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公報3705期

Page 1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Since 1885

專題報導 版 4-5

台灣民主路 新國家與轉型正義

拆除威權 療傷起造新國家 二二八事件76週年

總召郭潤庭講述二二八記念行動核心價值。(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做伙來講台語、Sńg Kah烏màmà好無?」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永社、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北區暖暖蛇共學中心等50多團體合辦的 第7屆「228.0記念行動」,在2月28日上街遊行,從「天馬茶房」出 發,經過「專賣局台北分局」和「台北放送局」,最後抵達屠殺起點 「行政長官公署」(現今行政院),並用台語、客語朗讀受難者名單, 思考二二八大屠殺帶給台灣的傷痛,同時治療社會深沉的傷口。

21日下午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舉行記者會中,主辦單位表達以「拆 除威權,起造新國家」作為核心價值,訴求徹底清算加害者及殖民體 制,才不會讓凶手後代再次成為政府首長。行動宣言強調,台灣社會應 該以排除中華民國長期殖民統治的毒素列入優先事項,重新建造釘根 台灣社會的自由、民主、人權價值。

行政院前的記念行動,是用「手語念詩」陳明仁作品〈1947寒冷ê春 天〉,無聲表達受難者、家屬與台灣社會心聲,並邀請七星中會義光教 會長老李勝雄律師講歷史、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牧師帶領民眾為台灣祈禱。最後以蔡瑞月舞蹈社 的《長春花》舞作改編的儀式,邀請群眾參與,期待台灣人在苦難的記 憶裡,開出最美麗的花朵,展望有朝一日,台灣是新而獨立的國家。

行動總召郭潤庭表示,中華民國教科書講述二二八事件是官民衝 突、是查緝私菸引起,致使許多台灣人至今看不清楚真相。由二二八元 凶後代蔣萬安主持台北市「二二八事件紀念會」,更是台灣人的恥辱。 她呼籲不要再講「轉型正義」四字,要直接地說出「追究中華民國殖民 威權加害者」,使能夠自由、民主、人權價值定根台灣社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從二二八大屠殺到白色恐怖, 這是一段漫長且似乎看不到盡頭的一系列嚴重人權侵害。日前二二八 受難家屬拒絕與蔣萬安同台後,包括蔣萬安本人及部分政治人物,還 在主張轉型正義過程中最典型、最保守反動的論述:忘記過去、台灣社 會要向前看,甚至無恥要求被害者要跟實施國家暴力的集團和解。走 上街頭,是因為國民黨不但沒有真誠放下已經沾染無數鮮血的國家暴 力政權,甚至當前正在親密靠攏另一個同樣嚴重違反人權價值、鎮壓 西藏、香港、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的中國政權。

「做伙來講台語」理事長張小雅表示,去年是該會首次參加二二八 遊行,才意識到自己不敢向孩子講述這起事件,因為在她成長的歲月 裡,教科書並無教導這段歷史。她表示,台灣不要再被中國人殖民,不 要再作政治上的中國人、不要再作文化上的中國人,「台灣人有台灣的 歷史,用屬於台灣人的文字去寫下台灣民族的靈魂。」

【林宜瑩採訪報導】為讓學生理解人權、民主、 自由的重要,淡江高中圖書館館長紀如珊老師向國 立台灣文學館申借「噤聲的密室——白恐文學讀心 術」行動展,展期從2月14日起至3月3日止,並透 過實地解謎遊戲,體驗不一樣的課堂方式。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www.tcnn.org.tw

投稿MAIL/write@pctpress.org

短波MAIL/news@pctpress.org

日前淡中舉辦人權教育欣賞電影《流麻溝十五 號》,學生填寫回饋單時,表達想再多認識白色恐 怖。因此,紀如珊特別以《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 白色恐怖小說選》為文本,透過實境解謎以及「文 壇封鎖中」桌遊,讓學生認識被噤聲的年代。

觀展後,紀如珊邀請學生在便利貼上寫下自己的 「人權宣言」。紀如珊期望,學生以閱讀、解謎方 式來認識轉型正義的重要性,因為唯有直接面對歷 史,才有機會撫平傷痛,不再犯下相同的錯誤。

相片提供/徐朗恩

索閱專線/06-235-6277#134

客服MAIL/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歡迎索閱‧奉獻支持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1296號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901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台灣第一份報紙
發行所/701003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線上奉獻 臉書專頁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 3705期
淡中噤聲密室行動展 歷史實境解謎撫傷痛

烏生在台發聲 反對俄行惡狀

烏俄戰爭屆滿一週年 眾人譴責普丁侵略行動 期盼和平早日到來

讓烏國人民處在流離失所、不利的生活環境,呼籲俄羅 斯停止侵略戰爭,終止一切侵犯人權行為。

林偉聯表示,有多位在台烏克蘭學生在場,他們的親 人朋友處在戰火中飽受許多痛苦,期望戰爭早日結束。 他要公開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這場戰爭,普丁的 錯估已造成無數生命逝去,單是軍人就超過10萬人, 烏克蘭人民則有8000多人。從新聞畫面看到烏克蘭無 數家園遭受摧毀,俄軍甚至無情對避難用的教堂、體育 館持續轟炸,人民的生命在極權統治者眼裡好像一文 不值,這樣情景讓人感到非常難過。

的家人,在俄羅斯占領區生活了九個月,直到2022年 11月俄軍逃離。俄軍離開前雖然破壞電網、供水設施, 但家人對他說:「寧願生活在沒有電、水和暖氣的情況 下,也不願生活在俄羅斯的統治中。」

科特舒布(左二)在記者會發言,表明在烏克蘭 的家人都不願接受俄國統治。(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在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邀請 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 幹事林偉聯牧師、台灣人權促進會及四位在台烏克蘭 學生,2月22日齊聚在莫斯科駐台北代表處前召開「烏 俄戰爭一週年」記者會,呼籲俄羅斯立即中止侵略戰 爭,並將象徵希望的向日葵排成心形,盼烏俄兩國人民 獲得保護,不再受戰爭的威脅。 「保護平民、終止侵略!」在帶領眾人喊口號後,國 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去年烏俄戰 爭剛開始時,台灣民間團體就來這抗議過,快滿一年 了,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還沒結束。看到美國總統拜 登還親往基輔表態支持烏克蘭,邱伊翎直言,這場戰爭

「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雖有國籍、國界區分, 但人性是一樣的,我們祈求上帝能憐憫這樣事情,讓痛 苦百姓得安慰。」林偉聯說,再次譴責普丁政府及任何 協力侵略烏克蘭的國家,特別是中國,甚至提供糧食、 砲彈來繼續延長這場戰爭時間,讓人感到非常痛心。

林偉聯表示,PCT看到烏克蘭缺乏病床,因此與台灣 烏克蘭隊合作,送病床到烏克蘭基輔,台灣NGO團體、 外交部都做了許多人道協助,但戰爭、苦難不結束,這 些人道救援需求就不斷增加,要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 早日結束這場戰爭。他呼籲俄羅斯人民要起來反抗普 丁,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牧師潘霍華對抗納粹政權一 樣,唯有讓普丁下台,才有可能早日結束這場戰爭。

在台烏克蘭學生尼基塔‧科特舒布(Nikita Kotsehub)、瑪塔(Marta)、安德烈(Andriy)也先 後發言。科特舒布說,他住在烏克蘭南部赫爾松附近

長老教會攜手社區 關懷烏國及土敘

【Dalul台南報導】2月24日晚上,台灣社區關懷協會 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中會教社部,在南中太平境 馬雅各紀念教會共同籌辦「為烏克蘭、土耳其─敘利亞 地震祈禱會」,以禱告及實際行動,關心烏俄戰火中的 烏克蘭以及敘利亞與土耳其的震災。除了禱告,還有音 樂帶來不同的力量與分享,樂曲的深刻寓意促使台灣 民眾對國際議題的深思,禮拜並設置連儂牆,邀請會眾 為身處苦難中的人們祈求、鼓勵。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博士黃琬珺在祈禱會上分享烏 俄情勢及其全球影響。她指出,一年多的烏俄戰爭影響 不僅限於烏克蘭與俄羅斯,還讓國際局勢動盪不安。而 戰爭情勢也持續變化,普丁在今年2月21日的國情咨文 演說中,宣稱要「暫停」俄美雙方的核武控制協定《新 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意謂著升高了

核武擴張與核戰風險,引發國際社會的憂慮。

黃琬珺分析,近年來烏克蘭一直透過外交確立國家 主權,例如積極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歐盟,但 這些行動卻觸動了俄羅斯的敏感神經。不過,烏俄戰爭 卻也促使歐洲國家變得團結,除了表達堅決對抗的聲 音,也積極展開談判與協商。因此,烏俄戰爭的未來走 向對於歐洲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

烏克蘭台灣隊總召林歐莉亞(Olga Kulish)指出, 目前烏克蘭有大約200間醫院被摧毀、300間學校無法 使用,導致病患及傷者無法在良好環境中接受治療,學 童的學習受到嚴重影響。此外,俄軍攻擊重要設施,眾 多無家可歸者只能住在緊急避難所,保暖成為一大問 題。不過,在長老教會總會及所屬機構與教會的協助 下,已運送第一批物資至烏克蘭,並捐贈病床給當地醫 院使用。這樣的支援引起烏克蘭當地媒體關注,讓更 多人認識台灣。未來,烏克蘭台灣隊將繼續做支援的工 作,包括引進電動車頭讓輪椅使用者行動更方便。「期 盼戰爭早日結束,天佑烏克蘭。」林歐莉亞說。

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報告烏克蘭 援助及土敘地震事工。他說,自戰爭爆發以來,各教會 與單位透過總會教社關懷,不僅奉獻金錢,也捐贈154 張手搖式病床到烏克蘭,包含台灣的各國都有志願者 前去烏克蘭支援。土敘地震則透過教會共同行動聯盟 (ACT Alliance)參與後續的救援,如捐贈物資,未來 將因應不同情況做最合適的處理。

瑪塔說,她是台灣大學交換學生,來自烏克蘭的利沃 夫,她現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新聞,以確 定家人都安好。瑪塔說,她的堂表哥都穿起軍服為烏克 蘭而戰,一位在去年6月戰死沙場,另一位因戰受傷。 她只能在台灣向上帝祈禱,記念無數為國犧牲的人。 也是來自利沃夫的安德烈說,他家人每天都在躲俄 羅斯的飛彈空襲,他人在國外能做的就是投書《紐約時 報》和《衛報》等媒體。他直言,俄羅斯就是一個恐怖 主義國家,也呼籲台灣人民能透過各種網路社群來聲 援烏克蘭。最後眾人都拿著象徵希望的向日葵排成心 形,祈求「終止侵略、保護平民」的那日早日來到。

盼上帝動工讓烽火及早停止

【邱國榮台北報導】2月24日晚上7點30分,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PCT)、台灣社區關懷協會合辦「2023 為烏克蘭祈禱會」台北場,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 邀請會眾將對烏克蘭的祝福、祈禱寫在紙上,張貼於用 烏克蘭國旗顏色做的連儂祈禱牆上。

台灣教會合作協會(NCCT)為祈禱會台北場協辦單 位,NCCT理事長、聖公會牧愛堂牧師李鎮丞祈禱會後 受訪表示,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舉辦 祈禱會這天剛好滿一年,但戰爭依舊沒有結束,許多人 家破人亡,在這場戰爭中失去性命。此外,許多生活資 源備受影響,範圍擴及全世界,而受苦最深的是烏克蘭 的無辜人民。NCCT能做的有限,但期待能透過祈禱, 帶動教會與社會關心這場戰爭,並期待上帝動工,讓戰 爭能夠早日結束,所有人可以恢復正常且和平的生活。

NCCT秘書長、聖公會聖約翰座堂牧師林立峯表示, 2022年烏克蘭剛遭到侵略時,NCCT的成員PCT即為 烏克蘭舉辦一場祈禱會,那時候NCCT也參與。NCCT 是跨教派組織,於是聯合所有教派關心這場戰爭,關心 戰火下受苦的烏克蘭民眾。

「我們知道這場戰爭對台灣的弟兄姊妹們來說其實 更為深刻,所以我們想從這樣的角度來做這個聯合事 工。」林立峯說,NCCT期待各教派代表一起參與,台 灣教會比較少在這種聯合性事工共同發聲,所以這次 祈禱會,就跨教派合一事工而言,應該有一些代表性。

教會消息 2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攝影/Dalul 攝影/邱國榮
「2023為烏克蘭祈禱會」 台北場
「為烏克蘭、土耳其─敘利亞地震祈禱會」
台南場

最新的科技, 最原始的人性

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 對使用者 的任何提問都能立刻給予清晰且專業答覆,甚至還 能根據使用者設定的條件寫小說,雖非上乘之作, 卻已達一般人的水準。程式上線僅三個月,使用人 數就超過1億人。更讓人驚奇的是,它不但可以用自 然對話的方式互動,還能根據使用者的回饋進行調 整,給出不同的答案,等同具備了「學習」能力。

這個AI程式上線,除了新奇好玩之外,更讓許多 人深感焦慮。美國有研究單位將法律及經濟領域的 學位考試題目鍵入程式,再交給不知情的老師批改,

(Google)也旋即意識到,當AI可以回答所有問題, 將會是搜尋引擎的末日,這是人類產業再次大幅升 級轉型的時刻,許多舊有行業恐將隨之消失。

不過,面對擔憂電腦即將掌控人類思想與社會的 陰謀論,大部分資訊產業工作者仍樂觀其成,認為 不必過度擔憂。因為AI看似超越人類,卻與歷史上 各種科技跳躍式成長的時刻無異,程式的角色畢竟 是輔助者,真正決定目標方向並且具有行動力的,仍 是背後的使用者人類。

讓人感嘆的是,即便科技發展至此,仍改變不了 人類最古老的惡。今年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屆滿一週年,即便這一年來大多數國家都選擇制裁 侵略者,聯合國亦做出一致譴責,僅有中國等少數國 家選擇棄權,仍打消不了普丁一人頑強野心,「大俄 羅斯」榮耀美夢,其實是無止盡的殺戮與貪婪。

台灣二二八事件已然走過76年,然若遍覽各種觀 點,便可發現縱使轉型正義的呼聲高唱多年,台灣 人仍跳脫不了日治時期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所評述的 「貪財、怕死、愛面子」。面對如此重要的社會工 程,竟是委曲求全選擇遺忘與忽視,甚至否定正義 對社會的重要性,短視近利地認為賺錢才是真理。 由此顯見,縱使人類手上握有最新科技,仍脫離 不了最原始的人性。是以,決定人類目標與方向的宗 教信仰,仍舊不會因著時代推進而被拋棄。基督信 仰數千年來通過對人類罪性的反省與重視,一次又 一次提醒著人們謙卑,不可忘記上主的憐憫、公義 與美善,世界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終歸塵土,唯有 祂的慈愛存到永遠,信實直到萬代。而這永遠會是 評判一個社會是否朝正確方向前進的準繩。

原民產發事工分享 文化嫁接福音

13位講者分享實務經驗 將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 藉此榮耀上帝的帶領與祝福

總會傳道事工懇談會

會息息相關,此次研討會的目的在於探討如何以產業 支持宣教,並以文化嫁接福音,讓人從失望中看到盼 望,見證上帝奇妙的帶領。

Biung以「打造東部的迦南地──布農部落屋」為題 專講時表示,原住民教會不能自滿於內部的安定與富 足,而是要擴展至社區、部落,這也是他為何走出教 會、設立布農文教基金會,期望讓更多布農族人透過 生活的豐盛,見證上帝真實的祝福。

好茶部落因莫拉克風災遷村至禮納里,屏東縣霧台 鄉魯凱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Ngedrelae Dauluan(李金 龍)為此以「禮納里脫鞋子部落的美麗與哀愁」為題分 享,談到如何借助返鄉青年的巧思,成立產業發展協 會,結合部落工坊、文化導覽、部落市集、飲食體驗等 共同經營模式,成功打造出「脫鞋子部落」,並因當地 優美景色而被許多遊客稱為台灣的「普羅旺斯」。

Tayal(泰雅爾)中會Piyaway(比亞外)教會牧師 Taya Hane(達亞哈內)表示,位於桃園復興鄉的比亞 外部落,透過政府各級單位的計畫,將泰雅爾族特有 餐飲、傳統手工藝、有機農耕、文化產業、部落導覽等 結合,成為旅客青睞的部落,未來也期望透過強健部

業負責人分享實務經 驗。(攝影/林宜瑩)

總會原宣舉辦研討會,

13 位原住民部落產

落體質、建構發展技能來探求永續發展之道。

泰雅爾族、司馬庫斯部落頭目Masay Sulung(馬 賽‧穌隆)、Tayal中會Smangus(司馬庫斯)教會 傳道師Tamun Masay(達慕恩‧馬賽)則說明,司馬 庫斯如何以土地共有、合作共生營造生命共同體的理 念,族人落實成為上帝好管家職責,讓司馬庫斯成為 上帝的部落。Bunun Ciubu(中布)中會Kalibuan(望 鄉)教會長老Qoaz Tanapima(田金城)則分享,望鄉 部落如何結合村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及教會推動 複合式產業發展。

阿美族「獼米食堂」負責人Away(黃忠文)說,他 透過農田監測設備,建立食安監管鏈,將位於台東泰 源幽谷的稻米以「獼米」命名,並以消費者為中心、採 用OMO電商全通路管道的新銷售概念,將「獼米」打 造成高品質商業價值的原民產品。

排灣族「安坡童玩」負責人Zingrur Laljeqelang (蔣宗佑)分享如何將原住民產業結合童玩,將安坡 部落打造成童玩王國。阿美族「水妍漾藝術美學」總監 A-nay(鄭舒誼)解說她如何運用美睫美容專業在台中 沙鹿創業。'Amis(阿美)中會Tafalong(太巴塱)教 會牧師Namoh Arang(那麼好‧ㄚ讓)則介紹太巴塱 部落的紅糯米。

Omi Wilang表示,期望能將這些原鄉產發案例集結 成冊,在今年底出版產業與福音見證集,讓社會看到 台灣原住民如何在各個部落將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 化,藉此榮耀上帝的帶領與祝福。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 68屆傳道事工委員會委員了解傳委會相關事工,總會 傳委會於2月20至21日在基督教青年會台北會館舉行 「傳道事工懇談會」,邀請剛從新加坡返國的牧師李孝 忠、許素芬夫婦以「從當代宣教實況再思台灣教會牧職 培育」為題專講,並由總會傳委會幹事陳澤胤牧師說明 長老教會牧職培育制度的現況。

李孝忠、許素芬分享他們在新加坡參與社區外展事 工、客工(外籍移工)關懷及新加坡教會如何因應疫情 衝擊的經驗,並強調進行跨文化交流時需有謙卑態度, 更應委身將神學與實踐相互檢驗。

此外,李孝忠、許素芬很肯定新加坡教會強化及重視 區域夥伴宣教的外展事工,會與鄰近國家如馬來西亞、 印尼等國家的教會合作。他們也建議長老教會可透過 神學教育、社區宣教、我愛台灣宣教營、聖經神學研究 班等,多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教會進行交流。 在分組討論時,由與會的各中會、族群區會新舊任 傳道部牧長分組討論「中會內如何培育傳道師對宣教 之在地化理解?」「如何強化及養成傳道師之普世視 野?」這兩大議題。陳澤胤表示,此次分組討論的目的 在於讓各中會、族群區會的新舊任傳道部牧長討論如 何強化傳道師的養成,讓傳道事工更具在地化、處境 化的特色,同時擁有普世視野。透過這樣的討論,可以 養成更具「是普 世的,復釘根在 本地」教會觀的 傳道師,並且協 助各中區會更深 入、寬廣且實際 安排各項牧傳訓 練的規劃。

教會消息
3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從當代宣教再思牧職培育
攝影/林宜瑩

解密變加密 籲修法除威權

真促會召開記者會 促立法院儘速通過相關條例 保護與關注被害人權益

期加速落實轉型正義。(攝影/各專家學者敦促立法院修法,以 林宜瑩)

他深感遺憾並已請律師再提上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 王昭文表示,因台灣大學社會學系黃 克先副教授被促轉會委託,以長老教 會為範例,進行戒嚴時期民間組織被 政府監控研究,並對外公布調查報告, 引起長老教會內部的重視。原本要對 外要求政府應全面開放檔案,後來為 求謹慎,長老教會決定先行了解,想要 以宗教法人名義提出調閱檔案申請, 才發現無法以法人身分調閱檔案。

王昭文說,現在長老教會成立一個 監控檔案研究小組,開始蒐集從不同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真 促會)2月26日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應立法通過 《政治檔案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

真促會理事長陳嘉銘表示,現今民眾申請閱覽政治 檔案最大障礙就是,情治機關以國家安全之名,遮掩官 員、線民、檢舉人和證人的本名、化名和職稱等政治檔 案內容,因此被害者無從知道當時發生的事件或加害 人是誰,也不能了解情治單位的主使者,或如何布建、

組織和策畫等事宜。他直言,這樣的遮掩造成「受害者 對不義和傷害的來源和情境無知」的傷害。

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暨前促進轉型正義 委員會研究員蘇慶軒表示,他為了調查監控案件,向 檔案局申請閱覽抄錄相關卷宗,檔案局卻依國安局以

《國家情報工作法》為由遮蔽情報來源。蘇慶軒認為, 檔案局如此作為會讓轉型正義「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 者」,也無法從檔案中得知情報監控體系的全貌。蘇慶 軒因此提出訴訟,但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敗訴,

6

當事人申請的檔案內容來拼湊相關事件的真相,在審 閱這些資料過程,雖有遮掩線民姓名,可是經比對後, 又可確認被遮掩的名字是誰。不同檔案記載同一人時, 一份是說他是線民,另一份又說他是被監控對象,她認 為,相關修法應開放民間組織以法人名義申請閱覽。

真促會理事吳俊瑩指出,二二八檔案於2002年之後 就已開放,近來卻又被國安局大量遮掩內容,解密檔案 如此又被「加密」,等於讓只有被害者、沒有加害者現 象更嚴重;他也指出,去年促轉會以國民黨持有海外工 作會、大陸工作會等檔案卻不依法通報,涉嫌隱匿政治 檔案,為此,他也呼籲各界持續關注。

前促轉會研究員曾建元則指出,他任職促轉會期間, 在政治檔案中遍尋不到他的父親曾群芳作為二二八反 抗者的檔案,後來才輾轉得知被列為永久機密。後提訴 願,卻遭以「依法行政」之名駁回,因此他呼籲新上任 的國安局局長蔡明彥重視此現象,還給反抗者家屬和 人民知道歷史真相的權利。

大發現 監院提林宅血案結案報告

【林宜瑩台北報導】監察院2月24日公布「林宅血案 結案報告」,發現當年警總等情治單位組成「307會 報」指揮司法偵查,涉及重大國家暴力及干預司法等不 法行為,監院因此提案糾正行政院,並函請國家安全會 議督導國家安全局檢討改善。

距今43年、1980年2月28日發生林宅血案,美麗島 事件被告林義雄位於台北市信義路的自宅(現為七星 中會義光教會),他60歲的母親林游阿妹及7歲雙胞胎 女兒林亮均、林亭均被刺殺身亡,9歲長女林奐均身受 重傷,此案至今仍未偵破,已成懸案。

2020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依國安局解密檔案,發 現當年情治單位誤導偵辦方向、隱匿及滅證等證據。

2022年3月15日因出現新事證,

監察院推派監委蔡崇義、范巽 綠繼續調查。這次公布的結案報 告,指林宅血案有「情治介入司 法」「誤導辦案方向」「阻撓刑 案偵辦」「操弄媒體」「包庇犯 嫌」「運用黑道」等調查發現。

蔡崇義表示,這次調查是重新 過濾分析解密檔案、訪談相關人

士、專案學者及當年辦案人員;范巽綠歸納五點應繼 續追查事項。包括「為何隱匿關係嫌疑人與雙胞胎姊 妹聊天的關鍵電話監聽錄音紀錄?」「當日監聽錄音帶 是否仍存在?若不存在,為何要「沖掉」?誰下令?」 「根據竹聯幫要角柳茂川回憶錄,指林宅血案為情治系 統指示陳啟禮所為,解密檔案發現情治系統長期利用 黑道施暴黨外人士,真相為何?」「該案是否為情治單 位為報復林義雄遭刑求訊息外洩的作為」「命案現場 採集可疑指紋12枚,至今仍有1枚指紋為比對相符合 者,應以現代科技繼續追查。」

蔡崇義、范巽綠表示,監院向行政院提出糾正,要求 政院應徹查相關檔案證據下落,追究相關失職人員之

責,也要求政院與國安局應盡速 協調,在最大可能範圍內解密及 公布政治檔案,因此函請國安會 督導國安局檢討改善。

蔡崇義也表示,由於沒有抓到 真凶,因此即便監院公布結案調 查報告,對相關受害家屬而言, 沒有告知凶嫌是誰,等於林宅血 案仍沒未破案,仍是一樁懸案。

【邱國榮台北報導】發生於1980年2月28日的林宅 血案,距今43年,事發地如今已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七星中會義光教會。在二二八前夕主日(2月26日), 義光教會舉行「林家嬤孫受難43週年追思禮拜」,並 且會眾把印有太陽花的貼紙貼在台灣圖騰上面,象徵 未來台灣充滿溫暖且堅定走在上主的道路上。 禮拜由義光教會牧師王銘澤主禮,他用羅馬書5章 1~5節證道「盼望的路」。他指出,因為上帝的愛同 在,事件發生地成為了教會,使心靈受傷的人得到醫 治,特別是教會裡有政治受難者,經歷到的痛苦與傷口 都會得到醫治,因為有上主的雙手扶持保護與安慰。 監察院在2月24日提出了一份關於林宅血案的調查 報告,王銘澤指出,監察院的調查結果有六項新發現, 跟以前政府的調查結果不同,因此監院這份報告令人 深思的是上主與義光教會同在,並且祂的公義臨在台 灣;而義光教會懷念林家嬤孫,同時看見能夠贏過死亡 與傷害、帶給人盼望的道路。

追思禮拜結束前的祈禱,由人稱田媽媽的田孟淑長 老代禱。她祈禱表示,台灣百姓在每年2月都帶著破 碎、不捨的心來到上主面前,然而歷史的主宰是上主, 使我們看到台灣逐漸光明的未來。義光教會特別要對 公義有責任,因上主知道義光教會的設立是因林家嬤 孫三人流出了無辜血,然而上主的愛與恩典,讓此死亡 的地方變成了新生的教會,怨恨之地變成和解之地,黑 暗變成光明,繼而傳揚主愛的福音,將上主的公義傳遍 在義光所在的社區與台灣。

台北大專學生中心師大長青團契契友、台灣大學碩 士生柯啟樂參與追思禮拜,這是他首次踏入義光教會。 他表示,感受到義光教會仍然非常掛念這起事件,也感 受到義光教會的會友們對此事件,都在信仰上有深刻 體會,在他們心中占有相當大的重量,並反應出信仰的 價值,投射在自己的信仰上。也因為事件是社會的共同 記憶,社會與義光共鳴,令他覺得這是義光教會跟其他 教會不同的特別之處。關於監察院公布林宅血案調查 結果,但凶手是誰仍舊成謎,柯啟樂認為,既然這起慘 案是政治迫害,台灣在轉型正義的路上,政府必須盡速 將此血案早日水落石出。

追思會後,會眾把象徵溫暖的太陽花貼紙貼在台灣 圖騰上面。圖騰前放置的磚頭,是事件發生後、改建格 局時所留下的,象徵受難者是台灣民主的基底。蠟燭代 表每個人都願意

做光就可以照亮

一切。台灣圖騰

後面擺置一本聖

經,象徵上帝是 台灣的倚靠,靠

著上主的話,有

公義與愛,台灣

要堅定走在上主 的道路上。

6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
教會消息
3705期
攝影/林宜瑩 攝影/邱國榮
追思禮拜緬懷林家嬤孫 義光教會盼望公義與愛

持續記念與調查 轉型正義待落實

【Dalul嘉義報導】為記念二二八事 件,嘉義中會2月26日晚間於祥和教會 舉行追思紀念禮拜。禮拜後並演奏電影 《似曾相識》《辛德勒的名單》配樂及 〈主賜福如春雨〉,帶出對民主的反思 與追求。

前台南神學院舊約教授郭榮敏牧師以 「死與活」為題,講述如何看待人民與 政府之間的關係。他引用列王紀下11章

1~3節及7~21節經文指出,以色列人 的君王與上帝立約,也與人民立約,君 王就是政府,如有不適任,人民有權利 反抗。眾人聚在一起記念二二八,即是 表達對自由、民主、本土文化的認同。 但如今台灣依舊在中國打壓下艱難地 生存,唯有成為新而獨立的正常國家, 才能走出陰影。台灣人必須記念歷史傷 痛,更多努力,傳承二二八精神。

教會消息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致詞時提到,如 同長老教會年年舉辦二二八紀念禮拜, 他也一直努力用更多元的方式讓民眾 了解二二八及其意義。但常遇到有人反 對,認為二二八是過去的事,何必每年 記念?這種聲音會出現,其實正代表眾 人還需要努力,「面對歷史傷痛不是逃 避,而要有更多了解,才能讓台灣更向 前邁進。」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江榮森則表示,落實轉型正義應該要從 面對傷痛開始,透過持續調查真相,了 解每個受難者背後的始末。再來是追究 責任歸屬,二二八是人為屠殺事件,全 台灣各地都有許多受害者,卻沒有加害 者負責,「這說不過去。」他期盼持續 調查及揭露,以實現轉型正義。

為愛與和平而走 看見過去與未來

【林婉婷高雄報導】2月26日下午在 高雄市立美術館廣場,壽山與高雄兩中 會教社部合辦「二二八iPeace和平健走 愛台灣」活動。邀請教會兄姊、社區民 眾與路人齊來認識二二八歷史,在樂聲 和健走中以盼望的心繼續守護台灣。

當天下午2點28分,活動於壽中教社 部部長羅珮文牧師帶領眾人禱告後開 始。首先由多間教會以音樂、舞蹈吸引 人潮,期間主持人透過問答向民眾解說 二二八。壽中議長陳薇雯牧師致詞時,

齊記念二二八

【洪泰陽台中報導】台中中會教社部主辦、公義行動教會承辦的二二八事件 76週年紀念追思禮拜,2月26日下午假台中公園更樓前廣場舉行。活動邀請前 總統陳水扁、地方政治人物與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出席,參與人數超過300位。

公義行動教會牧師張顯爵以「公義、慈悲與謙卑」為題證道表示,期盼台灣社 會能記取二二八的教訓,並繼續傳承歷史給下一代。民主得來不易,要守住民主 成果也不容易,尤其在中國侵略台灣的野心不斷擴大之際,台灣民眾更應該堅 守民主、團結民主陣營、保衛台灣。

鼓勵眾人以健走過程的每個步伐喚醒對 台灣土地與民主的熱愛。3點28分,高 中教社部部長李振乾牧師禱告後,眾人 開始健走,直到4點28分。本次活動並 致贈每位參加者一小瓶清潔液,附小卡 講述二二八的意義。

羅珮文表示,過去常以專講記念 二二八,但單純講述歷史似乎難以喚起 年輕世代共鳴。與其關起教會的門跟會 友談,不如走出戶外和民眾談,哪怕只 聽到一句解說或訴求,也能讓大眾更認 識二二八,在世界局勢動盪之時,繼續 以行動疼惜台灣。

負責籌劃活動的壽中喜樂島教會牧師 李冠呈指出,過往紀念活動雖常有破百 人參與,但多是長輩,無法促進世代對 話與傳承。適逢疫情趨緩,自己也熟悉 高美館地區環境,於是提出健走活動構 想。以「iPeace」為主題即強調愛與和 平,「記念歷史,但不只停留在悲情,不 只是默禱和默哀,而是看見來自上帝的 平安與喜樂。」

李振乾則說,樂見轉型與嘗試,以不 同形式訴說與記念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Dalul台南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 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與湠台灣電影 公司合作,推出《流麻溝十五號》長老 教會特映版,鼓勵眾中會與所屬教會舉 辦觀影活動。台南中會教社部接連於2 月25與26日兩天下午舉辦兩場觀影活 動,共吸引超過200人觀影。

特映版片尾加入15分鐘片花,講述長 老教會、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相 關史實,讓觀眾認識長老教會及為何記 念二二八。電影播映結束後,南中教社 部還安排提問及分享。

南中教社部部長朱忠宏牧師映前介紹 時,特別感謝總會教社的鼓勵與分享,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表示,二二八元凶的雕像仍站在台北市中 心的精華地區供人膜拜,應該關閉中正紀念堂大門,將衛兵表演移至廣場大門。 台灣首位派駐日本本土檢察官王育霖之子、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代表王克雄則表 示,政府應該註銷受難者的戶政資料標註,死因是受難而非被槍斃。 前總統陳水扁致詞時強調,過去受政府不義審判的案件,明明不是叛亂,而 且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也宣布過去判決無效、 應恢復當事人名譽,地 方政府紀錄也應改變。 他向在場的台中市市長 盧秀燕呼籲,中央政府 和其他地方政府還沒 做,台中市政府可成為 全國第一個行動者,不 用等家屬申請,戶政單 位主動更改。

讓更多人能觀看《流麻溝十五號》。他 表示,畢竟流麻溝的故事不是每個人 都能理解與認識,透過電影放映後的 分享,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二二八,對 二二八有更多的感念。

朱忠宏表示,藉由電影視覺化的呈 現,人們可理解當時受到迫害之人的 生活,以及他們的精神,有更深刻的體 會,並反省思考當時對人權的不注重。 也提醒現代人,縱使在困境中,仍要活 出有信仰的生活,成為社會的光與鹽, 「就如同約瑟,即使生命受到多樣的苦 難,依舊依靠主,活出盼望的記號。」

戲劇中的基督徒 見證信仰的力量

【洪泰陽採訪報導】2月24日晚上在 彰化中會彰化教會,彰中彰化區會舉行 二二八事件76週年聯合禮拜,禮拜中 播放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觀看白色 恐怖歷史,記念當時勇敢的人們。在凜 冽的寒冬夜晚,仍吸引110多位會友與 民眾到場。

區會會長、中山教會牧師余淑玲 表示,歷年來教會都是以禮拜追思 二二八,今年適逢《流麻溝十五號》上 映,講述1950年代綠島新生訓導處一批 女思想犯的故事,為讓更多兄姊明瞭那 時期發生在台灣的事件,區會便決議以 播放電影方式記念二二八。過程中得到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 會協助,順利舉行電影播放禮拜。 余淑玲表示,台灣的1950年代是一個 有思想犯的年代,《流麻溝十五號》中, 六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 甚至生命,而且其中一位是基督徒。余 淑玲強調,盼望這些受難者的故事向現 在的台灣人說話,傳達不跟罪惡妥協 的勇氣,如同電影中嚴水霞因為深信上 帝,在苦難中堅持信仰,「我們也在多 變的社會負起信仰與道德的勇氣。」

余淑玲表示,苦難中也有福音,當基 督徒因著信仰而有勇氣面對身處的環 境,並在其中發揮良善的力量,正足以 見證信仰的力量。

彰化教會牧師林家宏則表示,為因應 這個特別的禮拜,教會長執與同工協力 移除了主堂內的設備,暫時卸下了十字 架,並調整詩班的座位,讓到場兄姊能 在更舒適的環境觀賞電影。此外,這場 活動吸引了十多位社區民眾參與,顯見 這部電影也受到一般民眾的關注。

看流麻溝十五號 活出盼望的記號
攝影/Dalul 攝影/林婉婷
攝影/Dalul 7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攝影/洪泰陽

教會消息

建造健康教會 長執同受訓練

南神實踐神學研究中心邀陳明志主講 探討教會本質與使命 理論與實務分享並重

【林婉婷高雄報導】台南神學院實踐神學研究中心首 次辦長執訓練會,2月25日在高雄中會德和教會進行。

上午邀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退休牧師陳明 志,主講「教會的本質與使命」和「如何使教會成為健 康且有好體質?」;下午分組討論、綜合報告和問答。

南神實踐神學研究中心執行長、高雄中會三一教會 牧師王子豪主持開場、德和教會牧師力宗暐領詩和禱告 後,課程正式開始。曾牧養壽山中會左營教會25年的陳 明志首先介紹,第一主題偏向「教會意義」相關理論, 而第二主題聚焦「教會建造」實務經驗。他強調,教會 是指受上帝呼召出來過基督徒生活的人們,因此教會是 有機體,不單是教堂、組織或機構。他說,在舊約中上 主呼召以色列人,在新約中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世間 教導真理,並透過社會改造建構教會藍圖,由門徒承接 使命、回應呼召,教會被建造、擴張,福音廣傳。

關於教會本質,陳明志透過聖經歸納出四點:獨一

性/合一性、聖潔性、大公性/普世性、使徒性。他提

舉辦長執訓練會,邀牧師陳明志分享。(攝影/林婉婷)

醒,教會不是社團,不能設條件與名額;也不是財團或 政團,不可謀權謀利。教會是團契、是家庭,應保持和 諧、以愛扶持;也是身體與羊群,要以恩賜服事、由牧 者帶領。在第一場專講最後,他重申大誡命與大使命裡 總結教會的目的:敬拜、事奉、宣教、團契、教導。

在第二場專講中,陳明志說明,教會需要三股力量推

排灣婦女 因應處境更新團契事工

【林婉婷採訪報導】Payuan(排灣)

中會婦女事工部2月25日上午假Timur (三地門)教會辦理團契會長聯席會, 邀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 歌安‧督達里茂)牧師談「團契會長 的職分與角色」,中會婦女幹事Kaelje Maudalile(江思園)傳道師主持交流 與回應,最後由婦女部顧問Ljegean Taljvadang(陳恩惠)牧師祝福禱告。

Ljegean Tudalimaw在專講中,詳述

婦女部歷史和婦女宣教現況,並以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法規來談會長責任。

她並提到小組盛行對團契的影響,例如 目前《中會婦女事工部條例》已於年會 代表規範納入「實施小組之教會推派 女性小組長二名出席」,以因應教會牧

養策略的改變。她觀察到,團契較重視 組織,功能聚焦事工籌辦,小組重視宣 教、開拓、領人歸主。她認為,長老教會 仍應強化團契,但要反省是否僵化、流 於形式。建議團契可依照年齡、職分等 性質再分小組,並適當分配聯合和分組 聚會時間與次數,讓成員能在團契有多 元交流,也能在小組真實分享生命。

重新教會小萌班 建構兒童信仰基礎

【洪泰陽採訪報導】台中中會重新教 會去年底開設一歲以上四歲以下「小萌 班」,讓幼兒家長一同受造就與敬拜上 帝,為兒童信仰奠定重要基礎。主日學 校長林伊凡長老與夫人陳昊儀表示,小

萌班的異象,是讓家長的生命被建造更 新,並真實經歷神、成為耶穌的門徒。

參與帶班的陳昊儀說明,小萌班並非 保母班或幼兒才藝班,而是盡可能陪伴 家長更認識神,進而委身成為小萌班服 事一分子。以兒童為主的思維建造「兒 童教會」,使每個兒童都能和大人一樣 成為門徒,讓孩子自己帶敬拜、禱告和 傳福音。她表示,目前執行重點在於課 程多元化與師資品牌化。由於孩童單純 且靈性敏銳,課程除了敬拜、故事和遊 戲,內容不侷限於聖經故事,而是採傳 遞信仰價值的多元繪本,並延伸藝術、

動上述五項目的,這三股力量為:教牧、管理、動力, 合稱「教會八大向度/領域」,平衡發展有助於促使教 會更健康。他以牧會經驗為例解說,敬拜與禮拜,長執 應先受訓,理解禮拜程序、神學意義和用語正確性;設 計符合不同群體需要的禮拜;事奉者要重視靈命培育。 團契與關懷層面,若僅靠牧師,可能一人要探訪上百 人,故可設家族關懷網絡,小組化後一人關懷十人。這 些階段要順利執行,要配搭關懷培訓與團隊建立。 教導與成長方面,陳明志提到推廣靈修、門徒訓練和 讀經運動的重要。事奉則透過恩賜檢測來授予職分、建 立團隊。宣教除辦理兒少、婦女、長者相關社區事工, 也採環球領袖網路(GLN)小組領人與聚會。關懷方面 不侷限牧者,第一階段是牧者,第二階段是長執,第三 階段是小組長,實踐分層牧養。他強調教會動力是感受 性的,動力來源包含確立異象、深化委身與彼此相愛、 預備與經歷聖靈。管理上,年度以目標導向規劃,例行 事工則建立標準作業流程,長執也要提供改進方案。

台南中會萬榮華教會

關於團契,Ljegean Tudalimaw談 到,中會承接總會事工,經適度調整後 執行「中會版」,鼓勵各教會代表參與 後,回團契辦「教會版」,才不會只有少 數人受造就,而是藉由傳遞、分享去影 響更多人。但普遍狀況是「想被培訓, 不想去培訓人」,相當可惜。上述現象 反映團契本質的變調,原本是信徒的信 仰養成,如今卻因忙碌而無暇宣教。而 現今社會重視專業,近年很多女性擔任 社工員、照服員,平日累積許多壓力,回 教會又面對事奉要求,難免困擾。

Ljegean Tudalimaw指出,中會有規 定牧者不承接兩職以上,也建議部會整 合同性質活動。同理,團契也可比照, 例如婦女團契和兄弟團契合辦查經營。 在忙碌時代,不論中會或教會都需要學 習整合,讓人不會因「忙」而「茫」,而 是能在其中有所領受。

音樂和手作,讓信仰進入孩子心中。

執行細節上,陳昊儀強調,要注重幼 兒穩定性及與耶穌的連結,例如固定 的早安歌、掰掰歌,建立孩子對課程的 熟悉感,也讓親子享受敬拜。奉獻則力 求傳遞「耶穌愛我、耶穌與我同在」的 概念。另外,讓幼兒藉由簡單的自我介 紹,培養大方儀態和訓練表達,呼應未 來建立「兒童教會」的異象,即每個兒 童都能是台上敬拜者或講道者。

陳昊儀指出,師資多從家長而來,每 個人的專業都是獨一無二,關鍵在於 建立門訓關係,服事團隊須主動陪伴家 長,洞察各人專長,協助發展獨特性, 並在讀經、禱告與陪伴的過程,使之領 受天父的愛,回應建造家長的異象。

合唱研習 樂音傳遞感動

【Dalul台南報導】為提升教會聖歌隊合唱 技巧,台南中會萬榮華紀念教會2月25日舉 辦研習,邀請在台南神學院任教的李建一博 士帶領,讓音樂在禮拜中傳遞出感動。

萬榮華聖歌隊以復活節詩歌為本,從發聲 練習到實際演唱,學習不同技巧,深入了解 詞曲意義,再實際展現出來。李建一指出, 音樂是教會敬拜的重要環節,一個人即使未 信主,也能被音樂感動,進而認識福音及教 會。所以如何讓詩歌有更多層次的呈現,對 聖歌隊、敬拜團或團契獻詩,都很重要。 李建一說,聖歌隊需要合唱技巧,才能 豐富呈現分部和音、詩歌情緒、對上帝的頌 讚,讓會眾有更深刻的感動,「這要透過訓 練及實際操作,才能在禮拜中發揮出來。」 李建一分享幾個技巧,包括發聲練習,一 方面讓身心準備好,另一方面則是找到聲音 共鳴點,唱詩時能進入最佳狀態。他提醒, 若用說話的聲調唱歌,會忽略歌曲的律動、 情緒、旋律。所以,要以不同於講話的方式 唱歌,也可在唸歌詞時嘗試加入拍子,加強 抑揚頓挫,透過準確的拍子及音樂的旋律, 再經過指揮的專業引導,感受就會十分不 同。如此,獻詩時更能帶領會眾進入該首詩 歌的世界,透過音符來讚美上帝。

8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 南神實踐神學研究中心首次
相片提供/Payuan中會婦女事工部
相片提供/重新教會 攝影/Dalul
13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 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廣告看版 支持 打造 索閱奉獻 歡迎

教會牧師娘

是卑微,也是尊榮的牧師配偶

曾經有人問我:「如果可以再一次重新選擇,妳會選擇 當牧師娘/師母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這個角色 實在太過沉重,有來自周遭各種期待及傳統對於傳道人 師母的刻版印象,加上過多的錯待與心中承受的壓力沒 有地方可以傾訴等……。

既然如此,那我怎麼面對「牧師娘」這個角色呢?我和 外子是在神學院認識的,交往的第一週,他就突然投一個 震撼彈給我,說家人建議兩人不要在一起,擔心我們因為 彼此族群文化不同而受傷。當時的我真的非常難過,怎麼 又是「原住民」身分的關係?然而,外子卻對我說:「我 選擇跟妳在一起,是因為『妳』這個人,無關族群。」於 是,我們在互相分享與禱告中決定繼續交往。

截至目前為止,我和外子服事的教會共計有三間,從繁 華的都會區到南部鄉下,從西部鄉下到東部偏鄉,三間教 會各有不同的特質與學習。對我來說,不管在哪裡服事, 我始終都是順服並且給予支持和協助。帶著單純的信念

懂得成全,才會長成最美的樣子

小華(化名)接受完整神學教育後,成為一名牧 者,與同為牧者的先生開始牧會。小華的先生較細 膩、溫柔,小華相對活潑、外向,不認識這對夫婦的 人,常以為小華是意見領袖。然而,對他們夫妻而 言,絲毫不受影響。兩人成為牧師後,由先生擔任主 任牧師,因小華對掌握權力沒興趣,較多愁善感的 她,自認不適合當決策者。夫婦倆有自己的默契,在 教會中有很好的分工。

傳統的包袱

然而,多數人認為男性才具權威性,包括教會界。 不過,論在教會內發揮的影響力與功能,小華反倒覺 得:「小教會通常仰賴女性作為照顧者的角色,很有 趣。」她回顧教會過去的牧者發現:「牧師娘的功能 很強,只是以往女牧師較少見。」因為當時的社會氣 氛並不鼓勵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教會也不會鼓勵女性 成為牧者。

小華進一步表示,以前的男性牧者大多需要功能性 很高的牧師娘,才能讓教會運作得宜,並使男牧師的 地位更得彰顯。社會雖形塑「男性才能當牧師」,但 在細微之處,女性是教會群體的關鍵角色,這是小華 在牧職事奉中得出的心得。

然而之前,小華並非能如此冷靜、客觀分析女性牧

者的議題,一路走來,她可是經歷許多挫折。「我們 這一代30出頭的女生,和上一輩女性很不同。」從小 被教導追求自身主體性的她,花了很長時間調適如何 面對教會對「女牧師」或「牧師娘」不友善的眼光。

當小華聽見會友稱自己為牧師,卻依稀能感受到, 他們不過視她為牧師的配偶。牧者長輩一句:「妳不 就是xxx的老婆。」都曾讓她忿忿不平。明明夫妻都 是神學教育出身,自己與其他女牧者在神學院的成績 也十分優秀,只不過嫁給同行,為何女性就自動變成 「買一送一」的那一位?想到起初無法克服環境有色 的眼光,而排斥、討厭「牧師娘」的職分,小華仍感 到委屈。

直到透過插花這項服事,小華逐漸與牧師娘這個角 色和好。「我本來就很喜歡從事藝術性的事務。」當 回到事奉本質,她找到自己並調整心態,「成為牧師 或牧師娘,不再是限制,而是我可以選擇的自由。」

當名分與稱謂不再是標籤,小華看自己的價值便不受 影響。她說:「現在,我偶爾禮拜天不想穿牧師服, 而穿我喜歡的衣服,漂漂亮亮地接待會友。」

去年底,因為教會事工需要,小華代表教會外出講 道募款,本身講道頗有恩賜的小華感恩地表示,弟兄 姊妹們能直接透過她的講道認識她,而非藉由先生。 現在的她專注事奉,盡力嘗試有興趣的服事,並從中 找到自己的使命與認同。

採訪 洪敬慧

學習成全彼此

問及現在會如何應對牧師娘議題,小華平靜地說: 「身為人都需要被成全。」當一個人被成全時,他才會 長成最美的樣子。當人不知如何和另一個人相處,就 會發生教會壓迫牧師、牧師娘的事情。小華感嘆地說: 「倘若牧師娘嗓門大,如果牧師很溫柔、愛插花,倘若 牧師娘事業蓬勃……,就讓他們成為他們的樣子吧!」 當弟兄姊妹樂意成全別人,而非給牧師、牧師的配偶 壓力,才不會造成人心受傷。對牧者來說,最不樂見教 會過度「期待」他們必須要這樣或那樣,「這很有可能 會抹煞上帝要這對牧師夫婦在教會帶出的影響力。」小 華嚴肅地說。

適逢世代之間,也身處性別議題張力的前線,小華看 起來格外批判。她卻強調,在一個沙文主義男性較多的 環境下,自己若因此被當作高舉女性主義者,「那對方 是否對自我的性別認同太沒自信?」

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創造,「當我先生面對妻子比他 會說話,他不會因此自卑。重點是要學習如何成全彼 此。」小華相信耶穌也是這樣認為,不論是誰都該被視 為完整個體來成全、被對待。若以這樣的視角來看,就 不再局限於性別議題,而是真正遵守耶穌的教訓,在群 體中彼此相愛。

別企畫 特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沒經驗。對於「傳道仔」的稱謂,也只能默默接受,畢竟 剛畢業開始牧會,的確什麼都是第一次。 未滿一歲時,我們離開第一間教會,轉換到第二間教會服 性別角色在教會 沒問題了嗎?本週是 婦女事工紀念主日, 讓我們聆聽她們 的聲音!
甘 苦 談

米嘎

及對上主的信任,和外子一起服事教會,也服事我們的家 庭。不過,其中的酸甜苦辣、驚愕祕辛,絕對不在話下。

錯愕與迷惘

我們都是有限制的人,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或非自己 能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子剛受派擔任傳道師的時候,經常 會聽到:「這傳道仔啦!」的稱呼,似乎剛受派的傳道, 不論年紀大小或是否已有社會經歷,總會被看做是年輕 沒經驗。對於「傳道仔」的稱謂,也只能默默接受,畢竟 剛畢業開始牧會,的確什麼都是第一次。

由於我在結婚第二年動了脊椎手術,生孩子的計畫就 先暫緩,讓身體好好休息。然而在牧會初期,沒有孩子的 這件事情,竟然也能成為會友間的話題。在第三個孩子 未滿一歲時,我們離開第一間教會,轉換到第二間教會服 事。帶著回鄉服務的心情,我心想著「庄腳人」應該是熱

情又單純,開始了在南部的服事。那時,小兒子還在吃母 奶,所以他常掛在我身上,像極了一隻無尾熊。

在南部服事的日子還不到一個月,也是因為孩子的緣 故,又成為部分會友間的娛樂話題。比如說,當著我的面 說我太過保護孩子。還有一次,有人到隔壁快炒店,抱來 一個同齡也正在喝母奶的寶寶,對我說:「妳看,一樣是 喝母奶,為什麼牧師娘的孩子瘦瘦的,人家是胖胖的。牧 師娘一定是沒有喝魚湯,母奶不夠。瘦了孩子,卻胖了自 己。」這話聽在一位全時間照顧孩子的媽媽心裡,滋味真 是不好受。

在南部鄉下牧會了四年,我面臨了各種角色、夫妻關 係、會友期待等種種壓力,身體不適的狀況開始變得頻 繁。加上教會建堂,更壓縮了家庭時間與體力。當下,我 開始找不到自己,好像可以一秒變萬能牧師娘,一秒變成 慈祥溫柔或嚴厲堅定的母親;可以一秒從軟弱無力的太 太,馬上變成堅強的同工,接下牧師給的任何任務──即 便已經深夜。但是,每當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雙腳就好 像懸空,找不到立足點。我甚至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摸不 透自己的需要。這樣的我,還是我嗎?

沉澱與成長

就在身心靈都感到極為匱乏之時,上主讓我看見自己 軟弱的狀態。於是,透過很多人的幫助,我有機會去避 靜、做手作、參加跨教派的師母退修會、出國研習、在 校園擔任志工,以及短暫協助一間協會成立工作站。因 著這些機會,讓我走出教會圍牆,透過不同的環境,接 觸不同教派、不同信仰的人,轉換我的心境,沉澱並重 新整理自己。

回過頭來,看看我和外子一起牧會的這23年足跡,我 發現,越是感到痛苦,甚至萌生輕生念頭時,也越是神蹟 發生的時候。我無法清楚描述所謂的神蹟,但是能夠讓一 個人的身心,從如死蔭幽谷般的狀態,瞬間被拉起來,脫 離困境,這不就是神蹟嗎?

上主並沒有要我當完美、萬能的牧師配偶,但祂要我 記住,即便我沒有達到眾人的期待,祂還是接納了我,要 我只專心當祂的女兒,不用勉強自己成為別人期待的樣 子,而失去了自由。

不是所有牧師的配偶都會經歷跟我一樣的處境,但一 樣的是,我們都在經歷上主的奇妙恩典,而所經歷的一切 成為我們生命的養分,然後帶著這些養分,培育身邊的 人——不論是家人、會友、社區居民或來自異鄉的遊子, 好讓我們都能一同蒙受上主的福分。

「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 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 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 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 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12章9~10節) 保羅所說的這些話,也是我最深刻的體會。

百基拉、猶尼亞、猶利亞,是少數在新約中出現的 女性拉丁文名字。精準來說,共出現11次。根據文 獻,在早期的抄本中,她們的名字被「更動」了十次 ──直接「被消失」,只留丈夫的名字;或者性別被 改為陽性;或者名字次序被調動,列在男性名之後。

約翰福音11章,許多人都熟悉的馬大、馬利亞和 拉撒路,也被學者發現,馬大的名字,是被竄改「新 增」過——原本的馬利亞「被分身」成姊妹。約翰福 音中,伯大尼村莊的馬利亞,和被稱作抹大拉的馬利 亞,則很有可能彼此相關。

這些曾在信仰群體中擔任過舉足輕重角色的女性 們,像是沒入在各種植被與岩層底下的遺址,需要夠 厚實的敏銳與想像,才不至於讓遺址成為遺憾。每當 閱讀這些新的性別文獻考證,就彷彿走了一趟考古遺 址的歷史現場。在這些遺址中,女性在初代基督教群 體的諸多樣貌和聲影,如詩如織地展開。

牧師娘的困境

某一次,日本來的宣教師老師問起我:「台灣的長 老教會,對『牧師娘』是不是有很多期待?」言下之 意,指的是被成為「牧師娘」的女性,必須自動自發打 理教會的許多事務。而教會對「牧師娘」,似乎有許多 潛規則──儘管誓約和被按立的,並不是牧師娘。

在我經驗所及的教會生態中,總是看到「牧師娘」 穿梭在會友間。也許是司琴,也許是插花,也許是唱聖 歌隊,也許是主日學老師。「牧師娘」有如教會的「隱 藏版祖母」般,關顧會友的生活大小事。總之,她不會 是在台上聚焦的目標(例如講道或舉行聖禮典),也 不會特別在眾人面前出聲。

我對長老教會「牧師娘」的理解,約莫是漢人文化 中對傳統女性刻版框架的集大成──我們會誇耀她無 聲而辛勤的付出;每個好的(男)牧羊人,背後都有個 偉大但有如角落生物的「牧羊娘」。

無論在「被成為」牧師娘之前,女人的可能是什麼, 一旦被冠上「牧師娘」的名號,往往就得把自己塞進 傳統女性刻板框架中。如果「牧師娘」身邊那位被教 會聘任的牧者,沒有意識到此種性別框架的不合理, 則便持續鞏固並默許了「牧師娘」與傳統女性刻版框 架的邪惡同盟。

我相當幸運的,不需要把自己塞到那樣有限而不合 理的框架中。雖然另一半選擇念神學院,將牧養視為志 業,但他從來沒有要求過我,得要「成為牧師娘」。因 此,我得以與這個標籤絕緣許多年,無論音樂或插花, 我都沒有那樣的「才德」。在當「牧師娘絕緣體」的那 些年,我經歷了成為太太、媳婦、母親的生命歷程。

在這些生命歷程中,我驚覺到:身為一名女性,卻總 是很難在神學上被牧養。這個歷程與啟蒙,意外引領我

進入神學院,投身於批判性的神學研究之中。不是為了 牧會,不是為了進修,單純因為想認真研究神學,為自 己的信仰,試著築起一條險峻卻仍能踩踏前行的小徑。

勇於突破框架

我在女性神學、後殖民神學、生態神學、進程神 學、酷兒神學等,經驗並驚嘆上主所賜的平安與救 贖。這一切不僅出乎我的意料,同時開啟了我對人文 學科與神學的交流對話。在研究各派批判性神學路線 的同時,這些神學反思,也與自己的生命經驗交織滲 透。一個人勢必經驗了救贖,才能傳「福音」。之於 我,福音就是看見神學的長闊高深。這影響了我走進 山林,帶著生態、性別、感官的視角行走,並領人入 山,看見嶄新的視角與發展可能。

我帶領繪本與聖經的閱讀,不再是淺碟化的字面解 釋;我帶領亞洲婦女神學書籍的讀書會,希望能讓人 覺察君尊階序的問題;我是小組的組長,在其中,我 們試著成為一個能自在並深刻分享神學與生命議題的 團體。我平日的工作,則讓我能浸泡在鍾愛的文學世 界中。主日的時候,則機動性地支援講道,或協助設 計禮拜程序。

百基拉、猶尼亞、猶利亞、伯大尼村莊/抹大拉的 馬利亞,她們都不是角落生物般的存在,而是透過自 己的聲望、才能,成為信仰群體的高塔。我也因為上 主所賜的才能,加上隊友讓我安心做自己,走出了我 的神學路徑。我是神學人,也願意奉獻才能來教育會 眾──只是剛好另一半是牧師。

別企畫 特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15
只是剛好另一半是牧師 劉玉雯
是卑微,也是尊榮的牧師配偶

{暖心伴手禮}

16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工分享 事 公關企劃製作
1620 設筵滿屋,大家相爭; 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 ──箴言17章1節──
祝福
■台南書房 06-235-6277#163、199 ■台中書房 04-2223-5801 ■高雄書房 07-322-0380 ■台北書房 02-2362-2747
每週限量新鮮製作
箱購18盒 元 免運費 加贈聚珍褡褳袋 綠色款|定價125元 3/20前 售完為止 限量 聚珍褡褳袋 30×35×10cm/120g 不織布 台灣教會公報社設計出品 台灣製造 ☑ ☑ tah-liân tē 品嚐古早味的餅~手提復古褡褳袋 網路書房 快速下單
吃比瘦更有福經文煎餅 台南百年老店連得堂手工烘烤
每盒定價90元 內含3包共6片
17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時代天命‧〈人權宣言〉的後台鑼鼓弦 7

實現誠實和平,

踐行轉型正義

《從

大中華到台灣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 家認同及其論述轉換》一書,對長老教會 〈人權宣言〉出現在《台灣教會公報》的 相關言論和紀錄所做的整理,可謂頗為詳細。但是, 要知道長老教會在〈人權宣言〉發表後所做之應對 的整個過程,以及長老教會對台灣獨立的意識和抱 持的態度,只看《教會公報》是否足夠?本書的研究 和斷言,至少要面對以下提出的兩個問題。

反省與正源

《從大中華到台灣國》的研究,有如在看這齣史實 戲劇的數位記憶體,後台鑼鼓弦的影像和樂音卻都 清消了。何況,這齣史實戲劇有些段落,或如默劇, 或前台無人,或人物全部靜止,這就唯有倚賴後台 文武場,喧天或鬱沉、高昂或淒切、戰慄或哀痛、優 美而奇特的樂音。

筆者陪著作者鄭睦群和讀者諸君,重返當年黨國 高壓和殖民體制下的境況,重現當年長老教會和獨 立志士們的努力,有如對該數位記憶體做些修復的 工作。這個修復必有助於作者和讀者們,對長老教 會的國家認同,以及她就〈人權宣言〉所做的應對和 論述,有較整全的(intergral)了解。

鄭睦群的研究和斷言,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那 些讀不到、看不見的呢?

在《教會公報》讀不到,它所用的文字和語意都 已經被限制在黨國政權的詞彙和語意裡,也讀不到 哪些詞彙和文句不得出現、不可使用。以下這些事 實在《教會公報》讀不到:黨國、殖民政權對全台 灣人民的威懾、受長老教會總會全權委派的小組 在台灣獨立的意識和默契、〈人權宣言〉草擬的經 過、教會同工遭受約談和盯梢,以及有多少人不畏 被監視而仍熱忱傳報〈人權宣言〉、哪些人將長老 教會和台灣社會急需傳達和急需支援的訊息傳送 給國際教會和國際社會……等。在《教會公報》也 讀不到,民主和人權以及建國獨立在長老教會是主 流,是多數信徒共同懷抱的意識;「台灣獨立」已經 是人人共知的信念和有志之士的共同願景。長老教 會的「隱忍」和「潛游」,《教會公報》不會明說。 黨國政權如何以恐怖統制壓制、醜化、進逼長老教 會和台灣人民,《教會公報》不得報導。〈人權宣 言〉發表後的迴響和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教會公 報》不會也不容張揚。

長老教會後來對〈人權宣言〉的回顧文章,沒有 如鄭睦群所說,是「慶典式」的回顧,沒有如他所謂 「加值」的論述。這些回述和表述,不過是將過去幾 十年中殖民、黨國、專制政權亟欲掩蓋並消除的原貌 和原有意涵還原過來,加以重申。​至於他所說,1988

年以後長老教會的「論述」,其實並不是要充實〈人 權宣言〉中「台灣獨立」的內涵,或使其論述得以完 整。長老教會除主要在向台灣人民(尤其年輕世代) 重述「建立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的主張外,也 同時要作李登輝總統的後盾,鼓勵他勇敢帶領台灣 人民邁向獨立、建國。長老教會對〈人權宣言〉的實 踐,從來沒有因為被噤聲、被壓制而稍有停「熄」。 對久遠的歷史,我們所能依賴的資料大多只限於 文字,幸運的話,還可以有一些文物。可是,與各 國對抗殖民或專制恐怖統治的狀況相似,〈人權宣 言〉的參與者和相關志士往往也不留紀錄,對「哪些 事是誰做的」也選擇不知或不予記憶,以免不經意 說出口,或被偵訊、被搜索、被逮捕時,成為自己構 罪,還連累相關人士及整體教會的口實或證據。何 況,長老教會應對的過程有很多不能見諸文字。

只是,長老教會早已存有的台灣獨立思想、〈人 權宣言〉的發表和應對過程,以及它所引發的迴響 和連鎖反應,尚非久遠。至少在作者寫這研究的博 士論文時,當年的參與者多人尚在,他們可資訪談。

如今作者只從《教會公報》整理出來的資料,就對 長老教會在國家認同、對〈人權宣言〉之應對和論 述做推論及下結論,令人感到有作「管窺」式的斷 語的遺憾。

鄭睦群在其著作中提到多位學者都認為〈人權宣 言〉是一份台灣獨立宣言,可惜他不以為然。要知 道,這些學者不少人當年就對〈人權宣言〉和「台灣 獨立」的意涵瞭然於心,並一起經歷了在狂風暴雨 中同走崎嶇道路的實際境況。吳乃德教授也說,〈人 權宣言〉是「鮮明的台灣獨立主張」!

建國願景

本書第二個要面對的問題是,作者 對當時處境的 疏離。有人批評鍾肇政當年沒批判國民黨,還投稿 給黨報副刊。哪知,鍾老在著作中,以小說人物在終 戰前遭受日本警察追殺而逃亡的經歷,影射他(和台

灣人),即使認同為「中國人」,認真學習中文(意 指「中國化」),卻遭遇國民黨政府追捕的真實經 過。他既然在著作裡,用各種文學方式隱諱地批判 黨國,竟天真地希望黨報的刊載,或可在某程度上 作為他身家安全的「護身符」。

有人批評葉石濤有的文字在為國民黨政府說 話。可是終其一生,可以見證葉老是「台灣的男子 (漢)」。多少人有過像葉老坐牢和被刑求的遭遇? 批評者或許對他「我不要再進去」的錐心之痛有所 不知吧! 鍾肇政與葉石濤兩人因年齡相近,心痛的經歷相 似,愛台灣的心同樣那麼熱切,並一起為台灣(文 學)打拚,得到文學界尊稱為「北鍾南葉」。他們所 受的酸言酸語,反而襯托了他們的偉大。 沒錯,有人會藉著「當年在威權統治下」來原諒自 己的噤聲、妥協、出賣、求榮。有人會將過去的境況 嚴重化,以彰顯自己的所謂成就或貢獻。可是我們更 擔憂,批判者可以條條有理、頭頭是道地分析當年 的情況,自己卻對當時的境況無動於衷;有人甚至有 意無意、不明就裡、無感地對受難者和奮鬥者遽下 斷語定論。

有多少人能感知「台灣人的苦悶」(王育德語) 和「毋甘願」(黃彰輝語),「台灣人的悲哀」 (李登輝語)和「凝」( gêng,筆者語)?有多少

人能以悲憫的心看待台灣人的歷史經驗,能體會 懷抱願景而「在憂傷和重重難關中樂觀」的雙重 矛盾(ambivalent)心情?有多少人即使沒有走過 「二二八—清鄉—白色恐怖」的歷程,卻能有同理 心,而​覺醒,而認同,而願意參加願意參與建國獨立 的工程? 不少台灣人,對中國國民黨政權據台和恐怖統 治的種種作為選擇遺忘,或以「那已過去了」而不 予理會。他們可能因為不堪回首,可能為了適應被 統治的生活,可能因白色恐怖未及於「我」而安舒 了。在「『報馬仔』就在你身邊」的實況下,有多少 家長不敢告訴子女、親人台灣的悲傷經歷,和黨國

18 文走廊 藝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19
2007年,〈人權宣言〉30週年紀念活動。(本報資料相片) │ 張宗隆│

灣社會跟戰爭歷史有著密切連結,從某個層 面來看,幾乎所有族群的居民背景都與戰爭 的後遺症有或多或少的牽連。台灣各個族群

的集體認同,又與戰亂中陣營的身分交揉牽扯、甚或相 矛盾,背負著既深刻又個人化的記憶與情感糾葛。

戰亂對個人、族群和國家的影響

阮越清在《一切未曾逝去》中曾寫道:「一個戰爭要 打兩次,一次在戰場上,一次是記憶裡。」台灣社會曾 經歷過多次戰亂,包括:被割讓的驚駭與殖民印記、太 平洋戰爭、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冷戰、白色恐怖等 痛苦糾纏。時代讓海峽兩岸人民曾分屬不同陣營,隨 即發生中國的國共內戰,各族群也背負著自己的戰亂 記憶與夢魘。另一方面,想擺脫痛苦記憶,求取勉 強的遺忘,則又出現了對於戰亂的「失憶」,種種

索頻道 探

情緒和行為的表現,對於個人和族群的殤慟療癒都是 關鍵的阻礙因素。這也是台灣社會面對深層的心理療 癒,無法逃避或省略的課題。

戰亂造成社會的集體記憶有個龐大又深沉的鑿痕, 對戰爭記憶的詮釋,也是探討國家認同的切入點。台 灣在長期戒嚴期間,黨國意識被灌輸到國民教育中,單 一視角的教育框限了這塊土地的所有族群。不難想見 不同族群的自我意識,加上戰亂詮釋的歧異混淆,形成 的矛盾遂衍生成族群間,對於國家認 同的困惑與掙扎。

要擺脫「戰亂遺緒難民」的夢 魘,個人需要從戰亂的記憶中 開始,探討和尋求對戰爭雙方

戰亂魅魘的

實現公正遺忘的鑰匙

記憶和遺忘是相互存在的,人們無法永遠記得所有 事,文明的演進也隨著自然的遺忘而發生。為了讓受創 的心靈得到修復和平安,我們需要儘量以真實、公正、 廣闊和符合人性倫理的方式來面對記憶,並進行「明智 的遺忘」。公正的遺忘不容易實現,除非公正記憶的條 件得到滿足或達到寬恕。

要克服自己因戰亂或不公迫害而產生的創慟、從痛 苦記憶的泥沼自拔,一個策略是記憶他人的苦難。嘗試 從他人的創殤慟苦來看自己的創慟。這不是沉溺或哀 悼過去那不再可能實現的自我,而是移轉為自己現在 與未來可以更新並成全的人。

回顧時代的戰亂悲劇,難掩心中同理的戚戚。知道遭 遇這些時代波瀾悲慘命運的人們,時代浪濤印留在他 們生命的創慟。個人深信,在人性共通情感的基礎上,

真誠寬恕:深刻的慰藉之源

在重建關係的過程中,尋求信任與學習付出,是踏出 原諒的重要一步,也是實現公正的記憶和公正的遺忘

的引導。也要以共觀的角度,看待存在於歷史痛處破口 同時期的內外因素,從中更認清台灣在各重要關鍵的時 代處境,並將其灌注在自我主體性新建構的體質中。需 要記得,創殤與悲傷的治癒不僅關乎事件本身,更關乎 人、人性。事件和故事,雖然重要,如前述,但會被以 不同的角度,由不同身分的人重複講述。出於對共同人 性基礎的關懷,陪伴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實現 療癒的方略。當台灣的故事可以被娓娓道來,傾吐這塊 土地過往人與事的情感及其人生的付出時,台灣就走 進了社會療癒的歷程。

想對戰亂做完整視角、涵蓋各層面地描述與記錄, 現實上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透過更人性化 或從個人經驗,去同理那些遭逢戰亂禍害(直接或間 接)、承受深刻心理創殤的身家個人,並探索其意義和

台灣不同族群本該可以相諒、相惜、乃至相知、相容。 為了實現這一點,寬諒需要引入,不再被外加的國家主 義框限,之所樹立對於他者的敵意。我們可以在人性共 同情感的基礎上,重新覽顧個人記憶,尋求理解他方角 度的感受與詮釋,形成一個更新的敘事視野,嘗試走向 公正記憶與公正遺忘的時間河流。戰亂暴力和對戰亂 的記憶,肆虐廣泛領域,或隱或明地重塑了戰後社群, 也改變了社會對政治和體制秩序的看法。這也是進行 轉型正義工程所需要掌握的認知。

因此台灣社會的療癒,並非僅是自我中心地撫舔歷 史殤慟,而是包含了許多療癒過往殤慟的功課,如釐

尋求撫慰,這是不可或缺的療癒因素。必須了解,戰亂 與仇恨之非彼即此的衝突二元性,往往是同一個事實 的不同面向,雙方其實不一定真的只有對立角度。每個 涉入暴虐衝突的人,就其人性面本質都已受到戕害。在 弔詭的歷史背景時代下,被情勢帶入衝突的眾多個人, 往往不是真的在人性上對立,而是處在當時現實的不 同方。經過時代的變遷和沖刷,人們需要面對生命珍貴 的本質,拋下過去桎梏的意識框架,尋設人性共通面的 重新敘事。而新的敘事不再被怨恨或仇恨所推動,而是 透過純然的寬恕,不僅是為了他方,也是為了自己。這 樣才能進入公正的遺忘,達成外在和平和內心的安息。 療癒過去的創殤,遂可期可待。

要療癒創殤,可以採取多種可行的行動,包括已經在 進行或有所成就的行動,也可以建構系列來承認每個 參與方的敘事與教訓,不論是被認為的加害者、旁觀者 或受害者及其家屬。此外,可以鼓勵公民社會自由表達 每個人對過去經歷、感受、甚至異議的看法,並引導彼 此真誠(而不受他方指責)地互相道歉等。這種深刻的 慰藉,乃在真誠的寬恕中存蓄。

(甚至多方)的了解和寬恕,才有可能真正地遺忘和療 癒。國共內戰和台灣的二二八事件都留下了戰亂的後 遺創慟,沉潛的哀傷擴大了既有的社會矛盾,也容易隱 存互相對立的意識。

戰亂不僅帶來包括基礎硬體設施和經濟活動的百廢 待興,戰亂形式的得勝方,更往往以強迫形勢的政治組 織力量,企圖重建已然破碎的政治和社會秩序。戰後的 執政體透過教育各種宣示,試圖強化自身執政的有利 說辭,例如「愛國」和「效忠」,但這反而掩蓋了戰亂 的殘酷現實──背離、出賣、家破人亡和身心創殤等 帶來的深刻感受。若忽略了這層面及領域,經歷過戰亂 的人們內心情感的巨大負面能量,則會依然竄流於個 人與社會,促生「戰亂遺緒症候群」。

清、諒解、寬恕、重新詮釋過去的錯誤,甚或遺忘。其 中的步調,很大部分乃依當事者或關連者自己內心情緒 療癒的程度而定。對於曾經受到戰亂或體制迫害的人, 並不能期待他們能夠理所當然地寬恕。那些過去不是 只被他方要求或期待遺忘(just forgotten),而是需要 公正的遺忘(a just forgetting)。不論是對於戰爭的 贏家或輸家,遺忘的挑戰總是與寬恕緊密相連,而真誠 的寬恕──對他者也對自己──是實現公正遺忘的鑰 匙,深層的怨恨才得以逐漸消解,進而形塑自我更新的 敘事視野,讓新生命的素質得以展開,這對個人和社群 均具重要意義。

卸下動亂沉疴,療癒安息融和

時光的區隔,地理區域的分野,使得台灣的不同族 群承受著各自的戰爭動亂,這些直接或間接的殤慟,沉 潛於個人或群體長久未曾療癒的記憶魅魘。流竄其生 命且浸潤形塑安身立命的隱藏意識,則造成認同分歧 的暗流。因此,社會需要嘗試以共通情感的人性平台, 尋求相互諒解和寬容。相信台灣社會在經歷多少代人 的哀怨、創殤、鬱沉、悲憤之後,可獲得彼此同理,促 成轉型正義,導進公正的記憶,默然達成公正的遺忘, 創殤的心靈得以療癒,族群的和解與更深廣的融和乃 可實現。

烽火煙硝雖消散,創殤哀慟卻常遺留。基督信仰帶 進更新的能力,領受基督的愛與寬恕,這種純粹的寬 恕,可成為個人與社群公正遺忘的終極範式。在公正的 遺忘,既是透過公正記憶之導入而發生的結果,也使生 命得以卸下戰亂和不公既往的時代悲痛,懷抱得到釋 放的心靈安息。

21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台 
林世光 (精神科醫師) 淺釋個人及族群的殤慟記憶、遺忘與療癒
解脫

三種懼怕

人一生下來就會懼怕,你不需要教一個嬰兒 怎樣懼怕。人會有各樣的懼怕,例如怕黑、怕 高、怕水、怕痛、怕吃藥、怕蟑螂等。但是有 一種懼怕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那就是懼怕人。

人最怕的其實就是人,這種懼怕可以從人的行 為看出來:想跟上潮流、怕上台演講、敏感於 自尊心的高低、怕傳福音等。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對人的懼怕呢?因為人最 專注的問題就是:人會怎樣看我?

懼怕人有很多原因,但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納 成三個主要原因:

一、我們懼怕人,因為他們會揭穿並羞辱我們。

安妮在公司裡表現非常優秀,她的工作是 眾同事的榜樣,她非常有效率、盡責和勤勞。 經過三年的工作,她在公司裡既得到上司的欣 賞,也得到下屬的尊敬。不但如此,她對人也 非常有禮貌,工作遇到挫折時,也表現得非常 冷靜和有耐心。然而,雖然她很積極地在工作 上有優秀的表現,卻從來不深入談自己的個人 生活。因為她害怕若人們真的認識她,自己的 過去就會被揭穿並且受到羞辱。

事實上,安妮來自非常貧窮的家庭,從小沒 有好的教育機會。她也沒考上大學,勉強讀了 一個大專文憑,後來的碩士也是借錢才讀的。 她的原生家庭對她非常嚴格,父母親對她的愛 幾乎是建立在她的表現上。若她表現得好,例 如考試成績好、脾氣好、幫忙做家事……她就 會得到接納。倘若她的表現不好或表露出她的 軟弱,不僅父母會生氣,哥哥、姊姊們也會取 笑和鄙視她。

這一切,都塑造了一個封閉自己的安妮。對 她而言更恐怖的是,若人們知道她的不完美, 就會開始攻擊她、揭穿她,這會導致她的名譽 受損,她就不再是完美的安妮了。因著害怕被

三種渴望

與上述這三種懼怕對應的,就是我們最深的 三種渴望。

一、第一類懼怕人的理由,會讓我們渴望遮掩 自己。

當我們懼怕人會揭穿和羞辱自己時,我們 就會想把自己隱藏起來。我把這樣的躲藏稱為 「遮掩」。

我們可能會用很多方式來遮掩自己,例如良 好的品格表現、課業或事業的成就、膚淺的友 情或忙碌等。我們也可能用很負面的東西,例 如怪脾氣、喝酒、抽菸、吸毒或賭博等。安妮 從來不與人談自己的個人生活,和他人之間只 能維持膚淺的友誼,她會用好的表現遮掩自己 的羞恥感。當父母勸她結婚時,她發出的怒氣 也是她用來遮掩自己的方式,好讓自己可以不

用說出真正的情況,逃避可能會受到的羞辱。

二、第二類懼怕人的理由,會讓我們把焦點放在 得到人的接納。

因為懼怕人的拒絕,我們會很努力地避免被 拒絕。或許是用逃避的方式,或許是用討好的 方式,甚至有時候是用攻擊的方式……。我們 會用種種方式來取得人的接納。安妮的每個表 現,也都和這一點有關。

三、第三類的懼怕,會讓我們想找到保護自己 的方式。

保護自己的方式包括用個人的努力、錢財、 美貌、愛情等。

我們為什麼那麼懼怕人呢?那是因為我們相 信別人能夠而且有力量控制我們的喜樂或憂 愁。我們需要愛和被接納,但因為我們認為只有 人可以滿足這種需要,所以就想盡辦法去討人

揭穿、受羞辱,安妮其實會懼怕人。 二、我們懼怕人,因為他們會拒絕、嘲笑或鄙 視我們。

這個理由其實是第一個理由的延伸。意思是 說,當人們看見我的瑕疵和醜陋時,他們不只 會嘲笑我,還會進一步地拒絕我和鄙視我。其 實,人們的嘲笑就代表他們的鄙視。安妮害怕 自己在人前不再完美,因為他們很可能因此就 不再願意跟她做朋友,她不再有上司的欣賞, 也不再有下屬的尊重……。

也許你的經歷和處境和安妮不同,所以你的 害怕也會和安妮不同。也許你不想讓人知道的 是自己脾氣壞、懶惰,或不愛讀書,或曾經失 足犯罪,或有潔癖,或怕黑,或是對家人很容 易大呼小叫,因為你害怕失去男朋友的喜歡, 或是擔心教會牧師不再讓你參與服事……。你 的懼怕好像在說:若讓別人看見真正的我,我 就會在無形中變成第二等的人。這就是為什麼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罪,安妮都不敢讓人知道她 曾經承受過的痛苦、挫折或失敗。她總是竭力 把真正的自己藏起來,不能讓人知道。

三、我們懼怕人,因為他們會攻擊、壓迫或威脅 我們。

有時候,對人的這種懼怕是下意識的。可以 說是你的背景造成的,是你的包袱,是別人加 在你身上的。一個曾經被虐待的人,會懼怕那 位施虐者或某些和他的樣貌、地位相似的人。 安妮對男性的懼怕就是屬於這一種。它是 下意識的,就算她知道這樣不理性,但她無法 控制自己。這樣的懼怕也會出現在曾被朋友背 叛的人身上,他們會不敢信任人。可能你曾經 與人分享一些私人的祕密,第二天發現你的祕 密被洩漏出去了。或者還有其他種種的負面 經歷,都會讓你感到人的可怕,因為他們會出 賣、冤枉或攻擊你。

的喜悅,後果自然就是懼怕人。不論我們是否曾 經歷重大的憂患,討好人最終都將引致對人的 懼怕。

我們之所以懼怕人,是因為我們妄圖用人 的方式找到喜樂和滿足。相對於與神縱向的關 係,這是完全橫向的觀點。我們在乎人對我們 的看法、人會不會接納我們、人能不能保護我 們……多過於神與我們的關係。當你愛任何人 事物多過於神,那個人事物就成了你的偶像。 也就是說,懼怕人是人的偶像。

那麼,拜這些偶像會帶來什麼後果呢?拜偶 像能帶給你想要的東西嗎? (待續)

參考書目 《親愛的,別把上帝縮小了:克服 同儕壓力、依附及懼怕人之道》, 愛德華•韋爾契著,顧蓓曄、李台 鶯譯,天恩出版社,2009年。

懼怕 與 渴望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張美玉 
彩見證 雲
我們之所以懼怕人,

高 中時一次 跟長輩閒 聊,我說希望將來的另一 半能言善道,彼此交流時方能彼此激 盪、火花四射,生活才有趣味。

長輩聞言嗤之以鼻,悠悠回應:「整 日脣槍舌戰,夠妳難受。」

爾後我遇上初戀情人,對方口才便 給,算是實現我年少無知的願望。這段 感情也應驗了長輩的預言:夠我難受。

如今回想,我當年的擇偶標準尚未 「重生得救」,自己都摸不清楚腦袋裝 了啥……直到信主後,靈命越發成熟, 看人的眼光才越發不同。現在的我,反 倒欣賞拙口笨舌、做事踏實的弟兄。飽 滿的稻穗總是低垂的,真正有料,無須 張揚,日久就會見真章。 後來我認識一位甚是優質的弟兄, 他才智過人,日常生活表現卻低調而 略顯笨拙,這種反差萌,吸引我一 探究竟。頻頻互動中,發現他猶如 挖不完的寶藏,總讓我驚奇連連。

知道,提摩太後書的感覺比提摩太前書更私 密,現在我要花一分鐘為你解讀本書高潮的 最終訊息。如果提摩太前書的主題是「教會裡的秩 序」,提摩太後書的主題就是「教會裡的忍耐」。 如果我們想要維持秩序,就需要忍耐,因為,教會 群體生活在艱難之中、教會群體生活在攻擊之下, 無論是在教會內、外皆然。

或許你有看新聞的習慣,也和我們的文化與時俱 進,因此你會想:「為什麼時局比我們正在經歷的情 況更糟?」看起來就好像,我們的文化正在背棄我們 熱愛、珍視的所有事情。那麼,教會應當如何生存下 去?聽我說,我們每一個世代的基督教徒都面臨同樣 的局面;我們每一個世代的基督教徒都有同樣的感 受。這就是為何談論忍耐的信息如此重要了。

這忍耐指的是「福音性」的忍耐,不僅僅是鍛鍊 肌肉後對自己說:「我可以辦到!」這忍耐乃是深 植於福音。我要問:你真的甘願為福音受苦嗎?忍 耐,有一部分是甘願受苦。對提摩太來說,這意謂 著發揮上帝賜予他的恩賜,而且被基督的恩典強化 了。如果你在基督的恩典裡成長,就不會再害怕自 己的弱點,因為你的弱點正是祂施力的場域。

忍耐意謂著正確看待神的話語,而神的話語就 是我們的智慧、我們的指引,這一點非常、非常重 要。忍耐也意謂著我想要成為貴重的器皿,我不希 望自己沒有活出上帝呼召祂的子民成為的樣式。

忍耐意謂著我要為每一件善事做好準備。我把這 稱為主動做好預備的原則。我不知道上帝何時會給

一點即通的聰慧,對視而笑的默契,讓 我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

雖然有人批評他待人冷淡,但我認為 那是他對不熟悉之人的保護色,也是內 斂的展現。若與他熟識,就會發現他的 幽默風趣。相較於油嘴滑舌的男生,他 猶如清風拂面,清新宜人。

就在我陷入喜歡的蜜糖罐中,聖靈卻 把我撈起,使我意識到:某種程度,我 將他偶像化了。確實,那陣子他的身影 常在我腦海盤旋,我甚至因此疏忽了手 頭的正事。經過一番掙扎,我斷然結束 內心的小劇場,不再任憑自己偷偷喜歡 他。並且,我與信任的主內肢體分享此 事,期盼他們為我守望、作我的監督。

從我意識到情愫暗生,到考量現實後 斷然喊停,情緒如浪潮洶湧起伏。事後 回想,我當時高漲的情緒與經期的荷爾 蒙似乎脫不了關係──暗戀未果本該失 落,事後細思卻多了「烏龍一場」的荒 謬。前思後想,終付莞爾一笑。之後再 看見那男孩子,小鹿亂撞的感覺沒了。

日前,知情的姊妹悉心問候我:「妳 還好嗎?」我一臉淡定地答道:「我很 好啊!」對方霎時瞪大眼,不可思議地 說:「哇!妳也好得太快了吧!」

感謝上帝的恩典,若非祂的保守,我 的情緒不可能這麼快速恢復平穩。確 實,那男孩子是我目前喜歡過最好的 男生。但倘若他是上帝所預備,上帝必

定成就,我就耐心等候;若非上帝的心 意,我也無須費心思想。況且,喜歡的 人不一定能相守,遺憾也是一種缺陷 美,至少過往情誼真誠無偽。我向姊妹 如此細細傾訴心情的轉折。

感謝上帝掌管我的心。因著那位弟 兄,我的情緒曾如波濤洶湧,如今再 思,卻是帆影點點,微風徐徐。心仍是 同一顆心,但也有些許不同。執著已點 點剝落,溫柔卻絲絲纏裹,難以言喻的 平靜滿溢心懷。

過往的我,若是想要就非得到不可。 然而,當我屢屢經歷上帝帶領,便在在 體會到上帝的護理奇妙難測,超乎人所 求所想。甚至,當下如我意,實於我無 益;當下不合我意,實於我有益。往往 時間拉長,待我扎根真理後,就能明白 上帝的心意,而祂的心意總是好的。

如今,我們因故相隔兩地。當我行經 羅斯福路的木棉道,望著棉絮舞紛紛, 思緒也不禁隨之飛揚,暗忖上帝會領 他到何處?拾起棉絮搓揉,柔軟如我心 境,只願風捎去縷縷祝福……。

布幕落下了。究竟是中場休息或曲終 人散,端視上帝如何導演。既然如此, 我何需因著變故而心起漣漪?我且提 起裙襬、優雅轉身,收拾好心情,趕緊 忙手頭事。畢竟,我們是否能同行是其 次,上帝的國度拓展才最是要緊。上帝 的旨意必然成就,願上帝的旨意成就!

教會裡的忍耐

我機會,但我就是準備好自己,這樣就可以接住那 些上帝給我的機會。

忍耐意謂著避免愚蠢的爭論。你不必事事有意 見,也不必涉入每一場辯論。有些事必須避免招 惹!我可以舉推特(Twitter)為例嗎?我也不知 道自己幹嘛要徵求許可,反正我就想這麼做。推特 上有那麼多無謂的爭論、無意義的辯論和憤怒的言 論,全都無助於你磨練忍耐、無助於你成長.也無 助於你更愛耶穌。你需要避免招惹那些事物,請溫 和地糾正其他人。哇!再次提醒,社群媒體的特點 不是溫和,而是憤怒,並且往往是卑劣言詞散播的 管道,我們應該溫柔地勸誡他人。

忍耐,是根植於神話語驚人的恩典。想像一下, 若是少了神話語的恩典,我們的信仰將會是什麼

模樣?也因此,提摩太後書最終的高潮便是以下這 段信息:「但是,你已經了解我的教訓、品行、志 向、信心、寬容、愛心和忍耐,以及我在安提阿、以 哥念、路司得所受的苦和迫害。我所忍受的是怎樣 的迫害;這一切主都救我脫離了。其實,所有立志 在基督耶穌裡過敬虔生活的,都必遭受迫害。但惡 人和騙子必越來越壞,他們欺騙人,也必受欺騙。 你應當遵守所學和確信的;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 且知道自己從小就明白聖經,這聖經能夠使你有智 慧,可以因信基督耶穌得著救恩。全部聖經都是神 所默示的,在教訓、責備、矯正和公義的訓練各方 面,都是有益的,為要使屬神的人裝備好,可以完 成各樣的善工。」(3章10~17節,新譯本) 堅守神的道,在神的話語中忍耐!

文 保羅‧區普 譯 周玉文 提摩太後書概覽 福音 一次一章 教會裡的忍耐
23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彩見證 雲  

2019 年,我開始在台南工作, 有幸逛在台南市美術館外 舉辦的森山市集,驚訝於創意市集竟然 可以這麼美麗!此後我便熱衷於趕赴各 式各樣的市集,也因此認識來自各地有 趣的店家。至今我去過的市集,有曾經 與馬雅各醫師紀念活動合作的歸仁荏苒 市集、海安路商圈與西竹圍之丘文創園 區各樣的主題市集、台南知事官邸的好 事邸家、老林居的草地少女,以及台灣 歷史博物館的島嶼餐桌等,各有各的特 色,但範圍還局限於台南。

然而,當我前幾個月看到即將有市集 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廣場舉行,我忍不住 心動,決定跨足高雄,並預約參觀一旁 的內惟藝術中心。

高雄內惟藝術中心

文圖 竹子

「蜜瑪連線」彩繪列車。

邊界內》。

若望恰庫《昔日

│ 回 │ 憶 │ 在 │ 心 │ 中 │

我們繼續從大廳向右手邊走去,在 「歷史解惟」的展區中央,看到最醒目

的藝術作品《內惟考古的極限運動》。

藝術家羅懿君以擬仿內惟周邊出土的文

物,製作出猶如攀岩牆的意象設計,讓 觀賞者與歷史文物產生連結。而一旁的 在地野史與名人故事,更加深內惟地區 歷史與現代交互的流動。

接著我們走到「內惟戲院」展區,泰 國藝術家阿運‧若望恰庫以電影海報風 格繪製的《昔日邊界內》相當醒目,畫 作中還有眾人熟知的歌手鄧麗君。我上 網搜尋才知道,2010至2015年,鼓山 車站附近的河西路上曾有鄧麗君紀念 文物館,關閉後成為在地人的記憶。另 外,展廳內播放串聯內惟與泰北兩地的 故事,讓我不禁想起兒時跟七星中會中 山教會短宣隊前往泰北金三角地區拜訪 阿卡族的時光。雖然當時經驗與影片內 容幾乎沒有相同之處,但熟悉的名詞仍

羅懿君《內惟考古的極限運動》。

內惟藝術中心。

│ 藝 │ 術 │ 在 │ 殿 │ 堂 │

那是一個萬里無雲的禮拜六,我和住 鳳山的朋友各自南下、北上,搭乘台鐵 前往美術館車站。從台鐵轉乘高雄環狀 輕軌至高美館只需要兩站,但因為想起 輕軌剛開放時、沙丁魚罐頭似的乘客人 潮,加上路程不到兩公里,於是選擇步 行至內惟藝術中心。路上幸運地看見輕 軌「蜜瑪連線」彩繪列車經過,是高雄 捷運貓咪形象大使「蜜柑站長」與網紅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的聯名作品。

當時內惟藝術中心開放試營運不久, 週末仍需線上預約,我抵達時間尚早, 預約時段還沒到,就在附近的「等一隻 貓咖啡」享用一頓悠閒的早午餐。除了 餐點超乎期待的優質,店家也肩負貓咪 中途之家的責任。我很喜歡他們對待送 養貓咪的細心,他們會隨時觀察貓咪是

莊明旗彩繪作品。 高美館「森之市」市集。

否需要帶回家休息,避免對貓咪造成壓 力,所以店裡不一定會有貓。

內惟藝術中心是由高美館、高雄市立 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共同營運, 並且與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合 作,定期舉辦文物講座、藝術品修復及 導覽活動。能夠近距離觀摩專業修復師 工作的過程,是很難得的經驗。

進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美國藝 術家約瑟夫‧科蘇斯以霓虹燈管製作的 《世界地圖(台灣)》。只見作品還原 1638年荷蘭人繪製的高雄海岸線樣貌, 並用七塊文字板引用各領域學者及詩人 對地圖概念的闡述。此作品曾於高美館 2018年特展「靜河流深」中中展出。 另一項吸睛的藝術作品是陳怡潔創 作的《極速飛行》,透過抽取動畫角色 如小甜甜、柴郡貓及艾莎的顏色,依比 例構成同心圓,傳達虛實交流的意涵。 而一旁的弧形圍牆內是以楊雅婷的《紙 蕨》作品妝點的「內惟閱讀」空間,若 時間充裕,不妨挑一本書,徜徉於書海 與紙蕨森林交會的意境中。

「內惟閱讀」空間。

林純用《野來上菜》。

帶我進入回憶中。那些只有蟲鳴聲響亮 的夜晚,在整棟房子只有一戔燈的山上 村落,有著我平生見過最燦爛的星空。

│ 溫 │ 暖 │ 在 │ 人 │ 間 │ 大廳左邊有「內惟翩翩」展售區,攤 車上琳瑯滿目的設計商品讓人愛不釋 手,雖然有些東西的價位高到令人咋 舌,但的確感受得到風格與材質的與眾 不同,並且拓展我們被日常生活限制的 想像。再往深處走,就是電影院及SO_ UP輕食館了,餐廳的布置很有氣氛,與

大廳另一側的咖啡廳一樣,融合在藝術 中心的整體設計中。印象中,像SO_UP 這樣以湯品為主角的輕食館不多見,期 待之後有機會能進去品嚐看看。

因為內惟藝術中心的預約時段僅一個

小時,走馬看花後我們就動身前往高美 館。館內分為特展區和一般展覽,由於 我們是第一次參觀,就選擇前往三、四 樓及地下室的一般展區欣賞作品。在四 樓展區中,最有印象的是莊明旗的青銅 彩繪作品《腳指甲該剪了》,以親切的 日常生活為題,在人像上寫滿了句子, 如同平日間思緒萬千的腦海。其次是

劉大中《人造擬態》。 蕭言中《堵住水壩的少年》。

「野放途」展覽中,林純用的木刻版畫, 其中有一幅是在砧板上刻出美農地方食 材。以處理食物的用具展示食物的生命 力,感覺得到創作手法細膩而且切題。 地下室的聯合展覽有許多作品,其中 我比較熟悉的作者是蕭言中。曾經看過 他一幅作品《愛的滑梯》,2020年時製 作成立體實物,在花蓮的太平洋公園亮 相,正面以各種語言寫上了「愛」字, 在親子同樂的場景中倍顯溫暖。

逛完館內,我們在館外廣場的市集走 走看看,從藝術殿堂重回人間煙火。攤 位上有目不暇給的手工藝品、花藝店以 及好吃又可愛的甜點,原來日常用品也 可以充滿藝術呢!

我們這趟落下不少遺珠之憾,除了沒 能在電影院坐下來好好欣賞一部電影, 趕不上文物導覽的時間也令人扼腕。根 據官網資料,內惟藝術中心對面的內惟 市場中,有一間藝氣風味鋪進駐,將根 據季節呈現不同的樣貌。期待下次再來 高美館,能更放慢腳步體會藝術與當地 生活的融合之美。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24
性之旅 知 
蜜瑪連線, 清早去趕集

天 堂的住 家 摯愛的草園

陳宇全牧師 0933-903-328

台中市十字園埔里園區

清明追思感恩禮拜公告

本園 訂於主後2023年4月1日(六)上午10點 在埔里園區歐式教堂舉行本年度清明追思感恩禮拜。

※上午09:00至下午17:00開放供家屬追思緬懷親人。

台中市十字園董 事 會 董事長:賴 澤 均 台中市十字園管理委員會 主 委:穆 賢 正

聰美姐紀念基金會

www.chhongbi.org

*阮的努力是促進台語文( 漢字+白話字)的普遍化 及實用化

*阮的目標是充實台灣文化 內涵,興起台灣文藝復興 歡迎大家入網批評指教

內容有 「台灣青年」( 日文450期,附部 份台語文譯本) 「台文通訊」(117 期)「關懷台灣論 壇」「生活座談 會」及其他

離台北車站車程30分鐘

離基隆文化中心車程10分鐘

●接待中心: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85號7樓 ●電話:02-2559-5228 ●園區座落:基隆市信義區六和街226號

核准文號:基府社行壹字第0920027139號函

電話

彰化基督教醫院

彰基總院 112年度住院醫師

園址: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1-3號 049-2420229 /0918-757970 (董誠俊幹事) 台中辦事處:台中市中區民族路59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04-2222-7683 台中服務中心:台中市中區興中街119號 台中柳原長老教會04-2222-2749

招募訊息

成就美好職涯,就從彰基開始

外科、兒科、婦產科、放射腫瘤科、急診醫學科、影像醫學科、牙科、

口腔顎面外科

住院醫師

R1 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放射腫瘤科、口腔顎面外科、

影像醫學部、牙科

R2 內科、外科、兒科、口腔顎面外科

R3 內科、牙髓病科、口腔顎面外科

R4 感染科、胸腔內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

R5 外科部重症醫學科

《護理人員》病房單位、門診單位、放射科、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安 寧居家、專科護理師

《醫事人員》西藥師、中醫藥師、體外循環師、醫事檢驗師、醫學物理 師、社會工作師、定期物理治療師、定期醫事放射師、定期臨床心理 師、定期病理技術師、定期細胞醫檢師

《其他護理人員》臨床研究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口腔衛教師、個 案管理師、生理檢查技術師、超音波醫事技術師、感染管制師 《行政人員》管理師、事務員、疾病分類師、環衛員、工務技術師、廚 師助理員、科秘書、關懷師、物流技術員、影音整合管理師、資訊分析 師、營建工程估算師、駐衛警察、照顧服務員、助理員 、護理助理師、 佐理師、定期駕駛員、定期救護車駕駛員、定期工讀生、定期行政助理

(面板可刻經文或勵志字句等) 讀經架

精緻 高雅 獨特 獎勵 紀念 禮品 團購 客製 來洽 http://www.ez-life99.com

(往溪頭路口)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延平新村1-20號 電話:049-2653205 e-mail:puyuan_art@hotmail.com

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日光園

● 政府立案許可(屏府民禮第0980063760號),係屏東 市九間長老教會所屬”室內納骨櫃位”墓園

●一樓屬單人櫃位放置區,備有禮拜堂、家屬休息廳 ●距離屏東農科交流道15公里,大型巴士可直達園區

歡迎各教會及各教派或個人洽詢

主委:高錦盛 長老0939376178

電話:08-7957496 傳真:08-7957260

地址: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山下路121之2號

影像醫學部 ‧ ‧

彰基醫療體系之員工逾八千五百人,病床數逾三千六百床,為彰雲投地區 最具規模且歷史最悠久之醫學中心及醫療體系,為民眾提供國際級醫療專 業服務,一流的醫療體系與團隊,需要一流的人才,竭誠歡迎您的加入!

《醫事人員》

胸腔外科 ★

兒童心臟科

外傷科 ★

大腸直腸外科 ★ ★

精神醫學部

外科部重症醫學科 ★

神經醫學部 (神經內科)

婦產部

安寧緩和療護科

家庭醫學科

皮膚部

眼科部

彰基體系主治醫師 彰基總院職缺

口外、矯正、牙髓牙科、補綴、

復健醫學部

病理部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 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http://www.cch.org.tw/)/人員招募/招募訊息/職務訊息(報考醫師 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彰基總院04-7238595分機8344,雲基醫院05-5871111分機3227

敬邀 財團法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學 中 心 彰 化 唯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神經外科 ★ ★ ★ ★ 一般外科 ★ 內科部重症醫學科 ★ ★ 老人醫學科 ★ 過敏免疫風濕科 ★ ★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 ★ 血液腫瘤科 ★ 胃腸肝膽內科 ★ ★ 胸腔內科 ★ ★ 心臟血管內科 ★ ★ ★ 感染科 ★ 彰基總院 二基醫院 鹿基醫院 員基醫院 雲基醫院 南基醫院 科部 院區 應徵方式
檢驗醫學部 26
重建整型暨手外科
雲基分院 《護理人員》內、外科病房、加護病房、門診、 護理之家、血液透析室
藥師 《行政人員》事務員、工務技術員、門診助理員、 專案個案管理師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

支持偏鄉教會推動閱讀事工 美好腳蹤 認購計畫

368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 是一套與台灣息息相關的繪本,介紹在各地默默奉獻 的人物,每年預計出版4冊,至2023年1月已經出版28冊。美好腳蹤認購 計畫邀請弟兄姊妹資源共享,透過愛心認購將繪本送給有需要的教會、 機構。368係指目前台灣共有368個鄉鎮市區,期待美好腳蹤遍及各地。

目前已出版的信仰人物繪本如下:

1 憨人醫生王金河

2 澎湖阿嬤白寶珠

3 金飯碗換破碗的施乾

4 甘為霖的冒險之旅

5 快樂山上的醫生戴仁壽

6 井上先生,謝謝您(井上伊之助)

7 孫理蓮心中的小喜樂

8 OKI醫師范鳳龍

9 飛魚之島──達悟之父紀守常

10 徐賓諾與紀歐惠──愛的超能力

11 亨德的那杯水(James A. Hunter)

12 五福臨門──陳五福醫師的故事

13 姆姆為什麼不來看我?石仁愛修女的故事

14 為愛走過一山又一山──胡文池牧師的故事

15 馬西家的妙妙湯(郭馬西)

16 來去福爾摩沙──蘭大衛醫生的故事

17 一生的承諾──醫生牧師謝緯的故事

18 愛在公東──錫質平神父的故事

19 用生命回應呼召的李庥

20 一起在畫裡──廖繼春的故事

21 青蛙、飛鳥和松鼠──歐保羅在台灣的故事

22 金門的聖誕老公公──羅寶田神父的故事

23 用白話字傳好消息──巴克禮牧師的故事

24 永遠的祝福──盲人宣教師廖旺的故事

25 開心醫師──心臟外科權威洪啟仁的故事

26 大喉嚨牧師和他的油燈──駱先春的故事

認購金額每單位6600元

■認購內容 認購人將會收到由公報社開立之發票、認 購計畫進度報告、繪本優惠券等;受贈單 位可收到美好腳蹤系列繪本1~30冊,由 公報社統一安排寄送、收集受贈單位回饋 分享,並不定期於《台灣教會公報》及相 關網站報告認購計畫進度。

■繪本贈送對象

全台各地資源較不足的教會/機構,名單 由認購人指定或公報社訪查後安排。

■認購方式

詳洽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 或掃描QR Code線上認購, 或加入LINE好友,有任何問 題小幫手線上回覆。

■專案聯絡人

台灣教會公報社行銷公關

06-2356277#141

■台南總社|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06-235-6277#163 ■台北書房|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1樓|02-2362-2747 ■台中書房|台中市西區自立街70號1樓|04-2223-5801  ■高雄書房|高雄市三民區泰安街12號1樓|07-322-0380

28  2023年2月27日~3月5日/3705期 02-2367-2067 06-235-6277#152#134 02-2363-8084‧06-237-8882 MAIL/ ad@pctpress.org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總經銷
網路書房
認購活動介紹
27 鄭媽媽的手掌麥克風──倪安寧的故事 28 沒有不可能的畢爸爸──畢嘉士醫師的故事 29 台灣地質學之父林朝棨(即將出版) 30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即將出版) 美好腳蹤LINE@ 13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2月6日~2月12日/3702期 廣告看版 繪本推廣試讀價 優惠期2 / 17-3 / 20 1-28冊任選1本 導讀本1本 2201193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