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靈鷲山 有緣人232期

Page 1

232

LING

JIOU

MOUNTAIN

■有緣人助印有緣人 ■ 劃撥帳號:1328-4228

MONTHLY

2015.12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佛陀的電腦 華嚴的呈現,就是無障無礙,處處都是種子,處處都是結果。 The manifestation of Huayan is entirely free of hindrances. Everywhere there are both seeds and fruits.


《刊前語》

縱使天空不藍 編輯部

天主教教宗聖方濟訪問美國,捲起一陣旋風。九月底,他在美國費城參加 世界家庭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家庭在教宗駕前講述他們的生命故事,也 得到了教宗的祝福。 這些移民家庭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也不一定都是天主教徒,當年他們 移民到美國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值得玩味的是,許多家長提到對孩子們的期望 時異口同聲表示,希望孩子擁有幽默感、過著有趣的生活,也希望全家在虔誠 的宗教信仰下抱持一致的生活目標。 這種代表西方文化價值的期望,和台灣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也是很不一樣 的。或許,從小你就寫過了好多次的〈我的志願〉作文,老師和爸媽告訴我們, 我們不一定要做大官,但要立志做大事,很少會有人提到「幽默感」和「有趣 的人生」的重要性吧。但是,就這樣想吧,你是不是樂於和擁有幽默感的人做 朋友,你當然也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有趣,樂趣,當然也是一個人生值得追求 的目標。 幽默其實就是一種看待自己、也能樂觀面對世間事物的態度,西方諺語說: 「縱使天空不藍,也要努力歡笑。」就是這種態度讓教宗、達賴喇嘛、心道禪 師等宗教領袖面對橫逆和險關也能豁達以對。在印象裡,心道禪師就是一名極 富幽默感的大師。 想起民初作家林語堂被稱為「幽默大師」,他這樣寫道:「幽默者是心境 之一狀態,更進一步即為一種人生觀的觀點。」那些移民家庭的故事讓我們體 會到,在最困難的人生道路上,懂得歡笑自然就能豁然開朗。 如果天空真的不藍,請上靈鷲山來,有一片朗朗晴空永遠等著你。


LING

232

LING

JIOU

JIOU

MOUNTAIN

MOUNTAIN

■有緣人助印有緣人 ■ 劃撥帳號:1328-4228

MONTHLY

MONTHLY

2015.4

2015.12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佛陀的電腦 華嚴的呈現,就是無障無礙,處處都是種子,處處都是結果。 The manifestation of Huayan is entirely free of hindrances. Everywhere there are both seeds and fruits.

佛陀的電腦 包括網路、APP、LINE、FB…… 親近佛法,你也可以很新潮

發行人:心道禪師 總 策 劃:靈鷲山僧伽委員會 編輯單位:宗務堂宗長室 法教顧問:曾慶忠、廖誠麟 編輯總監:呂政達 採訪編輯:張育寧、蘇雅芳、余素珠、饒恩杰 美術編輯:陳素菁、傅華麗 圖片提供:開山寮文獻中心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地 址: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20 樓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 歡迎分享傳閱 隨喜贊助 本刊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數位閱讀響應環保 歡迎訂閱電子月刊 索閱/取消紙本月刊,或對內容有任何建議 惠請來函編輯部 webadmin@ljm.org.tw

助印功德錄 2,000 李林靜玉、陳武俊 1,500 陳登元 1,200 劉秀英、王琬津 1,000 吳鳳龍、楊張陣、楊景章、謝貴英 500 朱敏村、呂淑幸、陳柏求、劉珮瑩 300 溫賢明 150 呂宜容

感謝十方大德永續護持

目錄

Contents

心之道 02 心的壇城 隨師行記 06 一路同行,共同為世界和平奔走 封面故事 08 佛陀的電腦 阿含——菩薩清涼月 甘露清涼 20 《吉祥經》談業與解脫 般若——常遊畢竟空 心靈白皮書 24 禪和創造力的祕密 寂靜行者 26 心自在,就能活得快樂──心靈音樂家央金拉姆 觀心自在 28 漢地傳禪開創者――安世高(下) 冬安居 30 人攝靜,心安住 法華——為償多劫願 法華之路 31 秋刀魚的滋味――兩位佛化家庭青年的法華路 觀音在人間 34 普陀與靈鷲,觀音繫兩岸 ――迎請普陀山毘盧觀音灑淨開光聖典 護法有情 36 喜歡生命 修行路上 38 心自在,處處皆修行 生命關懷 40 殺生•放生•護生 華嚴——浩蕩赴前程 靈鷲山在全球 42 我見菩提樹,便見於如來 宗博館超連結 44 用心導覽,演誰像誰――宗博館資深志工林明芬 宗博館超連結 46 寬容、理解、共存:阿曼伊斯蘭教展 093TV 47 寺院的一天


心之道

Topic

一年水陸相聚,就是功德成就的重要緣起, 讓我們福慧增長、悲智雙運,也為十方六

道群靈解冤釋結、求生善處。大家要把心寂靜下 來,以清淨的身口意,專心觀想諸佛菩薩的降臨、 祈請加持護佑。

心的壇城

以「心」結界 「結界」就是正式開啟水陸的內壇,目的在 「淨化時空」,把凡俗的時空,轉化為「內外上下、 十方清淨」的神聖時空,讓一切眾生「身心光潔、 行止如法」,與法界感應道交,成為大悲金剛壇 城,遍滿神聖能量,開啟水陸道場。 「結界」的關鍵在「心」,「心」是轉凡成 聖的關鍵。所以,今天我們共同用真心,如法如 儀來進行結界。真心,必能感應。《大般若經》說: 「於一切法,心為前導。」透過觀心法門,了知 我們生命的實相,讓心回到原本的清淨,清除種 種的無明煩惱,心清淨,外在世界自然也就清淨, 所謂「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悲咒〉十心結界金剛壇城 心的結界,就是空性的結界;心的壇城,就 是金剛壇城。如何結界金剛不壞的壇城?這要靠 觀音菩薩的本事、〈大悲咒〉的威德力。因為,

2


心之道

結界灑淨水是〈大悲咒〉加持所成,持誦〈大悲

Topic

劫中,認識生命的各種狀況、才能轉換生命。

咒〉要生起十心,以〈大悲咒〉十心來守護壇城, 才能相應觀音菩薩十方圓明的本願,這就是最堅 固的壇城,不受魔擾、永不壞滅,整個壇城就是 金剛般若,就是我們的真心。

轉換生命就是四期生命的教育 如何轉換生命,我們可以積極學習佛陀「四 期教育」。因為佛陀的教法就是教導我們如何透

〈大悲咒〉十心就是:以「大慈悲心」度一

視生命的因果藍圖。從因果的藍圖中,才會甘願,

切眾,生起「平等心、無為心、無染著心、空觀

才會真心懺悔、止惡行善,淨化生命而得到解脫,

心、恭敬心、卑下心、無雜亂心、無見取心」,

這就是阿含期的教育,重點在「出離心」的培養。

最後證得「無上菩提心」,這十種心就是「觀音 十心」,也是「水陸十心」。在打水陸七期間, 我們都要由衷的生起這十種心,能夠事事無礙, 法喜自在。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最近全球災害不斷,像是尼泊爾大地震、八 仙樂園的塵爆、烏來的水患、緬甸大水災、天津

般若期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度一切苦 厄」。然後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 是「解脫心」開始,再到法華期的「菩提心」上 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悲心願力,這樣我們就可以 從認識生命到覺悟生命、到奉獻生命, 再來就是 到華嚴期的「法界心」。祖師說:「百千法門, 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 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爆炸,還有泰國爆炸案,都造成相當恐怖的傷亡; 面對巨大的災損,物資幫助微不足道,真心祈禱 是無盡綿延的。

這四個學習階段就是「心」的修持次第,正 念相續才是根本的「拔苦與樂」,讓生命相依相 存、和諧共生,連結無盡的善業,建立「心和平、

這些地、水、火、風的重大災劫,讓我們感 受到業力與無常的恐怖無奈、無處不在,時時覺

世界就和平」的佛國淨土,才能夠良性循環,真 正的消災解厄、趨吉避凶。

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法會期間,大家要為這些受難者祈禱,從這些災

3


心之道

Topic

Mandala of the Mind

T

he annual water-earth repentance

the mind is pure and free of defilements, then the

ceremony is an important occasion for

world also becomes pure; indeed, everything arises

accumulating merit and for cultivating wisdom and compassion; it’s also a way to help those reborn in an unfortunate realm gain a more fortunate rebirth. The key to doing this is to start by settling the mind and purifying your actions of body, speech, and mind; then you visualize all th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nd entreat their support and blessings.

Laying down the boundary

from the mind.

Using the ten minds of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to lay down the boundary of the vajra mandala The boundary of the mind is emptiness itself; the mandala of the mind is the vajra mandala. So, how do we lay out the boundary of the vajra mandala? We use the awesome power of Guanyin’s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contained in the holy water sprinkled along the boundary. While reciting

The ceremony commences with “laying down

the Mantra we are simultaneously cultivating the

the boundary.” This is a rite of purification; it’s a

ten states of mind which bring us into communion

way of creating a sacred space in which all our

with the bodhisattva Guanyin. In this way we

actions are pure and completely in accordance with

create a mandala which is imperishable and

the Dharma. Such a space is imbued with a kind

impervious to evil influences, because it is formed

of sacred energy which facilitates interaction with

out of the pure mind and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 unseen beings inhabiting the various realms of rebirth.

The first nine minds are as follows: the mind of great compassion; the mind of equality; the

The mind is the key to transforming the

unconditioned mind; the mind free of defilement;

profane into the sacred, for when the mind is pure

the mind of emptiness; the mind of respect; the

and sincere, there is sure to be a response. The

mind of humility; the mind of non-confusion;

Perfection of Wisdom scriptures state that the mind

and the mind of non-attachment to views. Based

is the forerunner of all things. We start by observing

these nine minds we realize the mind of supreme

the mind, understanding its true nature, and

enlightenment. These ten minds of Guanyin are

returning it to its state of original purity. For when

also known as the “ten minds of the water-earth

4


心之道

Topic

ceremony.” During this seven-day ceremony, by

law of cause and effect—for only then are we able

cultivating these ten minds we clear away all

to completely and sincerely practice repentance,

obstructions and experience the unhindered joy of

refrain from evil, practice goodness, and thereby lay

the Dharma.

down the foundation for final liberation. This is the first stage, the Agama Stage, wherein the emphasis

The wondrous power of Guanyin relieves the suffering of the world

is on renuncia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Prajna

Lately there have been so many disasters: the

wisdom which dispels all delusion and culminates

big earthquake in Nepal, the corn-dust explosion

in nirvana. In the third stage, the Saddharma

at the Formosa Fun Coast; the flooding at Wulai;

Pundarika Stage, the emphasis is on generating the

the industrial explosion in Tianjin; and the

mind of enlightenment and applying it to purifying

terrorist bombing in Bangkok. The fear and sorrow

oneself and relieving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In the

generated by such disasters can’t be alleviated by

fourth stage, the Avatamsaka Stage, the emphasis

mere material assistance; what’s needed is the

is on understanding that the innumerable Dharma

healing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power of prayer.

doors all return to the heart; and that all virtue,

Faced with the immense destructive potential

Stage, the emphasis 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ncentration, and wisdom arise in the heart.

of the four great elements—earth, water, fire, and

The common thread which runs through all

wind—we gain insight into the ever-present reality

four stages i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eart and mind.

of impermanence and suffering. This is something

This is the way to eliminate suffering and bring

we need to keep in mind during the entire course of

happiness to oneself and others while realizing how

this ceremony.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others and the natural world; it’s also the way to realize the principle

Using the Four-stage training to transform life

that “When the mind is at peace, the world is at

We use the Four-stage training taught by the

immeasurable goodness, we can set in motion a

Buddha to transform our lives and exert a positive

virtuous cycle, bring relief to disaster victims, and

influence in the world. We start by understanding

establish a pure land on earth.

peace.” After laying down such a foundation of

the Buddha’s teaching of karma—the universal 5


隨師行記

Topic

心道禪師 ( 左二 ) 與一群為世 界和平奮鬥的戰友,彼此惺 惺相惜,相依相挺。

一路同行,為世界和平攜手前進 禪修的目的就是「讓心回家」,心歸零回到了家,更能體會一切的生命和我們是一體, 我們的慈悲與愛也就沒有分別。

撰文 ˙ 隨師恭記

心道禪師發願要蓋一座讓世人都能夠認識世

禪師推動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已屆完成,成為備受

界宗教的博物館時,他已經知道自己的命運

大會矚目的國際計畫,其更被南非電視台譽為該

終將奔走在世界每個角落,讓眾人看見他,也讓

會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演講者。

世人了解何謂「宗教」。宗教因全球化的時代而 逐漸透明,但也需要依靠有心之士的推動,讓彼 此了解而沒有距離與隔閡。

在宗教交流的場合裡,總能看見穿戴著醒目 藏紅色袈裟的心道禪師,穿梭在會場中,時時露 出親切的笑容,逢人便發散著名片,到處介紹自

十月的心道禪師正走向國際,為和平志業在

己一手創立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不時,你還

世界上發聲。今年的美國世界宗教議會 Council

會看到其他宗教的代表,在遠處看見心道禪師,

for Parliament of the World Religions(CPWR)

便大老遠跑過來,兩人相擁、相視而笑,內心的

於 15 至 19 日在美國鹽湖城舉辦第六屆大會,來

澎湃與激動只有這一路走來共同為世界和平、宗

自 80 個國家、50 種信仰及上萬人在此聚會。

教和諧而努力的兩人,最能有非語言能道盡的相 應。

禪修可以讓我們進入自己的內在 心道禪師與世界宗教大會的結緣也起於世界 宗教博物館,第一屆世界宗教大會於 1893 年於芝 加哥舉辦,心道禪師是在 1999 年南非開普頓舉辦 時開始參加,至今已經參與了第四次。當年心道 6

美國時間 16 日 7 點,心道禪師在會場上帶領 早晨禪修,現場有來自各宗教對禪修好樂的信仰 者前來體驗,而心道禪師也以自身修習禪修的過 程與體驗與大家分享,「禪修,是一件美好的事,


隨師行記

心道禪師穿梭在會場,時時露出親切的笑容,老朋友看

Topic

心道禪師 ( 左三 ) 與各宗教代表,為世界和平一同攜手前進。

見心道禪師也大老遠跑過來,相擁而笑。

它可以讓我們進入自己的內在」。他也鼓勵大家,

「願這些寬恕可以感動所有人,讓我們一起記憶

不論忙碌或空閒,只要有五分鐘的時間,就要讓

彼此,都是寬恕、慈悲、奉獻、服務。我們愛人類、

自己有機會坐到禪。而禪修的目的就是「讓心回

愛和平、愛地球,這個世界是多元共生、相依相

家」,心歸零回到了家,更能體會一切的生命和

存的,不管任何宗教、種族,都是多元、相依存

我們是一體,我們的慈悲與愛也就沒有分別。

的兄弟、姐妹、父母,感恩這一切讓我們有了慈 悲、有了智慧,感恩一切的神聖。」

宗教間彼此了解,讓悲劇不再重演 這樣的慈悲與愛,在會場中有個真實的案 例。2012 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發生了錫克教廟屠 殺事件,因錯認了錫克教徒是回教徒而造成六人 被屠殺的悲劇。其中被殺害的一位錫克教徒的兒 子,18 日這天特別來與心道禪師會面,並感恩各 宗教給他擁有慈悲與寬恕的思惟,讓仇恨不再延 續。現在他做的就是讓社區居民更了解錫克教, 希望宗教間彼此了解而不再讓悲劇重演。 心道禪師聽了帕第的故事後,感動他為了宗

在一場宴會中,心道禪師特別找尋一位難得 的好友,他就是前 CPWR 主席 Harword,久違 不見的兩人雙手緊握久久不放,Harword 激動表 示雖然自己身體狀況不好,但對於世界和平仍會 持續努力,一直走下去,直到自己此生終結。這 也就是為什麼心道禪師看見各宗教好友時,一定 要給對方一個熱情的擁抱,因為他們是一群為世 界和平奮鬥的戰友,彼此惺惺相惜,彼此相依相 挺,每個人在世界上各個角落,為世界和平一同 攜手前進。

教彼此的了解所做的努力,並與帕第一起祈禱: 7


封面故事

8

Topic


封面故事

Topic

佛陀的電腦 千年前,佛法傳播從口語開始 漸次進化到文字 歷數百年,再到近代的網路 如今佛法傳播工具已是百花齊放 包括網路、APP、LINE、FB…… 親近佛法,你也可以很新潮 9


封面故事

Topic

佛陀的手錶 讓心最散亂的就是度時如年,或一再攀援住時間,沒有一時一刻能夠忘記時間的存在。 撰文 ˙ 呂政達

兩件事絕不存在,一為佛陀的手錶,一為海

《存在與時間》,當然也因為手錶不僅代表存在,

德格的眼鏡。

也代表時間。

海德格的眼鏡當然有過,這位 20 世紀的德國 哲學家請他的猶太驗光師好友艾許代配眼鏡,還 寫了一封信。然而當艾許被秘密送進集中營後, 德軍的秘密單位為了掩蓋事實,捏造了一封信寄 給海德格,那只眼鏡卻從此在歷史中失落。我們 從海德格聯想起佛陀,不僅因為海德格寫過一本

10

在已經停歇的心裡,不會有時間的想法 在佛陀在世的那個時代,手錶尚未來得及發 明。然而,靜坐在菩提樹下即將得悟的佛陀,他 的心中是否會有時間的存在?絕對不會有一只手 錶來擾亂佛陀,連時間的觀念也沒有。佛陀絕不


封面故事

Topic

會一坐下來就想著時間,在手錶發明前分分秒秒

間不應該存在於他的心中,這才使他成為佛陀吧,

是沒有意義的,在已經停歇的心裡面,絕不會有

但是,嘻,當他在一場一場的法會間趕場,誰來

時間的想法。

為他規劃行程,掌握時間,才在那短暫的壽命間

在現代打禪七或禪三的禪堂中,心道禪師常

傳下那麼多精彩的法?

要求進入禪堂前的僧眾要拿掉手錶、手機和任何

還有個場景一再引發我想像的是,如果佛陀

計算時間的事物,就是要信眾藉著禪坐練習停止

有了一具電腦,他會怎麼用呢?其實,我總覺得

時間、忘記計算,但時間仍如影隨形的以化身進

電腦那看似無限的記憶容量、無遠弗屆的展延和

到禪堂,如響板的聲音、一炷香的時間或是數息

在時空間的蒙太奇特色,都顛覆了我們對時間的

的間隔也總代表著時間,真的要能忘記時間,真

原本想像。在電腦裡,直線性的時間變成了觀音

是修行上的一大事。而我們讀虛雲或廣欽老和尚

的千手千眼,千萬人同時進入電腦,同時離開,

的傳記,最感敬佩和不可思議的,當然就是他們

一再的回憶和提取時間或者讓時間暫時停留,但

在禪定中忘記時間的定境。

是,請大師為我開示,人到底要如何停止不停奔

心道禪師曾經講示過天台宗的「五停心觀」,

去的時間?

其中數息觀是用以對治散亂。其實,讓心最散亂

心道禪師或許會說,就來真正的學習禪坐

的就是度時如年,或一再攀援住時間,沒有一時

吧,在定境中物理性的時間不會停,但人卻可停

一刻能夠忘記時間的存在。所以,心道禪師告訴

止心中散亂奔流的時間觀。佛陀也說,時間只是

大眾就老老實實地數呼吸吧,沒有任何一瞬間離

地球上的一種觀念,在華藏虛空中就不再有時間

開過呼吸,雖然,或許你已感覺其中的艱難處,

的問題,虛空既有無量壽,最後的無心也終能是

數呼吸的間隔是時間的單位,一瞬間是時間,一

無量壽。

時一刻也是時間。有時候,我很想請示大師,活 在一個時間如影隨形的現代社會,我們到底要如 何避開時間的規約,過著沒有時間的真實生命?

人可以停止心中散亂奔流的時間觀 佛陀絕對不戴手錶,或任何時間的化身,時

佛陀的手錶並不存在,就如海德格的眼鏡不 復存在於時間的歷史中,那是歷史的錯誤。海德 格一再地發問,到底是時間決定了存在,還是存 在決定了時間?我在禪堂外巧遇一名戴著手錶的 禪師,那錶已經停了,卻因此永遠準時。 11


封面故事

Topic

靈鷲山網路新志業

佛學院在指間

只要指頭一按,一間涵藏法教與經典的佛學院, 一個尋找志同道合好友的平台,立即為你開啟。 撰文.饒恩杰

2002 年的電影《關鍵報告》中,湯姆克魯

鷲山三乘法脈最迅捷方便的管道,輕輕一點,不

斯用手指隔空操控電腦,查詢各種資訊的一

但能明白上師過去修行及未來願景,開示影片和

幕,曾經讓不少觀眾直呼這樣查資料「超炫超方

各種咒音唱誦,也都能隨點隨看,彷彿師父就在

便!」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影的科幻場景已幾

身邊指導;要是工作壓力太大,有些心浮氣躁,

乎搬進生活裡,成為我們的現在進行式。可不是

不妨點開 App 的「一分鐘平安禪」,有師父陪你

嗎?手指點一點,你隨時隨地連上網路,欣賞林

調勻呼吸,讓心寧靜下來,再精神飽滿地回到工

書豪今天的精采好球,和遠方的朋友視訊聊天,

作崗位。它也活用了行動裝置人人隨身攜帶的特

或是預訂過節車票。你的行動不再受限於辦公室、

性,內容一旦更新,App 的推播功能立即在安卓

電腦與網路線。學佛也是如此,只要指頭一按,

手機上秀出通知,保證不錯失每一次學習佛法的

一間涵藏法教與經典的佛學院,一個尋找志同道

機會。

合好友的平台,立即為你開啟。

「目前 App 的行動學習功能大致完成,接下

「hsintao 心道法師」:App 向師請法, 無遠弗界

來要加強它的互動功能,讓有心修習佛法的信眾

現在幾乎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大家對 App

規劃。被問到開發一個好用的學佛 App,是不是

這個字也不再陌生,它是 Application(應用程式)

耗費很多心力?「只要能推廣師父珍貴的法教,

的縮寫,為軟體廠商順應行動上網潮流,針對手

我們都願意去做。」法昂法師毫不猶疑地回答。

機或平版所開發的微型應用程式。由於 App 強調 簡易上手,點擊手機螢幕幾秒內就能使用,靈鷲

跟靈鷲山有更多的連結,」法昂法師談到未來的

「心道說禪」:粉絲專頁凝聚信眾的心

山法昂法師遂從去年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網路行

根據 Facebook(臉書)官方統計,每天約

動化及 App 的便利性,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

一千萬台灣人登入臉書,相當於每十人中就有四

方便信眾隨時隨地向師請法。這種思維所催生的

人天天上臉書,對臉書「黏踢踢」的程度,台灣

網路學佛工具,便是「hsintao 心道法師」App。

堪稱世界第一。靈鷲山也早注意到社群媒體的驚

這個 App 可以說是了解心道禪師,學習靈 12

人號召力,從 2009 年開始經營「心道說禪」粉絲 專頁,藉著留言、按讚、打卡、分享的機制,強


封面故事

化原有官網靈鷲山全球資訊網(www.ljm.org.tw)的互動功能,提

Topic

3 分享佛陀法教,線上教學

供信眾一個即時回饋的管道,再依據反應冷熱調整 po 文內容,持 續抓住信眾的眼睛。 經營心道說禪粉絲專頁的同仁說,「我們將臉書視為自營媒 體,透過這個新媒體,更快了解信眾的想法,也方便接觸對佛法有 興趣的一般大眾。由於高度互動的特性,臉書更是尋找志同道合朋 友的平台。」臉書剛進台灣時,使用臉書者以年輕朋友居多,一般 來說也不太會接觸宗教,「不論是不是信眾,我們都主動出擊,加 他們為臉書朋友,希望更多人藉此瞭解靈鷲山宗風,與心道禪師心 和平的理念。」短短半年,就達到五千位的臉書交友人數上限,於 是成立心道說禪粉絲專頁,那些被人數限制不能加入的朋友,因此 能透過在粉絲專頁按讚,得知靈鷲山和心道禪師的最新消息。 「在交朋友之外,如何持續讓大眾對這個平台感興趣,什麼樣 的內容可以讓他們變成粉絲,不會離開?」同仁經常思考這樣的問

4 最新課程訊息,立即報你知

題,但他認為真實的、有感情的互動,和內容一樣重要,「畢竟臉 書上每一個帳號,都代表一個真實的人。」他究竟分享哪些內容, 來凝聚信眾的心呢? 1 散布正向能量,鼓舞人心

2 上師動態臨場感,與信眾零距離

13


封面故事

Topic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網路善知識, 親近佛法的任意門 靈鷲山佛教教團網站以打動人心的故事,傳承上 師法教,遍灑佛法善種子,讓全球信眾跨越時空 藩籬走進靈鷲山,讓佛法在人心,禪機處處聞。 撰文.張育寧

千六百年前,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大

日俱進。時至今日已定位為傳承上師法教及樹立

阿羅漢、眾長老、善知識一一現身諦聽聞

人間觀音典範的教團資訊集結入口網站。

之,爾後有了佛法的佈達、流傳,這是當時佛陀 傳遞佛法的方法,簡單卻直入人心。隨著科技日 新月異,人們接收訊息的管道愈來愈多,心思卻 日益紛亂,難以安住。

官網旨在樹立人間觀音典範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宗長室法師群們看到未 來網路將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企 劃指導法師積極對外募集資金進行網站改版,擺 脫內化色彩,調整網站架構走向更符合網路行為

第一次官網改版雖廣獲各界好評,然隨著各 志業的蓬勃發展,初時以資訊型網站為概念的首 頁規劃設計逐漸不敷應用,各志業皆期望一連進 官網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訊息,團隊成員們於是規 劃因應之道,在既有網站架構下新增一張入口首 頁,以清爽沉穩的設計風格,把各單位的活動列 表拉到首頁,讓所有志業的訊息都能被看到,也 鼓勵各志業供稿窗口積極更新內容,讓官網內容 更即時與豐富。

的訊息型網站形式。2007 年,改版的靈鷲山全球

隨著各志業網站以「百花齊放」的姿態一一

資訊網榮獲行政院研考會舉辦之「網際營活獎」

上線,與官網相互串聯,官網流量亦穩定成長。

之「最佳創意特色獎」,在近 500 個參賽網站中

2012 年 3 月,官網遭駭客入侵,被 Google 判斷成

脫穎而出,團隊的盡心付出不只為靈鷲山佛教教

不安全的網站!於串聯子網站之部落格頁面,有近

團廣大信眾們開啟了親近佛法的方便之門,創意

8 千筆國外不當網站的連結,嚴重影響教團網路形

更深受專家們的肯定。

象。官網團隊以最快的速度向 Google 提出聲明,

爾後因應時代變革,官網數度改版,內容呈 現方式及網站動線規劃,亦隨時代需求修正,與 14

並投入所有人力進行危機處理。「當時全員深陷在 資料庫裡,一張一張資料表去看、一條一條訊息去 刪,只要一個眼錯不見,Google 的不安全網站警


封面故事

Topic

容更精益求精。以頁籤方式廣納志業與人物故事, 並以圖片輪播的方式呈現教團形象。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改版迄今,透過科技讓信 仰更深入人心的初衷從未改變,時至今日,內容 呈現方式已由百家爭鳴走到純一收攝。期藉由圖 告就不會下架!」負責靈鷲山全球資訊網的陳師

文的力量,讓全球信眾跨越時空走進靈鷲山。「心

姐,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如是說。同年 6 月,網管

道禪師開示」的單元中收錄上百則心道禪師開示

人員再度發現網頁被植入不明語法,接踵而來的

影音檔案,透過影音、文字、圖像的傳達,提供

駭客事件,更堅定了官網全面改版的決心。

信眾隨時隨地聆聽師父法教、親近上師。而信眾

2012 年 8 月,靈鷲山全球資訊網改版上線, 以「入口網站」為網站定位,保留「靈鷲山總本 山、心道法師、靈鷲山專題」等單元的內容主 導權,將「佛教、宗博、文教、慈善、GFLP、 093TV」等內容,開放給各志業自行更新,官網 僅止於提供連結,並於首頁規劃「心道開示」與 「靈鷲山人物誌」單元,讓信眾隨時聆聽師父法 教,廣泛蒐集感人的信眾故事以作為典範,也凝 聚所有靈鷲人的心。

最常點閱的「最新消息」,包含上千則教團弘法 新聞,即時報導靈鷲山各項活動,讓無法前往參 與的信眾亦能感受到活動現場的殊勝莊嚴。而教 團這 30 多年來,有賴許多人間觀音的護持,每位 志工都是觀音的化身,官網透過 100 多則人物專 訪,形塑出靈鷲山的樣貌,讓社會大眾看到靈鷲 人的宗風典範。 宛如破繭而出的蝴蝶,靈鷲山全球資訊網在 一次次的改版蛻變後更顯斑斕奪目。指導法師亦 欣見每次網站改版後都呈現更好的樣貌,卻也有

從百家爭鳴走到純一收攝

了更高的期許。希冀靈鷲山全球資訊網能透由更

2014 年 7 月,靈鷲山全球資訊網再度改版上

豐富、精彩的內容,成為靈鷲山佛教教團網站群

線,結合企業識別概念,以靈鷲山 Logo 紅色為

的領頭羊,以打動人心的故事,傳承上師法教,

基調,透過數據追蹤得知「心道禪師開示」單元

遍灑佛法善種子,讓全球信眾跨越時空藩籬走進

甚受信眾喜愛,以更大版面呈現該單元,並將內

靈鷲山,讓佛法在人心,禪機處處聞。 15


封面故事

Topic

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

佛陀在人間,網路現華嚴 以數位平台匯集串流的方式,透過網路平台,讓佛法的精妙與上師的法教能無遠弗屆地傳布。 撰文.張育寧

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 2011 年成立迄今,共

技未臻成熟,收視習慣也尚未建立。李汝宣憶起

製作了 30 多個主題系列,700 多支影片。

2011 年進駐靈鷲山佛教團時,偌大的辦公室只有

以正法、正宗、正信三大主軸為核心,環扣慈悲

她一人。但平台已經開了,內容產製的需求殷切;

與禪的宗風,抓緊時代脈絡,建置多元內容,積

平台操作介面也需盡速調整為人們習慣的友善操

極接引新緣。以數位平台匯集串流的方式,透過

作介面。所有問題紛至沓來,急需解決。

網路平台無遠弗屆的特性,傳布佛法的精妙跟上 師的法教。精實的團隊,在四年餘的時間迅速建 置了龐大的影片庫,「這麼短的時間,是怎麼做 到的?」「因為佛法這麼好,傳播這麼重要,要 趕快啊!」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節目製作人李 汝宣如是說。

以新穎的影片呈現方式來吸引年輕人 2011 年,心道禪師看到數位媒體的先機,

原本沒有宗教信仰的影片製作人李汝宣,從 大量閱讀開始,逐漸了解佛教,也思索著什麼樣 的內容可以為年輕一代所接受、吸引,以達到「弘 法利生」的目的?甚至,播出的內容能否讓他們 看完一遍還想再看?在這樣的思維下,她以更年 輕、新穎的方式來呈現影片的內容,如心經系列 中收錄青年團在活動表演時唱誦的心經 Rap 版 本,顛覆佛經唱誦就只能青燈伴古佛的刻板印象。

在師父弟子游志郎、賴麒宇的積極促成下,靈鷲

「你今天禪了嗎?」系列影片中,擺脫濃

山全球網路電視台正式開台。當時網路電視的科

厚教條色彩,上師的法語不再只有上師正襟危坐

16


封面故事

Topic

在台上嚴肅的說法。以簡單質樸的景物做為影片

點,帶領觀眾溯源百八觀音與靈鷲山的關係,讓

背景:晨間露珠、靈鷲山一隅、澄淨無雲的藍天

觀眾們認識遍一切處的觀音信仰,了解靈鷲山觀

……,以短短數十秒的影片,搭配乾淨樂音,帶

音法門是如何以愛與和平的理念與全球接軌。

出心道禪師的智慧法語,讓現代人在塵俗紛擾中 覺知清淨無礙的禪心。

三大內容主軸:正法、正宗、正信 靈鷲山佛教教團每年舉行的各類活動,包括

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團隊以媒體人的思維,將上 師法教透過饒富新意的網路影音傳佈到全世界。靈鷲山 佛教團的法師們秉持傳承諸佛法,利益一切眾的初心, 矢志遍撒佛法善種子於人間。

法會、閉關、朝山、禪修……等,皆需以影片記

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在企劃指導法師引導

錄,然而除了活動記錄之外,為了將佛法奧義、

下,從人性角度出發,鑒於網際網路因其個人化、

上師法教,有次第、有系統的傳佈出去,而不再

無時空限制的特性,成為許多人心靈休憩、逃避

只是做為活動畫面的零星呈現,於是規劃了「正

現實世界紛擾的出口。透過感動人心的影片作為

法、正宗、正信」三大內容主軸。

連結,期望成為每個人的心靈朋友,甚至因認同

「正法」以心道禪師法語及法師群說法為主 軸,以心道禪師法教與宗風為核心,四期教育內

理念而成為忠誠粉絲,進而積極分享、傳布影音 內容。

容為架構,配合善知識法師群針對不同內容主題,

在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你可以看到清新雋

規劃深入淺出教育導向的節目,輔助各道場、講

永的法語小品,樂音悠揚結合佛國勝景的經文伴

堂傳教說法;「正宗」以法脈傳承為目標,以一

誦,乃至以平實手法拍攝,讓人得知僧人生活的

代禪師、法師談禪修法門為主軸,從「Who am

「寺院的一天」,每支影片訴說不同的故事,期

I ?」開始,在尋找生命答案的過程中,體悟佛

望感動每個人,由此體悟華嚴世界的智慧如海。

法的真諦;「正信」以百八觀音的復刻計畫為起 17


封面故事

Topic

佛陀的接線生 會不會,最終佛陀的電話答錄機傳來那句「但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空谷回音? 撰文•呂政達

度片來到台灣,取了個《來自星星的傻瓜》 的名字,講的卻是用一名外星人的觀點,觀

看世界各種宗教的狂熱。片中的外星人跟著教徒 苦行、跪在地上燒香膜拜,經歷各種儀式,仍無 法與「神」連上線。

人類想要與「神」聯絡的渴望古今皆同 當地球人尋找神是否存在時,早有一派理 論說,神其實就是外星生物,在遠古時期把人類 的基因「種」在地球上演化繁衍。這部印度片則 進一步創造了一個遍尋不著神的外星人角色,讓

外星人有感而發,發表議論:「也許神是真

他為了尋找神而吃遍苦頭。豈不知,這位外星人

的存在,但地球人找不到祂,就像打錯電話被開

具有感知心靈過往的能力,同時又表現出慈悲善

了一個惡作劇。」那種種的惡作劇,就是世人熟

心,譬如,他明知道老頭是來騙他的錢去跟老婆

知的種種儀式行為。

吃大餐,他也願意把錢掏出來而不拆穿。這些情 節,早就讓這個外星人角色具備了我們所說的「神

18


封面故事

Topic

使那只是電話答錄機。

網路就像是現代佛陀的接線生 會不會,佛陀的接線生早就出現在我們所無 法知曉的地方,像是一部公車與你錯目交會,車 廂廣告寫著「你不會孤立無援」? 格」。 各種宗教當然都有與神聯絡的儀式,從美國

會不會,在工作或是家庭的低潮,適時出現 貴人的提醒,讓你恍然大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的「密契」,到非常 具體的「聖駕顯靈」,或摩西在山上所見的那團

會不會,也宛如當年佛陀仰望群星,感覺到 虛空中有某種意識眼神的回望?

起火的荊棘,或是普陀山盛傳觀音顯靈的故事, 會不會,最終佛陀的電話答錄機傳來那句

人類想要與一個品格和能力都更高超的「神」聯 絡上的渴望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有沒有可能,

「但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空谷回音?

我們沒有找到神,只是因為打錯了電話?

會不會,如心道禪師這樣的宗教家所說的,

如果要打電話給佛陀,當然不是手機專線,

他花了大多數的時間在「接引」的工作,很多人

否則一諾千億諾,一呼就得回應億萬人的呼請,

都想見到他一面,聽聽他的聲音,想想一名禪師

平均每通電話講五分鐘,佛陀就有得忙了,難怪

擁有的時間就知道這項工作有多繁重,但就是要

佛經上常說,成佛要累世累劫後,發誓要回應所

發心。「這項工作真的讓我很累,也無法滿足每

有眾生的呼喚後才能得。我常常想像身為佛陀接

個人的心願,但我樂在其中,也甘心承受。」也

線生那龐大的工作量,還有,如果接線生罷工,

就因此,而有了種種佛法網路和通訊工具的應運

會不會像聖誕節前郵差癱瘓的紐約市?

而生,網路就像是現代佛陀的接線生,每名信眾 就在電腦世界裡,重新找到親近佛法的感動。

而我,一名卑微的佛法弟子,處在茫茫人海, 接引在人間,如是觀看電腦世界的佛法傳

備感無助時,最常浮起的想望就是,真的可以打 一通電話給佛陀,真的有機會聽世尊的聲音,即

播。 19


Agama 甘露清涼

阿含

群祥開泰

《吉祥經》談業與解脫 在《吉祥經》中佛陀說:梵行、照見諸聖諦、證於涅槃是為最吉祥。 撰文 ‧ 開山寮法堂院

《雜阿含經》卷十,有這麼一段話:「眾生

「梵行」是升天重要的原因。梵行,首重在離開

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

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起的五種欲望,其

迴生死,不知苦之本際。」說明眾生之所以輪迴

次以慈悲喜捨的廣大心量來自我提升。

生死,受生老病死等無量苦,皆是由自己的業力 所招感,而業的生起,受無明與貪愛影響,成為 有情生死流轉的根本。

在佛教中,梵行則是指戒律具足、離欲清淨 行,它是導向解脫涅槃的原因。而各經對梵行有 廣泛的詮釋,包括:禪定解脫、十善業、八正道、

然而,我們該如何解脫業力的糾纏?如何思 維世間一切因緣現象?而佛陀出世又要引領我們

三十七品、慈悲喜捨等,都是趣向解脫涅槃的教 法,所以廣稱梵行。

走向什麼道路呢?

禪修本身就是一種梵行,能對治我們內心的

梵行(brahmacariya) 所謂梵行,泛指清淨的修行,原本是指以梵 天(印度教的創造神)德行為榜樣的修行,所以

煩惱,即五毒——貪、瞋、癡、慢、疑。當我們 五毒延伸的時候,就像全身長了膿胞和瘡一樣。 心道禪師說禪修就是淨化這五毒;淨化了以後,

各經對梵行的詮釋 《增一阿含經》

「若有人戒律具足而無所犯,此名清淨修得梵行。」

《長阿含經》

「具足四禪、於八解脫中逆順遊行者,名為梵行具足。」

《大智度論》

「斷淫欲法名為梵行。」 「行等心修梵行,得十善業道清淨無穢,是名內正。」

《大寶積經》

「夫梵行者,名八正道。」

《大般涅槃經》

「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復有梵行,謂慈悲喜捨。」

20


甘露清涼

阿含

Agama

我們照見清淨的本心。這時便會發現貪瞋癡只是

此是苦

我們的一個生滅想法。當貪瞋癡的想法熄滅以後, 看不到貪瞋癡,這時候的世界是和諧的。因此, 「我們開始覺悟,見到自己的這個覺性,所以才

示轉

此是滅

能夠制止,制諸魔外,就是能夠降伏諸魔的意思。 我們要三業、三毒要能夠轉換,身口意要能夠清

此是道

淨。」

苦宜滅

所以,我們平時除了修福修慧,更要有離欲 清淨的梵行,方能消除業障,轉煩惱業識為清淨 菩提。

此是集

三轉法輪

集宜斷 勸轉 滅宜證

照見諸聖諦 (ariyasacca- nadassana)

道宜修

「照見諸聖諦」是指四聖諦;當我們明白及

苦已滅

完全領悟四聖諦時,我們已邁向前往涅槃之正道, 由於照見諸聖諦是超出輪迴之苦的原因,所以稱

證轉

為吉祥。

集已斷 滅已證

佛陀在成道之後的第一個夏天,在鹿野苑為

道已修

五位比丘弟子宣講佛法,也就是《轉法輪經》與 《無我相經》。 佛陀以「四聖諦」為轉法輪的開始,正所謂 的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示轉也就是

極的執行,如苦宜滅、集宜斷、滅宜證、道宜修; 證轉也就是驗證滅苦方法,確定已經徹底執行完 成。

指示苦的集起原因,說明此是苦、此是集、此是

三轉法輪後,佛陀進一步說明無我的觀念,

滅、此是道;勸轉也就是勸勉,對於滅苦方法積

這五位比丘弟子進入涅槃解脫,都證得阿羅漢果。 21


阿含

Agama 甘露清涼

觀察四聖諦,就是透視世間的苦相。然而,苦從

梵行的三好實踐 身好:持守五戒規範,每一個行為都能具 足戒定慧的梵行清淨。 口好:向親友、眷屬勸說持戒的功德與果

哪裡來? 心道禪師說:「四諦就是講因果,苦是從我 們生生世世,由我們的見解的錯誤,累積了不好

報,也讓自己不以言語傷害他人。

的因,然後產生了苦果。所以佛就講苦是集來的,

心好:以梵行為目標,常常覺知、警惕自

不是今生,是生生世世,最重要還是從我們的知

己的想法。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見不好積起來的。那麼要知道怎麼去滅掉這些苦 因,一切的苦從哪裡來呢?就是從心造的,心為 什麼造呢?就是無明緣行,無明,我們都是懵懵

照見諸聖諦的三好實踐

懂懂,這就叫做無明。」

身好:時常於禪修寂靜中內觀「苦、集、滅、道」 四諦。 口好:誦讀四聖諦要義,並和親友或道友分享個人 體驗心得。 心好:常思維苦、集、滅、道,從日常生活中體察 心的生滅。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我們常常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遭遇、這 樣的一個苦,就是沒有深入因果。當我們內心染 著於一切,就是生死的苦因。透過四聖諦法的觀 照能獲得解脫,所以「照見諸聖諦」稱為吉祥。 體證於涅槃(nibbānasacchikiriyā)

體證於涅槃的三好實踐 身好:每日固定練習九分禪,將心安定下來,回到 原點。 口好:讚嘆諸佛、聖者涅槃的功德。 心好:所作功德常能回向未來證得涅槃,禪修時練 習「心無所觀」,觀照不生不滅的本心。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涅槃 (Nibbana) 從字義來看,是被吹滅、 被吹熄的意思。涅槃的意思就是欲愛被摧滅,不 再渴求貪愛世間一切,也不再受下一個因業力而 輪迴的生命。如《雜阿含經》卷二:「解脫已, 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著。無所取、無所著已, 自覺涅槃。」 《法句經》有一個故事,有一次,有個名叫 波她卡娜的婦女,因為她的小兒子被老鷹奪走,

22


甘露清涼

阿含

Agama

大兒子被河水沖走,丈夫被毒蛇咬死而慟哭。家

佛法建立了無比信心。因此,《法句經》便提到:

破人亡的她,受了極大刺激,發瘋一般地咆哮。

「若長命百歲,但不知世事生滅的實相,不如如

佛陀安慰她:「波她卡娜,不要恐懼!你已

實知見生滅法的一天。」

經安止於一位可以真正保護並指引你的人了,在

心道禪師說:「所謂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

過往的生死輪迴中,你為兒子、丈夫、父母、兄

也就是一個永恆的,我們的心就是一個永恆,不

弟所流的眼淚已經夠多了。」

生不滅的。我們的生老病死沒辦法作主,這個世

於是佛陀進一步向波她卡娜說《無始相應 經》,這時候她如釋重擔,情緒漸漸平穩下來,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婦人明白了生命無始輪迴的 現象,更頓悟無常,對引領人們解脫生死輪迴的

間上的種種事情,我們沒辦法作主,因為我們的 迷惑而失去,因為清楚而能夠找回我們自己。所 以禪,就是找回我們本來的心、本來的面目,這 就叫做撥雲見日,把雲撥開了,太陽就出來了。」

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說明 苦諦

梵文(Dukkha),中文翻譯成「苦」,原意指所有不完滿或不安的事。「苦」 就是無常現象對一切有情眾生的逼迫。在人間的苦則有:生、老、死、愁、悲、 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等。

集諦

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能集起三 界六趣之苦報,故名「集諦」。乃眾生的本心為「無明」所障。

滅諦

滅諦就是這些痛苦的止息,也稱為涅槃,明白苦集諦的道理,斷盡煩惱業,則 得解脫。

道諦

破解苦和苦的原因(集),依照佛陀所教:如修八正道、三十七菩提等修行而 能趣向涅槃之道。

23


禪和創造力的秘密 在有禪的地方,禪意自然拈手而笑。

撰文•呂政達

24


心靈白皮書

般若

Prajña

一種新聞,大概已稱不上是新聞了,那就是

事實,但在一種重視創造力的氣氛下生活,臭皮

台灣人在世界各地的發明展上得金牌獎、銀

匠就可能搖身變成諸葛亮。

牌獎的消息,這種傑出的表現,往往會讓外國人 好奇,台灣人的創造力真的比較強嗎? 但是,我們在台灣受教育的人,又常常聽人 家說,台灣的教育不重視創造力,許多大大小小 的考試考的是記憶力和理解力。所以,那些得發 明金牌獎的人,到底是怎樣辦到的呢?

「禪」其實充滿著生動的創造力 米哈利 • 傑克森米海伊的創造力研究中,有 個出名的「守門人」理論,簡單的說就是,在一 個具有創造裡的文化環境中,那個掌門人不一定 就是最有創造力、最頂尖的人,而是他善於創造 出環境裡,更有利成員發展出創意力表現。

創造力常存在於生活的氣氛裡

譬如說,百丈禪師就曾創出了禪風的環境。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米哈利 • 傑克森米海伊

譬如說,在靈鷲山,心道禪師也是一位稱職的守

一直在研究創造力,他們寫信給美國各行各業有

門人,在教團裡,雖不見禪,而生活浸潤在禪的

創造力的人,如藝術家、作家,請教這些人到底

氛圍中,也許,米哈利 • 傑克森米海伊所說的,

創造力是什麼,蒐集了幾千人的資料後他們歸納

也就是一個地方的「潛移默化」力量。

出一個道理,其實與其問創造力是什麼,還不如 問創造力在哪裡。

其實,依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當我們苦苦追 問,「禪」究竟是什麼,還不如問,「禪」到底

這個進行了很多年的研究發現,有些學校雖

在哪裡?「禪」其實充滿著生動的創造力,那些

然沒有昂貴的設備或經費,但會一直出現有創造

流傳下來的禪宗公案,禪師不按牌理出牌、顛覆

力的人,譬如美國的諾貝爾物理學和醫學獎得主,

邏輯的對答,都表現出拆解語言、明心見性的洞

常常就集中在某幾所大學的老師。台灣人在發明

見。

上的創意力成績,說不定也出於同樣的秘密:在 台灣這塊土地上,就有著鼓勵創造力的氣氛。

禪不一定只在禪師的隨機逗教身上展現,大 半時候,禪意也會出現在一個地方,像是靈鷲山

如果,你也期待自己是個有創造力的人,選

上的成佛之道、日本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一泓

擇進入一個已經有創造力表現的社團、班級、學

清泉,一群禪僧聚集的寺院。找到那個地方,也

校或社區,也是個不錯的想法。有句俗語說:「三

就找到了禪。

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句話不見得是

在那樣的地方,禪意自然拈手而笑。 25


Prajña 寂靜行者

般若

央金拉姆 ( 左 ) 偕同夫婿陳宇廷 ( 右 ) 上山拜會心道禪師

心自在,就能活得快樂 ──心靈音樂家央金拉姆

撰文•余素珠

經是個成功的商人,第一位獲得美國音樂界

到有錢的企業家臉上總是那麼苦,反觀修行人臉

最高等級葛萊美獎的中國人,留著藏民族的

上卻那麼自在,她開始去想,人活著的意義到底

血,央金拉姆現在的身分是一個唱誦佛教音樂及

是什麼,難道是賺更多錢?

表演舞蹈藝術的修行者;在台灣,更多人知道她 是前監察院院長陳履安的兒媳婦。 這麼多的身分,許多在世俗人眼中甚至象徵 著「權貴」,但對央金拉姆來說,她就是「自己」。

隨時在禪修,處處都是禪 年輕時,央金拉姆從事藏藥推廣,由於專心 投入,讓她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賺很多錢。 或許是藏人血液裡天生潛藏著神的呼喚,當她看 26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央金拉姆理出了一些 頭緒,她要修行,因為「快樂」不就在那些修行 者的臉上。 或許還年輕,那時的央金拉姆很多執著還沒 放下,還是求成就、求法,這過程她受了很多苦, 一點都不快樂。慢慢地,她開始走進內心,認清 煩惱,放掉過去的執著,於是,她的內心開始變 得比較自在。


般若

Prajña

央金拉姆說,修行不是苦差事,它可以很生

回真正屬於女性的能量,就是像「水」、像「大

活化,透過藝術來修行對她來說就是非常直接的

地母親」那樣的能量,央金拉姆說,「當內心充

方法,像是透過唱誦或舞蹈她就可以很快進入禪

滿愛與慈悲,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

定。早年,她禪修一次需費時約一小時,現在則 不需這麼長的時間,不是時間不夠用,反而是因 為「隨時在禪修」,她說,「在工作中,在生活中, 隨處都是禪」。

她接著說,女人的能量是屬於家庭的、是安 定的、是充滿大愛的,不是去跟人拼頭腦、拼技 術,當女人找回自己,就能超越所有的角色;但 這不代表一個好女人不能同時是好媳婦與好老闆

談及與心道師父的交誼,央金拉姆說,印象

的角色,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內心所屬,然後,所

中有些寺院總是人山人海,十多年前到靈鷲山就

有的壓力都能迎刃而解。她鼓勵所有女性,不管

因為這裡的寧靜而非常喜愛這裡,除此,她覺得

用什麼方法都要試著去修行,用自己能懂的語言,

師父是個很自在的人,也不守舊。她說,師父透

去找到自己最深的遠景,踏實下來,就能過得快

過「講」來修行,她是透過「唱誦」,都是透過「耳

樂。

根」,兩者很契合,都是源於觀音菩薩,透過「聽」 與宇宙融為一體。

找到內心所屬,壓力就能迎刃而解

而不只女性,現代社會的男性面臨同樣的困 境,而且可能更苦,化解之道當然也是修行,找 到自己,就能活出尊嚴。

身為女性,央金拉姆最能體會現代女人的

今年九月,央金拉姆像一縷清風,偕同夫婿

苦。她說,以前的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現

陳宇廷上山拜會心道師父,也看看那一片讓她感

在的女人不只「主內」,許多還須在外比拼,而

覺特別寧靜的山與海;央金拉姆的步履輕盈,但

這是「男性能量發展得太多了,使得陰陽失衡,

腳步卻堅定踏實,因為她正走在一條讓心自在的

所以痛苦非常地深。」要怎麼解決呢?答案是找

道路。 27


般若

Prajña 觀心自在

漢地傳禪開創者 ――安世高 (下) 安世高強調,想要脫離輪迴之苦,「守意」與「止觀」雙運是修學的重點。 撰文•釋清如

(接上期)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的樞紐――「守 意」

無覺知的放縱身、口、意,則會因個人的意志,

安世高所譯的另一部禪經《佛說大安般守意

而驅動身、心去造作善、惡業,從而感知善、惡

經》的教學重點,則是放在對心識的調控上。因

的果報,促使有情再度墮入輪迴,受盡無量苦的

此,對「心解脫」的修道方法有詳細的闡述。首

折磨。所以只要單純的覺知,不執取有、無,善、

先開宗明義界定何謂「安般守意」?該經卷上云:

惡兩邊,如理作意的行觀,就是在實踐「守意」。

「安般守意,名為御意至得無為也。」可見「守

故經云:

意」是為獲得無為(涅槃)的樞紐。此處的「意」, 在說一切有部毗曇學裡,指的是包括「心、意、 識」在內的「心」,是修道人獲得證悟的關鍵。 經中亦云:「道人行道當念本。何等為本? 謂心、意、識是為本。」所以說,「守意」也可 說是「守心」之意。考吾人每一剎那心識的生起, 都會伴隨著五個基本心理活動:受、想、思、觸、 作意一起生起。由於此心識會隨著不同的所緣, 產生不同的功能,不斷的生、滅變化。因此修道 者在修習「安般法」時,只要「知本無所從來, 亦知滅無處所。」就是在「守意」。何以說知生、 滅,就是在「守意」?因為生、滅屬於因緣法, 故經載: 守意為覺因緣,不隨身、口、意也。守意者, 無所著為守意,有所著不為守意。何以故?意起 復滅故,意不復起為道,是為守意。 28

可見「守意」就是覺知因緣的展現。因為若

安為有,般為無。意念有不得道,意念無不 得道,亦不念有亦不念無,是應空定意隨道行。 此處所言「應空定意隨道行」,就是指修安 般念至第四禪「捨念清淨」,令心不再有喜、樂、


觀心自在

般若

Prajña

尋、伺之染,達到捨與念皆清淨之境。由於心變

脫道的角度來看安世高所譯介的禪經,則小乘兩

得清淨,作觀易成就,最後即能證入涅槃。這也

種主要禪觀,已同時被引介到漢地來,可惜當時

是證得「心解脫」的修行方法。

社會沉浸在神仙、方術的學習氛圍中,卻偏頗的

由於證得「心解脫」者,都會有神通心。據 僧傳所載,說安世高能辨別鳥獸的聲音,徹見自 己的前生事蹟,並以不可思議的咒術,救出受身 為蟒蛇的人等等事蹟觀之,他應屬於「心解脫」 的實踐者。所以說,「守意」在安世高所傳的禪 法中,不僅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該經的 思想核心,同時也可視為是安世高禪學思想的特 質之一。

結論 綜合上述的討論,可以清楚的理解,若從解

誤認為小乘禪法只是教導觀呼吸、修定、得神通 而已,而忽略了其修定的終極目標是解脫,是希 冀生命能徹底的從苦中出離,不再受輪迴之苦所 束縛。因此他強調,想要脫離輪迴之苦,則「守意」 與「止觀」雙運是修學的重點。此一修學重點, 直到其再傳弟子康僧會,才在其所寫的〈佛說大 安般守意經序〉中被點出云:「得安般行者,厥 心即明,舉明所觀,無幽不睹」。不同的是,安 世高的「守意」,強調在「應空定意隨道行」中 完成;康僧會則是強調「明心」。「明心」即是「淨 心」,如〈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序〉中云: 心明踰明月珠,淫邪污心,猶鏡處泥穢垢污 焉。……若得良師剗刮瑩磨,薄塵微曀,蕩使無 餘。舉之以照,毛髮面理無微不察,垢退明存使 其然矣。 顯然安世高「守意」是覺因緣;康僧會「明 心」則是強調心的「本淨」面。結果,小乘禪學 素樸的因緣觀,卻被康僧會一轉變成「修心論」。 此一轉變,對後來中土禪學走向大乘「唯心」法 門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雖然安世高不是直 接影響者,但其所倡導的「守意」也算是間接埋 下的種子。(完)

29


Prajña

般若

冬安居

人攝靜,心安住 撰文.張育寧

云:「形心攝靜曰安,要期在住曰居。」

指的是包含、周遍;方為方正、正法;廣則有廣博、

佛陀時代,印度夏季連日細雨潤澤大地,

圓融的意思,華嚴經周遍包容一切正法、廣大圓

草木滋養茂盛,佛陀諄諄教誨弟子們,以慈悲護

融,故也有「經中之王」之稱。《華嚴經》內容

生之心,精勤辦道。禁足安居。此為結夏安居由

可分為信、解、行、證四部分,意即從對三寶具

來。在禪宗寺院中,又有冬安居的制度,亦即「坐

有正信開始,繼而對佛法中的義理有正解後,才

臘」。冬安居的主要內容是參禪打坐。這是修習

能依法修行,如此循序漸進,最後必能證悟佛果。

禪定功夫,求得開悟證道的重要門徑。

《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即為記載善財

靈鷲山佛教教團秉佛教誡,結冬安居。如法

童子發菩提心後,為求知何為菩薩行、菩薩道,

如律,可謂祇園再現,竹林復興。冬安居期間,

展開沿途請教五十三位善知識之旅,最終證入法

百餘位僧眾於法界內,收攝身心,研讀戒法,恭

界、修行圓滿的過程。在〈入法界品〉中一一介

誦《大方廣佛華嚴經》、深持禪修,勇猛道業,

紹華嚴法門的實踐,讓人更加深刻理解《華嚴經》

以期契入佛慧,發廣大菩提心,利益一切有情。

中所說的「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只要發菩提心,

精進修持不忘行菩薩道。安居期間,靈鷲山 僧眾啟建華嚴閉關法會,閉關居士得攝心清淨, 共修佛法,並接引隨喜眾同霑法雨。今年因緣俱 足,恭請心道禪師上堂說法,開示《華嚴經》,

便等同正覺,繼之以實踐菩薩道來獲得正果。這 不僅是善財童子當初發心追求的目標,也是心道 禪師畢生致力的宏大悲願,也是靈鷲山所有的四 眾弟子同心祈願成就的願景。

並禮請首座了意法師於每週六開示《華嚴經》,

佛制安居,隨著僧眾生活方式的演變,而有

經典內容讓有情眾生對佛陀成道時不可思議的解

不同的詮釋,但其目的都是讓僧眾得以專心辦道,

脫境界心生嚮往,早成佛果。

收攝身心,靈鷲山佛教教團本著安居的精神,時

《華嚴經》,敘述佛教最完整的世界觀,其 原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者,大 30

時以正念、正定安住本心。同時舉辦供佛齋僧法 會、居士閉關、隨喜眾共修等,方便接引初機親 近、聽聞佛法,普植善根。


法華之路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秋刀魚的滋味 ――兩位佛化家庭青年的法華路 無漏佈施功德最大,境隨念轉是突破困境的最佳解,在陳頤華、王定正兩人身上,我們 看到佛法讓人在逆境中依然堅持初心,即使處於娑婆世界,本來仍可純淨明澈不染塵。 撰文.張育寧

方 26 歲的陳頤華,目前是《秋刀魚》雜誌

創業至今,身邊的同事常常會說她把人性想

的共同創辦人及主編,該雜誌專注於日本

得太單純、善良,而其間確實也遇到許多挫折,

文化的深度探索,其內容風格深受日本朝日新聞

但這些並未改變陳頤華的信念。「讓當下的每個

與關鍵評論網的肯定,曾以專文報導。

起心動念都是善的。」這個信念,早已像種子一

「我們想要製作可以真正出版的雜誌,而不 會受到大型媒體的壟斷。那些商業導向出版的刊 物,漠視了其他不同的聲音,好似這些聲音不曾 存在似的。」於是,黑潮文化出版社就這麼成立 了。提及創業的始末,陳頤華簡短說明,原來, 熱情真的可以成就夢想。

樣在她心靈深處萌芽、茁壯。她表示,即便自己 付出滿腔的善意招致惡意的回饋,她也不會改變 自己,因為這樣就一同陷入泥沼中了。知道自己 早早接觸佛法是可貴的因緣,若因一時的困厄沾 染貪、嗔、癡的毒,就可惜了自己難得的福報。 身為青年團的一員,陳頤華將三好五德做了 最好的實踐。「三好」,身好、口好、意好,就

起心動念,善因結善果

是心中有佛法,口說符合佛法的話,然後以佛法

在佛化家庭長大,陳頤華從幼稚園就跟著媽

來身體力行;五德即指正面、積極、樂觀、愛心、

媽開始念誦心經。然而自己真正佛學啟蒙的開始,

願力。正因這些美善的特質早已內化成為她人格

她提到是在高中升大學時參加的佛學探索營。「我

的一部份。所以她總是能夠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去

覺得在一次營隊中,只要了解佛法的一件事情,

面對生命中的困境,並透過轉念讓自己不至於長

一個點,這就夠了,足以讓人終身受用。」那次

期深陷於負面情緒中,能在遇到困難時冷靜去解

佛學探索營中,讓她深信,「當下的每個起心動

決、面對。她總是跟自己說:「今天遇到的困難、

念會影響到深遠的以後」。人在行住坐臥,時刻

挫折,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一定是要告訴我什

分秒都會有種種念頭升起,而每起一個念,都會

麼事情,讓我去學習、成長。」

影響你後來的所有行為,終至造成一個果,因此 要時時覺照自己、提醒自己。

即便創業路艱辛,但陳頤華語帶驕傲地說: 31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法華之路

「雖然辦雜誌很辛苦,創業是很現實的,每天有 很多問題要面對、解決,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夢想, 但每次看到成果,我都會覺得……,幸好我有堅 持下來!」

無漏布施,功德最大 今年 25 歲的王定正與哥哥王定功接手家族 事業以來,營業額三年內成長了八倍,沒有強大 人脈背景的兩兄弟,赤手空拳前往大陸開拓新市 場,並成功為家族事業開啟另一片天。 從小王定正就常跟著媽媽上靈鷲山向心道 禪師請法,及至成年,開始學習經營家族事業, 父親跟他們講的企業經營之道不是獲利而是「佈 施」。雖然對父親講的話半信半疑,但兄弟倆還 是老實的依著父親的交代,勤懇踏實做生意,能 力所及布施給有需要的人,短短幾年下來營業額 表現亮眼。 他提到,布施其實不只是財物的施予,無私 分享自己的專業與知識也是布施的一種。公司每 個月都會固定撥出一筆款項,輪流捐給不同的公 益團體。而當有人來跟他們請教生意上的訣竅時, 兄弟倆也都不藏私。「競爭激烈的生意場上,這 樣的方式真的可行嗎?」王定正正色說道:「我 跟哥哥剛接手公司時,完全沒有做生意的經驗, 一路走來,很多前輩給我們寶貴的意見,教我們 32

陳頤華與聽眾熱烈互動,暢談什麼是三好五德。


法華之路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很多事情,今天公司才有這小小的成就。所以我 覺得別人怎麼對我們,我們也要無私的回報別 人。」 慈悲喜捨的善因讓王定正、王定功兄弟倆將 公司帶向光明的前程,而在青年團執行活動的經 驗則讓王定正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與成就感。 擔任多屆兒童學佛營的營長,影響、改變很 多青少年的人生,讓他覺得很有意義。他笑著提 到,擔任兒童學佛營小隊輔的少年志工,很多都 是被家長逼來薰習佛法的,有的會偷抽菸、有的 會偷帶葷泡麵來吃,還有跟爸爸打架的…。然而, 王定正與青年分享如何將佛法融入企業經營之道。

往往這些人第一年被逼來,第二年會主動報名參 加,很多甚至後來成了青年團的重要幹部。王定 正說道:「我後來發現,其實,這些青年需要的 只是陪伴與傾聽!」 王定正記得常存法師曾開示:「靈鷲山的青 年是會找到自己生命方向的一群人!」隨著年歲 漸長,生命中常常會遇到抉擇的時候,王定正慢 慢體認到,因著佛法的薰習,每當在生命的十字 路口,他總是可以秉持著直心,做出正確的決定。 而這其實就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青年團的活動,陳頤華(左)鮮少缺席。

33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觀音在人間

普陀與靈鷲,觀音繫兩岸 ──迎請普陀山毘盧觀音灑淨開光聖典 普陀山與靈鷲山同屬禪宗法脈,同奉觀音信仰,兩岸佛教交流,傳承觀音菩薩的慈悲, 為世人共創美好未來。

撰文•寶燦師

毗盧觀音的因緣,讓兩岸觀音法脈再度連 結。連日圓滿美國弘法行程的心道禪師,

飛越了大半地球,於 27 日這天,在觀音菩薩出家 日前夕,率領全球逾 200 位四眾弟子,前往普陀 山與普濟寺方丈道慈大和尚,為即將迎請來台的 毗盧觀音舉行灑淨開光儀式,這也是繼 2011 年、 2013 年兩岸觀音交流後,第三次將觀音法脈更緊 密的連結。

兩岸佛教交流史上又一勝舉 普陀連靈鷲的因緣,從 2011 年普陀山毗盧觀 音奉安靈鷲山,正式締結兩岸觀音法脈道場後, 更於 2013 年將靈鷲山多羅觀音跨海安座普陀山梵 音洞,為兩岸佛教交流寫下歷史新頁,此後兩岸 佛教交流也因觀音菩薩的連結更加頻繁與密切。 而每年於靈鷲山上院所舉行的百萬大悲咒閉關, 更以大悲咒實修的願力,將觀音的慈悲傳播回向 地球平安。 2015 年靈鷲山發生 611 祝融事件,毗盧觀音 火焰化紅蓮,普陀山道慈大和尚專程前來靈鷲山 會晤心道禪師,更表明捐贈一尊毘盧觀音予靈鷲 山,心道禪師也應允未來毗盧觀音將安奉於前身 為華藏海的「圓通殿」。高 4 米 3、重達 696 公斤 的毗盧觀音,遵照「生漆脫胎」古法製作而成, 靈鷲山多羅觀音奉安普陀山,繫兩岸法脈傳承。

34

觀音外表沿用日本工藝貼金工法,貼金後的毗盧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心道禪師 ( 左五 ) 率領全球四眾弟子前往普陀山拜會普濟寺方丈道慈大和尚 ( 右六 ),兩岸佛教交流因觀音菩薩的連結更加頻 繁與密切。

觀音法相極緻,心道禪師一見觀音便讚道「與普 濟寺正殿的毗盧觀音極為相似!」 27 日這天,心道禪師與道慈大和尚也為這尊 即將來台的毘盧觀音舉行灑淨開光儀式。開光儀 式圓滿,由普濟寺道慈法師宴請心道禪師及靈鷲 山朝聖團,道慈法師於會中致詞時表示,「普陀 山與靈鷲山同屬禪宗法脈,同奉觀音信仰,自毗 盧觀音及多羅觀音的交流後,兩岸信眾更加虔誠 禮拜觀音菩薩,今日再度舉行毗盧觀音開光法會,

道慈大和尚 ( 右)代表普陀山佛教協會捐贈 100 萬人民幣, 贊助靈鷲山圓通殿修復。

又一尊毗盧觀音赴台供奉,這是兩岸佛教交流史 上又一勝舉。」

山全力護持靈鷲山圓通殿,如此的行動也給予我 們無盡的感恩。」

帶動全球信徒的觀音信仰文化

道慈大和尚亦代表浙江普陀山佛教協會捐贈

心道禪師於致詞時說道,「道慈大和尚捐贈

100 萬人民幣,贊助靈鷲山圓通殿修復,而心道禪

毘廬觀音,代表著普陀山與靈鷲山的連結具有歷

師為感謝普陀山佛教協會捐贈毗盧觀音,也回贈

史意義,這也是一項重要的長久記憶,記憶著普

普陀山佛教協會曾代表台灣參加捷克國家博物館

陀山跟我們在觀音傳承上的連結,也帶動了全球

展出的交趾陶香爐,象徵兩岸法脈相傳、相互傳

信徒的觀音信仰文化。同時也感恩道慈大和尚為

承的含義,也藉著兩岸佛教交流,傳承觀音菩薩

未來的圓通殿寫了『圓通寶殿』墨寶,表示普陀

的慈悲,為世人共創美好未來。 35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護法有情

法華

喜歡生命 人一定要喜歡生命,而除了喜歡個人的生命,還要喜歡整體的生命。――心道師父 撰文.張育寧

幾年,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低迷的氣息,

能夠喜歡生命,熱愛生命。陳安泰醫師歷任台大、

921 地震餘悸猶存、南亞海嘯又在 2004 年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現為悟安精神科醫院院長,

來襲,2005 年倪姓知名藝人自殺,新聞版面充斥

並在台大設立了「陳安泰獎學金」,也長期在少

著負面情緒,更引發連帶效應,不少人起而效法,

年觀護所輔導青少年。陳醫師以自己的專業為社

心道禪師有感於負面能量充斥社會,希望能透由

會付出,正是付出讓生命更美好的具體展現,而

活動的舉辦,讓人們了解「喜歡生命」的意涵。

他也大方分享少年觀護所的青少年在經由心靈輔 導後重新肯定自我,甚至找回生命意義,回到正

體會生命的喜悅 為了有更多元的角度與面向弘揚上師法教, 護法會決定以與各領域專業人士對談的方式舉辦 「喜歡生命」講座。透由學界、醫界甚至是過來 人的現身說法,讓社會大眾學習如何度過生命低 潮,喜歡生命,進而了解付出、奉獻的真諦,真 正能體會生命的喜悅。

確人生方向的例子。 李政安老師對佛學、道學鑽研多年,致力於 樹林當地文史採擷、保存工作,對個人與家庭身 心靈健康投入許多關懷;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情上付出,讓他有了喜歡生命的能量。張玲小姐 曾為知名八點檔連續劇「保鑣」的女主角,然在 事業巔峰時因車禍造成顏面傷殘,演藝事業中斷,

「喜歡生命」第一場講座由樹林講堂舉辦,

一度情緒崩潰,無法面對人群,幸由家人的鼓勵

主辦講座的會常法師提到,活動籌備前期,法師

和關懷,找到人生的另一條路―公益事業,張小

們一一拜會當地鄰、里長,說明舉辦此活動的目

姐說道:「天生我材必有用,發出善的信念絕對

的,鄰里長們肯定宗教團體對社會的用心付出而

能找到好的果實。」張小姐大方分享自己勇於面

廣為宣傳,講座活動於樹林文林國小舉辦,座談

對生命低谷的經過,鼓舞了在座許多聽眾。

會由陳安泰醫師、李政安老師及藝人張玲小姐, 與心道禪師就生命議題進行對談。 心道禪師於座談會中說道,喜歡生命要從體 驗生命開始,體驗生命要從感動開始,當在感動 中體驗出生命的美好,進而了解付出的意義,就 36

激盪喜歡生命的能量 如同一場華麗舞碼的演出,樹林講堂揭開了 序幕,高雄講堂接續登場。講座主辦人法泰法師提 到,講座規劃方向延伸喜歡生命的概念,更聚焦到 現代人文明病「憂鬱症」的探討。邀請了高醫精


護法有情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神科總醫師顏嘉男醫師、高醫精神科主任楊明仁醫

楊明仁醫師則以自己的臨床經驗,建議憂鬱

師、觀音線資深諮商志工洪素敏女士出席與談。藉

患者要建立正向的生命觀念,「人要懂得丟掉,

由不同角度的對話與分享,探討生命的意義及憂鬱

因為若沒有丟掉過去,人永遠不可能再成長。同

症的成因,激盪出更多喜歡生命的能量。

時要抱持著服務的人生觀,當你抱著服務的人生

心道禪師表示,自從 921 大地震以後,人們 都感覺到生命的脆弱及無常,因此對於自身的生 命產生了不信任;而政治環境鬥爭的氛圍,也讓 人有一種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的恐慌。 心道禪師表示,人身難得,也唯有人才能創 造福氣、創造善業,所以生命的原理就是要珍惜 生命,進而創造美好、幸福的人生。如何做到喜 歡生命,心道禪師表示,要從身、心、靈的安頓 做起:「我們要多接觸大自然、關懷小動物,關 懷這些生命變化成長的過程,慢慢地去喜歡生命、

觀去實踐生命,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 就不會輕易放棄生命。」 高醫精神科總醫師顏嘉男則從醫療的角度, 提醒大家重視憂鬱症的嚴重性。「當症狀已經嚴 重到讓人沒辦法工作、沒辦法唸書時,特別是如 果出現自殺意念的話,建議要積極求助;求助的 管道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也可求助諮商單位或者 宗教的力量,這些都會給病人很大的幫忙。而只 要幫忙的管道愈多,我相信對病人痊癒後的幫助 都是愈大的。」

關心生命;我們要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慈悲憐

在觀音線擔任服務義工長達 11 年的洪素敏師

憫一切眾生,拔苦與樂,讓心安住在當下,不要

姐強調,天地之間,一草一木都有它的價值,何

懊惱過去、恐懼將來,這些情緒就是給自己製造

況是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身分、地位或財力,

麻煩。」

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如何創造出它 的意義,這是她擔任服務義工以來最深的體認。

積極面對,適時求助 37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修行路上

法華

心自在,處處皆修行 所謂「宗風」就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習慣的養成,日覆一日看似平常的行為實踐,卻 是無聲無息地形塑出一股巨大的形象力量。 撰文.釋寶宏、釋寶本 整理.張育寧

鷲山佛教教團傳燈會於九月份帶領無生道 場 26 位法師,前往高雄佛光山向星雲大師

祝壽,亦藉此南行機會,安排中台禪寺參學行程。 臨行前,心道禪師特別交待弟子們要清楚參學的 目的,勉勵僧眾以「四正勤」時時自我覺照,並 且擬定:寺院管理、信眾接待、禪修推廣、僧眾 教育等參學主題,其僧眾弟子此行能有所收穫, 而兩位法師也就自己參訪過程中印象深刻、心有 所感之事撰文分享,讓未能同行前往的同參道友 們,亦能增廣見聞,有所收穫。

一筆字書法展見慈悲心 此行隨同參道友們前來為大師祝壽,大師此 時雖在海外弘法,而佛光山海內外的弟子們在總 本山為大師舉辦齋僧法會為大師祝壽。自己能有 幸參加這場別出心裁的齋僧法會,雖未能親睹大 師風采,卻也感受到大師的洪範行儀。

星雲大師墨寶

齋僧大會播放了一段大師的錄影,裡頭有大

理念內容:「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

師的開示,以及描述自己小時候的幾段經歷,大

給人方便」,而大師的弟子們也確實做到了「四

師說自己不愛過生日……,一直說到感恩大家來,

給」,從我們進屋便親切的引導我們放下僧袋、

不好意思勞駕大家等等,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大

海清袋,並指引淨房的方向,親切體貼的接待讓

師的氣度胸襟與謙恭和氣,以及出家人頂天立地

人感到如同回家般溫暖自在,這也是此行佛光山

的大願心,甚感敬重佩服!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齋畢,法師引導我們到客堂稍坐,心定和尚

最後,我們參觀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展」,

立即進來小敘了一會兒,並開示大師「四給」的

展覽作品眾多,其中一幅我特別感到有趣,紙上

38


修行路上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寫著「請不要看我的字,請看我的心,因為我還有

們的用心,而這也是師父為何諄諄囑咐我們要完備

一點點慈悲心,可以給你們看。」這字裡行間映照

宗門清規的苦心,叢林之立,必有清規,沒有規制,

著修行人的一份赤裸本心。

無法成其大!此次參訪,希望可以參學他們的寺院 管理經驗,如何讓千位修道者可以有秩序的一起共

宗風無語,自在人心 此次參訪中台禪寺,原本非常期待可參訪到 其管理經驗,猶記得去年底在桃園受戒,中台禪寺 法師一行數十人,每當晚板聲起,自己在大通鋪的 床位上打坐時,總可以見到鄰單也坐了一排的寂靜 身影,他們是來自中台禪寺的法師。即便來到異地 受戒,然寺院清規已深植心中,數十名僧眾,人人 在就寢前都會打坐用功。

住共學共發心。 只是,恐是諸多因緣不和合,此次未能參學 到他們的管理經驗,而是從建築環境的導覽中去 學習,但每個因緣的安排,都有其道理與教育。這 是我第一次造訪中台禪寺,以前只是耳聞其建築的 壯觀,當然也有人批評其華麗,但是親自造訪,再 加上接待的知客師父詳細解說,給我相當大的身心 震撼。感佩他們在建寺之初規劃的用心,才能讓每

見他們連日來無一人懈怠、無一日停歇的精

個殿堂都是渾然天成,每個殿宇從安坐的佛像、色

進,不禁由衷讚嘆,也更能體會到所謂「宗風」就

彩、燈光、挑高皆與所要傳達的法意與精神緊密相

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習慣的養成,日復 一日看似平

扣,用空間的氛圍帶領參禮者彷彿進入真實的佛國

常的行為實踐,卻是無聲無息地形塑出一股巨大的

體驗,感受覺性大海的清淨莊嚴。

形象力量。

還記得有位法師跟我分享,當時中台禪寺建

因為同來受戒的法師人數眾多,所以他們一

成之後,師父對於諸多媒體對於其富麗堂皇等負面

致的生活細行也就顯得相當顯著,當時,對於他

的批評回應,師父說:「那是老和尚的願力與用心,

們能夠共同遵守落實很多細行的生活規矩,相當感

老和尚是要用建築的空間莊嚴,帶領朝禮者體驗佛

佩。也很希望能見賢思齊,將來有機會多了解他們

性的莊嚴與佛法的殊勝。佛教要能夠僧讚僧才能興

的寺院清規以及僧眾教育。

盛啊!」對於師父的開示,心中相當感動。不論是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馬祖建叢林, 百丈立清規」,嚴謹的叢林清規制度反而是始於強 調不立文字的禪門宗風下,這真是祖師們護念後學

壯麗細緻的殿堂,或是山海天人的道場,無一不是 禪師們的願力與用心,哪一個不是莊嚴道場呢?欣 賞的當下,才是佛國淨土。 39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生命關懷

五戒十善」是學佛弟子的根本法之一,在五戒

心之念,也就是所謂的「慈悲心」。殺生的行為

中,「不殺生」不僅為五戒之首,也對應儒家

也不僅是犯世間法、造人間業,同時也結下難解

五常的「仁」。因此在佛教中常諄諄勸人不可殺

的冤結,累世相積,甚難化解。從各個角度看來

生。一般來說,有情眾生多存仁愛之德,少起殺

殺生都是有違人性的。

殺生•放生•護生 在生命迫在旦夕之時,伸手搭救。 這樣的放生才是真正的愛生、護生。 撰文•黃丞萱

40


生命關懷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在佛教典籍《大智度論》中即說到「諸餘罪

是自以為是的盲目購買後隨地棄置,如果看過《百

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不但做

喻經》或是《六度集經》,可以發現經典中大多

到消極的「不殺生」,過去的佛陀教育中也鼓勵

數提倡的愛生護生,都不是透過金錢購買,而是

「放生」的行為;然而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放

在生命迫在旦夕之時,伸手搭救。這樣的放生才

生」成為大眾辯論的話題之一,「放生」是什麼?

是真正的愛生、護生。

為什麼在一群人的眼中是功德第一的善行,在另 一群人眼中卻是罪不可赦的惡行?

尊重愛惜是護生之本 人雖自尊為萬物之靈,卻同樣都是滄海塵世

放生功德或是害其性命? 追溯至佛教初建的時代與發源地印度,當時 物資貧瘠,許多人們依靠漁獵行為取得食物營養 來源、維持生活溫飽;此時的漁獵行為,是從原 棲息地利用弓箭陷阱等去捕捉原生物種,因此當 時所謂的「放生」,乃是就地放走獵物,回到原 來的巢穴,重新得回生命,這才是佛陀所希望人 們做到的慈悲。 然而時代前進,社會結構變異,大多數的人 已不再依賴狩獵或是釣魚來維持基本生活,而是 有所選擇的購買行為。此時的「放生」已成為用 金錢購買蟲魚鳥獸,選擇良辰吉日,隨意放走, 這對目前已出現生態危機的環境,無疑是更大的 傷害。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異地放生的適應不良, 更產生加速被放生動物大量死亡的危機,如此行 為究竟是殺生、還是放生? 「放生」應當是「放動物一條生路」,而不

的渺然一粟,與其他動物並無高下之分;若論其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無非是智慧的發展與心靈 的覺醒,從而對其他物種產生憐憫尊重之心。 維也納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意外發現 初孵化的灰雁,會將第一眼見到的生命體當作母 親,自此開始雁鵝代理母親的工作,將自己完全 融入雁鵝的生活,甚至教導幼禽飛翔與游水,也 因為發現雁鵝「銘印」(Imprinting) 行為的契機, 建立動物行為學的專門研究領域,讓人類從動物 行為中得知其所想要表達的訊息。 勞倫茲終其一生對動物付出極大的愛心與照 護,尊重牠們的天性與本能,教導人理解並與動 物和諧共處的道理,這是愛生所得的智慧。當今 社會中,我們自然可遵循不殺生的教規,但總有 替代放生的更好做法,在日常生活中不起殺心, 不虐待殘害動物,救助流浪或是受傷的動物,以 認養代替購買,這才是真正護生的真義。 41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靈鷲山在全球

我見菩提樹,便見於如來 佛教徒也將菩提樹視為佛陀的化身,不僅絕不砍伐傷害, 對樹頂禮膜拜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撰文.李穎妮 圖片.靈鷲山緬禪中心

緬甸,如果在街邊看到有人對著一棵大樹

跪拜,或在大樹下發現一個小小的可愛神

龕,裡面供著鮮花、清水或小小的守護神像,那 麼這一定是一棵菩提樹。

菩提樹為佛教徒心目中的神聖之樹 據歷史記載,釋迦牟尼一生的幾個關鍵時刻 都與植物連在一起:他降生在他外婆家花園裡的 一株無憂花樹下,成佛於一株菩提樹下,圓寂於 兩株娑羅雙樹下。如此,佛教便與植物結下了不

42


靈鷲山在全球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解之緣。根據南傳佛經裡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

傷害,對樹頂禮膜拜也是司空見慣的事。《雜阿

「五樹六花」,五樹為菩提樹、高榕、貝葉棕、

含經》卷第二十三就有記載:「我見菩提樹,便

檳榔、糖棕;六花是荷花、文殊蘭、黃薑花、緬桂、

見於如來。」

雞蛋花、地湧金蓮。

僧人間發起「讓樹出家」的運動 在這些植物中,菩提樹尤其受到尊崇,因為 當年釋迦牟尼經過種種苦修,正是坐在一棵菩提 樹下,仰望星空,終於覺悟,通曉一切智慧。菩 提樹從此成為佛教徒心目中的神聖之樹,幾乎每 個村寨和寺廟附近都栽種了許多菩提樹。在緬甸 的許多佛殿裡,也會特意在佛像身後佈置一棵人 造大菩提樹,以再現佛祖證得無上正覺的場景。

在緬甸,還有一個特別為菩提樹慶祝的盛大 節日。每年過了 4 月的新年,5 月第一個月圓之日 就是全國性的浴榕節。供養菩提樹是一種非常古 老的儀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 3 有 記載:「每至如來涅槃日,諸國王與臣僚都會到 釋迦牟尼佛成道的菩提樹下,以乳灌洗,燃燈散 花供養。」因此,西元 629 年,大唐玄奘法師西

菩提樹學名為 Ficus religiosa,是一種桑科

行印度,抵達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時,也五體投

榕屬植物。原產於印度、中國西南部以及中南半

地至誠禮拜菩提樹,感謝菩提樹遮蔽豔陽的恩德,

島,是一種在乾燥季節落葉的半常青熱帶大型喬

及對佛陀無盡的追思與感念。

木, 樹 高 可 達 30 米, 樹 幹 直徑可達 3 米。樹幹筆直, 樹皮為灰色。樹冠為波狀圓 形。具有懸垂氣根,在傷口 處會分泌出乳汁。葉子為濃 綠的心形,網狀葉脈,表面

5 月裡,緬甸進入高溫季節,在最炎熱乾旱 季節給菩提樹淋水,不僅是祝願這棵樹茁壯成長, 也是希望佛教弘揚光大之意。屆時,年輕男女圍 著大樹唱歌跳舞,長者們虔誠祈禱供奉鮮花水果, 場面熱烈情感真摯。

平滑有光澤,有一個明顯延

2008 年納爾吉斯風災,僅是仰光市的參天大

伸的頂端尾尖,是熱帶植物

樹就被吹倒了 70%。緬甸人對大樹的愛護也由菩

排水的特徵。據說,緬甸佛

提聖樹延伸到了其它樹種,在僧人間發起了「讓

塔的外觀設計也是從菩提樹

樹出家」的運動。寺院的比丘們將自己穿破的舊

葉的造型而來。

袈裟披掛在樹木上,這棵樹便享有了出家人的尊

佛教徒也將菩提樹視為 佛陀的化身,不僅絕不砍伐

貴身份地位,不得被砍伐。這種將現代環保意識 與古老佛教習俗相結合的做法,真正實現了「過 去、現在與未來本是一體」的理念。 43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宗博館超連結 .

用心導覽,演誰像誰 ――宗博館資深志工林明芬 從小朋友的稚嫩童音,到老巫婆的高聲竊笑,林明芬都能隨意轉換,揮灑 自如,甚至有來博物館參觀的配音員,偷偷問,「她也是配音員嗎?」

撰文•饒恩杰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 • 卡洛

圈圈聽她說故事,其實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原來,

(Lewis Carroll)說過:「說故事是一種送禮

有一天林明芬為小朋友解說宗博展覽時,看見有

的行為。」那麼拿出繪本,照本宣科把故事唸出

些孩子心不在焉地發呆,她靈機一動,嘗試用變

來,能算是精心設計的禮物,得到收禮者的喜愛

聲的方式切換不同的角色來介紹,想不到每一個

嗎?

小朋友都好像發現新大陸,眼睛閃閃發亮地對她

微笑。這個經驗讓林明芬了解,導覽也可以用表

不斷練習,配什麼像什麼 擔任宗博館專業導覽志工的林明芬,今天會

演的方式呈現,她不禁想到,如果說故事時加一 些巧思,創造不同的表現手法,應該更吸引人。

搖身一變為彩虹女巫,吸引一群大小朋友,圍成

林明芬先觀察幾個自己有興趣的角色,模仿 他們的聲線,再配合表情來表演,還揣摩對象的 性格,試著表達他們最真實的一面,林明芬說「這 樣才逼真。」熟練以後,她再去模仿性格各異, 聲線不同的人物。現在,從小朋友的稚嫩童音, 到老巫婆的高聲竊笑,林明芬都能隨意轉換,揮 灑自如,甚至有來博物館參觀的配音員,偷偷問, 「她也是配音員嗎?」也因為林明芬能充分運用 聲音變化、臉部表情及肢體動作,以說學逗唱的 方式,將故事內容生動呈現,不論是小朋友還是 大朋友,都徹底融入故事中,感受劇情的高低起 伏。 能夠配哪種角色,發哪種聲音,完美呈現繪 本故事裡的各種人物,林明芬認為關鍵是不斷練 習,還有她從小就有的娃娃音。然而,因為接電

44


宗博館超連結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話常被誤認為小朋友,她一開始並不喜歡自己的 這項特點,也是到了宗博館擔任導覽員,跟很多 孩子接觸後,才發現自己的聲音對小朋友來說很 親切,所以孩子特別喜歡她。

真用了心,對方一定知道 談到為什麼會到宗博館擔任導覽員?林明芬 說當初《有緣人》寄到公司去,她看見報導說有 個博物館在徵導覽志工,自己剛好住在附近,喜

有不同的心靈激盪。」在這麼多年的導覽生涯中,

歡聽神話故事,也愛看展覽的她就報名參加導覽

林明芬也累積不少指名要她導覽的粉絲,她記得

訓練。「一開始做導覽訓練的是了意法師,她教

有個建築系的老師,常常來看宗博的建築特展,

我們很多博物館導覽的專業知識,而我們自己也

有一次把學生都帶過來,包括建築的理念、構造、

必須閱讀許多博物館、宗教方面的書籍,」林明

藝術呈現,請她做純建築的展覽解說。沒想到導

芬表示,「當我愈明白心道禪師蓋宗博館的苦心,

覽完畢,那位老師馬上在現場發考卷,要學生畫

愈覺得師父理念的不可思議。很多宗教蓋醫院救

起平面圖。「說實在蠻驚訝的,但更高興自己的

人,蓋學校做教育,這都很好,但師父看到人的

導覽受到肯定。」

心也受傷了,需要宗教力量來療癒傷痕,也看到 戰爭經常發端於不同宗教間的爭端,因此希望透 過博物館介紹每個宗教都很好,讓大家彼此尊重 彼此接納,尋求心內的和平,希望影響世界走向 和諧。你看,師父的願力多不可思議!」

還有一次,有個 90 幾歲的客家阿嬤來宗博 館參觀,「可能我較『笑面』(台語親切之意), 阿嬤竟然要不懂客語的我導覽。」儘管語言不通, 林明芬還是面帶微笑,很認真地跟阿嬤解說,阿 嬤的媳婦也在旁邊幫忙翻譯。「從頭到尾,阿嬤

「宗教博物館是個很有魅力的地方,常設展

都牽著我的手,雖然聽不懂,還是很專注地聽我

覽之外,還有不定期的特展,在裡面可以看見不

講話,最後高興地跟我說謝謝。」林明芬有感而

同國家的文化藝術,不同元素一直融匯進來,不

發,「語言不通還是可以溝通,你真的用了心,

管什麼年齡什麼階層,看到不一樣的展覽,就會

對方一定能接收到你的心意。」 45


Avatamsaka stage 宗博館超連結 .

華嚴

〈世界宗教博物館 12 月特展〉

寬容、理解、共存: 阿曼伊斯蘭教展 文•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圖片出處•Alex Moll Communications, Exhibitions and Media

2010 年起全球巡展的「阿曼伊斯蘭教展」,

今年在馬其頓、韓國、法國、巴西之後,下

一站即將來到台灣。阿曼政府本著宗教多元、人 類和諧共存的價值,透過此展推動宣傳伊斯蘭教 尊重與包容的本質,讓世人了解,尤其是伊巴德 派詮釋的教義。此價值與多年來推廣多元宗教文 化的交流與對話的宗博館精神不謀而合,因此成 為台灣一時之選的合作夥伴。

容》,提供觀賞者對於阿曼與伊斯蘭文化的認識。 宗博館多年來推動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流與對 話。現今國際情勢紛亂、戰爭災禍頻傳,「阿曼 伊斯蘭教展」闡揚宗教彼此文化寬容、相互理解 與和平共處的普世價值更顯得彌足珍貴。歡迎 12 月一同探訪來自阿曼的訊息,感受這份來自遠方 謙和的善意。

「阿曼蘇丹國」又簡稱阿曼,位於阿拉伯半 島。阿曼屬君主專制政權,伊斯蘭教雖為國教, 但對於各種宗教抱持著尊重寬容的態度,並保障 信仰自由。一般人對於伊斯蘭教派認知多是遜尼 派及什葉派,然在阿曼以「伊巴德派」為主要信 仰,他們反對透過武裝叛亂及政治暗殺等激進行 為表達訴求,喜以溫和方式對待每個人,並能與 其他穆斯林和諧共存。 本展覽係由阿曼國家政府的「宗教基金和宗 教事務部」推動於世界各地展出,自 2010 年起, 已於近 60 座城市巡展。展覽以圖文形式展出, 同時也將展示可蘭經手抄本及天文學手稿(複製 本),可供近距離欣賞伊斯蘭文化美學及製作工 藝,並於展場播放 35 分鐘紀錄片《阿曼的宗教包 46

展覽時間:2015 年 12 月 1 日(二)〜 2016 年 1 月 3 日(日) 展覽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 ‧ 第一特展室 主辦單位:世界宗教博物館 協辦單位:Alex Moll Communications, Exhibitions and Media 贊助單位:靈鷲山佛教教團


093TV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圖文提供•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

鼓晨鐘,雲板深深,平時雲深不知處的叢 林寺院的一天,究竟怎麼過?一年 365 天,

出家人的作息又是如何?帶您走入出家人的叢林 修行生活,從日到夜,從早到晚,體驗寺院的一 天。

那也不失為一種生活的修行,修心的生活。 一起來看看位於台灣東北角福隆近郊、依山 傍海的靈鷲山無生道場,寺院一天的生活究竟是 如何?

或許您會問,出家人的修行是如此,而在家 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呢?這樣做又會有什麼樣的收 穫呢?當我們開始禪修之後,身體與心靈又有什 麼不一樣呢?心道禪師說,修行是沒有假期的, 禪修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重點經營,只要我們養 成禪修的慣性,最重要是靠大家在生活中能夠不 放逸,安住在覺明中,日常生活中自己要警覺觀 照,生活中實踐,這就叫做「生活禪」。所以我 們念佛、學佛、禪修,就是將心中的本來佛活在 我們生活中,讓大家都可能變成阿彌陀佛!

歡喜小菩薩回娘家 小菩薩班協助新莊地區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小學生,透過 學校推薦,讓我們陪伴他們一起成長。小菩薩班已經走 過十多年,今年特別邀請大朋友回來與小朋友分享生活 點滴。 活動日期:12 月 13 日 ( 日 )

有人說:「做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鐘。」 撞鐘,這件事情看似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倘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能達到制心一處的境界,

報到時間:上午 11 點 新莊中港中心 電話:02-89922370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安街 3 號 5 樓之 2 詳情請見臉書「小菩薩班粉絲團」

47


104 年 12 月行事曆 無生道場 ( 上院 )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香蘭街 7-1 號 (02)2499-1100 內容 日期 華嚴閉關法會 11/27-12/13

時間

基隆講堂 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 43 號 10 樓 (02)2424-0533 內容 日期 時間 普仁獎複審 9( 三 ) 19:30 普仁獎頒獎典禮 26( 六 ) 09: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3( 日 ) 08:20 朝山 19( 六 ) 07:00 發車 一日禪 ( 茶禪 ) 20( 日 ) 09:00 太極導引 7.14.21.28( 一 ) 19:30 誦戒會 14( 一 ) 19:30 平安禪共修 1.8.15.22.29 ( 二 )19:30 經典共修 2.9.16.23.30 ( 三 )19:30 書法班 3.10.17.24.31( 四 )14:00 台北講堂 台北市松江路 220 號 5 樓 (02)2571-6663 內容 日期 時間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9( 六 ) 13:30 千燈供佛法會 11.25( 五 ) 09:30 百萬大悲咒共修 5( 六 ) 13:30 經典共修 12( 六 ) 09:00 合唱團 7.14.21.28 ( 一 ) 19:30 平安禪共修 1.8.15.22.29 ( 二 )19:00 養身氣功班 1.8.15.22.29 ( 二 )19:30 經脈導引班 2.9.16.23.30( 三 ) 10:00 經脈導引班 2.9.16.23.30 ( 三 )18:30 回山志工 13( 日 ) 09:00 回山齋僧 12/13、12/28 09:00 新北市分院 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8 樓 (02)8231-5685 註:講堂進行修繕工程中,本月法會活動暫停乙次, 造成不便 敬請見諒 !

新莊中港中心 新北市新莊區中安街 3 號 5 樓之 2 (02)8992-2369 內容 日期 時間 歡喜小菩薩班 2.9.16.23.30 ( 三 ) 12:30 九分禪暨經典共修 2.9.16.23.30 ( 三 ) 19:30 初一、十五燃燈供佛 ( 普門品暨大悲咒共修 / 佛供 )11.25( 五 ) 10: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26( 六 ) 13:00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6( 日 ) 13:30 歷屆小菩薩班聯誼活動 13( 日 ) 12:00

樹林中心 新北市樹林區中正路 415 號 7 樓 (02)2688-3135~6 內容 日期 時間 金剛經共修暨平安禪共修 1.8.15.22.29 ( 二 ) 19:3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六 ) 09:00 回山志工暨齋僧 6( 日 ) 06:30 發車 朝山 20( 日 )07:00 發車

桃園講堂 桃園市中正路 1071 號 16 樓之 1.2 (03)346-3093 內容 日期 平安禪法 1.8.15.22.29 ( 二 ) 經典共修 3.10.17.24( 四 )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六 ) 一日禪 20( 日 ) 敦煌舞 7.14.21.28( 一 ) 敦煌舞 ( 初階 )2.9.16.23.30( 三 )

中壢中心 桃園縣中壢市裕民街 26 號 12 樓 (03)426-2431 內容 日期 普賢行願品共修 1( 二 ) 金剛經共修 8( 二 ) 藥師經共修 15( 二 ) 普門品共修 22( 二 ) 阿彌陀經共修 29( 二 ) 禪修課程 3.10.17.24.31( 四 ) 一日禪 20( 日 )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六 ) 敦煌舞 7.14.21.28 ( 一 ) 敦煌舞 2.9.16.23.30( 三 ) 敦煌舞 3.10.17.24.31 ( 四 ) 敦煌舞 5.12.19.26( 六 ) 新竹共修處 新竹市興中街 53 號 (03)562-4009 內容 日期 經典共修 4.11.18.25( 五 ) 禪修共修 3.10.17.24.31( 四 )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六 ) 台中講堂 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 160 號 4 樓 (04)2319-0199 內容 日期 經典共修 2.9.16.23.30( 三 ) 平安禪法 4.11.18.25( 五 ) 初一、十五佛供 11.25( 五 ) 百萬大悲咒共修 20( 日 )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6( 日 )

時間 19:30 19:30 13:30 09:00 19:30 19:00

時間 19:30 19:30 19:30 19:30 19:30 19:30 09:00 13:30 09:30 19:00 09:30 09:30

時間 19:30 19:30 13:00

時間 19:30 19:30 11:00 13:20 13:30


有緣人月刊 贊助贈閱辦法 一、靈鷲山固定會員 每月護持 NT$100 元 ■銀行匯款 戶名:靈鷲山無生道場 銀行:玉山銀行南京東路分行 帳號:0026-966-126478 ■郵局劃撥 抬頭:靈鷲山無生道場 劃撥帳號:1962-2316

二、助印有緣人月刊 ■銀行匯款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銀行:玉山銀行雙和分行 帳號:0129-968-141666 ■郵局劃撥 抬頭: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1328-4228

三、隨喜贊助 可於各地講堂中心免費索取,或來函索取。

助印注意事項 一、 銀行匯款:捐助款匯入指定銀行後, 請務必來電確認,或以 mail 通知「信 眾服務信箱」。 二、 郵政劃撥:劃撥捐助款時,請務必於 通訊欄註明「捐助項目」。 三、服務專線及聯絡方式如下: ●匯款單傳真:+886-2-22321050 ●信眾服務電話:+886-2-82315789 ●信眾服務信箱:cs093@ljm.org.tw


助印流通善書 十二大福報 1. 消災 釋解冤結且消各種災; 2. 癒病 生活安祥且癒各種病; 3. 平安 解縛除絆且出入平安; 4. 富貴 錢財富足且地位尊貴; 5. 康樂 身體健康且心靈快樂; 6. 聰慧 靈敏聰明且增智長慧; 7. 善美 仁善慈祥且容貌莊美; 8. 幸福 幸運吉祥且福祿久長; 9. 和平 人事和諧且進步平穩; 10. 長壽 長安久樂且延年益壽; 11. 善終 安樂善後且無疾而終; 12. 超脫 超凡入聖且脫離輪回; 誠望十方善信,仁義善人,發善 心,種福田,隨緣資助,共結善緣, 成就善舉,利樂眾生,功德芳名。 希望大家的芳名和功德同善書一 起,千古傳揚,萬代流芳。

掃一掃,更多關於靈鷲山的資訊: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新浪微博 心道說禪

世界宗教博物館

Facebook 心道說禪

心道師父網站

靈鷲山教育網 FB


嘉義中心 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 291 號 4 樓 (05)216-2820 內容 日期 普仁獎複審 11( 五 ) 初一、十五佛供 11.25( 五 ) 瑜伽班 1.8.15.22.29 ( 二 ) 平安禪共修 4( 五 ) 百萬大悲咒共修 6( 日 ) 百萬大悲咒共修 11( 五 ) 法華經暨經典共修 25( 五 )

時間 13:30 11:00 19:20 19:30 09:00 19:30 19:30

台南分院 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一段 203 號 7 樓 (06)208-3981 內容 日期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11.25( 四 ) 百萬大悲咒共修祈福法會 13( 日 ) 禪悅舞 7.14.21.28 ( 一 ) 禪悅舞 1.8.15.22.29 ( 二 ) 禪悅舞 5.12.19.26( 五 )

新營共修處 台南市新營區健康路 128 號 2 樓 (06)635-0890 內容 日期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11.25( 四 ) 有氧運動 7.14.21.28 ( 一 ) 菩提佛舞 / 養生瑜珈 1.8.15.22.29 ( 二 )

高屏講堂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 182 號 13 樓 (07)225-5187 內容 日期 書法抄經班 1.8.15.22.29 ( 二 ) 經典共修 2.9.16.23.30( 三 ) 平安禪法共修 4.11.18.25( 五 ) 初一、十五佛供 11.25( 五 )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六 )

時間 11:00 12:30 19:30 09:30 09:30

蘭陽講堂 宜蘭縣五結鄉上四村福德路 88-1 號 (03)965-5093 內容 日期 平安禪暨經典共修 1.8.15.22.29 ( 二 ) 百萬大悲咒共修 6( 日 ) 金剛經暨佛前大供 11.25( 五 ) 金剛經共修 12/1-12/31 回山志工 26( 六 ) 梵唄課程 1.8.15.22.29( 二 )

台東中心 台東市志航路一段 302 號 (08)922-6990 內容 普門品暨大悲咒經典共修 藥師經經典共修 普仁獎決選日

日期 3.17.31( 四 ) 10.24( 四 ) 19( 六 )

花蓮共修處 花蓮縣吉安鄉仁里八街 100 號 (03)852-2601 內容 日期 初一、十五佛供 11.25( 五 ) 時間 11:00 19:00 19:00

時間 19:30 19:30 19:30 10:00 08:30

時間 19:00 08:30 09:30 06:00 09:00 10:00

時間 20:00 20:00 請洽秘書

時間 10:30

註:法會、活動如有變動,以講堂公告為主 ~ 造成不 便,敬請見諒 ! !

靈鷲山佛教教團

"


唯有以「愛與慈悲」來灌溉和平種子, 提升教育品質,推動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文化, 才是改善社會、和諧世界的永續方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