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公報3630期

Page 1

發行所/ 701003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臉 書 專 頁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線 上 奉 獻

專題報導 4-5 版

普世 從自身看見世界的需要 ( 上 )

沒有飯吃 蘭嶼見證疼愛 Yabosokanen

七星中會三一教會舉辦張一凡封牧 暨就任宣教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延續蘭嶼長輩身心靈關顧事工的 美好見證。(攝影/邱國榮)

中台灣基督教醫療史 彰基攜手美學館辦展 【洪泰陽採訪報導】彰化基督教醫院文 史博物館自 9 月 16 日至 10 月 10 日止, 假彰化生活美學館第三展覽室,舉辦「130 年台灣中部基督教醫療特展」,展出珍貴歷 史文件、手稿、書籍及上百幅老照片,邀請 民眾一起分享珍貴的歷史典藏。 彰基院長陳穆寬醫生表示,19 世紀台灣

感動許多人,期待未來參與這項事工的同工到

充滿瘴癘之氣,有一批人自願成為海外醫療

19 日舉行傳道師張一凡封牧暨就任宣教牧師授

蘭嶼旅遊時,都將 Yabosokanen 列為訪視地點,

宣教師,遠渡重洋離開西方優渥生活,來到

職感恩禮拜,差派在蘭嶼 Yabosokanen(雅布

將熱切的愛心帶去,也將 Yabosokanen 所做的

福爾摩沙面對陌生族群與生活習慣,開創影

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協助照顧老人,並且投入

見證帶回社區,彼此宣揚這件美事。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三一教會 9 月

孤獨老人的靈性關懷工作。

Yabosokanen 創辦人張淑蘭護理師,曾獲得

響台灣中部 130 年的醫療科技與文化發展。 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表示,彰基文 史博物館是中部地區第一座立案的私立博

星中中委羅興隆牧師以「因為熱切的愛」為

「第八屆南丁格爾獎」,也是 tao(達悟)族群

題證道指出,能夠進行這次封牧暨差派,讓張

區會 J i r a n m e l e k(東清)教會長老。她表示,

療的歷史與發展,展覽總共包含五個展區,

一凡在 Yabosokanen 繼續原本工作,架構出一

Yabosokanen 意思是「沒有飯吃」,飯是維持

歡迎前來觀賞。

幅美好事工圖像。背後集合許多人同心努力,

生命一項重要的東西,在蘭嶼最高孝親表現是

彰基文史博物館館長詹麗珠表示,130

參與其中的每一位,猶如聖經描寫打破香膏的

給父母親飯吃,然而在達悟習俗裡,若說出「很

年來,宣教師不畏艱難地在中部無私地奉

婦女膏抹耶穌的心意,因為相信所信的上帝就

有飯吃」,惡靈會讓說這句話的人沒有飯吃。這

獻,深入偏遠的鄉村及山地部落,照護關

是愛,而且是認同、陪伴與受苦的愛。

種「反向字義」是達悟獨特的文化,也是居家護

懷貧、病、弱勢者的健康,甚至埋骨台灣,

羅興隆表示,包括他在內,不少人是從臉書

理所取名 Yabosokanen 的由來。

物館,提供珍貴史料讓民眾了解基督教醫

為了記念宣教師的努力,舉辦特展讓台灣人 民再度緬懷這群宣教師們的辛勞。

「盧俊義牧師專欄」得知,女傳道師張一凡在通

張一凡致詞表示,長老教會信仰告白「釘根

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資格檢定後,毅然隻

本土,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

的字典,以及蘭大弼偕同夫人高仁愛醫生帶

身前往蘭嶼,委身在島上照顧一群孤獨長輩的

盼望的記號」,上帝將蘭嶼放在她的生命裡,有

著家人外出踏青所拍攝的黑白照片等。

靈性。盧俊義積極協助尋找可以支持的教會,

愛、有受苦,但總是有盼望,因而堅定相信她在

得到三一教會主任牧師徐信得與全體長執、弟

Yabosokanen 的服事是上帝的旨意,「就算是

兄姊妹響應,使這件美事得以成就。

沒有辦法封牧,我依然相信上帝有祂的旨意。」

徐信得代表三一教會,首先向盧俊義表達感

從回應呼召進入神學院起,她體驗到上帝讓願

謝,讓三一教會有機會參與這項事工,開拓教

意跟隨基督的人,去經歷是否對祂有完全信心

會的視野及深化教會的信仰。在盧俊義協助下,

與信任的考驗。她確信上帝疼愛那些在病苦、

預估四年所需經費已經募款達到 90%。徐信得

黑暗中的人們,「是上帝要我們在世上參與祂

感動得哽咽指出,他相信一件有意義的事工會

的工作,」實踐愛鄰舍如己的信仰。

展出文物裡,可看到宣教師學習語言使用

相片提供/彰基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21 年 9 月 20 日~ 9 月 26 日

3630 期


教會消息

落地生根 香港邊城青年立案 為缺乏資源的在台港人努力 盼立基台灣 聯手民主世界抗衡中國威脅 香港邊城青年 月 日召開記 者會,宣布正式在台灣登記立 案。(攝影/洪泰陽) 9

13

【邱國榮綜合報導】《港版國安法》實施後,中國政 府開始禁絕香港的民間組織活動,「反送中」運動時在 台灣的香港人(簡稱台港人)成立的「香港邊城青年」 (簡稱邊青)9月1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正式在台灣登 記立案,同時預告將在10月1日中國國慶這一天,串聯 其他組織抗議中國,呼籲全球抵制北京冬季奧運。 邊青執行委員Sky表示,10月1日是中國這個極權國 家的成立日子,長期以來,中國不斷加深侵害香港、新 疆、西藏等地的人權,多次揚言要以武力侵犯台灣,也 在香港全面執行《港版國安法》,大規模拘捕和關押抗 爭者,罪行罄竹難書。他說,面對這種侵略野心,民主 陣營必須團結起來,以行動抗議,也因此邊青將聯同其 他在台港人組織、台灣組織及來自被中國迫害地區等 團體組成籌備小組,一同發起系列抗議中國的行動,包 括實體行動與網路行動,也同時呼籲全球抵制北京冬 季奧運。 由於香港已經不再「一國兩制」,淪入極權中國統 治,許多港人選擇離境、重啟生活。針對落腳台灣的台

港人的生活權益,Sky表示,邊青除了結合各地區抗中 的組織持續抗中以外,立案後的邊青也會關注港人在 台灣生活的相關權益,以長遠來說,台港人會變成台灣 社會不小的群體,所以邊青在未來也會就台港人的議 題努力。 Sky指出,2019年聽到台灣政府特別針對香港抗爭 者提出人道救援,台港人非常認同台灣政府願意出手 幫助,然而在施行的細節方面,邊青覺得台灣政府有必 要再加強,因為,抗爭者與香港市民幾乎同樣以一般方 式入境台灣,然後落地生活,這種方式並沒有「人道救 援」或「政治庇護」。他指出,不少台港人是受到中國 威脅,或是有感受到這方面的疑慮才離開香港,但不是 每位台港人可以承受這樣的風險,這也是立案後的邊 青會往台港人權益方向去努力的工作。 邊青理事長江旻諺指出,目前陸委會根據《香港人道 援助關懷行動專案》成立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 確實有協助台港人的措施,不過在沒有明確的法源基 礎下,能做到的只是行政上彈性及短期協助措施。因此

大屏共讀 記憶部落與小島白色恐怖 【林婉婷採訪報導】「大屏共讀──屏東地區高中生 人文及社會科學共讀社群」在今年暑期舉辦「給所有人 的屏東關鍵字」線上系列講座,最終場於9月11日晚間 登場,由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林傳凱談「抵抗 的五零年代:部落與小島的白色記憶」,介紹屏東不義 遺址「小琉球職訓總隊」,和發生在屏東原住民族部落 的白色恐怖歷史。 林傳凱指出,「小琉球職訓總隊」全稱「台灣警備 總司令部職業訓導第三總隊」,1953年自台中后里遷 至屏東小琉球,位於琉球鄉大幅村八七高地附近。當 時所關押的是官方認定之「流氓」,而流氓定義則根 據1952年國民政府頒訂《台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 法》第3條。「小琉球職訓總隊」存在至1973年。 林傳凱說明,當時獄中考核不及格的政治犯,或在 台灣沒有親人、保人的政治犯,可能會被以行政命令送 至勞務更沉重的小琉球。例如被關押在綠島的陳金河, 1960年本該結束十年刑期,卻因有八年考核不及格, 又被認為思想沒有改正,在1961年被送到「小琉球職 訓總隊」延訓。陳金河在口述歷史中提到,小琉球的勞 動是無意義地搬運重石,要讓人疲累到無法思考。 政治犯顏世鴻則說被暗示出獄辦手續要給紅包,但 他不想開先例,害家境較困難的政治犯處境雪上加霜, 所以拒絕,結果就被判定結訓成績不及格而送往小琉

2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球。他在回憶錄裡也提到每天搬運50公斤重的石頭上 山、下山,好像希臘神話的薛西佛斯在受罰。 林傳凱指出,所謂「流氓」未必真的是流氓,例如林 水泉在選舉時於街頭宣講中批評政府,因此被視為流 氓逮捕,1961年被判到小琉球。另外,黃華(黃明宗) 在1960年參與「中國自由黨」籌備並在街頭宣講也被 提報流氓,被判1963到1966年到小琉球感訓。 林傳凱談到,與綠島監獄有思想改造機制不同,小琉 球的管訓就是純粹勞動與苦工。他點出,這也是為何許 多政治犯關於小琉球的回憶談得不多,並非記憶不深 刻,而是制式化、懲罰性的勞動確實令人麻木。 而原住民族白色恐怖歷史中,在1960年代後期,花 蓮秀林鄉的原住民青年有感於族人經濟貧困,與受平 地人欺壓、歧視處境,萌生原住民族團結、獨立的思 想,這個想法也傳播到其他部落、族群中。 屏東獅子鄉內獅村的Payuan(排灣)族人詹登貴, 與T r u k u(太魯閣)族人呂文華、鄭榮祥、杜文義與 Tayal(泰雅爾)族人秋賢嘉等,1974年因「台灣原住 民獨立案」被捕、隔年判刑,他們供述中提到務農的原 住民族被剝削、原住民族孩子淪為童工與雛妓等問題。 問答時間,與會者交流資源,分享可以從報導文學 與紀錄片如《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No.07詹登 貴》,進一步理解詹登貴的生命與其後代的觀點。

他表示,台灣政府要思考,如何讓台港人能夠在台灣居 留下來、取得定居,否則依據現行法令,台港人即便在 台灣工作到退休,也是沒有辦法取得台灣身分證。 江旻諺表示,台灣政府既然強調會和港人並肩同行, 那麼,應該積極讓台港人在台灣有安身立命的機會, 「讓台港人可以成為和我們一起對抗中國的新的住民、 新的族群。」他說,能夠立基在這基礎之上的台灣,才 有足夠的道德與正當性去呼籲全球的民主國家,一起 來對抗中國的威脅。 邊青未來主要服務對象為缺乏社會資源的年輕台港 人和未來台港人。組織五大宗旨:一、團結台港人,增 強彼此間的連繫,加強公民意識,融入台灣社會;二、 關注台港人權益之現況及動向,為台港人發聲;三、以 多元化方式宣傳、推廣台港兩地文化之特色及異同; 四、揭示香港面臨之處境,呼籲台灣社會關注;五、推 動香港、台灣民主、自由之發展。

慈湖潑漆案進入二審終庭 羅宜指蔣家靈柩公帑私用 【邱國榮採訪報導】慈湖潑漆案的被告11人在2020 年上訴二審,二審法庭於今年9月15日進入最後的庭 訊,此案將在11月17日上午10點30分宣判。被告之一 自由台灣黨主席、七星中會東門教會青年羅宜受訪時 表示,最近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提出「中正廟」(中正 紀念堂)的轉型計畫,但慈湖有蔣介石懸棺,威權象徵 可說是更勝中正廟,既然政府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計 畫,慈湖應該要一併計畫剷除。 羅宜指出,蔣介石過世至今,國家還要繼續守護他的 遺體、靈柩,這一方面用是公帑記念蔣介石,另一方面 國家政策仍遷就著蔣家。他表示,雖然中正紀念堂極具 有威權象徵,但慈湖有蔣介石懸棺,主管的機關是後備 指揮部,隸屬於國防部,此威權的象徵可說是更勝於中 正紀念堂。 羅宜指出,陳水扁政府時代,政府已經跟蔣家談妥, 下葬靈柩於五指山,蔣家卻反悔,於是國家繼續幫蔣家 維護其家族成員靈柩。所以他們訴求撤除慈湖文化園 區,依據國葬禮儀讓懸棺入土下葬,國家不用再編列預 算維護懸棺,不然就由家屬領回,看是要回歸中國還是 下葬於台灣,但重點是不可再用公帑維護靈柩。 二審的最後一庭的庭訊上,羅宜等人向法官解釋,潑 漆應是受到憲法保障的「象徵性言論」,並向檢察官與 法官提問:「蔣介石靈柩的所有權人是中華民國或國防 部後備指揮部?慈湖陵寢這塊地的所有權人,是蔣家 還是國家?若陵寢地是蔣家所有,應是蔣家來提告;若 是國家所有,為何國家要保護私人靈柩?」另外他也質 疑,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及《殯葬管理條例》,懸 棺並不合法,然而國家並未為蔣家的懸棺訂一個高於 這兩條法律的特別條例,難道蔣家有豁免權? 羅宜指出,慈湖潑漆事件當時《促轉型正義條例》尚 未通過,而他們的訴求之一,就是要求政府盡速通過 《促轉條例》,條例通過後,行政院依據條例成立促轉 會。因此,不管二審法庭在11月定讞的結果是否有罪, 他們會希望在二審宣判後拜訪促轉會,希望促轉會既 然為轉型正義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計畫,那麼,也該提 出剷除慈湖文化園區與懸棺的轉型正義計畫。


教會消息

水果不要放在 同一個籃子裡 中國海關總署在9月18日給台灣送來了一份「中秋 賀禮」,宣布台灣的釋迦與蓮霧因檢出有害生物,自 9月20日起暫停前述兩種水果進口,時間點就巧妙落 在中秋連假期間,趁著休假日鬧事,企圖讓台灣政府 措手不及,真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今年2月中國突然宣布暫緩台灣鳳梨進口的事件, 許多人仍記憶猶新,這一招「水果禁令」原來是歹戲 拖棚的舊把戲。根據農委會的統計數據,鳳梨、釋迦 與蓮霧,這麼巧就是台灣對中國出口的水果總量前 三名,更突顯這種片面暫停輸入的伎倆,正是中國慣 用的「以商逼政」手段。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就表示,

按照國際規範,台灣農產品若有任何不合格之處, 都可以根據科學證據進行協議限期改善,絕非片面 通知後在兩天內就立刻禁止輸入。若是中國沒有進 一步回應,台灣將在10月1日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提出爭端解決控訴。 說來實在令人不勝唏噓,一個泱泱大國竟淪落到 要靠黑心手段來欺壓鄰國辛苦農民,若真有本事, 怎不直球對決,直接宣布禁止台灣生產的高科技晶 片進口中國?這種獨厚資本家卻剝削農民的做法, 若《資本論》的作者馬克思地下有知,一定會氣到跳 起來棒打不肖子孫。 走筆至此,想到兒時在歷史課本裡讀過「中國以

德服人,從來不欺壓周邊弱小民族,只有蠻夷來騷 擾中國」的「神話故事」,對照現況,真是讓人啞然 失笑。無怪乎近日世界各國紛紛警覺中國並非想像 中的禮儀之邦,正在逐漸撤出對中國的投資與依賴。 說到底,若有惡霸執意拿台灣農民練拳頭出氣, 在道德勸說無效之後,仍需處變不驚、自立自強。因 為經驗顯示,對惡勢力求饒,得到的不會是永遠的 安寧與和平,反而會換來變本加厲的勒索。鳳梨事 件的後續發展是,台灣在失去中國市場後,反而在日 本等成熟市場有數倍的銷售增長。 古有明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對台 灣來說,是水果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說來有趣, 傳道書11章1~2節竟曾傳達投資心法:「把你的錢 投在對外貿易上,總會有贏利的一天。要在好些不 同的地方投資,因為你不知道在這世上會遭遇什麼 惡運。」(現代中文譯本)回到正題,無論發生什麼 惡運,傳道書11章8節傳達的信息更切中人生實況: 「要為每一年的壽命感恩。無論你活在世上多久,要 記得,死是更長久的。將發生的事都是空虛的。」

我的銀髮我自主 守護長輩心靈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教會高齡關懷事工與長照亟需關注 銀髮靈性課程 月 、 日 在台中中會篤行教會舉辦, 有近 人參與。(相片提供 /高齡關懷事工小組) 30

我愛台灣宣教營因疫延期 預計10月下旬尖石鄉舉行

9

17 18

【林宜瑩採訪報導】為讓青年有機會認識不同的教會與文 化,進一步了解整全的宣教,也藉由普世體驗與宣教參與, 進一步認識基督信仰,並持續關心教會與社會,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期望眾教會能一同參與普世合一 運動及夥伴宣教(Partnership in Mission)的推動,以激勵

【洪泰陽台中報導】「我的銀髮我自主」銀髮靈性課 程中部場,9月17、18日在台中中會篤行教會舉辦。課 程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主辦、總會21世紀 新台灣宣教運動高齡關懷事工小組承辦,有近30人參 與,彼此學習交流。 17日下午,邀請自2018年起投入長照據點的陳毓麗 老師,分享與說明長者事工中教會的音樂運用。18日 邀請台北商業大學兼任講師王幸珍以理財為題,分享 如何對教會長輩說明相關理財與遺產課程。另外,來自 天主教耕莘醫院健康促進管理中心的謝宏裕老師,則 是以實務經歷來分享社區全能照護的理念與做法。 總會助理總幹事陳義明牧師在開會禮拜表示,未來 台灣社會的年長者共同照顧,將逐漸成為很大的關懷 網絡,台灣預估在2026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總人 口數20%,將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他強調,教 會就是社會的縮影,透過事工的培訓,彼此支持、共同 照顧,體驗被了解與被認同的感覺,如此也消弭社會上 高齡照顧的悲劇,「我們要發揮高齡照顧功能,上帝看 重每一個人不分老幼。」 「我的銀髮我自主」課程帶領者、南與北文化出版 社社長吳信如表示,靈性力量是「活力老化」的關鍵因 素,卻是目前長照與高齡關懷事工最缺乏的一塊。她 說,本課程是從德國本篤修會的靈性訓練中,開發屬於 台灣教會的教材,受到許多長者與長者事工從事者的 歡迎與支持。在進階課程的設計上依照基礎課程施行 的經驗,有更深入的核心主題,從心理、靈性與信仰基

礎上多層面的交互應用。特別規劃「實務操作專題」: 儀式、節期、繪本與聖經故事,讓陪伴者有更多具體的 工具進行這套課程,讓宣教事工順利與社區長者事工 接軌。課程內容不但對於高齡長輩潛力激發有極大的 幫助,對每一位自我心靈與靈性成長有異象的朋友,也 是很好的身心整合與成長課程。 吳信如表示,成功健康地老化關鍵在於「我如何存 在」,然後才是「做」什麼。鍛鍊心靈的強度才能面對 身體與生命的限制,唯有能夠接受老化的限制,並在這 限制中發揮最大的潛力,才是有活力的老化。

青年成為教會盼望的記號,原定9月10至12日於新竹縣尖石 鄉Cinsbu(鎮西堡)部落舉行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 Love Taiwan Mission,ILT)「『等候』──古道漫步」活動,因疫 情延至10月22至24日舉行。 為了讓各地青年更安心參與ILT營會,總會青年決定延期舉 行活動。該活動選在Tayal(泰雅爾)族Cinsbu部落舉行,報名 資格為全國教會青少年、年齡限17至35歲,對普世活動和相 關議題有興趣之青年。總會青年特別提醒,10月23日整天活 動將在Cinsbu神木群林間舉行,欲報名參加者須審慎評估自身 體力,相關報名資訊可至總會網站查詢。

論述與傳承 記念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記念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與台灣基督長老會北部大會合辦 「論述與傳承:紀念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神學講 座,10月18至20日分成實體(在台神,限65人)與線 上(須提供個人Email)兩種方式,即日起可到「台灣 神學研究學院」網站線上報名,至10月12日止。 講座除了邀請台神系統神學教授林鴻信、歷史神 學助理教授鄭仰恩、系統神學助理教授梁越美外,也 邀請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林昌華、真理大學教授蔡維 民、前加拿大聯合教會駐台宣教師史邁克(Michael Stainton)、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謝大立、東

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王政文、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 教授鄭睦群、美國布拉斯加大學歷史系教授詹姆斯‧羅 勒(James Rohrer)、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傑米‧羅 文‧布萊克‧諾克斯(Jamie Rowan Blake Knox)等 人擔任講師。 18日專講包含「馬偕學的發展及其時代意義」、「馬 偕的原住民書寫──接觸到理論建構的探討」;19日 包含「馬偕與噶瑪蘭民族復興運動」「馬偕的疾病與日 常生活」「與馬偕同行的詩歌」;20日則有「比較兩位 宣教師:馬偕與閏虔益如何對抗威權」「蘇格蘭認同對 馬偕和馬雅各的意義」等專講,內容精采可期。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3


專題報導

普世 從自身看見世界的需要 上

總會原宣普世小組首次辦理培訓營 增廣原住民基督徒青年視野 │總編踏話頭│

清楚認識自己,才有辦法穩健走

向世界,不至於迷失在其中。作為一個在政治上長期受 到國際社會孤立的國家,台灣各界深感與普世社會建 立連結的重要性,其路徑除了培養語言能力、增廣國際 視野外,如何向國際友人展現上帝創造台灣的獨特之 美,並認清台灣如何能夠為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力,更 是不可忽略的一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原 住民宣教委員會所主辦的第一屆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 營,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透過信仰的眼光,看見自 己的角色,展現台灣的自信與美麗。

來自各中區會代表、關心原住民自治議題的青年學員齊聚一堂。(本專題攝影/林婉婷) 本次營會中,以台灣多元族群元素和重要議題構成禮拜意象。

【林婉婷專題報導】為發展並組織原住民普 世事工、人才,促進原住民基督徒青年對普 世與在地歷史、文化認識,進而具有普世觀 和人文素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 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原住民普世小組主辦首 屆「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於9月8至11日 在墾丁天主教服務中心舉行。 開會禮拜中,總會原宣主委Sulja Pakedavai(左金 男)牧師以「展翅高飛,擴展神國」為題分享信息,首 先談到Payuan(排灣)中會安排「保羅宣教之旅」時 曾到土耳其,過程中搭乘熱氣球眺望,他意識到要觀 看全局就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上帝的宣教不是局 限在一個地方。」他藉此解釋,要理解上帝的旨意、回 應上帝呼召時,就必須想像所經歷的不同挑戰,預備 自己有更高、更遠的眼界。 「宣教是上帝的使命,是代代相傳的。」S u l j a Pakedavai強調,傳承中有不同經驗與挑戰,有值得學 習的,也有值得警惕的。他以「老鷹不是天生下來就會

勇敢邁步行 在異文化中看見自我 【林婉婷專題報導】「不要限制我們對普世的想 像。」在講座「青年如何參與PCT原宣普世宣教」中, 主講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原宣教育幹 事Rii Taljimaraw(日依‧達里瑪勞,圖1)傳道師指 出,每個人都有普世交流經驗,例如閱讀書籍、跨文化 交流等,不一定局限在教會活動。至於如何參與普世 宣教,與談人、青年代表Qelen Zingla (額冷‧璟拉,圖2)師母直言「拿 出勇氣報名就對了」,太多顧慮有 時反而很難跨出第一步。 1 2006年,兩位講者前往馬來 西亞參與世界傳道會(CWM)東 亞區的青年工作營(Youth Work Camp),那是她們首次的普世經驗。 Rii Taljimaraw點出,漢人在台灣是主流族群,在馬來 西亞卻也面臨壓迫,由此可見,族群問題其實並沒有 人們想像中那麼簡單,「同樣種族在不同國家有不同 處境。」她也談到,在普世活動中建立的關係需要維繫

4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和培養,不是活動結束就停止,而是能 不斷提醒自己如何在這些關係裡見 證上帝。Qelen Zingla則回顧,當 時觀察到馬來西亞是貧富差距大 2 且族群多元的國家,因此可以看 見教會很多邊緣人關懷事工,令大 學就讀社工系的她深有感觸。 兩人也分享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普 世經驗。Qelen Zingla曾參與普世教協(WCC)在 韓國釜山舉辦的第10屆年會,當時PCT青年團負責展 演,經討論、構思後設計「彩虹孤島」意象來呈現PCT 事工與關注議題,包含性少數(LGBTQIA+)、青年 貧窮、台灣國際地位、非核家園等。 Rii Taljimaraw曾參與印度長老教會(PCI)的米佐 蘭姆(Mizoram)青年大會和加拿大長老教會(PCC) 的青年大會,她見證印度青年對信仰的熱忱,以及地 方教會同心合力花兩年時間預備迎接與會的上萬名青 年。她另指出,加拿大青年大會探討原住民族議題,讓

飛翔」說明青年必須受訓練,勉勵青年要能夠 展翅高飛,才能被上帝所使用,也祈願接下 來幾日上帝賜予新眼光,讓學員不只是看見 宣教的成敗,也看見宣教的契機。 本次營會安排四場主題專講,分別是: 「P C T對於原住民宣教的核心價值及核心反 省」由總會助理總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 牧師主講;「青年如何參與PCT原宣普世宣教」由 總會原宣教育幹事Rii Taljimaraw(日依‧達里瑪勞) 準牧師主講;「福音與文化對話」由台灣阿美族語言永 續發展學會理事長Sifo Lakaw(鍾文觀)主講;「原 住民傳統習慣及國家律法」由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 所教授王增勇主講。 另有宣教工作坊,分「原住民大專」「都市宣教」 與「小型教會」三個組別,邀請牧者帶領學員互相分 享及深度思考。最後由總會副書記Fuyan Suda(張培 理)牧師主持開放空間會議與主禮閉會禮拜。本專題 將分兩期報導。

與會者反思過去的不公義歷史,及如何道歉、和解。 Rii Taljimaraw強調,雖然資源不同,但上述主辦單位 都用心設計活動橋段,讓與會者有所領受。 不過WCC年會舉辦期間,會場外也有不同理念的教 會團體在抗議,曾被抗議者質問的經歷令Qelen Zingla 思考這樣的差異源自於什麼。她表示,她相信場內和 場外的基督徒都是弟兄姊妹,上帝包容人類的不同, 透過彼此了解、討論與尊重,更接近合一,「聽見 不同的聲音並不會傷害我。」Qelen Zingla說,面 對不同立場的對話與衝突,心裡有上帝仍享有平安。 普世經驗讓Rii Taljimaraw省思自己是否對原住 民族議題有敏感度,也提醒自己要「穿進別人的鞋子 裡」,即體會別人的處境,哪怕有不合適或不喜歡,但 這也是被接納及參與他人的過程。 「在不同文化中看見自己。」Qelen Zingla則說, 因為需要向他人介紹自己,也因此更認識自己與教 會。她說明,所謂參與不是到場,當願意開放自己投 入其中,生命就能被擴張,「開放自己是生命更新的 契機。」 「普世讓我們看見許多不同,也可能會不喜歡, 但可以幫助我們走向上帝的合一。普世雖然很廣、 很大,但是也常常幫助我們回到自己的內心。」R i i Taljimaraw最後總結並引用廣告台詞「Just do it」 (做就對了)激勵與會的青年。


專題報導

突破舒適圈 揹起十字架實踐信仰 【林婉婷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 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原住民普世小組9月8日至11日 「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其中一場講座「PCT對 於原住民宣教的核心價值及核心反省」由總會助理總 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牧師主講,總會原宣 原住民普世小組顧問林明珠與Payuan(排灣)中會總 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 與談。 Sudu Tada 首先列出常見的普世 議題,並說明這些議題是教會的 發展與責任所在,包含「人權與 宗教自由」,例如P C T曾舉辦台 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IRFF), 且玉山神學院院長Pusin Tali(布 興‧大立)牧師獲任為台灣宗教自由無 任所大使。關於「公義與和平」,Sudu Tada指出,目 前普世教會組織主要推動以巴、韓國、南美洲和台灣 普世等相關論壇,探討這些國家與地區所面臨的處境 與挑戰;在「對抗帝國」方面,中國與美國是目前普 世公認的「帝國」,占據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領 域影響力。 接著Sudu Tada也說明,總會原宣成立已經67年, 最核心價值是「認同」「委身」與「永續」。「認 同」是肯定族群身分,「委身」是善盡族人責任, 「永續」是讓個人生命成為族人祝福,因此早期PCT 的牧者們便投身參與土地、正名、族語等原權運動, 至今仍然在努力。他也以「善盡普世信仰責任」提醒 與會者,過去原住民族教會是被幫助者,現在則要成 為給予幫助者,總會原宣已出版《台灣原住民族宣教 故事》並翻譯英文版本,計畫將來出版國際議題倡議 相關著作。 Sudu Tada強調,原住民教會曾經是部落的教育、 資源、文化與歷史中心,現在應該繼續掌握這樣的角 色,「族群得救勝於個人得救,個別教會成長不如普

宣教工作坊兵分三路討論 探討青年、都原、小教會 【林婉婷專題報導】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宣教工 作坊案議題分成「原住民大專」「都市宣教」與「小 型教會」組別,分別由花蓮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牧師 Laisang Nikar(萊姠‧妮卡兒),Truku(太魯閣) 中會台北太魯閣教會傳道師Lowking Unaw(高振 洋)和Payuan(排灣)中會Ciulaku(長樂)教會、 Drakki(牡林)教會傳道師Vavauni Ljaljegean(法 法吾妮‧拉樂歌安)帶領。 Vavauni Ljaljegean首先點出小型教會的可能 處境:地處偏鄉、多老人與小孩、經費缺乏、物資 過多、傳道人更替頻繁等;她在牧養的C i u l a k u、 Drakki教會時也面臨上述挑戰。 2018年,Va v a u n i L ja l jeg ea n與T ja n u ba k Ljaljegean(蔣記剛)傳道師來到恆春半島,隨即展 開人類學調查,透過文獻資料、耆老口述等方式認識 牧養地區的人文史地。接著,他們碰上地方與教會選 舉期,需要更新長執的服事與責任觀;年底以「末年

世教會成長。」他也指出,與其追求成功神學,不如 揹起耶穌的十字架,在經濟導向的當代社會,常常人 數多的教會才獲得重視,人數少的教會則被遺 忘,這需要眾人反思。 Sudu Tada提出幾項原住民宣教的核心反省,他以 自己以前上學因說不出漢名而被老師處罰的成長經驗 談「去殖民化」,也直言黨國基督教遺毒尚未去除。 他表示,當年教會為了維護統治者權力而導致信仰價 值偏離,視追求自由、公義與人權為異端,甚至 教會早期曾有不能穿傳統服飾的規定,他自己也 曾因為穿著族服背心而被批評「不倫不類」,「如何 讓教會成為教會,讓基督的十字架成為教會的十字 架,而不是維護政黨的意志,這需要思考。」 最後Sudu Tada談到對全球化的擔憂:疫情衝擊、 環境破壞、貧富差距等問題發生,而經濟取向的社會 似乎也導致宣教世俗化,不少教會擔心沒有奉獻就經 營不下去,但他點出,耶穌基督的宣教不是經營教會 與建立禮拜堂,這些世俗思想會影響事奉上帝的心 志。另在「後現代」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影響下, 每個族群都認為自己最重要,也使得傳統信仰崛起, 產生福音與文化的挑戰。 林明珠 回應時表示,「普世宣教是 基督信仰實踐的過程,是只有持續 和真實的生活體驗,才能獲得的信 仰教育。」普世的意義是顯示上 帝創造整全、合一性,而基督徒 彼此學習、共融,也是見證基 督的愛與救贖。 林明珠分析並說明普世的任務,包 含覺知──有意識並敏感自己是誰,且從他者看見自 我;探索──觀察世界的面向;認同──辨識各樣角 色並連結、歸屬自己選擇的價值;委身──有認同感 後,能決志並持續參與、真實付出,不會半途而廢, 不是為別人而做,而是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創新──

會」(年度事工研討會)擬定下個年度的事工方向。 而Ciulaku教會還遇到土地權狀糾紛,在2020年底解 決,現在則進行教會歷史轉型正義工作,希望釐清40 年前Ciulaku教會的前身──東海教會在戒嚴時期因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設立,而被迫遷移的 過程。 Vavauni Ljaljegean表示,在牧養小型教會交接 時,除了議事錄、帳本、土地權狀(土地謄本)、會 員名冊、和會手冊等文書資料外,最好預留一至六個 月的交接期,一方面是讓交接事務完善,另一方面也 讓會友調適,避免有被拋棄的感受。她也提醒,要帶 著會友認識教會制度及參與總、中會事工,並強調要 整頓財務制度,才能建立健康的教會。 問答時間,Vavauni Ljaljegean和學員們討論 教會要如何陪伴返鄉青年尋回自我與族群認同。 Tjanubak Ljaljegean則鼓勵傳道人要多進修,提升 改變地方困境的可能;他直言,雖然牧會遇到許多挑 戰,但他很享受在Ciulaku、Drakki教會的服事。 參與工作坊的總會助理總幹事Sudu Tada牧師分享 自己的經驗。他1990年自玉山神學院畢業,1992年 取得牧師資格,但直到2007年才封牧,主要是因為 長時間深耕小型教會。他表示,帶領小型教會步步成 長是使命,有使命就會願意委身。

以新眼光、意念與心態去體驗每次互動、交流。 「我們具有真實的自我認知嗎?」「我們的信仰體 驗有更新的領受嗎?」「我們的宣教是負責任的宣教 嗎?」林明珠拋出問題和與會青年共思,最後坦言人 才培育有不同模式,要持續並不簡單,盼望每個人都 成為有宣教熱忱的人,「教會要成為有使命的社群, 才有為上帝國見證的根基。」 Ljegean Tudalimaw 則以自己親身 經 歷 黨 國 教 育 禁 錮、神 學 教 育 啟 發、靈恩運動衝擊和社會運動崛 起等過程,直言PCT發起許多宣 教運動,也提出整全宣教六大面 向,不過對於實際在牧會的傳道人 而言,常常是「知易行難」,因為實 在有太多外在因素影響。「我們的困難 點是容易窄化。」她說明,例如著重在資源挹注和滿 足,忽略滋養人的靈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安逸於舒適 圈,無法突破。她還觀察到近來PCT每年度的宣教會 議,中會參與度下降,難以凝聚PCT共同的異象,也 削弱本土神學的力量。 L j e g e a n T u d a l i m a w以母會、P a y u a n中會 Kazangiljan(佳義)教會為例說明:解嚴以前,前任 牧師林健二有會友信任與部落敬重,另以清晰的神學 觀點掌握聖經詮釋,能夠透過信息表達原權理念與議 題關懷,並帶動會友們參與社會運動;在靈恩運動時 期,教會也曾面臨分裂處境,同樣是藉由神學解釋向 信徒們說明,而能穩定根基、度過危機。 Ljegean Tudalimaw表示,她認為在普世宣教中也 需要找到類似典範,透過累積牧會經驗與形塑牧者身 分,讓教會、信徒接納普世價值。

宣教工作坊原住民大專組。

宣教工作坊都市宣教組。

宣教工作坊小型教會組。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5


教會消息

視讀司法 談女性身體自主權 司法院與孢子囊電影院系列講座 第四場從芬蘭電影《女性日常》看性別暴力議題 【林婉婷採訪報導】「國民法官」制度將在2023年 上路,為了讓社會能逐步累積對司法議題的認識與關 注,司法院與孢子囊電影院在2020年首度推出「視讀 司法」司法放映講座,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帶領社會 思想司法與生活的距離。今年再次合作系列講座,9月 18日晚間為第四場,透過2021年在台灣上映的芬蘭電 影《女性日常》(Tottumiskysymys)討論性別暴力議 題,由雲林地方法院法官王子榮和洪雅書房創辦人余國 信對談「#MeToo,漠視是惡行的起源?」。 《女性日常》由七位女性導演執導的六段故事組成, 呈現女性在日常生活遭遇性暴力、性騷擾卻求助無門或 反被檢討的困境。例如女子在公車上被騷擾卻無人出手 相救,女演員反對卻仍被迫參演性侵戲碼,女性在公司 慶功派對說出被上司騷擾經歷反遭同事指責等。 王子榮與余國信從劇情切入司法程序討論:在劇情 裡,妻子被路人性騷擾,丈夫只想息事寧人的態度反而 造成二度傷害。王子榮指出,為避免性暴力案件受害人 遭到二度傷害,除了雙向法庭、隔離訊問,也會避免讓 被害人反覆陳述、制止被告或辯護人對受害人的人格攻 擊詰問等。至於這種路過觸碰式的性騷擾又如何舉證?

反亞泥,還我傳統領域自救會

雲林地方法院法官王子榮和洪雅書房創辦人余 國信參與對談。(翻攝/林婉婷)

王子榮說明,被害人證述本身就是一種證據,另外就是 靠警察、檢察官蒐證。 另有段劇情透露出性騷擾案件被視為「小案」;余國 信好奇在台灣是否有此現象?王子榮談到,自己一個月 約負責40個案件,他個人不會有大小分別,因為那些 案件可能是某個人生命中唯一的案件與司法經驗,因此 每個案子都是重要的案件,都需要重視、謹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線上講座

問答時間,有人問到拍攝性侵戲碼如何界定為性騷 擾?王子榮坦言要看當下情境,因為性騷擾關乎被害 人感受,不過在拍攝時都會確認身體碰觸動作、部位等 界線,逾越就可能有冒犯之嫌。另有人詢問在同樣條件 下,男性被告與女性被告有否判決差異?「法官是人, 但斷是非的工作是戒慎恐懼的。」王子榮表示自己不 會,但實際性別暴力審判結果是否真有性別差異,可能 就要找到相關研究的數據為基礎才能分析、討論。 有民眾提問,若性騷擾行為人是未成年人、受害人是 成年人該怎麼辦?王子榮回應,12歲以上未滿18歲未 成年人屬少年法庭範疇,12歲以下兒童則由教育機關 處理而非司法機關。王子榮坦言,司法偏向事後處理, 有些問題則需家庭教育和社會安全網在前端的支持。 王子榮結語提到,《女性日常》強調女性的身體與性 自主權,不論在職場、家庭都應被重視與落實,期待透 過制度改善與人員進修等強化司法對性別的友善。余國 信則指出,任何性別或性傾向者都應得到尊重。 本次講座共有六場,9月25日晚間登場的是《漢娜鄂 蘭:真理無懼》。更多即時資訊歡迎關注「司法院」和 「孢子囊電影院」臉書粉絲專頁。

經濟民主連合講座

亞泥敗訴 花蓮採礦權撤銷

真相製造 談假新聞怎麼來

島嶼瞭望 疫苗選擇揭信心

【邱國榮採 訪報導】經濟 部核准亞洲水 泥公司在花蓮 新城山礦業權 延長20年的 決定,最高行 攝影/邱國榮 政法院9月16 日判決,認定 亞泥2017年獲礦務局延展,沒有遵守《原住民族基本 法》取得族人或部落諮商同意,因此維持台北高等行政 法院撤銷展延處分判決,該採礦執照應撤銷。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Y a p a s u y o n g u Akuyana(陳旻園)受訪指出,判決結果固然可喜,但 關鍵仍在《礦業法》的修法,否則,國家侵犯原住民族 傳統領域情況的情況依舊會層出不窮。此案判決當日, 亞泥依規定仍可繼續正常採礦,對公司的財務業務尚無 重大影響;另外,公司後續將依主管機關通知辦理礦業 權展限申請程序。因應措施及改善情形,亞泥表示,在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前一年,即於2020年6月22日正式 宣示啟動原住民諮商程序,已召開六場部落說明會,因 受限於今年度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影響,與部落諮商程序 的進行稍有延誤。 Yapasuyongu Akuyana說:「法院確定當初經濟部 核准亞泥礦權展延是有問題,這件事情我認為還是要回 到《礦業法》的修法。」他表示,不僅《礦業法》如此, 其實過去幾個涉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開發計畫案縱 然有涉及「諮商同意權」,甚至有原先忽視、事後由計 畫案主管機關改以「附帶條件」請業者補程序,但都是 被放在計畫通過後才執行,也這時候才知會部落,要求 部落進入諮商同意程序,由此可見,法令《諮商取得原 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形同虛設。

【邱國榮採訪報導】9月10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 行線上講座,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真相製造》 作者劉致昕,以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 以「假新聞、聲量競賽和能源爭議裡的『真相製造』」 為題,談假新聞是如何被製造,民眾該如何在真假亂 鬥的洪流中堅立。 劉致昕表示,拜網路科技之便,現今經營媒體變得 很簡單,在這種大環境下,許多國家的假新聞頻傳。假 新聞就像病毒般寄生在其中,特別是當政治結合假新 聞時,足以干預選舉、公投及公共議題,而臉書則如同 引發資訊災難的源頭。假新聞的製造在全球許多國家 氾濫,也同樣發生在台灣,他表示,台灣民眾感受到假 新聞的熱度始終處於高溫狀態。 談及能源議題碰到假新聞議題時,陳詩婷表示,網 路社群越來越不信任媒體與專家,到處扣帽子、黨同 伐異,要如何使不同意識形態的人互相理解,「對某些 事實有共識」成為重要的前提。她指出,網路社群極端 的分化,使社會對真相的認識降低,「數字不會騙人, 但數據若被放在偏誤的理解裡,導致的就是偏誤的詮 釋。」她也指出「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不可取;例 如,當蘭嶼居民要求核廢料遷出,就出現「難道要犧牲 中南部居民」這類言論,製造必須傷害他者的假象。面 對極端化社群走向,她建議民眾思考議題時要去同理 差異,試著換位思考,而不是去消滅異己或區分誰是同 溫層或異溫層 的人。有興趣 者,請掃描下 方QR Code進 入聆聽。

【 邱 國 榮採訪報 導】經濟民 主連合舉 辦「島嶼的 世界瞭望」 翻攝/邱國榮 巡迴講座, 9月17日晚 邀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及中 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經民連理事廖美座 談,主題為「疫情的社會衝擊和疫苗信心」。 鄭雅文表示,台灣防疫表現可圈可點,民眾的配合及 政府防疫政策都值得肯定,但與歐美相比,偏向仰賴政 府。她以德國為例指出,德國勞雇規範都由工會參與和 對話,也就是說,德國整體社會參與政策的氛圍積極, 台灣則偏重政府,決策缺乏公民參與。 鄭雅文也指出,有關疫苗爭議,台灣民眾容易受政黨 認同影響,有的非理性支持,有的反對。反觀歐盟,很 重視社會信任,因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不僅影響民眾 身心健康,也影響社會資本,更影響社會團結。如何建 立信任感?她表示,資訊揭露非常重要,政策決策要開 誠布公;國人希望扶植國家疫苗產業,因為攸關國家安 全,但要公開透明,民眾才有信任感。另外則是對話, 她肯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公共溝通方面所做的 努力,然而有些決策過程仍不是很透明,建議增進資訊 的揭露與對話,應在決策過程邀請公民參與,決策過程 讓更多人參與,會是建立社會信任的機制。 廖美則點明,不管哪個政黨傾向,都有「疫苗猶豫」 的群眾,許多國家也都有拒絕接種疫苗的民意。她表 示,施打疫苗是防疫重要方式,民眾應平心靜氣看待。 如今,打疫苗不再是強調群體免疫,而是不讓疫情猖狂 蔓延,導致出現更多變種病毒。

6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翻攝/邱國榮


教會消息

排灣婦女查經 觀看耶穌是誰 十位講師分別預錄課程 團契彈性選擇時間地點線上進行 十年營會邁向新里程 【林婉婷採訪報導】Payuan(排灣)中會婦女事工 部舉辦之婦女查經營今年邁入第十屆,因應防疫政策, 特將營會內容預錄為十堂線上課程,並請報名教會的 婦女團契自行安排在9月17日至10月期間上課。 本次營會邀請十位傳道人擔任講師,分別主講一堂 課程,由中會後製、上傳,各婦女團契會長取得連結後 在團契聚會時播放並討論。以往由傳道人帶領小組,並 各自講授課程,因著疫情大大簡化流程。 在預錄的請安報告裡,中會議長Tjuku Tjaljimaraw (傅梅花)牧師說明,查經營原應在6月舉行,因疫情 延遲至今。她針對本次主題「耶穌是誰?鏡頭帶來多大 的差異」,指出每個時代的人都必須親身經歷上帝,從 不同經卷認識信仰,在差異中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 茂)牧師則回顧創辦2011年婦女查經營的初衷,感謝 中會婦女幹事Kaelje Maudalile(江思園)傳道師與 講師群的構思與配搭。Ljegean Tudalimaw預告,將 在11月13日舉辦「Payuan中會宣教75週年暨一領一

Payuan中會婦女查經營因應疫情轉為線上,大 大簡化流程。(翻攝/林婉婷)

收割入倉」活動時,針對婦女查經營成果頒獎。 Kaelje Maudalile表示,查經營不應中斷,因而轉換 方式照常辦理。透過預錄課程,各團契上課更不受時間 和空間限制,吸引婦女回教會聚會。過去在外地就業的 姊妹不方便參加實體營會,現在也能透過網路參與。

社區辦攝影展 教會藝起來 藝術家進駐花蓮港聆聽故事後以鏡頭捕捉信仰之美

相片提供/花蓮港教會

【林宜瑩採訪報導】9月17日在東部 中會花蓮港教會,牧師林維道向參訪的 台灣女子神學院花蓮分部學生介紹12 幅「大樹影像」攝影師林靜怡拍攝的作 品。林維道表示,林靜怡並非基督徒,

聽他講述教會過去種種事蹟後,以獨特 運鏡拍攝,並搭配文字說明。他盼望吸 引人走進教會欣賞,成就福音預工。 攝影展乃是社區藝術團體至花蓮港教 會接洽「ArtMeGo藝術街區藝起來!」 系列活動之一。起初接洽時,林維道即 建議活動與教會本身歷史或建築連結, 於是林靜怡至教會拜訪,聆聽牧師講述 教會歷史後才開始拍攝。之後她也多次 參加疫情中舉行的主日禮拜與燭光祈禱 會,最終得以精采照片搭配文字呈現教 會與攝影展的邂逅。 「林靜怡真的很厲害,跟她介紹一 次,就能用照片把意境呈現出來。」林

配合型式轉變,主辦單位設計時數紀錄表,請團契會 長統計實際參與人數,無法出席團契者,改以每堂課提 出一個問題方式參與。姊妹們貢獻的題目將經過中會 彙整後回報給講師,由講師以文字說明、解釋,年底時 寄電子檔案給各教會。本次營會報名費是按照教會能 力劃分組別後收取負擔金,不是按照參與人數多寡,目 的即在鼓勵更多婦女參加。 Kaelje Maudalile坦言,實體查經營可讓與會者分享 彼此生命處境,仍有必要。線上課程雖有問答集供記 錄、分享,不過轉化為文字可能無法盡述其意,還是缺 少了點溫度。此外,每堂課50分鐘,一個禮拜有兩堂, 很難僅靠一次聚集就完成,需要團契協調與安排。授課 的傳道人雖有線上禮拜講道經驗,線上講課仍有些許 不同,需要更多預備和適應。 營會轉型線上挑戰頻頻,但也讓營會十週年的里程 碑更具指標意義。甫就任婦女幹事的Kaelje Maudalile 勉勵眾弟兄姊妹持續穩定查經的熱情,不論方式如何 轉變,對上帝話語的敏銳與渴慕永遠是前進的動力。

維道說,他講述教會彩繪玻璃、鐘樓及 12這個數字的聖經意義後,林靜怡就轉 化成精采的圖像與詞彙,甚至為完美呈 現教堂的燭光,趴在地上拍攝,並從中 體會俯伏在十字架前,因著謙卑看見上 帝慈愛的真諦。 攝影展一大特色是,每幅作品的文字 敘述都有相對應聖經經文,教會中庭的 樹幹旁也掛一個籤筒,讓前來瀏覽的民 眾抽上帝的話語。林維道說,上帝使用 未信主的林靜怡,以柔軟、謙卑的態度 將攝影與文字的恩賜化成12幅作品,使 人走進教會,了解上帝要對每個人說的 話,成就一次次福音預工。 攝影展展期至10月11日,每週二至六 上午10至12時、下午2至5時開放,欲參 觀民眾可由中山路側門進出。其他系列 活動可至臉書粉絲專頁「Fall In Art / 藝起生活」查詢。

因讀經凝聚向心力 初鹿青少年團契成立 【林婉婷採訪報導】東部中會初鹿教 會居家防疫期間帶領青少年、青年線上 讀經,不但讀完以賽亞書,也凝聚向心 力,成立青少年團契,對象為國小五年 級至大專學生,每禮拜六晚上6點聚會, 9月18日為第三次聚會。 初鹿教會牧師陳信喆與教育牧師孔佑 尹談到,教會國、高中生和大學生主要 住市區,過去只能倚靠主日禮拜牧養。 居家防疫期間,學生在家時間增加,為 讓家長喘息,孔佑尹邀請青少年在LINE 群組聚集,每日按《少年新眼光》進 度,用半小時時間線上共讀以賽亞書, 並探討疫情、阿富汗局勢等議題。

陳信喆說,哪怕只有一、兩位青少 年,教會也應該陪伴,透過線上讀經, 感到青少年願意接受信仰造就。孔佑尹 則說,她牧會四年,孩子一一長大,開 始對信仰產生疑問,需要進一步帶領, 在這個時間點成立青少年團契正合適。 團契年齡跨度較大,帶領上是否有 挑戰?孔佑尹說,年紀小的孩子問的問 題可能較基本,但年紀大的孩子也不一 定懂得比較多。線上讀經時,她和青年 探討了聖經無誤論、上帝選民等神學觀 點,提醒她信仰教育要扎根在聖經與神 學。陳信喆則說,小孩子或許還沒有很 深的疑問,但旁聽大孩子的問題可以成

相片提供/初鹿教會

為他們未來的幫助,大孩子也可以學習 簡化問題,讓其他孩子聽得懂。 陳信喆點出,成立團契讓青少年多一 段時間認識上帝、認同信仰,懇請各界 為團契穩定聚會代禱,也期待更多同工 加入陪伴行列。孔佑尹則說,不同階段 孩子有不同課業壓力,團契變動可能較 大,仍期許青少年培養讀經習慣。

賽德克青年驟失親 期盼兄姊代禱關心 【洪泰陽採訪報導】來自南投仁愛鄉 Sediq(賽德克)族群區會Snuwil(史努 櫻)教會青年Uwar(許安),現為台灣 體育運動大學四年級學生,因父母於8 月意外亡故而頓失依靠。目前已有Sediq 族群區會、Snuwil教會、台中中會霧峰 教會、大里教會肢體協助解決經濟壓 力,仍需弟兄姊妹長期關心與代禱。 台中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牧師Kacaw Satu(卡照‧撒都)說,目前Uwar租住 台中原住民大專樓上的宣教大樓學生宿 舍。8月6日父親節前夕,Uwar父母到春 陽村德魯灣橋下溪邊抓魚給家裡加菜, 順便慶祝父親節,期盼兒女回來過節享 用家鄉的味道。因溪水十分湍急,媽媽 滑落溪中,爸爸慌亂中也落水,後在奧 萬大水庫尋獲時已回天乏術。 Kacaw Satu表示,Uwar尚有一個妹 妹,護專畢業後已就業,但U w a r仍就 學,生活是一大難題。事發當下U w a r 曾想休學,工作以維繫生計,幸而眾教 會牧長即時協助,希望幫助他繼續完成 學業。Kacaw Satu說,他看過很多大學 生為了維持生計而拚命打工,耽誤了課 業,導致最後延畢或中斷學業,非常可 惜。因此他期待眾人關心、代禱,秉持 在基督裡同為肢體的愛心,給予Uwar屬 靈的力量支持。 Kacaw Satu強調,原住民子弟在外求 學、生活,相信上帝的恩典足以供應。 重要的是教會內弟兄姊妹持續為每一 位離開部落、在外念書的原住民子弟關 心、代禱,會是他們在成長茁壯過程中 重要的靈性養分。

台灣教會公報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7


教會消息

宜蘭年輕牧傳齊聚 合一宣教 跨教派青少年領袖願如一粒麥子埋在土裡 盼未來常聚集交流 為傳福音同心打拚 【林宜瑩宜蘭報導】在利澤簡失親兒活動中心主任 林天煌的邀約下,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七星中會宜 蘭、利澤簡、蘇澳教會、Tayal(泰雅爾)中會Ms’ un (羅蘭)教會,及宜蘭、壯圍、蘇澳芥菜種靈糧堂、頭 城靈糧福音中心、神國復興宜蘭教會、宜蘭真道教會等 年輕牧傳、青少年領袖約60人,9月18日下午齊聚利澤 簡失親兒活動中心,為合一興旺宜蘭地區福音、得著年 輕人一起祈禱,分組交流,而這也是近十年來,宜蘭地 區最大規模跨教派年輕牧傳的聚集。 「看到這麼多年輕牧傳願意來到宜蘭地區,就像一 粒麥子埋在土裡一樣為主宣教,內心的感動難以言喻, 也期望透過實際的行動,邀請大家齊聚一堂分享未來 可以合作的策略與方向。」在宜蘭靈糧堂聚會的林天煌 說,當他知道許多年輕牧傳放棄在都會大教會牧養的 機會,順服上帝的呼召來到宜蘭地區投入福音禾場,受 激勵之餘也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事,因此積極與各教會 年輕牧傳聯繫,表達樂意提供場地讓大家齊聚交流的 意願,也獲得正面的回應。 利澤簡失親兒活動中心靠近宜蘭親水公園,有各種 適合青少年活動的設施,包括室內攀岩、自行車、溯

▲宜蘭地區跨教派年輕牧傳、青少年領袖聚集祈禱、 彼此交流。(攝影/林宜瑩)

溪、划船、垂降等。林天煌說,中心提供130個住宿床 位、交誼廳、禮拜堂等硬體設施,採自由奉獻提供教會 界使用,期望與教會年輕牧傳有更緊密的連結,一起為 基督福音緣故,同心合一的相互合作、榮耀主名。 即將接任利澤簡教會牧師的簡孟正表示,自己在國 中時期差一點走偏,還好在同學、現為台中中會霧社教 會牧師葉元傑的帶領下,到台北中會三光教會聚會、進

接納自己價值 遠離憂鬱 台灣教會合作協會婦女關懷小組邀請醫師劉光中專講 【林宜瑩台北報導】9月16日台灣教 會合作協會婦女關懷小組在七星中會濟 南教會,邀請精神科醫師劉光中以「走 出幽谷」為題分享,他鼓勵不必追求完 美,先接納自己是有存在價值的,才能 擁有喜樂的心,真正遠離憂鬱的困擾。

攝影/林宜瑩

劉光中說,憂鬱症患者常情緒低落、 情緒激躁或遲鈍、缺乏興趣、注意力 不集中、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有罪 惡感、有自殺企圖等症狀;在不同人生 階段,也分成產後、兒童、疾病、藥物 性、季節性、激躁型、更年期、退休期 等憂鬱症。憂鬱症種類五花八門,簡單 可歸納為心情、生理、動力、思想這四 方面的低落,會造成人際關係、個人身 體健康及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 「你要趕快好起來」「不要亂想就好 了」「你要這樣做……」劉光中說,對 憂鬱症患者說這種話是毫無效果的, 有時還會適得其反,也因多數人無法 了解患者的痛苦,不知如何安撫或安

宣教師陳郁分成立線上國際英語查經班 【林宜瑩採訪報導】後疫情時代要如 何得著主的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駐 英國宣教師陳郁分想到線上聚會。她獲 得蘇格蘭改革宗神學院院長謝文義牧師 (John McNeil Scott)首肯,台中中會 蒙恩教會牧師朱麗娟積極回應下,6月開 始了線上國際英語查經班(International Bible Study Fellowship),因獲得極佳 迴響,9月23日將展開第二梯次。 陳郁分說,英國去年夏天因疫情封 城五個月,讓她遍尋不著台灣留學生,

8

甚至曾自掏腰包刊登廣告,卻只有一位 在法國巴黎的台灣學生來電向她尋求 協助。她坦言,過去多被動等待台灣教 會牧長轉介,能接觸從台灣來的青年很 少,縱使她帶的倫敦光鹽團契有來自香 港、中國及其他國家留學生,她仍希望 盡量找到台灣的青年進行關懷與牧養。 今年初,陳郁分因參與英國聯合歸 正教會(U R C)舉行的馬雅各逝世百 週年紀念禮拜,受台灣各教會關注,當 她返台分享時,發現可透過線上聚會將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而受洗。因此,他很清楚牧養青少年是何等重要的使 命,並在禱告尋求後接任利澤簡教會牧職。他到利澤簡 教會僅兩個多月,上帝讓他接觸許多青少年,期望未來 能結合相關資源,投入青少年的關懷牧養。 除了簡孟正之外,這次聚集的年輕牧傳還包括宜蘭 教會青年牧師陳志恩、蘇澳教會傳道師陳慕恩、Ms’ un 教會青年陳瀚、宜蘭靈糧堂傳道鄒睿、蘇澳芥菜種靈糧 堂傳道王敏淵、壯圍靈糧堂傳道蕭智勤、頭城靈糧福音 中心牧師張新創、宜蘭真道教會牧師張孟訓、神國復興 宜蘭教會牧師高勤等人。在聚會中,大家一起手牽手、 輪流開口為宜蘭地區的青少年宣教事工祈禱,之後也 分組各自介紹分享與交流。 本身是宜蘭人、今年8月才回到宜蘭的鄒睿表示,有 這樣的聚集真是振奮人心,他相信彼此是很真誠想要 連結、交流,這是很美好、討上帝喜悅的事。他衷心盼 望年輕牧傳敞開心扉、沒有預設立場,未來能一個月至 少聚集一次,也希望各教會青年至少每三個月聚集一 次。他相信,只要大家願意持之以恆,慢慢就能建立深 厚情誼、革命情感,一起為傳揚福音努力打拚,讓宜蘭 地區眾教會真正成為一間屬於耶穌基督的教會。

慰,造成家庭氣氛低落、關係緊張而 衝突不斷,「同理心的陪伴與傾聽很重 要。」他建議對話時改變「應該」「必 須」的用語,以「希望」「想要」「願 意」替換。 劉光中直言,社會上以成功為導向 的價值觀,認為人活著一定要成功才 有意義,失敗就一無可取,太強調結果 勝於過程,過多的要求或批評,這樣 的社會氛圍常讓憂鬱症患者喘不過氣 來。他表示應該多接納不同性質的生 命呈現,因為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有 意義的,每個人的本質都有特點,應學 著經歷過程、享受學習、只要「是」就 有價值,若彼此能被在乎、被了解、被 尊重的對待,就能降低罹患憂鬱的可 能性。他也引用多處經文強調,關心他 人生命重擔、建立信任關係、學習基督 的心懷,就是陪伴憂鬱症患者最好的 牧養方式。

海外學子關懷拉回台灣的教會,讓包括 URC、世界傳道會(CWM)等普世教會 機構與台灣教會彼此連結。於是她尋求 URC及CWM的幫助,並在謝文義允諾 下,於6至8月進行線上英語查經班,成 就一個「歷史性的時序」。這是台、英地 方教會的合作,目的不只在於學英文、 研讀神學,更是輕鬆探討基督信仰與靈 性生活,在兩國教會資源共享下,讓青 年與普世建立起聯繫分享的管道。她 說,這個線上查經班經過三個月已成為 互信團體,9月23日起展開第二期,台灣 時間每週四晚上8點線上聚會,有意參加 請洽:tfilrevchen@gmail.com。

閱讀人邀盧俊義 暢談箴言智慧書 【邱國榮採訪報導】在臉書超過14萬 人追蹤的「閱讀人」,9月18日邀退休牧 師盧俊義在線上分享《箴言智慧書:一 天一篇,90天掌握一生的處世智慧》。 盧俊義從生活的應用分享箴言可帶給人 益處,拉近非基督徒與箴言的距離。 盧俊義說,「敬畏」在箴言不斷重複 出現;非基督徒也要對神明敬畏,心中 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人,就不會 做傷天害理的事。現今很多人靠網路 的便利故意放假消息,就是無視老天有 眼的傷天害理舉止。他指出,聖經並不 否認因果報應,因為上帝就是報應的上 帝。若賺取不義之財,再撥部分獲利捐 給宗教團體,這種行徑堪以恐怖形容。 盧俊義說,台灣人只要談到錢就精神 煥發,也反映在宗教活動上,很多廟宇 過年時會發「錢母」給民眾,使廟口大 排長龍。但箴言卻勸勉人,寧可貧窮而 心安理得,美好佳餚比不上心靈愉快。 基督信仰強調生命來源,表明人空空到 世上,也要空空回去。箴言強調真正的 財富是智慧,使人知道生命怎麼來,怎 麼經過,怎麼回去,明白信仰的真義。

翻攝/邱國榮


教會消息 台灣教會公報社

總會消息

歷久彌新的聖詩 手抄活動

◆「互相效力」時間銀行團體訓練 時間:9月25日、11月13日上午9:30~中午 12:30、下午1:30~4:30 主辦:身心障礙關懷中心 (詳洽:07-962-0336#18余社工)

【義工記者哀玉梅台南報導】今年為宣教師 甘為霖逝世100年,台灣教會公報社舉辦一系 列紀念活動,每逢7月公報社週年慶舉行的手 抄活動,今年主題「歷久彌新的聖詩」,即是 以甘為霖於1900年主編的聖詩曲目為指定範 圍,徵求手抄作品,活動共收到312人次、485 件作品,評選結果已出爐。 9月16日在公報社社長方嵐亭主持下,舉行

中部消息

原住民消息

◆2021年度第2次庶務研習會──「庶務行 政指導」

◆黃美英牧師盡程退休感恩禮拜 時間:10月3日下午2:00

時間:9月25日上午9:30~12:00

地點、主辦:太魯閣中會銅門教會

地點:台中中會草屯教會

◆長執訓練會:不只是過客,如何傳講信息?

主辦:台中中會庶務部

時間:9月25日上午8:30~12:00

內容:以Google Meet線上進行。

◆門徒學院課程‧舊約導論:羅光喜牧師授課

地點:大俱來活動中心

◆日依‧達里瑪勞傳道師封立牧師授職禮拜

時間:10月2日起每週六上午9:00~12:00

主辦:東美中會傳道部

時間:9月25日上午9:30

地點:台中中會忠明教會

內容:劉炳熹牧師主講。

地點:屏東文樂聚會所

主辦:台中中會忠明教會、南神推廣教育中心

◆松年禱告會

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排灣中會

◆黃謙舜牧師就任彰山教會第2任主任牧

時間:9月24日上午9:00

師、黃寶娟牧師就任第3任傳道牧師、奎樹

地點:排灣中會玉泉教會

牧師就任第3任教育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主辦:排灣中會松年事工部

◆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暨幹事團隊就任感 恩禮拜 時間:9月27日下午3:00~5:00

時間:10月3日上午10:00

◆寒溪教會課輔班開課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地點、主辦:彰化中會彰山教會

時間:每週一、二、四、五下午4:00~7:00

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地點、主辦:泰雅爾中會寒溪教會

南部消息

◆第66屆總會常置委員會第3次會議

◆「疫起作戰,一起同行」看見耶穌徵文活動

時間:9月28日上午10:30

時間:即日起至12月1日

公開抽獎及宣布評選結果。評選結果特優二

地點、主辦:總會事務所

名,共計五幅作品,風格不同、字體端正有特

◆婦女事工百週年視覺圖像徵選

色,其中莫居凡抄寫〈我今專心迫切祈禱〉,

時間:10月31日收件截止

時間:9月25日下午2:30

◆生命見證音樂分享會

還結合時事、加入為阿富汗祈禱的插圖。方嵐

主辦: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玉井教會

時間:9月26日下午5:00~7:00

◆青少年弦樂團室內樂團徵選

地點、主辦:南布中會新倍加教會

亭表示,聖詩除了充滿神學意涵,也呼應每個 時代的需要,突顯歷久彌新的意義。

(詳洽:02-2362-5282#520蔡小姐) 內容:歡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女性投稿。

方嵐亭並額外頒發特別獎予台南中會鹽水教

東部消息

會江婕瑀。她得知手抄活動,為了讓自己的信 仰更加堅定,便一首接著一首抄寫,最後抄了 107首。她表示,抄寫過程不僅操練自律、信 仰、語文、字跡變美,對即將上大學的她非常

◆高順興牧師就任大安教會第5任牧師授職

◆蔡南信牧師就任玉井教會第8任牧師授職

主辦:泰雅爾中會 (詳洽:037-993-778陳傳道師)

感恩禮拜

時間:9月25日下午4:00

◆東部排灣中會第20屆秋季議會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時間:9月25日上午8:30

◆用台語說故事《一起在畫裡》

地點:東部排灣中會新香蘭教會

時間:9月25日上午11:15~11:45

主辦:東部排灣中會

地點、主辦: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門市

國外消息

◆教會法規及書記議事錄書寫研習會

感恩禮拜

有幫助。方嵐亭特別贈予值得珍藏的甘為霖紀

時間:9月26日上午9:00

時間:10月3日

念彩虹筆,肯定這位年輕人。公報社為獎勵所

地點、主辦:東部中會大安教會

地點: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國際學生英文查經班

有參與者,凡參與者名單皆刊登《台灣教會公

◆阮以杰傳道師封牧暨就任信義教會第6任

主辦:台南中會庶務部

時間:9月23日起每週四晚上8:00~9:15

報》,詳見16-17版。(攝影/陳逸凡)

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時間:9月26日下午3:00

長榮中學

136週年校慶 師生展現活力

時間:10月25~27日

時間:9月26日下午2:00~5:00

地點、主辦:玉山神學院

地點:高雄中會右昌教會敬拜中心

教會第2任牧師感恩禮拜 時間:9月25日下午3:00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徐信得牧師證道;因大禮堂 正值整修、改列為台南古蹟建築,場地改在音 樂館的小禮拜堂,參與人數也因應今年疫情調 整,並以線上直播邀請更多人共襄盛舉。 因應疫情,為了讓師生們還是能開心為百 年老校慶生,13~17日校慶運動週嚴格控 制同時出現在場上之人數比賽、要求場外觀 賽同學均須配戴口罩、非參賽班級不得觀賽 等,而同學們亦十分遵守防疫規範。 長中家長會總會長陳彥心攜手家長會以美 化校園來支持校慶,捐款讓學校購買樹苗,並 在17日植樹揭牌;共植花旗木九株、金英樹四

主辦:倫敦光鹽團契、蘇格蘭改革宗神學院

地點、主辦:高雄中會一甲教會 ◆主日學大會

◆張仁理牧師退休暨簡孟正牧師就任利澤簡

慶感恩禮拜於9月17日上午舉行,由台灣基督

地點:Zoom線上直播,ID:84615779209

地點、主辦:東部中會信義教會

北部消息

(台灣時間)

時間:9月26日下午1:40~4:00

◆教牧進修神學講座

(詳洽:038-641101#214 研推中心)

【本報訊】長榮高級中學創校136週年,校

◆兒童主日學迎新送舊:彩繪小木屋

其他消息

主辦:高雄中會教育部

◆天梯夢協會「新冠疫情下省思」系列專講

◆高雄中會淨灘活動

時間:

時間:9月26日下午3:30~5:30

9月23日上午9:00鄭仰恩/基督信仰與人性

地點:茄萣幸福海岸(泰樂亭集合)

──從歷史看疫情

主辦:高雄中會教社部

9月30日上午9:00陳南州/防疫下的宣道──

◆黃昭輝長老《毋甘願的年代:行過台灣的 苦難佮祝福》新書發表會

參與公義社會的建造 主辦:天梯夢協會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利澤簡教會

時間:9月26日下午2:00

內容:透過YouTube線上直播。

◆〈台灣主權獨立宣言〉30週年紀念活動

地點:高雄中會鹽埕教會

◆國際和平日祈禱會

時間:9月26日下午2:00~5:00

主辦:台灣教會公報社

時間:9月24日晚上7:30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內容:陳其邁、張俊雄、陳永興、陳儀深、陳信

地點:耕莘文教院一樓大廳

主辦:神學禮拜日、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林欣慈傳道師封牧暨就任大稻埕教會教育

良等人與談。

主辦: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

◆各教會松年團契正副會長聯席會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時間:9月25日上午9:30~12:00

◆神學沙龍《Why the World Does Not Exist》

時間:9月26日下午3:30

地點:壽山中會三民教會

時間:9月25日上午10:00

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地點、主辦: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主辦:壽山中會松年事工部

地點:Zoom線上直播

◆從聖經人物了解現代精神醫療

◆2021年重陽敬老感恩禮拜

主辦: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ACTT

時間:9月28日下午2:30~4:30

時間:10月1日上午9:20

地點、主辦:台灣女子神學院 (詳洽:02-2557-5800葉淑如姊妹) ◆吳富仁牧師就任桃園教會第10任牧師授職 感恩禮拜

(詳洽:06-350-6464)

地點:高雄林皇宮餐廳

◆陳文成事件40週年紀念座談會

主辦:壽山中會松年事工部

時間:9月25日9:00~17:00

◆吳建明傳道師封牧暨就任壽山中會大專事工

地點:台大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主辦:台大學生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部機構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株,為學校增添生氣,象徵生生不息、欣欣向

時間:9月26日下午3:00

時間:10月3日下午3:00

榮。長中校長許德勝表示,藉著運動週,增加

地點、主辦:新竹中會桃園教會

地點:壽山中會屏山教會

◆線上成長小組帶領人訓練:錢玉芬教授主講

同學們的球類技巧及活動量,也促使班級更團

◆洪以琳傳道師就任中壢教會青年牧師授職

主辦:壽山中會大專事工部

時間:9月25日、10月2日上午10:00~11:50

◆「用故事陪伴孩子」生命教育基礎培訓課程

地點:Zoom線上直播 主辦:童年經驗與全人整合協會

結,而在良性競爭下學習運動家精神,使得身

感恩禮拜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心靈變得強壯,實踐「德智體群美靈」目標。

時間:10月3日下午3:00

時間:9月28、10月5日上午8:30~下午4:00

(相片提供/長榮中學)

地點、主辦:新竹中會中壢教會

地點、主辦:屏東中會迦南教會

(詳洽:0975-272-863)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9


公報廣場 窗 口 無 遮 欄

宣教運動的動力 王昭文(歷史工作者)

受邀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21年 宣教會議講「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 歷史回顧」,為此簡單整理了「倍加 運動」到「新倍加運動」的歷程。從 1951年總會成立以來,號召全教會 一起投入的「宣教運動」不曾斷過, 每隔幾年就會出現新名稱的宣教運 動,反映當時教會領導階層面對內部 問題和外部挑戰,所做的種種努力。 為記念福音來台百週年而發起的 「教會倍加運動」,至今許多人仍津 津樂道,感到光榮。之後,總會繼續

推出各項宣教運動,其中,「信徒什 一增長運動」後期被跨教派的2000 年福音運動衝擊,而中途改變名稱和 目標;強調上帝國宣教的「21世紀新 台灣宣教運動」,也在執行10年後重 新轉變成「一領一‧新倍加」。 綜觀這些宣教運動,發現不管名稱 為何,很難避免以教會數和人數成長 為目標,「倍加」的心願不曾消失過。 另一方面,「新世紀」和「21世紀」 宣教運動,呈現理念上的進步,努力 想與急變的社會對話,促教會負起社

放下的智慧與藝術 「放下」自古以來都是相當艱難的功 課,也或許是「放」這個字,總是讓人 容易聯想到「放任不管」「放棄」「放 開」等消極態度。事實上,「放下」是一 個藝術、一種智慧。 德文中的「自在」源自於「放下」。德 文動詞「lassen」可譯為讓開、不干預、 放手或放下,卻不是放任不管。在醫療 中,醫師不干預生命的自然律、也不放 任生命任意凋零,而是像一位園丁細心 呵護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讓每個時刻都

美麗精采,這是醫療倫理崇高的境界。 在筆者所從事的臨床腫瘤與安寧緩和 醫療中,面對生命如同四季會有春夏秋 冬,必須順應自然、了解極限。縱然還 有先進治療的百般武器,也要判斷何時 該停止治療,並且協助家屬明白不再治 療的時機和原因,而不會心有虧欠甚至 罪惡感。醫師、病人與家屬在生命終點 前的路徑中皆能「自在」,這是一門永 不停止謙虛地面對生命的功課。 「放下」對於年長者及成功者,也是

當「校牧」是無神論者 8月底,媒體以聳動標題報導,陳述 哈佛大學新主任校牧是一名無神論者。 雖然乍聽之下難免讓人驚訝,但若爬梳 相關文章,則可發現事情並不如保守派 媒體所描寫的那般誇張。 首先,「校牧」(chaplain)在此新聞 語境中,已經超越了基督教範疇,可泛 指不同宗教學門的導師與領袖,其工作 範疇並非如同台灣的校牧室以基督宗教 為主軸,而是有自己所屬的宗教群體, 提供自成一派的宗教諮詢、輔導諮商和 靈性關顧,並非掛羊頭賣狗肉。此外, 校牧是由跨宗教的委員會所選舉而出, 比起單一宗教的領袖,更像是學校內宗 教部的主任,協調校內超過40個不同宗 教團體的運作,以服務對於宗教與靈性 有所需求的學生。 哈佛學生的信仰光譜,以近四成無神 論者、不可知論者居多。或許是出於此 因,才選出一名無神論者成為校內眾多 信仰的協調者與帶領者。在看待這類議 題時,基督徒應該戴上人文的眼鏡,而 非以單一的信仰觀點看待,否則只會落

10

賴允亮

陳致均

入偏見的窠臼,無法接軌現實,更罔論 對話。與其思考「為何以基督教立校的 哈佛大學竟淪落至斯」,不如思考為何 教會製造了這麼多「宗教難民」,導致 近年來的青年無法認同教會。 值得省思的是,新任哈佛校牧所輔導 的學生,有許多人在接觸無神論群體之 後,反而更能理解信仰,擁有更多元開 闊的宗教世界觀。我們可以不認同無神 論之理念,不過其團體所發揮的功能卻 值得肯定。畢竟宗教在許多人心中較屬 於負面標籤,導致人在排斥宗教的狀態 下,心中固有的信仰需求轉而尋求其他 慰藉而不自知,甚至有人加入了具有控 制與洗腦色彩的教派團體,陷入無法自 拔的困境。有鑒於此,若校方能夠提供 類似宗教學的諮詢,不啻能夠為學生深 化思考與論述,以正面的角度看待宗教 信仰,而非偏見或逃避。 哈佛設立校牧的原因,或許是為尋 道的學人提供平台,以不催促入教的方 式,扶持他們尋索心中隧道尾端的亮 光。(作者為壽山中會高松教會牧師)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會責任,放眼教會以外的世界,在台 灣社會作光作鹽。兩種目標,幾乎形 成兩種路線努力並行,不斷辯證著前 進,這是長老教會70多年來的行進 模式。向社會作見證的運動推行一陣 子之後,宣教重心往往又回到提升信 徒品質、穩定增長教會。不管哪種路 線,似乎都難複製倍加運動的效果。 讀著宣教運動的相關資料時,心裡 浮出一個問題:這些總會由上而下規 劃、主導的宣教運動,地方教會響應 熱烈嗎?信徒對這些運動了解多少? 透過這些運動,是否能增強信徒對長 老教會的認同感? 倍加運動展開之前,1952年長老 教會青年團契春令會中,嘉義西門教 會長老詹添木提出「五角銀獻金運 動」,鼓勵青年每個月省下五角來奉 獻,以這筆錢來協助客庄建立教會。

一種溫醇深厚的生命結晶。古倫神父在 《擁抱老年心生活》書中提到,老年就 像秋天葡萄枝上的葡萄,不再繼續成 長,只接受太陽的照射,逐漸成熟,直 到被採收釀酒,成為別人喜樂的泉源。 詩篇92篇14節也提到:「年老之時仍然 結出果實,枝葉茂盛,常綠不衰。」 中文的聖經中沒有字義相當於「放 下」的詞,但是坊間卻常出現「放下」 的用詞。從聖經的年長者中,我們也能 看見他們不再執著自己的權力地位與豐 功偉業,反而是將過往的成功歸榮耀給 上帝,並且藉累積的經驗成為下一代的 祝福。例如摩西將領袖工作傳承給約書 亞、大衛預備建造聖殿的根基與材料,

青年熱心推廣此運動,並獲得總會支 持。奉獻數額超過預期,原先目標的 竹田、楊梅之外,又增加了新屋。這 項運動成了倍加運動的先聲。 信徒自發的行動,目標明確,參與 的方式簡明,參加者產生認同感和 榮譽感,若獲得總會鼓勵支持,就能 往前滾動。有深刻信仰、愛教會愛鄰 人、樂意服事的信徒,是宣教最重要 的動力。培養這樣的信徒,是所有宣 教運動的根本。教會領袖要做的是開 拓讓信徒能夠參與、發揮熱情與能力 的場域,並掌好舵,帶領並調整這些 自發行動滾動的方向。教會全體必須 不斷回到1985年的共識:「教會是上 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 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 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 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

囑咐所羅門為上帝建造殿宇。 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溺水者若要 獲救,一定要放開自己、完全讓救生員 帶領,才能脫離困境。因此,基督徒的 「放下」也是一種承認自己軟弱,交託 給至高者掌權的生命態度。如同箴言20 章24節記載:「上主決定我們人生道 路,誰能知道自己的行程呢?」(現代 中文譯本)這些都一再地提醒我們,不 堅持自己的意思,尋求上帝的心意,順 服並倚靠,才是真正的智慧。 求上帝幫助我們學習「放下」的智 慧,活得「自在」,不迎合這世界的價 值與模樣,成為祂眼中所造最美好的樣 式。(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學校的功能不只有上課 5月中旬,台灣本土疫情升溫,教育 部為防疫考量,宣布所有學校採遠距教 學。遠距教學基本離不開數位設備,而 數位授課的問題也放大了城鄉差距的 資源不平等。據《報導者》等媒體的報 導,部分偏鄉學童缺乏電腦或手機,需 要向學校借用設備;也有學生住在網路 通訊不佳的地方,必須千里迢迢跑到訊 號較好的地方遠端上課。然而遠距教學 不只反映教育硬體資源的差異,還帶來 其他問題──學生的營養午餐不見了。 學校全面採取遠距教學,其實也意謂 著沒有營養午餐可以吃。沒了營養午餐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不痛不癢,但對 許多低收入戶家庭學生來說,學校的午 餐可能是整天最豐盛的一餐,甚至還需 要打包回家當晚餐。當學校全面改為線 上課程,這些孩童面臨挨餓的窘境。 關於學校營養午餐的重要性,舉美 國一則小故事為例。紐約的公立小學極 少停課,就算發生暴風雪,老師還是得 辛勤地在校門口剷雪,在風暴中開校車 去載學生到學校。每當這種時刻,一定

高木

會有家長抱怨學校:「為什麼天候這麼 糟,還要上課?」學校給出的回應是: 「紐約有許多富人,但也有不少清貧家 庭。對於這些來自低收入戶家庭的學 生,營養午餐是他們最重要的一餐,我 們不能讓這些孩子在暴風雪來臨時挨餓 受凍。」有些家長則會如此建議學校: 「既然清寒學生這麼需要營養午餐,那 就讓這些學生去上學,其他人待在家裡 不就好了?」面對這個問題,校方是這 麼回答的:「我們不希望讓那些清寒的 學生感覺到自己被施捨。」 筆者目前還是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 本次遠距教學的混亂。突如其來的遠距 教學政策,在學生、老師、政府都忙成 一團的情況下,只能保全學校最原始的 功能──上課。然而,學校的功能絕非 只有傳授知識,老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 關懷、同學之間的情誼及上述的營養午 餐狀況,這些都是無法被顧及或被疏漏 的層面。參考美國公立小學的故事,疫 情中,我們是否能為有需要的人再多做 些什麼呢?(作者為大學生)


公報廣場

小島之外

真人真事與真理

袁安隅

──台灣人為何對其他國家抱有劣等感? 菠菜安儂 在國際場合中,往往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 們,在部分團體高談闊論的時候,總有幾個相對安靜的小群 體帶著不安的眼神環顧四周。一個長年身處這種群體內的日 本朋友曾說:「這種需要跟很多外國人談話的場合讓我不太 自在,但我總是可以一眼就認出台灣人,跟同樣安靜的人待 在一起讓我很安心。」 內向的人也許會不自覺地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以尋求千 絲萬縷的關聯讓怕生的自己產生熟悉感,然而怕生、謙虛、 自信心低落,這些特徵的本質卻是天差地別。台灣人對於自 己的文化背景與身分缺乏自信,這點從許多地方都能看出端 倪。《遠見》雜誌〈台灣人,你為何如此自卑?〉一文指出, 國人對於本國教育體系、職場、經濟發展都帶著自卑感,身 分認同也較負面,進而在生活中引發一連串痛苦的連鎖反 應,甚至也衍生出「鬼島」這個用以自嘲的借代詞彙。 外國學生在講台上侃侃而談時,台灣學生經常是默默坐在 台下聆聽,他可能是當次報告的主筆人或企劃、美編,但往 往不是登高一呼、吸引眾人注意的演講者。這種情形可能會 被誤解為謙虛,但實際上,問題根源在於那份「害怕被人檢 視」的不安。 台灣人從小就在經歷種種自信心挫折,在資產上、經濟發 展停滯、產業轉型以後,各行各業不再有成功的公式,過去 的榮景反而讓如今的台灣人難以承受,而所得分配不均情形 也逐年惡化,甚至已超越日韓兩國。在教育體系上,學術界 無止盡追求海外歸國的人才,部分不了解國外學術生態的父 母,仍盲目將子女送往自己從未踏足的國度,造成所謂「土 博士」與「洋博士」的差別對待,即便箇中差異並不一定來 自學術能力。 從歷史脈絡來看,兼容眾多強勢文化的這座島嶼,也讓置 身於此的居民難以為自己一脈相承的傳統感到驕傲,甚至對 文化主體性產生懷疑,只因這些習俗追根究柢,可能屬於別 人。美好的事物都歸功於其他族群,醜陋的事物就留給自家 人忍讓嗟嘆,這是當今台灣社會卑微的縮影。 同屬島國之一的日本,即出版了《日本邊陲論》一書,探 討日本人持續自我邊緣化的貶低現象,與海另一端的台灣 如出一轍。根據《天下雜誌》2021年3月的幸福生活指數調 查,台灣人的安全與健康條件勝於法國及日本;從人均國內 生產毛額來看,台灣更擠入全球前20名。縱使如此,小島內 的人何時才會放過自己,停止卑微地仰望其他國家呢?這不 僅是執政者的國情宣達問題,也是人民的自我認同問題,值 得教會以先知的眼光深思與突破。(作者為文書助理)

平信徒 讀經筆記

主日禮拜講台上的講員是《真情部落格》的忠實 觀眾,熱切、生動地詳述該節目對他的意義、激勵與 啟發。講員的轉述中,不少當代的主內肢體所遭遇 的人生起落、信仰歷程確實精采,亦有不少感人之 處。然而,基督徒的人生真的總是如此戲劇化嗎? 考量節目性質與需求,可以理解在將近一個小 時的訪談節目中,受訪者要有一些故事、想法,才 能豐富節目內容吸引人,不然換一個朝九晚五、經 歷平凡普通的人受訪,節目將如白開水般淡而無 味。作為訪談節目,這樣的規劃無可厚非,然而是 否可以作為講台的安排呢?作為引言、觸媒,或許 還說得過去,但如果占去了相當比例闡述,難免壓 縮了闡釋聖經真理的時間,進而使我困惑主題是什 麼?誰是主角?以什麼為中心?其次則是適切性, 那些真人真事之所以特別,意謂著那不是多數人的 故事,而是特殊的條件所構成,對當事人而言固然 意義非凡,但就旁人而言,參考價值可能就沒那麼 高了。因此若從講台的造就、牧養的定位而言,感 人、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對於我們認識福音真理,

疫情危機,人生轉機 疫情肆虐以來,許多人的生活有了重大的轉變, 然而在疫情的危機之下,部分人的生活卻意外地有 不少正面的變化。 疫情來襲前,很多人平時若是有空閒時間,總喜 歡跟三五好友上餐廳吃飯聊天,到電影院看看電 影,或是四處找朋友串門子。在疫情的影響下,社 交生活被迫大幅減少,得以遠端上班的人每天通勤 上班的時間也省了下來,多出許多每天待在家裡卻 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的時間。不少人在這樣劇烈的 變化下很難調適過來,只能憂傷地盼望著疫情快點 結束,然而歐美國家仍持續籠罩在疫情中,不斷出 現的變種病毒也讓恢復正常生活的那一天似乎變得 遙遙無期。 常言道:「當上帝關了一扇門,必會打開另一扇 窗。」一位朋友每天在家閒閒無事,便隨手翻了翻 家中那些從未有時間好好閱讀的長篇小說,很快 地,便沉浸在優美的文字與故事之中。他不曾知道 自己這麼喜愛閱讀,平時跟他人聊天的話題,也都

光照進來的契機

耶利米書40章1~16節 過去幾年,台灣知識青年在面對中 國因素侵擾或是國內種種改革阻礙 時,或多或少都在某些時刻萌生一股 「亡國感」,進而紛紛加入社會運動 的行列,期望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島國 貢獻心力、帶來改變。然而我們都知 道,改變若要成真,很難畢其功於一 役,假設抱著若不達成目標便絕不罷 休的心態參與這些對抗行動,受傷的 恐怕先是自己。筆者身邊就有一些朋

以之度寄居年月候主再來,恐怕助益有限。 或許有人會想到希伯來書11章,告訴我們此處也 有許多古時見證人的經歷。只是無論從脈絡、篇幅、 信息,我們都難以將這種講台模式和希伯來書11章 相提並論。從脈絡而言,希伯來書陳明了兩約的諸 多差異、新約更美於舊約之後,才舉舊約見證人提 醒他的聽眾,兩約之下的人,雖然所得的啟示有多 寡等諸多差異,但仍有著同一位上帝、同樣的信仰; 信心這主題,兩約之中的人不僅是一致,前約的敬 虔信徒還能以信心為見證,幫助、激勵、堅固我們這 些在新約之下的人。且希伯來書11章中,有些視角 有別於舊約的關注,如不注重約瑟的純正、敬虔,而 著眼他因著信,跨越生死限制的指向出埃及。 種種敘事顯示出這卷書信雖援引許多人的事蹟, 但主題仍然是信,其基礎仍是上帝的應許;而這些 人按著所得的啟示,以行為顯明他們的信仰,等候 上帝的話成就,我們在希伯來書所陳列的這些見證 人中,對基督信道之內涵,有著更具體的認識、領 略。(作者為基督徒)

陳賦安(台南神學院神學生) 友,在社運退場後,仍須獨自面對心 中的「運動創傷」。或許造成他們創 傷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件事情卻 是肯定的:比起單純的亡國感,此刻 他們內心的破敗感必定更加強烈。 回顧偤太人的歷史,他們創建的南 國偤大最終在主前6世紀亡於巴比倫, 導致許多人民被擄至異域,成為真正 失去國家的人。不過,在耶利米書40 章1~16節中,我們意外地發現,雖然

奧德里克

從又去了哪邊玩變成最近讀了什麼精采好書。 另外一位好友則整理了家中塵封已久的鋼琴,曾 經熱愛音樂的他,因為繁忙的生活與工作的壓力, 漸漸遠離這個興趣。學習音樂與練琴向來是個漫 長且孤獨的過程,少了許多外務與朋友的邀約,他 練習的效率比起以前小時候學琴好上非常多,一年 多下來,他的琴藝也進步到以前他覺得難以企及的 高度。 我自己則是一直有好好精進自己英文能力的想 法,然而每天總有各式各樣的誘惑,讓這個想法終 究停留在只是一個想法而已。疫情下更嚴格的封鎖 措施反而阻斷了那些誘惑,「既然平常閒著沒事, 何不好好念點書?」這個放在心中好久的想法,在 這樣的情況才付諸實行。 許多人在疫情下失去了原本燈紅酒綠且多采多 姿的社交生活,不妨藉這個機會去嘗試一些一直未 能去做或是被擱置下來的興趣,或許將會發現上帝 預備的窗外之景更加優美。(作者為工程師)

耶路撒冷的陷落使得耶利米被擄,上 主卻透過外邦人尼布撒拉旦的口,向 先知捎來了恩典與釋放的話語,並還 他自由之身。不僅如此,新任省長基 大利對外交、內政擘劃亦頗富見地, 令散落在周遭各國的偤大人民重燃 希望,相繼返回米斯巴。對於基大利 與其治下的偤大的記載,替我們勾勒 出一幅「後陷落」時期的圖像。在這 個新社群中,不僅有一票抵死不屈的 軍長,亦有佳美豐碩的出產。即便耶 利米書不時顯露出對偤大餘民的「負 評」;然而,上主並非鐵板一塊,乃是 在黑暗中實現應許、帶來盼望的主。 加拿大詩人兼唱作人李歐納‧柯

恩(Leonard Cohen)曾留下如此名 句:「萬物都有裂縫,那是光照進 來的契機。」(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對於那些年為家國獻上滿 腔熱血卻又得繼續和無盡苦悶纏鬥的 朋友而言,他們的生命與國家或許有 些困難和危機,也會納悶上主是不是 刻意離席、放生。但其實,上主不曾 離開。困境,或許是我們靜心反省、 排開雜念,看見上主的真光指引的 時刻。在裂縫之處,願我們要持守正 直、體會等待,直到改變發酵。 (本  文為2021年《少年新眼光》8月30日 信息延伸內容)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11


普世消息

傳承及傳遞普世認同 盧恩萱(前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東北亞區書記) 過去參與普世會議及活動,很常在 回歸現實社會後,感受種種不適應。 由於普世活動往往需在短期間討論、 完成數項議案,而讓參與者感受到群 體信仰的親密感。過去我總不斷回味 這樣的美好,但能共鳴的人有限,不 禁反思,是否普世與在地教會脫節, 導致回到日常生活的我無所適從? 在教會裡,有機會及時間參與普世 的人有限,若普世議題只留於圈內熱 切討論,在地教會無從共鳴。又加上 普世會議談論的議題有時理想過於崇

高、甚至流於口號,造成這些議題回 到在地教會時,無法有具體的推行方 針,而難以落實及延續普世脈動。 因此,教會若希望落實普世觀,應 廣邀信徒接觸及認識,青年勢必能成 為有力的根基。教會外的國際性活動 包羅萬象,更能成為青年日後求職的 履歷清單,但若期盼普世確實有青 年投入,使「青年是教會的未來」不 只是華麗的詞藻,教會應該要引領更 多青年認同普世,這個認同可以從接 觸、認識、參與到委身。

然而當青年脫離學生階段、進入 職場,便很難有自由的時間能投身其 中,平信徒委身普世著實困難。教會 欲栽培普世人才,應設法引領青年從 時間最充裕之學生時代起,便能透過 參與行動而認同普世,並傳遞給更 多的青年。針對已進入社會職場的青 年,或許委身於普世不再是參與代表 或服事,而是能持續締造自身與普世 的連結。於是就個體而言,普世將內 化,即使不再親臨正式會議,仍對普 世議題具備洞察力,關懷在地與國外 的處境,影響周遭的人,並且持續關 心因普世經驗所連結的朋友,也許未 來也能適時發揮影響力。 而普世人才也必須傳承,普世不應 把持於特定參與者,雖然重點栽培能

精進普世代表於會議的敏銳度,但 若參與者不願接受思想衝擊,則其所 呈現的普世觀及教會也將被制約。 再者,若普世代表並未回饋於在地教 會,那麼普世價值將無法傳遞,普世 將形成狹隘的教條。 因此,教會應著手邀請更多願意 走進普世的青年參與行動,讓普世精 神能夠傳揚。有機會委身於普世的同 工,也應秉持開放的胸襟,邀集不同 領域的人參與,平信徒的思路及個人 專業,也能成為普世的另類觀點。當 前許多普世會議皆要求或鼓勵各會員 教會代表能遵循性別、族群平等,以 及容納青年代表,為避免普世人才斷 層,如何容納及培育平信徒參與,應 當是教會未來得納入考量的議題。

阿富汗海地劫難 人道組織關心 世界救濟會提醒 流行病加重全球貧窮問題 人們易感麻木 教會應站前線支援

▲8月14日的海地大地震,造成當地超過13萬間房屋 毀壞。(相片來源/世界救濟會)

【陳俞含編譯】有鑑於阿富汗現正面臨難民危機, 而海地8月14日也遭遇規模7.2強震襲擊,9月2日,世 界救濟會(World Relief)、「歡迎婦女」(Women of Welcome)以及「我們歡迎難民」(We Welcome Refugees)等組織以「為海地和阿富汗祈禱和採取行

動的市民大會」為題,共同舉辦線上虛擬市民會議,並 同步於臉書上進行直播。 世界救濟會執行長邁爾‧格林(Myal Greene)在直 播中提及阿富汗與海地的情境,鼓勵上千名與會者伸 出援手。他指出,流行病肆虐加重全球飢餓和貧窮問 題,使得人們對世界上的局勢麻木。主持人詹姆斯‧米 斯納(James Misner)表示,這些困境是跨世代議題, 非一朝一夕能解決,成立虛擬市民大會的宗旨就是協助 個人和教會突破瓶頸,加強與世界的聯繫。 在過去幾週內,世界救濟會已在美國安置了400名 持有特殊移民簽證的阿富汗難民,然而安置小組接獲 消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至少還會有5萬多名難 民移入。世界救濟會宣傳和政策資深副主席珍妮‧楊 (Jenny Yang)說,美國在阿富汗的任務已結束,但教 會的任務實際上才剛開始。教會應站在前線,展現殷勤 好客的態度,為基督裡的阿富汗肢體祈禱和呼籲。

CCA強調衛教重要性 辦培訓盼消除愛滋迷思 【林宜欣編譯】9月1至3日,亞洲教協(CCA)與印 尼基督教會聯會(CCI)合作籌辦線上訓練營,提供有 關愛滋病毒(HIV)的衛生教育及打擊愛滋病的策略, 盼培訓過後,與會者能在印尼加強民眾對HIV和愛滋病 認知。講者邀請到來自信仰團體、愛滋病患團體及致力 於HIV和愛滋病倡議運動的公民社會團體代表。 C C I總幹事傑克勒文‧瑪努布蒂(J a c k l e v y n F. Manuputty)表示,印尼教會必須給予愛滋病患支持, 並推廣與愛滋病相關的衛生教育,如防治愛滋病和控 制愛滋病的療法。他還建議,教會應建立一套全面的關 懷服務,在社會和心靈層面關心民眾,「讓我們盡一分 心力,在疫情中特別關心遭社會邊緣化的族群。」 性靈基金會(Spiritia Foundation)在印尼為愛滋病 患提供周到的照護和支持,並為愛滋病患的人權發聲。 基金會代表丹尼爾‧瑪古亞里(Daniel Marguari)深 入解說愛滋病患在印尼的情況及困境,如缺少治療管 道與政府支持,以及社會的偏見和歧視的眼光。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印尼巴塔克族基督新教教會(HKBP)愛滋事工部委 員柏林那‧希巴格里昂(Berlina Sibagariang)和貝賽 斯達醫院社群發展(CD Bethesda)委員潘杜亞提‧普 利撒巴(Panduarti Prissabat)指出,HIV在印尼有許 多迷思甚至遭汙名化,若要反擊HIV和愛滋病的錯誤資 訊並破除社會的偏見,宣導和衛生教育是關鍵。 印尼平等網路(Jaringan Equals Indonesia)創辦人 安‧里安托(Aan Rianto)補充,人們之間的對話和用 詞也會造成偏見與歧視,在提到HIV時,人們必須使用 不帶偏見的中性用詞,並傳播正確的資訊,才能反制偏 見造成的錯誤資訊。 印尼正向婦女協會(Association of Indonesian Positive Women)蓓比‧利維那‧納蘇蒂安(Baby Rivona Nasution)提到防治HIV的實用資訊和策略, 並供教會和社群效法,盼與會者經培訓後,具備足夠的 能力和知識破除偏見、防堵HIV擴散,並為愛滋病患發 聲,提升印尼社會的包容力。(資料來源:CCA)

世界救濟會人道和災難回應協調員莉蒂雅‧道森 (Lydia Dawson)指出,海地的需求同樣迫切。8月的 大地震造成至少22人死亡、344人失蹤,超過13萬間 房屋毀壞,至少有65萬海地人需要人道主義救援。 世界救濟會教會動員部主任馬修‧索倫斯(Matthew Soerens)引用馬太福音五餅二魚的故事,描述耶穌面 對困境沒有退縮。他說,耶穌呼召門徒獻出所有,即便 擁有的不多,看似難以解決問題,仍要相信這些事物能 為上帝所用。(資料來源:Baptist News Global)

英國欲削減救濟金恐致貧 民間團體聯合籲政府三思 【蔡育臻編譯】經營食物銀行的英國慈善組織特拉 塞爾信託(Trussell Trust)9月初向政府提出警告, 直指政府若仍執意於10月削減「統一福利救濟金」 (Universal Credit)中每週英鎊20元的額度,將會造 成120萬名民眾無法溫飽。 特拉塞爾信託執行長艾瑪‧瑞薇(Emma Revie)直 言,有數百萬戶家庭已入不敷出,幾乎處於崩潰邊緣, 僅勉強地維持生計,政府若切斷這條經濟命脈,將對 這些家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我們認為,英國政府從 已經不穩定的收入中再抽走每週20英鎊的救濟金是錯 誤之舉,這將使更多人被推向食物銀行的大門。」 根據兒童慈善團體「造福孩童」(A c t i o n f o r Children)及慈善機構兒童貧困行動小組(CPAG)的 調查指出,這項削減將使收入最低的勞動者(如貨物 上架人員、看護)家庭成為自2010年以來福利收入下 降最多的人。 「造福孩童」政策與活動部門主管伊姆蘭•海珊 (Imran Hussain)表示,英國政府不該壓低國內最努 力工作者的家庭生活水準來推升國家,「政府必須重 新考慮縮減救濟金的計畫,這對經濟弱勢家庭來說是 一大災難。」瑞薇也敦促人們寫信向國會議員陳情, 「今年10月,英國政府必須選擇保護人民、保留這條 命脈。」(資料來源:Church Times)


廣 告 看 版

甘 心 為 恁, 百 年 悸 動

工商

2021 年適逢英國蘇格蘭宣教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841 年 4 月 11 日~ 1921 年 9 月 7 日)逝世百週年。甘牧師 曾為傳福音出生入死,卻仍勇往直前,他就像一個「暗夜裡的點 燈人」,照亮許多人的生命。為此,台灣教會公報社特別舉辦「甘 心為恁,百年悸動」甘為霖小說獎徵文比賽,鼓勵弟兄姊妹以文 學創作方式,分享關於「暗夜裡的點燈人」之故事,讓更多人透 過佳美故事見證上帝的恩典。

甘為霖小說獎 徵文比賽

點燈人 暗夜裡的點燈人 時間:

2021 年 11 月 1

日(一)截止收件

(僅接受郵寄投稿,以郵戳寄出時間為憑,逾時恕不受理。) ■主題:暗夜裡的點燈人(題目請自訂) ■體裁:短篇小說 ■內容:與甘為霖牧師做過的事工(辦盲人教育、編聖詩和甘字 典、踏查台灣各地傳福音、研究荷蘭統治台灣時期的歷 史……)相關,不需要直接講述甘牧師生平故事,呼應 主題的精神即可。 ■篇幅:5000 ~ 10000 字 ■組別:分台文組、華文組,每人各組限投一篇。 台文組限定以漢羅合併書寫,白話字(教會羅馬字)和 漢字以甘為霖牧師編著的《甘為霖台語字典》為準。 ■投稿:稿件請以工整字跡寫在 600 字稿紙上(字跡潦草難以辨 識不列入評選),或以電腦列印在 A4 紙張(新細明體,

■獎勵方式:台文組、華文組各取前三名。 第一名獎金 10,000 元,獎狀乙紙,甘為霖紀念筆。 第二名獎金 5,000 元,獎狀乙紙,甘為霖紀念筆。 第三名獎金 3,000 元,獎狀乙紙,甘為霖紀念筆。 投稿者皆可獲得台灣教會公報社聚珍文創小物一份。 ■評 審:所有作品採匿名方式評選。 吳三連文學獎得主作家姚嘉文 華 語 組: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組長林佩蓉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 台 語 組: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系主任蔣為文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組長林佩蓉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

12 級,固定行高 22 點),一式四份,作品上勿書寫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請寫於報名表。請將作品、報名表 及授權同意書以掛號郵寄到:「701003 台南市青年路

揭曉日期:於 2022 年 1 月公布得獎名單,並擇日舉辦頒獎典禮。

334 號 3 樓,甘為霖小說獎徵文比賽 收」。恕不退稿, 請自留底稿。詳洽:06-2356277 分機 152。 報名表、授權同意書及詳細比賽辦法 請至以下網址或 掃 描 右 方 Q R C o d e 下載:sh or tur l . at/p yAIT

※ 不符合以上規定者,不列入評選。

主辦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協辦單位: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13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 5月19日,因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中央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三級防疫警戒範圍擴大 至全國,教育部亦宣布各級學校停止實體課程, 全面展開遠距教學。我在神學院有兩門課,雖然 事先已帶全班演練操作線上會議軟體,但三級警 戒真的臨到,仍有意想不到的軟硬體問題:網路 頻寬太低、WiFi訊號不佳、耳機壞掉、麥克風忘 了關閉,音訊回授轟炸全班耳朵……。一次、兩 次上課下來,卡關的環節漸次獲得改善,師生們 都越操作越上手。可是,有一種問題難以處理, 就是學生的學習心志。 新聞報導屏東縣高中教學情況:「不來上課也 不做作業,形同中輟生,有些班級十分之一,嚴 重的甚至6個學生就1個不上線。」遠距教學的隱 性輟學窘境,也發生在神學教學現場。受上帝呼 召的神學生,也有極少數在不同門課程中,用各 種藉口關鏡頭、不上線、失聯。反觀另一群神學 生,充分利用遠距教學的強點,上課積極踴躍, 主動製作PP T報告。於是我的心浮現一句話經 文:「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 以為有的,也要奪去。」(馬太福音13章12節, 25章29節;路加福音8章18節,19章26節) 這句話在兩卷福音書都出現,在單卷福音書又 重複出現兩次,而且這是耶穌說的話。第一次出 現,是耶穌傳道的初期。越來越多的人聚集聽耶 穌講道,祂說了撒種有四種狀況:落在路旁的、 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落在荊棘裡的、落在好土 的。跟隨耶穌的好處就是,若一次聽不懂,還可 以繼續問老師,直到懂為止。這個撒種比喻,竟

極踴躍,主動製作PPT報告。

然不只一個門徒聽不懂,好幾個門徒都不懂,他 們請教耶穌是什麼意思?特別的是,老師說了這 些話,還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門徒自然就知道這個比喻非搞懂不可。同樣的, 兩千年後身為現代聖經讀者的我們,也必須注意 這個比喻。 原來,這個比喻是在教人們如何聽道!耶穌 解釋聽講有四種情況:魔鬼會把信息奪走;信息 扎根不深,一遇到考驗就站立不住;生活上的憂 慮,財富和享樂的誘惑,會擠走信息;唯有以良 善和誠實的心持守,恆心等待,信息才會結出果 實。COVID-19疫情威脅下的台灣線上授課與線 上聚會,正反映出耶穌說的這四種聽講的情境。 心志堅定的學生或會眾,充分利用線上的強處, 重複聆聽錄製的講道,一遍又一遍直到聽懂,收 穫比實體聚會更多,「凡有的,還要加給他。」 心志軟弱的學生或會眾,雖連上了網路,卻滑著 手機或做自己的事,「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 的,也要奪去。」

穎子(國小老師)

Wen (中學音樂教師)

首先要克服的是軟硬體設備。為了要有音質更 好的聲音傳輸,需要提升收音麥克風的功效,同 時要確認視訊媒介的傳輸效果。大部分的 會議軟體並非設計給樂器演奏使用,所以 有些樂器在演奏低音域時,會被軟體視為 雜訊而削弱聲音或完全消音。線上演奏課 程還需要同時看到學生的姿勢及動作,才能 在有限的聲音呈現下,提供學生更全面的指導。 設備完善之後,實際上線仍有一些問題需 要克服。一對一的個別課操作起來相對 簡單,大致上與面對面的上課方式沒有 太大差異,雖然在音色的判斷上有些限 制,但是仍然可以在音量、力度等音樂

2020年,COVID-19在全球爆發,多數國家為 了防疫,將實體課程改為網路線上進行,在國 內避疫的學子們僅需克服時差,即可跨越 地域學習。當時的台灣,謹守防疫規範, 實體課程與藝文活動則如常進行,許多 旅外的音樂家回台參與各種藝文演出,與 歐美國家相較,台灣仿若平行時空。時間推 進到2021年5月,台灣疫情急轉直下,進入全國 三級警戒後,也讓日常有了重大轉變,學生暫停 到校上課,但教育部表示停課不停學,以聽講為 主的學校課程率先轉為視訊進行。眼看疫情發展 沒有辦法在短期內平息,樂器演奏課程也需要調 整上課方式,重新出發。

5月1 9日, 中央 流行 疫情 指揮 中心 宣布 提升 全國 疫情 教育部 警戒 即宣布 至第 各級學 三級 加大 校停止 , 各 地防 實體課 疫限 程,從 制。 此全面 展開遠 距教學 。 面對線 上教學 的 各 種 各級學校 情況, 的教師們 如何使出 渾身解數 因應呢?

相片提供/陳鳳翔、Wen、呱呱、Tiffany

那一年, 上 學 我在 線 教 的日子 雲端教學, 無遠弗屆? 呱呱(高中老師)

踏入教學場域近十年,嘗試過許多教學方式 與媒材,例如:電子黑板、投影片、實體簡報、 桌遊、室外實作等,唯一沒有嘗試過的便是線上 的遠距雲端教學。今年5月中,因疫情突然升 級,為因應防疫,各校無不如火如荼的舉 行線上教學研習,為的就是不讓距離阻隔 學習。 平時便時常使用資訊科技媒材的我,尚 能得心應手,但習慣在講台上授業、解惑的 前輩們,面對雲端教學,仍不免感到一絲焦慮。 隔著冷冰冰的電腦螢幕,老師們感受不到平素在 教室時的互動,至於在視訊鏡頭另一端的學生, 是否真有專心致志的參與課程,只能自由心證。 多數時候,教師都像演著獨角戲、舉行一場沒有 觀眾回應與聆聽、孤獨的演唱會。 教師對著「空氣」教學,其實是教學現場常有 的事,如今雲端教學則是讓這樣的現象更加M型 化。居家上課的學生們,需要加倍的自律,一些 認真的孩子們會更加積極專注,而原本對學習就 興致缺缺的孩子們,對線上課程則更提不起勁。

係就像諜對諜,教師們得想出 各種方法,讓溜去打電動的學生乖乖 回到電腦前。適逢108課綱,導師們在遠距教 學的情況下,得督促學生完成各項學習歷程檔案 作業、自主學習計畫、線上測驗等,時常是一個 頭兩個大。 雖然在防疫時期,雲端線上教學確實帶來許多 挑戰,但亦有許多迷人之處。首先,便是能跨越 時空的藩籬,只要有工具與網路,便能進入學習 的殿堂。其次,些微的距離能帶來一些「模糊」 的美感,管理秩序、制止噪音的機率降低,許久 未見面的學生,也會對師長與同學產生些許想

這正是在現今教學場域所面臨的挑戰。 曾聽過一些對教師的工作內容甚有誤解聲音, 認為只要準時上下課、批改作業即可,尤其是雲 端教學,班級經營似乎看起來更輕鬆。但置 身其中,才能體認到許多的艱辛與不易, 除了備課必須費盡心思,才能像網紅、 YouTuber般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習 動機;與家長的互動也極其密切,因為禮 拜一到禮拜日都有可能會接到焦慮的家長們 來電關切。透過雲端上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

傳遞得更快更遠,但學習能

落。因為網路速度不同,20幾位同學朗讀的節奏 一點也不合拍。 「老師,我沒有麥克風。」 「老師,我的電腦沒有鏡頭。 」 「老師,我是用媽媽的手機上課。」 「老師…… 」 即便教師端教學輸出設備完善,學生端的使 用設備,並不如預想的完整。有的學生使用桌上 型電腦,沒有裝設網路攝影機,所以課程中無法 露臉;有的沒有裝設麥克風,無法即時回答老師 的問題,只能打字回訊息;有的沒有電腦,只能 手機小螢幕上課;有的家中依賴手機分享網路上 網,室內收訊不良,只能搬桌椅坐在騎樓上課。 有的上課中途斷訊登出後,就回不來了……。 經歷這次教學翻轉,我看見師生間的考驗。教 學從實境瞬間變成虛擬,熟練的板書變成電腦打 字,面對面交流的不是真人而是螢幕。在螢幕小 小的方框裡,以系統化的方式完整傳達知識,整 合網路資源操作無縫接軌,我感受到資訊應用能 力的考驗。學生在停課之後,僅能透過電腦、電 視學習,依據任課老師規畫的課程進度,進行同 步、非同步的課程,完成測驗或指定作業。這不 只考驗學生的資訊能力,也考驗他們自主自律及 堅持負責的學習態度。 對於線上學習,老師要傳授的知識和能力,其 實透過系統化教學和按部就班的操作,就可以讓 孩子們很快的學會。但是,關於學習態度的養成 與塑造,則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線上教學科技確實能將知識

線上學習考驗著學生自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9 月 20 日~ 9 月 26 日/ 3630 期

耶穌這句話,第二次出現是祂要進入耶路撒 冷受苦受死之前,講了十個僕人的故事。每個僕 人都努力經營主人發下的一個金幣,王稱讚他們 小事上忠心,並賞賜相對應成果的管理權。只 有一個僕人被王懲罰,因他完全沒經營,連 拿去生利息都懶得做,於是王把這金幣拿

疫情中的線上演奏課

否有果效仍需學習的熱忱。

方的麥克風……,原本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教學 流程,現在全部以電腦、網路作為媒介。一開始 模擬操練時,學生覺得線上教學新奇又有趣,能 透過網路和老師、同學視訊上課、聊天,又有正 當理由說服家長同意他們使用3C,所以孩子們 學習興致勃勃。沒想到,今年5月突如其來的停 課令下達,線上學習啟動後一直到學期結束都無 法回校上課。 第一週線上Meet同步教學,我的課程頻頻出 狀況。雖然教師可以居家教學,但我怕家裡的網 路連線不穩定,在家教學時有太多雜事干擾,便 專程帶我的筆記型電腦,備齊耳機、麥克風,到 學校利用無人的專科教室,連上學校訊號充足的 無線網路進行教學。 「各位同學,現在請打開你的鏡頭和麥克風, 跟著老師一起唸……」學生的朗讀聲旋即此起彼 主自律學習的態度。

14

(神學院老師)

一群神學生,充分利用遠距教學的強處,上課積

態度,線上學! 「同學們:請注意功課繳交的期限,張○○請 你在5月31日下午4點30分以前繳交今日社會測 驗答案,若逾時未繳交,以0分計算……」 點開學校六年級的Google Classroom,公告欄 上除了導師每天預告課程外,最熱鬧的,就是一 連串催繳作業的「討債」公告。眼見畢業的日期 步步逼近,停課後線上學習大大考驗學生自主及 自律的品德及學習態度,作業遲交、缺交的偷懶 病毒在網路蔓延,學生積欠的「作業債」已嚴重 延誤畢業成績評量,任課老師為阻斷病灶,只好 貼出重話。 自從教育部緊急發布5月19日起全國高級中等 以下學校停課,校園的實體課程瞬間進級為居家 線上學習。這突如其來的轉變,大大改變了校園 學習的生態。 去年(2020年)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初,世界 各國陸續因防疫停課,開啟居家學習的模式。為 防患於未然,教育局在3月下達指示各級學校要 有線上教學的準備。不僅要添購硬體設備,也要 操練增進教師線上教學的技能。在國小服務將近 20年的我,未曾有線上教學經驗。按著學校擬訂 的教師精進計畫,從熟練Classroom的操作介面 開始,學習如何發布課程公告、派發作業、召開 Google Meet會議、分享畫面、訊息留言、關閉對

陳鳳翔

走,賞給那管理錢財能力最強的僕人,並 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 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我回想自己如何從好逸惡勞、為自己活,轉而 變成飢渴慕義、有學習心志?如何像門徒有熱誠 的聽道精神,若不懂,就查考聖經、詢問老師, 到懂為止?原來,關鍵在於讓耶穌作王!耶穌這 名字的意義,就是祂要將祂的子民從罪惡裡救出 來。我信主30多年,真實經歷到耶穌幫助我掙脫 各種誘惑,讓我擁有服事、學習的自由與快樂。 那一年,我在線上教學的日子,從教學現場 看到人裡頭的罪,會拒絕好東西,轉而擁抱逸樂 之物,於是人生數十年白白浪費。然而我的王耶 穌,讓我也工作、也休息、也娛樂。耶穌是最棒 的王,祂沒有要求僕人做超過能力的事,只要僕 人小事上忠心,我於其中享受、發揮祂發下 的恩賜。耶穌是最好的老師,祂幫助學 生漸次成長。

詮釋上給予適度的建議。學生方面,在課堂中則 需要更主動,自己在樂譜上作註記,並記錄好上 課進度。一對多的樂團分部課,則還要面對網路 傳輸的時間差異,過往讓數個同學一起演奏的教 學方式,到了視訊課程時,因為很困難將拍點對 在一起,幾乎變成不可能的任務。若要在時間有 限的團體課中一一確認學生的個別演奏狀況,則 太不符合上課的效益。因此折衷的方式是,在課 堂中不同的樂曲片段輪流讓學生開啟麥克風演 奏,老師針對該位學生提供建議,其他學生 則在麥克風關閉的狀況下同步演奏,然後 要求學生繳交課後練習作業的影音片段, 確定學生在這樣的上課方式下都能受益。 幾個月的操作下來,線上課程雖然有其限 制,但在師生的配合下,仍能看到學生的進步。 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國小中低 年級)在鏡頭前的表現,比中學生自在許多,經 常在課堂中主動詢問能不能演奏給老師聽,不過 專注度比較需要注意,要避免他們出現「看教學 影片」的呆滯反應。中學生雖然比較不會分心, 但普遍不愛開鏡頭跟麥克風,面對提問,寧可打 字回答也不願意開口發言,比較容易讓老師面對 一片沒有回應的寂靜。 線上音樂演奏課是疫情中的權宜之計,老師 除了要花更多的心力備課,還要花加倍的課後時 間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但希望能透過這樣的 方式,維持學生的演奏能力,建立自主練習的習 慣,讓居家防疫的日子,增添一些美好的旋律, 也期待再相見時,能重拾合奏的樂趣。

念,渴望早日回歸校園,如此一 來,營造班級凝聚力便不是難 事。此外,透過線上電子白 板進行討論、設計搶答遊戲 等,亦能豐富教學內容,增 加學習趣味,也促進學習動 力和果效。 值得一提的是,學期末時舉行了線上自主學 習成果發表會,第一次採用雲端科技進行,別有 一番趣味,孩子們感到十分新鮮,彷彿自己也成 了當紅的YouTuber。完成前置作業後,就將時 間留給孩子們發表。起初,他們怯生生的面對鏡 頭,緊張的氛圍也浸染了整間線上教室,但同學 們紛紛在訊息處打字回應、留言鼓勵,讓發表的 孩子們漸漸萌生了信心,能夠大方的展示自己的 作品,並且侃侃而談,和同學們分享創作理念。 原先孩子們擔心,因疫情影響,恐無法如期進 行成果發表會,但多虧了發達的雲端科技,將教 室挪到每個人的電腦螢幕裡,那一堂自主學習成 果發表會圓滿完成,想必在這個生活形態大大改 變的狀態下,也是令人難忘的學習經驗。 我想,真正的距離並非物理上的時空限制,而 是對於學習是否真有熱忱,也願意投注時間心 力。若能在此下功夫,雲端教學科技確實是能將 知識傳遞得更快更遠的工具,也祈願這樣的科技 能落實在社會的每個角落,讓每個人不分貧富都 能有機會徜徉於浩瀚的學海。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9 月 20 日~ 9 月 26 日/ 3630 期

15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 5月19日,因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中央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三級防疫警戒範圍擴大 至全國,教育部亦宣布各級學校停止實體課程, 全面展開遠距教學。我在神學院有兩門課,雖然 事先已帶全班演練操作線上會議軟體,但三級警 戒真的臨到,仍有意想不到的軟硬體問題:網路 頻寬太低、WiFi訊號不佳、耳機壞掉、麥克風忘 了關閉,音訊回授轟炸全班耳朵……。一次、兩 次上課下來,卡關的環節漸次獲得改善,師生們 都越操作越上手。可是,有一種問題難以處理, 就是學生的學習心志。 新聞報導屏東縣高中教學情況:「不來上課也 不做作業,形同中輟生,有些班級十分之一,嚴 重的甚至6個學生就1個不上線。」遠距教學的隱 性輟學窘境,也發生在神學教學現場。受上帝呼 召的神學生,也有極少數在不同門課程中,用各 種藉口關鏡頭、不上線、失聯。反觀另一群神學 生,充分利用遠距教學的強點,上課積極踴躍, 主動製作PP T報告。於是我的心浮現一句話經 文:「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 以為有的,也要奪去。」(馬太福音13章12節, 25章29節;路加福音8章18節,19章26節) 這句話在兩卷福音書都出現,在單卷福音書又 重複出現兩次,而且這是耶穌說的話。第一次出 現,是耶穌傳道的初期。越來越多的人聚集聽耶 穌講道,祂說了撒種有四種狀況:落在路旁的、 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落在荊棘裡的、落在好土 的。跟隨耶穌的好處就是,若一次聽不懂,還可 以繼續問老師,直到懂為止。這個撒種比喻,竟

極踴躍,主動製作PPT報告。

然不只一個門徒聽不懂,好幾個門徒都不懂,他 們請教耶穌是什麼意思?特別的是,老師說了這 些話,還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門徒自然就知道這個比喻非搞懂不可。同樣的, 兩千年後身為現代聖經讀者的我們,也必須注意 這個比喻。 原來,這個比喻是在教人們如何聽道!耶穌 解釋聽講有四種情況:魔鬼會把信息奪走;信息 扎根不深,一遇到考驗就站立不住;生活上的憂 慮,財富和享樂的誘惑,會擠走信息;唯有以良 善和誠實的心持守,恆心等待,信息才會結出果 實。COVID-19疫情威脅下的台灣線上授課與線 上聚會,正反映出耶穌說的這四種聽講的情境。 心志堅定的學生或會眾,充分利用線上的強處, 重複聆聽錄製的講道,一遍又一遍直到聽懂,收 穫比實體聚會更多,「凡有的,還要加給他。」 心志軟弱的學生或會眾,雖連上了網路,卻滑著 手機或做自己的事,「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 的,也要奪去。」

穎子(國小老師)

Wen (中學音樂教師)

首先要克服的是軟硬體設備。為了要有音質更 好的聲音傳輸,需要提升收音麥克風的功效,同 時要確認視訊媒介的傳輸效果。大部分的 會議軟體並非設計給樂器演奏使用,所以 有些樂器在演奏低音域時,會被軟體視為 雜訊而削弱聲音或完全消音。線上演奏課 程還需要同時看到學生的姿勢及動作,才能 在有限的聲音呈現下,提供學生更全面的指導。 設備完善之後,實際上線仍有一些問題需 要克服。一對一的個別課操作起來相對 簡單,大致上與面對面的上課方式沒有 太大差異,雖然在音色的判斷上有些限 制,但是仍然可以在音量、力度等音樂

2020年,COVID-19在全球爆發,多數國家為 了防疫,將實體課程改為網路線上進行,在國 內避疫的學子們僅需克服時差,即可跨越 地域學習。當時的台灣,謹守防疫規範, 實體課程與藝文活動則如常進行,許多 旅外的音樂家回台參與各種藝文演出,與 歐美國家相較,台灣仿若平行時空。時間推 進到2021年5月,台灣疫情急轉直下,進入全國 三級警戒後,也讓日常有了重大轉變,學生暫停 到校上課,但教育部表示停課不停學,以聽講為 主的學校課程率先轉為視訊進行。眼看疫情發展 沒有辦法在短期內平息,樂器演奏課程也需要調 整上課方式,重新出發。

5月1 9日, 中央 流行 疫情 指揮 中心 宣布 提升 全國 疫情 教育部 警戒 即宣布 至第 各級學 三級 加大 校停止 , 各 地防 實體課 疫限 程,從 制。 此全面 展開遠 距教學 。 面對線 上教學 的 各 種 各級學校 情況, 的教師們 如何使出 渾身解數 因應呢?

相片提供/陳鳳翔、Wen、呱呱、Tiffany

那一年, 上 學 我在 線 教 的日子 雲端教學, 無遠弗屆? 呱呱(高中老師)

踏入教學場域近十年,嘗試過許多教學方式 與媒材,例如:電子黑板、投影片、實體簡報、 桌遊、室外實作等,唯一沒有嘗試過的便是線上 的遠距雲端教學。今年5月中,因疫情突然升 級,為因應防疫,各校無不如火如荼的舉 行線上教學研習,為的就是不讓距離阻隔 學習。 平時便時常使用資訊科技媒材的我,尚 能得心應手,但習慣在講台上授業、解惑的 前輩們,面對雲端教學,仍不免感到一絲焦慮。 隔著冷冰冰的電腦螢幕,老師們感受不到平素在 教室時的互動,至於在視訊鏡頭另一端的學生, 是否真有專心致志的參與課程,只能自由心證。 多數時候,教師都像演著獨角戲、舉行一場沒有 觀眾回應與聆聽、孤獨的演唱會。 教師對著「空氣」教學,其實是教學現場常有 的事,如今雲端教學則是讓這樣的現象更加M型 化。居家上課的學生們,需要加倍的自律,一些 認真的孩子們會更加積極專注,而原本對學習就 興致缺缺的孩子們,對線上課程則更提不起勁。

係就像諜對諜,教師們得想出 各種方法,讓溜去打電動的學生乖乖 回到電腦前。適逢108課綱,導師們在遠距教 學的情況下,得督促學生完成各項學習歷程檔案 作業、自主學習計畫、線上測驗等,時常是一個 頭兩個大。 雖然在防疫時期,雲端線上教學確實帶來許多 挑戰,但亦有許多迷人之處。首先,便是能跨越 時空的藩籬,只要有工具與網路,便能進入學習 的殿堂。其次,些微的距離能帶來一些「模糊」 的美感,管理秩序、制止噪音的機率降低,許久 未見面的學生,也會對師長與同學產生些許想

這正是在現今教學場域所面臨的挑戰。 曾聽過一些對教師的工作內容甚有誤解聲音, 認為只要準時上下課、批改作業即可,尤其是雲 端教學,班級經營似乎看起來更輕鬆。但置 身其中,才能體認到許多的艱辛與不易, 除了備課必須費盡心思,才能像網紅、 YouTuber般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習 動機;與家長的互動也極其密切,因為禮 拜一到禮拜日都有可能會接到焦慮的家長們 來電關切。透過雲端上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

傳遞得更快更遠,但學習能

落。因為網路速度不同,20幾位同學朗讀的節奏 一點也不合拍。 「老師,我沒有麥克風。」 「老師,我的電腦沒有鏡頭。 」 「老師,我是用媽媽的手機上課。」 「老師…… 」 即便教師端教學輸出設備完善,學生端的使 用設備,並不如預想的完整。有的學生使用桌上 型電腦,沒有裝設網路攝影機,所以課程中無法 露臉;有的沒有裝設麥克風,無法即時回答老師 的問題,只能打字回訊息;有的沒有電腦,只能 手機小螢幕上課;有的家中依賴手機分享網路上 網,室內收訊不良,只能搬桌椅坐在騎樓上課。 有的上課中途斷訊登出後,就回不來了……。 經歷這次教學翻轉,我看見師生間的考驗。教 學從實境瞬間變成虛擬,熟練的板書變成電腦打 字,面對面交流的不是真人而是螢幕。在螢幕小 小的方框裡,以系統化的方式完整傳達知識,整 合網路資源操作無縫接軌,我感受到資訊應用能 力的考驗。學生在停課之後,僅能透過電腦、電 視學習,依據任課老師規畫的課程進度,進行同 步、非同步的課程,完成測驗或指定作業。這不 只考驗學生的資訊能力,也考驗他們自主自律及 堅持負責的學習態度。 對於線上學習,老師要傳授的知識和能力,其 實透過系統化教學和按部就班的操作,就可以讓 孩子們很快的學會。但是,關於學習態度的養成 與塑造,則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線上教學科技確實能將知識

線上學習考驗著學生自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9 月 20 日~ 9 月 26 日/ 3630 期

耶穌這句話,第二次出現是祂要進入耶路撒 冷受苦受死之前,講了十個僕人的故事。每個僕 人都努力經營主人發下的一個金幣,王稱讚他們 小事上忠心,並賞賜相對應成果的管理權。只 有一個僕人被王懲罰,因他完全沒經營,連 拿去生利息都懶得做,於是王把這金幣拿

疫情中的線上演奏課

否有果效仍需學習的熱忱。

方的麥克風……,原本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教學 流程,現在全部以電腦、網路作為媒介。一開始 模擬操練時,學生覺得線上教學新奇又有趣,能 透過網路和老師、同學視訊上課、聊天,又有正 當理由說服家長同意他們使用3C,所以孩子們 學習興致勃勃。沒想到,今年5月突如其來的停 課令下達,線上學習啟動後一直到學期結束都無 法回校上課。 第一週線上Meet同步教學,我的課程頻頻出 狀況。雖然教師可以居家教學,但我怕家裡的網 路連線不穩定,在家教學時有太多雜事干擾,便 專程帶我的筆記型電腦,備齊耳機、麥克風,到 學校利用無人的專科教室,連上學校訊號充足的 無線網路進行教學。 「各位同學,現在請打開你的鏡頭和麥克風, 跟著老師一起唸……」學生的朗讀聲旋即此起彼 主自律學習的態度。

14

(神學院老師)

一群神學生,充分利用遠距教學的強處,上課積

態度,線上學! 「同學們:請注意功課繳交的期限,張○○請 你在5月31日下午4點30分以前繳交今日社會測 驗答案,若逾時未繳交,以0分計算……」 點開學校六年級的Google Classroom,公告欄 上除了導師每天預告課程外,最熱鬧的,就是一 連串催繳作業的「討債」公告。眼見畢業的日期 步步逼近,停課後線上學習大大考驗學生自主及 自律的品德及學習態度,作業遲交、缺交的偷懶 病毒在網路蔓延,學生積欠的「作業債」已嚴重 延誤畢業成績評量,任課老師為阻斷病灶,只好 貼出重話。 自從教育部緊急發布5月19日起全國高級中等 以下學校停課,校園的實體課程瞬間進級為居家 線上學習。這突如其來的轉變,大大改變了校園 學習的生態。 去年(2020年)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初,世界 各國陸續因防疫停課,開啟居家學習的模式。為 防患於未然,教育局在3月下達指示各級學校要 有線上教學的準備。不僅要添購硬體設備,也要 操練增進教師線上教學的技能。在國小服務將近 20年的我,未曾有線上教學經驗。按著學校擬訂 的教師精進計畫,從熟練Classroom的操作介面 開始,學習如何發布課程公告、派發作業、召開 Google Meet會議、分享畫面、訊息留言、關閉對

陳鳳翔

走,賞給那管理錢財能力最強的僕人,並 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 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我回想自己如何從好逸惡勞、為自己活,轉而 變成飢渴慕義、有學習心志?如何像門徒有熱誠 的聽道精神,若不懂,就查考聖經、詢問老師, 到懂為止?原來,關鍵在於讓耶穌作王!耶穌這 名字的意義,就是祂要將祂的子民從罪惡裡救出 來。我信主30多年,真實經歷到耶穌幫助我掙脫 各種誘惑,讓我擁有服事、學習的自由與快樂。 那一年,我在線上教學的日子,從教學現場 看到人裡頭的罪,會拒絕好東西,轉而擁抱逸樂 之物,於是人生數十年白白浪費。然而我的王耶 穌,讓我也工作、也休息、也娛樂。耶穌是最棒 的王,祂沒有要求僕人做超過能力的事,只要僕 人小事上忠心,我於其中享受、發揮祂發下 的恩賜。耶穌是最好的老師,祂幫助學 生漸次成長。

詮釋上給予適度的建議。學生方面,在課堂中則 需要更主動,自己在樂譜上作註記,並記錄好上 課進度。一對多的樂團分部課,則還要面對網路 傳輸的時間差異,過往讓數個同學一起演奏的教 學方式,到了視訊課程時,因為很困難將拍點對 在一起,幾乎變成不可能的任務。若要在時間有 限的團體課中一一確認學生的個別演奏狀況,則 太不符合上課的效益。因此折衷的方式是,在課 堂中不同的樂曲片段輪流讓學生開啟麥克風演 奏,老師針對該位學生提供建議,其他學生 則在麥克風關閉的狀況下同步演奏,然後 要求學生繳交課後練習作業的影音片段, 確定學生在這樣的上課方式下都能受益。 幾個月的操作下來,線上課程雖然有其限 制,但在師生的配合下,仍能看到學生的進步。 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國小中低 年級)在鏡頭前的表現,比中學生自在許多,經 常在課堂中主動詢問能不能演奏給老師聽,不過 專注度比較需要注意,要避免他們出現「看教學 影片」的呆滯反應。中學生雖然比較不會分心, 但普遍不愛開鏡頭跟麥克風,面對提問,寧可打 字回答也不願意開口發言,比較容易讓老師面對 一片沒有回應的寂靜。 線上音樂演奏課是疫情中的權宜之計,老師 除了要花更多的心力備課,還要花加倍的課後時 間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但希望能透過這樣的 方式,維持學生的演奏能力,建立自主練習的習 慣,讓居家防疫的日子,增添一些美好的旋律, 也期待再相見時,能重拾合奏的樂趣。

念,渴望早日回歸校園,如此一 來,營造班級凝聚力便不是難 事。此外,透過線上電子白 板進行討論、設計搶答遊戲 等,亦能豐富教學內容,增 加學習趣味,也促進學習動 力和果效。 值得一提的是,學期末時舉行了線上自主學 習成果發表會,第一次採用雲端科技進行,別有 一番趣味,孩子們感到十分新鮮,彷彿自己也成 了當紅的YouTuber。完成前置作業後,就將時 間留給孩子們發表。起初,他們怯生生的面對鏡 頭,緊張的氛圍也浸染了整間線上教室,但同學 們紛紛在訊息處打字回應、留言鼓勵,讓發表的 孩子們漸漸萌生了信心,能夠大方的展示自己的 作品,並且侃侃而談,和同學們分享創作理念。 原先孩子們擔心,因疫情影響,恐無法如期進 行成果發表會,但多虧了發達的雲端科技,將教 室挪到每個人的電腦螢幕裡,那一堂自主學習成 果發表會圓滿完成,想必在這個生活形態大大改 變的狀態下,也是令人難忘的學習經驗。 我想,真正的距離並非物理上的時空限制,而 是對於學習是否真有熱忱,也願意投注時間心 力。若能在此下功夫,雲端教學科技確實是能將 知識傳遞得更快更遠的工具,也祈願這樣的科技 能落實在社會的每個角落,讓每個人不分貧富都 能有機會徜徉於浩瀚的學海。

台灣教會公報 2021 年 9 月 20 日~ 9 月 26 日/ 3630 期

15


事 工分享

公關企劃製作

台灣教會公報社137週年慶手抄活動榮譽榜 今年為宣教師甘為霖逝世100年,他於1871年12月10日來台,在台宣教長達46年,足跡 遍及台灣各地,更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上第一本聖詩

《聖詩歌》的主編。

台灣教會公報社對照整理出1900年出版之《聖詩歌》與現今《聖詩》曲目共122首,舉辦 「歷久彌新的聖詩」手抄活動,活動於8月底截止共收到312人次、近500件作品,以下為 所有參與者名單,感謝弟兄姊妹共同參與,一起透過手抄聖詩數算上主恩典。

※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列 (台南迦南教會) 尤瑪拉娃(台中大墩教會) 方美玲(彰化草港教會) 毛淑慧(台南大橋教會) 王月秀(高雄五甲教會) 王秀珍(高雄五甲教會) 王宗興(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王貞月(高雄光鹽教會) 王陳春惠(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王雪靜(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王琦慧(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王雅蓉(高雄旗後教會) 王鈺爾(高雄五甲教會) 王麗卿(台南新港東教會) 王耀宗(南投埔里教會) 伍秋風(台中西屯教會) 江婕瑀(台南鹽水教會) 江聖郎(高雄光鹽教會) 池冠威(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池姿穎(台南和順教會) 池柔安(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池彰斌(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何淑絹(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 吳士賢(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 吳旭驊(台南看西街教會) 吳自由(高雄迦南教會) 吳佩如(高雄迦南教會) 吳佳蓉(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 吳佳穎(台南信愛教會) 吳冠廷(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 吳昱葶(南投埔里教會) 吳秋娜(台南三一教會) 吳美卿(高雄迦南教會) 吳英宗(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 吳恩庭(高雄五甲教會) 吳健民(南投埔里教會) 吳惠燕(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吳湘芸(台中忠孝路教會) 吳雅惠(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吳霈琳(高雄五甲教會) 吳霈瑜(高雄五甲教會) 吳靜儀(高雄五甲教會) 呂坤穎(高雄五甲教會) 呂淑芬(高雄五甲教會)

16

宋亭萱(高雄五甲教會) 李世華(高雄五甲教會) 李仲明(台中西屯教會) 李宜軒(高雄太爺教會) 李昀蓉(高雄太爺教會) 李信毅(台北景美教會) 李美珍(屏東崙上教會) 李恩賜(高雄五甲教會) 李素貞(高雄五甲教會) 李晨宇(高雄五甲教會) 李晨瑜(高雄五甲教會) 李晨薇(高雄五甲教會) 李淑珍(台南看西街教會) 李淑連(南投埔里教會) 李欽蘭(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李碧娥(高雄五甲教會) 周文發(高雄九曲堂教會) 周立甄(屏東崙上教會) 周忠毅(高雄迦南教會) 周素靖(台中西屯教會) 周學揚(彰化草港教會) 東恩綺(高雄光鹽教會) 東華美(高雄光鹽教會) 林三寶(台南新營教會) 林妤潔(彰化草港教會) 林宏鐘(花蓮信義教會) 林盈秀(台南看西街教會) 林美枝(台南太平境教會) 林美玲(高雄光鹽教會) 林美香(高雄光鹽教會) 林美燕(高雄光鹽教會) 林羿丞(彰化草港教會) 林珮翊(台南和順教會) 林素芬(台中西屯教會) 林淑玲(台南看西街教會) 林萬德(高雄光鹽教會) 林蓉蓉(台中) 林慧芬(南投) 邱春梅(高雄五甲教會) 邱郁文(高雄大寮活水教會) 邱張純貞(苗栗公館教會) 邱慧娟(屏東崙上教會) 邱麗蓉(屏東崙上教會) 涂國男(南投埔里教會) 哀素娥(高雄迦南教會) 姚昕辰(高雄五甲教會) 姚盛嵐(高雄五甲教會) 施玉鳳(南投埔里教會) 施明哲(彰化草港教會) 柯玟如(南投埔里教會) 柯淑瓊(高雄) 洪宏秋(高雄迦南教會) 洪英雄(高雄五甲教會) 洪素甘(高雄五甲教會)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洪偉晉(高雄五甲教會) 洪啟助(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洪聖育(高雄五甲教會) 洪叡郎(台中) 洪麗娟(高雄迦南教會) 凌秀珠(高雄五甲教會) 夏文諒(高雄五甲教會) 夏寶涼(高雄五甲教會) 夏牧耘(高雄五甲教會) 姬英秀(台北景美教會) 徐會宜(高雄杉林教會) 徐福生(台南溪美教會) 徐慧雯(高雄五甲教會) 翁福贏(高雄五甲教會) 高子懿(高雄五甲教會) 高秀雯(台中西屯教會) 高東漢(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高美雲(高雄五甲教會) 高淑如(台中西屯教會) 高嘉均(高雄五甲教會) 高嘉妤(高雄五甲教會) 高蔡惠珠(高雄楠梓教會) 康育展(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張安福(雲林斗六教會) 張佩暐(高雄光鹽教會) 張恆熏(高雄五甲教會) 張美玉(台中西屯教會) 張桂香(高雄路加教會) 張陣仔(高雄五甲教會) 張睿麟(高雄五甲教會) 曹月秀(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曹忠盛(高雄路加教會) 曹賴彩仁(高雄路加教會) 梁毓明(屏東崙上教會) 粘智惠(台中西屯教會) 莊以琳(高雄五甲教會) 莊翔媛(高雄五甲教會) 莫居凡(南投埔里教會) 許志成(高雄迦南教會) 許芝熒(屏東崙上教會) 許秋月(高雄迦南教會) 許素女(高雄五甲教會) 許進國(高雄迦南教會) 許黃金燕(高雄迦南教會) 連謝靜悅(高雄大順教會) 郭任富(高雄迦南教會) 郭秀治(台南新港東教會) 郭明男(台南新港東教會) 郭清良(彰化草港教會) 郭陳麗美(高雄五甲教會) 陳世澤(高雄五甲教會) 陳玉霞(高雄路加教會) 陳宏盛(高雄五甲教會) 陳志宏(高雄迦南教會)

陳秀絹(台中西屯教會) 陳秀鷹(台南和順教會) 陳佳秀(高雄迦南教會) 陳怡青(高雄路加教會) 陳怡真(屏東崙上教會) 陳明熙(高雄迦南教會) 陳杰明(高雄五甲教會) 陳枝美(高雄迦南教會) 陳玫菁(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陳芷妤(高雄迦南教會) 陳信儒(高雄迦南教會) 陳品慧(高雄光鹽教會) 陳彥廷(高雄迦南教會) 陳春(高雄五甲教會) 陳秋燕(屏東崙上教會) 陳秋錦(高雄迦南教會) 陳美好(高雄五甲教會) 陳美美(台中西屯教會) 陳重榮(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陳香君(台中救恩之光教會) 陳悅純(高雄路加教會) 陳祝三(新北) 陳素芬(高雄五甲教會) 陳捷萱(高雄光鹽教會) 陳淑玉(高雄迦南教會) 陳淑吟(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陳淑卿(彰化永福教會) 陳淑雲(屏東崙上教會) 陳惠芬(高雄五甲教會) 陳智富(雲林斗六教會) 陳甯(高雄五甲教會) 陳進吉(高雄五甲教會) 陳進輝(高雄五甲教會) 陳瑞明(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陳瑞津(高雄鹽埕教會) 陳聖叡(高雄迦南教會) 陳嘉柔(台南鹽水教會) 陳嘉慶(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陳翠芬(高雄五甲教會) 陳慧玲(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陳勵珠(高雄五甲教會) 陳麗珍(高雄迦南教會) 陳齡蘭(高雄五甲教會) 傅秀英(高雄光鹽教會) 曾秀惠(南投埔里教會) 曾佳女(南投埔里教會) 曾秋月(高雄光鹽教會) 曾純真(雲林斗六教會) 曾博盛(南投埔里教會) 曾榆茜(雲林斗六教會) 曾 惠(高雄路加教會) 綉 曾 攀(彰化草港教會) 綉 曾靖雅(雲林斗六教會) 曾慧珠(高雄五甲教會)


事 工分享

公關企劃製作

經評選選出特優2名|每人可獲得1500元公報社禮券 莫居凡(南投埔里教會) 徐福生(台南溪美教會)

經評選選出優選3名|每人可獲得1000元公報社禮券 (台南迦南教會) 邱郁文(高雄大寮活水教會) 李信毅(台北景美教會) 無記名(高雄迦南教會) 程蓉(高雄迦南教會) 買繼正(高雄迦南教會) 黃子安(台南大橋教會) 黃子萱(台南大橋教會) 黃台筆(彰化草港教會) 黃佩怡(高雄五甲教會) 黃金美(南投埔里教會) 黃秋慧(高雄五甲教會) 黃美美(高雄迦南教會) 黃美菁(彰化草港教會) 黃美鳳(台南看西街教會) 黃苡新(南投埔里教會) 黃敏姿(高雄五甲教會) 黃淑芳(新北泰山教會) 黃雪紅(高雄路加教會) 黃詠文(高雄迦南教會) 黃雅溫(高雄太爺教會) 黃義全(彰化草港教會) 黃義芳(彰化草港教會) 黃義雄(彰化草港教會) 黃詩庭(台南新港東教會) 黃麗如(高雄迦南教會) 黃麗真(台中西屯教會) 楊升雄(高雄九曲堂教會) 楊少媚(高雄迦南教會) 楊文德(高雄五甲教會) 楊秀琴(南投埔里教會) 楊和煜(高雄迦南教會) 楊宗燁(高雄迦南教會) 楊金蘭(高雄五甲教會) 楊淑淇(高雄五甲教會) 楊淳漢(台中西屯教會) 楊貴珠(新北安坑教會) 楊路依(高雄光鹽教會) 葉孟茹(高雄迦南教會) 葉思妤(高雄迦南教會) 葉茂麟(高雄迦南教會) 葉晉恩(高雄迦南教會) 葉培新(高雄五甲教會) 葉興仁(高雄五甲教會) 葉靜瑜(台南富強教會) 葉鴻秋(高雄路加教會) 葉櫻美(台中西屯教會) 董舜琴(高雄五甲教會) 廖美惠(台南和順教會) 廖瑞霞(高雄五甲教會) 廖 美(南投埔里教會) 綉 趙淑萍(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趙維秋(台北景美教會) 劉美娥(高雄迦南教會) 劉苡新(南投埔里教會) 劉進義(南投埔里教會) 劉慧娜(台南看西街教會)

歐靜香(高雄迦南教會) 潘洋隆(高雄迦南教會) 潘英玉(台北景美教會) 潘清香(高雄五甲教會) 潘雅真(南投埔里教會) 蔡佳諭(高雄路加教會) 蔡承佑(高雄五甲教會) 蔡青芳(高雄路加教會) 蔡俊彬(高雄迦南教會) 蔡乾太(高雄迦南教會) 蔡婉秋(台南看西街教會) 蔡淑惠(台南看西街教會) 蔡榮信(嘉義牛挑灣教會) 蔣瓊琚(高雄光鹽教會) 鄭秀甄(高雄五甲教會) 鄭素蓮(高雄五甲教會) 鄭景耀(高雄迦南教會) 盧碧雲(高雄光鹽教會) 蕭 立(南投埔里教會) 勊 蕭國憲(新竹公園教會) 賴靖宜(高雄五甲教會) 戴 秀(高雄光鹽教會) 咏 戴惠燕(台南大橋教會) 謝弘信(南投埔里教會) 謝明宏(高雄五甲教會) 謝阿粉(高雄五甲教會) 謝珊紜(高雄五甲教會) 謝甄嬪(台南大光教會) 謝維貞(屏東崙上教會) 鍾佩芸(高雄五甲教會) 鍾信福(高雄九曲堂教會) 鍾華初(高雄五甲教會) 鍾懃光(屏東崙上教會) 簡雅萍(台北景美教會) 顏宇謙(嘉義民雄教會) 顏廷瑞(高雄中山教會) 顏來旺(南投埔里教會) 魏吟芳(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羅月鳳(高雄迦南教會) 羅秋蘭(高雄九曲堂教會) 羅純安(高雄五甲教會) 蘇金線(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蘇信行(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蘇奕丹(台南看西街教會) 蘇宣維(高雄路加教會) 蘇美惠(高雄五甲教會) 蘇琬婷(高雄路加教會) 蘇雅蓉(高雄迦南教會) 鐘迦玫(高雄五甲教會) 鐘迦信(高雄五甲教會) 鐘國安(高雄五甲教會) 蘭慈慧(高雄漢民教會) 以上共計312人

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特別獎|甘為霖紀念彩虹筆一支 江婕瑀(台南鹽水教會)

由全部參與者抽出20名|每人可獲得2022年週曆手冊一本 李恩賜(高雄五甲教會) 東恩綺(高雄光鹽教會) 靜 林盈秀(台南看西街教會) 林蓉蓉(台中) 許志成(高雄迦南教會) 陳重榮(台南和順教會雅比斯小組) 陳香君(台中救恩之光教會) 陳祝三(新北) 曾秀惠(南投埔里教會) 黃佩怡(高雄五甲教會) 黃雪紅(高雄路加教會) 黃詩庭(台南新港東教會) 楊升雄(高雄九曲堂教會) 楊和煜(高雄迦南教會) 楊淑淇(高雄五甲教會) 楊淳漢(台中西屯教會) 楊路依(高雄光鹽教會) 廖瑞霞(高雄五甲教會) 蔣瓊琚(高雄光鹽教會) 蘇美惠(高雄五甲教會)

由12人以上團體抽出5名|每團體可獲得2000元公報社禮券 台中西屯教會 南投埔里教會 高雄光鹽教會 高雄迦南教會 高雄路加教會松年團契

優秀作品將安排在《台灣教會公報》第3634期藝文版刊登介紹; 所有作品則公開陳列展示,時間、地點如下,歡迎蒞臨欣賞~ 台南場 9月25日(六)~10月16日(六)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2樓|公報社台南書房 高雄場 10月20日(三)~11月20日(六) 高雄市三民區泰安街12號1樓|公報社高雄書房

■感謝所有參與者,並恭喜以上得獎者,獎品將於十月初寄出 ■承辦:台灣教會公報社 ■詳洽:06-2356277分機141 哀小姐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17


藝 文走廊

智慧或愚昧?

作 布萊恩‧韋南德 (Bryan Weynand) 譯 DeepL

讀 識 力 培養你的媒體 新冠疫情和種族歧視的抗議,以及圍繞著這兩件 事颳起的媒體旋風,正在激化基督徒之間已經出現 的緊張局勢。的確,我們需要知識和信息才能採取 正確和明智的行動,然而過度的消費新聞往往造成 焦慮、分裂、爭競和沮喪。 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有無數的訊息可供選擇,而 大多數訊息都有一定程度的偏見,或被背後某個議 題驅動,因此基督徒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謹慎對 待我們知識上的「飲食均衡」。

墮落世界的新聞業 基督徒必須認識到,今天的新聞媒體嚴重影響我 們思考和培養智慧的能力。《娛樂至死:追求表象、 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一書中,作者波茲 曼(Neil Postman)證明媒介的改變損害了我們公共 對話的性質和內容。當我們的文化從主要閱讀紙本 新聞過渡到觀看電視的視覺圖像,話語變得更膚淺 和不穩定,更喜歡急促的挑釁和極端,而不是細緻 和節制。網際網路加速了這樣的轉變,最終從根本 上破壞了我們的說理能力。 然而,儘管媒體環境是充滿假消息、操縱點擊率 和黨派咆哮的地雷區,好新聞仍然存在。想找到好 新聞必須刻意為之和克制,但讀好新聞可以保護我 們免於失去信任文字的熱情。為此,我相信通過聖 經美德的框架來評估媒體資源是很有幫助的。

一些實踐的步驟 1.優先讀平面媒體的新聞和評論 正如波茲曼所說,主動閱讀書面文字,特別能夠 吸取具邏輯且井然有序的事實和思想。這是文字的 獨特所在,與被動接受數位化圖片和影像形成強烈 的對比,因為數位化圖片和影片往往不講究層次的 遞進,並且更容易脫離上下文的語境。 2.不要僅僅讀標題 多數現代媒體都透過點擊獲利,營利和吸引的目 光成正比。如果讀者只讀第一段,接著便開始分心 去點擊下一個標題,這些媒體就會獲得更多利益。 我們要抵制這種機制的設計,明智的新聞閱讀者會 留意標題下面提供的新聞背景、內容和細節,尤其 是那些刻意誤導、過度渲染的內容。請考慮閱讀更 多靠讀者訂閱而非點擊率獲利的媒體。

智慧讀新聞需要美德 1.真實 神厭惡虛假,並希望基督徒也同樣厭惡虛假(箴 言13章5節)。雖然我們已經對社交媒體上的假消 息有一定的認識,但我們還必須警惕相對成熟的媒 體中其實也存在虛假。如今新聞更新的速度如此之 快,即使是最專業、最老練的記者,要保持真實和準 確往往也面臨挑戰。神希望我們分辨事實和故事。 此外,不經批判就聽信和接受謊言也是犯罪(箴 言17章4節)。我們應該尋求致力於真實呈現訊息和 思想的媒體,即使這些訊息和思想可能會破壞該媒 體或者我們自己喜歡聽的故事。 2.謹慎自持 聖經經常提到謹慎自持是成熟基督徒所結的果子 之一(彼得前書1章13節、提摩太前書3章2節、提 多書2章2節),這些經文表明,基督徒的智慧包含 我們說什麼,也包含我們不說什麼。 正如箴言17章27節所說:「寡少言語的,有知 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我們應該尋找只說事實 的媒體,得出事實支持的結論,而不是自己或媒體 想要的結論。尋找那些沿著事實走向報導的媒體, 而不是那些選擇性報導以支持預設立場的媒體。 3.謙虛 公共言論空間的兩極化,讓不同群體越來越堅持

自己的立場,在論戰中他們會認為自己喜歡的一方 提供的訊息永遠是對的,而另一方提供的所有訊息 都是錯的。要小心採取這種態度的媒體! 正如基督徒被呼召要謙卑地生活和思考(以弗所 書4章2節),我們必須容許自己世俗的典範被轉 移、泡沫被打破,即使這讓我們很不舒服。我們應該 尋求那些能夠接納公共事務持久的複雜性和不確定 性的媒體,他們留意細微的差異,而不是簡單塑造 「英雄和反派」的故事。這樣,我們就能避免「自以 為有智慧」(以賽亞書5章21節),也能避免同溫層 的盲點。我們必須認識到,罪對公共言論的任何一 方都有普遍的影響。 4.和睦 神憎惡人們爭鬧,嗤笑虛妄(詩篇2篇4節),並 呼籲我們要和睦(馬太福音5章9節)。約拿單‧李 曼(Jonathan Leeman)在《列邦如何爭鬧?》(How the Nations Rage: Rethinking Faith and Politics in a Divided Age)中說,基督徒對公共事務的態度應該反 映對救贖歷史的「奇怪又迷人的信心」,而不是迫切 渴望主宰世俗事務。爭鬧藉著破壞對耶穌的信心腐 蝕靈魂,也透過不合一敗壞教會。顯然,和睦的態度 與許多媒體的基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尤其某些新 聞節目靠群眾的憤怒得利,作為娛樂和留住觀眾的 主要機制。收看這些節目不太可能使基督徒受益。

3.避免閱讀特定傾向的新聞媒體 閱讀能針對一個問題呈現多種觀點的消息來源, 避免選擇只通過某個群體的視角解釋事件的消息來 源。你可以問這些問題來測試:這個媒體是否願意 在適當的時候批評它支持的黨派、個人或機構?它 是否會批判我喜歡的黨派、個人或機構?或者,相 反地,它是否反覆推斷出有利於其盟友而不利於其 敵人的結論?當然,這裡要注意一個重要的區別,有 些媒體是根據已證明的哲學或神學(而非某個黨派 或陣營)來發表評論,而這可能是有幫助的。例如, TGC福音聯盟網站發布的文章可以幫助人們通過基 督教世界觀的視角處理當前的事件和議題。 4.不要讀太多 你需要意識到媒體消費在你的知識飲食中的地 位,以及過度消費的風險。精心選擇幾個值得信賴 的新聞媒體,然後定期查看,而不是在網路上不斷 被動地點選。在這個24小時新聞不斷推陳出新的時

代,至少選擇一份出版頻率低於每日的刊物,更多 透過閱讀反思、分析,而不總是倉促地、急於對突發 新聞做出反應,這或許也有幫助。 波茲曼認為,科技已經讓輕鬆獲取消息變得可 能,而有些消息我們根本不需要知道,知道了也無 濟於事。儘管21世紀的基督徒不應該對世界的不公 義置身事外,但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能夠解決和需要 解決的事情上是明智之舉。我們被造的目的是要在 我們的影響範圍內活出救恩,而不是僅僅因為技術 上可以得到那些壞消息,就去背負整個世界重擔。 所有這一切,不僅關係到我們在狂熱的新聞世 界中個人如何維持理智,也關係到我們的基督徒使 命。我們應該尋找的媒體資源,是能夠幫助我們有 效地作為門徒生活和造就其他門徒。消費新聞媒體 時的識讀力或缺乏辨別力可能意謂著智慧與愚昧之 間的差異──這意謂著媒體識讀力是當今世界基督 徒如何見證的一個關鍵問題。

*原文刊載於:www.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wisely-consume-news

18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藝 文走廊

我看見遠方站立著好消息 想起他在遠方,滿是灰塵的臉

我想起離開故鄉的兄長

每個黃昏都適合唱哀歌

懷念

那些苦命的詩人還活著。 啊,親愛的,我們一起聽見鐘聲。

寫給耶利米 是的我看見大海如母親的裙擺

你的眼睛,總是盯住深不可測的繁星。

我看見你高舉雙手,唱哀歌

暮色四合之處,有你憂傷的靈魂

我們一起,為白晝送行。

每個人的生活,像順風而動的船。 憤怒的波浪正在後退 有人唱起熟悉的讚美詩。 我的詩人在星空以下,在大海之上 他的工作,是一遍又一遍擦拭自己的靈魂。 哦,哀歌不見了,孩子不再流眼淚 七千年後,每個人都可以冉冉上升。

七個人 翻過七座高山,淌過七條河流 看見七片開闊的空地上,雕刻著七個人。 我認識他們,他們也認識我 所以我說,朋友,為什麼你們困在這裡?

擁抱 長久的擁抱之後 他問我怎麼從大海深處 來到這四圍無人的山中。 我告訴他,我走過悲慘世界 今天才來到這裡。

預備

我的人生際遇,或許是神為了我所祈求的而做預備。學著交託,

信賴神的掌權,一步步走向祂應許的美地。

節)

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箴言4章

比樹木、青草、駿馬和雨水都要高貴

多年以前,我被創造出來的時候

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

但不能確定,他們是不是一群人。

我看見有一團事物,朝我走來

應該辭 像雅歌一樣高貴。後來卻像一道閃電

多年以前

有人在前面等候,有人從後面穿過

從早上到傍晚,依然沒有看得清楚。

多年以前,我的牛羊成群,兒女興旺

身體躺在身體裡,像死人一樣冰涼。

然而現在,我被一把利劍穿過

每個人都依偎在我的懷裡

多年以前,我的胸口多麼美好

應該看到每個母親都在嚎啕大哭

應該看到每個父親都在捶胸頓足

應該看到歲月的下面每一位彎曲的背影。

應該看到每個人都揹著一張網

應該站在獅子的肩上

應該手搭涼棚,應該登高

老師說,應該把目光拉長

我看見你不在魔鬼之間

是的,高貴的人啊

彷彿這是一場約定

你向我走來,我向你走去

這個時候,天色已晚

後來我去問我那詩興無邊的老師

多年不見,我已經忘記她的容顏

所有人都喊我父親,父親啊,給我們生活吧。

應該看到他們有眼睛也看不見

所以滿心歡喜。

請告訴我的喬瓦娜,請她為我祈禱

歡樂頌

但我記得她的頭巾,她的頭巾是一封家書

後來孩子們都死了,只有我孤獨地活著

應該看到他們有耳朵卻不能聽。

喬瓦娜的頭巾

起初像一道彩虹,後來換成了白色的裙子。

是的,我死過很多次,可是眼淚卻永遠不死。

我賺到整個世界,卻丟掉了生命。

主啊,夜深了,我要去休息了

在空中掙扎,然後墮落,復墮落。

年輕人啊,終於可以施展他的才華

蘇小和

圖文 劉聖秋

只有我不捨晝夜,對著夏天抒情。

對著夏天抒情

18

他的抒情的句子,終於變成了懺悔詞。

但 丁 練 習曲

19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舉 目向山

生命影響

們」,指的就是真理的傳遞。因此,我們在教會內的禮 拜、團契或小組,都是為了讓信徒在基督的生命裡彼 此連結,而真理就是其中的基礎。我們需要檢視教會 內信徒間的生命互動,是否以真理和上主的心意彼此 連結與互動呢?

生命影響生命 舉

約翰一書1章3節

從小到大一路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老師是筆者難 以忘記的。除了幼兒期的記憶模糊之外,從國 小至研究所,那些在我學習路上啟迪或勸 勉的老師們,在我心中留下美好印象, 走在生命的路上也因他們的教導而深 受鼓勵。今年的教師節即將來臨, 我們要如何向老師們表達感謝呢? 在這個節日,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是 否可以成為他人學習的對象呢?

記念師長的美善 在學習過程中,我對一些老師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讀國小的時候,有一次導師把我交的作業丟到地板 上,那個畫面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但我現在知道,老師 那樣做,是要我再多盡心力做好學生的本分。國中時, 導師採取接納及開放的態度帶領學生,讓我自在完成 階段性學習。高職時,認識很有才華和溫暖的師長,他 們以專業的訓練讓學生習得一技之才,並邀我們到家 中作客,讓人備感溫馨。就讀新竹聖經學院時期,認識 許多不同領域的基督徒師長,不僅能學習多方面的專 業,也啟發那時的懵懂無知,藉著信仰反思,漸漸聆聽 內在生命的對話,並開啟眼光認識與關懷自身以外的 世界。進入神學院研究所,更進一步在信仰衝撞中,經 歷上主的憐憫與帶領,老師們以言行教導見證上主的 道,即便在我畢業後的牧養傳道生活中,他們的生命 見證,仍在不同的境遇中影響著我。 很慶幸,在我追求生命成長的道路上,上主為我預 備了許多好老師以及值得效法的長輩,讓我在各方面 受到他們的教導與啟迪。其中,外婆和母親的身教對 我的影響甚深。當她們息了世上勞苦時,我也期許自 己能夠把她們的美好生命與信仰繼續延續下來。我們

【愛心服事】

主題:生命影響生命

瑪亞‧鄔茂(泰雅爾中會牧師)

台灣生命教育的緣起與提倡背景,是因當時校園發 生多起嚴重的暴力事件。所謂暴力包含兩方面:一是 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二是青少年的自我傷 害或自殺。這兩類戕害生命的暴力事件在近幾年來層 出不窮,而且年齡層也逐漸下降。 因此,台灣教育決策單位開始積極提倡生命教育。 前省教育廳於1997年底開始實施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計 畫,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於1999年表達「生命教育是教 改不能遺漏的一環」,爾後教育部於2000年2月宣布 除了記念老師、長輩們的辛勞,也願將他 設立「生命教育專案小組」,並於2001年初宣布「生 們的美善繼續傳遞在世上。 命教育年」,目的就是期待從國小到大學,以一貫化、 完整化、全程化的策略全面實施生命教育。 真理是團契的根基 在生命教育推動計畫中,教育部希望能借助民間團 約翰一書的作者如此描述生命的傳遞: 體的資源,共同推動校園的生命教育,所以從2001年 「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也傳給你們,好使 後約10年大量民間團體進入校園,協助國中小推動生 你們能跟我們共享團契;這團契就是我們跟天父和 命教育。推動生命教育的民間團體中,又以宗教團體 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所共有的。」(約翰一書1章3節, 占大多數,其中基督教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彩虹愛 現代中文譯本2019年版) 家生命教育協會、得勝者教育協會,以及佛教的慈濟 「團契」的英文為fellowship,意指基督徒間的團結 團體最積極參與校園的生命教育。當時,相信許多教 與契合;也可指教會信徒組成的團體,如少 會內的牧長、弟兄姊妹與筆者有共同的 年團契、青年團契、婦女團契、夫婦團 經驗與記憶,進入校園參與生命教育 契、兄弟團契、松年團契等,透過團 的行列。 契聚會,弟兄姊妹彼此為師,讓基 教會除了可透過內部的團契活 督的生命在當中傳遞。 動,讓 姊 妹 弟 兄 認 識 上 主 的 話 近年來,有許多教會以「小 語,一起學習樂於幫助欠缺的肢 組」取代「團契」,讓信徒在其 體,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來實踐耶 中彼此連結。無論規模較大的 穌的生命,也可透過生命教育 團契,聚會內容有唱詩、專講、 等外展活動,來接觸未信主的學 分享,或者是規模較小的小組, 子,接納他們,讓他們從被尊重 聚會內容又分強調真理教導的查 與接納的氛圍來學習成長。 經小組、讀書小組,以及聯誼分享 不論是施教者或受教者,當接觸 攝影/林婉婷 性質為主的藝文小組、福音咖啡小組 到不同的生命,不免會因背景不同而 等,小組和團契其實都是信徒之間可以分 衝撞出許多火花,然而在陪伴生命的歷程 享喜樂、互相幫助與分擔生命重擔的地方,使基督 中,我們要自問的是:我的生命是否也成長了?生 的愛在其中流動。 命是會相互影響的,因此我們更要學會共享團契的信 使徒約翰說「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也傳給你 仰功課。

生命

享出去。奉賞賜生命的主耶穌聖名祈禱,阿們。

人禱告,願主的真理形塑他們的生命,使他們的言行舉

經文:約翰一書1章3節

止符合真理,以耶穌基督為榜樣,不斷調整自己,並且

信息:生命影響生命

忠實傳講、宣揚上主真理,使人們可以在他們的服事上

祈禱:每一段祈禱後,吟唱新《聖詩》329首〈主,聽我祈

看見耶穌基督的心腸。奉主耶穌聖名祈禱,阿們。(祈

禱〉

禱完,吟唱〈主,聽我祈禱〉)

一、為自己祈禱:統治萬有的上主,我感謝祢透過祢的話語

四、為所有基督徒祈禱:生命之主,我們為所有信靠祢的兄

讓我明白祢愛我,也不斷藉著教會內信徒間的團契,使

姊祈禱,求祢讓所有信靠祢的人能夠同心,不忘記共同

序樂

我領受祢的心意,知道我在祢的國度擁有永恆的生命、

的福音使命,時刻警醒在主面前,並且在所扮演的每一

宣召:「年輕人哪,要學習我的教導,不可忘記我給你的指

盼望與喜樂。願聖靈充滿我,使我能與弱勢的族群分

個角色,都能高舉主耶穌的名,讓所對遇的生命能分享

示。要聽明智的訓言,明白它的意義。是的,要追求

享、傳講在耶穌基督裡面的永生之道。奉復活的主耶穌

從祢而來的和平與祝福。奉靠勝過死亡權勢的主基督聖

知識;要尋求領悟。」(箴言2章1~3節,現代中文

之名祈禱。(祈禱完,吟唱〈主,聽我祈禱〉)

名祈禱,阿們!(祈禱完,吟唱〈主,聽我祈禱〉)

二、為所有師長祈禱:賞賜教導能力的上主,我們要為著不

五、為生命教育者祈禱:上主,我們為所有從事生命教育者

聖詩:新《聖詩》193首〈上帝所賜活命的話〉

同領域的師長禱告,求祢讓師長們不僅在專業、技術上

祈禱,無論是在學校、教會或社區內分享生命教育,當

啟應:新《聖詩》啟應文35(箴言4章)

無私的教導學子,也使他們內心渴慕良善、正義、純潔

這些老師在備課、授課及批改作業時,願聖靈成為他們

祈禱:

的生命特質,在陪伴學生的路程上,可以用生命影響學

的智慧與幫助,使他們在教與學的互動中,不僅陪伴學

生的生命。奉公義憐憫的主耶穌聖名祈禱,阿們!(祈

生度過學習的路程,自己也能在其中領受生命的成長。

禱完,吟唱〈主,聽我祈禱〉)

奉生命之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

譯本)

創造美善生命的上主,感謝祢給我們機會,藉由記念教師 的日子,再次感念在人生路程影響我們生命的師長,因為有 他們的教導與啟迪,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學習成長。我們也感

三、為教會牧者、同工祈禱:揀選人與祢同工、同行的上

祝禱:

謝祢,使我們在教會因著聆聽真理而經歷祢的大能,讓我們

主,謝謝祢將大能與權柄賞賜給所有跟隨祢的人。我們

殿樂:

的生命得改變,並在彼此團契交流中,將主耶穌的愛繼續分

要為教會、神學院所有牧者、長執及所有傳揚祢真理的

問安:在主裡彼此問候

20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探 索頻道

基督徒論海洋神學

王文基 (基督教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5 2

──試從聖經與文化角度反思

先 知以西結再以第二首哀歌刻劃推羅成了滿載貨 物與充滿繁榮交易的大船,然而這一切皆是自大 的邪惡力量的象徵(以西結書27章1~25節),至終仍 然會遭受海洋之審判:「盪槳的已經把你盪到大水之 處,東風在海中將你打破。你的資財、物件、貨物、水 手、掌舵的、補縫的、經營交易的,並你中間的戰士和 人民,在你破壞的日子必都沉在海中。……他們哀號的 時候,為你作起哀歌哀哭,說:有何城如推羅?有何城 如他在海中成為寂寞的呢?……你在深水中被海浪打 破的時候,你的貨物和你中間的一切人民,就都沉下去 了。」(27章26~34節)當中反映出推羅以經濟與軍 事的霸權雄據一方,然而這些「貨物」成了「無物」, 「權力」成為「無力」。 先知以西結更宣告耶和華對推羅驕傲成性的審判: 「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心裡高傲,說:我是神;我在 海中坐神之位。你雖然居心自比神,也不過是人,並不 是神!……你靠自己的大智慧和貿易增添資財,又因資 財心裡高傲。……因你居心自比神,……他們必使你下 坑;你必死在海中,與被殺的人一樣。」(28章1~8 節)推羅自比如同近東之海神,驕縱自高,海洋資源成 了他的罪惡敗壞勢力根源,完全忘記耶和華上帝才是 真正大有威榮的海洋之主。

4.神蹟與海洋 海洋除了給人深沉神祕的感覺,也是權力與能力的 象徵。在聖經中,海洋常被運用來突顯邪惡與上帝兩方 面的大能大力。文章之前已提及海洋與罪惡的象徵意 涵,現在也必須思考海洋與上帝大能作為的關係,最明 顯的聖經敘事主題,便是上帝以神蹟式的大能顯明在 海洋的場景之中。換言之,從神蹟切入可以成為建構基 督教海洋神學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聖經裡顯明上帝 的大能神蹟遍及天上、地上與海洋,無一處不為上帝的 神蹟所彰顯,正好展現出上帝乃宇宙萬有的主宰,祂的 「工作記號」(sign)無所不在。

圖取自《Free Bible images》網站

若回到聖經的敘事,念及神蹟與海洋的關係,首先會 讓人聯想到出埃及記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故事。出埃及 記14章提到埃及追兵臨近,以色列人懼怕、哀求、埋 怨,耶和華要摩西舉手向海伸杖把水分開,摩西就照耶 和華的吩咐向海伸杖,海水立刻分開,以色列人就下海 中走乾地而過,而埃及法老的馬兵與車輛也下到海中, 結果摩西再向海伸杖,海水便復原。 聖經形容:「埃及人避水逃跑的時候,耶和華把他們 推翻在海中,水就回流,淹沒了車輛和馬兵。那些跟著 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軍,連一個也沒有剩下。……當 日,耶和華這樣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手,以色列 人看見埃及人的死屍都在海邊了。以色列人看見耶和 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祂和祂 的僕人摩西。」(出埃及記14章27~31節)整個故事 連繫著海洋與上帝的神學想像力。 我簡單分享三個面向:第一,海洋象徵了攔阻與出路 的辯證關係。以色列人以海為攔阻,上帝卻以海成了人 民生命的出路,絕處逢生,化險為夷。第二,海洋顯明 了上帝的主權與政權的角力關係。埃及法老的政權在 海洋之中根本無法敵擋上帝的主權,人類不可以與上 帝為敵。第三,海洋突顯出拯救與審判的雙重關係。海 洋的水退去可保存以色列人的性命,海洋的大水復原 亦可成了法老兵丁敵擋上帝的審判工具;上帝給罪惡 的歸宿必然是死亡,只有順從才能活命!

5.耶穌與海洋 馬太福音中,呈現耶穌的事奉在加利利地區開展,其 中有不少敘事情節,提到耶穌的言說與行動之間是與 海的處境有關;換言之,我們也可以從耶穌的角度來建 構海洋神學的論述。 首先,耶穌的言說中經常提及海洋,如:「天國又好 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13章47節)又 如:「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 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18章6節)再 如:「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 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 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 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 裡!』也必成就。」(21章21 節)耶穌在加利利地區講論天 國的福音時,信手拈來便會提 到海洋作場景,這對我們實在 是個很好的提醒。在台灣這個 海島國家處境下,教會可以用 什麼素材與場景來建構福音的 宣講呢?事實上,不同的在地 文化皆可以成為宣講福音的處 境,也可以成為生命關懷與成 聖的場域。深沉廣大的海洋,可 以海納百川,傳達出上帝的國 度信息。 其次,馬太福音的敘事者也

提到耶穌的行動與海洋密切相關。譬如:「耶穌在加利 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 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 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4章18~19節)足以顯明上帝國度的生命與價值遠 超越於海洋的層次!又如為人熟悉的耶穌平靜風和海 的敘事:「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膽怯 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 了。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 祂了!』」(8章26~27節) 耶穌似是突顯出人們在暴風巨浪的洋海中,眼見的 只有喪命一途,以致膽怯及失去信心,卻忘記仰望及信 靠在暴風巨浪的人生中,仍舊與我們同在的主耶穌基 督,這種生命的失焦確實是信心的重要考驗。如果風和 海也聽從耶穌,我們便能從敘事中所提的海洋的力量 連繫思想到上帝的力量和主權了,同時亦辨認出上帝的 能力至高至大,連海洋也無法匹敵!這樣看來,海洋雖 然是生態的場景,卻是以上帝的生命主權作為海洋神 學反思的問題意識。

6.門徒與海洋 新約聖經中經常讓我們看到主耶穌對門徒因地制宜 與因材施教的機會教育,任何一處耶穌皆可教導門徒 學習生命之道,其中亦有不少記載是以海洋作為教導 場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耶穌真像是個戶外教育、體 驗教育與情境教育的先鋒或專家啊!若是從門徒的角 度切入思想基督教海洋神學的觀點,也許會帶來一些 值得我們探索的方向。這讓我想到馬太福音的故事: 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祂叫眾人散 開。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 只有祂一人在那裡。那時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 撼。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門徒 看見祂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 怕,喊叫起來。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 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祢,請叫我從水面上走 到祢那裡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 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 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 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 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祂,說:「祢真 是上帝的兒子了。」(14章22~33節) 這段故事帶給我兩方面的體會:第一,海洋的力量實 在叫人恐懼。當夜門徒上船渡海,卻遇上大風浪,在搖 晃的船上已是驚恐萬分了;乃至夜裡四更天,耶穌竟然 還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當時門徒看見有個像鬼 怪的影兒在海面上走,當然就驚慌害怕並喊叫起來了。 深夜漆黑的海洋,讓人聯想到罪惡的力量何其大,但耶 穌馬上對門徒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耶穌 帶來平安的信息,撫平恐懼。第二,海洋也成為信心的 考驗舞台。彼得想與耶穌一樣從水面上走,也採取行動 下船行在水面上,卻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差點沉沒。當 然耶穌有趕緊拉住彼得,並指出他的生命問題關鍵在 於信心太小。毫無疑問,面對如此信心的考驗,門徒真 的軟弱、小信,但我們可想想自己,我們也有不同的信 心考驗舞台,我們有用信心面對嗎?面對海洋之大,我 們何等渺小啊! (待續) 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21


雲 彩見證

兩三個人的

聚會 Arsone Lee

重 特 殊 傳 染 性 肺 炎(武 漢 肺 嚴 炎)疫情徹底改變全球化的格

奉主名的聚集

局,改寫許多遊戲規則,直至今日仍 沒有看到歇止的跡象。 對教會的衝擊也是明顯的,各地教 會基於防疫考量,聚會有諸多調整。 我聚會的地方人數未及百人,隨著疫 情升溫,政府宣布進入三級警戒後, 實體聚會不得不暫停,改以線上方式 進行禮拜。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幾次停電、限電,讓人隱隱感到不 安,如果遇到停電,是否連線上聚會 都無法進行了?畢竟線上聚會這樣的 模式是建立在穩定的電力供應、便捷 的科技上,若遇到這些工具出狀況, 我們有應對之策嗎?

什麼是不可少的? 雖說狀況接踵而來,不過我個人近 年來參加的幾個聚會,卻暫時沒有這 個困擾,因為聚會人數長年只有二、 三人。我忍不住與同伴彼此調侃: 「根據聚會人數,我們群聚感染風險 很低。」這幾個聚會因為還沒有達到 室內五人,因此戴著口罩、多些消毒 清潔作業,就可以維持實體聚會,也 保有改為線上聚會的彈性。 疫情的出現彷彿在詢問我們:基督 信仰有什麼是不可少的?若聚會具有 不可替代的永恆價值,那我們就必須 靠著主的恩典持守,竭力追求。但是 否有些教會活動、聚會雖然不錯,若 停止卻也不會影響我們跟隨基督?這 樣的活動、聚會有必要持續嗎? 在疫情的挑戰下,我們已經初步

選擇什麼是不可少的,什麼又是可少 的,前者如主日禮拜,後者如愛筵、團 契。顯然眾人都體會到,情感交誼不 是不好,但遇到條件限制時,優先選 擇的仍是今昔不改、萬古不變的耶穌 基督,這正是教會原本的立足之處。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可以過著沒 有肢體扶持的信仰生活?又,實體聚 會才能信徒交通嗎?聖經告訴我們, 教會生活對基督徒意義重大,聖靈隨 著自己的意思,藉著賜下恩賜,使肢 體各盡其職、彼此相顧,教會得以建 造,「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 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 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哥林多前 書12章26節)

無法聚會的孤單

攝影/劉家堯

22

但有時,地上教會的功能是微弱 的,基督門徒也不見得有聚集在一起 的條件。無論是聖經的記載或教會的 歷史,都留下一些孤身隻影的紀錄, 頗值得我們在這個時刻省思。 在這條跟隨基督的路上,有些人因 堅持信仰而身陷囹圄,不肯苟且偷生 得到釋放,他們在苦牢中不能聚會; 有些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 跑,飄流無定,他們在曠野中不能聚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會。但他們有因著無法聚會,而失卻 信仰嗎?不僅沒有,他們反成了有若 雲彩的見證人(希伯來書11章35~ 40節)直到今天還述說著信心的故 事,幫助同走這條信心道路的人。

身雖相離,心仍相近 這波疫情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之 下,其涵蓋面之廣或許在人類歷史上 是空前的,但基督徒對隔離、窘迫不 應過於驚惶。我們今日所受的限制、 隔離,確實讓人憂心,但相較歷世歷 代聖徒所受的拘禁、逼迫,實在不算 什麼。更何況,即使眾肢體無法實體 聚集,仍因著信靠救主耶穌基督而成 為一體,聖經的應許肯定我們有分於 基督,不因聚會與否而有任何改變。 我們身雖相離,心仍相近。 即使我們無法在會堂中聽到信息, 但上帝默示的聖經仍然指引我們歸 向救主。在福音種子剛落地於台灣、 聚會地方仍如鳳毛麟角的時代,巴克 禮(Thomas Barclay,1849~1835 年)戮力翻譯聖經,為的就是:「你們 自己讀聖經,會受聖靈的感動,雖然 沒有人講道給你們聽,仍然會明白上 帝的旨意。」這是他在1885年《台灣 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 發刊詞中的訴求,對不同時空的我們 仍極具意義與價值。上帝不沉默,祂 已然藉著使徒與先知默示旨意,已然 藉著祂的獨生愛子顯明榮光。

基督門徒以什麼連結?不能實體聚 會,沒有肢體近距離扶持、勸慰,我 們還能持續跟隨基督嗎?還能過著合 乎聖經的信仰生活嗎?疫情有如撒種 比喻中的猛烈日頭,挑戰我們這些關 乎基本面的問題,考驗我們是否「日 頭出來一晒,因為沒有根,就枯乾 了」?(馬太福音13章1~9節) 這個時候,耶穌的應許格外激勵我 們:「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 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 間。」(馬太福音18章20節)正如人 子在逾越節晚餐後告訴門徒,離了真 葡萄樹,枝子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 15章1~9節),使徒也按以基督為 中心的原則說,教會乃建造在使徒和 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 角石(以弗所書2章20~22節);基 督是教會的頭,祂是教會全體的救主 (以弗所書5章23節);有許多肢體, 但都同屬基督這個身子(哥林多前書 12章12節)。 於是我們明白,教會是否存有不 在於規模大或小,禮拜是否合宜不在 於會堂雄偉或簡陋,聚會是否有果效 也不在於人數多或寡,一切都在於我 們是否奉主的名、基督是否與我們同 在。更進一步,我們將會看見基督聖 而公之教會的廣袤無垠,因著古今眾 聖徒都以基督為中心、以福音真理連 結,哪怕我們在世寄居時,都沒有聚 首的機會、相識的可能,我們仍可以 和不同時空的基督門徒互稱為肢體, 互稱為弟兄姊妹。這樣的連結不是 建立在情感基礎上,而是因同跟隨一 位主,同持守一個信仰,同領一種洗 禮,因而同得脫離罪惡黑暗、入奇妙 光明的救恩,同有永恆的盼望。 我想,沒有人會認為疫情是好的, 但疫情促使我們思考信仰真實、嚴肅 的一面卻是好的。這讓我們越是在艱 難的時刻,越是敬畏天地的主,越是 仰望群羊的牧者,直到在恩典中與祂 相見。


雲 彩見證

成聖的動力

靠恩典成聖 口述 Virginia Yip 整理 愛德華

我們先回顧一下。我們如何能靠恩 典成聖呢?就是愛神,以及恨罪,即 是以愛為出發點開始的。但我們怎麼 做到呢?我們的本質是不愛神的,是 喜愛罪惡的,怎麼讓自己愛神且恨惡 罪惡呢?有三點。 第一,認識上帝的榮耀與聖潔。我 們越認識上帝,就越清楚知道我們在 祂面前不能隨便。這能讓我們改變, 因為你有個敬拜的對象。 第二,不單是認識上帝的聖潔,還 要認識自己的罪。 第三,認識自己的罪之後,如果沒 有第三步等於白搭,而且會出現許多 問題,那就是認識基督與祂的工作, 換言之就是認識恩典與福音。 上次提到的,是存於你「認知」的 地方,當你認識之後,就要行出來, 也就是所謂的「認罪悔改」及「信靠

一次一章

福音

對恩典的晝夜思想 基督」。真理是可以教導的,但人不 能代替另一個人悔改,不能代替他人 信靠,所以認罪悔改和信靠基督是自 己要去行的。

二、行動上,主動擁有所學到 的真理知識 我想從一個新的角度講舊的東西 ──「認罪悔改」就是認識並除去我 們心中的偶像,因為所有罪都是偶像 的問題;而「信靠基督」就是在基督 裡找到並建立我們新的身分。 ①晝夜思想真理 認罪悔改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做

保羅‧區普

Sharla Chen

完的事,而且是要越來越知道怎麼悔 改。怎麼做呢?傳統告訴你,靠被聖 靈充滿,還有操練敬虔。 什麼是聖靈充滿?怎麼被聖靈充 滿呢?現在關於這個詞的解釋眾說紛 紜,讓人莫衷一是。其實讓聖靈充滿 就像詩篇1篇講的,晝夜思想上帝的 話,讓上帝的真理、知識、祂榮美的 形像充滿你,這是默想的功課,而不 是講方言之類的行為表現。 你在默想時,想像力不是放在其 他事物上,而是要放在上帝的道,你 會發現祂越來越榮美、越來越有吸引 力。如果我們晝夜思想上帝,我們不 可能不改變。這就好像熱戀中的人, 會常常想到對方。 其實,我們人的腦子裡一定有東 西裝在裡面,我們的腦子所想的若 不是上帝,就一定是其他東西。我們 一直日思夜想的,就是我們在敬拜的 對象。而我們敬拜什麼,就會被那些 東西控制。譬如你一心一意想考哪間 大學、哪個單位、哪份工作,或追到 哪個女孩子,你就會一直默想那些東 西,而那些東西也必定會塑造你的人 格和性情。晝夜思想上帝也是如此。 ②接受上帝的管教 聖靈充滿之後,接下來是操練敬 虔,也就是接受上帝的管教。操練 這個字的英文「Discipline」是紀律

流放的子民 耶利米哀歌概覽

耶利米哀歌點出一個重要的主題,我認為所有人 都會拒絕這個題材。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欺騙自己 耶利米哀歌裡的遭遇與自己無關。我知道自己就有 這種想法:「我可以做上帝眼中認為錯的事,這不 要緊,反正罪惡不會帶來任何後果。」 然而,耶利米哀歌是聖經中極為悲傷的書卷。內 容由五首悲傷的詩組成,它以不容我們拒絕的方式 將一些後果擺在我們面前,包括反抗上帝帶來的可 怕後果;認為自己更好、更聰明、方法更好帶來的 可怕後果;拒絕上帝的律法、寫下自己的律法所帶 來的可怕後果。 我們從以色列人身上看到了這些後果。我們看

到在巴比倫的包圍下,猶大國及耶路撒冷城遭受 的苦難──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就聖經歷史而 言,這實在是無法想像!耶路撒冷城被毀,聖殿也 沒了,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上帝警告祂的子民, 但他們拒絕祂的警告。記住,警告絕非審判,而是 恩典。如果上帝只是要審判,祂就不用先提出警告 了。只不過,這些警告被忽略了。 當你閱讀這些悲傷的詩歌時,上帝好像已經被 擊敗,祂的應許看似落空,所有的盼望也都化為烏 有。然而,這並非事實。實情是上帝的子民正在承 受犯罪嚴重的後果。 聽著,即使是這樣痛苦的經歷,它仍然是恩典,

的意思,有正負兩面的用法。若用在 紀律與約束上,是正面的;若用在管 教上,就是負面的。正面的意思是順 服,負面的意思就是承受苦難,前者 是我們用操練或順服來表現我們甘心 樂意順服上帝,後者是我們做錯事, 被上帝管教,因而承受苦難。 我再總結一下,首先,我們要認識 上帝的榮美。這其實包含整個上帝 論,在這先略微帶過,因為我們重點 是要講福音。但是,如果你不認識上 帝的榮美,其他講得再多都沒有意 義。如果你靈修時發現上帝越來越讓 你敬畏,你整個人也會不一樣。律法 主義者對上帝沒有真正的敬畏,只有 懼怕,真正的敬畏就像聖經說的,是 俯伏下來,因為祂是至高,一個敬虔 的人在上帝面前,他敬拜的方式與其 他人是不同的。 我在香港時,認識一個人,他禱告 時說:「老爸,吃飯啦!」沒有絲毫 敬畏之心。你說他不過在表示他知道 上帝愛他,是他的阿爸父,但是,祂 是上帝啊!上帝是誰?我們是誰?我 竟然可以來到祂面前禱告,這是一項 多麼大的榮幸和特權啊!我們怎麼可 能不帶一絲敬畏之心呢? 第二是認識自己的罪,講到除去自 己的罪時會講到。下一次我要先講第 三點,認識恩典與福音。(待續)

直接戳破我們內心的謊言,也就是隨心所欲做任何 事是沒有關係的。對著太太咆哮是不對的,看色情 片是不對的,虐待孩子是不對的,濫用金錢是不對 的,逃漏稅是不對的,驕傲及自大是不對的!犯罪 是嚴重的事,並且會造成苦果! 我要為耶利米哀歌下的副標題是「流放的子民」, 因為上帝的子民經歷了可怕的流放生活。耶利米哀歌 提醒了我們,聖經中前後有三次流放事件。第一次是 在創世記3章,亞當和夏娃被驅逐出伊甸園,因為他 們犯了罪。第二次在耶利米哀歌,眾先知妄議以致色 列子民被上帝流放。第三次是彌賽亞耶穌被流放,祂 被逐出城外,在各各他山上,被視為罪犯釘死,好讓 流放的子民最終可以被帶回家。 要明白,我們生來都是流放的人,與上帝隔絕, 被摒除在祂愛與恩典的國度之外。我們需要被帶回 家,不是靠自己的義,而是靠那人的義;不是靠自 己的良善,而是靠祂的恩典。流放之人有盼望,因 為耶穌情願被放逐,以致我們可以被帶回家。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23


牢獄見光明

知 性之旅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文圖 李佑生 │ │

年,他們曾藉由辦講座、表演戲劇、發行雜

警,即可同時監視七間拘留室。遊客可以自

誌等藝文活動,塑造、滋養以台灣為土壤的

由進出拘留室,淺嘗身陷囹圄的艱難。

文化。展區羅列他們使用的打字機及電話、

若說今日拘留室仍存,只是與昔日形式有

發行的刊物及撰寫的著作,亦有多媒體互

所差異,那麼紀念館中另一個設施可能就是

動,借科技讓參觀者融入當年情境。 二樓過去為訓示室、署長室及刑事室, 日的台北不若百年之前,以淡水

如今則規劃作為特展場地。瀏覽紀念館官

候,對其他被拘禁的人應有殺雞儆猴之效。

沿岸為發展重心,諸多重要政經

網關於特展的紀錄,基本上是以新文化運

水牢最低到最高處僅有120公分高,除非體

設施、商業辦公室皆已東移。作

動為主軸,主題式策劃一些相關議題展覽。

形特殊,否則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囚犯能在牢

為一座有歷史的城市,過去榮景如並稱「三

從這些展覽,可略略感受近百年來台灣思

中直立。現場雖未明說使用方式,但聯想小

市街」的艋舺、大稻埕、台北城仍留下不少

想、文化方面的激盪,隨時代不斷推陳出新

說及戲劇作品中的描述,讓人毛骨悚然。

舊貌,昂然面對時代浪潮的衝擊。

的價值觀,充盈在教育體制、報章雜誌等文

化場域。讓我為之側目的是,2020年6月推

衙門今昔 在大稻埕北端,寧夏路與錦西街交叉口有 一座古色古香的褐色典雅建築,靜靜地座落

罪的桎梏

出的展覽《小太陽的養成計畫──同化不童 話》,當中固然有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的政

紀念館保存了拘留室的歷史紀錄,供人

治意圖,但西式教育也提供那個世代的台灣

回顧過往,正視社會與人性的陰暗。無論是

青年思想的出口、覺醒的契機。

曾經發生過的政治壓迫,或是作奸犯科者被

在街角。1932年開工、翌年竣工的台灣新

捕,公權力的行使總代表著罪的萌生,不會

囹圄一隅

讓人感到舒服愉快。

年大稻埕為台北發展的核心地帶,故不少推

紀念館一角有個不起眼的小門,小門內空

論約瑟在監獄的晦暗歲月,抑或信徒因信仰

文化運動紀念館,目前展示著台灣近百年前 萌芽於本土的文化運動等相關文物。由於當

聖經中有許多事件發生在牢獄之中,無

動文化運動的要角如蔣渭水等人,足跡也遍

間之陰冷、簡陋,與紀念館的堂皇、雅緻形

的緣故被禁錮,甚至保羅在監獄中寫下偉大

布大稻埕一帶,今時紀念館一一呈現他們活

成強烈對比。小房間內還有一扇鐵閘門,推

的書信造就教會。整體而言,聖經中多數關

躍的痕跡,亦頗合乎地緣關係。

門而入,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囚籠,提醒人

於監牢的記載屬於受迫害的冤獄,但若從信

不過在蔣渭水等人生活的時代,這座建

們此處建設之初本不是紀念功能的建物,而

仰角度來看,人更多時候不是遭受冤屈而坐

築扮演的角色並不親民。當時此處為日本政

是供警察使用的辦公處所,而羈押疑犯的拘

困牢籠,而是因罪的桎梏而斷絕希望。我們

府的台北北警察署,主要負責大稻埕一帶的

留室正是公務所需。

若被罪和死的律轄管而不得自由,實在不算

對於多數奉公守法的人而言,監獄是陌

冤枉,但軟弱無助如我們仍蒙恩典,在聖經

步,制服筆挺的警察流露的肅殺氣質亦讓人

生的地方,紀念館內的拘留室設置也和現代

中、在基督裡看到極大的盼望與安慰。那顧

望而生畏。

拘留室不盡相同。其中有兩個明顯差異,其

念壓傷蘆葦、將殘燈火的彌賽亞,開瞎子的

國民政府遷台後,北警察署依舊供警察

一便是七間拘留室呈扇形結構,為目前台灣

眼、領被囚者出牢獄,賜下釋放與救贖的恩

駐守辦公,即大同分局,只是外牆改為紅

少有,中心有監視台,只要設置一位看守員

典(以賽亞書42章1~7節)。

治安,雄偉氣派的西式建築讓人們望之卻

色。幾經更迭,如今大同分局遷至隔壁的新 大樓,老建築經過修復,已回復興建之初的 褐色磚牆,並於2018年重新開館。過去令 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衙門,如今已不再是使人 恐懼的權力行使者,而是以紀念館的樣貌成 為敘事者,述說曾經發生的文史。

細數雅樓 走進紀念館,在大廳正前方迎接的是一 座延伸至二樓的樓梯。一樓原為一般事務 所,以樓梯中心分隔的兩側空間,左側規劃 為咖啡廳,供人坐下小憩,享受古典、文藝 氛圍;右側則有新文化運動的常設展,緬懷 那些成長於殖民時代、生活在日本文化的青

24

難以再見的絕響了,那即是水牢。水牢的位 置在監視台正後方,換言之,執行水刑的時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台 文世界 ê 自然 歌聲

靠勢

一个海島國家 靠勢風颱 chē M̄ 驚 bô 水 偏偏 tú-tio̍h 六十冬 ê khó-hoaⁿ

許畹琪

天光 ê 時,聽著樹蟬咧吟詩, 叫醒阮厭𤺪 ê 心神,起來。 自然 ê 聲音,引起阮自由 ê 心聲, 啥時脫離黑暗 ê 陰影, 恢復快樂幸福 ê 京城。 著唱歌,袂梢聲,美妙歌聲,迵天城。 著拍拚,莫著驚,剛強壯膽,向前行。 著向望,免驚惶,同心合意,一定贏。

一个海島國家 靠勢「用愛」真 chē M̄ 驚 bô 電 偏偏一禮拜停電 kúi-nā-pái 一个海島國家 人民真勇健 看別國 tio̍h 新型肺炎 靠勢 ka-tī 封鎖病毒真 gâu 真 chē 白目 bô 愛命 Chhùi-am  掛四界行 疫情爆發 chiah chai-iáⁿ 靠勢可能 bô 性命 Ka-chài 平時燒 hó 香 Tú-tio̍h 困難朋友相挺 Ǹg-bāng 這 pái 平安度過難關 後日 -thang koh 靠勢 Kà-sī tio̍h 愛 ē kì-tit 日後 thang hó 教 sī-sè 靠勢 -sī-sè 

ê 迷路 貓

蔡榮信

Thiⁿ-kng ê sî, thiaⁿ-tio̍h chhiū siân teh gîm-si, Kiò-chhíⁿ goán ià-siān ê sim-sîn, khí--lâi. Chū-jiân ê siaⁿ-im, ín-khí goán chū-iû ê sim-siaⁿ, Siáⁿ-sî thoat-lī o͘-àm ê im-iáⁿ, Hoe-ho̍k khoài-lo̍k hēng-hok ê kiaⁿ-siâⁿ. Tio̍h chhiùⁿ-koa, bē sau-siaⁿ, bí-miāu koa-siaⁿ, thàng thiⁿ-siâⁿ. Tio̍h phah-piàⁿ, mài tio̍h-kiaⁿ, kong-kiông-chòng-táⁿ, hiòng-chiân kiâⁿ. Tio̍h ǹg-bāng, bián kiaⁿ-hiâⁿ, tâng-sim-ha̍p-ì, it-tēng iâⁿ. 

鄭如絜

暝時 厝瓦佇咧跳 mambo 叫賣 過時青春 ê 跤步 喝醒盹龜 ê 靈魂 一段無節奏 ê 音階 共粗淺搖笱 成做窞肚 ê 舞台 佇無月光 ê 野外

Mî-sî chhù-hiā tī-leh thiàu mam bo Kiò-bē kòe-sî chheng-chhun ê kha-pō͘ Hoah-chhíⁿ tuh-ku ê lêng-hûn Cht-tōaⁿ bô chiat-chàu ê im-kai Kā chho͘-chhián iô-kô chiâⁿ-chòe thām-tó͘ ê bú-tâi Tī bô goe̍h-kong ê iá-gōa

門扇枋恬靜 ê 靈魂 揣無原底 ê 安穩 硬楗 ê 胸坎 攝襇 ê 青春 不而過是過路使弄 ê 調符 下一个舞台 佇看袂著 ê 野外 有暗光鳥恥笑 ê 聲嗽

Mn̂g-sìⁿ-pang tiām-chēng ê lêng-hûn Chhōe-bô goân-tóe ē an-ún Ngē-kēng ê heng-khám liap-kéng ê chheng-chhun Put-jî-kò sī lō͘-kòe sái-lòng ê tiāu-hû Ē cht ê bú-tâi tī khóaⁿ bē-tio̍h ê iá-gōa Ū àm-kong-chiáu thí-chhiò ê siaⁿ-sàu 

ê 我愛我 台灣母語

ê 我數念 好姊妹仔伴 洪憶心

人 蘇宏恩 Ta̍k 人生做攏無仝 有 ê 目睭大 親像古錐 ê 兔仔 有 ê 生足 koân 親像恐怖 ê 巨人 個性 mā 生做攏無仝 有 ê 歹脾氣 受氣 ê 時親像 teh tân 雷 有 ê 個性好 講話 ê 時像阿母 ê 笑容 你 kah 我攏無仝款 Ta̍k 家真誠來做伴 世界 chiah-nī 大 愛珍惜關心你 ê 人 愛幫助支持你 ê 人 

黃品筑 Lêng~lêng~lêng~,電話彼頭是外媽 ê 聲,細 漢 ê 時,四常 chiap-tio̍h 外媽 khà 來 ê 電話,goán 外媽無讀過冊,干焦會曉 kóng 台語。逐擺 khà 來 tio̍h 先 kap 我 la-thian 兩句,見擺外媽 nā kiau 我開 講,我 lóng 聽有,-koh iⁿ-īⁿ āⁿ-āⁿ 應 bē 出來,我 tio̍h sûi 喝救兵,緊 kā 電話 the̍h 予阮阿母。電話見 若 ōaⁿ 阿母聽,外媽常咧問講:「恁查某囝 ê 台語 ná-ē kàu taⁿ 攏無進步?」阿母笑笑 á 講:「Ū 啦~ ū leh kā 教--啦,-koh 臭奶呆,講 bē 輪轉。」 猶會記 tit 阿母 bat 講--過,伊以早佇公司 lóng hām 外省人鬥陣 khah 濟,轉來厝 mā ham 我講華 語,一直 kàu 我讀 iù-tī-hn̂g,才發覺我 ê 台語 soah bē 曉半句,連外媽 teh 問話 iā bē 曉應。 阮厝內爸母 lóng 講台語,小弟 iā 會通,kan-taⁿ 我 chin han-bān,講 bē 好勢,-koh chin gâu 聽, 有幾若擺,因為講 bē 好,koh hŏng thí 笑,soah lú 來 lú  goān 講。阮爸母 chin 用心 leh 推 sak 台語, 三不五時 tio̍h 加一寡我聽無 ê 俗諺語,予我 lú 聽 soah lú 趣味。一直 kàu 大漢,tú-tio̍h beh hām 老一 輩講話 koh 講無,才發覺 tāi-chì 大條--ah,像外媽 講--ê:「台語 ná-ē kàu taⁿ 攏無進步。」 Ta̍uh-ta̍uh-á 覺醒,台語一定 ài 釘根生湠,我實 在 chin 幸福,身軀邊 ū chiah 濟人堅持講母語。接 觸 lú 濟 lú 了解過去台灣人拍拚 ê 精神 kap 堅持, 咱 ái 寶惜 chhiâⁿ 養咱大漢 ê 這 phiàn 土地,為釘根 台灣母語拍拚。

一句「食飯喔」開始咱姊妹 ê 緣分 你講 chiah chē 人 kan-nā kah 我 khah 有話講 陳年 ê 往事背景 kah 講話 ê khùi-kháu hō͘ 咱變 má-chih--ê 麗倒 ê 形影扭掠 ê 跤手是你 hōaⁿ 家 ê 本事 秋風 bē 到疫情擾亂咱平時見面 ê 機會 安然恬靜攏無 chò-siaⁿ 無留 kah 半句 ăi-sá-chuh 息事無攪吵人是你一貫 ê 作風是你疼惜阮 ê 心意 願上帝保守你 ê 靈安靜 -kam ê Âng Ek-sim 

ê 天使 淚痕 高嘉徽

食苦狗蟻 狗蟻仔,狗蟻仔,行千萬步 為食、為活,甘甜苦 苦矣!苦矣!苦苦苦 狗蟻食苦,伊會食苦 日日辛苦,無喝苦 頓頓食苦,袂艱苦 茶鈷內 ê 苦茶,欶了了 矸仔內 ê 黃連,食了了 𥐵仔內 ê 苦瓜,搬了了 食甲無物,去了了 狗蟻仔,狗蟻仔,苦袂了

李佳柔 Káu-hiā-á, káu-hiā-á, kiâⁿ chhian bān pō͘ Ūi chia̍h, ūi oa̍h, kam-tiⁿ-khó͘ Khó͘--ah! Khó͘-ah! Khó͘-khó͘-khó͘ Káu-hiā chia̍h khó͘, i ē chia̍h-khó͘ Jt jt sin-khó͘, bô hoah khó͘ Tǹg tǹg chia̍h khó͘, bē kan-khó͘ Tê-kó͘ lāi ê khó͘-tê, suh liáu-liáu Kan-á lāi ê n̂g-nî, chia̍h liáu-liáu Phiat-á lāi ê khó͘-koe, poaⁿ liáu-liáu Chia̍h kah bô mh, khì liáu-liáu Káu-hiā-á, káu-hiā-á, khó͘ bē liáu. 

Sap-sap-á 雨 Sap-sap-á hō͘ 輕輕滴 teh 我 ê 面 Khin-khin tih teh góa ê bīn 雄雄我 ê 面裂--開 Hiông hiông góa ê bīn lih--khui 原來是天使 ê 珠淚 Goân-lâi sī thiⁿ-sài ê chu-lūi 伊 teh 共我牽挽 I teh kā góa khan-bán 是主 ê 引𤆬 Sī Chú ê ín-chhōa 是主 ê 祝福 Sī Chú ê chiok-hok 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25


廣 告 看 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漢民教會

彰化中會蘭大衛紀念教會

誠聘 教會牧師

聘 牧啟 事

具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認可牧師資格。 牧者的心志:牧養、教導、關懷、傳福音。 以聖經為基礎的教導。

聘牧 求才 ‧

為了讓我們更認識您,請將您的詳細資料寄給我們,我們會 在迫切禱告中,求主引領並與您聯絡,願上帝讓我們察覺相 同的異象、同心服事。 聯絡人:粘勝興長老 電話:0928-897464 Email:vega.nien@gmail.com 地 址:高雄市小港區孔宅街 160 號

本會誠聘主任牧師 應聘條件: *須為本宗牧師。 *具傳福音使命。

*具牧會經驗。 *具團隊服事意願。

意者請將您的詳細資料 ( 含事工異象 ) 寄至: 彰化市埔陽街 60 號蘭大衛紀念教會/林淑惠長老收。 聯絡電話:0921-718399 ( 林淑惠代議長老 ) *歡迎推薦合適人選。謝謝!

聘牧啟事 本會誠聘牧師或傳道師 關心牧養羊群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 教會信箱:tongkwang@gmail.com 教會電話:0970-641420

工商 ‧

彰基醫療體系聯合招募

禮儀 ‧

詠全用心 ‧ 遺族安心

陳宇全 牧師 0933903328 24 小時服務專線 0905379959 ■統一編號 8317210 ■台北市錦州街 46 號 9 樓之 5

【主治醫師】:感染科、胸腔內科、胃腸肝膽內科、腎臟內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過敏免疫風濕科、內科部重症 醫學科、老人醫學科、一般外科、神經外科、重建整形暨手外科、胸腔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外傷科、外科部重症 醫學科、精神醫學部、神經醫學部 ( 神經內科 )、復健醫學部、家庭醫學科、安寧緩和療護科、兒童心臟科、婦產部、 皮膚部、眼科部、牙科部補綴牙科、口腔外科、齒顎矯正科、牙髓病科 ( 需具備牙髓病專科醫師證書 )、病理部檢 驗醫學部、影像醫學部 ( 放射診斷專科醫師 )、影像醫學部 ( 具神經放射專科醫師資格 )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兒童醫院 【110 年度住院醫師】:R1 外科、兒科、放射腫瘤科、核子醫學科、口腔顎面外科、中醫 ( 傷科 )、R2 內科、外科 【住院醫師】:R1 內科、口腔顎面外科、病理科、放射腫瘤科、R2 內科、口腔顎面外科、兒科、R3 牙髓病科、 R4 感染科、胸腔內科、腎臟內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職業醫學科、R5 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婦產部生殖醫學科 [ 需 取得專科醫師證書 ]、婦產部、精神科 [ 老年精神醫學次專科 ]、精神醫學部 [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 ] 【代招住院醫師】: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1&R3 【護理部】:護理人員、病房單位、門診單位、高仁愛紀念病房 ( 安寧 )、安寧居家照護、血液透析室、準專科護 理師 [ 內科部 ]( 無專科護理師執照可,預計 2022 年 3 月開訓 )、一般人員、助理員、護送中心助理員、中央滅菌 供應部助理員、護理助理師、照顧服務員 【醫事人員】:腫瘤物理技術部-醫學物理師、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技術師、成人 呼吸治療組 - 呼吸治療師、生殖醫學中心-生殖技術師、營養部 - 定期營養師、復健語言治療組-定期語言治療師、 兒童呼吸治療技術組 - 定期呼吸治療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 外科部-外科技術師 / 手術室專責護理師 ( 代招漢銘基督教醫院 )、麻醉技術部-麻醉護理 師、放射腫瘤護理組-護理人員、牙科門診組-護理人員、恢復室-護理人員、生殖醫學中心-生殖諮詢員、放 射線科護理單位-生理檢查技術師、睡眠醫學中心-生理檢查技術師、消化系中心-定期個案管理師、心臟血管外 科-定期個案管理師、腫瘤中心-定期個案管理師、肺阻塞卓越照護中心-定期研究助理 (A) 【一般人員】:切膚之愛基金會-個案管理師 ( 長照 2.0A 據點 )、牙科門診組-助理員、放射線技術部-定期日 薪工讀生、院內計畫 92031 -定期研究助理員、院內計畫 92989 -定期研究助理員、資訊部-資訊分析師 ( 系統、 網路管理、資通安全 )※ 資通安全資訊分析師歡迎院內具有 ISO27001LA 證照者報考、門住收費組-事務員、海 外醫療中心 - 管理師、體系供膳中心-定期時薪廚師助理員、定期營養技術員、警衛組-駐衛警察、環衛課-環衛 員、運輸組-定期駕駛員、通訊組-總機員、臨床試驗中心—管理師 ( 具法務背景 )、院牧部-定期關懷師、國衛院 -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示範計畫 / 定期個案管理師、政府專案 --91040/ 攜帶式 X 光機驗證計畫 / 定 期專案研究助理、政府專案 --91008/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工作計畫 / 專案社工師、政府專 案 --91731/ 科技部 - 粒線體品質管控調節計畫—專案研究助理、政府專案 --91743/ 科技部 - 預防骨質疏鬆計畫— 碩士級研究助理 【代招人員】:代招 南投基督教醫院- ( 準 ) 專科護理師、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彰化縣私立 彰基幼兒園-教保員、代招 彰化縣私立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托嬰中心-托育人員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二林基督教醫院 ( 二林分院 ) 【主治醫師】:胸腔內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神經外科、胸腔外科、婦產科、牙科 【護理人員】:護理人員-急診護理組、手術室、內科、加護病房、血液透析、護理之家、社區健康課、準專科護 理師-內科、外科、急診護理組、加護病房、護理部-儲備副護理長、儲備護理長、手術室專職護理師、助產師 ( 士 )、神經重建中心-個案管理師、麻醉組-麻醉護理師 【醫事人員】:檢驗課-醫事檢驗師、申報組-健保申報師 ( 具健康保險技術員 ( 師 ) 證書尤佳 ) 【一般人員】:護理部-照顧服務員、護理部-定期護理助理師、護理部-助理員、車輛組-定期駕駛員、環衛組- 定期環衛員、營養組-助理廚師、病歷組-定期事務員 -------------------------------------------------------------------------------------------------------------------------------------------------------------------------應徵方式 : 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 (http://www.cch.org.tw/)/ 人 員招募 / 招募訊息 / 職務訊息 ( 報考醫師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 院區 電話 總院 04-7238595 分機 8344 二基醫院 04-8952031 分機 8080

財團法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中市十字園 埔 里 園 區

電話

申請入園及收費方式 維 護 管 理 費 :2 萬元 櫃位使用權金:( 台中中會 ) 3 萬元 ( 其他地區中會 ) 5 萬元 本宗傳道人及配偶或家境清寒憑牧師證明經管委會同意免收櫃位費 夫婦有一方蒙主恩召,得同時申請。 埔里園區園址: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 1-3 號 園 區 電 話:049-2420229 台 中 辦 事 處 :台中市中區民族路 59 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服 務 電 話:0918-757970 / 04-22227683 *104 ( 董誠俊幹事 ) 中部唯一純粹基督徒納骨堂 / 專人管理維護 / 申請洽董幹事

26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資格: 1. 神學院畢業或大學 ( 社工、音樂、心理相關科系尤佳 )。 2. 具音樂素養、聖經知識、靈性照顧等。 3. 具備音樂─司琴 ( 或其他樂器 ) 與歌唱能力者。 4. 文書處理.電腦 Microsoft office 系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士林教會

誠徵 中會事務所 會計

誠徵 總務幹事

具會計相關工作經驗, 歡迎二度就業 月薪三萬以上

薪 資:30,000 以 上, 視 資 歷調整。每年固定年 終獎金、節期獎金。 資格:具有水電空調相關知 識或經驗。

地目:住三 ( 太原段 5 號 ) 985.86 坪 台中市北屯區景賢路 廍子公園正對面角地: 可長租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 教會台中市十字園 洽:董幹事

有 意 者, 請 將 履 歷 ( 附 照 ) 寄台北市士林區中正路 335 巷 9 號 許承道牧師收 E-mail:shihlin.tp@mail.pct.org.tw

0918-757970

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 誠徵護理部 服務員 護理部/手術室全職數名 應徵方式: 1. 請來電報名:02-25433535#2040 護理部 - 戴小姐。 2. 院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 92 號。 3. 詳細招募資訊請參考本院網站 http://www.mmh.org.tw/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誠徵 [ 主治醫師 ] 一般外科、小兒科、胸腔內科、感染科、眼 科、皮膚科、胸腔外科、骨科、麻醉科、整形外科、牙 科 ( 補綴、根管治療或矯正專長 )[ 住院醫師 ] 內科、牙 科 [ 醫技人員 ] 藥師、復健科臨床心理師 [ 護理人員 ] 內 科、身心科專科護理師,社區護理中心助理護理員計時 人員 [ 行政人員 ] 工務課工程師、工務課工務技術員 [ 應徵方式 ] 意者請至本院網站中 ( 人才招募 ) 自行下 載應徵申請表 (A4 紙橫印 ) 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影本 寄至台東市長沙街 303 巷 1 號五樓,總務課人事組張 小姐收,電話:(089)310150 轉 459。 [ 備註 ] 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台東馬偕網站詳閱

站在上帝歷史上的現在,屏東教會並不是台灣最老的教 會,但是跟所有的基督教會一樣,都要面對上帝在他的歷史上 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而且這三者都是上帝的存在,而現在我 們所看見的屏東教會,就是站在上帝歷史上的心意與腳跡。 屏東教會自從 1871 年 2 月 10 日,由在里港教會得到 道理的初代信徒建立以來,今年滿了 150 年。在這 150 裡面, 上帝的靈從來不曾離開過這一個教會,上帝一直施恩、賜福、 恩典滿滿地,加添在這一個教會服事的每一個信徒。許多信 徒在這兒被建造,許多教會在這兒被建立起來,甚至於對整 個台灣與人類社會來說,這一個教會已經貢獻出他從上帝所 領受、反省並滋長出來,上帝親手播種、灌溉而發芽、開花、 並結出累累果實來。屏東教會就像是一棵老欉的福音樹,而 他所結的果子絕對是老欉的菁英中的菁英 – 果實雖小但一定 粒粒甘甜。 我們並不因此誇口我們自己,因為這一切都是上帝所賜 我們的禮物,是上帝的靈親自動工在這兒賜下這麼多的豐盛, 以致於我們可以誇口的,都是上帝的恩典,是他所給予的一 切的甘甜,遠遠超過我們眼睛所見、耳朵所聽見的。 2021 年 10 月 10 日上午 10 點,我們將慶祝上帝在 屏東教會所成就的一切。願您的心跟我們的,一起歡喜跳躍。 屏東教會跟您一起慶祝上帝所成就的事情 2021/09/12

徵 助手

佳音搬家 佳音報佳音,讓你搬家不再 是惡夢一場,提供最專業的 服務,專門搬家、大型廢棄 物 處 理, 不 分 區 域 全 台 回 程、個人家庭、公司等。 02-2262-5555、02-2673-1170 0939-435757 宜蘭羅東 03-3772345 桃竹苗 0939-046535 林弟兄

愛家精緻搬家 油漆工程承包 大小搬家、 公司遷移、 免費估價、不分遠近,以 愛心、誠信、正直、良善 的精神來服事主的子民。

裝潢 水電 土木 鋁門窗

總公司 0800-271777

油漆粉刷*水電修繕 衛浴整修*防水捉漏 裝潢拆除*室內裝潢 輕鋼架*鐵厝*壁癌

大台北 (02) 22701010 桃竹苗 (03) 4614444 0911-894400 馬來尤贛弟兄

( 高屏地區、免費估價 ) 黃冠霖弟兄 鳳山區八德路二段 243-1 號 行動:0955-797-949

阮的努力是促進台語文(漢字 + 白話字)的 普遍化及實用化 阮的目標是充實台灣文化內涵,興起台灣 文藝復興歡迎大家入網批評指教 內容有「台灣青年」(日文 450 期,附部份台語文譯本) 「台文通訊」(117 期)「關懷台灣論壇」「生活座談會」及其他

聰美姐紀念基金會 www.chhongbi.org

速成

呂底亞服飾公司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誠徵 【主治醫師】急診醫學科、小兒腎臟科、牙科、胸腔 內科、眼科、胃腸肝膽內科、麻醉科、腎臟內科、心 臟外科、皮膚科、一般外科、小兒外科、外傷科、耳 鼻喉科、神經內科、整形外科、感染科、內分泌暨新 陳代謝科、大腸直腸外科、家醫科【醫技人員】藥師、 生理檢查科技術員【護理人員】各科病房、加護病房 【專科護理人員】外科 ( 耳鼻喉科 )、內科、手術室、 婦產科【行政人員】營養課服務員、會計課事務員、 護理部服務員 / 助理護理員、托嬰中心托育人員、生 理檢查科服務員 【應徵方式】Mail:k004@mmh.org.tw 或郵寄:新 竹市光復路二段 690 號新竹馬偕人資課廖小姐收 【備註】工作內容及應徵資格請至新竹馬偕網站詳閱

工商 ‧

屏東教會 的 腳掌

求才 ‧

工作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 三段 269 巷 3 號 4 樓 意者履歷自傳 Email 至 star@mail.pct.org.tw 或洽總幹事 0987-203-034 陳文欽牧師

空地招租

聘牧

薪資待遇:月薪 : NT$29,100 ~ NT$34,099 應徵方式:意者請上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 (http:// www.cch.org.tw)/ 人員招募 / 加入彰基 / 職務訊息;或自備 履歷及自傳,寄送彰化縣彰化市南校街 135 號,彰化基督教 醫院體系人力資源處收,應徵資料恕不退還,合者通知面談。

七星中會

廣 告 看 版

彰化基督教醫院 誠徵 院牧部 定期關懷師

* 口 罩 套 * 西 裝、 西 褲 * 襯衫、小禮服 * 牧 師 服 * 博 士 服 * 詩 袍 * 福音 T 恤、背心

04-22471179 0906134777

台 術 館 字 第 14644 號 省 國 技 研 字 第 10156 號

爵士鋼琴 教會司琴 師資:音樂博士 YAMAHA 鋼琴老師 每堂課 600 元

(02) 27388617

骨 痠

刺 痛

行動:0919648697 電話:06-5720301 台南市麻豆區民生路 39 之 2 號 請洽 陳 先 生

68

歡迎刊登 本報廣告 支持文字事工 ◆北部 梁姐妹 Tel / 02-2367-2067 Fax / 02-2363-8084 ◆南部 客服同工 Tel / 06-235-6277 轉 134‧152 Fax / 06-237-8882 每週五上午截稿

◆廣告信箱 ad@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27


廣 告 看 版

廣告洽詢/

、 02-2367-2067

廣告傳真/ 06-235-6277#152#134

廣告 02-2363-8084‧06-237-8882

/ MAIL

ad@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21年9月20日~9月26日/3630期

2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