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華嚴-播撒無盡的成佛種子

Page 1


序──傳承佛法的聖山 ──傳承佛法的聖山 華嚴聖山的理念就是「緣起成佛、悲心周遍」,就是我們升起慈悲心、菩提心, 希望眾生成佛,所以我們做接引的工作;從過去到現在、未來,我們所做的一切 的緣起,就是發菩提心、就是勸發菩提心的工作,都是利益一切眾生能夠離苦得 樂、成就解脫道的工作。 靈鷲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確定華嚴聖山計畫,並開始執行;在華嚴聖山這個 宗教文化園區,就是推廣生態、心靈、環保和宗教文化交流的神聖場域。我們希 望這片廣大的神聖空間能夠轉化人們內心的擁擠、煩躁,體會自然、文明、生活 禪的靈性世界。 當然,建立華嚴聖山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扎根佛法的教育系統,所以園區中,我們 規劃了三乘佛學院來傳播佛教;因為,鞏固聖山就是在做好佛教的教育、文化傳 承,將佛法的福音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 無量劫以來,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於是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 發了五百大願,成就了娑婆世界,也就是華嚴世界。無量劫以前,觀音菩薩也發 了十二大願,永不退轉地在十法界尋聲救苦,也成就了佛國。今天靈鷲山的菩薩 大德們,讓我們一起走上這條諸佛菩薩曾經走過的菩提大道,讓這座山的一草一 木、一磚一石,都留下我們慈悲喜捨、學佛、成佛的共同記憶,讓我們不斷撥撒 菩提善種子、放送愛與和平。我們深信,只要我們努力的精進、堅持不退,一定 會成就清淨莊嚴、普濟眾生的華嚴淨土。 靈鷲山所做的事,都是依止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悲願,給眾生愛心與關懷,大家 到靈鷲山學習佛法,以後,遇到煩惱的時候,能夠清楚、明白地放下自己,在感 情、事業失敗的時候,能夠得到安慰和鼓勵。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 薩加持,讓我們能夠有這個緣,共同做發菩提心成佛的事情、利益眾生的事情, 庇護、引導我們發願生生世世追隨觀音菩薩的大悲心來救度眾生、成就佛道;也 期望靈鷲山佛教教團繼續成為社會和諧、善心奉獻的泉源。阿彌陀佛!


編者序

智慧莊嚴的世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為天人演說的第一部經,經中闡述 了難以思議的佛國世界及成就佛土的修行次第。所謂「華嚴」 ,就是如來以菩薩 道的萬行,如華莊嚴法身。華嚴的世界就是智慧莊嚴的世界,在華嚴世界中,每 一個眾生、每一種宗教都是一朵花、一顆萌芽的種子,整個世界就像百千花朵一 起綻放出的一個花園,呈現一切的智慧,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彼此互依互存, 創造出整體的作用,彼此就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 當心道師父於 1989 年擘劃建設世界宗教博物館此一遠大構想時,即以華嚴世界 的精神:「十方法界皆是諸佛願力所顯,猶如珠玉之網般,彼此珠光交相輝映, 互攝互入,重重無盡」,作為博物館的創館理念,並具體呈現為「尊重每一個信 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 。所以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成立,是提供 各宗教間能有個共同的平台去互相了解,進而減少彼此的衝突、進而互相尊重與 讚嘆;是為促進各宗教的共存、共榮而發起的,是為邁向「愛與和平」 、 「地球一 家」而努力的初步展現。 自 2001 年世界宗教博物館開館後,心道師父為了救拔眾生的苦以及傳承佛法, 發起「華嚴聖山」計畫; 「華嚴聖山」就是做「緣起成佛,悲心週遍」的工作。 心道師父曾說: 「 『緣起成佛』就是你想要用佛法利益他人,我們就從這裡做起, 做了以後就是要『悲心周遍』 ,不要說做一個就算了,我們要讓一切的愛心能夠 遍滿我們的生活圈、遍滿我們的空間,所以叫『周遍』。周遍以後會怎麼樣呢? 就是讓每一個人接觸到成佛的種子,叫做『緣起成佛,大悲周遍』 ,這是我們共 同努力的方向跟目標,讓每個人有成佛的機會,讓每一個人推廣大悲的心。」 靈鷲山為廣具「聖地、聖人、聖物」的靈山聖境,漫步於山海之間,讓人生起寧 靜、喜悅的感動。華嚴聖山的建設,即是讓人人皆可在此獲得心靈的啟發,轉換 俗世名利之心,而為神聖、寧靜的禪心,並深植一顆成佛的菩提種子,成為生生 世世聞法求道、證悟成佛的緣起。 靈鷲山的華嚴聖山是一具足軟硬體的計畫,硬體包括:聖山寺金佛園區、靈鷲山 宗教園區,以及海外禪修中心的建設等短、中、長期計畫;軟體部分,則以心道 師父締造華嚴世界的願力為藍圖,希望從教育、文化的層面,從「回歸總本山」 --回到自性的清淨心、 「緣起成佛,悲心週遍」--遍灑無盡的成佛種子、進而營造 「心靈聖山」 、「和平聖山」 ,傳承佛陀法教,讓靈鷲聖境在千年後仍能不間斷地 啟發眾生的佛心,圓滿成佛的悲心願力。 為了讓大眾更加了解心道師父的華嚴思想,編輯小組選錄了數篇 2005 年至 2009


年間,心道師父對「華嚴世界」的開示。為了讓讀者可以進入師父的思想脈絡, 認識、體悟心道師父時時掛念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願力,編輯小組盡量保留師 父開示的內容、脈絡,避免因「斷章取義」而誤解師父的教法。更希望藉著由淺 入深的編輯方式,能逐步引導讀者對心道師父「華嚴世界」的精神與理念,有更 深入的領悟與認識,並對紹繼佛陀志業盡份心力。 謹以此書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眾生,皆能接觸佛法、修行佛法、早日證悟佛果! 阿彌陀佛! 靈鷲山文獻中心謹誌


轉換心靈 回歸真心-- 回歸真心--華嚴 --華嚴聖山的具體圖像 華嚴聖山的具體圖像 聖山建設是推動信仰跟教育, 聖山建設是推動信仰跟教育,安定社會、 安定社會、安定人心, 安定人心,就像燈塔, 就像燈塔,照明養德。 照明養德。 華嚴聖山是讓大家轉換心靈的地方, 「轉換 轉換」 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華嚴聖山是讓大家轉換心靈的地方 , 「 轉換 」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 聖山建設是一個對地方、對社會、對國際都有幫助的一個修行聖地,就是對地方 有繁榮經濟,對社會秩序的重建有很好的推動,對國際有愛地球、愛和平來銜接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理念,博物館就是在推動尊重信仰、包容族群,共同來創造愛 與和平。所以我們就是用愛與和平地球家的觀念來蓋聖山。 華嚴聖山是不是蓋大廟? 華嚴聖山是不是蓋大廟? 「我們是不是蓋大廟?」事實上,不是蓋大蓋小的問題,而是「蓋」得有沒有意 義,對社會是不是很有意義、很有利益?它是在做讓我們的心靈健康,讓心靈離 苦,讓整個人生的目標是有方向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推廣,這是一座 寺廟的本質。所以最重要的,雖然我們的「廟」是這麼小,但是希望這個地方能 夠帶給人心靈轉換——讓不安的心得到安定,沒有依靠的心得到依靠,沒有方向 的人能夠在這裡找到方向,失去生命意義的能從這裡得到啟發、找到生命的意 義,走出躁鬱、憂鬱這些文明病。在這個資訊爆炸、混亂的時代,我們沒有辦法 判斷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資訊,所以我們提供這個時代一個方向和目 標,一個不斷累積、不變的真理,讓我們有個遵循的方向,不會迷失了自己的生 命。聖山建設是推動信仰跟教育,安定社會、安定人心,就像燈塔,照明養德。 所以聖山建設的意義是什麼?比如說一個學校,小學就教小學生,中學就教中學 生,聖山建設就是教社會人士。當他們的心靈找不到方向、目標的時候,在人生 低潮、高潮的時候,心靈低落的時候,或者是有了名位、聲望的時候,找不到自 己的定位是什麼?生命的意義、重心是什麼?聖山可以提供他們很好的、明確的 生命方向。 首部曲: 首部曲:神聖的金佛園區 聖山建設就是華嚴聖山建設,華嚴就是全世界,就是讓全世界的人心都能夠到達 極樂的佛國淨土,這就是華嚴聖山的目的。但是總是要有一個傳播站,那我們從 靈鷲山這個地方,開始做接引,那聖山寺金佛園區就是一個接引的地方。華嚴聖 山的建設,一共分為三區,第一區就是聖山寺「金佛園區」 。因為現在討海不容 易,只有發展地方的觀光;那怎麼吸引觀光客來這裡?就要用「神聖」 ,所以我 們在這裡建神聖的金佛園區。金佛園區就是把泰國最崇敬的三尊金佛——成功


佛、圓滿佛、平安佛──迎請來神聖的金佛園區。另外,我們希望在金佛園區這 裡推廣生態、環保、有機的理念跟產品;然後農民好的產品也可以放在這邊,讓 觀光客能夠從這裡得到有機的產品跟資訊,轉換成為居民生活的資糧。金佛園區 主要就是發展成神聖的地方。 心靈與和平 心靈與和平的 和平的聖山: 聖山:宗教園區與海外禪修中心 再來就是靈鷲山總本山的「宗教園區」,還有海外的四大禪修中心,它們是環扣 在一起的。海外禪修中心、宗教園區、金佛園區,都是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安定, 推廣愛地球, 「地球平安、人類就平安」的願景。宗教園區中會有神聖的舍利塔, 裡面有佛的頭髮、佛的舍利、羅漢的舍利,還有各種的聖物,然後推廣神聖跟和 平。聖山建設就是希望每一個人在混亂的社會當中,能夠從這裡轉換出一份心靈 的超越。人在混亂、不安的社會動盪裡面,我們希望他能夠來到這裡,心歸零得 到寧靜,心靈得到轉換,更能夠關懷人類,更能夠對家庭有一份愛,對社會的秩 序更關心。華嚴聖山是讓大家轉換心靈的地方, 「轉換」才是最重要的目的。環 境也是轉換心靈的一個因素,我們的禪堂,加上神聖的磁場,還有山上宗教園區 裡面生態的共生、共榮、共存的呈現,讓大家了解共生的道理。所以不是破壞這 個、消滅那個,而是讓每一個東西存在,能夠共生才是生命的道理。所以在山上 會推動生態共存、人類共生,一切都是共存,不可以說我們才是唯一的存在,互 相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 在全球化的世界,全世界都有混亂、不安這些問題;現在台灣一切的問題,全世 界都有。所以我們也在國外各地方成立禪修中心,來拯救心靈的失落跟迷茫。海 外禪修中心也是一樣地來轉換這份的不寧靜,讓大家的心充滿希望跟愛心;所以 愛與和平地球家總是在環扣、串連來推動共生共存的生命意義。 轉換心靈、 轉換心靈、回歸真心 我們覺得大家要有衝勁,有菩薩道的精神,有永不退失、精進的弘法精神。但是 我們在弘法利生裡面,不是我們努力弘法就好,還要致力讓自己的身心靈得到很 好的轉化,然後才能夠再轉、再去利益別人。我們在籌建博物館的這十幾年,大 家的身心靈都做到非常疲憊;我們盡心盡力地做弘法、募款,但是我們的心沒有 平靜下來,我們沒有回到學佛的初心。 當我們在團隊生活的時候,我們會有衝突,我們會口無遮攔,我們會有貪瞋癡, 我們的身體會滿粗魯地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如何再回到我們學佛的那個初 心?那個初心是從哪裡出來的?就是出自相信因果,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如果 是善的就有好的報應,惡的就會有壞的報應;還有我們學佛,就是要清淨身口意,


淨除身體的不淨、口的不淨、心的不淨。我們已經衝出去很久了,也許我們「妄 語」說了很多、 「惡語」說了很多, 「兩舌」也說了不少,然後我們的身體也可能 犯了戒,我們的心靈也失去平衡;因為急功的關係,我們會為了求功而打拼,然 後就會有衝突,不是為了平和這個心;所以我們做「回歸總本山」 ,讓我們的心 靈回歸到我們的真心,回歸到本來,回到本初,讓我們的身口意再轉換成清淨, 從這個清淨裡面我們再出發,再去創造聖山。 我們在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十年當中,彼此間有衝突、有矛盾、有很多的誤解; 所以我們回歸心靈、回歸本山、回歸真心、回歸自己,然後慢慢地從我們最初學 佛的出發點,再去找回自己。所以我閉關一年(註:心道法師於 2006 年發願閉 關一年,希望靈鷲山的四眾弟子以法師為榜樣,精進修行,回歸學佛的初心。), 然後在這一年的閉關當中,我希望做個榜樣,讓大家也能夠從修行的角度,回歸 我們學佛的基本理念、實踐力。所以,我們再一次地改變自己、淨化自己,讓自 己的生命提昇,不浪費自己點點滴滴的生命,讓大家能夠行菩薩道、發菩提心, 然後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意義,來利益一切的眾生。因為利益眾生而產生善 緣、如意、產生一切的順利、順心如意,我們就能善念不斷、惡念不生,生生世 世善緣不斷。所以我們建聖山──華嚴聖山,目的就是把自己的這份善心,這份 覺悟的心、奉獻的心,這份為了利益一切苦難的眾生而做的願力,再利益生生世 世的眾生。 所以,華嚴聖山只是做一個回歸習題,然後從這個習題裡面更昇華自己,去做更 多善業的事。因為也許我們已經誤解了善心、善業;當我們的心沒有那麼清淨的 時候,做佛法的志業,可能就會誤解,把善業醜化、用心不純。本來這心是很善 良的,為了完成善業來利益眾生;可是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轉換出自己不 純淨的想法,然後造成善惡混雜、不太純淨的業。所以我們「回歸總本山」之後, 就要把我們過去不純淨的想法,做反省、做回歸、檢討自己,從內心深處轉換以 後再出發,這樣我們的過失會少,而且會做得更廣、更深、更踏實。現在我們再 重新回到當初學佛的初心,重新開始,從這樣的實踐、和諧中,讓我們用這個初 心很平穩地去做;不是為追求什麼而做,我們是用我們非常平常的心去做神聖的 聖山;然後我們用這樣的心來做佛法教育,讓我們的子孫一代、一代都能夠學習、 能夠昇華,變成人類未來的主人翁、好的主人翁、優良的主人翁。華嚴聖山也是 給一代代的眾生,能夠在這裡種植福跟慧的地方,也是能夠延伸福慧的地方,也 就是說這個地方能夠改造他們、轉換他們,有善緣能夠讓他們去得到無止盡的福 祉。 轉化心靈從「 轉化心靈從「行」做起, 做起,而信、 而信、而解、 而解、而證 「廟」就是讓每個人來到這裡都能夠轉換,把不好的能量轉換成好的能量,不好


的想法轉為好的想法,煩惱的轉成沒有煩惱的。我們建聖山主要就是讓大家有訓 練、成長的機會,都有一個場去發揮,然後延伸到無盡的時空的功德。就像我們 做水陸法會,第一年做大家很亂,因為對水陸法會實在是不了解,不知道如何 「信」 ,也不知道如何「解」 。所以我們慢慢地從對水陸法會的信,慢慢地就解了, 解了以後我們一千五百多個工作人員就慢慢是和諧、沒有衝突,慢慢是喜悅的, 慢慢這裡就有功德的,大家到這裡就有很大、很喜悅的功德。所以水陸法會這個 場,很多沒有參與過的人來到這裡,都會感動而能夠生信、解,能夠重生,能夠 再去利益一切的眾生;聖山建設也一樣,要由信到解,才能夠真正的去推廣。我 們聖山建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眾生離苦得樂所努力的一個場,因為離苦得樂 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環。 水陸法會在做什麼?就是在救度一切眾生,讓眾生從這裡得到快樂、得到轉換。 從水陸法會延伸到聖山建設、金佛園區,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金佛園區就像 水陸的梁皇大壇,我們在這裡發願、懺摩,懺到最後就要回到內壇;回到內壇後, 融合在諸佛菩薩的神聖中,跟各種不同層次的眾生同在一個平台,這就叫「神 聖」 ;在這裡面有諸佛菩薩跟我們講佛法道理,眾生也跟我們在同一個空間聽經 聞法,消解彼此的冤業,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們就把記憶解碼。那在聖山建設中, 就不是解碼而是種植,讓大家種植神聖的開悟種子跟功德。 什麼是對眾生最好?佛、法、僧對眾生最好。我們如何推廣佛法?那就必須要有 一個讓大家能夠信、能夠解、能夠行、能夠獲得證到果實的地方,信、解、行、 證都是在同一個時間、空間的變化中;尤其是在做的時候就是解、就是信,也在 信、解、行當中,我們就證道,這個果實是非常美好的。所以,為什麼做聖山? 因為這個過程很美,大家在磨練、擠壓的過程中,都能獲得佛法的功德。什麼叫 功德?就是從這個過程、互動當中產生震盪、產生共振,從共振裡面產生意義, 也就是在行裡面產生信、產生解、產生證。所以,做聖山主要是一個行,在這過 程中我們產生信、產生解、產生證。 所以從我在 2006 年閉關,然後我們推動「回歸總本山」 ;我先做,然後讓大家先 從自己懺悔起,想想這二十幾年有哪一些是不如法的地方?我們懺悔、回歸,找 回自己,重新安心。那我先閉了一年,大家也要學學,回歸本山、找回自己。想 想看,我們每個人都在這二十幾年產生過衝突,也產生快樂,每個人都懷念那個 過程。所以建設聖山, 「行」是非常重要的, 「行」就會產生信、產生解、產生證。 所以創造聖山就是創造安心、發心的地方,創造和諧、共振的地方,然後讓這個 共振能夠推動愛與和平的願景落實。所以「行」是最重要的,大家要參與,不參 與怎麼會有信、有解、有證呢?華嚴聖山到底是什麼?做了,我們就知道,然後 我們重新找回方向、找回目標,回到自己心靈的神聖。


一塵中現 一塵中現無限的存在

華嚴世界哪裡都有, 華嚴世界哪裡都有,可是必須要用菩提心去締造, 可是必須要用菩提心去締造, 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 發願成佛; 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 ,發願成佛 ; 所以我們環扣、 所以我們環扣、連接菩提心, 連接菩提心, 在未來的生命裡面, 我們彼此是什麼關係? 珠光相映 在未來的生命裡面 ,我們彼此是什麼關係 ?珠光相 映! 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釋迦佛發五百大願,所形成的佛土;我們都住 在這裡,也就是住在釋迦佛的國土。當我們開悟的時候,我們就住在實相的世界; 當我們還沒有開悟的時候,我們就住在貪、瞋、癡裡面,每天都在釀造這個貪、 瞋、癡的”美酒”;可是這並不是美酒,而是毒藥,所以我們要轉換貪、瞋、癡才 能脫離迷惑。貪就是貪欲;瞋就是瞋恨、對立,瞋恨就會有對立關係,這個社會 哪一個沒有你、我、他的對立關係?貪欲,哪一個沒有貪欲啊?是人就會有貪欲。 癡就是迷惑,迷惑就像遇到“魔神仔”(台語)一樣,“魔神仔”就是晚上我們 走在路上,怎麼轉都轉不出去;我們的癡就是跟“逗到”(台語:遇到)“魔神 仔”一樣,一定要有人牽、或是太陽出來,才出得來。我們學佛,就是要超越貪、 瞋、癡,能夠超越就會成為聖人,不能超越,我們就繼續做眾生。

轉換過去記憶為未來善因

在華嚴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是種子,沒有種子我們就不會轉世做人;我們每一個 人都叫做記憶體,因為記憶體才會輪迴、因為記憶體才會重生。如果你拿這個細 胞去複製成人的時候,他就是另一個人,有不同的記憶體,他不會變成跟你是同 一個人。一個細胞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有思想,我們每一個細胞都是各有各的 思想,不是說複製後就都是一個樣子──講話一起講、走路一起走,不會這樣子。 兩個細胞變出來就是兩個人,每一個細胞就是一個人、一個記憶體。像世界上的 花草樹木,都叫種子,這個種子就是開花、結果以後,果子掉在地上再生、重生; 它有季節性、時間性,什麼季節開什麼花,什麼季節長什麼東西,這就是種子的 記憶。就像菊花,因為記憶體的關係,它會開出菊花的香味、綠色的、草本的。 所以,一切的事物都是種子,種子裡面就是記憶;為什麼會輪迴?就是因為記憶 體的關係。

我們今生所做的一切,都會變成軟體;當我們這個硬體死翹翹後,軟體會再”附 身”,再換一個身體,這叫做造型改變。我們的造型一改變就是另外一個生命,


可是軟體並沒有改變。不同的軟體跟軟體之間有過去生的記憶,彼此互殺過、彼 此恩怨過、彼此做過父母兄弟;在種子裡面什麼事情都會發生,每個種子都會記 憶彼此間的一切關係,在華嚴世界叫做「珠玉相映」 ,彼此都有關係,沒有一個 人跑得掉。我們學佛,就是把我們過去的記憶體全部轉換成善的因──諸惡莫 作、眾善奉行,這是我們要走的一條成佛之路。

一塵中含藏無限的佛國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做世界宗教博物館?宗教博物館就是萬神殿,裡面什麼神、什麼宗 教都有,所以叫華嚴世界。我們就是依據這個理念,做了這個華嚴世界,讓大家 認識存在的種子,這些種子就是智慧。《華嚴經》裡面講宇宙的智慧,佛就是證 悟到宇宙的智慧。智慧有分別?有高低嗎?沒有分別、沒有高低,佛的智慧就是 一切種智、一切智智,一切都是智慧。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你有你的世界,有 夫妻、有孩子關係,有群眾關係、生計關係,這就是一個小的國土。大的國土是 一個國家,小的國土是一個個人,再小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細胞,再小的世界就是 微生物,他們都有他們的世界。一粒沙裡面就有無限的佛國世界存在,所以一切 都是智慧,一切種、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就是全部的智慧。

那我們在華嚴世界是什麼?全部都是未來佛;不管有沒有信仰,是不是學佛,這 都只是一個時間關係,未來大家終究會學佛、成佛,可以證悟到「一即一切、一 切即一」 。剛才我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就是指大家:你看我們坐在這 裡,哪一個不是一花一世界?哪一個不是一葉一如來?我們有自己的範圍、空 間,有自己的人際關係跟生活空間,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但是我們也相依相存, 不可能自己一個人活得下去,都是互相依存。

珠光相映, 珠光相映,重重無盡

我們都是互相依存所以叫做“牽拖”(台語),“牽拖”就是輪迴,我們只要互 相“牽拖”下去就繼續輪迴。所以學佛要做到無牽無罣,才能解脫。什麼是解脫? 每個人都有覺性、靈性,對不對?”我們的靈性在哪裡?有沒有看到?有沒有感 覺到?我們這個身體就像蠟燭一樣,蠟燭的光就是靈性,我們的智慧光明就是靈 性。我們的靈性,不會因為這個蠟燭燒盡就沒有了;蠟燭總會燒盡,然後就沒有 了;可是我們的靈性不是,當這個身體毀壞的時候,靈性還存在。靈性是我們成 佛的根本,沒有靈性就不可能成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具足佛性,但是要去證 悟、要去理解、要學習佛法,才能明白這個佛性,那你就可以斷生死、斷煩惱;


要走的時候,也就無牽無罣。

靈性是很奇妙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但是要經過提煉,經過提煉以後就再也不變。 沒有經過提煉,我們的靈性都是雜質,所以要修,修了以後,我們的靈性就是純 金,就不會再變,我們就會離開輪迴的牽纏;縱然我們還在輪迴裡面,也不會被 輪迴所惑,不會被詐騙集團騙走。

我們學佛為什麼要講「環扣」?一切的善,我們都要環扣,我們做的善越多、環 扣的越多,未來的生命我們就能搭上這個環扣的善緣;所以我們結善緣,把善緣 環扣起來,我們叫做「締造華嚴聖山」,我們用這個平台來結好緣,來環扣我們 跟一切眾生的緣,呈現華嚴聖山的世界。華嚴世界哪裡都有,可是必須要用菩提 心去締造。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發願成佛;所以我們環扣、連接菩提心,在未 來的生命裡面,我們彼此是什麼關係?是珠光相映。所以,每一個眾生我們都要 跟他結好緣。

學佛就是在探索不死的生命、 學佛就是在探索不死的生命、永恆的生命

我們學佛以後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止惡行善,只要你一止惡行善,你的善 緣就會“牽拖”很多。我們如果沒有止惡行善,就是做一些惡的、做一些善的, 都摻在一起,我們命運就會起起落落,有時好、有時壞。所以我們想要每一世都 好,就是從皈依三寶做起,然後一直行善,念頭不要壞、行為不要壞,這全都是 自利。自利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經營管理好,而利他就是要利益他人能夠離苦得樂。

我們現場有年紀小的、有年紀大的,可是「死亡」 ,它不管你年紀大、年紀小, 時間一到,每個人都要去報到。每一個人下一生軟體的組合不一樣、結構組合也 會不一樣;今生的結構組合是這樣子,來生的結構組合會不一樣,生生世世都有 不同的結構組合。所以我們為什麼會輪迴?就是“相欠債”(台語),欠什麼就 要還什麼,所以就會輪迴。記憶體的銜接交替,叫做生死;記憶體銜接交替,就 是我們的軟體輸入到別的地方。佛法不只是在講一生生命的道理,我們都會死, 每一個人也都怕死,所以佛告訴我們不死生命的真理,學佛就是在探索不死的生 命、永恆的生命。

佛有三身叫做法身、報身、化身。法身就是不死的身,遍滿宇宙虛空,無處不在, 佛的法身有沒有在大家的身上?既然佛的法身在我們身上,那麼我們就有不死的


藥,我們的身上就具有不死的東西,一直探討下去,我們就會找到不死的法身—— 覺性。那不死的法身就是我們的覺性,我們要找到那個覺性。

還有報身是什麼?報身就是智慧,無礙的智慧,沒有障礙的智慧。大家都會起煩 惱,一輩子都在煩惱,會動腦筋就會有煩惱。佛的智慧就是要破除煩惱這個障礙, 這個智慧叫做般若智慧。般若的智慧就是能夠透視一切物的假相,可以看到一切 的假相而能夠讓真實顯現。所以般若就是能夠通達到真實的智慧,就是佛無礙的 智慧,每個人都能夠有般若智慧,就會沒有煩惱、沒有障礙。

化身是什麼?化身就是說我們要達到無生無死、智慧無礙,要做什麼工作?我們 唯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慈悲一切,佛的化身就是應化一切慈悲,這些慈悲的應 化就是一切如意。慈悲一切,就會把對立關係消除,當我們慈悲一切的時候,就 是得到一切的福報!我們生生世世只做這件事情,就是菩提心,我們就一切都賺 到,所以慈悲就等於一切的福報。我們學佛是學什麼?不是學空談,佛法就是要 實踐,沒有實踐就叫做空談,實踐的生命也就是佛法的生命。

慈悲與禪

我們要達到覺性能夠全部歸屬實相,不歸屬幻相的話,就要禪修,禪修坐久了以 後,覺性自然就跑出來啦!自然你就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最後證到覺性的 時候,就能斷生死、成就法身,法身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叫做涅槃。我們怎麼讓 自己能夠掌控生命的自由、生死的自由、來去的自由?那就是要坐禪。靈鷲山主 要就是做二個事情,一個叫「慈悲」 、一個叫「禪」 。「禪」就是讓我們的靈性有 歸屬, 「慈悲」就是發菩提心, 「慈悲」就是一切福報的根據。我希望大家一同來 走這條「慈悲」跟「禪」的路,這條找回自己、具足一切福報的路。所以我們做 華嚴聖山,就是要共串環環相扣的成佛因緣。我們都會輪迴,所以希望大家都能 夠修持善業,不造惡業。

這個世間的經濟是無常的,沒有辦法控制;可是佛法的事業是生生世世的,不會 像泡沫經濟這樣虛幻,你只要生生世世發願行菩薩道,成就眾生成佛;當利他成 佛的時候,你的經濟事業就是佛行事業。唯有佛法事業生生世世永遠不改變,一 直走自利利他這條路,讓我們能夠圓滿成佛,這就是佛法事業。不像經濟泡沫, 佛法的經濟永遠沒有泡沫,我們一直做下去,生生世世,然後它就自然呈現。我 們這個人身有什麼意義呢?今天換了一個身體,也只是一下子、短暫的,所有都 是一下子,什麼都帶不走。唯有開發我們的覺性,是我們要精進學習的;還有慈


悲,大家真的要下功夫去做。祝福大家修行圓滿、福慧圓滿,富貴平安,事事如 意,阿彌陀佛!

心即華嚴 心就是華嚴, 心就是華嚴,華嚴就是心, 華嚴就是心, 從心開始緣起成佛, 從心開始緣起成佛 , 從心開始大悲周遍。 從心開始大悲周遍 。 靈鷲山到底做什麼?這要從愛心說起。佛陀總是忘不掉眾生的苦,總是為了讓眾 生離苦得樂;我們身為佛陀的弟子,就要承擔佛陀給我們的使命。眾生迷失在 「貪、瞋、癡、慢、疑」五毒裡面,我們互相染著,把貪、瞋、癡變成生命中苦 的結構,也就是輪迴的結構,彼此給彼此非常多的苦!所以為了讓眾生能夠離開 苦,就是要學佛、就是要依止佛、法、僧三寶。我們今天得到了佛法的快樂、佛 法的好處,我們可以證悟到一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註:四果聲聞── 初果斯陀洹,二果須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甚至於我們也可以成就 緣覺、菩薩、佛。這就是離苦得樂的一條路,我們非得走下去不可!這個世間, 只有一條路,可以讓我們離苦得樂的! 「佛」是什麼呢?佛就是覺醒的意思!覺醒什麼呢?就像天亮了,我們知道起 床,我們知道不是黑夜,可以做很多光明的事情;那黑夜的時候,我們是看不到 的,除非點燈。眾生在這個世間,就是「無明」 , 「無明」就是黑夜,在黑夜裡面, 我們彼此互相造苦業。 學佛要先自覺, 學佛要先自覺,從「六度」 六度」做起 誰能夠引導我們出離苦?首先就是佛的「覺」,能夠讓自己的「覺」呈現。再來 就是「法」 ,佛的法就是一條離苦得樂的路,是去除一切的煩惱、不生起一切的 障礙。我們每個人有了煩惱,就有障礙;有了貪、瞋、癡,就有了障礙!如何離 開貪、瞋、癡呢?我們從學習「布施」開始。 佛教最基本的一個觀念,就是「捨」 。如何捨才能夠不執著?如何布施才能讓我 們心量廣大?如何讓我們的心量跟別人的心量一樣廣大?布施是會產生空間。如 果彼此為了賺彼此的錢,那個空間就不會大、會擠壓。所以如何讓我們之間的空 間大?就是從布施來的! 我們不要看一個窮人、或是沒有錢的人,他今生可能是個窮人,下輩子搞不好他 是全球首富。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種子,都是在我們的八識田裡面,也就是在我


們生命的紀錄、含藏裡面。我們現在出生,是含藏裡面出來的一個生命;那麼下 一個含藏的生命,誰有錢、誰沒錢?不知道。所以我們今生看有錢、沒有錢的人, 都是一樣,因為他未來是我們的好緣、未來是我們的財源、未來是我們幸福快樂 的來源。我們要從布施開始,環扣這種善緣,這是我們在今生中必須要努力的! 所以,我們從布施開始,慢慢地去環扣善緣,這是最簡單的! 「六度」再來就是「持戒」 (註:六度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 定、智慧) ,持戒是什麼意思呢?持戒就是說我們有一個生命的原則,在這個原 則裡面,我們不要去找痛苦受,也不要讓別人產生痛苦。 再來就是叫做「忍辱」 ,在佛法裡面,忍是一個功德。 「忍」 ,就是不要製造糾紛、 不要製造衝突、不要製造摩擦,是消弭彼此衝突的一個辦法。人就是要通情達理, 跟誰都要通情達理,什麼叫「通情」呢?「情」就是能夠涵融的意思; 「達理」 就是你跟我之間能夠溝通,而不是說「我的道理通了就好了,你不要通!」那不 叫做「達理」 。 「達理」就是我們互相的溝通都能夠通達、都能夠交流。通情達理, 就是彼此能夠包容、涵蓋。忍辱跟通情達理是有關係的,要涵融、要忍耐。 再來就是「精進」 。我們這一生“逗到”好的佛法、“逗到”好的事情、“逗到” 這種不會變質的生命目標──永恆的真理,那我們就要精進,不要進進退退,就 一直往前走。我們不要東想西想,浪費時間,一生的生命很短,我們就浪費掉了。 我們學佛的弟子,不能說我學佛就是一個「信」就好了,我們要堅定「信」的力 量就要做功課。每天我們最少要念《普門品》 ,晚上念《阿彌陀經》 ,生活中念〈大 悲咒〉或是念「阿彌陀佛」 。我們要在生活中,慢慢地環扣佛、環扣法、環扣僧; 這樣子,我們在佛道上,就不會退失。當我們事業發生困難的時候,感情發生困 難的時候,身體發生困難的時候,在一切困難發生的時候,我們有了信仰,我們 不會被這些東西打敗,因為它不會遺棄我們的。這個信仰幫助我們在生命當中、 在生活當中有一份的力量,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能夠支持我們。所以我們要念佛、 打坐、看經,來灌溉佛法的幼苗,我們要常常澆水,拿出去曬陽光,要好的空氣, 讓我們的佛法幼苗都能夠長出來。學佛不能一曝十寒,然後好久好久才來讀一本 經、禪修一下。 再來我們要「禪修」 ,禪修可以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喜悅、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幫 助我們排掉不好的東西、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然後就是「智慧」 ,智慧就是般 若,般若就是要多看經,多看經就會消融煩惱,我們的智慧就會明亮起來。佛的 法就是通路,法就是讓我們在生命當中去除障礙、去除煩惱,讓我們通達無礙, 內心的障礙就會很少。


華嚴世界就是讓人人有成佛的機會 靈鷲山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佛法留在這個人間,幫助更多的人;因為越下去的人是 越苦,並不是越快樂,我們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夠留下好的佛法傳承,叫做經驗傳 承。所以我們做「華嚴世界」 ,就是只要有那份的心,想讓每一個人知道佛法, 那麼我們就從這裡做起,叫「緣起」 ; 「緣起成佛」就是你想要用佛法利益他人, 我們就從這裡做起,做了以後就是要「悲心周遍」 ,不要說做一個就算了,我們 要讓一切的愛心能夠遍滿我們的生活圈、遍滿我們的空間,所以叫「周遍」 。周 遍以後會怎麼樣呢?就是讓每一個人接觸到成佛的種子,叫做「緣起成佛,大悲 周遍」 ,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跟目標,讓每個人有成佛的機會,讓每一個人 推廣大悲的心,叫生命智慧的環扣。 華嚴的世界是在哪裡呢?它就像上網一樣,哪裡都是點,你可以從你這裡上網, 只要有開機的,你都可以進入;如果通通開機的話,就是華嚴世界了,你都可以 進去了。每一個人都有一台電腦,他們都開了機,你一上網就通通有了,就是「華 嚴」 。 這個宇宙的每一個眾生都是叫做電腦,那麼我們從這裡做「緣起成佛,悲心周 遍」 ,就開始上網了,我們就已經連上了宇宙的網,我們就開始有了全宇宙的緣。 可是宇宙在哪裡?雖然感覺那麼廣大,可是就是一台電腦而已。那電腦是誰在啟 動?只要我們的手指頭就可以啟動,是不是?一切華嚴就在一個「心」 。大家都 知道師父的名字叫什麼嘛?叫「心」就是「道」 ,離開心就沒有道;心就是華嚴, 華嚴就是心,從心開始緣起成佛,從心開始大悲周遍。 佛有法報化三身,一個叫做「空」─佛的體,我們大家是生命共同體叫做「空」, 叫做法身;報身是什麼?報身就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每盞燈,燈就是會 「明」 ,每一個人的心都是「明」的,這顆心就是佛的報身,每一個人的心的「明」 就是佛的報身;每一個人都能夠起慈悲心,就是佛的化身。今天靈鷲山所做的就 是「法報化三身同時啟用」 ,叫做華嚴世界。佛的體性是空,佛的智慧是明,佛 的工作就是慈悲。那現在我們還沒有到「空」的地方,我們也沒有到「明」的地 方,所以我們就從「悲心」開始做起;從「悲心」做起,做到「明」 、做到「空」, 那我們就會成佛。 所以我們是在做傳宗接代的事情,就是大家好好護持靈鷲山,把這個佛法的傳宗 接代做好;不是師父走了,大家就都沒有了,大家還是可以在這裡好好地學習。 因為我們基礎已經打好了,華嚴聖山的每個地方都是在做教育、做傳承的工作。 天地萬物一切的東西都是在做傳宗接代的事,佛法這麼好,如果我們做不好傳宗 接代的工作,這是我們做為佛弟子的失責,所以不是「師父整天搞一堆事情讓我


們去想?」不是去想,而是怎麼做才能夠讓大家更有信心、更有使命、更有明確 的生命喜悅,這是我們給大家的一份祝福。

生命共同體 生命不是長在有形有相的地方 生命不是長在有形有相的地方, 地方,不是長在泡沫裡, 不是長在泡沫裡,而是長在空性裡。 而是長在空性裡。 我們都是同一個空間、 我們都是同一個空間、同一個空的體性所長出來的不同種子 這個房子裡面都是什麼?這個房子裡面都叫做記憶跟記憶體,每一個人都有記憶 的,對不對?我們就是儲蓄了記憶,所以可以溝通、可以有想法,覺得我們是有 智慧、有頭腦、聰明的,對不對?這個是因為我們的記憶。如果我們沒有記憶的 時候會怎麼樣呢?我們如果沒有記憶,會連我們到底是不是人都懷疑了, 「咦~ 我到底是什麼?」可能連這個都不會想。所以我們在室內的每一個人都叫做記 憶,所謂體就是這個房子的空間,房子叫體;我們的每一個人叫做記憶,這個房 子叫做體。所以生命怎麼長成的?就是由這個房子裡面長出來。記憶是形成生命 的一個條件,我們這個宇宙的空間充滿了記憶體,記憶體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生 命。 剛好我們的記憶體是跟人有關,我們就形成了人;如果我們的記憶體跟螞蟻有 關,就形成螞蟻了;跟蟑螂有關,那就會很危險了,怕拖鞋(眾笑)。那我們跟 雞鴨的記憶體有關,那就穩慘了,被煎、被炸;所以跟牛有關那就是牛,跟蝴蝶 有關,我們就變成蝴蝶;跟毛毛蟲有關,就是毛毛蟲。所以生命就是我們的記憶 體跟什麼東西有關,就化現出什麼樣的生命。因為我們遍一切虛空處都有靈識, 只要有任何跟它的欲望產生勾集,它馬上就化現出那種生命。 浪起浪滅, 浪起浪滅,都是虛幻 我們的記憶就像海一樣,在宇宙當中我們整個的生命靈識就像海一樣,我們的記 憶體就像泡沫一樣長出來,之後時間到了,沒有力量再撐下去,就息滅了,又從 別的地方長出來了。所以我們的生命像泡沫一樣,記憶體就像泡沫。那什麼是真 實的生命呢?你看,海水裡面那個浪,浪就是我們這個虛幻的生命,海水才是我 們真實的生命,我們是從虛空裡面長出來的,一切萬有都是從虛空長出來的,虛 空裡面充滿了記憶,所以在虛空裡面就長出各種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會息滅在虛 空裡面,然後又從虛空裡面,記憶體再長出來,又變成物質——生命物質。所以 我們真實的生命是在虛空裡面,掩藏在虛空裡面。今天我們所以要學佛法、讀佛 經,就是要瞭解到生命是長在虛空裡面的,不是長在那個有形有相的地方,不是


長在泡沫裡,而是長在空性裡。我們的生命不是長在浪裡,而是長在水裡。學佛 的目的,就是要回到我們的空性、本來,才會不生不滅,才會不垢不淨,才會不 增不減。 生命從哪裡來?我們的生命就是想法,想法就是一個泡沫,但是每一個想法都有 好壞,好的就變成好的生命,壞的就變成壞的生命。我們的生命跟生命之間是一 個環扣的,我們會長出這些泡沫都是我們彼此的意識環扣,環扣以後彼此激盪出 生命的水花、泡沫,激盪出各種生命的變化出來。 空性, 空性,生命共同體 我們每個人都是浪花,海水裡面起的浪花,都叫做不同的生命。浪花生起來,就 是不同的生命長出來,這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像浪花一樣長出來。可是浪花是 從哪裡出來呢?從海水、從水出來的;一切的眾生都是從虛空這個空性裡面長出 來的形體浪花。所以什麼叫同體呢?每一個生命的共同源頭,叫做空性;就像海 水裡面的浪花一直生跟滅,浪花起來的時候叫生命,浪花回到水裡面的時候就是 水;我們每一個人一直長、一直長,可是回到空性的生命時,這個才是我們的生 命共同體。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同一個空間,我們都是從同一個空間、同一個空的 體性所長出來的不同的種子。就像大地一樣,土壤都是一樣的,可是土壤裡面所 長出來的種子,長出不同的樹木花草,長出萬有的生物生態;它們滅的時候就回 到土壤,土壤就是我們共同的生命共同體。所以每一個眾生都是不一樣的,都是 不同的記憶;可是我們都是從同一個空性長出來的,所以叫做「一即一切,一切 即一」 , 「一」就是空性,從空性裡面變化出來的任何記憶體都是「一」變出來的。 什麼叫同體大悲呢?觀音菩薩是覺悟得道的人、發大慈大悲的人,祂看到眾生有 難有苦、有災有難、任何的苦惱的時候,就如同我在受;雖然你是你、我是我, 但是我們是生命共同體,所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從這裡去看,每一個人的痛 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每一個人的煩惱,就是自己的煩惱。為什麼諸佛會升起這 種悲心,來救苦、來度我們?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個母親的生命裡面,我們共同的 母親就是空性。什麼叫做母親呢?我們的本性叫做母親;回到母親的地方,那我 們就不會流浪生死、苦惱。 菩薩看我們都不會找回空性,回到我們的源頭,所以菩薩就起了慈悲心,就像媽 媽看到孩子苦;然後祂就來救度,告訴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回到原來的地方,要 怎麼樣才能離苦得樂。如果照我們現在的思想一直走下去,會一直輪迴、痛苦; 如果我們可以回到佛性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變化,不會有這麼多惡性循環。我 們要開始良性的循環,找回自己,再回饋給一同長出來的兄弟姊妹──同一個空 間長出來的眾生,不分你、我,都是同樣從佛這邊來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佛性,


佛性就是我們最原本的東西,如果我們可以回到原本的東西,我們就不再輪迴、 不再苦。所以覺悟成佛的人,領悟了這樣的大智慧,祂就能夠同體大悲,發救苦 救難、慈悲喜捨的心,讓眾生能夠看到光明,看到日月、看到燈光、看到回家的 路,看到本來面目。我們的本來面目叫做空性,要回到本來面目我們才不會輪迴 生死、流浪生死。 佛、眾生與心都有覺性, 眾生與心都有覺性,是不二的, 是不二的,只是有時間的差別 我們的心就是覺,佛也是覺,覺是什麼意思?就是醒的意思。你們知道你們都有 覺性嗎?每個人都有覺性。螞蟻有沒有覺性?(信眾:有)鴨子有沒有覺性?(信 眾:有)鳥有沒有覺性?(信眾:有)鳥是不是眾生?鳥是眾生,狗也是眾生, 廁所裡面的蛆有沒有覺性?(信眾:有)牠們不是低賤的,牠們只是果報不一樣, 業力不一樣,所以在那個廁所裡面。你說牠不好嗎?你有沒有覺得廁所裡面的蛆 不好?你一定覺得不好,可是牠們很享受,在那邊滾來滾去、鑽來鑽去。 眾生都有覺性!佛是覺者,覺者就是不惑的意思,我們的心也是不惑的。你知道 你為什麼不惑嗎?當你知道你迷惑了,你就不惑了,知道嗎?你知不知道你自己 迷惑?找不到路的時候你知道嗎?“逗到”困難轉不出來的時候,你知道不知 道?知道嘛!對不對?所以都有覺性。因為我們的心會覺、會了知,眾生都有覺 性,心也是覺性,佛也是覺性,所以這個都沒有差別。差別在什麼呢?佛起床了, 我們還沒有起床,對不對?可是我們終究會起床啊,沒有不起床的道裡啊!所以 佛、心、眾生都是一樣的,只是時間上問題;那麼時間上沒有差別,就沒有差別 了。時間在佛來說是沒有差別的,在我們眾生來說,時間是有差別的。佛有沒有 時間觀念?因為祂沒有過去、未來、現在,沒有時間觀念,所以祂沒有差別。那 我們有沒有過去?過去我們年輕、可愛,未來怎麼樣?老老的,沒辦法走路,牙 齒也咬不動。現在怎麼樣呢?年輕力壯,還不錯。所以說我們有過去、現在、未 來的時間,有時間就有差別。所以我們的差別在時間,事實上我們的覺性是沒有 差別的,心、佛、眾生無差別。 學佛就是經營管理自己生生世世的生命 我們以記憶體為生命,所以我們起了什麼樣的想法就產生什麼記憶、產生什麼生 命。我們這一生就是儲存記憶,就像春耕、夏長、秋收、冬藏,我們的記憶就是 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儲存到夏長,到秋收就老了,記憶體慢慢地就會顛倒、不正常, 到冬藏的時候就死了。死的時候是什麼呢?記憶的種子就埋藏起來,埋藏到未 來,到明年的春天又會開始生出來。我們的生命就是叫做記憶體,從小開始到老、 到死叫做存檔。整個記憶的存檔就是儲存整個生命,然後掩藏到未來再復生,就 是記憶體再到有緣的地方再出生,所以記憶體就是生命的條件。那麼我們每個人


因為記憶體沒有規則的亂儲存,所以我們的生命就起起落落、好好壞壞,沒有規 則。因為我們過去沒有學佛的關係,就是做到哪裡算到哪裡,我的心情很好,我 就做一點善,心情不好就做不好的;“逗到”好人學好人,“逗到起乩的就學起 乩”(台語) ,“逗到”什麼就學什麼,到最後就是不規則的生命。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眾善奉行、諸惡莫作,這是我們的原則。我們要在生命裡面 的每一個緣都建立起善的記憶──布施的記憶、喜捨的記憶、覺醒的記憶。覺就 是什麼呢?不迷惑了,不再去執著;所以我們要經營管理自己現在的生命、未來 的生命。我們只經營現在的生命,不經營未來的生命,現在好就好,未來的事情 不去管它,佛法不是這樣講的。現在是因,未來是果;過去是因,現在是果;現 在這個果我們可以轉變成未來的因,我們要把未來的因轉變成善、轉變成好,要 把我們整個生命的善緣鋪好,不要那些是非、不好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做什麼呢? 就是身、口、意要清淨。 我們是怎麼創造我們的記憶,怎麼讓自己的生命記憶是健康的、是良性循環的, 這叫緣起。我們的緣起就是每一個起心動念跟接觸的緣都要建立在正知、正見上 面,如果沒有正知、沒有正見,那我們生命的經營管理就是不善,未來的生命就 不曉得是鴨、狗、貓、豬?不曉得變成什麼樣的生命狀況?所以我們要經營管理 生命,一直繼續到未來;尤其是學佛人經營生命是生生世世的,不是只有這一生 在經營。你說今天我做一件好事情就算了?不行!我不但今天做,來生還要做, 生生世世都要做,這叫發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緣起成佛, 菩提心就是緣起成佛,就是自利利他 菩提心是什麼意思呢?叫做緣起成佛,遇到每一個緣的時候就要發願: 「要自利 利他,要成佛」,成佛就是要自利利他。只要我們發願自利利他的這個緣起,我 們未來一定成佛,成佛的時候就能夠圓滿一切的種子。什麼叫做種子?就是記憶 體。每一個記憶體就是種子,我們圓滿了這些記憶體,都是遍智、都是正覺,都 是福、都是慧。一切種子都是我們的福,一切種子都是我們的慧,福慧具足就是 如來佛。我們現在亂發願,也不慧也不福,我們的生命就怎麼樣呢?就像我們生 了孩子,然後不聽管教,到處流浪一般;我們的生命就到處漂浮,好的也做、壞 的也做,最後淪落到我們漂浮的地方,生命就沒有價值,就隨著命運走。命運是 自己創造的,結果反而被命運牽著走,沒辦法讓自己作主、控制,這樣就是慘。 所以說,學佛的人不能慘,思思念念就是要正念、正見,要相信因果;因果就是 記憶,每一個記憶就是因,未來就是果。 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去緣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自利就是把人格、品行弄好,利 他就是讓別人也能夠離苦得樂,能夠不創造惡因、不得到惡果,就是自利、也是


利他。要讓別人不造惡因、不得惡果,就要懂得記憶就是種子,未來生命都要靠 這個記憶體去串。所以「緣起成佛」 ,我們發心的動機就是要成佛,如果我們發 心的緣起不對,那麼整個就亂掉了,那我們的生命這一輩子來到這世間都沒賺 到,沒賺到就是沒有啊、就是虧啊! 眾生即福田 每一個人的記憶體,是我們的生命彼此間串來串去。孩子是什麼?不是因為男女 欲望出來的,而是藉了男女欲望,產生生命的環境、生命的欲望,然後滑進來成 為一個胞胎。然後你說「那個孩子是我的」 ,可是那個胞胎的記憶體並不是你的。 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細胞核,去複製成為人的時候,他不會是你,他有他的記憶 體,他有他的生活圈,你是你、他是他。生命的意識是互相環扣的,每一個人都 是互相環扣,每一個人都是記憶體,這些記憶體就像土地一樣,我們有土地要種 什麼?不管是壞的土地、好的土地,我們都希望種好的東西出來讓我們收成。所 以壞的土地,我們要種好的種子;好的土地,我們要種好的種子,我們的土地不 能亂種,種了壞的種子,我們自己要收成。每一個人的記憶,就是我們的土壤─ ─生命的土壤,是我們未來再生的緣,記憶體像滑翔機這樣滑來滑去、滑來滑去, 滑到哪裡就出生到哪裡。 今天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菩提心,社會才會有這麼多問題,如果每個人都有菩提 心,社會怎麼會有這麼多問題呢?怎麼會有很多對立呢?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 母、兄弟姊妹,每一個人都是我們耕耘好福氣的地方,我們怎麼會跟他對立、跟 他不和諧、跟他不好呢?所以就是要善了之。緣起成佛就是每一個人我們都是要 讓他成佛,所以我們要成就華嚴聖山,就要著重緣起的事情,就是讓每個人來學 佛、念佛、成佛。 佛的世界都是從願力來的,你看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祂就去實踐,然後成就 了極樂世界;藥師佛發了十二大願,然後成就藥師琉璃光世界;釋迦佛發了五百 大願,然後成就娑婆世界。所以每一個佛所成就的佛國世界,都是願力形成的。 華嚴世界就是一切宇宙裡面的佛國,是無量無邊的;我們發願成就每一個人都讓 他成佛,叫做緣起,所以我們建華嚴聖山,就是要每一個人發起成佛的心。在聖 山裡面,每一個人都可以持續發緣起成佛的心,每一個念頭、緣起,就是讓人家 成佛,就是讓人家發菩提心。

播撒無盡的成佛種子 佛世界的形成, 佛世界的形成,是從菩提心開始形成, 是從菩提心開始形成,


有了菩提心, 有了菩提心,就有了成佛的心; 就有了成佛的心; 有了成佛的 心以後, 才有大悲法門去救度一切眾生、 護救一切眾生, 有了成佛 的心以後 ,才有大悲法門去救度一切眾生 、護救一切眾生 , 讓一切眾生脫離苦海險道、 怖畏恐怖的地方。 讓一切眾生脫離苦海險道 、怖畏恐怖的地方 。 華嚴世界就是一切諸佛願力集合而成的世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以外,還有重重 無盡的世界,這些世界也就是諸佛願力所成的世界,我們把諸佛一切願力集合成 一個整體的世界,叫華嚴世界,也就是「一個佛的願力,等於一切佛的願力;一 切佛的願力,等於一個佛的願力」 。 「華」的意思,就是智慧,「嚴」的意思就是 排列組合;華嚴就是用智慧組合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圓融的世界,也是彼此相 依相存的世界,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相互依持的關係網絡。 每一個人都是記憶體產生的關係,記憶體裡面有他的生命、有他的生命環境、有 他身體裡面各種組合的記憶,也有他的工作、生活、親情關係,一切關係的組合。 每一個記憶體跟每一個記憶體之間是互相環扣,全宇宙的記憶體都是互相環扣 的。 每一個眾生跟每一個眾生之間,都有無量無邊的生命關係,彼此之間有父母、兄 弟姊妹、事業伙伴的關係,每一個人就是自己的一個世界;自己的一個世界,就 環扣了無量無邊世界的相互關係。所以像我們這個記憶體,跟無量無邊的眾生彼 此是流動、互動的生命,叫做珠玉網絡。 這是從眾生層面講,叫做華嚴。每一個眾生有他自主性的一個環境,各有各的自 主性;個人的自主性裡面,又有非自主性,就是我們共同的自主性,這是網絡的 結合,我們可以從我們的記憶體,去體悟華嚴世界的組合型態。 從佛與佛之間的願力、佛與佛的世界來講,祂們的組合就是一個非常龐大、互相 環扣的體系,一切的世界是動態的,而一切的動態就是生命的變化。 法界緣起 法界緣起 所以佛說華嚴就是一個智慧的世界,每一個顯現的事物,具足了空性時,就是佛 法。當我們具足了覺性時,我們所顯現的也都是叫做佛法;不具足佛法的時候, 所顯現的事物就缺少統一性,那個變化就有對立性;只要有對立性,就會產生煩 惱的世界。所以從覺性、佛性、佛性海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是統一性,也是個 別性。所以,一切諸佛的開悟、證到佛果,就是證到整個宇宙的系統,也證到了 完整的遍知,它是互相依持、互相交參,重重無盡的相互關係。 你我之間都是互相的;有獨立的自己,然後需要一個組合才能成為一個生命。以


我們的覺性而言,是獨立的;但是以我們的身心世界——身體,它是各種條件的 組合,它必須有非常、非常多的眾生組合成這個身體,那就是彼此互相緣起,互 相為生命的條件、互相為生存的條件、互相為展現的條件,就像海裡面的浪一樣, 它會互相的激發,然後造成活化、動態的世界。 諸佛的境界是法性、也是一心,法界中的一切法都是互相緣起。法性的全體,緣 起而為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諸法;諸佛與眾生是不二的,世俗世界和佛國世界, 也是圓融無礙。因為法界諸法無窮無盡,所以法界緣起又叫做無盡的緣起;也就 是說我們的存在,是互相緣起、互相組合的條件,也就是眾生彼此之間就是生命 的緣起條件。 緣起佛國 《華嚴經》裡面,觀音菩薩告訴善財童子: 「我已成就菩薩大悲行解脫門。善男 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 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善男子,我修此大悲行門,願常救 護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畏……。」 (註: 〈華嚴經善財二十七參觀自在 菩薩章〉)就是說,這個佛世界的形成,是從菩提心開始形成,有了菩提心,就 有了成佛的心;有了成佛的心以後,我們才有大悲的法門去救度一切眾生、護救 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脫離苦海險道、怖畏恐怖的地方。所以,因為度化眾生的 緣起,在生生世世、無盡的時間,做了度化眾生的事情,才緣起佛國世界的條件。 如果不是菩提心——大慈大悲,利益一切眾,自覺覺他──如果沒有這樣的心, 這個佛國的緣起就不可能產生,也就是沒有那個“energy”(英文:能量)去產 生這種成果。 我們學佛是什麼心呢?人生最重要的路,就是生死了脫,跟發菩提心,到圓滿佛 國淨土,讓一切眾生離苦成正覺。我們人生、全宇宙的核心思想都在這裡,它是 不會變異的、廣大的佛法世界。 不忘失菩提心, 不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 不管我們是信仰哪一個宗教,都是在華嚴世界裡面引導眾生、教育眾生,讓眾生 從各種不同的環境中,理解這個真實世界,也就是這個實相世界。所以我們今天 學佛就要好好的發心,來成就利他的精神;利他,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核心思想。 所以,所謂的「不要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如果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 叫做魔業,就是不幸福、不快樂的,而且是讓自己痛苦,也讓別人痛苦的生命。 《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 :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為什麼


呢?「如來以大悲心為體故」 ,我們每一個人學佛,就是要以大悲心為體。我們 要令眾生歡喜的話,一定以大悲心為體,才能夠令眾生歡喜;要令一切眾生生歡 喜心,我們就要升起大悲心,以這個為我們生命的本體來發起菩提心,才能夠真 正的讓眾生歡喜,讓諸佛歡喜。 播撒無盡的成佛種子 《華嚴經》 :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 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 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一切眾生為根」 ,就是說一切眾生是 土壤,一切眾生是成佛的元素。如果沒有眾生,我們的遍覺就會產生不出來;以 大悲水饒益眾生、利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的智慧花朵。怎麼說呢?諸佛菩 薩以大悲水──就是大悲心,大悲拔苦、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我們有了大悲心,也就是菩提心,才能夠成就正等正覺。 所謂的正等正覺,就像羅盤一樣,是宇宙正確的思想——行門思想,沒有這個思 想,我們就沒有軌道了。宇宙沒有軌道,生命沒有軌道,地球就不知道怎麼轉, 星球也不知道怎麼產生力量。所以說這個軌道──一切眾生的軌道、宇宙的軌 道,就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們要成就、證悟,我們就要以大悲心為體, 來利益眾生;升起菩提心,來成就正等正覺的果位。 所謂的緣起,就是希望我們從過去到現在,一切的緣起、一切的善心、一切的動 機,都是讓一切眾生能夠成佛,用無量無盡的生命種下成佛的種子,所以叫做華 嚴。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為了讓一切眾生成佛;每 一個緣起都能夠長出成佛的種子,每一個成佛的種子,都會再去播種成佛的種 子,所以叫做華嚴。華嚴就是播撒無盡的成佛種子。所以,要有這樣的願力,跟 生命的能量,才能成就華嚴世界,最主要就是菩提心跟大悲心願力。 續佛慧命的心靈聖山 續佛慧命的心靈聖山 我們現在做「華嚴聖山」 ,華嚴聖山是續佛慧命的一個聖山,它就是用大悲水、 菩提心來播成佛的種,讓每一個人在華嚴聖山,都能夠傳播成佛種子的使命、生 命,使法燈傳續不息,讓菩提心、大悲水、佛種子,在這裡不熄滅;生命的智慧 環扣每一個地方,都讓人發起菩提心,建設無量的功德。華嚴聖山計畫的目的, 就是要真正做好佛法的教育,好好地把佛的法推廣出去,是安定人心、淨化心靈 的地方。華嚴聖山是建立生命信仰的中心、心靈的靠山; 「回歸總本山」 ,就是回 到信仰的根,以「禪」立基礎,共築華嚴的聖境。靈鷲山多年來的使命,就是把 過去這麼多年的基礎、種子,環扣在華嚴聖山,然後,讓這個地方真正地成為信


仰的中心;不只是現在,未來生生世世,這個地方都是有它的力量,就是心靈的 靠山。 華嚴聖山,從菩提心、大悲心開始,讓我們共同地去釀造,成就這個信仰中心, 然後讓我們的心靈,真正的有儲蓄聖靈的空間。 「回歸總本山」 ,就是說我們過去 在做世界宗教博物館,是在推動社會的心靈安定,現在我們回歸到自己的心靈安 定。靈鷲山是什麼?我們是以觀音跟禪,也就是慈悲跟禪是我們的宗風。禪是什 麼?禪就是讓我們的心能夠離苦得樂,慈悲讓我們發起菩提心。 華嚴聖山就是打造現代生活的寧靜、養生、環保,由外而內的和諧空間,創造和 諧良性的互動關係。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功利,所以我們需要和諧跟關懷的社 會;這種良性互動,是值得努力的。所以我們創造華嚴世界、華嚴聖山,就是要 創造寧靜、養生、環保,還有和諧良性的互動關係;由此對生命產生無限的希望, 就是讓來到這裡的人,感覺到神聖、靈感、喜悅。 靈鷲山是讓我們朝聖、讓我們來到這裡有很多心靈感應的聖山,一來到這裡,就 產生無限的喜悅,把世間種種的壓力、煩躁、躁鬱放下,我們來到這裡就心靈和 諧,一看到大海就和諧。像我們水陸法會的時候,多少菩薩在發心,大家一看到 都是互相讚嘆,共同產生共鳴的快樂,現在大家在那邊有條有理地生活起來,就 像極樂世界。他們都說水陸法會是極樂世界,為什麼?就是發心,沒有抱怨。發 心,沒有抱怨的時候,就會喜悅;大家看到彼此,就有共振共鳴的法喜。我們來 到靈鷲山,看到很多人的發心,無怨無悔的發心。發心就是發菩提心、發大悲心, 這個心發出來就快樂了。在這裡,生命和生命之間,植物、動物與人類是一種良 性的互動關係,有良好、和諧的互動,造就一座和諧的生命環境。這就是我們的 願景,也就是我們未來的淨土。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 生命、尊重本來 你看,我們的路是不是有很多樹到現在還長在路中間?我們從開山聖殿到雲來 集,你頭要彎一彎,要不然你就會撞個鼻青臉腫,因為那個樹就比你大,長在那 邊。我們就是尊重環境,我們尊重它是主人,不是說我們人是一切萬物之靈,可 以掌控它們的一切。我們房子裡面有很多石頭,因為它們是這裡的原住民,我們 尊重它們的存在。所以房子裡面那些石頭,又障礙空間,也不怎麼樣,我們不是 標新立異,是真心的。 所以我們對一切生命都是尊重,就是叫華嚴世界。大家知道什麼叫華嚴世界?和 諧的相處,良性循環的在一起,每一個種子跟每一個種子之間,都互相沒有辦法 分開,因為彼此都是養分。在華嚴世界的建設裡面,就是自然,尊重一切的本來;


本來它們就是原住民,尊重它們的本來,不要侵犯它們、壓迫它們、欺負它們, 我們的環境自然就漂亮了。禪,回歸一切本然,就是一切不要標新立異,我們做 的就是那麼樣地自自然然的,讓我們習慣習慣,什麼也都很習慣。 緣起世界和平的聖山 華嚴聖山建設,從近處繁榮地方,以至於淨化整個社會。我們的道場是世界宗教 博物館的母體,多年來,世界宗教的朋友們,來到這個靈性的空間,都說這裡是 天堂、極樂世界,與我們歡喜共享生命的成長、體驗。華嚴聖山計畫,將會是繼 世界宗教博物館之後,本著大家悲心大願,再一次讓靈鷲山從台灣走到全世界, 從個人內心的寧靜和喜悅,到整個生命皆充滿無限的希望,從不動本處而遍十方 世界。二十一世紀,面臨全球化潮流的衝擊,身處虛無主義、文明衝突、倫理瓦 解等困境的人們,亟需重建心靈的故鄉,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諧;心靈和平,我 們才能有人間天堂,沒有和平,哪裡都是恐怖、不安的。華嚴的目的就是和平大 同,就是以地球一家、世界和平來創造華嚴,推動華嚴,釀造和平的緣起。 靈鷲山的出現就是為了這件事,一大事因緣出現的,這是我們的使命。靈鷲山就 是和平的聖山,世界和平的聖山;聖山為的是和平,建立一座和平聖山,成就華 嚴淨土,它為世界和平帶來一幅理想的藍圖。聖山就是華嚴淨土,正覺的世間, 一想到靈鷲山,就是緣起世界和平的聖山。華嚴最重要就是人人可成佛,每一個 人,只要有善心,把善心播種下來,推動每一個人都讓他們有信心,這就叫做佛 的世界,也就是華嚴世界。善是世界共通的,我們要推動這個善來啟建聖山。

一心即是華嚴法界 為了成佛, 為了成佛,我們從悲心開始做, 我們從悲心開始做, 從悲心做到無礙的智慧, 做到明覺, 從悲心做到無礙的智慧 ,做到明覺 , 做到明而知空、 空而知明, 做到明而知空 、空而知明 , 就能夠達到成佛的果實。 就能夠達到成佛的果實 。 華嚴與禪 華嚴是果地的呈現──也就是禪宗證悟的果實,叫做「華嚴」!我們修禪,修自 己能夠開悟!當我們在修的時候,就是要離心、離意、離識,意就是做作,識就 是分別,心就是知了──知了、分別、做作!所以要離開心意識再來修,才能夠 證悟本來──就是本來面目。


什麼是本來面目呢?禪宗根本理念,叫做涅槃實性,實相無相。真心,就是禪的 心,就是遠離相的覆蓋、相的假象!所以禪就是心,心回到心,心就住於本心, 心住心位,這個就是禪。要修就要離心意識去修,就是要無念──無念諸念,無 念諸相。無念,無住!不念諸相,不住諸相!無念,無住,無相!在無念、無住、 無相之下,來”match”(英語:遇合、契入)真心的證悟。所以說禪就是要回 到本來、回到本心。當我們證悟的時候,萬物都是心光,一切都是心光!所以華 嚴世界,就是心的光明。真理是普遍的,無論哪裡都可以找得到,即便是最黑暗 的地方也有真理,這個真理就是心的光明,無所不在。 真理只有一個,一切萬有的核心也只有一個,就是真心,真心也就是我們的本來 面目,離一切相,雖然是離一切相,但是能夠普明、普照一切,像太陽一樣覺照 一切的世間種種而不染污!我們透過修行、看經的探討,才能夠發現真心,才能 夠瞭解它的本質、本性,然後把這個真心──也就是實相之性,安住在離相裡面! 我們在華嚴世界裡面,是種子遍滿,可是都不離開真心,也就是不離開我們的本 來面目。華嚴世界就是心顯現的種種因緣、變化,心所顯現的東西跟能顯的真心, 它是有距離跟隔閡的。心所顯現的就像鏡子所呈現的一樣,鏡子外面的東西,不 可能是鏡子裡面的東西,鏡子是沒有東西。所以華嚴就是種種的顯現、種種的變 化、種種的發心,我們要知道都不離開一心!「一心不離華嚴,華嚴不離一心」, 這就是禪跟華嚴的互動關係。 我們參禪開悟以後所顯現的一切,就是不對立的世界。不對立的世界就是禪的世 界,禪的世界就是華嚴的呈現。心是絕對的,真心是絕對的、沒有相對的,所以 沒有一個人叫做「我」,那麼「我」所顯現的一切也不是其他。真心就叫實性, 實性就是能遍滿在一切物質裡面,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華嚴經》就是心量的 呈現,由無到有,由有到無。禪也是這樣,一切都沒有,無所得,從這裡面去呈 現一切的存在跟變化,叫做真心的容量。如果有「我」去呈現這些,就是對立關 係,沒有辦法融到「無我」 。我們的心是實相無相,所以可以讓一切相無礙地在 我們的真心呈現,這就是華嚴思想跟我們的關係,就是生命共同體。心就是華嚴 世界,華嚴世界就是心;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 我們修行就是為了了脫生死、證悟成佛,有了這份的證悟,有了這份的了脫,我 們才能夠鞏固菩提心,生生世世才可以不退轉,才可以成熟菩提心。不管怎麼說, 我們叫做「心即是佛」,如果我們能夠悟心,就是有成佛的條件。我們只要發心 成佛,就是每一個心念都是普賢、每一個心念都能自在、隨處解脫,我們每一個 心念就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聞聲救苦,所以菩提心就能夠豐富我們的福慧。我 們每個人的心就是涅槃妙心,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心,這是我們要去修持覺悟, 然後證得;如果不去證得,我們的發心就比較虛幻。


禪跟華嚴是同一個東西,禪的證悟就是華嚴,華嚴的核心就是真心,就是禪的本 來面目,本來面目能夠呈現華嚴,華嚴能夠呈現一心,一心可以呈現華嚴,禪跟 華嚴是不二。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我們在學習佛法當中,不是讀那部經就變成那個樣子,其實讀經是能讓心的華嚴 呈現;不是讀了《華嚴》就是華嚴,而是要讓我們心的華嚴能夠真實呈現在生活 中。禪宗的精神就在這個心,一切的法都離不開心,離開心就沒有什麼法,心無 法,有心才有法,所謂的「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也就 是指我們這個心。 《華嚴經》中說:初發心之時便成正覺(註: 《華嚴經》卷八< 梵行品>: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 , 這個就是菩提心,我們的菩提心就等於佛行菩薩道的大悲心,就是無盡法界的緣 起心,也就是「悲心周遍,緣起成佛」的華嚴世界。 佛法講「緣起性空」 、 「性空緣起」 , 「緣起性空」就是你只要看到一切緣,你就知 道一切緣都是依空而立, 「性空緣起」 ,就是依空而生起一切的緣,法界永遠都是 這樣子。一旦皈依佛法、開始修行,就要緣起性空──一切所碰到的東西,這些 緣都是空性。有緣起性空的心,就歸於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無 生的心;接下來可以安住涅槃,涅槃就是無生滅的心。 要用周遍的慈悲,無量無盡的生命去播下菩提種,成佛的種子就是菩提種,這個 就是華嚴精神,比如說我們現在蓋聖山──華嚴聖山,就是希望每一個人未來成 佛,叫做緣起成佛。每一個人在做華嚴聖山的時候,心念非常重要,播下成佛的 種子就是華嚴精神,就是無盡的生命播下無盡的成佛種子,要有這樣的願力和生 命能量,才能成就華嚴世界。 華嚴世界就是做「緣起成佛」的工作,以佛法利益他人,就要「悲心周遍」 ,我 們要讓一切的眾生都能夠升起菩提心,讓他們都能夠成佛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如 同《華嚴經》所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以悲心來周遍「一葉一如來、 一花一世界」 ,讓每一個眾生接觸到成佛的種子,都能夠推廣大悲的心,讓人人 都能夠成就成佛的機會,這就是生命的智慧;就是讓每一個種子跟每一個種子是 互相環扣的,這個叫做華嚴世界,也是每一個種子──就是每一個人的記憶、緣 起──互相環扣而成的一個世界。 像銀河系,你看每一個星、每一個星都是獨立的,可是它們之間又互相環扣,它 們有一個旋轉的方向,有動的軌律。現在開始大家發起菩提心,然後再去環扣菩


提心;還沒有升起菩提心的,就去啟動他們的菩提心,像銀河星系那樣環扣,然 後它就變成一個佛世界。佛世界怎麼成就的?就是這樣子來的。 所以,讓一切的愛心能夠遍滿我們生活圈的空間, 「緣起成佛、悲心周遍」就是 讓每一個眾生接觸到成佛的種子;推廣大悲的心,讓大家都能接觸成佛的機會, 這就是生命的環扣。華嚴就是宇宙,華嚴不是因為佛證悟後說「華嚴」才存在的, 華嚴世界早就存在了,佛證悟了,然後告訴我們怎麼再去證悟。我們怎麼再去續 佛種子,怎麼呈現生生不息的華嚴,那就是我們現在每一個人要發心成為成佛的 種子──菩提心。 華嚴不是指哪一個特定的地方,全宇宙所呈現的都是華嚴;而「緣起成佛、悲心 周遍」表示我們跟全宇宙的緣起連接上線;心就是種子、就是覺、就是菩提心; 如果你悟到這個心,它就是菩提心;我們每個人都有菩提心,你沒有悟到這個心, 所以就沒有辦法成佛,就沒有辦法升起菩提心,就沒有辦法自覺覺他。我們的心 本來就可以自覺覺他,因為沒有悟的關係,覺自己就不夠了,覺他更麻煩。心就 是道,離開心就沒有道;心就是華嚴,華嚴就是心;從心開始就是緣起成佛,從 心開始就是悲心周遍。佛的體性是空,佛的智慧是明,佛的工作就是慈悲;為了 讓我們成佛,我們從悲心開始做,從悲心做到無礙的智慧,做到明覺,做到明而 知空、空而能知明,就能夠達到成佛的果實。 華嚴淨土是人人成佛,對任何眾生都要看他是佛;就是說每一個眾生就是一葉一 如來的佛,一花一世界的佛,每一個眾生本來就是他的世界裡的佛。我們人呢, 常常有輕慢心、有分別心,有對立的各種差別,其實《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切 眾生本來就成佛了。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世界,我們的那一個世界就是「一 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本來就是。所以從華嚴世界的角度去看,每個眾生都 是未來佛,表示每個眾生不要輕看自己、輕忽自己,要從這裡去了悟、肯定我們 的存在是什麼。我們不相信自己是一葉一如來,就必須受很多的苦、必須受很多 的難,我們不去了解、開悟本來,所以我們就輪迴苦。

華嚴世界的種子 華嚴世界的種子── 種子──靈鷲山的願力與使命 ──靈鷲山的願力與使命 從世界宗教博物館來鋪成和平大道 從世界宗教博物館來鋪成和平大道, 館來鋪成和平大道, 用水陸法會接引未學佛的人來締造華 用水陸法會接引未學佛的人來締造華嚴聖山 締造華嚴聖山。 嚴聖山 靈鷲山的願力、使命是什麼呢?就是傳承佛法、利益眾生,推動生命教育,共創 愛、和平、地球家。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很多人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目標, 沒有辦法選擇正確的生命方向,所以我們在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全國的學校,共


同推動生命教育。 「愛、和平」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從 1991 年博物館籌備處成立, 我們就開始做「尊重、包容、博愛」 ,共創愛與和平地球家的工作;推動愛與和 平地球家的原動力,就是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使命。靈鷲山一直以來,馬不停蹄地 傳送佛法、傳遞愛心與和平的良藥,到世界每一個苦難的地方,為社會和諧、為 世界和平盡心盡力,並且啟動愛、和平、地球家的志業。 世界宗教博物館是靈鷲山教團的開始,為了蓋這個博物館,我們有了靈鷲山組 織;如果不是為了博物館,這個組織是沒有的;而我們蓋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目的 就是推動宗教交流、共創和平。博物館是多少人蓋呢?是誰出錢呢?世界宗教博 物館的費用都是每一個人一百塊、一百塊募來的,是三十幾萬的護法、善信奉獻、 布施;經過長達十年多的歲月,從一無所有到為國際所矚目、讚嘆及祝福,成為 台灣佛教徒在人類文明開展的過程中,有一個好的記憶。 第二個就是冥陽兩利的水陸法會,我們透過這個法會來消弭災障、災難;不要看 這只是一個超度法會,事實上它可以消弭很多的紛爭,還有消解我們的冤業、災 難。我們每年盡心盡力讓水陸法會能夠圓滿,也讓水陸法會能夠利益很多的眾 生,讓他們從這個地方進入佛法,找到安心,找到安身立命的生命方向,這就是 我們的菩薩道;我們的菩薩道是從水陸法會開始,來接引很多沒有學佛的人,讓 他們從這個法會進入學佛的歷程,然後來利己利人。每年七天的水陸法會,我們 很嚴謹地把水陸法會推廣出來,讓大家在這裡能夠淨心、淨化社會,轉化我們的 內在,改良社會的煩躁、不安和恐慌,水陸法會是一個讓大家能夠成就菩提心的 地方。從世界宗教博物館來鋪成一條和平大道,用水陸法會來接引很多未學佛的 人來成就華嚴聖山。 再來就是禪修的推廣,靈鷲山從萬人禪修到寧靜運動,一直在推廣「和諧社會」 的訴求。過去,政治的對立性太強,讓大家內在的壓力、煩惱很多;我們現在一 看電視,我們的心就產生恐慌,就會產生憂鬱、躁鬱。所以我們用寧靜運動來淨 化社會的不和諧;心和平,世界就和平了,所以我們用寧靜來和諧社會、來轉換 衝突。 現在,我們建設華嚴聖山。華嚴聖山是靈鷲山繼創建世界宗教博物館後,為了利 益眾生所做的志業,是靈鷲山四眾弟子生生世世一直要耕耘的華嚴淨土;也就是 要啟動每一個人的菩提心,大家的菩提心起來了,華嚴聖山就起來了;如果大家 沒有菩提心,就沒有發願成佛、自利利他;這個心沒有起來,華嚴聖山是起不來 的,所以我們推動發菩提心,來成就華嚴淨土。

華嚴世界的實踐── 華嚴世界的實踐──普賢十大願 ──普賢十大願


每一個眾生都具足佛、 每一個眾生都具足佛、如來的德相, 如來的德相, 未來不可能不成佛的, 未來不可能不成佛的 , 一定成佛! 一定成佛! 靈鷲山要做的就是「緣起成佛、悲心周遍」的華嚴世界;緣起成佛就是說我們只 要一有緣就讓眾生發菩提心,一有緣就成就眾生成佛。所以我們緣起就是要讓大 家成佛,讓每個人只要一發心就能轉成菩提心;華嚴世界就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 有機會參與、都有機會加入,然後結人人成佛的善緣;緣起就是只要“逗到”就 是緣起啦!只要碰到就是緣起!有了這種緣起我們就可以接上菩提心,然後在未 來的生命裡面就可以成佛。 當然我們不是那麼簡單啊!我們還要做普賢十大願!我們華嚴世界就是要做十 個工作,第一個就是「禮敬諸佛」 ,禮敬諸佛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禮敬佛、法、 僧就是禮敬諸佛了。我們看到佛像、聖者,當然我們要禮拜。那其他的眾生是不 是佛呢?他們是未來佛。所以我們不但要把過去佛當做佛、現在佛也當做佛、未 來的佛我們還是當做佛。所以禮敬諸佛,眾生都是未來的佛,現在佛、過去佛、 未來佛,我們都要禮敬。 第二個工作就是「稱讚如來」 ,不能說佛的壞話,過去佛的壞話我們不能說,現 在佛的壞話我們也不能說,未來佛的壞話我們更不能說;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 佛、未來都會成佛,因為每一個眾生都具足佛、如來的德相,他們未來不可能不 成佛的,一定成佛!經典中說我們要供養幾億的佛,怎麼供養得到呢?要成佛要 供養幾億萬的佛才能夠成佛啊,那我們從那裡找?當然從眾生裡面找佛,我們才 有辦法供養那樣多佛啊!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對一切眾生下功夫,做供養、做布 施、做一切增福的事情?因為把一切眾生當做佛看的時候,我們未來的功德就無 量無邊,在未來就可以早點成佛。所以要稱讚諸如來,我們不能毀謗,彼此毀謗 都不好、毀謗佛也不好、毀謗眾生也不行,所以說我們要稱讚如來。我們不能兩 舌挑撥、惡語、妄語,這樣子就不是稱讚如來,我們就破壞如來了。所以我們要 把一切眾生當做佛,要稱讚眾生、禮敬眾生。 第三個就是「請轉法輪」 ,我們要常常請善知識講法,讓我們能生起信心、不墮 輪迴;讓妄念能夠清淨、痛苦能夠消除、煩惱能夠清涼。請轉法輪就像現在大家 來聽師父講法,對不對?有沒有好處?對善知識,要多請轉法輪。大家都是善知 識,每一個人都能夠傳播佛法,把佛的法傳播的很好;然後每一個人都能夠說法, 這個就是請轉法輪了。你不說法就沒有人轉法輪,所以大家都是可以轉法輪,知 道嗎?大家如果不轉法輪怎會有這麼多信徒來聽師父講法呢?因為你們轉、轉、 轉,轉這麼多人來,再來轉大法輪;小法輪要先轉,大法輪後面轉。所以都要轉,


慢慢轉,不轉不行,是不動的。 再來就是「懺悔業障」,我們要隨時懺悔過去跟一切眾生所結的冤業、恩怨,要 常常懺悔才能解冤、解業。大家知道嗎?冤業一起來,讓我們多煩、多難過啊! 夫妻成仇、兒子不認帳,子女、父母都不認帳, 「哎,你算老幾?」 「你生我,有 什麼了不起?」什麼都不認帳。我們能怎麼樣呢?要懺悔業障──懺悔我們過去 跟他有不好的業力勾集,希望在未來的生命,我們能夠做好。懺悔就是要懺悔、 改過,懺悔沒有改過,就不會有善業;所以不但要懺悔,還要改過、轉換成善的。 業障懺悔了,我們才會清涼、才會重新開始,那些以前造過的業才會消,現在造 的業才會好。所以懺悔業障,就是我們要懺悔過去、轉換未來。 第五個叫做「請佛住世」 ,請佛住世什麼意思呢?就是佛住世、法住世、僧住世, 我們要造佛像來讓佛住世,要念經典讓法住世,要供養僧,讓這個善知識住世, 要具足三寶住世才叫做請佛住世。所以請佛住世就是要供養三寶、要護持三寶、 要讓三寶能夠常住不壞,我們生生世世才能夠接觸佛法。僧安住、法安住、佛安 住的地方,就是道場;華嚴世界就是讓三寶都能安住,然後我們才能傳承佛法、 利益眾生。 第六是「常隨佛學」 ,我們每個人不能懶惰,要隨時隨地跟佛學習。我們常常經 也不看、法也不聽,只顧做生意、賺錢,然後“逗到”煩惱、“逗到”障礙的時 候,就怪佛不保佑: 「我信那麼多佛、供養那麼多佛,佛一點也不保佑我,所以 我改信別的教。」這個不是正知、正見!佛法是向內求,不是外求。內求才能得 到正知、正見;外求只會得到消長,一下子消掉了、一下子增長了。外求一定是 消長的,不會永恆;只有內求自己的覺性、佛性,內求的智慧,才不會毀壞。所 以請佛住世,就是要向內求,不要向外求;內求才能明心見性,要內求我們的常 住法身。每個人要回到自己本來的面目,回到我們法身的自性,遠離幻覺、幻相; 我們不要因為錢財就忘失了內求的工作。請佛住世跟常隨佛學是有關的,常隨佛 學就是要常常讀經、拜佛、禪修,沒有禪修我們就很難進入明心見性;沒有拜佛, 我們的慢心就很難降伏。 像師父“逗到”德行好、有證悟的修行人,我都頂禮;只要做了對佛法、對和平 很好的事,我都頂禮;因為做得太好了,為什麼我們不頂禮呢?我們感恩他做了 這麼多很好的事啊!所以只要為佛法出錢、出力,做了很好的事情,我們很感恩 就會頂禮。常隨佛學就是要有謙卑心,要用很謙卑的心去學習;我們不要驕傲, 驕傲就什麼都學不到,驕傲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所以把傲慢心拿下來,我們 才會快樂。所以常隨佛學就是要好學,要常常跟隨善知識學習。 第七條叫「廣修供養」,就是我們要常常做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的事。供養


是非常好的資糧,我們學佛的人就是兩種資糧:慧的資糧跟福的資糧。慧的資糧 就要讀經藏、多聞佛法,福的資糧就是廣修供養。我們不是說要供多少錢,不是 這樣,供多少心這才是最重要的;要供多少心,不是要供多少錢,心才是最重要! 我們不要說「我只供這一點點,不好意思。」,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就可以了,但 是不要借錢來做供養,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有多少就做多少,盡心盡力;我們也 要把家庭照顧好,不要把家庭照顧到沒了,那就不行,因為生活是很現實的。我 們有多少就供多少,供養的心才是最重要;供我們的勞力、供我們的發心、供我 們所擁有的,然後不會讓我們負擔的,那就是供養了。所以廣修供養,就是修福 跟慧,佛的名號有福慧兩足尊,就是廣修供養才得來的。 再來就是「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看到人家做功德的時候,我們也幫忙他做 一點,有時間就幫忙做。隨喜就是看到什麼就做什麼,人家在做的時候,我們要 隨喜、讚嘆,不要人家做了,我們嫉妒心就跑出來, 「你又沒有比我行,你做這 麼多幹什麼?」這樣子不行。隨喜就是說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喜悅地去奉獻、供養, 做功德是隨喜為主,不是要捧多少錢去做功德,我們講一句好話就是隨喜功德。 所以我們隨時隨地要做一個佛的義工, 「我天天替佛打工」 ,要這樣子想,隨喜功 德就做好了。 第九個叫做「恆順眾生」 ,什麼叫恆順眾生?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 變就是說我們的覺性是不變的,但是跟眾生的緣會變來變去的。恆順眾生就是我 們的覺性是在一切處,什麼意思呢?就是不計較,恆順眾生就是不計較的心。恆 順眾生就是我們的覺性不變異,然後我們用不計較的心、平等心善待一切眾生。 就像水溝,不管是河水、混水、乾淨、不乾淨的水,水流過了,溝還是不變,溝 恆順水,溝還是溝、水還是水。佛有十個名號,裡面有「善逝」 ,善逝世間一切, 善逝就是恆順的意思。(註:佛十號之一)善逝就是一切的緣,佛都以善來讓它 過去,祂都以善逝來對待一切。 第十個叫「普皆回向」,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回向,如果不回向,就是沒有 那麼準,像我們打靶,就沒有那麼準。怎麼回向是最好呢?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我們念什麼經、念什麼東西,都要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願眾生脫離輪迴、願一 切眾生能夠趨入正法、願一切眾生能夠成就佛道;我們做的任何小小的功德,都 要回向一切眾生離苦成佛。我們常常這樣子回向讓別人成佛,那麼成佛就快了; 如果都不回向,成佛就慢了。我們隨時隨地要回向,導我們的念頭去利益眾生, 時時刻刻都不忘失眾生,這個就是菩提心啦! 所以普皆回向,就是起一點善念也要回向;吃到好吃的東西,願一切眾生都能夠 獲得這麼好吃的東西;我現在坐車坐得很舒服,要願眾生也能夠享受到坐車的快 樂。每一個我們覺得好的,都要做回向、供養,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大,心大才能


夠容納福氣,要不然福氣都裝不進去。所以打開福氣之門,就叫做普皆回向。 華嚴聖山,就是做緣起成佛的事,就是要讓大家都能懺悔業障、普皆回向、隨喜 功德、廣修供養、恆順眾生,讓眾生都能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常隨佛學、請佛 住世、請轉法輪。所以我們要做大悲周遍的事情,就是讓每一個人都能發願成佛, 一直做下去,我們的悲心就周遍了,這叫「緣起成佛、悲心周遍」 。學佛,自己 學了都不推銷、不推廣的話,是不會進步的;要進步就是要把「緣起成佛、悲心 周遍」的傳銷做好。傳銷要做得好,自己要有東西呀,自己沒有東西,傳銷是做 不好的;要自利圓滿,利他才能圓滿。 所以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發緣起成佛的菩提心,讓我們的悲心周遍,來讓一切 眾生獲得無量的福祉,這才是我們生生世世享用不盡的快樂。我們把悲心周遍做 好,一定是無往不利的萬靈丹,所以希望大家都有福氣、有智慧!阿彌陀佛!

華嚴世界的展 華嚴世界的展現──愛與和平 ──愛與和平 靈鷲山的志業,就是華嚴世界的呈現。華嚴淨士是什麼呢?就是每一個人成佛的 道場。任何一個佛國世界,都是華嚴淨土,華嚴淨土就是當下播種、當下成長、 當下成佛。我們如果不播種,就少了這份呈現、少了這份美好。華嚴世界就是花 的世界,就是智慧的世界,花的世界就是展開、呈現,你看花多漂亮,一朵花用 力地開放,展現它的美。 讓人人覺悟成佛的種子是在每一個人的推動下產生的。因為每一個人的記憶,就 是讓我們的菩提種、菩提根、菩提樹、菩提葉、菩提子長出來!我們不做,怎麼 長的出來呢?師父只是啟發大家,師父只是帶領大家、鼓勵大家,一起有這個空 間、一起有這個場、一起有這個使命,來把我們幸福、快樂、解脫的華嚴世界把 它呈現、把它展開。這是幸福的、快樂的! 華嚴世界的呈現也就是推動愛與和平、全球倫理。我在南非的時候,接受邀請參 加世界宗教大會,那個大會的目的,就是要維護世界的全球倫理。全球倫理的四 個要素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再加上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理念─ ─愛與和平。所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的全球倫理加上愛與和平, 是我們必須要推動、進行的,因為這是廿一世紀必須走的一條路。 現在這個世界交通發達、資訊發達、我們彼此沒有辦法分離。所以我們最重要的 就是保護地球、保護人心,讓人們真正地愛護他的家庭──地球家。如果我們不 愛護這塊土地、這個地球,不管是哪一個宗教、哪一個種族、哪一個國家,知道 嗎?我們的子子孫孫再也不能在地球上生存了!地球被毀掉了嘛!我們是世界 公民,絕對不是一國一族的公民。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必須有世界的觀念、國


際的觀念、人類終極關懷的觀念──就是愛與和平。 世界宗教博物館它不只是一個硬體,軟體還需要大家、全人類繼續地推動,才能 夠呈現這份的意義跟生命。那我們靈鷲山的貢獻是什麼?我們希望用大家的心, 用大家的願力,繼續推動愛與和平。 世界宗教博物館是廣結善緣的地方;接下來,靈鷲山要落實的是教育與慈善的志 業,也就是落實福慧雙修的心靈福祉工作。我們的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菩提心 就是做善的心,成佛的心就是利他的心,自利利他的心就叫做菩提心。所謂的自 利──就是把自己的行為完全轉換成為利他。大家知道因果、知道福祉是什麼? 就是究竟利他才能有福祉,究竟利他才能有快樂,究竟利他人人才會彼此需要。 我們已經掌握到這個樞紐,還想放棄這個菩提心嗎?靈鷲山的方向是始終如一 的,宗博已經成為推動愛與和平、全球倫理的基地,我們要善用它,完成更廣大 的利生事業。 弘法是從生活中不斷做自利利他的一個過程。自利方面,是從身、口、意去修行; 從戒、定、慧──戒就是生活的原則;定就是我們如何找到方向、目標;慧就是 如何覺察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找出我們的抉擇,這樣去下手。利他的方面是 發菩提心,從六度、四攝做起,平常我們在任何時候,跟我們在一起的人,我們 要給他佛法,請他來學佛。 (註: 「六度」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 若; 「四攝」為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及同事攝)

我們隨時隨地要反省自己的修行,要檢驗弘法利生的發心跟願力。我們到底有沒 有慈悲心?到底有沒有實踐力?就是看你對眾生的愛心,是怎麼表達的,怎麼去 得到這份利他的心。這是身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要求與本份。大家要做眾生的表 率,推動建立愛與和平的世界。靈鷲山的特色就是修行的主張──三乘合一,回 歸佛陀的本懷;弘法的主張──是愛心、環保、和平、地球家。這就是華嚴的精 神啦!


附錄: 附錄:從本地風光到華嚴世界( 從本地風光到華嚴世界(心道法師 2005 年北京大學演講) 年北京大學演講) 樓(宇烈)所長、王(堯)教授、各位法師大德們、各位朋友們,大家吉祥如意! 很高興能在北京大學這個文化學城相聚,分享我多年來推動國際宗教交流與佛教 當代志業的經驗,希望這份的聖道因緣,成為提升生命教育的敲門磚。 為何需要一個全球化下的時代性佛教教團 我們知道西方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跟天主教、伊斯蘭教,他們有非常多的大學, 訓練了非常優秀的傳教士,而且他們有非常現代的組織系統,很有規劃的智囊團 來做弘法、傳教的工作。相形之下,佛教比較沒有這樣優良的教育場所,還有組 織系統;佛教裡面是有教育系統,但推向國際的組織,就要向西方學習。西方文 明創造了一個物質消費、 「文化失調」的現代化現象,雖然已經有很多的宗教人 士注意到這樣的問題,但這套以物質為主的西方強勢文化,隨著交通、資訊的發 展以及全球化思潮的擴散,仍然持續扼殺許多值得發揚的傳統價值,更威脅到人 類賴以生存的客觀環境。 科技濫用與生態危機 「全球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的意義上,是由於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自然又失去 控制所引發的,深刻地反映了人類文明發展與自然生態間的矛盾。物質科技高度 的發展所帶來的生態危機、過度開發,引起綠地不足、水資源缺乏,在南美、非 洲等第三世界國家,造成嚴重的貧窮、飢荒的問題。除了環境污染,能源、資源 的枯竭之外,也造成了地殼下陷、物種滅絕、基因病變等現象。長久下來,自然 資源過度地消耗和生態環境過度地破壞讓全球暖化日益嚴重,而聖嬰現象的持續 燃燒,去年底(2004 年)的南亞海嘯及上個月美國紐奧良發生的災難(註:2005 年 8 月底卡崔娜颶風肆虐美國南方墨西哥灣沿岸各州,造成慘重災害) ,就是這 些現象的後遺症。在可預期的未來,這個狀況將不斷地出現,對同屬地球這個大 家庭的一員而言,無一可以置身於事外。 全球互動所帶來的文化接觸、 全球互動所帶來的文化接觸、對立與衝突 對立與衝突 面對緊密關聯與高度互動的全球化時代,不同文化的接觸往往產生巨大的衝突; 就像阿富汗大佛的被摧毀、紐約 911 事件及倫敦地鐵的恐怖襲擊。因此,如何轉 化衝突?將會是全球化時代下的宗教所無法避免的課題。湯恩比博士(註:二十 世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一個觀點,他說: 「挽救二十一 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國古老文化理


念的推廣和實踐,而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的佛教可扮演一定的角色。 成立一個時代 成立一個時代性的佛教志業 性的佛教志業 面對上述的問題,西方的反省與東方的覺醒是文明平衡一體兩面的契機。做為東 方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文化圈」 ,我們要積極吸收自己的文化乳水,還要善 於觀察世界潮流以及時代的因緣,在鞏固自我文化的前提下來吸收多元文化。人 類文明史上曾經締造過無數的文化圈,在世界上現存這麼多的國家中,唯一一個 歷久不衰、令人期待的古文明,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中華文化 不斷與外來文明交會、融合、創新的歷史,中國人的血緣可以說是「文化基因」 的血緣!從早期儒家「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到東方文明 中「儒、釋、道」的精髓,在中國這個大熔爐中合一,它所象徵的就是「仁愛」、 「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優美的人倫品德與文化傳統成為東方世界的精神主 軸。從中國傳到東北亞的日本、韓國和東南亞一帶,後來更隨著東方人移民到全 世界,逐漸散播成為世界性的一個「文明基因」 。這是優質的文化特性,也是對 世界文明的傳承使命跟貢獻。 當西方社會面對生態危機之後才開始注意到「萬物平等」的觀念,而這個觀念乃 是在中國已經綿延數千年「敬天」 、 「仁民」的傳統觀念。這種文化返回東方的趨 勢,也是我們積極提出「愛與和平地球家」理念的根源。在這個理念下,一個具 時代性的佛教教團有它形成的契機,因為佛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胸懷吻 合了全球化下的人性化需求,簡約、樸實的戒律傳統是解決複雜的資訊網絡及追 求物慾價值觀的一帖良藥。另外,我們長年接觸世界宗教,深深感受到文明衝突 的壓迫性;但在審慎的觀察後,來自於民族的優越性、霸權的掠奪性,假藉宗教 之名更甚於宗教自身的衝突。因此西方宗教的全球化及國際化組織,早已積極、 嚴密的發展至今,伴隨濃厚的經濟、政治目的擴散到亞、非國家。反觀佛教在所 有宗教中是最重視內修系統而外在組織顯得鬆散,卻隱含著一股潛在的靈性氛圍 及和平、和諧的動能。因此,無論從時代的需求或是從佛教的精神理念出發,我 們都應該積極地建立國際化、資訊化、組織化的佛教教團來回應這個時代。 從生活禪的文化理念, 從生活禪的文化理念,開展到華嚴世界的空間 開展到華嚴世界的空間 一個團體的核心價值就是「文化理念」!佛教做的是自利利他的弘法工作,也就 是讓信仰付諸實踐的規範準則。若佛教團體不從修行著手,將會產生宗教的弊 病;而企業化、世俗化,更會失去了祂的神聖性,我把這個現象叫做「神聖的危 機」 。現在的宗教往往就是太世俗化,一世俗化,宗教的本質就不見了。失去這 個本質,宗教的功能也就失去了;它就變成只是社會裡面一個深層的因子,而不 是一個能夠讓社會和諧、安定、道德倫理提升的支柱。我想這個是非常重要,就


是從修行下手。身為一個佛弟子,其理念核心就是佛的法教,也就是了別自性的 「本地風光」 ,從學習真理到達實踐真理,從自覺延伸到弘法、推廣,再到各種 多元的文化交流。就是說我們今天弘法,不只是自己教法的熟悉跟理解,然後貫 徹實踐、修行,最重要的是如何跟現代這個時代接軌,這是需要先有一套安定自 己的方法,才能夠在跟社會接軌的時候不會脫序。靈鷲山的文化理念是從「自然、 文明、生活禪」為「本」的本地風光,到「尊重、包容、博愛」為「用」的華嚴 世界。我們崇尚純樸、自然的禪風,教團從宗風教育、道場建築開始,主要是與 大自然融合一味,充分展現「自然、文明、生活禪」的理念。 聖山計畫 聖山計畫的教育 計畫的教育藍圖 的教育藍圖 過去靈鷲山是從博物館先開始做,也就是從社會貢獻開始做的,我們的寺院還沒 有蓋,小小的一個寺院,現在才想到蓋寺院,這個寺院要是一個紮根的教育系統, 能夠讓學生、弟子們、信徒們達到教育循環系統,這個寺院就是一個教育的根基。 「自然」就是尊重一切的本來 禪的精神就是回歸一切的本然,對萬物懷抱平等之心而尊重它們,遵循自然原有 的規律,不濫墾山林、濫用資源。因此我們寺院的建築工程力求自然純樸,就連 污水處理系統也用可進入生態圈的生菌系統,這一切都以尊重自然為優先考量。 所以蓋寺院不是一個龐然大物,而是它是一個跟整個山形、生態是融合為一體, 然後產生美感。 「文明」 文明」就是提升 就是提升生活的品質 所謂文明不是一味地西化,而是在鞏固本有文化上,進而吸收多元文化,如此物 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夠互相促進、協調發展,進而創造「和諧社會」 。因此, 雖然我們與國際種種不同的文化接軌,但我們常用禪的「無所得」 ,也就是華嚴 的典則、觀念,以平常心面對各種不同的多元文化。 「生活禪」就是「 就是「工作即修行 工作即修行、 即修行、生活即福田」 即福田」 禪的簡單、樸實,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功用當中,就是在生活中用般若的觀念 來觀照自己、收攝內心,如此用功,工作才能專一單純而不雜亂。也就是從工作 當中去收斂自己、去修養自己,把很複雜的工作單純化、簡單化,讓我們的修養 在工作上養成;而福田就是在生活中服務、奉獻,如此來發展工作與生活的禪宗 宗風。 「工作即修行」的理念也是繼承了百丈禪師立下的叢林規矩──「一日不 做,一日不食」;我們只是傳承它並且強調一切「如幻」 、一切「無常」 、一切都


是「奉獻」的生活禪法。 推動「 推動「三乘一乘」 三乘一乘」 不管是小乘、大乘,終究就是要做佛乘,一定要成佛。既然如此,佛遺留給我們 珍貴的佛法遺產,我們不能排斥,排斥到最後佛法自己打架,到最後佛法也不管 用了。所以我們遵從三乘、推崇三乘,是華嚴思想的轉化基礎。正如《法華經》 所示:三乘皆佛陀的法教,只是因眾生根器與時節因緣不同而有不同的教育。我 們嘗試建立教理與實修並重,從無生涅槃到發菩提心成佛,尊重三乘傳統又與現 代融合的學習系統。 總的來說,我們是以「阿含」的自體完善修行為基礎,進入到「般若」的思想引 導;思想訓練到成熟的時候,再讓僧、俗二眾發願以「法華」的菩薩道度眾生, 從自利再到利他;最後實踐「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的「華嚴」精神, 到達無處不是的華嚴世界。讓理與事、事與事的無礙來做整體性的生命奉獻工 作,實現華嚴淨土的目標,達成文化理念的理路──「從本地風光到華嚴世界」。 四大弘法系統 四大弘法系統── 系統──禪修 ──禪修、 禪修、法會、 法會、朝聖、 朝聖、生命關懷 時代正在飛快地變化,要推動理念、落實理想,必須依靠群體組織的力量;而「教 育」正是組織的根,根紮實穩固,團隊才會茁壯。我們除了針對不同的對象,有 僧、俗二眾不同的學院、研究中心等等;我們也認為弘法是教育的網絡節點,要 將信徒導入信仰層面,也就是以禪修、法會、朝聖、生命關懷四大弘法為主。 禪以自淨其意 禪以自淨其意為 淨其意為主 我們所推行的禪修,是傳承觀修默照的禪法加上我的苦行經驗而成的「寂靜修」 。 目前我們舉辦的禪修活動,每天的九分鐘禪、每週有平安禪、每月有禪三、禪七, 每年一次的「萬人禪修」 ,從親子禪到企業禪,形成有組織的固定聚會,並能以 禪淨心、以禪會友。 法會的目的是教育, 法會的目的是教育,不是以「 不是以「趕經懺」為主 這裡特別的是我們的差異性,我們是為了引導信徒能夠開智慧、成就佛道而舉辦 法會。如果我們「趕經懺」是把它當作財源收入──為了生活所以我們「趕經懺」 , 這樣就忘了對信眾的教育。所以舉辦法會是不能忘記教育,而是要教導信眾法會 的經典內容、修行方法、儀軌,每年舉辦一次的靈鷲山水陸法會是最典型的例子。 為了圓滿水陸法會,我們一年前就開始先修五場經典法會,參與法務的僧眾及志


工更須念多部經典為功課,並出版專書、舉辦說明會介紹水陸法會的內容及意 義,讓這場每年一次的大共修、大齋供,聚萬人共修之力,以共振共鳴的法喜令 一切眾生皆得離苦而契入善業。 朝聖中學習 聖中學習聖人之路 聖人之路 所謂「哲人日以遠,典型在夙昔」 ,我們每年舉辦許多朝禮海內外聖地的朝聖活 動。藉由嚴謹的朝聖儀式,從朝聖中學習聖人的道路,也藉此消除自己的傲慢心, 從而建立謙卑無我;這是弘傳佛法的具體方法,也是每次朝聖後信眾們實際的心 得。 生命關懷 生命關懷以生命教育為目的 生命關懷是以生命教育為目的,它分為對生者與亡者兩部份。對臨終者的關懷與 助念往生,都是為臨終者所做的心念引導:其目的是將他們的意識導向正念,並 引領他們遠離死亡的恐懼,在來生有好的投生基因及環境。參加助念者在目睹生 死百態的生命因果的狀況下,從眾生的苦難中養成慈悲、奉獻的生命,並為將臨 終者及其家人提供生命諮商及悲傷的輔導。生者以實踐志工的福利制度及社會奉 獻為主:它的重點在於照顧這些長期奉獻的志工,以佛法觀念及互助模式為基 礎,建立福利制度,彼此支援,讓他們走出悲觀,建立「正面、積極、樂觀」的 奉獻生活。另一方面,也藉由「慈善福利基金會」做關懷老人、貧窮小孩或者單 親家庭小孩的學習輔導,並結合社會各單位協助台灣及世界各地的緊急援助來完 成社會奉獻的工作。 以華嚴精神成立世界宗教博物館 什麼是華嚴世界呢?《華嚴經》說: 「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 ,就是 說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智慧的世界,所呈現的種種都是互相依存,華嚴世界的 每個眾生、每個因緣如同釋提桓因頭上的摩尼寶珠,嚴密的層層互攝、排列而成 智慧莊嚴的世界。無處不是佛,無處不是聖人。成立世界宗教博物館是靈鷲山發 展華嚴世界的第一步。 世界宗教博物館在台灣成立的經驗是一個可貴的歷史。在文化條件上,台灣是沒 有宗教衝突的一個寶地;在經濟條件上,由於社會富足加上佛教徒的佈施精神, 種種因緣和合下,我們花了十年時間,聚集了二、三十萬信眾的捐款,從一無所 有走到國際上去,創造了台灣佛教徒在近現代佛教發展史上的奇蹟。 正如道信禪師所說「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一切從「心」出發,就可以直達到


全體現前的華嚴世界,也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表現。博物館傳遞出世 界是一個「意識網絡的一個連結」的觀念,也就是緣與緣、心念與心念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各宗教中找到「愛」與「和平」的共同目標,讓「尊重每一個信仰、 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成為大家共同的理念。 宗教要合作不是那麼容易,各執著各的最偉大,然後說要共同來做什麼,那是不 太可能。除非是找到宗教的共同利益是什麼?就是讓地球活下去。因為我們沒有 瞭解到地球受到環境污染、破壞,整個地球已經生病。宗教應該替天行道,應該 為眾生救苦救難,何況是地球快毀壞了,我們應該一起出來,把地球的安全保護 好,共同推動愛與和平。這是人類的共同利益,所以不管信什麼教,先把地球救 活了再說。 從愛與和平地球家的和平教育到宗教交流與對話, 從愛與和平地球家的和平教育到宗教交流與對話,我們透過回佛對談成為宗教平 衡的槓桿 2001 年底,世界宗教博物館落成,正好是在 911 之後,全球社會瀰漫著一股恐怖 主義的恐慌氣氛;當時一位紐約時報記者問我: 「究竟該如何平息基督教文化與 伊斯蘭文化長久以來的互斥與衝突?」我是這樣講的:「在這兩個有神論的宗教 之間,或許主張無神論的佛教可以扮演平衡的角色。」在那之後,我尋求宗教之 間增進理解及對話的可能性。因此從 2002 年起,我在世界各地,像美國、印尼、 馬來西亞、法國、西班牙、伊朗等地舉辦一系列的「回佛對談」──也就是推動 伊斯蘭世界與佛教界的對話。我主要的用意,就是讓不同的宗教價值有交流的機 會。那個時候,伊斯蘭教徒被誤認都是壞蛋、都是恐怖份子,當時我覺得這個很 不好,他們不一定是這麼壞。在對話當中,我們就聽到他們的心聲:「我是愛好 和平的,我們不是這麼壞的!」在對話當中,他們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並沒有 那麼壞。在這當中,他們非常感激我們;所以印度的伊斯蘭組織就頒給我「穆提 拉尼赫魯和平‧包容和諧獎」 。讓佛教肩負起平衡的角色,以這樣的對話促進互 相暸解,避免讓宗教的神聖世界,被狂熱的氛圍所誤導,造成衝突。在一系列的 對話中,各宗教的信眾與學者專家都願意去傾聽不同宗教文化的聲音,這個結果 是很讓人喜悅的。回佛對談是個起點,但對話的範圍是全球所有的宗教,我們從 宗教之間的自疑點、互疑點到共同點、共同利益點促使宗教能替天行道、能帶動 社會倫理、道德、地球環保。 「全球倫理」 全球倫理」是人類共同的 人類共同的準則 共同的準則 這個世界的亂象,已使人類的生活失去了次序感,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人與 自然之間無法協調。 「全球倫理」的目的即是希望建立忠誠的信任關係及社會的 良性循環。我在宗教對話中一直強調全球倫理,希望以此做為現代生活的準則。


在 1993 年孔漢思先生(Hans Küng)在芝加哥世界宗教大會上提出「全球倫理」 的宣言。他有鑒於經濟政治全球化所帶來的脫序現象,特別提出東方倫理道德與 宗教共通的傳統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值得人類復歸學習的。 更在 1999 年南非開普頓世界宗教大會議,進一步討論用佛教「不殺、不偷盜、 不邪淫、不妄語」的戒條,做為全球共通的倫理觀,獲得在場世界各宗教領袖與 學者專家共同的響應。 愛與和平的地球家 我一直在國際上做的,就是宣導相互依存的想法、推廣溝通和對話的重要性。站 在地球是一個家庭的觀念,讓宗教之間學會尊重彼此的差異、欣賞彼此的美好, 並且團結起來,超越個別的私利,一起為促進地球永續循環而努力。地球只有一 個,每個宗教要開放胸懷、彼此接納,聯結起來拯救地球的危難、保護地球的健 康。在跨宗教、跨文化、跨領域的對談中,大家只需要彼此一點點、小小的開放、 小小的接納,就會啟動愛,讓地球的平安。整個地球就是一個人類的大家庭,只 有延伸對自己宗教的護持與愛心到其他宗教與教徒身上才能形成真正的地球 家,也就是體現華嚴「因陀羅網」休戚與共的關係。所以在 2002 年,我進一步 成立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 GFLP) 」,致力於推動跨文化、跨宗教的對話。它的核心工作是推動靈性教育, 並且建立跨信仰的國際青年團體,負起和平教育的工作,同時也推動援救孤兒的 認養工作。 回歸與 回歸與展望 佛教所宣揚的「慈悲」、道教的「道德」、儒家的「仁愛」,其實都是同樣的精 神,只是不同的時空環境下的不同說法而已;如果用靈鷲山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尊重、包容、博愛」。所以,在濟世度人這個目標上,我們可以說是緊緊地維 繫在一起。中國的人口眾多,經濟也在迅速地成長中,尤其中國人愛好和平的傳 統,相信藉由心靈和平來推動世界和平,中國將成為地球平安的主要力量。 今天很高興能夠報告分享靈鷲山佛教教團的文化理念與國際發展,祝福大家福慧 具足,心想事成!也祝福各位法師佛行事業順利、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我們共 同來拯救地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