象,並 還原真相,此次以「我寫歷史小說的經驗」為題分享。

4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姚嘉文表示,他執筆歷史小說,起初受到很多反對, 被認為其作品沒有資格稱為歷史小說,「然而金石堂 曾評選《台灣七色記》為年度影響台灣最重要的小說 作品。」他認為,寫作如同生小孩,作品寫出來就已經 脫離了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有時看來會有點陌 生。」因家境不佳,姚嘉文認為寫作難以維生,遂決定 考取律師,直到美麗島事件入獄後,才於獄中重拾筆桿 完成了300萬字的七部長篇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 姚嘉文指出,文學很重要的元素是思想,他認為有些 文學作品常有無病呻吟、不知所云的通病,「你可以意 見不同,但要表達清楚。」他解釋,思想包括時代的思 潮、史實的認定以及史實的解釋,地理位置、歷史文化 的確認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心力,「弄清楚歷史再來寫, 不要為了個人的目的捏造歷史。」姚嘉文說,文學的另 一個要素是感情,放入感情寫出來的作品方能感動人。 姚嘉文點出,「歷史書籍」直接敘述歷史事實,「歷 史演義」由歷史人物扮演歷史故事,「歷史小說」則加 入了虛構的人物及故事,盡量讓歷史人物退居幕後, 「歷史小說的功能在於觸及歷史的溫度。」姚嘉文說, 寫歷史小說前仍需研究歷史,從歷史中尋找資料,從資 料中擬定議題,從議題中發現感動。 接著姚嘉文依序說明《台灣七色記》的寫作背景資 料。《白版戶》講述河洛人的故事,背景為中國東晉後 期,五胡亂華,北人南遷,權貴士族在南方貴為僑人僑 戶,占田匿戶,享盡榮華富貴,以白絹寫錄,稱為白版 戶,「很像某段期間的台灣。」 《黑水溝》談論1680年代的國際關係,姚嘉文表

示,當時歐美主要使用東寧王國(The Kingdom of Tunging)稱呼台灣,也有人稱鄭氏政權為福爾摩沙王 國。從1664至1674年東寧王國已逐漸發展穩定,鄭經 原無意西進,故國情懷卻又蠢蠢欲動,於是趁三藩之役 發動一次反攻大陸的戰爭,然而經過六年征戰,民心渙 散、國家元氣大傷,1683年施琅成功攻占澎湖。 《洪豆劫》以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為主軸,天地會 反清復明的行動間接造成清國國力衰退。根據資料記 載,清國動用了十三鎮兵馬前來台灣,因此台灣民間 有「林爽文兵反十三鎮」之語,此外亦造成乾隆皇帝焦 慮失眠,在給福康安的諭文中寫道:「今反覆思之,竟 至徹夜不能寐。」事件結束之後,林爽文被送至北京斬 首,時任台灣鎮總兵柴大紀亦因貪汙失職於北京斬首。 《黃虎印》描述台灣民主國的成立故事,當時甲午戰 爭清國落敗,簽訂《馬關條約》決定割讓台灣予日本, 台灣仕紳成立台灣民主國抗日保台。姚嘉文表示,當時 民間曾有「台灣從此無皇帝」一說。 《藍海夢》描述大洋與大陸,時代背景則是日本戰 敗台灣主權歸屬動搖之際。姚嘉文指出,台灣的地理 位置很重要,是大陸地與大海洋的接觸點,而1942年 日本的《時代雜誌》曾寫道:「未來的日本帝國必須包 括以台灣為中心,半徑4000英里以內的一切土地與人 民。」顯見日本當時的雄心壯志。 《青山路》討論1971年聯合國問題,當時台灣與北 京當局紛紛爭取中國的代表權,姚嘉文表示,當年蔣介 石堅持「漢賊不兩立」,卻造成「賊立漢不立」。《紫 帽寺》著眼於描述僑民的原鄉情懷。


專題報導 ←《上接4版》

機場人員致電英國確認後才肯放行。在這種情況下,就 算是平常開口閉口就說自己是中國人的人,也會說自己 是台灣人。 1973年,我到美國讀書後前往歐洲旅行,當地門房 看了我的護照,也很好奇台灣護照為什麼不寫台灣,而 要寫中國?這是我返台後推動護照要寫明台灣的原因。 被認同很重要,為什麼要辨別台灣人或中國人?因為待 遇不一樣。以前國家考試為什麼要註明籍貫?為什麼有 人要說自己是黑龍江人?也是因為待遇不一樣。為什麼 趙少康以前會說「外省人是多數,台灣人是少數」,這 也是大陸代表制底下的優越感,這都有關法律上的待 遇問題。為什麼很多人明明住台北,戶籍卻在金門?這 也是待遇問題。

Q

林佩蓉 :兩位的作品都有提到殖民的問題。在 文學史的研究分類裡,有監獄文學,有人把姚院長的作 品列為監獄文學。胡社長的小說裡也有監獄的場景。兩 位能不能從監獄出發,來談對殖民的看法?

A

姚嘉文 :我認為,監獄文學包括坐牢的人寫坐 牢的事、坐牢的人寫外面的事、監獄外的人寫監獄內的 事。我的作品《紫帽寺》裡有寫到監獄,很多歐美的政 治受難者也寫監獄文學,對我來說坐牢比較閒、心境不 一樣,監獄雖小,但不能關住一個人廣闊的思想。

A

胡長松 :監獄對我來說比較抽象,但是我盡可 能考察。我認為,政治監獄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外來殖民 的象徵,因為他們關你不用理由,用政治力來壓迫肉體 與意志,法律是殖民者定的,是糟蹋、侮辱人的工具, 人的生命自主性與尊嚴完全被剝奪,這是殖民的記號。 被關的人下一步完全不知道要去哪裡,牢友只能強記 對方是誰,出獄後靠口述傳遞生命最卑微的處境,由此 可見殖民者的可惡。我想把這些東西寫出來,因為這對 台灣人來講是一種震撼。所以台灣人為了生活而要自 欺,整體台灣人格受到扭曲,這也是外來殖民的現象, 因為人在極端的環境下沒有自欺就活不下去,反抗會 死亡,只好自欺活下來。

胡長松 史觀是驅動力的 本質,不是看待 歷史的視野。 【張原境專題報導】胡長松是第38屆吳三連文學獎 小說類得主,曾出版兩部華語小說,2000年開始台語 文學創作,至今出版五部台語小說,包括2005年的 二二八歷史小說《槍聲》,2008年書寫17世紀荷蘭時 期西拉雅族故事的《金色島嶼之歌》,獲得台灣文學獎 台語小說金典獎,2015年出版論及族群、語言與信仰 的《復活的人》,受到文學界廣泛討論,此次以「從小 說進入一個新造的世界」為題分享。 胡長松表示,如果要理解教會歷史,一定要讀《你 往何處去》一書,並表示自己目前參與《台文戰線》的 編輯,歡迎有興趣者投稿。為什麼要用台語寫文學?胡 長松提出了幾點看法,首先他認為是情感的理由,「我 就是愛台語。」再來是認同的理由,認為台語是某一種 台灣人的屬性,「我就是講台語的人。」接著是權利的 理由,過去公開場合不能講台語,現在《國家語言發展 法》通過,已有相對應的權利;此外,從多元的角度來 看,豐富的語言對世界文明的多元促進有所幫助;最 後,則是從藝術的角度,看見台語書寫文學之美。

Q

林佩蓉 :很多作家透過詩或小說創作進行「去 殖民」,在文學的訓練中,就是要有眼光看見這些面 向。我們在照片中看到院長在獄中寫作的環境,有紙 筆,還有寫字檯可以書寫?因為國立台灣文學館也有收 藏前副總統呂秀蓮獄中手稿,她是用臉盆倒蓋當桌子, 用擦屁股的粗糙草紙來書寫。不知道是不是監獄中寫 作環境有差別?

A

姚嘉文 :監獄沒有禁止外面送稿紙來,裡面福 利社也有賣筆、信紙跟簿子。我的椅子是棉被,桌子則 是把書疊起來,裡面放硬紙板,再用被單包起來,而其 中有些書是我的,有些是獄中圖書館借的,所以那其實 不是真的桌子,稿子完成則用藏在原子筆管裡的縫衣 針裝訂。關於寫作的時間,我們一天出來兩次,早上吃 飯30分鐘,晚餐30分鐘,後期有放封三小時,不過這 是後來的事情,其他時間你只要不吵不鬧,就不太會管 你做什麼。所以我一天可以寫好幾個小時,一直寫到管 理員來催促就寢為止,所以坐牢是最好的寫作時間。 管理員他們都會檢查,以為我在寫一些風花雪月的 事情,其實我在寫歷史小說。我被通知出獄那天,獄 方告訴我蔣經國下令把我放出去,我說:「我要回去 收行李。」獄方說:「不用,憲兵替你收好了,等一下 派車幫你送回去。」我心想:「死定了,那些稿紙怎麼 辦?」我後來知道雷震的稿紙不見了,非常可惜。那時 候600字的稿紙總共有一萬張,後來送給國立台灣文學 館典藏。那是初稿,後來改了十幾次。

談到小說的敘事結構,胡長松表示,一部小說的完成 大概會有下列過程:真實作者透過替其發聲的隱藏作 者,撰寫一個文本(故事),印成書後給隱藏讀者及真 實讀者閱讀。胡長松提醒,要小心敘事觀點的挑選,從 全知觀點撰寫小說,很容易寫成新聞報導,此時真實作 者跟隱藏作者會貼合在一起,寫出來的文本也是小說, 但就是報導體的小說。胡長松以當天一條新聞「台大醉 月湖鵝遭人帶走殺害」為例,可以從嫌犯、鄰居等不同 人物的觀點撰寫,「若從嫌犯的角度,你可以申辯,講 出自己的處境,會呈現出不同觀點的故事。」倘若是歷 史小說,就會要求一定程度地尊重史實。 胡長松說,一個文本有許多元素需要寫作者自己去 拿捏,包含角色、敘述觀點、情節以及內、外在對話, 還有語境、場景、處境、脈絡、社會、文化、歷史、政 治,以及形象、思想與情感的描寫。他再三強調,清楚 詳細的描寫很重要,不論是脈絡、情感或環境。 胡長松表示,如同拍片時會有收音、攝影、場景布置 等,小說家一人全部用筆扎實地描述出來,眼睛看見什 麼、耳朵聽到什麼、鼻子聞到什麼、皮膚感受到什麼, 用文字呈現出所有感官、環境、服裝……,以一支筆打 贏一整個攝影團隊,「我的小說電影若拍不出來,我就 贏了,這是我這個藝術形式跟其他藝術形式的競爭,要 有這樣的企圖心。」 談到語境,胡長松指出,語境是一種背景,約略等同 心理學中的下意識與潛意識,包含語言、社會、文化、 人際情境、風土的脈絡,他列舉了幾個台語字詞呈現 語境的特性,如:姑情、幼路、孤鳥、見笑等,「有時

Q

林佩蓉 :《復活的人》是後來才決定的書名, 每一段前面都可以看到聖經馬太福音的摘句,不知道 經典與小說創作的關係是什麼?是寫完才浮現聖經經 節?還是創作過程中就不斷盤旋?核心的意念是什麼?

A

胡長松 :《復活的人》是一部西拉雅認同的小 說,而西拉雅語言的存在,就是所謂新港文書,其中有 翻譯成西拉雅語的馬太福音,這部馬太福音是平埔族 存在的證據,也是神的話語跟恩典,代表神的命定存在 這個族群,在這部小說裡也代表神對我的啟示。在創作 過程中都事先有經文,才有後面的創作,呼應約翰福音 1章1節的「太初有道」,道就是神。有神的話語,就有 神的存在,對基督徒來說這是很基礎的事情。

A

姚嘉文 :我引聖經的話大概是從《黃虎印》開 始,1895年後的段落我很重視聖經的話語,就像「穿 上新人」,牧師高俊明也說「變換自己的心意成為新的 人」,台灣人不要像以前吸鴉片、裹小腳、娶小老婆、 胡亂吹噓。以前我在看守所看到一本《聖杯的追尋》, 討論耶穌最後晚餐用的杯子,我靈機一動想到印,黃金 印落水落土不會腐壞,到底這個印章流落何方沒人知 道。這個印也象徵民主的精神,故事裡提到這個印有 大用處,不可廢去,而這個印被丟在廁所裡讓日本人找 不到,代表民主被汙衊了。後來男主角把印撈起來洗一 洗,印猶原在,無論你怎麼汙衊,黃金印還是黃金印。 民主思想埋在我們的心中,有一天還是會出現。

有這個語境才有這個語言,也會讓語言更細膩。」他認 為,台語語境是台灣人與台灣文化存在的重要脈絡。 胡長松表示,寫作前很重要的一個思考是,自己如何 看待這個世界,因此就需要對史觀有所理解,「史觀是 驅動力的本質,不是看待歷史的視野。」他提出了三種 史觀: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的變動是生產力結構變化的 過程;生態史觀,認為世界文明的推進是從乾區往濕 區;海洋史觀,著重各種物資的交換,人類的貿易路線 從陸路推進至海洋,「台灣的歷史就是這樣被推動。」 胡長松提醒,世界如何造成,是否有支配的基本原 則,結構又是如何,各角色的影響力、未來的命運,研 究歷史、文化與寫小說的人都要在意這些,「寫小說不 是只有寫過去,也要對未來有興趣。」 歷史小說要寫些什麼?胡長松認為,小說的本質就 是人,在不違背歷史語境的前提下,從自己的觀點,描 寫人在歷史中的處境、奮鬥、創造、情感與精神。他認 為作家的寫作,是對一個時代的回應,也是對一個區 域、族群的責任,「不要浪費時間寫不重要的東西。」 他鼓勵大家嘗試用台語寫作,「現在的工具很多,學 習一下就會了。」胡長松說,自己當初從華語跨足台語 寫作時,是整個打掉重新學習,「要有決心。」多翻辭 典,喚起自己對於台語語境的感受與記憶。 有學員問:「現在的年輕人多不懂台語,寫台語小說 會否成為『自嗨』行為?」胡長松表示,傳播有各種方 法,第一語言還是可以選擇台語寫作,再找譯者即可。 他也強調,寫作無法在迎合讀者趣味的思考下進行,會 太公式化,並鼓勵學員朝本質的方向想,別太市儈。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5


教會消息

在同理中反思 凝視灰色地帶 社區成長教育講座 談精神疾患家庭之處境 盼社會多給予肯定、傾聽與陪伴 【張原境台南報導】4月17日晚上,台南市小東山妙 心寺舉辦一場社區成長教育講座,邀請成功大學心理 健康與諮商輔導組助理教授鄭淑惠主講,題目是「凝 視‧在灰色地帶──面對精神疾患家庭」,期盼讓社區 民眾對於精神疾患及其家屬的處境有更多理解。 首先,鄭淑惠強調,她個人的經驗不代表絕對且唯 一的答案。接著,她分享自己在精神科臨床工作的觀 察,精神疾患的家屬承受種種外人無法想像的壓力,包 括親密關係的改變、照顧生病親人的拿捏以及外界的 各樣眼光。她舉例說,曾有一位婦女向她傾訴,患思覺 失調症的先生睡著像天使,醒著像惡魔,「白天他醒過 來時,就彷彿不是我熟悉的人。」 另外,有婦人在睡夢中被罹患精神疾病的丈夫捅了 一刀的案例,鄭淑惠表示,自己面對同樣處境時,恐怕 也會思考是否繼續待在這段關係裡,「但為何他們願 意承擔同居的風險,踩在安全的線上而不送親人到精 神病院?」鄭淑惠指出,「有時是親情與責任的羈絆難 以一刀兩段,也有些家屬會選擇犧牲自己。」 鄭淑惠詢問在場民眾:「如果你是家屬,你希望身 邊的朋友怎麼對待你?」家屬經常面對旁人給予的指 導與否定,有時也會羞於面對其他親友,因此照顧者

鄭淑惠詢問在場民眾:「如果你是家屬,你希望身 邊的朋友怎麼對待你?」(攝影/張原境)

最需要的是被肯定、傾聽與陪伴。鄭淑惠表示,面對問 題跟問題變少是兩件事,即便積極陪伴,患者的境況也 未必會變好,「沒有人選擇要生病,病患與家屬其實都 很無奈,吃藥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服藥者很多時候會因 為代謝問題發胖而排斥服藥。」鄭淑惠指出,照顧決策 的擬定經常會陷入兩難,「我們都會與家屬討論最佳方

從電影談起 出於愛的溝通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4月18日七星中 會仁愛教會辦講座,邀請台北醫學大學 諮商心理師黃柏威主講「從電影談愛與 關係」,從電影談出於愛的溝通。 「你們當中有誰,兒子要麵包,卻給 他石頭?」黃柏威引用上述馬太福音7 章9節經文指出,父母跟子女的談話,或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要讓對方感覺自 己的需求或情感受到肯定。 黃柏威進一步闡釋,不少父母在與子 女談話的過程,可能會不經意地給出石 頭,而不是麵包。也就是說,父母若常 肯定子女,給的就是麵包,也會培養出 子女「自我肯定」的特質,若父母對子 女講的話常是嘲諷或數落,就是給予石 頭,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子女,可能會 產生「自我貶抑」的認知。 黃柏威進一步表示,一旦孩子開始覺 得自己很糟、預期無論怎麼跟父母溝通 都不會得到肯定,並開始對父母產生敬 而遠之的態度時,就會減少與父母溝通 談話的時間與機會。黃伯威利用幾部電

6

影的劇情加以分析,也藉由馬太福音7 章9節經文,讓聽講的弟兄姊妹認識到 良好關係建立的方式,他表示:「耶穌 說過,天父也是如此,祂將最好的東西 留給子女。」 黃柏威表示,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 鳳的父母,經常數落子女的成績,縱使 從旁人客觀的眼光來看,孩子的成績已 經不錯,但父母主觀的認知卻仍覺得糟 糕,這種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自我貶 抑」的價值觀。黃柏威也以美國總統山 的四位總統為例說明,「成功不是賺多 少錢,不是事業多好,而是這一生影響 了多少人的生命。」 黃柏威指出,這樣的觀念若應用到企 業,資方代表或企業老闆可能會自問: 當聘任的員工進入企業工作之後,員工 的人生是否變得更好?員工是如何看待 自己的?黃柏威表示,「自我肯定或自 我貶抑這兩個不同的結果,通常會直接 反映在人與人的關係裡。」 常遭霸凌的人,包括言語上的霸凌, 容易產生自我懷疑,人格會往自我貶抑 的方向發展,黃柏威表示,跟每人的談 話與溝通,都可能導致「自我肯定」或 「自我貶抑」兩個不同方向,因此,溝 通過程應該要重視對方的感覺與需求, 不要將對方的情緒拿來當作開玩笑的話 柄,應要經常給予對方肯定,幫助對方 建立「自我肯定」,如此可讓彼此關係 往好的方向扎根、發展。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案,要先從照顧者的角度思考其處境與能力,照顧者可 能才會比較有力氣站起來。」有時被理解與安撫,照顧 者才有能力冷靜思考自己的處境。 鄭淑惠表示,自己跟家屬互動時,經常試著同理家 屬,但有時仍覺得自己說的話很像教科書,與對方的處 境有距離,便開始思考有無可能讓家屬們彼此陪伴。於 是她將部分家屬的經歷拍攝下來,播放給其他同樣遇到 困境的家屬看,「讓他們知道有人也正在經歷一樣的事 情。」接著鄭淑惠播放了兩部紀錄片,呈現精神分裂症 及思覺失調症患者與家屬的互動情形,其中一位朱媽媽 獨力照顧一對青少年時期發病的精神分裂症子女,感嘆 自己連死的權利都沒有。 鄭淑惠分享學校工作的經驗表示,現在的孩子面臨 更多壓力,同儕間的比較透過網路更是無遠弗屆,「我 很幸運,因為工作可以接觸這麼多人的人生,藉此反 思自己。」有參與者提問,如何成為好的陪伴者?鄭淑 惠表示,有時願意陪對方吃一頓飯,就是很好的陪伴, 「坐下來傾聽即可,指導有時反而會給予對方壓力,讓 對方質疑自己是否還不夠努力。」她也提醒家屬,善待 自己很重要,承擔不了時要適度尋求幫助,「雖然知道 跟做到是兩件事,仍盼望大家一起努力。」

生態關懷 談台灣氣候變遷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4月18日晚間兩 度天搖地動、震央在花蓮壽豐、芮氏規 模5至6的地震受到全台民眾關注。生態 關懷者協會會員大會同日在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總會事務所舉行,邀請中央研究 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 以「台灣對氣候變遷的因應」為題專 講。汪中和表示,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 技中心統計,近20年來世界重大地震災 害事件中,亞州傷亡人數特別高,而台 灣就位在重災區內。 汪中和列舉1999年台灣九二一集集 7.3地震2405人死亡、2008年中國汶川 8.6地震6萬9159人死亡、2011年東日 本9.0地震1萬5868人死亡等多起歷年 來的地震數據分析指出,台灣剛好就位 於亞洲地震區域的重災區。 汪中和說,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 1999年以來台灣有感地震次數明顯增 加,2009年以後,平均每年高達600多 次,是1999年以前的10倍,因此台灣 民眾不可輕忽地震風險。他展示台灣地

震模型並指出,未來50年台灣「孕震」 構造的發震機率,地震規模大於6.5的有 97%,大於6.7的有94%,大於7.0的機 率則降為55%。 除上述地震議題,汪中和也提到,因 為人類大量釋放二氧化碳,造成地球熱 能失衡,產生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 讓南北極冰雪層大量快速融化,全球暖 化的結果造成海平面劇升、高溫熱浪 頻繁、水文循環趨向極端化,強颱、洪 澇、暴潮,甚至火山活動及地震頻傳, 一年當中夏天越來越長、冬天越來越 短。極端氣候的結果,就是颱風威力越 來越強,各地降雨出現極大極小、分布 不均,以及產生豪大雨或乾旱現象,也 影響全球水資源的分布。 汪中和直言,到2050年,包括台北 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 高雄市,例如台中港、高美濕地、竹圍 漁港、安平古堡、85大樓等知名地標, 都可能因位於沿海或盆地而相對風險較 高,其中台南市恐被淹沒426公里,為 六都最多;新北市受影響人口達75萬, 為六都最高。 最後,汪中和以托爾斯泰名言「人 因看不到未來,所以不知害怕」作結指 出,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已能預知地球 暖化造成的世紀浩劫,若不及時改善碳 排放、過簡樸環保生活,受害的將會是 下一代,也唯有存危機意識提早準備, 才能延緩全球性滅亡的時程。


教會消息

教會建立系統 有動力赴使命 嘉中傳道部長執訓練研習組織拓展 以小組為核心運作 基督徒生命因靈修而改變 【張原境嘉義報導】嘉義中會傳道部4月17日上午在 北榮教會舉辦2021年第一次長執訓練會「建立系統, 塑造生命」,邀請退休牧師陳明志主講,吸引30多間教 會共230多位牧者、長執參與。 陳明志首先強調,分享內容皆是個人牧會經驗,但 教會的文化及型態千百種,個人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所 有教會,牧長仍需自行判斷。他以兩種教會為例,一為 設立45週年,禮拜人數僅45人;一為開拓三年,禮拜 人數已達300多人。他表示,三年能夠成長至300人的 教會,具備裝備訓練充足、服事團隊陣容堅強、凡事禱 告、遵行什一、積極傳揚福音等特徵。他以牛車及龍舟 對比指出,牧者的角色是指揮、抓方向、鼓勵士氣,而 不是辛苦地拖著整個教會走,「教會有一致的目標、方 向、異象,才會順利發展。」 接下來陳明志概談何謂系統,他以和尚、超商、教會 為例指出,建立水、錢及人不斷流進來的系統極為重 要。他並以工廠及汽車說明系統建立起來後發揮的功 能,讓教會可以充滿動力,承載上帝託付的使命。 陳明志介紹之前牧養的壽山中會左營教會事工組織多

七星中會宣教研討會

嘉中傳道部舉辦長執訓練會,談「建立系統,塑 造生命」。(攝影/張原境) 年來的演變,並說小組是系統之核心。他展示「屬靈生 命全家福圖表」,列出慕道友、初信者、漸漸成熟的信 徒、屬靈家長及正副組長需承擔的任務及基本要求。 第二階段陳明志談論「塑造生命」,指出宗教生活規 律的「基督教徒」與信仰生活美好的「基督徒」有許多

壽山中會兒童主日學師資培訓

差異,基督徒除了研讀聖經,更在生活中實踐真理。他 提醒,基督徒的生命不只在禮拜堂內顯現,在職場、家 庭等其他場域也要一致。家庭生活、團契生活、講道、 屬靈書籍、上帝話語等,都能促使基督徒生命成長。 陳明志分享在左營教會推展事工的經驗。多年前他 因發現每日靈修的會友比例偏低,自2000年開始推動 兩年讀一遍新舊約聖經。個人方面,呼籲每個人擁有專 用聖經、每個家庭至少購買一套讀經日課,並鼓勵每個 人都能找到同伴一起研讀。教會不僅頒獎鼓勵完成讀經 計畫的會友,也鼓勵不識字或讀經有困難的人使用電話 查經專線。團契方面,教會舉辦遊戲、有獎徵答、背誦 比賽、專題講座、分享見證會。此外,牧者利用禮拜三 晚間逐卷介紹聖經,主日崇拜亦按讀經進度解經講道。 多項策略齊頭並進之下,會友禱告內容更豐富,生命明 顯改變,教會氣氛也跟著轉變。陳明志自己也因辦理早 禱會、推靈修默想,與有心結的長老和解。 嘉義東門教會牧師潘慶彰回應說,教會是得救罪人的 團體,多有固定傳統,建立新系統的過程可能需要大量 溝通與調解,期盼眾人共同努力。 中布中會大專部

小組傳福音 社區事工養魚

認識孩童發展 故事有力量

迎向青年 向大專中心取經

【義工記者林碧堂新北報導】七星中會4月12至14 日在林口喜來登飯店舉行宣教研討會,由中山教會、仁 愛教會分享牧養心得與門徒訓練事工,冬山教會、南崁 大安教會、汐萬路教會等教會分享社區宣教事工,共有 來自65間教會或機構的94位長執同工參加。 中山教會牧師葉啟祥表示,小組化讓教會積極傳福 音,因為每個小組的人數少,可以徹底實踐彼此關懷與 信仰造就。而小組化要成功,重點在牧師和長執必須親 自帶小組,以身作則。 仁愛教會牧師陳天來則說,開放式關懷小組的目標 是透過社區裡小組的倍增,進而轉化社區,重點包括人 人每天單獨會主、彼此關懷相互代禱、接受裝備建造生 命、人人佈道組組動員、願意委身服事人群。「透過設 定對象、代禱、建立關係、決志、栽培這五個步驟,小 組向親友和社區佈道。」 冬山教會牧師鄭忠仁說,冬山教會的社區事工有課 後輔讀班、內政部移民署新住民關懷據點、宜蘭縣政府 實體食物銀行、1919救助協會食物銀行、法務部司法 保護據點、二手跳蚤屋,理念是「因你得福」「養魚概 念(魚塭)」與社會責任。 南崁大安教會也開辦愛加倍課後輔導班,經費與人 力來自會友奉獻和社會團體。幹事汪宜萍說,學員有四 分之三是經濟弱勢家庭,六成是單親家庭,一成是隔代 教養,一半以上是各族群原住民。課輔班有聖經故事、 詩歌的分享,也提供免費的接送、晚餐、樂器學習、親 職教育及義剪等,家庭與教會因此連結,「教會活出基 督的福音,社區居民真實嘗到福音的滋味。」 汐萬路教會牧師陳美西則說:「每個人的恩賜不同, 每項事工都很好,但是教會要因地制宜去評估。」汐萬 路教會推動祈禱小組,2至3人一組,在固定時間共同 讀經、分享、祈禱;另有幸福小組,由一對夫妻邀請左 鄰右舍及剛進教會不久的人參加。在社區則用五色珠、 疊杯傳福音,也經營課輔班、長輩供餐。

【林婉婷高雄報導】壽山中會教育部4月18日下午假 竹門教會舉辦兒童主日學師資培訓,邀請新竹北門聖 教會牧師周玉筍以「耶穌的比喻:故事的力量」為題專 講,她以經文與經驗談兒童主日學教師的說故事技巧 與預備,最後讓與會者實際演練「浪子回頭」故事。 「故事充滿力量。」周玉筍從耶穌的比喻彙整出四個 重點:我是誰、教誨、現行價值與願景。「我是誰」指 聽者透過故事認識講者,並產生共鳴、建立關係,亦即 結合經文與真實經歷,讓孩子認識耶穌是誰;「教誨」 指用故事傳遞價值觀,她提醒要小心把握核心與提供 方法,否則會道理很深,卻難以遵行;「現行價值」指 講者自己的見證,讓人看見實踐的榜樣;「願景」指激 發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克服挫折、沮喪後,重新振作起 來,並在認識上帝後能夠跟隨上帝。 周玉筍並藉由學習金字塔指出,要深化故事影響, 不只聽和讀,還可以影音、示範強化,佐以討論、做中 學和教別人等行動,產生具思考的提問。她又根據兒 童認知發展學指出,11歲以前的孩子處於感覺、操作 和具體期,較難抽象思考,老師宜多透過感受、實作帶 領,並使用具體例子,讓孩子理解專心、恩典等較抽象 的觀念。 預備故事上,周玉筍說,有「消化、組織、熟練」三 個階段。首先是熟讀故事內容,整理相關知識;接著 是選定主題,並按此組織起、承、轉、合,安排故事架 構;最後是練習 說故事、設計延 伸活動、準備教 材等。周玉筍亦 分享多種破題方 法,及如何運用 聲音、肢體和表 情來加強故事印 攝影/林婉婷 象與傳遞情感。

【洪泰陽採 訪報導】4月13 日上午,Bunun Ciubu(中布) 中會副議長Lian Tanapima(里 安‧達那比瑪) 相片提供/台中大專中心 牧師帶領大專 部長W u m a s Nang-afulan(吴马亖‧南卡芙蘭)牧師及部員一行五 人,拜訪台中與台中原住民兩間大專學生中心,期盼事 工上能有新的可能與更多合作。 身兼Bunun Ciubu中會大專部顧問的Lian Tanapima 表示,由於大專部同工剛上任,為強化中會所屬各教會 對大專事工的認識與投入,也吸取其他大專中心的經 驗,因此促成此次參訪。中會青年部多年來推動事工一 直很順利,品牌建立與動員能力獲各教會支持,但大專 生寒暑假在部落的時間有限,所以青年部與大專部常 為了搶黃金時段而衝突,教會也對大專部印象模糊,以 至大專部向教會索取新生名單時,沒有想像中順利。簡 言之,事工重疊度過高已成為大專部的困境。 台中大專牧師蔡恆偉表示,正如W u m a s N a n gafulan所說:「請不要忘記我們一直在山上。」畢竟平 地與部落的特性不同,大專事工也會有所差異。本次拜 訪中,來訪牧師盼望多了解鄰近的大專中心,尋求合作 的機會及可互相支援的資源。經過雙方廣泛交換意見, 期待往後有機會合作推動大專宣教,如大專中心營會 在部落舉辦,讓原住民與平地人大專生有更多跨文化 的交流。 Lian Tanapima表示,與台中原住民大專的合作包含 原住民大專生聯合開學祝福禮拜及原專盃競賽等,期 盼未來在台中與埔里地區有更多交流,激發出屬於大 專部的特色事工。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7


教會花絮 馬偕醫護管理專校

50校慶 齊心戮力登新峰

的規劃,是用文物展示館、露天劇場等設施來

自由,但現在是否有不表達的自由?她指出,

處理,卻未對部落現今樣貌、主要經濟產業與

從中國新疆棉事件,讓人見識到在中國淫威

文化活動做調查,遑論融入。

下,的確會失去不表達的自由。

記者會呼籲,開發單位應依《原住民族基本

葉菊蘭指出,鄭南榕曾說「剩下就是你們的

法》精神,和Pisirian部落共商開發計畫,找出彼

事」,這句話講起來很簡單,但暴力的國家機

此都能接受的方式,並呼籲海審會把關,使國

器是沒有人性的,所以不要用人性去想像中國

際潮流和聚落文化接軌。(攝影/邱國榮)

威權的國家機器。對於台大研究生協會舉辦言 論自由系列活動,她希望這樣的聲音能拓展到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攝影賽徵件 讓光透進來

更多校園,期許台灣年輕人為自由民主、為將

因久旱不雨,為台灣祈福,願上帝降甘霖。禮

來繼續活得有尊嚴而奮戰。

拜中,他以「敬天憫人」為題證道,指出太魯閣

今年是陳文成事件40週年,也是紀念廣場

號堅守崗位的殉職司機員袁淳修與助理司機員

落成一週年。對紀念廣場的紀念碑目前沒有碑

江沛峰雖然不幸殉職,但在人們心中是烈士。

護管理專科學校「馬偕五十、創新登峰──馬

文,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張龍僑說,

他與家屬同感悲痛,願上帝能安慰遺族。

偕專校五十週年校慶」系列活動暨運動會,4月

台大校方已有碑文,6月中將針對內容進行討

14日假三芝校區運動場舉行。整場運動會最高

論,屆時應該會有結果。(攝影/邱國榮)

【林宜瑩採訪報導】不畏綿綿細雨,馬偕醫

蔡明憲則說,有感過去十多天來,全國人民 因太魯閣號不幸事件而感傷,台中公義行動教 會號召眾人一起追思罹難者,也希望傷者盡速

潮在全校教職員組成誠、敬、愛、勤的拔河對

國家人權博物館

抗賽,由校長陳裕仁領軍的誠隊最受矚目,雖

白恐散文 尋求人性復原

只得亞軍,但獲得最多師生的尖叫加油聲。 陳裕仁表示,50年來馬偕專校本著發揚基督

平復,另一方面亦祈求上帝憐憫降雨。 身為基督徒的彭懷真也於禮拜中帶領禱告, 祈求太魯閣號逝者得安息,傷者得平安,讓勇

救世愛人、關懷生命及服務人群使命,以高尚

【邱國榮整理報導】天主教善牧基金會4月13

氣和愛留給關心他們的全體,並期盼人們珍惜

品德、親切態度、真心關懷為辦學理念,期能

日公布「讓光透進來」攝影比賽活動,即日起

這件事所帶來的功課。他也求上帝降下甘霖,

培育身心靈健全,具公民素養、博雅內涵、終

徵件至5月31日止,入選作品將於台北、高雄兩

眷顧土地。會中,牧師林仁謙與廖金河也分別

身學習及務實致用之「馬偕人」。優秀畢業生

城市巡迴展覽,與善牧一起把正向能量傳遞給

為受難家屬與降雨祈福禱告。

遍布國內外,廣獲各界好評,護理科更是各級

更多渴望尋求光的人。

醫療院所仰仗之重要支柱。

袁淳修的姊姊代表家屬致詞時說,家人的信

善牧副執行長黃綵宸表示,善牧30多年來以

仰是一貫道,和媽媽一起出席基督教追思會,

陳裕仁指出,近年來馬偕專校配合政府政

「復原力」輔導理論,協助各領域服務對象走

主要是謝謝各界給弟弟的肯定和對家人的支

策,培養花東地區護理人員逾300名,有效解決

出傷痛,重新找回內在力量。近年更以繪畫、

持,尤其當她聽到許多救難人員辛苦救災而無

東部地區護理人員不足問題,提升護理照顧專

策展、金句徵選、主題影展等多元形式推廣復

業技能,成為東部地區護理從業人才的主力。

原力,讓民眾感受與生俱來的正向能力。

【邱國榮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再度與 恐怖散文選》,4月17日舉行新書發表座談。

此外,馬偕專校承接金士頓原住民家庭翻身計

什麼是復原力?黃綵宸指出,即社會支持網

畫,培育近250名護理人才,改善偏鄉地區護理

絡與無條件接納、探索生命意義的能力、社交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希望透過

人力不足及弱勢家庭問題。

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向看待自我的能力、幽

藝術文學建構方式,開啟台灣社會與白色恐怖

除教職員大隊接力、學生800公尺決賽、跳

默的能力等五大積木概念。這次攝影徵件,民

及轉型正義的對話。館方在2018年進行白恐文

繩、拔河、躲避球等運動會活動外,學生設攤

眾可從上述概念尋找靈感,思考心中的觀景窗

學資料庫建置,去年完成台灣白恐小說選編,

位展覽的園遊會、現場烤乳豬及胖卡餐車等傳

裡有哪些復原力可和人分享,善牧集結作品

選出30個文本,這次散文選出47篇作品。不論

出的吆喝聲,更讓整個校慶運動會活動增加許

後,將藉巡迴展覽啟發更多人的生命韌性。

小說或散文,其重要意義是讓各種不同的受創

多亮點,最後在頒獎的歡愉氣氛中,見證全校 師生的風雨生信心。(相片提供/馬偕專校)

地球公民基金會

滿地富開發案 呼籲把關

善牧台中婦女培力中心主任賴雅鈴則分享實

暇顧及三餐時,更是感謝。(攝影/洪泰陽)

春山出版攜手,推出《靈魂與灰燼:台灣白色

嘉義中會博愛教會

歡慶甲子 展望未來十年

主體能被社會看見。

務中如何以復原力服務,並邀來自中國河南的

陳俊宏提到,他日前拜訪白恐受難者胡子

新住民崔俊歌分享如何走出家暴陰霾。崔俊歌

丹,胡子丹向他表示,現在比白恐更恐怖的

與孩子在社會局安排下,曾住進善牧受暴婦幼

事,是許多人不知道有白恐,甚至認為白恐是

庇護家園,她在走出陰霾後,靠手藝掙錢,也

捏造的。他指出,透過書寫方式,不使白恐被

【張原境嘉義報導】嘉義中會博愛教會4月18

開班授課。賴雅鈴說,有社會支持網絡與無條

遺忘是館方的重要目的,也避免白恐被過度

日舉行設教60週年暨林歡邦長老別世56週年感

件接納,但若少了復原力,等於斷了一切得到

簡化。他舉50年代的中共地下黨為例,是為

恩追思禮拜,細數一甲子來上帝帶領的恩典腳

養分的可能性。(相片提供/善牧基金會 )

進步的理想而為祖國(中國)奮鬥,那時候的

跡,並由傳道師張鈞詠帶領獻上眾會友手抄之

「紅」,跟現在社會理解的「紅」,截然不同,

聖經,象徵展望未來十年。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系列活動 了解言論自由 【邱國榮台北報導】比美麗灣渡假村大10倍

但那個年代紅色思想的政治受難者,至今還沒

主任牧師鄭哲宇引用路加福音24章35~48

有被平反。如今,社會可以透過文本理解他們

節,以「耶穌開他們的心竅」為題證道,指出門

面對思想與自我辯證的過程,不僅是他們個人

徒原不知未來要面對諸多事情,更不知福音會

的記憶,更是共同打造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

迅速傳開,兩千年後傳到亞洲的台灣,臨到嘉

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指出,在轉型正義的

義的一間小教會。他說,未來若盼望耶穌臨在,

路上,文學是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轉型正義是

需在日常聊天就常談論耶穌,讓耶穌臨在教

的滿地富遊樂區開發案,4月15日在營建署進

共同追求人性的復原與彼此共感,這是社會的

會、生活及每天靈修中,讀經運動的推動目的,

行海岸管理審議會(簡稱海審會)審查,地球

目標,是文學能做到的事。(攝影/邱國榮)

即是希望讓聖經成為生活的話題。 接著鄭哲宇細數歷任牧者的努力腳跡,表示

公民基金會、環境資訊協會、Pisirian(比西里

台中公義行動教會

岸)部落青年會等代表,在營建署門口召開記 者會,呼籲海審會委員嚴格把關。

追思祈福 願上帝降甘霖

許多牧者前輩在艱難挑戰中,領受上帝豐富恩 典:蔡麟辦社區座談;梁坤富擬定計畫,推動 宗教教育與幼稚園教育,使博愛建立教會制度

滿地富位於台東縣成功鎮知名景點三仙台,

【邱國榮台北報導】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

也是國際知名的衝浪聖地,更是Pisirian部落的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4月於校園內推動言論自

【洪泰陽台中報導】台中公義行動教會4月16

基礎;陳清水規劃購買博愛路的一個店面,深

傳統領域。Pisirian青年陳逸羣指出,該地區為珊

由月系列活動,18日舉行「為自由言論而跑」,

日假台中市政府川堂廣場舉行太魯閣號逝者追

有遠見;游志祥開辦兒童青少年協會,堪稱先

瑚礁海岸,是部落重要漁獵採集區和傳統海祭

路線經過校園中與言論自由相關事件地點,晚

思祈福禮拜,由教會長老、前國防部長蔡明憲

知性舉動;黃璨徵與師母推動讀經、建立小組

場。他強調,滋養、傳承部落的文化,不是靠遊

間則在陳文成紀念廣場舉辦音樂晚會,讓參與

司會,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社會局長彭懷真

與敬拜讚美團,開設華語禮拜,幫助教會進一

樂區,而是健康的海洋環境。

者以輕鬆方式認識歷史。

與事件中殉職的台鐵司機員袁淳修的親屬均出

步深耕信仰。另一位關鍵恩人,則是當初捐獻

席,80多位來自各教會信徒以莊嚴肅穆心情追

博愛托兒所教室為禮拜堂的長老林歡邦。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組主任黃靖庭指

鄭南榕遺孀葉菊蘭應邀出席音樂晚會,擔任

出,滿地富的建築高度雖符合法規,卻衝擊原

開場嘉賓。她說,現在台灣的言論自由尺度已

本海岸景觀,尤其10.5公頃量體甚大,將完全

非常寬,但眾人是否想過網路上各樣不實訊息

台中公義行動教會牧師張顯爵表示,舉辦這

「五年內造、五年外展」規劃,先培育同工、健

改變地貌;再者,遊樂區與部落文化元素融合

跟言論自由的關係?過去台灣沒有表達言論的

次追思會是對台灣有貢獻的人表達尊崇,另也

全組織,再建立傳福音文化。(攝影/張原境)

8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思,並祈求上帝憐憫台灣,賜下雨水。

最後鄭哲宇提出未來10年計畫,盼望透過


活動短波 ◆人格發展與自我了解

總會消息

◆鄒族區會性別公義設立騷擾防治調查小組

南部消息

時間:4月27日,5月4、25日,6月1日上午

說明會

10:00~12:00 ◆MEBIG區域性師資研習 時間:4月24日上午9:00~下午4:30

地點、主辦:台灣女子神學院 (詳洽:02-2557-5800葉淑如姊妹)

時間:4月24日上午10:00 ◆「凝聚力量,大家一起Live」體驗活動帶領 技巧

地點:鄒族區會事務所(逐鹿教會旁) 主辦:鄒族區會性別公義部

地點:桃園石門浸信會

內容:邀請王榮義牧師授課。

時間:4月25日下午2:00~5:10

主辦:總會教育委員會、台灣MEBIG協會

◆「婚姻的破口與整全」名人講座

地點:台南中會中洲教會

◆連結禱告會

內容:林慕天傳道,體驗禮拜請當地夥伴教

時間:4月23日晚上7:20~9:30

主辦:台南中會青少年事工部

時間:4月25日晚上5:00~7:00

會團隊帶領。 ◆「關懷聾合」聽障關懷員培訓服務聽障長者 時間:5月8、15、22、29日上午9:00~下午4:00 地點、主辦:身心障礙關懷中心 (詳洽:07-962-0336#13賴社工) 內容:招募對象包含聾人、手語翻譯員、手 語班進階及實習班學員等。

地點:台北中會三光教會 主辦:七星中會職場部、婚姻部、大傳部、台 北中會大傳部

(詳洽:0932-806-052黃春玲傳道師)

(詳洽:0936-286-122謝孟勇牧師) ◆南方原論系列講座:「以筆代刀──翻轉 原住民教育」

地點:中布中會喜瑪恩教會 主辦:中布中會 ◆舉目向山祈禱會

內容:邀請錢玉芬教授主講。

時間:4月27日晚上5:00~7:00

◆劉潤萍牧師就任聖望教會第五任牧師授職

地點: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

地點:排灣中會平山教會

主辦: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台

主辦:排灣中會都南區

感恩禮拜 時間:4月25日下午3:30

時間:5月2日下午2:00

南神學院南原社

其他消息

◆性騷擾案件調查人員專業訓練課程

地點、主辦:台北中會聖望教會

內容:邀請立法委員伍麗華主講。

時間:5月11~12日

◆母親節感恩禮拜

◆牧者夫婦暨長執同工研習會

地點:中華電信學院高雄所

時間:5月8日上午8:30

時間:5月3~5日長執同工訓練,8月16~18

◆二二八事件對校園之影響

主辦: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

地點:台北中會艋舺教會

日婚姻與家庭(報名至8月2日止),

時間:4月24日下午2:00

◆新眼光讀經北中南區聯合寫作工作坊

主辦:台北中會婦女事工部

11月1~3日音樂宣教旅程(報名至10

地點:228國家紀念館二樓中央區

時間:6月15日下午1:00~16日中午12:00

◆長執暨同工訓練會:敬拜讚美在教會禮拜

月18日止)

主辦:228國家紀念館

地點:台中中會忠孝路教會

中的功能

地點、主辦:加利利宣教中心

◆第14屆園藝治療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

主辦:總會傳道委員會

時間:5月15日上午8:45~12:00

◆2021大專行動靈修營──祈禱‧土地‧工作

地點:新竹中會新竹教會

時間:7月12~17日

主辦:新竹中會教育部

地點:台中中會鹿谷教會

內容:邀請葛兆昕牧師主講。

◆聯合聚會講座:自我療癒

主辦:社團法人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

主辦: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

◆從「細胞小組」到「幸福小組」:在殷勤事

時間:4月29日晚上7:00

◆兒童的世紀與兒童的權利:觀照《百年兒

(詳洽:02-2362-5282#710吳助理)

奉中享受重返聖經的呼召

◆2021年全國青年合唱營

時間:5月16日晚上7:00~18日中午12:00

時間:7月16日下午3:00~18日下午3:00,報

地點、主辦:新竹聖經學院靈性教育研習所

名至6月30日或額滿截止 地點:新竹聖經學院 主辦: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

(詳洽:03-521-7125#107賴弟兄) 內容:邀請莊信德牧師授課,引導學員認識 「重返聖經運動」的核心精神。

內容:將與八角塔男聲合唱團合作,歡迎對 合唱有興趣的青年踴躍報名徵選。

東部消息

中部消息 ◆適婚聯誼活動

(詳洽:0977-165-161林牧師) 內容:分別請莊德璋、陳尚仁、王光智等牧 師主講。

時間:4月24~25日 地點: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育大樓12樓國際會 議廳

地點、主辦:高雄大專學生中心

童敘事》與《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

內容:邀請王榮義牧師主講。

時間:4月25日下午2:00~4:00

◆壽中婦女部慶祝母親節感恩禮拜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階梯閣樓

時間:5月1日上午8:30

主辦:高雄市立圖書館、玉山社(星月書

地點:壽山中會六合教會

房)、四也出版公司

主辦:壽山中會婦女事工部

內容:作家林真美主講。

◆「無私的愛」感恩音樂會

◆「傾囊之愛──澄輝長照‧璐德恆美」林

時間:5月7日晚上7:00,報名至4月24日止

澄輝長老、林鄧璐德女士紀念文集新書發

地點、主辦:台灣教會公報社高雄門市

表會

(詳洽:07-322-0380)

時間:4月25日下午1:00~2:00

時間:4月24日

◆親職教育系列講座

地點:台南市美好基督教會

◆母親節聯合感恩禮拜

地點:南投日月潭

時間、地點:5月8日上午9:30「兒童發展」

主辦:恩惠文教基金會

時間:5月6日

主辦:台中中會婦女事工部婚姻組

於彌陀公園圖書館2樓,6月26日上午

地點:東部中會知本教會

(詳洽:0928-657-790洪秀貞長老,

9:30「親子互動」於湖內文賢社區活

主辦:東部中會婦女事工部

LINE ID:cjhung0130)

動中心

◆音控訓練講座

北部消息

時間:5月15日、6月20日下午2:00~5:00 地點:WordsLive展演空間

主辦:高雄市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高

教會、5月1日晚上7:30東部中會新港

(詳洽:07-622-6730#111王社工)

教會、5月2日上午9:30東部中會池上

◆招募「愛表演劇團」成員

時間:4月24~25日

◆彰化教會設教135週年活動:信仰尋根之旅

時間:每週四下午1:30~4:30練習,報名至4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時間:4月25日下午2:00~5:30

主辦: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台灣民間支援香

地點:梅監務牧師娘瑪格麗特(M a r g a r e t

流道」社區音樂會

Rintoul Findlay)之墓 主辦:彰化中會彰化教會 內容:從教會出發騎車或步行至墓園來回。

時間:4月24日下午3:00~5:00

◆中區三中會松年聯誼

地點:大安區德安公園

時間:5月14日上午8:30

主辦:七星中會仁愛教會

地點:台中市潮港城國際美食館三樓館

◆「聲音的藝術饗宴」講座

主辦:台中中會松年部、彰化中會松年部、

時間:4月24日下午1:30報到,2:00~4:30分享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頭城教會 (詳洽:03-977-1889) 內容:邀請知名配音員賀世芳老師主講。

嘉義中會松年部

教會、5月2日下午2:30台東浸信會

月25日止

主辦:基督教芥菜種會 ◆「當我們走在一起•祈禱」基督徒合一共

地點:屏東演藝廳多功能排練室

同徒步朝聖泰澤祈禱會

主辦: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 (詳洽:08-737-8402)

時間:5月1日上午8:00~下午6:00 地點:天主教古亭耶穌聖心堂→台北中會李

內容:邀請「屏東戰隊」師資團隊授課,歡迎

春生紀念教會→台灣聖公會牧愛堂 主辦:Taizé Taiwan

身心障礙者或照顧者參加。

◆動社21週年系列講座:從人畜共通傳染病

原住民消息

省思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時間:5月7日晚上7:00~9:00

◆教會長執在職訓練

地點:真光福音教會

時間:4月24日上午9:00~下午2:00

主辦: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時間:4月25日上午9:00

地點:魯凱中會佳暮教會

內容:邀請前副總統、現任中研院基因體研

地點、主辦:嘉義中會水林教會

主辦:魯凱中會傳道部

◆水林教會設教60週年感恩禮拜

◆全國長執聯誼會

◆心靈健康講座

◆「歸零,重啟」聯合禱告會

時間:4月27日

時間:4月29日上午8:20~12:00

時間:4月24日晚上7:00~9:00

地點:天成飯店

地點:嘉基路加堂

地點:魯凱中會好茶教會

主辦:七星中會長執聯誼會

主辦:嘉義中會松年部

主辦:魯凱中會青年事工部

◆教會如何面對性騷擾議題?

◆李麗雲傳道師封立牧師並就任鹽水教會第

◆青年部幹部訓練

時間:5月1日下午1:00

教會、5月1日下午2:30東部中會關山

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承辦

主辦:台中中會青年部

港協會

親──2021孫理蓮故事歌巡演》 時間、地點:4月30日晚上7:00台東台福基督

◆「香港印象」僑生聯展

◆仁愛教會設教50週年「仁‧德‧樂‧舞交

◆芥菜種會70週年系列活動《成做眾人的母

14任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時間:4月24日上午8:30

地點: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時間:5月2日下午3:00

地點:太魯閣中會重光教會

主辦:台北中會性別公義部

地點、主辦:嘉義中會鹽水教會

主辦:太魯閣中會青年部

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主講。

活動訊息

歡迎教會提供活動訊息,內容:活動 名稱、時間、地點、主辦單位及聯絡 方式、內容;傳真至:06-237-8882, 或e-mail:news@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9


公報廣場 窗 口 無 遮 欄

享受完,之後呢? 潘軒豪(埔里愛蘭巴宰族、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

我在某次週六的聚會中,聽了關於 土地與環境的專題分享,了解過去為 求發展,台灣透過各種大建設盡可能 讓不受控制的自然「聽話」,藉此獲 得穩定的水、電。以現況來看,得到 了經濟成長,但有些無法立即看到的 問題,很少有機會被提出來思考,究 竟「美好」是由多少成本換來的呢? 舉水資源來說,台灣河流短又急, 要有穩定水源就需要建水壩,現役的 水庫都有一定程度淤積,聽了分享後 才猛然驚覺,未來可能會遇到水庫除

讀者回應

役與壩體拆除,處理這個大難題需要 長時間的規劃與專業,而我們真的準 備好如何面對了嗎? 就台灣人沒有「想遠點」或「好 賭」的角度來看,新聞播報中的分析 確實有幾分依據。明知疫情仍很嚴 重,但是當有新的熱門商店出現時, 人還是一窩蜂地跑去排隊,完全忘了 現在不適合群聚;應該要自主管理的 人,卻不遵守而擅自在外遊走,種種 都是對整體社會的無形傷害,代價是 大家都要一起面對的。我們有值得驕

來就近我!──論不限定性聖餐

《台灣教會公報》3606期第4版專題新聞論到本宗 信仰與教制委員會召開的論壇──不限定性(開放性) 聖餐(Open Communion)議題,是遲來也是改革宗教 會必須面對的聖餐神學。 我退休後這幾年,每週一次在服事街友的恩友教會 講道,我以實質獎品來勉勵他們背聖經,也以身作則背 聖經、解經講道,並有兩次在受難週為聚會的街友舉行 聖餐(大多是非基督徒,每個人都有領受),並於4月 17日在我父親滿百歲的感恩禮拜中,為共七桌的親友 舉行聖餐禮拜(其中有未信的),先擺放好杯與餅,此 儀式可五分鐘完成。 2005年10月中旬,我參加台北中會牧師在加州長老 教會神學院與水晶教會的研習與參訪,會後我往德州探 訪我大弟,又到堪薩斯州探訪身為牧師娘的大姊全家, 為的是帶領他們全家上教會。我帶他們到附近的南方 浸信會,參與近千人的聚會,第一堂是傳統的聖餐禮 拜(Close Communion),只有信徒才可領受聖餐; 第二堂是青少年聖餐禮拜,每個人都可領聖餐,即不 限定性聖餐,會後參加青少年團契。

讀者回應

10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盧成發

Open指未限定的、開放性的;Close指傳統的、限定 的(restrictive, particular)。不限定性(開放性)聖 餐意:一、不拘任何教派;二、不管有無洗禮或堅信; 三、不論在籍或不在籍會員。 Open只在新教的改革宗歸正教派,這是因基本聖餐 神學的不同之故。有三種聖餐觀如下: 一、羅 馬 天 主 教 與 東 正 教 的「 變 質 說 理 論 」 (Transubstantiation),即祝謝禱告後,餅與葡萄酒 質變成耶穌的肉體與血液;二、路德宗(信義會)的 「同質說」(Consubstantiation),即祝謝後耶穌的肉 體和寶血,與餅和酒同在(side by side),但沒質變; 三、改革宗從神學家慈運理(Ulrich Zwingli)到約 翰加爾文(John Calvin)長老宗的「象徵性的紀念」 (Symbolic Commemoration)。守聖餐是記念耶穌在 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替死,是屬靈的同在,記念和保 證上帝白白的恩典永遠的同在,並更新(renew)我們 對上帝旨意的順服。 聖餐(Eucharist)的希臘文Eucharistia是eu加 charizestai,eu 是好的,charis是恩惠(如靈恩),

保持活動,失智遠離我

《台灣教會公報》3575期21版〈基督徒終結壓力 的方法〉一文,作者語重心長談到,目前基督徒生活 中最害怕染上新冠病毒(COVID-19),以及台灣人的 恐懼列舉十項,該十項中應屬恐懼失智為當今榜首。 我阿姨和母親在晚年時都得了失智症(阿茲海默 症),從她們得病直到走完人生路程,確實有很多 不為人知、驚惶失措、無力掌控的突變,病人非常辛 苦,服侍照顧者也心力交瘁,無所適從。據醫學報導 失智症會遺傳,這也令我恐懼不安。因此,我常向主 耶穌禱告,若哪天要我回天家時,任何疾病都欣然接 受,千萬不要用失智症召我回去。此症到了末期,身 體任何器官功能都已退化,甚至要依賴呼吸器維持生 命。看見母親躺在病床上憔悴失色的面容,兩眼無力 張開,親朋好友前來探視慰問有時目瞪口呆,全然不 認識,與她健康時相比,判若兩人,失去了人最基本 的尊嚴。 如何防止失智症?誠如作者陳述,要安排時間去享 受有趣的生活。除此之外,要養成一次只專注做好一

傲的醫療品質和環境,是由一群默默 守護的醫療人員扛著,我們才有每天 「安居樂業」的好日子。台灣的醫療 現況大多是超過負荷,如果今天他們 累壞了,下一個階段是誰來救所有需 要被救助的人呢? 在教會的服事現場也能看到類似的 情況,關注並投入的人相對少,當這 些人做到不行之後,就會出現一整段 的斷層。最近常會試著去想,五到十 年後母會的日常會變成什麼樣子?我 們的教會要走往哪裡去? 問題常發生在我們的身旁,如果基 督徒只在意自己會不會在天堂有份, 對已經在教會裡的信徒來說,日常生 活並不會有什麼大影響,但不在框架 內的其他人,就很遺憾地不在被考慮 的範圍中。主恩滿溢的我們,真的要

陳義凱

件事。我退休後,感謝主賜我靈感,讓我提筆投稿, 為主傳福音,專注做好一件事,讓心胸豁然開朗。每 當完成稿件,經審核完成將被刊登,心中的喜悅真是 筆墨難以形容! 我請教醫生,醫生建議多參加社團活動,多聽演 講、唱歌、運動,要釋放壓力、多做家事等,以往不曾 做過的事努力參與,能使腦部接受到刺激,保持腦部 年輕。因此,當我踏入教會後便參加團契、查經班、 聖歌隊練詩歌讚美主、歌頌主,幫學青團契準備晚 宴。每週日到教會參加主日禮拜,提早兩站下車步行 到教會,回家也是提前兩站下車步行回家。在教會聚 精會神聆聽牧師講道,沐浴在主的話語中,日積月累 按部就班,失智症必能離我遠去,拒它於千里之外。 馬可福音6章31節記載:「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 野地方去歇一歇。」要留時間給上帝。以賽亞書51章 11節則記載:「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 安;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 愁歎息盡都逃避。」(作者為台北新生教會會友)

繼續睜眼不看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 嗎?這值得去思考。基督徒除了拿聖 經的文字急著定罪別人之外,我們是 不是能更以身作則,將力量和注意力 用在照顧弱小的肢體,照顧好我們脆 弱的環境與土地,甚至對不正義的事 情有感。百年老店除了儲存能量厚實 自己,也在能力範圍內幫圈外的人一 起面對問題,緩點追求人數的成長, 持續深耕問題的所在。 我們的教會身體是健康的嗎?歡迎 主內的同溫層共同來做檢查,願神親 自引領我們,從教會做起,然後將好 的影響力帶到教會這個建築物之外。 如果長老教會信徒的形象能讓社會大 眾有感,個人認為或許這才是更能讓 人認識、肯定我們想深耕本土、熱愛 台灣的合宜做法。

charizestai是示恩(to show favor),又eucharist意即 謝恩(to give thanks),以記念和讚美為祭來感恩, 則長老宗的不限定性聖餐自然是每個願意來領受並感 恩的人都可參加。 除此之外,馬太福音11章28~30節,耶穌宣告: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 得安息……」即開放性的邀請:來就近我!誰沒有重 擔、沒有勞苦?誰不渴望得安息?所以聖餐是無條件、 沒限定的。另外,耶穌與罪人和稅吏同桌共食,是他們 的朋友(路加福音15章1~2節;馬太福音11章19節, 9章11~12節)。 因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罪人才需要耶穌的救贖, 何況只是領受恩典的聖餐? 聖餐有三個面向:一、歷史起源,馬太福音26章 26~28節,在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用杯和餅設立的, 表明祂的捨身流血完成救贖,並用己血立新的約;二、 信仰儀式的施行,使徒行傳2章42、46節,20章7節, 27章35節主復活後初代教會一切的擘餅聚會;三、神 學的意涵,哥林多前書11章23~28節,這也是最早寫 成的聖餐禮文,守聖餐吃餅喝杯記念主耶穌的捨身流 血的救贖,設立白白恩典的新約,代替律法主義的舊 約,直到祂再來。(作者為退休牧師)

追劇有理

Hikari

每個禮拜在教會都會拿到一份很普及的傳福音週 刊,這期斗大的標題立即引起我的注意,內容是寫關 於基督徒能不能追劇,標題下的是問號,而作者自己 的結論是將追劇這件事和罪劃上等號。 個人認為,將能不能追劇這問題銬上罪的扣環未 免太沉重了些,難道說這些屬世的一切,基督徒都不 能接觸嗎?如果一直都過著自認為很屬靈的出世生 活而與這世界脫軌,那如何了解這世界的思維模式 從而對症下藥呢?如果將追劇換成是迷上各類運動 競技或球賽呢?我因為準備外語檢定考的關係,看了 大量的無字幕各類節目,其中包含了追劇,因而在聽 力成績有不錯的表現。 一份傳福音用的小單張在挑選文章和下標時很重 要,因為它就代表了基督徒向人宣告這份信仰的好 處。也許作者想表達的只是他暫時的沉迷,但一般非 基督徒看來,似乎會解讀為信了耶穌之後就會被限 制這個、限制那個,這樣難道不會讓非信徒對這宗教 有所遲疑和卻步嗎? (作者為藝術創作者) 


公報廣場

假的真不了

──論假教師

我的想像力相對豐富,信主前對鬼怪 等靈異現象特感興趣;感謝神的保守, 在信仰中,經歷超自然,卻沒著迷此 道,反倒對諸多奇異心中存疑。並且越 懂真理,越發感嘆,真有「假教師」謬傳 與聖經不符的聖靈。 某次社青營,教會請來一名號稱「滿 有恩膏」的講員。教會牧師在晚會前提 醒:「晚會時,只要靜心等候,不要觀望 他人。」晚會開始後,現場僅留微弱燈 光與背景音樂,該名講員輪番為會眾禱 告,過不多久,現場尖叫、啜泣聲四起。 張望未免對人不敬,我強忍好奇緊閉雙 眼、低頭默禱。

當講員走至我跟前,猶如催眠重複講 著「要有愛」,當下霎時想起,曾因行事 風格迥異,而對某弟兄語多調侃。此行 回去,聚會時鼓起勇氣當眾致歉,雙方 關係得以修復、甚至更好。對此,我倒 不歸功該講員,根據研究,反覆話語宛 如催眠,勾起相關回憶並不奇特。 會後聽聞某「大為釋放者」分享,他 被代禱時,想起別人對他的傷害。筆者 感到奇怪的是,聖靈來不是叫世人為 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嗎(約 翰福音16章8節)?怎非想起對人的虧 負,反倒想起被人虧待? 「倘若我見你張眼,我會當你還沒預

布步高升 擴張境界 ──南布青少契研習營

盧初

備好,便不會為你禱告。」講員於特會 前提醒,我心生疑竇,但也聽話照做。 然而,不禁回歸聖經思想:迫害以色列 人的掃羅,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難道 已預備好要被神光照(使徒行傳9章)? 時隔已久,講員形象仍深刻腦海,他 誇耀領受聖靈後,服事大為翻轉,身上 行頭多是他人奉獻。我雖不認為傳道人 要過得苦哈哈方為敬虔,但拿行頭誇耀 倒是首見;聖經豈不說:「有衣有食,就 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章8節)? 某堂課時,講員站立不穩、無法言 語,他指稱是聖靈充滿的現象。事後查 考經文,得知五旬節時,使徒被聖靈充 滿,用他國鄉談(亞洲、非洲的土語)講 說神的大作為,在場有人譏笑:他們被 新酒澆灌(使徒行傳2章1~13節)。 然而,被聖靈充滿的使徒豈是真的

呈現醉酒狀態?「事實正好相反,以弗 所書5章18節清楚指出,醉酒與聖靈的 充滿,毫無可較之處,因為醉酒被稱為 『無節制』……保羅話語的含意為,聖 靈充滿者,絕不會失去節制。」英國神 學家約翰‧斯托德(John Stott)在《當 代聖靈工作》如此描述。 綜合以上,不禁令人懷疑,講員所領 受究竟為何?又或錯解經文、進而模 仿,若真如此,豈不荒唐?感謝神的保 守,賜我從祂而來真理的聖靈,明辨真 偽,不為所惑。 聖經明講,必有假基督和假先知出 現,顯大神蹟和奇事,若是可以,就連 選民也要迷惑(馬太福音24章24節)。 奇人異事,跟風者眾,救主之道,幾人 持守?誠盼主內勿被迷惑,凡事回歸聖 經檢視。(作者為改革宗教會神學生)

對美國,中國直接不演了!

黃宗玄

高毓瑄

Nanpu(南布)中會第27屆青年部4月10日於Nanpu中 會Masbul(建山)教會舉辦「布步高升 擴張境界」青少 年團契幹部研習營,這次聚會總共邀請到Nanpu中會轄下 教會青少年團契幹部約70位一同參加。 這次研習安排開會禮拜,兩場專題講座分別是「團契幹 部職責」和「勇敢踏出舒適圈」,以及工作坊時間,並在 最後安排眾人一起為Nanpu中會的眾教會禱告的時間。 研習的開會禮拜,Nanpu中會副議長Laung Tanapima Ispalidav(田新富)牧師的信息,分享了但以理書1章3~ 6、17~21節,提到但以理以及他的三位朋友,雖然被擄 到巴比倫,但因為敬畏神,神給他們許多恩賜與才幹。他 們認真學習,最後成為對巴比倫王影響很大的臣子,所以 田牧師鼓勵青年們不忘數算神所賜予的恩賜,並且無論恩 賜大小,都要努力活出神的樣式。 研習專講,邀請到Ma sing ha lan(大光)教會牧師 Ali Tanapima(田春子)分享團契幹部職責時,不只特 別挑戰會長要成為有願景和遠見的領袖,也提醒每個職 責的幹部要不斷禱告,認真研讀神的話語,互相幫忙,彼 此以愛連結,團契才能發揮更大的事工果效。另外,Ali Tanapima也分享自身青少年時期的見證,當年曾經想拒 絕成為團契會長,在經歷了一連串神的破碎和操練後,現 今卻成為了牧師,因此順服神是團契幹部的功課之一。 這次研習也開設各幹部職責的專門工作坊,邀請六位 關心青年的牧者及長老,分別在會長、副會長、書記、會 計、出納、音樂、靈修、康樂、服務、顧問、長老與輔導的 課程中以實務來教導,使各幹部、顧問、長老及輔導能更 熟練自身職責,並且互相效力,彼此幫補,以利團契的成 長,甚至成為教會的幫助。 研習專講「勇敢踏出舒適圈」,邀請到知名的基督徒部 落客約阿咪,以自身是第四代基督徒的身分,分享在教會 長大的青年如何去找出神放在自身的特質及恩賜,來成為 神所使用的器皿,鼓勵身為青年要勇敢作夢,勇敢踏出自 我的設限來成就神在每個人身上要做成的事情。 在這次研習中,相信神使N a n p u中會青年能被神提 升,擴張境界,作基督精兵。彼得前書4章10節:「各人 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作者為教會執事)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高層會談於3月19日落幕,這是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的首場美中交鋒!不意外地,整 場會面並未獲致任何外交突破,甚至可以說,相較 於過往川普時期的美中會談,中國顯得更加大聲與 囂張。 會後,華府宣稱已達到對中國表達關切的目的;北 京則挑明警告美國,別妄想中國會屈服。有趣的是,有 網友找出去年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 與楊潔篪在夏威夷的美中會談,裡頭楊潔篪明顯「矮 一截」的姿態和氣勢,簡直與今年的會談有著天壤之 別!到底,為何相隔不到一年,中國的態度會有如此大 的落差呢?底下將從幾個不同面向分析。 首先,過往川普政府扣緊中國疫情散布和貿易不 公兩項危害攻擊,藉以引發世界共鳴。尤其,蔓延一 年多的全球疫情大流行,依舊等不到真正的肇事者 中國出面解釋或是道歉。相反地,「軍機繞台、持續 打壓台灣,造成印太區域的危機」成為常態性的恐怖 威脅。顯見,在對於中國議題的攻防上,美國可以更

加主動和站在更高的制高點上,來連結世界的民主力 量,以對抗中國的蠻橫和武力進逼。 再者,現今拜登政府僅針對人權議題和中東區域穩 定著手,顯得氣場不足。不過,一點都不意外的是, 中國在新疆、香港、西藏、台灣議題上,一貫地欲將 之視為「內政」問題,並且警告美國不得插手。對於 會談的結果,白宮發言人表示,未來,拜登總統將與 盟友商量,再決定下一步美中關係的走向。可見,美 國還未有完整的中國策略。 最後,中國直接不演了,並非壞事,台灣不論如何 皆須自立自強。從2019年元旦,習近平提出尋求一 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後,緊接著就是同年6月種種鎮壓 香港反送中的血腥行動,甚至2020年持續的軍機繞 台、跨越中線。當中國直接不演了,台灣人與世界公 民們皆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共政府的危害和併吞 台灣的野心! 台灣是我們的家,也是我們唯一的依靠。台灣務必 做好準備!(作者為新樓醫院物理治療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權 3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上任以來首場記者 會,他被問到美中關係問題時表示,他認識習近平已 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習近平是一個聰明的人,但骨子 裡沒有民主,和俄羅斯總統普丁一樣認為專制是未來 的潮流,民主無法在日益複雜的世界裡發揮作用。 拜登與習近平通話兩小時,他告訴習近平,儘管知 道美中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但美國並不是在追求對 抗,美方堅持中國遵守國際規範,公平競爭、公平執 行、公平貿易。 拜登還說,美國重視自由和人權,不會讓中國公然 侵犯人權,也不會對新疆、香港、南海和台灣等問題 噤聲。 最近,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阿聯酋外交部長阿卜杜 拉會談時,卻大肆抨擊世界上並沒有高人一等的國 家,也不應把一國的標準當成國際標準。某些西方國 家如果執意以人權為藉口,遏制打壓發展中國家,企

李道勇

圖剝奪非西方國家的發展權利,將是人類進步史上最 大的不公。 2019年,中共建政70週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 表《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 皮書,全文近2萬5000字,主要闡述中國人權發展歷 程以及提升中國國內人權、參與世界人權的成就與 貢獻。 白皮書的前言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 引下,中國始終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 人權。至於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社自由、普選權、 婚姻平權等政治權利呢?如果沒有這些權利和自由, 還能奢談發展權?恐怕只因「不同意見」就可能身陷 囹圄、喪失生命,更何況生存權?所以西方人權組織 批判中國缺乏對人權的法律承認,缺乏獨立的司法機 構,更缺乏法治和正當程序;中國限制遷徙自由,也沒 有宗教自由。(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您對教會有什麼期待?對社會現象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社會與教會現象,也歡迎回應本報的報導和文章。文長勿超過80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

廣場徵文

不退稿。歡迎不同觀點在此對話,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 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11


普世消息

居家令、限聚令 謝大立(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居家令、限聚令,至今在世界各地 仍持續在執行。這意謂著,要儘量在 家別出門;在室內或室外不得群聚, 或限量可聚。復活節主日剛過,許多 教會依然採取線上禮拜,這已經是第 二年的受難復活節期,以線上聚會的 方式來記念耶穌的受死與復活。 疫情未減,使得許多國家、城市面 臨居家令、限聚令的掙扎,不限怕疫 情壓不住,限了又怕影響經濟、教育 等各方面的正常發展,也可能引起社 會動盪、人心失衡諸多負面現象。在

槓桿效應之間,決策者精準的拿捏十 分重要,一有閃失,要麼疫情爆發, 要麼社會暴動,真是考驗領導者的智 慧,以及團隊的互信、溝通與合作。 以教育為例,許多大學新鮮人沒 了高中畢業典禮,上一年的線上課程 還不清楚同學長怎樣,下學年能否重 返校園仍是未知數。中、小學生,年 紀越小在校時間越長,又未全面強制 執行戴口罩,家長的心時常是七上八 下,一得知校園有人確診,經常是一 陣騷動。去或不去,家長進退兩難。

那宗教場所呢?政策考量理當要一 視同仁,在限聚令下,仍有教會堅持 憲法保障的宗教自由不得侵犯,況且 教會認真執行防疫政策,為何要強迫 停止實體禮拜呢?倒是酒吧等營利事 業反而未嚴格管制。各式各樣的思維 紛紛出爐,如何執行才是有效達標又 不落入政治作秀的防疫真姿態? 教會又是如何應對呢?這一年來 線上禮拜的磨練,使各地教會線上節 目百花齊放,中小型教會就怕在這波 疫情下消失了,像一場實境生存戰。 但若從積極面看待,也促成了許多線 上合作的機會。以北美為例,南加州 台灣人長老教會聯合會(TPC)推動 聯合主日禮拜成了資源共享的典範。 去年復活節後該會領導群推出的節目

「拉比食堂」,廣邀美國、加拿大與台 灣等地的牧者開講,為信徒增添信仰 造就的選項。今年的受難日,也聯合 20餘間教會舉行線上「受難日聖餐禮 拜」,同坐主的桌隔空團契。以往實體 聚會講員需要奔波各地,如今線上研 習同步造就各地學員,連結更大的學 習群體,也省下許多時間和成本。 這 波 疫 情 挑 戰了「人 與人之間 接 觸」的實存課題,年長者不適應、兒 少遭遇成長阻礙、年輕人苦悶承擔一 線的勞動力,大家都繼續辛苦地配合 演出。然而,在疫情考驗下,是否也讓 大家珍惜相聚的當下,真心期待再相 會。「上主欲救你脫離當鳥仔的羅網, 及致命的瘟疫。」(詩篇91篇3節)願 上主的應許成為我們依靠的力量。

基督作根基 禮拜革新不迷失 信義宗執行復興專案 盼青年回流促成世代對話 提醒擇善固執、當變則變 【陳俞含編譯】4月上旬,牧師賽巴斯 提安‧柏格斯(Sebastian Bugs)接受 世界信義宗聯盟(LWF)採訪,闡述對 於教會復興的看法,以及如何向青少年 宣揚教會理念。柏格斯是LWF德國全國 委員會(GNC/LWF)的青年委員會主 委,於2020年正式成為牧師。 柏格斯在訪談中提及GNC/LWF最近完成的「教會

復興」專案。這個概念廣泛且抽象,委員會決定透過禮 拜來實踐。他們以主觀和客觀的角度切入,也訴諸科學 研究和調查,了解相關統計資料,例如哪些人會參加禮 拜、何處參加禮拜的人數在成長,或者不想參加教會活 動的原因等。 委員會原先認為,主日禮拜是教會成員最重要的聚 會,但根據調查指出,僅不到5%的會友仍持續參加實 體禮拜。他們提出疑問:未來是否需要針對不同族群

畢生致力宗教對話 神學家孔漢思逝世 【林宜欣編譯】4月6日,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思(Hans Küng)於德國杜賓根家中逝世,享耆壽93歲。他致力 於促進各宗教之間的談話、從多個面向挑戰梵蒂岡教 義,並推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普世教協(WCC)記念 這位瑞士神父,感謝他在有生之年做出的貢獻。 孔漢思11歲時就以成為神父為志向,並在20世紀後 期見證參與了基督教產生劇變的時代。他努力不懈挑 戰教會階級體制,因此許多評論家都稱他為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之後對教會最大的威脅。 1960年代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孔漢思代表改 革派擁護者,也是會中最年輕的神學家。梵蒂岡專家彼 得‧哈布勒斯韋特(Peter Hebblethwaite)寫道,孔漢 思的所有提案都被採納了,其中有些經過修改。哈布勒

斯韋特表示:「沒有一個神學家能比他有影響力。」 孔漢思把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視為開端,在那之後 他持續批判梵蒂岡教義,其中牽涉到教會管理、聖餐禮 儀、教宗無謬誤(papal infallibility)、出生控管、牧者 禁慾、女性聖職授任、異族通婚、同性戀、墮胎以及地 獄的意義等議題。孔漢思甚至因此被梵蒂岡取消神學家 資格,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服事耶穌,而不是服事以 祂為名的教會。」他在晚年致力於找出各宗教倫理之間 的共通點,以推動和平。 WCC代理總幹事伊萬‧索卡(Ioan Sauca)表示,孔 漢思在追尋普世合一運動的道路上,提出許多困難的問 題,「他挑戰現況,努力不懈面對跨宗教和跨文化的議 題。」(資料來源:WCC、The New York Times)

英國菲利普親王蒙主恩召 眾教會齊聚為王室祝禱 【蔡育臻編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愛 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於4月9日上午 在溫莎城堡蒙主恩召,享耆壽99歲,白金漢宮也在宣 布消息時傳達了女王對摯愛丈夫離世的悲痛。 菲利普親王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英國君主 配偶,首相強森稱他「激勵了無數年輕人的生命」。坎 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也形容 他是一位不凡且信仰深刻的人,「他始終把他人的利 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為基督徒服事的傑出榜樣。」 韋爾比亦向BBC表示,菲利普親王有著「超凡的先知 恩賜」,「他在很多領域都領先了幾十年,像是氣候變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遷、宗教間對話等議題。」韋爾比表示,他畢生工作表 明出:為他人服務不一定為人所見,卻是不可或缺的, 他的行為回應了基督的呼召、效法了祂的榜樣。 英格蘭和威爾斯天主教會(CCEW)樞機主教文生‧ 尼科爾斯(Cardinal Vincent Nichols)、大不列顛浸 信會聯盟(BUGB)、英國衛理公會議會(Methodist Conference)等,向所有王室成員表達慰問,並祈禱女 王此後能因其堅定的信仰而得到安慰。「願他們能知曉 上帝的撫慰。我們也感謝菲利普親王的一生,感謝他對 女王的支持,以及他為我們國家帶來的一切。」 (資料來源:Christian Today)

設定不同的禮拜?柏格斯表示,不同世代間的對話非 常重要。如果強制青少年參加教會活動,他們可能會 產生負面觀感,更不願意去做禮拜。相較之下,若教會 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或「適合青少年體驗的教會禮 拜」,就會讓青少年更積極看待禮拜。 柏格斯說,為了使青少年對禮拜提起興趣,教會必須 向青少年解釋禮拜程序的背景,進而讓他們思考自己該 如何事奉上帝及宣揚福音。強迫青少年進入僵化的教會 體系無法解決問題,而且世界變化快速,人與人之間也 存在許多差異,因此難以要求年輕人遵循舊有的規則做 事。教會不應以一成不變的方式延續傳統,但在傳承的 同時,也要保留傳統的意義和價值。 柏格斯指出,因為疫情的關係,禮拜儀式不得不改於 線上舉行,雖然這個方式無法取代實際會面,但也讓他 們發現,改變一件事情其實可以很迅速。他表示,基督 徒應堅守信仰、價值觀與身分,讓年輕人與老人持續對 話,「基督是教會的根基,當知道何為永恆不變者,改 變就會變得容易。」(資料來源:LWF)

琴周燮接任CWM總幹事 【曾俊柏編譯】3月31日世界傳道會(CWM)舉 辦的會員特別會議上,會員們一致贊同任命大韓耶 穌教長老會(PCK)牧師琴周燮(Jooseop Keum) 為下一屆總幹事,他將接任牧師科林‧柯旺(Collin Cowan)的職位,7月1日上任。 對於被任命為總幹事的消息,琴周燮感謝眾人信 任他的普世宣教經驗與領導能力,也表示願意回應 這個呼召。他指出,世界各地雖然面臨各種挑戰,但 相信透過普世教會之間的互相合作,將可以解決很 多困難,「我們被上帝呼召,要為這飽受疫情侵擾的 世界帶來轉變希望。」 科林‧柯旺表示,他相信琴周燮是最佳人選,有敏 銳的牧者心,對追求公義充滿熱忱,對普世運動有負 擔,並熱愛教會,這些恩賜將推動CWM在這個世代 的使命,「我真的很高興能將領導權交棒給他,並獻 上我最美好祝福。」(資料來源:CWM)


廣 告 看 版

甘 心 為 恁, 百 年 悸 動

工商

2021 年適逢英國蘇格蘭宣教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841 年 4 月 11 日~ 1921 年 9 月 7 日)逝世百週年。甘牧師 曾為傳福音出生入死,卻仍勇往直前,他就像一個「暗夜裡的點 燈人」,照亮許多人的生命。為此,台灣教會公報社特別舉辦「甘 心為恁,百年悸動」甘為霖小說獎徵文比賽,鼓勵弟兄姊妹以文 學創作方式,分享關於「暗夜裡的點燈人」之故事,讓更多人透 過佳美故事見證上帝的恩典。

甘為霖小說獎 徵文比賽

點燈人 暗夜裡的點燈人 時間:

2021 年 11 月 1

日(一)截止收件

(僅接受郵寄投稿,以郵戳寄出時間為憑,逾時恕不受理。) ■主題:暗夜裡的點燈人(題目請自訂) ■體裁:短篇小說 ■內容:與甘為霖牧師做過的事工(辦盲人教育、編聖詩和甘字 典、踏查台灣各地傳福音、研究荷蘭統治台灣時期的歷 史……)相關,不需要直接講述甘牧師生平故事,呼應 主題的精神即可。 ■篇幅:5000 ~ 10000 字 ■組別:分台文組、華文組,每人各組限投一篇。 台文組限定以漢羅合併書寫,台語拼音(教會羅馬字) 和漢字以甘為霖牧師編著的《甘為霖台語字典》為準。 ■投稿:稿件請以工整字跡寫在 600 字稿紙上(字跡潦草難以辨 識不列入評選),或以電腦列印在 A4 紙張(新細明體,

■獎勵方式:台文組、華文組各取前三名。 第一名獎金 10,000 元,獎狀乙紙,甘為霖紀念筆。 第二名獎金 5,000 元,獎狀乙紙,甘為霖紀念筆。 第三名獎金 3,000 元,獎狀乙紙,甘為霖紀念筆。 投稿者皆可獲得台灣教會公報社聚珍文創小物一份。 ■評 審:所有作品採匿名方式評選。 吳三連文學獎得主作家姚嘉文 華 語 組: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組長林佩蓉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 台 語 組: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系主任蔣為文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組長林佩蓉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

12 級,固定行高 22 點),一式四份,作品上勿書寫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請寫於報名表。請將作品、報名表 及授權同意書以掛號郵寄到:「701003 台南市青年路

揭曉日期:於 2022 年 1 月公布得獎名單,並擇日舉辦頒獎典禮。

334 號 3 樓,甘為霖小說獎徵文比賽 收」。恕不退稿, 請自留底稿。詳洽:06-2356277 分機 152。 報名表、授權同意書及詳細比賽辦法 請至以下網址或 掃 描 右 方 Q R C o d e 下載:sh or tur l . at/p yAIT

※ 不符合以上規定者,不列入評選。

主辦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協辦單位: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13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勞動節、勞工農民議題在 1920年代的台灣社會,就是知識 分子與大眾之間的共同議題。當有一群 人急切地尋求台灣文化要向上、「台灣是 台灣人的台灣」之際,也有人會問:「時代的 進步與人民的幸福能否成為平衡的天秤?」 這兩篇文章以1920~1930年代的左翼運

聆 , 聽 y a 1 D 9 2 y 0 a 年 M 代 灣 勞 台

動為基底,以台南勞工運動作例證, 並佐以史料文獻,真實呈現一

農心聲

個時代的運動軌跡。

文化運動下的鮮活生命史 台南洋服工友會三週年紀念懇親會(相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 1927年是台灣農民組合在台日勞動農民黨支持下完成全島性組織的一年,1927年12月1日藉台中市 當天,勞動農民黨幹部且為台灣農民組合顧問的律師古屋貞雄自朝鮮來,日本農民組合中央委員長山 上武雄自大阪來,均為指導此次大會而來台,文 化協會台北支部連溫卿也親自出席,就座於會場 的顧問席,台南洋服工友會即是在這樣的勞動組

當代討論日本統治時期,1920年代是最常被賦予 「啟蒙」「狂飆」語彙的年代,當時台灣本土知識分 子透過日本吸取西方思潮,再轉化為自身的省思與 回應。社會大眾不得不接受被殖民的身分,不得不 承認「台灣是帝國的台灣」,不得不放棄武力抗日 的行動,在這種頹喪的處境下,知識分子到底還能 做什麼?1921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興起,知 識分子開始了啟蒙的論述、打開文化運動的場域, 隨著啟蒙開始強化追求個人價值與自由人權,許多 衝突、矛盾的口號也應運而生。究竟在那個啟蒙的 時代下,人民的幸福被關照了嗎?

文化浪潮下的人生實鏡 「當時恰值竹林事件發生的起頭,幾萬人的關係 者,生路將被斷絕,正在走投無路,叫天不應,憂 傷、恐懼、怨憤、交併一心,苦於無法自救,但是, 他們尚有一線的希望,維繫於文化會。他們曉得文 化會是要替大眾謀幸福的,所以抱著絕大的期待, 想望能為他們盡一點力,使生活不受威脅,得有一 點保障……。」賴和在1925年自傳性小說〈阿四〉 中,描述當時知識分子想為人民做些什麼的渴望。 當時台灣文化協會(文協)已成立四年多,社會也 在日本「殖民進步主義」各項政策下有了相當大的 改變,知識分子帶著啟蒙的鑰匙,奔走全島,欲為 眼中矇昧大眾打開世界,然而橫在眼前的現實卻是 那越來越顯明的階級差異,以及勞農者被壓迫下生 活中遭受的痛苦。從1910年代竹林事件,到1920 年代蔗農抗議事件、二林事件,都在在顯明了「時 代的進步與人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 那麼文化運動是否真能為人民解決痛苦、帶來

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開啟一個新的啟蒙時代。(維基)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4 月 19 日~ 4 月 25 日/ 3608 期

幸福?這是啟蒙浪潮下的暗礁。文協路上總是向前 的蔣渭水、頻頻回望勞苦大眾的賴和,他們都帶著 這樣的疑問持續前進,終於碰到衝突之礁。1927 年,台灣文化協會路線開始產生歧異,文協人分別 左右,有關「大眾是誰」「大眾的生活」等各樣提 問,充斥在島嶼各地;人們質問,蔡培火所呼喊的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究竟要如何實踐?無庸置 疑地,實際走上街頭,並且直搗權力蜂窩的社會運 動,是必要也是文化組織展開後的必然成果,1927 年文化協會的分裂,即是明證。 台灣農民組合(即今日農會前身)第一次全島大 會的要旨中如此提到:「我們農民非為生存而積極 奮戰不可。我們的戰鬥性農民組合不問有組織與 否,應成為日常經濟鬥爭的主力,要勇敢進攻,被 推入無底深淵的工人與農民的日常鬥爭的領域雖然 場所相異,但工人為主的場所以工資與勞動時間為 主,農民則以田租與耕作權為主。農民運動與工人 運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群急切為大眾發聲的知識分子,運用宣傳單 張、即時的演講會、街頭演劇等方式,傳達生活上 的困苦一定要有所解決與解釋,當中包括大眾本身 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都一併被提出討論。生 活都無以為繼,人們卻仍深陷迷信之中,實在叫人 無奈。當時的社會經濟,有如1934年台灣文藝聯盟 成立宣言中所載明:「自從1930年以來席捲了整個 世界的經濟恐慌,是一日比一日地深刻下去,到現 在,已經造成舉世的『非常時期』來了。看!失工的 洪水,是比較從前來得厲害,大眾的生活,是墜在 困窮的深淵底下。」足見1930年代的台灣困境。

織前期運作下成立。1931年之前,全台的勞動組 織、工友會都非常盛行。

文圖 莊明正(台南市文史協會顧問)

1927年1月台灣文化協會分裂,左派鼓吹 共產思想,仍掛文化協會招牌,右派則於7 月10日另組台灣民眾黨,8月7日成立台南支 部。台灣民眾黨於1928年2月19日,糾合29 個工友會和6000多名組合員,組成台灣工友 總聯盟。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指導台灣工友 總聯盟台南區、赤崁勞働青年會和台南文化 劇團。台灣工友總聯盟台南區下有九個工友 會,如台南機械工友會、台南木材工友會、 台南土水工友會及台南勞工會等。

唱出無產階級勞動者的鬱悶 反對普度講演會宣傳單(相片提供/莊明正) 演講者以台南青年為主,由赤崁勞働青年會主辦。

革新會員反對迎神 (相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 1932年8月10日《台灣新民報》上刊登大溪街上歷史悠久 的「普濟堂」舉行團祭,大溪革新會員認為,勞動者為了廟會 耗費金錢,是迷信的行為,因此大大反對,並在廟會的現場發 布宣傳單,大喊「破除迷信」。

《革新》(相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 1934年由李獻璋所編、大溪革新會發行的《革新》,是針對當時大溪街大眾 文化啟蒙而生。在反迷信、風俗改良上,《革新》與1930年赤崁勞働青年會出 版的《反普特刊》意義相近。《革新》全書以漢文為主,穿插楊逵、賴慶兩篇日 文文章,在日人帝國主義越見高漲的1930年代,能保持如此大量的漢文刊物, 實難能可貴。相同的,《反普特刊》也有這樣的特質。

幸福始終是一頓飯的溫飽 台灣勞農運動在台灣總督府1931年1月起激烈取 締下,部分組織開始潰散,同年9月中日發生九一八 事件後,日本與台灣左翼運動被迫消沉,知識分子 與人民聯手的社會運動也告一段落,書寫者至此全 力轉入文學創作。 啟蒙時代下,人民的幸福究竟有無獲得改善?從 1920年代啟蒙鑰匙開啟台灣文化「要向上」的那一 刻起,幸福的定義,始終是一頓飯的溫飽,左右派知 識分子很快就觸及這個共通點,若連這最基本需求 都無法被滿足,所有文化運動口號都是虛無。而這 一切虛實,如今都成了台灣文學收藏的記憶。

──簡述1927~1931年台南勞工運動

初音町的樂舞台召開全島大會,邀集與會者800多名(代議員155名、旁聽者600餘名、來賓50名)。 此歌為蔣渭水所作, 1929 年由台灣工友總 聯盟發表,可惜後遭禁唱。

啟蒙時代下, 人民的幸福在哪裡?

林佩蓉(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

台南勞動之歌

〈一個勞働者的死〉 1934年楊華參加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發表〈一個勞働者的死〉和〈薄命〉 兩篇小說。其後因貧無法就醫,1936年5月30日懸梁自盡,享年30歲。〈一個勞 働者的死〉中的主角,是一個以種菜為生的小農,後來因經 濟恐慌無以維生,跑到都市的鐵工廠做工,卻受到資本家的 壓榨,為了飯碗,只得每天在不潔的環境中日夜不停地賣力 工作,終至病倒,後來因貧病交迫而死。小說以資本家、勞 工截然不同的生活作強烈對比,道出資本家的幸福生活,其 實是榨乾勞工心血攘奪而來,小說譴責了資本家欺壓勞工、 剝削勞工,逼使勞工至死的慘狀。(維基)

以往每年5月1日勞動節的慶祝活動是由台 灣民眾黨、台灣工友總聯盟、台灣共產黨、 台灣文化協會、台灣工友協助會分別舉行。 1930年,當時處於最盛時期的台灣共產黨 提議採用台灣工友總聯盟等單位籌畫的勞 動節活動方針,並於4月27日召開合同評議 會,組成「勞動節鬥爭委員會」,計畫在台北 舉辦一場盛大的統一勞動節慶祝活動,呼籲 勞動者於各職場罷工或怠工,並召開職場大 會,進行街頭示威遊行,高唱〈勞働節歌〉。 這首〈勞働節歌〉是蔣渭水於1928年5 月1日前所作,1929年修改後由台灣工友總 聯盟發表,但被禁唱。原本計畫於1930及 1931年五一勞動節在台北街頭示威遊行時 吟唱,以壯聲勢,無奈卻因日警事前察知, 拘留了勞動節鬥爭委員會幹部,使得計畫宣 告失敗。台灣工友總聯盟台南區自1928年 2月28日成立後,每年都舉辦勞動節慶祝活 動,直到1931年為止。隨著1931年台灣共 產黨遭檢舉、台灣民眾黨被禁止結社,勞動 節的合法性鬥爭從此漸漸銷聲匿跡。 1931年5月1日,赤道報社、台灣工友總聯 盟台南區和赤崁勞働青年會於台南民眾講座 (武廟佛祖廳)舉辦「一九三一年五一節紀 念大講演會」,這是繼台北統一勞動節活動 計畫失敗後,在台南地區的五一勞動節紀念 演講會。主催這個演講會的是文化、社運、 工友及勞動的社團,盼藉由勞動者無產階級 的鬥爭來爭取勞動者的權益,如合理工時、 提高工資、退職金及醫療福利等,後因日警 當局不允許在勞動節舉行示威遊行活動,最 後不得不以演講會的方式來慶祝。 台南民眾講座五一節紀念大講演會中,除 王再添的「八時間勞動,八時間教育,八時

間休息」外,其他八位辯士的講題幾乎都有 「××」的暗示性記號,如莊松林的「五一節 是國際勞動者一齊起來××的日子」、胡金 碖的「今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日子」、 盧丙丁的「由五一節的××可以認識我們 無產階級的偉大的力量與使命」、梁加升的 「由××得來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辯士 的演講充滿激情,「××」代表「鬥爭」「示 威」「革命」等意涵,留待聽眾自由想像。這 場由當代文化人、知識青年、勞工界領袖所 領導的五一節紀念大演講會,參與的文青及 勞工朋友勢必相當踴躍,熱情的辯士及與會 者想必都大聲高唱〈勞働節歌〉,以消除無 產階級勞動者心中積鬱已久的悶氣,那是當 時台灣人記念五一勞動節必唱的歌。

勞工意識抬頭的高峰年代 1931年,全台勞動組合已高達114個組 合。1927年勞動爭議有69件,到了1928年 達到高峰107件,參加人數有5445名,這兩 年可說是台灣勞動運動的劃時代之年。在日 本統治之下,最具代表性的罷工發生在1928 年的淺野水泥會社高雄工廠和台灣製鹽會社 安平工廠。兩者都是日人經營的大型企業, 罷工最終也都因日警鎮壓而告失敗。 淺野水泥會社高雄工廠的罷工後來得到台 南勞働青年會與台南文化劇團的支援,也催 生了1929年反對普度講演會及1930年《反 普特刊》的出版。1930年,台灣民眾黨台南 支部舉辦第六次議員改選批評政談演講會; 隔年,赤道報社也參與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 舉辦的「反對台南籾市代行會社設立第一次

1931年五一勞動節紀念大講演會中,九位辯士 中有八位的講題都有「××」的暗示性記號。

大演講會」。1929年2月11日台灣工友總聯 盟於在台南市新町松金樓舉行第二次代表大 會,議事中討論14項提案並通過決議,旨在 保障勞工的合理工資、工時、福利津貼及健 保等,處心積慮為勞工爭取福利,並防杜勞 資糾紛產生。足見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及其 下所指導的社團對勞工權益、本土及民族意 識等議題的關心與出力。 淺野水泥會社高雄工廠和台灣製鹽會社安 平工廠的罷工,雖遭到日警極為露骨的鎮壓 而敗北,卻讓台灣工友總聯盟從原來主張的 組合主義漸轉為政治主義,台灣民眾黨則加 大勞動運動比重、左翼化和無產政黨化,也 使得台灣人抗日的民族意識更加高漲,其影 響不可謂不大。 1931年2月18日台灣民眾黨被命令解散, 其下所屬的社團、工友會、青年會和文化劇 團等仍繼續活動延續半年以上。後來爆發 九一八事變,日本的國家主義與軍國主義急 速抬頭,也使得台灣勞動運動的鬥爭與抗日 民族運動隨之煙消雲散而終至凋零。 參考資料: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等譯,《日治統治下的台灣民 族運動史》,台北市:福祿壽出版,1999年。

【延伸閱讀‧藝文展覽】 國立台灣文學館將於五月展出與本文相 關的事件及藏品。 展名: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 時間:2021年5月8日~2022年1月2日 地點:展覽室 D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4 月 19 日~ 4 月 25 日/ 3608 期

15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勞動節、勞工農民議題在 1920年代的台灣社會,就是知識 分子與大眾之間的共同議題。當有一群 人急切地尋求台灣文化要向上、「台灣是 台灣人的台灣」之際,也有人會問:「時代的 進步與人民的幸福能否成為平衡的天秤?」 這兩篇文章以1920~1930年代的左翼運

聆 , 聽 y a 1 D 9 2 y 0 a 年 M 代 灣 勞 台

動為基底,以台南勞工運動作例證, 並佐以史料文獻,真實呈現一

農心聲

個時代的運動軌跡。

文化運動下的鮮活生命史 台南洋服工友會三週年紀念懇親會(相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 1927年是台灣農民組合在台日勞動農民黨支持下完成全島性組織的一年,1927年12月1日藉台中市 當天,勞動農民黨幹部且為台灣農民組合顧問的律師古屋貞雄自朝鮮來,日本農民組合中央委員長山 上武雄自大阪來,均為指導此次大會而來台,文 化協會台北支部連溫卿也親自出席,就座於會場 的顧問席,台南洋服工友會即是在這樣的勞動組

當代討論日本統治時期,1920年代是最常被賦予 「啟蒙」「狂飆」語彙的年代,當時台灣本土知識分 子透過日本吸取西方思潮,再轉化為自身的省思與 回應。社會大眾不得不接受被殖民的身分,不得不 承認「台灣是帝國的台灣」,不得不放棄武力抗日 的行動,在這種頹喪的處境下,知識分子到底還能 做什麼?1921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興起,知 識分子開始了啟蒙的論述、打開文化運動的場域, 隨著啟蒙開始強化追求個人價值與自由人權,許多 衝突、矛盾的口號也應運而生。究竟在那個啟蒙的 時代下,人民的幸福被關照了嗎?

文化浪潮下的人生實鏡 「當時恰值竹林事件發生的起頭,幾萬人的關係 者,生路將被斷絕,正在走投無路,叫天不應,憂 傷、恐懼、怨憤、交併一心,苦於無法自救,但是, 他們尚有一線的希望,維繫於文化會。他們曉得文 化會是要替大眾謀幸福的,所以抱著絕大的期待, 想望能為他們盡一點力,使生活不受威脅,得有一 點保障……。」賴和在1925年自傳性小說〈阿四〉 中,描述當時知識分子想為人民做些什麼的渴望。 當時台灣文化協會(文協)已成立四年多,社會也 在日本「殖民進步主義」各項政策下有了相當大的 改變,知識分子帶著啟蒙的鑰匙,奔走全島,欲為 眼中矇昧大眾打開世界,然而橫在眼前的現實卻是 那越來越顯明的階級差異,以及勞農者被壓迫下生 活中遭受的痛苦。從1910年代竹林事件,到1920 年代蔗農抗議事件、二林事件,都在在顯明了「時 代的進步與人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 那麼文化運動是否真能為人民解決痛苦、帶來

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開啟一個新的啟蒙時代。(維基)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4 月 19 日~ 4 月 25 日/ 3608 期

幸福?這是啟蒙浪潮下的暗礁。文協路上總是向前 的蔣渭水、頻頻回望勞苦大眾的賴和,他們都帶著 這樣的疑問持續前進,終於碰到衝突之礁。1927 年,台灣文化協會路線開始產生歧異,文協人分別 左右,有關「大眾是誰」「大眾的生活」等各樣提 問,充斥在島嶼各地;人們質問,蔡培火所呼喊的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究竟要如何實踐?無庸置 疑地,實際走上街頭,並且直搗權力蜂窩的社會運 動,是必要也是文化組織展開後的必然成果,1927 年文化協會的分裂,即是明證。 台灣農民組合(即今日農會前身)第一次全島大 會的要旨中如此提到:「我們農民非為生存而積極 奮戰不可。我們的戰鬥性農民組合不問有組織與 否,應成為日常經濟鬥爭的主力,要勇敢進攻,被 推入無底深淵的工人與農民的日常鬥爭的領域雖然 場所相異,但工人為主的場所以工資與勞動時間為 主,農民則以田租與耕作權為主。農民運動與工人 運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群急切為大眾發聲的知識分子,運用宣傳單 張、即時的演講會、街頭演劇等方式,傳達生活上 的困苦一定要有所解決與解釋,當中包括大眾本身 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都一併被提出討論。生 活都無以為繼,人們卻仍深陷迷信之中,實在叫人 無奈。當時的社會經濟,有如1934年台灣文藝聯盟 成立宣言中所載明:「自從1930年以來席捲了整個 世界的經濟恐慌,是一日比一日地深刻下去,到現 在,已經造成舉世的『非常時期』來了。看!失工的 洪水,是比較從前來得厲害,大眾的生活,是墜在 困窮的深淵底下。」足見1930年代的台灣困境。

織前期運作下成立。1931年之前,全台的勞動組 織、工友會都非常盛行。

文圖 莊明正(台南市文史協會顧問)

1927年1月台灣文化協會分裂,左派鼓吹 共產思想,仍掛文化協會招牌,右派則於7 月10日另組台灣民眾黨,8月7日成立台南支 部。台灣民眾黨於1928年2月19日,糾合29 個工友會和6000多名組合員,組成台灣工友 總聯盟。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指導台灣工友 總聯盟台南區、赤崁勞働青年會和台南文化 劇團。台灣工友總聯盟台南區下有九個工友 會,如台南機械工友會、台南木材工友會、 台南土水工友會及台南勞工會等。

唱出無產階級勞動者的鬱悶 反對普度講演會宣傳單(相片提供/莊明正) 演講者以台南青年為主,由赤崁勞働青年會主辦。

革新會員反對迎神 (相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 1932年8月10日《台灣新民報》上刊登大溪街上歷史悠久 的「普濟堂」舉行團祭,大溪革新會員認為,勞動者為了廟會 耗費金錢,是迷信的行為,因此大大反對,並在廟會的現場發 布宣傳單,大喊「破除迷信」。

《革新》(相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 1934年由李獻璋所編、大溪革新會發行的《革新》,是針對當時大溪街大眾 文化啟蒙而生。在反迷信、風俗改良上,《革新》與1930年赤崁勞働青年會出 版的《反普特刊》意義相近。《革新》全書以漢文為主,穿插楊逵、賴慶兩篇日 文文章,在日人帝國主義越見高漲的1930年代,能保持如此大量的漢文刊物, 實難能可貴。相同的,《反普特刊》也有這樣的特質。

幸福始終是一頓飯的溫飽 台灣勞農運動在台灣總督府1931年1月起激烈取 締下,部分組織開始潰散,同年9月中日發生九一八 事件後,日本與台灣左翼運動被迫消沉,知識分子 與人民聯手的社會運動也告一段落,書寫者至此全 力轉入文學創作。 啟蒙時代下,人民的幸福究竟有無獲得改善?從 1920年代啟蒙鑰匙開啟台灣文化「要向上」的那一 刻起,幸福的定義,始終是一頓飯的溫飽,左右派知 識分子很快就觸及這個共通點,若連這最基本需求 都無法被滿足,所有文化運動口號都是虛無。而這 一切虛實,如今都成了台灣文學收藏的記憶。

──簡述1927~1931年台南勞工運動

初音町的樂舞台召開全島大會,邀集與會者800多名(代議員155名、旁聽者600餘名、來賓50名)。 此歌為蔣渭水所作, 1929 年由台灣工友總 聯盟發表,可惜後遭禁唱。

啟蒙時代下, 人民的幸福在哪裡?

林佩蓉(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

台南勞動之歌

〈一個勞働者的死〉 1934年楊華參加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發表〈一個勞働者的死〉和〈薄命〉 兩篇小說。其後因貧無法就醫,1936年5月30日懸梁自盡,享年30歲。〈一個勞 働者的死〉中的主角,是一個以種菜為生的小農,後來因經 濟恐慌無以維生,跑到都市的鐵工廠做工,卻受到資本家的 壓榨,為了飯碗,只得每天在不潔的環境中日夜不停地賣力 工作,終至病倒,後來因貧病交迫而死。小說以資本家、勞 工截然不同的生活作強烈對比,道出資本家的幸福生活,其 實是榨乾勞工心血攘奪而來,小說譴責了資本家欺壓勞工、 剝削勞工,逼使勞工至死的慘狀。(維基)

以往每年5月1日勞動節的慶祝活動是由台 灣民眾黨、台灣工友總聯盟、台灣共產黨、 台灣文化協會、台灣工友協助會分別舉行。 1930年,當時處於最盛時期的台灣共產黨 提議採用台灣工友總聯盟等單位籌畫的勞 動節活動方針,並於4月27日召開合同評議 會,組成「勞動節鬥爭委員會」,計畫在台北 舉辦一場盛大的統一勞動節慶祝活動,呼籲 勞動者於各職場罷工或怠工,並召開職場大 會,進行街頭示威遊行,高唱〈勞働節歌〉。 這首〈勞働節歌〉是蔣渭水於1928年5 月1日前所作,1929年修改後由台灣工友總 聯盟發表,但被禁唱。原本計畫於1930及 1931年五一勞動節在台北街頭示威遊行時 吟唱,以壯聲勢,無奈卻因日警事前察知, 拘留了勞動節鬥爭委員會幹部,使得計畫宣 告失敗。台灣工友總聯盟台南區自1928年 2月28日成立後,每年都舉辦勞動節慶祝活 動,直到1931年為止。隨著1931年台灣共 產黨遭檢舉、台灣民眾黨被禁止結社,勞動 節的合法性鬥爭從此漸漸銷聲匿跡。 1931年5月1日,赤道報社、台灣工友總聯 盟台南區和赤崁勞働青年會於台南民眾講座 (武廟佛祖廳)舉辦「一九三一年五一節紀 念大講演會」,這是繼台北統一勞動節活動 計畫失敗後,在台南地區的五一勞動節紀念 演講會。主催這個演講會的是文化、社運、 工友及勞動的社團,盼藉由勞動者無產階級 的鬥爭來爭取勞動者的權益,如合理工時、 提高工資、退職金及醫療福利等,後因日警 當局不允許在勞動節舉行示威遊行活動,最 後不得不以演講會的方式來慶祝。 台南民眾講座五一節紀念大講演會中,除 王再添的「八時間勞動,八時間教育,八時

間休息」外,其他八位辯士的講題幾乎都有 「××」的暗示性記號,如莊松林的「五一節 是國際勞動者一齊起來××的日子」、胡金 碖的「今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日子」、 盧丙丁的「由五一節的××可以認識我們 無產階級的偉大的力量與使命」、梁加升的 「由××得來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辯士 的演講充滿激情,「××」代表「鬥爭」「示 威」「革命」等意涵,留待聽眾自由想像。這 場由當代文化人、知識青年、勞工界領袖所 領導的五一節紀念大演講會,參與的文青及 勞工朋友勢必相當踴躍,熱情的辯士及與會 者想必都大聲高唱〈勞働節歌〉,以消除無 產階級勞動者心中積鬱已久的悶氣,那是當 時台灣人記念五一勞動節必唱的歌。

勞工意識抬頭的高峰年代 1931年,全台勞動組合已高達114個組 合。1927年勞動爭議有69件,到了1928年 達到高峰107件,參加人數有5445名,這兩 年可說是台灣勞動運動的劃時代之年。在日 本統治之下,最具代表性的罷工發生在1928 年的淺野水泥會社高雄工廠和台灣製鹽會社 安平工廠。兩者都是日人經營的大型企業, 罷工最終也都因日警鎮壓而告失敗。 淺野水泥會社高雄工廠的罷工後來得到台 南勞働青年會與台南文化劇團的支援,也催 生了1929年反對普度講演會及1930年《反 普特刊》的出版。1930年,台灣民眾黨台南 支部舉辦第六次議員改選批評政談演講會; 隔年,赤道報社也參與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 舉辦的「反對台南籾市代行會社設立第一次

1931年五一勞動節紀念大講演會中,九位辯士 中有八位的講題都有「××」的暗示性記號。

大演講會」。1929年2月11日台灣工友總聯 盟於在台南市新町松金樓舉行第二次代表大 會,議事中討論14項提案並通過決議,旨在 保障勞工的合理工資、工時、福利津貼及健 保等,處心積慮為勞工爭取福利,並防杜勞 資糾紛產生。足見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及其 下所指導的社團對勞工權益、本土及民族意 識等議題的關心與出力。 淺野水泥會社高雄工廠和台灣製鹽會社安 平工廠的罷工,雖遭到日警極為露骨的鎮壓 而敗北,卻讓台灣工友總聯盟從原來主張的 組合主義漸轉為政治主義,台灣民眾黨則加 大勞動運動比重、左翼化和無產政黨化,也 使得台灣人抗日的民族意識更加高漲,其影 響不可謂不大。 1931年2月18日台灣民眾黨被命令解散, 其下所屬的社團、工友會、青年會和文化劇 團等仍繼續活動延續半年以上。後來爆發 九一八事變,日本的國家主義與軍國主義急 速抬頭,也使得台灣勞動運動的鬥爭與抗日 民族運動隨之煙消雲散而終至凋零。 參考資料: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等譯,《日治統治下的台灣民 族運動史》,台北市:福祿壽出版,1999年。

【延伸閱讀‧藝文展覽】 國立台灣文學館將於五月展出與本文相 關的事件及藏品。 展名: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 時間:2021年5月8日~2022年1月2日 地點:展覽室 D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4 月 19 日~ 4 月 25 日/ 3608 期

15


公關企劃製作

16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事 工分享


事 工分享

公關企劃製作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17


藝 文走廊

勇哉,宣教師

《福爾摩沙島:它的過去與未來》2

甘為霖的台灣筆記

從荷治到明鄭 殖民與宣教

年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相片來源/維基百科公共領域授權) ▲1640

著橫越海峽,希望在紅毛番統治下建立財富,這些 福建人早已聽聞且熟知紅毛番的影響力和慷慨。這 些自詡聰明的難民是尚武的族群,對自己因應新環 境的能力充滿自信,按他們的理解,原住民不過是 野蠻人而已。

翻譯、圖 林昌華

原作 甘為霖

18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限於本文篇幅,我無法詳細描述這個島嶼歷史 的所有細節。約15世紀中葉開始,從中國來的商人 到本地做生意,當他們接近島嶼時,所見是一片寬 廣的平台及後面層層疊疊的高山,因此描述這種地 理景觀為「台—灣」(Tai-wan)或「台地—海灣」 (Terrace-beach)。百年後葡萄牙探險家看見同樣 的景緻,高呼「福爾摩沙!」(Ilha Formosa!)美 麗之島!這個稱呼如今已在世界上普遍被使用。 早期的時代,台灣島上住滿了原住民,這些非蒙 古族裔的族群,外貌、語言和風俗各自不同。到目 前為止,還沒有嚴謹、正確的資料可供參考,因此 人們有權利可以針對這些議題提出各種質疑與理 論,例如已故的拉克伯里(Delacouperie)教授從 極有限的證據主張各樣的說法,如矮人族、黑種巨 人、甚至台灣長尾人等。

荷蘭統治 正如其他許多事情,我們對這個島嶼大部分的知 識來自荷蘭人。為了搶奪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遠東地 區的貿易特權,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2年在漁夫 群島(註1)建立據點。但是當地居民和中國政府 強烈抵制,不斷對抗這些外來者,直到荷蘭人找到 福爾摩沙這個更大的島嶼為止。 荷蘭在此地的統治由1624持續到1661年,在 37年裡建立的軍事武力規模並不大。儘管如此,荷 蘭的統治區域南至瑯嶠(註2),北至整個西部平 原,最遠達東北部的宜蘭。島上的統治由長官和評 議會負責,他們必須對巴達維亞(註3)的殖民總 部提交年度報告。有趣的是,他們除了努力擴張貿 易的規模之外,也想辦法讓本地人認識並服膺基督 信仰。至少37位受過封立的牧師離開母國參與這 項工作,除了官方規定的工作,他們也必須監督荷 蘭人學校教師的工作,並且將至少三種原住民語言 轉變成可書寫的形式(註4)。 事實上,荷蘭統治此地的成功,引起生活不如該 地優渥之人的嫉妒與垂涎。中國在那段時間經歷了 朝代改變的危機,結果明帝國傾覆,現今的滿清韃 靼皇朝篡位。兵荒馬亂的時代裡,許多福建人被逼

然而,這一切是台灣島這塊小小殖民地麻煩的開 始,後來燎原全境。因為中國名聞遐邇的愛國者或 海盜「國姓爺」在滿清帝國強力的壓迫下,開始尋 思即使無法擁有全部,至少可以把台灣作為集結軍 隊反攻的據點。他的第一個舉動,就是不斷從漁夫 群島對台灣放消息,目的是製造與荷蘭人起紛爭的 藉口。後來他發現自己已經擁有數量頗多的戰船, 航海的補給也足夠豐富,再加上數千名驍勇的亡命 之徒,就不再需要找任何藉口。事實上,他們想要 的不是作戰,而是坐享其成,企圖從這個新發現的 撤退基地獲得利益。 在此同時,揆一長官在熱蘭遮城內焦慮地和評議 會成員討論如何處理危機。他們不斷把緊急求援的 訊息送往巴達維亞,但巴達維亞有更具影響力的人 做了另一番運作,所以那些應當增援台灣的軍隊自 始至終都沒有抵達。結果就是熱蘭遮城數量有限的 守軍只能躲藏在城牆後面,不管官員或士兵都束手 無策,鄭成功於是要求軍民無條件投降。 這些堅定的荷蘭人在城內持守了漫長而艱困的 九個月,期間他們進行了數次突襲,造成敵人嚴重 傷亡。敵人則以異常殘暴的手段作為報復,他們 殺戮散居島內各地的荷蘭人,特別是宣教師。那些 宣教師被刑求至死,不是被刺死,就是被釘十字 架。現今留存的資料一致提及安東紐斯‧韓布魯克 (Antonius Hamborek)牧師的故事。他在鄭成功 威脅之下,舉著求和的旗幟進入城堡中,代表鄭成 功提出招降的條件,並被警告假如條件不被接受, 將會遭受可怕的報復。韓布魯克被迫離開關押在敵 方營帳裡作為人質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當中一位據 說是甜美安靜的18歲少女)。她們是失敗的抵押 品,這對毫無抵抗能力的她們來講是不祥的記號。 然而,韓布魯克這位高貴的人一點也沒有打算對 守軍進行勸降的工作,他反而激勵他們繼續抵抗下 去,等待援軍的到來。他並提供情報給他們說,鄭 成功已經失去一些最好的船隻與士兵,並且開始對 圍城膠著的情勢失去耐心。韓布魯克話說完,評議 會成員促請他留在城內,否則他回去鄭軍的營地唯 一的下場就是馬上被處決。他在城堡內還有兩個女 兒,當得知父親決定回去鄭軍營地時,情緒崩潰而 涕泗縱橫,用雙臂環抱著他。 韓布魯克深知自己將會在殘忍的敵人手下犧牲, 但是他提醒她們,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還在鄭氏 →19

▲韓布魯克牧師鼓勵荷蘭人對抗鄭成功,圖片截取自 《台灣淪陷快報》。


藝 文走廊 18← 手中當人質,假如他不回去,她們將會被殺。因此 他奮力甩開女兒的懷抱,並鼓舞在場所有人極力抵 抗,然後在城堡門前愉悅地對群眾說,上帝還要使 用他拯救所有可憐的被關押者呢! 鄭成功嚴苛地聽取韓布魯克的回答後,沒有任何 延遲地下令處死所有的荷蘭俘虜,以及任何堅持基 督信仰的本地人。韓布魯克遭斬首而殉道,女兒則 被強迫送入謀殺者的後宮。 在歷經令人絕望的筋疲力盡及饑荒後,這支小 小的駐軍被迫投降了。所有公共的財產皆落入敵 人手中,那些勇敢且意志堅定的抵抗者則被允許 搭乘唯一留存的船隻返回故土。失去台灣這個富 庶的殖民地,在總部的高級官員之間引起軒然大 波,因此當撤退的人到達巴達維亞時,可憐的揆 一立刻被逮捕,經過長時間的審訊,最後被判流 放蒲羅艾島(Pulo Ay)。這位高貴卻被深刻誤解 的人,定然沒有機會為自己的罪狀提出辯解的機 會。至於鄭成功,成為台灣的王不過一年多的時 間,就悲慘地死亡了。

明鄭時期 鄭經接續他的父親掌權,統治大約12年的時間。 在他統治期間,貿易的船隻經常遭受中國統治者滿 清船隻的攻擊。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他不斷修書 給經常出入當地的歐洲商人,試圖說服他們在台灣 設立貨倉。鄭經這個提議本不值一提,但一個出人 意料的地方傳來了唯一的回應。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17世紀後半時期,英國東印 度公司在台灣設立商館已有數年時間。這件事情沒 什麼可質疑的,因為一個月前我曾檢視一份印度辦 公室重製的舊文獻,完整地證明了此事的真實性。 當中一封書信時間可追溯至1670年,收信人是 「台灣王」(The King of Tywan),書信的起頭 是這樣寫的: 在上帝的恩惠下,查理──英格蘭、蘇格蘭、 法蘭西和愛爾蘭的王,授權給一群商賈在世界宜 居之處進行貿易。當中的威廉‧湯普遜爵士(Sir

▼荷蘭鹿特丹勞倫斯教會(De Laurens Kerk)記念韓布 魯克牧師在台灣殉道的紀念牆,可看到牧師對台灣住 民佈道的場景,後面是象徵熱蘭遮城的城牆。

Wm. Thompson)與其他幾位被設立的貿易大臣 (Governors of the Merchants),負責東方的貿 易,現今負責指導與監督萬丹(Bantam,註5)及 鄰近地區的事務,並任命亨利‧達克里斯(Henry Dacres)作為代表。亨利‧達克里斯代表威廉‧湯 普遜爵士貿易大臣,向陛下您致意。 在閱讀陛下寫給所有商人的書信,且看到您邀請 我們在您統治的範圍進行貿易後,我們毫不延遲派 遣一艘小帆船與單尾縱帆船,讓船長艾利斯‧克利 斯畢(Ellis Crispe)前去了解我們將進口的貨品及 適合出口的貨物。他熟習之後,若能得到您的善意 與友誼(這是我們誠摯的期望),我們將會請求威 廉‧湯普遜爵士親自前往拜訪陛下提出請求。 而且我們希望陛下了解,我們是英國人,有別於 荷蘭(這個國家的某些人約莫在10年前被您大名鼎 鼎的父親趕出貴國),我們也已派出一艘大帆船和 船長蘇克(Sooke)及另外八位華人,他們長時間和 我們進行貿易,對我們和我們的國家非常熟悉。接 下來是一系列關於設立商館的條件,關於貨運監督 的接待處及有利於開工的安排。然而,這代表我們 的王期望能夠從這項安排中得到巨大的利潤,最終 能得到萬丹評議會代表的授權,時間將會是在1682 年2月28日。 另一封信則寫著: 關於台灣貿易,我們在此要求,假如你們無利可 圖,你的確可以命令商館放棄該地,然後讓他們取 走他們應得的。為了此事,我們已經提交一封示警 信給我們的王,並可能會在3月或隔年4月派遣一艘 大帆船去您那裡,前往台灣帶走我們的人員,之後 會使用武力的方式索償,以補足欠我們的債務。 此處的「補足」指的是連本帶利。這個階段, 我最後只再補充一點就是,國姓爺的孫子繼 承父親的位置時還非常年輕,他的幕僚要 抗衝治理非常成功的滿清政府已漸感吃 力,難以維持福爾摩沙的獨立。因此, 這位年輕的王在1683年投降,終止 了他的麻煩,台灣自此被北京來 的帝國直接統治。(待續)

▲韓布魯克牧師紀念牆上,畫著荷蘭在世界各地宣教 的歷史。

註:1.澎湖群島。2.恆春。3.雅加 達。4.西拉雅語、華武壟語和 放索語。5.印尼爪哇島西端 的重要港口。

▲台灣基督徒受難圖,為揆一所寫《被貽誤的福爾摩 沙》('t Verwaerloosde Formosa)第三卷〈中國人 對牧師、學校教師和荷蘭人的暴行〉裡的插圖。

殖民與宣教 從荷治到明鄭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19


舉 目向山 【宣揚福音】

主題:我們聚,是為了散

唱一次,並在每一次祈禱後,再次吟唱作為回應。)

基督的心為心,共同尋求祢的旨意,願我們所做的每一項決

1.為大專長青團契事工祈禱

議,都成為教會與社會的祝福。

顧念青年生命的主上帝,因為祢的憐憫,感動我們的信仰

我們也要為新上任的總會幹事團隊代禱。求主常與他們同

前輩看見大專青年的靈性需要,為我們預備大專宣教事工。

在,又使他們滿有聖靈的各樣恩賜,在祢所安排的崗位上,

透過在各地設立大專中心,以及大專院校中的長青團契,來

盡忠盡職服事祢與眾教會。願祢堅立他們手所做的工,蒙祢

牧養大專青年,並在「我們聚,是為了散」的精神下,塑造

悅納,阿們。(吟唱〈主,聽我祈禱〉)

大專青年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

3.為自己祈禱

邀請聖神:新《聖詩》165B〈邀請聖神〉

主,我們特別要為大專工作者團隊祈禱。求主賜下智慧,

為我們代求的主聖靈,感謝祢時常與我們同在。在天父永

同心吟詩:新《聖詩》168首〈求主聖神降臨〉

使大專牧者、同工有能力帶領青年面對今日多元紛陳、變化

恆的揀選中,我們已經領受作上帝兒女的恩典,並且受呼

虔誠祈禱:

莫測的世代。求主也使教會成為大專事工的支持,讓長青人

召作聖子耶穌基督的門徒。感謝祢不因罪性、軟弱而放棄我

主上帝,願祢聖靈降臨,與我們同在。求祢預備我們的

在學時受到充足的裝備,畢業走出校園時,更能在社會各個

們,更揀選我們成為祢的同工,跟隨祢,實行祢的旨意,使

心,開啟我們的眼與耳;又賜下話語,使我們明瞭祢所啟示

領域為祢做見證,阿們。(吟唱〈主,聽我祈禱〉)

我們有分參與上帝國福音的偉大事工。

的真理。求祢親自引導我們的心思意念,讓我們所想所求、

2.為總會通常議會祈禱

聖靈上帝,求祢賜我們決心,回應耶穌的呼召,承接使

所說所做,都合祢心意,能向世人見證祢的名。願一切榮

教會的頭、我們的大牧者主基督,雖然COVID-19疫情仍

命,又使我們能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在我們所行的路上

耀、頌讚都歸於祢。奉主耶穌聖名祈求,阿們。

在持續,但感謝祢保守台灣依然平安,使今年總會通常議會

保守我們,到祢要我們去的地方,服事人像服事祢一樣,讓

聆聽聖言:馬可福音3章13~19節;使徒行傳1章8節

能夠順利舉行。主,求祢賜下合一的靈,與會議中的每位牧

我們生命活出祢的見證,更使世人因我們而得福,阿們。

領受信息:我們聚,是為了散

長、同工同在。願我們仔細聆聽祢的聲音,辨明祢的心意,

(吟唱〈主,聽我祈禱〉)

告白回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又使我們有謹慎的口,說出讓人和教會都同得造就的話語。

同心吟詩:新《聖詩》491首〈今佇青年時代〉

彼此代求:新《聖詩》329首〈主,聽我祈禱〉(祈禱前先

更求主幫助我們警醒,使我們不是單顧自己的利益,而是以

祝福差遣:新《聖詩》397B〈祝福差遣〉

我們聚, 馬可福音3章13~19節;使徒行傳1章8節

鄭君平(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是為了散 在我過去所服 事的台北大專學 生中心,一句「我 們聚,是為了散」 勉 勵著一代又一 舉 目 向 山 代的長青人(長老 教會大專團契青年):今日的相聚,不 只預見了來日的分離,更期許自己在畢 業離開校園後,要把從長青團契領受的 恩典,傳遞到社會各個角落。然而,這 句話並非僅是長青人的專利,我認為更 應該是所有基督徒共同的提醒。

■因著耶穌的揀選,我們聚 「耶穌……把祂所要的人都召集到跟 前。」(馬可福音3章13節,現代中文譯 本)和合本描述,在眾多跟隨者中,耶 穌「隨自己的意思」挑選了12人,作上 帝國福音宣教團隊的核心同工。這12人 不但可說是耶穌門徒中的門徒,更是將 來教會的重要領袖。既是如此,那麼耶 穌的標準和眼光究竟如何呢? 彼得總是名列首位,個性衝動、說話 率直的他,雖然曾正確指出耶穌就是基 督,但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夕,仍是三 次不認主。外號「半尼其」的雅各與約 翰,他們是「性如暴雷」的兄弟,更曾 經想呼喚天上降火,燒滅不歡迎耶穌 和門徒的村莊(路加福音9章51~54 節)。而為殖民者效勞,向同胞收取高 額稅賦的「偤奸」馬太,與不惜以暴力

20

圖謀推翻羅馬帝國的「基本教義派武 裝愛國主義分子」激進黨的西門,這兩 人政治理念無疑水火難容,竟能同在 耶穌的團隊中。還有,將來會懷疑耶穌 復活的多馬,以及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 大……,都在同一個福音團隊。 相信耶穌看見的不只眼下門徒的景 況,他們的未來必定已經在耶穌永恆的 視野裡。即使當中有人誤解祂、離棄祂、 懷疑祂,甚至背叛祂,耶穌仍然要使用 這些平凡人,來成就最不平凡的事工! 「我們聚」,是因著耶穌恩典的揀選, 有分於作基督徒,聚集成教會,不是因 為我們如何傑出或特別,而是我們的未 來,主已經看見。「被耶穌需要」成為我 們的聖召,這不單單是個人生命改變的 契機,更使我們成為上帝救恩的器皿。

■因著耶穌的命令,我們散 耶穌將這12人稱為「使徒」(馬可福 音3章14節a)。門徒原是跟隨耶穌之 人,從門徒到使徒,不只要回應耶穌的 呼召,更得承接祂所託付的使命。耶穌 對12使徒說:「我揀選你們,要你們常 跟我在一起,也要差遣你們出去傳道; 你們將有趕鬼的權柄。」(14b~15 節)首先,一切任務與服事的起手式, 是耶穌要使徒們先時常與祂同在,藉由 長時間與耶穌共處,學習耶穌的教導及 模範。 接著,12使徒從耶穌領受使命,要他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們「出去傳道」,耶穌更賜予他們有趕 鬼和醫病的權柄(馬太福音10章1節)。 至此,12使徒正式成為耶穌的代理人, 透過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並且解放人 們心靈和肉體的苦痛,帶來生命復興更 新的力量,使上帝國的救恩彰顯在地如 同在天。 「我們散」,是耶穌的命令。耶穌差 遣我們作門徒,叫我們出去,宣揚上帝 國的福音,成為祂在世上的代理人,與 祂同工,並使人因我們而得福。

■聖靈帶來合一與分散 耶穌在受難前夕,為門徒祈求天父: 「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約翰福音17 章21節)這個合一的基礎,正是耶穌的 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 一樣;這是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5 章12節) 若不是耶穌的愛,其他門徒怎能忍受 個性剛烈暴躁的雅各和約翰,更何況他 們還「肖想」成為耶穌作王時的左右手 (馬太福音20章20~28節);若不是 聖靈所賜的合一,稅吏馬太大概早已成 了激進黨西門的刀下亡魂。然而,這些 個性、出身各異的門徒,都因受耶穌揀 選,在耶穌的愛中,超越自身的有限, 「謙遜、溫柔、忍耐,以愛心互相寬容, 以和平彼此聯繫,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 一的心。」(以弗所書4章2~3節)生 命更因而翻轉(在後來的教會傳統中,

約翰甚至被譽為「愛的使徒」)。這些 門徒,不僅成為耶穌在世時宣教事工的 重要夥伴,在耶穌死而復活、升天後, 他們更成為改變歷史的一群人。 但,教會卻害怕分散。分散意謂著變 成弱小,總認為唯有集結群聚才是力 量,就像當年建造巴別塔的人們一樣。 正如耶穌復活後,升天前所交代的: 「可是聖靈臨到你們的時候,你們會充 滿著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 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 見證。」(使徒行傳1章8節)「分散」 成了耶穌最後的命令。耶穌應許所有跟 隨祂並領受祂使命的門徒,都將充滿聖 靈的力量,奉差遣,出去,往普天下傳 福音,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人。

■我們聚,是為了散 今年總會通常議會以「合一宣教」為主 題。正如保羅對哥林多信徒的提醒:「我 們……都從同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 體,而且共享這一位聖靈。」(哥林多前 書12章13節)被聖靈充滿,領受靈恩, 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特出,甚或導致屬靈 的驕傲;「合一」,更不是強制無差別的 整齊劃一。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作基督 的身體,我們都是這身體上的不同肢體。 真正的合一是使不同肢體能保有個別的 獨特性,又能適得其所、各獻所長;雖各 有不同,但是願共同以基督的心為心,一 起朝著上帝國福音的目標邁進。 因著基督的愛,我們在聖靈裡合一, 又奉祂差遣,領受聖靈,再度分散。聚 與散,都是耶穌的命令,長青人以團契 生活實際體驗,並踐行「我們聚,是為 了散」這句話。作為基督徒,無論在生 命的哪個階段,都因上帝恩典的揀選而 聚集,也為了回應耶穌的呼召而散去。 分離不是結束,聖靈將帶領我們走上新 的路程。這段全新旅途,為要讓這世界 因我們的參與變得更好,也使我們四周 圍的人藉著我們能與耶穌對遇,生命翻 轉、更新,同享上帝國救恩的祝福。


探 索頻道

機器人有「原罪」嗎?

──AI時代中的基督人論 楊智傑(綠能科技產業營運長 )

AI或科技物即使對於人類有一定的支配力,

現代人的時間被不間斷的連結所占據,這是關於 生活時間的戰爭,過去人們總是煩惱如何運用剩下 的時間,現在我們則是沒有剩下任何時間了。照理 說,網路促進了人際連結的效率與數量,應該能夠 緩解人類個體的孤寂,實際上卻完全不是如此。網 路成為當代人類肢體的延伸,手機則成為其依憑之 物,當手機不在身邊而斷線時,許多人感到無比的 焦慮,彷彿自己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猶如自己不再 能成為自己,甚至不時感受到不存在的手機震動。 大量而快速的資訊流動無助於讓人感受與另一人 真實的連結,有連結也變得不再珍貴,人們追求的 不再是連結本身,而是新的連結帶來的新鮮體驗。 在網路上分享自己、被看見,成為了我們建立認同與 自我存在的先決條件,似乎只要沒有上線分享、無 法給他人帶來新鮮感,自己的存在就正在被稀釋,甚 至如果不去分享,人就無法感受到自己。實際上,網 路形成了一種可以被控制的人際距離,其反面則是 人類逃避所有難堪和苦難的意圖。演算法更加劇了 逃避傾向,讓人在使用上不再是只看自己想看的,而 是只看得到自己過去想看的資訊。所有麻煩卻真實

的關係都被演算法遮蔽了,人最終只能在由過去自 我幻影組成的「小泡泡」中展演特定的自我。 人類往往選擇阻力最小的路前行,然而網路中的 阻力卻是由科技和演算決定的。人類無法在網路中 學習面對自身苦難與孤寂的方法,更不用說與他人 共苦的陪伴。同時,人類逐漸在真實世界面對面的 交流中退縮,在工作上人們不再當面討論而改用訊 息或信件,在聚餐中人們在場卻沉浸於其他連結和 另一個世界。我並非全盤否定社群媒體存有的真實 互動,但科技缺乏節制與目的地追求連線的效率,一 方面映射出執行工匠人思維的執著,另一方面的確 啃噬了人類學習與追求共融的動能。人類朝向可控 人際距離的網路遁逃,一種「不知如何與自己獨處」 的新孤寂於現世誕生。不知如何面對此孤寂所引發 的焦慮,更強化了人類利用大量連線占據生活時間 來麻痺自身的行動。在大量而唾手可得的連結科技 之中,人們能夠逃離人際的難堪或溝通的摩擦,卻無 法逃離面對自己和孤寂的必然。 人性的孤寂與脆弱性從原罪中滋生,進一步成為 了當代科技的沃土,社群媒體和連線技術在其上大 肆生長,因為其設計目的正是為了有效率地解決人 類的問題。然而鑲嵌於人類生活或使人類沉浸於其 中的科技,與其說是人類互動與理解的解方,毋寧 說是一種藥癮。「我們想要什麼?」是一個失焦的問 題,我們應當反思的是「科技想要什麼?」當有一天 科技能夠全面性地執行「物的能動性」,有效地利用 人類的脆弱性,反過來將認識之罪更深、更有系統 地刻入所有人類的生活和生命之中,我們應當如何 去面對呢?成為機械有機體賽博格的我們,是否有 超越自身脆弱的潛能與勇氣,能將深植原罪肉身的 科技拔出體外呢?

論罪,將人類分類歸納後,納入原罪自我複製的模控 系統之中。 當代,已經是一個由無數賽博格個體組成一隻賽 博格巨獸的時代,賽博格由模控學(Cybernetics) 和生物組織(Organism)組成,貼切地描繪了當代 世界的組成──帶有原罪的自回饋系統,以及人類 零碎化所殘留的生物組織。這卻還不是結局,人類 與機械的界線持續地模糊,當人類變得更像機械, 而機械變得更像人類,最終走向的是兩種原罪帶原 者的融合──機器人(Andr oid)。機器人有「原 罪」嗎?是的,機器人有原罪,我們實踐著原罪,並 將原罪傳承給下一代的人與世界。 然而,當代既不是最光明的時代,也不是最黑暗 的時代。換個角度想,AI是否早已存在於世間、歷 史之中?在科技大幅度征服自然世界之前,社會制 度及文化就已經從人類部落中誕生,雖然由人類個 體組成運行,其同樣擁有運作、反應及判斷之自主

性。即使單一個體離開或消失,制度和文化也不會 輕易消逝。AI或科技物即使對於人類有一定的支配 力,也僅是原罪於當代的一種呈顯形式。從古至今, 此種認識之罪從來就不是靠人類的努力就能夠得救 的,人類所能依靠的依然只有基督之愛,人類達致 與他人、與世界、與神共融合一的唯一道路。同時, 基督信仰從不止於嘴上的相信,而在於實踐。 巴別塔的故事不僅是警惕人類不應該為自己的壯 大而驕傲,其中更包含了實踐的希望。當那群塔下 之人共通的語言被上帝打亂之後,溝通和理解變得 更加困難,即便如此,若他們還能將看向高塔的眼 目轉向彼此,用誠摯且熱切的心相互理解,這將會是 比使用同一種語言、順暢溝通或者蓋塔通天更加難 能可貴的實踐。被擾亂的語言其實是神給予人類的 機會與禮物,讓我們學習關注彼此,並在基督之愛 中追求與神、與人、與世界的共融。科技及其蘊含的 原罪,同樣是人類追求共融的契機。 (全文完) 

也僅是原罪於當代的一種呈顯形式。 從古至今此種認識之罪從來就不是由人類的努力就能夠得救的, 人類所能依靠的依然只有基督之愛, 人類達致與他人、與世界、與神共融合一的唯一道路。 機器人已經可以發揮陪伴的功能,這樣就 足夠滿足人類心理或靈性的需求了嗎?我 們就可以不用親自去做了嗎?當人們將陪 伴與照護視為機器人就能夠做的工作,那我們是否 會不知不覺地將那些仍必須以此工作餬口的人當作 機器看待呢?嚴重的是,當多數人接受了機器人帶 來的陪伴,以為這樣就已經夠好了,以為只要有「愛 的展演」,無須在乎那難以實證的愛是否存在,會不 會有一天我們不再思考愛與被愛,只關注於我有沒 有做到愛的展演?只在乎對方有沒有展演出愛?或 許機器人沒有能夠愛人的一天,至少現在沒有人知 道愛是否存在於機器人的運算之中,但我們不該慶 幸於人類有「無可取代」的特質或能力,而應該擔憂 機器人的陪伴會從根本改變人對於「愛」的定義和 標準── 一種「膚淺化的偽愛」的展演。 人若只是為器官的快感追求依附的感覺,基督信 仰中理應追求的人類共融也就不再可能。《在一起 孤獨》書中的一個訪談者提到:「雖然人類照護者可 能對我施虐,但至少我知道這個人是有故事的。」正 因為我們期待去了解不同個體所背負的故事,人與 人之間的真實連結才不會僅僅只是一種依附感。

第四章 機器人有「原罪」嗎? (Do Androids Share with Ancestral Sin?) 原罪又稱為「先祖之罪」(Ancestral Sin),或者 可以理解為先祖傳承給後代的罪。人類不僅在本性 之中帶有原罪,更以認識之罪來打造屬人的世界。人 類確實會顧慮自身被人造物所宰制,而擔憂自己的 工作會如何被人工智慧(AI)取代。 然而,我們更該恐懼自身無力於無法掙脫認識之 罪而做出此種探問。過去的工匠人探問世界於我何 用,我們現在則將自身的存在置於分別善惡的天秤 之上,同時以之論斷彼此。為「善」者為自己不被AI 世界淘汰而喘息慶幸,處「惡」者在深淵中或苦命掙 扎或絕望放棄。人類在發明工具、創設規章時,就將 原罪過繼並植入科技與社會制度之中,於此原罪得 到了比人類更加忠貞且持恆的信徒,毫不存疑、毫 無間斷地執行著原罪那一種認識世界、他人與神的 方式,人造世界最終脫離人類的掌控,以認識之罪

●在連結中形成新的孤寂(In Intimacy, New Solitudes)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21


雲 彩見證

什 一 奉 獻,慷慨的練習

陳鳳翔

裡,宿舍一片靜謐。我讀書讀得 夜 有些乏了,伸伸懶腰,身體往後 靠在椅背上,閉目細思親愛的家人、 同學、團契的弟兄姊妹。當感動浮上 心頭,從盒子裡拿出卡片,寫幾句安 慰或鼓勵的話,加上聖經經文。有時 我還會配上消夜,然後送交到對方手 上。我學生時代的什一奉獻微薄,這 是最常利用的方式。

回應神的愛 大學一年級的暑假,我決志信主, 當時輔導教導我基督徒要做四件事: 每日讀經禱告、參加主日崇拜、殷勤 聚會、什一奉獻。前面三件事聽起來 還算簡單,第四點就讓我壓力如山。 因為每個月只有5000元生活費,十分 之一出去,就剩4500元了。當時我一 餐只需20元,500元相當於25餐呢! 意思是我每日要禁食一餐?好吧!那 我就效法一些修道士禁食苦修。 正當我暗暗打算過中世紀修道士的 生活,好贏得神的喜愛,輔導似乎知 道我們這些初入教者容易混淆福音, 向我們清楚申明:「我們得救是因信 稱義,這四件事都不是律法。沒有人 是因為做到這四件事得救,每個人都 是靠耶穌得救。做這些是我們對神愛 的回應。什一奉獻對猶太人是律法, 但基督徒什一奉獻是效法亞伯拉罕、 雅各的精神,那時還沒有頒下律法 (創世記14章20節、28章22節;希 伯來書7章2~6節)。」 想想也是!如果有一個男人說愛一 個女人,卻從來沒為她花過錢,給對 方買個禮物,或為她做一些事,那肯 定是嘴裡說說,實際上並不愛她。愛 的道理我懂,可是十分之一很多,學 生可否有學生價,打個折扣之類,譬 如二十分之一?等我以後出社會賺錢 再實踐什一奉獻吧? 輔導好像看透我們這些大學生心裡 的小算盤,他語重心長勸說:「別以 為學生時代錢不多而無法什一奉獻, 出社會後每個月收入5萬元、10萬元 就會奉獻。到那個時候,你們會因為 要奉獻5000元、1萬元而捨不得。」 我低頭揣想,沒錯!要我拿出5000 元、1萬元,絕對有被割肉的感覺。如 果我趁錢少的時候就開始什一奉獻, 未來不管賺多少錢應該也能做到。我 嘴巴說愛耶穌,若只是隨意掏一點錢 奉獻,就像看到路邊乞丐出於憐憫而 放一些零錢,那我的愛一定不多。

22

奉獻的由來 教會要教導初信者的事項太多,沒 教太多什一奉獻細節,但我是前幾志 願的大學生,恩賜就是讀書,所以開 始查考聖經,研究什一奉獻的來由。 利未記27章30~33節;民數記18章 21~24節;申命記12章4~18節、14 章22~29節、26章12~15節是什一 奉獻主要法源根據,這幾處經文重點

愛神也愛父母 3 0 多 年 前,多 數 大 學 生 騎 腳 踏 車、穿T恤和牛仔褲,能吃飽喝足就 是很大的享受。為了省錢,我點自助 餐都只點七分飽的量,才能攢下一些 錢,在期末聚餐時吃好一點。一位中 文系大四的學姊是帶我信耶穌的關 鍵人物,她每個月請我在學生餐廳吃 一頓自助餐,一邊吃一邊關心我的新 鮮人生活。學姊讓我這個窮學生真實 地感受到神的愛,尤其嘴巴和肚腹受 惠良多。而學姊也不是有錢人家的小 姐,她是用奉獻請我的,從她身上, 我領會到「神愛世人」一點也不是抽 象的口號。 我開始效法學姊,每月不多的500 元奉獻,小部分請人吃飯、買卡片和 消夜關心人,大部分投入學生團契的 奉獻箱。有一個學期,因擔任家教多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不外乎什一奉獻可以讓我們學習時常 敬畏耶和華,神必賜福奉獻者。什一 奉獻使用在三方面:1.全家人,包括僕 婢,在神的家吃喝享用。2.神職人員 (利未人)的酬勞。3.讓神職人員(利 未人)、寄居的、孤兒寡婦吃得飽足。 這麼簡單!這麼快樂!聖經的記載 顛覆我這個菜鳥基督徒認為宗教是 苦修的錯誤觀念。天父希望祂的兒 女善用所得的十分之一,與家人、離 鄉背井的人、經濟狀況不佳的人一起 快樂。更重要的是,不可以虧待神職

人員。神職人員若窮兮兮、苦哈哈, 就沒有人要當神職人員,沒有人要宣 教、講道、教導、傳福音給未信者了。 我喜歡瑪拉基書3章10節說的: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 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 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 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 容。」這句經文對剛信主的我是很大 的鼓勵,讓我願意試著拿出十分之一 奉獻,使神的家有糧,使主裡的家人 一同蒙恩歡喜。

了5000元收入,那四個月每個月就 多了500元可以奉獻。我的教會不缺 錢,但看見教會書櫃的書不多又很破 舊,我對牧師說我有感動要捐新書, 牧師很高興,他也愛看書。 畢業後,我留在系上當助教,又兼 計畫案研究助理,每月的錢從5000 變為3萬3000元。輔導真是先知說預 言!要奉獻所得的十分之一3300元 出去,真有心痛的感覺。還好前面三 年已經建立了「什一是神的、不是我 的」這樣的觀念與習慣。特別的是, 我也把所得的第二個什一給父母。 因為研讀什一奉獻相關經文時,福音 書記載耶穌責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 人和文士,說他們用嘴脣尊敬神,心 卻遠離神,藉口說把孝親費拿去奉獻 給神,就不管養育自己長大的父母。 「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 己的遺傳。摩西說:『當孝敬父母』; 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 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 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 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承接遺 傳,廢了神的道。你們還做許多這樣 的事。」(馬可福音7章9~13節) 基督徒若說自己愛神,卻不愛自己 的父母,這信仰絕對是假的。愛父母 也不能只是掛在嘴上,每個月要拿錢 奉養父母。就我當時來講,所得的兩 個什一總共是6600元,實踐起來真 的好痛啊!但我的父母從沒想過女兒 一賺錢就給他們孝親費,兩老非常 驚喜。事實上,後來我每個月給父母 1萬元,已超過了什一,因為我擔心 自己以後嫁人生子,就無法給他們太 多。沒想到母親把錢全部存起來,兩 年後我結婚,她就開開心心地全部花 在婚禮的需用上,新娘、岳父、岳母 的衣著飾件、送新郎的禮物、家裡的 →23 布置……。


雲 彩見證 22←

什一奉獻用途多 因著什一奉獻額度增高到3300 元,我可以關心的人與項目變得更多 了。那時正是電腦科技急遽成長的時 代,我送過神職人員PDA(掌上型電 腦)、電子書,使他們真實感受到電 腦科技對傳道事工的幫助與影響。我 幫慕道友繳交過福音營會費用;中秋 節請寄居的新加坡僑生吃飯,傳遞溫 暖家的感覺;捐款給社福機構,例如 台灣世界展望會;真的用途好多! 我最高興的是用什一奉獻買聖經送 慕道友。國小三年級時,同學邀我去 教會,父母都不是基督徒的我只擁有 基甸會免費贈送的新約聖經。那年高 雄中會舉辦兒童比賽,項目有詩歌、

視野寬廣的好眼睛 信主至今,我每個月都什一奉獻, 以此敬畏神,也學到信心的功課,更 練習慷慨給予。當我成了聖經老師, 注意到箴言22章9節和合本聖經譯 為:「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 食物分給窮人。」現代中文譯本2019 版已改譯作:「慷慨把食物分給窮人 的,必然蒙福。」箴言23章6節和合

聖經、白話字、畫圖。聖經考士師記 1~4章,我借教會公用的聖經,發狠 硬是背下來。我做到一字不漏地背完 前面兩章,後面兩章也很熟,比賽時 拿了全高雄市聖經組第一名。牧師問 我要什麼獎品,100元以內都可以,我 不假思索就立刻說要一本有舊約的聖 經。牧師面露難色,因為聖經超過預 算。那時我才知道有舊約的聖經不便 宜,但很多神的知識都在舊約啊! 結婚後,搬到新竹,電腦科技進入 網際網路時代,BBS(電子布告欄系 統)就像現在的「批踢踢」,各種宗教 百家爭鳴。我們夫婦領受網路福音事 工的呼召,與交通大學信望愛團契弟 兄姊妹一起籌備成立聖經網站,我進 信義神學院攻讀道學碩士,從BBS知 道一些牧師教導什一奉獻全部都要給 所在教會。瑪拉基書3章8~10節成了 恐嚇,沒有什一奉獻的人,咒詛就臨 到他們身上。這三小節經文竟成為什 一奉獻「唯一的」根據! 這種觀點令我十分驚訝。摩西五經 是律法書,先知引用作為法源根據, 濃縮成律法書的經文對百姓說話,細 節要回到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查 看。所以什一奉獻也要用在所有邊緣 人如孤兒寡婦、窮人的身上,怎麼會 全部只能到某間教會去?另外,神的 家何其廣闊,教會、機構都是神的家 的一分子,單一教會怎可自稱是「唯 一」的聖殿或神的家?什一奉獻不應

該只限於在某間教會內部使用,更不 應該只使用於堂會的人事費。 有些信徒按聖經知道單一教會不能 完全等同神的家,但仍把什一奉獻全 部給教會,理由是牧師與長老可以統 籌眾人的什一奉獻,開會後分配到其 他機構與需要的窮人。言之有理,但 如果只有這一種奉獻方式,信徒就會 失去許多與需要的人愛的交流、互動 的溫馨。律法書記載,什一奉獻還可 讓全家人、僕婢(員工)、利未人(神 職人員)、寄居的人(外地人、外國 人)、孤兒寡婦吃喝快樂。刪除這些, 什一奉獻容易變成「教會稅」,本是 對神愛的回應,卻成了律法的要求。 尤其初信者,容易錯解福音,誤以為 不繳納教會稅,就會失去救恩。 什一奉獻全部只給所屬教會還有另 一個缺點,就是當信徒看到哪裡有需 要,就得先回報給教會,一切關懷事 工都得透過教會撥款。但有些需要的 人不喜歡被公開討論,搞到全教會眾 人皆知,只希望暗暗接受幫助。也有 些新興事工,好比電視、電影、網路 等影音媒體,早期一度被某些教會認 為是撒但的工具,不支持這類事工。 如此一來,倡導什一奉獻全部只能給 教會的一派人,為了解決這些缺點, 就提出什一奉獻之外再額外奉獻的 說法。然而,這標準實在太高,反倒 造成多數信徒乾脆不什一奉獻。別忘 了,每個信徒的所得,還要繳給政府

本譯為:「不要吃惡眼人的飯,也不 要貪他的美味。」現代中文譯本2019 版已改譯作:「不要吃吝嗇人的飯, 貪圖他的美食。」我就開始思考,為 何「好眼睛」是慷慨,「壞眼睛」是吝 嗇?有一天,我終於想通了! 慷慨,就是樂意與人分享,而在分 享發生之前,先要有慈善的眼目,才 能看見別人的需要;吝嗇,是不願意 與人分享,意謂著他只專注於自己, 只看見自己的需要,目光狹窄。相形 之下,能看到別人,表示心存良善、 視野寬廣,當然是好眼睛! 感謝神,讓我初信時就照著聖經 的教導實行什一奉獻,不管是卡片、 消夜、各樣事工,至今信主32年,千 次、萬次的大小奉獻,都是出於聖靈 給我一雙好眼睛,看到神國度的各種 需要。我原本的眼睛是只看得到自己 需要的小心眼、勢利眼,現在則擁有

看見萬千世界裡黎民疾苦的好眼睛。 什一奉獻,讓神的兒女看得更高、 更遠。我先生拿到博士學位後,有三 次機會受邀進入高薪的科技業。其中 一個老闆甚至表示,只要他去上班, 就先給他市值3億元的公司持股,更別 提每個月的高薪、年終獎金與紅利。 但是,我們知道神的網路福音與聖經 事工更有永恆的價值。 20多年來,天父興起一波接一波的 志工委身擺上,讓信望愛聖經網站開 發越來越多免費、好用又專業的聖經 工具,每一位信徒不用花錢買價值數 萬元的光碟軟體就可以研經。越多人 用信望愛好好讀聖經,我們就覺得在 天上累積了越多財寶。

所得稅,還要孝養父母、照顧家庭。 標準最高的教導常使用窮寡婦的兩 個小錢(馬可福音12章41~44節、 路加福音21章1~4節),要信徒學習 窮寡婦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試問這 樣教導的牧者,自己做得到嗎?事實 上,這樣教導很可能斷章取義,因為 馬可福音裡,耶穌在前面說:「你們 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 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安,又喜愛會堂 裡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他們侵吞 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 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12章38~ 40節)文士如何侵吞寡婦的家產?就 發生在聖殿裡。可能窮寡婦就是被文 士誤導,才會把奉獻從十分之一變成 百分之百!遠遠超過了聖經的要求。

照著人性,我只能看到自己的利 益,但什一奉獻讓我擁有神的好眼 光,視野宏大寬廣,能夠著眼於如何 讓各方利益都最大化,而不在乎短暫 的一己得失。如何看得遠?讓我們從 什一奉獻開始吧!這不是律法,而是 恩典,是對神的愛給予回應。

什一奉獻,慷慨的練習 徵稿啟事

邀請弟兄姊妹以文字見證上帝恩典,800~2500字。投稿即代表您允許編輯刪修文章、標題。稿件若採用,將於一週內通知,未另行通知,即表示 未獲接納。投稿方式:1.email:write@pctpress.org;2.郵寄:701003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請附基本資料:姓名、聯絡方式、身分證字號。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23


知 性之旅

新富町文化市場設 有各種藝文展覽。

台 北 散 步

萬 華

>>>

>>>

新富町文化市場

走進三號出口左手邊的小巷子,一棟與周邊老屋風格迥然的建築 即映入眼簾,原來新富町文化市場這麼好找。這裡在原有風貌的基 礎上改建,過往的窗戶、大門重現在改建後的水泥牆上,走道兩旁 展示保留下來的市場文物,頗見介紹市場歷史的巧思。大廳那兩座 攤位擺滿了商品,更是重現當年新富町市場攤商樣貌。 新富町市場後方庭院有座日式平房,賣的卻是中式糕點。天氣冷 就容易餓,我拉開門進去點了一個紅豆鬆糕,等候時看著玻璃櫥窗 裡無敵迷你的鬆糕模型,暗自想著,蒸好的糕點不至於這麼小吧? 但「童叟無欺」,真的就是那麼小呢!原本一口就能吞下了,但是 精緻的樣式及偏貴的價格提醒我必須細細品嚐,硬是分成五口慢慢 咀嚼。雖然填不飽胃,還是推薦有機會可以嚐嚐,畢竟傳統手藝好 不容易被保留下來,那五口還是吃得很值得啦!

小巧綿密的紅豆鬆糕。 新富町文化市場大廳 的兩座攤位,也是保 存下來的古物。

│文圖 桃樂斯│

貴陽街

涼粉伯

桂林路

康定路

老城區 騎樓風景

西昌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長廊上,詳 細介紹建築的歷史背景。 重建後的新富町文化市場現 代感十足。

北冬季裡的晴天少得可憐,幸 好我還算享受在雨中漫步的樂趣。連日來 陰雨綿綿,我一踏出捷運龍山寺站,就聞 到空氣中潮濕的味道,衣服始終透著微微 的濕氣,感覺全身都要發霉了。龍山寺站 外頭,似乎永遠聚著一堆人,雖然是龍蛇 雜處的地區,卻也充滿市井小民的活力。 萬華老房子多,大半保留親民的騎樓,我 索性把傘收起來,在午後的細雨中逛逛老 城區。在這裡漫步有種洗盡鉛華的況味, 繁華年代已走遠,生活感迎面而來。

涼粉伯的涼粉。

>>>

剝皮寮歷史街區

>>>

青草巷 剝皮寮歷 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是萬華必去景點,如果時間允許,在這裡真的 可以待上大半天。剝皮寮裡除了展示艋舺在地歷史,還有關於台灣 的醫療、音樂、人文等歷史,包含馬偕牧師及艋舺長老教會。 剝皮寮歷史街區改建,同樣是以保存原貌為原則,過往的街道 和牌樓厝經過修舊如舊的整飭後,呈現「嶄新」的樣貌。這裡已成 為各種藝文活動的場地,說是新舊交融優良典範一點也不為過。

廣州街

新富町 文化市場 龍山寺站

市面上不常見的青草在西昌街的青草 巷裡都能找到。

>>>

涼粉伯與青草巷

>>>

剛剛在新富町文化市場吃的紅豆鬆糕 實在太迷你,我逛了一圈,又感到有些 嘴饞,貴陽街那家賣了一甲子的涼粉伯 就是接下來的首選了。只見一碗涼粉滿 滿當當,灑上香濃的黃豆粉,我彷彿在 報復剛才的一分為五,大大方方一次一 顆,就囫圇吞棗下肚了,甜蜜的滋味口 齒留香,總算暫時緩解我的飢餓感。 雨還是淅淅瀝瀝地下,好像沒打算 停,我想起有東西忘記買,再繞到西昌 街的青草巷。這裡每間青草店都在門口 設有茶攤,我走進慣常光顧的那一家, 看到各種青草在天花板倒掛著,獨特的

24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景象每每讓我有走進異世界的錯覺。我 買了一把香蘭葉,準備回家煮兒子最喜 歡的海南雞飯。 邊在雨中詩意散步,邊記掛著母職 的瑣碎,也算是一種極具生活感的浪漫 吧!(待續)


台 文世界 口述 林道生 整理 姚志龍

掛喙罨,

2020

謎 猜 詩

仔〉,-nā 台灣,其實世界各國攏 kāngkhoán 有 ka-tī ê 民謠。 民謠分做唸謠、小調以及戲曲三種, 「唸謠」包括大人和 gín-á ê 詩歌,通 常是有押韻 chham 對句,bē-su 古早 ê RAP;「小調」ē-tàng 講 ùi 唸謠改編,主 要 leh 講勞動、男女相褒 ê 代誌,有當 時仔 koh 會 tòe 詞改譜,chhin-chhiūⁿ 客 家 ê 山歌;「戲曲」就是南管和北管這 類--ê,會配合樂器演奏,歌詞內容是有 故事性--ê,演唱 ê 過程 mā 真注重動作 kah 表情。

chin kî-koài, “Sī án-chóaⁿ pa̍t-lâng niá chîⁿ, -bián thǹg khò͘ cháu--cht-ē, góa ná tio̍h án-ne? Kám-sī góa tú tùi soaⁿ-téng lâi to͘ -chhī bô gōa-kú, phôe-hu ū khah o͘ ?” Thâu cht-pái kiâⁿ jp gîn-hâng niá chîⁿ, ta̍k-hāng lóng bô chheng-chhó, beh niá chîⁿ hō͘ soaⁿ-téng ê sī-tōa-lâng kòe nî, ài sió jím-nāi leh, chhùi-á bî-bî-á chhiò--cht-ē, tong-tiûⁿ tǹg kah chhun cht-niá lāi-khò͘ ; Chit-sî, gîn-hâng só͘ -ū ê lâng, ta̍k-ê ba̍kchiu thí kah chin tōa-lúi, tùi i kim-kim-siòng, “Che sī siáⁿ tāi-chì?” Chit-ūi chheng-liân èng kūi-tâi ko͘ -niû-á ê iau-kiû, tī gîn-hâng lāi, ta̍k-ê ê ba̍k-chiu chêng cháu cht-liàn, kā khò͘ chhēng hō͘ hó-sè, kiâⁿ khì kūi-tâi chêng, chin kheh-khì mn̄g ko͘ -niû-á: “Án-ne kám ē-tàng niá chîⁿ a?” Kūi-tâi ê ko͘ -niû-á chin pháiⁿ-sè, bīn-á âng-âng-âng, it-tt kā i hōe sit-lé kóng: “Pháiⁿ-sè, chin-chiàⁿ chiok pháiⁿ-sè! Ē-sái, ē-sái niá chîⁿ.” Chit-kù “Thou khô͘ cháu” nn̄g-khoán gí-giân thàu-lām, kóng chò “Thǹg khò͘ cháu” soah hāi lâng chin-chiàⁿ thǹg khò͘ cháu cht-liàn. Khó-sī, tāi-chì í-keng hoat-seng a, bô hoat-tō͘ kái-piàn. Hâng-oân chin kheh-khì khiā--khí-lāi, kā tiám hó ê hiān-kim, kau hō͘ chhiú-kut chin chho͘ -ióng ê chheng-liân. Chit-ūi chheng liân chiok ū lé-māu, ēng i sp-koàn ê gí-khì kóng:「不用很客氣在我啦!謝謝! (華語)」Hâng-oân kín ìn kóng: “Bē--lah, bē--lah!” Sûisî koh-ū cht-ūi súi ko͘ -niû-á, kiâⁿ oá lâi sàng i chhut tōamn̂g. Niá tio̍h chîⁿ ê chheng-liân, ná kiâⁿ ná kho͘ -si-á, kiâⁿ khì kong-kiōng khì-chhia-chām, tán chhia-pang beh tńg khì soaⁿ-téng ê chhù. Tī chhia lāi i koh hôe-sióng, thâu-tú-á “Thǹg khò͘ cháu” eng-kai sī thiaⁿ -tio̍h ê ngō͘ -hōe! Niá chîⁿ āu, gîn-hâng ê thài-tō͘ sī hiah-nī-á kheh-khì, koh sàng góa līkhui gîn-hâng, kap góa tú kiâⁿ jp gîn-hâng, kiò góa “Thǹg khò͘ cháu--cht-ē” chin-chiàⁿ chha leh thiⁿ kap tē! Chóng-sī siūⁿ tio̍h, Chú-jt lé-pài, bo̍k-su bat kóng kòe “Iâ-so͘ hō͘ lâng tèng tī sp-jī-kè ê hêng-hoa̍t”, Iâ-so͘ hō͘ lâng thí-chhiò, lêngjio̍k, chhú sí ê kan-khó͘ , to̍h sī lán jt-siông seng-oa̍h, engkai ha̍k-sp ê bô͘ -iūⁿ. 

新約聖經人物

nî “Sin-hêng Hì-iām” tī sè-kài tōa-liûhêng, Tâi-oân kui-tēng ta̍k-ê lóng tio̍h ài kòa chhùi-am, chhùi-am piàn chò jt-siông pit-su-phín; Chòe-kīn góa khoàⁿ Tâi-oân Khé-sī-lio̍k “Lí  chai-iáⁿ ê kiông-tō Lí Su-kho ~ Ài-kok lāu-peng sī án-choáⁿ thâi kéngchhat, toa̍t chhèng chhiúⁿ gîn-hâng.” Bó͘ -jt ê ē-po͘ , chhiúⁿhúi thâu-khak tì ké thâu-chang, thó͘ -chh-á-bō, kòa chhùiam, koh ho̍k-bīn giâ chhèng, chhiúⁿ-kiap Thó͘ -tē gîn-hâng Kó͘ -thêng hun-hâng Sin Tâi-phiò 540 gōa bān sêng-kong tôcháu. In-ūi chit-kiāⁿ-sū, sī Tâi-oân tī-an sú siōng, thâu chtpái giâ-chhèng chhiúⁿ-kiap gîn-hâng, kim-gia̍h koh chē kah ē-tàng tī Tâi-pak chhī-khu bé kúi-nā keng chhù ê tōa-pit chîⁿ, tāi-chì soah chiok hong-tōng. Jî-chhiáⁿ, kéng-hong leh pān-àn, hoat-seng ngō͘ lia̍h kè-thêng-chhia su-ki Ông Gêngsian, hêng-kiû āu chhú kháu-keng, kiông-pek i sêng-jīn chhiúⁿ-kiap Thó͘ -tē gîn-hâng, Ông Gêng-sian hō͘ kéng-chhat ah khì chhōe hoān-àn kang-khū kap chha̍t-khoán ê sî, thàn ki-hōe thiàu lo̍h Siù-lóng-kiô ē ê Sin-tiàm-khe, i ēng chū-sat lâi piáu-bêng chheng-pe̍h. Keh cht-toāⁿ sî-kan, chiah lia̍h tio̍h chin-chiàⁿ ê chhiúⁿ-húi Lí Su-kho, hoat-īⁿ phoàⁿ sí-hêng, bô goā kú chip-hêng chhèng-koat. Chit ê sū-kiāⁿ í-āu, ta̍kkeng gîn-hâng mn̂g-kháu lóng ū tah “Thǹg khô͘ cháu” ê kòsī, hông-hoān koh hoat-seng chhiúⁿ-kiap. Hit-nî ê nî-té, cht-ūi tòa tī to͘ -chhī chò khang-khòe ê goân-chū-bîn chheng-liân, the̍h nî-té chióng-kim ê chi-phiò, chin hoaⁿ-hí kiâⁿ jp gîn-hâng beh oāⁿ hiān-kim, i ū kòa chhùi-am, bīn-á khoàⁿ bē chheng-chhó, kūi-tâi ê kó͘ -niû-á ēng “Kok-gí” kap Tâi-gí lām leh tùi i kóng: Chhiáⁿ “Thǹg “Khô͘ -cháu” cht-ē!” Chit-ūi sió-khoá-á bat Tâi-gí ê chhengliân, thiaⁿ chò, “Thǹg khò͘ cháu--cht-ē!” Sim-lāi kám-kak

揹 gih-tah 蘇聖詠 走唱 ê 音樂家 「歌曲 k a h 生活、心情、性命、活 動以及夢想 saⁿ 連結,文字 ài 為語言 服務, 免這 ê 拼音一定 ài 寫啥物漢 字。」啥物是「民謠」?Phāiⁿ 一支 gihtah,講話 kài 笑 khoe,就知影這个人和 音樂、歌曲是死忠兼換帖,伊是陳永鑫 先生(A-him),一位音樂創作家,精 通 bē 少 ê 語言,一開始伊先問 ta̍k-ê「民 謠」ê 定義,「民」就是無確定是啥物 人寫--ê,mā  知是啥物年代、啥物地 點發生--ê,所以「民謠」就是 tī 民間流 傳 ê 歌謠,比如講〈白翎鷥〉、〈丟丟銅

褪「口罩」!

年「新型肺炎」佇世界大流行,台 灣規定逐家攏著愛掛喙罨,喙罨 變做日常必需品;最近我看《台灣啟示錄》「你毋知 影 ê 強盜李師科~愛國老兵是按怎刣警察,奪槍搶 銀行。」某日 ê 下晡,搶匪頭殼戴假頭鬃、吐舌仔帽 (鴨舌帽)、掛喙罨,閣伏面攑銃,搶劫土地銀行古 亭分行新台幣540外萬成功逃走。因為這件事,是台 灣治安史上,頭一擺夯銃搶劫銀行,金額閣濟 kah 會 當佇台北市區,買幾矣間厝 ê 大筆錢,代誌煞足轟 動。而請,警方咧辦案,發生誤掠計程車司機王迎 先,刑求後取口供,強迫伊承認搶劫土地銀行,王迎 先予警察押去揣犯案工具佮賊款 ê 時,趁機會跳落 秀朗橋下 ê 新店溪,伊用自殺來表明清白。隔一段時 間,才掠著真正 ê 搶匪李師科,法院判死刑,無外久 執行槍決。這个事件以後,逐間銀行門口攏有貼「褪 口罩」ê 告示,防範閣發生搶劫。 彼年 ê 年底,一位蹛佇都市做工課 ê 原住民青年, 提年底獎金 ê 支票,真歡喜行入銀行欲換現金,伊有 掛喙罨,面仔看袂清楚,櫃臺 ê 姑娘仔用國語佮台語 濫咧對伊講:請「褪口罩一下!」這位小可仔捌台語 ê 青年,聽做,「褪褲走一下!」心內感覺真奇怪「是 按怎別人領錢,毋免褪褲走一下,我哪著按呢?敢是 我拄對山頂來都市無外久,皮膚有較烏?」頭一擺行 入銀行領錢,逐項攏無清楚,欲領錢予山頂 ê 序大人 過年,愛小忍耐咧,喙仔微微仔笑一下,當場褪 kah 賰一領內褲;這時,銀行所有 ê 人,大家目睭褫 kah 真大蕊,對伊金金相,「這是啥代誌?」這位青年應 櫃台姑娘仔 ê 要求,佇銀行內,大家 ê 目睭前走一 輾,共褲穿予好勢,行去櫃台前,真客氣問姑娘仔: 「按呢敢會當領錢矣?」櫃台 ê 姑娘仔真歹勢、面仔 紅紅紅,一直共伊會失禮講:「歹勢,真正足歹勢! 會使、會使領錢。」 這句「褪口罩」兩款語言透濫,講做「褪褲走」煞 害人真正褪褲走一輾。可是,代誌已經發生矣,無法 度改變。行員真客氣徛起來,共點好 ê 現金,交予手 骨真粗勇 ê 青年。這位青年足有禮貌,用伊慣勢 ê 語 氣講:「不用很客氣在我啦!謝謝!(華語) 」(毋 免遐客氣啦!多謝!)行員緊應講:「袂啦,袂啦!」 隨時閣有一位媠姑娘仔,行倚來送伊出大門。領著錢 ê 青年,那行那呼噓仔(吹口哨) ,行去公車站,等 車班欲轉去山頂 ê 厝。佇車內伊閣回想,頭拄仔「褪 口罩」應該是聽毋著 ê 誤會!領錢後,銀行 ê 態度是 遐爾仔客氣,閣送我離開銀行,佮我拄行入銀行,叫 我「褪褲走一下」真正差咧天佮地!總是想著,主日 禮拜,牧師捌講過「耶穌予人釘佇十字架 ê 刑罰」, 耶穌予人恥笑、凌辱、處死 ê 艱苦,就是咱日常生活 應該學習 ê 模樣。

2020

陳清俊

Lô͘ -lē thau-cháu koh phòaⁿ-pōe, 奴 隸 偷 走 閣 叛 背, Kàu Pó-lô hia kam-goān chòe, 到 保羅 遐 甘 願 做; Sìn-khò Ki-tok sim hoán-hóe, 信 靠 基 督 心 反 悔, Tòa phoe hiòng chú-lâng jīn-chōe. 帶 批 向 主 人 認 罪。 答案請看下期「台文世界」

3607期答案 :多馬 To-Má(約 20章19~29節)

Tī 1950 年代開始,開始有 chiok-chē 傳統唸謠 kap 其他語言 ê 改寫,-nā 是 歌詞 niā-niā,連歌曲 mā leh 改,有 ê 是 語言翻譯,有 ê 是完全改寫,咱所知影 ê〈安平追想曲〉,其實是原 té 日本歌 〈長崎物語〉ê 內容 kah 音樂,除了日本 歌,中國、歐洲、美國 ê 歌曲攏有 hō͘ 人 the̍h 來改寫,這種歌有 chiok 大 ê 商業 性,chiâⁿ 做 hit chūn 流行歌 ê 款式。 大水若沖 lo̍h--來,就會 hō͘ 平地 phàngkìⁿ,hō͘ koân 山變孤島。國民政府來台灣 以後,因為實施「國語政策」,禁止人 講母語,母語 kan-na ē-sái tiàm 厝講,當 然台語歌 mā bē-tàng 唱,母語可比是一 塊孤島。一直到解除戒嚴,一 kóa 台語 歌 mā tī 這 chūn 時行起--來,像〈桂花 巷〉、林強 ê〈向前行〉,sīm-chì koh 有

結合影像 ê 新作品攏 tī 這時 puh-íⁿ。 有關創作 ê 困難,陳永鑫有講 tio̍h 家 庭和社區 ê 原因,因為現此時  管是厝 nih,a̍ h 是社區,序大 khah 少對序細講 台語,以早 tī kám-á 店,ta̍k-ê 攏用台語 leh pôaⁿ-nóa,chit-má  管是7號 kám-á 店,a̍ h 是全聯,soah 用華語交陪 khah chē,顛倒 in 感覺用台語 put-lí-á 怪;另 外就是創作者本身,伊 t ī 這个環境生 活,受 tio̍ h 影響 ê 程度,是  是願意 sīm-chì 堅持用台語來創作,kāng-khoán 是一个問題;上尾,nā 準已經創作出台 語歌 ê 作品,社會大部分 ê 人台語程度 以及對台語 ê 接受度,mā 是應該 chimchiok 思考 ê。咱 tiāⁿ-tiāⁿ kā「○○無國 界」掛 tī chhùi 邊,論真來講,有無 kâng 語言 ê 歌曲,不只多元而且 koh 趣味。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25


廣 告 看 版

阮的努力是促進台語文(漢字 + 白話字)的 普遍化及實用化

詠全禮儀 統一編號 83172106

阮的目標是充實台灣文化內涵,興起台灣 文藝復興歡迎大家入網批評指教 內容有「台灣青年」(日文 450 期,附部份台語文譯本) 「台文通訊」(117 期)「關懷台灣論壇」「生活座談會」及其他

求才 招標 ‧

聰美姐紀念基金會 www.chhongbi.org

禮儀 ‧

2 4 小時 全國教會服務

陳宇全 0933903328 牧師

電話

日夜服務 0905379959 02-29321146 公司地址 台北市錦州街 46 號 9 樓之 5 歡迎刊登 本報廣告 支持文字事工

財團法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中市十字園 埔 里 園 區

◆北部 梁姐妹 Tel / 02-2367-2067 Fax / 02-2363-8084 ◆南部 客服同工 Tel / 06-235-6277 轉 134‧152 Fax / 06-237-8882 每週五上午截稿

◆廣告信箱 ad@pctpress.org

申請入園及收費方式 維 護 管 理 費 :2 萬元 櫃位使用權金:( 台中中會 ) 3 萬元 ( 其他地區中會 ) 5 萬元 本宗傳道人及配偶或家境清寒憑牧師證明經管委會同意免收櫃位費 夫婦有一方蒙主恩召,得同時申請。 埔里園區園址: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 1-3 號 園 區 電 話:049-2420229 台 中 辦 事 處 :台中市中區民族路 59 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服 務 電 話:0918-757970 / 04-22227683 *104 ( 董誠俊幹事 ) 中部唯一純粹基督徒納骨堂 / 專人管理維護 / 申請洽董幹事

彰基醫療體系聯合招募 【主治醫師】:感染科、胸腔內科、胃腸肝膽內科、腎臟內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過敏免疫風濕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老人醫學科、 一般外科、神經外科、重建整形暨手外科、胸腔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外傷科、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兒童心臟科、兒童胃腸肝膽科、婦 產部、精神醫學部、神經醫學部 ( 神經內科 )、皮膚部、復健醫學部、家庭醫學科、安寧緩和療護科、牙科部、補綴牙科、口腔外科、 病理部、檢驗醫學部、影像醫學部 ( 放射診斷專科醫師 )、影像醫學部 ( 具神經放射專科醫師資格 )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兒童醫院 【110 年度住院醫師】:R1 外科、影像醫學部、放射腫瘤科、口腔顎面外科、兒科 【住院醫師】: R1 內科、口腔顎面外科、病理科、放射腫瘤科、R2 內科、口腔顎面外科、兒科、R3 牙髓病科、R4 感染科、胸腔內科、 胃腸肝膽科、腎臟內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職業醫學科、R5 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婦產部生殖醫學科 [ 需取得專科醫師證書 ]、婦產部 【代招住院醫師】: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1&R3 【護理部】:護理人員、病房單位、門診單位、血液透析室、高仁愛紀念病房 ( 安寧 )、華仁愛產後護理之家、定期技術員 ( 抽血隊 )、 安寧居家照護、一般人員、助理員、護送中心助理員、中央滅菌供應部助理員、護理助理師、照顧服務員 【醫事人員】:中醫藥局-藥師、牙科部-醫事放射師、肺部復原中心-肺復原治療師、腫瘤物理技術部-醫學物理師、檢驗醫學部- 醫事檢驗師、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技術師、成人呼吸治療組 - 呼吸治療師、兒童發展中心 - 臨床心理師、牙體技術中心-定期牙體 技術師、中醫藥局-定期時薪藥師、復健語言治療組-定期語言治療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 臨床試驗中心-臨床研究護理師、外科部-手術室專責護理師 ( 代招漢銘基督教醫院 )、麻醉技術部-麻醉護理 師、牙科門診組-護理人員、恢復室-護理人員、心臟生理檢查室-生理檢查技術師、放射線科護理單位-生理檢查技術師、內外科超 音波室-生理檢查技術師、睡眠醫學中心-生理檢查技術師、胸腔內科-個案管理師、耳鼻喉暨頭頸部-定期個案管理師、中醫部-定 期個案管理師、心臟血管外科-定期個案管理師、高齡醫療整合中心-定期個案管理師、消化系中心-定期個案管理師、腫瘤中心-定 期個案管理師、健康檢查中心-定期護理人員、健康檢查中心-定期半職護理人員、肺阻塞卓越照護中心-定期研究助理 (A) 【一般人員】:切膚之愛基金會-個案管理師 ( 長照 2.0A 據點 )、居家服務督導員、牙科門診組-助理員、健康檢查中心-事務員、 社區健康促進中心-定期運動指導員、皮膚部 - 定期研究助理員、彰基文史博物館-定期月薪工讀生、院內計畫 92021 -定期月薪工 讀生、院內計畫 92989 -定期研究助理員、院內計畫 92905 -定期研究助理員 / 定期研究助理 (A)、資訊部-資訊分析師 ( 系統、網 路管理、資通安全 )※ 資通安全資訊分析師歡迎院內具有 ISO27001LA 證照者報考、國際培訓中心-影音資訊管理師、事務員、人工 智慧發展中心-研發管理師、物流中心-物流技術員、營建部-工務技術師 ( 員 )、營養部-廚師助理員、營養技術員、定期時薪廚師 助理員、月薪工讀生、警衛組-駐衛警察、環衛課-環衛員、事務員、運輸組-定期駕駛員 ( 長照 2.0)、通訊組-總機員、門診申報組 -健保申報員、醫工部-醫學工程師、院牧部-定期關懷師 【代招人員】:代招 南投基督教醫院- ( 準 ) 專科護理師、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福利社-定期助理事務員、代招 彰化 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福利社-半職工讀生、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彰化縣私立彰基幼兒園-教保員、代招 彰 化縣私立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托嬰中心-托育人員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南投基督教醫院 ( 南投分院 ) 【主治醫師】: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胃腸肝膽科、一般外科、復健科 【護理人員】:護理部-護理人員 【病房、加護病房、門診、急診】( 歡迎內部應考 ) 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放射技術課-護理人員、護理部-定期 / 時薪半職護理人員 【病房】病房專科護理師 ( 無專科護理師執照可,預計 2022 年 3 月開訓 ) 【醫事人員】:復健技術課-物理治療師 【一般人員】:護理部-病房助理員、照顧服務員 ---------------------------------------------------------------------------------------------------------------------------------------------------------------------------------------------應徵方式 : 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 (http://www.cch.org.tw/)/ 人員招募 / 招募訊息 / 職 務訊息 ( 報考醫師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 院區 電話 總院 04-7238595 分機 8344 南基醫院 049-2225595 分機 2106

26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 誠徵護理部 服務員 護理部/手術室全職數名 應徵方式: 1. 請來電報名:02-25433535#2040 護理部 - 戴小姐。 2. 院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 92 號。 3. 詳細招募資訊請參考本院網站 http://www.mmh.org.tw/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誠徵 [ 主治醫師 ] 胸腔內科、感染科、眼科、皮膚科、胸腔外 科、骨科、麻醉科、整形外科、復健科、牙科 ( 補綴、 根管治療或矯正專長 ) [ 住院醫師 ] 內科、牙科 [ 醫技人員 ] 藥師、呼吸治療師、復健科臨床心理師 [ 護理人員 ] 血液透析護理師、內科、身心科專科護理師 [ 行政人員 ] 環衛組服務員、工務課工程師、工務課工務 技術員 [ 應徵方式 ] 意者請至本院網站中 ( 人才招募 ) 自行下 載應徵申請表 (A4 紙橫印 ) 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影本 寄至台東市長沙街 303 巷 1 號五樓,總務課人事組張 小姐收,電話:089-310150 轉 459。 [ 備註 ] 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台東馬偕網站詳閱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誠徵 【主治醫師】急診醫學科、小兒腎臟科、牙科、胸腔內 科、眼科、胃腸肝膽內科、麻醉科、腎臟內科、心臟外 科、皮膚科、一般外科、小兒外科、外傷科、耳鼻喉科、 神經內科、整形外科、感染科、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大腸直腸外科、家醫科 【醫技人員】藥師、生理檢查科技術員,醫檢師 【護理人員】心臟血管外科技術師、各科病房、加護病房 【專科護理人員】外科 ( 眼科、耳鼻喉科 )、內科、手術室、 婦產科 【行政人員】營養課服務員、會計課事務員、護理部服 務員 / 助理護理員、托嬰中心托育人員 【應徵方式】Mail:k004@mmh.org.tw 或郵寄: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 690 號 新竹馬偕人資課廖小姐收 【備註】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新竹馬偕網站詳閱,謝謝

馬偕紀念醫院招標公告 ●工程名稱:淡水馬偕樓 7 樓產後護理之家恢復急性一般病房整修工程 領圖時間及地點:110 年 4 月 15 日至 110 年 4 月 22 日止請辦公時間 內至台北院區出納課領取。 標單投送地點及日期:110 年 4 月 30 日下午四時前,標單封妥親送台 北院區出納課。 ●工程名稱:台北平安樓 5F 復健科兒童物理治療室及日常生活訓練室空 間整修工程 領圖時間及地點:110 年 4 月 20 日至 4 月 26 日止請辦公時間內至台 北院區出納課領取。 標單投送地點及日期:110 年 4 月 29 日下午四時前,標單封妥親送台 北院區出納課。


~~~請各教會牧長關心代禱推薦~~~

台北中會第 70 屆議長

許承道

主後 2021 年 4 月 14 日

徵 助手

佳音搬家 佳音報佳音,讓你搬家不再 是惡夢一場,提供最專業的 服務,專門搬家、大型廢棄 物 處 理, 不 分 區 域 全 台 回 程、個人家庭、公司等。

呂底亞服飾公司

02-2262-5555、02-2673-1170 0939-435757 宜蘭羅東 03-3772345 桃竹苗 0939-046535 林弟兄

* 口 罩 套 * 西 裝、 西 褲 * 襯衫、小禮服 * 牧 師 服 * 博 士 服 * 詩 袍 * 福音 T 恤、背心

04-22471179 0906134777

懇請牧長代為推薦 1. 總務幹事:硬體設備管理維護及物品採購;教會門禁、停車管 理;禮拜日服事及行政協助。每週工作 40 小時;薪資 26,000 元起;享勞健保。 2. 清潔工作同工:教會環境清潔管理與維護;能配合教會週六、 日聚會上班服事者;具清潔工作經驗與專長者佳。每週工作 40 小時;薪資 26,000 元起;享勞健保。 ■意者請備履歷自傳(附牧者推薦信佳) 70172 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三段 11 巷 2-1 號(行政中心) 電話:06-2608398 Email:a0956355120@gmail.com

台灣教會公報社

誠徵 書房同工 有服務熱忱、細心且能獨當一面者,節期佈置 配合輪班,薪 24000 起,依學經歷調整。 ■意者請將履歷、自傳,email: wen@pctpress.org 營業部經理收。 ■工作地點:台南 (合則約談、即日上班者佳)

愛家精緻搬家 信實專業搬家貨運 油漆工程承包 大小搬家、 公司遷移、 免費估價、不分遠近,以 愛心、誠信、正直、良善 的精神來服事主的子民。 總公司 0800-271777

大台北 (02) 22701010 桃竹苗 (03) 4614444 0911-894400 馬來尤贛弟兄

* 家庭大小搬家 * 公司工廠喬遷 * 鋼琴金庫搬運 * 展場櫃位進撤 免費估價 提供紙箱 台北、桃園 洽林弟兄

0918-123712

新竹、台中 洽陳弟兄

0935-151721 LINE:cbf777

裝潢 水電 土木 鋁門窗 清潔 油漆粉刷*水電修繕 衛浴整修*防水捉漏 裝潢拆除*室內裝潢 輕鋼架*鐵厝*壁癌 ( 高屏地區、免費估價 ) 黃冠霖弟兄 鳳山區八德路二段 243-1 號 行動:0955-797-949

台 術 館 字 第 14644 號 省 國 技 研 字 第 10156 號

骨 痠

刺 痛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 2021 學年招生推薦甄試 一、哲學博士 二、教牧學博士 三、道學碩士和 教牧諮商碩士雙學位 四、教牧諮商碩士 五、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 六、宣道碩士 推薦甄試 ( 一 ) 報名自 3/8 ~ 5/12 止 甄試:台北 5/19 ( 三 ) 台南 5/21 ( 五 ) 放榜: 5/28 ( 五 ) 推薦甄試 ( 二 ) 報名自 5/28 ~ 7/23 止 甄試:台北 8/4 ( 三 ) 台南 8/6 ( 五 ) 放榜: 8/13 ( 五 ) 招生說明會:星期日下午 3 點 台北 4/11 ( 日 ) 台北院區 台南 4/18 ( 日 ) 台南院區 高雄 4/25 ( 日 ) 高雄手語之家 台中 5/2 ( 日 ) 台中耕心中心 下午 4:30

諮商專題講座 場次 晚間 6:50-8:30 台北院區 4/06 ( 二 ) 林蕙瑛博士 4/27 ( 二 ) 江文賢博士 5/18 ( 二 ) 李絳桃博士 6/08 ( 二 ) 陳永儀博士 台南院區 4/08 ( 四 ) 張資寧牧師 曾惠花牧師 4/22 ( 四 ) 謝鎮群教授 4/30 ( 五 ) 黃芯芯博士 5/06 ( 四 ) 陳永儀博士 5/20 ( 四 ) 許淑芬督導 6/03 ( 四 ) 鄭如安博士 張資寧 & 曾惠花牧師講座 4/08 ( 四 ) 台 南 院 區 4/12 ( 一 ) 嘉 義 福 音 堂 4/26 ( 一 ) 高雄手語之家 4/27 ( 二 ) 屏東長老教會

詳情見學校網站 洽詢資訊:台北院區 (02) 2736-0320 台南院區 (06) 208-3099 www.tgspp.org.tw

68 精緻 高雅 獨特 獎勵 紀念 禮品 團購 客製 來洽

行動:0919648697

讀經架 (面板可刻經文或勵志字句等)

電話:06-5720301 台南市麻豆區民生路 39 之 2 號 請洽 陳 先 生

http://www.ez-life99.com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延平新村 1-20 號(往溪頭路口) 電話:049-2653205 e-mail:puyuan_art@hotmail.com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3608期

27

工商 ‧

本會城市復興教會前牧師張瑞賢,因涉及該會財務問 題,經中會財務部、專案小組、中委會多次查核後,決議 即日起將其免職,並委請律師提出法律追訴,以維護信仰 教制及教會產業。其違失之處如下: 一、違反行政法 125 條,第三款『帳項不清或不結帳者。』 二、違反行政法 125 條,第四款『抗拒或違反總會、中會 之法規或決議,經勸誡不聽從者。』

誠聘「總務幹事」與「清潔同工」各一名

* 若您有感動與負擔,請將牧會經歷、事工異象等內容於 2021/4/30 前「掛號」寄送至: 雲林縣北港鎮中正路 94 號聘牧小組收;並以電話確認是否已收件。 聯絡人:何慧伶長老 電話:0934082938 我們會在禱告中求主引領與您聯絡,願上帝讓我們察覺相同的異象、 同心服事。

招生 ‧

台北中會 公 告

台南富強基督長老教會

誠聘教會牧師 * 具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認可牧師資格。 * 牧者的心志 :牧養、教導、關懷、傳福音。 * 以聖經為基礎的教導。

公告 ‧

資格:1. 神學院畢業或大學以上 ( 社工、音樂、心理相關科系尤佳 )。 2. 具探訪熱誠與協談能力。 考試項目:1. 聖經。 2. 英文能力。 3. 音樂─司琴 ( 或其他樂器 ) 與歌唱 4. 電腦能力。 5. 人格測驗。 薪資待遇:25,000 ~ 27,000 元。 ※ 應徵者請備履歷、自傳與教會牧師推薦函,並將資料 於 2021 年 5 月 7 日以前寄至 台南市東門路一段 57 號 新樓醫院人資室收,合者通知面試。

請附自傳、學經歷、信仰生命歷程 -5/30 前 郵寄:台南市東區衛國街 19 號 李東隆牧師 收 E-MAIL:may3508271@yahoo.com.tw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中會北港教會

求才 ‧

新樓醫院 誠徵 台南院牧部關懷師

1. 有傳福音的使命及熱忱 2. 善於關懷、溝通、輔導,負責主日學、青少年、 青年事工。 3. 搭配本會牧師事工,發展復興教會。 4. 有傳道經驗。

聘牧啟事

聘牧

1. 澎湖縣辦事處 - 主任(地點:澎湖縣馬公市) 聯絡電話:社福辦公室 07-3220669 # 406 胡琪宜 下載本會履歷表 寄至 chiyi@mail.pct.org.tw 2. 望安日照(地點:澎湖縣望安鄉) 社工員或護理人員、教保員、照顧服務員 (2 名 ) 薪資 / 福利:每月 30,000 ~ 37,000 元起 聯絡電話:澎湖縣辦事處 06-9218352 # 20 楊心甯 履歷表請寄 penanpenghu@gmail.com 詳情請上總會網站:最新消息\教界 . 社區消息

台南福音基督教會 誠聘傳道人

廣 告 看 版

總會平安基金會 - 澎湖縣辦事處 誠徵


廣 告 看 版

廣告洽詢/

、 02-2367-2067

廣告傳真/ 06-235-6277#152#134

廣告 02-2363-8084‧06-237-8882

/ MAIL

ad@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4 月 19 日~ 4 月 25 日/ 3608 期

2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