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56期 | Jan & Feb 2016

Page 1

www.

arts-news.net 藝術推廣 新聞頻道

全職表演

——演員與舞者的對話

那裡那天不再聽到在呼號的人 ——《攝魄》在劇場上散播和平種子

和解的可能,或不可能 ——前進進《午睡》

56

馬戲狂熱席捲全城

關於 Clockenflap,我想說的其實是⋯⋯ 受影響的女人

——桑提艾格曼的 70 年代

ISSUE

Jan & Feb 2016

乙未年十一至十二月

+

+


designzens.com

publishing platform for designers and architects


# 56

Jan & Feb 2016

Contents 03

04 06 10 12

演前預報 Preview

06

專題故事 Feature

那裡那天不再聽到在呼號的人——《攝魄》在劇場上散播和平種子

04

和解的可能,或不可能——前進進《午睡》

全職表演——演員與舞者的對話 馬戲狂熱席捲全城

18

編者的話

△ 志 「視藝版」請從另一邊翻閱

目錄

關於 Clockenflap,我想說的其實是⋯⋯

現在上映 Now Showing

受影響的女人——桑提艾格曼的 70 年代

22

藝@書籍 / 電影碟 / 音樂 Arts @ books/dvds/cds

【仁云亦云】 藝術街坊

24

【雕文嵐女】 夜探 Antony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朱事八卦】 亞陶與我(下)

【創作雜記】 舞劇《倩女幽魂》的音樂創作

30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有飯自然香》讓觀眾細味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

34

《行為淪喪》:一場經過精準計算的儀式

節目精選 Highlights


詳情留意各大書店及便利店

更可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體驗 擴充實景 的立體互動! 稜創意出版

IP MAN 3

電話:2897 1688


編者的話

Editorial

03

出版人 林達生 George Lam george.lam@arts-news.net

純真遺落在何處

高級編輯 吳嘉慧 Michelle Ng michelle.ng@prismcreation.com

在一個風雨交加漆黑的晚上,突然,一聲槍聲,然後又是一聲槍聲,又一 聲 槍 聲 , 然 後 是 一 聲 接 一 聲 ——有 人 尖 叫 , 原 來 有 幾 個 編 輯 寄 來 了 退 稿 便

助理編輯 陳燕娟 Jessica Chen jessica.chen@arts-news.net

條……以上是愛寫小說的史諾比,筆下常常出現的情節,也是這一只調皮

何阿嵐 Philip Ho philip.ho@arts-news.net

搞怪、動作詼諧、愛發白日夢的米魯格犬,讓人愛死了《花生漫畫》。

潘德恩 Ikey Poon ikey.poon@arts-news.net

儘管主人查理布朗總是烏龍百出,從未成功將風箏放上天空,未曾贏過一

設計及插圖師 鍾凱飛 Chung Hoi Fei hoifei.chung@prismcreation.com

場棒球賽,甚至連走向自己心儀的紅髮女孩面前,說話的勇氣也沒有,萬 幸的,是有史諾比與他相伴,聽他訴說自己的心事,當天的不如意,對紅 髪 女 孩 的 暗 戀, 或 放 風 箏 最 好 的 方 法 …… 史 諾 比 永 遠 是 他 最 忠 誠 的 聆 聽 者,偶爾甚至有一些驚世(或不設實際)的忠告啟發了查理布朗。陪伴總 是 最 寶 貴 ,而 他 們 之 間 的 感 情 ,那 一 份 純 真 ,實 是《 花 生 漫 畫 》最 動 人 處 。 「必須排除不相關的細節,只留下精髓」,是漫畫家查爾斯舒茲(Charles M. Schulz)創作花生漫畫的法則。當我們今天的生活面對的事情變得越 來越複雜,所想所求也開始無窮無盡的時候,這一種「簡單就是美」的哲 學,其實真的需要被好好記住。 對於已經長大,腦袋瓜填滿了知識的你和我,要如何再度成為像孩子一般 純真的人,對生活充滿驚奇與喜悅,實在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小編

編務、廣告聯絡 高慧明 Olivia Ko olivia.ko@prismcreation.com 廣告代理 葉飈 Billy Yip(中國內地) (86) 130 0517 5393 名譽顧問 謝宏中 Philip Tse

刊號 ISSN 2221-8041 版權屬仨思有限公司所有 。 歡迎轉載引用 ,敬請註明出處 。

印刷 基亞印刷有限公司 Gear Printing Ltd 發行 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Great Expect Development Ltd 出版 、編輯及廣告 稜創意有限公司 Prism Creation Ltd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電話:(+852) 2111 1192   傳真:(+852) 2975 3146   電郵:prism@arts-news.net


04

演前預報 Preview

話劇

和解的可能,或不可能 ... ——前進進《午睡》

「哲學家只詮釋了世界。可是,重點在於他們應該去改 變這個世界。」馬克思的話,改變了一代人的思想,青年人眼 看社會不公義,走上街頭,開討論會,甚至建立軍事組織…… 從六十年代尾開始,一波又一波的社會運動,學生帶領了改 革社會的浪潮。香港的七十年代,是一連串的抗爭運動、保 釣、中文運動以至金禧事件,更產生了國粹派和社會派之爭。 何以一群曾經激進的參與者,踏入八十年代後,卻一下子沉 寂下來,甚至背叛自己當初的信念。我們錯失了多少機會? 回望過往的過錯,到底有沒有從中反省?在大型社會運動發 生過後,一代人經歷了甚麼樣的創傷?

■ 文:何阿嵐 ■ 圖:前進進

過 去 一 年, 在 香 港 舞 台 上, 見 證 著 大 大 小 小 的 劇 作, 以 不 同 方 式 回 應 雨 傘 運 動, 寫 下 對 於 當 下 的 困 局 及 未 來 的 想 像。 陳 炳 釗 顯 然 要 走 不 同 的 路, 在 一 系 列 的 新 文 本 作 品 過 後, 他 要 尋 找 根 源, 走 進 歷 史 裡 頭。 「經過一系列新文本運動後,總是問自己, 新 文 本 的 意 思 是 不 是 必 然 要 創 新? 不 如 試 一 下 以 一 種 舊 方 式 來 開 始。」 陳 炳 釗 笑 指 這是他多年來第一次真正執導的寫實主義 劇 作, 重 拾 起 三 十 多 年 前 的 劇 本, 重 新 審 視, 那 段 曾 經 歷 過 的 火 紅 年 代 後 的 失 落 與 鬱 悶。「 想 回 到 寫 原 稿 的 狀 態 裡, 從 人 物

和 實 際 處 境 出 發, 因 為 我 想 寫 活 在 那 個 時 代 的 人。 雖 然 故 事 同 香 港 歷 史 有 關, 但 核 心 是 想 寫 兩 兄 弟 的 和 解, 或 互 相 理 解 的 可 能性。」 《 午 睡 》 是 他 在 演 藝 學 院 時 的 畢 業 作。 昊 與曦兩兄弟在經歷七十年代社會運動後分 道 揚 鑣, 兄 長 選 擇 走 入 電 影 圈, 漸 漸 略 有 名氣,而弟弟就自我流放。直至 1984 年, 兩 兄 弟 於 數 天 時 間 裡, 加 上 身 邊 一 群 在 時 代 迷 失 了 的 同 代 人, 在 追 憶 與 展 望 之 間 角 力, 而 一 切 都 發 生 於 一 間 具 有 殖 民 地 色 彩


05

的 大 屋 內。 陳 炳 釗 以 其 自 身 的 學 生 運 動 還 有 在 電 視 台 工 作 的 經 歷 為 藍 本, 劇 中 的 大 哥更像他參與社會運動時所遇到的前輩們, 「 在 電 視 台 工 作 了 半 年, 遇 到 很 多 當 時 有 參 與 學 運, 很 激 進, 很 前 衛 的 人。 年 輕 時 候, 看 著 這 些 哥 哥 式 的 人 物 和 以 前 的 形 象 差 距 很 遠, 究 竟 背 後 隱 藏 了 甚 麼? 他 們 開 始 走 入 建 制 裡, 好 像 在 電 影 圈 裡 就 只 會 拍 流 行 的 題 材, 寫 的 劇 本 也 平 平 無 奇, 為 甚 麼 他 們 會 有 這 轉 向?」 就 算 經 過 三 十 多 年 後,這份鬱悶感依然留在陳炳釗心裡。 「 有 些 人 更 是 知 識 份 子, 他 們 在 電 視, 電 影 圈 曾 經 爆 發 出 驚 人 的 創 造 力, 但 現 實 環 境 改 變 了 他 們, 為 了 出 人 頭 地 和 成 就, 他 們 屈 服 了, 守 不 住 自 己 一 開 始 的 信 念。」 香 港 城 市 發 展 從 七 十 年 代 開 始, 曾 令 人 嚮 往 的 獅 子 山 精 神, 為 這 小 城 帶 來 短 暫 的 繁 華時光,更確立了一份虛幻的「香港夢」。 社 會 進 步 全 靠 自 己 努 力 得 來, 但 背 後 所 付 出 的 代 價 是, 在 這 裡 生 活 的 人 也 變 成 經 濟 動 物, 一 切 以 物 質 為 先, 對 於 賺 錢 以 外 的 事 漠 不 關 心, 在 火 紅 年 代 所 發 出 的 聲 音 彷 如 被 滅 聲。「 可 能 是 他 們 個 人 的 缺 陷, 但 我們從不知道他們有堅持,到八十年代末, 那 些 人 一 個 個 被 淘 汰, 不 然 就 沉 靜 下 來, 之後就消失了。」

根本沒有回望的空間,香港就一直以經濟主 導著發展,從不讓整個社會停下來,假若沒 有 雨 傘 運 動 的 爆 發, 我 們 會 否 還 在 視 而 不 見?「在火紅年代裡,有很多思潮湧現,但 當時可能還未夠成熟來處理,像本土身份、 獨立等題目,提出來可能也只是種姿態。一 個社會需要學習的過程,問題在於,當不再 想談過去,更面對不到自己七十年代的某些 經驗時,有很多問題和想法在八十年代避而 不談,就會一直拖拖拉拉至今。」就像一道 瘡疤,一直未能根治,「說起來,現時的青 年人要比他們成熟,面對(政治)行動上的 過錯,還會立即有所反省,但那代人在思想 上較為幼嫩,整個社會又欠缺反省的土壤, 他們像長期處於集體創傷的狀態。」 劇中的哥哥正編寫一部有關離去的祖母的電 影,更邀請弟弟一同參與,身處於 2016 年 的觀眾,與舞台上一群八十年代的人,一同 回看七十年代與二戰後的時空,我們能否像 劇中二人一樣,從歷史中學習,甚至化解矛 盾?「兩兄弟選擇了不同方向,但他們同樣 需要整理自己的過去;還有拍攝祖母,背後 所象徵的香港歷史。至於如何和解?主觀意 願上是可能,也是需要的,對我而言和解的 意思,是理解,認清當時的處境和事實,而 同時不再犯這過錯。」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新文本戲 劇節 2015 ﹣ 16:《午睡》」 日期:8-9/1/2016(19:45) 9/1/2016(14:45) 10/1/2016(17:00)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240、$220


06

專題故事 Feature

a

全職表演 演員與舞者的對話


07

要 以 藝 術 作 為 職 業 從 來 都 不 是 易 事。 分 別 來 自 香 港 話 劇 團 的 張 紫 琪( 琪 琪 ) 和 城 市 當 代 舞 蹈 團 的 林 詠 茵 (Peggy),均為土生土長及在香港接受教育的年輕表演 者。受聘於本地主要藝團,二人顯然具備過人的藝術才 華與天賦。人人都說年輕一代追夢的代價很大,到底她 們如何成就自己的表演生命?

■ 文:Seth Chan ■ 圖:香港話劇團 城市當代舞蹈團 受訪者提供

從這裡開始 現已成為專業表演者的琪琪和 Peggy,二人的表 演夢是於甚麼時候萌芽的?琪琪說:「記得自幼稚園 時已經開始幻想,希望自己能像某某卡通人物一樣, 一開口唱歌就可以凝聚所有人,把正在爭執甚至殺戮 的人冷靜下來,憑我的歌聲就能解決紛爭!」類似的 兒時幻想,相信不少人也有過,只是未必會到長大之 後仍記著,她卻念念不忘。琪琪在中學參加了歌唱、 朗誦和「校際創藝展」—— 一個由學生自行編作, 以形體和音樂去演繹特定主題的校際表演。有機會踏 上真正的舞台彷彿令琪琪的表演路更清晰,她說: 「站在台上一刻,感覺到這地方很『神秘』,像有很 多未知的事將要發生,充滿無限可能,表演時更像創 造出一個新世界來!中六最後一次參加,當比賽結束 後眾人都已離去,我靜悄悄踏上空無一人的舞台,站

b

在中央,望著頭頂的射燈和前面的觀眾席,我對自己 許 下 承諾,說一定要再次踏上舞台。我相信就是那


08

專題故事 Feature

張紫琪 小檔案 201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成 為 全 職 演 員, 是 一 位 能 歌 善 舞 的 年 輕 演 員。 入 團 前 曾 亮 相 於 該 團 劇 目《 脫 皮 爸 爸 》 飾 演 母 親 一 角。 在 《 櫻 桃 園 》、《 我 和 秋 天 有個約會》、《維港乾了》、 《蠢病還須蠱惑醫》、《最 後作孽》、《俏紅娘》和《巨 型曲奇》等演出中都發揮 了 她 的 優 秀 潛 質。 最 近 在 《結婚》一劇中飾演內斂 的 女 兒 冬 子, 贏 得 不 少 讚 賞。 曾 參 與 不 同 劇 團 的 演 出, 包 括 PIP 劇 場《 潮 性 辦 公 室 3.0》;香港藝術節《回 收旖旎時光》;A2 創作社 《波音情人》;61 製作《戀 love love》;焦媛實驗劇團 《 我 的 快 樂 時 代 》( 首 演 及 創 驗 劇 團 重 演 ) 及《 筷 子 姊 妹 》; 友 人 創 作( 藝 術)劇團《偷上你的床》; 斷片劇場《第十二夜》(首 演及重演);7A 班戲劇組 《夏日煙雲》;糊塗戲班《花 與 凌 》 等, 並 憑《 波 音 情 人》獲提名第二十一屆香 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喜 劇 / 鬧劇)。 10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 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 譽 ) 學 位, 主 修 表 演。 校 內 曾 憑《 結 婚 》 中 花 田 冬 子一角獲得傑出演員獎。

c 一刻!」Peggy 的經歷,則見證著藝術推廣的成果,

香港要當個演員實在不易獲得支持,琪琪說她也猶豫

在她中二的時候,城市當代舞蹈團來到她學校演出,

過:「身邊有很多人勸勉我,說應該先念完大學再走

她還清楚記得當時的情境:「一群舞者身穿金色套裝,

演員這條路,這較有保障。中學畢業後我也想過放

熱情奔放、毫無保留地起舞。每位舞者都很『有型』,

棄,但一天媽媽忽然在凌晨時分敲我的房門,提醒我

心想自己可以像他們一樣就好了!我在座位跟著打拍

演藝學院開始接受報名,於是我便把握機會,入讀了

子,身體左搖右擺,心入面的火就燒了起來。表演完

演藝學院。」長大後的琪琪沒有忘記兒時幻想,並透

結一刻,我還歡呼大叫起來!」琪琪補充說:「在最

過戲劇體現了出來:「當時演出演藝學院製作的《結

初的時候,夢想可能只是很單純或零碎的念頭,一下

婚》,請了好些親戚來看。當中舅父跟外婆的關係本

子就萌生了,是很自然的,不會想得很複雜和仔細。」

來不太好,但演出後舅父忽然說要多謝我,原因是他 看過演出後,發覺要珍惜跟媽媽的相處時間,要好好

一步步走下去

擁抱外婆,二人關係自此變好了。我想起我的兒時幻

目標清晰的 Peggy,自此便逐步向目標邁進,她

想,發現除了唱歌可以『拯救世界』外,原來戲劇可

開始在課餘時上不同類型的當代舞課堂,令自己對舞

以真正感動和改變別人,也不是純粹站在台上享受觀

蹈有更多認識,慢慢發掘身體的可能。與此同時,人

眾的目光。」

也變得更為開朗,她說:「有了目標令我生活得更開 心和積極,亦認識到不同階層的朋友。雖然少了時間 與家人相聚,幸好他們仍是無限量支持我!」可是在

現時的工作 把夢想變成職業,日復日的排練和演出,二人又


09

林詠恩 小檔案

d 如何保持當初的熱情?琪琪說:「要自我提升就必需

然後又如何?

每次演出都落力排練,多作嘗試和檢討。幸好團員之

接下來的日子,二人又希望演甚麼角色或參與甚

間會經常互相提點,而且因為是長期合作,大家都互

麼製作?琪琪直言最希望擔演音樂劇的女主角,此外

相了解,因此意見都很受用。此外,劇團會不時安排

就是參演賴聲川創作的劇本:「很想演《如夢之夢》

團外的藝術家或由團內資深藝術人員帶領工作坊,一

的顧香蘭,很喜歡這劇本,很喜歡感情細膩的戲。長

方面可以學習新事物,亦可以提醒我們一些表演最基

遠點希望有機會自編自演,以此表達一些自己的想

本的東西。因此工作坊絕對是寶貴的機會。」同樣地,

法。」而 Peggy 則希望演一個「瘋子」角色:「想挑

大部份專業舞團都會在每天排練或演出之前安排技巧

戰一下自己,到底可以跳得幾癲。無論在情緒上、

課,令舞者能保持狀態和有充足的熱身,Peggy 說:

精神上、思想上對我來說都很有距離,因此想了解

「技巧課十分重要,早上好好活動一下身體,與身體

更多。」最後,筆者必需問一個殘酷的問題——假如

來個晨早對話,可以令排練發揮得更好,更精準。認

有一天不能再表演,你會想做甚麼?在這問題上,

真對待技巧課可令人整天精力充沛,渾身是勁!」身

Peggy 似乎比較有心理準備:「做後台工作吧!這是

體對表演者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工具,Peggy 就試過

最容易接觸舞蹈的工作之一,不能跳舞也可以近距離

因意外差點不能演出,她憶述道:「記得一次綵排時

成就舞蹈演出。或者有關兒童的工作也可以,因為我

我坐在大型道具下面,突然道具從高處墮下,直撞到

喜歡小朋友。跳舞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工作而是生活一

我的膝蓋上。當時我還以為沒大礙並嘗試起身,但雙

部份,不能跳舞應該會很不開心。」至於琪琪,她聽

腿卻痲痺得沒知覺。到了第二天演出當日,早上起來

到這條問題就如電腦「hang 機」般,呆了一陣之後說:

時雙腿又腫又痛,唯有靠針灸減輕痛楚。結果演出總

「不做演員的話我真的不知可以做甚麼,可能會去離

算順利完成,證明意志力和鬥志可以戰勝一切!」

島開小食店,會完全離開這行業。但日子一定會很過 得糾結,鬱鬱不歡吧。」

林詠茵(Peggy Lam)生於 香港。她曾參與城市當代舞 蹈 團 獎 學 金 計 劃 班、 青 年 舞團「年青的天空」與「舞 蹈青年」本地及海外演出。 在入讀香港演藝學院現代 舞 系 期 間, 多 次 代 表 學 校 赴 外 地 演 出; 其 後 擔 任 舞 青 同 學 會 之 編 舞, 聯 合 編 舞作品包括《開張》及《過 去、 現 在、 將 來 》; 個 人 編舞作品有《動靜》之〈木• 目 〉。 現 為 城 市 當 代 舞 蹈 團全職舞者、CCDC 舞蹈中 心成人課程及兒童多元舞 蹈課程導師。

a 《野鴨•女孩》演出照。 編舞:伊娜•約翰內森 b c

d

《蠢病還須蠱惑醫》 劇照。 《結婚》劇照。張紫 琪飾二姊冬子,與母 親花田花及三位姊妹 相 依 為 命, 同 一 屋 簷 下的五人曾經以為會 永遠在一起。 《365 種 係 定 唔 係 東 方 主 義 》 演 出 照。 編 舞: 曹 誠 淵 ( 攝 影:Conrado DyLiacco)


10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那裡那天不再聽到在呼號的人

《摄魄》在劇場上散播和平種子 ■ 文:雲 子 ■ 圖:何必。館

世事很多時都是基於一個偶然。多年前黃宇恒偶爾在網上瀏覽關於戰地照片的網頁,壓根 兒沒有想過會帶出今天的《摄魄》。《摄魄》導演黃宇恒一直醉心攝影,也就從那時候起, 注意着新聞照片,留意到戰地記者這個特別的職業,在心裡埋下《摄魄》的種子。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不及細讀文字,聲音圖像當訊息傳遞者的角色越發重要。黃 宇恒認為人們在指尖匆匆滾動屏幕的瞬間,吸收了很多資訊,卻難以消化,令這些資訊成 為了部分人控制訊息的工具。身在香港,戰爭災難對我們來說似乎很遠。除了向慈善團體 捐款間接幫助部分受戰火所害的人、換換面書的頭像送上祝福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呢?黃宇恒認為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制止戰爭的發生,卻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例如借 劇場為觀眾提供一個思考平台,讓他們關心這議題。


11

擁抱未知的精彩

但原來我在乎的,還有那些活在戰火中的人們。」

從大學的一門課開始,何應豐與黃宇恒就建立

他在香港演藝學院修讀的是燈光設計專業,對劇場

起亦師亦友的關係。黃宇恒有關戰地記者的創作概

來說,每一個參與者都是舉足輕重的,但燈光的表

念,觸動了何應豐的心。兩年前的獨腳戲《影。武

達,往往是劇作的輔助,燈光設計師表達想法的空

者》是試驗,延伸發展成今天的《摄魄》。當中不

間仍然有限。對於當初何以選讀燈光設計,現在又

論是邀請演員還是如何處理劇本,作為編劇兼監製

為何當上導演,他坦言沒想那麼多,只是隨心而行。

的何應豐都交由黃宇恒主理,毫不干涉。「因為他

正如在旁的何應豐所言,人生本來就充滿各種可能,

何必。館《摄魄》

是個會看書的人。」何應豐認為會看書的人,會思

有時太有計劃反而會扼殺了可能性。人們在趕、跑、

導演/燈光設計:黃宇恒

考,即使黃的導演經驗不多,何應豐仍然對他相當

追的時代活得久了,開始談「慢活」文化,何應豐

演員:吳偉碩、葉榮煌、施卓然、

信任。不止黃宇恒,何應豐認為其實時下香港的年

認為劇場正是其中一處讓大家有機會靜下來,容許

輕一輩有很多想法,可惜的是在消費文化大行其道

自己抽離急速的步伐,在那片空間中好好思考,又

的今天,人們太過計較得失,害怕失敗,很多時不

或者放下所有想法,只是專注感受劇場的每個細節。

監製/編劇:何應豐

曹德寶、陳美彤 日期: 22-24 & 26-31/1/2016 (8pm) 23-24 & 30-31/1/2016 (3pm) 地點:前進進牛棚劇場

肯做或者不敢做,想法未能付諸實行,扼殺了不少

票價:$220 │粵語演出

可能性。近年多了年輕人談到想離開香港,何應豐

黑暗無法驅走黑暗

認為這種離心性,是基於社會沒有好好擁抱和承傳

訪問剛完結,傳來法國巴黎遭受連環襲擊的消息。新

購票:www.urbtix.hk │ 2111 5999

自己的文化,太多事情都要確保有收穫才肯付出。

聞片段重複着人們的驚呼叫喊聲、此起彼落的爆炸

票務查詢:3761 6661

聲,和到處一片頹垣敗瓦的景象,每個片段都叫人心

與自己對話

門票現於城巿售票網發售

節目查詢:2268 7323

www.lcsd.gov.hk/cp

碎。隔天傳來法軍大舉空襲敘利亞的消息,而我卻無

當創作有了主題後,以哪種方式、如何演繹,

法辨識,這會否就是一個終結,還是另一場又一場殺

演出含裸露場面及不雅用語;

有萬千可能性。透過思考與反思,與劇組各成員的

戮的開端。只是腦海中又浮現起馬丁路德金的名句:

獲安排入場;

討論和分享,黃宇恒說在扮演導演這個角色的過程

Darkness cannot drive out darkness; only light can

中,加深對自己的了解,亦開始了與自己溝通的過

do that. Hate cannot drive out hate; only love can do

程,「我一直以為自己關心的是戰地記者這群人,

that.

觀眾務請準時入場,遲到者將不 本節目不設觀眾席,劇場將變身 成為戰場,危機處處,建議觀眾 穿著輕便衣履; 適合 12 歲或以上觀眾欣賞。


12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a

馬 戲 狂 熱 席 捲全城

大家或許留意到香港最近有很多不同主題及形式的馬戲演出,馬戲狂熱突然席捲全 城,當中空中飛人、大環、鋼管雜技等項目固然是馬戲表演的重點,藝人超越人體 極 限, 觀 眾 在 驚 訝 錯 愕 中 高 呼「 值 回 票 價 」 的 同 時, 英 國 的 沒 巧 合 馬 戲 團 (NoFit State Circus) 除了向觀眾展示高超技巧外,他們的演出將帶來更多舞台效果上的 視覺衝擊及現場音樂的強烈震撼,難怪在眾多馬戲演出當中別樹一格。享譽國際藝 壇的沒巧合馬戲團將獲康文署邀請參與於二月份舉行的「城中馬戲」演出。

破格的當代馬戲團

b

亦獲得很多國際獎項。作為當代馬戲重要的一員,

由於傳統馬戲團訓練動物的手法被視為不人

他 們 的 演 出 糅 合 了 現 場 音 樂、 舞 蹈、 舞 台 設 計、

道, 馬 戲 界 在 八 十 年 代 出 現 一 個 新 浪 潮 ——法 文

文 本、 電 影 與 傳 統 馬 戲 的 雜 耍 技 藝, 而 以 上 種 種

稱 之 為 新 馬 戲, 顛 覆 了 傳 統 表 演 形 式 與 內 容: 馬

皆成為構築其表演整體的重要元素。

戲 不 再 有 動 物 出 現, 演 出 重 點 則 放 在 藝 高 人 膽 大 的 特 技 演 員 身 上, 更 融 入 劇 場、 音 樂、 舞 蹈、 新

全方位觀賞馬戲體驗

媒 體 等 藝 術 元 素, 使 之 成 為 融 匯 不 同 藝 術 的 結 晶

今 次 他 們 演 出 的《 白 》(Bianco), 將 為 香 港 觀

品。 論 及 這 種 當 代 馬 戲 的 出 色 例 子, 英 國 的 沒 巧

眾帶來一場全新的觀賞馬戲體驗,場館內沒有觀眾

合 馬 戲 團 可 謂 極 具 代 表 性。 沒 巧 合 馬 戲 團 的 基 地

席,觀眾將遊走於整個演出空間中,精彩的馬戲技

位 於 藝 術 氣 息 濃 厚 的 威 爾 斯 卡 迪 夫 市, 自 1986

藝發生於半空及四周,試想想,空中飛人在你頭頂

年成立以來,已成為英國當代馬戲團的中流砥柱,

上飛快的移動及看到他們的腳踏上鞦韆前的臉部表

多次在國內外舉行帳篷和劇院的巡演,廣獲好評,

情是何等感受?觀眾是表演的一部分,需要尋找自

c


13 ■ 文 : 阿 紫 ■ 圖 : 英 國 沒 巧 合 馬 戲 團 《白》劇照(康樂及 文化事務署提供)

a

驚險萬分的馬戲技藝 挑戰觀眾的感官極限。

b

獨特的舞台視覺效果, 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c

馬戲技藝近距離地在 觀眾面前發生。

d e

d 己喜歡的位置,而每個欣賞位置也是獨一無二的,

宮廷作為禮物送往維也納,沿途經歷了種種荒誕離

這也是藝術總監佛羅倫斯 ‧ 圭迪(Firenza Guidi)

奇的遭遇,大象的旅行也是人生的譬喻。「《白》

希望帶出「一期一會」、「當下即是」的意味。

絕非《大象旅行記》的改編,然而在創作早期,是

漂雪場面為馬戲演出 增添了浪漫詩意的氣 氛。 現代馬戲注重表演形 式、 演 員 服 飾、 燈 光 與舞台效果的配合。

這本書給予了我極豐富的影象和構思。」沒巧合馬

《白》:一趟能穿越過去、現在與未 來的旅程

戲團表演中所瀰漫的詩意氛圍,某些場景中動人的

關於《白》這個節目,是沒巧合馬戲團第七個

迪受薩拉馬戈作品啟發後所表現出來的導演手法。

意象,與及當中所強調的旅程中的過程,確實是圭

大型製作,由佛羅倫斯.圭迪導演,以別樹一格的

《白》出現極多唯美畫面,如花瓣、白色長裙、

敍事手法,打造出一場具顛覆性、戲劇感極強而又

飛雪等,表演者各自散發獨特的精神氣質,令本應

歡快的當代馬戲。圭迪談及《白》的創作概念:「透

只是單純炫技的馬戲項目意味無窮,餘味回甘,叫

過視覺、物理及感性的表現手法,將演出塑造成一

沒巧合馬戲團與眾不同。演員不時改變舞台位置,

趟能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旅程。透過『旅程』

並配合現場樂隊的強勁音樂,加上絢爛的服裝、燈

作為隱喻,它說的其實是改變、蛻變,也是一個新

光與舞台美學,都讓人期待演出將有令人意想不到

開始及希望。」她曾在一個訪問中表示,《白》的

的驚喜。《白》曾於 2013 年愛丁堡藝穗節上演,

創作靈感來自已去世的諾貝爾獎得主葡萄牙作家荷

連場爆滿,這兩年間在澳洲柏斯、歐洲及不同地方

西. 薩 拉 馬 戈 (Jose Saramago) 的 著 作《 大 象 旅 行

巡 演。2016 年 2 月 中 將 訪 港, 他 們 期 望 在 這 個 旅

記》——故事講述一頭來自印度的亞洲象被葡萄牙

程與你分享更多。

e 城中馬戲:英國沒巧合 馬戲團《白》 日期:17-21/2/2016 (8:00pm) 20/2/2016 (2:30pm) 地點:伊利沙伯體育館表演場 票價:$380(不設觀眾席)


14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15

關於 Clockenflap, 我想說的其實是⋯⋯

■ 文、攝:張時

現在寫 Clockenflap 2015 也許有點久遠了。 也不是說過了時機不能寫,而是這年度音樂節慶所掀起的霎時狂熱 實在無以為繼,即使當時它是如何的喧鬧,如何的盛大,過了,就 甚麼都不剩。 好吧好吧,我知道還有那 HKD300 的別注 Band Tee、進場手帶和一 堆紀念品。走過七年,Clockenflap 規模漸大,入場人數續年增加, 演出陣容亦越見強勁︰ Love Psychedelico ( 日本 )、New Order ( 英 國 )、Damien Rice ( 愛爾蘭 )、盧廣仲 ( 台灣 )、A$AP Rocky ( 美 國 )……隨便一數,也可數出幾個即便不是樂迷也一定聽過的大名。 這年,Clockenflap 比以往更見進取、多元,包攬藝術裝置、短篇 電影、動畫、工藝市集,力求向「多媒體藝術節」標籤邁進。


16

專題故事 Feature

外購與崇洋

時代曲

博客獨樂樂曾撰文批評 Clockenflap「離地」,他概

作為一個專業的表演平台,Clockenflap 對於劃分場

略估計現場觀眾約四成是外藉人士,「三成是真 A.B.C./

地、表演時間、人流估量、樂團演出費、各台之間的聲

British wannabe /American wannabe」,兩成是想感受外

音調度等當然都曾仔細考量。同理,我們亦可從這些細

國氣息甚或純粹聯誼社交玩樂的偽 A.B.C. 及「港豬」,

節中窺探出主辦單位對本地音樂的支持與關顧程度,何

其餘一成才是「真心想睇 Show 的本土香港人」。你說,

韻詩跑出來大喊「唯一一個在主台上演唱廣東歌的單位」

香港人中亦有紅鬚綠眼者,外國人同樣可以是黑髮黃皮

一事更是最佳說明(當然你或許已經知道這報紙專欄上

膚的,至於觀眾的時事敏感度就更難揣測。或許目測不

的說法存在誤差)。人們對自身土地的語言、音樂自有

夠精確,然而我想 Clockenflap 那場面、氣氛之詭異,不

一份無可取代的歸屬感。

止在於台下觀眾群的面貌,也包括在台上的參與單位、 周邊的藝術家,甚至整個音樂節的設定。

去年 Clockenflap 時逢雨傘革命,台上演出隊伍/ 藝人的政治舉措自然成為了主流媒體、網媒的焦點——

翻 開 場 刊, 連 上 網 站, 打 開 手 機 APP, 會 發 現

Travis 在 演 繹〈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時

Clockenflap 所 設 的 入 場 門 檻 其 實 不 低 ︰ 三 日 票 盛 惠

加 插 歌 詞, 樂 迷 乘 機 舉 傘、My Little Airport 在 獻 唱

1780 大元,單日票亦索價九百多(按︰ 2012 年成人單

〈不要在深水埗賣旗〉時領軍齊呼「梁振英,屌你」、

日即場票為 HKD490),尋常市民難以入手。雖然早鳥

LOUISAHHH!!! 預先製作關於佔領的音樂錄像於演出時

套票只售 HKD1450,在商言商此價與外國的同類型音樂

播放、閃靈舉傘高呼等等。然而個別樂團歌手的政治表

節相近,但收益用途各異。而在超過 150 隊的表演隊伍

態, 無 助 於 消 退 Clockenflap 那 濃 濃 的 商 業 味 道。 回 顧

中只有不到 20% 是本地的音樂單位,即使把華語和主流

Jay Forster(Clockenflap 創辦人之一)早於音樂節舉行

的也計算在內亦不到總數的三分一,是目標觀眾太崇洋,

前、在香港大學的分享會,台下有同學問道他有沒有打

抑或本土藝壇太凋零?這種講法,說來也未免自覺老套。

算為雨傘革命開設一個 Protest Stage(先不管那聽來也

高消費搭外購音樂(或娛樂),還要為馬拉松式的

有點奇怪),他亦直言 Clockenflap 剛上軌道,不想有太

追趕跑跳作好身心準備,在香港這樣的文化環境下,主

鮮明的政治立場,免得為音樂節帶來麻煩阻濟。啊,這

辦單位選擇了直接輸入外國模式,Clockenflap 順理成章

世代裡,粉飾太平是何等容易。

成為了全球化產物。可是,我們的本土音樂呢?


17 聲音淹沒了,音樂節亦徒具虛名 Clockenflap 2014, 不 少 樂 迷 一 邊 借 音 樂 稍 事 休

酒神已死,如果我們還有音樂節文 化

息,一邊心不在焉,滑著手機追蹤佔領區的最新情況。

可恨是本地音樂節文化的確尚未成形︰樂迷偏聽,

「 老 實 說, 外 面 風 風 火 火, 哪 真 有 心 情 在 這 裡 嘻 嘻 哈

對 外 國 音 樂 的 認 識、 好 奇 心 也 不 足 夠。 然 而 音 樂 節 如

哈?看了也不過浪費,乾脆放棄表演吧!」那一刻,我

果從本質上有培壅音樂文化和教育在地樂迷的作用或使

在空想著台上樂團奏起戰曲,和群眾一同衝到戰區的情

命, 那 Clockenflap 的 作 法 就 顯 得 不 合 時 宜。 還 是 回 頭

境。事隔一年,音樂仍然無法擺脫時勢獨存。主辦單位

說,從開始 Clockenflap 就不是為了廣大本地樂迷而辦的

與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合作,新設了「Clockenflap Pro 小

呢?

型音樂會」,邀來全是本地音樂單位,卻不知觀塘海濱

維港景觀映照在海濱地上,Clockenflap 落戶香港,

道 122 號原是詛咒之地——政府兩年多前強推活化工廈

但不紮根。我們大概不用妄想或勉強說辭,Clockenflap

計劃,變相令租金飆升,趕絕了藝術社群,消亡原有的

從不旨在宣揚理念和推動群眾意識,它到底只是個貴族

社區文化。多支本地樂隊曾杯葛辭演的「反轉天橋底」

遊戲。有問︰「商業掛帥,貪歡作樂,有何不可?」沒

搖 滾 音 樂 會, 正 正 在 同 一 場 地。Clockenflap 作 為 一 個

有,樂迷們亦樂見更多衝擊——毋容置疑,Clockenflap 的排場仍然是世界級的。

藝術文化推手,似乎對這土地有欠認知,觸覺遲鈍;抑

美 國 作 家 Barbara Ehrenreich 在《 嘉 年 華 的 誕 生 》

或 明 知 故 犯, 有 意 助 紂 為 虐? 音 樂 人 碰 不 得 的 地 方,

一書中說道眼下是一個沒有慶典的時代,人們不再懂得

Clockenflap 碰 了, 還 特 意 蓋 了 個 體 面 的 佈 景 版 來 遮 掩

自行創造集體的愉悅,而是從各種國家慶典、商業娛樂

著滿牆的口號和塗鴉。倒是負責擔綱演出的樂隊、音樂

與消費文化的大型集會中買賣、支取歡愉,長期下來,

人,在面對商業和建制的機器時,顯得無力、遲緩、被

觀眾的角色變得越來越被動。人們漸漸忘卻了甚麼是挑

動、犬儒。在私交上、工作上不便推塘——這種平庸之

戰,甚麼是跨越,甚麼是自由。大型集會最後只讓人累

惡,也不是一句「做自己的音樂」便說了算。沒法子,

得想倒頭大睡。

Clockenflap 仍 然 是 全 港 唯 一 的、 最 大 型 的 音 樂 藝 術 節 啊。

不 掛 慮 Clockenflap 無 法 長 久, 我 只 憂 心, 香 港 音 樂沒有更多的想像。


18

專題故事 現在上映

Feature Now Showing

受 影 響 的 女人

——桑提艾格曼的 70 年代

有時候,我們會從一個人的身世了解其作品。當一眾法國新浪潮導演高舉著「作 者論」,針對的正是當時以集體創作為主導的荷里活電影——在看似相同的形式 和主題下,找出獨特的個人表達方法,和表達創作者的世界觀。當然,「作者論」 並非一把上方寶劍,可用作分析每一種類型的電影,它極其量只成為一種觀眾和 研究者作為了解故事以外的一個設入點而已。 所以,當看到桑提艾格曼(Chantal Akerman)的作品時,不禁要問,假若一位 觀眾在從未聽過她的前提下,走入戲院看她在 70 年代所拍的一系列實驗性電影, 比如是《家鄉的消息》(News From Home) ,他 / 她到底會有甚麼反應? 以下 介紹的電影由兩部分組成,由一組看似毫無關連的紐約街景,以及一連串由旁白 讀出的信件,面對如此貧瘠的元素所建構出來的電影,我們究竟可以從何入手?

■ 文:何 阿 嵐 ■ 圖:影意志


19


20

現在上映

Now Showing

Structural film 與非敘事性電影 1968 年,只有 18 歲的艾格曼完成了首部短

注 於 記 錄 公 寓 內 光 線 的 細 微 變 化; 片 中 突 如 其 來

片作《毀掉我城》(Saute ma ville),一部有關少

插入的色彩和聲音干擾,也不斷地淹沒整個畫面,

女 在 家 中 做 家 務 的 小 品。 艾 格 曼 自 言, 她 是 看 完

然 後 鏡 頭 慢 慢 放 大 至 房 間 內 的 牆 壁 上, 顯 露 一 張

尚 盧 高 達 的《 狂 人 彼 埃 洛 》 而 立 志 拍 電 影 的( 但

海 面 上 波 濤 洶 湧 的 照 片。 沒 有 故 事, 更 著 重 於 電

高 達 對 她 後 期 的 作 品 就 很 有 微 言 了, 不 過 高 達 又

影 語 言 上 的 實 驗, 令 觀 眾 猜 測 究 竟 長 鏡 頭 裡 的 真

會 有 甚 麼 是 滿 意 的 呢?)。 於 此, 從 中 也 可 看 到

實 是 甚 麼? 艾 格 曼 卻 甚 至 客 觀 地 反 射 出 被 攝 空 間

兩片之間相近的痕跡: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處、

的質感。米高 ‧ 史諾從不減電影內的懸疑性,艾

聲 畫 突 兀 的 結 合, 以 及 突 如 其 來 的 失 控 狀 態, 更

格 曼 的《 睡 房 》(La Chambre) 可 說 是 受 其 啟 發,

可 看 出 作 者 其 後 的 風 格 和 主 題。 不 過, 真 正 影 響

影片巧合地同樣以三組鏡頭,以 360 度環視房間,

她 的, 還 是 當 時 在 紐 約 學 習 電 影 時, 冒 起 的 前

從一張紅色椅子到爐頭上,觀眾正當疑惑攝影

衛 電 影 運 動 ——由 布 力 奇 治(Stan Brakhage)、

機 身 處 的 空 間, 艾 格 曼 正 好 剛 起 床,

米 高 ‧ 史 諾(Michael Snow) 等 人 所 提 出 的 Structural Film ( 結 構 主 義 影 片 )。 以 米 高 ‧ 史諾在 1967 年所拍攝的作品《波長》 (Wavelength)為例,這部只有 45 分鐘的 影片,由三組極慢速至不讓觀眾察覺的伸 縮 鏡 頭 所 組 成, 鏡 頭 開 始 時 以 一 個 固 定 於遠處窗口的攝影機拍攝一間房間,由 日照到晚霞的時光,房間內人們進進 出 出, 然 後 似 乎 出 現 一 個 死 人, 然 而攝影機卻完全無動於衷,仍然專

當 攝 影 機 再 環 視 下 去 時, 令 觀眾更為關注房內物 件與導演之 間 的


21

關係。雖然與《波長》一樣,以長鏡頭作出實驗,

地 鐵 車 窗 內 聽 著 運 行 時 的 聲 音, 這 些 聲 音 時 而 遮

但 導 演 在 鏡 頭 前 的 現 身, 讓 觀 眾 自 覺 正 在 窺 探 女

蓋 了 讀 白, 當 內 容 提 到 私 密 的 情 感 時, 更 刻 意 放

性創作者最私密的空間。

大 了 環 境 聲, 於 是 影 像 的 日 常 性 與 平 白 的 聲 線 隱 藏 了 創 作 人 複 雜 的 情 感 流 動。 而 信 件 沒 有 提 到 明

一切都是感覺,教我如何去解釋?

確 時 間, 但 信 與 信 之 間 往 往 靜 默 了 一 段 長 時 間 才

「敘事的真實性是與感性的真實性針鋒相對

重 新 提 起, 其 電 影 的 節 奏, 令 觀 眾 對 於 尚 年 輕 的

的, 而 感 性 的 真 實 性 是 首 先 來 自 空 間 的 真 實。」

艾 格 曼 刮 目 相 看, 而 作 品 的 開 放 性, 亦 提 醒 觀 眾

安 德 烈. 巴 贊(André Bazin)/ 紐 約 亦 成 為 艾 格 曼

在觀賞時必須參與其中,不要盲目地投入故事裡,

往 後 電 影 生 涯 裡 一 個 重 要 的 場 景。 她 的 首 部 長 片

從而與導演共同創造出另一版本的作品。

《 蒙 特 利 旅 館 》(Hôtel Monterey) 是 一 小 時 的 默 片, 觀 眾 與 攝 影 機 一 同 靜 謐 流 動 勘 視 著 一 家 廉 價

母親的陰影

旅 館 的 門 口、 電 梯、 走 廊、 旅 客 以 至 房 間; 其 後

艾 格 曼 抗 拒 被 稱 為 女 性 主 義 導 演,《 我 你 她

的 作 品《 家 鄉 的 消 息 》, 是 導 演 在 紐 約 學 習 電 影

他》(Je Tu Il Elle)雖然有一場女性做愛的場面,

時, 以 收 到 母 親 的 信 為 素 材, 配 以 當 地 貧 民 窟 的

但內裡角色的行徑更接近一場又一場的行為藝術,

大 街 小 巷 為 影 像, 由 艾 格 曼 讀 出 一 封 封 她 母 親 所

對於自身以及男女關係的反省,更超出一部女同志

寫 的 信 件, 但 過 程 中 你 禁 不 住 懷 疑 讀 信 人 與 寫 信

電 影 的 視 野。 她 執 導 過 的 電 影, 探 索 多 重 敘 事 結

人 之 間 的 關 係。 首 先, 是 她 的 聲 音, 一 字 一 句,

構,80 年 代 起, 拍 過 各 種 類 型 的 影 片, 如 喜 劇、

沒 有 帶 著 情 感 地 讀 出, 而 影 片 內 的 影 像 與 信 件 內

紀錄片、音樂劇、散文電影(essay film)等,她

容 好 像 從 無 對 應: 大 街 上 熙 來 攘 往, 空 蕩 蕩 的 地

關 注 的 主 題 與 其 說 是 女 性, 倒 不 如 說 她 是 單 純 地

鐵 站, 破 落 的 舊 社 區, 我 們 從 未 得 知 導 演 在 紐 約

源 於 母 親 的 影 響。 母 親 的 身 影 在 她 的 電 影 中 處 處

生活時的情況,就連被拍攝下來的人群生活狀態,

現 身, 以 書 信、 角 色, 甚 至 在 最 後 一 部 電 影《No

也 只 是 片 面 的 了 解, 而 單 從 母 親 寄 來 的 片 語 中,

Home Movie》 中, 母 親 現 身 在 她 的 鏡 頭 前, 記 錄

也 只 知 道 家 鄉 中 的 生 活 小 事( 就 算 是《 安 娜 的 旅

了她生命中最後一段時光,這位來自波蘭猶太裔的

程 》(Les Rendez-vous d’Anna) 裡 雖 然 有 較 明

移民 ,訴說她在二戰時被困在奥斯威辛集中營時

確 的 故 事: 關 於 一 位 女 導 演 在 德 國 放 映 電 影 時 與

的經歷,過去不單止折磨著母親往後的人生,也影

不 同 人 的 相 遇, 而 與 她 相 見 的 人, 兩 人 之 間 有 甚

響了小時候的艾格曼,母親時而反覆無常的精神狀

麼關係,有甚麼背景都沒有交代)。

態、害怕艾格曼走失而長期將她禁錮,令她常常只

猶如小津式固定的機位,在生活化的場景下,

能一個人面對著窗戶打發時間。還有的是,那逃避

艾 格 曼 到 底 隱 藏 了 甚 麼 信 息? 在 她 一 次 接 受《 紐

不了的移民身份,也間接地影響其電影中的那份疏

約時報》的訪問可見端倪:「在我呼吸的某一刻,

離、貧瘠的氣氛。製作這部紀錄片時,艾格曼便忍

我 會 猛 然 發 現 這 個 鏡 頭 可 以 結 束 了。 所 以, 是 我

受著極大的痛苦,在另一個訪問中,她坦言在拍攝

的呼吸決定了電影中鏡頭的長度。」是故她在《家

時 母 親 不 得 不 一 遍 遍 回 顧 自 己 無 法 言 及 的 遭 遇,

鄉 的 消 息 》 中, 艾 格 曼 也 沒 有 循 規 蹈 矩 以 情 節 的

「如果我之前知道我做這件事所引起的影響,我可

方 式, 來 展 示 母 女 間 的 親 情, 信 的 內 容 流 露 出 一

能就不敢去做了。」及至母親離去,她一直受抑鬱

位 母 親 的 擔 憂、 快 樂 與 失 落, 而 艾 格 曼 則 穿 插 日

症困擾,最終亦以自殺來回到她生命和創作的根源

常 城 市 場 景, 猶 如 創 作 者 身 體 的 一 部 份, 成 為 讀

裡去。

信時的情感反射——汽車經過大街時的嘈雜聲、從


22

藝@書籍 / 電影碟 / 音樂 Arts @ books/dvds/cds

《想像的博物館:客廳裡的達文西,餐桌上的卡拉 瓦喬⋯⋯》 作者:菲利普.達維里歐 Philippe Daverio 譯者:鄭百芬 出版: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對話伍迪艾倫》 作者:艾瑞克.雷克斯 Eric Lax 譯者:嚴可婷 出版:凱特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伍廸艾倫曾說過,「在電影這一行, 恐怕我連帶位的資格都還不夠。」 本書記錄了橫跨伍迪.艾倫半生的 對 話 紀 錄, 來 自 片 場、 製 片 剪 輯 室、拖車、麥迪遜花園廣場及曼哈 頓的人行道、巴黎、紐澳良、倫敦 或是他搬來搬去的新家中……有關 喜劇、無神世界、現實生活、情愛 關係以及家庭、幻想與身為藝術工 作者的一些事。「假如我不喜歡某 件事情,不管那件事情可以贏得多 少獎項都無所謂。堅持自己的標準 很重要,不要因為市場趨勢而隨波 逐流。」本書橫跨伍迪 ‧ 艾倫半生 的紀錄──起始於一九七一年,如 縮時攝影一般,清楚呈現他從電影 新手轉變成享譽國際的電影人之過 程,以及一路走來的內心歷程。

刺客聶隱娘

本書以建造一間住宅的概念為出發,為讀者設計了一座精彩有趣的「想像的博物館」,這間博 物館不僅有客廳、廚房、餐廳、臥室,甚至還有浴室、遊戲間、情人房……作者把居住的生活 空間化身成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再依各個空間的特色一一擺上適合的畫作,而藉由作者獨具創 意的配置,藝術品背後的故事與複雜交錯的歷史背景,於此亦有了生動的連結,使我們更懂得 畫作想要傳遞的訊息。 從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義到寫實主義,超過 200 幅的世界名畫,都在本書裡找 到相應的空間。我們看見了正在大廳和聖家族一起迎賓的米開朗基羅、在浴室裡為馬拉垂淚哀 悼的大衛、在臥房思索世界的起源的庫爾貝、或是在交誼廳跟維納斯交朋友的波提切利,空間 對了,彷彿大師就在身邊與我們親密對話。

《福島的小白、玳瑁以及松村先生的美好小日子》 作者:太田康介 出版:行人

譯者:葉韋利

在福島空無一人的警戒區中,55 歲的松村直登先生獨自一人留了下來。一開始,他注意到眾 多被留下的貓狗,因此開始照顧祂們。接下來,許多人無法接受政府全面撲殺家畜的命令,也 將動物託付給松村先生代養。他的作為被國外媒體稱為「「動物的救世主」,並被拍成電影《獨 自在福島》。 本書主角是 2013 年出生的小白和玳瑁這兩隻原本會被撲殺的小貓,最後被留在富岡町的松村 先生收養,而保住了性命。就這樣,兩隻貓與松村先生收留的其他動物:小狗石松、鴕鳥、山 豬、小馬,還有三十隻牛,一起展開了福島的新生活。對小白和玳瑁而言,松村先生是爸爸, 是玩伴,也是教父。松村先生照顧牠們的生活,也教導牠們如何保護自己。這本書,便是日本 攝影師太田康介透過鏡頭記錄他們生活在福島的日子。

影碟

這是一個武功絕倫的女刺客,最後,卻無法殺人的 故事。 中國的唐代,女刺客是將門之女,十歲那年被師父 帶走訓練成頂尖殺手,專門刺殺殘暴的藩鎮節度使, 在一次刺殺任務失敗後,師父將她送回故鄉,這次, 她要行刺的目標是北方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她的 表哥,也是她幼年時候的戀人。 導演:侯孝賢 演員:舒淇、張震、 阮經天、週韻、謝欣 穎、許芳宜、倪大 紅、石雋、詠梅、雷 鎮語、妻夫木聰、高 捷、戴立忍、張少 懷、劉澍穎

女刺客離家十三年後回來了。現在,她面對的是她 的父母,她的記憶,她的摯愛,她深藏的感情,這 一切,都在向她挑戰。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刺客, 她將如何執行師父的聖諭?

導演:法蘭索瓦謝勒 演員:德斯汀荷夫曼、 嘉菲貝絲、艾迪伊澤 德

唱出我天地 12 歲的思達(加勒維寧 飾)年紀小小遭逢家庭巨 變,相依為命的單親媽媽意外離世,已建立新家 庭的父親為了隱瞞不知情的新任妻子和女兒,於 是把思達送到著名的國立男童合唱團學院去寄宿。 思達擁有令人一聽傾醉的天籟之聲,因此輕易獲 得學院取錄,但他完全不能融入新的校園生活和 圈子,也不覺得他的歌聲能幫助他面對黑暗無望 的人生。思達內心的鬱結和憤恨無法得以宣泄, 以離群反叛行為來自我封閉。但男童的演唱生涯 有限,思達埋沒自己的天賦,學院院長(德斯汀 荷夫曼 飾)恨鐵不成鋼,但他從思達的歌聲中聽 得出他的熱情,於是與女院長 ( 嘉菲貝絲 飾 ) 和 其他教師一起竭力為思達解開心結,希望在有限 時間內讓思達釋放自己,發光發亮。


23

CD まるで幻の月をみていたような / Mol-74 趁著紅葉季節到了大阪數天,當然少不了到當地大型唱片店一逛,也令人更明白為何全球唱片業逐漸萎縮時,日 本音樂產業依然能夠頑強地撐著,最欣賞是店舖對本地音樂人的支持,把店中很大部份的當眼位置留給日本不同 類型的音樂單位的唱片介紹和試聽,也是有這種氣氛,才令樂迷有好奇心、有動力走進唱片店發掘新名字。 這次發現的新晉三人樂隊 mol-74 來自京都,曾經自資出版了數張只在演出現場及少量商店發售的 mini album, 上月終於在 Ladder Records 旗下推出 7 曲專輯《まるで幻の月をみていたような》,縱然只是三人的樂隊編制, 但歌曲依然充滿層次及起伏感。音樂上樂隊以北歐精緻細膩的後搖作底蘊,加上主音武市和希脆弱出塵的歌聲, 感覺像是 Sigur Ros 跌了落凡間,甚具氣質但來得更加親切,首支單曲〈不安定なワルツ〉溫暖亮麗,流行味十 足,而看了〈 グレイッシュ 〉的「電燈泡 MV」,你會更加覺得似曾相識。非常推薦大家上他們的 YouTube 頻道 看 MV,每一條都拍得像電影般精緻,很好看。/Rachel

Tuttugu og sjö / Teitur Magnússon (2014) 早前去冰島音樂節朝聖,除了能夠與世界各地不同音樂策展人交流與近距離欣賞不少冰島樂團演出外,當然少不 得去當地唱片舖購買冰島樂團唱片。而其中有一位音樂人 Teitur Magnússon 的唱片,在冰島裁縫店看過他的演出 後,我巴不得要立即購買他的專輯。雖然他整個演出都是唱冰島文,不過他的音樂不只帶有 Indie-Pop 的味道,更 帶有一種迷幻元素及民族樂器的輕巧旋律,還加上不少小樂器增加層次感。早上工作時輕鬆細聽,腦袋好容易很 快回魂專心工作。有興趣不妨上網細聽。/ 文化九公 推介歌曲:Vinur Vina Minna、Nenni

The Great Crossover Potential / The Sugarcubes / One Little Lion (1998) 冰島天后 Björk 你一定聽過,13 歲已經有冰島音樂人找她合作,但若追溯 Björk 如何成為一代冰島天后,你一定要 認識 Bjork 前樂團 Sugarcubes。Sugarcubes 原本只是她們幾位朋友隨心玩音樂的樂團,玩流行音樂但別人以為她們 的音樂古靈精怪,後來陰差陽錯成為了冰島音樂歷史上的傳奇之一。當 Sugarcubes 差不多征服了歐洲以後,一向 多才多藝的 Björk 選擇了休團並且作個人發展,從此帶領世人認識更多冰島音樂。 輕輕帶過 Björk 成名史,都是因為沒有 Sugarcubes 就沒有今日的冰島天后,所以小弟在參加冰島音樂節時,左搵 右搵都要買下 Sugarcubes 的精選專輯。其中〈Birthday〉、〈Hit〉更是當時大熱作品,倘若你是 Björk 信徒與冰島 音樂迷,Sugarcubes 的精選唱片絕對是你不能不收藏的好東西。/ 文化九公


24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藝術街坊 上期寫過 Antony Gormley 在香港的作品掀起

展品,例如 Damien Hirst 置放在甲醛中的鯊魚,

之 風 波, 在 抬 頭 仰 天 遠 觀 藝 術 之 後, 或 許 是 時 候

及 Tracey Emin 的凌亂床鋪……」可見筆者不算完

重新著地,在街頭巷尾尋找藝術的想法,因為藝術

全的胡說八道,因為得獎藝術家為藝術界和世界帶

王天仁

界下一波的潮流,肯定是回歸腳踏實地的社區鄰里

來的,是種具前瞻性的轉變和啟示;今年剛出爐的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街坊之間,從英國著名的 Turner Prize 得獎者──

得獎藝術家,是一伙十多人組成的團隊,他們的作

Assemble 的作品中可見一斑。

品可不是甚麼玄妙高深的概念,而是一系列甚至像 社區工作多於藝術創作的活動,藝術源自生活這被

Turner? 車床? “Turn”是轉動的意思,“Turner Machine”

說到爛的台詞,終於再次寫下具體的註腳,並在利 物浦的頹敗城市中再次開出燦爛的花火。

是木工或金工的車床,那“Turner”是帶來轉動的 人 之 意 思 嗎?“Turner Prize” 就 是 一 個 頒 發 給 帶

物極必反的循環

來轉變的人之獎項吧?有留意藝術新聞或藝術獎項

有關 Assemble 作品理念和實踐的介紹相信這

的 讀 者, 該 已 知 小 弟 在 妖 言 惑 眾 了, 因 為 Turner

陣子已夠詳盡,我再拾人牙慧的話也沒多大意思,

Prize 其 實 是 在 1984 年, 由 泰 特 美 術 館(Tate

倒不如分享小弟愚見,世事萬物往往是個周而復始

B r i t a i n )為 鼓 勵 當 代 藝 術 發 展 而 設 立 的 當 代 視 覺 藝

的循環,藝術發展由原始人在洞穴內的壁畫以降,

術 獎 項, 以 畫 家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便 已 是 來 自 生 活 的 經 歷, 及 至 種 種 流 派 的 繪 畫 出

( 約 瑟 夫 .瑪 羅 德 .威 廉 .透 納 )命 名 ,故 稱 為「 透

現,漸漸進入由杜象(Duchamp)的尿兜所引發之

納 獎 」(Turner Prize), 每 年 頒 發 給 50 歲 以 下

現成物和概念藝術;然後是科技和互聯網的介入,

的青年藝術家得獎者。維基百科的簡單介紹中,說

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多媒體互動及虛擬作品……藝術

此獎項「是一項具爭議性的活動,主要是因為它的

一日千里的長足進展,使大眾已難於追隨,藝術二 字逐漸成為前衛得虛妄的迷團,團團轉得大家眼冒 金星,過後物極必反,藝術似乎也得要著陸,再次 和人緊密聯繫起來。藝術,能夠為人們帶來甚麼實 際的轉變?創作,可以讓人怎樣連結在一起?共同 實踐,會否才是最具感染力的概念?有謂仗義每多 屠狗輩,看來藝術最需要的,也不再是點石成金的 大師,而是尋常百姓市井的積極參與啊!有別於躲 在工作室終日不修邊幅神經兮兮的藝術家形象,下 一波我們需要的,是充滿幹勁和感染力、親切而善 於與人溝通,與及頭腦靈活的藝術街坊,你有興趣 成為其中一位嗎?


25 雕文 嵐女

夜探 Antony Antony Gormley 的「 視 界・

接著,我隨興移步至遮打花園

香港」終於開幕了一個月,除了開

探望另一個「他」。 可惜他沒有

張之時關於跳樓的幾篇投訴,之後

用眼神來迎接我。他望向兩個地鐵

林嵐

就是他被鐵馬圍起來進行檢查的那

站口的中間,順著他的方向看去,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段笑話。結果一切又歸於平靜。以

樹椏遮了我的視線,卻找不另一尊

他在當今世界藝壇的地位,這套作

雕像的踪影。作為粉絲的我當然知

品所引起的香港公眾回應實在冷淡

道一定還有作品在附近,終於在他

得……讓我感嘆一句:「當代公共

順時針 90 度的高空,找到位於大

藝術少點娛樂性也行不通!」坦白

會堂高座樓頂的那個「他」。我怎

說,在任何商場,隨便一個卡通公

麼看也不覺得那是會讓人困惑的自

仔的求合影率都比這個雕像高。

殺者影像。回過頭來,我看著這個

為求真相,我隨便選個晚上看

作為整套裝置起點的鐵像,不遠約

看市民的反應。其中一件鐵像鄰近

兩米之處還有作品解說,可惜字體

蘭桂坊,約八點左右開始,我在中

小得可憐。黑夜之中我無法閱讀,

環街邊觀看了「他」一個多小時。

只好找個有利位置再進行觀察。此

只有不到兩個人站在他旁邊合照,

時才發現原來早有人盯上我了:盡

外國人多是從旁拍相, 有一對外

職的護衛員一等我離開,就把指示

國女賣藝者就坐在旁邊表演,也沒有特別地與「他」

牌移走,原來時間已是晚上十點零五分了,十分抱歉,

呼應演出,反正平時那個位置就是賣藝人的熱點。由

他應該是十點準時來拿走的。這時來了三個年輕的東

於香港的混雜情况,我沒聽到講話聲也無法確定那些

方面孔男子,嘻哈一輪,手指開始移動,首先觸摸兩

人來自何方,暫以「東方面孔」來稱呼。這些人的反

個胸前的鑄鐵孔位,可能是他們搞不清為甚麼男人的

應很參差:有人當沒看到,匆忙地走過;也有人用到

胸口有這種凸出來的部份,他們的指尖也觸及下體。

最熱情的方式打招呼。一位中年男人,他沒有拿相機,

「明明是男人呀!」,我猜他們想說的。一輪不明就裡、

十米之距時,已見他匆匆走上去行個見面禮,頭一低,

指手劃腳的討論,兩分鐘後就離開了。十點半,護衛員

下握「他」下體突出的敏感部位,也殺我個措手不及,

又回來坐下,他也是隨便找個位置坐的。看來,他也

相片也沒來得及拍。只見他握了二秒,向右扭一下,

很好奇同一個場子裡有另一個人陪他坐了一個多小時,

似乎在較力,再向左扭一下,如此兩次才好像失望地

我們對望了一眼,沒有交流也沒有此意。其實我深懷敬

放手了。退後兩步,抬手再看「他」的面部,也似乎

意,這個長達半年的展期,背後最實幹的人首要數他

得不到滿意的答案,眉頭一皺,再摸一下「他」的胸

了。冷冰冰的黑夜中,有人乘黑行兇,有人默默守護。

部,拍拍肩膊,從背部順勢而下至臀部,再一次退後,

「他」有意無意間站在富殖民地色彩的最高法院

從背部打量一週,禮成,離開。我不禁拍手喝采:「好

和當代的中國銀行兩個建築之間,我拍了張「無根」

一個觀摩者!」

的男人像,欲知後事如何,下回再來分解。


26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朱事 八卦

亞陶與我(下) 朱栢謙 自稱玩開表演偽術,其 實一生也被表演偽術玩 謝。 朱 凌 凌 樂 隊 成 員, 曾為中英劇團全職演 員,好想藝術。

作 為 導 演, 殘 酷 劇 場 最 令 我 大 開 眼 界 的, 也

實 在 少 得 很, 現 在 遇 上 他, 指 點 我 迷 津, 使 我 更

令亞陶成為劃時代的,是他提出的「舞台調度」及

清 楚 知 道 在 文 本 文 字 以 外 的 導 演 工 作 範 圍: 如 何

「空間」的重要性。他這兩個概念除了向文學主導

去 呈 現 一 個 演 出; 所 以, 我 更 急 切 的 是 要 找 出 屬

的劇場說了聲再見,也帶我走出導演工作的迷霧。

於 我 自 己 的 劇 場 符 號 語 言( 希 望 這 是 更 圓 滿 的 交

導演,其實是一個包含多元工作的崗位,他在一個

流方法)。

製作中的工作範疇真是大無其外,小無其內,無所 不包,而導演工作也沒有一套又有理念又有經驗的 堅固理論。但亞陶的文字給予我方向: 「舞台調度才是劇場,遠勝於寫的或說的劇本」 「舞台調度是戲劇表演中真正具有獨特戲劇性的部分,注 重舞台調度才是真正遵循戲劇真正的原則」

他 的 理 論 中, 劇 場 的 符 號 語 言 還 包 含 了 其 他 元素,如演員的手勢、姿勢、聲調、咆哮、燈光、 音 樂 等 等, 進 而 通 過 舞 台 調 度 而 成 為 特 定 的 劇 場 符 號 語 言。 我 是 演 員 出 身 的, 所 以 我 談 談 演 員。 所有能夠成為偉大戲劇家的人都有著對演員獨特 的 要 求, 而 亞 陶 對 演 員 的 身 體 控 制 能 力 及 精 神 力 的 要 求 相 當 高。 他 要 求 演 員 有 準 確 的 身 體 控 制 能

「舞台最主要是一個空間,有待填滿,它是事件發生的場

力, 小 至 聲 調, 大 至 每 一 條 肌 肉 及 吸 呼, 要 求 是

所。文字語言應讓位給符號語言。這種符號語言的客觀性,

數學性的,精準的及到位的; 在精神力方面,他

是能立刻打動我們最好的方式。… 如此戲劇美學的,造型

對 演 員 有 以 下 的 要 求:「 在 劇 場 中, 演 員 要 有 如

的部分,便不是一個裝飾性的插頭,而真正成為一種語言,

巫 師, 必 須 將 自 己 掏 空, 去 除 個 人 的 印 記, 接 受

可用以直接交通。」

一種更高生命的指引,…… 進入一種無我的神思

正 因 為 他 反 文 學, 所 以 才 能 將 這 些 導 演 工 作 強 烈 而 明 顯 地 說 出 來, 也 同 時 提 升 了 導 演 這 崗 位 的用處及重要性,推翻劇本主導劇場的局面。 「 這 種 劇 場 排 除 了 劇 作 家, 而 代 之 以 我 們 西 方 戲 劇 術 語 所 稱 的『 導 演 』。 只 是 這 導 演 是 一 個 神奇的統合者,是一種神聖儀式的主持人。」 亞陶將原本可以是抽象的「舞台調度」及「空 間 」 這 兩 方 面 都 說 得 很 有 藝 術 性 及 可 操 作 性。 我 雖 然 在 業 界 工 作 了 十 多 年, 但 我 作 為 導 演 的 經 驗

迷 離 狀 態。」 但 他 在 書 中 有 說 過 他 討 厭 形 式 及 重 複, 那 我 可 想 不 通 他 為 何 要 求 演 員 要 有 數 學 性, 那 數 學 性 為 何? 為 了 重 複? 為 了 科 學 化? 為 了 形 式?我想不通,我要再用生命找找看。 雖 然 他 反 文 學 主 導, 但 他 的 殘 酷 劇 場 並 不 排 除 文 字 或 文 本, 他 要 求 文 字 要 有 著 文 字 本 身 古 老 的 神 奇 力 量, 讓 人 入 迷 的 力 量, 就 像 咒 語 一 樣, 就像剛出現文字一樣。 「我這樣做,是要求有權捨文字常用的意義, 打 破 框 架, 爭 脫 枷 鎖, 回 歸 文 字 的 起 源。 文 字 一


27

向是透過抽象的意念,來傳達具體觀念的。」 他在《劇場與其複象》中也不斷澄清「殘酷」 這 概 念, 他 所 說 的 殘 酷 不( 只 ) 是 血 淋 淋 或 驚 嚇 的 場 面, 而 是 指「 生 的 慾 望, 宇 宙 的 嚴 酷 以 及 不 能 避 免 的 必 然 性 」。 這 立 即 令 我 想 起 希 臘 悲 劇, 的確他的概念跟希臘悲劇很像: 「哲學上的命定論,就是殘酷的一個形象。」 「努力是一種殘酷;努力的生存也是一種殘酷」

就 像 希 臘 悲 劇 中 的 角 色, 生 命 就 是 一 個 生 與 死, 善 與 惡 的 旋 渦( 生 的 慾 望, 宇 宙 的 嚴 酷 以 及 不 能 避 免 的 必 然 性 )。 二 元 對 立 但 又 同 時 共 生, 這 是 亞 陶 的 一 大 特 色。 他 亦 有 跟 亞 里 士 多 德 所 提

仍 然 停 留 在 以 文 學 主 導 的 劇 場 當 中, 而 建 基 於 亞

及 的 殘 酷 作 出 比 較, 他 認 為 亞 里 士 多 德 以 悲 劇 所

陶 的 劇 場 語 言 就 不 會 有 現 在 的 發 展 機 會 了。 至 於

引 起 的 恐 懼 與 憐 憫, 達 到 淨 化 觀 眾 心 靈 的 目 的,

更 完 善 的 交 流 方 式, 恐 怕 他 死 前 找 不 到, 我 現 在

是 以 殘 酷 作 為 劇 場 的 手 段; 而 他 則 相 反, 他 認 為

還找不到,那就要放棄嗎?作為藝術工作者的我,

是 殘 酷 以 劇 場 為 手 段 -「 殘 酷 既 是 生 命 的 真 義,

必 要 付 出 一 生 去 尋 找 這 答 案, 去 達 至 柏 拉 圖 所 說

劇場就應使觀眾意識到生命的殘酷 。因此,所有

的「 原 形 」( 有 方 向 總 比 沒 有 方 向 好, 縱 使 那 方

劇場都應是殘酷的。」

向是不可能……)。現在,至少因為亞陶的鼓勵,

看 過 了 他 的 文 章 及 理 念, 很 多 人 也 發 現 了 很 多 操 作 性 的 問 題, 他 戲 劇 觀 的 邏 輯 亦 難 以 掌 握, 有 很 多 人 說 他 不 是 劇 場 的 實 踐 家, 只 是 劇 場 的 思 想 家。 那 麼 思 想 家 在 劇 場 重 要 嗎? 我 的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要 有 他 那 勇 敢 前 衛 的 思 想 才 能 啟 發 到 新 一

令 我 更 勇 敢 向 他 人 表 達 自 己 的 想 法, 就 算 其 他 人 認 為 是 幼 稚 或 不 合 邏 輯 的, 令 我 更 勇 敢 擁 抱 及 運 用 自 己 的 缺 陷, 就 像 他 擁 抱 及 接 受 自 己 的 病 痛, 從 而 得 到 靈 感 及 獨 特 的 視 野。 正 因 命 運 是 殘 酷, 那就引發出潛能,造就機會,來打破不可能。

代的劇場藝術家(Peter Brook 及 Jerzy Grotowski

雖然我仍相信文字不是文化的全部,但幸好還

等 ) 有新的實踐。倘若他在當時因怕受評擊或嘲笑

有文字,這才能讓我認識他,而我亦要繼續向文字

而 沒 有 提 出 自 己 的 理 念, 那 麼 很 有 可 能 我 們 現 在

進發。

參考書目: Antonin Artaud 著 《劇 場及其複象》劉俐譯注,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2003 (ISBN: 978-957-08-2546-6)


2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 雜記

舞劇《倩女幽魂》的音樂創作 伍卓賢 音樂創作人,喜歡旅遊, 愛好新鮮事物,曾於日 本及荷蘭留學。

剛過去的十一月份,香港舞蹈團演出了大型舞劇

同音樂,以增強全劇音樂的統一性。例如我用了《倩

《倩女幽魂》,而我負責當中的音樂創作。《倩女幽

女幽魂》的笛子前奏一句變奏成燕赤霞的主題音樂。

魂》是一套香港的經典電影,而當中的主題曲和插曲

而聶小倩和寧采臣一見鍾情的雙人舞音樂,副歌第一

也是家傳戶曉,與故事角色和情節密不可分。所以總

句其實是《黎明不要來》當中歌詞「黎明~請你」的

監楊雲濤在我創作之前已選定了電影中三首都是由黃

幾個音。而描繪聶小倩對愛情的忠誠一幕的旋律,第

霑所創作的流行作品《黎明不要來》、《倩女幽魂》

一句和最後一句分別隱藏了《黎明不要來》中的「不

和《人間道》放在舞劇當中。主題曲和插曲外,雖然

許紅日」和「朝霞漏進來」。心水清的朋友可能會聽

電影本身已有配樂,但因為配電影畫面的音樂和為舞

得出來,但片段的旋律用上不同的句法、和弦、速度

蹈創作的音樂做法完全不同,所以我就沒有參考原本

和編曲,已經變成很不同的面貌。觀眾聽的時候未必

的電影配樂。

會留意到,但故事的靈魂就這樣放進新的旋律裡去。

一套舞劇約九十分鐘,差不多任何時候都有音 樂,而我必須用到那三首主題曲和插曲貫穿全劇,而

而且這樣令三首流行曲放進舞劇裡顯得自然和融合, 使全劇音樂變為一體。

三首曲長度共只有約十分鐘。也即是說絕大部份的音

除 了 這 些 手 法 外, 有 音 樂 人 朋 友 也 留 意 到 我

樂是新創作,只會在某些場景用到這三首曲。在全劇

在音樂上的一些細微處理,例如在全劇最後,小倩

開始時,我就用了《倩女幽魂》作序,以大笛慢慢奏

灰飛煙滅的那一幕,我故意把音樂完結在V和弦,

出這只有四句的旋律一次,結合淒美的伴奏和尾聲的

沒有如一般情況下返回I和弦作結,使音樂有種不

女聲把觀眾帶進聶小倩和寧采臣的世界。而《人間

圓滿和遺憾的感覺。另外,每次當《黎明不要來》

道》則變為嗩吶版本,用在道士燕赤霞的舞蹈中。《黎

的旋律或旋律片段出現時也是在同一個調,唯獨在

明不要來》是全劇重點,我把他改編成較長的版本用

最後一次出現我把他編高了半度,帶出更強烈的感

在男女主角一夜纏綿的雙人舞中,還有短版用在最後

覺。當然,如果你沒有絕對音感(perfect pitch)

小倩灰飛煙滅的一幕。

的話,你是不會察覺到的,但有時音樂作品所帶出

雖然這三首曲只在幾個場景中出現,但我在他們 當中抽取了的一些音樂元素從而發展成劇中其他的不

的感覺,其實就是在聽眾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早設計 了。


29

《 △ 志 》免 費 派 發 及 借 閱 地 點 香港

樂中心)

尚書房

香港教育學院

蒲窩青少年中心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香港傳藝中心 ( 天后總校 )

文博軒

香港理工大學 ( 設計系 )

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

Amelia Johnson

香港大會堂

Backstage Live Restaurant

香港演藝學院學生會

CD Warehouse ( 太古城中心 )

香港藝術學校 ( 筲箕灣校舍 )

ColorLiving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 港島區 -

順泰祥瓷莊

Agnès b.'s Librairie Galerie

香港大學 ( 學生會、藝術系 )

Asia Art Archive

香港故事館

Cais Gallery

香港藝術中心

CD Warehouse ( 時代廣場 )

香港藝術學校 ( 藝術中心校舍 )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黑麥 ( 銅鑼灣、天后 )

Gallery 27

- 九龍區 -

Culture Club

序言書室 東方寶藏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

牛棚藝術村

香港 借閱點

田園書屋

CAFE HABITU (The ONE)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CAFE HABITU ( 又一城 )

音樂事務處(旺角區音樂中心、觀 塘區音樂中心)

CAFE HABITU ( 和記大廈 )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CAFE HABITU ( 理工大學 )

熊熊兒童音樂教育 ( 時運中心 ) 牛池灣文娛中心

CAFE HABITU ( 中信大廈 )

電影文化中心

CAFE HABITU ( 告士打道 )

HKBU SCE (Causeway Bay Centre)

22N

Karin Weber

Art Vacation 自助畫室

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大樓

Les Artistes Café

C&G 藝術單位

香港浸會大學 ( 學生會、視覺藝術 學院、大學會堂 )

Music Land International Music Centre

CCDC 舞蹈中心

Parasite 藝術空間

CD Warehouse ( 荷里活廣場 )

HKID gallery (The Peak)

A&P Book Store ( 浸會大學 )

Keng Seng Book Store

Bespoke

Madhouse Contemporary

Café Golden

OMY ART

Plum Blossom PopaArt

The Fringe Club

The Photocrafters 黑點 Think café

TWGHs i-d art Venus Coffee Yan Gallery Yo Bago

上環文娛中心 伯樂音樂學院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城邦書店

天地圖書 ( 灣仔 ) 季豐軒 季豐軒

富德樓 ( 藝鵠 ) 尚書房

方圓 SR GALLERY 方圓 SR GALLERY 書得起

樹仁大學 ( 學生會 ) 相惜

鐵娘子

雲峰畫苑 青年廣場

音樂事務處(總辦事處、香港區音

CD Warehouse ( 創紀之城 ) CD Warehouse ( 朗豪坊 )

CD Warehouse ( 黃埔花園 )

Commercial Press ( 美麗華、德福 ) GOOD LAB

Hidden agenda

HKBU SCE (DLB、SCE Tower) HKID gallery (apm) HKID gallery (K11)

HKID gallery (MegaBoxz) HKID gallery (The ONE)

HKID Gallery @Amoy Plaza Hulu Culture K11-Art Mall

Kubrick ( 油麻地 )

Kubrick ( 觀塘 Apm) Livecoal Limited Loft Stage

Metrobooks (Elements)

Metrobooks (Langham Place) Metrobooks (Mikiki)

Pause Rewind & Fast Forward T2 Café and Workshop

The Grand Cinema (Element) Uniart

Videotage 友生昌

向日葵文化良品 ( 香港文化中心 ) 夢藝坊

CAFE HABITU (Elements)

茶藝樂園

Gallery EC

1a Space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科技大學 ( 藝術中心 )

活化廳

1908 書社

Gallery Ora-Ora

香港文化博物館

音樂農莊教室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宿舍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中心 香港藝術學校 (JCCAC) 香港藝術館 高山劇場

黃埔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 新界區及離島 -

CD Warehouse (POPCORN)

CD Warehouse ( 新城市廣場 ) CD Warehouse ( 綠楊坊 ) CD Warehouse ( 青衣城 )

HKID @ TsuenWan Plaza Y-Space

元朗劇院

向日葵文化良品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尚書房

屯門大會堂

嶺南大學 ( 視覺研究系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沙田青少 年綜合發展中心 恒生管理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沙田大會堂 珠海學院

荃灣大會堂 葵青劇院

音樂事務處(沙田區音樂中心、荃 灣區音樂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 ( 建築系、通識教育 部、藝術系)

CAFE HABITU ( 太古城中心 )

CAFE HABITU ( 太古廣場三期 ) CAFE HABITU ( 蘭桂坊 )

CAFÉ HABITU(HYSAN) Deli and Wine

西貢公共圖書館

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悅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耀青年空間

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 賽馬會建生青年空間

賽馬會橫頭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祥華青年空間

賽馬會筲箕灣青年空間 賽馬會紅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茵怡青年空間 賽馬會葵芳青年空間

賽馬會農圃道青年空間 長洲公共圖書館 隆亨青年空間

青衣公共圖書館

香港仔公共圖書館 馬鞍山公共圖書館

YWCA 天水圍綜合社會服務處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

中央圖書館

黃寬洋青年空間

保安道公共圖書館

澳門

北葵涌公共圖書館

旅遊學院

上水公共圖書館 九龍圖書館

元朗公共圖書館

鰂魚涌公共圖書

學術專業圖書中心 ( 澳門 ) 有限公司

南葵涌公共圖書館

澳門仁慈堂婆仔屋文化及創意產業 空間

大埔公共圖書館

澳門牛房倉庫

北角公共圖書館

土瓜灣公共圖書館

澳門博物館

大會堂圖書館

澳門藝術博物館

大興公共圖書館 天比高

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兒童圖書館 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天瑞青年空間

澳門 借閱點

康城青年空間

下環圖書館

將軍澳公共圖書館

IM LOFT SHOP

新蒲崗公共圖書館

何賢公園圖書館 氹仔黃營均圖書館

東涌公共圖書館 柴灣公共圖書館

深圳

牛池灣公共圖書館

華.美術館

獅子會大埔青年空間

白鴿巢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杏花村青年空間

油麻地公共圖書館

深圳何香凝 OCT 當代美術館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

深圳市創福美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瑞和街公共圖書館

紀念孫中山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粉嶺公共圖書館

廣州

荃景青年空間

陳家祠五行科技創意園

石塘咀公共圖書館 花園街公共圖書館 荃灣青年空間

荔枝角公共圖書館

皇瑪拍賣有限公司 暢想號美術天地 集美齋


30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 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

電郵 : prism@prismcreation.com 電話 : +852 2111 1192 傳真 : +852 2975 3146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 室

《行為淪喪》:

一場經過精準計算的儀式 小 劇 場, 雖 然 未 能 呈 現 大 劇 院 裡 的 華 麗 壯 觀, 卻 可 拉 近 表 演 者 與 觀 眾 的 ■ 文:羅斌惠 ■ 圖:Fung Waisun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www.iatc.com.hk 觀賞場次: 2015 年 12 月 12 日 8:00pm 同流黑盒劇場 及 附近街道

距 離, 使 其 恍 如 置 身 戲 內, 同 時 亦 給 予 機 會 讓 人 發 掘 他 的 可 能 性。 曾 有 人 說 過:「 戲 劇 是 源 於 古 代 的 祭 祀 儀 式, 故 此 戲 劇 演 出 本 身 就 是 進 行 一 場 儀 式。」 這 夜 裡,「 天 台 製 作 」 的 首 個 作 品《 行 為 淪 喪 》 正 好 完 成 一 場讓人反思人與人關係的儀式。


31

這個演出分成了兩部分,分別是前半部份的社區遊覽及

其中兩位各拼命捉著霸主的手臂,霸主將雙臂舉起,使他們

後半部份的劇場演出,可算是一個新鮮的劇場體驗。在觀看

離開地面,當中的平衡讓人嘆為觀止,同時亦能充份表達霸

演出前,製作單位要求觀眾在手提電話內裝上他們研發的應

主的強勢。

用程式,並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聽著應用程式裡的聲音導

佈景方面,因為演出場地並非傳統鏡框舞台,而是工廠

航,走訪新蒲崗的公園小巷。過程中,聲音導航除了會指示

大廈的單位,故舞台設計,乃至觀眾席的位置都能彈性調整。

觀眾遊歷的路線,還會於沿途講出相關的資料,為後半部份

這個演出的觀眾席是沿著劇場四面牆壁架設的高台,上落需

演出作準備。其中讓筆者深刻是走進彩虹道遊樂場,聲音導

要由工作人員提供鋁梯,演區則是被高臺圍著的長方形內,

航會介紹馬路對岸由私人屋苑、居屋與公屋建構而成的建築

觀察便有種作壁上觀的感覺。記得西方前衛劇場裡,曾出現

群,再解釋人類如何透過房屋建立階級。香港人的生活都太

過一種舞台設計,演區是一間手術房,而觀眾席則有類似設

急促,大部份的時間都變得因忙而盲,不再懂得留意身邊的

計,當時是為了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份,作為一個高高在

小細節,而這部份正好讓觀眾重新認識社區,從而找到彼此

上、冷冰冰的旁觀者。這個演出亦成功令筆者得到相同感覺,

的連繫。

就好像重現老鼠烏托邦的實驗場景,更能呼應與突顯階級的

後半部份回到同流的黑盒劇場裡,進行是夜的演出。甫

主題。

開始,由希臘天神宙斯(艾浩家 飾)以敲擊油桶的節拍,帶

最後不得不提是現場的音樂與複調演唱。演出內的各種

領著三位女武神(李婉晶、葉嘉茵及梁皓貽 飾)的複調演唱

音樂均由演員製作的樂器現場演奏,而那些樂器則由日常生

及舞蹈,再加上其後出現亂入者(唐曉楓 飾),便開始展開

活裡的「廢物」造成,例如油桶作敲擊的鼓及鐵通改成的笛

這一場探索人與人關係的旅程。演出的元素主要來自美國動

子,這些樂器均為演出帶來一種原始的感覺。另外,演員們

物行為學家 John B. Calhoun 的老鼠烏托邦實驗及希臘神話故

有很大部份的時間都會唱著格魯吉亞的複調歌謠,為演出帶

事,借當中的故事誘發觀眾反思人與人間最初的存在關係及

來一種民族感。

後來發展出來的社會階級,更進一步讓觀眾投射關於香港的 社會狀況。

總結而言,以上的種種做《行為淪喪》成為一場富有 和諧感的儀式,看似很簡單,卻是由一個又一個精密的小部

這個演出不像傳統的劇場作品,有一個明確的故事,然

件拼湊而成。筆者會形容是次演出製作團隊都計算得很精

而演員卻會拋出不同的命題,再以形體及簡短對白作呈現。

準,由上半部的環境劇場,到後半部分的演出,都妥善地將

演員的形體是這個演出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方,從他們的演繹

觀眾能觀察到的、感受到的及反思到的計算得準確無誤,更

裡,觀眾能容易看出演員間的協調與默契。其中令筆者念念

使筆者有種錯覺,其實自己是一位觀眾或是一場實驗裡的白

不忘的場面是關於「霸主」,在老鼠的鳥邦托裡,Calhoun

老鼠。相信這個演出對未曾接觸或不理解實驗劇場的觀眾來

博士稱強者為霸主,演員艾浩家由宙斯的角色走到其他演員

說,會是一個較易吸收的作品。

(老鼠)的空間裡成為霸主,其他演員爭相想「打倒」霸主,


32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 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

電郵 : prism@prismcreation.com 電話 : +852 2111 1192 傳真 : +852 2975 3146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 室

《有飯自然香》

讓觀眾細味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

■ 文:何俊輝 ■ 圖:香港話劇團 ■ 攝:Wing Hei

a

b

c

d

然香飯店店主然叔(周 志輝飾,前中)與麻 包雄(王維飾,前左) 捉 拿 偷 飯 吃 的 阿 標, 秀 姑( 黃 慧 慈 飾, 後 左 ) 與 松 好( 郭 靜 雯 飾,後右)出手相助, 幫阿標支付飯錢。 戴 先 生( 林 澤 群 飾, 右)在三樓婆(雷思 蘭 飾 ) 的 安 排 下, 結 識 落 難 千 金 秀 姑( 黃 慧慈飾)。 狗 頭( 劉 守 正 飾, 前 排右)與杜炳(陳嬌 飾, 前 排 左 ) 單 戀 馬 姐( 張 紫 琪 飾, 前 排 中)。 然香飯店開飯,一眾 街坊眾首一堂,非常 熱鬧。

a

陳 敢 權 編 導 的 香 港 話 劇 團 重 演 劇《 有 飯 自 然 香 》, 故 事 發 生 於 上 世 紀 六十年代。 因 大 陸 政 局、 社 會 動 盪 而 從 海 路 偷 渡 來 港 的 男 主 角 阿 標( 邱 廷 輝 飾 ) 渾 身 濕 透 兼 身 無 分 文, 幸 遇 上 與 女 僕 松 好( 郭 靜 雯 飾 ) 齊 走 難 到 港、 兼 肯 替 他 寫 信 寄 返 鄉 間 的 千 金 小 姐 秀 姑( 黄 慧 慈 飾 )。 這 種 在 當 時 不 論 貧 富 拚 命 湧 到 香 港 的 流 徙 潮 看 來 頗 像 或 會 於 途 中 喪 命 的 敍 利 亞 難 民, 而 現 今 為 求 生 活 出 路 離 鄉 别 井 的 中 國( 華 ) 人 仍 相 當 多, 只 不 過 無 論 是 從 鄉 間 到城市打工的內地人、移居到香港的內地人還是移居到內、外地的港人, 均可從合法途徑申請,毋須再冒生命危險。


33

b

c 劇中主線之一,是阿標(邱廷輝飾)加入了某電器公司

來。眾伙計、街坊到劇末才得知然叔與麻包雄一直隱瞞著父

推銷當時屬新產品的電飯煲,他推銷時不像王維飾的麻包雄

子關係(這也是在六十年代社會和粤語片不時發生的),他

般只著重賺大錢,而是真心和竭盡所能去改善原產自日本、

們立即替明仔的母親娥姐籌錢以把孩子贖回。而籌錢時的無

但港人試用後大受設計缺陷困擾的電飯煲,務求令不敢購買

私與群策群力正跟不向鄰居打招呼、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現今

及對日本貨仇恨的廣大市民(那時相距香港淪陷只有約二十

社會大相逕庭,既教人看得感動又值得現今的人作為榜樣,

年,仇恨日本的港人仍多)能破除成見並產生購買衝動,這

而後來麻包雄返回「然香飯店」求父、妻原諒,父、妻肯接

份賺錢之餘還實幹地針對民意民情解決問題的「我為人人」

納他改過,則見六十年代的親情、夫妻情或其他感情大多是

心態,於現今社會仍大有人在,只不過人數比例上應不及鄰

長久的,人與人之間較懂得和解、解決問題之道,不像社交

里關係緊密、沒有地產霸權的六十年代香港。

網絡世代般可輕易把任何感情移除。

阿標鑽研完美電飯煲的熱血過程,於《有飯自然香》前

劇中每個角色均有鮮明的個性、形象設計和演繹風格,

至中段是跟大量瑣碎的生活細節融合起來,從阿標與其表姐

邱廷輝演活了阿標——一個盡責、有良心、有毅力的熱血年

(陳煦莉飾)及眾街坊的相處可見許多現已消失的六十年代

輕人;王維令麻包雄像極一個急功近利、自以為聰明(實質

社會特色,如千金小姐與妹仔(女僕)的感情可以親如姊妹

不設實際) 的賭徒,周志輝的然叔是一個孤寒得來又愛身邊

並確用「姊」、「妹」相稱;人們習慣煮飯用明火,兩個人

每一個人的好長輩,黄慧慈令秀姑的善解人意、好心腸深深

可窮得為一碗飯打架,而電飯煲就可成為結婚厚禮;劇中既

吸引阿標和觀眾,加上外貌與說話語氣老得難讓觀眾辨認到

有人把家中的電線駁到街燈取電,也有人寧願把錢塞進牆壁

由誰飾演的曾師奶(看場刊才知是文瑞興),皆使台上散發

的暗格而不信任銀行存款……等奇趣事已經是七十年代出生

濃厚的生活感,跟外貌細緻得極像六十年代民居與飯店的佈

的筆者聞所未聞,至於從對白聽到一碗白飯賣兩毫半(义燒

景(只是縮小了) ,以及觀眾實在地嗅到的飯香,完全融為

飯五亳),以及「我唔得閒孖你癲」等具六十年代粤語特色

一體。

的說話與「茶瓜送飯,好人有限」等似乎已失傳的俗/俚語, 加上「仔女生得多咪唔值錢,咪賣來賣去」等反映當時民生 狀況和倫理、道德觀的台詞,均能滿足六十年代及之前出生 的人的懷舊情懷,亦令六十年代之後出生的人認識到那時代 的民間歷史。 《有飯自然香》中至後段的戲份大幅減少瑣碎的生活細 節描寫,集中把具戲味劇力的情節凝聚在另一條鮮明的主線 上,那就是麻包雄因賭博與走水貨欠下巨債,為免連累然叔 (周志輝飾) 經營的「然香飯店」受追債者破壞,麻包雄 竟把其年幼兒子明仔賣給一個富裕家庭,而他自己則躲藏起

d


34

節目精選

Highlights

《余仁華 - 零次方》

風采,並聽他分享他對布拉姆斯的室 樂作品的見解。他與鋼琴家李嘉齡除 了會演奏甜美抒情的 A 大調第二鋼琴 及小提琴奏鳴曲之第一樂章,更會聯 同樂團樂師演奏難度甚高的 G 小調第 一鋼琴四重奏之第四樂章;多位樂師 亦會同場演奏三首室樂瑰寶的精彩選 段,當中包括了作曲家最早和最後期 的作品之一,讓觀眾全方位認識布拉 姆斯的音樂。

Gestalt

引發炫美的超視覺震撼

著名編舞余仁華繼《聚光》後全新創 作一氣呵成的舞蹈作品。新作品蘊藏 肢體運動變化的無限可能,追求動作 速度與連貫性以呈現無形能量的真實 感,回歸純肢體動作真摯演繹的藝術 淳美。 究竟「零次方」是數學概念嗎?任何 數字的 0 次方都等於 1,莫非與老子 的「一」與「無」有關?也許觸及佛 家所說的「空」?當你天馬行空,或 有更多想法。

日期:22-23/1/2016 (20:00)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7/1/2016 (19:3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賽馬會演 藝劇院

現代學院《Yarn/Wire 音 樂會》

夫.萊許及頻譜主義代表作曲家崔斯 坦.穆海勒的最新作品,同場亦有被 紐約時報譽為「紐約前衛音樂之新先 鋒」的美國作曲家亞歷斯.明札克及 中國著名作曲家溫德清之作品。

日期:5/1/2016 (20:00) 地點:青年廣場 Y 劇場

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 2016《揭幕音樂會——吉 卜賽風采》

第七屆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開幕音樂會 洋溢著濃厚的吉蔔賽情懷。杜南憶寫作這 首活潑的《小夜曲》時雖然只有廿六歲, 但已是家鄉匈牙利和國際樂壇的大明星。 布拉姆斯《第一鋼琴四重奏》時而抒情、 時而深沉、時而亮麗、時而喘不過氣,其 中的「吉蔔賽迴旋曲」肯定令大家目不暇 給。節目更包括平常難得演出的巴托《雙 鋼琴與敲擊樂奏鳴曲》,此曲被譽為巴托 個人色彩最濃也最抒情的作品,對四重奏 每位成員來說難度都極高,必須超群技藝 方能勝任。

票價:$120

東邊舞蹈團主辦 www.esidehk.com

日期:20/1/2016 (20:00)

香港小交響樂團《我的布 拉姆斯:室樂篇》

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是古典音樂浪漫 樂派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年紀輕 輕已才華橫溢的他,不論鋼琴小品、 室 樂、 交 響 曲 等 無 一 不 通, 而 這 場 音樂會,觀眾將可一睹香港小交響樂 團 首 席 客 席 指 揮、 德 國 指 揮 家 柏 鵬 (Christoph Poppen) 演 奏 小 提 琴 的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來自紐約的雙鋼琴及雙敲擊組合 Yarn/ Wire 首次來港獻技,為香港樂迷呈獻 一場全廿一世紀曲目音樂會,帶來此 四重奏之獨特聲響及個性之最嶄新演 繹。精彩曲目包括極簡音樂宗師史提

計放置到低空地面,給您帶來一個翻新的 舞蹈視覺角度。《翻卷》作爲一部純肢體 的舞作,經歷了一番摸爬滾打的動作探 索,意更抒發翻卷動作本⾝可喻的永無止 息的翻滾起伏,可謂一悟。

《翻卷》by 陳凱

2014 年香港演藝學院「演藝之星」—— 陳凱,將於 1 ⽉ 29 ⾄ 30 ⽇假香港兆基 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上演全新現代舞作 品——《翻卷》。同時擔任編舞及舞者的 陳凱,於 2016 年再進「動作分類」系列 作品的新步:將人體的運動方式與舞臺設

日期:29 ﹣ 30/1/2016 (20:00) 30/1/2016 (15: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 場

布里斯托爾老域劇團及英 國國家劇院《簡愛》

英國劇壇當今最炙手可熱女導演莎莉.庫 克森,以女性角度大膽解讀十九世紀文壇 才女夏洛蒂.勃朗特的傳世作品。《簡愛》 的文字與電影改編多年來被視作浪漫愛情 經典,宛如現實版的灰姑娘。一樣的窮孤 女,白馬王子卻變成黑馬神秘客,陰沉多 情的男主角不知擄獲多少女人心。庫克森 卻撕破表面的愛情糖衣,從女主角簡愛的 內心出發,以形體、歌曲與現場音樂描劃 她爭取自由、追求自主的心路歷程。平凡 弱女子不再等運到,奮力一跳,飛上枝 頭,自己的新天地由自己開拓。 2014 年 布裡斯托爾老域劇團的首演版本已激盪人 心,英國七大主要報章雜誌一致讚好,今 次進一步夥拍英國國家劇院精裝打造,劇 情一氣呵成,情感澎湃。


35

日期:18 ﹣ 20/2/2016 (19:30) 20 ﹣ 21/2/2016 (14:0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香港話劇團音樂劇《太平 山之疫》

疫區夷為平地。 曾創作《逝海》和《遷 界》等史詩式歷史劇的曾柱昭,以這段百 年前香港華人抗疫血淚事蹟,與陳敢權合 編香港三部曲的終極篇,並邀請林立三執 導,以史實為本,透過中醫黃琴洲及其子 以西醫的角度與民眾抗疫的故事,勾勒出 開埠初期,因疫症爆發而掀起的中西醫藥 爭議,人們經歷從肉體到精神的折磨,以 及對幸福和安寧的渴望之情。

誰有份無緣,誰又可以將光陰倒轉?! Marianne 喝著紅酒才知道失戀的當天太 衝動。 源望著這個紛亂的都市,看到電 腦重播著當天的觸電舞才發現自己的腳不 可以扭轉…… 浪人劇場由小說轉戰到歌 詞。藉著一九八四年的唱片,跟歌詞對 話,重塑那些可能被遺忘又歷歷在目的戀 愛記憶。

日期:10 ﹣ 15/1/2016 (19:45) 16/1/2016 (14:45)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浪人劇場《殞石旁的天際》

1894 年,香港爆發的鼠疫,死亡率高達 95%,中區的太平山街一帶飽受疫症蹂 躪,面對病因不明的瘟疫,政府束手無 策,居民流離失所,最後強制隔離病人,

源,正在尋找著他的根。 因為渴望愛, 他試著尋找那個沒有存在過的「愛的根 源」。一陣寒風飄至,令夏日都失卻了原 有的溫度,狂呼著空虛和空虛,恨極為誰 心碎?他走到都市的心臓地帶,聽著戀 曲,等著虛擬的弱小芳心。然而,一轉 眼已經是深秋,愛是一發不可收。Rainy days,那位附著雀斑的女人哭訴著自己跟

與歷史知識,而是伸延至人生、社會的當 下議題,六位學生對議題的立場各異,老 師朱栢謙會如何與他們探索這些爭議性課 題背後的真理?他們最終是格物致知,還 是欲辯已忘言,越辯越迷失? 劇場創作 人鄧智堅及陳冠而與多名中、大學生,以 工作坊、遊戲形式探討一連串社會事件, 用最真實及最新鮮的素材創作劇本,以黑 色幽默及荒誕手法,與性格演員朱栢謙及 六位年青演員,向觀眾呈現這一代年青人 對社會及文化衝突的理解及回應。

日期:22 ﹣ 23/1/2016 (20:00) 23 ﹣ 24/1/2016 (15: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 場

新銳舞台系列《論語》—— 第 44 屆香港藝術節

當麻辣中文老師遇上六個即將面對 DSE 的中六生,補課課堂上教授的不只是中文

日期:25-27/2/2016 (20:15) 27-28/2/2016 (15: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allery Focus

藝廊焦點

鄭婷婷 陸 + 浩明 葉 + 建邦: The Imaginary Order 《 The Imaginary Order 》中所展出的作 品, 主 題 均 與 回 憶 的 探 索 及 外 在 世 界 的

物 質 有 所 關 連。 三 位 藝 術 家 透 過 作 品 展

世界一家。抽像詩意

香港《當代山水畫》群展

年 )、 文 凡( 生 於 1967

年 ) 和 黃 仁 基( 生 1955

香 港《 當 代 山 水 畫 》 群 展 將 帶 來 三 位 當 代 韓 國 藝 術 家 的 山 水 畫 作 品, 藝 術 家 分 別 為 李 世 賢( 生 於

(Bruce

(Robert

《世界一家 ‧ 抽 像 詩 意 》, Para Site 將 展 出 羅 伯 特. 馬 瑟 韋 爾 、 布 魯 斯. 瑙 曼 Motherwell)

件, 衍 生 出 一 系 列 抽 象 的 拼 貼、 圖 畫 及

藝術家反覆以實驗性的方式處理這些物

程所吸引。於被遺棄的地方收集物品後,

憶。 陸 浩 明 受 着 物 質 隨 時 間 而 變 化 的 過

母親每天到公園凝視著同一個噴水池的記

池廳》以自身的回憶為主題,呈現過往與

隨機發生的事物。鄭氏的新作系列《噴水

鄭婷婷繼續以奇異的色彩描繪日常生活中

同,以及挪用水墨及書法畫風上的區別。

對 照, 我 們 清 楚 可 見 彼 此 在 形 式 上 的 雷

卻 一 致 地 呈 現 了 此 特 性。 透 過 作 品 間 的

的藝術傳統。展出的作品儘管為數不多,

然而他們的實驗性畫法卻融合了本地區

活 躍 於 東 亞 地 區 之 外 的 抽 像 畫 家 的 作 品,

洲 繪 畫 手 法 的 交 匯。 此 次 展 覽 展 出 三 位

家的創作中可見國際藝術語彙與傳統亞

後抽像藝術運動為出發,當時在一些藝術

域發展下的重要系列展覽之一。此展以戰

界一家 ‧ 抽 像 詩 意 》 為 Para Site 透過 思辨性角度來梳理藝術史於我們所屬區

的三位藝術家之作品均以不同的觀點來表達當代山

術表達形式使自己的作品獨樹一幟。是次展覽呈獻

內蘊及其與自然的關係,另一方面以豐富多樣的藝

水畫所啟迪。他們一方面認同兩者之間共通的文化

很多韓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都由作為傳統精粹的山

和世外桃源的想像和探求。

映真實的外部世界,它是傳統上藝術家對理想世界

由山脈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所啟發。山水畫極少僅反

和儒學思想的文化傳統與哲學觀念在某種程度上是

一。韓國大部分地形為山地,因此涵蓋道教、佛教

「 san 」 指「 山 」,「 su 」 指「 水 」。 與 其 他 東 亞 地區一樣,山水畫在韓國是傳統藝術的重要流派之

於 年 )。 展 覽 由 駐 瑞 士 蘇 黎 世 策 展 人、 作 家 1951 兼藝術顧問 Miki Wick-Kim 策展。

裝 置 藝 術。 葉 建 邦 為 新 作 系 列 建 構 出 一

同時也顯現他們的創作美學如何體現冷

水畫,而在容納嶄新創想、主題及創作的過程中,

、大竹富江 (Tomie Ohtake) 以 Nauman) 及 陳 壯 (Tang Chang) 的 代 表 作 品。《 世

個半虛擬的身份 —— 失職檔案員。藝術家 指出:「檔案員未有將文獻的原貌好好保

戰 下 的 政 治 氛 圍, 以 及 其 立 身 處 境。 此

出 他 們 所 創 造 出 的 秩 序, 以 回 應 自 身、

存。在進行蒐集的過程中,手動刪除部分

次展覽也試圖就歷史敘事操作下不同層

想像及現實之間的吊詭關係。

文本和圖像內容,又將文件櫃推倒」藉創

他們為這種傳統繪畫形式重新注入了活力。

展 期 : 15/1-1/3/2016 (星期一至六) ▪ 地點:藝術門畢打行 ▪

由左至右:李世賢 b. 1967,《紅色之間 -015SEP02》,2015 年, 亞麻布面油畫,100 x 100 cm (39 3/8 x 39 3/8 in.) 文凡 b. 1955,《秘密花園 #309》,2012 年,布面,油畫棒, 丙烯,182 x 228 cm (71 5/8 x 89 3/4 in.) 黃仁基 b. 1951,《往日微風 - 金剛山》,2015 年,施華洛世奇 合成水晶與布面丙烯,200 x 144 x 6 cm (78 3/4 x 56 3/4 x 2 3/8 in.)

展 覽 英 文 名 為「 Contemporary Sansuhwa 」, 」 是 韓 語, 有「 山 水 畫 」 的 意 思, Sansuhwa

作比對藝術家與檔案員工作的異同,從中

面的邊緣性以及國家和國際正統的建構 提出質疑。

展 期 : 即 日 至 6/3/2016 ▪ 地 點 : Para Site ▪

Tomie Ohtake, Untitled, 1959, oil on canvas, courtesy of the Tomie Ohtake Estate 大竹富江 ,《無題》,1959, 油畫 , 藝術家版權所有

亦突顯現實的失衡與荒謬。

YIP Kin Bon, Dimension Variable, excerpt from the work, 2015, Newspaper Collage, 70 x 200 cm framed 展 期 : 15/1-5/3/2016 (星期二至六) ▪ 地點:安全口畫廊 ▪

G 25


向大眾推介現當代藝術 若 說 哪 個 房 間 最 令 人 印 象 深 刻, 大 概 是 雙 飛 藝 術 中 心 的 作 品《 奶 之 純 愛 》。 一 打 開 門, 酸 臭 的 奶 味 便 撲 面 而 來。 雙 飛 邀 請 了 兩 組 各 九 名 演 員, 一 組 年 輕、 一 組 老 年 男 性, 分 別 安 排 在 上 午 和 下 午 演 繹 共 享 牛 奶 浴 的 場 景。 雙 飛 的 作 品, 經 常 都 將 展 廳 變 成 玩 樂 的 秀 場, 而 非 作 品 的 擺 設, 這 次 他 們創造了一種無可避諱的尷尬場 面 。「 我 覺 得 一 些 赤 裸 裸 的 事 情 , 有 時 候 是 大 家 需 要 去 面 對 的。 九 個大男人脫光了在一起待兩個月 表 演, 如 何 保 持 內 心 的 平 靜 是 個 挑 戰, 觀 眾 也 不 得 不 避 諱 一 些 尷 尬, 但 觀 眾 有 自 己 的 處 理 方 式, 有 些 可 以 完 全 置 身 事 外, 把 自 己 當 觀 眾 去 拍 照 記 錄, 有 些 隱 忍 不 笑, 有 些 會 與 演 員 講 話。」 雙 飛 的成員之一樂華說道。 問 及 如 何 看 待 今 次 的 展 覽 方 式, 樂 華 直 言, 這 樣 的 展 覽 之 前 是 在 博 覽 會 舉 行 ,現 在 在 美 術 館 呈 現 , 只 是 讓 事 情 正 常 化 了 而 已, 再 加 上 這 是 一 個 中 國 的 美 術 館, 更 大 的意義在於向大眾推介現當代藝 術 知 識。「 參 展 的 藝 術 家 大 部 分

樂華 小檔案

藝術家和策展人 雙飛藝術中心 ( 團體 )、張樂華 + 黃麗芽 + 林科 + 孫慧 源 ( 團體 ) 的成員。

24

出生於重慶,在北京舞蹈學院接受民族民間舞蹈訓練, 2004 年獲取表演及教育學士學位。於 2005 年前赴香 港演藝學院學習現代舞,2006 年考進比利時布魯塞爾 的表演藝術研究及訓練中心,開展後現代舞蹈的研究 工作。2010 年,郭睿回國發展,開展個人創作,並推 動概念性的舞蹈藝術。在中國先後編排了個人獨舞《墮 落》、《時間》等節目。

1975。

生態建築系二年級學生、非典型處女座。地標上海。偏 愛哭不出來的浪漫和足夠曖昧的表達。

a 展覽現場 b 《藝術必須是美的,藝術家必須是美的》,Marina Abramović,

鋁合金 小檔案

c 《牆 - 地板的位置》,Bruce Nauman,1968。 d 《奶之純愛》,雙飛藝術中心,2011。

郭睿 小檔案

是 半 個 世 紀 前 的, 被 經 典 化 的 東 西, 但 在 中 國 可 能 還 是 前 衛 的、 激 進 的, 我 們 參 與 其 中 作 為 有 繼 承 性 的 年 輕 藝 術 家, 感 到 十 分 開 心。」

d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23

c

), 全 白 的 空 間 中 只 有 一 把 椅 子, 坐 在 上 面 的 女 1975 生不停地、用力地梳自己的頭髮,同時,她如同念咒語一般重複

的 房 間(

一句話:「藝術必須是美的,藝術家必須是美的」。我忍不住再 次審視了下這個空間,卻也再沒發現其他東西,只有地上散落的 表演者脫落的頭髮。 「行為藝術是一種以身體為媒介,曖昧的、不確定的,藝術家與 觀眾的溝通。」表演者鋁合金說。她直言在一個如此「乾淨」的 房間中表演,十分有利於表演者進入狀態,而這也是一種擁有無 限可能的展覽方式:「每個觀眾對同一個作品的感受不同,所表 現出的行為也各異。」鋁合金說有小女孩在她對面假裝梳頭,也 有觀眾看不下去,跑到她面前跟她吼:「別梳了!頭髮要掉光了 姑娘!」有不明所以一晃而過,丟下一句「神經病」的,有流淚 的,有竊笑的,有端坐在牆邊觀看許久的,有鞠躬致敬的,這些 作為表演者的她都是能聽到看到感覺到的。

在美術館中表演的挑戰:對表演本身的理解 「 15 個 房 間 」 的 作 品 並 沒 有 必 然 的 聯 系 , 作 品 的 跨 度 從 1960 年 代到今年的作品,每個房間創造的皆是不同的藝術體驗。上一個 你可能還沉浸在《藝術必須是美的,藝術家必須是美的》情感滿 溢 的 空 間 , 下 一 個 你 可 能 就 走 進 Bruce Nauman 理性的慢速世 的 作 品《 牆 ﹣ 地 板 Bruce Nauman

界。 房 間 中 的 舞 者 正 在 表 演

的 位 置 》 ( 1968 ), 再 現 了 藝 術 家 原 始 錄 像 中 的 二 十 八 個 牆 面 與地面的動作,完成這些動作需半個小時,演出不斷重複進行。 在表演者郭睿看來,在美術館裏表演的其中一個挑戰在於對表演 本身的理解:「表演通常是有一個對象的,表演給他人觀看。如 果 觀 眾 太 少 或 者 沒 有 觀 眾, 表 演 會 被 取 消。 然 而 在 展 覽 中 的 表 演,很多時候房間裏甚至沒有一個觀眾,然而表演仍然要繼續。 與其他房間當觀眾走進來再開始仍然可以不同,《牆﹣地板的位 置》的時間性本身就是表演的一部分,時間是作品的內在節奏也 是內容,當停頓和靜止發生的時候,作品也就結束了。正如策展 人所說的:『當第一個表演者進入房間的時候,作品的時間和能 量需要持續,直到最後一個表演者結束一天的表演。』」 展覽開幕之時,策展人亦曾表示,他們想要的不僅是一個由簡短 作品表演組成且時間有限的展覽,而是讓現場藝術也可以如同雕 塑或者物理對象一般,被持續展示,也就是說,現場藝術的展示 將會從早晨持續到晚上,並貫穿整個美術館的開放時間。但是當 觀 眾 離 開 ,美 術 館 晚 上 關 門 之 後 ,這 些「 雕 塑 」也 會 走 出 美 術 館 。


個房間的親密接觸 15 文:一一 ▪ 圖:龍美術館 ▪

前 筆 者 在 上 海 龍 美 術 館 參 觀 了 展 覽「 15 個 房 間 」, 顧 名 思 義, 展 覽 一 共 有 十 五 個 房 間。 當 日 走 進 的 第 一 個

22

b

作 品《 藝 術 必 須 是 美 的 ,藝 術 家 必 須 是 美 的 》 Marina Abramović

年 的 曼 徹 斯 特 國 際 藝 術 節 , 「 15 個房間」是這個現場藝術展覽 的 第 五 個 版 本, 大 部 分 房 間 都 有 一 個 人 或 多 人 演 繹 作 品。 走 進

合總監

今次展覽由 館 長 Klaus Biesenbach 與蛇形畫廊聯 MoMA PS1 共 同 策 劃 。 展 覽 的 概 念 誕 生 於 2011 Hans Ulrich Obrist

觀眾的反饋 表演者都接收得到

在於觀眾與作品、表演者之間。

者 對 於 親 密 的 感 受, 這 種 親 密 不 僅 是 觀 眾 與 觀 眾 之 間, 也 存

觸、 感 受 的 呀。 事 實 上, 這 十 五 個 房 間, 個 個 都 挑 戰 著 參 觀

麽 打 開 了 手 電 筒, 這 個 作 品 就 是 要 讓 參 觀 者 在 黑 暗 中 互 相 碰

出 來 時 我 忍 不 住 借 手 機 光 尋 路, 走 出 門 口 時 保 安 笑 說, 妳 怎

房間是小野洋子的作品《觸片》,推門而入,內中一片漆黑,

a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21

f

》。《 Ripples on the Sand

Ripples

在 展 覽 的 尾 聲, 則 展 覽 著 何 兆 基 的 作 品《 聖 光 》 與《 》 乃 一 裝 置 與 行 為 藝 術 表 演。 何 on the Sand 先 是 在 沙 上 用 圓 規, 畫 出 一 個 個 大 大 小 小 的 圓 形。 接 著 則 穿 上 了 一 個 猶 如 頭 盔 的 雕 塑, 利 用 綁 在 下 顎 下 方 的 勾 吊 起 石 頭, 放 在 所 畫 圓 形 的 中 心 。這 一 個 舉 動 ,彷 如 我 們 迎 合 標 準 的 過 程 。 明 明 標 準 與 沙 一 樣 飄 渺、 難 以 掌 握, 甚 至 轉 瞬 即 逝, 風 一 吹 則 輕 易 變 改 ; 但 是 人 們 卻 總 願 意

莊偉的錄像作品《我們永不能觸碰的地平線》。

背 負 著 沈 重 如 石 頭 的 壓 力, 去 滿 足 如 此 脆 弱 的

展覽外擺放了一件件標準尺寸的實驗室袍。

規定。 當 標 準 並 非 永 恆, 要 時 常 迫 自 己 滿 足 它 去 換 取 社 會 認 同, 大 概 就 如 西 西 弗 斯 推 石 上 山, 注 定 勞 累 致 死。 如 此, 何 不 認 清 其 虛 幻, 靜 靜 坐 著

何兆基所作的頭盔雕塑。

地點:刺點畫廊

何兆基的行為藝術演出《Ripples on the Sand》。

「人體︰度.量.衡」 Clémence Torres 的裝置作品《Blind Balance》。

日期:即日至 6/2/2016

何倩彤的畫作《或多或少》系列。

看 沙 如 何 一 遍、 一 遍 被 風 吹 起, 而 你 依 然 愛 那

何兆基所作的頭盔雕塑。

a b c d e f g

獨 特 的 自 己。 唯 有 突 破 身 體 度 量 衡, 方 才 可 獲 自由。

g


對標準的對抗 Clémence

當 體 認 到 標 準 的 虛 妄, 我 們 可 進 一 步 問 ︰ 我 們 能 夠 怎 樣? 的 方 法, 就 是 表 現 自 己 心 中 的 Torres 視 野, 以 對 抗 他 人 提 出 的 標 準。 她 的 》 中, 有 五 塊 強 Blind Balance 化 玻 璃 從 天 花 懸 掛, 垂 立 在 地 上。 而

作 品《 在 離 地 158 厘 米 處, 卻 塗 畫 了 一 層 水 泥, 遮 擋 著 人 們 的 視 野。 那 一 條 線, 按 自 己 的 高 度 而 畫 的, 她 無 Torres 法 看 到 高 於 自 己 視 線 範 圍 的 景 物。 站

是 在 那 一 條 線 前 面, 我 雖 看 不 到 水 泥 背 後 的 範 圍, 卻 讓 我 了 解 到 她 的 視 角, 繼 而 體 悟 到 自 己 與 她 的 差 異。 我 們 總 以 為 自 己 所 見 的 就 是 標 準, 自 己 相 信 的就是絕對;她的視野遂成為一種提 身 制 定 的 標 準, 並 不 一 定 適 合 他 人,

反的是,在傳統的舞蹈界裡,生理上「不正常」的人,總是被排斥。這

身體的人的舞姿,有的有三隻腳、四隻手、四隻腳,卻在認真起舞。相

接近展覽的尾聲,可見到何倩彤的《或多或少》系列,畫中繪畫出不同

突破盲點獲自由

社 會 提 出 的 標 準 亦 然。 呈 現 自 己 的 視

種優生的意識,是這界別裡的一種常態,為美寫下了狹隘理解。但在何

醒, 每 人 的 視 野 都 不 一 樣, 於 是 以 自

野, 本 就 能 成 為 對 抗 的 一 種, 讓 其 他

的作品裡,她們不一樣的軀體,與幾何圖型形成完美配搭,還能保持平

e

衡。如此,我們為何能判定她們是不正常?正常與不正常之區別,驟時 變得很含糊。而制定標準,究竟有沒必要,還是純屬子虛烏有?

20

e

人了解到更多的可能性。

d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標準的虛妄 在 展 覽 入 口 處, 已 放 著 一 套 套 實 驗 室 袍, 觀 眾 需 要 穿 著 內 進。 它 們 都 是 標 準 尺 碼, 有 著 劃 一 的 尺 寸, 暗 含 著 一 種 訊 息 ︰ 一 個 人, 應 該 有 著 怎 樣 的 身 材。 穿 上 身 後 若 是 過 大 或 過 小, 則 意 味 著 你 與 所 謂 的 標 準 存 在 著 偏 差。 回 想 起, 服 裝 店 中 的 服 飾 裡, 不 也 是 如 此 嗎? 是 甚 麼 斷 定 了「 大 」、「 中 」、「 小 」 碼? 所 謂 最 標 準 的「 中 」, 究 竟 以 誰 的 身 型 去 做 標 準 ,那 人 又 為 何 稱 得 上「 適 中 」? 有 時 所 謂 的 標 準 ,

取決於運氣。

才 會 產 生 偏 離 標 準 的 人。 至 於 你 是 哪 一 位, 即 僅 僅

這 世 上 原 是 沒 有 絕 對 ,唯 獨 當 有 人 提 出 標 準 的 存 在 ,

隨 機 派 在 自 己 頭 上 ,卻 令 他 人 必 須 改 變 或 屈 就 自 身 。

有 主 導 權, 其 實 可 以 沒 確 切 的 理 由, 只 是 因 運 氣 而

實 是 時 刻 變 動 著 的, 而 主 導 著 這 遊 戲 的 人, 為 何 擁

調 整 高 度、 遷 就 他 人。 它 呈 現 出 ︰ 所 謂 的 標 準, 其

這 個 表 演 中, 人 們 輪 流 成 為 標 準 線, 其 他 人 亦 不 斷

各 自 調 整 高 度, 讓 彼 此 頭 上 達 到 一 條「 直 線 」。 在

一 的 參 與 者, 在 不 來 梅 入 境 處 畫 廊 表 演。 他 們 需 要

在 進 一 步 問 著 這 問 題。 他 於 德 國 邀 請 了 七 位 身 高 不

莊 偉 的 錄 像 作 品《 我 們 永 不 能 觸 碰 的 地 平 線 》, 就

c

其 實 很 虛 妄。 卻 恰 恰 讓 人 感 覺 到 壓 力 ︰ 原 來 我 與 標

b

準 有 著 距 離, 那 是 否 代 表 我 不 完 美? 社 會 的 價 值 內 化於人心裡面,才會令自己受傷害。

E 19


摒棄虛妄的標準 度.量.衡」 ——

怎 麼 眼 睛 總 是 睜 不 大。 你 的

生著單眼皮,於是人們笑你,

「人體 ——

你 個 子 不 算 高, 於 是 你 總 被 他 人 笑, 笑 你 總 長 不 大。 縱 然 我 們 的 肢 體、 髮 膚, 乃 是 與 生 俱 來, 本 應 已 是 完 美, 卻 在 社 會 上 處 處 被 質 疑、 被 否 定。 社 會 上, 似 乎 存 在 著 一 套 確 切 標 準, 告 訴 我 們 要 怎 樣 去 塑 造 自 己 的 身 體 ︰ 你 的 身 體 要 怎 樣, 怎 樣 是 美、 怎 樣 是 正 常。 這 樣 的 度 量 衡, 究 竟 對 我 們 有 甚 麼 影 響? 刺 點 畫 廊 帶 來 了 由 Carolin e Ha Thu策 c 劃 的 展 覽「 人 體 ︰ 度. 量. 衡 」, 用 七 位 藝 術 家 的 作 品, 呈 現 社 會 裡 存 在 的 各 種 量 尺, 它 們 對 我 們 的 限 制 和評斷,而我們又可如何生存。

文:小青瓜 ▪ 圖:小青瓜/刺點畫廊 ▪

a

18


17

E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i

李香蘭 小檔案

於香港下禾輋鄉村長大,從小與昆蟲和貓狗為伴, 夏天與螢火 蟲一起睡覺。李香蘭喜歡觀察人和聽故事, 把善良的人視為寶 貝。她的畫風自由奔放,亂中有序,擅長以線條捕捉當下的狀 態。 2009 年出版 《上 . 下禾輋》,描繪在鄉村長大的故事,也帶 出關懷老人和愛護大自然的訊息。其後與貝貝於《明報》發表專欄〈尋 人啟事〉,揭開一頁又一頁的老百姓大字典。2012 年將此結集成書,出 版 《尋人啟事上、下冊》。2015 年獲邀參與《圖像藝術推廣計劃 Pop Up Press #3 》,學習平版畫技術,創作一系列關於沙田故事的作品,表達城 市和鄉村共融發展的嚮往。同時是藝術導師的李香蘭, 熱衷和小朋友到處 寫生作畫, 親身「落手」用心體驗世界, 深信學習欣賞小事物,是奠定 心靈成長的基石。現積極投入社區創作, 繼續以畫筆去了解和關懷香港。

a b c d e f g h i

展覽現場 作品《惠群貓士多》 作品《貓狗家庭》 作品《月夜》 作品《經貢經貢》 作品《大榕樹精》 作品《花的記憶》 作品《同坐這條》 作品《白千層船》

瞻天望地 展期:即日至 6/2/2016 地點:PubArt Gallery

展覽中售出畫作和紀念品的部分收益,將捐 贈「保護遺棄動物協會」(www.saa.org.hk)。


f g h

活著就是美好 藝 術 家 的 創 作 靈 感 常 常 源 自 身 邊 的 環 境 : 於 下 禾 輋 鄉 村 長 大, 從 小 與 昆 蟲 和 貓 狗 為 伴, 夏 天 與 螢 火 蟲 一 起 睡 覺。 李 香 蘭 在 這 樣 的 環 境 下 成 長, 簡 單 樸 素 的 生 活, 讓 她 心 靈 富 足 :「 靠 近 大 自 然, 從 大 自 然 身 上 謙 卑 地 學 習, 領 略 活 著 的 意 義。 我 們 努 力 活 著, 大 自 然 也 教 我 們 要 知 足, 珍 惜 擁 有。 別 以 為 小 狗 望 天 打 卦, 原 來, 他 是 在 欣 賞 月 光 多 麼 的 美。 當 下 最 美, 活 著 是 好。」 李 香 蘭 娓 娓 道 來。 看 她 的 畫 就 如 讀 她 的 故 事,《 月 夜 》 一 畫 中, 一 家 人 坐 在 露 台 吃 月 餅 和 賞 月 , 男 的 穿 著 大 學 Soc tee 、 女 的 穿「 海 綿 寶 寶 」 家 居 服, 狗 狗 在 旁 陪 伴, 人 物 不 拘 小 節, 有 點 麻 甩, 卻 又 異 常 溫 馨, 這 不 就 是 我 們 日 常 生 活的寫照? 很 多 人, 包 括 筆 者 都 很 喜 歡 她 的 版 畫 作 品《 經 貢 經 貢 》, 畫 面 中 兩 隻 狗 在 月 夜 下 望 著 火 車 從 路 軌 經 過 ,「 經 貢 經 貢 」是 火 車 經 過 的 聲 音 ,相 對 其 他 作 品 , 這 一 張 作 品 予 人 平 靜 的 感 覺。 黑 夜 中 微 弱 的 橙 黃 色 燈 光, 能 帶 出 晚 上 寂 寥 的 氣 氛 :「 那 天 晚 上 我 走 過 路 軌, 遇 到 牧 羊 犬, 一 起 看 火 車, 心 裡 著 迷。」 她 覺 得 這 大 概 源 自 對 動 物 的 一 份 真 摯 感 動 。問 到 她 最 喜 歡 哪 一 張 作 品 ,她 答 道 : 「 其 實 每 張 都 好 用 心 做, 所 以 每 張 都 是 心 血 結 晶! 最 難 忘 的 我 選《 同 坐 這 條 那是描述冬天、茶花盛放的季節,大家在陽台一起曬太陽的景象。 」除了紀

船 》,畫 中 是 我 的 家 人 , 包 括 愛 犬 以 撒 ,他 很 特 別 ,傻 乎 乎 地 守 護 著 這 個 家 。 錄 日 常 生 活 ,她 的 作 品 也 有 不 少 是 對 花 草 樹 木 的 聯 想 ,如《 大 榕 樹 精 》和《 花 《 白 千 層 》。 在 旁 人 看 來 平 凡 — 不過的生活小事,在她眼中卻是珍惜與感動。 的 記 憶 》, 還 有 今 次 展 覽 中 唯 一 一 幅 漫 畫

想 不 到 一 個 小 小 的 社 區, 為 她 帶 來 無 限 的 創 作 題 材, 但 原 來 甚 至 連 作 品 的 畫 框 都 是 在 她 居 住 的 地 方 附 近 購 買。「 非 常 感 謝 瀝 源 英 華, 為 我 辛 苦 了 大 半 年 專頁上 facebook

製 作 的 版 畫, 襯 上 絕 美 的 畫 框! 這 間 位 於 華 豐 樓 的 老 店, 由 一 對 恩 愛 的 夫 妻 經 營。 錢 可 買 到 物 料, 卻 難 買 用 心 的 設 計 和 功 夫。」 她 在 細訴日常創作的心路歷程。

學習版畫半年 李香蘭的畫風一向豪邁奔放, 善於用有力的線條捕捉人物的動態神髓。由最 初 用 鉛 筆、 水 墨 作 畫, 到 最 近 半 年 開 始 學 習 版 畫 並 以 之 創 作。 製 作 版 畫 的 過 程 很 考 功 夫 和 心 機, 對 於 香 蘭 來 說 都 是 一 個 新 挑 戰 :「 今 次 展 覽 大 部 分 是 版 畫, 創作先以鋁片製版,模仿石版印刷的方法進行,花了近半年時間學習和 應 用 。畫 作 出 來 效 果 線 條 堅 韌 有 力 ,是 新 的 突 破 。」是 次 展 覽 有 一 兩 幅 水 墨 、 塑膠彩,但主要都是版畫作品,用一深一淺兩種顏色,帶出畫面的層次。 雖 然 李 香 蘭 是 讀 設 計 和 創 意 媒 體 出 身, 但 是 一 直 以 來 創 作 的 漫 畫 和 插 畫 大 都 是 手 繪, 版 畫 也 是 由 自 己 一 手 一 腳 完 成, 跟 她 的 創 作 題 材 一 樣 原 始 樸 實。 保 留 最 初 創 作 的 心, 將 那 份 對 於 社 區 的 情 和 歸 屬 感 畫 出 來, 就 是 作 品 最 真 摯 動 人之處吧。

16


15

E

xhibition

d

e

展覽全紀錄

c

b


半 天, 結 果 往 往 被 長 輩 訓 斥 :「 不 要 眈 天 望 地, 專 心 做 功

孩 子 的 好 奇 心, 常 常 可 以 專 心 望 著 一 隻 昆 蟲、 一 隻 麻 雀 大

李香蘭《瞻天望地》 ——

城市真摯動人的風景 小 課!」。到孩子長大,整天就是低頭滑手機,對於身邊的事物不 曾關心,錯過了很多美好的風景。本地漫畫家李香蘭在禾輋鄉村 長大,從小與昆蟲和貓狗為伴,夏天與螢火蟲一起睡覺,培養了 她對人、事、物有一種敏銳的觀察。今次的《瞻天望地》展覽, 她繼續以自由奔放的風格, 紀錄身邊的日常,以版畫創作出一幅 幅生活小品。

人性化的臉孔 筆者憶及在大學一個視藝課上交了一份插 畫功課,上面畫了很多小孩在玩遊戲,老 師給我的評語是人物樣貌有點「醜」,令 他聯想到李香蘭的畫風,於是筆者當年便 下 禾 輋 》, 並 開 始 買 了 她 寫 的 書《 上 ‧ 留意這位本地漫畫家。第一次閱讀李香蘭 的書,忍不住笑了,因為裡面的人物畫得 比我想像中更「醜」。她將人的特徵無限 放大:鼻孔很大、牙齒不齊、大細眼等, 每 個 人 物 都 很 獨 特, 被 畫 家 賦 予 了 生 命 力。當看得久了,又不會覺得「醜」,反 而覺得那些人物很真實和親切,仿佛是你 隔壁的師奶、阿伯或街坊。除了對人有敏 銳的觀察外,香蘭對於動物也有著一份濃 厚的感情,很多作品中貓貓狗狗都被擬人 化 ,例 如《 貓 狗 家 庭 》、《 惠 群 貓 士 多 》, 裡面的角色表情非常豐富,充分表露人性 化的一面。

文、攝:天悅 ▪ 部 分 圖 片 由 PubArt Gallery 提供 ▪

a

14


能讓「公共藝術」成為事件嗎? 「 視 界 香 港 」 號 稱 全 港 最 大 型 的 公 共 藝 術 項 目, 但

英國藝術家 Antony Gormley 曾在英國及世界各地舉辦展覽,包括佛羅倫斯的 Forte di Belvedere(2015)、伯爾尼的 Zentrum Paul Klee 美術館(2014)、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和聖保羅的巴西銀行文化中心(2012)、漢堡 Deichtorhallen (2012)、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2011)、奧地利布雷根茲藝術館(2010)、倫敦 Hayward Gallery(2007)、瑞典 馬爾莫美術館(1993)和丹麥漢勒貝克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1989)。其永久展出的公共展品包括位於英國蓋茨黑德 的《北方天使》、位於英國克 羅斯比海灘的《另一個地方》、位於澳洲巴拉德湖的《澳洲境内》 和位於荷蘭萊利斯塔德的《曝 光》。 Antony Gormley 曾獲獎項包括 1994 年榮獲泰納獎(Turner Prize)、1999 年榮獲英國倫敦南岸視覺藝術獎(South Bank Prize for Visual Art)、2007 年伯恩 ‧ 哈德海利格爾雕塑獎(Bernhard Heiliger Award for Sculpture)、2012 年 Obayashi 獎、以 及 2013 年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Praemium Imperiale)。他獲頒授英帝國官佐勳章,並名列 2014 年授勳名單中及獲 授予騎士爵位。他自 2003 年起亦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榮譽會員、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及耶穌學院院士。 Antony Gormley 於 1950 年生於倫敦。

是否將藝術品放在城市街道內,就能顯示其「公共」 )來作對 one and other

的一面?當中的「公共」所指的又是甚麼?我們以葛 姆 雷 的 舊 作《 一 及 其 他 》( 照 。 這 個 為 期 100 天 , 在 倫 敦 的 Trafalgar 廣場上發 生 的 作 品 , 找 來 了 2400 名 群 眾 參 與, 葛 姆 雷 在 作 品 中並沒有創作任何雕塑,只提供了一個舞台和相關概 念, 參 與 者 反 而 成 為 他 的「 雕 塑 品 」。 這 些「 活 雕 塑」自行決定他們在舞台上想做的事,每一位限時一 小時,舞台位置原是威廉四世的銅像。該展出,不單 製造出一種情境,還有每個個體背後的不同故事和想 法,讓參與者投入其中,更模糊了藝術家、參與者與 的限制,其作品身處的位置,本身亦影響了觀眾的參

藝 術 品 三 者 的 關 係。 反 觀「 視 界 香 港 」 已 有 相 當 大 官方有意將多件作品的位置隱藏,由參與者 —— 自行探索,或在無意間發現它們。但除此之外,在沒

與度 有更好的藝術討論和宣傳之下,藝術品和觀眾如何能 發生關係?若標榜它為最大型公共藝術項目,那麼, 雨傘運動爆發出來的一系列公共藝術作品,不是更大 型、更具自發性,且參與人數之多也更勝任何作品? 由官方對公共藝術帶來的狹義的理解,是否代表了那 次爆發不能被官方所認可?

在 欠 缺 討 論 的 情 況 下, 加 上 其 外 型 不 討 好, 在 這 裡 生 活 的 人 相 信 很 快 便 會 對 其 失 去 興 趣。 葛 姆 雷 對 於 空 間 的 探 索, 理 應 得 到 港 人 的 共 鳴, 特 別 是 在 不 知 不 覺 間 ,港 人 都 投 放 著 大 量 人 生 時 間 來 換 取 空 間( 譬 如 買 樓 )。 然 而, 因 為 最 終 也 敵 不 過 這 城 市 的 習 以 為 常, 就 像 其 他 公 共 藝 術 的 項 目 那 樣, 在 為 期 六 個 月 的 展 出 過 後 ,在 這 城 市 裡 將 好 像 甚 麼 也 沒 有 發 生 , 縱使它們曾經存在,也終將靜靜地離開。 展覽全紀錄

Antony Gormley 小檔案

不過習慣而已

xhibition

E 13


站在邊緣的界線 自 2007 年 起 , 「 Event Horizon 」項目先後到倫 敦、 紐 約、 里 約 熱 內 盧 和 聖 保 羅 市 舉 行。 今 次 在 香 港 展 出 合 共 三 十 一 件 人 型 雕 像, 四 件 在 地 面, 其 餘 二十七件置身在中環方圓一英里內不同的大廈和公 共 空 間 之 上 : 每 一 件 雕 塑 也 靜 止 不 動 ,空 洞 的 眼 神 , 以 同 樣 直 立 的 姿 態, 站 在 每 座 大 廈 最 高 的 位 置, 彷 似 整 個 中 環 也 被 它 們 凝 視 著。 早 在 展 覽 開 始 前 已 有 商 廈 退 出 計 劃 的 消 息, 只 因 擔 心 觀 眾 會 憶 起 該 商 廈 曾 發 生 過 跳 樓 慘 案。「 這 身 體 會 如 何 應 對 來 自 外 界 的 騷 擾, 在 我 看 來, 是 件 非 常 非 常 有 趣 的 事。」 而 事 實 上 這 一 種 反 應, 不 單 在 香 港, 在 其 他 地 方 亦 曾 發 生, 在 紐 約 展 出 期 間 就 有 市 民 因 為 雕 塑 的 位 置, 令 他 們 聯 想 到 911 , 為 逃 避 大 樓 倒 塌, 在 求 助 無 門 下 ,只 好 選 擇 跳 下 來 的 人 。將《 另 一 個 地 方 》和《 視 界 》 系 列 作 比 較, 更 能 清 楚 看 到 藝 術 家 嘗 試 刻 畫 出 人 類 生 活 所 能 觸 及 的 界 線, 只 要 再 過 多 一 點, 人 就 會 和 土 地「 分 離 」, 更 因 恐 懼( 跳 海 / 跳 樓 ), 從 而 產 生 危 機 感。 故 此 我 們 更 需 要 了 解, 那 些 打 電 話 投 訴、 報 警 的 人, 在 毫 不 知 情 的 情 況 下, 看 到 一 個 人 形 物 在 天 台 上 站 立, 他 們 的 反 應 已 無 關 藝 術 水 平 多 寡, 而 是 觸 發 出 他 們 生 活 上 的 危 機 感 和 同 情 心, 這顯然更達到了藝術家的目的。

12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從外到內又回到外 葛 姆 雷 的 作 品 以 各 種 工 業 物 料 塑 造, 並 以 自 己 的 身 體 作 為 模 組 製 作 出 大 大 小 小 的 雕 塑, 他 其 中 一 個 最 有 名 的 作 品《 另 一 個 地 方 》( Another 個大小相同但姿態各異的人 100

), 以 Place

型 雕 塑 滿 佈 利 物 浦 的 Crosby 海 灘 上, 一 同 面 朝 大 海。「 這 些 雕 塑 是 我 身 體 的 複 製 品, 它 們

指的是某個人的身體在某個特定時間的形態: 這代表著任何一個有主觀能動性的人的某個瞬 間 ,這 個 瞬 間 包 含 在 一 個 更 大 的 人 類 空 間 內 。」 受 佛 教 中「 內 觀 」 這 一 種 修 行 方 法 的 影 響, 葛 姆 雷 尋 求 在 作 品 裡 觀 照 自 身, 探 討 內 心 的 世 界, 但 身 體 有 其 限 制, 他 於 此 透 過 雕 塑 作 為 想 像 物, 打 破 固 有 概 念, 重 塑 感 知 的 時 間, 連 結 身 體 與 空 間 的 關 係, 在 互 相 影 響 下 讓 觀 眾 進 入 了 不 一 樣 的 狀 態。 就 好 像 我 們 走 入 教 堂 時, 透 過 建 築 內 的 結 構 和 氣 氛, 感 受 到 當 中 的 神 聖 感。「 我 想 要 重 新 審 視 這 一 被 稱 作『 身 體 』 的 未 知 領 域 被 人 類 意 識 所 佔 據 的 意 義。 我 想 要 將 知的物體。」

身 體 看 做 是 一 個 可 存 在 的 空 間, 而 不 是 一 個 已

E 11


文:何阿嵐 ▪ 攝 : Oak Taylor-Smith ▪

Antony

G o r m l e) y ,如此著迷探索空間這抽象的概

甚麼讓英國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

安東尼・葛姆雷「視界 香港」 ——

習以為常

是 所 做 的 演 講 中 ,曾 說 過 一 個 故 事 —— 念?他為 TED 小 時 候, 他 被 迫 在 狹 小、 悶 熱 又 幽 閉 的 房 間 內 午 睡,卻慢慢地在那裡發現了另一片天地:閉上眼, 想像出一個越來越大和清涼的空間,他甚至愛上了 處身在那地方的時光。「空間」,除指出了一個實 在的、有形的空間外,更可以是每個人的身體,甚 至內心一片未知的風景。葛姆雷向來透過雕塑來連 接這實體與想像的空間,他藉今次在香港的展覽, 表 示「 希 望 透 過『 視 界 香 港 』鼓 勵 香 港 重 新 思 索 , 引領大家以一個更廣泛的角度去思考人性及我們身 處的地方。」

10


09

E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nnet Gelink Gallery, Amsterdam

e a 車 旻 映,《 旅 行 箱 》, d 王國鋒,《愛》,數碼打 f 崔廣宇,《城市按摩:美 LED 屏 幕 , MDF, LED 燈 , 壓克力 , 玻璃纖維,56 x 32 x 110 厘米,2012

印,一組五張相片

b 宮本隆司,《九龍寨城》, 銀鹽紙基,40.5 x 50.5 厘 米,1987

c 曾 家 偉,《 新 地 標 1》,

數 碼 噴 墨 打 印,73.5 x 81.3 厘米,2014

20 x 20 厘米 , 32.5 x 32.5 厘米 , 54 x 54 厘米 , 90 x 90 厘米 and 149.5 x 149.5 厘米,2012

巴 黎 ‧ 約 克 》, 四 台 螢 幕同步播放錄像,5'03", 2008

f 陌生化為手段 放大社會現象

小泉明郎《一個美麗下午的劇場夢》和崔廣宇的兩件

作品《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及《隱形城市:台

巴黎・約克》把目光對準其身處的社會,以陌生化為

手段放大社會現象,自省精神較為明顯。小泉明郎請

來演員以幾可亂真的失序行為介入社會情境,《一個

美麗下午的劇場夢》的設定相當簡單,就是讓演員在

東京地鐵的列車中哭泣。最初只是低聲啜泣,周遭的

乘客慣性地無視他人「不當」的情緒,藝術家要求他

慢慢加大聲量,到了最後一鏡演員的嚎哭終於令其他

乘客不安地離開車廂,只是由始至終都沒有人試圖詢

問他是否需要幫忙。如果只是指出東京人冷漠僵化的

話,作品未免流於單薄陳腐,但雙頻道的錄像裝置拼

出 一 列 完 整 的 車 廂, 顯 示 坐 在 哭 泣 者 對 面 的 年 輕 女

子,一臉善良的她好像意識到他的痛

苦並願意與之分擔;錄像卻暗藏提

示,女子在女性專用車廂,實際上並

非與哭泣者身處同一時空。故事裡陌

生者終究沒有帶來救贖,她的存在也

總算保留了安慰的可能,無人顧念的

哭泣者或許終於在故事以外遇見他

的撒瑪利亞人。異鄉人無法在任何地

方尋得歸宿,可倚靠的也就只有處境

相近的鄰舍,這正是作為實踐課題的

東亞之意義所在。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g 崔廣宇,《隱形城市:台

e 小泉明郎,《一個美麗下 午的劇場夢》,雙頻道錄 像裝置,10'30",2010 ﹣ 2011

香港藝術中心第七屆年度旗艦 展覽「文化碰撞:穿越東北亞」 展期:即日至 17/1/2016

麗 的 髒 泡 泡 》, 行 動 紀 錄 ︱ 單 頻 錄 像,7'48", 2012

g

g


Image courtesy of Wang Guofeng Studio

d

社會主義下的人物臉面 他者如鏡子,《九龍寨城》映照出一切死居所的靈, 那王國鋒《愛》呢?最初我輕易把它的主題誤讀為中 國解放軍,原來王國鋒以朝鮮項目聞名,他獲朝鮮中 央政府批准,五度前往平壤進行創作,他本人希望呈 現社會主義的面貌。《愛》分成五幅獨立照片,由大 至小排列,以百計朝鮮軍人整齊鼓掌的宏大場景經過 四輪裁剪及放大後,剩下一名女軍人的臉部大特寫, 表情顯示她因為某種緣故極端感動,直接暴露並嘲諷 極權主義國家建構國族神話的手段。可是任何人面向 自由的國度批判極權,終究免不了成為一種空洞的姿 態,到最後除了使「自由」的人民自我感覺良好還有 何助益?我們能否在千人一面的朝鮮軍人身上看到自 身的面影,能否看出北韓閱兵與奧運、世界盃、甚至 聖誕節光棍節情人節母親節的相似性,難道所謂自由 陣營的國家與資本機器沒有通過各種儀式和輿論,嘗 試形塑一種高度同質的集體(無)意識?

Image courtesy of Wang Guofeng Studio

08

d


是在歸去或出走的途上,無論在何處停留,都可以視 為命定的居處。對於某些人來說,這是流浪的年代, 是最自由的年代,多重國籍的世界公民,隨時出走, 四海為家,在流徙之中他們不僅穿越甚至可以飛越東 亞,但這終究是資源的問題,缺乏資本的出走者,很 可能就是過去投奔怒海的內地人、越南人,以及現在 的敘利亞人:必須押上性命出走的人,往往就是那些 無力捍衛居所的人。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消失的家園 暫借的居所 大陸的「史上最牛釘子戶」;台灣苗栗縣大埔拆遷事 件;香港的馬寶寶、深水埗、衙前圍;在東京都心一 再 被 驅 離 的 野 宿 者。 這 樣 的 故 事 像 極 長 壽 處 境 喜 劇 般,一再重複上演,夢想中的彼岸始終無法抵達,如 果 說 東 亞 人 擁 有 共 通 的 現 實 經 驗, 容 身 之 處 的 缺 失 也 可 算 一 種。 宮 本 隆 司 鏡 頭 下 的《 九 龍 寨 城 》 是 一 , 招 牌 與 窗 戶 密 集 得 詭 異, 彷 UFO

切消失居所的象徵,從高處跟遠處看,九龍寨城彷彿 墜落沙漠中央的

在拆毀居所以前我們 彿 此 地 從 來 不 應 存 在 於 世 上 —— 必須先抹消它存在的理由,據說寨城日久失修、衛生 惡劣、治安不靖,罪惡與細菌以同樣的速度滋生,因 此寨城必須消失,如同之前和之後消失的無數居所。 在喪失家園、熟悉的地標每每被當成廢物毀棄的荒蕪 度 找 到 他 的《 新 地 標 》, 樓 房 之 地 , 曾 家 偉 仰 頭 90 牆壁一下子成為平地,晾衫架、冷氣機因為抵着天空

© Ryuji Miyamoto / Courtesy of Taka Ishii Gallery Photography / Film, Tokyo

b

a

而 顯 得 陌 生 —— 我們無法制止家的消失,於是無可憑 藉,只能永遠在陌生的地景、暫借的地標之間漂流。

c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07


「文化碰撞:穿越東北亞」 刻開始思考,直到完稿時也始終沒弄懂

須先說在前頭的是,我從踏進展場的一

:一種閱讀

必 策展人黃篤所說的「東北亞」到底是甚麼。學 界和民間向來都慣以「東亞」稱呼中、日、韓 三地,雖然「東亞共同體」有時也包含東南亞 國家、甚至是印度,但以東亞概括是次展覽的 五個地區也絕不會顯得奇怪。特地說成是「東 北亞」,卻不是為了包含蒙古、北韓、俄羅斯 東部,反而納入更接近東南亞的香港和台灣, 實 在 使 人 百 思 不 得 其 解。 策 展 人 把 中、 日、 韓、港、台視作不證自明的地理與地緣政治概 念,也就無可避免地忽視或避開後兩者的邊緣 位置,這令他的「東北亞」作為分析/批判/ 實踐單位都顯得問題叢叢,唯篇幅所限,以下 略過此問題,集中討論作品。

隨身攜帶的房間與海洋 「文化碰撞:穿越東北亞」一共十五位來自五地的參 展藝術家,作品以攝影/影像為主,少數為雕塑,題 材迥異,有些指向一時一地的文化、景觀、現象,有 些較為抽象,有指涉歷史與國家層面的政治,也有個 人化的素材,然而地區之間在材質與創作策略上的區 別並不明顯。車旻映《旅行箱》本是一個來自家人的 私密故事,她的父親重病住院,旅行袋裡只有簡單藥 物、換洗衣物、衛生用品,因為病房擁擠,即使外出 必 須 拖 着 沉 重 的 氧 氣 筒, 他 還 是 時 常 渴 望 能 出 去 看 海。藝術家把一個家徒四壁的小房間嵌進行李箱內, 大概就是她父親住過的狹小病房,然而房間卻通往海 洋。如果居所與海洋都可以隨身攜帶,那就無所謂家 與非家,此處與彼處,我們無論往何方行走,都可以

文:查映嵐 ▪ 圖:香港藝術中心 ▪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06

a


除 了 不 同 的 藝 術 空 間 ,楊 陽 想 讓 這 個 空 間 發 揮 選 擇 的 機 會 ,讓 藝 術 家 選 擇他們所相信的藝術,沒有受限制,持續、有機地,任意生長,接受任 何的意外發展,與藝術家一起學習自己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這 裡 也 不 是 在 做 和 社 區 有 聯 繫 的 事 情 ,因 為 是 自 租 並 沒 有 接 受 任 何 資 助 舖發生,如果與 A3

的 關 係 ,可 以 更 隨 心 地 專 注 任 何 自 己 想 要 探 索 的 藝 術 形 式 ,傾 談 間 如 果 社區有任何形式的對話,也純然巧合,可遇不可求。

藝術家想做的事情很有趣,便有可能可以自然的在

樓梯舖處於開放的位置,看似是針對公眾的藝術進行, A3 原 來 也 是 挺 私 人 的 小 小 試 驗 場 ,沒 有 定 案 的 隨 時 有 新 的 試 驗 在 進 行 。楊

所以霎西街

陽說,這看着看着,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公共藝術,慢慢的渲染着街頭 上的藝術氛圍,在我看來,這像是街上發生着的日常。 就 像 藝 術 家 吳 家 俊 在 霎 西 街 A3 舖進行的「藝術家駐留」《假裝我住在 這裡》,很多細節都在「駐場」後慢慢發展出來的,然後,在空間停留 的時間越長,對缺失的追尋越多,中間所衍生的即興創作,以及對於幫 忙 推 手 推 車 的 老 婆 婆 還 是 專 注 於 創 作 的 選 擇 ,全 都 是 沒 有 預 設 地 透 過 試 驗,然後對藝術家而言變得明晰。 這些都默默地在街上變化着,既公開又私密。

專題故事

《假裝我住在這裡》 (1 個月後 ) ▎>

為甚麼好的藝術不能在街上發生?

eature

F 05

局部


有趣的巧遇 舖,這 A3 小 小 又 不 起 眼 的 店 讓 她 深 感 興 趣 ,覺 得 應 該 有 甚 麼 能 在 那 裏 發 生 ,在 這

然後有一天,楊陽在看牙醫的途中,看到了在招租的霎西街 人來人往的街上,一個後巷入口旁的小櫥窗。

租下來後,有趣的對話也陸續展開,先是業主說賣花的發財了,所以沒 有 繼 續 經 營 , 有 一 天 清 潔 嬸 嬸 經 過 , 看 見 楊 陽 在 霎 西 街 A3 舖不知道在 做甚麼,便跟她聊起天來,而清潔嬸嬸的版本是,花店經營不下去,所 以老闆不想再做了。到底誰是誰非,都不太緊要,反而是現在,這個空 間已經不再是花店,而是楊陽的藝術探索空間。

忠於自己想做的 然 而 霎 西 街 A3 舖 的 位 置 ,卻 令 我 多 了 一 些 預 設 的 想 法 。這 麼「 落 地 」、 面 對 普 羅 大 眾 的「 店 面 」, 每 天 都 有 很 多 基 層 人 士 經 過, 也 有 上 班 族 舖是不是存在甚麼推廣藝術的使命?強調公眾參 A3 與?是在做社區藝術嗎?給藝術家發言的平台?

和鄰近的店家,那

通 通 不 是 。重 點 是 做 藝 術 的 純 粹 性 。這 個 空 間 是 用 來 讓 藝 術 家 表 達 自 己 的藝術,不一定要有社會責任,不用太複雜太偉大,只需表達自己想要 表達的,就為了自己便行了。

《假裝我住在這裡》 ( 第 7 天 ) 《假裝我住在這裡》 ( 第 17 天 )

藝術家工作中

局部

04


eature

專題故事

小品 A3 文 : Yung ▪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假裝我住在這裡》 ( 第 1 天 )

藝術是街上發生着的日常 ——

在街上,總有很多東西吸引你的眼球,不同的 戲碼在上映着,然後我習慣低着頭,留意自己

的 步 伐 ,專 注 於 路 人 的 鞋 子 ,聽 着 耳 筒 傳 來 的 音 樂 。 在人群中,我既融入也不融入。

A樓 3 梯舖給我的感覺:一種日常的氣息。

這 種 有 點 親 近 大 眾 卻 又 有 點 抽 離 的 感 覺, 就 是 霎 西 街

香 港 銅 鑼 灣 霎 西 街 一 號 A3 樓梯舖,據說以前是花店,位於 時 代 廣 場 後 方 的 店, 處 於 後 巷 的 入 口 處, 現 在 則 是 一 個 超 小 型, 只 有 櫥 窗 大 小 的 藝 術 空 間。 第 一 次 看 到 它, 我 對 其 生 出 了 好 多 好 多 的 想 像。 在 好 奇 心 驅 使 下, 找 了 租 戶 及 創 樓梯舖的成立由來。雖然設想的都跟 A3 楊陽的本意無關,但就帶給人一種淡淡的浪漫。

辦人楊陽聊了一聊

楊 陽 是「 聲 音 掏 腰 包 」 的 創 辦 人, 創 辦 初 期 會 走 在 前 線, 與 藝 術 家 合 作 無 間 地 推 廣 和 進 行 有 關 聲 音 藝 術 的 計 劃。 可 是 到 了「 聲 音 掏 腰 包 」 上 軌 道 後, 她 便 退 守 管 理 層, 員 工 負 責 的 計 劃 她 盡 量 不 插 手, 讓 他 們 自 由 發 揮。 久 而 久 之, 她 少 了 機 會 跟 藝 術 家 一 起 合 作, 正 經 八 百 的 管 理 工 作, 令 她 跟 藝 術 有 了 距 離, 也 讓 她 開 始 渴 求 跟 藝 術 家 一 起 工 作 的 趣 味, 重 新 思 考 對 自 己 來 說, 甚 麼 是 藝 術, 以 及 藝 術 和 自 己的關係。

a

F 03


承接海報、書刊印刷

查詢 (852) 21111 1192

prism@arts-news.net


isual Art

視藝版

Contents

目錄

# 56

Jan & Feb 2016

日常 Feature 專題故 藝術是街上發生着的 —— 品 小 3 記錄 .A .... .... .... n 展覽全 Exhibitio 03............................. 讀 閱 種 全記錄 亞」:一 n 展覽 穿越東北 : hibitio x 撞 E 碰 記錄 港」 「文化 覽全 視界 香 「 on 展 i t i 雷 b i 錄 Exh ・葛姆 全記 地》 安東尼 展覽 望 n ������������������������������������������������������������������������� —— 天 o i 常 06 瞻 記錄 ibit 習以為 蘭《 Exh 覽全 李香 」 展 衡 —— ion 風景 量. ibit h . 人的 x 動 E 度 真摯 觸 —— 城市 . 體 . 接 . . ����������������������������������������������������������������������������� . . 人 . 10 「 ........ 親密 ........ —— 的 . . . . . 準 . . 間 標 房 ........ 妄的 ........ . . . . 虛 5個 . . . . 1 . 棄 . . . . .... 與 .... 摒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

18

22

���������������������������������������������������������������������������������



arts-news.net

www.

藝術推廣 新聞頻道

5 房 1個

.量.衡」

——

——

香港」

——

間的親密接觸 度 ——

摒棄虛妄的標準 「人體

李香蘭《瞻天望地》

城市真摯動人的風景 ——

安東尼 ・葛姆雷「視界

習以為常

一種閱讀

——

# 56

「文化碰撞:穿越東北亞 小 A3

藝術是街上發生著的日常

+

+

Jan & Feb 201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