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所/ 701003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臉 書 專 頁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線 上 奉 獻
專題報導 4-5 版
凝聚身分認同 成做台灣人(下)
部落全數確診 救協及時雨 Kaynu Watan 病程略為嚴重,一度住進新 竹馬偕紀念醫院隔離病房,他說明自己的病 程,染疫起初症狀是喉嚨痛與發燒,確診後兩 天出現腹部疼痛,即刻到新竹馬偕醫院急診, 結果被收治在隔離病房裡七天,「包括一開始 被匡列,前前後後被隔離超過 20 天。」 武漢部落族人如今都已經解除隔離,族人 彼此關心是否有所謂「長新冠」的後遺症狀出 現。Kaynu Watan 說:「除了慢性病的老人家 繼續有慢性病以外,目前沒有人有出現染疫 後的疑似後遺症。」 武漢部落全數確診,救助協會將物資送到門前。(相片提供/基督教救助協會、Btang教會)
Kaynu Watan 指出,Btang 教會在山上,人 口密度不高,但也不能輕忽疫情,實體禮拜時 族人一定要戴好口罩,而在疫情當下,教會立
【邱國榮採訪報導】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武
個月沒有工作,根本沒錢可以買食物和生活
場就是要幫助弟兄姊妹們的信仰能夠繼續成
漢部落全數確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
用品。還好基督教救助協會發起社區確診者
長,不管未來有再大的風雨,於生活當中都能
肺炎),當地 Tayal(泰雅爾)中會 Btang(福
關懷計畫,送來及時雨。」
夠盡心盡力,「最重要是常常禱告神」。
堂)教會牧師 Kaynu Watan(蓋努‧瓦旦)6
4 月 30 日武漢部落包了兩台遊覽車前往新
溫志文是武漢部落最後一位確診者,並向
月 13 日受訪時打趣地說:「我們是武漢(部
北市淡水區探訪部落青年,返家後隔天也就
救助協會求助。救助協會表示,今年因為維持
落),我們也經過武漢肺炎病毒。」
是 5 月 2 日,有族人感到身體疑似出現染疫
二級警戒,加上各縣市政府幾乎都有居隔關
武漢部落於 5 月初全村 13 戶 75 人陸續確
症狀,到衛生所核酸檢測(PCR)後確診,之
懷包,1919 食物銀行並沒開放防疫食物包申
診。Kaynu Watan 指出,整個部落幾乎封村
後陸續有人確診,當時都沒有做快篩,族人因
請,而以社區確診者關懷計畫取代。沒想到 5
一個月,那時僅剩一位志工溫志文長老倖免,
症狀明顯,在 PCR 後即被告知確診。Kaynu
月中起,求助電話不斷,甚至曾一天接到上百
他便負起為全村採購物資的重責大任。Kaynu
Watan 說:「老人家與家有兒童的家長,當下
通,可見的確有許多弱勢民眾需要救助。因
Watan 說:「族人大多靠打零工維生,長達一
都很擔心,但結果是大家都輕症。」
此,協會主動將物資親送到受助戶門前。
走出擱淺青春 《新使者》推畢業季專題
【陳怡萱綜合報導】6 月畢業季,許多學生面臨畢業找工作 壓力。6 月 10 日出刊的《新使者》雜誌主題鎖定畢業生,多 篇主題文章來自教職工作者、教會青年、畢契等,從過來人 經驗、教學現場實況、企業人資立場、資深社會人等不同切 面分享,盼能給予站在人生交叉口的青年引導亮光。
工讀或當交換學生,藉由體驗職場的機會重新評估自己。
〈青年如何面對選擇過多的焦慮?〉作者徐敏雄建議學生勇
《新使者》下半年重要工作是推廣監獄事工──把聖誕特
敢地把自己交出來,跨出第一步開始動手做。畢契朱思恩用
刊送到監獄、看守所和更生人家庭,分享上主的愛與正向生
〈因為我不會讀書,才有機會開始思考〉,分享面對自我恐懼
命力量。除了訂閱、奉獻支持《新使者》,執行主編洪旋格
漫漫長路,最終走出擱淺的青春時光。畢契黃麗蓉則是在〈職
牧師鼓勵讀者多多分享對雜誌的建議或讀後心得,各個專欄
場心選擇──跨出信心的腳步〉文中,建議學生多去實習、
長期徵稿中,可利用 new@mail.pct.org.tw 信箱投稿。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22 年 6 月 13 日~ 6 月 19 日
366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