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作者︰祁麟峰) Hong Kong’s Yosemite (Author: Mahler Ka)

Page 1

作者及攝影 祁麟峰 Mahler Ka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6 www.geographic.hk




04 西流江半島

66 長咀之旅

14

78

觀音峒群巒

鹿湖腹地群巒

26

88

馬大石澗

萬宜湖畔群山

36

98

雁谷迷壑

糧船三山

46

108

牛過路

嶼西群山

56 西貢中部 風景線

118 黃龍坑石澗


除了郊遊徑、長程遠足徑及 熱門的郊遊景點外,在香港 境內,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漫 賞的自然美景區。在這本小 書裡,筆者嘗試為大家介紹 一些被人遺忘了以及鮮人問 津的地域,行程包括了荒蕪 的小徑、廢棄古道、深幽的 溪壑與延綿的山區,這些路 線有一定的難度,每每需要 旅者自行探索,希望大家在 領略野行樂趣之餘,更可從 中細味香港幽山美水的真景 致。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晨曦時份,自東北區第一高峰吊燈籠 頂,下瞰西流江半島優美形態

景觀賞點: 小灘 > 磨刀坑 > 了哥岩 > 牛屎湖 > 牛屎湖山 > 橫排山 > 拗魚咀 > 鵝 頸咀 > 三椏灣 難 度: **** 行 程: 六小時半(需綑走岩岸及崎嶇山路)

新界東北部

西流江半島 西流江半島是船灣郊野公園裡面積第二大的 半島,僅次於如長臂般狹長的黃竹角海岬, 她幽幽又婀娜的身軀,處於著名的三椏與荔 枝窩村之間,雖然是屬於一個半島的形態, 但由牛屎湖山與橫排組成的一系列小山崗,

香港旅行界一向所指的新界東北角落,範圍

脈胳則分途以北、東、南三個方向舒展成獨

其實相當廣闊,除了船灣郊野公園一大片半

特的姿態,幾處岬角深深折折,花明柳暗,

島形的陸地與零零落落環伏著的村落之外,

令人遊訪後不得不一再咀嚼回味。打從吊燈

還包括了沙頭角海、吉澳海、印洲塘及大鵬

籠最高峰處下望,就可以全瞰這個半島那風

灣以內的一系列星羅棋佈的島嶼。由於這帶

采卓越的一面。而這個半島的周遭,有很多

是屬於下降形的海岸區域,故出現了像是數 不盡的小嶼與曲曲回回的岬角。因此,也締 造了不勝其多或深或淺的海灣。灣灣相繫、 彎承轉合,就是這個偌大半島的主要特色, 變化多端的景致還不至於此,東北部既然是 一個三面環水的大半島陸塊,故此一乏衍生 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附屬形半島,在這章裡, 我們將會探討其中一個較大的角隅,看看這 裡蘊藏的美麗景觀與及一小撮生態的概況。 恬靜如湖的三椏灣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景點值得細賞,以下就由北而南,由低至高

個岬角,緩緩躺佈的灘岸邊兒,岩奇石變,

逐一闡述。

異趣浮現眼底,這裡露頭的石塊色作瑰紅, 但卻有別於紅石門與苗田腹地間的粉砂岩一

小灘 西流江半島的北頸處,是小灘一地位

般紅石狀況,它不同之處在於不是通體遍紅

泥灘寬邁的涌灣

處所在,屬於荔枝窩以南一個小小的 谷窩,幾間村舍沿小溪兩側分佈,舊 名稱為「兆灘」,村中的一兩間屋 舍,依舊完整地保留純樸無爭的古雅 樣貌,村南位置,有幾片範圍頗為廣 闊的漁塘,查此塘區雖已廢棄多年, 但卻遺留下塘間一條條生滿密叢的泥

西流江半島

礜路,陌路雖偶有塌毀之處,但仍可勉力通

的,而是具有絢彩的點點花紋,有點兒似荔

行。最愛在冬盡春臨之日在這裡徘徊,礜路

芋橫切面的紋理,這可以說是本區奇特而獨

兩旁長有很多烏臼樹,黃紅之葉與一些新芽

有的地理景觀。賞罷奇異的岩區後,便走進

交替的情景,展示著繽紛亮麗的色彩,令小

了兩個半月形的沙礫灣,這一帶統稱為涌

灘不時煥發出悅目的面孔。近對兩層小屋的

灣,水上人呼為大灣,兩灣皆有墓穴,俱為

一個塘口,面積碩大,環境至美,沒有人工

曾氏,墓地完好,可見時有修葺。第二灣後

修飾也能展露出水湖那份淡淡出塵的氣息。

有淺谷,谷間小溪潺潺注入,土名為磨刀

塘區瀕海的一邊,是一條長長的石堤,堤盡

坑,以往有小村建於土阜之間,規模據說與

朝東向海濱前行,便可通往磨刀坑舊地。

牛屎湖村相若,由於面對墳洲、鬼洲與爛船 排,亦曾發生船難不幸事件,故村人確認此 地風水不佳,故全體棄村而去。

磨刀坑 先前陳述過這片 半島的彎角甚 多,孤寂的了哥 岩與著名的西流 崗漁村都是處身 於岬角其中。這 裡拐一個灣,轉 上一角,景調都 是瞬間幻變,時 而恬靜,時而廣 袤,真的令人迷 醉不已。自小灘 的石堤接到第一

磨刀坑海岸處鋪滿了色彩艷亮的奇岩


春霧迷漫下的幽清小灘廢村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了哥岩

了哥岩嘴角處的高削 石岩

經磨刀坑後,地頸與山丘組成一個有趣的 水岬,形狀一如巨鳥俯下長喙,正好又與 如鴨軀的墳洲相吻,這便是嬌小的涌灣咀 了,涌灣咀與了哥岩的海岸線比較畢直, 已沒有先前涌灣那麼蜿延曲折,臨近了哥 岩,岸崖嶄峭崢嶸,岩石黑黑黝黝,一 片肅冷。此咀與吉澳的白沙頭遙對,中 間隔著的就是印洲塘四門之一的青洲瀝 了。角盡潮石色澤更顯烏墨之色,加上 海波來回洶動,景貌荒涼已極。翻過岩 咀的另一端,遠處一角探出的西流江隔岸 了哥岩舒坦的南岸

相對。東北的岬角就是這樣的令人驚訝, 又可說令人沮喪,一角完了又是另一岬角 倏然曳出,不要看扁了仿如咫尺可達的彼 端,往往要綑走既深邃又漫長的灣篤才可 以翻過對岸。了哥岩與西流崗就是一個好 例子了,拉成直線走的話,可能只需五分

西流江半島

鐘的步程,但沿著曲折又難行的岸石蹣跚 繞行,花上一句鐘的時光也不能輕易就縋 哩!

淺淺冬暮下,牛屎湖灣洋溢一片柔和的氣氛


牛屎湖灣北岸端仍留有古老的石礜村津

牛屎湖 牛屎湖又叫牛池湖,夾於西流江與了哥岩兩個如蝸牛角狀的水岬之 間,深藏如斗的內灣稱牛屎湖灣。灣盡有小渡頭,向東一邊叫作屎湖 背,灣中屹有如饅頭形的小渚,有石堤左右連亙,向西的堤堰已呈毀 爛 現象 , 相 信 不 久 便 會 塌 陷 。 堤 後現今是淺湖式的沼澤,右折沿以 往的水泥鄉路,林間鑽鑽尋尋,可 步抵山腰間的牛屎湖廢村,此村建 牛屎湖廢村

於灣篤深澗裡的谷巒之中,因棄村

已久的關係,林木任意四面高聳,幾戶荒屋交擁在藤蔓 之間,形貌頗為陰森,據聞這處昔年是一條大村落。而 牛屎湖村的棄村原因,與磨刀坑村具體相同,亦是因為 風水不佳而遷徙的。沿村路接山徑上行,由於東北水務 工程開拓的關係,此帶的路段已闢築得頗為好走,很快 便可以上啟到開曠的小草坪,坪口原有舊路可直駁了哥 岩,但今已蕪廢不復可走,坪側有明顯泥徑北降,輾轉 可走回磨刀坑及涌灣等地。如續沿大路上行,不久便可 到達牛屎湖山與橫排的坳口,向東沿脊放步,便是橫排 的所在地了。

牛屎湖廢村側的濃蔭溪谷,夏日流水連綿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橫排山上眺望青洲瀝口的西流江小岬角

西流江半島

西流江 西流江半島東北部有兩大岬咀仿如巨鹿之犄角,上角是躆北立於青洲瀝口的了哥岩,下角就 是面對著名印洲的西流江, 西流江據悉原名應為「犀牛 頭崗」,傳云膨脹的半島中 央是牛身,而角盡一丘如鼓 突起的是牛頭所在。西流江 角盡之地頸,形貌奇特,具 有東、西兩灣,東為淺灘的 外灣,而西為內灣,灣口西 延成為牛環套的模樣,又稱 作白草環,以往兩灣依地頸 處分別築有村落,現時只有 外灣仍有村民聚居。西流江 村建村較牛屎湖村晚,約始 於1960年代左右。

10

黃昏時份西流江回望吊燈籠


牛屎湖山 橫排的坳口,昔日鄉人稱作牛屎湖坳,是 連接三椏村及磨刀坑的重要甬口,坳口北 上有小石界碑,循脊沿斷斷續續的山路漸 上,三椏灣逐漸嶄露出媚人至極的水灣風 光,如逢清朗的日子,遊者不得再三絕 嘆。牛屎湖山雖只高142米,但倘站在峰 頂的測量墩旁,風貌甚是惹人垂愛,南看 是極度醉人萬分的內灣三椏灣,朝遠一點 就是波濤不興的印洲塘,一個轉面,涌灣 的山水又足以令人眼前一亮,這兒與荔枝 窩海相連,三三兩兩的礁嶼點綴碧水間, 景貌絕不比三椏那一面遜色,美中不足就 是遠處沙頭角海的邊兒,鹽田貨運港一排 又一排如無盡的起落物流架,一艘又一艘 的大型貨櫃輪進進出出,將這一帶的自然 之色可謂盡逞破壞殆盡,也將大鵬灣的海 水水質搞得一團糟 !

橫排山上眺望青洲瀝口的西流江小岬角 牛屎湖山南腰處回看迂迴有致的三椏灣 牛屎湖山上可一覽涌灣外島如螺髻的獨特姿容

1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橫排山與拗魚咀

水面覓食,這個乖小的海咀輕靠在三椏小渡 頭的南邊兒處,有小名叫作鵝頭咀,角陲 近岸的拗魚咀及虎王洲

還屹有一座小阜,像是一個別出心裁的觀 景台,臨頂探身俯看,三椏灣寧恬的水岸風 情,出奇地又展露另一番盎然的翠水濃山之 意,可令你一再傾心哩。 拗魚咀海岸

在山林豐阜的東北區內,不要看輕一座小山 與一隅細灣,往往柳暗花明,一個轉折就是 一幅美畫,好像只高百餘呎的橫排山,旖旎 的風貌就夠你瞧得入神了。此山處於岬角多 起的牛屎湖半島上,如你細數,大小岬咀不 下十數處之譜。從橫排嶺上北看,獨特的牛 屎湖灣,岬臂兩抱拱,珠嶼繫小湖,景致仍 是那麼迷人。嶺上東西兩端,每走一個小 崗,南看三椏灣,景貌多變,一忽兒整個 西流江半島

如湖的內灣走進眼底,一忽兒山巒交擁下, 又成了一個密閉的小翠塘。橫排山的盡頭, 岩石嶙峋,向拗魚咀方向下山,山嶺猶如劍 脊,有點危峭的味兒,臨近角端,路跡越不 明顯,瀕海崖岸峭直,須小心從事。 從迂迴折折的三椏灣,越拗魚咀沿岸綑到西 坦闊的橫排山嶺上環望三椏灣與吊燈籠景貌

流江的小漁村,旅界 稱這片海岸線為「黃 金海岸」,風光之美 可見一斑。拗魚咀返 三椏灣為平坦的泥石 灣岸,偶有一些小狹 岸,在接近碼頭一段 是墳區的水泥徑道。 值得一提還有一個蒼 海遺珠的小角落,她 就如一隻幼鳥引出靈 巧的小嘴,在鏡澄的 12

橫排山上賞看三椏灣暮色


三椏灣的新屋下

行程參考地圖

1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1

橫嶺頭開闊的山嶺上,遠盼傲立船灣海上的仙姑峰


景觀行賞: 烏蛟騰 > 苗田 > 馬尿河 > 黃竹涌 > 大馬峒 > 觀音峒 > 橫嶺 > 馬頭峰 > 烏蛟騰 難 度: *** 需 時: 約六小時半 (部份山路崎嶇隱蔽)

東北區腹地 烏蛟騰廢棄田壟的景象

大抵新界的東北區因有著重重延綿的山阜與 河涌,林木豐蔚,宜於耕種與漁獵,所以幾 乎每個台地,都有或大或小的村落築躆。因 此,遊村問俗,穿田過陌,早已成為五、 六十年代往遊東北的特色。時移世易,部份 村莊已呈殘破不堪,祇餘一些較大的聚落, 仍可給與遊人追憶往昔農村的氣象。 東北區還有她最誘人的地方:那就是她婀娜

已讓東北區呈現了無數醉人心神的美景了。 繼前章之後,筆者再為大家介紹區內另一個 山中的旅程,路線設計屬於循環式,均以烏 蛟騰作為起迄點,而主題景區就是觀音峒一 帶的山脈。行程分為三段:前段自烏蛟騰開 始,行徑平曠,暢順易行,大部份為村路及 古道,具路碑指引。中段自苗田進入大峒以

橫嶺頭開闊的山嶺上,遠盼傲立船灣海上的仙姑峰

多姿的海岸線與星羅棋佈的島嶼,由沙頭角

北的山嶺,乃屬於馬尿廢村及紅石門區的迷

海的亞公角伊始,直到黃竹角海為止,在這

椏範圍,比較難走,後段觀音峒至馬頭峰則

片平靜的海域角落,有若西子湖般美的印洲

為景觀開揚的分水嶺路線。綜觀全線,只適

塘,有形態千彎百曲的岸咀,只此兩者,就

合已達一定遠足經驗的人士往遊。

站於糞箕托分水嶺上,橫嶺北部奇特且迷詭的巒壑盡現眼前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苗三石澗中段處具嫣紅色調的澗石

觀音峒群巒

大禾綑置於阡陌田間,現今往來,仍可見荒

烏蛟騰

壟片片遺跡。越九擔租後,不久便分作上下 烏蛟騰原作烏蛟田,是東北區最負盛名的

兩途,上路為通往犂頭石及三椏村的郊遊路

大村落,亦是旅行的重要集散地點。現今

徑,應沿下路而行。此帶現因水管工程施工

該村人口仍然眾多,近年亦落成了不少新

關係,路胚被開闢得更加寬闊,已不再是獨

屋,漸與純樸的農舍氣象大相逕庭。

特的羊腸小路了。大約徐行十餘分鐘後,便

往日由烏蛟騰到九擔租之間,環繞身畔俱 是田疇處處,秋際時,更是一個又一個的

來到一處坳口。路徑開始盤谷壑下行,這時 便踏進了苗田古道。

苗三石澗 伴隨苗田古道旁的一道蜿蜒山溪,稱為苗田 溪,旅人則呼作苗三石澗,意即指苗田流向 下游的三椏涌。此澗曾被列入為第一代九 大石澗,可見早歲旅人對其重視程度。澗 途的上、中部份,樹木兩岸攀長,流泉則 輾轉而下,澗床每多石菖蒲及翠綠的苔蘚 1

烏蛟騰村落


生長,加上了林蔭拱垂, 使澗谷內散發一股幽清出 塵的氣息。自鐵橋起的下 段澗道,甚少遊人問津遊 溯,其實穿越了小片林道 後,澗容會變得寬邁,石 層斜斜疊落,水流絮絮紛 飛。倘能配合夏日水沛時 節到訪,會倍覺此澗風采 非凡。

滿目殘垣的下苗田廢村

苗田村 苗田古道為接走三椏涌及上 引九擔租的石砌村路,路貌 非常古雅,天然的素材,一 石一塊的鋪蓋,盡見先民的 智慧與成果。 以往苗田沿谷建有三處村 莊,為人所熟知的是上、下 苗田村,而界於兩村之間, 曾闢有小撮台地,傳為中苗 田村的所在,但現今不要說 中苗田,就連上苗田村的定 位已有一定的難度,而下苗 田村現仍保留幾幢通頂的殘 破房舍,讓過路的旅客一瞻 廢村的荒寂。步過下苗田 後,依苗三石澗側的大路下 履,約廿餘分鐘 (接近中遊 鐵橋前的山咀),在一處較大 的支澗前方,會遇有一塊小 型告示牌,牌邊叢林間躺有 隱晦的小路,這就是通往馬 尿河的叢林小徑,亦是進入 東北區有名的迷椏地帶的門 檻。 上苗田間的苗三石澗,溪道曲深幽折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吊龍籠峰巔下瞰觀音峒以北深沉魍魎的迷椏地段

迷椏地帶

間斜斜地上繞,需跨越兩處小坳口,該兩坳 之間,有高逾過人的崗松遍植,成為一條頗

觀音峒群巒

所謂迷椏地帶,多是處於丘陵山腹之間,路

為特別的崗松隧道。在第二處坳口,有向北

徑多變一如枝柯紊亂,每易使人迷惑,行走

下行的小路,可繞返苗田古道。沿坳迂迴循

其中極易迷失方向。港境內有多處被旅人共

東面的林谷內鑽,片刻便深入到馬尿河的內

識的迷椏地帶,著名的有三者:其一是青山

谷。

五度水與大冷水一帶腹地,其二是大欖涌的 清快塘及下塘一帶谷巒,最後一地便是東北 區由馬尿至戶洲塘間起起伏伏的阜陵了。

馬尿實指一細小谷流的名稱,又作馬尿河, 谷貌雖窄,但蕪田痕跡仍可細辨。舊有三 兩小屋依附山邊,稱作馬尿村,但已廢置逾

其實由馬尿河到戶洲塘兩地,現仍有明顯的

四十餘載,現今相信磚瓦亦難覓一二。馬尿

路跡可以依循,尤以黃竹涌至紅石門一段,

河瀕海處墜成陡崖,夏日間促成急瀑,白水

路跡現今仍不算太過模糊難辨。但紅石門串

潑然衝向海濱,鄉人呼為馬尿瀑。此瀑如非

聯于戶洲塘,雖曾有花籃古道經長窩抵達,

處身在北海篤及長排頭一帶的岬角上,實是

但今已不能通行。倘要到戶洲塘的話,

極難窺見。

最快捷的途徑,便是從紅石門沿海岸 綑邊而往。

馬尿河 自苗田古道進入叢林小路,路胚尚算 明確,只是兩旁荊灌略為阻途,遊者 小心覓路便不致迷亂。要踱入馬尿河 廢谷地域,首先要在大峒以北的崗巒 1

黃竹涌上源的澗谷


黃竹涌 分隔著黃竹涌與馬尿河的,是一座低矮而狹長的山丘,土名馬背 峒,峒南垂一淺峽,坳中小路互貫於馬尿與黃竹涌之間,此帶路 徑偏窄,不時斷斷續續,頗多轉折,遊者宜注意前人綁下的絲布 記認,當可行進無誤。坳間的林裡,冬日多吊鐘花繁簇盛開,每 為枯色的林木展示一個清新的氣象,也預示著冬盡春臨的新開 始。 黃竹涌上遊是一個盤谷,林帶相比馬尿河谷更益稠密,週遭偏 多竹樹濃佈,遊人時要矮身穿越幾道由竹群串連而成的天然隧 道,由於亂竹紛擾,行進時不宜偏快,以免被蠻竹傷害。 黃竹涌又名大水坑,因澗內多黃竹孳生而命名。下源出口為一 黃竹涌中段有明媚的澗道

處如漏斗型深窩的海 灣,稱曰大水湖。此

有如內湖的海灣共有東西兩個深屈的海篤,西篤 處有兩支淙淙流源相遇,分別為為黃竹涌與牛角 涌,而東篤亦逢溪口潺潺引下,即為蕉頭坑所在 地。黃竹涌一年四季每多蛇類出沒,曾多次遇見 紅脖遊蛇及不知名的蛇類遊走其間,值得一提的 是:本溪還特產一種褐色的虎紋小蝦,只有指甲 般長度,但在港九其他諸澗裡未嘗一見。

大馬峒與觀音峒交接處西看群巒交疊

大馬峒山脊上回看黃竹涌上源窩谷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夕暮於觀音峒北脊間,可盼巒影依依景象

大馬峒 觀音峒群巒

黃竹涌中段的澗途石道寬燦,流水終年不 絕,為是次旅程的大休上佳良地。大休後可 續沿澗旁小路出岬,轉抵崗頂之際,會頓覺 景貌豁然。此崗儼如一座天賦的觀景台,可 縱覽整個大水湖恬靜的內灣外嶼景貌,遠處 的往灣、娥眉、吉澳列島如蓬萊,嬌嬈的風 姿令人神往。往後的步程,應循崗松間不明

大馬峒回顧形如布袋般的大水湖內灣

顯的山路上陟,輕輕踏上了大馬峒的範圍。 由於客家人多稱山為峒,故 東北一帶,偏多以「峒」 為名的山峰,如尖光峒、大 峒、觀音峒、雞仔峒、鹿湖 峒等。大馬峒是其中一個不 太著名的「峒」,它位於 觀音峒北麓,是一個像馬背 型的小山嶺,高若百餘呎, 它將黃竹與牛角兩涌巧妙地 分隔開來。攀上大馬峒頂, 20

大馬峒以東的巒壑


大峒嶺上的冬日夕暉景致

2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景貌又是一變,向西展目,山巒覆疊,層層 相扣,直可看到黃嶺與龜頭嶺,重山有如畫 圖,引人入勝。向南越一低坳後,便要向觀 音峒拔聳的山坡挑戰,此段路徑頗有牛押山 北巒的風味,亦為旅程中最艱辛的段落。在 深峭陡坡中扶木引葛上攀約卅分鐘,便會遇 上從右方而來的橫嶺大路,若依左方前去, 觀音峒西稜上的浩闊巒景

可到訪紅石門坳及鹿湖峒等地。如要接上觀 音峒的峰梢,需涉走隱約的小草胚繼續上 登。

觀音峒

觀音峒上南顧船灣淡水湖

觀音峒高304米,為廣長的 橫嶺山脈東陲的高峰,山 勢以東南方最見險惡,崖 坡急削,頂峰如髻隆然而 起,外觀有點兒像大帽山 下的觀音頭。標高墩下的 峰頂平坦如圓桌,面積亦 極遼闊,週遭視野無阻, 可縱目八方環顧形勝。 在諸景紛陳之中,筆者最 擊賞的就是船灣內湖的景

22

仲夏晨曦的璀璨光華,披滿了整個印洲塘


象,那岸線優美的東心 淇半島,那倒照浮雲的 靜淌湖水,那如天虹倚 在天際的船灣浩瀚長 堤,在在都是香港山水 的真致極品。在觀音峒 觀景後,便要展開全走 橫嶺的步伐,遊者宜回 走峰北重返大路。若沿

傍晚於大峒分水嶺上看柔恬的船灣淡水湖

峰頂順西脊落走大峒,小徑會漸趨隱 沒,榛莽阻途,很是難走。

馬頭峰上看赤馬頭山嶺

橫嶺 橫嶺為船灣淡水湖北岸一系列山嶺的統稱, 大抵由六峰所組成:依次西起的為赤馬頭、 雞仔峒、中部橫嶺坳、三台頂、大峒及東盡 的觀音峒。各個山嶺落差起伏不太大。故不 論自吊燈籠南視或自西貢的石屋山北盼,橫 嶺山形均如長凳般平躺,而大峒更是橫嶺山 系中最平緩的山脊。遊人經大峒後,在折走

大峒與橫嶺的落暮姿采

2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馬頭峰山嶺

橫嶺坳前,會遇上一 條下趨的坦途,這是 下苗田村連繫橫嶺的 大徑,倘遇時間不足 或不願長途跋涉,便 可在此轉走下路歸 途。

馬頭峰 由大峒尾部上登橫 嶺頭,經赤馬頭而 抵馬頭峰,差不多全 為稜線的路程,路徑 寬大,岩質應屬礫岩 及粉砂岩,色素帶粉 紅,很是特別。此帶 地勢每多急坡上下翻 騰,且浮砂碎石充塞 觀音峒群巒

於途,行來比較費 力。馬頭峰頂仿若觀 音峒般,南水北山的 氣貌亦甚遐遠,尤以 俯看九擔租梯田的疊 疊翠谷最具韻味,此 帶山巒多產楓香.深 秋初冬時節,山坡上 泛呈一片欣欣淡紅, 伴著涌尾綺麗的塘 色,景致耐人細賞。 自馬頭峰降接烏蛟騰 村,部份路徑已被重 新開拓,遊者大可舒 懷適步地踏回烏蛟騰 村。如時間及體力許 可,亦不妨加遊一 程,循古道傍照鏡潭 下走新娘潭賦歸哩!

2

馬頭峰雄魏的峰梢上,俯視涌尾內湖景色

馬頭峰北脊邊兒遠看一峰矗立的吊燈籠


船灣淡水湖東篤的東心淇半島

行程參考地圖

2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2

秘幽的石槽簾瀑上瀑姿容


石槽簾瀑深藏於巨岩之內

景觀行賞: 富安花園大水坑 > 中游水壩 > 英雄石 > 馬鞍山村 > 良友路 > 馬鞍山恒安村

石澗為:大城、梧桐、屏南、橫涌、雙鹿、 蓮花、黃龍、昂深與水澇漕。除了上述的著

難 度: ***

名石澗外,境內還有很多動人及引人入勝的

需 時: 約四小時半 (部份澗道崎嶇)

谿谷,可供溯行攀玩。在這篇裡,筆者就為 大家介紹在馬鞍山裡,一支不太難溯但風貌

概 況

獨特的石澗-馬大石澗。

經過濃濃淡淡的春霧輕拂,歷過初夏 的洪流沖刷與飄忽的驟雨洗滌。到了 盛夏季節,境內的山溪,都會散溢著 一股清麗動人的氣息,這個時份,徜 徉在幽深的澗谷裡,讓流水輕濯你的 足踝,讓瀑花濺撲你的臉龐,細聽淙 淙低鳴的水泉,那就是溯澗尋幽的美 妙樂趣了。 香港的石澗,為人所熟悉的,首推是 九大石澗,隨著年代的更替,九大之 列出現不同的版本,最新一代的九大

富安花園以西的另一條大水坑,澗道開曠明麗

2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三級水池內輕盈飄逸的流泉

馬大石澗 馬大石澗

馬鞍山系南北兩面的谷巒裡,各有一支著名 的溪澗,在南邊的是馬西石澗 (指馬鞍山流 下西貢,位在牛寮與龍尾間的一支源流), 七、八十年代為極其著名的坑流,曾被早歲 旅人選入為第一代九大石澗。在北面的,就 是現要闡述的馬大石澗,此澗導源於馬鞍山 西南面的山巒,下源出口處為大水坑。 這條石澗以中、下游的風光最為優美,坑口 以上一段為老年期的侵蝕河道,河床寬平開 曠,圓滑的大石填塞著整片谷道,石室、孔 道、壼穴在澗途中常可得見。自中段水壩 後,澗勢陡升,流水蹦躍、泉簾匹匹,或輕 掛簾注,或昂嘯飛縱,千形百態,是本澗的 菁華區所在。中游處,澗道源分兩支,向東 一支為直上馬鞍山西馬肚內谷,而向南一支 則繞進礦場谷地,澗床多礫石遍佈。上源折 入馬鞍山山村後,澗道趨窄,向東北繞入彎 曲山的巒腹內收歛。

2

英雄瀑後的馬大石澗,澗勢平坦開揚


兩顆巨石互峙的馬大石澗入口

大水坑

下游

馬鞍山富安花園,兩旁都有河涌流經,以往

馬大石澗的大水坑出口處,早已建成廣闊的

此地為河口的三角沖積扇,兩河作較剪水形

排水渠道,可沿此直通澗內。馬大石澗中

態匯注沙田海。事有湊巧,兩邊的河涌土名

游處雖然流經馬鞍山村,但由於水源未被污

都稱作大水坑,先說右面的一支,它導源於

染,流水依然是碧水清洌,沁滲人心。澗口

石芽山與鹿巢山聯嶂之內,澗貌非常深邃,

兩旁,分別有兩顆巨石互相屹峙,好像靈獸

中部梅子林至茅坪一段,稱 作茅坪溪,林木蒼黛,充積 著原始氣息,而梅子林以下 的澗途則甚為平緩,翠林幽 泉,箇中不乏佳景,為免與 馬大石澗出口處的大水坑混 淆,旅人多稱此源為梅子林 大水坑。至於向左的一支, 就是馬大石澗了,涌口附近 有古村橫列,喚作大水坑 村,已具三百多年的歷史, 現今新宅與舊圮混雜一起, 可說是古顏新貌一應俱全。 馬大石澗出口處為大水坑村

2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般守護著溪口,穿越這獨 特的孔道後回望,右面那 顆 巨 石 又 像 虫禽蟝 蹲 伏 , 岩 背蒼苔攀附,上有老樹如 傘仰生,環境極具古雅風 采。 入澗的初段,林蔭參天, 將澗道的上空重重交抱, 陽光滲射,水流潺影,週 遭是清新的一片翠綠。稍 入,氣貌逐漸開曠,巨大 的岩石一層又一層交疊在 寬拓偌大的河床上,石顆 色調潤白且被流水沖刷得 滑溜渾圓。馬大石澗就如 同大嶼山的黃龍石澗一 樣,齊備了河流上、中、 下遊三種固有形態,而此 澗的下游部份,更將老年 馬大石澗

期石澗的特色表露無遺, 在香港境內,是較為難見 的景致,值得流連細賞。

溪床巨岩纍結的馬大石澗下游

時光隧道 時光隊道以往是馬大石澗下源處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 這裡本是巨幅石岩圍佈的地方,由於兩側俱是密林與滑 不留足的岩層,中間是難以穿越的水瀑深潭,唯一上通 的法門,就只有從澗道左方的狹窄洞罅勉力上鑽,才可 繼續行程,故旅人稱這條只容一人通過的巷罅為「時光 隧道」。但此景不知何故已崩塌多年,現在卻成為一個 兩岩交疊的石拱門,遊者輕輕鬆鬆提步就能穿過了。跨 越了時光隊道的舊地後,眼前便是十分有趣的三級水 池。 30

昔日的勝景-時光隧道現已變成了一道石拱門


三級水池 時光隊道後幾個交織一起的水潭,昔日有旅人漆 上附名,題曰:「三級水池」。那個年代,好像 還沒有什麼三級制的,現今這個地名,多少令人 有點兒發噱。這裡的三級水池,意思不是指水潭 像台階模樣,一級之上又是一級,而倒是頗似庭 院的三進式結構,水潭一個緊接著一個。潭與潭

三級水池小瀑特寫

之間隔著弧形如臂的 岩咀,每個潭都躲在 一個岩碗之內,這三 片水池,形貌絕對是 別具一格。 三級水池中以第一級 最深最廣,由於潭內 的石礫經年累月地堆 積著,現今已沒有那 麼深了,情況一如九 徑山的老虎坑一樣。 第二級水池形態最 美,岸線婀娜嬌嬈, 潭末短泉三路分途瀉 下。左方的小瀑似在 鳥喙狀的水台上輕妙 的浣下,承托的瀑台 在不同的角度看都恰 似藝術雕塑。右方的 小瀑宛如孩童玩滑 梯,滑出一道跳皮的 白虹。第三級也是最 神秘的,第一眼是不 易察覺出來,而面積 細小得只蹲下一個人 哩! 三級水池全貌

3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中游水壩 三級水池後是一 段較為漫長的平 流坑澗,澗床內 可見以往工地 所遺留的金屬垃 圾,環境稍嫌齷 齪,令人微覺不 快。約行半小時 後,便會來到中 游的水壩。 馬大石澗中段處的水閘

馬大石澗屬於集 水區範圍,上、

中游大部份的水源皆被收集到萬宜水庫內。故之前下游的一段,水量比較疲弱。從右面越過 了水壩重回澗道後,你會發覺山泉驟然充滿奔騰的活力。而澗道亦開始急速昂昇。

英雄石 馬大石澗

朝著激盪的泉澗起伏攀騰,便逐漸轉入高聳的狹窄山峽,馬大石澗最令人擊賞的部份將會陸 續呈現眼前。最先來臨的是迎面的一顆拔峭的碩石,這塊巨大的頑石高逾三十米,旅人稱作 「英雄石」。在 此石的底部,是 不能領略其動人 心魄的氣勢,當 繞岩攀上在峽間 的石堤俯看,才 可真正看出它奇 特的形貌。只見 伶仃的巨石有如 巨人般矗立在岩 層上,似是搖搖 欲墜,瀑布就在 它的肩側飛墮而 下。

32

英雄石與石槽簾瀑


石槽簾瀑下瀑

3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中段水閘上的活潑奔流

馬大石澗

石槽廉瀑 一般旅人抵達英雄石後,便隨即在石下的 右方找尋登澗之路,但這樣就錯失了石槽 簾瀑的美景了。要欣賞此瀑,應在英雄石 下橫走澗道的左方,攀上一尖石後,便可 向峽槽內瞻。此際可見一道飛瀑貼壁拋 瀉,攸攸曼妙的一泓水光,仿如仙子輕綄 飛紗。水性好的旅者,會半泅狹窄的水道 進入槽內石室,享受飛瀑凌空撲面而臨的 超然景象,但槽內水流急湍,石藏暗縫, 危機四溢,一般遊人不宜冒險進入。

央雄瀑 英雄石處於斗形的深峭峽谷,其內藏有兩 處雄渾的飛瀑,下層就是石槽簾瀑,上層 則為英雄瀑。而拐過英雄石傍山壁走,可 接銜兩瀑之間的隘口,此樽頸地帶築有石 3

英雄瀑特寫


英雄瀑頂為大片的開曠石坡

堤及通水馬

中游

蹄口,堤左 接有小形引

石槽簾瀑頂緊接而臨的,便是馬大石澗最高

水渠,疑是

的飛流,因在英雄石之上,可命稱為「英雄

以往提供馬

瀑」。此瀑形貌可說險、奇交備:瀑的左方

鞍山下村食

壁崖寬廣,右方卻垂下百呎的嶄削岩牆,

水之用。渠

于人有非比尋常的壓迫力,這就是此瀑的

側繫有不明

「險」。廣闊的崖面上,水瀑就只卻偏於右

顯的小路,

方,沿渠道似的狹隙貫衝而下,石槽遊走白

出了谷彎,

鍊,可說是此瀑的「奇」。瀑下伏有深潭,

路貌漸揚。

潭水極其洶湧。遊人可於瀑左逐步登上瀑

沿此小渠路

頂,此際便抵達馬大石澗的中游部份了。

走,可曲曲

英雄瀑頂是廣拓的石坡,環境雅潔異常,是

折折地繞到

大休的上佳地點,此處小形水潭連貫不絕,

馬鞍山的良友路,也是一條不錯的尋幽探秘

倘凝神留意,有些水潭的入水處,小瀑將激

的好路線。

騰的流水斜斜引入潭底,使潭內冒出萬千的

而堤上的石階頂,有小路登山,可走回馬鞍

水泡,晶瑩的水沬,翠綠的池水,令人有一

山燒烤場。

沐清泉的衝動,筆者戲稱這些小清潭為「泡 泡池」,越過這些泡泡池地段,澗道更是平 緩。未幾,澗分兩途,沿左入半小時後,可 碰上馬鞍山村的車路。如續沿右澗入,仰面 又是一道水壩,壩左是級級廢田,可覓殘路 登上山坡回走良友路。自馬鞍山村信步下 走,不足一句鐘便可以返回恒安村了。

接近馬鞍山村的澗道裡,矗屹著一道古式水壩 馬大石澗上段的清流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3

雁谷迷徑末段回望神秘的靈猿守谷


春霧下的雁谷姿容

牛押山以西垂一陡 峰稱吊手岩,岩北 諸壑環峙,內裡暗 擁奇峰異壑,其跌 岩騰伏之勢,頗具 浙江名地雁蕩山之 風宇,故此地取名 為小雁蕩谷,現今 旅者皆簡稱之謂 「雁谷」。

景觀行賞: 由於雁谷景點甚多且分佈範圍廣泛, 竟日行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現茲列 出普遍探遊雁谷的精華路線及其所需 時間,以供讀者參考:

小雁蕩谷 馬鞍山為鞍形山,山成二峰,南北相互 遙峙。南峰為馬頭峰,高702公尺。北峰 喚牛押,又作馬尾峰,英文則名為Hunch

1.雁谷迷徑全域 >馬尾脊 (兩小時半)

Backs,意即駝背的意思,較南峰矮。自647

2.雁谷迷徑 > 金毛狗峽 > 黃金壁> 信義村 (四小時半)

公尺的牛押山頂始,一脈西走直放現今之恆

3.雁恆石澗 >石河 > 吊手崖北脊 > 良友路 (五小時半)

4.雁谷迷徑 > 靈猿守谷 > 黃金壁 > 石壘峽 (六小時半)

安村現址,其間連峰屢起,由高至低分別為 著名的吊手岩頂﹝587米﹞,靈猿頭頂與石 壘頂﹝465米﹞。此一系列起起伏伏的屏嶺 以南位置,放眼是一覽無遺的馬鞍山村丘陵

難 度:

雁谷迷徑**、雁谷迷徑末段***、 石 壘峽****、金毛狗峽***、靈猿守谷 ****、黃金壁***、駝峰****、折雁台 *****、吊手崖北脊***、馬尾內脊***

*雁谷路途險峻,只適合有攀林涉谷經 驗人士到訪

與谷原。然而在峰嶺以北的領域,形貌遽 變,峻脊巍峨聳挺,岫壑極之折曲深邃,風 貌蘊含名山風範。由於在恒安村遠看此山一 帶的外貌,其形態甚為酷似國內名嶽雁蕩 山,故筆者早年將此帶取名為小雁蕩谷,現 旅行界均簡稱為-雁谷。這片谷地隱藏著的 絕崗奇壑、舊礦場遺留下來的殘存路胚與及 詭秘的礦洞石穴,確是尋幽探秘者的一處必 到的樂園,就讓筆者在這章裡,略述其內由 西至東的一些風光據點。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雁谷迷徑初段的明朗景色

雁谷迷徑 雁谷迷壑

吊手岩以北的山腰間,有一條環腰如帶般的 深山曲徑,稱為雁谷迷徑,屬於昔日馬鞍山 舊礦場的探礦路胚。它的起點,始於吊手岩 指向馬鞍山燒烤場的主脊中部340米處的一 個小泥崗,那裡有幾處塌陷的泥牆,很易辦 認。路徑初段平順易行,佳景頻現,逢深峽 時則林木幽蔽,棧道崖端的明朗處則綠壑 環抱,大有身在深山之中

內脊附近處,便與牛烏石澗側的上行泥路相 遇,向下可接回昔日烏溪沙營所用的小水塘 繼而走出錦龍苑一帶。現今迷徑則可再向東 延續而行,最後會與馬尾脊的主路交接,迷 徑的終點就迄於此地。正確來說,雁谷與 雁谷迷徑是有著不同的區域:所謂雁谷的範 圍,乃指由石壘峽頂起至吊手岩北脊為止的 一組北向群巒,而雁谷迷徑的邊陲,則再向 東邊延拓,直達牛烏澗谷的深處。

的感覺。當迷徑繞過黃金 壁脊之後,路徑漸窄,林 叢趨密,越過吊手岩北脊 再朝牛烏澗谷潛入時,徑 跡略顯迷亂,每逢遇到坑 谷,路勢每每要高高低低 地銜接,遊者只能在漫天 掩日的林蔭之下,依稀沿 水平線方向靠東面越荊踏 石前行。以往迷徑在馬尾 3

雁谷迷徑末段看靈猿守谷與金毛狗峽


石壘峽 兩壁懸峙的石壘峽

迷徑將雁 谷為上、 下兩界, 上界岫稜 若指曲, 以奇峰窮 壑引人入 勝。下界

則為雁恆石澗的下源部份,鬱綠的林帶佈滿 整個寬平的河谿。整體來說,雁谷雖面對高 樓林立的馬鞍山新市鎮,但原始荒味可說 不減分毫。以下所述的主要景觀點,大都集 中在上界的部份。雁谷內較大的山谷數有四 處之多,俱是雁恆石澗的上源部份,從雁谷 迷徑往東去,第一個會遇上的就是石壘峽, 此峽下的淺谷並不觸目,滿目只是一片又一 片的林幕,但倘若舉頭遠眺,可見林際間的

石壘峽岩下的苔蘚棧道

頂部處,有兩碩乳白的巨巖高高拔峙其間, 勢具城堡之雄。援谷坑邊有旅人開發的斷續

於岩節之間,最後在重重壁峽之中,穿過一

殘徑,可勉力通至巨岩腳下,此時需再沿巖

線斜垂的狹窄罅縫,便可登上開揚的石壘頂

邊靠左移步,多處螢綠石衣如氈的棧道繞盤

了。

雁谷一景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迷徑越谷至稍空曠處回首仰昐,丹崖掩 映墨娑的叢蔭裡,倘逢朝光一線穿透峽 中,景象益添迷離秘詭氣氛。隨後復回 走谷中,會見昔日礦區遺留下的地下去 水石道,遊者起興,不妨委身穿越潔淨 兼具古雅的短小砌石渠,也煞是奇趣。 沿乾涸夾雜凌亂石礫且帶枯葉滿趟的河 谷連連上溯,未幾,百仞天牆會貼身跌 降,此際昂首作三百六十度的環視,雙 崖像拱天而去,遊人如置深井之內,次 處觀峽之地就是帶給旅者這種的感覺。 續循坑登,兩峽相匯,左方附木可較輕 鬆接上吊手岩峰的主脊路段,若轉右入 莽叢,俄而有泥壁封途,攀越較為驚 險,谷頂右處有一懸石如鳥啄臨谷探 出,據其嘴而俯身下瞰,崖門狹道之勢 既雄且危,此即為末處賞峽之點了,也 為三者中最盪人心神之處。

兩壁互對成門的金毛狗峽

金毛狗峽 在雁谷群壑中,以金毛狗峽最富氣勢,是迷 徑東去所接觸到的第二個峽谷所在。該處有 兩種景觀是境內頗為鮮見的。其一是峽谷的

金毛狗

底部,遍植群生一種名 曰金狗脊 (金毛狗) 的 中草藥植物,其數量之 多,可能冠甲全港,因 此筆者稱之為金毛狗 峽。其二是它兩道巍峨 懸直,且互對成門狀的 高聳峽崖,最是令人擊 賞不已。旅人如欲盡領 峽谷壯觀雄奇之全豹, 惟需通過三處地點窺探 方可得之。首處:先按 0

金毛狗峽頂峰處看馬鞍頭與吊手岩


逆光下的靈猿頭及其下陰森的深壑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靈猿頭(右)與黃金壁(右)構成的龐大林壑

靈猿守谷

此登上峰緣。若靠左脅谷而進,離靈猿頭部 下方數十米處,可再轉右從林壁啟接柔軔的

曾經看過由飛機上攝下來的雁谷鳥瞰照片,

樹柯,仿如猿猴伸臂不斷扣扳,過程極之艱

發現此帶的皺褶形態,十分扭曲古怪,尤

險,務要小心。

雁谷迷壑

其在金毛狗峽東鄰的一個大塹壑,山稜 骨脊有如裂桃般爆裂狀,形成了幾處非 常陡狹的斷淵,這種獨特的地理景觀, 可謂全港只此一方。走在這個浩闊的山 谷底部,第一眼便可看見她最特出的部 份-一個如錐型的尖削峰,細看有如猿 人的頭部,視線傍及左右與上下位置, 則猿肩與凸肚形相俱皆湧現,栩栩為一 個大猿人龐然地站在眼前,靜靜地守護 著這個空靈隱秀的幽谷中,故此地謂之 曰:「靈猿守谷」。循斜峻的谷道仰 陟,蔭林參天交擁,充積著一片荒涼肅 穆的氣氛,而谷內不知何來又囤集著很 多鬆化的泥屑,令遊者步履頗是蹣跚。 約二十分鐘後,跨過一小段崖溝,叉谷 相繼湧現,從左的一支,是蛇曲於黃金 壁巒下的壑道,偏右的為靈猿雙脅下兩 個深窩的削峽,右脅谷地勢傾成七十度 角,泥礫淤塞,幸多灌木蔓長,才可藉

2

靈猿頭上看一壁嶄落的黃金壁


飛猿臺下仰看高嵬的黃金壁尖峰

黃金壁 從雁谷迷徑展開東行之路,在未達靈猿 守谷前的一帶注視,一道山岬會在前方 延降,近頂處有三角形的塔岩離脊矗 立,每當朝霞夕暉,光滑的壁面上滿洒 片片金芒,故以名之。石脊與迷徑交接 處,為一個十字岔口,其下山路直降, 在接近信義村前,路跡陷入窩地中,較 不明朗,每要踩入茂密的芒箕林帶才可 闖至村後。岔路上向東為迷徑的延續 段,向牛烏石澗內谷層層深入。如要扳 上黃金壁一探,則需採上路躍入,頃間 會見有開揚的小平崗,崗右亦復有橫路 向右延伸,行約半百米左右已覓盡頭, 那裡有中型礦穴隱伏在樹林之內,洞深 約十來米,一片漆黑,需帶備電筒方可 進內探秘一番。循脊再啟,仍有多幅凹 陷的人為鑴鑿地方,疑是舊磺區探掘之 遺跡,其內存有令人疑惑是否通行的橫 黃金壁全貌

向小路。依峭脊續走,通過拔峭的樹蔭山 路,將到頂峰幾處動人的石臺前,路段最為 離奇與曲折,稜脊兩側飛瀉。抵石臺盤石向 西邊俯望,靈猿守谷最為奇美動人。此岬現 為雁谷中最多旅者到訪之地,路跡已開拓得 寬闊無比,如與迷徑一起聯遊,是最佳欣賞 小雁蕩群谷的路線。 黃金壁頂下瞰春日的靈猿守谷景致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折雁台上的石崖

駝峰脊 為黃金壁脊向東支出的一條小支臂,距雁谷 迷徑只有百步之遙,峰嶺於岫壑中峭然拔 出、百呎岩懸,危筍倚佈,確是一處令人詫 異的險地。打從黃金壁主脊上的礦穴區可以 遙觀此一駝峰全貌,且為最佳之觀賞位置。 倘若自底部上攀,需先納駝峰右側的小坑上 行,當岩峽顯露時,切記不可強攀,向左 稍稍離開枯坑,待駝峰主脊的裂巖貼近眼前 時,再繞崖側撮枝攀挪。然此帶由林木與泥 壁組成的山坡也幾成八十度角,尤比靈猿頭 更直更陡,登頂以後,就可依循樹叢滿生的 陡稜再向黃金壁進發了。 折雁台稜脊

吊手岩北脊 吊手岩峰的北面,有兩道劍脊北指烏溪沙一 雁谷迷壑

帶,西為著名的黃金壁峭脊,而東的一支削 臂式山岬,就是險途處處的吊手岩北岬了。

折雁台

此岬上部尤其險峻十分,石牆狀的高崖處處 湧現,中途更有碩大的高壁如高塔般阻截於

夾在吊手岩北脊與黃金壁岬之間,有一道不

途,迫令旅者迂迴扳林,以避其險。此脊可

明顯的幼稜從中飛迭,但未達至雁谷迷徑已

說是雁谷諸脊中,最為險要無比的一支,脊

沉沒於重重樹海之中,是脊最大的特色在於

的中段處為雁谷迷徑的切割路口,下行的小

瀕臨吊手岩峰前,兩度嶺坡有如平臺,狀似

路漫長地引下利安邨一帶,近公路時微微起

梯級貌,台下脊道畢直下墮,有一菱角般的

伏的一個小崗,崗下野叢灌林間,曾發現有

巨岩遠看猶如羊頭,故稱羊首巖,巖側谷似

類似東馬肚岩下的一座古灰窰。

深斗,嶄壁如風琴拉開,險勢天成,上攀之 路可說無憑無藉,喚作折雁壁,故壁上之階 台亦以此命名。若旅人沿澗抵該環壁處,不 欲冒絕險者,左可達吊手岩北脊的稍緩坡

上述的風景躆點,其實只佔雁谷一半的部

位,如續右涉,騰身寸寸細移,迎面就是劈

份,其內尚存著很多怪異的峻脊、奇谷與巖

垂企脊與片片飛稜孔道的羊首巖奇地了,此

穴,實有待旅者進一步的探發。惟此地谷勢

時必須不時攀躍與橫盪,才可登上折雁台頂

險要,故務需注意行進安全與及具備周詳之

上的一線屻,然後再逢幾無去路的小斷崖,

行程策劃,方可前往探索。

方能走上吊手岩巔的大徑。

結 語


攀行牛押北脊上,滿目俱為懸崖峭壁的險惡景象

雁谷以東部份谷稜景點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牛過路以北的山岬下瞰海下攔路坳及塔門


大籃蓋暮色情景

景觀賞點: 海下 > 牛過路 > 磨石峒 > 小塘 > 荔 枝莊 > 南山洞 > 白沙澳 難 度: *** 行 程: 四小時半(部份山路崎嶇)

高372米的擔柴山,以往稱為大籃蓋,與南 部魚則魚湖東側高408米的大枕蓋南北互相遙 峙,它倆是西貢大陸上面的兩頂大蓋子。大 籃蓋的北巒間,豉丘起起伏伏,另有一個有 趣的田園式土名,稱作牛過路,它屬於二百

概 況

米以上的台地,昔日曾是耕種地域,現今仍 可見級級廢置荒田的痕跡。牛過路的丘陵面

西貢西郊野公園的北部,有連串充滿田園風

積不是很廣褒,但崗丘像大禾綑般,東一

味的地名,好像已成為露營勝地的荔枝莊、

撮、西一紮,每片丘陵又間隔著深鬱的谿

流經莊旁的擔水坑,坑背的擔柴山、擔柴山

壑,所以竟日間要走盡、要賞遍也是不易

北麓的一擔柴等,這若干的名字,都叫人憶

的。

想起昔日山村的純樸樣貌。

在這裡,筆者會為大家介紹一條串遊「牛過 路」的中程路線,主要圍繞著擔柴山的山畔

串螺角咀

行進,所經之處:有谷地、高崗、叢野、村 莊及灘岸等多姿多采的景觀,前段野趣盎 然,泰半是偎山傍水而行,部份區域極少遊 人探遊,末程是開朗的水泥村徑。這條四季 宜遊的路線,倘若在晴美的日子臨訪,就更 能體會到西貢山水另一份淡雅的閑逸美態 了。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海下 起步點在海下村西側的野營田 壟區,田側流淌著一條淙淙水 鳴的泉澗,土名喚作淋坑。沿 溪邊走上數級田階,可見林梢 處露出缺口,有小路會越澗而 過,這便是以往上登牛過路的 古道了。本港常見的古道,多 是由客家籍的鄉人所建,每以 石塊堆砌而成,通常是串連平 原與山腰的村落,方便鄉人往 還。路徑初段,築有數級現代 化的人工石磴,其後漸趨荒 蕪,兩旁野草蒙覆,令遊人幾 疑無路前行。勉力提步於尚算 明顯的路胚裡,當翻上坡度較 峭的企坡後,小路向右附林引 入,完整的石砌古道便赫然出 現眼前,在黝綠的林木掩映 牛過路之旅

下,環境顯得異常古雅。沿路 拾級登上短草飄揚的坳口,便 踏進牛過路的範圍了。

牛過路高坡上下望海下灣全貌

海下灣西岸景色


牛過路東面入口的牛湖塘山坡

牛過路

帶給您的舒懷旅程。不知不覺,隨行隨賞, 牛過路泛指擔柴山以 北的丘陵田野區, 主要分為東、中、 西三個部份,遊者第 一處到達的便是東緣 部份,這裡的田疇形 態,由於尚有牛群在 此帶覓食關係,故

往牛過路的石砌古道

仍舊保留著村田氣 息,青蔥的階地零落

很容易便來到牛過路的中部台地。此間是一 個重要的岔口,循西續進是朝另一邊台地 去,南方輾轉曲上的小徑是上登擔柴山主峰 的路途,山上石筍漫山羅佈,縱覽南風半島 山水,份覺怡人。北臨便是到磨石峒及響螺 角咀的小泥路了。來到牛過路中段的台地, 就不能不訪磨石峒,不要小覷這小峒,站在 它的峰緣上,奇美的山海景致會令你不停顧 盼。 牛過路以北的擔柴山,景致明麗

分佈,環境很是雅潔,實在是野營的上佳地 點。如你有興致,不妨沿山脊順東北方的岬 角前走,那就可瞰賞優美多姿的的串螺角咀 與及一片蔚藍的海下灣海岸公園的全景了。 沿羊腸的路徑環山徐行,偶爾鑽進了幽清的 叢谷,偶爾在開揚的丘陵放步,這是牛過路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0

磨石峒春日晨曦


磨石峒 擔柴山以北,另起一座低矮山崗,土名為磨 石峒,只高211米,若從剛說的岔位展步, 可謂咫尺可達。磨石峒屬於荒涼的山崗,牛 群喜歡在峒北的巒叢間集結。沿脊向海稍 降,坡間長草蓋地,觸目隨處都是牛眠之 地。履在磨石峒圓渾的山巔上,景觀妙絕異 常,東覽可盡得串螺角咀天賦的獨特形貌, 銀洲、圓洲等大小群嶼,彷如蜆螺零落分 佈,黃竹角咀、赤洲甚至遠邊的七娘山半島

夏日的赤門海峽

都在指顧之間。北端為著名的岬角-響螺角 咀,它與串螺角咀一樣,同是西貢西郊野公 園內乏人問津的地帶。對岸黃竹角半島上那 本來極其偏遠的鳳凰笏,現在看來也只是一 水之隔罷了。再騁目西盼,更可將整個如長 河般的赤門海峽盡收眼簾之下,只見峽道波 浪不興,如湖似泊,舟帆往來,動靜相宜, 看得令人酣醉。若能在冬日間,在此佇候落 日將暮之色,瑰美的情景必然使你心盪魄 動。

春霧冉冉的赤門海峽

山環水抱的磨石峒,遠處為七娘山半島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一擔柴 訪 完 磨 石 峒 後,可續沿呈 水平的小徑接 走牛過路以西 的台地,這帶 的小路較為茂 密,將下山前 會來到狹隘的 山坳,這就是 一擔柴的所在 地。在它附近 的丘巒間,可

磨石峒上遠眺響螺角及黃竹角咀

飽覽荔枝莊灣 及鵝頸咀的畫意風貌。縱觀牛過路上的風景區,大抵東部的丘陵可以盡賞海下、南風半島一 帶的迷人景色,而串螺、響螺兩角及扁洲群嶼,更是饒有韻味。西部的丘陵區,就是眺望浩 長的赤門海峽最佳地點了。

牛過路之旅

小塘

一擔柴以西山坡上俯看鵝頸咀與赤門海峽

跨過一擔柴的 坳門後,傍小 水溪曲曲折折 而行,溪傍兩 三塊油綠的小 草田甚為悅 目,路徑偏窄 並開始依山勢 低繞,當臨近 小塘灣前的一 段山路,充積 著浮沙與陡直 的石坑,遊者 倍要小心慢 走。小塘是荔 枝莊靠北的一個小沙灘,由於避處深篤的一隅,經常無風缺浪,故小灘異常寧謐恬靜,灘傍 建有明愛小塘營,營後有潺潺幽清的小塘溪貫注其中。自小塘依始,已是水泥小徑的坦途, 遊者至此無虞迷途之誤了。

2


一擔柴上可瞧見荔枝莊海與大埔海的迷人暮色,馬鞍山在遠邊聳峙著雄駿的身軀

寧謐的小塘灣西岸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荔枝莊灣畔

荔枝莊

白沙澳

牛過路之旅

荔枝莊是一條古村落,是大埔區著名的山

自荔枝莊過南山洞至終點處的白沙澳,全是

鄉,早於明代時期經已建村。該村枕山對

明曠易行的水泥路徑,沿途傍谷緩登,可漫

海,村前有著片片廣闊綠茵的田畦,已成

步欣賞幽谷與田野的翠綠景致。白沙澳原舊

為野營者的天堂。田地之間流湍著大型的

的村民多已遷徙,現今多為西藉人士所居

山溪,旅行界稱為石荔坑,土名就叫作擔水

住,環境很是優美。這裡每逢九、十月之

坑,泉坑兩旁植滿參天灌木。坑源出口處

間,華鳳仙在濕潤的田地上會綻放迷人的花

藏有天然的大泥灣,灣中滿佈紅樹。值得

兒,令綠翠的田野泛起萬千的點點紫紅,令

注意的是:在荔枝莊以北,即渡輪碼頭側

人擊賞不已。

的大白角至白角仔一段的 海岸上,地質非常奇特, 屬燧石層與凝灰質粉砂 岩 Chert and Tuffaceous siltstones,那裡有很多 別致的地理石岸景觀(如龍 船石)可行可賞,但宜於退 潮時份到訪,遊者倘有餘 興可加插一遊。

青蔥的白沙澳田野


靜如湖泊的荔枝莊內灣

行程參考地圖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冬至時份,旭日方會自斬竹灣外的黃 宜洲那參差角落裡露出紅臉兒來


岩頭山上秀麗的山海風光

兩端,俱與內海交壤銜接。這裡的海岸線有

西貢中部

別於西貢東郊野公園那種磅礡以及浩瀚的風 西貢中部 地域為西 貢郊野公 園範圍, 劃 定 于 一九七八 太墩峰緣看黃宜洲及大頭洲

年二月三 日,面積

3,000公頃,北端毗鄰處為灣仔郊野公園及 海下灣海岸公園。此郊野公園東、西兩邊, 各具樽頸式的地形與大型山坳,使她與相鄰 的西貢東及馬鞍山郊野公園俱有著明確的分 界線。區內平均分佈了七座高約三百米以上

姿,她是以另一種幽清雅靜的氣息來懾取旅 人的心儀。北面的海岸與船灣半島構成了狹 長形的赤門海峽,沿岸極為曲折多變,大小 海灣可謂彼此起落,幽幽轉轉,風貌令人再 三回味。而由東至西就有高塘口、大灘海、 海下灣、荔枝莊、石芽灣、深涌及榕樹澳等 特大形的海灣。至於向南的部份,岸線則與 西貢內海輕輕相貼,近岸處大小島嶼星羅滿 佈、水道錯綜,交織構成了另一幅山水的錦 圖,旅人倘若在南部的太墩;抑或在極易登 臨之長山,又再或在難攀的鐵矢山,這三處 作登高臨遠之舉,山海猶若展卷長畫,環迴 縱目,必會嘆概西貢山水竟會如斯壯美!

的山巒,其最高者為石屋山,它素有西貢屋

在這個小單元裡,筆者特意為大家介紹該區

脊之稱,座落於西貢西郊野公園的中心位

四條風景路線,當中亦難亦易,具偏僻的也

置。公園的周邊與及核心部份皆有很多著

有近郊的,行程裡網羅山河灣海的觀光景

名的村落環繞,諸如:嶂上、榕樹澳、荔

致,希望透過圖文的淺介,能與大家一同領

枝莊、海下及大網仔等村莊。公園的南北

略西貢中部的山海美態吧。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石屋山線 景觀行賞: 海下路 > 老虎騎石 > 石屋山 > 坳門 > 榕樹澳 難 度: *** 需 時: 約四小時 老虎騎石與西貢東的鹿湖巒影

這是一條以稜線風光為主的路線,重點是漫 遊西貢半島上的第一屋脊-石屋山。起點是

石屋山頂一景

海下路猴塘溪以北的山口,這個坳口土名稱 為牛湖坳。細步拾級而上,可以緩登高257 米的老虎騎石頂,此崗又作龍頭山,東面 與涌沙頂互壘,頂上多石顆散置,據巖石 之巔,可眺望寧恬的海下灣與串螺角咀的怪 趣風光。山徑沿分水嶺輾轉上盤,山勢較為 急峻,先要攀上石屋山東北脈高約三百餘米 的副峰,山嶺上亦多巨石矗佈,擇石坐看, 南北景觀遼闊。沿平坦如臺的脊道可輕鬆地 步上高481米的石屋山山頂。此山為西貢西 西貢中部風景線

門坳以北山嶺縱覽企嶺下海形勝


群山環峙下的榕樹澳泥灘

郊野公園內的第一高峰, 舊有地圖英文名字叫作 甲山,相信是與它的高度 冠甲於西貢半島之意吧! 此山形外如巨盾,幅員甚 大,山咀作放射狀向四方 分佈。頂上附建有發射站 與直昇機坪,此處景觀以 縱瞰企嶺下海及嶂上高原 為勝。循脊南走坳門,石 脊憑崖,幾段路途均有險 石屋山上遠盼大埔海夕暮景色

奇的味兒,坳口便是嶂上郊遊 徑的路段,自俗稱天梯的大路 盤谷往下走,未幾便可抵達終 點的榕樹澳村了。榕樹澳村 外,有田疇阡陌,亦有泥灘及 豐盛的紅樹林帶,黃昏時,內 灣散發醉人的夕陽景致,令人 流連忘返。

秋末夕陽下,一皺如歌細訴的漣漪,榕樹澳內海散發 著一股寧恬的沉睡美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岩頭山線 景觀行賞: 大灘 > 猴塘溪 > 黃竹塱 > 嶂上 > 岩 頭山 > 北潭坳 難 度: ** 需 時: 約四小時 猴塘溪一景

大灘海

此條路線以訪

林木濃茂的嶂上高原

遊嶂上高原群 村為主題,亦 會越經多片幽 谿翠林,景致 清雅又兼具懷 古的氣息。起 步點在黃石碼頭附近的大灘村,旅者可先傍 猴塘溪下源側的曲深幽徑上走至海下路段,

西貢中部風景線 0

然後在溪南的降下坳接登嶂上郊遊徑,跨過

塵,可將如湖似泊的高塘口內港一覽無遺,

幾處山叢高崗,當接近黃竹塱廢村時,左手

那水岬依依、帆舟點點,真是縱目的好地

處的山崗有新闢的隔火路,山坡空曠,亦可

方。抵達石屋山東南部的谷巒後,旅人大可

沿此仰登黃竹塱山。此山高約三百餘米,又

在此細步遍遊大磡、黃竹塱與嶂上等高原田

名高塘山,由於山形不顯,一向以來均少

疇。這裡滿目皆是青草野地,忽爾流水淙

人登臨,山上有亂石嵯峨,向東景致最為出

淙,忽爾林蔭夾道。

岩頭山南坡與牛耳石山


岩頭山看蚺蛇尖及大鵬海夏日晨曦

嶂上為一處翠茂的台地,被石屋、岩頭與花

嶺。橋嶺上坡丘起起伏伏,如雪原上的冰積

苗這三座有如鼎足的群山合抱著。這裡昔日

鼓丘,而兩端盡處的峰兒各有不同的景貌可

梯田盤山環繞、農舍、漁塘、村落分佈于整

賞。橋嶺的東端,可將整片大灘海峽盡收

個高原之間,這便是著名的山村--嶂上了。

眼簾,高塘口與赤徑口在這個角度看來更像

這個山村早已渡過了十數年的荒涼日子,但

兩個張開的大口,十分有趣。極目東陲,蚺

田原綠茵景象仍舊歷歷入目。現今的魚塘成

蛇、鹿湖等諸山交擁,亦可一一辨指。岩頭

了小湖,蔭林後隴、萋草前生,有野塞小泊

山的主峰則處於橋嶺之西,土名作大巖頭,

的味兒。至於荒田則成了草澤,每逢入秋季

持其巔北望,以山景谷巒之色為主,峰的西

節,田野濕地間遍生的華鳳仙,便會迸發燦

首之下,便是黃竹塱及嶂上等高原地域,

爛的嫣紅花兒,讓萬綠一片的草叢裡,飄蕩

只見翠綠的松帶在偌大的谷原裡或交織或繞

著千點顆顆紅霞珠彩,令人眼前煥然。嶂上

舞,構成一幅既別緻又美麗的圖案。

以西有一狹隘的出口,名為坳 門,其下古道沿谷繞降榕樹澳 村,是以往山村的主要甬道。 由於路急斜峭,旅界亦稱之為 天梯。 下半段的路線乃自麥里浩徑覓 小路登上岩頭山,此山高451 米,是西貢西郊野公園內的第 二座高山,僅次於石屋山。山 嶺橫列似一道橋樑,故英名 Mount Bridge,可意譯為橋 牛耳石山南脊與西貢內海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佇立在開揚的太墩南緣上,會發覺西貢內海山水是可等的 嬌嬈,何等的美態撩人

長山線

此山有很多別名,如大王爺墩、黃幌山等。 這座山從東部很多位置遙瞻,她都是呈著半

西貢中部風景線

景觀行賞: 北潭涌 > 太墩 > 長山 > 斬竹灣

邊梯形的外貌,也像一間古樸的村屋,形態

難 度: ***

與北區的海背嶺十分相近,山形既是如此別

需 時: 約三小時半 (部份山路崎嶇難行)

樹一幟,但到訪的旅人卻是寥寥藉藉。山嶺 上微屹南北兩峰,先前所經的是北峰,兩峰

太墩與長山雖然位在西貢西郊野公園的南 部,而且地靠北潭涌,位置不屬偏遠地域, 但一向以來卻少人造訪。純以觀景來說,此 兩山不可不到,它能將西貢內海諸島星羅棋 佈的景象來個暢心盡賞,境界開曠暸闊,令 人歷久難以忘懷。

間連繫的分水嶺上,平伏有如桌子,路徑如 害羞女孩般婉約躲於草叢之間,這段路途前 後兩段均有極其動人姿采,前段巒影空谷徘 徊兩側,山語喁喁低訴,人若與山渾然無 間。後段臨據南峰之彼端,景貌頓然開豁, 由黃宜洲、滘西洲、橋咀島所帶出的全景式

這條路線並不太長,大部份有易行的林徑貫 通。惟自坪墩坳上攀太墩以北的尖峰間,路 徑陡直,行進較為艱難罷了。沿北潭涌燒烤 場走小段家樂徑,續向西貼谷而登雷打石山 與太墩山的一個大坳,此坳西下有村名坪 墩,故稱為坪墩坳。自坳循小路登上304米 的尖峰後,山勢地形如平桌,草丘起伏處 處,可南走至317米高的太墩山主峰了。 2

太墩西稜石崖與滘西一隅


海天場景,令人為之振奮 不已,當見諸山海盡皆懷 抱之內時,實會油然心生 那「風雨一杯函、江山萬 里心」之曠達豪情哩。 又峰之東南有較崎嶇的叢 莽小路可下通回北潭涌, 但路途較為隱蔽及崎嶇。 賞罷勝景,可回走小路至

太墩北端的毒蛇頭稜線

坪墩坳接回闊大的林路南 引至長山。 長山只高165米,山形狹長,又稱為蛇頭

斬竹灣上的烈士碑園

山,它雖比太墩為低,但臨峰觀海,山海近 在咫尺,另有一份真切。回程時旅人可順道 一訪斬竹灣上的烈士碑園。此碑園建於1988 年,呈圓型的廣場矗立一座高巍的石碑,碑 名「抗日英雄烈士紀念碑」,是紀念日治期 間,抵抗日軍而犧牲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遊 擊隊隊員。 登上長山以南的峰頂,整個滘西洲會呈現眼底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鐵矢山上看西貢內海山光水調

陡峭異常的鐵矢山南脊

雞公山線 西貢中部風景線

景觀行賞: 大網仔 > 鐵矢山 > 雞公山 > 雷打石 山 > 坪墩 > 大網仔 難 度: **** 需 時: 約五小時半 (部份山路崎嶇難行)

此線因部份路段頗為崎嶇,故只適宜具有經 驗的旅者探遊。行進範圍集中在西貢西郊 野公園西南角的三座山峰,純以山稜旅程為 主。最先要攀登的是位於大網仔毗鄰的鐵 矢山,此山雖只高240米,較長山略高,但 由於山的南坡勢陡畢直,加上路徑狹窄險 要,故一向遊人偏少,登山路口在南麓處, 傍近大網仔仁義路口,初段山路隱沒在芒箕 叢中需摸索前行,中段處山崖峭立,石河矗 瀉,甚具險脊的範圍,臨近山頂處回望西貢 山水,又與太墩及長山所見迴異,此處下瞰 黃竹灣有如一狹長形的布袋,灣內散礁遍 佈,再看外展訓練學校外的山岬與滘西及橋

鐵矢山上近瞰黃竹灣及零散的垃圾群島


雷打石山西巒景貌

咀一帶兩相呼應,景象于人印象深刻。自鐵 屎山到雞公山一段是茂密灌叢的山嶺路段, 經過一番翻騰,可接過麥徑登上雞公山飽覽 企嶺下海的迷人風光。沿麥徑大路越過石坑 坳後,臨近榕北走廊遠足徑的坳口前,可覓 取陡峭的山路作仰攀雷打石山之舉,此山土 名燒炭笏,北麓將與麥徑相接處有一隱秘的 草田區。該山南部具兩座副峰,俱為三百餘 米,原有很多優美的青翠小山坡,這些層層 疊疊的山崗,昔日是一些輋田所在地,綠油 油的山坡與遠邊的內海及群巒兩相和應旳景 致,構成了一幅又一幅獨特的山巒美圖,常 常令到在這裡的旅人驚嘆不絕。雷打石山峰 形作圓錐狀,越臨峰巔則越覺奇斜無憑,峰 首以東稍下方,屹有兩顆巨石如巨蜴昂頭。 登峰後沿山的南脊副峰依次順降,依新闢的 大路接回坪墩坳,可續下接坪墩引水道漫步 雷打石山南部多丘陵,昔日甚多梯田於此間

出大網仔賦歸。

雞公山頂下看馬夾崙奇峰(左下)及遠端的石屋山群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長咀白泥頭東岸邊的石筍


闊邁沙岸的大灣

景觀行賞: 蛋家灣 > 東龍尾輋 > 東龍頭輋 > 蚺 蛇坳 > 掌牛山 > 東灣 > 長咀坳 > 長 咀北緣 > 大浪咀> 白泥頭 > 企山下 > 大灣角 > 大浪 > 赤徑

可以配搭很多出色的景點作為前奏,例如經 大浪四灣、或如先攀蚺蛇尖等。最精采及留 于人深刻印象的,莫過於往日旅隊創辦的兩

難 度: ***

極長走了,節目的名稱為「長咀旭日、爛岬

需 時: 約七小時半 (部份山路崎嶇難行)

斜陽」。眾所周知,長咀是境內陸地上的一 個極地,臨東奔海,與西部青山半島的爛岬

海岬旅行 瀕處華南沿岸的香港,由於奇特的地理環境 因素,小小一隅之地就遍佈著無數的海灣與 離島,相對地,海岬亦為數極多,要將全港

咀,為香港的東西二極,當中隔了不知多少 重山,幾多度疊嶂。聽起來,已是一個豪逸 的長走旅程,還要竟日完成,實在是耐力、 速度與毅力的嚴竣考驗。

的岬咀遊遍,不是數年間可以輕蹴的事。除 了遊島攀山外,出咀摸水的旅行,亦向為旅 界所重視,所謂摸水,就是沿山咀趨近海濱 水邊之意,為出咀的完整行程。 臨涯賞濤浪翻捲,盼汪洋天水滄茫一色,實 有別於一般山野放步的感受。故昔日旅界有 著名的「六咀」旅行,六咀中最遙遠的是位 於船灣郊野公園的黃竹角咀,最偏遠亦最無 人問津的是青山的爛岬咀,而極多旅人走訪 的,就是這篇重點所介紹的長咀了。到長咀

巨岬浩然入於滄海間的長咀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本章會為大家介紹的一條出咀路線,路途亦

到達山坳,坳上環境開曠,坳下有小石灘深

頗遙遠,行程的重點是串聯蚺蛇尖北、東兩

陷,稱為長灣,南對一脈如龍潛降入海的蚺

方的大山岬,先是欣賞內海的柔和風情,後

蛇尖,氣貌非常雄銳。此坳的土名叫作崖灣

段是奔邁的奇雄海岸。將兩種迴異的海岸風

坳,坳左沿水平方向前去,為導管小路,直

貌,共冶於一次路線中,完成此線後,相信

可伸延至蚺蛇坳間,以往此導管路甚為崎

會對西貢半島的東北角,有更深刻的體會。

嶇,並不好走,近日水務工程開拓,不知該 段路徑進展如何。坳間續向裸露的黃泥山路

蛋家灣 從西貢黃石碼頭可自顧小船直往蛋

上陟,便踏入東龍尾輋的山嶺了。 崖灣坳下看長灣,遠景為雄峻天邊的蚺蛇尖

家灣,亦可乘街渡先到高流灣,再 走海濱村路到達起步點。此灣是高 流灣以南的一個避風綻泊灣,它夾 峙在高流灣咀與黃茅角之間,擁有 很寧謐的小灘。灣岸上分佈著謝、 劉、林、巫四屋等村落,但村民多 已遷徙,完好無缺的房舍入目盡是 人去樓空的冷肅景象。灣篤有小涌 涓流,傍橋稍入是幾幅青翠映目的 草田,沿田側左面的泥路,可輾轉

東龍尾輋上回看蛋家灣及遠方的高流灣與塔門島


東龍二輋稜線間的小路,兩旁滿揚著輕柔的萋草

東龍二輋 自大浪坳至高流灣的一道呈北走向的山 岬,範圍比長咀更廣尤長,但卻歷來杳無 人跡。這條長長的臂膊,亦屬於蚺蛇尖的 山脈一部份,向無特定的統稱,脊上中段 處微微屹有兩座小台峰,山形不太出眾, 卻擁有很怪異的名號,北臨蛋家灣的叫作 東龍尾輋,而偏南高222米的主峰,則名為

夕光下的深灣仔漁排風光

東龍二輋,此峰又名大嶺墩,兩輋之間, 崗巒亦高亦低,山谷、台地、石 蚺蛇尖與其下的蚺蛇灣

丘串佈,往昔此間輋田處處。沿 脊嶺稜線縱走,兩岸山水夾峙, 東邊可睹皚白如瑞雪的蚺蛇灣, 而蚺蛇尖的主峰則露出崚嶒迫 壓,蛇嶺如屻的崢嶸樣貌。西邊 兒又是另一副光景,大灘海峽盡 現她奇美的玲瓏岸線,曲曲轉 轉,釀出了無數的深情角落,令 你瞧得迷戀不已。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長咀之旅

東龍二輋以西,連綿的海岸線上,周周折折的蘊含著很多小海灣,自蛋家灣南下,就有三角 灣、深灣、狐狸叫、大水坑及大小牛頭等灣,當中在黃茅角的南端,狐狸叫以北,有一個深 長作v字形狀的水窟,以往無民居,直至上世紀七零年間始有漁排在此作業,舊名為深灣 仔,現漁民簡稱為深灣。這裡的漁業有越趨繁盛之貌,故魚排數目不斷增加。曾坐舢舨到 訪,魚筏木排形成錯綜複雜的水道,穿遊其中,和風颼颼、水波輕颺,另具一格的漁港風 情。觀看深灣仔奇特的海灣形貌,最宜走上東龍尾輋靠西的山坡俯瞰,山懷水眷的大灘海 裡,只見一灣篤墜,粼光閃閃,排影有如水陌稻田,饒有一番情韻。

大水坑坳 踏過東龍二輋上草 柔柔的漫長山脊 後,稍降幾十米, 便會遇上一個深 坳,這就是又稱二 坳的大水坑坳了, 昔日曾是村人的主 甬,幾與大浪坳同 0

大水坑坳以北之七水瀝頂的夕暮情景


東龍二輋明曠的山原景致

具重要性。坳上幾處淺草坪,草色滿目油綠,想是牛群聚居之所。此際路徑三岔,前仰是尖 聳的高坡,坡上石顆如排壘,很有迷陣氣度,力足者亦可一登其峰。遊人應覓左方的深叢小 路,繞山坡到達著名的蚺蛇坳。 蚺蛇坳為一重要的轉折點,北可至蚺蛇灣或高流灣,南路以往有小路可直下林屋圍,現今已 難通行。然自此坳起,山勢急拔,峻坡如佛肚,為開始展開攀登蚺蛇尖的首站。蚺蛇坳與肩 頭坳之間的這道峭坡,旅界則習稱為刀背屻,其險要程度可見一斑。 刀背屻南腹間,繫有傍腰的險路,以往旅人稱為蚺蛇徑,此為通向東灣一脈的捷徑,循蚺 蛇坳稍上的位置,可尋到入口所在,但稍進不久,路徑便呈漸陡漸隱之象,需轉折一番, 方可尋回正路,但雖云正路, 但此有如牛路的小陌,一邊倚

肩頭坳南下的蚺蛇徑險路

貼陡降的山壁,而另一邊廂, 則是山勢如急崖凌空急墜,大 有一瀉千仞之危,行來實有驚 帶險。接近東灣坳時,才可令 遊者放鬆一口氣哩!越過坳口 後,磅礡的山海景觀湧現,瞬 眼便到達掌牛山的領域了。

1


掌牛山上看長咀旭日初昇景象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掌牛山 掌牛山位在肩頭坳以南,又稱大灣山, 高239米,峰上多亂石堆疊,據石倚 望,視野非常遼闊,整個大浪灣全收 眼底內。這個角度裡,遙望狹咀探海的 望魚角,角形尤像鳥軀,大灣及咸田兩

掌牛山看東灣山,下方一角為東灣, 遠處為長咀

片沙灣是牠的雪白羽 翼,像朝著滄海蓄勢 待飛似的。自掌牛山 下走東灣,山坡風化 甚為劇烈,路徑崩爛 一如沖溝,峻陡之餘 更流積著浮砂碎石, 行來務必小心。

大灣冬日晨曦

2


東灣退潮的沙岸內時有水澤如湖

東灣

東灣浪淘沙景象

蚺蛇尖朝東南一面,分別有長短兩 脈展延赴海,偏北長脈,自米粉頂 降走東灣山,海角長伸,是為長咀 一岬,而偏南的短脊,自肩頭坳低 走,近海處另起低峰,就是前述的 掌牛山,兩脈間夾峙為一良灣,是 為有名的東灣。此灣雖是大浪四灣 中最細小的一個沙灣,但灣後疊疊 荒廢梯田,流溪輕淌,是露營的勝 地,灣前水澤如湖,灣畔白石 點綴,份覺嬌媚可愛。此灣亦為 重要的旅程轉接點,如要往遊長 咀,必前經灣畔傍南路沿山麓斜 行接上長咀坳。若要赴短咀或東 灣山或攀米粉頂,可自灣後的主 脊路北登,跨過東灣山與米粉頂 間的二浪坳而就之。如要一賞大 浪四灣的全貌,東灣山就是必臨 之地了。 3 東灣邊兒的奇岩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東灣山山麓處看長咀

長咀南緣

部,近東灣的海岸,崖貌較為舒緩,但近咀

長咀之旅

端的岩岸,形勢凶險已極,壁壑嶄瀉,浪勢 據中國江海險要圖誌所載,大浪灣本名曰鳳

如猛獸撲噬,令人萬分驚怵。南岸上分佈著

澳,而長咀則稱為鳳角。長咀是一個很奇特

很多石灣,有金雞灣、螺灣、獺灣、蟹仔灣

的山岬,不像一般的海岬形態,岬形亦頗為

等,名字都頗特異,此帶亦有一個海蝕洞名

寬闊,伏有多處自成一角的山嶺,故要遊遍

為賊(獺)岩,位在獺灣附近,洞寬深長,充

長咀,亦要花上好些時間。遊長咀可分為兩

滿魑魅氣氛,夏日頗多旅人尋幽探勝於此。

緣一谷的旅程,兩緣分別為南緣與北緣,指 的是長咀兩方的山 屻,谷是指白坭頭 谷地,建議旅人先 遊南緣,經白泥頭 再到北緣,長咀的 地勢與風光就可掌 握一二了。 越長咀坳後向東放 步不久,便遇見兩 脊分途,先沿南脊 直奔,便展開南緣 的旅程。長咀的南

白泥頭海濱晨光


長咀盡頭的大浪咀與一粒米

長咀極濱處,冬日濤湧若雷雲覆至,浪濺如

白泥頭

滂沱雨下。角盡處更是裂崖處處,盡邊兒處 有如鳥喙探海的劍咀,稱為大浪咀,咀之東

大浪咀北下,山勢平緩,谷位間有幾處丘陵

側,有兩顆小島渚,近岸大者為長咀洲,土

地,中有小溪谷及田階,土名為白泥頭,以

名流紋洲,水上人多叫作一粒米,與短咀的

往曾有小村寮築於此間,以務農漁獵為生,

兩粒米遙相呼應。小嶼者則號為爛頭排,而

現今耕地模樣猶存,由於仍時有牛群出沒,

長咀洲與大浪咀之間的水道則稱為過船門,

故青蔥的草坪觸目可見,為冬日露營觀日的

小型船隻可往還其中。

上佳地點。而白泥頭谷地內的小河溪,得天 獨厚,終年流水不

長咀北端的丘陵地段

絕,由於這裡遠離城 市,夜間極少光害, 在此夜觀漫天星宿, 濤聲聒枕,疑非人 間。白泥頭的海濱, 幾處石崖如塔如礁, 是欣賞浪濤的好據 點,一九八一年間曾 有人不幸被惡浪捲 走,後有人在此立碑 以為悼念。


窩仔輋的崖峽風光,遠景為短咀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長咀北緣 白泥頭對出為開揚的石灘,土名為石仔灣, 灣北有峰如髻狀隆然而起,屬於長咀北緣的 地域,此山只高約五十米,但觀景獨妙,峰 側有小坳,左右兩壁深墜,形如半趟之門, 透門遠看,短咀及短咀洲正好如屏橫列眼 前。而回看白泥頭一帶的海岸,外有崖浪相 搏,內則翠叢幽谷,各擁野趣之色。坳南伏 有一個淺窩,如盤狀,像一個乾涸多時的魚

可得的美境了。不論任何時份,持大灣角之

塘。北緣的岸線形態較為平緩,有三兩崖窟

巔,皆可盡攬大灣那動人氣宇之勝。大灣昔

匿伏其中,企山下及石磨算是當中的秘境。

日有旅人稱為六重浪灣,你大可在這裡細細

而企山下頂則是長咀海岬上最高聳的山峰,

辨看,灣內那不斷的片片浪濤,是否有六重

站於此峰上,夕陽之時,北緣峰嶺上,每遇

之多了。大灣中部可以接上大灣廢村的寬廣

牛隊歸途,是一幅富田園氣息的落日晚圖。

舊田陌路,經龍尾頭入大浪村,接回麥里浩 徑的坦

大灣角

途,便 可輕鬆

長咀之旅

自長咀北緣踏上回程的路途,經長咀坳重回

地返抵

東灣後,可沿海灘側的海崖小路繞至大灣

赤徑賦

角。此角又名大浪角,躆大灣之北,一般旅

歸了。

人自灣角後的小坳經走大灣與東灣,每每放 棄登臨這個小角的頂部,這便往往錯失垂手

斜光下的東灣山

石仔灣與隆然一峰而起的窩仔輋


行程參考地圖

東灣與大浪角間的壯闊海岸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牛湖墩下瞰優美內灣赤徑口


牌額山黎明景象

景觀行賞: 西灣紅亭 > 吹風坳 > 下鹿湖 > 牌額 山 > 牛湖墩 > 大輋嶺墩 > 秋楓樹 >

之峰,鄉人稱作鹿湖山,北者則曰金山尾。 四山間交織了一個格子狀的水系,形成一道

難 度: ***

狹坑流水,透過中段的小巫峽,北進於赤徑

需 時: 約五小時半 (部份山路崎嶇難行)

口的深處,溪名鹿湖北坑,是一支著名的西 貢東部石澗。此四山距離相約,巒谷交替, 層層相扣,是一處謎樣的地域,頗值得旅人

鹿湖群山

探究。又此一系列的北帶群巒,倘從西貢西 郊野公園的石屋山處遙看,巒層如浪峰左蓋

西貢東郊野公園的中部位置,是一處群山

右疊,一如古畫的鱗片浪波,形態極美。

連綿的腹地,大致上可以分為南北兩組山 帶。南部山帶以最高的大枕蓋為 主脈,山群呈西東橫陳,形態較

螺地墩西稜上,遠處大蚊山與蚺蛇尖雙巒競秀

為單純,田尾山、螺地墩與橫頭 墩是其山系的成員。至於北面的 一列山帶,山的脈絡傾向比較複 雜,主要以牌額山構成主幹骨 架,最有趣的是:牌額山與大蚊 山呈東西斜對,相隔兩山之間, 剛好亦有兩座錐形的小山峰作南 北錯望,高度恰為236米,偏南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鹿湖腹地群巒

本章所介紹的山稜路線,是一條輕盈得有如

坳,為通往大浪西灣的必經甬口。于紅亭

絲帶輕飄的旅程,將會擷取鹿湖谷阜間南北

處,分有上下兩路可達至吹筒坳,下路是遊

兩面的一些山峰,作為悠然暢行的對象,途

人眾多的康莊大徑,上路是舊有的水泥村

中會踱過寧謐的幽谿,會踏上萋草滿揚的山

陌,路徑陡峭,蕪草蒙覆,現今少人步於其

巔,亦可盡覽內湖、汪洋、長港的景致,走

上,現在就撰取這條中古之路,踏過一個高

畢全程後,會對鹿湖群山脫俗的面貌,有深

處的山坳,再覓取登山泥徑北上螺地墩的主

刻的領會。

峰。 螺地墩西脊孤松三三兩兩,景象略帶滄涼

吹風坳 西灣紅亭是一處熱鬧的旅 行集散地點,位於吹風坳 偏南處,吹風坳是螺地墩 與田尾山之間的淺坳,亦 為進入鹿湖谷地最快捷的 途徑。螺地墩西南面與西 灣山脈接壤處,又有一個 極著名的隘口,是謂吹筒 0


站在螺地墩東緣小峰上,大可將整片偌大的大浪灣一抱懷中

萬宜北岸山群入暮情景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螺地墩南坡上看萬宜水庫北岸

村規模為最大,有教堂、村宅、渡頭,也是

螺地墩

最後才遷徙的一條村落。現今各村已為湖水

鹿湖腹地群巒

螺地墩又作蘿地墩,高約240餘米,山勢有

所覆蓋,舊貌只能在書籍中才可再睹。但北

如一個圓錐狀,峰頂築有標高柱,建議旅人

岸處舊日屬於黃竹坑的內湖區,若遇冬季或

到達主峰後,再循東降走小段山脊,便會

旱季,在湖水低降的時候,仍是可以尋覓得

到達一個小崗頂,頂上略顯平坦,向外俯

到一鱗半瓜的耕地遺蹟。記得在八零年代初

看,可將整片大浪西灣一眺入懷,而整個遼

期,某年欣逢湖水水位偏低,黃竹坑與水涇

闊大浪灣也歷歷入目,景致可謂既浩瀚又磅

間的片片田地重見天日,田礜、陌路、鄉磴

礴,這個小小的觀景台,實在不可不到哩。

盡皆可拾可履,而最最令人驚嘆的,就是埋

繼續山區的旅程,應原路折返峰頂,再摸索

藏在湖底多時的黃竹坑飛瀑,再次恢復那宏

西脊的小路,下返吹風坳間,此路沿途景貌

量的水吭之聲,讓旅人重聽那娓娓的瀑音。

多變,北觀群峰如蚺蛇,大蚊、牌額依次

遊人在縱覽北岸的風光時,不妨擇取適當的

聳峙,南看萬宜水庫的北岸,則形態十分嬌

日子,到內湖區憑弔一番。

嬈。萬宜水庫是香港第二 個建在海上的水塘,與船 灣淡水湖一樣,本有很多 大大小小的村落沿岸分佈 著,先說水庫的南邊,即 糧船灣洲的北岸處,就有 官門、石竹坑及南沙各村 環立。而北岸一帶,由西 向東順次序就有元五墳、 南風灣、爛泥灣、黃竹坑 及沙咀等村。當中以沙咀 2 螺地墩是觀大浪灣日出的好地方


下鹿湖 吹風坳穿走下鹿湖,再攀上牌 額山小高原營區的一段路途, 是屬於鹿湖郊遊徑的段落。鹿 湖是由牌額、大蚊、田尾及螺 地墩等群山所環抱的一處河谷 腹地,名字非常雅逸,以往鹿 湖分為上下兩村,現在當然已 經荒廢多時了,就算殘垣敗瓦 也是難得一覓。上下鹿湖相距 頗遙,上鹿湖在溪源的盡頭 側,昔日鄉人稱作上鹿湖窩, 也有人喚作昂平。下鹿湖則處 流源的中段,上下鹿湖谷阜之 間,流淌著一條曲曲折折的水 溪,像一條在山岫裡靈竄的小 青蛇,牠擺身游過的,都是詭 奇的峽巒,牠潛衝而下的,俱 為雄奇的瀑層,這條幽美的溪 谿,就是被列入為香港九大石 澗的雙鹿石澗了。此澗全域勝 景層出不窮,如鄰近海處的四 疊潭與上源的石棧道,都是卓 卓有名的,當中最醉人心神之

雙鹿石澗末段的幽瀑

地,乃非鹿湖曲流帶裡的鳴幽 瀑莫屬了。此處流水輕淙,山谷空靈,不論什麼時份,都是那麼的恬靜,臥石聽鳥語,漱流 聞蟲聲,的確是一處不可 下鹿湖谿谷,為著名的雙鹿石澗流經之處

多得的清幽之所。 越過下鹿湖後,路徑開始 拾級拔上,跨過約百米高 的企坡後,是一處舒緩平 曠的丘陵地,此間高度約 是260餘米左右,此時就要 棄大路,覓取牌額山先東 後南而來的叢間山徑,履 草陟登峰緣了。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牛湖墩與赤徑口全景

鹿湖腹地群巒

牌額山

平湖的內港赤徑口。東北方向則群峰序列緊 扣,由近漸遠順次為鹿湖山、大蚊山以及蚺

土名喚作牛頭山的牌額山,高度約408米,

蛇尖,此三山最宜早晚時份遙觀靜看。

是一個被人遺忘了的山峰。此山近頂處嶺削 屻薄,峰形狹長,頗為峻峭,峰梢則長滿淡 竹葉及莎草屬的植披,使它外貌更呈蒼莽, 有別於西貢區內其他開曠型的山峰。就純以 景觀而論,絕不比著名的蚺蛇尖顯得遜色。 旅者若站於峰巔之上,南北皆有迴異不同的 景色。南面與大枕蓋之間拱護成一個深斛形 的高原台地,下瞰仿如一片草湖,這就是昔 日上鹿湖的位置所在,現今則為高山露營的 區域,從吹筒坳上引而來的「鹿湖郊遊徑」 也在此處橫經而西下北潭的秋楓樹,以往旅 人則稱此條高原通道為大牌走廊。牌額山北 向山勢驟然急瀉,臨赤徑村前再屹起尖峰, 峰上土黃崖崩,名為金山尾,開外便是如

鹿湖高原的大牌走廊及大枕蓋

萋草漫漫的牌額山山頂


牛湖墩

春臨之際,牛湖墩西坡上稔花盛開

沿牌額山向西北的分水嶺順勢低走,會經過 一個深坳,此坳口也有一個土名,竟又叫 作吹筒坳,名字與西灣山下西灣村的坳口相 同,但到訪的行人數量,就判別雲泥了。這 處坳口可窺看赤徑口內港,只見一隅港灣透 出碧波一泓,上有蚺蛇屹出尖峰一撮,景調 最富情韻。過坳步上企峰,此崗與牛湖墩南 北相望,高度相若,名字卻很嚇人,呼作老 虎峒。自峒頂跨小路越至牛湖墩,不過是百 餘米的路途。

牛湖墩北看高塘口內灣

大抵客家人都喜歡稱低矮的山峰為墩,故西 貢東郊野公園內,有著很多以墩為名的小山 崗,比如擺頭墩、橫頭墩、螺地墩、大輋嶺 墩與牛湖墩等,這些山嶺都俱是高若二百餘 米,同樣地,每個墩都是風光非常綺麗的,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老虎峒以東坳口又稱吹筒坳,這裡是欣賞赤徑口美麗內灣的上佳地點

鹿湖腹地群巒

現說的牛湖墩,高263米,如自北潭坳登

山嶺又換上了一片新姿顏,漫山遍野都是粉

峰,只需約四十分鐘的步程,非常便捷,山

紅嬌媚的稔花盛開著,牛湖墩屬於小山類

雖不高不危,但觀景遐遠。曾碰見一個住在

別,但山容水意亟是真摯,令人動容。

北潭坳村的外籍人士,他笑稱這處的山阜就 是他家的後花園,每逢休息的日子,就會暢 步其間,享受箇中的山川情懷。此墩四季皆

大輋嶺墩

可到遊暢賞,筆者最愛冬日斜暮時份到訪, 漫山黍黃草色,金光影焯,北看那高塘口裡

從牛湖墩到大輋嶺墩,可以不需重覆跨登老

的渟泓內湖,南看那大輋嶺墩的羊腸路兒,

虎峒頂,小心尋找西腹間的環腰叢徑,便可

都是入詩入畫的題材。如是夏春交接期間,

越過兩山間的山仔坳,從而慢慢踏上大輋嶺 墩了。此墩約高220餘米, 山上有零落的石顆,據石環 眺,週遭都是山巒拱護者, 使人有處於深山之內的感 覺,情景與鹿湖諸山大有分 別。順著林徑可走至北潭舊 有的農林管理處,再沿植林 區放步,末幾便可下至秋楓 樹回程了。

老虎峒的羊腸小路,幽幽折折地走到遠邊的大輋嶺墩


斜暮下的大輋嶺墩西稜景象

行程參考地圖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虫禽蟝石頂上看萬宜水庫北岸一角


萬宜水庫曲折的北岸

景觀賞點: 萬宜坳 > 大枕蓋 > 田尾山 > 橫頭墩 吹筒坳 > 虫禽蟝石頂 > 西灣山 > 獨孤 山 難 度: **** 需 時: 約八小時 (部份山路崎嶇及路跡難辨)

街渡至此,再徒步往大浪西灣遊覽的,黃昏 時更要亦步亦趨至大網仔趕搭尾班車回市區 呢。 萬宜水庫除了泌人心神的湖光,以及出奇透 藍的水調之外,環湖起起伏伏的山帶景貌, 也令人有一份莫名的酣醉感覺。香港郊野活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落成於一九七九年,為全港存水量 最大的水塘。東西兩條巨型的堤壩將昔日西 貢區第一大島嶼—糧船灣洲連成一體,同時 亦將水庫沿岸多處的村落盡皆淹藏於溶溶湖

動聯會曾在2007年1月14日舉行第二屆「萬 宜杯」遠足競賽。賽事途經的所在地如大枕 蓋、虫禽蟝虫禽石頂及西灣山、都是水庫內的 一些優美山巒。現就讓我們在此篇幅內,先 來漫賞一下萬宜群山的山光水色吧。

波之下。現今水庫的南岸,一反昔日水濱婀 娜的形態,岸線較為板直,而北岸灣形則奇

自獨孤山南坡看萬宜水庫及花山

詭多變,長峽伏匿,其中又以橫頭墩東下 方,水徑頂內的港灣最為曲深轉折,可說是 灣內藏灣,山重水複,而金黃色的湖岸就 似是一條綠帶,為明媚的山水圍上華采的襯 飾。這裡水峽之下,昔日為水徑與沙咀村的 所在地,五、六十年代旅人,是由西貢墟乘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大枕蓋 西貢半島上具有兩頂大蓋 子,一南一北隔了片片重巒 互為遙對,北的一頂蓋子, 它覆蓋在著名的海下灣以西 的位置,稱曰大籃蓋,山 高372米,現今地圖多以土 名的擔柴山作為呼號。南的 一頂蓋子,就是較大籃蓋稍

大枕蓋山稜間看斬竹灣與西貢內海

高的大枕蓋了,主峰為408 米,此山與牌額山高度相若,俱是西貢東郊

山路經企人石接向南主脊登峰,現今此路

野公園內第二座高山,亦是萬宜水庫群山北

較廢蕪,一般取自南北兩路,南路自萬宜

首的第一峰。大枕蓋山形一如一頂大帽,

坳上走,萬宜坳為大枕蓋與擺頭墩兩山間

幅員廣闊,自萬宜西壩環觀,此山形態最為

的一處深陷低坳,現今亦是萬宜路與西灣

巍然,登山路徑,以往多自魚則魚湖村側的

路的分岔口。萬宜坳以東便是現今存水量 二億七千三百萬立方米的萬宜水庫,以往水

大枕蓋西脊上著名的企人石

庫的西北篤處為一狹長的灣角,土名叫作爛 泥灣,亦稱萬宜灣,昔有萬宜村建於灣畔, 而萬宜水庫的命名亦由此而來。北路開端則

萬宜湖畔群山

在鹿湖郊遊徑所經的鹿湖高原之上。大枕蓋 峰頭圓渾,四周景致無阻,向東及北徐徐環 峙,主要是山腹丘陵,向西可睹西貢內海一 隅。 大枕蓋南坡盡眺萬宜水庫全貌

0


田尾山近吹風坳處遠觀長咀

田尾山 在大枕蓋以東,是另一座呈橫嶺狀 的山脈,山嶺上有如平台,延綿千 米,可細分為南、北二峰,兩峰形 貌俱作狹長條狀。主峰躆於北邊, 便是高359米的田尾山,因峰北的 二百餘米處為昔日鹿湖上窩廢村所 在地,故此山亦有舊人稱作鹿湖 山,查此區已有三座山峰有此呼 號,如不悉來龍去脈,實是大有混

田尾山南麓西灣路上,看萬宜水庫北岸迷人景致

淆之感。純以山景來論,田尾山際,有兩 大景觀可賞,其一是向南俯眺水庫浩闊情 景,其二是向西那迷迷茫茫的群巒疊嶂。 田尾山的石澗也是相當著名,如山之東麓 就是九大石澗的雙鹿石澗所在,而向南的 一個谷位,就是田尾坑石澗,在西灣路的 下段澗途,泉飛石疊,空谷瀨音,美景紛 陳。 平曠的田尾山分水嶺上,西看馬鞍巒影

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大風坳與橫頭墩的山坡上,境界遠揚

萬宜水庫水涇頂

2


橫頭墩峰緣上看西貢群山晚暮之色 橫頭墩上遠盼山海嶼岬交錯的迷茫景象

橫頭墩

湖 水 之 中,呼呼

田尾山一脈向西南傾走,低垂一坳,為大風

睡著了。

坳,坳口續向南繞,有一撮小峰幽幽翹起,

橫頭墩的

稱為橫頭墩,高232米,與萬宜水庫西岸處

峰巔處,

的擺頭墩高度相若。山的東向處,虫禽蟝石

景貌再是

頂及正南的水徑頂,隔水遙對,三者正好呈

一變,變

品字形並列。登橫頭墩可由西灣路末處的一

得浩闊一片,內灣外湖交溶一景,遠山斑駁

個小坳開始,很多人叫這個坳口為大風坳。

雲冉,近岸水泛瀲灩,于此看夕暮,景象可

登橫頭墩前要經過三個小崗頂,小路並不好

謂萬千。

走,路胚歪斜,巒間遍生枝梗

萬宜水庫北岸冬日初昇之景

軔硬的崗松。這幾個丘巒,妙 在每一個巒上,都有不同的景 致。半小時的行進旅程,湖光 山色屢屢驟變,內湖、外湖、 外海、內海均看得使人心田神 醉。最有趣的是臨近峰墩前, 那孤伶伶的小嶼水徑頂,竟頓 然變作一隻大鼇子,拖著一條 長而尖的尾巴,懶庸庸地浮在 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虫禽蟝石頂上看萬宜水庫北岸全景

虫禽蟝石頂 與橫頭墩孤峰獨對的就是隔了一個 水 灣 的 虫禽蟝 石 頂 了 , 此 山 雖 只 高 一百四十餘米,但山形突出,峰頂 頑石狀若憑空架疊,于人留有深刻 印象。自吹筒坳稍上一小崗,便可 在崗松滿佈的山嶺上越棘攀荊而 臨。主峰上的幾顆巨岩構成了城堡 狀的形貌,此山另有土名作大石 背,石麓之間,會發現有風水地師

虫禽蟝石頂以東觀日暮

萬宜湖畔群山

的立碑,其以此山兩巖有如石章印 綬、故喝名為玉印山。虫禽蟝石頂以南,岬角奔入湖水之下,這裡便是昔日萬宜大村落的沙咀 舊址,又此山與水徑頂所夾峙的山谷,便是著名的黃竹坑所在,以往山腰間有水泥小徑傍水 澗上一直繞至吹筒坳上。查黃竹坑一帶,實再分為上下兩村,但早已於上世紀的三十年代變 作廢圮。黃竹坑的下段雖然已被湖水淹沒,但上源一帶仍可探尋,舊日的田壟及水澗的丰采 仍可窺得一鱗半爪哩。 虫禽蟝石頂一景


萬水水庫東岸又是另一番的好景象

西灣山 浪茄半島最高的山峰便是西灣山,主 峰高314米,由於山區為麥里浩徑所 經之處,因此極為著名,峰嶺上亦築 有大型涼亭,以供遊人作休憩之用。 查此山除了主峰及南北山脊上的主要 路徑外,其餘範圍皆乏旅人到訪。如 以有路的範圍作計算,西灣山東南方 的一個臂角,比之如罾棚角及望魚岩

萬水水庫東北處的狹長湖篤

頂,要算是最值得一一細賞之地,該 處的海角驚濤,多少年來都使人嘆為 觀止。但此範圍的沿岸與及山坡地域, 西灣山上賞暮色

羅漢松遍生,多年以來,吸引了不少的 非法入境者到來擅自開採,在山間作出 一條又條有如迷宮式的搬運孔道,而政 府有關當局亦未能及早有效地採取相應 的杜絕措施,致令該區珍貴的植被幾被 蹂躪殆盡。況且這些非法入境者亦會對 遊人構成人身安全的問題,故令有興趣 於此間山嶺的人士大為卻步不前。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獨孤山嶺脊上俯瞰浪茄灣全貌

獨孤山 以往官門水道兩端,有兩座山 儼如堡壘般互為守望著,以南 的是糧船灣洲的花山、以北的 是浪茄半島南岸的獨孤山,自 水庫落成,東壩將大陸與島嶼 萬宜湖畔群山

相連之後,獨孤山一如其名, 反而少郤了旅人的足跡,此山 雖只高212米,山容也不太獨 特,但觀景絕佳,無論東望長

萬水水庫東南岸湖岬之景

岩與浪茄,抑或是西攬整個萬 宜水庫的景致,俱令人百看不疲 不厭。自麥徑浪茄坳上,可摸索較荿密的小

尺高度左右的低坳,土名叫作高峒坳,這裡

徑通上崗頂。連接西灣山與獨孤山是一個百

有明顯的小路可以駁回西灣山上。 獨孤山夏日暮色

後語 萬宜環湖諸山,景貌變化紛 陳,既有群山連綿的悠揚姿 態,兼具靜澹寧謐的湖光山 色,也復有絕崖傾瀉的駭人 海岸,可謂多采繽紛,盼望 旅人不作囫圇吞棗之行程, 慢慢細賞箇中景致。


獨孤山上遠觀拔削的蚺蛇尖

行程參考地圖

*筆者按:

田尾山南脊接西灣路口 (大風坳) 為高削的護土坡,以往築有臨時鐵梯,倘該設施拆 除,遊者必須折返田尾山東脊,再走至西灣紅亭繼續行程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擺頭墩上看斜陽金波的斬竹灣


花山山畔看東心角及鎖匙門景象

景觀行賞: 萬宜坳 > 擺頭墩 > 大蛇頂 > 白腊 > 東角洞 > 瀑布崖頂 > 花山 > 東 壩

峨的優美曲線,重重地遮掩卻了。 到了這種令人彷彷彿彿的時令,以往傳統的

難 度: ***

旅行隊,都會盡量安排行走一些海岸綑邊與

需 時: 約七小時 (部份山路崎嶇難行)

不太高峻的山嶺路線,一方面避開了霧鎖的 高山與地形複雜的丘陵,減少了迷途的失

萬宜與糧船灣群山

誤,另一方面,也可以到訪一些平日為人所 忽略的矮小山群。

每年到了二、三月的時份,悄悄的梅雨步

這裡要介紹的漫遊路線,起落幅度不算太

伐,不經意地隨著晦暗的天色到臨,也替代

大,路途較為曲折,屬於中程路線。行經的

了越來越不太寒冷的短暫冬季。由於內陸的

地域是西貢萬宜水庫東、西兩壩間的幾個不

東北季候氣團呈現時強時弱的轉變,故偏南

超個三百米的山峰,不要看扁這幾處較矮的

的海洋性氣流往往在境內來來去去地徘徊,

山群,要走遍此間的一崗一嶺,也不是一件

亦帶來了乍寒乍暖的氣候。在這個春寒料峭

容易的事。這幾處的山嶺,便是萬宜灣畔的

的時份裡,山野不時都會被一股潮濕的霧靄

擺頭墩,糧船灣洲的大蛇頂與破邊洲側的花

所籠罩著。春霧,有陣子偶爾會有開懷的時

山了。路線的中後段,會加插一訪白腊灣旁

候,流雲如美妙的旋律輕奏於山間、淡淡如

著名的木棉洞以及花山下雄奇的瀑布崖。此

輕綢飄紗,惹人垂愛。但可惜的卻是:她往

線除了欣賞萬宜與糧船灣的連綿山嶺外,亦

往總是連月終日愁眉緊閉,既灰又濃的團團

可以細緻觀賞雄奇的海洞與壯麗的凝灰岩柱

雲結,瀰漫了整整一片天,也把群山參差嵯

石群的景致。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擺頭墩北脊上環視大枕蓋與萬宜水庫西北岸

擺頭墩

萬宜坳

糧船三山

自西貢北潭涌啟步,先沿麥里浩徑第一段緩

墩之意思,辭海釋為:「平地有堆者曰

緩斜上,不到十餘分鐘便可抵達建有涼亭的

墩」,多是指作低矮山丘的意思。客家人也

坳口,這便是萬宜坳了。萬宜坳為大枕蓋與

很喜歡叫較細的山崗為墩,而將墩音讀作

擺頭墩兩山間的一處深陷低坳,現今亦是萬

躉,所以牛湖墩又作牛湖躉。西貢東部郊野

宜路與西灣路的分岔口。萬宜坳以東便是現

公園的山水景觀,主要分為兩類形態,一類

今存水量二億七千三百萬立方米的萬宜水

是礡磅懾人的,另一類是怡人恬靜的。如果

庫,以往水庫的西北篤處為一狹長的灣角,

你是喜歡後者的話,接壤在萬宜水庫北岸,

土名叫作爛泥灣,亦稱萬宜灣,昔有萬宜村

便有兩個「墩」是不能不遊的:其一是橫頭

建於灣畔,而萬宜水庫的命名亦由此而來。

墩,其二便是現說的擺頭墩了。兩墩各躆

到了坳口後,在萬宜路的護土牆間,很容易

東、西一方,朝夕互峙迎望,就恰如水庫北

便發現一條水泥石磴引入叢林之內,這就是

端佇立著兩個城壘似的。

進入擺頭墩的山道門檻了。

擺頭墩山只高204米,與橫頭墩高度相約, 值得一提的是:此山西、北兩面均座伏

近岸的布罟灣環堤與滘西洲

兩個著名墓穴,枕北的喝名:「蝴蝶過 江」,而朝西者則曰:「蝴蝶採花」, 後者所在地經後人修葺後,環境變得開 邁。倘冬日斜暮時臨穴眺景聘目,可見 島嶼浮金影焯、內海似渟泓帶彩,山容 水意盡是真摯情懷。此山自萬宜坳伊 始,南登的小山路早段較陡斜及茂密, 但路徑越走越是通達明顯,當越過名穴 後,抵達攸長分水嶺線,小路又回復狹

100


擺頭墩標高石墩與黃宜水庫

窄之貌。沿 嶺逐小丘起 起伏伏地暢 步,若向西 下瞰萬宜洲 一帶海岸, 可睹一灣如 螺角深入, 有石堤儼如 玉環築於灣 畔,這便是 隱世的曝罟 灣了。登上 了擺頭墩的 主峰,向東一面頓時豁然一開,整個明媚瀲艷的萬宜水庫就呈現在旅者的眼底裡。下山的途 徑較為畸嶇,朝著元五墳的小壩下走,當接近營地附近時,路徑會突趨淹沒,遊者唯有靠著 鐵絲網側攀緩移步,幾經艱苦便會重踏上麥里浩徑之上。

擺頭墩北處的蝴蝶採花,為顧盼西貢內海暮光的最佳地點

10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102

擺頭墩月夜情景


大蛇頂上縱看萬宜水庫及以北的群山

大蛇頂

路自坳口低垂於腳畔、這便是登上大蛇頂的 途徑了,惟此段山路異常陡峭,行來亦極其

西壩是一度橋樑,它把南部的糧船灣洲與西 貢大陸聯接起來,踏上長長的西壩路途上, 腳下可見的:便是種植了高樹的副堤,景象 有點兒似西子湖畔,實與舊日森嚴的難民營 光景截然不同了。走盡壩末,迎面是個小 崗,隨麥徑再轉一個小彎,便可見舒坦的山

費力。 在未興建萬宜水庫之先,糧船灣洲本為西貢 區內最大的島嶼,而島上最高的山峰就是 大蛇頂。山高278米,南部有大蛇灣及蛇灣 角,均是以「蛇」字為名。查此區地表頗為 貧瘠,缺少豐茂的山林覆蓋,不知是否真的 地如其名,有大蛇出沒其間?

大蛇頂仲夏夕暮

大蛇頂的命名亦有另一說法, 其謂大蛇灣南部的蛇灣山,自 大蛇頂下瞰,形貌甚似蛇頭, 因而以之賦名。 大蛇灣之側有細小的一抹水 灣,沙床夾雜黑色的泥沙, 水上人稱為淡水灣,灣上清 溪浥浥流注,裸露的澗道雄 崖如牆,每自豪雨降後,水 10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東心角懾人的海涯

流四溢豪奔,遠自滘西東岸亦可得見。大蛇 糧船三山

頂東、西兩方山勢有極大分野,東部斜陡如 企板,而西面側趟佈著丘陵式的谷地,有小 路貫通山嶺之間,山坡頗為開揚,惟主峰柱 墩之上,卻多是叢灌孳長,主峰稍降的南北 兩面,有曠達的草坡,可眺望整個萬宜水庫 以及西貢海域紛陳多姿的景色。下山可採朝 東的途徑,便能踏回萬宜路所穿越的大蛇坳 了。繼續沿麥徑盤曲東行,過了岩頭山,便 需沿往白腊村的大路放步下行了。

西壩日落一景

白腊灣與東角洞 糧船灣洲曲折多變的海岸間,有很多美麗宜 人的沙灘,白腊灣便是其中的一個佼佼良灣 了。此灣形如半月狀,沙細如粉,緊接沙岸 背後,排疏式的滿植青松,使這帶景貌更添 美態。白腊實分為大小兩灣,大者即先前所 述的白腊,小者則為白腊仔,又稱小白腊, 白腊灣

10


花山以南的崩瀉海岬

位處花山以南,大小白腊中間隔了一個鉗型 的海岬,岬後的廢田邊有小路貫通兩灣。不 要小覷這個小小的海岬,著名的木棉洞與小 破邊,也是在這個岬角的海濱處。這一個有 如木瓜狀的小型海岬,又名作東心角,角的 東陲處有大洞隱伏,這便是著名的東角洞所 在地了,此洞又叫木棉洞,高凡六七十呎, 洞道低淺不可通行小舟,潮退時可踏礁石進 入洞內仰觀巖貌。 登踄花山途中看東壩副堤

小白腊相比于大白腊灣,面積要小上一半, 灣內再細分為兩小石灣,此帶水清岸潔,珊 瑚群聚,另有醉人的一面。夾峙在白腊仔兩 灣之間,是一個低小的土丘,只高約四十餘 米,土名頗為不雅,水上人稱為屙屎墩。經 過白腊仔之後,就需找尋花山南麓的傍海山 路,緩緩向東斜踏而登,未幾,抵達花山東 南部的一個百米山崗上,便可以俯瞰磅礡嚇 人的海崖景觀了。

花山瀑布崖近景及其洶湧浪捲中的海蝕平台

瀑布岩 要全睹瀑布岩整個不凡的氣度,需自小崗稍 向南降,陟上刀背般的險脊,此地形勢險 要異常,行進時務必小心。從一方是深崖倒 覆,一方是斜垂的叢坡岌岌可危地移步,就 在有如虎口狼牙的崖闕之間,可以窺到柱狀 的凝灰岩露頭,猶如排山倒海般傾注下海, 巖下的平淺的石岸,若遇退潮時份,會有海 蝕平台湧現。這裡就是位在馬罅肚與撿豬灣 之間的著名海崖勝域了,早歲旅人已賦名為 瀑布岩。此間縱目可及,均是連幅百米之高 的板坡,仿若豎天之巨碑,岩面上盡是嵌上 一列又一列的六角形條狀石柱,其勢儼如一 幅彌天的瀑布,凌空轟然貫衝,氣勢昂盛得 使人透不過氣來。此景不論於海上遙看,於 岸上仰觀,或於花山岩坡前俯瞰,均會感其 雄渾峻峭之懾人氣概。 10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花山

土名為牛頭的岬角伊始,以迄破邊洲之間的 一段花山南部海岸,全為凝灰岩所形成的浩 返回小崗

闊塌崖柱石群區,形態很是凶險,水上人以

上,可取

此為邪地,也稱此帶為花山下。

北路直接 仰登花山 頂。頂處 是有如平 東壩遙望花山姿容

桌般的台 地區,具

東、西兩峰,主峰在西面,築有測量柱墩。 花山為糧船灣洲東面的錐形峰,雖然只高 206米,稍高於擺頭墩,但卻是奇景輩出, 比如著名的孖洞與破邊洲,就是盤據在花山 的東陲位置。花山一名之由來,謂自海上遙 觀此山,由於南部山土崩瀉,風化嚴重,加 上懸崖直屹,整片山頭就有如爛頭山野,故

查花山下一地,實包含著幾個大大小小的小 型海灣,分別為牛頭側的黃魚立灣,中部的 撿豬灣與及臨東的馬罅肚。馬罅肚為一個浩 闊的石礫灣,灣勢弧若滿弓,為花山下最大 之海灣。喜歡尋幽探秘的旅人,此灣不能不 訪的。花山上東西兩峰各具南北不同的變化 形勝,景致很是獨妙,西峰上可盡賞萬宜北 端山群延宕的美態、水庫換了如帶的長江, 以另一個新鮮角度展現旅者眼前,而東峰之 上,則可遍賞浩淼的南中國海與東海諸島浮 光略影的景像。欣賞美妙的風光後,可沿東 北急削的山脊下行,轉入小崗的林路便可到 達東壩歸途了。

水上人以其「花花碌碌」,因此得名。說到 花山不能不提及花山下,自白腊仔海灣對出 花山北坡處看萬宜水庫夜暮

10


行程參考地圖

花山頂看甕缸群島景致

10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10

大磡森上巧遇霧掩鳳凰山景象


春日淺霧下的嶼西群巒

境內最大面積的離島,眾所週知便 是大嶼山。而嶼山一地,山嶺可謂 自成獨立體系,鳳凰山與大東山 兩座高山分據在島嶼的中央處,兩 側就是較為低矮而起伏有致的群巒 了。大嶼山整個形貌來看,就仿如 一隻巨鳥張開巨大的翅膀,俯伏在 煙波浩淼的海面上。

景觀賞點: 大風坳 > 觀音山 > 薑山 > 靈會山 > 分水坳 > 深坑瀝 > 大磡森 > 萬丈布 > 牙鷹山 > 大澳

一帶的山嶺情況。說回大嶼山西部的山巒, 也由於地處僻遠的關係,加上以往交通不便

難 度: ***

的歲月,故此一向均予人有極度神秘的感

需 時: 約七小時 (部份山嶺路徑隱蔽及崎嶇)

覺。查此帶山嶺構成的形態,一連串高度相 仿的群山,就像幾個孩童以萬丈布為中心, 攜著手繞著一個圈似的。

大嶼山西部 大嶼山山脈呈東北斜走於西南方向,逶迤悠 長山群的兩端角陲,長久以來都是比較沉寂 而又罕有旅人走訪,當中尤以嶼山東北部的 區落為甚。倘有機會的話,筆者將會詳述這

這一帶相比鳳凰山較為低少的延綿山川,卻 又蘊含著不同的意境,在這些像高原多於 峰嶺的山內暢步,會享受著一種寧謐及詳和 的氣氛。嶼西一地的山山水水,就是這麼

薑山東南角的小峰上看石壁水塘景貌

的充滿奇特及令人詫異,不親自 到臨走上一趟,很是難以理解這 充滿禪一般的虛逸意味。而又在 這片廣闊的山群深處,還隱佈著 許多的幽深雄奇的谿壑,是探秘 者的一個大樂園。以下筆者將會 簡介大嶼山西部內一些較著名的 山群、並略述與其相關的溪流景 致,讓大家對嶼西這一個範疇, 有一個概覽的認知。 10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觀音山頂下望整個石壁水塘景象

嶼西群山

觀音山

明曠可觀,整片如心形並呈碧綠的石壁水塘 全貌盡收眼底之下,鳳凰山與狗牙嶺諸峰環

首個要介紹的,就是嶼西群山中最著名的山

峙於天際裡,情景實使人歷久難以忘懷。觀

峰,這座尖峰拔起於昂平大風坳的西南面,

音山以北的山溪可說乏善足陳,但其與羌山

稱為觀音山,而它的西麓山坡間就建有著名

朝向石壁水塘的一面、卻有多道跳躍急濯的

的觀音寺。此山高434米,是本區內第四座

坑流,當中接近水壩的一支,以往有礦石空

高山。以往旅行界則多稱為膝頭哥山,由於

谷深藏其間,內伏兩層級瀉的飛瀑幽鳴於谷

此山在昂平的百屻嶺方向上仰看,山形顯得

底,十分清雅動人。

十分峻削畢直,峰梢則較 為圓渾有如人膝的模樣, 因而得命。登此山最輕鬆 的路徑,可自大風坳採鳳 凰徑第五段沿石蹬慢慢上 踄,臨峰頂五十米處躺有 淺坳,可轉草路直接登 頂,尖錐的峰頂建有測量 標高柱。站在峰上,可頓 覺風光無垠,視界極其開 揚,景觀以東南方最為 110

又稱膝頭哥山的觀音山向西景貌


薑山南部山徑上所見景致

薑山

大浪灣的一個水系,旅人呼作大浪坑,土名 則叫檸檬瀝,澗水終年淙鳴不絕,匿有急泉

薑山位在觀音與靈會兩山之間,雖高459

與短瀑,源末則分為兩支,左源清幽不俗,

米,但山貌不太突出,峰的東首處較為峻

而右澗具有深窩的桶崖,高瀑矗垂,只宜遠

峭。東、西的脊嶺緩緩起伏,尤以接壤觀

觀欣賞而不可近褻。

音山一段風光最為奇美,倘在夏日,會 看到一片盈綠的長長輕草,在悠風中冉 冉搖動,脊臂輕舒間,羊腸的山路低迴 迂折,漫行其中,很有深山中穿梭往還 的味道。站在平穩的山巔縱望,可將大 浪灣及白角沿岸一覽無遺,視野背轉北 部,隨深黛的河谷往遠處飄看,可窺探 到大澳水鄉一隅。 薑山的北部谷壑中,發源一支較為龐大 的石澗,分列東、西兩源轉引而下鹿湖 的三丫水涌口。靠西的一支叫作龍仔 坑,在龍仔悟園之下傾注而成一美瀑, 稱為幽篁瀑,澗道與瀑態均有翩翩丰 采,但可惜水源受到污染而引致失色非 常,依東面的一支石澗,引水道之下具 深瀉的崖壁,以往此間便是嶼山三大名 瀑的羌山瀑藏身之地。現今因引水道截 去水源關係,薑山名瀑頓失去了以往豐 腴的流泉支柱,變成了乾涸的枯涯,如 適逢夏天豪雨過後,或可一睹昔日名瀑 的風範。值得一提的是:薑山以南匯入 薑山東坡一段的峻企石磴

11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夏日裡,薑山東坡綠油油的草路

112

萬丈布高原蔓妙景色


靈會山 分水坳往萬丈布高原的路段

分水坳往靈會山的山徑

夏霧掩蔽的靈會山及露出尖峰的竹山帽

要欣賞嶼西一地那錯綜複雜的山壑風貌,就 要一赴靈會山了。到此山只要順著鳳徑第五 段漫行,跨過觀音及薑山後便可欣然登臨。 嶼西區內最高且又廣的山嶺,也就是靈會 山了,她高凡490米,不太高於其他群山許 多,但卻擁有一份鍾靈毓秀。靈會是蝙蝠的 意思,而此山的山勢也像蝙蝠展開長翼一樣 的姿態。

薑山上可見往靈會山的之字型路段

靈會山開闔的兩肩,有兩個重要的低坳,與 薑山相會的小坳口,有小路可以直接下抵 龍仔悟園。而與深坑瀝交界的便是廣闊著 名的分水坳,此坳為鳳凰徑所經要塞,北 可通萬丈布高原及牙鷹山等地,向南則御接 狗嶺涌。靈會山的北谷中,深山中的慈興寺 就隱藏於此,該寺建於一九三零年,原名國 興寺,到靈會山的旅人多會一訪寺側的飛龍 彫塑勝景。靈會山由於山形十分龐大,並 與其餘的山巒餘脈緊緊相扣,所以育有很多

著名的溪流,九大石澗之一的水澇漕、 萬丈瀑便源出於此山的北端。南部由於

靈會山往薑山的開揚山徑

山勢較為宕直之故,坑澗多急直而瀑布 縱佈,如白角的靈白石澗及大浪灣與白 角間的苗笛竹坑便是其中的佼佼名澗。 苗笛竹坑的上源西北之首,有一個尖錐 獨傲的小峰,它有如一個小小的針山, 土名呼作竹山帽,是一個很有趣的小孤 峰,有興趣的話,不妨可自羌山郊遊徑 攀探。 11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大磡森上巧遇雲海漫漫,遠處為鳳凰及彌勒二山

大磡森

險要形態,由於此山身處於山間盆地內,故

嶼西群山

巒谷景致特別清秀怡人。此山與深坑瀝的淺 雄峙於二澳後方高466米的大磡森,就好像

坳上、形成一小片平坦的小高原,土名呼此

身處於一個羅盤的中央,南、北有深坑瀝及

為大坪,現今自分水坳便有明曠小徑經過這

牙鷹山作為屏障,東、西兩方則被靈會與雞

裡,可引降分流頂再下狗嶺涌的引水道上,

公山所夾峙著。嶼西的山峰,有一個頗奇

相信這處以往本是荒蕪的曠野,不會再使旅

怪的現象,越偏向西部的山嶺,就越少旅

人有陌生的感覺吧?

人的到訪。低矮且又自成一角的雞公山,是 最清冷的山頭,年 中不會留下多少熱 情的足跡,而大磡 森也是泛人問津的 盲點,此峰以在水 澇漕中游處仰看最 具雄渾氣宇,筆陡 傲立的山勢、蒼鬱 中帶有幾分險岳的 味兒。山峰南部多 頁紋狀的亂石堆, 脊嶺上亦有屻嶺的 11

大磡森零碎的石顆上看深坑瀝一片小高原


深坑瀝東脊上看大小鴉洲

逆光下的雞山孤嶼

深坑瀝 深坑瀝以南的小屏風

與大磡森南北 對望的,便是 高420米的深 坑瀝,有稱此 山原名應喚煙 墩,深坑瀝一 名只是小澗之

號。峰嶺上屹有幾個不顯眼的小小台峰,觀 景與大磡森可謂截然不同,縱臨此山舒懷騁 目,以海角形勢稱著,南脊的石台上,可將 分流東、西兩灣、狗嶺涌海灣及遠處的大、 小鴉洲群島一目瞭然。天清氣朗可以盡目珠 江口岸邊兒的澳門。

至小尖崗的分流東頂。至於西巒則全是危峻 的企崖與險陡的瀉脊。好像主峰朝西北方的 小圓嶺,有旅者研究土名應為煙坉,其外為 一列崩瀉的橫壁,由於山勢酷以八仙嶺側的

深坑瀝東部全是峻深的溪谷,浩闊的狗嶺涌

屏南山,故旅界稱為小屏風,那道開闊的岩

石澗就隱伏在腳下,還有一支險要異常的石

牆南北兩端,均伏有險要的暗脊,北垂降於

坑就是分流西坑,它的出口處在分流村口。

根頭坳,向南則可俯降於響鐘坳,但只宜慣

此澗中段巨壁如高壩堵截,只宜有攀石經驗

涉險奇的旅人走訪。

的旅人攀臨。此山的南面,現今有大徑下行 1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牙鷹山以東的萬丈布高原

牙鷹山與尖峰山

在牙鷹山的毗鄰,就是高339米的尖峰山 了,朝東的山形非常嵯峨,與獅山遙遙互

嶼西群山

數年前因為二澳村落的界權紏紛問題,鳳凰

峙。此山與牙鷹山高度雖然相若,但論知名

徑第六段途徑二澳的一段,因此而被迫暫時

度及訪遊量來說,堪稱是全區最無人賞覽的

封閉,有關部門則在牙鷹角以南,闢築一條

山峰。因由可能與山嶺上幾無正路覓尋有

登山徑,繞過牙鷹山企斜的西坡,輾轉進入

關。遊人如一心登臨,最宜選在牙鷹山作起

萬丈布高原的中心點,再與鳳鳳徑第五段聯

點,向東過一低坳再搭上山坡放步。尖峰山

接。自此山徑落成後,本無正路可循的牙鷹

由於是區內最北的山峰,故此是縱覽象山及

山,便疏疏落落地有了旅人賞識的足跡。

鹿湖谷地的最佳地點。

整片牙鷹山的範圍裡,可以說是沒有什麼茂

尖峰山與牙鷹山亦是一組很奇妙的拍檔組

密的林叢,嶺上全是低矮的崗松及零碎的石

合,在北面處,兩者構成了一道橫闊峻企的

顆。站在牙鷹山既橫且長的分水 嶺上,除了是眺賞整個大澳的尚 佳位置外,亦是觀覽萬丈布高原 的最佳位置,在這處,可以看到 奇妙的丘陵與溪谷組成一段段優 美的線條。牙鷹山亦有很奇特的 山溪形成,好像朝北方的牙鷹北 坑,中段處有三瀑連橫急降,溪 源極其清澈,可說是嶼西的一道 奇澗。 11

牙鷹山山徑上俯覽大澳的夜暮景致


石崖,如山間築了一道長城 似的。遠在大澳市集亦可看 見那崢嶸聳兀的岩石面貌。 而貧瘠谷原以東的山谿,卻 又萌生一支風雅彌高的水 泉,這就是近年極受旅人歡 迎的凌風石澗了,澗道內的 美妙瀑紗,水成岩的岩石, 在在是美澗的典範。尖峰山 妙到巔亳之境還有一處,就 尖峰山北面危壁滿掛山間

是在山嶺的東面,在連壁的 東面盡頭,劍屻的脊嶺竟可

供攀緩拾級而登,當中的水紋式石崖,危石爭峙的風貌,奇松崖中探首,絕對是引人入勝的 風光領域。 嶼西領域廣袤,群山延宕遠渺,實非竟日可以全覽縱遊,建議旅人應將山嶺分區尋覓,輕鬆 的細步遊覽,才可以領略箇中的曼妙風姿。

行程參考地圖

1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11

黃龍石澗下游寬邁的澗途


東涌五龍之一的藏龍石澗

溯澗時程表 黃龍坑道口至輸水隧道口

四十分鐘

輸水隧道口至黃龍瀑

一小時卅分

黃龍瀑至龍尾瀑

一小時

龍尾瀑至蓮花山高地

一小卅分

蓮花山至東涌低埔

兩小時

(全程時間約六小時) 上述為正常的溯澗步程,但僅作參考之用,倘遇溪流 水滿,天氣變化,行進時間便會延長。

東涌五龍 在大東山及蓮花山北巒間,深藏了一個有如 馬蹄鐵形狀的盆谷,谷內蘊育著一個龐大的 樹枝狀水系。假若你從鳳凰徑第二段附近的 高地俯瞰,可見谷稜低低轉轉,隱約可辨秀 麗的白瀑舞弄於黝綠的山峽之間,美妙琤琮 的流水聲響,間歇可聞於耳際,這條河谷的 主幹澗道,便是極負盛名的黃龍石澗了。 懸龍石澗高崖間探看東涌五龍之一的臥龍石澗

1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黃龍瀑水瀑特寫

歷來長列境內新舊九大石澗榜的黃龍石澗, 是香港遠足旅行界的長青攀澗對象,它所擁 有的詭奇幽深峽谷、奔逸豪馳的飛瀑、險峻 危溢的壁道,皆會令曾到訪的旅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及難以忘懷的經歷。 黃龍石澗也可以說是一間「石澗圖書館」, 它除了擁有完美的河流三種固有形態〈上、 中、下游〉外,亦包含了谿谷中應有的地理 景觀,諸如:懸谷、直峽、瀑布、急流、 淺灘、礫石、壼穴、瀑布下潭、刻蝕曲流 帶......可謂令人目不暇給。 黃龍石澗,原名黃龍坑,土名喚作企屻坑, 澗谷內羅佈著很多大形的支流,主要分為 東、西兩組,支澗群亦以「龍」作賦名,像 朝東面的一組:就有北龍、臥龍、龍嚎、懸 龍等以險揚名的坑澗,而向西的一群:就有 東龍、藏龍、小藏龍等較深邃秀麗的谷道。 前輩旅人又將其內的北龍、臥龍、東龍、藏 龍與黃龍主澗,合稱為東涌五龍。對於鍾愛 攀澗的人士,這五龍是必遊必賞的好地方。

120

流水暢活的黃龍下坑


黃龍下坑水潭秀麗

黃龍下坑

新的氣息,令人難以置信東涌的機場與繁市 就在身後不遠處。前瞻兩山間垂伏的山岫,

黃龍石澗可分為三段:第一段是下游部份,

河谷交錯的山咀互為疊覆,一重伏一重,前

原呼東涌坑,即輸水隧道口以下(旅行界習

路幾看不得真切,令人有幽邃迷惘的感覺,

呼為地龍)至東涌瀕海之間的河道。現今傍

黃龍固有的神秘氣度完全散溢出來,它與

倚黃龍坑道的一段,雖仍舊保存著原始的溪

馬鞍山的東馬肚石澗,同樣都是充滿著詭異

谷風貌,但可能因澗勢平緩,只有礫石的河

的氛氛。黃龍下坑的澗途旅程中,會越過幾

床、因而不大吸引遊人的垂青。第二段是黃

道支源的岔位,最先是左面的臥龍石澗,澗

龍石澗的中游,由水閘至龍尾瀑,這段也屬

口附近有巨石題名「臥龍長嘯」,這是近年

於黃龍下坑區域,一般溯遊黃龍石澗,都會

新題的。躆臨石頂,可環眺臥龍谷的分水嶺

擷取此段作為精華遊覽部份。至於第三段,

上,全是嚇人的巍聳崖坡。徐行廿分鐘,右

便是由龍尾瀑頂至雙東坳間的上游谷地,此

方處有林木蒼鬱的溪道,隱隱滲著清洌的山

間澗道偏窄,路途頗為漫長,在轉折入大東

泉,其上層瀑如清簾垂掛,大有高山宕水的

山的源域裡,仍有不少精緻的瀑群與翠潭可

風致,這就是幾與黃龍齊名的藏龍石澗了。

賞,但只宜具經驗的攀澗人士尋幽 探秘。 自黃龍坑道口至黃龍石澗中游的起 點,約要四十分鐘的步程,輸水隧 道側有旅行人士開闢的林間小路, 可走進黃龍石澗內。黃龍下坑,澗 床寬邁開揚,流泉活暢,水色很是 透澈碧綠,這裡盡是一派大自然清 黃龍石澗泉清石潔

121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黃龍瀑與黃龍潭

黃龍石澗

當你有一定的攀澗經驗後,藏龍就是你心坎 嚮往的蓬萊了。經過藏龍石澗口後,寬宏的 澗貌略為收歛,坡度也隨即漸漸攀昇,石坑 奔湍著短瀑急流,再溯行多半小時左右,便 抵達黃龍石澗第一處勝景---黃龍瀑。

黃龍瀑 黃龍石澗展現第一個美態的地方就是黃龍 瀑,此瀑雖只高約六、七十呎,在境內不算 太高峻,但在夏日間,豪邁激翻的滾滾瀑 水,從上巒間的壁道一湧而至,先分作雙泉 飛墜急放,下段又合併貫流,變作絲絮疊疊 舞飛,那層層繞折的姿態,很是嬝娜秀美。 瀑下伏有一個叫人眼前一亮的碧黛深潭,艷 陽透射間,水綠尤如晶瑩翠玉,行友稱為 黃龍潭,它還有一個因意外事故而命名的 土名,叫作「跌死阿發潭」。此潭已成為嬉 水的熱點,也是休憩的好地方。潭旁左首 122 黃龍瀑一景


兩峽漸狹的黃龍上坑

有一處高廣的石

多次到訪上源一帶地域,初夏雨季,仍有不

臺,據臺坐臥,

少蜂群巢地,故行友每要小心為上。上坑開

或聽泉韻,或漾

始的一段,河道平淌,流水涓涓恬靜,偶爾

瀑花,實是怡情

亦交織著一些短瀑淺潭,頗有園林藝景之雅

之舉。黃龍瀑左

妙。溯行約廿餘分鐘,澗道稍微向右伸展,

側有企削的小路

兩岸越見騰昇,林茂樹郁,巒頂有如與天齊

可啟瀑頂,攀上

眉,黃龍石澗最詭奇的段落,便驟然出現眼

黃龍瀑便進入了

前了。

黃龍上坑的界域 了。

黃龍瀑頂雙泉奔流而下

黃龍上坑 黃龍上坑為河谷中游的刻蝕曲流帶,站在上 坑的涌口,兩旁壁道昂然拔聳,令人感到一 種無以復加的壓迫力,這也預示到:黃龍將 會展示它那雄魄不凡的景觀。昔日,黃龍石 澗仍未倡遊的年代,村人傳訛盛夏之際,此 間「一石一蜂」,蜂群出沒景象,甚為可 怖。現今上坑一帶仍舊極其原始,筆者曾 險奇的三龍峽內不乏幽清的環境

123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三龍峽內的右龍爭珠瀑布

三龍峽 黃龍石澗

黃龍石澗因中遊水流下蝕力強大, 把河谷深切成深邃的峽道,故黃 龍上坑中段處,兩旁均形成了百尺 的飛崖企壁,這道狹窄奇美的峽 廊,亦稱為三龍峽,意即為三龍匯 聚之地。所謂三龍,就是指峽篤的 龍尾瀑及峽道兩肩飛放跌墜仿如龍 降的長瀑,故合稱為三龍。早歲行 友已稱兩側斜對而下的瀑布為二龍 爭珠,左面為左龍,土名呼「磨刀 坑」,而右方名曰右龍的黑黝長 瀑,土名則為「石急坑」。峽內直 矗的瀑泉此起彼落,氣象雄渾,逐 瀑仰觀,實是愜意。若以懸峽景色 來論,三龍峽理應為境內首屈一指 的地方。

12

三龍峽內的左龍爭珠高瀑


右龍爭珠下壁水瀑幽清

12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龍尾瀑 峽谷的盡頭,三龍峽巉屹的壁道便在此摺 合,構成一個不太高陡的小型飛瀑,行友稱 為龍尾瀑,瀑底躺著一個三角形的小水潭, 它還有一個陰森的土名,叫作「棺材潭」。 此瀑不高,但三面環峙石崖,如走進一個無 路的絕胡同,于人有山窮水盡之感,要渡過 此險隘,以往還有險關重重待闖。

黃龍三險

三龍峽盡頭的龍尾瀑

黃龍石澗除了以奇美的谿谷景色昭著之外, 亦是以險要難攀而著名,故以往旅行隊開辦 此線,都喜歡貫以「直搗黃龍」這個節目名

景致不凡的名山大川,像黃龍坑及梧桐寨等

稱來吸引行友參加。黃龍以往有三險,此三

地,旅人慕名訪行者眾,當中定不乏險要之

險都俱是在龍尾瀑左側的高崖石塔間。三險

途及風雨造成的塌坡,當局理應設法開闢安

順次序為藤梯崖、懸壁棧道及蛇倒退。首險

全蹊徑,以利遊人進出,而不是盲目消極,

的藤梯崖,崖高約廿呎,壁面嶄直略呈向外

採取阻截封斷的手法,草章了事。

黃龍石澗

傾懸,最初探遊黃龍的旅人,要闖越藤梯 崖,就祇憑壁面垂下兩條只若前腕粗幼的 樹藤作為攀爬之用,其驚險程度可想而知, 及後旅行人士在兩藤間繫上木條及繩索,做 成一條長梯以利遊人升降,亦不時派專人檢 視,但多年前當局藉安全為理由,不顧反對 之聲,已派人清拆,這種妄顧遊人的行動, 實為極不負責任之舉!筆者認為,一些境內

現今旅人在藤梯崖附近另闢蹊徑,曲曲折折 可繞至最後一險的蛇倒退。蛇倒退為一幅作 五十餘度傾斜的石壁.雖只有數人的高度, 但右豎企立無憑的危牆,左方則削陷深墮的 井淵,形貌極是凶險。攀過蛇倒退的斜壁 後,就會遇見小徑上下分歧,下走可至黃龍 石澗上源,上路就是傳統的離澗路程,遊 者可沿企峭的山路緩緩逐坡踏行,約走一句 鐘,便可接上蓮花山以北的 主要路胚,屆時可自抉回走 東涌或南赴雙東坳以作歸程 了。其實昔日的離澗路線, 多循下路轉入黃龍上源裡, 當越過一條支澗後,便在左 方山叢中找尋高山田路,傍 著河谷旁的高阜,可直至雙 東坳,但這條以往僅靠牛群 來維繫的路胚小徑已經煙沒 多年了。

12

自右龍爭珠瀑頂上俯看三龍峽壯觀情景,右方石塔為三險所在地


懸瀨擬似自天際飛垂而下的龍嚎瀑

上源 黃龍石澗自龍尾瀑頂到雙東坳前的一段上游 谿谷,為頗漫長的澗途,這裡翠谷飛泉仍是 連綿不斷,當中有兩處地域是頗值富攀澗經 驗的旅人探遊,其一是龍尾瀑頂後的一道急 竣的支流,旅界稱為龍嚎石澗,將近源末盡 頭之際,兩峽俄而靠攏,矗立了高碩無憑的 巨崖,倘逢沛水季節到臨,微分三層的摩天 巨壁,會飄下如絲似髮的瀑雨,四周儼如瀰 漫一片嵐煙,境界超然,引人入勝,繞攀這 個龍嚎瀑後,其上不遠的山坡上有龍崖石塔 昂然聳屹,險巘之貌不比鳳凰山的茶壼咁及 羅漢塔有絲亳遜色。黃龍石澗上源其二的美 景,約在河谷的五百米處,澗源作最後的分 支,左入蓮花山,而右源就朝向爛頭營,這 裡澗勢再次扳昇,級瀑層層輾轉,流泉縱 躍,蔓妙曲折,為黃龍石澗繽紛的澗途劃上 了一個美麗的休止符。

溯澗應注意事項 1. 初到訪黃龍石澗的人士,宜隨旅行隊或由 有經驗的攀澗人士帶領前往,切忌貿然自行闖 入,以致誤途。 2. 此澗只適合已有一定遠足經驗的人士攀 賞。 3. 此澗每逢初夏至仲夏期間,尤其是不穩定氣 流盤據的雨季,溪澗兩旁叢林間,每多臨時的 胡蜂蜂巢盤掛,旅人遊進要格外小心。 4. 澗道內多處的險要位置,已有熱心的旅行人 士留下繩索拴扣以助攀援之用,但使用時務要 謹慎,恐防因一些設備因日久失修而呈毀爛及 鬆脫。 5. 若逢天雨及陰晴不定的天氣,切勿進入石 澗。 6. 連日暴雨後,本為賞瀑溯澗的好時機,但要 審慎判斷氣候變化,若天氣仍不穩定,時晴驟 雨,就要放棄攀澗行程。因雨後的河谷,其潛 水層儲水已呈飽和狀態,如遇一兩場短暫的降 雨,少量的降水已足可令谿谷河水再呈急漲及 引致山洪暴發。 7. 倘溯澗途中遇雨,應設法找尋高地暫棲,待 雨過後及湧流退卻,再作進出打算。 8. 帶備有關詳細地圖、指南針、繩索、救傷物 品,以備不時之需。

峽深林蔚的黃龍石澗谿壑

12


香港幽山美地行賞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6

作者 祁麟峰 Mahler Ka 圖片 祁麟峰 Mahler Ka 排版及設計 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出 版 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Society of Hong Kong Nature Explorers 九龍觀塘偉業街139-141號兆發工業大廈804室 電話:2866-2652 傳真:2357-1650 電郵:info@shkne.org.hk 網址:www.shkne.org.hk 香港自然地理 www.geographic.hk 印 刷 進富印刷公司 香港柴灣吉勝街45號勝景工業大廈13字樓A座 Tel : (852) 2896 0196

Fax: (852) 2896 0160

初 版 July 2010 定 價 HK $48.00 ISBN: 978-988-99960-8-6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或轉載。本書所有內容及照片之版權均由作者所擁有。未經出版者 及作者同意,不得翻印。



推介香港境內行山徑以外鮮為人到的幽山美地

專家詳盡介紹沿路自然景觀及地名闡述

逾二百五十餘張瑰麗圖片,陳述香港大自然優美風光

提供景觀行程及參考路線,盡賞香港滄海遺珠美景

ISBN: 978-988-99960-8-6

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www.shkne.org.hk

HK$4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