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 | 14(下)

Page 1

UPDATE May.2020 vol.14 UPDATE, UPGRADE, UPRISE. 14
30
31     專 欄。 專 欄。 專 欄。 專 欄。 專 欄。 專 欄。

一座瀕臨枯萎的小鎮, 靠著返鄉青年們的努力,重新 為地方注入新能量。

關於苑裡 】

苑裡,苗栗縣臨海的淳樸小鎮,地名本 作「彎里」,源自於平埔族道卡斯族。因近 年都市成長快速,城鄉差距日益嚴重,苑裡 跟許多臺灣的鄉鎮一樣,面臨就業機會減 少、青壯年人口外移的問題,留下的是一群 土生土長的苑裡囡仔與長輩們,文化不斷萎 縮,最終造成地方發展窒礙,自我認同薄弱、 文化資產出現斷層等問題。

因「反」⽽「返」, 從「反⾵車」到「掀海⾵」。

2012年秋天,環保意識抬頭,政府努力 推動再生能源。德商英華威集團的通威公司 計畫在苑裡設置14座大型風機,其設置地 點難以避開住宅區,環保意識與居住權利出 現矛盾。一番牴牾後,在2013年爆發「苑 裡反瘋車」抗爭運動,隨著抗爭擴大,散落 在臺灣各地的苑裡青年回到自己的故鄉捍衛 土地,同時也吸引異地遊子參與這場活動, 苑裡也因此被許多人看見。

因緣際會下,當時就讀臺大法律系林秀 芃及輔大心理系的劉育育因為這場活動認識 彼此。她們在抗爭期間意識到苑裡正面臨的 困境,選擇在抗爭結束後留在苑裡,並集結 了反瘋車學運時認識的藺草編織婦女、在地 小農及其他返鄉青年,決心深耕這片土地, 「苑裡掀海風」於是在2014年底成立。

32
圖文/ 梁書瑋

【 關於團隊 】

「苑裡掀海風」團隊是由一群來自大江 南北各行各業的青年、在地小農、藺編婦女 組成。他們的共通點是懷著一顆熱愛苑裡的 心,不為別的,只因地方認同與不捨小鎮文 化就此消失,展開一連串的社會實踐活動。

從地方的藺草產業復育、青年培力一直到在 地公共事務的討論平臺,苑裡掀海風希望迎 接更多返鄉的青年參與地方草根民主的實 踐,經營在地共生共存的社群,一起深耕苑 裡。

「 臺 語有句話說『搧海風』,意指沿海 風大,在海邊宛如呼呼地被搧幾記巴掌。我 們希望,與其被動地被『搧』巴掌,在地的 人與土地也能更主動地、憑藉自己的雙手, 『掀』起陣陣溫暖而涼爽的海風。」

團隊成立後,劉育育與林秀芃首先進行 一連串深度的田野調查,從中汲取、挖掘出 屬於苑裡在地的特色。他們發現,在苑裡較 年長的女性少時都曾隨著家中長輩做藺草編 織,百餘年歷史的傳統技藝,養活了許多家 庭,無數雙巧手無止息的編著一張又一張的 藺草蓆,承載的是關於「家鄉」、「農村」 的記憶。

然而在 臺 灣工業快速興起的六零年代, 機器的快速取代了傳統編織手法,藺編技藝 後繼無人,劉育育與林秀芃深感藺編產業有 著亟需保存的需求,因此便定下團隊初期的 首要之務:致力保存藺編文化。他們舉辦許 多工作坊與市集,並且讓擁有藺編技藝的婦 女恢復昔日以編為業的工作型態,不僅可以 重拾靠藺編「賺食」的機會,同時找回當地 對傳統工藝深層的記憶,提供傳承與研習的 機會。

33
「為什麼是掀海⾵?」
「有根的工藝才會⻑大, 靠著藺編重新將苑裡人聚在 起。」

「藺」類的未來,

重新為臨海小鎮帶來新「苑」景。

「文化傳承也好、運動也好,都需要人 的參與,需要越來越多人做,所以藺編婦女

可以一起覺得這件事情重要,並且去推動, 是我覺得整個藺草編織文化傳承下來的重要 核心。」秀芃說。

透過復育藺編技藝,年長的婦女長輩們 在教導手藝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她們逐漸

理解自己從小所學之手藝,是有價值的,是 有人喜歡的。

一步一腳印,2017 年8 月,掀海風團隊

在累積愈來愈多能量後,決定籌備大型藝文 活動音樂祭——「海風祭」,期待透過音樂 祭的形式,串連在地店家,舉辦草地市集、 土地音樂會、田野調查展覽、公共論壇、手 作DIY 藺編與童玩,希望吸引更多的人關心 苑裡,營造出屬於苑裡人的自信氛圍。

而除了延續藺編文化,「苑裡掀海風」

也與在地小農合作,推廣在地有機農作物,

如孝念米、火龍果、芋頭等,劉育育與林秀 芃積極與小農合作,推廣友善農法,部分小 農除了慣行農法,也願意另外在一小塊土地 實行友善農法,成績做出來了,銷量好了, 人也就留住了。

海風祭邀請關心土地及相關議題的樂 團,在音樂祭的現場,你大概會看到數個樂 團輪番上臺表演,臺下的民眾看得入迷;一 旁的廟口市集被絡繹不絕的人潮給填滿,一 些年輕人在公共論壇上交流著地方創生與在 地經營的經驗與想法,數千人在海風祭的 當天共襄盛舉,這是苑裡從來不曾出現的榮 景。

34
「如何在苑裡作 個留得住人的產業?」
【關於海⾵祭】

從「苑裡掀海風」的成立,到「海風祭」

的完美落幕,劉育育和林秀芃帶領著團隊持 續推動地方創生,重現苑裡的昔日榮景。隨 著團隊的成長與擴大,成員們意識到需要有

一個平臺將這幾年的成果與努力呈現給大 家,因此掀海風7 位成員在2018 年8 月出 資成立獨立書店「掀冊店」,並出版《掀海

風》;不同於一般書局,掀冊店賣的是專攻 食農、地方創生、社會人文等書籍,並設置 舒適的座位區與複合式餐飲區,讓外地遊客

來苑裡時,能有一處落腳休息的所在,同時 也讓大家參與這幾年「苑裡掀海風」的走過 的路,留下的足跡。

掀冊店同時持續關心地方議題,結合時 事,當成宣傳的媒介。2019 年的香港反送

中事件,掀冊店在店裡佈置了掀海風連儂 牆,而今年的二月,掀冊店也與共生音樂節 合作,在二二八當天播放《天馬茶房》。掀 冊店不僅關心著苑裡,更心繫著每個地方議 題。

35
【 關於掀冊店 】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其實不僅臺灣面臨著人口外移、地方衰落的危機,快速發展的日本 同樣遭逢青年離鄉、產業凋零的嚴苛挑戰,超過一千個城鎮遭遇著「限界集落」的滅村危機, 許多民間團體開始與政府合作,「地方創生」的行動遍地開花,「苑裡掀海風」就是其中一個,

希望透過青年返鄉與自主性的發起活動,重新復興地方產業。

36
「讓⻘年返鄉與產業復興,是地⽅創⽣的⾸要之務。」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劉育育在《掀海風》的最後一頁寫下這 麼一段話。

找個假日,來苑裡晃晃吧!試著放慢腳步、走讀街庄,在一畦畦的農田旁,拾回一種目 光。也不妨來掀冊店,看看「苑裡掀海風」是如何讓苗栗這個瀕臨沒落的臨海小鎮再現風光。

37

自清代古運河淤積,日治時 期重啟新運河,帶動航運漁 業的興盛,而泥沙卻一再覆 蓋,水質亦受汙染,臺南市 政府終在一九八零年代填平 運河盲段,大舉興建中國城 商場,創造新世代的繁榮, 成為臺南市重要商圈。

然而在這二十年間,髒亂蔓 延至中國城裡外,為再次復 甦運河邊的使用機能,市政 府於二零一六年拆除中國 城,畫下當代商業興衰的句 點,同時成為運河星鑽都市 更新計畫的濫觴。

38
施孟彤 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 圖/趙之為
清代臺灣府城並安平海口圖 圖/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文/

這流經時間與空間的運河,對人們影 響深遠。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與產業 模式已成形,但時空流變與產業更 迭,讓都市發展注入新元素,古今元 素碰撞下,梳理交織現在的城,中國 城暨運河星鑽計畫重點將聚焦在都市 紋理的重新整合,將過去人們對運河 使用的習慣和需求,順應人的行為、 自然、時代等變化因素做計畫空間妥 善運用。

39 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 台南中國城 圖/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圖/維基百科

【基本資料概述】

運河星鑽更新計畫的位置坐落於臺南 市中西區,西側緊鄰運河,主要分為兩部 分—中國城地區與運河星鑽地區,面積共約 12.79公頃。

中國城暨運河星鑽地區區段徵收案 圖/臺南市政府地政局

【中國城地區】

中國城商場拆除後,過去封閉、隔水的 街道敞開,原地規劃成開放、親水的休閒廣 場,於今年3月7日開放民眾使用。

過去曾為運河盲段、填平後蓋起的中國 城歷經商業興盛的風光時期,沒落後卻被視 為都市毒瘤,不但環境髒亂,高達十一層樓 的建築也阻絕水岸景觀。

中國城舊照

圖/ARTouch

40
圖/Johny Chu

這個由尼德蘭MVRDV建築團隊、臺灣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公司和李麗如建築師事務 所合作設計,臺南人共同投票取名的「河樂 廣場The Spring」。概念上希望破除二十 多年與水的隔柵,視覺上能貫穿路底直通運 河水岸與夕陽美景;廣場的造型設計取潟湖 與自然都市為意象,規劃成下凹、露天的親 水空間,平常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所,雨季 時則有滯洪功能。原本的中國城大樓也沒有 完全拆除,保留部分遺構作為時代記憶的一 個角落,加上綠蔭植栽的景觀設計,打造成 都市綠洲的景象。

41
規畫願景圖 圖/臺南市政府地政局

【運河星鑽地區】

從中國城地區的改造概念延伸,運河星 鑽以休閒觀光特定區為主軸,配合周邊商業 區,串連河樂廣場與中正商圈的休閒及商業 機能。

坐落於運河旁,水岸首排將主打休閒觀 光的購物中心、複合型商業使用機能,為避 免景觀阻隔,樓高限制為中低樓層。次排則 是以一般商業、住商、觀光旅館等使用為主, 建築量體規模較大,以強化景觀開放性。

在以人本、自然生態為規劃趨勢的城 市,住商、觀光休憩等區域的串連方式需要 更貼近自然與人性尺度,計畫透過公園綠地 的規劃,與周邊水岸、建築量體相互平衡, 柔化緩衝都市內的嘈雜。

42
圖/趙之為 圖/趙之為 圖/Johny Chu

運河沿岸帶狀公園,結合藍綠帶景觀、 延續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線性的動線設計

提升過道空間的連續性,線之間的節點規劃 廣場空間,提供暫時佇足的休憩角落,廣場 設計也能強化運河水岸意象。除了帶狀公

園,運河星鑽自然生態公園更是計畫中的重 點項目。面積廣大的公園將成為市民新的活 動場域,促進人的聚集與多元文化交流。該 區位也是市中心的重要節點,對岸有中國 城改造的河樂廣場,兩處景觀在對岸彼此對 話,運河成為串起空間的橋樑,視野上也更 加舒適。

期待未來臺南市區整體的軸帶連接,能 為交通、環境與社會帶來正面回饋,這座與 水有著長久淵源的城市,疊加現代與未來的 概念正慢慢回歸自然。

大家對於河樂廣場和運河星 鑽的設計又有甚麼看法呢? 城市是否能因為這些規劃變 得更好?

或是這些設計存在著某些缺 點是需要時間來發現?

43
【Uplus+】

【環狀線路線簡介】

臺北捷運環狀線歷時十年興建,終於在 2019年11月完工,並於2020年1月19日 開放試乘,1月30日正式通車,成為台北捷 運在文湖線後,第二條中運量系統。目前通 車路段為西環段,從新店區大坪林站(Y07) 到新莊區新北產業園區站(Y20),行經四

44
文/ 李浩廷

個新北市行政區,第一階段西環段15.4公里 共14站,其中有六站能與現有服務路線轉 乘。

環狀線第一階段行經新店、中和、板橋、 新莊等人口稠密之行政區。在環狀線開通以 前,交會轉乘站都在臺北市中心內,而通車 後除了讓新北市間捷運旅次不必進入臺北市

轉乘,省去大量繞經市中心之時間,更減緩 主要轉乘站的擁擠人潮。環狀線的通車將改 變大臺北都會區交通結構,讓這條全線(目 前)皆位於新北市的捷運系統擔任市內的交 通與都市發展軸帶,並串聯臺北捷運已發展 的輻射狀路線外圍,不只提升大眾運輸效 能,服務更多居民,更利於發展雙北的首都 產業生活圈。

45
圖/mjlu1016 環狀線列車
46 圖/黃晏辰
北捷路網與人口分布圖(黃色線段為環狀線)

【遠期路網構想】

遠期環狀線路網的原先構想是北、中、

南環搭配捷運南北線(劍南路站到秀朗橋 站)。但由於南北線的窒礙難行,光復路廊

無法與信義線、松山線轉乘設站,機電、維

修硬體系統簡化整合等因素,改採納東環段 (瑞光路案),全環成圓的形式規劃。原先

南北線的「臺北東側南北向軌道運輸規劃可 行性」改為「捷運環狀線東環段路網規劃」。

第二階段的南環、北環,分別從動物園站 (Y1)到大坪林站(Y07)、新北產業園區

站(Y20)到劍南路站(Y32),皆在細部 設計階段,預計年底完成,2021年中動工。

而東環段也在辦理綜合規劃及環評等相關作

業中。待到環狀線「成環」時,將有42個 車站,其中18站可與其他路線轉乘,行經 臺北市6行政區、新北市7行政區。

【因應都市空間不足的做法】

環狀線行經新北市人口稠密區,道路路 幅狹小不足以容納捷運高架橋(景平路及中 山路約24m寬、板南路約20m寬等)因 捷運車站寬度約為20至22m,佔滿道路上 方,將無法提供足夠之消防救災活動空間, 且嚴重衝擊都市景觀及影響兩側鄰房居住品 質與隱私。因此,從景安站(Y11)到板新 站(Y15)區間路廊改為高架疊式,逆行方 向在上,順行方向在下,中間三站(中和、 橋和、中原)為高架側式月台,雖留出了空 間,卻也讓龐大的橋體宛如一堵牆,形成壓 迫感。

另外,由於路線規劃時考量讓環狀線行 經板橋站以發揮轉乘效益,以及設計時程差 異,板南線與環狀線站體並沒有銜接在一 起,意即不能站內轉乘,乘客必須刷出再刷 進。板橋站(Y16),新埔民生站(Y17) 首開站外轉乘先例,同站20分鐘內轉乘仍 算在同一旅次計算票價。

高架捷運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噪音問題。 而環狀線全線架設隔音牆,減緩高架捷運系 統造成的噪音。列車設計加裝噴灑潤滑油功 能,並在轉彎時減速,讓列車在轉彎半徑小 的彎道上不會發出太大噪音。

47
圖/李浩廷 環狀線板橋站公共藝術

妳/你搭過環狀線了嗎?

開放民眾免費試乘的第一天 就創下5.5萬人次搭乘紀錄。

通車後二月搭乘人次153萬

人次,平均每天有約5萬 3000人次搭乘。

下次若經過新北市,不妨順

道拜訪這穿梭在都市裡的新 捷運系統。

【參考資料】

[期刊或專書]

‧ 林欽榮(2019)。再生與創新—台北都市發展議程(下)‧ 現在與未來之間的話。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網站資料]

‧ 新北市「都更三箭」捷運場站周邊地區增額容積、基準 容積加值執行機制說明。取自 https://www.uro.ntpc.gov.tw/news/index. php?mode=data&id=348&parent_id=10003&type_ id=10035。發布日期:2019.07.30

‧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環狀線路線說明。 取自https://www.dorts.ntpc.gov.tw/home. jsp?id=b5a8360976f880ec。發布日期:2020.02.20

‧ 三環六線進度公開專頁。取自https://open33.ntpc.gov. tw/inde。檢索日期:2020.02.22

【交通帶動都市發展】

對於環狀線通車,政府在都市發展上也有 因應策略。

例如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在2018年「TOD 整體發展戰略系列論壇」中提到的「TOD40+ 計畫」劃定40站適合TOD場站地區,擬定容 積獎勵機制,因地制宜地放寬容積,並給予都 市設計策略。其中也納入了尚位於規劃階段的 北環、東環站點,希望藉由交通帶動都市更新,

48

提升生活機能與都市景觀,也改善內湖科技園 區交通問題,串聯起臺北東區、港湖地區發展。

新北市都發局則於2019年提出「都更三 箭」,第一箭即是以捷運帶動城市的TOD發展 策略。針對已通車捷運場站周邊劃設範圍,檢

討土地使用,提供容積獎勵公益性設施與環境 改善設施。其中提到「優先推動雙捷運交會站 且高運量之場站」,環狀線交會站多有符合其 發展潛力地區,優先重點採用高密度發展。

十四張站展望,

圖/李浩廷

環狀線行經路廊窄小,圖為中和站

左側安心橋為未來安坑輕軌路線 圖/591房屋買賣

【Uplus+】

都市軌道交通成環的實質效 益有哪些?

近年來臺灣各大城市喜歡提 出山手線構想,這樣的比喻 適當嗎?試著將各城市條件 比較。

49
50
活 動。 活 動。 活 動。 活 動。 活 動。
活 動。
51

主辦單位:台灣 PANASONIC 集

團、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得獎人:趙啟峰、潘妍伶、顏郁慈、

林侑萱

得獎作品名稱:模組劃時代–Fit out your energy. Fit in your life!

參賽組別:綠能加油站創新提案設

計組

指導老師:陳志宏副教授

因為想培養競圖經驗及技巧, ⽽參加了志宏老師的競圖課。

起初因為想找一個都市規劃設計相關的 比賽,於是趙啟峰、潘姸伶、顏郁慈、林侑 萱四位大四的學長姐修了志宏老師在碩班開 的競圖課,但因為必須得配合學期時程,於 是捨棄了擅長的都市規劃設計比賽,選擇報 名了綠能生活創意設計大賽的綠能加油站創 新提案設計組。

「報名後的第一階段,是要繳交企劃書, 我們把設計理念跟規劃構想完整的寫在企劃 書中,結果殊不知其他組在第一階段除了繳 交企劃書外,把表現法跟模型也做完了,第 一階段共取十名,而我們就是那第十名,差 一點跟這個比賽無緣。不過,其實這也讓我 們意識到,參與外面的競賽如果想要有突出 的成績與理想的結果,就不能只做到剛好, 必須得想的更多、更全面。」郁慈學姊說。

因為自己的堅持與自我要求, 在過程中慢慢取得優勢。

「進了第二階段後的我們,也許是因為 第一階段帶給我們的危機意識,我們開始全 力投入這個比賽。記得第二階段要交一個紀 錄籌備過程的影片,一開始我們以為那是不 算分數的,其他參賽組都只是大概紀錄了一 下,沒有放太多心力在上面,啟峰他就堅持 要用到完美,後來才發現這個影片其實也納 入最後決賽的評比分數之中。」郁慈學姊說。

52
2019
訪問/ 梁書瑋

除了籌備影片,第二階段要做的事情很 多,除了我們的企劃提案,還有大圖、數位 模跟實體模;而我們輾轉有了去年比賽第一

名的作品內容,導致我們在一開始的提案想

法上就已經被困住許久,因為看過去年的得 獎作品,覺得自己很難超越,也很難跳脫那

個思考脈絡。思想上的確有折騰了一陣子, 後來我們決定鎖定主題,一開始以健身房當

作目標,後來經過討論後,覺得可以加這一

個,可以加那一個,最後發現其實沒有適合 所有加油站的方案,於是利用模組化規劃及 管理的想法才因此誕生。

而過程中也少不了志宏老師的協助,志 宏老師希望大家在參與競圖的時候跳脫實習 的框架,因為比賽沒有那麼多準備時間;同 時他請學長姐去找比賽的贊助方及主辦方, 以及政府最近有什麼正在推行的政策、企業

朝什麼樣的方向前進,這些資訊讓參與競圖 的同學有確切的方向,以及充分的背景知 識。

「沒有志宏老師的建議,我們應該不會 有今天的成果。」郁慈學姊肯定地說。

時間不夠用,

「好不容易大致的想法跟走向出來了, 後面才發現產出更是一大困難,驚覺時間不 夠用,於是我們假日乾脆都直接睡在四樓討 論室。」郁慈學姊回想起準備的過程,笑笑 地說。

「我覺得像是有兩個實習要做,而且競 圖的強度更甚實習多一些,大概就是連續 三四個禮拜都是實習期末的強度。」啟峰學 長說。

53
擺脫習慣看事情的⽅式, 跳脫實習的框架。
乾脆睡在討論室。
54 影片詳見

深刻知道自己的不足, 奮鬥到最後一刻。

「我還記得上台北比賽的前一天,我們

先去佈展,結果看到其他組的表現法跟大 圖,發現我們做出來的根本不能比,信心直 接被擊潰。」郁慈學姊說。

不過抱持著不放棄的念頭,到比賽前一 天,學長姐們仍在青旅裡頭馬不停蹄,努力

到最後一刻。除了影片不停的修改,學長姐

也從練習簡報的過程中,把評審有可能提問 的問題用條列式的方法列成word檔,反覆 討論著如何一一回覆,模型也是從台南帶著 材料到台北組裝,到比賽當天才趕出來。

「沒有啦我們是怕把模型用壞啦,所以 帶上去組裝。」學姊開玩笑地說。

最後的評審問答,成為致勝的關鍵。

直到第二天比賽當天,評審走下去每一 組評比,並且進行一來一往的問答,因為有 事先準備,學長姊們都能夠答得出來,甚至 當評審說出中油近幾年的擔憂跟發展趨勢 時,啟峰學長把中油所有的擔憂一絲不差的 敘述一遍,並且接著說明如何透過我們的方 案想出可行且創新的解套辦法。

「經過最後一輪的問答,我才發現風向 好像慢慢吹向我們這。」

「都計系的學生擅長分析每件事情與事 情的連結,並有邏輯的架構出一套能說服別 人的系統,重點是在presentation上,我 們不輸給任何一組。」啟峰學長接著說。

55

除了純繳件的比賽,

其實都計系打比賽很吃香。

學長姊說,其實很多都計系的學弟妹會 以為參加非純都計的比賽會很吃虧,而常常 感到自卑或因此退縮,其實不然,因為不管 在提案企劃上,或是實質規劃上,我們都能 想出一套會說服人的邏輯跟脈絡,這點很吃 香,這也就是從大一基設到大案之後的實習 課在做的訓練——如何說服別人你自己所做 出來的東西。雖然出去後,才發現自己的表 現法、影片渲染技巧跟別人簡直是天差地 遠,但我們的提案可以說服的了人,那才是 最重要的。

「簡單來說就是都計系很會唬爛啦,哈 哈。」啟峰學長輕鬆地說著。

其實大學四年時間很多,不要因為害怕 自己能力不足而膽怯,多方嘗試是個不錯的 選擇,可以在許多小比賽過程中累積經驗, 能力跟眼界都提升後,再去報名大一點的, 像是這次參加的「綠能生活創意設計大賽」 就建議大三以上再報名參加。

郁慈學姊說,做中學沒什麼不好,如果 發現自己在某方面能力較為不足,也可以嘗 試跨系組隊參加,讓建築或工設系來做表現 法上的呈現,不過跨系就必須得花多一些時 間溝通、磨合,不過也不要一時衝動而報名 競圖,因為競圖會佔掉許多時間(要做好假 日睡在系館的心理準備),考慮後自己的實 習課跟外務的loading後,再決定是否要報 名競圖。

56
比賽可以從小的開始報, 做中學沒麼不好。
57

【大一】 學習、收穫、傳承。

[學習]從隊員到隊輔

高中的時候總共參加過四個營隊,其他 營隊內容都忘的差不多了,但都計營還有很 多活動讓我到現在記憶都還非常深刻,像是 夜教,還有跟小隊員一同相處的圖模時間。 從那個時候就對都市計畫滿有興趣,也滿喜 歡都計系的。

在當隊輔的時候,會看到一些比較深層 的內幕,不像小隊員只看到成果。有時候明 明知道狀況跟預演的時候不太一樣,只是也 不能讓小隊員們發現,需要隨機應變。

還記得第一天大地遊戲有個環節要吃餅 乾,原本預定的小隊員就突然說他沒辦法吃 餅乾,我也沒有多問。接下來我就問其他隊 員有沒有要跟他換。結果其他七個隊員都瞬 間搖頭,一直到最後一個才勉強答應。這種 體驗讓我第一天就讓我感覺還滿挫折的。但 之後小隊員們在後來幾天有比較認真參與, 讓我感覺還不錯。

58
顧永平
訪問/

[收穫]充實的一學期

都計營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跟同屆變 得比較熟,畢竟才大一上。還有學長學姊也 是,都變得比較熟。支持我參加都計營的基 本上是傳承的意義吧,畢竟我高中時也參加 過。而且我也滿喜歡跟小隊員互動,每個小 隊員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一起組成一個團 體,讓我感覺滿有趣的。

平常畫完基設、圖學之後,會覺得花了 很多時間跟心血,完成最後的作品,看到作 品會有成就感,但就僅此而已。而我覺得都 計營帶給我們的成就感比基設、圖學還要珍 貴,因為它不只是一份作業,在過程忠與各

式各樣的人互動,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我覺得相當有意義。都計營是由許多不同的

關係形成的集合。整個學期中,因為都計營, 會讓我感覺整個學期過得相當充實。

[傳承]津津樂道的回憶

在跟同學聊天的時候,不太會聊平常設 計畫了甚麼,但偶爾還是會講一下都計營籌 辦時發生的種種。這是一份非常豐富且無法 取代的回憶。基設圖學是在課業上專業技能 的增長,都計營是跟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份, 不知道,使命吧。

而明年會參加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想把 高中時當學員的那份感動傳承,也是因為在 大一籌辦的過程當中,雖然很辛苦、很累, 也會占用一些時間,但最後的成果讓我相當 有成就感,總體驗讓我感覺相當快樂。

59

都計營基本上能讓高中生更認識都計系,而且每年進入系上的學生,扣除一些亂填志願 本來就要轉系的,其中還是包含一些本來就對都計有興趣的人。而且透過都計營,也讓我跟 系上的人變得更熟了。

之前大一參加的時候,平常接觸的課程大部分是基設、圖學,而這些課程大部分都是在 畫畫。而在都計營參與一些課程之後,其實也對都計系會更有想法,也會重新確認一次自己 的志願。可以說,都計系是大一更了解都計系的媒介。

身心靈成⻑

高中的時候參加營隊對都計系的學長姐真的超級崇拜,那屆顏值真的都超高(= =)。

因為我當時本來就是有興趣才會來參加的,所以在參加完後,會對都市計劃系認識更多。都 計營忠可以感受到團隊,這應該是與其他營隊最大的不同。

大一的時候由於之前參加的時候會很崇拜當隊輔的人,所以當然會盡力扮演好這個角 色。而自己覺得還行啦,當時的小隊員應該有崇拜我,吧。大二參加的時候負擔比較重,因 為已經體驗過一次,所以就相對失去新鮮感。(然後還一直睡爆)。但雖然這樣說,其實都 計營還是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的活動。

60
【大二】
快樂、驚慌、成就感。

有一天晚上我吃了很多大家沒有吃完的 便當,超爽derrrrr。尤其是有一次記得好 像是吃經典咖哩,然後很多人沒拿完就剩很 多。我晚餐吃了一碗,宵夜吃了四碗,一個 晚上總共五碗,好好吃。(大家都很疑惑, 到底是有多好吃。)

小隊員的回饋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書瑋(隊輔長)

提出讓小隊員向隊輔拍感謝影片,平常在當 助教的時候會覺得小隊員似乎沒有這麼活 躍,但在那個影片中小隊員們整個就活起來

了,還說了很多讓我感動的話,讓我覺得他 們不是只是應付而已,而是相當用心在參與 營隊,也很肯定我們的付出。

庶務─營隊最堅實的後盾

雖然當初接生活長有點不情願,因為我 不想倒垃圾。但營期間,倒垃圾變成一件很 開心的事,大家的回饋都很熱烈。雖然還是 會有些人亂丟,不過那是個人的問題,不是 隊輔的問題。在當了生活長後,我感覺比較 找到自己的定位,除了訂便當之外的時間, 還能有空閒幫忙其他人負擔事務。

所以慶功吃什麼?

應該是充滿解脫的感覺吧,就是經歷很多事情的感覺。 希望再下一屆還辦得起來。

你 很 棒。 對,我也是想這麼說的。 恩,大家都辛苦了。

61

都計營是大一到大三間重要且難得的交 流機會。在這裡可以接觸到一些平常不太會 碰到的學長姐、學弟妹,從這裡可以獲得不 少學業上、生活經驗等地傳承還有資源。

而對於大一大二的學生,也可以透過思 考如何和高中生傳達都計系的知識中,反思 自己所學,還有重新檢視自己對於都計系的 認識。

對於高中生來說,透過課程與實作,可 以對於都計系的相關知識與領域有較具體的 認識,當然這也是都計營很重要的意義,(不

然我們就只是在自嗨跟騙錢)。一般大眾對 於都市計畫比較沒有很明確的瞭解,也沒有 太多的資訊可以讓高中生去認識都計系,所 以透過都計營也能讓這些有興趣的高中生, 確認都計系所學是否符合自己志願。

營期間在玩參與式規劃的時候印象最為 深刻。這個新的活動目的主要是讓小隊員們 破冰,並了解民眾參與的過程在規劃中的意 義。在前期籌備時這個活動經歷滿多修正, 但在營期看到最後小隊員們其實都滿熱絡的 參與討論,使我感覺到先前的付出獲得成就 感。這也成為營期後幾天支撐我的動力。

62
【大三】
有成就感、累到靠杯、畢業。

與高中生接觸的過程中,他們行為都讓 我們印象深刻。像什麼黑卡boy,保膠情侶 檔(真的很炫ㄟ),這些很有趣的學員讓我 們嘖嘖稱奇。

然而畢竟不是每個小隊員都是因為對都 計本身有興趣,才來參加都計營,所以其實 對課程的回饋滿兩極。有興趣的就會覺得幫 助很大,沒興趣的就會覺得相當無聊。

所以基本上,希望高中生搞清楚自己參 加的是甚麼營隊,花錢花時間來這邊做甚 麼。 想好自己來這邊的目的,才會有獲得, 而不是來這邊只是讓人們塞東西給你,這樣 只會變成平常在學校裡的填鴨。

像我在高中的時候我就有參加過都計 營,而之後我進入都計系後,發現滿多學長 姊都還記得我,原因是因為我當時有比較積 極的參與活動。而這讓我還滿驚訝的。而在 之後,這些學長姐也讓我在都計系的學習生 涯中常常受到幫助跟照顧,讓我覺得當初參 加營隊對我幫助很大。

雖然一年來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 但我真的很感謝每個幹部, 認真的感謝。

為在這時才會在過程中不斷被激勵,熱情也 不會這麼快被消磨。其他在活動中的工人 們,希望大家以開心參加為主要目的。每屆 都計營的成果都還不差,但最重要的是在 活動過後,大家能夠開開心心的繼續相處下 去,才是最重要的。都計營在大學四年中, 就只是一個你參與的營隊,不要干預到日常 相處,僅此而已。

雖然很多人一開始會覺得,演戲、辦活 動玩遊戲這些又學不到東西,參加都計營也 不會 保證你在系上一定能交到很多朋友,只 是這些東西,某部分真的是需要自己去爭取 的。畢竟人與人間的交往都是互相,人際關 係也是有耕耘才有收穫。

尤其要特別感謝活動組,當時跟他們說 希望能在活動中能融合一些都計相關的元 素,結果他們真的設計出了許多全新,而且 有趣的活動。這真的是讓我太感謝了。

還是鼓勵大家要趁自己還有熱忱的時候 盡量去參加活動,尤其是主要籌備部門。因

63

畢業展大四實習的重頭戲, 透過展覽的方式將實習的成 果呈現出來,本刊很榮幸的 訪問到大四的鄭乃文、黃柏 叡、趙啟峰,與我們分享他 們畢展的狀況與即將畢業的 心情。

64
訪問/ 黃晏辰

畢展的籌備已經到了尾聲, 請用一句話總結你現在的心情?

有一種快解脫的感覺,但又同時感到不安。包含行銷、動畫、佈展

組都辛苦了很久,事情也做下去了,但卻可能會因為疫情的關係而 沒有人來,或是沒有達到展覽的效果。

錯綜複雜,也包含疫情(時值武漢肺炎)的關係。

以個人的角度來看有踏實的感覺。身為動畫專員的關係,我與活動 本身較無密切的關聯,即使活動沒人來或動畫沒人看,但是我製作 動畫的目標已經達到了,所以感到踏實。

做畢展計畫時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

滿意的部分是組員相對和樂,過程中壓力不會很大,這在大四是件 幸福的事情。至於不滿意的部分是因為本組是地方創生,發覺到人 與人的關係才是最根本的議題,反而不是過去所學的強調人與土地 的關係。因此我們對在地人際的關係不熟悉,也就難以深入對話處 理居民的問題,因此感覺稍微無力。

滿意的部分是要做甚麼後面都有一套因果關係,有這樣的依據支持 比較有邏輯。 從現況或法令的問題中產生論述、找出目的、再產生 對策一步一步來,很喜歡這樣的踏實感。

發現現在所學的傳統的規劃方法並不適用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現在有很多老師要求數據性的資料或是佐證,卻輕忽質性資料也有 一定的重要性和參考價值,或是使用都市想像的角度檢視什麼是發 展,這樣的概念進到鄉村或非都市地區並不適用。

本組所做的內容類似地方創生,我們發現現有規劃思潮的不健全。

政府推動的地方創生計畫在發展的概念上還是以經濟為導向,並沒 有顧慮到在地居民真正的問題為何。四年下來所學的東西並非完全 能使用、也並非完全不能用,所以會重新開始重新定義、質疑並想 怎樣的方式才能將議題解決,這是感到有點衝擊的。

65

前面提到了所學和所用有所落差與不足, 會是系上課程規劃所造成的嗎?

不能這樣想,這是從需求者的角度來想的,學生也要負擔一部分的責任或自行推 動。系上的課程與教師有自己的規劃與考量,而且他們與時俱進甚至比我們要更 難。再者,每個學生要的也不同,若一直保持這種做法,那就成了要糖吃的人。

可能是南部氛圍比較安逸,這之中的原因包含了「南部最好的大學」的心態,還 有資訊流通等。學生比較不會自行推動或是找事情嘗試、往國外跑等等。很多新 創出現在台北,但成大卻很少,大概是因為環境導致眼界與思考都較為狹隘吧。

成大的定位是一所要頂不頂,但也沒有很爛的一所大學,在這種狀態下出來闖不 過前面的人,但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又不少,便不會想做更多的突破。

大學四年來印象深刻的事?

我參加一場內容與都計專業幾乎無關聯的競圖比賽,第一階段是最後一名,後來 卻拿了第一名。我們的動畫、表現法明明沒有很出眾,但反思後發覺,我們得名 的原因是有將問題定義清楚,而且提出的提案有確切處理到問題。在操作學校的 練習中,我們學生會容易有夢想泡泡,活在夢中卻未察覺真正的問題,但社會真 正想看的不是甚麼遠大的概念、願景,而是明確的問題以及它的解決方案。這讓 我的想法開始改變,更有成大理工「格物致知」的感覺。

之前去設計公司面試也有很大的衝擊,許多僅重視美的外在,但是沒有解決任何 問題。台灣的文創界就是在進行這樣的包裝,本質不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這樣 的環境也讓台灣的設計會被人說美編,而且使整體的設計價值無法提升,因為這 只是一層包裝,沒有辦法為企業帶來任何價值的提升。

明顯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與焦慮。焦慮的部分是因為高中以前是階段式的考試,但 是大學沒有這樣的「節點」,會不知道是否該休息、停留。另外,未來的競爭與 不確定性上也大很多。不足的方面在是大學的學習中,當我開始對都市計畫的問 題、缺陷進行批判,發現到很多實務層面的問題,但是自己所能做的又有所限制。

與柏叡類似,上大學後自己安排生活、自己選擇前途,看似有在決定但是卻發現 自己被固有的價值與他人經驗拖著走,但是我卻未選擇是否採納的經驗價值, 所以也在大三那時的困惑下選擇休學。當時的掙扎讓我找出了「成為我自己的感 覺」,在選擇上漸漸不受外在的影響。如果當時並未做出休學的選擇,我的困惑 感一定會更強。因為焦慮順著這樣價值走也不是不行,也會有所收穫可能還比較 開心,但是在順應的同時也喪失了尋找自己的一個機會。

66

對未來的想法與規劃?

我好像懂我不想念碩班的原因,因為念碩班就是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概念、價值, 會有被推著走的感覺,但我覺得還是再緩緩。

我不像乃文一樣有休學的勇氣,我認為畢業後不一定要馬上找到工作,與很多人 談過這樣的問題發現大部分的人都還在尋找自己,為了解決不安而想立即找到一 份工作安定自己,反而是很可怕的想法。由於我們真的不如一個專業的人來得厲 害,各個領域都是。所以即使有目標想達成或是轉行,都不可能一次到位,要循 序漸進慢慢去試去完成。這時間應該是好好思考尋找自己的目標,同時考量現實 環境才能選做出更實際的決定。

面對現實環境,某些程度來說,我們常常認為自己被阻礙受限,例如:家裡沒錢 等等,但這等於是把自己的失敗當成阻礙來看,並未釐清問題本身或是有想要解 決的動機,因此我認為是否把阻礙繼續當阻礙來看,是判斷是否為自己負責的一 個很好的標準。

總結以上的訪談我們可以理解到, 都計系四年的所學的優勢與不足, 我們即使還距離畢業有段時間, 但是我們已經可以開始思考未來的出路與打算。

67

HAPPY ZONE

68
69

/顧永平/

新。大心。大猩猩。大猩猩像。大猩猩像星星。 大猩猩像星星欣欣向榮。

/李浩廷/

唯一能超越速度的是永恆,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唯一能做 的是存在於文字之中。

/施孟彤/

It's another Wednesday.

/梁書瑋/

比起柯比意跟霍華德,我更喜歡草莓蛋糕。

/黃晏辰/

這是浪頭還是浪尾?

/周怡安/

無法想像沒有長襪的生活。

72
編後語

回饋表單 都計系網

主編| 李浩廷 顧永平 文字編輯|施孟彤 梁書瑋 黃晏辰 美術編輯|周怡安

特別感謝|趙子元 主任      張學聖 敎授      石豐宇 敎授      李子璋 副敎授

副敎授

法律系 王毓正 副敎授      非日常洞見—成大都計系畢業成果展

實力建築土木及都市短期補習班      居靑異國美食

創意者美術社

印刷|聯吉文書有限公司

發行|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系學會

陳志宏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