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禱告殿大學-畢邁可 基督生平研讀
第 12 課 七個神國的比喻(太 13 章) I.
II.
引言 A.
本課會探討耶穌在主後 28 年於加利利海邊所教導的七個神國的比喻(太 13:1-52; 可 4:1-34; 路 8:4-18)。
B.
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公開表達對耶穌的敵意。因着他們的拒絕,耶穌開始用比喻教導,不讓新 的神國真理向對神硬心的人顯明。
C.
馬太福音 13 章有七個神國的比喻─前面四個是對群眾宣講的,最後三個只向門徒宣講。耶穌 用比喻來同時顯明和隱藏真理,即是讓接受祂的人容易明白,並向對祂硬心的人隱藏真理。
馬太福音 13 章用了但以理書 2 章為背景 A.
但以理為尼布甲尼撒王解釋一個關於人像的先知性異夢,那像代表四個將要興起的外邦帝國 ─巴比倫、波斯、希臘和與羅馬(但 2 章)。 31
王啊,你夢見一個大像[外邦國家]…34 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 像…35 於是…[他們]都一同砸得粉碎…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 下…44 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 國必存到永遠。(但 2:31-44)
B.
1.
「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指在世上彰顯的神國。這石頭打在這像(欺壓人的外邦帝國) 身上,將它砸得粉碎,然後這小石成了充滿天下的大山(但 2:34-35)。
2.
但以理書 2:34-35 描述了一件重大的災變,一塊石頭擊打並粉碎地上的暴政,使神國大 有能力地臨到。故此,以色列一直期待彌賽亞的來臨,祂會徹底消滅地上邪惡的國度。
施洗約翰講到但以理書第 2 章的主題,就是神國降臨到地上(太 3:2-12)。羅馬帝國就是但 以理書 2 章描述的第四個帝國,所以當約翰宣告神要澆灌祂的靈並用不滅的火把惡人如糠批 般除掉時(太 3:11-12),人們假設那是神要推翻羅馬並藉着以色列建立祂的國。羅馬的傾覆、 全球性的靈洗和神國充滿天下,沒有如但以理和施洗約翰暗示的那樣在耶穌第一次來臨時發 生。 1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說: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11 但那在我以後來的… 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12 他手裏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 不滅的火燒盡了。(太 3:1-12) III. 耶穌用比喻的目的(太 13:10-17) A.
耶穌解釋為何要用比喻教導(13:10-17)─ 在揭示真理的同時隱藏真理。耶穌向對祂硬心的 人隱藏真理,施恩免得他們落入拒絕更多真理的罪疚中,並讓他們有勇氣反對祂。
堪薩斯市國際禱告殿 ihopkc.org 免費教導資源 mikebickl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