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IARY Jun.2022
UP to DATE UP & DOWN UP 不就好棒棒 Zoning Practice UP to YOU
UP to DATE
01 03 04 06 08
編輯|黃于珊、林春恩、王威翔
建築 : 之間的「距」「離」 展覽位置:台南第二美術館一樓 展覽時間:2022/03/17~2022/08/21
這次建築展的展場設計,將四個展廳分別以 「S,M,L,XL」詮釋展覽內容,作為探究各種建 築尺度、規模與層級的引導。從最基礎的手繪圖 與表現法,到最終整體建築群落的規畫分析。在 講述整個計畫過程的同時,顯示各階段之間的執 行「距離」,但也透過建築模型的展示與設計發 想的展現,嘗試消弭建築嚴謹的思維與約束,拉 近人們談論建築領域時 [ 難以靠近距離 ],能以 輕鬆自在的方式去感受建築。
建議參觀展覽順序與展覽位置示意圖 亙古至今,人類為了擁有一個遮風避雨、溝 通交流的空間,選擇建造了「建築」。而各個時 代因應不同的地理結構、建築技術、時代背景等, 創造了多樣風姿建築。從古時鯤島都市計畫,到 近代老屋歷史建物,至最後近三年建築設計,編 織為時光的脈絡,潛藏於台南的展覽之中。
鯤島新地圖 ─「熱蘭遮城 400 年」前導展 展覽位置:臺南市美術館 2 館展覽室 K、L、M 展覽時間:2022/3/31~2022/10/30
當代人很難想像距離本館 1 公里左右的民權 路與西門路曾經是海岸線,一如很難想像臺南市 南區四鯤鯓某處,現在一片海水下曾經是陸地並 於其上有一棟房子的情景。
相對於過去的海岸淤積、平原擴張,如今全臺因 氣候變遷與地層下陷的影響,開始出現海平面上 升、沿海地區淹水等現象,也因此,在各縣市國 土計畫中便擬定了氣候變遷調適計畫來因應。雲 林縣作為全臺地層下陷最嚴重地區,其國土計畫 就以劃定環境敏感區、定期監測、與部門配合來 防治相關災害,並將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劃為第三 類國土復育促進地區。至於不利農作之地層下陷 地區,也可考慮設置綠能設施,可參考內政部農 委會公告之「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農業經營 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雲林縣共 22 區納入可申請設置範圍,臺南市則有 7 區。
攝|王威翔 (2022.04.09) 萬丈高樓平地起 - 基礎到成果
此次展覽中,由許多建築事務所共同展出, 而每個建築事務所均有表達他們對於各事物「距 離」的理解。無論是建築對建築、人對建築、圖 面對模型,都各自賦予解釋,若能夠吸收理解其 中一二,對於未來發想設計也會有所幫助。同時, 不同展場擁有不同設計階段的成品,無論是手稿 草圖,又或者建築模型的組建,亦或者大圖輸出 的排版與內容摘要,皆可以觀摩學習,對於基本 設計有莫大的幫助。展覽中有許多位於台南市區 中的建築競圖資訊,南美二館、台南轉運站也有 其大圖與設計思路書籍展於展間中,能透過全盤 了解建案的設計邏輯,精進自我。
本展作為 2024 年「熱蘭遮城 400 年」的前 導展,將透過「海退.海進」、「文明.生態」、 「鯤島.無涯」這三個展區,帶領觀眾去認識臺 灣古城的地理風貌演變,並省思這座城市未來應 該往哪裡去。 「海進」問題之一——地層下陷的因應之道
本展覽透過照片及畫作帶我們領略了臺灣 海岸從三百多年前至今的演變,甚至可以發現,
圖片來源|臺南市美術館官網 1
攝|王威翔 (2022.04.09)
圖片來源:高雄市觀光局高雄旅遊網
古都基金會—老屋學校工作坊 活動地點: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4C 長壽教室 活動時間:因疫情影響將另擇期辦理,活動期間 可自行洽古都基金會 FB 粉絲專頁(原定 111 年 5 月 4 日至 9 月 21 日期間,隔周三晚上 7 點到 9 點) 由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開設的「老屋學 校」系列課程,以基金會長年參與古蹟與舊建築 修復的經驗,聘請相關專業的講師,提供相關從 業人員提供舊建築整建知識的進修管道,並加深 社會大眾對於老房子的認識。
本期課程講授老屋的產權與相關法規、修 復補償與維護、內部設計與消防安全以及如何使 老屋永續發展等,以淺顯易懂的觀念使大家更加 了解老屋的潛力與限制及改造時可能會面臨的課 題;推薦給對建築歷史與文化資產保存有興趣的 人。 常民生活場域的文藝復興—老屋欣力
老屋,歷史記憶與文化的傳承;老屋活化, 城市美學與活力的再現。 2008 年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於台南發 起「老屋欣力」公益運動,當時公部門以公共環 境衛生與市容美觀為由實施「拆老屋」政策,都
市中的歷史空間與舊街道紋理因此遭到破壞;古 都基金會為對抗公部門的拆除計畫,致力於推廣 老屋的價值,蒐集台南舊市區中既有老屋活化再 利用的優質案例,並串聯老屋據點籌辦各類文化 活動,使老屋開始受到關注,閒置與拆除個案也 隨之減少。 十多年來,古都基金會持續鼓勵民眾自發性 地整建老屋建築、推廣老屋美學與傳統文化的傳 承、歷史空間的活化與再造,喚起大眾對於歷史 環境保存的多元想像,並將此精神宣揚至全台各 地,讓居民可以藉由這項計畫與城市空間的歷史 記憶產生連結,進而提升居民對於城市、文化資 產的認同感。
都計迷因宇宙將在系刊形成, 趕快來瞧瞧各位都計人的創意吧! (還有部分迷因展示於 IG 喔)
by 匿名投稿
UP&DOWN
當地人遇上外地人 編輯|王翊帆、謝光佑
高雄 - 輕軌與灣區 → 外地人
亞洲新灣區和周邊其他區域是這位匿名外地 同學最常在高雄停留的地方。
灣區除了有非常多好逛的商場及百貨公司 外,周邊也較多服務年輕客群的景點與店家,駁 二、IKEA、市圖總館都是他認為很好逛也常去 的地方;而且灣區的建築物、街道十分整齊、新 穎,靠近市圖總館時更充滿港都城市應有的氣 派,高聳的建物搭配大尺度的街道讓城市的意象 十分輝宏。
步入家鄉的景致中,在熟悉的巷弄間穿 梭,作為當地人的你,彷彿知道牆頭上每隻 野貓的名字和轉角後每面門牌的位置;從最 初連東西難背都分不清,到與朋友爭論小吃 排名時的「我家巷口屌打」一說,我們總在 日常中的角落找到對家鄉的認同,並在某個 時刻變成別人口中的「當地人」。
就像「我家巷口屌打」一樣,這些由日 常生活堆疊而成的瑣碎經驗時常帶來與「外 地人」相異的觀點,進而引發一片爭論或全 場譁然,本期的 UP&DOWN 便以這類獨特 差異為出發,看看受過都計訓練的當地人們 除了「我家巷口屌打」之外,還對自己的家 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吧!
加上近年通車的輕軌與更新後的公共單車作 為代步工具,在灣區不同地方移動對遊客來說更 加方便,區域整體給人的感受更加先進、便利, 讓他覺得住在灣區(尤其圖書館旁邊的豪宅)應 該是件幸福的事。
圖片來源:高雄市捷運局
by 匿名投稿
→ 當地人
對一座城市來說,軌道建設算是城市機能向 更高的等級邁進的一個門檻吧,透過系統性的大 眾運輸規劃,讓城市機能可以有效串連起來,也 能帶動站點街區周圍發展。 由於輕軌尚未成環,目前的路線經過的地 點多屬於觀光地區或是開發程度較低的港區周圍 土地,多數人的印象中輕軌在現階段可能運量較 低,平日與假日人潮也有顯著的落差,但實際坐 在輕軌走一圈,會發現輕軌周邊的土地,配合著 輕軌路線與港區整體的規劃,帶動許多大型公共 建設以及城市開放空間的興建或轉型;而未來輕 軌第二階段的路線將會進入人口集中的市區,如 同前面所提到的,市中心的居民以及商業機能得 以與港區的開放空間、觀光資源串聯。
by 陳朱廷
by 匿名投稿 2
想像坐著輕軌,在市區的高樓大廈中穿出, 向港區駛去,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八五大樓為 中心所形成的城市天際線,沿著一旁水岸行駛, 正是港都一詞的完美注釋。
南科土地使用配置示意圖(圖|王翊帆)
台南 -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 外地人
對於臺南科學園區的印象,如同臺灣其他 科學園區,是一片庶地經過完整規劃後的人造城 市,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淺色系的高科技廠房 以及工廠滯洪池配合景觀設計成都會公園,裡頭 的居民自成一個生活圈,機能良好、設施齊全的 新市鎮,宛如台南市郊的一座烏托邦。 印象中園區內缺乏大眾運輸系統,大多數人 仍選擇以開車或騎車通勤,但相對於路況擁擠危 險的臺南市區,仍是安全與宜居的首選。
→ 當地人
南科周邊與內部其實沒有竹科、中科這麼熱 鬧、便利,南科內部聚落多是員工與相關人員的 宿舍,宿舍全部集中在園區東側的兩個街廓內, 其他部分則被高科技廠房與辦公室填滿。 3
園區的土地使用、空間配置都是為了廠房 服務,將少數的生活空間集中在「社區中心」與 「PARK17」兩處,全區也只有這兩處有便利商 店和餐廳,種類也屈指可數;此外,也因廠房空 間需求,園區內街廓尺度十分巨大,步行和自行 車都十分不便,沒有汽機車時,為了吃一餐走上 20 分鐘是常有的事,雖然有園區接駁車,但其 班次只有在上下班時間較為密集。
在沒有汽機車的情況下,園區的對外交通僅 剩公車與火車,前者一樣存在班次問題,後者則 距離宿舍區十分遙遠,即便如此,住在園區內的 居民還是願意花時間在假日搭車到新市、善化甚 至台南吃上一餐,只因為吃膩了園區內不到 7 家 的餐廳。
南科在官方宣傳與護國神山的加持下,似乎 讓人產生先進、便利的聯想,但居住其中便發現, 扣除廠房後的南科與周邊滿佈的農田及滯洪池沒 什麼分別。
場巡禮 UP 不就好棒棒傳統市場巡禮 UP 不就 水仙宮市場
一筆民有市場
藍色雨衣徐雋凱與神壇
場巡禮 UP 不就好棒棒傳統市場巡禮 UP 不就 編輯|徐雋凱、吳紹齊 攝影|吳紹齊
西市場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與號正興街交界 建於 1905 年,是為了改善原先台灣市場衛 生條件不佳而新建的,曾經是南台灣最大的市 集,在今天整體已經沒有當年的盛大,近年台南 市政府有將其進行修復工程。
西市場位於國華街商圈上,是在逛國華街後 不可錯過的地點,實際走訪後,可以看到市場內 的建築都還保有舊時代的樣式,傳統的圓形天井 採光搭配古樸的木造結構,彷彿是走進被濃縮的
時空一般,從日治時期到民國光復,種種的建築 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時間彷彿被凝滯的 場域。 市場內的攤販性質與一班的市集不同,大多 都為布攤,也因為是布攤,大部分購物的都為年 紀大的老人家,偶爾還可以見到老人家們聚在店 內聊天。
水仙宮市場 台南市中西區海安路二段 230 號 水仙宮市場因市場內功俸水仙尊王而得其 名,其建於 1703 年,位於過往的五條港之一的 南勢港,廟宇也是過往此區交易的商賈們集資興 建,雖然此廟已不復當年宏偉模樣,但取而代之 的則是每日熱鬧的街市景象。 談到水仙宮市場就 不得不提裡面的海鮮麵,在台南也是數一數二便 宜的,只要 60 元的銅板價就能吃到佔了碗麵近 一半的小捲湯麵,湯汁浸了海鮮的鮮甜在配上一
而來到中午,店家漸漸休攤時,莊嚴與肅穆 就開始逐漸蔓延到市場的空間內,市場正中間供 奉的水仙宮是唯一有陽光照射的空間,也因此從 昏暗的市場空間內望相廟宇,會有一種廟宇彷彿 隨時都會有什麼東西跑出來的感覺。
鴨母寮市場 台南市北區成功路 148 號 位於成功路上的鴨母寮市場,在清領時期就 已經成形,最一開始為廟埕市集,又因為其位於 溪邊,溪邊兩側均有養殖鴨子,因而取名鴨母寮。
爾後鴨母寮市場歷經三次改名,在日治時期時, 市場位於東市場明志町的明志町通,因此改名為 明志市場,後來民國 35 年時,明志町通改名為 光復路,市場也一起改名為光復市場,但當地人 還是習慣稱其為鴨母寮市場,而直到民國 96 年,
4
口口吸上來 Q 彈滑順的麵條,是來台南必不可錯 過的小吃。
市場才正式恢復古稱「鴨母寮市場」。
實際走訪一次鴨母寮市場,會發現鴨母寮市 場的範圍不單只有成功路上的鐵皮建築,在建築 物後方還與一筆民有市場相連接,鴨母寮市場給 人的感覺是比較明亮乾淨的,一筆民有市場則是 一般常見的傳統市場類型,在兩者之間穿梭時會 有一種進入到時光隧道的感覺,是一次很特別的 體驗。
5
鴨母寮市場
Zoning Practice 低碳土地使用法規 作者| Meg Byerly Williams 編譯|鄭 頤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s Working Group II 近來發佈了一份 關於氣候變化影響、調適 (adaptation) 和脆弱 性的報告,詳細說明了全球氣溫升高將如何導致 極端熱浪和乾旱、瘧疾等疾病傳播、極端洪水、 風暴事件增加以及海平面上升將吞沒島國,而這 些影響發生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密集區域。由於 自然災害導致美國整個群體的經濟價值下降,因 而促使在地的司法機構以有助於減少氣候變遷及 其影響的方式做出回應,如土地使用分區、敷地 計畫和細分法規 (subdivision regulations,一 種對建議出售的單個地塊進行審查,以確保其最 小尺寸、適當形狀和通往道路之通道的規範 ) 等。 城市、鄉鎮和轄下的縣可以採用有助於減少開發 排放溫室氣體的土地使用法規以緩解氣候變遷。 據估計,美國的建築物佔了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 35%,而交通運輸則為 19%。本文探討了如 何透過實施低碳土地使用法規來應對氣候變遷, 包括節能和零排放的建築;鼓勵步行、騎自行車 和公共交通代替私人汽車的發展模式;保護現有 的綠色空間和自然資源,以及創建新的綠色基礎 設施。 一、建築策略
為了減少與建築能源使用相關的溫室氣體排 放,地方政府可以修改其能源、建築和分區法規, 以激勵或要求節能的建築行為。 能源法規
能源法規可以透過要求或允許減少供暖、製 冷、通風和照明負載的設計和建造手法來促進能 源效率使用。在某些州,地方司法機構可能會獲 得許可,以更嚴格的地方標準修改能源法規,將 能源效率標準納入其規範,以幫助減少建築物的 能源消耗和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 建築規範和分區的能源效率
地方政府也可以修改其建築或分區法規,以 激勵或要求新開發項目滿足其內部設備和電器的 最低能效標準,並於重大翻新的建案達到節能升 級。例如加州的馬林縣要求住宅和商業開發項目 必須符合美國暖氣暨空調工程師協會 (ASHRAE) 的國家標準及閣樓、牆壁、熱水和照明的規定, 這些能效規範隨著開發規模的擴大而增加。
被動節能建築
被動式太陽能建築設計使建物的南側能夠 放置窗戶以接收陽光,並使用能夠保留和儲存陽 光熱量的建築材料,以幫助加熱或冷卻其內部, 被動日光、供暖和製冷功能有助於降低建築的能 耗。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通過了一項太陽能進接 (access) 法,將城市劃分為四個太陽能進接區, 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符合開發密度、地形和地段方 向的太陽能進接。法律禁止在太陽能進接區域建 造遮蔽受保護地段的結構,並要求新規劃的單元 開發和細分以定位住宅單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太陽能,並在結構上承受太陽能集熱器。 分佈式能源發電
分佈式能源發電設施在未來將要發展的區 域或周圍發電,例如熱電聯產 (combined heat and power),從而減少將能源從生產地轉移到 消費地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匹茲堡多年來一直 使用區域能源系統,近來該市開始更新這些系 統——開發區域能源、微電網 (microgrids) 和 熱電聯產的新站點,並將這些系統互連成一個微 電網。匹茲堡在其分區規範中加強了對區域能源 的承諾,該市混合用途的城市核心區域需要結構 化的停車場,以容納帶有電池存儲的熱電聯產、 與區域能源系統或智能 / 微能源電網的連接。另 外,該市為連接分佈式能源系統的開發項目提供 土地使用分區激勵措施。匹茲堡將這些系統定義 為「一系列小規模化石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旨 在為消費者提供更鄰近的電力和熱能,包括現場 儲能、區域能源設施、熱電聯產系統、微電網、 燃料電池和蓄電池。 可再生能源發電
可再生能源來自不斷更新的自然資源或過 程,如陽光、風和地核。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的 建築可減少與傳統發電設施(如燃煤電廠)相關 的溫室氣體排放。為了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地 方政府可以採用土地使用法規,允許或強制在適 當的地區使用這些系統。例如新罕布什爾州多佛 市的混合用途 CBD 總分區的建築標準,其要求 所有建築物都必須可以使用太陽能,並要求超過 25,000 平方英尺的商業和混合用途建築在至少 30% 的區域安裝太陽能板和綠色屋頂。 6
二、運輸策略
除了促進節能發展以減少與建築物相關的 溫室氣體排放外,地方政府還可以採用分區和其 他土地使用法規來增強市中心和公車站的步行範 圍,以鼓勵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的使用並減 少對個人汽車的依賴。 行人導向設計
適合步行的地方顯示了住宅和商業區的混 合使用,並具有幾個吸引行人和自行車者的城市 設計特徵——步行友善區具有方便行人的街道牆 壁,由建築物、樹木和其他結構元素定義,提供 舒適安全的步行環境。這些區域還透過公共空間 和具有充足數量窗戶的建物所提供的透明視野, 在視覺及物理空間上連接目的地,這樣行人就可 以有效地從移動。 此外,地方政府可以允許混合土地使用, 使生活、工作和娛樂的機能集合在一地。例如密 歇根州的大急流城採用了混合用途商業區劃,創 建三種類型的混合用途區:具有多種功能的高密 度市中心,穿過主要街道上多個社區的線性商業 區,以及核心商業區集中在與低密集使用區塊相 鄰的邊界路口。這些區域的擬議開發必須透過易 於轉換為各種用途(包括各類住房)來促進場所 營造 (placemaking),為建物內部和建物之間的 綜合用途創造潛力,展示高品質、可供長久使用 的建築特徵。 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 (TOD)
以 TOD 的概念為基礎,將土地利用多樣性 和城市設計元素集中在公共交通設施。TOD 是 位於轉運站周邊,以商業、住宅、辦公和娛樂 為中心的綜合體,創建密集且適合步行的開發 項目,吸引人群並創造充滿活力的互聯社區。 Minneapolis 通過了一項行人導向 (PO) 覆蓋區 法令,在現有和擬建的轉運站周圍建立了 PO 覆 蓋區,該法令規範建築方向和設計、停車設施以 及禁止以汽車為導向的用途來促進商業區的街道 生活和活動。特別地是,PO 覆蓋區禁止免下車 的設施及服務汽車的交通用途。 三、綠地保護策略
地方政府可以透過減少對當地開放空間的 發展來緩解氣候變化。幾十年來,地方司法機關
透過當地環境法律的監管策略,以統計敏感地區 與森林、侵蝕和沉積控制法令、陡坡法規及雨水 管理法。近來地方政府已開始通過要求可持續的 景觀和綠色基礎設施元素的法律來有協助隔離環 境。 環境敏感區指定
環境敏感地區法令保留與保護了在地的獨 特環境特徵,如濕地、洪氾區、水道或重要的野 生動物棲息地。如紐約彭菲爾德通過了一項環境 保護覆蓋區 (EPOD) 法令,其部分地建立了林地 保護區,開發商必須為該地區的開發項目取得 EPOD 許可證,並且證明該活動不會對土壤穩定 性、地表逕流率和現有排水系統等因素產生不利 影響。 木材採伐
木材採伐條例確保適當的森林管理,同時保 護和改善森林生態系統及其基本價值,包括野生 動物棲息地、水過濾、土壤保持和碳封存。馬里 蘭州雷頓斯維爾通過了適用 40,000 平方英尺以 上土地的細分、項目計劃、分級或沉積物控制的 森林保護和再造林條例,它要求申請人提交受影 響地塊的林分(連續的樹木群落)劃分和森林保 護計畫,優先保留原地現有森林並為需要進行重 新造林者簽訂為期兩年的維護協議。 樹木保護
樹木保護條例保護城市森林,包括行道樹 和私有財產上的樹木,以確保它們提供的生態系 統服務,如防風和遮蔭以節約能源、提高財產價 值、減少水土流失及防止濕地淤積。內華達州里 諾市提出了植樹、維護和清除樹木條例,旨在通 過保留健康的樹木和新種植的樹木來增加城市的 樹冠,以減少碳排放來改善空氣品質並降低供暖 和製冷成本的能源消耗。該條例適用於公共財產 上的所有樹木,以及符合特定尺寸標準的私人樹 木。當受保護的樹木被移除時,必須通過替換樹 木來減輕移除的影響。如果原位址替代不可行, 開發商可以在公共財產場外種植或支付被移除樹 木價值 100% 的替代費用來遵守規定。
景觀區域要求
展綠色空間。
境。坦帕採用了樹木保護、種植和景觀區域要求, 該法規旨在保護某些重要樹木,並要求開發項目 按土地和用途類型保留最低比例的受保護樹木。 此外,開發項目必須按用途類型規劃一定數量的 景觀和樹木。所有景觀區域和植物材料必須是 60% 在地或適應當地條件的植物,透過保留原有 植物棲息地、使用耐旱景觀植栽以減少對灌溉系 統的額外需求。
以上的土地,使用綠色基礎設施站點捕獲至少前 半英寸的降雨。申請者必須提交一份「滯留量至 少為半英寸乘以新建或重新開發的不透水表面」 綠色基礎設施計畫,可能包括雨水花園、濕地、 綠色屋頂、生物窪地(包括乾塘)的設計、根深 蒂固的植物、樹木的景觀美化,以及未來移除透 水表面或結構以允許重新植被或滲透。
除了改善隔離環境外,景觀區域還透過減 少熱島來節約能源,並創造有吸引力的空間、屏 蔽停車設施和建築公用設施來促進行人友善的環
侵蝕和沉積控制
侵蝕和沉積控制條例對開發和其他擾亂土 地活動的設計、施工和維護進行規範,以防止土 壤、污染物和其他固體物質離開土壤而進入濕地 和水體,從而降低水質。這些規定並不是新的監 管策略,但它們確實有助於在建造期間保護現有 植被,從而隔離環境。 陡坡保護
陡坡法規防止在易受侵蝕、滑坡和沉降的 陡峭土地上進行開發,與侵蝕和沉積控制條例一 樣,陡坡法規提供了另一種保護碳封存環境的傳 統方式。匹茲堡採用陡坡覆蓋 (SS-O) 區來保護 其風景秀麗的山坡,該法令要求開發商提交將影 響 SS-O 區 25% 或更大坡度的開發申請。此外, SS-O 區的所有開發項目都必須最大限度地保持 自然地貌,盡量減少除入侵物種外的植被移除需 求,並且不得僅為了創造景觀而移除植被。開發 商必須用本地植物或與現有植被具有相似外觀和 生長要求的植物來進行重新種植。 雨水管理和綠色基礎設施
雨水管理法規透過安裝綠色(植物性)基 礎設施,如綠色屋頂和牆壁、生物窪地、雨水花 園、街道種植、濕地、樹木、公園和其他植物系 統,以達成植物蒸散、土壤滲透或儲存雨水供再 利用的功能。為了提高地區對氣候變遷影響的複 原力,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建議通過「鼓勵種植 適合當地且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植被」來支持自然 系統,保護並加強自然植被緩衝區(如濕地、沿 海岸線和內陸水道的水岸種植),優先保留和擴 7
密爾沃基採用了包含這些策略的雨水管理條 例,該市認知到綠色基礎設施是管理雨水和改善 水質的有效方式。法規要求開發和再開發一英畝
發 展 權 移 轉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TDR)
為進一步保護綠地及開放空間,地方政府可 以考慮制定法律允許發展權移轉。TDR 計畫創 建了一個將發展權從土地應被保存的送出區,轉 讓至更為城市化的接收區程序。地方政府修改送 出區的分區法規以降低允許開發密度,同時透過 開發權利銀行以有價轉讓的方式將開發權授予接 收區的業主,然後他們可以申請分區獎勵增加他 們建造的開發密度。 紐澤西州切斯特菲爾德鎮通過了一項 TDR 計 畫 來 保 護 農 業 和 開 放 空 間, 其 送 出 區 包 括 10,000 英畝的農村和農業用地,接收區則包括 特倫頓附近現有的 560 英畝已開發區、主要交 通走廊和現有的水處理設施。該計畫因有效地節 約成本並增加了該鎮重要的農田保護區而被授予 2003 年的智能增長獎。 下一步
上述策略提供了多種方式,使地方政府可 以修改建築、分區和其他土地使用法規來促進低 碳發展。在通過土地使用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 地方監管工作之前,地方政府應首先制定政策框 架,制定目標和採用這些策略的程序。應考慮建 立一個工作小組或委員會,透過收集資訊、探索 策略和向當地立法機構提出建議來指導這一過程 的進展。此外,地方官員可以通過行政命令、或 其他政策聲明來彰顯其對減緩氣候變遷的承諾, 概述倡議的目標。另外,地方政府還應考慮修改 其總體計畫,為上述舉措奠定法律基礎。最後, 貫穿整個過程的強大社區參與計畫將有助於建立 對低碳土地利用作業的支持。
家
UP to YOU 編輯|林美彤、葉芷廷
家,對於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一個只是提供吃飯、睡覺的地方?一處可以 讓你躲起來的所在?一個能有歸屬感的處所?
113 葉芷廷
本文集結四位從外地到台南唸書的同學,分 享他們在台南生活後,發現像家一樣的地方。
家
遠離校園周邊,跑去看看 real Tainan 是我 一貫的原則。
台南與家鄉高雄在空間上的鄰接使得「回 家」與「去學校」不是太有儀式性(或是說太花 時間)的事情。「異鄉的陌生感」從來是不存在 的,大學四年把台南就當作是自家後院跑了一趟 又一趟,記得剛到成大時,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把 台南 37 個行政區給跑遍了;談到台南最讓人印 象深刻的傳統美食,必須要說真正厲害的東西都 在「府城」之外,偶和好友騎車到處亂跑亂吃便 是課業之餘最大的樂趣。
112 張翼纖
114 王芝力
111 紀詠仁 初至台南,熱情的陽光照的人無處可躲,空 氣瀰漫著府城的甜味,令人窒息,當時只願窩居 在冷氣調至 25 度的宿舍,嘴裡喃喃地向室友說: 「我想回搭公車十公里免費的台中。」怎知三年
隻身一人,離開十八年的小島,難免多了許 多恐懼及不安,小島四面環海,當想逃離煩悶的 生活的時候,就想去看夕陽,夕陽渲染了整片天 空,海風輕輕的吹過我的臉頰,眼淚輕輕滑落, 讓海風帶走我的煩悶。
後將他鄉活成了另一個家,陳舊的街景牽扯出另 類的情懷與歸屬感,一群人駐足東豐路的人行道 上,壅塞馬路隔出另一個世界,無關於熙熙攘攘 的車聲喧囂,被木棉樹擁抱的這條路徑遠離了世 俗,他嘴裡叼著一根菸、她腳下踩著滿地的木棉 花、而她碎念著課堂上不順心的小事,友人們聚 集的地方是能夠暫時逃離的地方,能夠逃離的地 方就是有所依靠的地方,而我稱之為家。
假日午後的台南是最適合穿梭巷弄的時光, 來台南唸書以後,不經意走過充滿綠意的巷弄,都 成為我短暫逃離現實的去處。
走過那些舒適漂亮的小巷,每每都覺得台南 人也太懂得生活了吧!這裡的生活步調跟台北不 一樣,在巷弄間恣意地讓時光流逝,柔柔的、慢慢的, 一切都很美好,有微風的吹佛和暖陽的撒落。
面對落日,有人欣賞美景、有人紀念此刻, 而我想著遠在他鄉的家人是否也在看著這顆緩緩 落下的太陽,身體是否健在?心裡掛念著他們, 對我來說,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而海風、夕陽 讓我有種家的感受,因為海風及夕陽不會不見就 像家一樣,永遠都在。
「其實生活沒有那麼苦悶嘛。」我總會這樣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