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iary|六月號 2023

Page 1

文/黃子軒

馬崗聚落為臺灣本島最東邊的漁 村,為三貂角燈塔山腳下的傳統聚落。

目前聚落面臨漁村青壯年外流及老化問 題,人口僅一百多位居民。在觀光發展 上,北海岸的遊客,大多不會注意到馬 崗聚落,主要都是前往聚落旁的三貂角 燈塔。馬崗聚落,就這樣靜靜地依靠著 海洋,它的低調,讓聚落文化得以保 存,但也因為較少人認識它,以致近年

面對土地爭議、文化保存等議題時,較 少人能站出來替它聲援。

石頭屋

海女文化

石頭屋為馬崗聚落傳統建築型態,將山上滾落的砂岩、咾咕石 作為建材,並以石頭當磚、石灰拌海沙當水泥,因海邊不適合鋼筋 水泥,因為鋼筋容易鏽,海沙跟石頭,反而更能適應東北岸的環 境。雖然石頭屋建築結構可達60公分,但為了保護建物,石頭屋外 圍往往會興建防浪外牆防風浪,而屋頂在早期是用茅草,後來改用 油毛氈,現在則是紅瓦、水泥瓦或是鐵皮。

海女是以無裝備潛水方式進入海洋捕撈貝類、海藻等海產品為生 的女性,因早期男性多出海捕魚,女性則多輔助漁業,並於空閒時間 於沿海地區採集水產添補家用,海女成為早期家庭分工下的產業。

海女阿嬤出海採集景象

海女文化多見於日本及韓國漁村,在臺灣東岸、東北角及澎湖七美亦 有海女文化,其中最多集中於東北角。目前臺灣的海女不及百人,且以高 齡者為主,而臺灣尚未如日韓將海女文化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於此情況

下,未來若新型潛水裝備及技術引入,加上傳統漁村面臨人口老化,臺灣 的海女文化很可能會漸漸式微。

01 JUN. U P D a i r y 01| 03| 04| 06| 08| 極東漁村:馬崗漁港 海是你,最山情 競圖賞析 慢速交通規劃 畢業人聲,聲聲不息 圖/新北市漁業處 圖/微笑台灣 U P & D O W N |極東漁村:馬崗漁港
海女傳統裝備 圖/陳德信

即將消失的漁村:財團購入、區段徵收

不是文資的老房子,拆吧! 你的土地不是你的土地

為因應現代發展及氣候條件改變,部分長期經侵蝕、剝落的建築以水泥修補整,使得馬崗聚落 內的許多石頭屋不完全是100%的傳統工法,也因此,馬崗聚落的石頭屋無法登陸為文化資產。

民國初年國民政府來臺時開放土地登記,馬崗聚落許多土地被有心人士搶先登記,許多居於馬 崗聚落數百年並傳承多個世代的居民,因為當初沒有去登記無法律上的地權,反而要繳納地租給法 律上的「地主」。而後隨著臺灣觀光業興起,部分原先登記馬崗聚落土地的非住戶轉手將土地賣給 財團,直到2018年,馬崗聚落居民收到土地收回通知書「你的家不是你的家」,傳統於存面臨拆遷 的命運。

歷史建築,一定只能100%保留原貌嗎?當 我們面對人們所居住的歷史建築時,究竟是要 保留原樣,還是能因應人們的生活而有所調 整?再者,難道不是文資的建築,就沒有保存 價值嗎?文化的保存,某方面也是人類選擇所 留下的集體記憶,雖然馬崗聚落目前評估認為 不到文資的標準,但對於長期居於馬崗聚落的 民眾而言,或許這些是傳承數百年的傳統智 慧,是聚落的文化、聚落的文化。

擁抱大海的馬崗漁港

當一個空間有人的活 動、有文化發生,單純的 「空間」就成為有意義的 「地方」。馬崗聚落的常民 生活,低調、單純,卻面臨 現代社會變遷衍生的種種議 題。但願在快速都市化又複 雜的現代,馬崗聚落能持續

以最自在的姿態擁抱大海, 繼續創造屬於這座傳統漁村 的故事。

除馬崗聚落外,受民國初年土地登記制度 影響的還有原住民土地。在國民政府來台初 期,當時交通建設尚未完善,許多偏遠地區居 民無能力前往登記,有些甚至通知根本沒有傳 到聚落中,這些沒有被原住戶登記的土地,部 分被有心人士登記(如馬崗聚落),有些成為 國有地(如原住民保留地)。

02
什麼樣的文化值得被保存?
何謂土地正義?

|海是你,最山情

海洋是萬物生命的起源,亮麗而閃耀,也暗藏著潮旋與暗流,他既溫情柔和卻又殘酷, 是如同母親一般的存在。山巒是飛鳥走獸的歸鄉,沉穩而靜謐,也顯現著無情而嚴峻,他既 堅毅果敢卻又無情,是如同父親一般的存在。

我們常聽聞台灣是一個寶島,有著地球上最豐富的地形,無論是圍繞著島嶼的具備豐富 生態的海洋,亦或者多樣山勢的交橫,皆是世界上少見的自然壯景。對於時間寶貴的現代 人,如何能同時欣賞、感受到兩側風情呢?接下來就由我來介紹吧!

基隆 茶壺山、黃金洞

不知道大家對九份的印象是什麼,淘金?老街?茶坊?對 我而言,九份最令人感到記憶深刻的是它美麗的自然風 光,陰陽海、茶壺山肩負著這擁有歷史紋理、觀光價值的 前世因果。

緊鄰北海岸陡斜的山勢,具備著豐富礦石,其礦物質經由 河水沖洗進入海洋,河水則因含有礦物質而顏色有所改 變,造就了陰陽海的奇景。

綿延的山脈則經由淘金人的開墾,過去留下的步道成 為了現今熱門的登山路線。一路向山上前行的過程,可以 遠眺左側的陰陽海,山海盡收眼底。抵達山頂後的黃金 洞,是同為開採黃金而開墾的洞窟,可舒適的坐在陰涼處 觀望海洋。

南投 玉山主峰

所謂的海,也不僅止於海 洋,有些海只有到達一定的海拔 以上才能看見的,那便是雲海。

而說到山,台灣最為知名的便是 玉山,最高海拔達到3952公尺, 為台灣最高之山,其主峰為百岳 難度A級。

猶記得當時凌晨三點,整片 山如同墨水是黑暗的,唯一能指 引方向的便是每人頭上的頭燈, 穿過重重水霧。我們僅僅意識到 自己不斷的上升,等到發覺已能 見到天光,回頭一望便是看到在 山谷間,那白皙飄盪的雲海。

U P 不 就 好 棒 棒

小學堂:台灣百岳有分A至E級的難度 之分,A為最易,E為最難。玉山主峰 為A級,也就是百岳中容易的,而大家 常去的合歡山也是百岳之一喔!

03
文/王威翔

旭海大草原

什麼?覺得剛剛提 及的都太過遙遠,需要 更為輕鬆,如同踏青的 感受就好?那我推薦位 於屏東牡丹鄉的旭海大 草原,有著平緩連續步 道、廣闊草原,坐擁望 山之景,也可在黎明時 刻,欣賞從海平面上升 的日出,享受山與海帶 來的自然風光。

今年四月系上主辦了「鐵路地下化臺南車站生活圈願景學生競圖」,吸引 系上許多同學結伴參賽。除此之外,在許多系外的競圖比賽也能看見都計系學 生的身影。所以本次我們將採訪三組不同年級,不同系所、不同比賽的成員, 來聽聽他們對於參加競圖的感受吧!

都計115 蕭君沂、許家禎、吳青晌 為何會想參加這次的競圖?

一開始是皓騰老師在基本設計課堂上宣傳,後來發現班上有幾位同學都蠻有興趣 的,接著找了繪畫能力強的組員後,競圖小隊就這樣組成了。

在開始操作競圖前,你們覺得競圖是什麼?會做什麼事?

我們一開始認為競圖比較像基設的模組,所以我們把它當基設作業在做。不過與老 師討論後,知道競圖著重的部分會在闡述構想方面,和基設不太一樣。

在操作過程中的經歷?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其實在討論和操作上算是蠻順利的,因為我們算是各司其職,不過在最後圖面檔案 設定操作上有點不熟,所以在這上面我們花了蠻多時間研究的。另外,發表當天因為是 第一次對系外的評委報告,所以我們其實非常緊張,不過委員們人都蠻好的,很和善地 點出我們的優點和可以改進的地方,所以其實還是個愉快的發表經驗。

競圖對你們有帶來什麼收穫嗎?如果有學弟妹想在大一就參加競圖,會建議

他們參加嗎?或是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其實競圖和基設的形式上有滿大的差距,我們學到了不同型態的報告、表達方式跟 流程。蠻推薦大一就參加競圖,像我們把競圖只是當作學習跟體驗而已,並沒有看重名 次。就像皓騰老師說的,不同年級有不一樣的優勢,不要畏懼這些看起來很專業的東 西,盡量用上自己的所學,也能有不錯的成果。

04
|競圖賞析
文/甄紹凱
屏東

都計114 甄紹凱、林芝葶 建築114 張探遠

為何會想參加這次的競圖?

最初是在陳志宏老師的都市設計課聽到,而想嘗試看看,在下課後就班上同學找

一找就成團了。

整體競圖有什麼感受或收獲?

其實這次競圖從的時間大約有一個多月,但我們都因為先忙各自的課業所以只有 一週的時間能操作,在短時間內做競圖雖然燒腦但卻有很明顯的感受到規劃設計的每 個流程,算是重新去感受在大一到大二的所學,並且轉化出有設計感的內容。

跟不同系所一起合作的感覺如何?

我覺得在討論時就能提出不同面向關注的事情,像是都計系是以大尺度思考分析 後再到小範圍設計,而建築系則是相反,而在工作時也能就專長去分工,去展現整完 整的設計。

都計113 楊士弘 都計碩班113 羅承宗 政治112 鄭頤 建築113 李思誼

為什麼想參加這個競圖?是藉由什麼管道知道的?

去年就有比過住都盃了,但是沒有進到複賽。以前是看到有學長姐比住都盃得 獎,才會知道這個比賽。

跟不同年級一起合作的感覺如何?

我們這個組合很酷,通常比賽都是同一年級的成員去比。我覺得學長姐確實有更 周全的視野,但作為年級最小的成員不會因此就覺得比較差,還是有可以發揮的地 方。有些東西的課程離自己比較近反而更適合由我來做。

在校外比賽的感受?跟在校內做實習有什麼不一樣的?

校外比賽的東西主題會很明確,反而實習在決定主題時有點大海撈針。而校外比 賽短期且密集,能學到的經驗也是實習沒辦法比擬,要能夠知道評審在想什麼,而且 因為會和指導老師密集討論,相較於實習會有更快速直接的指導,學東西更快速。

認為高年級跟低年級在比賽時有什麼觀點上的差異嗎?

競圖大多是在比一個提案,除了創新,能否實踐也是關鍵。在高年級操作的東西 比較多了,大概就會知道什麼是合理的。

平時把自己準備好,該上的課認真上,瞭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這樣參加 競圖時才可以找到適合的組員。

競圖比賽常見的是住都盃和厝客松,其他的可以多關注消息也可以找教授問問 看。其他像是一些數據競賽或黑客松也是一種方向喔。

05 U
P T O D A T E
對於未來到中高年級後想參加競圖的人會有什麼建議?有哪些推薦的競圖 比賽?

|汽車殺死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城市該 如何拯救生命?——慢速交通的需求迫在眉 睫,規劃者考慮限制紅燈右轉。

May 11, 2023

作者/ERIKA BOLSTAD 譯者/林芊耘

根據州長公路安全協會的數據,2021年有近7,500名行人被駕駛撞死,這是四十年來的最高數字。

近五年來,美國的駕駛們理所當然地享有世界其他許多地方都沒有的特權:若在路口時遇到 紅燈則停車,暢通無阻時則被允許直接右轉。

然而近年來各州的交通死亡人數和行人死亡人數攀升,許多司法管轄區正在重新評估紅燈右 轉的可行性。現在,安全倡導者正在敦促交通規劃者重新思考這個已經根深蒂固於許多駕駛心中 的習慣。

西雅圖前市長兼步行社區倡導組織 America Walks 的執行董事邁克·麥金 (Mike McGinn)

說:「這是一個很容易做出的改變,它應該被實行於更多地方。」

2025年,華盛頓特區將禁止大多數紅燈右轉;夏威夷州已經在火奴魯魯旅遊密集的路段上實 施禁令;安娜堡的密歇根大學附近,該市去年秋天禁止在其市中心的50個信號交叉路口右轉。

華盛頓州今年考慮過對一項法案進行投票,該法案禁止在學校、日託中心、公園和其他人流 量大的區域,以及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出入的地方紅燈右轉,因為他們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 安全過馬路,然而法案最終未成功進行投票。

McGinn

說,對於大多數駕駛而言,紅燈右轉已經是一種習慣,以至於他們在接近信號交叉 路口時甚至不會停下來或向右看。因此每當駕駛進入人行橫道的十字路口時,行人都面臨著危 險。

然而改變駕駛習慣很困難,這些限制在農村地區或一些較安靜的十字路口可能無法發揮作 用,另外,也需考慮硬體設備成本,以及增加交通運具煞車次數可能會加劇碳排、燃料消耗和旅 行時間。

06 Z
O N I N G
Photo by Mo Photography/Shutter-

為了保證行人的安全,華盛頓州的一個城市在擁擠的十字路口裝設監視器,對違反交通法令的駕駛與行人開罰。

據州長公路安全協會統計:2019年至2022年間,行人被汽車撞死的人數增加了18%。

估計 2021年共有7,485名行人被撞死,且只有10個州的行人死亡人數低於上一年,此為美 國40年內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紀錄。

該協會指稱,死亡人數激增有幾個原因,例如:駕駛更有可能分心。公路安全保險協 會的一項研究發現,在COVID-19 大流行的早期,當道路上的汽車數量較少時,駕駛傾向 加速行駛。

儘管缺乏大量數據分析,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頒布禁令可以有效的減少撞車事故和風 險,且駕駛已有逐漸適應這一禁令。

在華盛頓州,禁止紅燈右轉已成為今年備查的安全法案之一,旨在解決交通死亡人數 上升的問題。 Washington Bikes 的 Vicky Clarke 在眾議院交通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告訴 立法者,即使意外沒有導致行人死亡,受傷造成的創傷也會一直存在。「每一場車禍,即 使沒有生命危險,也會改變人生」,克拉克說。

此項立法引起了較不擁擠及農村地區立法者的質疑,因此該法案不太可能在本屆立法 會議上獲得全體支持。儘管如此,華盛頓內的城市已透過此禁令改善少數十字路口的交通 亂象;在西雅圖,交通部去年開始於八個擁擠的路口裝設交通執法監視器,監視器會自動 向那些違反交通法令的駕駛開罰單。

本期UPDairy六月號發刊後將無限 期暫停出刊,感謝每位讀者一直以來的 支持及歷屆系刊團隊的開創與堅持。   如同本期主題「人生海海」,身處 無盡汪洋可能經歷低潮、浮沉,也許會 和同伴沖散或撞上礁岩,但別忘了大海 同時孕育著無限生機,潮落之後會有潮 起,即便焦慮會來,生活也要好好過。 共勉之。

林春恩:系刊是個能讓人發揮創意的舞台,期待日後再有勇者挑戰! 黃子軒:謝謝春恩拉我進系刊!是段奇妙的旅程

甄紹凱:期待日後再見,勇敢揮灑出墨水吧! 王芝力:加入系刊得到許多開心的回憶及拖搞的壞習慣   呀~ 王威翔:就引用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吧~「人創造了書籍,書籍創造了世界。」

林芊耘:寫了一些字,認識了一些人,排了好多版,圓了一個夢。謝謝系刊,     系刊再見!

陳欣旋:加入系刊半年多的時間,面對無數刊憂與拖延,排版仍然成為消遣。

07
P R A C T I C E
Photo by Yuvraj Khanna/The New York Times.

|畢業人聲,聲聲不息

文/林春恩、王芝力

1 為何想考研、就職或是另有其他打算?

陳韋彤

各位都計學子們想必都對畢業後的出路感到迷惘 吧?系刊小組訪問了三位即將從大學部畢業的學長 姐,來聽聽他們的想法吧∼

嗯⋯我想或許考研和就職不是二分法,而是許多種組合,例如讀研期間也是可以就職、就職也能讀文獻 做研究,兩者都可以有國外交流、學習及成長。我的經驗是參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學習模式、經歷(里程 碑),以及尋找可用資源。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夠設定一些「點」,至於如何到達那些點位,則需要看資源在 哪以決定走哪條路。

匿名

選擇就職的原因是因為還沒有想好研究方向和領域。不想要單純像國中、高中一樣就只是年紀到了就去 做身邊同齡人在做的事情,覺得每個人對於人生的目標都不盡相同,沒必要太在意其他人的步伐,自己可以 接受比較重要。

校外實習的所見所聞也有影響到我,時間不是很長,但讓我明白課程中能學到的東西跟職場上所操作的 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想在職場學習一段時間,有機會才會去讀研究所。最後還有讀了十幾年的書都花爸媽的 錢好像也不太好,想賺錢養自己。

黃于珊

當初決定讀研究所除了想挑戰自己以外,更多的是想透過研究更全面、更深入地探討一片土地上的空間 議題,也認為研究就是在各種觀點、價值觀等不停碰撞中所產出的,過程雖艱辛且充滿未知,但卻也格外吸 引我。另外,在大學期間也更堅信自己對都市計畫的熱情,因此渴望藉由讀研獲取更多的知識和專業技能, 也期許自己能更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去年的這個時候有想好大四或這之後要幹嘛了嗎?

到現在還是時時變動。我比較極端吧,各方面都比較晚起步,不知道都計是什麼就進來讀,渾渾噩噩, 基本上最近才喜歡上,所以現在想做的只有努力更加認識這個專業。透過都計雜誌期刊、文獻、教授研究室 的計畫等,很重要的是透過這些管道具體了解學習的東西可以應用在哪裡、相關領域的人們正在關注什麼, 慢慢地就會對未來有明確想法了。

多少有在想,但就跟我前面講的一樣,對於研究的方向並不明朗,所以會以投入職場為優先。職場的部 分公私部門都有考慮過(包括國營職員),隨著心境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偏好。但據我對我自己的了解,其實 去哪個都沒差,最重要的還是找到前進的契機,現在也還在努力當中。

去年的學期末和大三暑假其實蠻茫然的,幾乎無法確定畢業後該繼續讀研還是就職,很多想法在當時也 都充滿變動性,但能確定的是會繼續從事都市計畫相關的事,所以就在相關的單位實習工讀邊學習邊思考未 來規劃。

U P T O Y O U

我偏好實務與理論並行的課程,因為一般印象深刻的課程都是有共鳴的課程,例如經常在課堂中有「啊~對!當時確 實是這樣!」等這類反思的想法。因此關於哪門課印象最深我不好說,但我會盡可能參加課程外的學習及活動以輔助, 讓更多共鳴與反思的時刻發生。

匿名

雖然這個回答沒甚麼亮點,但也只有實習課這個答案了。我覺得實習課就很像是在訓練AI模型一樣,有個工程師先 安排好方向,再將相關資料餵給我們,但訓練過程並不是工程師完全可控的,最後訓練出來的模型能達到原本的目標當 然是最好,也可能出現在其他領域有意外功效的模型,但也有可能出現不盡人意的模型。我們與AI模型最大的不同還是 在可以隨時將這個訓練喊停,畢竟我們不像AI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訓練,更不可能打掉重來,所以還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 什麼最重要。

黃于珊

無非是都市規劃與設計實習課囉,不論是不斷的自學精益求精的過程,還是整個課程所學習到的思考邏輯與規劃技 能,我認為都是相當快速的學習,雖然仍尚缺全面,但仍有利於奠基未來在操作實務規劃所需的先備知識與基礎技能。

08
3 四年下來覺得系上哪門課印象最深或是幫助最大的? 陳韋彤
匿名 黃于珊
陳韋彤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