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遊學放大鏡 (作者︰吳振揚、李以強、鄧國章、孫嘉雯、張奎等) Geological Tours around Hong Kong

Page 1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5 www.geographic.hk

放大鏡 支 持機構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5 www.geographic.hk

放 大鏡 支持機構



3

鳴謝

4

作者簡介

6

賞石守則

7

如何使用本書?

8

有用網址及參考書籍

9

第一章 岩石入門

18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線路一 大帽山 - 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122 20 線路二 荔枝窩 - 賞石、賞村、賞地貌 32 122 線路三 屏山文物徑 - 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46 122 58 線路四 大嶼山昂坪 - 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122 70 線路五 石澳 – 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122 82 線路六 馬鞍山郊遊徑 - 馬鞍山的故事 122 90 線路七 東龍洲 - 古火山尋龍記 122 100 線路八 蒲台島 - 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122 112 線路九 八仙嶺 - 香港最高沉積岩 122 124 線路十 清荃古道 - 集塊岩之旅 122

138 第三章 岩石圖鑑

目錄

2


地貌岩石是自然環境中重要一環,提供生物所需食物及居 所,為生態系統的根基。香港地質公園的成立,標誌着香港 自然環境保護,向前踏進了一大步。從以往祇關注生物保

護,演變成包含保護環境中之非生物元素如地貌岩石,使環境保護工 作變得更全面。 香港地質公園帶給香港市民最明顯的衝擊,是對近在咫尺的珍貴岩石 帶來重新認識,有突然如獲至寶之驚喜。岩石地貌變得不單止是與建 樓築路有關,亦包含極高的科學、教育、文化、景觀及旅遊等價值, 更重要的是岩石地貌代表着香港獨特的面貌,增強市民對自己家園的 歸屬感及凝聚力,使環境保護做得完美,令香港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城 市。 我很高興見到香港市民開始關注身邊岩石地貌,更高興見到他們對地 質保育及地質公園的強烈支持。「地質遊學放大鏡」一書的出現,正 是一班熱愛地質旅遊者凝聚的力量。當中的朋友來自社會各個階層, 有不同職業及背景,但共同擁有一顆愛山愛石之心,協力推廣認知及 保護香港的地貌岩石。本人對此書的作者及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表示 衷心感謝。因為您們,香港的山石多了一份保護;亦因為您們,每位 香港人多了一份自豪!

吳振揚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 香港地質公園專責小組成員 香港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


地質遊學放大鏡

鳴謝

岩石,是萬物的生存基礎。植物、生物,以及人都須與山石 互相依靠,山石為植物提供著土壤,儲藏著水源,得而令生 物和人有棲息居所,及提供食物的來源。

出版本書,目的是希望加強大眾市民,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朋友對本港 獨特的地貌、岩石資源的認識和欣賞程度,從而提高對地貌、岩石保 育的意識,讓更多人懂得珍借、愛護大自然裡的每一粒沙石、花草樹 木和動物資源。 本書的出版,全憑幾位熱愛岩石的朋友、導師,在百忙中抽出時間進 行實地考察,實景拍攝和精心撰寫的工作,當中包括吳振揚先生、鄧 國章副校長、孫嘉雯老師、李以強先生、盤穎貽先生、陳啟端先生, 以及協助資料搜集的盧德生先生,沒有他們無私的貢獻和付出,在短 時間內出版此書是不可能的。 此外,本人衷心感謝協助出版此書的「香港自然探索學會」,以及學 會的總幹事洪家耀博士,願意擔任該書的總編輯的重要工作;如沒有 該協會的支持,憑我們微小的力量是不可能出版『香港地質遊學放大 鏡』一書。同時,本人亦代表出版委員會感謝「旅行家」創辦人李以 強先生,支持本書的出版和後期插圖設計工作,得以令本書順利面 世。 最後,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與賜教。本書雖然經過多位作者進行校對 的工作,但仍然存有錯誤和可改善之處,還盼各位在閱讀本書和研究 岩石的同時,進一步作深層的研究,並對本書的內容提出建議,再一 次感謝您的支持! 扣除出版本書的基本印刷成本,部份收益將撥捐給「香港地貌岩石保 育協會」作推展本港地貌、岩石的保育事業。

張 奎 『香港地質遊學放大鏡』出版委員會主席 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總監

3


作者 簡介 吳振揚先生 Young Ng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創辦人及現任主席。為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先鋒兼地質旅遊專家。是令香港 地質科學從專業、學術層面,走進大眾化生活層面 的驅使者。目前任教多家大學地質旅遊課程,包括 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澳洲悉尼大學。主 力研究地貌岩石保育及地質公園發展,致力推廣地 貌岩石保育及普及地質知識。倡議及積極參與,並 協助香港特區政府、中國、澳洲國家公園及世界地 質公園申報、培訓、推廣及聯絡等工作。目前為香 港地質公園專責小組主要成員、澳洲地質公園網絡 及中國海南雷琼世界地質公園專家委員會委員,同 時亦為香港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

李以強先生 Charles Lee

「旅行家」創辦人、註冊導遊及外遊領隊、「親子 郊遊樂」作者,致力推廣親子行山及生態旅遊。擁 有多年行山領隊經驗,熟悉本港多條行山徑。目前 參與香港地質公園旅遊路線設計及導賞員訓練課 程。

鄧國章副校長 Terence Tang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系碩士,修畢生態旅遊文憑課 程,資深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熱心推動環境教 育。個人研習興趣為氣候變化、岩石礦物及地質地 貌。


地質遊學放大鏡

盤穎貽先生 Raymond Poon

從事岩土工程相關工作多年。對岩石自然地貌的 濃厚興趣源於自小喜愛的行山活動,在走遍香港 郊野大小山頭的路上,喜歡從觀察岩石中尋找大 地過去的歷程,享受把地球的故事從後面開始逐 頁向前翻的奇妙樂趣。

陳啟端先生 Kee Chan

畢業於英國 Keele University,主修地理及工 商管理,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可持續旅遊社會科學 碩士學生,熱衷於研究香港生態旅遊的發展。喜 歡從四處閒逛中觀察眾生百態,享受與不同人士 溝通的樂趣。

孫嘉雯老師 Kaman Sun

從事環境教育工作多年,專注發展及研究中、小 學及幼稚園環境教育課程,同時積極參與及策劃 生態教育活動,現為「香港環境教育協會」副主 席、「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活動策劃小組召 集人及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經理。

張奎先生 Steven Cheung

現任「旅行家有限公司」及「香港生態旅遊專業 培訓中心」總監,近年專注於研究及開發一系列 體驗式的生態旅遊產品和配套服務。亦醉心於研 究及探索適切不同聽眾的自然解說策略和技巧, 並積極與不同地區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管理 機構進行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遊議題。

5


賞 石守則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

岩石及地貌乃大自然生態系統之基礎,它們與動植物之存活及 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進行岩石及地貌野外考察時,應恪守以 下守則: n 緊密留意四周環境變化及潛在危險,如急流、懸崖、陡

坡等,免樂極生悲。 n 觀賞海岸岩石或地貌前,須查考潮水漲退時間,以策安

全。 n 進行野外賞石活動,應穿着合適鞋類、帽具及衣物,並

帶備手套、急救包及雨具。 n 雨後及潮退後格外小心岩石濕滑,留意岩塊移動跡象。 n 不要單獨進行野外賞石活動。 n 不要在天氣惡劣時到野外觀賞岩石或地貌。 n 不要胡亂踐踏或攀爬層理薄弱、節理繁多或嚴重風化之

岩石。 n 不要取走任何大小石塊,化石、礦物及泥沙。 n 不要拷打、開鑿、破壞,或以任何方式塗污岩石。 n 破壞或塗污岩石乃違法行為,可被檢控。


地質遊學放大鏡

如 何使用本 書 ?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

第一章「岩石入門」 主要是簡介本港常見的岩石類別, 其中包括花崗岩、火山岩、沉積 岩及變質岩四種,讓讀者初步了 解及認識香港常見的岩石類別。

第二部份

第二章「遊學線路」 主要是介紹十條相對讓市民容易到達、進行觀賞及研 習的線路。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加入兩條具文化及建築 特色的「屏山文物徑」及「荔枝窩客家圍村」的研習 路線,讓讀者從另一角度加深對岩石在生活層面的認 識和互動關係。每一條線路的主要結構包括: (1) 地點簡介 (2) 探索/研習主題 (3) 路線指引 (4) 沿途景觀及地質環境介紹 (5) 探索旅遊 Tips (6) 延伸活動/遊戲

第三部份

第三章「岩石圖鑑」 供讀者在研習相關線路時作為 一個實景與實物的對照參考。

7


8

地質遊學放大鏡

參考書藉

《香港地質考察指引》 作者: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

《香港石頭記》 作者: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

《賞石訪村 – 印洲塘深度之旅》 作者:漁農自然護理署、吳振揚、香港野外學會

《大嶼山探勝遊》 作者︰陳永鏗、黎民鏗

《香港地質四億年的旅程》 作者︰蘇偉賢.鄧麗君.蕭偉立(土木工程拓展署)

《香港地理足跡尋》 作者︰胡淑婷

有 用 網址

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www.shkne.org.hk

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

www.ettc.hk

旅行家

www.hktraveler.com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

www.rocks.org.hk

土木工程拓展署

www.cedd.gov.hk

香港地質公園

www.geopark.gov.hk

中國地質公園網

www.geopark.cn


第一章 岩石入門

第一章

岩 石入門

吳振揚、鄧國章

常言道,學地質的有三重境界:沒學地質前,看山是山,看海是 海;學地質時,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學了地質後,看山還是 山,看海還是海。山海動情,各自感受,每一個大地景貌,就有一 段經歷的故事,等待我們去解讀。 我們作地質旅遊的,除了由「看」生「賞」之外,更多一份「情」 -- 保育之情,盼令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繼續與天地山海同遊:賞 自然之美景,神工鬼斧;悟地質之浩翰,其樂無邊。念天地之悠 悠,滄海桑田;渺蒼海之一粟,人生何價? 珍貴的地質遺址在香港已存在數億年,但一直被市民忽視或遺忘。 我們每天腳踏的土地,眼前所見的山石,大家似乎認識甚淺,甚至 一點兒都不認識,被破壞了都無人理會。山石本為所有生態系統之 源,提供動植物繁衍和食物來源,亦為香港的自然地標,落得如此 下場令人心痛。中國香港地質公園的誕生,標誌著這些珍貴的地質 遺址將得到應有的認知、尊重、愛惜及保護。

9


10

地質遊學放大鏡

花崗岩 香港人的石頭 香港最多的石頭? 花崗岩又稱為麻石,甚至經常被裝修工人誤稱為雲石。一次家 中裝修廚房,裝修師父留下幾塊「雲石」樣板給我選,回家四 處找「雲石」找不到,祇找到幾塊花崗石板,後來才知道,原 來對他們來說大部份裝修用的石材都是「雲石」,衹有叫師父 另再安排。香港人一般對石頭認識不深,要推廣地質保育,成 功之路實在還很遙遠。 花崗岩是香港人較熟識的石頭,但兩年前我們所做的一個香港 人對地質岩石認知的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您認為香港最多 的天然岩石是什麼岩石?」92% 被訪者的答案是花崗岩,5%答 是沉積岩,而餘下3% 都是答火山岩,與正確答案相差甚遠。正 確 答 案 , 以 總 香 港 面 積 計 , 約50%為 火 山 岩 ,35%為 花 崗 岩 , 15%為沉積岩,餘下不足1%為變質岩。超過九成人答錯,原因是 什麼?是大部份人對自已腳下踏著的大地興趣不大?或者已存 「逢旨存在」,即“take it for granted”之心態,每天都踏 著,知不知道都沒有所謂?祇能安慰大家,有這種錯得離譜的 答案,祗能怪花崗岩這個名字比較特別易記,很易衝口而出。


第一章 岩石入門

何謂花崗岩? 簡單來說花崗岩是一種附有明顯小黑點,而整體顏色較淺的岩石。它的形成 與火山活動有密切關係,火山岩的形成,是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灰燼或石 礫等在地面冷卻固結而成,但火山岩形成同時,地底下仍有大量岩漿,未能 噴出地面與空氣接觸,因而於地底慢慢冷卻。冷卻時間較長,礦物晶體的形 成亦相對較大及完整,不同晶體之間亦互相緊扣,與沉積岩粿粒較鬆散組織 有很大差別。 所有岩石是由不同類別的礦物所組成, 組成花崗岩的主要礦物包括有石英(白 色 、 透 明 或 半 透 明)及 長 石(白 色 、 淺 黃、淺灰及粉紅等不透明),這兩種礦 物已佔整體花崗岩總體超過六、七成, 其它礦物例如黑或白雲母,以細小片狀 藏身於石英及長石之間,我們看到花崗 岩上分佈的黑點,主要為黑雲母組成。

何處尋花崗? 香港花崗岩大部份分佈於市區,包括港島北部及東南 部、九龍半島、葵涌、荃灣、沙田、大埔、屯門、青 山、元朗、大嶼山東北及南部、長洲及南丫島等。市區 大部份見得到的花崗岩剖面都被水泥或植被蓋著,或受 嚴重風化影響,要清楚看到花崗岩不易,但多留心便會 發現很多主要路旁都有它的蹤影,例如:英皇道一帶, 特別是從港鐵天后站附近天橋開始,向東伸延至北角、 太古城、康山、筲箕灣及柴灣等地方之零星花崗岩露 頭,有些位置的顯露是非常清楚。九龍方面,大家乘車 經過東隧出口,可曾留意附近路邊或山坡?藍田港鐵站 迴旋處一帶、觀塘、秀茂坪、牛頭角、清水灣道等都有 大面積的暴露,值得大家留意。新界方面,主要較易看 到花崗岩的位置有屯門公路,及北大嶼山一帶。

11


12

地質遊學放大鏡

花崗岩有何特性? 節理 由於花崗岩在地底 形成,當表面其它 岩石風化後,使本 在地底之花崗岩暴 露於空氣中,壓力 相對減少,空氣及 雨水直接接觸,或 部份受到地殼移 動,促使岩石容易 產 生 裂 紋 (稱 為 節 理)。 香港花崗岩的其中 一個特點是多節 理,亦很複雜,有 時是垂直,有時水 平,或不同的傾斜 狀態出現。因為這些裂紋,使花崗岩更易開採,成為石礦場公 司的最愛,除觀塘之安達臣有少量開採火山岩外,香港現有或 過去的石礦場,如觀塘、藍地、南丫島、石澳等都是以開採花 崗岩為主。 另一方面,這些節理亦直接影 響花崗岩形成一些奇形怪狀的 石頭景象,當中包括全港市民 至愛的沙田望夫石,它的頭肩 是由水平節理所控制,而身則 由垂直節理所形成。另外,獅 子山的獅子頭及背部都是由多 條垂直節理所控制而形成。


第一章 岩石入門

風化 香港雨水充足,加上受冬夏季候風影響,季節性及 日夜乾濕溫差,三面環海等地理因素,加速花崗岩 風化。由於岩質含硅質等礦物較多,偏酸性,加上 本身較多節理,風化侵蝕情況相比火山岩嚴重,造 成很多侵蝕性地貌,當中包括屯門青山及元朗區一 帶的劣地及沖溝。 劣地有如一片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有些 沖溝很深、險如小型美國大峽谷,在日 落黃昏之時拍照,劣地的黃色,有如黃 金遍地;部份較大的沖溝呈現紅色,是 原先風化前花崗岩內的鐵,經氧化及地 下水帶動,成為鐵銹紅色。我們稱屯門 菠蘿山至大冷水一帶之沖溝為香港大峽 谷,但由於該區不屬郊野公園,欠缺指 示及解說牌等設施,加上屬於青山練靶 場範圍,前英軍操練仍留下不少槍炮子 彈殼,當中存在風險,行山朋友應特別 小心,不可隨便觸摸或收集地上金屬物 品,以免發生危險及觸犯法例。

花崗岩︰香港人的石頭 花崗岩雖不是香港最多的岩石,但它分佈於人口密集的 市區,無論您是居住港島、九龍、屯門或沙田區,您可 能不察覺您基本上就是住在花崗岩上,它每天都在您腳 下,如您留心注意家附近山坡,您或許隨眼都看到它, 您或被花崗岩包圍。花崗岩因此可被稱為香港人的岩 石,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多一分了解,會多一分愛護 和珍惜。

13


1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火山岩 香港岩石的主角 甚麼是火山岩? 火山岩 (volcanic rocks)是一個總稱,指任何在地面或火山 內形成的噴出火成岩,因近地面溫度遠比地殼內為低,故熔岩 或相關的噴出物急速冷卻,所形成的結晶體多較細小,更有些 因來不及結晶而凝固成玻璃質。

香港曾有火山嗎? 如果你相信火山岩的形成,就應該相信曾有火山及火山活動在 香港出現。根據地質工作者的研究,把香港各岩層的岩石特徵 和它們形成的時代歸類,香港地區的地層柱可劃分為17個地層 組和4個火山岩群。


第一章 岩石入門

目前最早的火山活動可 追溯至中生代早侏羅世 晚 期 (大 約 在 一 億 八 千 二 百 萬 年 前 ), 在 新 界 西部屯門至天水圍一 帶,大量安山質熔岩從 地殼深處湧至非常接近 地表的地方,岩漿噴溢 與外生沉積作用相間隔 地發生,形成了一套岩 性極為複雜的岩石組 合,它們被命名為「屯 門組」,但大規模火山 活動卻沒有出現。 直至晚侏羅世至早白堊 世,「香港地區」發生 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 經歷了本區地質歷史中 最動蕩的一幕。大約從一億四千六百萬年前(晚侏羅世)開始,岩漿開始了猛 烈活動。岩漿沿著斷層或地殼中的薄弱地帶衝出地表,形成大規模的火山爆 發,或擠入地下的空隙,形成巨大的岩漿侵入岩體。當時香港的火山爆發和 岩漿侵入活動是呈週期性的:即每一期大規模的火山噴發,都緊隨著一期強 大的岩漿侵入。這種週期性的火山岩漿活動大致可劃分出四期,由老至新可 分為四個火山岩群,即荃灣群(分佈在今天元朗、上水、沙田、大埔一帶的 火山岩)、大嶼山群(分佈在大嶼山的火山岩)、淺水灣群(分佈在大嶼山、嶂 上、西貢及香港島的火山岩)和滘西洲群(分佈在新界東及清水灣地區的火山 岩)。 大規模劇烈的火山活動一直延續到早白堊世。火山噴發及岩漿侵入使香港地 貌景觀有很大變化:所見到的再不是從前的沉積地貌,而是由噴出所形成的 火山岩類,或是侵入形成的花崗岩類所組成的山嶺。它們覆蓋了香港大部份 的土地;由於這兩類火成岩對地面的侵蝕的反應不同,以至現今香港大多數 較高陡峭的山嶺都是由火山岩組成,例如大帽山、鳳凰山等,而花崗岩則呈 現平緩圓頂的山勢。

15


16

地質遊學放大鏡

沉積岩 香港的巨型千層糕 何謂沉積岩? 沉積岩(前稱水成岩),基本上是地球表面不同的外力作用所產 生的岩石。地表岩石受到日曬雨淋所風化,也不斷受到風、流 水、冰川、波浪、火山噴發等不同營力所侵蝕搬運與影響,形 成的碎屑物最終堆積下來,再經歷悠長的時間「釀製」-固結 與石化,最後才成為今天所看見的沉積岩層!所以,不要看輕 任何一塊沉積岩,它有著一頁一頁精彩的地質歷史。例如,香 港最久遠的岩層,就是約四億年前泥盆紀時期由河流沖積三角 洲所形成的黃竹角咀組沉積岩層;而最年青的岩層,則是近一 億年前開始形成的平洲組岩層。你有沒有仔細追尋它們的歷 史?


第一章 岩石入門

沉積岩的特徵 一般沉積岩具有以下部份或全部的 特徵: 1. 有層理,即成層現象 2. 有化石或化石遺痕 3. 有碎屑顆粒-陸源碎屑或 火山碎屑

香港的沉積岩 香港的沉積岩主要分佈在香港的東 北部,即赤門海峽、赤洲、鴨洲及 印洲塘一帶。此外,亦有大量現代 沉 積(即 尚 未 形 成 岩 層 的 沖 積 物 或 坡 積 物)分 佈 在 河 谷 或 山 麓 地 區 , 如元朗平原、林村河谷等地。

沉積岩的重要性 對於香港的沉積岩,並沒有煤層或石油等富經濟價值的資源,但它們形成時 卻會埋藏了以往歷史的遺跡-化石與古地理情況,成為我們了解地球歷史的 重要資料庫。化石可作為標示岩層的相對年齡;而岩層中的顆粒資料則正好 記錄了成岩時的沉積環境狀況,類似今日的「晶片」的功能。

在今天著重「集體回憶」的年 代,就讓我們好好珍惜這小片 「層層疊疊」,發掘與分享更多 有關香港地質歷史的故事。

17


第二章

遊學線路 Page

Page

Page

Page

Page

58

124

46

20

82

馬鞍山的故事 馬鞍山郊遊徑

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大帽山

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屏山文物徑

集塊岩之旅 清荃古道

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大嶼山昂坪


Page

Page

Page

Page

Page

112

32

90

70

100

19 地質遊學放大鏡

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蒲台島

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石澳

古火山尋龍記 東龍島

賞石、賞村、賞地貌 荔枝窩

香港最高沉積岩 八仙嶺


2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大帽山

於荃灣的大帽山,是全港最高的山峰,是香港 於1.65億至1.6億年間火山爆發的產物。在大帽

山,我們可以找到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而當中更有 些岩石隱藏了火山的碎屑,印證了當時火山爆發的威 力。這片山體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侵蝕過程,漸漸 形成今天我們所看見的高山、山谷及河溪等地貌。這 片土地,正正孕育了一群居住在大帽山下的人,讓他 們得到安居樂業的地方。

探索/研習主

1. 找尋粗火山晶屑凝灰岩 2. 找尋含火山碎屑凝灰岩 3. 觀 察 大 帽 山 上 游 的V形 河 谷及河溪地貌 4. 了解大帽山一帶地貌與人 民生活的關係


大帽山‧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路 線 探索的路線是由大帽山郊野公園 n 的扶輪公園開始,沿扶輪社自然 教育徑步行至川龍。 n 路程 :全程約1公里 n 時間:需時約1.5小時 n 難度:( ( (五星為最難)

21


2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大帽山鄰近地貌及景觀 到達扶輪公園後,先走到觀景台, 俯瞰大帽山西南一帶景色,了解大 帽山腳下的文明景致。

景點

2

岩石與工程的結合 沿扶輪公園及自然教育徑所見,一 段段由築路工人所建成的道路和梯 級,有的是由外來的花崗岩建造, 有的夾雜著原有的凝灰岩鋪砌而 成,正好反映建築郊野公園道路的 特色。

由當地粗火山晶屑凝灰岩 舖砌的道路和梯級。

也有用花崗岩 砌成的階梯。


大帽山‧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景點

3

古老火山岩石多面體 沿路走進燒烤場之前,路徑的左面有兩顆印證古老 火山的岩石: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及含火山碎屑凝 灰岩。 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 是火山岩的一種,這 類火山岩一般呈灰 色,結構緊密,像是 被高溫將岩石內的物 質溶合在一起般,內 含細小的礦物如石英 及長石等。

含火山碎屑凝灰岩 在大帽山找到的含火 山碎屑之凝灰岩與粗 火山灰晶屑凝灰岩的 結構、顏色大致相 同,但在這些岩石中 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細 小的石塊牢牢地貼在 石上,看起來非常有 趣。

景點

4

火山岩上的裂痕 觀賞過火山岩以後,在燒烤場旁邊 有一個涼亭,名為扶輪亭,附近有 一塊特別的岩石,它的身上有多條 大小、長短不一的線條,原來這些 是岩石的節理。節理是指在岩石出 現的裂痕,這些裂痕是岩石較脆弱 的地方。裂痕越多,會加速這片岩 石風化和侵蝕,漸漸變成細小的岩 石,而最終它們將會變成泥土。

23


2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5

河溪地貌 走過燒烤場地後,我們便可看到在密林中 河溪上游的地貌。其中我們可以在上游看 到一塊塊的大石塊出現在河流上。這由於 河溪上游的岩石受到風化侵蝕而剝落,細 小的石塊會隨水流帶往中、下游去,大石 則較難被沖走,因而留在上游。

景點

6

突出了的岩石 經過第一條溪流,眼前的景 象漸漸開闊。走過一段小 徑,可遙望大帽山嶺上一顆 顆巨大的岩石,它們稱為突 岩。由於大帽山一帶的山巒 長期受到強烈的風吹雨打, 令到岩石的表面受到風化及 侵蝕,最終岩石表面分解, 露出較堅硬的核心石塊,形 成了突岩。

景點

7

岩石被刨了外皮? 沿路繼續下山,便可發現一些岩 石像被刨子刨去了一層外皮,為 什麼會這樣的呢?原來這種現象 稱為頁狀剝落。由於岩石的內和 外受熱程度的不同,冷縮熱脹的 程度也不同,於是,外層的岩石 漸與內層分離,就如洋葱般剝 落,也像被刨子刨去了外皮一 般。


大帽山‧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景點

8

V形河谷 當我們到達扶輪自然教育徑的另一入 口時,請回頭一看,便可看見從大帽 山頂的閘口開始至川龍出現一個天然 的 v型 河 谷 , 延 綿 約 2.2公 里 。 這 個 河 谷 不 但養活了當地不同的生 物,還成為人民在這一 帶建村的主要原因。

景點

9

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川龍) 要了解這個河谷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便可 沿車路繼續前往川龍村,那兒以山水沖茶 配以傳統點心作為賣點,加上山水豆腐花 和利用川龍河溪種植的新鮮西洋菜,這些 充滿傳統飲食文化特色的地方,成為香港 人假日的好去處。

川龍的山水茶樓

河谷內的西洋菜田 景點

10

被利劍削開的岩石 走到川龍,沿村落向下走,我們便看到了 一條寬闊的河流。而河流上其中一塊岩石 展露在大家眼前,像是要將它的故事告訴 我們。圖中有一塊岩石像被用利劍破開一 樣,到底它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這是一種 風化現象,稱為塊狀剝落。由於岩石的裂 縫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及侵蝕,岩石沿著 這些裂縫分裂,一塊一塊的分解,成為較 細小的石塊。

1

2


2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粗火山灰晶屑

凝灰岩石的故

形成 (Formation) 現時在大帽山一帶找到的岩 石,主要是香港早期火山運動 所 造 成 。 距 今 於 1.65億 至 1.6億 年 間 , 新 界 中 部 發 生 大 規模的火山爆發,由於大帽山 一帶鄰近火山中心,粗粒的火

火山爆發

山灰及碎屑散落在熱烘烘的岩 漿上,經過千萬年冷卻及凝 結,形成現今我們在大帽山所 找到的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及 含火山碎屑的凝灰岩。

粗火山灰夾雜火山碎屑散落溶岩上

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

含火山碎屑凝灰岩

這類岩石主要由石英、長石、角閃

在火山附近除了找到粗火山灰晶屑凝

石、黑雲母及由粗粒火山灰組成。當

灰岩外,在附近亦可找到一些岩石埋

火山爆發時,較粗的火山灰因為重量

藏了細小的石塊,這種現象便是由於

而未能飄散得太遠,因而落在火山口

在1.65億年前火山爆發期間,一些小

的附近,經過一段時間的冷卻便形成

石子散落在火山口附近,並與地面上

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這同時證明當

仍未固結的岩漿混在一起,經過千百

時的火山爆發的地方離現今的路線非

萬年的時間,岩漿凝固成岩石,小石

常接近。

子便藏在岩石中。


大帽山‧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探索 (Further Exploration) 認識了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及含火山碎屑凝 灰岩後,不妨再進一步細心觀察路徑兩旁的 岩石。在這裏,岩石的種類雖然單一,但在 不同的岩石上,都可找到有趣的事情。

從山上滾下來的岩石 路途上,不難發現一些岩石與環 境不太協調,這些岩石很大機會 是從山頂滾下來的,日子久了, 便成為那地方的住客。

風化表面與新鮮表面 在路上可以找到一些破開了的岩 石,細心的觀察一下,石塊就如 外面包了一層脆皮,裏面則保持 了岩石的原貌,亦因此可以讓我 們清楚看見岩石的真面目。

與「物」共存的岩石 路上除了用火山岩建成的梯級 外,還有很多隱藏的岩石,靜靜 地與身邊的動植物共處。例如苔 鮮類的植物會在較陰暗的岩石上 生長,蜘蛛和小昆蟲會在石隙中 生活和居住。

27


2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生態「姿色」

蝴蝶

大帽山一帶的植坡豐富,不少鳥類及昆蟲等生物聚 居於此,以下便是在大帽山上找到的一些生物。

蜻蜓

雀鳥

玉帶鳳蝶

黃紋長腹蟌

白頭鵯

玉斑鳳蝶

狹腹灰蜻

文鳥

青鳳蝶

方帶幽蟌

紅耳鵯

酢醬灰蝶

三斑鼻蟌

相思

中環蛺蝶

波蜆蝶

麻鷹


大帽山‧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旅 遊 Tips

植物

交通 n 於荃灣如心廣場或荃灣港鐵站上蓋

乘搭51號巴士至郊野公園站下車。 n 於 錦 上 鐵 路 站 乘 搭51號 巴 士 至 郊 野

公園站下車。 梅葉冬青

鴨腳木

下車站 (郊野公園站)

苧麻

大帽山郊野公園入口

糧水 崗念

n 起點:大帽山郊野公園設有小食亭。

終點:川龍則有兩間茶樓及一間士 n 多,假日人流較多。

路況及裝備 n 路線主要沿扶輪社自然社教育徑,

錫葉藤

尾段由自然教育徑出入口至川龍則 需沿馬路邊行人徑前往。 n 路段以泥路小徑及已鋪設的行人徑

為主。 n 請帶備望遠鏡觀賞突岩及生態。

29


3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戲 延伸活動 / 遊 眾裏尋「它」 你能在這個旅程中找回圖中的位置嗎?請與 同行朋友盡快找出這些景物,仔細觀察, 大家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景物

1

提示 扶輪公園停車場附近

這個裝飾用了當地的火 解說 山岩製作,簡潔卻很有 代表性。

景物

2

提示 扶輪社自然教育徑落山

段,可欣賞突石位置。

在走路的過程中,我們很多 解說 時都忽略了身邊不明顯的事 物,但這些景物可能對自己 有更多的領悟和體會。就讓 我們在這顆樹底下找尋突石 (請用望遠鏡輔助)。


大帽山‧尋找古老火山下的人和事

31

景物

3

提示 扶 輪 社 自 然 教 育 徑

落山段,可找到圖 中的石英。 石英入侵在香港的岩石 解說 不難找到,無論在火山 岩或是沉積岩,都可以 看到這種地質現象。

景物

4

提示 扶 輪 社 自 然 教 育 徑

落山段,回頭可欣 賞到V型山谷。 蘇東坡認為「盧山」的 解說 美要遠看才找到,大帽 山的河谷地貌也是一 樣,有時候我們還要從 不同角度去欣賞呢!

景物

5

提示 荃 錦 公 路 旁 , 表 示 你

已到達川龍了。

一所已荒廢的小學,印 解說 證了川龍村的興盛和過 去熱鬧的時光。


3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賞石、賞村、賞地貌

荔枝窩

枝窩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屬北區沙頭角的一 部份。由於鄰近河口沉積地貌,當地孕育了豐富

而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當中有香港較罕見的矮大葉 藻。亦因如此,荔枝窩泥灘於1979年被列為具特殊科 學價值地區;其後於2005年,政府為了保護當地一片 完整風水林,亦將其列為「特別地區」。 2009年 11月 開 始 , 當 地 進 一 步 成 為 香 港 國 家 地 質 公 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印洲塘景區的遊覽地點之 一。在那裏可以找到1.8億年前形成的大帽山組火山凝 灰岩層及同期形成的沉積岩,當中主要是砂岩及泥 岩。 而這裏最有特色的地方,便是一條香港碩果僅存的大 型客家圍村 – 荔枝窩村。荔枝窩村已有三百多年歷 史,村民主要都是客家人。客家人原本為居住在中原 的人士,在社會不穩定的年代,他們選擇離鄉別井, 舉家南遷。經過幾次的大遷徙後,部分人士定居南 方,成為客家人。村內的建築和昔日生活點滴,都道 出岩石地貌與村落文化不可分割的關係。


荔枝窩‧賞石、賞村、賞地貌

探索/研習主

1. 了解荔枝窩地質地貌與客家 村落文化的關係。 2. 探索荔枝窩植被分佈與地貌 的關係。

路 線 n 探索路線由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

出發,途經荔枝窩村、風水林、 銀葉古樹林及觀景台。 n 路程 :全程約1.3公里

3. 認識位於新界東北及荔枝窩 一帶的沉積岩知識。

n 時間:需1.5小時 n 難度:( (五星為最難)

33


3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暢遊地質教育中心 從起點出發,可先到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 遊覽。中心地方面積雖然不大,但卻五臟 俱全:有簡介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新界東 北沉積岩園區及荔枝窩歷史及生態文化的 展板,有來自全港各地的岩石標本,還有 多個互動的展覽區,讓大家親身體驗岩石 有趣和實用的一面,也可了解東北一帶地 質地貌的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是由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義工團隊管理及運 作。一班義工無私地付出工餘時間,除了 處理行政工作外,還在荔枝窩進行免費導 賞工作,與香港市民分享岩石的故事和地 質保育的訊息。

景點

2

探索客家圍村建築特色 離開了地質教育中心,轉至村內的一條直 巷向上繼續前行,便看到荔枝窩村屋建築 的特色。沿途只 要細心觀察,可 看見用泥磚築成 的泥磚屋;亦可 找到混入當地沉 積岩石塊建成的 村屋。較富有的 人家則會用利用 青磚加固樓房。當然,大家還 可找到近代建築和翻新了的房 屋,這都反映了岩石與荔枝窩 村屋建築文化關係的轉變。


荔枝窩‧賞石、賞村、賞地貌

景點

3

石製工具話當年 大家繼續穿梭於村內窄巷的時候,可 有發現不少的村屋前都擺放着一塊塊 形狀不一但表面光滑的石頭?這些石 頭究竟有甚麼作用? 原來這些都是磨刀石,相信當時差不 多家家戶戶都有一塊放在門前。磨刀 石本身就是用當地的砂岩或粉砂岩製 成。選用砂岩的原因是由於它們的表 面結構就如沙紙一樣,可以將刀刃打 磨得鋒利起來。 在村子裏亦可發現多個石磨,據說它 們全是由附近的火山凝灰岩製成。凝 灰岩堅硬耐用、砂岩顆粒則粗糙實 用,村民能懂得運用岩石的特性並融 入日用品之中,他們的生活智慧實在 值得敬佩。

景點

4

從地質角度看風水林 沿着村後的小徑往上走,很快便到達 風水林。風水林位於老虎石頂的山腳 處,風雨把附近山坡上的泥土帶到山 下堆積,形成該處有較厚的土層,有 利植物的生長,因此村民在那兒種植 了很多具經濟價值的植物,如竹及桔 樹等,以提高村落的經濟水平。 風水林的山勢及植被同時有阻擋山 火、洪水、山泥傾瀉及寒冷的冬北季 候風等作用。因此,歷代的村民都負 起了保護風水林的責任,使得這裏的 樹木能茁壯成長。 大家亦可順道觀賞風水林內兩棵著名 的古樹:「通心樹 - 秋楓」和「五 指樟」,細味它們過去的故事。

35


3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5

地貌與生態的親密關係 離開風水林走到村前的一片銀葉古林,有 否聯想到它們與地貌有何關係?答案是, 你已走進一片紅樹林濕地。銀葉樹 ( Heritiera littoralis) 是 香 港 八 種 真 紅 樹 之 一,有巨型的板根用作支撐樹冠,抵擋海 岸風浪的侵襲。 荔枝窩村建於印洲塘海岸邊,雖然當地風 浪不大,但當刮起季候風或颱風的時候, 海浪亦會有一定的威脅。幸而,當地位處 於一個河口地貌,在長時間的泥沙沖積之 下,形成了一片土地肥沃的濕地,讓不少 的紅樹及河口生物得以成長。 而根據村民所說,沿銀葉古林前往觀景台 路段有一排排列整齊的銀葉樹群,其實是 他們的祖先栽種下來,以減少後方農地水 土流失及村落被海水淹沒的機會,保護了 村民的性命及財產。除銀葉樹外,這裏也 可欣賞逾百年歷史的百花魚籐在空中穿梭 的壯觀場面。可惜由於自然的演替及人為 的破壞,由2010年1月開始,「荔枝窩自 然步道 – 木板路海岸段」已封閉,直至 另行通知。


荔枝窩‧賞石、賞村、賞地貌

景點

6

認識荔枝窩沉積岩 繼續前往觀景台方向,便可到達「歡 迎蒞臨荔枝窩」路牌,在那兒的岩 岸,可找到新界東北的典型沉積岩 紅色粉砂岩及泥岩。 要初步分辨它們,可以觀察岩石上的 顆粒大小。靠近岸邊紅色的岩石顆粒 較明顯,能憑肉眼分辨出石上的沙 粒,是典型的粉砂岩;靠近路邊的岩 石顆粒不明顯,表面較幼滑的主要是 泥岩。而兩者的顏色截然不同,是由 於這片粉砂岩岩層約於一億年前暴露 於乾旱的環境下,加促了岩石內鐵質 的氧化作用而變成紅色。 由於粉砂岩及泥岩較容易風化剝落, 請大家在欣賞它們的時候,不要觸摸 容易脫落部份,以保護這個大自然教 室,讓它們繼續為遊人服務。

37


3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7

小海洞找尋大發現 在這片紅色粉砂岩上繼續探索,大 家可有其他發現?那就是岩石上大 小不一的小洞,小洞直徑約二至四 厘米,它們沒有特定的形狀,亦沒 有特定的排序。現時為止,仍未有 相關的文獻說明這裏的小洞形成經 過,但根據石上的痕跡,相信是遠 古生物死亡後,被泥沙覆蓋,經過 長時間不斷的堆壓成為沉積岩的一 部份。岩石形成後,經過長時間被 大氣、陽光及海浪侵蝕,生物殘骸 部份外露,最後被沖掉並形成小 洞。這些小洞繼續成為新一代岩岸 生物的居所,再經過生物性風化作 用,小洞便漸漸擴大。 若然遇上潮退的時候,大家還可以 找到半圓形的生物殘骸,只要仔細 觀察,這些半圓像是貝類生物的外 殼,但是否真確,仍有待專家鑑 定。 請大家緊記觀察時要注意安全,亦 要留意潮汐漲退的時間,以免錯過 了欣賞這個自然現象的最好時機。


荔枝窩‧賞石、賞村、賞地貌

景點

8

觀景台賞荔枝窩全貌 最後一站的觀景台可說是整個 行程的總結部份。踏上觀景 台,你可以俯瞰整個荔枝窩山 形地貌及眺望印洲塘一帶的景 色。回望荔枝窩,大家可以看 到整個客家圍村的風水林佈 局,感受昔日村民如何與自然 地貌共融生活、一同和諧成長 的片段,也可細味這個充滿生 機的河口沉積地貌帶來的生氣 及安全感。若在潮退之時,更 可一睹碼頭岩石分佈的情況, 進一步認識荔枝窩地貌之美。 至於遠望印洲塘,可看到曲折 多彎的海岸線和無數的大小島 嶼。原因是在最近的一次冰河 時 期(約1.8萬 至8000年 前)結 束 後,海平面上升了120多米,昔 日的小山丘成了今天印洲塘海 面的小島,起伏的山巒亦變成 了今日曲折多彎的海岸線。現 在,零散的潮上平台站立於海 面,偶爾看見小船在海上駛 過,劃破波平如鏡的水面,為 平靜的環境帶來一點盪漾。雖 然,對岸鹽田港貨櫃碼頭破壞 了這片天然的景色,但相信現 存的地貌岩石依然美麗,大家 可要好好愛惜了。

39


4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荔枝窩沉積岩

的故事

形成 (Formation) 在 荔 枝 窩 一 帶 找 到 的 沉 積 岩 主 要 在1.8億 年 前形成,與八仙嶺及新娘潭一帶所見的同屬 八仙嶺組。岩層的厚度達500米、露出的面 積約為30平 方 公 里 , 是 香 港 所 見 最 大 的 沉 積岩區。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為附近一套湖湘砂泥 質碎屑岩沉積,在荔枝窩找到的主要為 粉砂岩及泥岩,間中也可找到礫岩。

粉砂岩

泥岩

粉砂岩是包含粗碎屑砂粒的沉積

泥岩的成份較多樣化,岩石沒有明

岩 , 顆 粒 的 直 徑 介 乎 0.0039 -

顯層理、質地幼細均勻,而顆粒則

0.0625毫 米 , 砂 粒 含 量 佔50%或 以

小 於 0.0039毫 米 。 若 要 在 戶 外 判

上。但在戶外一般很難準確分辨,

斷泥岩,可觀察岩石的顏色及質

大家可用肉眼觀察及觸摸岩石表

感 , 如 顏 色較淺(香港的泥岩一般

面,若是岩石是粗糙而且看見石上

較 淺 色)、 表面幼滑及有粉末附在

有砂粒,那可初步判斷為粉砂岩。

岩石上,則可初步判斷為泥岩。但

(*岩石粗糙與否也會因風化侵蝕而

由於泥岩較其他岩石脆弱,請盡量

影響。)

避免接觸,以保存岩石的原貌。


荔枝窩‧賞石、賞村、賞地貌

探索 (Further Exploration) 凝灰角礫岩 荔枝窩的岩石形成過程十分複雜, 這兒除了有不同種類的沉積岩之 外,還可找到源自大帽山組的火山 凝 灰 角 礫 岩 。 這 一 帶 於1.8億 年 前 曾經出現連串的火山活動,噴出的 熔岩冷卻後成為火山岩。 在荔枝窩找到的火山岩主要為凝灰 角礫岩,地點位於碼頭附近。估計 當時這裏離火山口不遠,加上爆發 很劇烈,部分熔岩混合了火山灰和 其他碎屑物,冷卻後形成現在大家 看見的凝灰角礫岩。

岩石上的水紋 岩石可找到層理和節理,亦可 找到不同的紋理。在這片岩石 上出現的紋理,是由於在沉積 的過程中受到水流的影響而形 成。大家若有緣看見這片岩石 的話,請以眼睛欣賞,令這些 美麗的圖案得以永遠保存。

沉積岩知多D 在沉積岩的分類中較難在戶外分辨的是砂岩與粉岩砂或粉砂岩與泥岩。 筆者建議初觀察岩石的朋友先習慣觀察砂岩及泥岩的特質,再進一步觀 察粉砂岩。 註:顆粒的直徑以伍登-溫特華斯粒度分級

41


4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生態「姿色」

動物 琉球鷸黃蟌

純色山鷡鶯

巴黎翠鳯蝶

錐腹蜻

八哥

網絲蛺蝶

慶褐蜻

家燕

幻紫斑蛺蝶

紅蟬

彈塗魚

招潮蟹


荔枝窩‧賞石、賞村、賞地貌

植物 海芒果

紅花酢醬草

海漆

木欖

白花鬼針草

秋茄

矮大葉藻

癲茄

細葉榕

43


4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旅 遊 Tips 交通

糧水

n 於 大 埔 墟 港 鐵 站 轉 乘20C

n 起點:烏蛟騰村有一士多,可供膳食及飲品補

特別班次專線小巴前往烏 蛟 騰 , 再 步 行 約2小 時 前 往荔枝窩村。 n 於 粉 嶺 港 鐵 站 乘56K專 線

小巴前往鹿頸,再步行約

給。 n 沿途:若經三椏村進入則有多間由村民開辦的

士多及食店,可供膳食及飲品補給。 n 終點:荔枝窩村間中有村民售賣汽水,另有一

2.5小時前往荔枝窩村。

小 露 天 食 店 於11月 至5月 假 日 期 間 提 供 餐飲服務,但開放與否會因應天氣而決 定。

路況及裝備 前往荔枝窩路段 n 由烏蛟騰或鹿頸前往

荔枝窩的路線較遠, 全段並以古道及行山 徑為主,請於出發前 選擇前往路段,並必 須穿著遠足服裝(如輕 便服裝及行山鞋)及帶 備足夠糧水及食物補 給。 n 前往荔枝窩方法︰烏

蛟騰經上下苗田至荔 枝 窩 (下 路 )、 烏 蛟 騰 經犁頭石至荔枝窩(上 路)、烏蛟騰經分水凹 至 荔 枝 窩 (上 路 )、 鹿 頸經谷埔及分水凹至 荔枝窩。 地質活動路段 n 活動主要於荔枝窩村一帶進行,

以平路及人工鋪設的道路為主, 有部份是小徑路段。


荔枝窩‧賞石、賞村、賞地貌

45

戲 延伸活動 / 遊 活動名稱 :

岩石導賞團

教材 : 自製字咭 時間 : 30分鐘 建議參加人數 : 不多於10人

玩法

1

參加者先行自製一套字咭,咭內的文字有:

石 磨 磨刀石

2

石 椅 磨刀石

X3張

X4張

磨 刀 石 X4張 磨刀石

碎 石 牆 X3張 磨刀石

泥 磚 牆 X2張 磨刀石

磨刀石 製 日 用 品 X3張 石

各參加者用5分鐘時間自行探索

其 他

4

每次由一位參加者帶領大家

村內有關用石製的物件,規則

去找尋的物件,並需要用三

是不可進入屋內探索,並要記

句說話介紹這物件。

下遇見石製物品的位置。

5 3

參加者若在限定時間內完成 這 項 導 賞 工 作 便 得 一 分 (分

所有人集合後,分為兩組並以

數 可 自 訂 ), 超 過 時 限 或 找

計分方法進行活動。每人抽字

不到便不能得分。

咭一張,看看需要帶領其他參 加者找尋什麼,並用猜拳方法 決定帶領的先後次序。

6

活動完成後,得分取多的組 別勝出。


4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屏山文物徑

山,地理位置在香港新界西北的冲積平原 – 元 朗平原的西部,原來的屏山河流入后海灣的河

口處。 近數百萬年來在屏山附近大帽山等高地河溪水流為河 口三角洲帶來大片河流冲積物(冲積土),覆蓋了本區 今天僅有幾處高度只有數十米低矮山丘的露出,即約 三億年前形成的古代沉積岩(粉砂岩/砂岩),而元朗地 下深處更埋藏著由數千萬年前石灰質沉積再經變質而 成的變質岩(大理岩)。 北宋年間,鄧氏由江西省南移到現今新界一帶,八百 多年前族人分枝遷徙到元朗屏山,選址在背山面海的 河口處,奠立家園。之後氏族日漸繁盛,人口衆多, 在屏山先後建立了多條村落,成為在新界定居的大族 之一。歷代鄧族後人更修建了塔樓、氏族祠堂及書 室,用以鎮海佑族、供奉祖先和教育後人。


屏山文物徑‧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一九九三年,古物古蹟辦事處建立了「屏山文物 徑」,把屏山「三圍六村」內長約一公里的傳統建 築連接起來,開放給市民參觀,成為本港第一條文 物徑。 此行程將在了解屏山鄧族歷史和傳統建築的同時, 觀察並認識當地地質岩石和人民文化的關係。

探索/研習主

1. 尋找古代沉積岩的露出 2. 認識冲積平原與人民文化的關係 3. 欣賞特色傳統建築和建造物料 4. 觀察不同種類的岩石及同途 5. 了解居民如何就地取材製造建築物料

47


4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路 線 n 於屏山屏廈路「屏山鄧族文物徑暨文物

徑訪客中心」為起點,沿「屏山文物 徑」路標步行遊覽,至天水圍港鐵站附 近的「聚星樓」為終點。 n 路程 :全程約1公里。 n 時間:約1.5小時 n 難度:( (五星為最難)

地上路標


屏山文物徑‧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屏山鄧族文物館 由屏廈路開始向上步行往文 物館入口,登上小山丘斜 路,已開始踏上約三億年歷 史的石炭紀沉積岩旅程。雖 然大部分的地面原貌已被道 路、建築物和植物覆蓋,但 只要小心留意左面大樹前草

登上沉積岩小山丘

地上的一塊岩石及路旁的破 碎小石塊,仍可以觀察到黃 棕 色 的 古 代 沉 積 粉 砂 岩 /砂 岩 。 (注 意 : 不 要 收 集 石 頭 , 觀 察後請放回原位。)

在小山丘高處欣賞屏山的地 理環境和參觀文物館展品, 便可以了解到鄧族在屏山河

草地上的 沉積岩塊

沉積岩(粉砂岩/砂岩)

口海邊前選址建村,及後來氏族的昌盛發展,是因為方便的水路交 通和肥沃的河流冲積平原土地,為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和耕 種條件。現在只能憑歷史照片想像昔日在屏山背山面海的寧靜村落 裡,村民建屋耕種的優美悠閒文化環境。 景點

2

坑尾村公園/洪聖宮 前往洪聖宮參觀途 中,在坑尾村公園 可以觀察魚池內展 示形狀有點像小狗 的 變 質 岩 (大 理 岩 ), 留 意 岩 石 的 顏色、紋理和被地 下水流侵蝕的痕 跡。未知這塊變質 岩是否來自元朗區 的地下深處。

坑尾村公園

大理岩

49


5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3

覲廷書室 屏山文物徑內的重要文物建築都以青磚建 造,經歷幾百年風雨仍然歷久不衰。青磚是 選用富鐵元素粘土作原料,經過長時間的曬 乾、研磨、攪拌、壓密、製胚、風乾、窰 燒、澆水冷卻等繁複工序,製成高密度堅硬

青磚外牆

無縫的長方型青灰色磚塊,是優良的建屋 /牆材料,比紅磚、砂磚或泥磚更耐用。製 造紅磚和青磚的原料相近,分別是在燒製後 在窰內冷卻時方法的不同。紅磚只靠自然冷 卻,工序較簡單;青磚需在冷卻時以人工澆 水,以致其中的鐵氧化物產生了不同的化學

琉璃窗花

變化,而形成青磚的顏色和高抗蝕力,工藝 複雜,價錢當然也昂貴得多,一般只有家境 富裕的人家才使用青磚建屋。 在書室內可以見到門窗的建造十分精美,物 料講究。建造門柱、青磚、琉璃窗花的原材 料其實都是來自岩石,只是加工的方法不 同。有些傳統建築近年經過維修,用放大鏡 可能會觀察到部分破損青磚其實是被粘合劑 修補過,但仿真度十分高,不易辨出。

花崗岩柱 景點

4

坑尾村 走到這裡你可能想休息梳洗一下了。但在進 去洗手間之前請先停步看看圓拱門上裝飾用 的深色光滑石塊。 考考你 – 你剛才 好像在甚麼地方曾 見到過它們?它們 屬於哪類型的岩 石?請比較它們的 顏色和紋理。

廁所圓拱門

拱門裝飾大理岩


屏山文物徑‧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宗祠內庭

景點

5

鄧氏宗祠 (法定古蹟) 進入氣勢宏偉材料講究的祠堂大 門,首先吸引人們目光的是花崗岩 地台正中一條紅色的砂岩甬道,引 向祠堂二進。這是族中有人任朝廷

雕刻精美的花崗岩柱

正一品高官的官格,後面是四支又 高又直的大石柱支撐著祠堂的大型 精美瓦頂。 在這裡仔細觀賞,可以看到多種不 同建材,包括沉重的木門和屋樑, 打磨平滑的大塊淺色堅硬花崗岩, 精雕細刻的天然紅色砂岩、青磚、 精美的琉璃窗花和琉璃瓦。這些材

門與窗

料都不是產自屏山或元朗,而只有充裕財力的人士才可以由外地購 入建屋,足見族人的地位顯赫。有鄧族居民稱,石柱和紅色砂岩是 來自江西和山東。 比較宗祠內的八角形大石柱,你會發現有些是由整塊花崗岩刻成, 有些是近年維修時換上的人造石柱。想一想,這些又大又重的建築 材料當年是如何運送到屏山的?

51


5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6

楊侯古廟 位於文物徑中段高地的古廟內小心觀察 牆身,會發現這只是手繪仿青磚牆,並 非使用原材料建造,而在地台卻可以見 到比較舊的花 崗岩石台階, 估計是近年在

非原材料的修建

原有地台上只 重建了古廟的 上蓋部分。

地台上的新舊材料 景點

7

古井 從高處的楊侯古廟向下走,在低地會見 到一口水井,是早期坑頭村和上璋圍的 主要食用水源,已經有二百多年歷史。 六角形的井口周圍以花崗岩石板鋪砌, 亦可以見到用花崗岩堆襯井壁。雖然現

位於低地的古井

在已經封上鐵網停止使用,但井內依然 水源充足,水質清澈。井口外圍是由較 新的花崗岩鋪成圓形的大平台,外加矮 圍 牆 , 成 為 一 個 小 型 休 憩 處 。 (注 意 : 請 不要揭開鐵網或站在上面,也不要擲石頭雜物 在井內。)

回顧屏山昔日地理環境,有沒有想過井 水的水源是來自哪裡?

新舊花崗岩石板

水滿近頂


屏山文物徑‧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景點

8

上璋圍 上璋圍是屏山文物徑中唯一的圍 村,四面有高牆環繞,門樓在中 軸線前面,神樓在後面,圍內兩 邊房屋密集,但分佈整齊有序。 圍牆由堅硬花崗岩石塊堆叠作為 地基,青磚砌成高牆和窗戶,高 處甚至設有防衛海盜進犯用的槍 眼。 圍村其中一幅磚牆上半部曾被大 雨 損 毀 倒 塌 , 居 民 利 用 青 磚/紅 磚/泥 磚 等 不 同 磚 塊 混 雜 修 補 , 其中不少青磚被重複再用。 留意圍牆基部右邊地上,放置了 一固大型石磨轉子,是由十分堅

圍村中軸線

硬耐磨的火山岩(凝灰岩)雕鑿而 成,而左邊不遠的地上還有一塊 花崗岩石板。近距離觀察兩者可 以辨認花崗岩和凝灰岩,請特別 留意它們的顏色和組成物質有甚 麼分別。 (注意:不要進入民居,盡量避免對 居民做成滋擾,包括拍攝私人地方 及高聲談笑) 牆腳地基

用凝灰岩造的石磨

用不同磚塊修補後的圍牆

53


5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9

社壇 上璋圍外面是一個池塘,大樹旁邊建 有一座小型社壇,放置以兩塊石頭代 表的社神,供族人參拜。嘗試觀察及 分辨社壇上供奉的是甚麼種類的岩 石?與之前看到的哪一種岩石較相 似 ? (注 意 : 只 可 在 壇 前 靠 近 觀 看 , 不 要 踏上或觸摸社壇,切勿冒犯居民風俗信仰)

社壇

景點

10

聚星樓 離開上璋圍,走一小段馬路 就到了屏山文物徑最重要的 地標 – 「聚星樓」,香港 唯一的古塔。據鄧族父老相 傳所說:「聚星樓矗立的位 置原是河口,面對后海灣, 興建聚星樓是用以擋北煞, 鎮水災,而聚星樓與青山風 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 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 這座古塔建基於六百多年 前,位置在屏山河口海邊, 傳說建基在一塊大青石上, 但在地面上無法考究。古塔 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全賴優 良用料和精心建造,以及後 人的小心維護。


屏山文物徑‧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在塔樓基部可見多種建材組合,其 中最特別是橙紅色的地磚,據說已 有二百多年歷史。從地磚的顏色及 紋理看來,可能是居民就地取材, 利用從本地深層挖出來的紅/灰相間 的新生代第四系冲積粘土燒製而 成。

花崗岩和青磚的組合

這正好向我們展示了這片元朗冲積 平原的本來面目,可以重睹數百萬 年來由周圍高山河流帶來的典型冲 積物質。

兩種不同的花崗岩

你能找得出圖中的一地 磚塊鋪在「聚星樓」的 哪裡嗎?

地磚上冲積土粘土的顏色和紋理

55


5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岩石認識 屏山文物徑到此已經完成。走畢全程之 後,你還記得路上曾經看到過多少種類的 岩石嗎?讓我們在這裡重温一下吧…… 花崗岩 位於聚星樓

沉積岩 位於屏山文物館

灰色細粒花崗岩 位於聚星樓

大理岩 位於坑尾村

晶屑凝灰岩 位於上璋圍

還有三種磚頭

沉積岩(砂岩)

青磚

位於鄧氏宗祠

紅磚

泥磚


屏山文物徑‧建基立業的一磚一石

旅 遊 Tips 交通 n 乘搭西鐵,在天水圍鐵路站轉乘輕鐵

761P (深紫色線)在屏山站下

車,沿屏夏路步行至右面第二個路口(世紀中心對面),見「屏山文 物徑」指示牌上斜路往「鄧族文物館」起點。 n 經過屏山、坑尾或「聚星樓」附近的……

巴士︰ 69X、269B、269C、E34、969、53、69M、269D、276、276A 輕便鐵路︰ 610、614、615、761、761P,輕鐵接駁巴士 K655 元朗專線小巴︰ 33、34、35

糧水 n 起點附近:坑尾村對面商店

路況及裝備 n 路線主要沿屏山民居一帶村路文物徑步行,尾

段由社壇至聚星樓須沿馬路邊行人路前往。 n 路段以已鋪設的內行人徑及泥路小徑為主。 n 最好帶備放大鏡觀察岩石。

戲 延伸活動 / 遊 n 試指出鄰近香港另外一個有大量人口居住的河流冲積平原的

名稱和位置。 n 觀察及比較途中幾種岩石的主要分別。 n 辨認地上鋪設的屏山文物徑路標是用甚麼岩石雕成的。 n 試找出青磚、花崗岩和凝灰岩可以在香港哪裡可以見得到。 n 列舉其他地方的居民就地取材建屋的例子。

57


5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大嶼山昂坪

嶼山昂坪是屬於香港少數的高地平原之一,此 地方約位於海拔500米左右。整個昂坪平原面積

約1.3平方公里,其山形地貌主要由1.48億至1.46億年 前的火山爆發後崩塌所形成。當地主要有「流紋質凝 灰岩」,另外也可找到「角礫凝灰岩」。大家亦可從 昂坪的高處及彌勒山一帶府瞰大嶼山東北及西北附近 的景致。 由於那兒地勢高且平坦,以往很少人到來活動,再加 上地方環境清幽、土地長期受霧水滋潤,適合人民居 住及耕種,故此吸引了不少僧侶前來修行及建築寺 廟,令這裏漸漸成為一個充滿宗教色彩的地方,而著 名的寶蓮襌寺亦興建於此地。

探索/研習主

1. 了解昂坪一帶與宗教及人民活動的關係。 2. 找尋「流紋質凝灰岩」蹤跡。 3. 觀察植物與岩石的關係。


大嶼山昂坪‧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路 線 n 從昂坪自然教育中心開始,往彌勒

山郊遊徑方向出發。整條路線以彌 勒山郊遊徑為主,至尾段則需轉入 鳳凰徑返回昂坪市集。 n 路程 :全程約4.5公里 n 時間:需3.5小時 n 難度:( ( ( (五星為最難)

59


6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自然中心資訊站 考察昂坪地質地貌之前,大家可先到昂坪自 然中心查看相關資訊,了解一下大嶼山地貌 地形及自然生態環境,以豐富行程的體驗。 中心亦設有免費 導賞活動,若時 間安排妥當,可 先參與中心的自 然 導 賞 活 動 (約 1小 時), 再 進 行 地質探索之旅。

景點

2

襌寺、大佛證歷史 離開昂坪自然中心往寶蓮襌寺方向前行,便看到昂 坪充滿濃厚宗教色彩的一面。由於昂坪地勢平坦、 宜居住及進行耕種活動,加上早年環境清幽,人們 不易到達,因此在十九世紀末開始,有不少僧侶及 宗教人士前來搭建茅蓬、靜室修行。其中最著名的 便是前身為大茅蓬的寶蓮襌寺。襌寺弘揚佛法至今 已經歷了九十多個年頭,當中歷任的主持有七位。 而建於1989年木魚山頂上的天壇大佛,則印證著昂 坪一帶發展成為香港重要旅遊景區的歷史。襌寺前 方有一個地壇,站在那裏可體驗到被群山(包括彌 勒山、木魚山、鳳凰山等)包圍的感覺,大家亦可 想像一下這裏在1.48 - 1.65億年前四周火山活躍 的情況。


大嶼山昂坪‧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景點

3

茶園故事話當年 再次出發,沿「茶園餐廳」招牌 方向前往,步行約五分鐘,便可 到達餐廳。可惜,現時餐廳已結 束營業,但卻記載了有一個富人 情味的故事,至今亦為人津津樂 道。由於昂坪地勢較高,一年裏 受雲霧濃罩的日子頗多,因此早 於三百多年前已有人在此種茶 葉,製作本地的雲霧茶。而這個 故事便是從這裏的茶園開始。 五 十 年 代 (約 1948年 ), 當 時 一 位 御 用 大 律 師 貝 納 祺 (Brook Bernacchi),愛上了昂坪的這一片茶園,於是購買下來,成為他的私

人園莊。每逢週末日,貝納褀都會前來茶園居住及休息。其後,因 貝納褀年事已高,無力再打理茶園,於是在1997年無條件地將園莊 交給一對居於貝澳的陳氏夫婦。起初,他們仍致力保存大嶼山雲霧 茶的出產,還提供簡單的餐飲小食。可惜由於茶園面積太大、而且 生意經營困難,以陳氏夫婦兩人之力實在難以打理茶園。最後,他 們決定結束了茶園餐廳的生意,茶園亦從此荒廢。 在這裏大家可以探索一下高地平原與植物生長的關係,了解火山岩 及這個地理環境的條件如何給予茶園植物的需要。

61


6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4

鳳凰觀日觀石河 沿「心經簡林」方向前往,便可到達「鳳 凰觀日」位置。在那兒並不能看到鳳凰山 日出最美的景致,卻可看見鳳凰山上的石 河。由於鳳凰山頂的風勢強大,植物不易 生長,山石和水土流失情況很普遍。風化 了的石塊沿著山上的河溪位置滾下,經過 長年累月的堆積,形成石河這個奇趣景 象。在鳳凰山上主要有三條石河,大家不 妨比賽一下,看誰最快找得到。

景點

5

穿花過樹奇趣徑 離開「鳳凰觀日」位置,隨即轉入「樹徑 考趣」方向(即昂坪奇趣徑)。此段路徑沿 途以介紹植物為主,大家除了可以認識多 種樹木及植物以外,還可觀察植物與岩石 的關係。如圖中的石韋(蕨類植物一種)便 告訴大家岩石與植物是有著互相依賴的關 係:岩石要依靠植物的遮蓋 來防止表面風化;植物則需 要依附岩石才能以生長。當 然這並不是一個定理,因為 植物也有能力加速岩石的風 化,無情地將岩石分解。


大嶼山昂坪‧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景點

6

流紋梯級逐個數 步行了一段昂坪奇趣 徑後,便可達東山法 門、露營地點及彌勒 山郊遊徑的交界。轉 入彌勒山郊遊徑小路 繼續前往,可找到更 精彩的岩石故事。一 路上,大家都可找到 具流紋狀的岩石,這 些便是火山岩的一種 ﹣流紋質凝灰岩。由 於當年興建彌勒山郊遊徑時利用了 附近的岩石鋪砌道路,因此,這些 具獨特紋理的岩石得以保留,並能 展示在遊人眼前。當然,若能細心 觀察的話,沿途亦可發現更多的流 紋質凝灰岩,表現其獨一無二的圖 案及紋理。

63


6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7

見證大自然力量 沿彌勒山郊遊徑繞山而行,在路上會 看到大自然巨大無比的力量 - 崩塌的 山坡。由於那兒山勢高峻陡峭,長期 受到風吹雨打,加促了那兒風化的速 度。亦因如此,中、大型的植物未能 在那兒生長以鞏固山坡結構,日子久 了,山坡便會崩塌。 這路段亦曾有崩塌的情況出現,但有 關部門已完成所有路徑的 修葺工程,道路全面通 行。建議大家前往此路線 進行活動前,必須留意天 氣變化及漁護署有否發放 相關的封路報告,建議選 擇秋冬季或乾旱日子前 往。如在前行期間發現道 被封閉,切勿強行前往。 大自然的景色雖然壯麗, 但也有其可怕的一面。


大嶼山昂坪‧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景點

8

流紋質凝灰岩教室 從彌勒山郊遊徑段轉入鳳凰徑(往 市 集 方 向), 便 可 直 達 昂 坪360纜 車站。纜車站附近有一寬闊水泥 路,只要直入盡頭,便可找到很 多流紋質凝灰岩石。這批岩石紋 狀清晰而複雜,只要仔細觀察和 找尋,便會發現很多有趣和奇特 的圖案。以往,有些遠足人士到 訪於此,為部份岩石配上名字, 令遊人在欣賞岩石的同時,加添 了幾分的詩意。如下圖所見的一 塊已嚴重風化的岩石便稱為「蓮花石」。

那裏岩石外露部份一直伸 延至一個小山丘上,但大 家切勿嘗試往上攀爬,因 為那些岩石的風化程度嚴 重,容易崩塌。另外,附 近有一間昂坪蓮花山海會 塔骨灰園,所以在觀賞岩 石之餘,亦請緊記保持安 靜,以免騷擾園內的人。

65


6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流紋質凝灰岩

的故事

形成 (Formation) 約1.48億 年 至1.46億 年 前 , 香 港的火山活動轉移至西南部, 則現時大嶼山位置。那時候火 山爆發劇烈,引致火山頂崩 塌,形成破火山口。這個破火 山口因為受到長期的風化侵 蝕,現已不再復見。不過昂坪 及彌勒山一帶的流紋質凝灰岩 則印證了這段歷史。

流紋質凝灰岩 = 流紋質弱熔結凝灰 本章節所描述的『流紋質凝灰 岩』,是與土木工程處「香港 地質考察指引」一書所述說的 『流紋質弱結凝灰岩』相同。 這類岩石的形成與一般的凝灰 岩相似,但它們形成過程時的 溫度較西貢的熔結凝灰岩低, 所以冷卻及固結的速度亦較 快。這類岩石的結構亦較幼細 之餘,亦很容易發現有一些碎 石夾雜在岩石內。其紋狀則是熔岩流出地面時的痕跡。 筆者曾考慮使用『流紋質弱結凝灰岩』一詞,但想到簡 潔的詞彙可令大家在活動過程更容易理解昂坪岩石的類 型,所以先用了『流紋質凝灰岩』一詞,然後再在這章 節內作出闡釋,讓大家深入了解它的特性。


大嶼山昂坪‧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探索 (Further Exploration) 凝灰角礫岩 在昂坪除了可找到流紋質凝灰岩外,也容易 發現凝灰角礫岩。其原因主要是大嶼山一帶 位處於約1.4億年前的破火山口帶,大大小小 的石塊於火山噴出後,掉落在火山口附近的 岩漿上,待岩漿完成冷卻及固結的過程,角 礫凝灰岩因而形成。這些石塊可以在彌勒山 郊遊徑一帶找到,它們有的靠在路邊,有的 成為梯級,有的成為鞏固道路的建築材料。 想見它們一面的話,可要細心觀察呢!

石英脈入侵 有岩石的地方,便能找到與岩石相關的自然 現象。在路途上,不難發現岩脈入侵的現 象。在昂坪一帶發現的主要是石英脈入侵凝 灰岩的現象,白色的石英脈在岩石上加上簡 潔的線條,為岩石增添多一份平凡的美。

風化現象 在路邊,大家可以找到很多風化侵蝕的現 象。圖中這塊岩石上平均地出現了三、四條 裂痕,像是被利器切割了一樣,這是由於弱 線受到風化侵蝕作用的影響,漸漸變成一條 裂痕。附近還有片狀及塊狀剝落等現象,都 可以在路途上找到。

石刻疑雲 在流紋質凝灰岩教室的位置,找到了一塊大 石,石上刻了兩個字,其中一個是「下」 字,另一個由於雕刻太過模糊,未能看出是 什麼文字。筆者查詢及訪問過很多人,未能 找出這兩個石刻的來由,但相信這與宗教及 人民建築有關。希望大家能找出它們的故事 一同分享。

67


6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生態「姿色」

昂坪高地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可找不同種類的生

動物

植物

物。看看大家能認識多少。

波蜆蝶

海芋

石韋

青鳳蝶

細葉榕

野牡丹

尖歪鰓金龜

蛇泡簕

鴨腳木

鵲鴝

台灣相思

穿根藤

喜鵲

馬櫻丹

芒箕

八哥

玉葉金花

赬桐


大嶼山昂坪‧火山流紋岩全接觸

旅 遊 Tips 交通

糧水

n 於大嶼山東涌港鐵站乘搭23號大

n 起點

/ 終點:昂坪市集有多間

商舖提供餐飲服務及售賣小食。

嶼山巴士至寶蓮寺總站下車。 n 於 大 嶼 山 東 涌 乘 搭 昂 坪360前 往

昂坪。

路況及裝備

n 於 大 嶼 山 梅 窩 碼 頭 乘 搭2號 大 嶼

途經過昂坪奇趣徑及鳳凰徑 。

山巴士至寶蓮寺總站下車。 n 於九龍紅磡碼頭乘搭1R號大嶼山

巴 士 至 寶 蓮 寺 總 站 下 車 。(此 為 單程路線,只於假日行走)

n 路線主要以彌勒山郊遊徑主,沿

n 步行路段以泥路小徑及已鋪設的

行人徑為主。 n 沿途沒有補給地方,請出發前帶

備足夠的水份及食品。

戲 延伸活動 / 遊 活動名稱 :

流紋圖案大比拼

在進行地質導賞活動時,請參加者在路線上找出不同圖案的

玩法

流紋岩石(如:最漂亮、最特別、最大等等),然後在活動完 結後看看大家所拍到的流紋岩石相片,選出取配合主題的參 選作品。大家亦可收集昂坪的流紋岩石相片,製作成網上分 享相簿,與其他人了解流紋質凝灰岩有趣特別的地方。

69


7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石澳

澳位於香港東南面,交通方便,主要是由花崗 岩所組成。這裡的花崗岩與蒲台島的花崗岩同

是香港最年輕的花崗岩,約於1億4千萬年前在地底形 成。石澳由於長期受到東北及東南季候風所影響,加 上花崗岩多節理的特質,還有岩石上因地殼移動所產 生的斷裂線,因而形成多種典型的花崗岩海蝕地貌。 例如,多個大小不同的海蝕洞及海蝕隙分佈於五分洲 沿岸及大頭洲東部海岸。石澳確實是觀看花崗岩海岸 侵蝕地貌的好去處。


石澳‧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探索/研習主

1. 認識石澳的岩石地質概況 2. 觀察石澳花崗岩風化現象 3. 了解石澳海岸侵蝕及沉積地貌 4. 探索石澳人民建築及其特色

路 線 n 石澳巴士總站下車,先前往

石澳泳灘觀賞海岸沉積地 貌,再沿石澳村道經石澳山 仔路前往大頭洲。

n 路程 :全程約2公里 n 時間:需2小時 n 難度:( ( (五星為最難)

71


7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水清沙幼的石澳海灘 於石澳巴士總站下車後,便可步行到香港其中 一個著名海灘 – 石澳泳灘(或稱石澳正灘)。 所謂海灘是由海水搬運及積聚了沉積物 - 沙 或石礫,堆積而形成的海岸地貌;海灘可依據 堆積物的大小粗幼,分為礫石灘、卵石灘、沙 灘及泥灘等不同海岸地貌。石澳海灘亦可分為 石澳泳灘及石澳後灘,兩者均屬沙灘。

景點

2

寧靜獨特的石澳村 離開石澳泳灘後,沿著車路步行,便會 經過石澳村。在這裏,可尋找到一些有 關石澳的文化古蹟,例如石澳天后廟及 天主堂。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海岸地區, 不單孕育了本土的鄉郊生活文化,更吸 引了一班酷愛大自然的中外人士聚居於 此,形成了一個華洋雜處的獨特社區。


石澳‧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景點

3

石澳山仔的岬角 經過石澳村,便走到 了位處石澳灣和香島 灣之間的岬角,此岬 角名為石澳山仔。所 謂岬角是指陸地突出 於海岸的尖端位置, 因此這地方受海浪侵 蝕的情況特別強烈。 在石澳海角遺留了很 多海浪侵蝕的痕跡, 但同時也可發現海岸 的沉積地貌,只要大家繼續前往, 便可細味當中的地貌景況。

景點

4

石澳灣的連島洲 走到石澳山仔的盡頭,便可看 見大頭洲。而石澳山與大頭洲 之間堆積了一條礫石帶,將兩 個地方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 連島洲的海岸沉積地貌。這個 連島洲並非像馬屎洲的連島沙 洲般主要由沙組成,而是由大 塊但渾圓的礫石組成,岩石屬 細粒花崗岩及石英斑岩類,故 可推斷是由附近地區岩石崩落 堆積,再加上海浪沖刷而成。

大頭洲

73


7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5

連島洲旁的奇妙景象 沿路上,岸邊的大小石塊看似平平 無奇,但只要細心觀察,卻可發現 大自然奇妙的力量。 看看圖中的亂石群,大家能否想像得 到,有誰會有足夠的氣力和時間,將這 一塊塊的大石堆在一起,給我們一個有 趣的觀賞地貌景象之餘,也給海岸小生 物的蝸居?

再看看旁邊的一塊花崗岩,大家認為它 是 一 塊 還 是 四 塊 岩 石 呢?答 案 是 一 塊 變 成四塊。由於這塊花崗岩受到長期的風 化和侵蝕,而石上的弱線較四週位置更 容易受到破壞,日子久了,原本是一塊 長形的岩石,最終沿著弱線位置分開。

這塊花崗石的模樣像不像仍未鋸開的木 塊?如果是真的話,這位木匠的手藝真 不濟,因為他竟然將木塊鋸了兩道開 口!不過,若是由大自然這位木匠在花 崗岩上造成的話,那麼便要多欣賞一 會,感受一下風化侵蝕的奇妙力量。


石澳‧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景點

6

連島洲旁的小潟湖 走到橋頭,面向大頭洲的右邊,我 們可看見渾圓的大石堆積著,而在 左邊則可看見因潮汐漲退及海岸沉 積作用所形成的潟湖。這個潟湖的 面積不太大,但當中 潟湖全貌

卻有不少的生物賴以 為生。由於由路徑前 往潟湖路徑不易走, 大家不妨先走到對岸 石灘或拿著望遠鏡, 遠距離找尋住在那裏 的大小「住客」。

對岸石灘回望的潟湖

景點

7

大頭洲上的妙景奇石 過了藍色石橋,便正式踏上大頭 洲。大頭洲的岩石母質屬花崗岩 類,本身的節理豐富,容易分裂及 崩解,再加上香港氣候温暖潮濕, 岩石容易進行化學性分解作用,因 此這裡能形成不同的岩石風化現 象。 沿著左邊小路前往山 頂,首先可看見一塊約 三米高的岩石,這塊花 崗岩特別之處在於石上 中間的一道巨大而壯觀 的裂痕,將大自然的力 量完全表現出來。 繼續向前走,便可看見一條 剛剛切好的大方包,準備包 裝推出店舖出售。當然這條 大方包是大頭洲上的花崗岩 和大自然的傑作吧﹗


7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8

山頂上眺望五分洲 走到山頂的涼亭稍作休息,可觀看大頭洲三面 環海的景致。然而要清楚眺望五分洲,則要沿 涼亭的東北面小徑走到一個觀景台,在這裏可 清楚看見五分洲被裂痕分成五份的面貌。


石澳‧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景點

9

五分洲 旅程中最後的一 個景點,便是觀 賞五分洲上的海 蝕地貌。首先要 介紹五分洲兩道 較深的裂痕 海蝕隙。其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岩石出現節理,經過 海浪的不斷侵蝕及拍打,先形成海蝕洞。後來洞穴 因海浪持續侵蝕及風化等原因再加深加高,最終頂 部塌下形成海蝕隙。 當海蝕崖一帶被海 浪沖刷、磨蝕,崩 塌下來的沙石因而 被潮水及海浪帶 走,使該位置不時 因底部被淘挖而塌下,並不斷後 退,以致在崖腳與低潮海面之間 形成一片微微向海傾斜的岩灘, 此地貌稱為海蝕平台。

而由於海水波浪在基岩海岸底部侵蝕,最後海岸沿斷層節 理或層理面因底部支撐不足而作重力崩落,形成的陡壁懸 崖,稱為海蝕崖。至於在五分洲上的海蝕崖,可在兩道較 深的海蝕隙旁邊看到。

77


7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石澳花崗岩的

故事 形成 (Formation)

石澳的花崗岩是香港典型的花崗岩,主要在 1.4億年前形成,為香港年輕一代的花崗岩。

花崗岩是因為岩漿在地 下漸漸冷卻而形成。花 崗岩中的同類礦物會在 岩石的形成過程中慢慢 結集在一起。因此花崗 岩形成的過程越長,岩 石上的礦物會越大,所 以,花崗岩亦會以礦物 的大小和不同礦物之含 量而分成不同的種類。


石澳‧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探索 (Further Exploration) 石澳的花崗岩由於近處海岸地 帶,一般都風化得較嚴重,所 以在此位置很難找到較完整及 未被風化的花崗岩層。不過在 路上用作鋪路的花崗岩卻能看 得到。雖然,這塊花崗岩未能 證實是否取材於石澳一 帶,但作為觀察完 整花崗岩層 的教材也不錯。

另外,如大家細心觀察的話,這裏岩石的表面顏色會同 時出現黃色和紅色,原因是岩石含有鐵質,基於不同的 風化程度而構成不同的顏色。

79


8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生態「姿色」

以灌草叢及顯花植物為主的大頭洲,動物品種以蝴 蝶和鳥類為主。

蝴蝶

植物

雀鳥

斐豹蛺蝶

麻鷹

黃槿

羅蛺蝶

八哥

血桐

玉斑鳯蝶

黑領椋鳥

豔山薑

斑鳯蝶

家燕

露兜樹

遷粉蝶

喜鵲

草海桐

膨琪菊


石澳‧見證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81

旅 遊 Tips 交通 n 乘搭港鐵至筲箕灣站,於A3出口附近轉

乘9號 巴 士 , 即 到 達 石 澳 。 該 站 亦 有 小 巴前往。 n 石澳沙灘旁有小量時租車位供私家車使

用,但於週末及週日經常爆滿,建議儘 假茉莉

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糧水 n 石澳村有大量食肆,可供補充糧水及提

供膳食。 白花鬼針草

路況及裝備 n 整段路程沒有太多可遮擋太陽的地方,

因此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前往,必需帶備 防曬工具及足夠的食水。 勝紅薊 木麻黃

n 海灘設有更衣室及洗手間,可供使用。

戲 延伸活動 / 遊 若然時間充足的話,大 家不妨在回程時,多走 一段前往大頭洲盡頭的 小 路 (沿 小

一柱擎天

徑繼續向前 行 ), 到 那 兒大家會有 更多花崗岩 地貌的有趣

豆腐碎塊

發現,亦能 進一步感受大頭洲在毫 無屏障保護、長期飽受 強風吹襲的感覺。

倒轉的元寶


8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馬鞍山的故事

馬鞍山郊遊徑

吐露港的南岸聳立著一座702米的高山 – 馬鞍 山。從沙田方向遠眺,馬鞍頭和牛押山以及兩峰

之間的弧形山脊,就似套在高大駿馬背上的一個馬 鞍,在它的四周分別與八仙嶺、蚺蛇尖、獅子山和大 帽山遙遙相望,遠及整個新界東部。 近二百年前的 「新安縣志」中就已經對這座山有「形如馬鞍」的描 述。相信今天不少人對馬鞍山都不陌生,可能每天乘 車或火車從對岸路過,甚至就居住在它腳下的新市 鎮。但可有想過這座高山是如何出現在這裡的?讓我們 走到馬鞍山跟前,細聽它用岩石說自己的故事: 四億年前的這裡是一大片淺水,河流帶來遠方陸地的 大量物質,在淺水下逐年沉積下來,最終固結成為香 港最古老的「沉積岩」之一部分。 到了一億多年前,香港出現了多次劇烈的火山活動, 火山的噴發和地下岩漿向上入侵,改變了整個香港的 地貌。這塊古老沉積岩被地底侵入的熾熱岩漿一次又 一次的往上推,亦有岩漿衝破岩層在表面爆發,火山 口多次噴出大量火山灰,落下的火山灰冷卻成為「凝 灰岩」,覆蓋了附近這塊沉積岩的一部分表面,令地 表高度再次增加。在火山活動過程中這塊沉積岩曾經 經歷了高壓和高溫。


馬鞍山郊遊徑‧馬鞍山的故事

火山活動最終靜止下來,之前入侵的岩漿在地底冷卻成為「花崗 岩」。接著而來炎熱多雨的氣候開始侵蝕岩石的表面,大量被風化 的破碎岩石移向低地,地表高度開始降低,花崗岩表面也露出到地 上經歷風化和侵蝕,最後只留下堅硬耐蝕的凝灰岩和被它覆蓋著下 面的沉積岩仍可以保留在較高位置,形成了馬鞍山今天的基本地 貌。 但故事到此並未完結。自從人類來到了這裡生活之後,我們的活動 令它的外貌仍然在改變著……

探索/研習主

1. 觀察馬鞍山的地貌特徵 2. 了解馬鞍山形成的過程 3. 辨識本區主要岩石的種類和特徵 4. 觀察馬鞍山各種岩石的分佈位置 5. 認識馬鞍山礦物形成的地質環境 6. 了解馬鞍山和人民文化的相互關係

83


8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路 線 n 前段由馬鞍山郊野公園開始,沿『馬鞍山郊遊徑』

標距柱登山至昂平高原,中途休息站在昂平,後段 沿明顯山徑往鹿巢山下降至馬鞍山村,返回馬鞍山 郊野公園。 n 路程 :全程約6公里 n 時間:需4小時 n 難度:( ( ( ( (五星為最難)

(宜由有行山經驗人士帶領)


85

馬鞍山郊遊徑‧馬鞍山的故事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V型谷河溪 由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向左前行不遠處有一 V型谷河溪

條馬路,橫跨一條V型谷河溪,在橋上稍作停

步,向兩旁觀察一下這條溪流的地貌。上游高聳陡峭的馬鞍山麓為溪 流集合了大面積的水源,水流向下沖刷岩石,河谷深處露出了大幅的 花崗岩基岩表面,可見溪水的流量和侵蝕力之大。這條河溪向下匯合 另一河溪出海,河口一帶昔日被稱為大水坑,地名沿用至今。 景點

2

礦場和礦洞 這一帶的沉積岩在火山活動期間,與熾熱的入 侵岩漿接觸時曾受到高溫高壓,岩石中的礦物 被重組,形成多種金屬化合物的礦脈,其中最

露天開採

多的是磁鐵礦,此處亦曾經是本港一個主要的 鐵礦場。在1950-1970年代,這裡進行過大規模 的地面及地下開採,高峰期工人及家屬接近 5000人,分佈住於各小山頭上,遠離市區,工 作和生活十分艱苦。至1980年礦業因馬鞍山新 市鎮的發展而終止,礦場被完全廢棄。

從洞口外看, 狹窄礦洞僅可供一人走過。

留意路旁靠山一面,在路旁植被遮蓋之下仍可以見到不少昔日馬鞍山 礦場的廢棄道路、建築物和礦洞。在馬路的U字型拐彎處前面是一個已 長滿植物的大型採礦平台,裡面的地下坑道現在已被封上,不准任何 人進入。(注意:不要進入任何礦場、礦洞和廢棄建築物內,免生危險。) 億萬年前馬鞍山的岩石和火山活動為人類帶來了礦物資源,令昔日幾 千人曾在此賴以謀生,但人類的採礦活動,對這裡自然環境造成了重 大的改變。礦場封閉後30年後的今天,馬鞍山的植物因郊野公園的設 立得以逐漸回復茂盛,但多處山體被破壞造成滑坡,原始岩石地貌無 法再現。

滑坡


8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3

高山河溪生態 走到馬路盡頭踏上石級路,郊遊徑橫跨了 一條小溪,溪中堆滿了大塊的凝灰岩礫 石,周圍植被茂盛,有多種林中生物。過 去馬鞍山礦工以這絛小溪水源為生活用 水,至今仍在供水給山下村民。 在這裡稍息,可以觀察凝灰岩的

小溪

特徵及高山河溪的地貌和生態環 境,看看附近有沒有發現蝴蝶、 蜻蜓、豆娘和淡水魚類? (注意:閱讀指示牌/警告牌,小心洪 水,不要污染水源及捕捉任何生 物。)

不要污染水源

水流侵蝕形成壺穴

白帶黛眼蝶 景點

5

昂平高原 走過15分鐘路程的登山林蔭小徑之後,到

往鹿巢山

了豁然開闊的昂平高原,一個郊野公園指 示牌成了這十字路口的地標,小涼亭是行 山遊人歇息的好地方。 (注意:在涼亭休息 飲食後請自行帶走垃圾)

昂平位於馬鞍山麓和大金鐘之下,水流將 昂平

山上被風化侵蝕後的泥土帶到這裡堆積起 來,令高地變得較平坦。麥理浩徑第四段 經過這裡,郊野公園亦在這小平原設立了 昂平營地供市民露營之用。在昂平高原可 以向北觀察馬鞍山和大金鐘一帶的地貌。


馬鞍山郊遊徑‧馬鞍山的故事

景點

5

獨木舟石 從涼亭背後往上走幾分鐘,來到昂平的最高 點 - 一個佈滿造型各異深色岩石的山頭。請 走近細看,它們都是表面十分粗糙、火山灰 內有大大小小火山礫、顏色灰黑色的凝灰岩 塊。凝灰岩層在高山上風化崩裂,東歪西

火山角礫

倒。再加上雨水的侵蝕溶解,風化物質成了 地上的泥土,而較硬的岩塊變成十分有趣的 天然形狀。比這更多崩塌的岩石滾到山坡下 面的深溝,堆成了厚度達20米以上全港最大 的石河。如果把所有滾石重新放回山頂,這 個山頭應該比現在高出跟多。這可以說明了

風化

高山是如何 被風化、侵 蝕和搬運而 降低了它的 高度。 (注意:不要 攀爬高石,

蟾蜍?

獨木舟?

切片蛋糕?

鱷魚張口?

切勿走近山 坡石河,石 隙十分危險)

欣賞過火山礫凝灰岩怪石之後,沿小徑向前下坡,在 分叉路口處往左穿越矮草叢走上一個較低的山頭 – 鹿 巢山。請留意觀察路過腳下的岩石,記住你的發現。

87


8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6

鹿巢山 登 上 鹿 巢 山 , 在414米 標 高 柱 處 回 望 馬 鞍 山 和 昂平全景。遠眺馬鞍山礦場對具億萬年歷史的 山體所造成的破壞,在沉積岩層高處出現的大 型滑坡清楚可見,令人感覺到震撼,值得我們 去思考岩石地貌保育的重要性。

鹿巢山標高柱

在剛走過的昂平高處右面山坡就是兩條鹿巢石 河的其中一條,灰黑色滾石堆的下面深不見 底,不宜走近。

從鹿巢山回望石河

從獨木舟石走到鹿巢山之間,一路上觀察岩石,是否有所發現?雖然無法走近廢 棄礦場,但馬鞍山在這裡用小山頭上的岩石向我們解釋了它的礦物是怎樣形成: 昂平高處的岩石是灰黑色的凝灰岩,而鹿巢山 的岩石是顏色比較淺的花崗岩,這是入侵馬鞍 山地底熾熱岩漿的一部分。兩山之間的一條狹 窄地帶散佈著一些黑色或鐵銹色的岩塊,拿在 手上感覺比其他岩石重些, 原來這正是馬鞍山 古代沉積岩在花崗岩和凝灰岩之間的高壓高熱 接觸帶形成鐵礦脈的一小段露出。 請走回頭返到山坡 前重新細看一遍這 些礦石,遠望對面 昔日礦場的位置, 再次回顧馬鞍山在 行程開始前對我們 說過它的故事,可 能在下次再望見馬 鞍山時你會著有不 同的感受。(注意: 不要採集岩石樣本, 觀察後要放回原位)

岩層分佈

鐵礦石


馬鞍山郊遊徑‧馬鞍山的故事

89

景點

7

馬鞍山村 在分叉路口看完礦石之後不再上鹿巢山,而

往馬鞍山村

往鹿巢山

是沿右面山徑向下走往馬鞍山村。在山上俯 瞰這條在山谷河溪低地只剩下數十戶的小 村,想想昔日曾有大批南下移民礦工以此為 家,房屋簡陋,交通不便,幾乎與外界完全 隔絕,日以繼夜在黑暗的坑道內採礦的日 子。後來教會在村內建立教堂和學校,礦工 子弟才有機會上學。不少老礦工已年紀老邁 或去世,現在村內人口已不多。 到了馬鞍山村之後只要向右轉,穿越村內小 路並沿著路旁水管就可以走到村口小巴站,沿馬路返回起點馬鞍山 郊野公園結束這次行程。(注意:途經村內時請盡量減低對村民的滋擾)

旅 遊 Tips

延伸探索 n 往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常設展覽

交通 n 由馬鞍山耀安邨外迥旋處過行人隧

道,沿馬鞍山村路步行上山約45分 鐘到馬鞍山郊野公園,途中可以觀 察路旁的花崗岩層。 n 馬鞍山耀安邨有專線小巴84R

往馬

鞍山郊野公園,但只有一部車行 走,班次稀疏。(上午去程 8:00, 9:30,10:30,下午回程 1:00,7:00) n 由馬鞍山耀安邨乘坐的士前往馬鞍

山郊野公園,回程亦可以電召的士 離開。

<新界文物館>,裡面有更多關於馬鞍山礦 場和昔日礦工生活的歷史資料和展品。 n 健行 『麥理浩徑』第4段

(前段)。由企

嶺下水浪窩登上馬鞍山東脊到昂平,欣賞 馬鞍山另一面的景色和岩石地貌,回程經 馬鞍山郊野公園步行往馬鞍山市中心。 (難度︰( ( ( ( (五星為最難))

裝備 n 參考天氣預報,穿著合適行山衣物,帶備

遮陽帽/傘或雨具。 n 穿著合適行山鞋,有需要可帶備行山杖。

糧水 n 自備糧水,途中無補給。馬鞍山

郊野公園附近只有一小店,但開 店時間不詳。

n 按季節帶備防曬液及驅蚊劑 n 馬鞍山郊遊地圖 n 手提電話

廁所

特別留意

n 馬鞍山郊野公園

n 出發前留意前後幾天的天氣報告,不應在

n 昂平營地,距離涼亭約 n 馬鞍山村內近小巴站

500米

大雨過後或雷暴警告日子出發。 n 由有行人經驗人士領隊,不要單獨登山。


9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古火山尋龍記

東龍洲

龍洲,又稱東龍島,古名南佛堂,位處九龍清 水灣半島的南部,香港島的東面,是熱愛露營,

喜歡親近大自然朋友的假日好去處。 東龍島的形成,大概可以追溯至距今一億二千萬年至 一億四千萬年期間的清水灣半島的古火山活動所形 成。在島上不難找到因火山爆發時所噴出的粗粒火山 碎屑流的岩層,其特徵是岩石表面滿佈含條紋構造的 紋理,這類岩石在地質學上稱為「條紋斑雜岩」。

探索/研習主

1. 東龍島週邊地質環境的變化 2. 東龍島的村落發展與郊野設施 3. 尋找古火口邊緣的火山蹤跡 4. 東龍島的昔日炮台與石刻遺址


東龍洲‧古火山尋龍記

路 線 n 從鯉魚門三家村碼頭開始出發,乘船期間觀看沿途所

見的鯉魚門石礦場、大廟及週邊地形。 n 到達東龍島渡輪碼頭後,經村落前往炮台方向欣賞景

點1-3(CP1鷹咀石、CP2石灘、CP3炮台),再返回碼頭 方向前往景點4 (CP4石刻),最後折返碼頭完成旅程。 n 路程 :全程約4公里 n 時間:需3小時 n 難度:( ( ( (五星為最難)

91


9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石礦場遺址 在五十年代初,當時戰後香港的經 濟正值萌芽發展,需要大量的花崗 石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而鯉魚門 一帶的岩層亦是花崗岩,造就採石 事業成為當地最興旺的經濟活動之 一。現時只餘下石礦場遺址,見證 著鯉魚門光輝的歷史。

鯉魚門石礦場遺址

景點

2

佛堂門大廟灣與古火山口 位於佛堂門大廟灣的海岸邊緣,屹 立著一座宏偉的廟宇 - 天后廟。此 廟 建 於 南 宋 理 宗 年 間 , 即 約1225至 1264年 間 , 是 全 香 港 最 早 建 成 的 一 間天后廟,人們稱之為「大廟」。 在觀看大廟灣的同時,請觀看四周

大廟灣的古火山口週邊環境

的海岸環境,你將會發現海岸三面 山峰隆起,被清水灣半島及隔岸相 對的東龍島圍繞著,根據地質專家 估計,大廟 灣對出的海 底可能是一 個 古 火 山 口,因上一 次的冰河時 期結束,海 水上漲,把 火山口淹沒 在水底。

火山口地貌特色是週邊山高,中間凹陷。


東龍洲‧古火山尋龍記

景點

3

東龍魚排 除了特別的地質景觀外,遊覽 東龍島西北面的魚排作業亦是 一個理想的休閒項目,遊人可 以一邊觀賞大自然的風光,亦 可以在魚排上體驗漁家生活和 環保釣魚的樂趣。

景點

4

「鷹咀石」(CP1) 登上東龍島公眾碼頭後,沿著村落的小徑向炮台方向進發,但 還沒有到達炮台之前,必經之地(CP1)及必訪的一個景點就是 「鷹咀石」,沿著右方的一條小山徑步行約一百米高處便可到 達。其命名源於外形似一只屹立在高點的麻鷹的嘴部一樣,故 被稱為「鷹咀石」。 「鷹咀石」的形成,其實是因風化崩解造成,因已與後部的主 岩體分開,造成傾斜,並存在倒塌的可能性。在觀察時,必須 保持一定的距離,切勿站立在岩石的底部或攀爬,免生危險。 細心觀察,會發現「鷹咀石」滿佈如蜂窩狀的孔,尤如剝落掉 的鵝蛋或卵石的空間。有關「鷹咀石」蜂窩狀的形成,請閱此 線路的第4部份 – 條紋斑雜岩的形成 – Formation。

93


9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5

巨礫石灘(CP2) 觀察完鷹咀石後,沿著原路返回往 營地及炮台的小徑,穿過村落的士 多往右轉,步行約兩分鐘,左下面 有一大巨礫石灘,灘 上滿佈被海水磨蝕得 渾圓的巨礫。這些巨 礫部份是被東南面的

東至東南面巨礫灘

海浪沖擊,長時期堆 探索多一點: 試探索東南

積在岸邊,有些是因

面與北或西北面的內灣海灘

附近山坡崩塌堆積的

的沉積物並作互相比較,您

條紋斑雜岩、火山角

會發現兩地的沖積物的體積

礫岩,這裡可以說是

存著極大的差別。

觀察火山邊緣印記的 最佳地點。 附近山坡崩塌堆積的岩 石,被海水打磨的圓渾。

景點

6

東龍炮台(CP3) 東龍洲炮台位於東龍洲東北面,俯 瞰佛堂門海峽,於康熙年間(16621722年 ) 興 建 , 當 時 是 為 了 防 禦 海 盜而建。炮台呈長方形,外牆長 33.5米 , 闊22.5米 , 圍 牆 高 度 約 為 三米,厚度約1.5米。從地質角度來

東龍炮台內部由泥磚及沙礫石搭建而成

觀察此地,炮台外牆的建築石料, 原來大部份均是取 自島上的原石材 條紋斑雜岩為主。

外牆的岩石是條紋 斑雜岩為主,加以 混凝土,令炮台的 抵禦力更強。


東龍洲‧古火山尋龍記

景點

7

海蝕地貌 東龍島的海蝕地 貌可以說是千變 萬化,無奇不 有。尤其是島上 的偏東北至東南 面的海岸線,長 期受著太平洋風 浪的衝擊及侵蝕 破壞,岩石中的 小縫隙被海浪撞 擊形成較大的 洞,加以波浪挾 帶的沙石長期磨 蝕,以及海水對岩石的溶蝕作用等,這類現象被統稱為海蝕作用。 所形成的海蝕地貌包括有:海蝕穴、海蝕吹穴(俗稱肚臍窿)、海 蝕洞、海蝕拱橋、海蝕柱、海蝕崖及海蝕平台等,形成海岸線凹凸 不平,灣深礫巨。相對而言,北至西南面的海岸線則圓滑平整,灘 淺沙幼,原因在於其位處一個受清水灣半島及香港島東面海岸線保 護的地方,因擁有天然屏障,故減少被風浪衝擊。

景點

8

古石刻(CP4) 東龍洲石刻是香港史前時期的石 刻,現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石刻上有「龍形」圖案,長約 2.4米 , 高 約1.8米 , 是 現 時 香 港 已發現的最大面積的石刻。在欣 賞石刻的同時,亦請留意石刻上 的岩石是屬於哪一種的岩石?

東龍洲石刻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95


9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條紋斑雜岩的

形成

形成 (Formation) 距今約一億二千萬年至一億四千萬年

形成過程

期間,香港東南部,包括現時的西貢 的巨型破火山口和清水灣半島的火山 口活動,是香港火山發展最後一個階 段的火山動盪時期。臨清水灣鄉村俱 樂部與大廟灣西部,近田下坳處,現 時仍可找到火山裂縫噴道。因上一次 冰河時期結束,導致海水上升,把大 部份的火山口遺址淹沒。雖然如此, 憑大廟灣週邊的地形,仍然清晰可見

1. 火 山 爆 發 時 產 生 大 量 的 山 火 灰 ( 火 山碎屑物),當中包含有充滿氣體 的火焰石或浮石。

山火地形的特徵及火山邊緣位置常見 的火山噴發的岩石印記。在此地域最 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就是條紋斑雜岩。

2. 火 山 灰 堆 積 , 積 壓 著 充 滿 氣 體 的 火 焰石或浮石,壓至扁平呈條狀,形 成今日的條紋斑雜岩塊。

條紋斑雜岩 簡單而言,條紋斑雜岩的形成,是 火山爆發時含有大量的火山碎屑 物,受堆積和流動而成的火山產 物。當中亦含有充滿氣體的火焰石 或浮石,在流動作用和擠壓下變成 長條形的水平條狀紋理,故稱為條 紋斑雜岩。

3. 條 紋 斑 雜 岩 塊 因 受 不 同 壓 力 的 影 響,發展出越深層的條紋斑雜岩被 壓至扁平;山頂處受壓較細的條紋 斑雜岩則越趨圓闊,更呈楕圓形。


東龍洲‧古火山尋龍記

探索 (Further Exploration) 條紋班雜岩 登上東龍島碼頭之後,沿著村落的 上山小徑往營地方向前進,沿途請 觀察岩石的變化。細心觀察,不難 發現路邊有一些因崩塌而堆積的岩 石,而這些岩石,很大可能就是火 山岩 - 條紋斑雜岩。 觀察的要點:請細心看岩石的表面 有沒有一些橫向、斜向或直向的條 狀紋理。從這些紋理,可以大概推

山腳的條紋斑雜岩

測出岩石是原地或異地崩塌而成。 若是岩體沒有受到移動或搬運,條 紋應是呈水平狀,若是後期因崩塌 或風化剝落而成,條紋可能呈斜向 或垂直方向不等,原因是岩石本身 在形成時,受壓的火山角礫、浮石 或較輕的火焰石被壓至扁平,整體 的方向應呈水平狀。 沿著山徑向山腰進發,沿途的岩體 上出現大量大小不一、呈扁狀的窩

山腰的條紋斑雜岩

狀小孔,這些小孔的形成,原因是 原先密度較低,含大量氣孔的浮石 或火焰石或礫石被風化剝落而形 成。推斷之下,東龍島山腳的條狀 斑雜岩所呈現的條紋應越細小和扁 平,隨著山勢和高度的發展,條狀 紋理會逐漸變大和變得圓闊。

山頂的條紋斑雜岩 - 鷹咀石

觀察要點 按照受壓程度推斷,越靠近底部的岩石所承受的壓力越大, 處於上面的岩石所承受的壓力則越少。試觀察山腳和山頂岩 石間的窩狀小孔的大小。

97


9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生態「姿色」

植物

動物

虎紋長翅尺蛾

紅耳鵯

露兜樹

玉帶鳯蝶

鵲鴝

兩面針

玉斑鳯蝶

黑臉噪鶥

桃金娘(崗棯)

黃襟蛺蝶

四聲杜鵑

玉葉金花 草海桐

斑絡新婦

達摩鳯蝶


東龍洲‧古火山尋龍記

旅 遊 Tips 交通 n 乘港鐵至油塘站,步行至鯉魚門

三家村碼頭,再乘坐公眾渡輪往 東龍島,全程約三十分鐘。 n 亦可到西灣河碼頭乘搭街渡前往

東龍島。 木麻黃 n 前往東龍島的船隻只於假日行

走,請留意船期及預早訂位。

糧水 n 島上有小食店,假日會開放;建

蛇泡簕

議帶備充足食水和乾糧。

路況及裝備 n 島上的主要行人小徑是水泥路 n 上鷹咀石段有鬆散沙石

刺葵

n 石刻段上落梯級約一千級,建議

帶備行山杖。

戲 延伸活動 / 遊 血桐

東龍島上的條紋斑雜岩可以說是非常 明顯,亦易於觀賞和容易到達(只須約 30分鐘的船程)。此地以外,在本港其 他地區亦可以找到同類的岩石,例 如:西貢對出的橋咀島碼頭附近、港 島東部、九龍半島東部等。 可嘗試多作探索,以比較不同地區的 條紋斑雜岩的分佈情況、條紋長度及 顏色,因環境位置不同,其面對的風 化、侵蝕程度不一,均會有不同的現

豔山薑

象和產物出現,可嘗試多作觀察和比 較其特色。

99


10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蒲台島

次探索的路線是在蒲台碼頭的兩旁開始,由碼 頭的小徑向西沿大灣步行至廟背(響螺石)為止;

然後,折返向東南沿南氹灣經昂裝進發,直達南角 咀。再沿石級北上至燈塔或涼亭結束。全程約四公 里,需時約三小時 (連觀賞岩石地貌);此外,可按體 力沿蒲台郊遊徑步行石級(約900級) 返回蒲台碼頭。 蒲台群島的地質以花崗岩為主,多呈粗粒至等細粒。 這裡的花崗岩源於1億4,000萬年前侵入地殼深處後凝 固成岩的岩體,是香港較年輕的一組侵入岩,一直伸 延至港島東南部的赤柱、石澳一帶,在香港的地層劃 分中歸入「獅子山岩套」內。這些露出地面的岩石, 若作仔細察看,不難辨別出有不同大小的顆粒,由大 粒斑晶的「粗粒花崗岩」到細粒結晶的「黑雲母花崗 岩」,真是多姿多采。究其原因,皆因花崗岩是一大 類岩石的統稱,就像一個大家族 – 具同一血統、但 有不同成員 – 花崗岩主要由石英(白色至透明)、長石 (粉紅色)、雲母(黑色為黑雲母、銀白色為白雲母) 等 礦物所組成,但不同的組合、不同的結晶大小、再加 上其他微量礦物,就會造成不同面貌特徵的花崗岩 了。


蒲台島‧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探索/研習主

1. 岩脈及侵入性火山活動 2. 潟湖的形成 3. 生物風化的特殊現象 4. 花崗岩的蓆狀節理

路 線 n 由蒲台碼頭的兩旁開始,沿碼頭的小徑

向西沿大灣步行至廟背(響螺石)為止。之 後,折返向東南沿南氹灣經昂裝進發直 達南角咀。再沿石級北上至燈塔或涼亭 結束。此外,可按體力沿蒲台郊遊徑步 行石級(約900級) 或沿路返回蒲台碼頭。 n 路程 :全程約4公里 n 時間:需3小時 n 難度:( ( ( (五星為最難)

101


10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岩脈」及「侵入性火山活動」 蒲台碼頭兩旁有很多岩脈及侵入性火 山活動的痕跡,其中包括: 「岩脈」:是呈脈狀或岩牆狀而充填 於岩石縫隙的火成岩侵入體;是侵入 性火山活動的產物。

岩脈入侵與斷裂

「侵入性火山活動」:即地下岩漿因 壓力及熱力作用入侵地殼岩層的過 程。

觀察「岩脈」與「圍岩」的顏色、 相對硬度及相對年齡。

景點

2

潟湖 「潟湖」是一種在海邊由原來海岸被 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這些湖本來都 是海灣,出海口處由於泥沙沉積,使 出海口形成了沙洲或沙堤(sand bar), 繼而將海灣與海水暫時分隔,因而成 為湖泊,或在潮水漲溢時與海水再次 連合,維持潟 湖為鹹水的特 徵。

觀察「潟湖」的水源 及其周邊生物的特徵


蒲台島‧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103

景點

3

響螺石 「響螺石」是岩石受到「風化作用」及 「侵蝕作用」的產物。學名為「突 岩」,亦有稱為「疊石」或「危石」。 其形成過程與蒲台島主要岩石--花崗岩 有密切關係,皆因花崗岩有豐富「節 理」,那麼水分、空氣便容易沿節理侵 入岩石內部,令岩石崩解脫落或分解﹔ 殘留部分卻又自然堆砌造成千奇百怪、 形態獨特的突岩,如在此的「響螺石」 及其他位置的「棺材石」、「佛手 岩」、「僧人石」等都是風化與突岩的 好例子。

考考你: 這種突岩可為我們帶來 甚麼有趣的玩意?

景點

4

生物風化 生物亦有可能參與岩石風化的過 程:如幼苗發芽及植物的根部除 了在岩石上裂隙施加機械性的壓 力外,亦提供一個水及化學物的 下滲渠道,不斷使岩石的節理和 裂隙擴大。挖洞動物及昆蟲分佈 在底岩附近的土壤層中,亦會增 加水分及有機酸的滲透性和擴大 進行氧化過程的表面積,以加速 風化的速率。

考考你: 在島上山坡植樹來保護山坡,是否可行?


10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5

山坡上蓆狀節理 這裡山坡有很多光滑的岩 石面,就是由「蓆狀節 理」所產生的形貌。所謂 蓆狀節理(亦稱席裂節理) ,就是上層覆蓋的岩石移 走後,下層原來受壓的岩 層得以舒張所產生的裂 隙,裂紋多與岩層平行。 以這裡花崗岩為例,原本

形成於地殼深處,但因上層覆蓋的岩石久 經風雨侵蝕而消失,受壓的花崗岩層得以 卸荷而作膨脹,因舒張而產生與的岩層平 行的裂紋,就是這些蓆狀節理了。

觀察並拍攝山坡上岩石及岩層形態,並留意 岩層間污漬及猜想這種現象的成因。


蒲台島‧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景點

6

山坡上的圓型巨石 花 崗 岩 有 很 多 節 理 (裂 縫 ), 而 香 港 的 氣 候 是 潮 濕和炎熱,有利化學風化 的進行。降雨時,雨水沿 著花崗岩的節理向下滲, 並進行化學風化,例如︰ 溶蝕作用、氧化作用、水 解作用、水化作用等。花 崗岩沿著節理的部份漸漸 地被化學分解而變得圓渾(類似球體),被

僧人石

稱為核心石。經過一段長時間之後,花崗 岩上覆的風化物被風、水侵蝕而移走,核 心石裸露在地面或山坡上,被稱為岩突。

以你獨到的眼光,請為島上一塊或一組風化的岩石題名,並運用你的 角度去為它拍照留念,用作日後的分享。 (考考你:這種地形為人類帶來甚麽問題?)

105


10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佛手岩

質環境介紹

景點

7

岩石塊狀崩解 (佛手岩等) 崩解作用是物理風化或稱機械性風化的一種,當岩石在 外力作用下崩裂為岩屑物或岩塊,而且完全是外表崩 裂,不涉及改變岩石的化學結構及成份。在香港因花崗 岩有很多節理,温度變化及植物的根部活動都會令原來 節理的裂縫加深加闊,最後崩裂起來。

花崗岩的崩裂


蒲台島‧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景點

8

沖溝侵蝕 沿路前往「觀日亭」時,留意山徑 兩旁,可否發現「沖溝」及其侵蝕 現象?沖溝是荒地上裸露的深溝, 常見於花崗岩地區。 首先,山火或人為踐踏損毀植物; 於是坡面泥土暴露於空氣中,受到 強烈的風化作用,令表土裸露;冬 季時,表土被曬乾而變得乾裂,出 現裂縫,易受強風影響;夏季時, 雨水打擊光禿的泥土,並沿著山坡 裂縫侵蝕,逐漸形成細溝;細溝再 漸擴闊及變深,形成沖溝;沖溝內 多存碎石,由於水土容易流失,故 此植物不多。沖溝若再發育,使當 地更見荒蕪,可形成「劣地」。

考考你: 這裡的沖溝侵蝕為何沒有青山地區那麼嚴重?

107


10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9

花崗岩與散砂 岩石往往由多種不同礦物組 成,而各種礦物的熱力膨脹系 數 (即 是 「 比 熱 」 不 同 )。 此 外,不同礦物的顆粒大小、顏 色深淺等特性亦不一樣。因 此,當溫度發生劇烈變化的時 候,各種礦物膨脹或收縮的變 化量將會不同,並使礦物顆粒

粗粒花崗岩容易產生粒狀崩解

產生壓力而彼此分離,逐步崩 解為鬆散的礦物顆粒。粒狀分 裂常見於粗粒岩石,如花崗 岩、砂岩等。與此同時,岩石 內不同礦物都會與水及空氣發 生化學作用,形成分解。以花 崗岩為例,岩石中的長石可與 水份發生化學作用,逐漸形成 黏土礦物,被雨水沖走;而雲

散砂

母礦物則被氧化而脫落,故岩 石將逐漸解體而剩下石英顯 粒,便是這些散砂了。

旅 遊 Tips 交通 n 可在香港仔碼頭乘坐公眾渡輪前往蒲台島,

但船隻只於假日行走,請留意船期。

糧水 n 島上有小食店,只在假日開放。


蒲台島‧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景點

10

觀日亭 前往觀日亭途中可發現「蜂窩狀 風化」現象。蜂窩狀風化是化學 風化的一種,岩石有一些可溶解 的礦物,當雨水或浪花接觸這些 礦物時,會將它們溶解,並會在 岩石表面形成很多小洞,這就是 溶蝕作用;這些小洞不斷擴大後 可形成塊狀的凹陷。 山坡上蜂窩狀風化的岩石

試猜想這個趣怪的地形是 受 到 哪 種 風 化 所 影 響?這 些是一些突岩重疊在一 起,形狀似一只烏龜爬上 山,而山上正有一個類似 佛像的石塔,因而得名。

靈龜上山石 靈龜爬上山聽人唸經……喃嘸喃嘸……!

延伸討論

如果政府打算在蒲台島興建「自然 風景旅遊步道」,您會怎樣向遊客 宣傳這個地方的旅遊景點?

109


11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岩石圖鑑 岩脈及斷裂

佛手岩

僧人石

蜂窩狀風化

岩石作化學性風化

崖上的麵包

散砂

史諾比

侵入性火山活動


蒲台島‧香港人的花崗岩景區

蓆狀節理與風化污漬

太空船石

石英岩脈侵入

響螺石

靈龜上山

粗粒花崗岩 容易產生粒狀崩解

岩石作機械性塊狀分裂

粗粒及幼粒花崗岩

岩脈

山坡上蓆狀節理

石刻

111


11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香港最高沉積岩

八仙嶺

八仙嶺

界東北地區主要由沉積岩和火山岩所構成,當

中的沉積岩約於1.2億年前的早白堊形成,主要

為湖相砂泥質碎屑岩沉積的產物,當中包括礫岩、砂 岩、泥岩和板岩等,多呈現紫紅色及褐紅色。 而火山岩則約在1.65億年前的侏羅紀形成,主要為粗 火山灰晶屑凝灰岩,是香港地質歷史中頗大規模火山 爆發的產物。 由屏風山、黃嶺(639米高)至八仙嶺北坡所構成的一列 崇山峻嶺,是香港海拔最高的沉積岩,此沉積岩帶一 直向東伸延,包括橫嶺、觀音峒,直至接近黃行角咀 才停止。因受到風化和侵蝕影響,八仙嶺八個山峰最 頂部的一層沉積岩已被完全移除了。

屏風山頂沉積岩


八仙嶺‧香港最高沉積岩

113

約在1.65億年前,大規 模的火山爆發形成了大 帽山組火山岩高山,當

山嶺南面的陡直懸崖層

時氣候乾旱炎熱,風化 作用使岩石崩解剝落, 季節性的降雨把礫石和 砂泥搬運到湖泊沉積下 來,固結形成八仙嶺 組。受到板塊運動所影 響,八仙嶺組沉積岩和 下層的大帽山組火山岩 被往上推,形成連綿高 聳的山嶺,亦是典型的 單斜山地貌。 八仙嶺的單斜山特色為南面山勢陡峭,而北面的山坡則較平緩。

山嶺北面是平緩的山坡和河谷


11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探索/研習主

1. 河溪侵蝕地貌

路 線 n 路線:從新娘潭自然教育徑起步,前

往照鏡潭後返回八仙嶺自然 2. 八仙嶺沉積岩之形成 3. 逆斷層對岩石地貌造成的變化

教育徑,經橫山腳下村、七 木橋至尤德爵士紀念亭,最 後經石板潭至南涌為終點。

4. 變質岩之形成

n 全程約8公里。

5. 新界東北古村落之現況

n 時間:需5小時 n 難度:( ( ( ( ( (五星為最難)


八仙嶺‧香港最高沉積岩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新娘潭入口 從新娘潭巴士 站下車後,沿 車路往下行至 新娘潭自然教 育徑入口,從 這裡可眺望新 娘潭瀑布。此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入口

外,入口附近 擺放了一塊變質岩 – 板岩作展示,此板岩 是由沉積岩之泥岩受 到高壓及高溫變質而 成。 板岩

景點

2

河溪地貌與生態 往下行到燒烤場,四周觀 察,原來今日所見的一級 級草地是昔日涌尾村的梯 田,兩旁被小溪所圍繞, 溪中常見小魚聚集,而大 石旁長了各種水生植物, 吸引蜻蜓和豆娘停留休 息。

遠眺新娘潭


11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3

新娘潭與照鏡潭 左轉走過新娘潭橋,依路碑指示 往照鏡潭,步行不遠,聽到隆隆 的水撞擊聲,新界東北四大名瀑 之一的照鏡潭隨即呈現眼前,一 瀉如注的巨大瀑布高達30米,非 常壯觀,猛烈的衝力造成深不見 底的跌水潭,瀰漫空中的水氣使 四周的氣温都下降了。 至於著名的新娘潭,相 傳昔日有一位新娘乘花 轎出嫁,途經新娘潭瀑 頂,適遇雨後溪水暴 漲,其中一名轎夫失足

新娘潭

滑倒,花轎被急流沖落 瀑布,新娘不幸淹死潭 中,新娘潭因此得名。 後來有村民於照鏡潭見 一紅衣姑娘以潭水為 鏡,弄妝梳洗,故此得

照鏡潭上的石環

照鏡潭

名照鏡潭。 景點

4

用粉砂岩鋪砌的石級 原路退出照鏡潭,依自然教育 徑往上行,腳踏由紫紅色粉砂 岩鋪列的不規則石級,左方隱 隱傳來瀑布聲,當到達小溪便 已到了新娘潭瀑布的上游。 離開教育徑後需過馬路,進入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接著是一 段頗長及辛苦的上斜石級,前 方有一個空曠的地方讓大家稍

登山石級

用粉砂岩鋪砌的古道

作休息,眺望烏蛟騰村及東北 名山吊燈籠,並可觀察出露岩 石的石質和變化。


八仙嶺‧香港最高沉積岩

景點

5

橫山腳村與七木橋村 到了教育徑的分岔路口,依指示 牌 往 南 涌 行 , 途 中 每 隔500米 便 可找到衛奕信徑的標距柱。經過 「橫山腳」下村和上村,只看見 破屋殘垣,古木蔽天,陰森荒 涼,相信已荒廢數拾年。腳下的 石排路是以前的村民用大石鋪砌 而成,在雨天及潮濕天氣時很是 密林古道

濕滑,需小心慢行。 走過橫山腳南橋和北橋,石蹬古 道轉為平緩易行,並穿梭於丘陵 地帶。四周的小山丘長滿崗松 (別名鐵掃帚,有白花油香味)和 芒萁骨,而低漥地帶則盡是禾草 茂盛的田畿濕地。不久抵達另一 條廢村「七木橋」下村和上村, 此段古道稱為「橫七古道」。

橫山腳村

崗松白花 崗松

七木橋村

山谷小徑

117


11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6

尤德亭 離開「七木橋」廢村後,古道開始緩 慢下山,當走出了樹林,眼前景色豁 然開朗。見指示牌左轉往尤德亭,在 尤德亭俯覽南涌及鹿頸的田畿魚塘, 遠眺沙頭角海和深圳梧桐山,山光水 色,美不勝收。

尤德亭

尤德亭俯覽沙頭角海

尤德亭俯覽魚塘

景點

7

屏南石澗與橋山橋 從尤德亭回行不遠見衛奕信徑標誌, 拾級而下到橋山橋,橋下澗面遼闊, 由於水澗源自屏風山,水盡於南涌, 故名屏南石澗。橋山橋是1995年設立 衞奕信徑時築建的,當地村民為紀念 昔日四村橋山小學而命名。

屏南石澗 橋山橋


八仙嶺‧香港最高沉積岩

景點

8

礫岩 接走寬闊車路,並開始下山,路旁 出露的大石多含有大小不一的礫 石,稱為礫岩。此處礫岩的形成, 是由於附近高山上的岩石經風化作 用而崩解剝落,雨 水把礫石和砂泥搬 運到湖泊沉積下 來,並固結成岩 石。它們本應位處 近山腳位置,但被 斷層擠壓而向上推 移至目前位置。

景點

8

石板潭 經過了郊野公園管理站,到達一公廁, 在公廁對面的草叢樹林中,有一條隱蔽 小路可通往香港最大的壺穴區 – 「石 板潭」。由於小路兩旁野草叢生,陡斜 難行,務必小心。石板潭位於屏南石澗 的下游。站在石板潭頂俯覽四周,但見 二十多米高的石壁有拾級而下的巨大壼

公廁對面為石板潭入口

穴,潺潺流水,注滿每個壼穴,尉為奇 觀。石板潭瀑布的石壁上共有五個壺 穴 , 最 大 的 直 徑 達2米 , 有 些 壺 穴 更 是 互通的,大自然的威力可想而知。 石板潭 巨大壺穴

石板潭壺穴

石板潭

119


12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0

南涌天后廟和鴉洲 離開石板潭後需原路返回公廁,續 沿車路下行,經過迴旋處,這裏便 是全長78公里的衛奕信徑終點。南 涌路是一條畢直大路,兩旁生長了 害羞草和大片紅樹林。出了鹿頸 路,海邊有一間天后廟,對出海面 有一座小島 – 有鷺鳥天堂之稱的 鴉洲。離開天后廟後,沿海邊路往

南涌天后廟

東可行到鹿頸小巴總站,途中留意 海邊出露的岩石,它們都呈現紫紅 色和有明顯的層理,從岩石的砂粒 大小可分辨它們是粉砂岩和砂岩, 部份本來應是水平的岩石因受到擠 壓而向西傾斜。

紅色砂岩

紅色粉砂岩

鴉洲


八仙嶺‧香港最高沉積岩

121

岩石認識 赤洲逆斷層

變質岩

斷層

河溪地貌

由於沉積或火山爆發等

由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強大

香港山多而少平原,高山

作用,堆積出一層層岩

壓力令岩層發生斷裂,若

經歷千萬年的風化及雨水

層。深埋於地底下的岩

斷裂面兩側的岩塊曾經發

侵 蝕 , 形 成V形 河 谷 。 流

石在強大的擠壓和磨擦

生過相反方向的位置移

水可同時發揮侵蝕、搬運

力量下,產生了高溫和

動,便稱為斷層。斷層的

和沉積等作用。上游流水

高壓,使岩石的成份和

規模變化很大,小的祇有

把風化物(如泥、砂和礫

結構發生改變而形成的

幾 米(規 模 更 小 的 稱 為 微

石)、生物殘骸及植物等

新岩石,這叫「變質

斷 層), 大 的 可 長 至 數 百

搬運到下游沉積。石塊在

岩」。另一情況是地底

公里。

搬運過程中被磨圓及分解

下的岩石被入侵的高溫

成砂粒。

岩漿所接觸而變質成新 岩石。變質作用將石灰 岩變成大理石,將砂岩 變成石英岩,將頁岩變 成板岩,此稱為「接觸 變質岩」。變質岩佔全 港岩石不足於1%。

瀑布及跌水潭

壺穴

當溪水從高地往下流時,如遇

在流水湍急的河溪中,不

到上面的岩層比較堅硬,下面

斷隨流水打轉的砂石就像

岩層較鬆軟而容易被侵蝕的

切割工具那樣,在河床岩

話,就會出現巨大的落差;水

石上先造成淺窩,再挖成

由高處堅硬的頂部流下,形成

形狀像茶壺的圓形孔洞,

瀑布。由於瀑布帶有砂石,會

稱為壺穴。

切割和挖空瀑布底部較軟的岩 石,而且形成旋渦;因此,在 瀑布下面往往是深深的潭穴, 稱為跌水潭。


12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生態「姿色」

常見野果

常見植物

山稔

黃牙果

淡紫百合

地稔

酸藤果

白花羊蹄甲

油甘子

蒲桃

宮粉羊蹄甲

楊梅

馬纓丹

蛇泡勒 紅苞木

野牡丹(花)


八仙嶺‧香港最高沉積岩

旅 遊 Tips 交通 n 星期日

及假日於大埔墟港鐵站乘

275R到新娘潭總站下車。 n 平日於大埔墟火車站乘搭75K號巴士到

大尾督總站下車轉乘的士到新娘潭下 車。 野牡丹(果) n 平日於大埔墟南盛街乘搭20C專線小巴

(往烏蛟騰)於新娘潭中途下車。 n 終點有56K專線小巴往粉嶺火車站。

毛稔

牙香樹

糧水 n 全程不設補給,唯終點有小食店提供

汽水麵食。 兩面針

路況及裝備 n 由新娘潭前往南涌的路線較遠,初段

上山石級,頗長及費力。另橫七古道 一段石級較濕滑,需小心慢行。 崩大碗

n 平日古道遊人較少,建議多人結伴同

行。 n 建議穿著遠足衫褲及行山鞋,帶備足

夠糧水。

土伏苓

123


12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集塊岩之旅

清荃古道

荃古道是指清快塘至荃灣之間的一段山腰小徑, 是元荃古道其中一段,為昔日清快塘及田夫仔一

帶村民往返荃灣市區之主要通道。 香港曾發生四期的劇烈火山爆發和岩漿侵入活動,並 分別形成四個巨大破火山口。第一期發生於1.65億至 1.6億年前,以大帽山為火山口核心,西面石龍拱為破 火山口邊緣,這可從石龍拱山崗上的集塊岩以茲証 明。每一期大規模的火山噴發,都緊隨著一期強大的 岩漿侵入,冷郤形成不同特質的火成岩。 位於下花山的一段古道常見有火山角礫岩,特別是石 龍拱的山崗上,可找到屬於破火山口邊緣的集塊凝灰 岩,並是香港於1971年編制的地質圖中,唯一標註有 集塊岩的地區。


清荃古道‧集塊岩之旅

探索/研習主

1. 集塊岩之形成 2. 香港火口爆發之特性 3. 火山口邊緣之岩石特色

路 線 n 由荃灣港安醫院對面的小徑入口

出發,途經石龍拱和清快塘,依 照昔日古道前往深井結束,古道 滄桑,令人懷緬。

4. 火山岩與花崗岩之土質與植被 變化 5. 香港植林歷史

n 路程 :全程約9公里 n 時間:需6小時 n 難度:( ( ( ( ( (五星為最難)

125


12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1

元荃古道入口 從荃灣港安醫院對面的小徑入口起 步,拾級而上,此段上山石級及斜路 須 上 攀 約300米 高 度 , 頗 費 氣 力 及 辛 苦。在中途稍休時,可留意石級旁灰 白色的大石,從岩石破裂的一面,其

荃古道入口

新鮮面呈深灰色,礦物的結晶很細 小,此乃由火山口爆發噴出的熾熱火 山灰跌落地面堆積、冷郤固結而成的 凝灰岩。

凝灰岩

景點

2

古道回望荃灣 續往上行,走出樹林後豁然開朗, 並到達了位於山腰的私人菜田,此 刻回望荃灣,高樓林立,昔日的工 業區已大為褪色。續往上行,終於 到達由郊野公園設置的元荃古道路

古道回望荃灣

元荃古道路線圖

線圖指示牌。


清荃古道‧集塊岩之旅

127

景點

3

火山角礫岩與花山猴王石 之後的小路平緩易行,空曠開揚,當經過一塊 大石時,細心觀察,發現大石內含有細小的角 礫碎石,此乃火山爆發時把火山口圍壁的岩石 擊碎,噴出的火山灰連同帶稜角狀的礫石和岩 屑等跌落接近火山口的地面層積,冷卻形成眼 前的凝灰角礫岩。 前行不遠,回望凝灰角礫岩巨石, 赫然發現此石上方有一塊形態神

火山角礫岩

似之「花山猴王」石。

花山猴王石

景點

4

石龍拱涼亭和觀景台 到了石龍拱的觀景台和涼亭, 四野空曠,可在此稍作休息。

石龍拱涼亭

石龍拱觀景台


128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5

青馬大橋 從觀景台和涼亭向南俯望,秀麗的汲 水門大橋及青馬大橋景色一覽無遺。 青馬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 懸索吊橋,以及全球第7長的懸索吊 橋。大橋主跨長1,377米,是香港八 號幹線青嶼幹線的一部份,跨越馬灣 海峽,把大嶼山、青衣島和馬灣連接 起來,是大嶼山與市區的唯一行車通 道。

景點

6

企業植林牌

石龍拱集塊岩 距涼亭不遠處有一企業植林牌,從背 後一條不明顯的小路,沿電線桿及朝 著石龍拱發射塔上行,此段山路頗為 崎嶇,小心慢行。如留心觀察山坡上 露出的大石,其包含之角礫越來越 大,終於到達了石龍拱的山崗最高

上望石龍拱山崗

點,這裡建有發射塔及標高柱,附近 有一塊矗立的大石,石中包含大小不 一的大塊火山角礫,按岩石分類上此 石稱為集塊岩。

石龍拱發射塔

石龍拱標高柱

石龍拱集塊岩

石龍拱集塊岩


清荃古道‧集塊岩之旅

景點

7

花崗岩沖溝與植樹 完成集塊岩的觀察,需原路返回 涼亭,然後沿元荃古道往西行, 途中分岔路有指示牌往田夫仔 向。當遊走於林間小徑,石質不 知不覺間已起了變化;由火山凝 灰岩轉為花崗岩。其風化物形成 的砂泥路,經過長年累月的雨水

花崗岩沖溝,兩旁種了台灣相思樹

侵蝕造成了沖溝,碎石路滑,需 小心慢行。茂密的樹林多是針型 或披針型葉的外來品種,這是七 八十年代植樹造林的成果。

景點

8

清快塘 出了小路改行寬闊的水泥路,見往清快塘指示 路牌後轉入小路,如小心觀察,路旁可找到四 大毒草之一的羊角拗果實,由於樹汁及果有劇 毒,切勿採摘。到了清快塘士多可再次小休, 並可順道欣賞蓮花池和棄耕的農田,這裡正是 昆蟲繁殖的樂園。

清快塘蓮花池

129


130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沿途景觀及地

質環境介紹 景點

9

高嶺石與山泥崩塌 續往前行,過了山坳便開始下 山。途中路旁泥土有輕度崩塌 現象,這是由於組成堅硬花崗 岩的礦物,如長石和雲毋被風 化後變成高嶺石(黏土),而石英 礦物相對抗蝕力較 高而成為砂粒,砂 質泥土較易受雨水

山泥崩塌

沖刷而造成塌。 走畢斜路便到達了 石英砂粒

深井。

深井在望


清荃古道‧集塊岩之旅

爆發 成岩 香港四期火山 成的火 形 所 動 侵入活 和岩漿

時期

噴出岩

侵入岩

1.65-1.6億年前

流紋英安質晶屑凝灰岩

花崗岩及花崗閃長岩

(荃灣火山岩群)

(南丫岩套)

流紋質玻屑凝灰岩及熔岩

花崗岩及酸性岩墻

(大嶼山火山岩群)

(葵涌岩套)

1.48-1.46億年前

1.43-1.42億年前 流紋質晶屑凝灰岩條紋斑雜岩

1.4 億年前

花崗岩及石英二長岩

(淺水灣火山岩群)

(長洲岩套)

流紋質玻屑凝灰岩

花崗岩及石英二長岩

(滘西洲火山岩群)

(獅子山岩套)

131


132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集塊凝灰岩之形成 集塊凝灰岩通常出現於貼近火山口的位置,它的形成 有兩種情況。 熾熱的岩漿從地殼中的裂隙衝出地面,形成錐形火山 口。如火山口通道受到阻塞,岩漿在巨大的膨脹壓力 下,便會產生劇烈的火山爆發,巨大力量把火山口四 周圍岩炸碎,碎石塊熔 岩和火山灰被拋上半 空,較大的碎石塊墮落 堆積在火山口附近一 帶,形成集塊凝灰岩。 而較細小的火山碎屑則 會隨着火山灰雲擴散到 周圍較遠的地區,形成 凝灰岩或角礫凝灰岩。

另一種集塊凝灰岩的形成情況:持續而劇烈的火山爆 發,令到火山口一帶的岩漿庫空虛,未能承托巨大的 錐形火山口,火山坍塌形成巨大破火山口,碎裂的岩 石塊連同火山灰及熔岩屑等,在破火山口邊緣膠結而 成集塊岩。集塊凝灰岩主要由凝灰岩碎塊所組成,碎 石塊須佔80%以上,其大小由幾十厘米至數米不等,石 邊呈稜角狀,由火山灰及熔岩屑膠結而成。


清荃古道‧集塊岩之旅

探索 (Further Exploration) 香港地理土質與植物關係 香港陸地總面積約 1100平方公里,三面環 海,大小島嶼二百多個,多高山而少平 原。最高是957米高的大帽山,山坡陡峭, 海風吹襲,雖擁有亞熱帶氣候,仍難生長 高大的闊葉樹,形成較大面積的原始森 林。 此外,香港的劣質土壤亦是植物生長的重 大障礙。香港地質約85%為酸性火成岩,風 化剝落的礦物所形成的土壤也偏向酸性, 特別是佔香港面積達35%的花崗岩,其砂質 土壤難以儲水,缺乏養份,更易被雨水沖 刷,造成崩塌或沖溝,不利植物生長。

香港的植林歷史 為了綠化和生活需要,香港於1870年代初 開始植林。當年政府在香港島進行大規模 植 林 , 以 種 植 山 松 為 主 , 佔 地 達 2000公 頃,這些從植林得到的木材曾作出售。 1941年起日治期間,市民生活艱苦,紛紛 上山砍木作柴薪,樹木被砍伐殆盡。到 1953年,政府開始在港九新界大量種植山 松,因其能適應貧瘠的土壤並能快速生 長,可惜在80年期間受到松木線蟲的侵襲 而大量枯死。之後改種台灣相思,它的根 系有固氮細菌能改善貧瘠的土地,故可適 應生存。 80年代起開始種植較多本地的闊葉樹,並 將樹種轉為多樣化,例如楓香、大頭茶、 韓氏蒲桃及樟樹等,以豐富野生動物的生 境和美化郊野公園的景觀,還可減低大型 蟲害發生的機會,目前植林區面積約有 12,500公頃。

133


134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香港常見的植樹品種

台灣相思 Acacia confusa

馬尾松

黧蒴錐

Pinus massoniana

Castanopsis fissa

大頭茶 Gordonia axillaris

愛氏松 Pinus elliottii

紅膠木 Lophostemon confertus


清荃古道‧集塊岩之旅

台灣相思 ,外來品種,常綠喬木,枝葉細密,樹高 可達15米。其鐮刀形的葉是由葉柄演變而成的假葉, 初夏開金黃色花朵,十分奪目。台灣相思能於劣質土 壤迅速生長,其樹冠緊密,可抑制林下雜草生長,火 災後復原能力強,被用作阻緩山火的防火帶。

馬尾松又稱山松, 黧 蒴 錐 又 名 裂 斗 錐 栗 , 高 約 10 米,是本地原生的常綠喬木。花 期4至5月 , 米 白 色 成 簇 聚 生 , 結 成橢圓形的堅果,易於辨認。黧

外來品種 ,常綠喬 木。樹皮紅褐色,針 葉多為2針一束,能適應乾旱 及貧瘠土壤,生長迅速,是香 港最早的植樹品種。

蒴錐可適應貧瘠土壤,並能迅速 生長。

愛氏松 又名濕地松, 大頭茶 是原生常綠喬木,普遍高 3至7米 , 花 期10至12月 , 葉 片 橢 圓形,葉質厚硬並帶鋸齒,花瓣 白色,雄蕊鮮黃色,非常搶眼。 大頭茶能於劣質的土地生長。

紅膠木 原產澳洲,常綠喬木,樹 高可達6米。樹皮光滑呈橙褐色, 能夠生長在熱而乾燥的環境中, 能於蔭蔽而鬆散的土壤中生長迅 速。

原產美國,常綠喬 木,針葉2針一束。 樹冠呈圓錐形,能於乾旱及酸 性土壤迅速生長。

135


136

地質遊學放大鏡 第二章 遊學線路

生態「姿色」

有毒植物

常見植物

曼陀羅(花)

雞眼藤

狹花馬錢

曼陀羅(果)

車輪梅

癲茄

斷腸草

玉葉金花

羊角拗(花)

羊角拗(果)

茅膏菜

山菅蘭

水茄

海芒果

蓖麻

山橙


清荃古道‧集塊岩之旅

旅 遊 Tips 交通 n 乘港鐵至荃灣站,步行或乘的士至港安

醫院起步。 n 終點深井有多種公共交通工具往市區。

糧水 芒萁

n 大部份路程沒有補給,只有近終點的清

快塘有士多提供汽水麵食。

路況及裝備 n 初段上山為石級及斜路,頗長及辛苦。

排錢草

n 大部份路程為山路小徑,部份崎嶇難

行,後段較多水泥路。 n 登石龍拱山崗一段為砂泥陡坡,小心及

量力而行。 台灣相思

n 避免在酷熱天氣及下雨天前往觀察。 n 本路線全程空曠,切記帶備充足食水,

防曬及晴雨天用品。

豬籠草

戲 延伸活動 / 遊 探索多一點: n 沿途觀察岩石類形的變化,從凝灰

岩、角礫凝灰岩、集塊岩和花崗岩的 位置,試推斷火山口之遠近。 n 試觀察石龍拱及清快塘的植物有甚麼

明顯不同。 n 請用紙筆描繪石龍拱的集塊岩形態及

四周地理環境。

137


第三章

岩石圖鑑(一) 火山岩

火山角礫岩

晶屑凝灰岩

流紋質凝灰岩

花崗岩

花崗岩

粗粒花崗岩

灰色幼粒花崗岩


地質遊學放大鏡

沉積岩

礫岩

砂岩

粉砂岩

泥岩

139


岩石圖鑑(二) 變質岩

大理石

千枚岩

片麻岩

風 化 及 侵 蝕現象

蜂窩狀風化

差異侵蝕

塊狀剝落


地質遊學放大鏡

地殼活動

小型斷層

小型斷層

石英脈入侵

腸狀結構

141


放大 鏡 香港自然地理 叢 書 5 www.geographic.hk

作者及攝影

: 吳振揚 Young Ng 李以強 Charles Lee 鄧國章 Terence Tang 盤穎貽 Raymond Poon 陳啟端 Kee Chan 孫嘉雯 Kaman Sun 張奎

Steven Cheung

排版及設計

: 葉朝霞

聯合出版

: 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Society of Hong Kong Nature Explorers 九龍觀塘偉業街139-141號兆發工業大廈804室 電話:2866 2652

電郵:info@shkne.org.hk

傳真:2357 1650

網址:www.shkne.org.hk

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 Hong Kong Ecotourism & Travels Professional Training Centre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64-166號亨寧商業大廈4樓

印刷

電話:2116 1971

電郵:info@ettc.hk

傳真:2573 2628

網址:www.ettc.hk

: 進富印刷公司 香港柴灣吉勝街45號勝景工業大廈13字樓A座 電話:2896 0196 傳真:2896 0160

初版

: July 2010

定價

: $58.00

國際書號 ISBN : 978-988-99960-7-9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或轉載。本書所有內容及圖片之版權 均由作者所擁有。未經出版者及作者同意,不得翻印。



岩石地貌不單止是與建樓築路有關,亦包含極高的 科學、教育、文化、景觀及旅遊等價值,更重要的 是岩石地貌代表着香港獨特的面貌。本書所介紹的 十條香港地質遊學路線,相對是市民較容易到達, 並能進行地質觀賞和研習的地點,這些路線亦大多 位於香港地質公園以外,以豐富市民對香港地質的 全面認識。希望透過本書的詳盡說明,能加強熱愛 大自然的朋友對本港獨特的地貌、岩石資源的認識 和欣賞程度,從而提高對地貌、岩石保育的意識。

ISBN 978-988-99960-7-9

香 港 自 然 探 索學會 9 789 889 99 607 9

定 價 HK$58

www.shkne.org.h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