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数 学通 讯 —— 2 o0 9年 第 l1 、 1 2期 ( 上半月)
・辅 教 导 学 ・
另 类 解 法 引 出意 外 发 现 孙 芸 (江苏 省 海 门 中学 ,22 61 00)
有 一 次 笔者 布置 了这 样 一 道解 析几 何 作 业 题 :
『 f Ⅱ且
题
I AF2 1.1 BF2 l= ( a- e x1)(口一 2)
已 知椭 圆 C 的 中 心
I
在 坐标 原 点 , 焦 点 在 z轴 上 ,
’
= (2一 1 z )(2一 1 z:)
椭 圆 c上 的 点 到 焦点 的距 离
一
一 4一 ( zl+ zz)+ 1
的 最 大值 为 3, 最小值为 1 .
lz 2
(1)求 椭 圆 C 的 标 准
一 4 一 丽十 + 鼎 雨 一4 一 鬻 丽
方程;
( 2) 如 图 1, 过椭 圆 C 的
图1
②
. . .I AF l・ i BF1 I一 (2a— l AF2 1)(2a—
右 焦 点 F。的 直 线 z与 椭 圆 C 交 于 A,B两 点 , 设 左
焦 点 为 F , 求I AF 1.I BF l 的最 值 .
l BFz 1 )一 16—4I ABl+ 』 AF2 I・l BF2 I= 16—4(4
旦 一 ——) 3 - b 4 k z ) + 十 4 一 丽一 一 警卫 ~ 4上 3 q - 4 k z ④ ③ 一
本题第( 1 ) 问的答案是等+等一1 ( 过程略) , 对
・
于第( z)问 , 大 部 分学 生 采 用 的 常 规 思 路是 : 分直线 l 的 斜 率 h存 在 和 不 存 在 两 种 情 形 讨 论 , 在 斜 率 存
.
' k ER 。3 ≤i A F 1 1 ・ I S F l <孕
综上所述, 3≤} AF 1.1 BF l ≤竿 n r , 即I AF I.
在 的情 形 中 , 采 用 设 而 不 求 的 思想 方 法 , 通 过 联 立 直 线 z和 椭 圆 C 的 方 程 , 根 据 韦 达 定 理 求 出 + zz 、 z z。(含 ), 再 结 合 椭 圆 的 焦半 径公 式 把 I AF l-
l BF l 表 示 成 k的 函数 , 进 而求 出最 值 . 然而 , 有 一 部 分 学 生 却 运 用 椭 圆 的 定 义 给 出 了
I B F l 的最小值为3 , 最大值为孕. 上述 解 法 正 确 但绕 了 弯路 , 反 思 解 答 过 程 ,笔 者
意外 发现 其 中隐 藏 的 规 律 : O ) ̄ P[ ABI =
,
如 下 的另 类 解 答 . (  ̄ PI AF2I・I BFzt-
解
, 从 而有
由( 1 ) 知 口=2, 6一 , c l, e 一÷ , [ AFz1.I BF2I — 3 I ABI
当直 线 z的 斜率 k不 存 在 时 ,I AFz I= l BFz l一
÷ ,l AF1 I・I BF1 I =( 2 a— I AFz 1 )( 2 a— I BFz I ) :
.
利 用 这个 规 律 ,可 以将 上 述 解 法 作 如 下 的改 进 :
由1 A F z l ・ j B F z j = ̄ - I A B I , 得
.
当 直 线 l的斜 率 存 在 时 , 设 直 线 l的方 程 为 y = h( x- - 1)(奄∈ R), A(zl, y1),B(3 c 2, Y2),
I AF1 I・I BF1 I= (2a- I AF2 1)(2a- I BF2 1) 一4a 一 2a(1 A I +I BF I)+ } AF2 I・l BFz l
=16—41 ABI + 3 1 AB[ =1 6一
\ 由
髑
l
,
又3:丝 ≤ I A引 ≤2 口 4
,
n
・ .
故有计一  ̄ X l X 2 =等 . ’ .
.
3 ≤l A P 1 .I B F f ≤孕, 即I A F I . 1 B F l
的最小值为3 , 最大值为孕.
1 ABI= (a- ex1)+ ( a- e x2)
= 2n— e(z1+ z )一 4一 4 而 k 2
.
①
意外发现I AF 2 1.I AF I =÷I A BI , 避免了③
・
辅教导学 ・
数 学 通 讯 —— 2OO9年 第 ll、 12期 (上 半 月 )
变 形 的麻 烦 ,改 进 了 -原 解 答 .此 时 自然 想 到 :对 于 任
31
定理 l 过 椭 圆 +
1(n> 6> o)的右 焦
意 的椭 圆, 是 否也有 I A I.1 AF2 j =m J ABl 这样 点 F2的直线 z与 椭 圆交于 A, B 两点 , 设左 焦点 为
的规 律 呢 ?如 果 有 , 其 中 m 又 等 于 多少 呢 ? yZ
设 过 椭圆 xz
1 _
FJ, 则
一 1的 右 焦 点 F2的 直 线 z与 ( 1 )I AFzI・I BFzI = I ABI ;
椭圆交于 A, B两 点 ,左 焦 点 为 Ft.
( 2)I AFz I・ I BFz l的 最 小 值 为 5 4
当直 线 l的斜 率 k不 存 在 时 ,l AF2 l =I BF2 l =
,
譬, 所以t A B I = , I A F z t ・ l B F z l = 5 4 , 故有
最 大 值
为 b2
( 3)I AFl I・I BFl I的 最 小 值 为 6 2,最 大 值
I AFzI・l BF2I = 52 l ABII 为
.
当直 线 z的 斜 率 k存 在 时 , 设 直 线 l的 方 程 为 Y 用 同样 的方 法 可 以证 明 , 对 于 双 曲线 、抛 物 线 也
=k( x- -c )(kER), A( zl, y1), B( xz, yz),
有 类 似 的性 质 , 证 明 留给 读 者 .
fY k(x—c)
由 信+ 荸一 消 去 得
定 理 2 过 双 曲 线 一 一 1(n> o,6> o)的
右 焦 点 F2的 直 线 z与 双 曲 线 右 支 交 于 A , B两点 ,
(6。+ 口。 ) 一 2a。c k。 z+ (c。k 一 b2)= O,
设 左 焦 点 为 F1,则
故有z 。 + 一 华 , (c…k
t 砣 ■
(1)I AF,1.I BFzI = 52 l ABl ;
)
一’
(2)t AF。l・I BFz I的 最 小 值 为 5 4 ,
无最大值 ;
. . .I ABl一 (a- ex1)+ ( a- e. T c z) 一 2a- e( xl+ z2) z
。一
c
’ —
( 3)l A F1 1.1 BF I 的 最 小 值 为
2a ck0
2ab0(矗0+ 1)
a2 kz — - q - b 2 — i
最大值.
,
定 理 3 过抛 物 线 Y。一2px(p> O)的焦 点 F 的
f AF2 I・f BF2 f= ( 口一 1)( 口一啦 )
直 线 z与 抛 物 线 交 于 A , B两点 , 则
一 口 - ae(x1+ z2)+ e。z1z2 一
一
,
一
2a0ck
( 1 )I AFI・l BFI =要I ABI ;
c。 口。(c 2 一 b2)
a z k z . — q - b z 。 q - - d r‘■蠢
一
—
(2)} AFf・IBFf ≥ P .
二 垒 z :± : ± = 芝
以上 从 学 生 的 一 个 另 类 解 法 出 发 ,通 过 反 思 探
a0 k。+ 62
一
! 二 : ± 一 口0k0+ bz
±
, 无
索 ,意 外 发 现 了 圆 锥 曲 线 的 一 个 有 趣 性 质 ,案 例 虽 .
a2kz+ bz ’
小 ,却 很有 意义 .记 得 著 名 教 育 家 波 利 亚 所 说 :“没有
. . .I AFz 1.I BFz f 一 b 2 I A引
一
.
道 题 是 可 以解 决 得 十 全 十 美 的 ,总 剩 下 些 工 作 要
做, 经 过 充 分 的探 讨 总 结 ,总 会 有 点 滴 的 发 现 ,总 能 综 上 所 述 ,[ AFzi・[ BFzI一 52 l ABI
改 进 这 个 解答 , 而 且 在 任 何 情 况下 , 我 们 都 能 提 高 自
.
利用 I AF2I.IBFz l一 52 I ABl这 个 重 要 的 性
己对 这 个 解答 的 理 解 水 平 ” .他 打 比方 说 : “在 你 找 到 第 一 个 蘑 菇 (或 作 出第 一 个 发 现 )后 , 要 环 顾 四周 ,因
质, 进一步可得等≤I A F l ・1 B F 。 I b 2 , 而且 l AF I・I BFt I 一 (2a— l AF2 I)(2a— IBF2 I )=4a。 一
2口I ABI +[ AFz f.I BFz i一 4 一 — 4a z- bz IABI ・
,
又 因 为 ≤ f AB【 ≤ 2n, 所 以 bZ ̄ [ A ‘ 。F 『.[ BE f ≤
旦三
,
于 是 得 到椭 圆 的 如 下性 质 .
为 它 们 总是 成 堆 生 长 的 ” .本 案 例 不 就 说 明 了 这 一 点 吗?同时 , 这 也 启 示 我 们 在 平 时 的 解 题 中 ,应 注 重 解 题反思 , 因 为 解 题 反 思 往 往 会 给 我 们 带 来 意 外 的 收 获 ,同时 还 能 帮 助 我 们 巩 固 知 识 、发 展 智 力 和 提 升 能力.
f收 稿 日期 : 2009- 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