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生时评月刊
总第14期/2011年10月15日发行
主编: 林一 / 月明
编委: 杨乙 / M / 苏临安 / 考拉先生
记者: 封面故事 : 林一 / Faroe / 月明 言者无缰 : 考拉先生 校园时评:杨乙 / 奇葩君 / 周墨 人物 : 苏临安 / Za2ra 言论&小事记 : M / 枫林 / 伊然
漫画: 敏嘉
社团支持 : 公关协会 头脑风暴协会
订阅方式: 1.发送“订阅”至fdwave@gmail.com 2.在以下网址留下您的邮箱: http://renren.com/wavemedia 来信及投稿请发至: langchaoeditor@gmail.com 浪潮新浪微博:t.sina.com.cn/fdlangchao 在线阅读:http://issuu.com/fdwave
卷首语 史蒂夫•乔布斯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苹果这样一个闪耀的财 富。 然后全中国好像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向乔布斯那样成功。 专业英语课上,老师问到我这个问题,而我的答案是:What if I don’t want to be like him? 我所有的骄傲和自负维系在一点:我只想做我自己,而不是临摹他 人的轨迹;我想要做些什么,但不是“成功人士”。 不幸的是,满世界的成功学教育正在成为塞给年轻人的毒药,被扭 曲的成功在谋杀创新能力和多元化思维——张口闭口股市大盘,抬手 收手房票钞票,人生本不该因局限于这些东西而变得无趣。 《浪潮》是这样一本,愿意保持自我的杂志,袒露真性情,拒绝随 波逐流。《浪潮》试图在诱惑来临时保持理智,在压力来临时坚定立 场和目标。这绝非自命清高,只是因为《浪潮》相信坚守的力量。 希望你也能如此。当然,如果你期待成功,乔布斯值得效仿,他曾 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考拉先生 2011-10-15
目录 总第14期/2011年10月15日发行
封面故事
生为穆斯林 6生为穆斯林
10穆斯林风俗一二则 11同进退,保和谐,促发展 13论多元政策的倒掉 言者无缰 16上帝之手 20让改革的步伐快过革命 言论&杂事记 22言论 23杂事记
生为穆斯林
封面故事
生为穆斯林
Babel 月明
J的故事
阔别几日的阳光总算出现,尽管周围的云似乎随时要遮住它本就羞涩
的脸。
J背上书包,与去本食吃饭的室友作别,一个人先行去了教室。 不吃早饭似乎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虽然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但是她 总觉得为了一顿早饭折腾到北区食堂并不划算——昨天一场秋雨,气温骤 降,本北高速的大风和潮气让更多人望食物而却步。她有些羡慕住在南区 的朋友们,因为南区食堂不仅设有清真食堂,而且据说是南区食堂为数不 多的亮点之一。 “大概就是唯一的亮点吧”,她安慰自己。 6
封面故事
课程内容远没有它的名字听上去那么有意思。但是J还是半忍着睡意, 半认真地做着笔记,如此坚持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旁边的室友摆弄着手 机,某文学网站的耽美小说连载正吸引着她的全部注意力。“搅基”的走 红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卧谈会时朋友们也会大大咧咧开一两个玩笑。J 当然不会错过八卦的好机会,但是她明白那也只是玩笑而已——同性恋在 穆斯林中被严令禁止。当然这样的规定并非只此一家,保守的基督教徒同 样对这个问题避之不谈。 J有点走神,没吃早餐让她有些低血糖。早上对付了,中午要怎么 办:去东区附近的某家清真餐馆解决,回寝室塞些零食,还是干脆不 吃? ——“我们能不能在本食开一个清真 食堂?或者哪怕一个清真窗口?”这个念 头又一次跳了出来。事实上,这不是第一 次了。去年一次座谈会上,J找到了食堂 负责人。她知道,虽然以前也有学长学姐 表达过自己的意见,07年的时候甚至有 学生代表递交过一份厚厚的提案——一切 似乎无法改变——但是,她还是想发出自 己的声音。 也许,这次就成了呢? 对方告诉J,本部开设一个清真食堂, 意味着一大笔资金的投入。何况,复旦已 经有两个食堂了:“上海有哪个学校做得 到——两个清真食堂!两个!”
对方告诉J,本 部开设一个清真食 堂,意味着一大笔 资金的投入。何 况,复旦已经有两 个食堂了:“上海 有哪个学校做得到 —— 两 个 清 真 食 堂!两个!”
清真餐厅之问 教发函〔2010〕4号: ……但是,有部分高校清真食堂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有清真饮食习惯 的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引发影响稳定的问题。随着今后越来 越多的西部地区学生进入中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学习,有清真饮食 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增多,清真食堂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7
封面故事
教发函〔2010〕4号的全称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
校清真食堂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写道,应“合理设置清真食堂凡在学 校进餐的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达到一定规模的,应单 独建立清真食堂;人数较少,设立清真食堂有困难的,应设立清真灶和清 真食品专卖窗口,要设立隔离的清真就餐区。清真食堂(专卖窗口)要设 立‘清真’标志。不得以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师生人数少为由不执行有关规 定。” 就字面意思而言,学校的安排是符合规定的;J也坦承,学校已经很照 顾了。但是,J还是忍不住想告诉负责人,从本部走到北区或者南区,真的 很远。 J知道,食堂负责人不会不清楚这份文件。规定给出了更多的规范性指 导:清真食堂须设立专用通道、专用厨房,配备专用灶具、炊具和餐具, 与普通食堂相对分开,严禁与非清真食品灶具、炊具、餐具混用;严禁 在清真食堂门口设非清真食品摊位;制作清真食品所需主辅原料的采购场 所、计量器皿、运输工具、储藏容器、制作车间、销售场所等应保证专 用,和清真禁忌物品和食品严格分开。 这成了负责人口中的“资金紧张”的理由。的确,根据规定,清真食 堂房屋建设、餐饮设施设备的配置、维修和改造由学校承担,对于因就餐 师生少等因素造成清真食堂亏损的,学校应给予适当补贴。但不可忽视的 是,本部是大部分穆斯林同学活动最多的地方。 事实上,每年来复旦的维族同学大概有三十多个,回族同学可能更多: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回族人口有981.7万,维吾尔族人口有 约840万,当然也需要考虑人口集中度、汉化程度等其他因素。再加上哈 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同学,这么算下来,东区和本部常住的具有清真饮 食习惯学生绝对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即使居住在南区的穆斯林同学,他们 中的很多人也因为在本部上课的原因需要就近就餐。当然,这还不算上穆 斯林教职工。
一千零一夜
J一共有五条头巾。风大的时候,她会用一个鹅黄色的夹子把头巾仔细
固定好。
8
封面故事
每当行走在路途上时,她都会感受到偶尔从旁侧投来的目光。“倒也没 什么不好”,J显然已经习惯。也难怪,如果你从空中俯视人群,乌黑的海 洋中的一点亮丽颜色自然是引人注目的。 J最喜欢的那条头巾,是粉色的。 头巾对穆斯林姑娘来说,并不一定是必须的。穆斯林并不是极端保守 的,较为开明的穆斯林不在少数,长期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一般都是自 己主观上愿意去佩戴的。但是在丧礼这样的场合,所有的女性都是被要 求佩戴头巾出席的,这是习俗。当然,J也不需要从早到晚一直佩戴头 巾。晚上回到寝室,她会摘下头巾,小心地将它叠好放置起来。 对J来说,头巾是一种符号,有关于自己, 有关于自己过去的20年的生活,也有关于未 来。 ——而未来,也恰好是J临睡前通常会考虑 的问题。熄灯后突来的黑暗会刺激疲倦的大脑 再运行一会儿:自己已经跨越两个时区从远在 内陆的家乡来到上海,以后又该何去何从?
熄灯后突来的黑 暗会刺激疲倦的大 脑再运行一会儿: 自己已经跨越两个 时区从远在内陆的 家乡来到上海,以 后又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同样摆在其他的穆斯林同学面 前:大多数都来自内陆地区,不乏新疆喀什、 阿克苏等边疆地区,家乡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和在沿海地区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对谁来说都不是可以轻易抉择的。
事实上,离家的距离对任何在上海的异乡人来说都是面对未来时必须考 虑的问题,何况接近六个小时的飞行里程这样近乎不可逾越的距离;作为 一座城市,上海本身足够开放和包容,但是生活习惯的不同和旁人难以避 免的误解多多少少还是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留下还是回去?它不时萦绕在J的脑海中,但明确的答案还不知在何处 徘徊;不过也好,还有两年时间——或者,就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把这 个问题留给时间吧。
9
封面故事
穆斯林风俗一二则 采访/整理:妖 是否穆斯林同学都要去朝拜?都会在寝室诵经吗?要 是有的同学不适应怎么办? 不是所有穆斯林同学都会去朝拜的,但是虔诚的穆斯林一般都会想要在 死之前去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穆斯林圣地进行朝圣的。但是这一般都是在年 老的时候才会做的事情。一般不需要担心穆斯林同学半途辍学去朝拜。 穆斯林同学一般是不会在宿舍里念经的。首先,《古兰经》的原文是 阿拉伯文,会念的人本来就不多。其次,就算是有穆斯林同学会比较虔诚 的阅读经文,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大声诵读导致影响他人的事件发生。如果 说有同学因为大声念东西而打扰了别人休息和正常生活,无论他念的是什 么,都是不利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所以,一般就算有同学念经,或者 在宿舍做礼拜,都不会打扰其他同学。
其他同学对穆斯林同学误会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在这一问题上,经过对校园内很多穆斯林同学和汉族同学的采访,小编 了解到:很多汉族同学以为穆斯林同学是不愿意和汉族同学交往的,或者 说,汉族同学认为穆斯林同学喜欢扎堆行动,不喜欢和汉族同学交流。其 实不是这样的。穆斯林同学一般都是从边疆地区或者是穆斯林群居地来到 复旦,和所有的人一样,一开始都需要一段互相了解的时间,等到互相了 解后,会喝大家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进行进一步交流。至于穆斯林同 学只喜欢和穆斯林同学在一起,这样是有误区的。穆斯林同学的扎堆和汉 族同学群体中“老乡”的概念很相似,只是从小生活环境比较相似,有更 多的共同语言罢了。但是,小编认为,我们不能排除真的不喜欢和别人交 流的汉族同学和穆斯林同学的存在。这种现象应该属于个人性格问题,和 穆斯林同学群体不能一概而论。
什么样的事情会容易导致和穆斯林同学产生冲突? 由于穆斯林同学群体的特殊性,有一些生活上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 是作为一般的同学,最重要的是和穆斯林同学互相尊重。不在穆斯林同学 面前吃猪肉,或者任何会友味道散发的非清真食品;不用任何方式去劝穆 斯林同学吃非清真食品等等。 10
封面故事
同进退,保和谐,促发展
特洛伊
如果一跟你提到校园中的穆斯林,清真食堂就盘旋在你的脑海中,那
么恭喜你——经非正式鉴定,你是个吃货。
事实上,这一张张面孔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有低陷的眼眶和隆 起的鼻梁,在球场上冲锋陷阵;她总是戴着好看的头巾,往返在教学楼和 寝室之间;身材高挑的他和她出双入对,俨然金童玉女,羡煞旁人;哦, 还有他或她——虽然看上去和汉族同学并没什么两样,但是每天的中午 十一点三刻和下午五点多也会准时出现在南区食堂二楼的清真食堂…… 对于校园里的其他人来说,这并不是一群陌生人——颇为与众不同,乃 至出众的面容以及特殊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没有少受到来自周围的关注; 但是这又的确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太多人的生活中并没有一个穆斯 林同学的固定席位,了解也就不多,这也就可以解释继而产生的诸多误 解:比如穆斯林和维吾尔族的等同——尽管后者因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而 被赋予了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比如对民族特殊生活习惯的不解和误判—— 并非所有人都要成为穆斯林问题专家,但是对一些简单的生活习俗问题的 了解有助于更融洽的相处。 即,误解可以被解释,但并不意味着存在的正当性。尽管几乎所有人都 不约而同地给各民族学生间氛围贴上了“和谐”“良好”的标签(在生活 中我们也确实可以感受到这份良好和和谐),更深入地相互了解依然是使 得这种良好氛围得以维持的必要行动。同样重要的问题是,和谐氛围在纵 向的发展又是怎样呢?以笔者之见,答案只能是三个字:很难说。 所以,为什么不再进一步呢?如果 你不是穆斯林,如果你和穆斯林同学只 是匆匆打声招呼或者擦肩而过,如果你 还无法将班级里的穆斯林同学的名字和 脸庞一一对应,为什么不再进一步呢? 如果你是穆斯林,如果你的社交停留在 寝室范围,如果你还不认识班级里的很 多人,为什么不再进一步呢?有人说汉 族同学应该更加关爱少数民族同学,也 有人说后者应该更积极地融入,但是, 既然了解是双向的行动,那么双方理应 都成为行为体——一起前进吧。
误解可以被解释, 但并不意味着存在的 正当性。尽管几乎所 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给 各民族学生间氛围贴 上了“和谐”“良 好”的标签,更深入 地相互了解依然是使 得这种良好氛围得以 维持的必要行动。 11
封面故事
当然,在这个进的进程中亦应有退,即日常生活中的妥协和让步。穆 斯林有开明亦有保守,通常来说,从前者到后者的过渡对应着学校生活中 不便的增加。大学校园中的生活和家庭生活甚至普通的社会生活有很大不 同,同学间的朝夕相处本身就对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包容和忍让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这个原则适用于每一个个例。例如,在斋月中当着保守的穆斯林 的面吃饭是很大的忌讳,但是严格回避此般禁忌在学校生活,尤其是寝室 生活中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尊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而尊 重本身也是一种互动行为。室友理解一些穆斯林同学每日礼拜的习惯是尊 重,穆斯林同学适当降低对已经让步的无此般习俗的同学的要求也是尊说 重。诚然,论及笔者刚刚举的例子,大家其实表现都不错,但是生活中很 多其他的细节也需要你的呵护。同样重要的是,如果生活中出现了摩擦, 请不要因为民族的原因为它附加其他意义或加重你的顾虑,试着用平常心 和耐心去解决它。 所以,为什么不再退一步呢?如果你不是穆斯林,如果你有一位穆斯 林室友或者同学,如果你因为他的生活习惯的严格要求而感到束缚和限 制,为什么不再退一步呢?如果你是穆斯林,如果你会因同学偶尔的无意 冒犯而感到困扰,如果为什么不再退一步呢?有人会说“我的确已经让步 了”,但是你的心里真的诚挚地如此吗?我们期待的绝非是“退一步海阔 天空”式的表面和平,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先进思想”——相互了 解中的“进”和潜在矛盾中的“退”因此得以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追求 也就指日可待。 校园相比于社会自然单纯许多,很多问题也就更容易解决,我们在上 面讨论的也不例外。不少人习惯于把它归类为民族问题,对碰触有抵触情 绪;但笔者认为,它更大程度上应该归属于交流和沟通的范畴,依赖于双 方共同的努力和意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足够善良,心诚则灵,谁说不是 呢?
12
封面故事
论多元政策的倒掉
奇葩君
听说,欧洲的多元政策是失败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体会过失败的惨
状。但我却在它活着的时候,看到过,破破烂烂地映掩于民主的大旗下, 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欧洲一大景观之一,并不见佳,我以 为。 这个暑期,笔者前往爱沙尼亚。在这个仅有百余万人口的小国,却有 近30%的少数族裔,如俄罗斯人、瑞典人等。当民选的爱沙尼亚政府上台 后,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采取了更加激进的多元文化政策,例如设立少 数族裔特区,鼓励和培养少数族裔领袖,促进俄语等少数族裔语言的推 广。 然而,这却被证明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一方面,大笔的经费投入 削弱了占主体的爱沙尼亚人的福利,往往他们向政府申请经费远没有少数 族裔来得容易;另一方面,也刺痛这个屡遭侵占的波罗的海小国神经的, 则是少数族裔的强势。要知道,爱沙尼亚上一次占据国际版面,正是2007 年拆除苏联红军塑像,主体民族和少数族裔的尖锐的对立,极大地震撼了 整个爱沙尼亚。 时至今日,这样的震荡远未停止。一位爱沙尼亚官员就曾不无忧虑的对 笔者表示,当少数族裔的文化乃至社会权利得到满足后,他们是否会寻求 政治权利呢?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点主义。提出一个设想,不难;空谈一些苦楚,轻 巧。但在这一条条看似合理的设想下,在这一件件苦楚动人的故事里,有 多少分是真实调研,踏实求证而来;又有多少是借公家之名行利己之私? 哈贝马斯在阐述其对所谓“公共空 间”的理解时,就强调“理性批判地精 神”。反观诸己,当我们高喊着理性,寻 求着拓展所谓的言论空间,是否真正的理 解所谓言论,所谓自由的真正含义。当有 人要求尊重少数群体的权利,保护少数群 体的意志的时候,试问,你们真的是在保 护吗?甚至,你们知道保护的是谁吗? 扯回到多元文化政策上来,当脱离人
反观诸己,当我们 高喊着理性,寻求着 拓展所谓的言论空 间,是否真正的理解 所谓言论,所谓自由 的真正含义。 13
封面故事
声鼎沸的闹市,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01年至今,备受抨击的美国 似乎在本土基本一片安稳,所有的挑战都来自遥远的中东;而在欧洲,这 是一片多元主义的乐土,而这似乎也是恐怖袭击与动荡的乐土,英国、西 班牙、法国……欧洲人发现,他们的政策正成为了本土极端主义分子的孵 化器。 为什么呢?有兴趣的话,读者诸君不妨去调查调查,这不失为一个有趣 的话题。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不无忧虑的担心,一切的公共话语都 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 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并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 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其实,波兹曼过虑了,在很多的情况下,媒体更 是以一种敬业而专业的精神,居高临下而又循循善诱,使你亲近它,信任 它。而这种理性的被操纵的意识,往往更加可怕,理性—批判的公共领域 也就在专业而友好的环境下消弭于无形了。 政策也罢,媒体也好,脚踏实地。政治正确什么的,留给好这口的人去 编纂吧;喜欢讲苦情故事的,知音体可以消磨些热情。莫非出招的时候, 竟没有想到是终究要失策的么? 活该。
14
上帝之手
叶子
提起天花,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概念——目前为止在 世界范围内被人类第一个消灭的传染病。而仅在一个世纪以前,它却以奇 高传染性,高致死率以及愈后的丑陋疤痕令人闻之色变。1977年,人类高 声宣布已彻底将天花病毒逐出地球,只在美俄两所实验室保留少量以供研 究。科学首次为人类驱逐了另一种生物,证实了自身的强大。人类越来越 相信,自己终将披着科学的华服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时下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一生要患的重大疾病都与基因有关,也就是 说,你要患的病在你出生之前就已被确定。而早在1990年,就有基因治疗 成功的范例。一个4岁女孩患有腺苷脱氨酶缺乏症,由于基因缺陷,自身不
言者无缰
能生产ADA,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只能生活在无菌的隔离帐里。一位美 国医生将含有这个女孩自己的白血球溶液静脉注入,这些白血球都已经过 改造,有缺陷的基因被正常基因替代。治疗成功后女孩过上了正常生活。 这是否意味着,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迟早有一天可以彻底摆脱疾病的困 扰呢?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憧憬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对年轻人提起 “疾病”这个词时,就如同对我提起“天花”一样,只剩下空空如也的概 念,因为从未经历过而感到遥不可及。或许,“医院”在那时只是一个小 型的组装容器,为每个受精卵修正不良基因以达到人类的百分百优生。
当人类沉浸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中时,往往看不见上帝的手。 曾经有人想要保护兔子,便猎杀狼,然而与兔子数量增长接踵而至的 是植被的破坏,最终兔子也所剩无几。于是,人们学会了遵守生物链的规 则。 森林的土地上积了厚厚的松针,半腐烂的枯枝败叶,它们既是树木的养 料,也作为易燃物成为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而这些易燃物的厚度决定了 火势的大小。为了保护所剩无几的森林,人们曾经每年投入巨资来制止森 林起火,结果使这些易燃物越积越厚,而一旦起火,便是对整片森林具有 毁灭性的超级大火。后来,人们发现最合理的办法是:不阻止小型火灾, 甚至人为的引起一些小型火灾,这样,从长远看反而对森林更有利。
是的,生物界经过了十几亿年的进化,天然达到最稳定的平衡态,在 没有人类的时候,兔子(或是那一类的东西吧)和森林已经存在并茁壮成 长,并没有被吃掉或是烧光,它们并不需要人类保护。人类是这样惊艳, 在短短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就掌握了超越其他任何物种的科技。然而,当 人类想要大肆利用这项优势来干扰自然时,却总是发现,科学引发的灾难 与对人类的造福几乎一样多。上帝创造了万物,整个自然都是他的子孙, 他的大爱恰恰在于,他不会偏爱某种个体,而是庇佑着地球这个整体,否 则他不会创造艾滋病毒或是天花病毒来困扰虔诚的人类。上帝他正如爱我 们一样的爱着蟑螂,苍蝇以及病毒,细菌。 既然是医学生,就抛开其他,单说医学方面的事。 继抗生素发挥了卓越成效之后,超级抗药菌与新病毒迅速变异出来,而 人类对抗生素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病毒的进化速度。在一次次的无效失 17
言者无缰
败甚至破坏了人体自身的稳态之后,最终人们缴械投枪,决定严格限制抗 生素的使用。 高中生物我们就学过,人类与病原体的关系应该是稳定平衡,有起伏而 不太剧烈的。数据图是两条相伴走行的山峦。进化中,温和的病原体更容 易占优势,因为过于凶恶的病原体会杀死宿主而丧失自己的容身之所,这 无异于自杀。而人类的抗生素却提高了病原体的对手的战斗力。所以,病 原体的进化方向自然是相应的提高自身的战斗力来适应对手。这或许是为 什么在医学发展至今,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H1N1时,表现并不比 流感首次袭击时好太多的原因吧,我们的敌人随着我们一起,变强大了。 另外,就天花病毒而言,人类也没有太多的骄傲之处。牛痘疫苗一般只 能在6年内使接种者对天花病毒产生免疫应答。也就是说,现今世界上大 部分人对天花并无免疫力,一旦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得到野生病毒并加以 廉价简单的培养,再用比911容易得多的方式散播在人群中,这个脆弱的 世界将会不可想象的混乱。当时科学家并无这种预见是可以理解的,希望 今后科学家不要再走这步险棋,可以尝试培养出无毒甚至低毒病毒传播到 人群中,来代替销毁病毒本身。 再说说基因治疗的那个。自希波拉底开始,人道主义便贯穿了医学的 自始至终。医生们高举着“为了人类”的伟大旗帜在这条腥风血雨的道路 上前赴后继,这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有些时候,“为了人类”这 句话似乎并不妥当。医学,更是对个体命运的关切,是救助个体,而非群 体。 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在于,即使救助了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也并不意味 着救助群体。那个ADA缺乏症的小女孩身上,基因治疗帮助她回到了人类 社会,她从此与正常女孩一样,活下来,发育成熟,恋爱,结婚,生子。 而问题在于,她的孩子,或许也带有ADA缺乏症基因,可能表现出来亦或 没有,而即使表现出来,也会被治愈,进而将这个基因片段在种族间传递 下去。 就这样,卓有成效的现代医学保护了各种各样,成千上万个遗传病患 者,使之得以寿享天年,延续血脉,以及他们的不良基因。 达尔文的进化论指明,生物在繁衍中随机产生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有 害。而因为生物界中有自然淘汰机制----残忍高效的死亡之筛,才得以使物 种进化。而现在,人类亲手丢掉了这把筛子。
18
言者无缰
医生的确是行善救人么?当先进的医学使人类可以代替上帝决定人类进 化的方向,那么谁来判定,这个方向确定是把人类领向天堂而非地狱呢? 正是如此的选择困境紧紧捏住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命门,人类做出任何一个 回答都可能会陷入已知或者未知的窘境。 也许将来会行医的我说出这些话有种不伦的味道,然而我并不是在否认 医学,因为我相信,即使是地狱,人类也总会有走出来的一天,即使过程 艰辛无比。只是,我希望,医学可以在适当的时期转换一下视角,调节一 下方向,如果医学的对象不从个体跃迁到整个人类乃至自然界的话,医学 就永远不能实现从海洋到陆地的进化。
19
言者无缰
让改革的步伐快过革命 饮冰 一百年前今日,新军的枪声在武汉响起,此后在各省相继宣布起义的浪 潮中,庞大的清帝国最终成为了历史的烟尘。一百年后,回望当初,前辈 先烈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并未完全实现,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 仍需努力”的遗言仍然掷地有声。 在辛亥之前,干支纪年留给国人的只有痛苦的记忆, “甲午”“辛 丑”等年份不断诉说着国家被列强欺凌的事实。然而人们终于等来了辛 亥,辛亥年的起义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不以更换王朝为目标,而意在为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而奋斗。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未有之新鲜事,其伟大使命 到今日仍未全部完成。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持续良久,为何革命偏偏在1911年突然发生?正如
20
言者无缰
近年来学者的研究指出,辛亥革命前十年,清政府已经进行了颇多改革, 其措施包括立宪、废科举等等,按照常理,清政府回应了民间的呼声并进 行改革,应该会为自身的执政赢得时间。但清政府的改革步伐过于缓慢, 甚至连一向支持清廷的立宪派士绅都感到不满,更为致命地是,虽然改革 步伐甚小,但依然触及了权贵的利益,他们的阻扰让改革不断回潮。 辛亥革命之前,民众和士绅一致呼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趋势本 应是让汉人士绅进一步分享权力,但是把持朝政的满人亲贵,不仅拒绝分 权,反而大肆收权,推行铁路国有以掌握资源,搞皇族内阁以收回权力, 这些作为彻底得罪了清政府原先的支持者、最温和的立宪派,他们在万般 失望之余,将目光渐渐投向了不断引起注意的革命党。尽管他们不可能起 而革命,一旦革命发生,他们就可能加入革命队伍。事态发展到辛亥年 间,只剩一声炮火,革命之势就要燎原。 1911年10月10日晚,由清政府出钱训练的武汉新军发出了第一声枪 响,改良从此再没有跟上革命的步伐,民众长久以来对清政府的愤恨失落 战胜了立宪派士绅希望渐进革命的良苦用心。虽然辛亥革命意义重大,但 此后中国大地上绵延不觉的炮火、无数的苦难不由得让后来人反思:如果 改革顺利,历史是否存在着另一种可能? 历史当然不能假设,然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如同烛光,在过往的时光中被 点燃,并照亮未来的道路。当今中国,和1911年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三十 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社会公正、民 生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光鲜亮 丽之下,许多难关尚待突破,于 此时回首辛亥,当明白历史给 我们的启示:若要真正追求长治 久安,必须不断深化在政治、经 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以大刀 阔斧的勇气劈开既得利益者织就 的漫天荆棘。 舍此之别无他途,让改革的 步伐快过革命,让期盼变革的国 民不再失望,让热望的眼不再悄 悄拭泪,一个更美好的国度才能 到来。
若要真正追求长治 久安,必须不断深化 在政治、经济、社会 等领域的改革,以大 刀阔斧的勇气劈开既 得利益者织就的漫天 荆棘。
21
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与信息丰沛、思想却匮乏的时代,个人声音轻易 淹没在喧哗的众声中。人们相信体制、资本、统计数字,却不相信个人意 志。大部分人要么放弃自己对个人独特性的坚持,要么躲入一个封闭、自 溺的小世界。
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失败怎么啦?又不是没失败过。真没 出息!
言 论 电影《辛亥革命》
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1:26,比西汉 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
CCTV
某政法学院的朋友说,他的校友的 特点是:三分之一的同学抓另外三分 之一的同学,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同学 在捞人。
新浪微博 在一个政治专制商业垄断文化守成科技仿窃的社会中,创新与成就大 师:不要说机会,是连想都不用想。
王巍 人在监狱里是没有人格的。他是个要处置的小问题,报告上的几个 条目。没有人在乎谁爱他或恨他,他长得什么样子,他的人生如何过 的。除非他闹事,否则谁也不会理他。没有人欺负他。
雷蒙德•钱德勒
“咬了一口的苹果” 10月6日晚,上海南京东路苹果专卖店熄灭了苹果LOGO,以表对乔 布斯的哀悼之情。门外一个区域摆了他的照片,不断有人来献花哀 思。更有一些民众,将很多咬了一口的苹果摆放在乔布斯的画像前, 颇似行为艺术。随着乔布斯的逝世,苹果公司也着实面临着新的瓶颈 和挑战,本就不完整的“苹果”又被狠狠咬上了一口。
杂事记
Dear Madam, Thank you for your reading this letter.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 self first. I’m 27 years old, single, 173cm, Bachelor degree, live in Pudong with my family, work in an Import & Export company. My girlfriend is sexless.We have not had sex life for several months. So I want a female lover or sex partner. This is my most sincere wish. Perhaps you would blame me for my purpose. I will accept it. But I am not a bad guys, just physiological need. It is from depth of my heart. In addition, I do not mind your age, appearance or figure. What I am interested in is sex, but not sex only. If possible, we could establish long-term sexual relationship and leave no troubles to the life each other. I am in good health and high spirits, my appearance is fine, If you have the same idea,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My E-mail is alex_green@163.com. My QQ is 2538139102. We could exchange photos first. You could write in Chinese or English. I’m sincerely wishing to receive massage from you. Thanks & Regards Alex Green (Mr)
Seeking a Female Lover
杂事记
“Alex Green”自称27岁,1米73,拥有学士学位,家住浦东,在 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他有女朋友——但是,她性冷感。Alex决定 寻找一位性伴侣。他说,What I am interested in is sex, but not sex only. 但是,号称不介意对方年龄、外貌的Alex似乎却很看重“她”的学 历。寻炮贴被贴在了复旦五六教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