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靈鷲山 有緣人233期

Page 1

233

LING

JIOU

MOUNTAIN

■有緣人助印有緣人 ■ 劃撥帳號:1328-4228

MONTHLY

2016.01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我的觀音時代

禪修,是閱讀自己最好的方法,放下想法、自由自在,探索靈性的存在。 Meditation is the way of self-knowledge; it’s all about experiencing spiritual freedom by letting go of preconceived ideas.


《刊前語》

心量和物量 編輯部

2015 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日本的梶原龍章和美洲的麥康納,表 彰他們同時間發現了微中子會震盪,具有極小的質量。根據國際媒體報導, 這項發現顛覆了過去物理學界對這種亞原子的既定觀念,對核能和通訊都具 有革命性的影響。 高能物理學界的研究,看起來非常深奧,其實說起來也就是佛法所謂的 「析量」,要把宇宙的物理現象一直分析、尋找到最微小最基本的單位,也 就是所謂的「粒子」,這些微小的粒子完全無法用肉眼看見,但從湯川秀樹 的介子到華裔科學家丁肇中的 J 粒子,每次的發現都改變了世人長期相信的 觀念。 佛法和近代的文化心理學和歷史心理學家,對心理現象和物理現象的反 省,出現了非常相近的理路。但因為佛陀說法和演繹分析物理和心量,已經 是三千年前的事,所以心理學必然受到了佛陀的啟發。心理學家肯尼斯 ‧ 葛根主張,物理現象畢竟是由人心在作分析,我們以為存在的客觀真理,其 實也不過是心念的變化,一切的量不過是心量。幾年前,心道禪師在回答物 理學家霍金的死亡只是物質消散的理論時也提出同樣的看法,我們既然是 人,就只得接受人腦的極限,宇宙和生命的畢竟變化,卻不是人心可以窺知 的。 美國科學哲學家孔恩就說,「典範的轉移」就是時代和時代間人類集體 想法的改變。譬如說,在哥白尼提出地動說以前,漫長的人類歷史一直以為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只是繞著地球轉,這種信念維持了幾千年,讓古人 寫出了無數的神話,但哥白尼提出地動說以後,顛覆了人們長期的想法。你 這樣想吧,現在我們科學教科書上關於地球繞太陽轉的說法,其實在人類歷 史上只佔了很短的一段時間。這時候,畢竟有樣東西將長遠不變,稱其為華 嚴的世界,稱其為一沙一如來。


LING

233

LING

JIOU

JIOU

MOUNTAIN

MOUNTAIN

■有緣人助印有緣人 ■ 劃撥帳號:1328-4228

MONTHLY

MONTHLY

2015.4

2016.01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我的觀音時代

禪修,是閱讀自己最好的方法,放下想法、自由自在,探索靈性的存在。 Meditation is the way of self-knowledge; it’s all about experiencing spiritual freedom by letting go of preconceived ideas.

我的觀音時代 觀音會在人間的某個角落出現, 在最適當的時候,應化成最適當的模樣, 你不知曉或熟悉的某種身分, 這一切,只為來度你,接引你。

發行人:心道禪師 總 策 劃:靈鷲山僧伽委員會 編輯單位:宗務堂宗長室 法教顧問:曾慶忠、廖誠麟 編輯總監:呂政達 採訪編輯:張育寧、蘇雅芳、余素珠 美術編輯:陳素菁、傅華麗 圖片提供:開山寮文獻中心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地 址: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20 樓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 歡迎分享傳閱 隨喜贊助 本刊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數位閱讀響應環保 歡迎訂閱電子月刊 索閱/取消紙本月刊,或對內容有任何建議 惠請來函編輯部 webadmin@ljm.org.tw

助印功德錄 10000 丁元 1200 陳澄昌 1000 趙尚華 李子偉 劉珮瑩 楊美燁 黃中興 陳潔瑩 林蓉樺 600 李芳依 500 楊東旭 馬景韓 楊永陵 300 詹益 李繼洪 張亭傑 200 謝麗芳 凌美雲 100 鄭慧文 鄭軒仕 鄭明政 鄭弘昇 吳思逸 吳美燕 吳嘉慧 李柏寬 陳仕哲 黃淑賢 陳石原 50 十方菩薩 感謝十方大德永續護持

目錄

Contents

心之道 02 愛與慈悲是和平的希望 隨師行記 07 從外行和平道內攝安居 封面故事 09 我的觀音時代 阿含——菩薩清涼月 甘露清涼 18 《吉祥經》談斷惡修善最吉祥 佛心育苗 22 該不該買手機給孩子﹖ 般若——常遊畢竟空 觀心自在 24 修行之路 禪的生活提案 26 生活禪 心靈白皮書 27 物我平等 28 擊中要害 法華——為償多劫願 喜歡生命 29 悲心何語 報導一位護法成就者 悲心願起 32 發心導覽,回饋社會 ――靈鷲山導覽團團長黃麗淑師姐 34 水陸志工的精神養成 寂靜行者 37 一年之初懷漢寶德 華嚴——浩蕩赴前程 靈鷲山在全球 40 仰光大金塔 生命禮俗 43 伊斯蘭教的五大功修 宗博館超連結 45 流轉 ‧ 再生――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 093TV 46 信解行證入華嚴 47 行事曆


心之道

Topic

愛與慈悲 是和平的希望

位在座的朋友們,大家好:

和平是重要的當代課題 如何轉化衝突是我們一直很關心的問題,

所帶來的慘痛。雖然戰亂的記憶一直留在我的心 裡,但也記得在緬甸,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間總 是保持和諧共生,那個畫面非常美好,是生命和 平的面貌。如果戰爭為我們帶來傷痛,我們就要 積極尋找方法,獲得真正的和平與和諧。

最近在歐洲發生的難民問題也讓我很心痛,我希 望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和諧的生命,不要因為戰爭

愛與慈悲是和平的源頭

或衝突而流離失所。多年來,我透過禪修教學、

當我來到台灣,做了佛教的和尚,一直感

宗教對話與合作,來推動和平。希望我們今天能

受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精神,這就是我

夠一起來找到有效的方法,使世界和諧。

依止的力量,不斷地持續到今天。衝突與戰爭之

和諧共生是世界的本質 從小,我就出生在充滿戰亂的緬甸北方村 莊。童年時,也加入過軍隊,一直很能體會戰爭 2

所以產生,是因為失去了心中的慈悲。利益衝 突和自我主張,造成嚴重的對立。如果能夠體認 「相依相存的慈悲」這份力量,就會引導我們尋 找方法來發現多元共生的本質。


心之道

禪修啟動內在轉化的力量

Topic

生的前一年,我們也曾與不同宗教的朋友,在

禪修,是培養慈悲的最好方法。過去我在

聯合國和平高峰會為和平祈禱,希望用愛與慈

黑暗的山洞裡閉關時,雖然山洞裡只有我一個

悲引導和平的未來。和平之路,就是友誼與夥

人,但是在禪的世界裡,整個世界都平靜無爭,

伴之路。如果我們能一同從「心」做起,就能

跟我的心融在一起。這就是慈悲心,也是每一

創造生命的安定,帶動世界走向和平。

個宗教裡都有的愛心。

連結宗教合作,邁向和諧共生

當我們透過禪修,讓心安靜下來,就會有

宗教之間的合作是力量很大的,我們可以

慈悲和愛心,這份慈悲,會變成種子,來轉變、

一起為世界和平與宗教和諧祈福;我們也可以

療癒我們內在的不安,更會讓我們積極來關懷

在世界發生災難時,一起合作來做實質的幫助。

每一個生命,引導世界從衝突對立走向和諧共

世界是一個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生命共同體,

生。

這種生命和平、地球平安的工作,只要我們隨

全球和平之路,連結跨宗教友誼

時去做,就一定會產生正面的效果。

生命就是和諧、安定的,是衝突破壞了原

生命和平教育,創造愛、和平、地球家

本的和諧。「生命共生和平」的觀念是非常重

目前,在緬甸北方臘戌地區,我們也正在

要的。為了推動這個觀念,我們從 1994 年起,

開始推動一個「和諧共生」的「生命和平教育」

開始到世界各地做宗教交流,希望與各宗教的

基地。陸續會建設孤兒沙彌學院、國際禪修中

朋友建立友誼的橋樑,共同用愛與慈悲來關懷

心、慈善醫療和有機生態農場,希望把生命和

我們的世界。

平的想法,落實在教育紮根上。

我們到過俄羅斯,拜訪東正教、薩滿教和

讓我們一起為療癒戰爭、仇恨和暴力的傷

藏傳佛教,商討如何連結彼此,一起推動愛與

痕來努力,共同認知相依相存的生命共同體,

和平;我們也前往過以色列,感受了這片土地

找回我們愛與和平的地球家。祝福大家。

的神聖與傷痕。我們與許多猶太教、伊斯蘭教 的朋友成為夥伴,承諾共同創造和諧的地球家。 宗教講的就是愛,就是慈悲。在九一一事件發

( 本文為心道禪師在 2015 年 CPWR 開幕典 禮致詞稿 ) 3


心之道

Topic

Love and Compassion is the Hope of Peace

G

ood afternoon,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my dear friends:

I am very pleased to be here in Salt Lake City today and share with everyone about the approach of realizing peace through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is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 I was born in a northern village of Myanmar during the wartime, it was a poor and primitive place.

Love and compassion is the seed of peace I came to Taiwan later and became a Buddhist monk. I have always been deeply moved by the compassion of Guanyin Bodhisattva, and resolved to practice it. If we believe that our own views, advocacies and interest are most important, then of course it is very easy to have oppositions to each other. Even worse, it may further induce conflict, confrontation and war in various scales. However, through

As a child, I joined a military unit

the practice of “compassion” , we are able

and went through numerous unpleasant

to sense and observe the inter- dependent

experiences. Hence, I endeavored to seek an

relationship among us, we will then know

approach for mankind to maintain peace.

how to co-exist.

I always remember my beautiful hometown in Myanmar. The mountains

Zen meditation generates the power of transformation

were decorated with clouds and mists.

Zen medit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s well

cultivate compassion. Long time ago, I

as among people, they all coexisted

retreated in a dark mountain cave. Although

harmoniously, very tranquil and peaceful. It

it was only me in the cave, somehow in the

is a primitive model of life and peace.

world of Zen, the whole world was merged with my heart. This is the intrinsic nature

4


心之道

Topic

of compassion within everyone’s heart. It is

experienced the power of silent pray in

also the loving heart in the nature of every

front of the Western Wall of Judaism. We

religion.

contemplated along with the Islamic friends

Compassion is like a seed in our heart.

in the Sanctuary of Rock of Islam.

This seed helps us to transform ourselves.

Time and time again standing on the

Once we have transformed ourselves, we

land of other religions, we found that after all

then become a transformed seed and ready to

we never made any distinction between each

wholeheartedly transform this world.

other. In year 2000, we were very pleased to attend the Peace Summit in UN and prayed

Global journey of peace, connecting interreligious friendship In 1994, we began to undertake

with everyone for peace.

interreligious interchanges around the world.

Listen quietly to gener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arts

As a result, we have created a lot of beautiful

The road of peace is like the road of

friendships. We went to Russia, visited Orthodox, Shamanism and Tibetan Buddhism. It was our pleasure to meet and interchange views

friendship. In the process of exchanging views, we shared the concepts of respect, tolerance and love. We listened to each other and created mutual harmony.

with many friends from different religions.

Once our minds are totally serene and

We mutually recognized that all religions

openly listen to each other, we realize that

should harmoniously coexist and contribute

everyone is connected with us closely. The

to this world together.

whole world is actually a life community.

We also went to Israel and stepped on the holy land of Abrahamic religions. We

When the minds are connected, we begin to look for approaches. In the universe of diversity, we are able to create mutual 5


心之道

Topic

dependenc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power for the world. Hand in hand working

intergrowth.

together, we can lead the world toward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owar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hrough interreligious cooperation It relies on the interreligious

Life and peace education, create diversified coexistence

cooperation. Since 2001, on November

In the future, I plan to take the

9 of each year we hold an event of “ The

initiative to build a “life and peace education”

Harmonious Day of World Religions” in our

demonstration site in Myanmar with the

Museum of World Religions and routinely

concept of “ harmonious coexistence”.

invite leaders from various religions to pray

Currently, we have started the planning

and bless for the world.

in Myanmar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Zen

A lot of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can be made through the practical and essential cooperation among religions. At the end of 2004, southern Asia suffered from a serious tsunami, we invited nine religious

Meditation Center and a Novice Monk Orphanage for spiritual education. Thus, the precious value of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can be carried on for generations in this land.

groups in Taiwan including Buddhism,

Friends from various religions are

Christianity, Catholicism and Moslem, to

welcomed to join the program of life and

form a mechanism of “ Taiwan Religious

peace with us. Young friends are also

United Fund Raising for Relieving Southern

welcomed to work as volunteers. Because of

Asia Disaster” . The purpose of it was to

your particip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seed of

assist the disaster rescue in Sri Lanka and

peace will generate more power of resonance.

to build “Houses of Love”, in order to rebuild heartwarming homes for them.

I bless the heart of everyone joyful and unrestrained. All programs can move on

Religions can generate tremendous 6

smoothly and perfectly !


隨師行記

Topic

天心永樂禪寺大 雄寶殿落成暨佛 像開光,心道禪 師(左二)致贈 「正法久住」墨 寶。

從外行和平到內攝安居 當時序進入冬藏,萬物回歸寂靜之時,一股醞釀的力量,正在慢慢的收藏。 撰文 ˙ 隨師恭記

生夏長、秋收冬藏,天道的運行成為循環

從宗教到藝術文化的連結,心道禪師總是

的綱紀,當時序進入了冬藏,萬物回歸寂

可以看見美的事物的存在,而從其中探究出生命

靜之時,以收攝來凝聚再出發的能量。一切的萬

的本質。11 月 11 日,心道禪師應相知多年的藝

物終歸於寧靜的家,恰如心道禪師的冬安居閉

術家好友康木祥之邀,前去台北 101 參加其「『同

關,一股醞釀的力量,正在慢慢的收藏。

根生』原木木雕展」開幕式。心道禪師與康木祥 相識於其為東北角漂流木創造新生命那時開始,

從美的事物探究生命的本質

心道禪師看見一位藝術家的用心,將廢棄的漂流

11 月之初 9 日,是世界宗教博物館十四週

木賦與新生命,將之變成有價值、有生命的藝術

年慶,每年的這天來自各宗教界的好友都會來到

品,其對自然生態的愛惜與保護在作品中表露無

宗博館與心道禪師一同分享宗博館誕生的喜悅。

遺。

「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 一個生命」是宗博館自開館以來,一直秉持的理 念,二十幾年來心道禪師透過宗博這座跨宗教的 平台,引導人們珍愛自己也尊重別人的宗教,甚 至如十月參與世界宗教大會(CPWR)的跨宗 教交流,都再再地宣誓著心道禪師畢生推動「愛 與和平地球家」的願景,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館未 來持續努力的方向。

在木雕展的開幕式中,心道禪師也對康木 祥讚嘆著,「藝術是生命的點綴,也是生命具體 的呈現,生命是相依相存的生命共同體,我們生 存的地球才能永續,所有的生命才能在此展現它 的美好。在『同根生』的作品中,具體地呈現出 生命同源同根,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打造出幸福的 未來,從作品中我們也看見了康木祥對眾生的悲 心與慈愛。」 7


隨師行記

Topic

」。

心道禪師 ( 左三 ) 與兩岸佛教界法師一同出席「茶和天下海峽兩岸祭茶祈福大典

讓身心寧靜就是最好的禪修 11 月 16 日首度踏上福建武夷山的心道禪師, 此次成行的主要之因,是受到老同學首愚法師之 邀,參加「2015 中國大紅袍國際禪茶文化節」。 心道禪師與首愚法師當年在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 而熟識,兩人的同窗情誼也是促使著心道禪師想 要前往武夷山的動力。 在這場禪茶交會的相聚,兩岸諸山長老與大 眾分享喝茶的滋味,有人喝到清涼的味道、有人 喝到茶農的辛苦、有人喝到對自然的大愛、有人 喝到性空緣起。心道禪師說,「喝茶的當下,最 重要的就是看到自己,茶只是一個媒介,在喝茶 中放下罣礙,讓身心寧靜也就是最好的禪修。喝 茶去,還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的!」

年終時收攝身心,戒定慧三學無一不辦 自 11 月 16 日起,靈鷲山全體常住僧眾即將 8

進入「冬安居僧眾閉關」。49 天的關期,心道禪 師要僧眾弟子在年終時收攝身心,從研戒開始回 攝身口意的行持、華嚴閉關的菩提心永續,到 21 日精進禪關,戒定慧三學無一不辦,對僧眾修行 的深切照護,是身為上師的心道禪師點滴不漏的 慈愛。 為何冬安居是以研戒做為開始?心道禪師如 是說,「戒,是我們生活的準則,是漸次進入佛 法體悟的生命。從生活的點滴中攝心,再從點滴 的攝心、發願裡,讓自己止息生活上的妄念習氣。 從戒來研討,讓我們更熟悉戒律,更能夠對戒的 生活熟練,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就可以攝心辦道。」 在戒定慧三學中,最初要做的就是從戒開始 攝心,研戒,讓僧眾知道生活中如何圓滿各種事 相的變化,然後從這裡得到定,從定裡產生觀照 的智慧,從觀照智慧得到一個解脫自在無礙的生 命智慧。心道禪師如是期勉弟子。


封面故事

Topic

我的觀音時代 觀音會在人間的某個角落出現, 在最適當的時候,應化成最適當的模樣, 你不知曉或熟悉的某種身分, 這一切,只為來度你,接引你。 9


封面故事

Topic

賦形――造觀音的樣子 觀音既然有千千萬萬相,也在人間隨人之需而賦形

撰文 ˙ 呂政達

音會在人間的某個角落出現,在最適當的時

辦事的,「不管做什麼事,要推動什麼樣的計畫,

候,應化成最適當的模樣,你不知曉或熟悉

大家都跟我說這很困難,大概做不起來,但我知

的某種身分,這一切,只為來度你,接引你。

道,只要是觀音娘娘想要的,最後總能升起大願 力,克服所有的難關。」心道禪師從小就和媽媽

觀音的許諾應化在人間藝術上

分離,他在從軍時聽見同營的老兵念佛,觀音娘

原本只是《普門品》的一句經文,原本只是

娘的稱號就能讓他心生感應,潸然落淚。對心道

來自觀音菩薩的一個許諾,應化在人間的藝術上,

禪師來說,像娘那樣的懷抱空著等他,就是觀音

卻顯現出種種觀音的形樣面容。有古老傳說的魚

為他的顯現。

籃觀音、楊枝觀音、送子觀音,有白衣冉冉從天 涯盡頭踏步走來的觀音大士。

在第一屆宗教文學獎獲得小說第二名的作品 〈長夏觀音〉中,根據作者自己的分析,觀音以

觀音在哪裡?其實,就如心道禪師所說的,

老婆婆的方式顯應,耐心等待接引不甘心離開親

「心和平,世界就和平」,人們用種種方式顯現

人的亡者,「我將輔導諮商者耐心而導引的特質,

出觀音,也顯現出自己的心境。

投射到觀音的書寫裡。」作者這樣表示,這樣的

有抽象的。譬如在一盆瓶供裡用花草枝葉勾 勒出水月觀音,如觀音的魂魄施施然向我們招手, 那枝葉是水是月也是觀音。譬如文學家川端康成

書寫,來自作者的心理 學背景。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

屏氣凝神寫下書法「掬水月在手」,川端康成神

用他們的角度來揣想

色安靜,我們都曾想在《古都》、《雪國》或《千

觀 音, 觀 音 既 然

羽鶴》的那個篇章讀到曾為川端康成顯應的觀音,

有千千萬萬相,也

也許穿著有櫻花圖樣的和服,也許正在落雪的夜

在人間隨人之需而賦

晚為客人溫一壺清酒。觀音的顯應,就是要讓川

形。這背後的線索是,

端康成寫下那些絕美的小說。

你是如此的獨特,也值

觀音在人間隨人之需而賦形 心道禪師曾說,他這一輩子都是為觀音娘娘

得觀音為你顯應而來。 人人是觀音,觀音是 人人。

10


封面故事

Topic

觀音群像 「觀世音」就是清楚觀照自身寂靜,明朗無染濁的覺性;對外在一切,行慈悲願行, 讓眾生出離無苦之樂。

撰文.張育寧

鷲山無生道場的心道禪師在 15 歲時,聽

之前,觀世音已是一位發心度盡眾生苦難的一

聞觀世音菩薩妙善公主的故事,對祂捨身

位菩薩。在救度眾生之苦經過若干劫後,觀世

修道、慈悲度眾的精神,生起了信心,想學習祂

音觀視六道輪回中的眾生,發現未度的眾生仍

這種精神,所以發願要以觀世音菩薩的成就,作

無窮無盡,故此,觀音又再發心:「我當度盡

為他畢生修行的目標。因此,觀音法門以及《大

一切眾生,若我退心,當令我身裂為千片!」;

悲咒》一直是心道禪師畢生行持的法門。

然後觀音大士又繼續度苦之事業;隔了一段不

心道禪師開示:「觀世音」就是清楚觀照 自身寂靜,明朗無染濁的覺性;對外在一切,行 慈悲願行,讓眾生出離無苦之樂。用清淨的心度 脫眾生。而「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覺悟一切

可思量地長的時間後,發現眾生數目仍未減少, 痛苦也絲毫不見息減。如是三次,觀世音大士發 心度盡眾生痛苦的決心在那一剎那動搖退減了。 是時,祂的頭即碎為十塊,身體裂為千片。

的有情,離苦得樂。觀音法門的修行,就是從耳

彼時,觀世音的上師阿彌陀佛即化現了在

朵聽到聲音,再從聲音裡面覺悟,由聲音裡面得

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為千片之身變化成為具

到開悟,這就是觀音法門。

足千手千眼的化身,碎為十片的頭化為十面有 的面露微笑,有的現忿目相的面容,在十面的

發心度盡一切眾生 位於台灣東北角背山面海的無生道場,是 心道禪師弘法利生、救度人間有情的起點,觀 音法門是心道禪師窮畢生之力精進修持的法門。 於靈鷲山上見到法相殊異,各自莊嚴的觀音群像 也就不足為奇。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金身顰眉黧 面的多羅觀音,無懼東北角的狂風暴雨,護國衛 民施予人們安定與信心。

頂上再化出一面阿彌陀佛之面容作為引導加持, 這就是觀世音大士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 眾生的緣起由來了。 雖是一則無可考究的傳說,卻也可看出在 菩薩道上,上師扮演著重要角色。讓修行者在遭 遇挫折,信心退卻時有所依止,從而續佛慧命。

東北角剛強下的溫柔

高 15 公尺,於蓮花中綻現的千手千眼觀音,

未來將安奉於靈鷲山無生道場圓通殿的毘

則是北濱公路上遙望的醒目地標。相傳無量劫

盧觀音,頭戴毗盧冠,高約 5 公尺,通身金色, 11


封面故事

Topic

法像莊嚴。菩薩戴上毘廬罐代表五智圓滿,俱足

俗云:「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在

大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也表示成就信、

中國民間的佛教信仰裡,最為人們熟知、親近的

進、念、定、慧等「五力」。毘盧觀音為普陀山

便是觀世音菩薩,靈鷲山無生道場心道禪師自塚

第一大寺普濟寺之主尊,2010 年 09 月,靈鷲山

間悟道後,奉行觀音法門不輟,以觀音菩薩聞聲

佛教教團信眾香港水陸法會圓滿到菩陀山朝聖,

救苦的弘大誓願為志,有別於其他地方常見到的

行程中送毘盧觀音袈裟,自此結起兩岸觀音法脈

女性化、柔美的觀音形象,靈鷲山無生道場的觀

因緣。

音多具陽剛色彩。

隔年 5 月靈鷲山佛教基金會及東北角暨宜

或許,與東北角的強勁海風有關,或許,

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聯合舉辦「福隆觀音文

茫然輪轉於六道的眾生,需要一個堅毅安定的象

化節」,透由「觀音地方文化大家談」座談活動、

徵,方能有所依止。也或許,當心道禪師離開法

「傳簡訊給觀音」簡訊徵文比賽,以及國廚阿基

華洞,踏上弘法利生的道路時,就已知道這是一

師親自示範蔬食料理等方式,結合民間信仰與觀

條佈滿荊棘卻又別無他途的路徑,俱足的正見、

音文化,讓觀音菩薩的慈悲精神,更貼近當地民

正念,堅定不摧,如同靈鷲山上一尊尊在風雨中

眾。

施無畏,逆境中顯慈悲的觀音。

12


封面故事

Topic

黃映蒲,做一尊不是觀音的觀音 佛是要站在最前面的,度眾生,施無畏,眾生有了堅定的信念,方能被接引。 ~ 黃映蒲 撰文.張育寧

事佛像雕塑工作已 30 餘年,被譽為佛教

黃映蒲就不會讓自己後退,只要一狂風暴雨,他

藝術傳人的黃映蒲,不只創作了「多羅觀

就往山上跑。「我的一尊觀音,要面對我從來沒

音」、「快樂如來」等具代表性的作品,開啟了

有經歷過的狂風暴雨,我不敢去看、不敢去面對

佛教藝術的新紀元,並長期在台中監獄美術班任

祂將來要經歷的一切,這很缺德!」他斬釘截鐵

教,幫助受刑人開啟新生命,甚至還在其中發掘

地說道。在黃映蒲的想像中,矗立在靈鷲山的多

出幾位有天份的藝術家,更有人因此開啟法身慧

羅觀音,就要像個無敵鐵金剛,勇者無懼的氣勢

命,從此一心向佛。

在風雨中絲毫不減。

因既已生,何苦執著回頭,只要努力往前,

為了對抗東北角的強勁風雨,黃映蒲以大

把果做得圓滿即可。也是此等瀟灑,黃映蒲說自

重量的塊面為結構,並研究流體力學,思考如何

己不記得與靈鷲山的因緣,但很感謝心道禪師

讓多羅觀音在強勁的風雨中,阻力降到最低。黃

給了他「做一尊不是觀音的觀音」這樣的功課。

映蒲甚至在自己工作室做了一個風洞,模擬東北

心道禪師起了頭,黃映蒲為佛教藝術開創了一條

角的風雨,而他無師自通研究出來的流體力學,

嶄新的道路。

讓多羅觀音在台灣東北角 20 餘年,護佑當地居 民,也成了靈鷲山無生道場上重要的精神圖騰。

雕塑佛像照人性心念走 「佛是要站在最前面的,度眾生,施無畏, 眾生有了堅定的信念,方能被接引。」為貫徹他 想表達的精神,黃映蒲選擇了靈鷲山上風雨最強 處作為多羅觀音的安奉處所。他在觀音百像圖 中,找到「多羅觀音」塑像,認為多羅觀音的法 相最能呈現他想要表達的施無畏精神。擇定形象 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台灣東北角本就風雨強 勁,直接面對大海,風勢更烈。 但是既已選擇了做一尊施無畏的多羅觀音,

多羅觀音的手勢結合施無畏與大接引,是 黃映蒲獨創的手勢,代表著深刻的意義。「施予 施無畏印,你就不會害怕,相信任何災難都可 以得到解決,當你不會害怕,就能夠堅定信念, 也才能因真心相信而得到接引。我雕塑佛像不只 照經典走,更照人性心念走!」黃映蒲語帶豪氣 地說道。

快樂如來散播純真佛種子 多羅觀音是凡人透過工法將願、力做最具 13


封面故事

Topic

體呈現的創作。黃映蒲不諱言是自己創作過程 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另一個黃映蒲引以為傲 的代表作品則是快樂如來。創作快樂如來時, 黃映蒲做佛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開始思索, 做佛像的目地是什麼,如果,是為了離苦得樂, 那麼,為什麼每尊佛像的神情看起來都那麼肅 穆呢? 他看到很多小孩子進入佛寺幼稚園,在什

黃映蒲開心展開心道禪師送來的春聯,欣喜老友問候。

做到這樣,我就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麼都不懂的年紀,就要學習一堆規矩,反而對

黃映蒲不只為自己的工作找到意義,也為

宗教感到害怕。所以他想到要做一尊快樂如來,

別人的生命找到意義。他在台中監獄美術班傳

很快樂的造型,非常真誠、非常純潔。散播著

藝 18 年,幫助無數更生人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快樂的佛種子,引導小孩進入正信的宗教。而

1997 年,黃映蒲先生擔任台中雕塑學會理事長,

這一尊快樂如來,不只小孩子喜歡,大人也常

同時兼任台中地檢署榮譽觀護人秘書長,當時

常被祂純真的笑顏所感染。黃映蒲說:「有了

台中地檢署觀護室主任金文昌先生邀請他到台

快樂如來之後,台灣的宗教界開始有了笑容!」

中監獄授藝,感念金先生如此有心,也想幫助

從事佛教藝術創作多年,黃映蒲對佛法是 否也有獨到的見解。他正色說道,「任何一個

受刑人展開新人生,黃映蒲一口答應下來了, 一教就教了 18 年。

行業、技法,都要專技。做佛像,讀佛經是必

中監受刑人有 6 千多人,第一年美術班只

需的,我想要做得好必須要了解佛法是什麼,

招收 27 人,競爭激烈下也著實培育出不少優秀

佛教經典我必須知道。」他笑著說道:「是不

藝術家。在黃映蒲教授出來的學生中,有台中

是深入經藏,有沒有通曉佛法我不知道,但我

民俗公園首位進駐的民俗藝師江明德,其畫作

的作品能不能表現出宗教的能量,我對佛法的

並入選過全國美展;也有打破全世界受刑人紀

認識反映在我作品上面,能夠讓多少人感動,

錄的鄧朝鴻,其作品深受肯定,即使人在獄中

因為感動而對佛法有一種新的認識,如果能夠

服刑,已經在外成功舉辦個展。

14


封面故事

最美的是人的智慧 黃映蒲以善的心念結下教授課程的因緣, 也將這種正面的能量傳遞給學生。他對學生說藝 術家的特質之一就是勇於破壞,將世人心中覺得 負面的形象轉化成藝術家的特質,是黃映蒲鼓勵

Topic

他最後心有所感地說道:「做佛像好比是 借魔成佛,我做佛像不會只要求自己做到純樸, 我要純樸到精緻,精緻到打動人心。這執著就是 一種魔,但就是這樣的執著才能呈現出觸動人心 的作品。」

學生的方式之一。而為了激發出學員心中的優越

他接著說道:「一塊稀有的寶石,切開後

感,從而認真學習,黃映蒲特別跟典獄長溝通,

的原石可能有 1 億美金,經過琢磨後價值 3 億,

美術班的學生不用作工,心理建設、技術指導雙

這中間的 2 億是怎麼來的?就是天工師的工,天

管齊下,台中監獄美術班人才輩出。黃映蒲自豪

工師集合累世來的技法跟心法,最後把所有大自

地說道:「台中監獄美術班成立第一年就有人入

然的精華,集合在特定條件上,成就出極致的藝

選台中大墩美展,目前台中監獄美術班是全國得

術創作。大自然很美,但不是最美,最美的是人

獎紀錄最多的美術班!」

的智慧。」

他也常鼓勵學生,只要作品參加過一次展

有人說,每個人生來都有一種使命,在人

覽,以後名片就可以冠上師字輩,不會再與罪犯

生旅途中將自己的能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在自己

畫上等號,對家人的罪惡感解除,社會地位也得

的使命上,便是完成了此生的任務,或許,對黃

以提升。即使沒有成為藝術家,習得一技之長

映蒲而言,結合技法與心法,透由個人的領略,

也可以養活自己跟家人。在黃映蒲的循循善誘之

將佛教藝術不斷帶到嶄新的境界,給予人們新的

下,他的學生有不少人從誤入歧途的受刑人變為

啟發,便是他此生的使命。

一心向佛的藝術家。 15


封面故事

Topic

將花藝幻化成一道 讓人感動的風景 修行是一條很漫長的路,生活、花藝與佛法本來就是相應的,透過誦經來提醒自己的言行舉止, 希望修為可以向上提昇。 撰文•林靜端

識齊云老師有十年了,當時在職場上,

每天總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來回奔走,心

停不下來,為尋得一個能真正放鬆心情的時 空,我走入齊云老師的花藝世界。 每次走進老師位於富錦街的工作室就覺得 進入一個不存在時間感的空間,不只工作台面 有豐盛的花團錦簇,角落也暗藏玄機,走進小 小電梯有牡丹花恭迎。洗手台的水槽內外都有 花草,看似隨意擺設,卻是一個個有生命的作 品。印象最深刻的是青江菜的菜梗橫切擺盤, 我覺得那就是一朵朵漂亮的花,完全認不出它 原先的樣貌,這就是每次上課最豐富的收穫。

每天都回到原點,重新開始

齊云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梳洗後就禮

近日與老師透過越洋電話訪談,雖隔著大

佛誦經,每天頌誦《藥師經》、《普門品》,尤

江大海,但彷彿回到他時尚頂極 DECO 花藝空

其是《普門品》,就是告訴自己:每天都回到原

間。工作室內有座我見過最美的水月觀音佛像。

點,重新開始。修行是一條很漫長的路,生活、

齊云說:那是他 15 年前除夕夜在某道場,一看

花藝與佛法本來就是相應的,透過誦經來提醒自

到這尊佛像便在心中讚嘆:「這尊佛像好莊嚴

己的言行舉止,希望修為可以向上提昇。

哦!」便與法師結緣請回家中供俸。爾後,雖然 每年有 300 天以上在國外工作,佛像無法隨行, 但他將祂放在心中,如影隨行。 16

每年,他都會用供花來參與水陸法會,供 花不只是一種宗教行為,還是一種修心的過程。


封面故事

Topic

每年要供養的花,他一年前就會請花農栽種,

情去挑花、買花、供花,過程中,你臉上自然

他希望參與法會的人都能在這個空間中心生歡

散發出的笑容,應該就很甜美了,而不需等待

喜,所以他虔誠地去布置這個場域,這就是他

來世。

的初心。從發心的當下,他就去把樹種好,他 覺得樹長得很好,這一年的生長過程,樹就已 經回應了他的初心,這種單純的滿足感就夠他 開心的了,何需求菩薩的相應。

齊云經常有些不經意的作品,渾然天成, 讓觀者讚嘆之餘,還不知道那究竟是怎麼發想 的。例如,有一年四、五月青梅盛出的季節, 許多人買了梅子來醃製梅酒或脆梅,但是老師

齊云說道:花藝之所以會讓人家感動,不

卻將一整堆的梅子放在工作室門口的一個大桌

是因為它是一枝花或一盆花,而是它能幻化一

面上,上面放了幾朵花 ( 這個作品已收錄在齊云

道風景,讓人感動,我們要做到讓人進入當中,

的作品集「過日子像扮家家酒」封面 ),任何人

感受氛圍的美,而不只是花美;如果你只是專

走過都會停下腳步,先被梅子味道吸引,再被

注在花,而忽略了身旁事物,你想:花能美嗎?

那個氛圍所懾服。

花草樹木聽聞佛法,來日也將得度 對他而言,修行也好、供花也好,很多人 都以目的為導向,但他比較在乎的是在這當中, 用虔敬的心看待比起最後的結果,其實更重要! 佛教講的十供養:香、花、燈、塗、果、 茶、食、寶、珠、衣,心由香達,香由心生, 這就是一種人與菩薩的溝通管道。他說:很多 人將供花只當作是一種行為,花錢買花供在佛 前;其實重點應是用什麼心境去做這件事。例如: 今天你去供花,也許期望來世自己會變得法相 莊嚴,但是你的言行舉止若與發心不符,那你 當下能美嗎?反之,如果你帶著一種虔敬的心

齊云說:這個作品在表達,梅子製成梅酒 前,為何不先擺出來好好欣賞它的美,最後你 還是可以做成食物,那為什麼你買東西回來不 能先好好看一看它呢?美不就是在這當下培養 的嗎? 因此,齊云在供花前,會對它們說:花草 樹木,謝謝大家一起來莊嚴道場,讓你的生命 更有價值與意義,你們在樹上凋謝沒有人看到, 但你們能來參與法會,就跟人一樣是有福德的。 所以在迴向文中,他都會寫入十方法界眾生花 草樹木,它們今天能聽聞佛法,來日也將得度。 這就是齊云不可思議「美」的生活與禪。 17


阿含

Agama 甘露清涼

群祥開泰

《吉祥經》談斷惡修善最吉祥 在《吉祥經》中佛陀說:避離諸惡事、住在適宜地、過去曾修福、諸善法不放逸是為 最吉祥。 撰文 ‧ 開山寮法堂院

人 非 聖 賢, 孰 能 無 過? 知 過 能 改, 善 莫 大

《大寶積經》云:「假使百千劫,所

焉。」修行目的在於「知過能改」的勇敢與

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擔當。怕的是有過不知,知過不改,以為些微的

因果業報,如影隨形,造了善惡業因,不管時間

惡念無關緊要,做些小惡無人知曉,古云:「莫

久暫,只要因緣成熟,必定要受果報。

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避諸惡事(aratipapa)(註一) 「避」是指當我們能了解惡業的果報,內 心就不會隨喜,所以能減少惡念的升起。 《雜阿含經》云:「譬如明眼人,能 避險惡道;世有聰明人,能遠離諸惡」。

意思是說一個持守淨戒的人,就像明眼之人,可 以避開險惡的陷阱;真正聰明的人是以戒為師, 能遠離所有的罪惡。

離諸惡事(viratipapa) 離諸惡事,是指經由身、語的表現而遠離 各種惡業。「離」有:自然離、受持離,及正斷 離三種(註二)。由於即不去做 ( 離避 ) 一切惡 事後,就能獲得當下及來世斷惡業、惡緣的原 因,因此稱為吉祥。

心道法師說:「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 都是過去的因果來的;過去的因果,就 是現在的業力,現在的業力就是過去的 因果,種種都是因果所呈現的。我們既 然知道因果業力的重要,就要諸惡莫 作、眾善奉行,淨化自己的心意,讓自 己的善業持續,並以佛法的真理來延續 善業,讓我們生生世世都能延續好的生 命。」

住在適宜地(patirapadesavasa) 由於在過去已累積善業的果報,今世才能 降生在適宜地中,有機會遇見智者。住在適宜 地不只是外在環境的適宜,還包括附近的居民, 也都能嚴守戒律規範,這才算是居住適宜地。如 同中國古代亞聖孟子的母親,為了教育他而三次 遷移住所一樣。

18


布 施

甘露清涼

阿含

Agama

註一: 「避離」諸惡事有兩層解釋,對各種惡的事能夠「避」 與「離」,下面分開說明。

北俱 盧洲

註二: 自然離、受持離、正斷離《阿毗達摩》 二二二 自然離 (sampattavirati):因原本具有的良知而能自 然地遠離,這種良知或者來自內在敏銳的道德天 性、或者來自教育與修練。

受持離或持戒離 (sam dānavirati):藉由受持戒律而 改變行為,從受戒開始就不造作諸惡事。

須彌 山

西牛 賀洲

二二二 正斷離 (samucchedavirati):與聖道相應的稱為「正

東勝 神洲

斷離」,因修行而斷了煩惱,聖弟子的惡業就止息 了,他們連要犯戒的念頭都沒有了。 註三: 佛教中認為的在須彌山周圍鹹海中的四大洲(為東 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盧洲),分住 四大天王。佛門常稱念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聖號,獨缺北俱盧洲,因此洲人壽千歲,衣食自然, 但無佛法,故列為八難之一。而南贍部洲,舊云南

南贍 部洲

閻浮提,就我們現在所住的世界。 註四: 無想天又作無想有情天、無想眾生天、少廣天、福 德天。位在色界之第四禪天。生此天者,念想滅盡,

僅存色身及,為外道婆羅門之最高涅槃處。其五百

劫心想不行,不得遇佛、不聞正法,故名長壽天難,

四大部洲圖示

亦為八難之一。 註五: 「八難」指不得遇佛、無法聽聞教法的八種障難。

十福業

即︰地獄、畜生、餓鬼、長壽天、邊地之北俱盧洲、 盲聾喑啞、世智辯聰、生於佛前佛後。出自《長阿 含》卷九、《中阿含》卷二十九、《增壹阿含經 ‧ 八難品》等。

持 戒

修 行

恭 敬

服 務

迴 向

隨 喜

聽 法

說 法

正 見

19


阿含

Agama 甘露清涼

「適宜地」強調的是能使我們修學功德的

離避諸惡事的三好實踐 身好的實踐:明白因果業報,持守戒律,不去做 殺生、偷盜、邪淫等傷害他人的事情。 口好的實踐:多說正向、鼓勵的話,不散布謠言,

地方,同時該處最好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能聞法和共修,有善的助緣,因此稱 為吉祥。

不說妄語、挑播、花言巧語、惡口罵人。 心好的實踐:時時保持警覺,靜心觀照惡念是否 升起,遠離貪嗔癡等妄想執著。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住在適宜地的三好實踐

另外「住在適宜地」也可以指佛陀降生於 人間,教化有情,眾生才能成就善法,達到涅 槃彼岸。所以,「適宜地」包括在輪迴中,投 生可修學佛法的處所。

身好的實踐:選擇好的學佛環境因緣,並請教法 師與善知識。 口好的實踐:勸勉周圍的人一起聽聞佛法,建立 良好的社區修學環境。 心好的實踐:用柔軟與慈悲的心,營造溫暖和諧 的團體氣氛。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在《起世經》中提到北俱盧洲人(註三), 雖然福份很大,但它們不曉得佛法,至於無想 天則是外道所生之處(註四);所以都不能修 學佛法,是所謂的「八難」(註五)。佛陀以「盲

過去曾修福的三好實踐 身好的實踐:把握各種行善機會,累積自己的福 德。 口好的實踐:向社區鄰居、親友宣導善行的利益, 並勸發其參與活動。 心好的實踐:心中常憶念佛的功德與善行。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諸善法不放逸的三好實踐 身好的實踐:實踐十福業,如布施、持戒、禪修、 隨喜、服務等善福,並能常擔任義工服務眾生。 口好的實踐:能常常隨喜讚嘆他人的善行,為他 人勸說善行的功德利益。

龜浮木」《雜阿含經》,來比喻凡夫漂流輪迴, 得人身可說千載難逢。如同大海中有一浮木, 有一個孔洞,盲龜百年才出水一次,他想要遇 到浮木,已經是機會渺茫,更何況還要由浮木 的孔洞探頭而出? 可見能得人身是多麼珍貴之事,又能住在 適宜地,就是在有佛法的地方,這便是吉祥, 我們要把握良機。

心好的實踐:心中持之以恆的發願服務眾生、奉 獻生命,累積福慧資糧。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過去曾修福(pubbe katapuññata) 「過去曾修福」是指在過去生曾在諸佛、 辟支佛及聖者等處累積諸善。有些人見到了佛 陀,聽了一首四句偈,便證得阿羅漢,這是因 為他在先前曾在諸佛處修行,有增上的善根, 便能以此善根而生起觀照,證得諸漏滅盡。

20


甘露清涼

阿含

Agama

註六: 如《雜寶藏經》卷 4:婆羅門歎言:「是僧福田,最為深重,能使應死比丘續命延壽。」 註七: 三十七道品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 註八: 《攝阿毘達摩義論》提到十福業事:布施、持戒、禪修、恭敬、服務、回向、隨喜、聽聞佛法、弘揚佛法、正見(見 正直業)

然而,我們無法知道自己過去曾修過怎樣

把小孔給填補起來。

的福德,所以更要於現在積極修福,累積未來 的福報。雖然今生受到往昔所造業力的影響, 但是影響今生的業不僅止於過去,還有智慧及 精進修善法,所以佛又開示我們四正勤:「已 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 增長、未生善令得生」這是更積極的意義,

讓我們轉逆境為順境的吉祥方法。

那外道婆羅門驚嘆,雖然是如此小事,能 在佛門中累積福田,使比丘續命延壽(註六), 果報難思議啊 !

諸善法不放逸(dhammesu appamado) 所謂「諸善法」,原指佛陀教法,即三十七道 品(註七)。而對於在家眾,佛陀首先教以修

如在《雜寶藏經》中,有一位精通相術的

十善業為基礎,即身三業、語四業、意三業,

外道婆羅門遇到一位年輕的出家比丘,他預知

以身口意不造作惡業為原則。而在積極面就是

七天之後,這位比丘壽命即將終了。他未透露

創造善業,如實踐十福業事(註八)。

什麼,便匆匆地離開了。七天之後,外道婆羅

門不經意又回到精舍,很驚訝地又看到那位比

北俱 丘,對自己卜術很有自信的婆羅門,感到難以

《中阿含經》:「諸善法中,乃以不放逸 為第一。」所有的善法,以不放逸為根本。

盧洲

置信。

他好奇問比丘:「你最近,可有做什麼大

西牛 賀洲

福報嗎?」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精進不放逸,並

把時間用在自利利他的事情上,例如當義工行

須彌善,在一切時、一切處,把握當下,能累積福 東勝 「佛法最重要就 慧資糧。心道法師所說: 神洲 山

比丘想了想,想不出什麼特別的事,但婆

是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主要

羅門仍追問,比丘仔細推想,總算回憶起幾天

是培養大家,彼此在生生世世當中,都

前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前幾天,比丘到一座 南贍

有好緣,彼此奉獻、彼此發財、彼此富

部洲 僧眾聚集的寺院,看見牆壁上有個小孔,為了 防止這風雨透過小孔侵襲,就揉了一把泥團,

貴。」

十福業 布 施

持 戒

修 行

恭 敬

服 務

迴 向

隨 喜

聽 法

說 法

正 見 21


Agama 佛心育苗

阿含

該不該買手機給孩子? 您以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您也許不知道色情、暴力、毒品已從網路進入您孩子的身心世界,您 確定他們還是安全的嗎? 撰文•日修

世代來臨,升上國中的兒子提出:「為了

子手中出現來歷不明的新手機,他聲稱是跟同學

方便聯絡,是不是可以買手機?」這時候

借的,我直覺事有蹊蹺,揚言要打電話問老師跟

您有兩個選擇:要嘛同意,要嘛不同意。不同意

同學,他才說是他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的,不夠

的話,想必兒子一定會再三抱怨:「很不方便

的錢是從爸媽皮包裡拿的。因為一部份的錢是跟

吔!同學都有,怎麼我就沒有!而且學校又常

爸媽「借來的」,所以新手機也「收繳家庫」,

出上網查資料的作業!」想來也是,網路時代

待孩子想辦法「清償債務」且「表現良好」之後

上網查資料的確有這個需要,再加上同學都有,

再來談「贖回計畫」。

不買給他會不會讓他覺得不如人?無法融入同 儕團體?跟同學沒話題聊?這樣好了,用自己的 零用錢,再加上保證好好用功讀書,保持在班上

原以為事情總算告一段落,卻接到信用卡 公司來電詢問是否在網路刷了一筆 2000 元的消

前五名,否則就沒收手機。一來不會讓孩子覺得 老爸 LKK 都不體諒孩子,二來可以讓孩子有個 努力讀書的動力,那就買吧!

讓孩子控制手機,不要讓手機控制了 一開始日子過得好像「全家和樂融融」, 孩子開心,也真的更加努力讀書,正覺得買手機 好像是個好決定時,某個三更半夜卻發現兒子偷 開無線基地台,躲在棉被裡玩手機遊戲!既然孩 子無法控制手機,就只能「依法收管一星期」, 並告訴孩子注意眼睛健康和睡眠充足的重要性, 原想這樣也好,早一點讓孩子知道要控制使用手 機,不要讓手機控制了。 沒想到事情演變好像越來越離奇,隔天兒 22

圖片提供 /cco 圖庫


佛心育苗

阿含

Agama

費?我覺得事情不單純,私下搜索了孩子的房

網路世界雖是虛擬的,但它所造成的影響

間,竟發現一堆發票,總額高達近 2 萬元,我

卻是真真實實的,原本以為還算乖巧的兒子,

直覺大事不妙,經由旁敲側擊、軟硬兼施、大

在網路這個大染缸裡卻迷失了良善的本性,網

發雷霆……終於讓孩子「坦白從寬」承認:這

路世界無所不有,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孩子

陣子,他除了買了一支新手機之外,還不斷地

的心智尚未成熟,未受其利先受其害,多少色

買「XX 槍戰」線上遊戲的儲值卡,這次刷卡也

情、暴力、毒品資訊經由網路而散布,遊戲商

是為了儲值,因為免費使用的帳號只有基本配

為了讓玩家沈迷,精心設計每天連線收禮物的

備,總是被同學「打好玩的」,而且還被嗆「很

手法,先用免費的方式吸引玩家,慢慢地讓玩

爛」超不爽,為了「打爆同學」,所以才會儲

家不知不覺養成習慣,最後無法自拔。許多孩

值提昇裝備。

子為了儲值甚至不惜挺而走險,走上犯罪之路,

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越陷越深,後來每 天一定要上線,因為每天都有禮物可收,且這 是儲值戶專享的優惠,錢都花了,不收有點可

先是偷家裡的錢,等到跟家裡鬧翻了,離家出 走,加入幫派,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造成社 會的隱憂。

惜,所以第一支手機被收管,他就去買另一支

其實毒品、色情不亦如此,網路已成為最

手機,錢不夠就拿爸媽的錢,這次會刷信用卡,

大的資訊傳播站,而且無人管控,人人都能散

則是在 LINE 群組別人告訴他的。

播訊息,時時處處可上網,網路一開通,即使

驚覺單純的兒子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於 是我不惜「不尊重」孩子而動用「監護權」, 查看了兒子所有 LINE 群組、FB 群組的對話, 赫然發現竟有援交妹直接在 LINE 上「誘惑」 孩子進行性交易,要不是兒子沒錢,結果還真 不敢想像。

您的孩子在家,您確定他的心還在家嗎?您以 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您也許不知道色情、暴 力、毒品已從網路進入您孩子的身心世界,您 確定他們還是安全的嗎? 現在想想,當初答應買手機給孩子的決定 真是一個好決定嗎?如果當初「狠下心」讓孩 子需要聯絡時跟學校借電話,再多花點時間跟

網路世界是虛擬的,但造成的影響卻 是真實的

孩子「寧靜對話」,讓孩子在自己的陪伴下查 資料,會不會對孩子比較好呢? 23


Prajña 觀心自在

般若

修行之路

人很容易被外境所迷惑,忘了照顧腳下,而失卻萬年糧。 撰文•釋清如

唐時期著名詩人白居易篤信佛教,有香山

「太守,你的處境比我更加危險呢!」作為警

居士之稱。當他任杭州刺使(太守)時,

惕。

曾拜訪鳥窠道林禪師。由於道林禪師在杭州秦望 山修行時,築巢於山中的松樹上,因此得到「鳥 窠禪師」的封號。白居易初到杭州時,聽聞了鳥 窠禪師的奇特行徑,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特地 前往拜訪。

要能轉境,勿隨境轉 當他來到禪師住處時,見到禪師正棲息於 松樹上,不由自主的大聲驚呼,而有了下列精彩 的對話:

在這一來一往中,表面相互關懷,行禮如 儀,暗底卻是波濤洶湧。雖未亮出劍,卻已擺出 劍鋒相對的架式。白居易也敏銳的嗅出禪師的 不凡,巧妙的以「何謂佛法大意?」轉換話題, 作為更進一步的測試。禪師只簡潔的回答:「諸 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沒想到禪師的回答 是如此平庸無奇,不自覺的我慢心生起,輕蔑的 說:「三歲小孩也懂。」禪師卻淡漠的回以「八十 歲老翁未必做得到。」至此,勝負已分曉,白居 易不得不向禪師重新行弟子禮。

太守(白居易):「禪師的住處好危險啊!」 禪師:「太守,你的處境更加危險呢!」 太守:「如何才是佛法大意?」 禪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太守:「這種事連三歲小孩也懂得。」 禪師:「但是,就算八十歲的老翁也未必 做得到呀!」

人很容易被外境所迷惑,忘了照顧腳下, 而失卻萬年糧。在禪門裡,師父也常會以「看腳 下」來提醒弟子莫放逸,勿隨境轉。上述公案即 是以此方式拉開序幕,不僅過程中充滿戲劇畫 面,也能在簡短的對應中,將修行的重要概念 ——「要能轉境,勿隨境轉」的思想傳遞出來。 公案中,禪師對白居易的提問所作的回答, 正是出自佛教中著名的「七佛通誡偈」——「諸 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前

從上述的問答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一開始

二句。此偈是過去曾在娑婆世界示現過,包括釋

對禪師特立獨行的行徑並不認同,因此,才會以

迦摩尼佛在內的七位佛陀所共同教誡眾生的偈

一種戲謔的口吻對著禪師大叫「好危險啊!」,

語。文字雖淺,卻涵蓋了整個佛教修行的基本概

禪師也聽出白居易的嘲諷意味,遂反將一軍云:

念。

24


觀心自在

修行即是自我淨化的過程 若論佛教的修行之路,可以說就是一條自 我淨化的旅程。心靈品質要提昇,就必須從善行 開始。善行並非僅止於積功累德,求取世間福報 而已。在佛教的修行概念裡,善行是達到心靈和 諧,生活圓滿的基本條件。

成不善的心理態度,將心識染污。若不適時調 整,反而放任其隨波逐流,任由外來感官刺激的

Prajña

心靈品質,儲存菩提資糧,才有可能邁向解脫。 因為善與惡是不可能同時在心中呈現,而是在一 消一長的狀態中顯現。若能持續保持善念不斷, 心力自會堅強,不受外境所誘。人在此善念的循 環推動下,必然朝向善的方向前進,啟動善行, 成為達到解脫的墊腳石。 善行雖能帶來幸福、快樂的來世,卻無法

生而為人,在內心深處總藏著一股莫名的 不安與困擾。這種不安的心理力量,會伺機衍生

般若

將生命導向超凡入聖之路。因為佛教的解脫觀是 奠基在「自心內證」的基礎上,所以必須福慧雙 修,相互砥礪,同時淨化,才能成就無漏的道果。

入侵與增強,有可能陷生命於危險之境,造成生

若善行沒有正智見來引導,則所獲得的善

生世世的遺憾與困頓。因此,守護根門,管控我

果僅止於人天福報而已,無法帶領我們從苦中出

們的心念,不造惡業,正是實踐「諸惡莫作」,

離,達到究竟解脫;相反,只發展智慧,而無善

洗滌心靈,邁向聖潔生活的第一步。

行的滋潤,則成就的只是乾慧,無法開花結果。

修行不僅消極的做防護工作而已,更要積 極的發展善行,累積功德,減損煩惱,向上提昇

因此「自淨其意」成為貫穿善行,發展正智,成 就無上道果的必要條件。這也是道林禪師會對白 居易說:「八十歲老翁未必做得到」的原因。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如何有效找到方法消除緊張壓力、放鬆身心? 靈鷲山將於 4 月 4 日至 25 日辦理「禪 21」, 由開山和尚親自主持,帶您直探本地風光, 課程包含:坐禪、行禪、功法、疾走、跑香、過堂、出坡禪、獨參等 歡迎有基礎八堂課或雲水禪三一次以上經驗者參加。 報名網址:http://goo.gl/ZDgXfl,或請電洽:02-24991100 分機 3204

25


Prajña 禪的生活提案

般若

生活禪 佛法在佛不在心,佛說依法不依人。佛在生活,不必多說。有花香的覺悟,有果實的 芬芳。 撰文•孔維勤

件事,不再視為理所當然,就會學習感恩。 像翩翩起舞的鄉村音樂,聽著,聽著,溫

馨的聲音,手指尖腳趾頭動了起來,就是西方極 樂世界的圓舞曲。如風跳動的心,空空的滿足。 一點一點,一聲一聲,從心底說謝謝。

禮到義來,佛來禪去 我不喜歡宗教家與哲學家,和一些大師們, 他們和我一樣,說話太多,愛講道理,自以為是 真理。他們心性講多了,開口「子曰」,閉口 「子曰」,成了口頭禪。阿彌陀佛的口是心非, 都是之乎者也的孔家宴。禮到義來,佛來禪去。 綁上枷鎖,纏繞不休。孔子平白揹了兩千五百年 的怨與恨,釋迦牟尼原是可愛的小王子,留下衣 冠塚,留下行道的腳印,他在講金剛經之前托缽

真正的生活總是大氣,不應該穿上宗教的

洗碗洗腳,可愛的小王子,變成萬民崇拜的佛骨

神話。哲學的小鞋,讓生活頓然失色。迎迓在天

舍利,真是情何以堪呀!

地之間,只有簡單的感謝。

都是半部論語治天下惹的禍,都是格什撈

道貌岸然,身心兩空。大師的了生脫死,

子舍利子弄成了怪力亂神。明明人間,硬說成天

終就一場荒唐。如同曹雪芹寫下紅樓夢,癩頭和

上。不知大鵬鳥飛上寥天一,莊子一句心齋坐

尚跛足道人,再加一個儒不儒佛不佛道不道的賈

忘。下看人間,生活才是天堂。陽光,參考書,

寶玉,總歸了一場夢中夢。又何必呢?

一杯肯亞咖啡,一片甜南瓜松子蛋糕,微笑的女 店員說「趁熱吃」。

學著感恩,天下就沒有那麼多恩恩怨怨 26

真是。一切事,我們不視為理所當然,就 會學著感恩。少講一些道理,天下就沒有那麼多 恩恩怨怨了。


心靈白皮書

般若

Prajña

物我平等 我們真的應該愛惜從小到大陪伴我們一起哭過和笑過的玩具,其實,這也是佛家所說 的「物我平等」之心。 撰文•呂政達

北市的新泰國小設置了「玩具工廠」,鼓

圓,就說是禪師。心道禪師看了一會,笑吟吟

勵同學將壞掉的玩具送來修復,老師說,

讚嘆:「就是我,光頭和尚。」笑得全堂粲然,

許多同學因此學習到惜物、愛物的道理,不將壞

晚風習習。一個月後,訪客再來,隨侍法師打開

掉的玩具廢棄,也符合環保的原則。

心道禪師的抽屜說:「師父把這張圖珍藏著呢。」

這個工廠的修理師,都是已經退休的銀髮

是啊,就是這股心意。

族,他們原本就具備了某種技藝,來到這裡不僅

當然,如果物積太多,沒有那麼大的空間,

能大展所長,也藉由兩三個世代間的互動,增進

又捨不得丟棄,那該怎麼辦呢?動畫裡的小男

彼此的認識。

童安迪就提供了美好的解答,那就是「分享」, 願意與人分享自己曾經心愛過的玩具,讓玩具在

惜物如惜人 在一個很講究消費的社會中,本來玩具壞 掉了就要丟棄,認為這樣才能買進新的玩具,然 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些玩具像是洋娃娃 或是玩偶真的有感覺,它們必定會覺得很傷心。 迪斯尼那部有名的動畫《玩具總動員》,就讓 我們發現玩具擬人化後那個情感的世界。所以, 我們真的應該愛惜從小到大陪伴我們一起哭過 和笑過的玩具。其實,這也是佛家所說的「物我

每個小孩的手中發光。 有本繪本《雨果的冒險》曾經改編成電影, 敘述小男童雨果經過多次波折修復了爸爸留給 他的一個會自動繪圖的發條玩偶,從中還發現了 一個非常重大的秘密。那種發條玩偶現在不太能 夠見到,但是,每個玩具裡面說不定都藏著秘 密,不妨就這樣來看待物我的關係,我們為什麼 要談禪修禪,秘密隱然卻昭昭如是之明。

平等」之心。 也正因為物我皆平等,人是有情之人,物 也是有情之物,自然而然地升起了惜物如惜人之 心。 有一年,有個男孩在靈鷲山的律心堂為心 道禪詩畫像,他不是會畫畫的人,只畫了一個橢

圖片提供 /cco 圖庫

27


Prajña

般若

冬安居

擊中要害 在禪宗公案中, 許多祖師都用一句話擊中要害, 讓弟子徹底悟道。 撰文•呂政達

底峽尊者是十一世紀出生於印度的大學

在禪宗公案中,許多祖師都用一句話擊中

者,他在中年後進入西藏,對後來的藏傳

要害,讓弟子徹底悟道。曾有位弟子說,心道

佛教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尤其是他寫的《修心

禪師雖然話語不多,向他請教問題,他久久才

七要》,如果你將來對人如何調伏內心有興趣,

回答幾句話,卻字字說中心坎,這位弟子說:

可以找來閱讀。

「就像被電擊一樣,覺得不枉此生了。」也許,

阿底峽尊者還說過一句話,也許可以當作 說服、溝通的藝術,這句話說的是:「最好的 訣竅,就是擊中你的要害。」 和這句話相反的就是「隔靴搔癢」、「不 著邊際」了,可惜的是,這卻是日常生活中許

禪師的開示,原來就是如此風貌。 佛法其實本身就是一門說話的修練,釋迦 牟尼在世時,花了漫長的歲月說法,他常用故 事開悟聽眾,雖然故事聽來迂迴轉折,但最後 擊中內心處的那個點,卻成為傳誦千古的經典。

多人容易犯的毛病,但真正具備說服能力的人,

遇到一針見血說中我們問題的人,有時我

卻可以言簡意賅,只要短短一句話,就切入問

們會否認,甚至逃避面對自己的問題,然而,對

題的重點,也讓聽他講話的人,產生一種恍然

方的意見其實更像是一面鏡子,反照出了我們的

大悟的感覺。

困難和煩惱根由,我們應該歡迎身邊有這樣的友 伴或師長長輩,更確實的反省自己的問題。

佛法其實就是一門說話的修練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譬如說,向心道 禪師請益,他雖然話不多,先要你講出自己遭遇 的困難,你支支吾吾,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心 道禪師卻一句話就說中了連你自己也無法察覺的 問題核心,就像暮鼓晨鐘般的在天地回響。 28

許多人其實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但要經 過他人的點撥提醒,才有可能反省改進。當然, 如果你想當一名能夠擊中要害,具備說服力的 人,就必須時時訓練自己看待問題,而且要從 問題的各種向度蒐集資訊,讓你自己成為這個 問題的專家。


喜歡生命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悲心何語 報導一位護法成就者 我對組織、社團、集會的運作很有研究,如沒有把這些專業好好的貢獻出來,為社會 大眾做有意義的事,是不是浪費了我的人生?

〜何語 撰文.張育寧

年 11 月甫獲經濟部頒發經濟獎章的靈鷲

山護法會副總會長何語先生,1984 年起擔

任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監事至今連任 11 屆 31 年以上,對組織法規、行政規章等相關內容 極為嫻熟,自 1998 年與靈鷲山佛教教團結緣以 來,一直是心道禪師所仰賴的組織發展智庫,也 是護法會導入組織化的重要推手。 靈鷲山佛教教團組織再造,何副總會長也

了,就爬起來振筆疾書。他納入自己在社團組織

提供了許多專業面的建議,從打游擊仗式的個人

團體運作的經驗與思維,用一個月的時間,不

傳法,到透過組織系統化的弘法,何副總會長默

眠不休,常常晚上應師父召喚回山與師父報告、

默貢獻自己的專業與經驗,與靈鷲山同步成長。

討論,寫成了 30 幾頁的護法會組織章程。

在他身上驗證了我們愈飽滿的麥穗頭垂得愈低 的道理。

協助護法會導入組織化 從 1998 年水陸法會與靈鷲山結緣至今,何 副總會長初見師父就有一種無法言喻的親切感, 因此,當心道禪師提到希望何顧問協助護法會導 入組織化時,他二話不說便答應了。 當時拿到的原始資料只有三張紙本資料且 遵守師父的要求,不與法師討論,常常半夜想到

十六個章節裡,詳盡的規劃總會、分會、 區會的運作方式,並擬定會務發展、會員拓展、 生命關懷三大重點目標為組織發展方向,使早期 游擊隊式單兵作戰的護法信眾們,在組織化的過 程中,有方向與依據,而有了護法會總會與區會 獨立運作、欣欣向榮的今天。 為了順利落實組織化,何副總會長採「精 神領導」與「實務教導」雙管齊下的策略啟動靈 鷲山護法會「百福專案」組織改造。透由全省講 29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喜歡生命

堂巡迴宣導、解說的工作,由心道禪師於開場時 說明靈鷲山佛教教團未來護法會將導入組織化, 將以更具系統性、方向性的去弘揚佛法。之後再 由何顧問對護法信眾們說明如何執行。 為了幫助信眾們理解且容易執行,他捨棄

一次召開幹部會議時,大家都不知道要怎麼開,

複雜的章程條文,將重點放在執行面,詳盡解說

每個人面面相覷,最後跑去問法師幹部會議要

會員、儲委、委員、幹部的資格如何取得,以及

怎麼開。於是何副總會長又為此編寫了一份幹

所賦予的任務與使命。

部會議程序表,讓幹部們開會時可以依照程序,

而讓護法信眾們理解師父的願景、教團的

按表操課。

規劃只是第一步,最辛苦的一段是跑遍全省講

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不厭其煩的陪著信

堂,教育宣導的那一段日子。與何副總會長有十

眾們每個步驟、每個環節去執行、實作。漸漸

幾年協同合作經驗的護法會葉師姐回憶道。為

的,組織化的觀念落實到每個人的心目中,各區

了輔導各護法會區會導入組織化,早期他總是

護法會也開始具備獨立運作的能力。

開著車,全省護法會走透透。當各區會的師兄、 師姐,在推動組織化時遇到不懂的地方,便不厭 其煩的詳盡說明或從旁協助。講堂在台中以北就 開車,台中以南就搭客運,往往回到台北已是凌 晨兩、三點。有了高鐵以後,幾乎每次都是趕最 後一班高鐵返家。

平實做事,體貼做人 許多護法會幹部們是因為被心道禪師堅定

與何副總會長一同南來北往輔導各講堂的 葉師姐,提到有一次兩人同行到嘉義開區會幹部 會議,回程時一如往常趕最後一班高鐵,而開車 送他們的郭宥地師兄,為了幫忙趕上最後一班 車,一路上猛踩油門,雖然終於趕上,卻也因超 速被開了罰單。下個月到嘉義開會時,何顧問便 帶了一個測速照相器送給郭師兄,並表示是朋友 送的,自己用不到,所以轉贈給有需要的人。

的道心所感動而發心追隨,並沒有組織運作的經

為人著想、體貼入微已是何語顧問性格中

驗,早期導入組織化時,非常不習慣。信眾們

的一部分。與何顧問共事多年,葉師姐在何副總

對組織化的陌生,從一個例子中可見一般。第

會長身上看到一位敦厚長者低調處事的作風與

30


喜歡生命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展有興趣,可以跟五院結合。比如對「教育訓 練」有興趣的執行理事,可以結合教育院培訓, 何副總會長 ( 前排左 ) 與心道禪師及護法會幹部合影。

行事謙卑得宜的氣度,也體會到身、口、意的 修行,不假他求,就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中。

未來可做全國宣講的種子講師,讓人才流動不 只是垂直的上下階層流動,也可以做到水平流 動。如此讓教團一直保持活化,優秀的後輩也 能找到一展長才的舞台。

心道禪師有感於社會不斷進步,為了能夠 更貼近時代脈動,透過資訊化、現代化的方式, 將佛法傳布到世上每個角落,也讓服務更有效 率,心道禪師兩年前請何副總會長就教團組織 的再造給予建議。然而宗教團體的運作不同於 民間機構,並非單以民主精神為原則,得票數 多就可以擔任委員或幹部,必須導入佛教的精 神內涵跟戒律的規劃,在遴選幹部時須兼顧品

擔任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監事迄今餘 30 年,不只在政經界非常活躍,對台灣產業的 未來也自有一番見解。不可諱言,全球產業將 邁向全面聯網,智慧製造的工業 4.0 時代。然而 何顧問語重心長地說道:「當整個產業趨勢一 直走向科技化,科技的極度精緻化會失去精神 文明,也因此宗教的力量愈形重要。」

德、經驗……等諸多因素。 他苦思多日,最後建議在教團原有的組織 型態跟實際基礎下,進行一些調整,提出在引 進社會資源的大前提下,未來應該讓大量的專 業人士加入教團運作,透由更多專業新血的加

何語顧問認為當冰冷的科技世代讓人心淪 陷,不知何去何從時,宗教利他、犧牲、奉獻 的服務精神,幫助人們找到生命的意義,這也 是他願意一直為靈鷲山擔任志工,並以終身志 工自詡,貢獻自己所長的原因。

入,讓營運者的思維與視野更寬廣,以達傳承 諸佛法,利益一切眾的教團宗旨。

他最後鼓勵台灣青年要培養國際觀,不只 具備多國語言的能力,也要有全球化的思維, 勇於嘗試、接收各種挑戰,目前靈鷲山青年團

讓教團活化,讓人才找到舞台

已經走向國際化交流的道路,他相信未來靈鷲

與此同時,護法會組織也做了些許調整,

山出去的青年,與同輩相較必定能有更高、更

以前礙於人力不足無法做到專業分工培訓。未

寬廣的視野,也更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跟意

來護法總會的執行理事如果對哪方面的志業發

義。 31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悲心願起

法華

發心導覽,回饋社會 ――靈鷲山導覽團團長黃麗淑師姐 相由心生,笑容滿面的麗淑師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心中充滿法喜! 撰文.蘇雅芳

姐說她在因緣際會下看到禪修的資訊,進而想起 曾聽說禪修可提升智慧,便報名三日禪,在依山 傍海的天然美景中進行為期三天的禪修,讓她覺 得是一段殊勝因緣,是一種無比享受。 在該次禪修中,她遇到一位當導覽志工的 師姐告訴她:「人不可以一輩子只想賺錢,每 月至少抽一天時間回饋社會。」這句話深植她 的腦海,加上生性喜歡四處走動、熱愛大自然, 因此便主動報名當導覽員。麗淑師姐娓娓道來她 加入導覽團的因緣,語氣和緩、慢條斯理,卻又 生動有趣,隨著她的一字一句,在腦海裡出現一 個個畫面,讓人聽得出神。

透過導覽,產生喜悅 其實初聞麗淑師姐身兼導覽團團長時,心 中馬上浮現一個疑問:不累嗎?一般人平常要 工作又要照顧家庭,照理說假日會想好好休息 淑師姐說,早在 20 年前就曾到山上走過

才對,是什麼樣的動力促使她加入導覽志工的

一遭,大約 5 年前因為在山上當志工的朋

行列呢?麗淑師姐說她的動機很簡單,就是「人

友盛讚靈鷲山之美,邀她上山覽勝,當她上山看

要回饋社會」,這個初心始終在她心中。即使上

到那片不同於昔日印象的美景,頓時有置身人間

山導覽的來回車程就要 5 個多小時,一趟導覽下

仙境的感覺,也就此種下美好的善緣。

來總會累到筋疲力竭,但她每一次都還是感到非

後來怎麼成為靈鷲山的導覽員呢?麗淑師 32

常開心,從不曾有過退轉的念頭。


悲心願起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說到這裡,麗淑師姐還透露她總是帶朋友

多元化,用開闊的心看待一切,讓來山訪客了

坐火車到福隆車站,再搭接駁車上山,這樣會花

解「尊重、包容、博愛」的華嚴精神,進而在

很多交通時間,但讓朋友學會怎麼上山,將來即

日後生活中以此態度來面對一切。講解多羅觀音

使沒有她的陪同,朋友也照樣能上山,甚至進而

時則著重在手勢的部分,右手施無畏印是給予

扮演她原本的角色,拓展訪客,這是她的小小心

勇氣與信心的手印,教人要隨時鼓勵支持他人;

願。

左手結與願印是接引的手印,教人要樂於分享、 麗淑師姐謙稱的「小小心願」,我怎麼想

都沒想到呢?導覽所帶給她的喜樂,早已超越 舟車勞頓之苦,怪不得她臉上始終掛著笑容,

提攜後輩。麗淑師姐表示她當導覽員就是希望把 美好的佛法分享給眾人,宣揚靈鷲山濟度眾生的 觀音慈悲精神。

原來是發自內心的喜悅,自然散發出歡樂神采。

身為導覽團團長的麗淑師姐剛忙完一年一

快樂就是富有,由此可以感受到恆持初心的麗淑

度的新人導覽培訓,她從去年起廣邀山上志工參

師姐是個富足之人。

與培訓課程,針對佛門行儀、用齋禮儀、殿堂的 介紹以及師父的介紹等領域進行培訓,期能讓殿

用開闊的心看待一切 在接觸導覽團之後,再加上親近佛法,麗 淑師姐變得很喜歡看佛經,然而一開始她把自己 定位在風景導覽員,以讓訪客喜歡靈鷲山為導覽 目的。後來她發覺如果在介紹風景時能夠融入 師父的精神,如此一來,訪客在享受優美風光 之餘,也能知道靈鷲山的開山師父是心道禪師,

堂志工也能深入了解靈鷲山、了解師父的法教, 進一步成為靈鷲山的接待大使。 觀察到來山參訪的國外團體日益增加,教 團去年也著手培訓英文導覽種子講師;今年度亦 將安排讀書會活動,希望能夠回饋志工,在佛法 上有所增長,並且也有助於導覽工作的執行。

以及明白心道禪師與其他佛教團體的師父有多

聽著麗淑師姐侃侃而談她對導覽團的想法

大的不同,「這是身為導覽員必須要做的。」麗

與規劃,感受到她對導覽團投注了十分的心力。

淑師姐語氣堅定地說。

從當初小小的發心,到現在有如滾雪球般,良善

因此當她在介紹天眼門時,會以門柱上世 界各大宗教的圖騰為例,講述靈鷲山著重宗教

的磁場越來越強,擁有為眾生服務的熱忱心的麗 淑師姐,心中法喜充滿! 33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悲心願起

法華

水陸志工的精神養成 身為水陸志工,一切的功德都需用八正道來連結,來跟一切眾生結緣,這就是佛與 佛的連結,就是解脫的力量! 口述•了意法師 整理•編輯部

了積極行善之外,身為一個志工,最重要 的就是要廣結善緣,因為一場大型的水陸

法會,不管是消災或是等待我們度拔的靈識是無 窮無盡的,只要我們善心生起,就可以連結宇宙 時空無量無邊的善因緣! 廣結善緣來自大家的每一個心念,我們做 每件事都是以愛心、有條不紊的清淨心來供養法 界一切眾生,尤其是志工,特別有機會可以用每 一個心念去連結一切的善緣,所以廣結善緣是我 們一定要做到的。 盡快產生身心的安定跟覺受,這是師父希望我們 但要從哪裡去連結,從哪裡做起呢?要從 我們的「心」做起,不管在服務功德主,或者是

生生世世傳承下去的,尤其是我們自己要有所體 會。

莊嚴壇城,都要照顧好我們的心念,要有柔軟 心、精進心、安定心。所以,鼓勵大家要建立正 見,不去顛倒,不去外在的幻相中執取。

之後,我們要開始去了解佛陀在教我們什 麼?師父對我們的期待又是什麼?大家學習四 期教育阿含初階課程,學習苦空、無常、八正

要把業力轉成願力就要建立正見 水陸期間,師父總是陪伴我們,那麼,我 們做志工時就要學習他的教導,並且在生活中實 踐!

道、四聖諦的道理,這個八正道就是戒、定、慧, 再簡單的說就是生活裡面的觀照,以修行來讓我 們成就。 一個宇宙世界的形成是從業力而來,世界

師父除了關心我們的生、老、病、死,其

這麼多的天災人禍,都是來自於人類貪、瞋、癡

實他最關心的是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他要我

的心念,以及眾生的種種共業所結集。佛國世界

們好好精進,要我們認真去思惟他的教法。而

從願力而成就,所以我們希望把業力轉成願力,

學了師父的法,我們要用心牢記,趕快去實踐,

就要建立正見!

34


悲心願起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在佛陀的教導裡面,所謂「正見」就是要 能夠用三法印來觀照我們的身、心,首先,我們 要知道諸行無常。我們從出生看到的一切,其實 都是幻化無常隨時會幻滅的,我們的身體從小到 大到老到終,一直在變化,我們不要錯誤的以為 這個身體是永恆的,而為它忙碌,為它做牛馬、 做奴隸。此外,我們的每一個心念比身體的變化 更迅速,隨時苦、隨時樂,悲歡喜樂一直在變 化,沒有一時一刻停留,它不是永恆的,它是無 常的;所以不要整天忙著對付各種想法,今天生 氣、明天快樂,今天煩惱、明天擔憂,都不必! 「正見」就是讓你看到世間無常,看到生命 的幻化、心念與妄想的不真實,我們要這樣來認 識身與心的世界,要這樣來了知這個世間真實的 現象,才能夠真正的超越,才算真正的修行人。

從諸行無常進而認知到諸法無我;正因為一切的 現象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因此也沒有一個真正的

所以當我們能夠這樣觀照,心就會慢慢寂

「我」去輪迴,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因為我們的

靜下來,因為我們不會亂忙一氣,不會產生貪、

身體也是因緣和合,不是你可以主宰的,它並非

瞋、癡、慢、疑五毒,我們會清涼。這時候,不

永恆。修行就是讓我們體會真正不會生滅的那份

會因為執著它而被它所困,我們才能夠真正得到

永恆,這是我們從禪修可以得到的智慧跟靈性。

身心的自由;這時候,我們會看到那個永遠不受 外境跟妄想干擾的覺性,這就是師父要教導我們 的。

還有一點認知,我們的身心常常是苦的, 當我們追求欲望,要知道緊接而來的就是苦的 無常了!所以讓我們的心安住在一個緣起性空、

用正見來觀照就能不生煩惱 我們做到了不被妄念、欲望所束縛,還要

沒有執著的力量當中,再去超越它。 我們要回到寧靜,回到本身那個不會死、 35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悲心願起

不會煩惱、不會無常的靈性;這個不死、不幻化、

以結界出一個具有金剛不壞的空性壇城!因為

不無常的靈性,只要不跟著你的身體所生的錯

永遠不會壞滅的是空性,凡是「有」都會「壞」,

誤邪見,不跟著你的心念所生的妄想去亂闖,

凡是因緣和合都是會壞滅的。所以,真正永恆

你就會回到你自己。這就是「寧靜下來,讓心

不壞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覺性;那一份永不

回到原點」這麼簡單的道理。

執著的空性,就是我們的覺性!

用正見來觀照,我們就會有正確的思惟。

要結界出一個金剛不壞的壇城,要用你們

但我們總是不習慣解脫,卻習慣選擇那些無常

的心去守護它,讓它莊嚴而不受任何干擾、不

的事,等到災難或老、病、死來臨,這時就只

受任何破壞。所以水陸的殊勝,倚仗大家的善

有害怕、恐懼的份,這都因為我們平常沒有用

心,還有功德主們布施的功德,以及大家念誦

心觀照,所以希望大家在水陸期間用正見來觀

了很多的經典、佛前作了很多的懺悔這樣的功

照,我們就會有正確的思惟,不生煩惱。

德力,加上三乘的大修行者為我們灑淨、結界,

當我們用這樣的正知、正見去了知一切的 幻化,就會認真看待佛陀的教導,能夠實踐戒 定慧,我們就是大功德主!因為不管是插花、 煮飯,或者擔任外壇、諸經壇種種放焰口、放

靠這樣的功德力才能結構出一個莊嚴的壇城, 在此同時,我們也搭起了迎接十方賢聖僧的五 彩仙橋。所以,結界後的志工就要好好守護這 個壇城。

生、齋天、齋僧、消災的服務,一切的功德都

功德主是以念佛、拜佛、懺悔、持咒來打

是用八正道來連結,來跟一切眾生結緣,這就

水陸,志工朋友在現場一樣是打水陸,不同的

是佛與佛的連結,就是解脫的力量!

是大家用慈悲、禪定,讓每一個心念都是清淨 的、柔軟的、包容的,都是充滿正知、正見的,

真正永恆不壞的是我們的覺性

用這樣的方式來打水陸,用這樣的力量來積極

水陸法會藉由諸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和龍天

行善。所以,我們要歡歡喜喜、正面積極的去

護法的庇佑,結界出清淨神聖的金剛壇城,我

擔任志工,去施行菩薩道的慈悲與發心。讓大

們要如何守護它呢?師父說:「結界的關鍵在

家具足水陸志工的種種功德,也讓所有一切的

於我們的心。」如果我們的心可以回到清淨,

佛事都能圓滿成就。

回到觀音菩薩的十種大悲心,那麼,我們就可 36


寂靜行者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一年之初懷漢寶德 漢寶德先生用他一生的力氣在藝術領域為晚生後輩寫了洋洋灑灑的狀子,在縱橫五千 年的文化傳承,為「美」爭取許多無關道德的自由空間。 撰文•林靜端

家薛幼春於 2015 年 11 月在內湖開辦睽違

12 年的繪畫個展,畫冊中收藏有漢寶德

先生生前為她寫的一篇畫評,文中提到:「童 稚之心的原創性對於現代藝術的社會意義是不 能低視的,它使藝術走出專業的象牙塔,成為 一般民眾可以參與及共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份 …」。

用更健全的胸襟去接納美 重拾這篇文章,薛幼春內心感慨萬分,在 她眼中,2014 年國內文壇最大的損失是建築美 學巨擘漢寶德先生與詩佛周夢蝶先生的相繼辭 世。談起她記憶中的漢先生,薛幼春要我先閱 讀他的幾本著作《漢寶德談美》,這是朱光潛 之後談美的第一人;及《如何培養美感》,落 實台灣生活美學的第一本書。 對我而言,這真是一件既興奮又沉重的功 課,開心的是可以好好欣賞哲人的作品,擔心 的是如何用短短的篇幅,藉由薛幼春的口述,

朽巨人,我這樣一位後生晚輩,如何能入得其 文意,出得其究竟呢?

引我窺見這位國寶級建築大師的全貌?這可是

我帶著這樣的問號,走進他的等身著作中,

一位用盡 80 餘載人生歲月,源源不斷為台灣產、

彷彿也間接受教於他,心想:這莫非是一場跨

官、學界「立功」、「立德」、「立言」的不

時空的採訪?雖只透過文字,但我真實感受到 37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寂靜行者

薛幼春自畫像

他的臨在,他的論述意外地打開了像我一樣,

們對於美感的探索建立自信,不再帶著錯綜複

一輩子生活在中華文化脈絡下,對投入藝術創

雜的罪惡感。光是這點,對社會的貢獻就不言

作有強烈興趣,卻又長期被「藝術」兩個字困

可喻。

住的人,不只是理性上的困惑,還有感性上的 困擾。 漢寶德先生用他一生的力氣在藝術領域為 晚生後輩寫了洋洋灑灑的狀子,在縱橫五千年 的文化傳承,為「美」爭取許多無關道德的自 由空間,他為了真實地讓我們看見文化中許多 似是而非的觀念,不惜批評眾多積習,他的每 篇文字都在喚醒社會,用更健全的胸襟去接納 美,他幫我們輕拭玷污文化養份的塵埃,讓我 38

他晚年最掛心的仍是國內的美感教育尚未 落實這件事,他用了多少文字試圖喚起國人對 美的覺醒,而這恐怕也是他一生中最遺憾的事 情。 薛幼春說,每次見到漢先生都會鼓勵他多 寫,但每次都見他搖頭,他說:沒有人會看我 寫的東西,只有像妳這麼單純的人才會當一回 事。說到這裡,薛幼春心有不捨,話鋒一轉, 向我透露幾件她與漢先生幾次見面,很開心的


寂靜行者

回憶。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將至矣。那時他已年近 80,卻親力導覽宗博, 薛幼春問他:您如此德高望重,為何還要坐在

一生奉獻給他深愛的中華文化

這位置上,親力親為?他說:我做館長最大的樂

有一次農曆年,漢先生經由他學生的邀請

趣就是可以親自為你導覽這座博物館。沿途所經

到薛幼春家作客,她發現他心情低落,可能是兒

之處,所見之人,莫不由衷說出他們深受漢先生

女長年在國外,身邊沒有親人之故。餐桌上薛幼

啟發的恩情,但他都恭敬回禮:「不敢當!不敢

春就端出她的絕活兒紅燒獅子頭,這一頓飯吃下

當!」在薛幼春眼中,這就是令她沒齒難忘,充

來,讓漢先生心花盛放,開始聊起李永裕與薛幼

滿一代宗師風範的漢寶德先生。

春夫妻的畫作,也才留下一篇為畫展預寫的畫 評。

陳之藩說過的一段話:「哲人的話語,就 像秋天樹上成熟的果子,只需採摘下來就能止饑

另外,薛幼春喜歡逗長輩開心,每次拜訪

解渴。」漢先生平易近人的文字,處處留有為現

漢先生,她一定準備一束玫瑰花,向眼前這位藝

代人指點文化迷津的線索,更甚於線索者,有好

文界的美男子致意,而漢先生也會調皮地借花獻

多見解都直接將人撈離危險的水域,置人於安全

佛,逗他的夫人開心。

的彼岸。

在薛幼春心中,藝文界的兩位前輩:漢寶

這也讓我想起《心經》開頭一段很美的文

德與朱西寧是她心中永遠的美男子,漢先生是山

字:「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

東人,書香世家承習孔孟,五官深邃,飽讀詩

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漢先生一生為他所深

書,身上永遠穿著長袍馬褂,薛幼春也喜歡傳統

愛的中華文化做出不遺餘力的反省,這樣的作為

漢服,有一回,薛幼春還當面向漢夫人借走漢先

形同修一種深懺法門,藉由振筆疾呼,將文化中

生,她挽著漢先生的手走在台北市仁愛路上,一

足以浮雲遮日的障礙觀念一一移出,有一天,我

個長袍馬褂、一個漢裝女子,讓路人頻頻回首向

們的文化就有機會可以坦誠地接納美。

他們二人致意,至於走在後頭的漢夫人,雖有微 妙地小小吃醋,但見先生難得開心,她也寬懷! 還有一次,薛幼春到宗教博物館參觀,看

漢先生一生為文化付出,與一尊菩薩乘願 到世間救拔苦難的行徑實無兩樣,感謝他留在人 間的文字及影響,謹此致上敬意與謝意。

見漢先生正用毛筆寫著蒼勁的大字:不知老之 39


Avatamsaka stage .

華嚴

靈鷲山在全球

仰光大金塔 在不同的宗教中,代表虔誠的方式很多。 用黃金去包裹佛塔,在緬甸被視為一種巨大的功德, 是每個佛教徒追求的重大人生目標之一。

撰文•李穎妮

於 仰 光 大 金 塔 的 建 造 起 源, 因 為 它

葺、增建的結果,大金塔同樣如此。根據目前

供 奉 了 四 位 佛 陀 的 遺 物 —— 拘 留 孫

存世的石碑記載,大金塔的修葺至少從 1485 年

佛(Kakusandha) 的 杖, 正 等 覺 金 寂 佛

就開始了,1773 年,國王 Sinbyushin 將塔增建

(Konagamana)的淨水器,迦葉佛(Kassapa)

到了現今的高度。目前的大金塔總體是在 19 世

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髮,相關故事已經

紀修建的,從塔基到塔尖總高度是 326 英尺,約

說得很多。不過從建築藝術角度來看它,它有很

100 公尺,作為珍藏佛教聖物的建築物,成為緬

多獨一無二、緬甸特有的建築特色。如果充分瞭

甸全國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主要對象之一。

解了大金塔的外形構造,以後看到其它佛塔也就 不會覺得千人一面,而會感到各有千秋了。

鑽石花蕾代表了光明智慧照徹人間 緬甸許多現存的佛塔都是歷代國王不斷修 40

前文所述,佛塔的原始形態在向亞洲各國 的傳播途中,經歷了不同的演變。在緬甸,除了 古印度佛塔的覆體部分成為了鐘形與覆缽結構 以外,最獨特的莫過於塔尖的蓋部分了。塔傘


靈鷲山在全球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柱、塔傘、寶鳥歇、鑽石花蕾四個部分組成了

之下的寶鳥歇,是傳說中的神鳥棲息處,也因其

獨一無二的緬甸佛塔尖。

三角形形狀被稱為風向標。這個部件是裝在一

鑽石花蕾的名稱,來自緬甸佛塔的塔尖最 高處有一個玫瑰花苞形狀的物體。仰光大金塔 的鑽石花蕾用純金製成,是一個直徑為 10.5 英 寸(27 公分)的中空盒子,總高度為 22 英寸(56 公分),上面鑲滿了各種珍貴的寶石。而且這

根活動軸上的,所以可以 360 度旋轉。它的長度 達到 130 公分,最寬的地方為 76 公分,因為同 樣用黃金製成,且上面同樣鑲滿了鑽石、翡翠、 紅藍寶石製成的各色珠寶,它的總重量達到了 419 公斤。

些寶石都被做成美麗的珠寶,有的是孔雀形狀,

大金塔的寶傘是頂端結構的最底層部件,

有的是蝴蝶和皇冠,總體以圓形和對稱設計為

即為原始佛塔中的蓋。在緬甸,傘代表最高權

主,還包括一尊佛像。單單是鑽石花蕾上的寶

力,是每一座佛塔都會有的結構,大金塔的寶

石數量就達到了 4351 顆,總克拉數為 1800。而

傘用黃金打造,長 130 公分,最大直徑部分為 5

最令人驚歎的是頂端的那顆 76 克拉的大鑽石,

公尺,總共使用了 500 公斤黃金,上面鑲嵌了

由三圈小鑽石眾星捧月般圍繞。因此,仰光大

83850 件珠寶,掛了 4016 枚純金鈴鐺,因此總

金塔的塔尖在晴朗的日子就像一個小太陽般閃

重達到了 5 噸。

閃發光,而入夜在燭光的襯托下,也會微微發 出紅色光芒。

離開黃金珠寶打造的塔尖,我們往下,終 於來到磚石砌就的主體部分。因為其獨特的香

在大金塔兩個門的入口處專門設置了兩個

蕉花蕾外觀,這個線條優美、表面光滑的柱體

高倍望遠鏡讓眾人欣賞塔頂的鑽石花蕾,緬甸各

部分就直接被稱為蕉苞體,高度為 51.11 英尺。

地的許多寶塔也都會仿效這樣的設計,只不過鑽

它的下端是連續六圈美麗的蓮花瓣裝飾。而蓮

石花蕾上的珠寶數量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在鄉

花還分為倒垂蓮花體和蓮花體,分別模仿蓮花

村地區,用一顆玻璃球來代替的情況也很常見,

在開花週期中花瓣的不同形態。

重要的是鑽石花蕾代表了光明智慧照徹人間。

傘代表最高權力,為每座佛塔必然結構 緬甸佛塔的第二個特徵就在緊接鑽石花蕾

蓮花裝飾下,就是一圈圈圓凸形線腳裝飾 了,也被稱為鐵箍環。與之相連的是覆缽部分, 缽體上有優美的花朵裝飾。僧缽在佛教中的重 41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靈鷲山在全球 .

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北京著名的北海公園白塔

不斷貼上大金塔上的金箔早已形成厚厚的磚層,

也是覆缽式塔身的代表作,只不過緬甸的缽體外

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黃金佛塔。

被貼滿了金箔。

貼面使用的金箔統一規格大小與重量,價

再往下,與覆缽連接的天衣無縫的是倒鐘

格為 600 美元。不要以為這項天價工程費用是國

部分,它看似內凹的弧形線條給整座金塔帶來了

家出錢,全部是由百姓自由捐贈!而且每五年一

重要的平衡感,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視覺假像,

次的重新貼金,還極其難得到名額,因為捐金者

聰明的工匠用鐘口微微卷翹的設計製造了這一

實在太多,無法成為今年的幸運兒,只能排隊再

效果。

等五年的人大有人在。

最後,我們來到塔的基座部分,它由圓環、

在不同的宗教中,代表虔誠的方式很多。

八角基座和方形基座構成。塔基周長 433 公尺,

用黃金去包裹佛塔,在緬甸被視為一種巨大的

周圍有由木石建成,風格各異的 64 座小塔和 4

功德,是每個佛教徒追求的重大人生目標之一。

座中塔。塔基部分有階梯可以登上,不過按照當

這種原始而強有力的做法有兩層含義:用自己

地風俗只有男性和僧侶才能上去。

辛勤的勞動換取財富去供奉佛祖,代表最高的敬 意;同時,將世人最愛的錢財捐獻出去,是學

世界第一黃金佛塔

習佛祖當年放下王子的榮華富貴而苦苦追求真

從大金塔的基座到香蕉花蕾部分雖然是用

理的精神,懂得物質財富不是生而為人的目的。

磚石砂漿建造的,但表面都貼滿了金箔,因此整

所以緬甸和美國同時被評為全世界最樂於捐獻

座寶塔從上到下都是金光燦燦的。在這裡我們也

財富的兩個國家也就不足為怪了。

要探討一下南傳佛教獨特的貼金箔儀式。仰光 大金塔每五年要修繕一次,而這項工程具有無與 倫比的奢華意義。在別處,建築物外觀的整新使 用的是建築塗料或牆面材料,但在緬甸大金塔, 這意味著將整座塔用黃金再包裹一次。多年來, 42

在緬甸不僅僅是大金塔,許多著名的佛教 勝地都有用純金箔貼飾的佛像、建築乃至石塊。 如果想親身體驗一下,也有一些比較小面積的金 箔片供遊客購買貼上佛塔呢。


生命禮俗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伊斯蘭教的五大功修 伊斯蘭教雖為世界第二大宗教,但其文化禮俗對台灣人而言,如同伊斯蘭女性臉上蒙著的那層面 紗,透由穆斯林的五大功修,帶您初窺祂的神秘。 撰文.蘇雅芳

前新聞報導台灣觀光局致力於打造「友善

穆斯林人口不多的台灣對多元宗教文化的尊重

穆斯林」環境,引起了不少關注。「穆斯

與包容。

林」,這個不甚熟悉的名稱是什麼意思?友善 的穆斯林環境又是什麼?相信仍有人感到一頭 霧水,其實「穆斯林」是指順從真主阿拉之人, 也就是伊斯蘭教徒的統稱。

反觀穆斯林世界,若干國家因為宗教信仰 差異,至今戰火不斷,居民流離失所、哀鴻遍 野,伊斯蘭教所強調的穆斯林同胞的團結何在? 創立於西元七世紀的伊斯蘭教在中國歷史上的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目前全球

舊稱為回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世界三大宗

的穆斯林國家有 57 國,隨著人口成長,現今的

教,與各大宗教一樣有許多教派,其中的兩大

穆斯林人口已突破 16 億,因此台灣秉持著尊重

激進教派長期處於水火不容的對立狀態,恩怨

包容多元文化的精神,近年來積極營造「友善

情仇糾纏千年,向來以戒律嚴謹為世人所共睹

穆斯林」環境。

的伊斯蘭教,因日益激烈的宗教衝突而致形象 受損,讓人看不到伊斯蘭教倡導的仁慈博愛,

「友善穆斯林」展現對不同宗教的尊 重與包容

不少穆斯林更擔憂遭到世人誤解。

所謂「友善穆斯林」的環境,即是在公共

其實不然,伊斯蘭教中仍有對各種宗教抱

場所設置穆斯林祈禱室,除了原有的桃園機場,

持尊重包容態度的教派,像是「伊巴德派」,

新設地點還有台北車站、高鐵台中站,並比照

這個溫和的教派反對武裝叛亂和政治暗殺,希

國際標準規格,用指南針為祈禱室校對禮拜麥

望與所有的穆斯林和諧共存,因而成為宗教理

加的方向,在祈禱室內更備有《可蘭經》及禮

念秉持寬容、理解、共存的阿曼蘇丹國的主要

拜毯。另外,因穆斯林在禱告前須進行「小淨」

信仰。

儀式,台鐵及高鐵也在祈禱室附近的洗手間增 設淨下設施,讓穆斯林禮拜時更便利。 目前全台有 23 萬名印尼移工,主要信奉伊

阿曼長久以來一直實踐和平理念,推動宗 教寬容、相互理解、和平共處的原則,致力於 不同宗教間的對話與交流,與世界宗教博物館

斯蘭教,得知台灣政府陸續在公共場所設置祈

的精神相符,因此宗博館與阿曼政府合作,於

禱室,紛紛表示貼心、大呼感動,讓人感受到

12 月舉辦「阿曼伊斯蘭教展」,藉由展覽讓觀 43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生命禮俗 .

圖片提供 /cco 圖庫

賞者認識阿曼與伊斯蘭文化,同時落實宗博館

「禮」是每天朝天房禮拜真主 5 次,分別

「愛與和平」的理念,闡揚「尊重、包容、博愛」

為晨禮、响禮、哺禮、昏禮、宵禮。禮拜是與真

的精神。

主保持聯繫的有效方法,也能使生活有規律。 「齋」是每年伊斯蘭曆 9 月要齋戒一個月,

穆斯林的五大功修――唸、禮、齋、 課、朝

從日出到日落嚴禁飲食,齋戒月結束後會舉行開

依稀記得在學生時代,歷史課本的世界史

齋節,是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盛大慶典,慶祝穆

單元總會出現伊斯蘭教,內容簡明扼要,大致不

斯林完成五項基本功課中的齋戒。

脫離宗教文化的範疇,像是《古蘭經》是伊斯蘭

「課」也叫做「天課」,成年穆斯林每年

教最重要的經典、一天要禮拜 5 次、不吃豬肉等

要把個人所得的結餘按一定比例拿出來做社會

等,這些是在求學時期對伊斯蘭教的淺薄認識。

公益,濟弱扶貧,縮小貧富差距,培養樂善好施

時至今日,更深入的伊斯蘭教信仰、文化禮俗透

的美德。

過科技傳播,揭開了神秘面紗,讓人得以一窺個 「朝」就是朝覲,凡是身體健康、經濟良

中奧妙。

好的穆斯林,無論男女,一生中至少要赴麥加朝 穆斯林在婚喪習俗、飲食生活等皆以《古 蘭經》為根據,《古蘭經》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

覲天房一次,展現穆斯林團結及順服真主,是每 年全球穆斯林最大的聚會。

經典,確立了伊斯蘭教的教義,是穆斯林社會習 上述五大功修是穆斯林日常生活的規範,

俗、道德行為的準繩,也為穆斯林規定了宗教義 務,即所謂的五大功修唸、禮、齋、課、朝。

也是一生必奉行的課業。然而以非穆斯林的角 度來看,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要遵循實屬不易,

「唸」就是證信,相當於宣誓。當一個人

能把每年捐獻視為義務的人又有多少?恪守伊

誦唸「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

斯蘭教義的穆斯林信仰之虔誠,不禁讓人由衷佩

者」,他就成為穆斯林,要開始承擔和履行宗教

服。

上的責任和功課。 44


宗博館超連結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流轉 ‧ 再生 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

撰文•展示蒐藏組 鍾偉愷

然想起順治皇帝歸山辭裡一段話,「未曾

都是對生命情感的附著,也呼應著作品的樸實,

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

卻充斥著內心澎湃的語彙。

方是我?合眼朦朧我是誰?」這也是西方哲學 家從笛卡爾至海德格畢生所追尋辯證的答案, 究竟何為真實?何謂存在?想想纖維如此,紙 亦如是,如何稱得上紙又何為纖維的定義,藝 術家在創作中除了情感的宣洩、議題的表達, 也是媒材與自我之間的探索,互為主體的關係 在交流。

意念與紙纖維的交織纏綿

文化關懷不離多元共生、和諧共存的生命 智慧,不同地域產生截然不同的紙纖維製程文 化,藝術家與自然媒材間的關係,突顯出對地球 環境的憂心,倡導內在精神心靈潔淨,外在環 境資源永續同時,經由別於以往的哲思與呈現, 亦同於人類透過宗教、文化思考著與地球共存 的途徑。 宗博館邀請法國紙纖維藝術協會帶來一系

法國紙纖維藝術協會成立於 2010 年,以紙

列紙纖維藝術作品,打造自然與藝術交流的空間

纖維作為藝術媒材訴求,透過藝術家創作多元

意象,介紹紙纖維藝術創作理念及其媒材、表現

樣態的作品,本次展覽傳達三項議題。1. 深層

手法,並邀請藝術家來台舉辦四場大師工作坊,

記憶:藉由其原生性背景,反映底層潛意識的

引領民眾從中學習紙纖維媒材的製作與運用,

樣貌;2. 轉化:透過隱喻抽象性表現傳達意念;

透過展覽與工作坊,期許為民眾帶來特殊的藝

3. 蛻變:從平凡至輝煌的轉變。藝術家每一次

術欣賞經驗,重新喚起台灣對自身環境的反思,

從漿槽打撈出的纖維,都是與自然密切的對話;

引發對全球環保議題的共鳴。

展覽時間:2016.1.9 - 2016.3.20 展覽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 ‧ 第二特展室 主辦單位:世界宗教博物館 Association Chaîne de Papier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靈鷲山佛教教團 大師工作坊:2016.1.10(日)10:00、14:00 2016.1.15(五)10:00、14:00 ( 活動如有異動,依官網公告為主 )

45


Avatamsaka stage .

華嚴

信解行證入華嚴 學佛從起信開始,讓我們有能力開啟智慧,並從次第學習過程中了解如何由凡轉聖。 圖文提供•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

曾經讀過《華嚴經》嗎?您知道讀完一整套

者根據努力程度而達到的「十地」位次。經中有

《華嚴經》需要多久時間嗎?究竟靈鷲山有

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

著何種殊勝因緣能讓眾人閉關修行不間斷?成佛

一切唯心造。」透過華嚴重重無盡的法界觀,一

的路上應該如何持續精進?

即一切,一切即一,修行者的心量益發廣大,度 眾生之菩提心益形堅固。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整部《華嚴經》包括七處九會、三十九品, 心道禪師特別從「信」、「解」、「行」、「證」 四大結構,教育四眾弟子由凡轉聖的成佛之道。每 一會都有一位菩薩主講。如第一會由普賢菩薩主講 「正報」,如我們自己的身體,與不生不滅的法身,

心道禪師說:「《華嚴經》涵攝了一切法, 是大藏經的縮影。」學佛從起信開始,相信宇宙 的真理、相信佛陀教育我們的修行方法,能讓我 們有能力開啟智慧,從次第學習過程中了解如何 由凡轉聖。

如毗盧遮那佛所顯得一莊嚴智慧。法身與報身都是

我們一路學佛最終要成就的到底是甚麼?為

正報,化身則為依報,相輔相成,目的是要讓眾生

何心的轉換就能轉識成智?從發心到發願過程中

起信,心的轉換就是轉識成智的過程。

所建立的功德又是哪些?如何步步契入《華嚴經》

第二會由文殊菩薩主講「解」,例如《淨行 品》身口意的清淨,並處處以眾生為念的善法行 持。教導眾生如何發心,並以勝義菩提心朝菩薩 道次第修行。最後來到第九會《入法界品》,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修行圓滿證入法界之因,了 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鼓勵 眾生在學佛路上朝證悟成佛指標邁進。 因此《華嚴經》的內容又可用境、行、果三 字來概括:「境」指毗盧遮那佛所居重重無盡的 華藏世界;「行」以善財童子為例,說明修華嚴 者要為獲取菩提而努力修證;「果」指菩薩修行

46

的佛國淨土,成佛的境界又是如何?敬請收看靈 鷲山心道法師華嚴閉關的系列開示。


105 年一月行事曆 無生道場 ( 上院 )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香蘭街 7-1 號 (02)2499-1100 內容 日期 時間 志工歲末聯誼 ( 上下院 ) 1/9 聖山寺 ( 下院 ) 新北市貢寮區福隆里東興街 30 之 1 號 (02)2499-1901 內容 日期 臘八節

時間 1/17

基隆講堂 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 43 號 10 樓 (02)2424-0533 內容 日期 2015 年歲末感恩聯誼會 10( 日 ) 大悲咒共修 9( 六 ) 朝山 16( 六 ) 一日禪 17( 日 ) 佛學講座 16( 六 ) 誦戒會 11( 一 ) 太極導引 4.11.18.25( 一 ) 基礎平安禪 5.12.19.26 ( 二 ) 書法班 6.13.20.27 ( 三 ) 經典共修 - 大乘妙法蓮華經 6.13.20.27 ( 三 )

時間 12:00 09:00 07:00 發車 09:00 13:30 19:30 19:30 19:30 14:00 19:30

台北講堂 台北市松江路 220 號 5 (02)2571-6663 內容 合唱團 養身氣功班 平安禪法 ( 初階 ) 經脈導引班 經脈導引班 回山齋僧 回山志工 經典共修 千燈供佛法會 普仁獎頒獎典禮

時間 19:30 19:30 19:00 10:00 19:00 09:00 09:00 09:00 09:30 10:30

樓 日期 4.11.18.25 ( 一 ) 5.12.19.26( 二 ) 5.12.19.26 ( 二 ) 6.13.20.27( 三 ) 6.13.20.27 ( 三 ) 25( 一 ) 9( 六 ) 30( 六 ) 10.24( 日 ) 17( 日 )

新北市分院 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8 樓 (02)8231-5685 註:講堂進行修繕工程中,本月法會活動暫停乙次, 造成不便 敬請見諒 ! 新莊中港中心 新北市新莊區中安街 3 號 5 樓之 2 (02)8992-2369 內容 日期 時間 歡喜小菩薩班 6.13.20.27 ( 三 ) 12:30 九分禪暨經典共修 6.13.20.27 ( 三 ) 19:30 平安禪 ( 初階 ) 5.12.19.26( 二 ) 19:30 初一、十五燃燈供佛 10.24( 日 ) ( 普門品暨大悲咒共修 / 佛供 )10.24( 日 ) 10:00 普仁頒獎典禮 (A.B.C 區 )9( 六 ) 09:00 獨居老人歲末聯誼 ( 新北 B 區 )24( 日 ) 12:00

樹林中心 新北市樹林區中正路 415 號 7 樓 (02)2688-3135~6 內容 日期 金剛經共修暨禪修 5.12.19.26 ( 二 ) 大悲咒共修 3( 日 ) 回山志工 16( 六 ) 樹林中心落成開光大典 - 觀音百供法會 30( 六 ) 千佛洪名寶懺祈福法會 31( 日 ) 書法班 7.14.21.28( 四 )

時間 19:30 09:00 06:30 發車 09:00 09:00 13:30

桃園講堂 桃園市中正路 1071 號 16 樓之 1.2 (03)346-3093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法課程 5.12.19.26( 二 ) 19:30 經典共修 - 普賢行願品 7.14( 四 ) 19:30 敦煌舞 4.11.18.25( 一 ) 19:30 敦煌舞 ( 初階 ) 6.13.20( 三 ) 19:00 普仁頒獎暨歲末聯誼 17( 日 ) 09:00 中壢中心 桃園縣中壢市裕民街 26 號 12 樓 (03)426-2431 內容 日期 時間 普賢行願品共修 5.12.19( 二 ) 19:30 阿彌陀經共修 26( 二 ) 19:30 禪修課程 7.14.21.28( 四 ) 19:30 敦煌舞 4.11.18.25 ( 一 ) 09:30 敦煌舞 6.13.20.27( 三 ) 19:00 敦煌舞 7.14.21.28 ( 四 ) 09:30 敦煌舞 2.9.16.23.30( 六 ) 09:30 新竹共修處 新竹市興中街 53 號 (03)562-4009 內容 經典共修 禪修共修 大悲咒共修

日期 8.15.22.29( 五 ) 7.14.21.28( 四 ) 16( 六 )

時間 19:30 19:30 13:00

台中講堂 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 160 號 4 樓 (04)2319-0199 內容 日期 時間 經典共修 6.13.20.27( 三 ) 19:30 平安禪法 8.15.22.29( 五 ) 19:30 初一、十五佛供 24( 日 ) 11:00 大悲咒共修 24( 日 ) 13:20 普仁獎頒獎典禮暨園遊會 10( 日 ) 09:00 歲末聯誼 17( 日 ) 13:30

47


台南分院 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一段 203 號 7 樓 (06)208-3981 內容 日期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10.24( 日 ) 台南分院歲末團圓圍爐餐會 17( 日 ) 平安禪進階班 7.14.21.28( 四 ) 幸福家庭讀書會 8.15.22.29( 五 ) 親子溫馨共禪悅 16.23.30( 六 ) 平安假日功法 17.24.31( 日 ) 禪悅舞 4.11.18.25( 一 ) 禪悅舞 5.12.19.26 ( 二 ) 禪悅舞 8.15.22.29( 五 )

時間 11:00 11:30 19:30 09:00 14:00 09:00 19:30 09:30 09:30

新營共修處 台南市新營區健康路 128 號 2 樓 (06)635-0890 內容 日期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10.24( 日 ) 平安禪基礎班 7.14.21.28( 四 ) 新營共修處歲末團圓圍爐餐會 31( 日 ) 有氧運動 4.11.18.25 ( 一 ) 菩提佛舞 / 養生瑜珈 5.12.19.26 ( 二 )

時間 11:00 19:00 11:30 19:30 09:30

高屏講堂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 182 號 13 樓 (07)225-5187 內容 日期 時間 書法抄經班 5.12.26 ( 二 ) 19:30 經典共修 6.13.20.27( 三 ) 19:30 平安禪法共修 1.8.15.22.29( 五 ) 19:30 初一、十五佛供 10.24( 日 ) 10: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9( 六 ) 08:30 高屏地區普仁獎頒獎典禮 30( 六 ) 09:00

蘭陽講堂 宜蘭縣五結鄉上四村福德路 88-1 號 (03)965-5093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暨經典共修 5.12.19.26 ( 二 ) 19:00 百萬大悲咒共修暨禪修 3( 日 ) 08:30 金剛經暨佛前大供 10.24( 日 ) 09:30 金剛經共修 1/1-1/31 06:00 梵唄課程 5.12.19.26( 二 ) 10:00 朝山 16( 六 ) 請洽講堂秘書 普仁頒獎暨歲末聯誼會 17( 日 ) 請洽講堂秘書 平安禪法課程 7.14.21.28( 四 ) 07:00

嘉義中心 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 291 號 4 樓 (05)216-2820 內容 日期 時間 歲末聯誼 10( 日 ) 11:30 普仁獎頒獎典禮 17( 日 ) 09:00 初一、十五佛供 10.24( 日 ) 11:00 瑜伽班 5.12.19.26 ( 二 ) 19:20 大悲咒共修 8( 五 ) 19:30 法華經暨經典共修 22( 五 ) 19:30 台蘭陽講堂 宜蘭縣五結鄉上四村福德路 88-1 號 (03)965-5093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暨經典共修 5.12.19.26 ( 二 ) 19:00 百萬大悲咒共修暨禪修 3( 日 ) 08:30 金剛經暨佛前大供 10.24( 日 ) 09:30 金剛經共修 1/1-1/31 06:00 梵唄課程 5.12.19.26( 二 ) 10:00 朝山 16( 六 ) 請洽講堂秘書 普仁頒獎暨歲末聯誼會 17( 日 ) 請洽講堂秘書 平安禪法課程 7.14.21.28( 四 ) 07:00

台東中心 台東市志航路一段 302 號 (08)922-6990 內容 日期 普仁獎決選日 7( 四 ) 普仁獎頒獎典禮暨歲末聯誼 31( 日 ) 普門品暨大悲咒共修 7.21( 四 ) 藥師經經典共修 14.28( 四 )

時間 19:00 請洽秘書 20:00 20:00

花蓮共修處 花蓮縣吉安鄉仁里八街 100 號 (03)852-2601 內容 日期 初一、十五佛供 10.24( 日 )

時間 10:30

註:法會、活動如有變動,以講堂公告為主 ~ 造成不 便,敬請見諒 ! !

靈鷲山佛教教團

48

"


有緣人月刊 贊助贈閱辦法 一、靈鷲山固定會員 每月護持 NT$100 元 ■銀行匯款 戶名:靈鷲山無生道場 銀行:玉山銀行南京東路分行 帳號:0026-966-126478 ■郵局劃撥 抬頭:靈鷲山無生道場 劃撥帳號:1962-2316

二、助印有緣人月刊 ■銀行匯款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銀行:玉山銀行雙和分行 帳號:0129-968-141666 ■郵局劃撥 抬頭: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1328-4228

三、隨喜贊助 可於各地講堂中心免費索取,或來函索取。

助印注意事項 一、 銀行匯款:捐助款匯入指定銀行後, 請務必來電確認,或以 mail 通知「信 眾服務信箱」。 二、 郵政劃撥:劃撥捐助款時,請務必於 通訊欄註明「捐助項目」。 三、服務專線及聯絡方式如下: ●匯款單傳真:+886-2-22321050 ●信眾服務電話:+886-2-82315789 ●信眾服務信箱:cs093@ljm.org.tw


助印流通善書 十二大福報 1. 消災 釋解冤結且消各種災; 2. 癒病 生活安祥且癒各種病; 3. 平安 解縛除絆且出入平安; 4. 富貴 錢財富足且地位尊貴; 5. 康樂 身體健康且心靈快樂; 6. 聰慧 靈敏聰明且增智長慧; 7. 善美 仁善慈祥且容貌莊美; 8. 幸福 幸運吉祥且福祿久長; 9. 和平 人事和諧且進步平穩; 10. 長壽 長安久樂且延年益壽; 11. 善終 安樂善後且無疾而終; 12. 超脫 超凡入聖且脫離輪回; 誠望十方善信,仁義善人,發善 心,種福田,隨緣資助,共結善緣, 成就善舉,利樂眾生,功德芳名。 希望大家的芳名和功德同善書一 起,千古傳揚,萬代流芳。

掃一掃,更多關於靈鷲山的資訊: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新浪微博 心道說禪

世界宗教博物館

Facebook 心道說禪

心道師父網站

靈鷲山教育網 FB


走過 15 年的宗博 走進一座聖哲的花園 金色穹頂 宇宙創世演化 在朝聖步道沉思 領悟 生命歡喜綻放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