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靈鷲山 有緣人227期

Page 1


《刊前語》

閉關歲月天地一瞬 編輯部

「moratorium」這個英文字在經濟學裡講的是「延遲償付」,也就是 你原本要付的一筆款已經到期,卻獲得展延,可以以後再付。教育心理學 就拿這個字來形容「認同延期」,在這個階段,看起來好像是人生的停頓, 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卻是人生階段的盤整期。 很多日後在人類舞台上發光發熱的人,都曾經經歷過停頓期。心理學 家艾利克遜在撰寫甘地、馬丁路德的傳記時,都用了這個概念。馬丁路德 是近代基督教史的重要改革人物,沒有他,就沒有近代的基督教革命,但 他年輕時也有過一段很長的停頓期,不確定自己將來能夠做些什麼,但在 那段時間的摸索和探索,卻是奠定日後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 停頓期會以各種面貌出現在你的人生中,譬如現在很流行的遊學和打 工,藉著這段時間探索世界,把自己的視野放大。如果我們閱讀歷來禪師 的傳記當會發現,這些日後立下典範的祖師們都有過停頓期,有人經歷過 很長時間的閉關,在閉關的歲月中得悟證道,閉關不僅是身體的,也是心 理的停頓,或者,就如年輕時即苦行閉關的心道禪師的體悟,在閉關的歲 月裡,把時間停止了下來。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寫他的相對論時,引用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 寫下的「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閉關歲月間, 天地和時間都不過一瞬的變化,乃至體驗物我偕忘,時間是無,寵辱是無, 得失是無,人我是無,絕滅處也是升起時,如夢幻電露,而其間真正的體 驗,就得等你真的走進來。 找到一個洞穴,我們說的是心靈的洞穴,開始既長且短的閉關日夜。


發行人:心道禪師 總 策 劃:靈鷲山僧伽委員會

目錄

Contents

編輯單位:宗務堂宗長室 法教顧問:曾慶忠、廖誠麟 編輯總監:呂政達 採訪編輯:張育寧、許凱森、饒恩杰 美術編輯:陳素菁 圖片提供:開山寮文獻中心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地 址: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20 樓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 歡迎分享傳閱 隨喜贊助 本刊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數位閱讀響應環保 歡迎訂閱電子月刊 索閱/取消紙本月刊,或對內容有任何建議 惠請來函編輯部 webadmin@ljm.org.tw 本刊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有緣人月刊贊助贈閱辦法 一、靈鷲山固定會員,每月護持 NT$100 元 ■銀行匯款 戶名:靈鷲山無生道場 銀行:玉山銀行南京東路分行 帳號:0026-966-126478 ■郵局劃撥 抬頭:靈鷲山無生道場 劃撥帳號:1962-2316

二、助印有緣人月刊 ■銀行匯款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銀行:玉山銀行雙和分行 帳號:0129-968-141666 ■郵局劃撥 抬頭: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1328-4228

三、隨喜贊助 可於各地講堂中心免費索取,或來函索取。

助印注意事項 一、 銀行匯款:捐助款匯入指定銀行後,請務必來電確認, 或以 mail 通知「信眾服務信箱」。 二、 郵政劃撥:劃撥捐助款時,請務必於通訊欄註明「捐 助項目」。 三、服務專線及聯絡方式如下: ●匯款單傳真:+886-2-22321050 ●信眾服務電話:+886-2-82315789 ●信眾服務信箱:cs093@ljm.org.tw

心之道 02 生命和平的大學園 隨師行記 06 四期教育成佛之道 封面故事 08 休止符還是進行曲? 殊勝聞法 14 鳩摩羅尊者 靈鷲山傳法 16 開山三十二周年 以平常心應對無常 靈鷲山小品 17 捨就是得 18 大悲咒:如歌的行板 阿含——菩薩清涼月 佛教源流 20 佛典最初的源流 甘露清涼 24《吉祥經》談布施度慳貪最吉祥 般若——常遊畢竟空 寂靜行者 28 迂迴找「沒有」 終歸靈鷲山 生命關懷 30 華藏海殿堂修復專案 32 觀音火中護群生 大悲閉關如常舉行 33 禮儀和感恩 法華——為償多劫願 水陸法會 34 遇見水陸 護法有情 36 黃淑麗師姐 親近佛法心安住 靈鷲山藝廊 38 清淨心畫入菩薩眼 大悲閉關 40 蘭陽講堂修大悲殊勝 普仁之愛 41 挫折當成長階梯 華嚴——浩蕩赴前程 靈鷲山在全球 42 悲心馳援尼泊爾 44 禪修中心是安心的所在 普賢行願 46 小肥皂的大愛心 093TV 47 以愛之名 走出和平

助印功德錄 2,000 林素蘭 1,000 楊月嬌 100 沈仲怡 王紹帆 楊金河 楊振暉 陳秀月 張育寧 饒恩杰 李秋娥 感謝十方大德永續護持


心之道

Topic

這地球上,每一個生命都有它的作

用,佛法裡講的是萬法唯心的呈

現,一切都是心念的基因,所以要創造和 平的基因,當下就可以影響一切,這是完 全可能的。

生命和平的大學園

心是體,大悲是用,沒有一個地方 離開過心性的呈現,禪舒展為菩提心,菩 提心處處開花結果,呈現為華嚴世界,所 以,觀音菩薩有兩個寶貝,一個是心性, 就是一句「嗡嘛尼叭咪吽」,一個就是用 菩提心到處做慈善,眾生無邊度不盡,菩 薩利生事業也做不完。

心即一切 顯空無二無別 回歸心性之後,還要繼續菩提心的耕 耘,沒有展開菩提心的耕耘,路是走不寬 廣的,報體也是無法展開的,更不能成就 處處開花結果的佛國境界。你如果將菩提 心轉換成愛地球、愛和平的理念,實質環 扣個人到行為面、生活面,再擴大環扣到 社會面、生態面,一路環扣下去,就會是 一個和平的世界,華嚴是這些實際緣起的 環扣點,才是真正利生的「一即一切」。 華嚴世界是每一個種子都有它存在

2


心之道

的意義。這宇宙世界海在佛陀的眼中,是

Topic

消融我執 啟動和平願力

圓滿無缺的,是生命覺悟的華嚴世界,但

在宗教交流裡,佛教教義因為無我,

是為什麼在眾生眼裡看不到這份圓滿?到

所以可以平等對話沒有負擔,我也覺得

底,問題在哪裡?佛陀說這是因為妄想執

我們佛教是一個柔和、平衡的力量,在宗

著,遮蔽了眾生的眼目,讓我們看不到心

教交流上可以作為友善的橋梁,要主動促

的本來,也就看不到法界的本來。不入

進溝通對話。這是一個大格局的趨勢,我

《法華》不知佛智慧,不入《華嚴》不知

最初的「消滅戰爭」的願望跟著這樣的趨

佛富貴。如果我們可以去掉妄想執著,去

勢走到今天,不斷醞釀演變,最終就是如

掉眼翳盲花,就可以看到了。

何啟發和平的反省,從創造內心的和平基

我們說歷史上出現過四位精神導師:

因,到構築一個互動的和平機制,來播種

孔子、耶穌、釋迦牟尼、穆罕默德,另外

下一代的和平種子,一直貫穿起來,這就

東方的智慧寶藏儒釋道文化,本來就有一

是我對生命和平大學的願力啟動。

套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圓滿智慧,也是

觀音菩薩一步步引領著我,呈現祂的

從心到身、從小我到大我的生命智慧、處

慈悲給我。祂的 DNA 本來就是基於人類

事智慧。那麼,是不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今

苦難的平反上。祂要做的事,就是這個時

天這麼進步時,我們可以從科學得到這些

代、這個期間必然要有的救苦的方法,以

古老智慧文明的更多證明,來反省如何達

此來呈現祂的慈悲和救苦,「應以何身得

到圓滿人生、和諧的社會,來展現我們對

度即現何身」,是多麼實際的示現!

世界的貢獻,呈現我們對地球的保護行動。 祂來了,你只要好好接受祂!祂的 宗教本質上就是創造愛與和平的基

緣,什麼緣、什麼時間出現都是一定的;

因,愛與和平就是我們創造人生幸福的

我只是多了一個願力,多了一個「貫徹祂

DNA。所以宗教可以有更大的功能,可

要做的事」的意願,就是說:只要做對祂

以積極扮演起和平的角色,不要被利用來

要的事情,就會有感應呈現,所以一做下

挑起爭端。

去就不回頭了,我不會左顧右盼。 3


心之道

Topic

The University of Peace Everything on this planet has its purpose.

peac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then link this

The central teaching of the Buddha-dharma is

up with our everyday behavior, with how we

that all phenomena are manifestations of the

actually live. If we can then expand this to the

mind, that everything is conditioned by our

social level, the end result will be a peaceful

thought processes. So by changing the way we

world. The Avatamsaka Realm illustrates

think, we can manifest peace in the world. This

this interdependent nature of all things in the

really works.

universe, the idea that “The one contains the

The mind is the essence, and great compassion is the function. There is not a single place where the mind does not manifest. Meditation unfolds into bodhicitta, which flowers and bears fruit everywhere, revealing the Avatamsaka Realm. That’s why the bodhisattva Guanyin is said to have two treasures. One is the essence of the mind as expressed through the mantra “om mani padme hum.” The other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essence of the mind to relieving the suffering of sentient beings, wherever they may be.

all, and the all contains the one.”

Everything arises in the mind —emptiness and non-duality Every seed in the Avatamsaka Realm has its purpose. In the eyes of the Buddha, the universe is flawless and complete; it’s the st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Avatamsaka Realm itself. But why doesn’t the average sentient being see this same flawless perfection? Why is there this difference? The Buddha teaches that this is because attachment and delusion distort our vision, obscuring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the mind and the Dharma-realm. The Lotus

After returning to the essential nature

Sutra reveals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the

of the mind, it’s still necessary to continue

Avatamsaka Sutra reveals his majesty. When

cultivating bodhicitta. Otherwise, the practice

this attachment and delusion is removed, our

will be lacking in scope and depth, cut off from

inner vision becomes clear, and then we see

the world,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bring a

things clearly.

Buddha realm to full fruition. Now, we need to transmute bodhicitta into genuine love for

4

It’s often said that the four religious


心之道

Topic

teachers who have been most influential

The Buddhist teaching on “not-self”

throughout history are Confucius, the

reduces self-attachment and therefore

Buddha, Jesus, and Mohammed. Moreover,

facilitates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Due to it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of the Far East have

emphasis on flexibility and balance, Buddhism

long been informed by the concept common to

can serve as a bridge between different points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Daoism that

of view. I used to think about how to bring war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This is a type

to an end, but over the years this hope has

of practical wisdom which begins with the mind

evolved into an inner contemplation on how to

and expands outward to encompass the body; it

give impetus to peace. From cultivating inner

starts with the individual and moves outwards

peace, to establishing organizations dedicated

to society. Although human civilization has

to promoting peaceful coexistence—all this

changed a lot over the centuries, it’s still

amounts to sowing the seeds of peace. This

possible to clearly ascertain how the wisdom

is how I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the “peace

of the masters of old is still relevant today as

university.”

a guide to living a happy and meaningful life, mak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bringing peace to the world. Religion can be seen as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love, peace, and happiness. But we need to ensure that religion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world peace, rather than being misused and turned into a force of division and strife.

Overcoming self-attachment, mobilizing the power of peace

My every step is guided by the compassion of the Guanyin, the tireless savior of suffering humanity. As the epitome of adaptability, Guanyin’s approach is the most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in today’s world. She takes on whatever form is most readily comprehensible and acceptable to whoever is in danger. Energized by my vow to benefit all sentient beings, as long as I am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Guanyin, then she responds and manifests in an appropriate guise.

5


隨師行記

Topic

四期教育成佛之道 撰文 ˙ 隨師恭記

阿含課程在文殊聖誕開啟

5

月 21 日是文殊菩薩的聖誕,文殊菩 薩是智慧的代表,執掌著佛的智慧寶

藏,尤其在華嚴會上,以甚深無上的智 慧,宣說諸佛的無盡功德、種種行門, 鼓勵大眾發菩提心,並勸勉大眾,親近 善知識,勤求佛道。 這天,對靈鷲山的四眾弟子來說, 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靈鷲山的「四期 教育」課程,在這天於台灣各地講堂同 步開課。好的學習、好的緣起,在文殊 菩薩聖誕這天,「四期教育」以這樣殊 勝的因緣開展,心道禪師要給弟子們的, 不只是學習佛法,而是一條能夠走向成

6

佛的康莊大道。 為了鼓勵大家能夠來到講堂上課, 在開課的這天,心道禪師特別來到桃園 講堂與樹林中心,關心今日前來上課的 學員們,也給教授阿含課程的教授法師 們打氣加油。 第一站來到桃園講堂,信眾對於心 道禪師突如其來的造訪,感到既意外又 驚喜,看見心道禪師對於四期教育的重 視,信眾學員們也都承諾心道禪師,定 會好好用功的學習,把法教納入於心, 學習著佛陀的足履,一步一步走向覺醒 的生命。


隨師行記

Topic

在課程開始之前,心道禪師也勉勵著在場的學員們, 「雖然大家喊著『四期教育』,四期教育卻不是一個口號, 而是一條可以讓大眾都能夠實踐的道路,這條路也就是眾 生的成佛之道。從基礎的生活法則培養,到人與人之間 的良性互動,從自利到利他,從有我到無我的奉獻服務, 所以從阿含期開始,就是讓我們的生活有一個方向目標, 能夠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如何讓我們的生命有 好人緣、好事業,這就是在阿含期中要教授給大家的。」 心道禪師一再的提醒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快樂, 找不到快樂就是因為沒有好的方法,佛陀給我們讓我們 快樂的方法,就是佛法,佛法就是離苦得樂的方法,學 法就是學習快樂。今天大家跟隨著佛陀學習讓生命快樂 的方向目標,這個方向目標就是「覺」,而佛成就了覺 悟的生命,所以佛就是最有智慧的生命、福慧具足的生 命,也是最圓滿的生命。 聽佛說法,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雖然佛已不在世, 但是祂的法教經典還在,此生我們有幸、有緣、有福氣, 藉著法教經典的流傳,讓我們得以回到佛陀的時代,聽 著佛向我們講經說法,佛講經的地方,就是智慧的磁場、 和諧的磁場,也是喜悅的磁場。所以講堂,就是有這樣 好的磁場,心道禪師鼓勵在場的信眾,希望大家能夠善 用講堂這個好地方,常常回到講堂轉換自己的磁場,快 樂的學習,也能夠把快樂帶給更多的人。 7


封面故事

Topic

休止符還是進行曲? 〈知的功課〉

心休憩 智慧生 我們的心很忙,即使坐著不動,腦中卻早已百千個念頭閃過,要怎麼讓自己的心停 下,不要被這麼多妄念紛擾,是要練習的。 撰文 ‧ 張育寧

關,一般被當作佛教用語,指僧人

修活動的恆傳法師,多年來承辦活動,

隔絕外力的干擾,以精進佛法的一

看到許多在家居士閉關後的改變,發掘

種方式。然而,現在許多在家眾都會參

出更好的自己,特別跟大家分享閉關對

加閉關活動,負責靈鷲山大悲閉關與禪

現代人有什麼幫助。

8


封面故事

Topic

這些年來, 靈鷲山舉辦過許多閉關, 長的有大悲閉關二十一, 但也有僅僅數日的小閉關, 究竟閉關所為何事? 是否修行就一定要閉關? 對一個修行人來說,閉關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或如心道禪師所言,當心行滅處,言語道斷? 且容娓娓道來。 恆傳法師提到,「閉關是斷絕外界

往一些不平之事一直未能釋懷,閉關時

干擾,讓自己的心得以休歇、沉澱,增

方才有機會聽到自己心底深處的聲音。

長智慧的方式,能幫助我們匯集正面能

法師們透過傾聽跟開導的方式,先讓他

量,面對人生的挑戰。」現代人淹沒在

情緒平復,再導入正確的觀念,幫助他

大量的資訊中,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

釋懷。這個學員跟自己和解,放下過往

力,要做到靜心定性幾成奢求。在這些

的情緒後,整個人豁然開朗,海闊天空。

參與閉關活動的學員身上,恆傳法師更 看到閉關還能做到心靈療育。

有一對夫妻,參加幾次閉關後,氣 色變好,也不像以前整天往醫院跑。很

法師舉一位參與閉關活動的學員為

多病痛是累積太多情緒、壓力、恐懼、

例,閉關時心中一直浮現出怨憤,自己

憂慮而產生的,身體的病痛往往是心理

也不知道原因,法師開導後才知他對過

狀態的反應。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 9


封面故事

Topic

通」。這個「通」指的就是氣血的通暢。

都是枉然。當我們在閉關的過程中照見

在閉關過程中,沉澱自己心靈,達到心

自我,開始反省自己、改變自己,讓自

經說的「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的境界,

己愈變愈好,就會對自己愈來愈有自信。

心靜了,不疑不懼,便能處處安住,處

而法師最後更鼓勵大家一年一定要給自

處自在,氣血自然也就通了。

己七至十天的時間閉關,善待自己的身

恆傳法師說到,閉關也是自我發現 的開始,人會改變自己,必須先認同自 己需要改變,否則旁人再怎麼苦口婆心

心,沉澱心靈。如此才能讓自己的身心 真正得到休歇,得到正面的能量,體會 到生活的快樂與自在。

〈行的功課〉

身在坐?心在坐? 師父經常告誡弟子:「閉關是心的訓練場,是沉澱身心必須下足的功夫,沒有這種 寧靜轉念的能耐,就無法面對與承擔擾攘的人情世故。」 撰文 ‧ 許凱森 道禪師 35 歲那年,在荖蘭山普陀

閉關、禪修閉關等三種。大悲閉關有啟

巖山洞進行斷食閉關,每日僅吃九

壇、持大悲咒、善知識說法、回向等,

粒百花丸和少許的山泉水,身體瘦至無

在 持 咒 的 過 程 中 會 坐 著, 也 會 經 行 至

肉,只剩一口氣,躺或坐,所有筋絡都

十一面觀音,體會自己的身心狀況;華

直接貼在地板上,想必很痛吧!而若心

嚴閉關為誦讀華嚴經、講解華嚴經、禪

能自主、隔絕外在意念,「痛」還是痛

修等;禪修閉關則是有禪堂早課、禪坐、

嗎?

早齋、平安功法、跑香、疾走等,在動 靈鷲山的閉關分為大悲閉關、華嚴

10

靜交替中,清楚明白自己的心性。


封面故事

閉關前要確定三件事:一、行前功 課,目的為去除入關前的修行障礙;二、 確認想要閉關的心意;三、把身心完全 交出來。若是參加三天以上的閉關,建 議換上禪修服,讓身心確認自己是要來 禪修的,同時也不用去煩惱每天的服裝。 閉關雖然沒有時空的限制,然而,除非 你的正見夠,對法門也有信心,並且能 夠自律,三相具足,否則不建議一個人 在家閉關。 在閉關的過程當中,每個人會產生 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的人會覺得身體有 氣在鑽,時冷時熱;有的人會覺得氣血 循環,通體舒暢。當這些平常不曾有的 現象產生,就引發了好奇心想要探究, 於是跟著氣走,但修行不能跟著氣走, 而是要看到心的本質,達到「明心見性」

Topic

的境界。 打坐是心在坐,不是身在坐,所以, 在閉關中如果跟著氣血走,就是走向物 質界,然而,我們的身體會生、住、異、 滅,一切現象會成、住、壞、空,那些 都是不可得的,在閉關當中的任何感覺 都要放掉,千萬不要跟隨,否則就無法 在心上安住,也就不能在閉關中澈底照 見、去除迷惑。 閉關中要如何觀照自己的心呢?依 照師父的四個步驟:一、調息,就是呼 吸吐納;二、眼觀鼻、鼻觀嘴、嘴觀心、 心無所觀;三、覺知出入息;四、聆聽 寂靜。持續不斷地去做觀照,就能看到 心的狀態,放下妄念、不攀緣,把心訓 練好,隨時隨地都能跟自己的心在一起。 11


封面故事

Topic

〈大悲閉關 21〉

關上紛擾 開啟智慧 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你都

怎麼安排時間呢?

撰文.饒恩杰

議的轉機。 恆持大悲咒,莉菁師姐的生活也跟

皈依心道禪師的豐莉菁師姐,把時

以前不同。以前聽到同事抱怨,「我的

間花在大悲咒上。她學習心道禪師讓大

事情都做不完了,為什麼還丟給我做?」

悲咒音念念不絕於心,也學習禪師幫助

她的心情難免會受影響。現在她覺得愈

眾生,隨時回向大悲咒給需要的人。豐

是這樣愈要轉念:同事今天心情不好,

莉菁師姐說,「大悲咒是活的,會像泉

就念十遍大悲咒回向給他。「雖然只有

水一樣湧現。你回向大悲咒給別人,你

十遍,但你生起了慈悲心,就能夠站在

就是別人的千手千眼觀音。」當她知道

對方立場想。看待人的心念不一樣,事

有人急需幫忙,她就念一○八遍〈大悲

情的結果就不一樣。」

咒〉,許多人再共同回向,善念集聚, 誠心感動菩薩,事情常常就有了不可思

12

除了持念大悲咒,閉關是另一個保 持心寧靜的有效方法。三十年前,心道


封面故事

Topic

禪師獨居閉關,鎮日與自己的影子為伴,

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音,是心道禪師的

在一念不生,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的心

閉關清修聖地,平日不對外開放,但禪

靈沉寂中,空明的大智慧自心中油然而

師慈悲,希望每一位參加者都能感受禪

生。因此,心道禪師期勉四眾弟子參加

師日夜持誦大悲咒的清淨能量。佛經中

閉關,「閉關的真正用意是透過觀照,

有「若人以淨心,繞佛塔佛像,來世怨

守護我們的心,使得我們一心能夠真實

敵敬,具德成法器」的經句,說明若以

無妄的放開」,進而放下執著,得到智

清淨心恭敬繞佛塔佛像,來世的怨敵都

慧與安樂。

會轉而尊敬你,還具足一切功德,成為

靈鷲山的「大悲閉關 21」,是閉關

大乘的法器。

為體,大悲咒為用,結合兩者的殊勝法

與其把時間花在抱怨,不如關上紛

門。不同於前三年,今年特別開放大眾

擾,開啟智慧。安排時間,來參加閉關,

邊持大悲咒,邊繞十一面觀音。十一面

給自己一個聆聽心音的機會。

13


Topic 微塵眾 Topic 殊勝聞法

鳩摩羅尊者 靈鷲山傳法 撰文 ‧ 張育寧

甸是個極為尊重僧侶的國家,紅色

巴利大學的校長,鳩摩羅尊者,在

袈裟是人們心目中莊嚴、崇高、聖

緬甸屬國寶級尊者,九歲出家,二十二歲

潔的象徵。乘船坐車,人們見到比丘要

即取得法阿闍梨頭銜,欲禮請尊者出境說

起立讓座;宴會、集會等場合,皆將比

法,皆須經過重重的手續。靈鷲山因為每

丘奉為上座;大法師有事見緬王時,緬

年前往緬甸供萬僧的因緣,而結識了巴利

王也要讓出寶座,以示尊重。由此可知

大學的校長與教務主任。連續兩年,在心

佛教在緬甸這個國家如此備受尊崇。

道禪師的請法邀請下,禮請尊者來到台灣

然而,在緬甸有一所僧侶大學,堪稱

靈鷲山為全體僧眾上課說法。

全國精英僧侶的匯集處,它就是「緬甸上

鳩摩羅尊者在今年授課的最後一天圓

座部國立佛教巴利大學」。要進入巴利大

滿開示時提到:「剛剛在座下聽著大家的

學就讀的僧侶,必須精通梵文、巴利文,

分享,我心裡非常歡喜,看得出各位都很

並對經、律、論三藏倒背如流,還要通過

用心上課。我一邊也想著,為什麼我今天

國家舉辦的四種考試方能報考。緬甸國內

會坐在這邊,我只會講母語,所以我從沒

有近五十萬僧侶,巴利大學內只有三百多

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出國弘揚佛法,甚至我

名學生,各個都是出類拔萃的菁英。

以前根本不知道台灣在世界的何處。我想

14


殊勝聞法 微塵眾

Topic

到佛教中有一個典故說道,今生有緣,前

風吹,不受蚊蟲叮咬,如此才能讓色身常

世必然曾一同生活過,或是彼此協助過。

住,以利弘揚佛法。因而僧服華美與否,

過去的因與今生的因相會,如同水與蓮花

材質是否貴重,也就不是必然的要件,否

的相遇,成就了美麗的風景。」他笑著說

則長養煩惱,也就無法安住修行、弘法利

道,他不知道自己前世是否與心道禪師相

生。這也就是需要依靠佛法的智慧來省察

識,今生的因就是靈鷲山教團對巴利大學

己心。現今社會發生許多問題,原因是每

長期的付出,因此當教團有需要時,尊者

個人不能以阿毗達摩的角度去觀察世間種

也很高興來到台灣講授佛法,供養法教予

種現象,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用阿毗達摩的

靈鷲山的僧眾們。

角度來分析與了解的話,自己不但可以不 生煩惱,也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戒律是佛教的生命 今年,鳩摩羅尊者及巴利大學主任比 丘 Therasabha 為僧眾講授「毗尼」跟「阿 毗達摩」。尊者慎重的說,「毗尼就是戒 律,就是佛教的生命。所以我們現在上的 是一堂有生命的課」。他接著又提到,印 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為什麼佛教不存在 了,因為沒有毗尼,如同佛陀開示,「毗 尼住世,佛教亦住。」毗尼是僧團的生命, 凡是僧團發生的種種紛爭,只要能依據戒 律來處理,都可以平息紛爭。

6 月 25 日課程圓滿,心道禪師特別 感恩鳩摩羅尊者不遠千里從緬甸將佛陀最 初的、純淨的、正確的法教帶到靈鷲山、 也傳給靈鷲山的僧眾。因為自己出生於緬 甸,對緬甸有著連結的情感,也希望有機 會能對出家僧眾有所貢獻,因此每年回 到緬甸做供萬僧的活動,認識了許多善知 識,也因為這樣的因緣結識了巴利大學的 尊者校長與教務主任,才有尊者來到台灣 教學的因緣。心道禪師在今年的課程圓滿 時,更再次懇切的邀請尊者,希望每年繼

尊者也提到如何以佛陀的教法,對 物質的貪欲去除執著。他舉例,比如僧

續來到台灣,把佛陀最尊貴的法教傳承在 靈鷲山,傳播到世界各地。

侶穿著袈裟的目地是為了禦寒、防禦日曬 15


封面故事 殊勝聞法

Topic

開山三十二周年 以平常心應對無常 撰文 ‧ 許凱森

6

月 21 日,大悲閉關最後一天,也是靈

確定學員全數撤離、火勢迅速獲控制後,

鷲山開山三十二周年這一天。當天,

師父繼續一如平常地持誦 〈大悲咒〉。

豔陽高照、山風海景,平常中散發不平 常的覺醒。朝山者仍以精進朝山、普門 品共修暨佛供依然回向,受表揚的大悲 行者,都是持誦大悲咒圓滿數十萬乃至 百萬遍的老參,下午還有心道禪師親自 主法的「千手千眼觀音傳承灌頂傳法」。 現場雲集貴賓幾乎是親近佛門的大居士、 還有各區會幹部們共近千人齊聚善法樓, 回味開山以來點點滴滴,無盡凝聚中, 卻也伴隨難以言喻的不捨,因為十日前, 6 月 11 日凌晨,靈鷲山華藏海大殿,遭 受祝融之災,雖有驚無險,但造成不少 財物損失。

面對這場開山以來突如其來的無常 考驗,心道禪師並沒有提早回程,指示 常住一切正常運作,並接續前往曼谷禪 修中心開光的既定行程,行程前開示道: 「我從持〈大悲咒〉以來就不斷地被考 驗,僧信二眾弟子們修持〈大悲咒〉到 這個階段,對觀音菩薩深信不疑,這次 面臨無常時,也能夠沉穩面對,靈鷲山 作為弘法度眾的道場,未來一定也會有 嶄新面貌。」所以感恩十方諸佛菩薩的 護念垂鑑,也感恩護法居士長期擁護奉 獻,「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靈 鷲山三十二周年如期舉行、功德圓滿,

都監常存法師在慶典節目上說道,

其緣起猶如浴火鳳凰、展翅昂揚,猶如

憶起發生火災的凌晨,心道師父人在馬

火焰化紅蓮,令海內外所有信眾更能升

來西亞參加檳城禪修中心的開光啟用典

起覺醒,願力不退轉,凝聚力更深,道

禮,當手機傳來靈鷲山失火消息,師父

心更鞏固,無法親自回台者,以致電或

正在持誦〈大悲咒〉,當時他忐忑不安

親身自拍影片來致意,靈鷲山榮譽董事

地向師父報告,師父出乎意料的平靜,

各地會長與召集人則紛紛發起護持,護

只是問道:「所有人員平安嗎?」得知

法會幹部代表及青年團都全力以赴,大

全員平安後,師又問:「火勢控制了嗎?

家非常期待以宗風來修復華藏海。

要以平常心面對無常。」當往來通訊都 16


靈鷲山小品

Topic

捨就是得 撰文 ‧ 呂松庭

年國中會考,作文題目出的是「捨

不得」,雖然是這樣的題目,其實

是要我們捨得、能捨。 當然,如果是心靈的層次,你會不 會常捨不得別人的辛勞,像是任勞任怨, 給你噓寒問暖的父親母親,或是看見一 名拾荒的老伯伯,要付出多大的勞力才 能謀得溫飽。當這種心情升起時,也就 是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就是這種捨不得的,不忍見到世間辛苦 的心,讓我們懂得付出和關懷。 如果是物質的層次,我們要擁有的, 卻是捨得、能捨的美德。對一個耽於物

福德,易得涅槃。大乘之人,利他心切, 欲度眾生,必以大悲為本,慈悲普攝, 故修四無量心,自利利他,速證菩提。」

慾的人來說,常常表現出貪心的特質,

捨得、能捨的人,並不會心存要得

但物質的累積卻像是無底洞,給他多少

到回報的想法,他懂得跟他人分享自己

東西都是不夠的,但有沒有想過,我們

的事物,是因為他想這樣做。如果真的

覺得多餘的事物,卻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要談回報,捨得的人所得到的就是心靈

讓他們過更好的生活。其實,這也就是

的回報,有一項心理學研究就發現,有

佛家所說的「慈悲喜捨」,佛家認為這

定期捐獻的人是最能感到快樂的一群人。

些善念就有如「四無量心」,能夠表現

關於快樂,有一句老俗語,也許最能闡

出這種言行的人,心量無限,所做的功

釋出「捨就是得」的人生態度:「快樂

德也是無限的。佛經有這樣的解釋:「小

就像香水,向別人灑多了,自己也會沾

乘之人,修四無量心,為自調心,增長

到幾滴。」 17


靈鷲山小品

Topic

大悲咒:如歌的行板 我因此常想像在孤燈祖師殿中,心道禪師專心一意的誦念大悲咒,天地和山海都在 周遭隨換隨化,唯有那個聲音是不變的,就好像是跟諸佛菩薩連上了線。 撰文 ‧ 呂松庭

晨醒來,總想聽一遍〈大悲咒〉,

波斯,魯拜開創的詩歌傳統,那是自然

大悲原無語,但若果是咒呢?

主義者的光輝時代,所有的事物都無須

我有兩張大悲咒的 CD,兩張都出 自心道禪師。一是附在《願力的財富》 隨書贈送的,另一張則是早先有位師姐

偽飾,春天走進蘋果園,那也是宗教最 接近初衷的一個年代。但讓我一直想著 的,卻是早晨這個聽大悲咒的時間點。

送我的。我印象深刻,這位師姐開車時

早晨是生死交關的時間點,我常常

總不斷的播送大悲咒語,說可以保行車

在醒過來的第一個念頭是,我是誰,我

平安,諸邪莫侵。因此,當我們在車內

現在在那裡,有時還兀自沉浸在剛剛所

談話時,心道禪師那綿綿不斷的誦唸,

做的夢境,不確定是夢還是真,等到確

就變成了我們的背景音。

定了自己的身分時,第二個念頭如約竄

隨書贈送的那張,是心道禪師的單 純誦唸,另一張則有木魚聲,我因此常 想像在孤燈祖師殿中,心道禪師專心一 意的誦念大悲咒,天地和山海都在周遭 隨換隨化,唯有那個聲音是不變的,就 好像是跟諸佛菩薩連上了線,隨著大悲 咒,恭請菩薩來到人間接引。 木魚和禪師的聲音,一鈍實一綿密, 這是佛家的聲音和心的修練,在所有宗 教中都有誦咒的傳統,基督教的福音和 天主教的葛利果聖詩,或是印地安巫士 咒語,好像在大地為間的行吟。或是古 18

上來,我要下床去過這一天嗎?民初作


靈鷲山小品

Topic

家錢鍾書在《圍城》一書最末段,將睡

和太太經歷南亞海嘯,有過生死交關經

眠比喻成「小死」,照瑞典導演英瑪伯

驗的人更能體會無常的道理,從此他創

格曼的說法,清晨是「狼的時刻」,內

立慈善基金會,熱心佛法和公益,我覺

心的狼趁黑夜盤旋在意識裡,在這時候

得有過這樣經歷的人,應該更能夠體解

聽著召喚諸佛菩薩的大悲咒,則有如黑

大悲咒的召喚。

森林雪地的一把火,把光明帶進人的世 界。

心道禪師修大悲咒的時間甚早,他 早年在塚間修時,就曾在夜間念大悲咒

演員李連杰有一次接受訪問,講到

超度冥界眾生,無論是長的或短的大悲

的一段話也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每天早

咒,都可調伏內心,安靜陰陽,在那個

上睜開眼睛,就想到他是不是死了,等

大悲咒的音量達到的時空裡,所有的心

到「確定我還活著,那就開始拚吧。」

都靜下來,所有的嗔怒和微笑都已是多

用大悲咒打開每一天的序幕,就像是威

餘的,所有的提起也放下,所有放下的

爾第的歌劇總要來一段光明的序曲,然

都融進聲音的善果。

後開始人間的,每一天的喜怒哀樂情節。 我在二十多年前訪問過李連杰,後來他

也就是這樣,當我日復一日的過著 每一天,當我逐漸地走向生死病苦的輪 迴,我不僅想起韓國女詩人的一句詩: 「我每天都離死更靠近一點」,我也時 時地回到心道禪師念大悲咒的聲音,我 好奇如何持恆的以念大悲咒為修行,那 樣的心,那樣的聲音,如何地像極水晶, 但願,我有個像大悲咒那樣召喚光明的 日子。 聽著大悲咒行板的節奏,低廻如祈 禱,有時則如歌,一首時時想回來,內 心真正想唱的歌。

19


Agama

阿含

佛典最初的源流 經藏(Sutta Pitaka)的形成 . 迦葉向優波離詢問有關「律」的部

份, 也 再 向 阿 難 提 問 有 關「 法 」

撰文.開山寮法堂院

要 為《 長 部 》(Digha Nikaya)、《 中 部 》(Majjhima Nikaya)、《 相 應 部 》(Samyutta Nikaya)、《 增 支

答的方式,阿難回答大迦葉所問,「如

. 部 》(Anguttaranikaya), 及《 小 部 》 (Khuddaka Nikaya),與漢譯阿含經則

是我聞,一時,佛在……」等,並一一

有著對應關係。

(Dhamma)的內容,同樣也用一問一

說出有關佛陀當時說法的地點、對誰說、 什麼因緣等等。

《長部》第一部經《梵網經》 若依據《犍度.小品》所載,當時

大迦葉:「阿難,《梵網經》是佛 陀在哪裡宣說的?」 阿難:「於王舍城與那蘭陀間之王

佛典最初的源流,以五部《尼柯耶》等 為代表。而五部中《長部》第一部經即 為《 梵 網 經 》(Brahmajala Sutta), 主要彰顯佛陀教法與外道的差異。

屋菴羅絺。」

《梵網經》以甚麼才是真正的稱讚

「因誰耶?」

如來為開端,引發以戒為基礎的如來法 「因普行梵志須卑及孺童梵摩達。」

教殊勝性,有別於外道。 「梵網」又稱「利

《犍度 ‧ 小品》

益之網」、「法網」、「見網」,就如

接著大迦葉尊者用一樣的方式,繼

同漁夫用網捕魚,將外道的諸多邪見一

續詢問阿難。經文由阿難重複唱頌一遍,

網打盡,只有如來已切斷對「有」的執

經過五百位比丘同意後,全體再重複唱

著,如同芒果樹砍掉了樹枝,一切與樹

頌一遍,表示認同所有內容。一直到問

枝連接的部分也不見了。

完五部《尼柯耶》,經的結集才結束。 五 部《 尼 柯 耶 》(Nikaya) 主 20

外道六十二邪見,都是圍繞在「我」 ( 生 命 體 的 主 宰 ) 和 世 間, 所 展 開 的


阿含

六十二種錯誤見解。其中,依過去世而 起的見解有五類十八種,依未來世而起 的見解有五類四十四種:

Agama

《長部》第二部經《沙門果經》, 阿闍世王的皈依 《長部》第二部經為《沙門果經》,

《梵網經》經中說六十二見均為偏

主要讚頌依正見修行的出家生活,如何

見。故經末則說由觸、受、愛、取、有、

能夠帶來利益果報。有關《沙門果經》

生、老死等組成的因緣:「此觸以受為

的緣起,結集時阿難是如此回答大迦葉

緣起愛,緣愛起取,緣取起有,緣有起

的:

生,緣生起老死憂悲苦惱悶。諸比丘, 故若比丘如實了知六觸處集、滅、味、 過患、出離者,則知較所有最為殊勝。」

「 友! 阿 難! 於 何 處 說 沙 門 果 經 耶?」

也就是說只有瞭解了六根感知外境的作

「大德!於王舍城耆婆菴婆園。」

用(觸)的過患和出離方法,才是超出

「與誰俱耶?」

六十二見,最為殊勝的見解。

「與阿闍世韋提希子俱。」 《犍度 ‧ 小品》

巴利文五部尼柯耶

漢譯四阿含

《長部》共三十四經

《長阿含經》共二十二卷三十經

《中部》共一五二經

《中阿含經》共六十卷二二二經

《相應部》共五十六相應二八七五經 《雜阿含經》存四十八卷一三五九經 《別譯雜阿含經》存十六卷三六四經 《增支部》共一法乃至十一法

《增一阿含經》共五十一卷四八一經

《小部》共十五部

雜藏:《法句經》、《義足經》、《本 事經》、《本生經》等

21


阿含

Agama

由此可知,《沙門果經》主要是因

外道大師,也引不起阿闍世王的興趣。

緣是起自阿闍世的。

最後,名醫耆婆向他推薦世尊,阿

當時,阿闍世王因弒父害母,自行

闍世王感到興趣,便立即出發。

篡位。所以他登基之後並不快樂,他內 心的罪惡感如同蛆蟲啃噬著他被腐蝕的 心。不安的他也無心於政事,一直想尋 求內心的平靜,卻苦無方法。

論 點 常恆論

過 去

的虔誠,他解下身上的配劍,退去寶蓋, 放下皇家身份的種種威儀,一身素淨地 步入。他走向講堂,還於堂外先洗腳,

眾臣一一介紹印度當代諸多有名的

他來到園門之後,為了表示對聖者

才走上堂內。

說 法

總類數

入定後回憶起許多前世而說我及世界是

四種

常恆。 半常半無常論

入定後看到各種眾生型態而說我及世界

四種

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有邊無邊論

說世界有邊無邊。

四種

詭辯論

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

四種

無因論

說我及世界沒甚麼原因自然發生

二種

死後有想論

說死後我有想(保持覺知不朽)。

十六種

死後無想論

說死後我無想。

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 說死後我非想非無想。

世 斷滅論 當生涅槃論 22

八種 八種

說現有生存有情,死後就消失斷滅。

七種

說現有生存有情,能當生涅槃論。

五種


阿含

他默然四顧,內心非常震撼,在千 人道場中竟然能夠寂然無聲,內心讚嘆: 「所有的沙門都如此的寂然靜默,止、 觀具足,威儀如此莊嚴。」

Agama

阿闍世王點頭稱是。 之後,佛陀依序開示更殊勝的沙門 果,阿闍世王極為滿意佛陀的答案,即 從座位起身,頂禮佛足,他向佛陀懺悔

阿闍世王便走向前,頂禮佛足後,

自己殺父害母的惡行。阿闍世王聽聞佛

於一旁坐下。阿闍世王問:「世尊,像

陀的教誨後,對佛陀表示:「我今願皈

一般俗人所從事的職業,賺得報酬後讓

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請世尊聽我於

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同時也讓父母、

正法中做一名在家弟子。自今以後,盡

妻子、奴僕、兒女過著快樂的生活。但

形壽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

今天所有的比丘所做的修行,能否於現

飲酒。請世尊及諸大眾比丘明日接受我

世就看到果報?」

供養的邀請。」

佛陀回答:「陛下,假設有一名皇

阿闍世王皈依之後,佛陀對比丘曾

家的僕人,決定出家修行,累積福報。

說:「如果阿闍世王沒有殺父,剛才便

後來他果真剃除鬚髮,穿三法衣,出家

能得更好的果德。但不管怎樣,阿闍世

修道。當您再看到此人時,您還會認為

王今日已深自悔過,罪咎已損減,已拔

他是您過去的僕人嗎?」

重罪。」

「不會的,世尊。」 「您看到他走過來,會不會立即起 身恭敬讓座?」 「會的,我會恭敬讓座。」

《沙門果經》除了阿闍世王的皈依 功德外,最重要的還是說明依戒清淨帶 來的「初善」;遠離五蓋獲喜樂的「中 善」;超越世間束縛而達無上智慧的「後 善」,為開顯次第修行的第一部經。

「這不就是沙門的現世善報嗎?」 23


Agama

阿含

群祥開泰

《吉祥經》談布施度慳貪最吉祥 在《吉祥經》中佛陀說:「布施、扶助諸親族、知足、知恩是為最吉祥。」 撰文 ‧ 開山寮法堂院 繪圖 ‧ 黃靄琳

們往往為了貪慾的驅使,人與人,

五種善士的布施,佛陀首先談到「淨

國與國之間,不斷地發生爭鬥;甚

信而施」,此即所謂由淨信而發起的布

至父母兄弟之間,也會為了利害的衝突,

施,這是因為深信三寶的功德而生起的信

而互相陷害。

心,其次是發自內心恭敬布施,對於處於

貪心之所以會生起,乃是因為內心 無法「知足寡欲」,凡事想佔為己有,不 肯利益別人,因此,就被慳貪的心魔纏繞 了。所以佛陀教誡我們貪慾是一切痛苦的 根源。 《法句經》:「吝嗇者確然去不了天 界,不讚美佈施的真是愚人。賢明者隨喜 佈施,在來世自有喜樂。」心道禪師說布 施就是要除去我們的慳貪和瞋心,所以藉 由布施能培養我們的愛心和慈悲心。

布施(dana) 《增支部.善人的布施經》:「有五 種善士之施。哪五種?淨信施(saddhaya dana)、 恭 敬 施(sakkaccaa dana)、 適 時 施(kalena dana)、 不 著 施 (anuggahitacitto dana)、不害施。」 24

貧病饑渴、顛沛流離,無處可依怙的人, 適時的關懷布施協助,如雪中送炭,而且 心不執著布施的人和物,布施時,要注意 不應傷害受施者的身心。如此,便可以稱 為尊貴的布施者。 「布施(dana)」是指發自內心, 真誠地想幫助眾生解決困難。如果能正確 地體悟生命是緣起互助的,便能逐漸去除 私心,自私消除,人我一體,激發同情心, 幫助他人。心道禪師說,我們為了能夠結 好緣,須常行奉獻、布施,照顧每一位眾 生,因為每一位眾生都是我們的福氣,每 一位眾生都是和我們的生命連線,現在的 生命、甚至未來的生命都將連結在一起。 因此,能夠慈悲,不瞋恨,並常行布施, 未來才會結好緣。 布施的行為,就是讓我們放下貪愛執


阿含

Agama

一 者 愛 敬, 二 者不輕慢,三 者不欺誑,四 者施與珍寶, 五者拯念親友 臣。」 這 五 種 方式是施與、愛 語、利行、同事、 不欺誑。 當親友受到財物喪 失,或疾病衰敗等困難的打 擊,他們上門求助,盼望能得到幫助, 著的心,以無私的心減少對方痛苦之善

這時,我們須以關懷和愛心來解決他人

良舉止。一旦不執著、不貪愛,便不會

的困境,並依自己的能力範圍來扶助。

因貪求而產生種種煩惱。藉由布施去除

當我們的內心深處發出這種善心,不但

貪心、增長慈心,與眾生廣結善緣,還

能獲得喜悅,現世也將受到感激與讚歎,

能修善積福。由於那是現法獲得眾人喜

來世也可以獲得投生善趣等殊勝的因緣,

愛與歡喜,以及來世殊勝果報的原因,

因此稱為吉祥。

因此稱為吉祥。

. ~ - - ~ sangaho) 扶助諸親族(natakananca

知足(santutthi) .. 《佛遺教經》云:「當知多欲之人,

《長阿含經 • 善生經》:「居士子!

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

如下方者,如是,親友觀親友臣,親友

欲,則無此患。」若想從一切苦惱解脫,

當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云何為五?

就要知足,《老子 • 四十六》亦云:「禍 25


阿含

Agama

布施的三好實踐

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 之足常足矣。」

身好:發自內心真誠的布施,幫助弱勢。 口好:奉勸他人布施,並向他人宣說布施的好 處。

「知足(santutthi)」主要是指對 ..

心好:時時刻刻想著自己有什麼能力幫助別人,

物質的知足,沒有太多的渴愛即為知足,

並憶念著有哪些人需要幫助。

知足者對環境的改變,將會以平靜的心去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扶助諸親族的三好實踐

接受。獲得衣服,無論好或不好的,他只 使用它而不希求其它的。在此獲得食物, 無論粗劣或美味的,他只是食用而不希

身好:依自己的能力以食物、衣服、財物、穀 物等來扶助朋友親族。 口好:號召其他人共同參與布施。 心好:常在內心發出善念 ( 或持大悲咒 ),希 望對方減輕困苦。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知足的三好實踐

求其它的食物。 在《增壹阿含經》中描述一位頂生 王,擁有大軍及七寶,自在地統治著一 大片廣大領土,百姓生活富裕安樂。但 頂生王並不滿足,他還想要有積到膝蓋 的寶物財富,要統領更多地方。當這些

身好: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滿足,並樂於幫 助布施他人。

都實現之後,他依然無法滿足只有統領

口好:奉勸他人知足常樂,欲求不滿是不會快

了人間的四大洲。於是頂生王便以神通

樂的。

力到了三十三天,見識到那裡殊勝的環

心好:能慶幸自己身為人身,能夠聽聞佛法, 應當安守本分,努力修行。

境。天帝尊重他是一位有威德的轉輪王,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禮讓他半座。

知恩的三好實踐 身好:受人幫助後,當自己有能力時也能幫助 他人,散播慈愛心。 口好:主動說出感恩別人的話。

這時頂生王心生貪念想:我何不將 天帝趕走,這樣一來,我就成了天上人

心好:憶念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間自由自在的統治者了。當頂生王這惡念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一生,他頓時被天帝遣送回到地上他的家

26


阿含

Agama

中,不知不覺地掉回原來人間的閻浮洲,

知恩報恩的話,此人就是可以尊敬的人。

也失去了上三十三天的神通力,而且還

對於小恩尚且不敢忘,更何況是大恩呢?

患了重病,請來最好的醫生也無能 力。

所以當我們受到別人施予的恩惠,

頂生王明白自己是得了「貪婪」這

必當懷抱感恩之心,「知恩」是指對他

種病症而喪命。於是告誡後人——「貪

人的恩德,無論多寡,都能憶念。我們應

是燒身之火,切切不可貪心!」

當隨時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並表達

由此可知「知足」是捨斷貪欲等諸 惡法的因,也是投生善趣的因,更是聖 道的資糧,當知是吉祥。

~~ 知恩(katannuta)

出我們的感激之心。懂得感恩的人,將 會為我們帶來吉祥及被讚歎的殊勝。 總之,菩薩萬行中,以布施為六度 之首,故佛弟子當積極植福、培福,如乘 船渡海,一切具足,方能橫越生死苦海。

在《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記載, 有一次野狐半夜鳴叫,佛陀因此曾經告 誡弟子:「彼野狐者,疥瘡所困,是故鳴 喚。若能有人為彼野狐治疥瘡者,野狐 必當知恩報恩。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 有知恩報恩。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 知恩報恩。」這意思是說一隻野狐在接 受救助的施與,尚能知恩報恩,又何況 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增壹阿含經》善知識品:「若有 眾生知反復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 何況大恩!」意思是說如果有眾生,能夠

佛陀也曾說,想要在今世、後世所 到之處,皆能常享福報,應當捨除慳貪, 以歡喜、平等、無所得之心廣行布施, 如此便能生生世世安享福報。《增支部》 提及佈施的五種果報:「他在人們眼裏 可親、有魅力;他得善士的景仰;他的 善名廣傳;他不偏離家主的正當責任; 身壞命終時,他重生善趣、天界。」 因此,我們當行布施,知足不慳貪, 常扶助諸親族,同時在受施恩惠時,能 知恩報恩。 27


般若

Prajña

喻盛天

迂迴找「沒有」 終歸靈鷲山 撰文 ‧ 許凱森 攝影 ‧ 沈仲怡

禪對我來說,就是把自己跳脫出來,

的喻盛天師兄,修禪已有十年,完全沒

也是找回清靜本性和快樂自在的唯一

有留下退伍軍人的慓悍氣息。

途徑。」優雅禮佛跪拜,語調斯文和緩

28

過去曾經接觸過密宗、顯教和南傳佛


般若

Prajña

教的禪修,在多方嘗試之後,喻師兄還是

垃圾堆裡,就完全白來了,第二個星期開

覺得「進入」的程度有限,自嘲可能是緣

始有體悟並慢慢沈澱,所以喻師兄建議禪

份還沒到,後來因緣際會認識到現在的同

修至少要十天才足夠。

修,就被帶來靈鷲山,這才發現,原來禪 修是要與自己的內心交流,才會比較容易 入手,所以這兩、三年就完全專心留在靈 鷲山了。

當問到這 21 天的禪關有什麼收獲時, 喻師兄笑說:「師父講『沒有』,如果我 們想『得到』,就是往反方向去了。」心 道禪師高明的地方就在於不用很深奧的佛

其實,喻師兄早在三十多年前就皈依

學名詞,直白地詮釋佛法,雖然三十多年

心道禪師,佛學的啟蒙也始於師父,沒想

前就皈依心道禪師、做師父的侍者,但喻

到兜轉了一大圈,最後還是來到師父身邊

師兄中間還是有去南傳佛教、原始佛教那

重新開始,再次重逢的緣份妙不可言,喻

裡學習佛法,也去其他道場學禪,然而在

師兄心目中的師父和藹依舊,主動貼近信

比較之後,終究還是選擇靈鷲山,喻師兄

眾弟子,和一般宗教團體法師給人的距離

說:「經過這段時間的探索,才發現自己

感大不相同。

真正想要的。『沒有』才是該走的路,很

這天,正是禪 21 圓滿的日子,喻師 兄的心情既感激又慚愧,原本只報名了一 個七,七天結束後,行李收拾完畢,連圓 滿茶都喝了,但是師父鼓勵留下,喻師兄 才很有福報地得以繼續參加。 喻師兄說:「21 天的禪關千載難逢, 還好沒有離開。」翻看這些天的日記前後 對照,第一個星期只在調適,有一點火候

慚愧以前都往『有』的地方修,想有目的、 想有所得、想有所成,越刻意就越自滿, 導致方向錯誤。不過我也感謝有這段過 程,不然就不會有調整和轉變。」 最後,喻師兄雙手合十說道:「師父 真正在做釋迦牟尼佛的傳承工作,我對師 父所說的回歸總本山有很大的期望,也希 望能使正法久住。」

卻沒有力道,就這麼回去的話,又會掉回 29


般若

Prajña

華藏海殿堂修復專案 悲心轉念,火焰化紅蓮 6 月 11 日凌晨匯聚百萬大悲閉關第二七日,共五十八萬餘遍《大悲咒》精進功德力, 正應佛法中『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焰化 紅蓮』,十方大眾感應不斷,更正念護衛。如佛云:『世間猶如焰,妄想取世間,能斷 世間想,遠離三種倒。』大悲閉關精進眾,道心並未受絲毫影響,反更加升起正念,覺 悟三界如火宅,精進修持,最後圓滿日以一百三十五萬遍《大悲咒》功德回向心和平、 世界和平。 心道禪師開示,這一切是菩薩護法的安排,這山裡原來就是恢復本來面目的地方, 這個因緣,剛好是我想做的方向。未來上院就是以禪與四期教育為主,一切簡樸為尚, 下院則作為接引社會與弘法的地方。目前海內外善信關懷不斷湧入,靈鷲山常住感恩十 方隨喜發心,俾使華藏海儘速以嶄新面貌應接十方。

心道禪師開示

考驗,我們的人員都是平安的,火災時大 部份的人都從四樓窗戶平台逃了出來,那

各位大德菩薩、還有大悲咒閉關的大 悲使者: 一年一度的大悲閉關,是靈鷲山四方 信眾為眾生祈願、祈地球平安的重要活動。 今年比較特殊一點,給了大家一個考驗, 考驗大家對大悲咒的信心。持誦〈大悲咒〉 除了要攝心自持,以大悲心護念眾生外, 最重要就是信心,如果沒有信心,持再多 咒都是沒有用的。燒了華藏海,這是一個 很大的考驗,考驗大家對大悲咒的信心、

個平台還好趕工蓋好了,很多人才能因此 平安脫困。 只要我們對〈大悲咒〉持誦的心不退 轉,這個考驗加強我們對〈大悲咒〉更大的 信心跟毅力,我想這不是什麼壞事。大家 能夠記住〈大悲咒〉各種持誦的功德,持 咒最重要的是清楚而專心的持咒,一直不 斷地淨念相續、不散亂的持咒,那就是覺 知,咒的相應就更能夠利益眾生。更增強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能力。

考驗大家生死關頭臨危不亂、互相扶持、 互為救助的仁愛之心。我想大家都通過了 30

無常,也是我們修行精進的契機。面


般若

Prajña

十方善信發心 修繕靈鷲山信眾心靈殿堂 靈鷲山開山初期艱困無比,腹地有限,多年克難共修。於是,心道禪師發 願開闢一處讓善信安心辦道、聞法共修的殿堂,華藏海大殿以華嚴經「入蓮華 藏世界海」而得名。大殿內供奉緬甸玉佛、千手千眼觀音及四大天王,靈鷲山 許多重要儀式、活動皆於華藏海大殿舉行。包括每年的護法會幹部授證晚會、 大悲閉關圓滿灌頂儀式……,皆是信眾難忘的珍貴回憶,靈鷲山華藏海大殿承 載靈鷲山多年歷史,是靈鷲山信眾們最神聖的心靈殿堂。

對無常要平常心,平常心是修行上很重要

行,除了持咒,要行十心,才能夠解脫,得

的一個功課,持咒的十種心用在這次的事

到正悟,才能進入空性的生命智慧。

情:慈悲心、平等心、無為心、無染著心、 空觀心、恭敬心、卑下心、無雜亂心、無見 取心、無上菩提心。這次你的見取是什麼? 見取對了,一切就沒有太大差別,無上菩 提心,從紅塵火宅體會到〈大悲咒〉的解 脫力跟出離的力量,也深深覺得三界火宅 不可住,要精進向道、持咒解脫、禪的回歸, 咒的淨念相續,我們常常要面對生活在不 離十心之下,十心就是〈大悲咒〉的一個修

華藏海大殿遇祝融之災,各界關懷不 斷,國內外的人都知道靈鷲山正在持〈大 悲咒〉 ,這是名符其實的「火燄化紅蓮」, 要感恩這麼多人士關心我們,持〈大悲咒〉 祈願地球平安同時也要回向他們利樂增 長福慧。靈鷲山修觀音法門,觀音示現, 慈悲救護,大家才得平安。我們莫忘常懷 感恩跟回饋的心,精進向法。祝大家身心 得到平安跟自在,阿彌陀佛! 31


般若

Prajña

觀音火中護群生 大悲閉關如常舉行 整理.饒恩杰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

面對無常更精進 觀音法門利眾生

唎耶……」,近百名參加大悲閉關學員,

「遇到這種事,一般人會慌張離開,

面對熊熊大火不懼不亂,一心持誦大悲

結果全部學員都留下來,甚至其中還有

咒。這不可思議的場景,發生地點是靈

幾位是第一次參加大悲閉關的新緣,未

鷲山華藏海大殿,時間是六月十日深夜。

因無常退了道心,反而隨老菩薩們移到

大殿建築無大礙 所有學員都平安 當天晚上,有師姐正在寮房持咒,

聖山寺金佛殿,更精進地持大悲咒。」 常存法師表示,大家都謹記師父弘願, 遇到困難也不退卻,令人感動。

忽感不安,掀開窗簾發現華藏海大殿失 火,趕緊通報大眾救火。幾位熱心服務

十二日下午,緬甸國立佛教巴利大

的志工,隨即指揮大眾疏散,並將行動

學校長──鳩摩羅尊者前往靈鷲山致意,

不便的長者揹至安全地點。

尊者開示說,「面對火災,如果內心憂 愁沮喪,起了不善的心念,命運會走下

百餘位閉關學員中有三十五位服用 高血壓藥,且不少閉關學員為年長者, 行動不便。疏散過程中,大家井然有序, 互相扶持。眾人目睹殿內大火,神奇地 圍繞在毗盧觀音座下燃燒,沒有四處亂 竄,讓信眾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避難。他 們被這奇特景象所震攝,紛紛恭敬合掌, 持誦大悲咒,祈求眾人順利避劫,消防 員救災平安。在齊心協力下,火勢迅速 撲滅。除了幾位師兄姐因指揮逃難過久 而輕微嗆傷,其他人一切平安,而華藏 海大殿建築結構並無大礙,常存法師說, 「感恩觀音慈悲救護,真的不可思議。」 32

坡。應當保持善念,想著如何利益眾生, 並 付 諸 實 行, 就 能 開 啟 智 慧, 扭 轉 命 運。」正在國外弘法的心道禪師,第一 時間也透過越洋電話表示,「雖然發生 意外,但所有人都平安,代表大家的精 進功德,感應觀音菩薩幫眾生擋了災劫。 我們應該更具信心,以觀音法門來自利 利他。」並勉勵所有信眾, 「身為佛弟子, 面對無常莫忘平常心,才能生起修持的 智慧,冷靜度過難關。」


般若

Prajña

禮儀與感恩 撰文 ‧ 呂政達

近在報紙上,你也許看到「外交禮

則。像是心道禪師始終過著禪的生活,

儀」這個名詞,還有幾個名詞像是

無時無刻不離內心清修,見到心道禪師

「禮貌」、「禮節」一直沒有離開我們

就如見到了禪的實踐,這樣,也就四季

的生活,總歸起來說,這些名詞都是教

無時無刻無非禪心的。

人「照著規矩來,讓別人覺得舒服,有 被尊重感,當然自己也會覺得好過。」

佛陀說,他有說什麼經嗎?他什麼 經也沒說,因為,不管有經無經,他已

人類自從有社會組織以來,就制定了

成佛,走到那裡,做什麼事,他都不會

各種的「禮節」,用來規範人跟人間的對

離開佛的覺悟和空性。也許,我們也可

應關係,孔子甚至制定了一本《禮記》,

以這樣來認知戒律和禮儀。

將周朝以前的祭拜儀禮都寫進去,連每個 季節和尊師的對話、祭拜的服色和進行的 程序,都做了詳細的記載。這裡面最重要 的精神,其實就是「禮節」中的那個「節」 字,「節」就是節制、節度的意思,在 佛法中,也就是阿含所強調的過戒律的生 活,如果一名佛弟子懂得、也知道如何過 戒律的生活,讓生活的每個當下都守著戒 律,那麼四季無時無刻都無非阿含,我們 就能進入佛陀所開示的阿含精神,由戒生 定,由定發慧。 戒律和禮儀,不是只靠明文規定, 最好是能夠潛移默化,有些做了會被認 為「失禮」、「白目」,就算沒有規定, 也早就變成了生活在社會中的不成文守

在外交禮儀的課程裡,有一個課程 值得你來試試。見到一個人,請在三秒 內說出這個人的好,不然,你也可以試 試看,對於一個平常你不欣賞,總是持 負面評價的人,列舉出她的三項優點, 也許三項還算容易,那如果是十五項, 你還舉得出來嗎。在佛的教誨裡,也有 著同樣的功課。 或許有人曾告訴你,所謂「外交辭 令」就是虛偽的意思,但我們不妨將「外 交禮儀」想成是一種看待他人的方式, 當你能用感恩的態度來對待別人的言行, 在各種場合中都能保持合宜的態度,什 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那麼適合,都可 以有清清楚楚地遵循了。 33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遇見水陸 遇見水陸,預約一片淨土。 今年夏天,走進靈鷲山舉辦的水陸 法會現場,或許你與壇城的諸佛菩薩大 多不識,但一定覺知會場的清淨莊嚴;

撰文 ‧ 饒恩杰

的規模最大,儀軌布置也最講究,且因 心道禪師傳承三乘法脈,法緣最為圓融, 所以每年參加人數都在萬人以上,不少 故事也由此口耳相傳。

或許你對眾人口中唱誦難明其妙,卻一

那一年,朋友跟我分享其中一個故

樣感受聲音的專注虔誠。那水陸法會到

事:心道禪師有個老弟子,既洗腎,肺

底是什麼?

肝又長東西,自覺時日無多,心中愁苦;

「是三藏十二部的小小縮影,是親 近佛陀最短的距離」,心道禪師這麼形 容水陸。可不是嗎?《水陸儀軌》中說 水陸為「齋法之備,振絕古今,當莫有 過於此者」;《水陸緣起》也說「未成 佛道者,因此水陸勝會,得成佛道。」 可見水陸法會的完備與神聖。與一般法 會有所不同,在八天七夜的水陸法會中, 由具德清淨的出家眾帶領,二十四小時 不間斷,持誦海量經咒,供齋施食如小 山,供養對象遍十方,數亦無盡無量。 如斯廣大誠心供養,諸佛菩薩必定下降 攝受,灑法雨甘露遍淨十方,一切毒害 災厄息滅,故有法會之王的稱譽。 流傳一千多年的水陸法會,在台灣 也有不少佛寺舉行,不過以靈鷲山舉辦 34

有人告訴這個老弟子,多布施、多參加 水陸法會,有很大的功德,說不定能消 災解厄;他聽話照做。後來他跟心道禪 師報告,「師父,我現在好了。」因此, 正為親人罹癌而憂慮的我,就在一個夏 日豔陽天,走進桃園巨蛋,遇見了水陸 法會。 外頭炎熱,巨蛋裡頭卻一陣清涼,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但不全是生理的溫差感受,更多的是身

王《梁皇寶懺》的最勝功德,滌清他的

在萬德交歸的壇城,眼中所見,耳朵所

病業,恢復健康。我專心一念祈求,說

聽,心念所感,無不莊嚴的心理覺受。

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再多的情緒,再大的壓力,到這裡也如 同布袋和尚全然卸下,只剩一個單純的 念頭──幫助我那患病的親人。

在念念相續的清淨懺文中,我突然 忘了自己身在何方,環顧內壇,心道禪 師的身影也模糊了起來,彷彿與諸佛菩

我繞行外壇,華嚴壇,法華壇,淨

薩合而為一,與天地宇宙的大光明海合

土壇,藥師壇,楞嚴壇,諸經壇,密壇,

而為一。在如是清淨的咒音海潮中,法

南傳羅漢壇,一一向壇城諸佛菩薩頂禮,

輪轉動,將無窮盡的光明,照向十方世

最後走到梁皇大壇。壇前二十四位法師

界。

正唱誦懺文,其聲清徹,聞之心離欲染。 我注視消災壇城上的觀世音菩薩,默默 祝禱,替昔年無肉不歡的親人,在菩薩 前誠心懇切地懺悔,立誓後不復造。再 訴說親人已吃素守五戒,祈求菩薩以懺

光明如雨,整個人沐浴其中,我感 覺身心從未如此淨潔,恍然有所悟:不 管從哪裡到桃園巨蛋,遇見水陸,即是 預約一片淨土。 35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法華

黃淑麗師姐 親近佛法心安住 整理 ‧ 張育寧

合作金庫任職多年的黃淑麗師姐,

因擔任水陸法會志工的契機,開啟

與靈鷲山佛教教團的殊勝因緣。 追隨心道禪師至今近二十年,不但 有機會深入經藏,並且善緣不斷,這麼 多年下來,她最深刻的體認就是「菩薩 是很有感應的,只要我們有心,凡事都 會為我們做最好的安排。」

水陸法會 募米功德初發心 87 年 時 鄰 居 找 淑 麗 師 姐 擔 任 水 陸 法會志工,她一口便答應。當時被分配 的工作是在外壇幫法師燒開水,聽聞一

一層功德、餘下的白米送到育幼院又是

位師兄跟大家分享:「募一粒米有三層

一層功德。」這番話啟動了淑麗師姐的

功德:做焰口是一層功德、給信眾吃是

發心,第二年她拿著自己的通訊錄開始 打電話募米、抱著助人的意念,五百、 一千、兩千……,金額大小不拒,不知 不覺就募了三、四十萬的白米。 參加水陸法會回來之後,她對靈鷲 山產生親近之感,開始蒐集靈鷲山的各 類出版品,了解後愈發覺得心道禪師很 偉大,很想幫助他完成弘法利生的大願。 於是她請了很多本「行者的啟示」,有 客戶來就發給他們看,像講故事一樣,

36


法華

生動的介紹師父的事蹟跟宏願,不知不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以佛菩薩的安排真得是很巧妙。」

覺就招募了一百個會員。

親佛法 入經藏 體悟人人有佛性 突破職場瓶頸 接引諸多新緣 記得公司剛要調她去榮總合庫時, 她心中非常忐忑,心道禪師開示她:「只 要懷著歡喜心、慈悲心去做,一切都會 很順利。」謹記師父的開示教誨,懷著 慈悲心與歡喜心,淑麗師姐到榮總後與 各方廣結善緣,業績不久便蒸蒸日上。 之後被調任到迪化街合庫,擔任當 地的第一個女性財務經理。她以笑臉迎 人、多說好話的方式與當地人建立關係, 並在此時認識了喜歡親近佛法的尤利春 夫婦,也開啟了他們夫妻倆與靈鷲山的 因緣。此後尤利春夫婦每年都參加水陸 功德,也曾發心佈施僧服等用品。 淑麗師姐亦貢獻自己在金融方面的 專業,透過辦理認同卡及刷卡即回饋固 定比例金額予教團的方式,讓更多人加 入護持靈鷲山的行列。她笑著說:「想 不到當初心裏覺得最困難、最排斥的地 方,反而是成就最多善因緣的地方。所

淑麗師姐感恩自己在心道禪師的帶 領下,有機會親近佛法,得以身心安住。 她提到自己年輕時曾因工作壓力一度感 到非常憂鬱、低潮,回想那段日子,她 說:「我常常莫名地感到驚慌,武昌街 有一個城隍廟,我那時連走過去的勇氣 都沒有!」 法師知道了就叫師姐念心經,幫助 她心緒穩定。之後她便常常去聽法師們 說法講經,包括:心經、普門品、金剛 經、地藏經……,大悲咒更是坐車時想 到就念。她表示現在如果一天不做功課, 就會覺得自己好像虛度了一天,過得很 不紮實。 師姐讀華嚴經,經書中提到眾生皆 有佛性,只是被妄想、執著、迷惘,掩 蓋住,無法識得自身原本清明的佛性, 自己有幸能遇到上師是很好的福份,未 來要與更多夥伴一起用功精進,讓自己 時時保持心緒清明不染塵。 37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法華

清淨心畫入菩薩眼 撰文.饒恩杰 圖.胡琪田提供

慧松居士佛畫作舟楫

張佛畫,畫中觀音菩薩的淨瓶流出

的不是水,而是蓮花,你看過嗎?

還有張佛畫,畫中阿彌陀佛的背光,隨 著光線明暗而燦燦如星,你見過沒? 這兩張畫出自慧松居士,兩岸知名 的岩彩佛畫藝術家胡明宏之手。他先後 師承寺廟彩繪畫家蔡草如、國畫大師黃 君壁及嶺南畫派傳人歐豪年。為了擺脫 傳統佛畫傳抄圖像,幾近千篇一律的刻 板印象,慧松居士以國畫筆法為本,融 合素描、水彩、油畫等西方技法,將敦 煌石窟的岩彩畫成功轉移到絹布上。與 一般工筆白描的素淨佛畫不同,《地藏 經》中諸佛菩薩放毫相光的華美莊嚴, 《阿彌陀經》中淨土的金沙布地,無不 躍然於慧松居士的畫紙上。

岩彩畫 射出寶石熠熠光 岩彩畫是將多彩的礦石研磨成粉, 依比例與膠質調和,繪製在金屬或牆面

胡琪田觀摩慧松居士作畫。

形象、手印、持物,加入現代思維,運 用他獨創的技法,多方面表現佛菩薩不 同的樣貌。比如將手中淨瓶法水化為朵 朵蓮花的〈楊柳觀音〉,還有把菩薩背 光畫成鑽石,象徵佛性金剛不壞的〈圓 光觀音〉,慧松居士以敏銳的觀察與超 脫的想像,開展佛畫藝術新的一頁。

上。不同粗細,不同礦物顆粒,產生折

雖然在創作上力求變化,慧松居士

射熠熠,如寶石折光,顯現高貴和優雅,

骨子裡依然是勤奮的老派畫家,七十多

金碧輝煌的敦煌石窟正是其代表。慧松

歲了,還跟所師承的大師們一樣用功,

居士從敦煌汲取養份,遵照佛經描述的

日 以 繼 夜 的 作 畫。「 老 師 其 實 是 個 畫

38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聖號到心氣調柔,內無雜念,再開始作 畫」。或許是心海澄淨,返照清明的緣 故,心與畫相合,慧松居士才能傳神描 繪菩薩慈悲柔和的眼光,甚至感動獄中 的死刑犯寫信懺悔,決心改過向佛。胡 琪田原本經商賺大錢的想法,在看見畫 室裡父親長年累月的作畫背影後,也悄 慧松居士畫作楊柳觀音。

悄轉變,現在一心承襲父親精湛的畫藝。

痴」,跟隨慧松居士學畫,所以尊稱父

他發心開設佛畫班,幾年來每周固定義

親為老師的胡琪田說,「他每天早上四

務教課,從不喊累,「如果一張好的佛

點起床,畫筆一拿就好像入定,定在畫

畫能夠震撼人心,甚至吸引大眾來學佛,

裡面,再回過神已經七點」,胡琪田說

那辛苦是值得的。」

老師生活中只有畫畫,「除了吃飯和偶 爾 的 散 步, 大 概 都 畫 到 晚 上 十 點 才 休 息」。這樣吃力的工作,能持續這麼久, 「一方面是興趣,一方面是信仰」,慧 松居士表示長時間靜默作畫,有時候忘 了怎麼開口,所以發願「以畫筆代替言 語,以畫紙闡揚佛法」,讓看畫的人心 生歡喜,與佛結下善緣。

清淨心 畫入菩薩慈悲眼 很多人覺得特別容易從慧松居士畫 作,感受菩薩的慈悲喜捨,「可能是早

佛陀曾在《地藏經》述說「吾亦分 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現山林川 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 即使是路邊的一景,只要有所感悟,都 可能是諸佛菩薩所變現。那麼慧松居士 淨心入畫,顯露菩薩慈悲的作品,說不 定也是度人向佛,穿越苦海的舟楫。 有機會看見慧松居士的佛畫,除了 當作藝術品鑑賞,或許你還能以心會意, 感受他正以一筆一筆的清淨,勾勒菩薩 低眉的慈悲。

年的習慣吧,我會先禮拜菩薩,念菩薩 39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法華

蘭陽講堂修大悲殊勝 精進路上恆常關照

整理 ‧ 張育寧

年蘭陽講堂補闕共修與大悲咒共修

搭配舒適衣著,讓初入門信眾與老菩薩

結合,此次超過 100 人回來共修,

們容易入門,並配合動靜引導,讓初發

感謝大眾威德力,成就此殊勝因緣。

心者能學佛者能輕鬆學佛。下午則為需

此次大悲咒共修邀約,因應每月幹 部會議中所提出「新結緣者與老菩薩跟 不上閉關版的共修節奏」問題,提出分 眾共修推廣的想法,特別為兩種族群規 劃不同的共修方式,並在此次共修中試 辦。

以嚴整儀軌進行的「閉關精進版」,配 合閉關儀軌並披上法成就功德帶,讓每 位修行「閉關精進版」的活菩薩,感受 到佛法的殊勝與莊嚴,專心品味大悲咒 的殊勝浩瀚。而初次試辦分眾推廣的方 式,讓參與人數增加近一倍,著實出乎 意料,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有心

規劃方式為:早上安排「初機大眾 版」為共修功課,以師父慢板的大悲咒,

推廣佛法,菩薩必會感應照拂。 順應幹部反應的結果,試行分眾共 修推廣後,老菩薩重回熟悉的過去,品 味咒音法喜,這個過程也讓共修團團眾 們理解到:在致力精進菩薩道的同時, 也要不忘照拂大眾新緣,要做到這點需 彼此提醒、時時關照,才能恆傳法脈。 此次歲末的大悲共修能如是圓滿, 由衷感恩上師的引導、恆傳法師的陪伴 以及全國大悲團長一路走來的用心護持, 感恩所有虔心邀約、推廣共修的委員菩 薩及護法大德,讓今年的補闕大悲圓滿 共修,畫上最美好的一章。

40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ka stage ..

張昭偉

挫折當成長階梯 品學兼優 家事全包辦 撰文 ‧ 張沂芬 攝影 ‧ 徐勝雄

就讀宜蘭縣國華國中的張昭偉,在 師長眼中是個品學兼優、樂觀善良的孩 子,在校擔任班長,平時會督促同學做 功課,自己也常常讀書到深夜,有一次 段考以總平均 99.2 分拿下全校第一名。 除課業表現優異外,昭偉還勤做家事, 每天都會幫媽媽洗碗、洗衣、拖地,大 小事都包辦,希望能減輕擔任清潔工的 媽媽的辛勞。此次獲得 2015 靈鷲山全國 普仁獎殊榮,他說要把獎學金交給爸媽 貼補家用,「多一筆金錢,就少一點負 擔。」一言一行顯現出成熟與貼心,是 普仁小太陽的最佳典範。

家境清貧 撿回收品再利用

連學校老師都對昭偉讚譽有加,邱 旻昇老師說,他的善良與樂觀全寫在臉 上,見到人總是露出陽光般的笑容。但 是因為父親長期失業,全家只有靠媽媽 擔任清潔工微薄收入度日,一家六口擠 在十多坪簡陋的房子裡,昭偉知道萬物 得來不易,從小就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會和姐姐撿取資源回收品回家再利用。 雖然家境貧苦,卻有著不向命運低頭的 堅毅性格,這樣力爭上游的孩子實為當 今學子典範,方能受肯定獲得全國普仁 獎。

昭偉在全國普仁獎頒獎典禮上致詞

昭偉的媽媽林秀青,談到兒子滿是

感謝靈鷲山,他說聽到很多得獎小朋友

欣慰笑得開懷,似乎生活上遭遇再多的

在台上分享感言,發現他們過得比自己

苦,都因為有了這個貼心懂事的孩子而

更辛苦,但一樣表現得很勇敢和出色,

化解,他們母子倆在頒獎典禮上開心合

他非常感動。他說會繼續努力下去,並

影,尤其是昭偉,正面樂觀的性格,純

告訴自己「決心就是力量、信心才會成

真的笑容感染了周遭的每一個人,雖然

功。要把挫折當作成長階梯,為自己找

處在貧困的環境中,但是他在品格及學

到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業各方面都表現的如此優秀,實在非常 難能可貴。 41


Avatamsaka stage .

華嚴

悲心馳援尼泊爾

撰文 ‧ 張育寧 圖 ‧ 靈鷲山慈善基金會提供

善種子留尼泊爾

於第一時間想到二十年前皈依的心道禪

Foundation 的

師,特別致電靈鷲山尋求幫助。心道禪

Shrestha 建 議, 與 尼 國 當 地 的

師除期勉四方信眾發心精進持誦〈大悲

Manmohan 教學醫院合作。靈鷲山醫療

咒〉,並盡可能積極行持一切善業修法,

團隊在語言、文化、種種隔閡的限制下,

轉換全球各地不安磁場。靈鷲山慈善基

卻能在極短的時間即與院方完成磨合,

金會更於第一時間與「台灣健康服務協

與當地醫護人員攜手進行救援工作,陳

會」組成十九人醫療小組,攜帶醫藥物

醫師表示,這期間經過尊重、肯定、分

資,趕赴尼國提供災民醫療救護。此行

享三個階段。對方因我們對當地醫療體

包含靈鷲山志工、各醫院院所之醫護人

系的尊重漸漸產生信任,看到我們工作

員等。所有人員皆是利用個人休假,發

上的表現肯定我們的專業,到後期信任

心自願參與。

感建立,在某些複雜的案例上甚至願意

泊爾大地震帶走無數生命,摧毀人

們的家園,遠嫁尼泊爾的蘇師姐,

醫 療 團 抵 達 尼 泊 爾 後 採 納 Joy 創

人 Babu Kaji

「台灣健康服務協會」陳志福醫師,

讓我們主導。陳醫師最後並表示,即便

在跨國醫療救助領域已逾二十年經驗。

醫療團離開,在聯合救護的過程中已交

他一聽到慈善基金會組醫療團的邀約,

流許多醫病經驗,當地的醫療品質並不

馬上在緊迫的時間下,迅速徵召學有專

會隨著醫療團的離開而回到原點,這事

精的醫師團隊。出發前適逢五一勞動節

讓他深感欣慰。

連假,他一度擔心因廠商休假所需醫療 物資無法備齊,最後不但物資全數備齊, 抵達機場時亦獲心道禪師信眾協助,通 關過程順利,此行可謂諸事平和順利, 陳醫師自己都覺得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 幫助大家。 42

喚起行醫初衷 國泰醫院神經外科許劭遠醫師此行 是第一次參加跨國醫療救援活動,他表 示自己一開始是抱著幫忙的心態參加此 次跨國醫療活動,然此行回來發現自己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尼泊爾震災醫療救援團隊致謝名單 指導導師:心道禪師 靈鷲山教團顧問:團長 / 侯東崴 靈鷲山慈善基金會董事:顧問 / 林智敏 台灣健康服務協會執行長:醫事副團長 / 陳志福 靈鷲山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行政副團長 / 陳世人 台灣健康服務協會感染科醫師:何美鄉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醫師:張財旺 台灣健康服務協會外科醫師:周維正 中山醫學大學胸腔外科醫師:林巧峯 國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許劭遠 國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梁福翥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璧蓉 國泰醫院護理師:吳虹萱

醫療團遇尼泊爾二次餘震,仍心繫天職,救援為要!

三軍總醫院護理師:陳昆斌 台中市衛生局護理師:洪美智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師:陳雨青

青年團志工尼泊爾賑災心得分享

靈鷲山教團新聞聯絡人:邱近思

靈鷲山青年團志工宋佳駿

靈鷲山教團行政秘書:王嘉莉 靈鷲山青年團行政助理:宋佳駿 靈鷲山青年團行政助理:鄧慶偉

尼泊爾除了遇到餘震讓我難忘

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使現

得到的更多。雖然也做過心理建設,當

場滿目瘡痍,在災民身上我看不見痛苦

地的醫療資源跟台灣相比勢必會有落

及怨憤,迎面而來,都還會看到他們帶

差,然而到現場才發現當地的醫療技術,

著開朗的笑容跟我們打招呼。這次讓我

比台灣晚了超過二十年。除了讓對他自

得到最大的收穫就是要活在當下,享受

己生長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台灣心存感

每一秒的呼吸。因為人生變化無常,這

激,也憶起當年學醫的初衷:「醫師是

一刻還說說笑笑的人,也許下一秒就不

個志業,救人是天職,走到第一線讓他

在世上了。所以何必去執著一些不開心

更深刻的體認到,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

或難過的事,讓自己無法自在喜樂。

件值得高興的事。」 此 行 也 讓 我 了 解 到, 只 要 我 們 付 他也鼓勵青年們行有餘力可以多參

出一點關懷就可以溫暖別人,看到別人

加這類的活動。若一直困在一成不變的框

臉上真誠的笑容,自己也會同樣開心,

框裡,思維容易陷入僵化。醫師會以為行

德蕾莎修女曾說過:「能愛的時候我們

醫只能在醫院,上班族認為辦公室就代表

就不要放棄愛」,這句話在我回來之時

全世界,多走出去可以讓自己的職涯發展

有了更深刻的領會,也很感謝靈鷲山讓

更開闊。他最後提到此行對他最大的收穫

二十四歲的我,有機會留下這個永生難

就是更懂得感恩惜福,而憶起行醫初衷也

忘的經歷。

讓自己工作更有熱誠跟動力! 43


Avatamsaka stage .

華嚴

禪修中心是安心的所在 靈鷲山南洋接新緣 拭心燈

整理.饒恩杰

「把禪修中心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不論是佛法的學習或是禪修的交流,都歡迎大 家隨時來到這裡,為自己找到一個安心的好所在!」

──心道禪師

鷲山於馬來西亞和泰國近日各添一

同以大悲聖水為禪修中心內外灑淨祈福,

處禪修中心。心道禪師特地飛抵當

形成清淨聖域,心道禪師再以開光筆,遙

地主持開光剪綵儀式,並期盼透過禪修中

點佛菩薩金身,持開光鏡,鏡光對正金身

心的成立,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禪修、

像,如法完成開光儀式。賢觀法師於致詞

學習禪修,為自己覓得一個明心見性的法

中表示,靈鷲山能在檳城設立禪修中心、

門。

推廣禪修,真的是檳城信眾的福氣。心道 為什麼對大眾來說,有禪修中心可以

共修很重要呢?禪修中心裡面有壇城,供 奉莊嚴的諸佛菩薩,我們進入壇城見到妙 勝莊嚴的諸尊法相,心生歡喜,就樂於在 壇前久坐。常常到禪修中心共修,專注的 修法靜坐,心上的執著漸漸剝除,自然輕 安自在。禪宗神秀大師說:「時時勤拂拭,

禪師則說,希望更多人透過禪修中心接觸 禪修,學習安住自己的心;也感謝馬來西 亞拿督葉錦山大德發心捐出自宅,並和高 靖添大德、陳穎楠大德及沈冠宇大德等十 方信眾合力成立禪修中心,護持教團利益 眾生。 開光儀式圓滿後,心道禪師帶領信眾

勿使惹塵埃。」就是透過「漸修」而成就 的道理。 2015 年 6 月 9 日吉時,「靈鷲山馬來 西亞檳城禪修中心」開光啟用,天邊忽現 半圓形的雙彩虹,久久不散。多位貴賓及 當地民眾到場觀禮,親眼目睹如此瑞象, 皆生法喜並讚嘆不已。 心道禪師與極樂寺住持賢觀法師,共 44

心道禪師與極樂寺住持賢觀法師為「靈鷲山馬來西亞檳城禪 修中心」開光啟用。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修持「觀音百供」。所謂「百供」,就 是以百種供品來佈施供養,與受供的菩 薩結善緣,更為來世種下福慧之因。信 眾不分國籍,每個人都專心的跟隨禪師 誦念經文,即便對華文不熟速度跟不上, 也都虔誠合掌聆聽法音。法會圓滿後, 大家依序領受禪師加持,並一一從法師 手中接獲加持供品,個個歡欣寫在臉上, 紛紛說以後會常來共修。當天傍晚,天 空中高掛半圓形的雙彩虹,久久不散。 親眼目睹如此瑞象,大家深信禪修中心 一定能引度更多人虔心向佛。

泰國曼谷的「靈鷲山泰國禪修中心」啟用儀式由僧王寺五位 高僧持誦吉祥經揭開序幕。

達祝賀之意,並且致贈僧王陞座二十週年 的紀念法扇及法照。身為虔誠天主教徒, 但也認同心道禪師修行理念的丁樂群公 使說,在他參加的開光聖典中,這是最 讓他感動的一次,他非常期待禪修中心 未來能帶給泰國民眾的助益;泰國華僑 協會主席余聲清大德亦代表僑界致上最 誠摯的祝福,更推崇心道禪師提倡的「生 活平安禪」能淨化心靈。最後,除了感

座落於曼谷的「靈鷲山泰國禪修中

恩十方善信的祝福外,心道禪師也開示,

心」,也在 6 月 13 日吉時落成啟用。儀

「信仰是人生最好的伴侶,也是精神上最

式由僧王寺五位高僧持誦吉祥經揭開序

好的護佑,希望所有信眾把禪修中心當成

幕,隨後心道法師偕同僧王寺代表、中

自己的第二個家,不論是佛法的學習或是

華民國駐泰代表處丁樂群公使、曼谷市

禪修的交流,都歡迎大家隨時來到這裡,

社會發展辦事處主任坤吉滴南代表、資

為自己找到一個安心、放心的好所在!」

深僑務諮詢委員林施紅霞女士、台灣商 會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陳水龍大德、禪 修中心執行長劉秉二大德等,共同為禪 修中心開幕剪綵。 泰國王宮寺代理方丈旺那樂尊者, 雖然無法親自到場祝賀,也特別撰文表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曾求教達摩祖師: 「我心不安,請幫我安」,達摩反問:「把 心拿來,我幫你安」。對生命有疑惑的 人,對佛法有興趣的人,何不到靈鷲山各 地禪修中心,領會心道禪師的禪門宗風, 安住自己的心呢? 45


Avatamsaka stage .

華嚴

小肥皂的大愛心 撰文.呂松庭

行時,你應該有過在旅館使用肥皂

的經驗,只住一晚的話,肥皂是用

不完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肥皂這樣的 小東西,也可以回收來做大善事。 鳥巢禪師所說的:「三歲兒童雖說得, 美國人賽普樂就這樣想過,重要的

八十老翁做不得。」這些小事情,也許

是他也付諸實踐了。他向旅館要來沒用

三歲的小孩子就能懂,但如果不真正的

完的肥皂,經過加工處理後送給經濟較

去做,去表現出來,最後也只會流於空

貧窮的國家,讓這些國家的人民用肥皂

談。

洗手,大大改善了當地的衛生條件。現 在,美國有兩千多個旅館響應回收肥皂, 有九十個國家的人民受惠。你看,一塊 小小的肥皂,最後可以成就大大的善行。

在福隆往靈鷲山的交通車等候站, 就在火車站的對面不遠,許多人應該在 那邊等過交通車。新春期間等著搭車的 人很多,有時候秩序會亂一點,附近也

如果,就回到你的周遭生活來吧,

有些人把垃圾丟在地上。這時就有信眾

你總會有些用不完的東西,像是用剩的

把垃圾撿起來,說道:「心道師父告訴

鉛筆、蠟筆、肥皂,過了一年你已經用

我們,禪就是要從生活的細節做起,越

不著的課本和參考書,或是只剩一點點,

小的小事,就越要注意到。」這句話,

丟掉又覺得可惜的乾電池,要是能夠集

道理是相通的。

合這些剩餘的物資,也許在另一個地方 或甚至你聽也沒有聽過的國家,將能夠 幫助到多少的人。

日常生活裡,我們其實常常忽略這 個環節,小則造成資源浪費,大則錯失 了幫助他人的機會。賽普樂的故事告訴

做善事其實不必大張旗鼓或是多 大的規模,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那份 助人的心。這位美國人的義舉,就如同 46

我們,如果能有一顆助人的心,這個世 界就會來完成他。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以愛之名 走出和平 撰文、攝影 ‧ 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

一種力量叫和平,有一種慈悲叫博

愛,當愛與和平相遇時,地球自成

和諧一家。 每年春天,來自世界各宗教代表都 會齊聚台灣,在全球首座的世界宗教博 物館裡,讓世人找到愛的力量。2015 年 春祈會現場,特別進行「以愛轉化衝突: 聖典的教誨」微座談,禮請心道禪師與 其他三位宗教領袖:一貫道總會李玉柱 理事長、天主教代表鮑霖神父以及伊斯 蘭教代表、福爾摩沙學會理事長初雅士 共同參與,在前中國時報總編輯、社長

音。1999 年,在南非開普敦舉辦的第三 屆世界宗教會議中,心道禪師曾提到: 「世界宗教博物館是二十一世紀最好的 貢獻,讓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創辦成為大 會所矚目的國際計畫。」

黃肇松先生的主持引領下,與談者分享 了在各自的宗教聖典中,對於「以愛轉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為何一

化」的教誨與真諦,讓社會大眾能夠重

個佛教的僧侶要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

新理解各宗教慈悲與愛、寬容與理解的

要跑遍世界作宗教對話?和平的路有多

信仰本質。

遠?追求和平的方式是什麼?百千法門, 只要以愛之名,就能走出和平,而這個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禪師, 從小在烽火戰亂中成長,深知唯有心和 平,世界才會和平,因此長期在世界各 地為宗教交流與和諧而努力。為了籌建

方寸說的不正是「心和平,世界就和平」 嗎? 精采影片敬請鎖 定靈鷲山全球網路電 視台。

世界宗教博物館,打開各宗教交流對話 的平台,他走遍世界,傾聽各宗教的聲 推薦影片馬上看

47


104 年 07 月行事曆 無生道場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香蘭街 7-1 號 (02)2499-1100 內容 日期 雲水禪三 7/17-7/19 聖山寺 新北市貢寮區福隆里東興街 30 之 1 號 (02)2499-1901 內容 日期 水陸法會先修五 7/5

時間

時間

基隆講堂 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 43 號 10 樓 (02)2424-0533 內容 日期 時間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4( 六 ) 13:3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日 ) 08:20 朝山 18( 六 ) 06:30 發車 一日禪 19( 日 ) 09:00 太極導引 6.13.20.27( 一 ) 19:30 誦戒會 13( 一 ) 19:30 平安禪共修 7.14.21.28( 二 ) 19:30 經典共修 1.8.15.22.29( 三 ) 19:30 書法班 2.9.16.23.30( 四 ) 14:0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30 台北講堂 台北市松江路 220 號 5 樓 (02)2571-6663 內容 日期 時間 經典共修 26( 日 ) 09:00 合唱團 6.13.20.27( 一 ) 19:30 平安禪共修 7.14.21.28( 二 ) 19:00 養身氣功班 7.14.21.28( 二 ) 19:30 經脈導引班 1.8.15.22.29( 三 ) 10:00 千燈供佛法會 7/16、7/30 09:30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8( 六 ) 13:30 一日禪 19( 日 ) 09: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4( 六 ) 13: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00 樹林中心 新北市樹林區中正路 415 號 7 樓 (02)2688-3135~6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共修 7.14.21.28( 二 ) 19:3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日 ) 09:30 書法班 2.9.16.23.30( 四 ) 13:30 經典共修 3.10.17.24.31( 五 )14:0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16( 四 ) 19:30

新北市分院 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8 樓 (02)8231-5685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 - 九分鐘禪 6.13.20.27( 一 ) 19:30 經典共修 6.13.20.27( 一 ) 19:40 花與禪 7.14.21.28( 二 ) 17: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25( 六 ) 13:00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2( 日 ) 13: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16.23( 四 ) 19:30 新莊中港中心 新北市新莊區中安街 3 號 5 樓之 2 (02)8992-2369 內容 日期 時間 歡喜小菩薩班 1.8.15.22.29( 三 ) 12:30 九分禪暨經典共修 1.8.15.22.29 ( 三 ) 19:30 初一、十五燃燈供佛 ( 普門品暨大悲咒共修 / 佛供 ) 7/16、7/30 10: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25( 六 ) 13:00 朝山 26( 日 ) 請洽秘書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30 桃園講堂 桃園市中正路 1071 號 16 樓之 1.2 (03)346-3093 內容 日期 時間 百萬大悲咒暨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1( 六 ) 09:00 回山志工 19( 日 ) 07:00 敦煌舞 6.13.20.27( 一 ) 19:30 敦煌舞 ( 初級班 ) 8.15.22.29( 三 ) 19:00 一日禪 26( 日 ) 09:00 禪修共修 7.14.21.28( 二 ) 19:30 傳承迎新聯誼會 4( 六 ) 13: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30 中壢中心 桃園市中壢區裕民街 26 號 12 樓 (03)426-2431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共修 7.14( 二 ) 19:30 經典共修 - 普賢行願品 21( 二 ) 19:30 經典共修 - 阿彌陀經 28( 二 ) 19:3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1( 六 ) 13:30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2( 日 ) 13:30 一日禪 26( 日 ) 09:00 敦煌舞 6.13.20.27( 一 ) 09:30 敦煌舞 1.8.15.22.29( 三 ) 19:00 敦煌舞 2.9.16.23.30( 四 ) 09:30 敦煌舞 4.11.18.25 ( 六 ) 09: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30


新竹共修處 新竹市興中街 53 號 (03)562-4009 內容 日期 時間 禪修共修 3.10.( 五 ) 19:30 禪修共修 16.23( 四 ) 19:30 經典共修 17.24( 五 ) 19: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30 台中講堂 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 160 號 4 樓 (04)2319-0199 內容 日期 時間 經典共修 2.9.16( 四 ) 19:00 平安禪法 3.10.17.24.31( 五 )19:30 初一、十五佛供 7/16、7/30 11:00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5( 日 ) 13: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16( 四 ) 19:30 嘉義中心 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 291 號 4 樓 (05)216-2820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共修 3( 五 ) 19:30 初一、十五佛供 7/16、7/30 11:00 瑜伽班 7.14.21.28( 二 ) 19:20 百萬大悲咒暨經典共修 10.24.31( 五 ) 19: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30 台南分院 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一段 203 號 7 樓 (06)208-3981 內容 日期 時間 兒童快樂學佛營 7/10-7/12 19:00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7/16、7/30 11:00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9( 日 ) 13: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日 ) 13:30 禪悅舞 6.13.20.27( 一 ) 19:30 禪悅舞 7.14.21.28( 二 ) 09:30 禪悅舞 3.10.17.24.31( 五 )09: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 四 ) 19:30 新營共修處 台南市新營區民生路 52 號 6 樓之 3 (06)635-0890 內容 日期 時間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7/16、7/30 11:00 有氧運動 6.13.20.27( 一 ) 19:00 菩提佛舞 / 養生瑜珈 7.14.21.28( 二 ) 19: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4.11.18.25( 六 ) 13: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00

高屏講堂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 182 號 13 樓 (07)225-5187 內容 日期 時間 書法抄經班 7.14.21.28( 二 ) 19:30 經典共修 1.8.15.22.29( 三 ) 19:30 平安禪法共修 3.10.17.24.31( 五 )19:30 初一、十五佛供 7/16、7/30 10: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1( 六 ) 08:30 朝山 7/18-7/19 06:0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 四 ) 19:30 蘭陽講堂 宜蘭縣五結鄉上四村福德路 88-1 號 (03)965-5093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暨經典共修 7.14.21.28( 二 ) 19: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12( 日 ) 08:30 金剛經暨佛前大供 7/16、7/30 09:30 朝山 11( 六 ) 08:00 書法班 7.14.21.28 ( 二 ) 14:00 一日禪 19( 日 ) 09:30 佛法共修 6.13.20.27( 一 ) 19:3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00 台東中心 台東市志航路一段 302 號 (08)922-6990 內容 日期 時間 百萬大悲咒共修 16( 四 ) 20:00 金剛經共修 23( 四 ) 20: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30( 四 ) 20:00 快樂靈鷲人大學習 - 阿含期初階《初轉法輪經》 2.9( 四 ) 19:30 花蓮共修處 花蓮縣吉安鄉仁里八街 100 號 (03)852-2601 內容 日期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5( 日 ) 普門品共修暨佛供 16( 四 ) 韋馱菩薩聖誕佛供 18( 六 ) 百萬大悲咒共修暨佛供 30( 四 )

時間 08:30 09:30 10:30 09: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