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72期 | Jul 2017

Page 1

紀錄片的新時代——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漫遊純真的世界 探索愛與責任——城市當代舞蹈團合家歡舞劇《小王子》

談小城的悲哀日常——訪康城短片金棕櫚得主邱陽 與大眾一起 尋找生活中的藝術 ——2017 社區文化大使計劃

72

ISSUE

Jul 2017

丁酉年六月

+

+



# 72

Jul 2017

Contents 03

編者的話

紀錄片的新時代——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04

04

06

演前預報 Preview

漫遊純真的世界 探索愛與責任——城市當代舞蹈團合家歡舞劇《小王子》

專題故事 Feature

16

藝術再生花 Reborn in Arts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雜記】合唱

12

08

08

△ 志 「視藝版」請從另一邊翻閱

目錄

22

24

談小城的悲哀日常——訪康城短片金棕櫚得主邱陽

與大眾一起 尋找生活中的藝術——2017 社區文化大使計劃 七色音樂 x 社區音樂 x 音樂治療

【仁云亦云】在深水埗談藝術 【雕文嵐女】夏日炎炎正好讀 【太陽下的吞吐】駐校藝術家(二)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節目精選 Highlights

從雅娜•羅斯的《海鷗》談談搬演經典


1a 空間 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 63 號 牛棚藝術村 14 號

1a space

Unit 14,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63 Ma Tau Kok Road, To Kwa Wan, Kowloon

展 覽 開 放 時 間 Opening Hours:

11-7 pm(逢星期一休館 Mondays off) 圓 桌 會 議 Roundtable Discussion:

8/7/2017(週六 Saturday)3:30-5:30pm 導 賞 團 Guided Tour:

8/7/2017(週六 Saturday)3:30-5:30pm (與藝頻合辦;詳情及報名請見以下網址)

參 展 創 作 單 位 Participating Artists:

句點藝術群體 Floating Projects Collective

曾德平 Tsang Tak Ping

羅玉梅 Law Yuk Mui

嚴瑞芳 Yim Sui Fong Zoie Yung 與勞麗麗 Zoie Yung & Lo Lai Lai

更多資訊 For more project details:

29・6 - 30・7・2017

talkoverhandover2.0 http://site.google.com/view/talkoverhandover

資助 Supported by:

展覽合辦單位 Co-presented by:

香港藝術研究組

HONG KONG ART RESEARCH INITIATIVE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fully supports freedo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project do not represent the stand of the Council.


編者的話

Editorial

03

出版人 林達生 George Lam george.lam@arts-news.net 高級編輯 吳嘉慧 Michelle Ng michelle.ng@prismcreation.com

雜 亂 和 無 奈 的 情 緒 幾 乎 是 必 然 的。 我 們 今 天 處 身 的 可 能 是 這 裡 最 低 壓 與 鬱 悶 的 時 期 了, 是 麻 木, 卻 又 焦 慮, 然 而 我 們 是 否 就 這 樣 無 望 下 去? 在 轟 烈 的 一 場 運 動 以 後, 我 們 已 回 歸 日 常 , 從 此 在 生 活 和 工 作 上 安 份 守 己 吧? 還 是 已 在 新 的 位 置, 為 這 個 你 非 常 愛 的 城 市 堅 持 不 懈 去 做 一 點 事? 每 年 的 這 一 刻, 行 禮 如 儀 的 無 力 感 依 舊 , 即 使 後 真 相 時 代 令 人 有 時 真 假 難 辨, 然 而 不 公 義 的 事 情 屢 屢 發 生 , 耳 聞 目 睹 讓 人 越 發 覺 醒, 也 越 是 堅 持 為 所 相 信 的 一 種 普 世 價 值 而 活 。 在 喧 囂 之 中, 是 需 要 更 清 醒 更 沉 著 的, 為 下 一 代 更 堅 定 參 與 編 寫 這 地 真 實 的 歷 史 , 作 個傳承真相的人。 小編

助理編輯 阿彬 Allen Wong allen.wong@arts-news.net 設計及插圖師 鍾凱飛 Chung Hoi Fei hoifei.chung@prismcreation.com 編務、廣告聯絡 高慧明 Olivia Ko olivia.ko@prismcreation.com 廣告代理 葉飈 Billy Yip(中國內地) (86) 130 0517 5393 名譽顧問 謝宏中 Philip Tse

刊號 ISSN 2221-8041

版權屬仨思有限公司所有 。 歡迎轉載引用 ,敬請註明出處 。

印刷 基亞印刷有限公司 Gear Printing Ltd 發行 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Great Expect Development Ltd 出版 、編輯及廣告 稜創意有限公司 Prism Creation Ltd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電話:(+852) 2111 1192   傳真:(+852) 2975 3146   電郵:prism@arts-news.net

更正啟事: 本刊五月號(issue 70)藝民公社〈《谷爆笠水帶位員》——當戲劇過度 使生活蒼白時〉,頁 22 文中第二段第七行第三字應為「出」,第二小題 出現誤植,應為「戲劇感的過火處理」,頁 23 第二段第十五行第十二及 十三字應為「犧牲」,特此更正,並向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作者及讀者致歉。


04 電影

演前預報 Preview

紀錄片的新時代 ——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今年初正式營運,位於澳門戀愛巷的「戀愛.電影館」,可說是

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城多年來首間專門放映藝術電影的戲院。雖然是只 有 60 個座位的單院式戲院,然而它每月都會舉行不同專題的電影節 目,單論其策展方向,以及貼近世界電影潮流的片單,連早已被密密 麻麻的電影節目迫得透不過氣的香港影迷,也表示羨慕不已。 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以「滴答物語」為主題,將於 7 月份在這間迷你的藝術戲院內舉行。滴答,是時鐘流動時所發出的聲 響,喻意紀錄片工作者們,以連綿不斷的時光,甚至用上一生來走入

《無盡之夜》

別人的生命,轉化成一段段無法複製、既魔幻又寫實的影像詩歌。

■ 文:何阿嵐 ■ 圖: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新形式紀錄世代

隨着數碼技術高速發展,新紀錄片面貌也早已不同 往日,擺脫了傳統或官方色彩的敘事方式,製作上 也變得更輕便、便宜,也發掘出更具個人性的紀錄 影像,紀錄片早已不只是客觀,能記載更多真相, 甚 至 不 同 意 義 的 真 實 性。 其 中, 波 蘭 的 Michal Marczak《 無 盡 之 夜 》(All These Sleepless Nights),以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 式的散文電影方法,徘徊於當地青年在無盡派對中 的 菸 酒 跳 舞, 糾 纏 不 清 的 男 女 關 係, 和 尚 未 踏 進 成人世界前的不安和恐懼,片中如青春公路片的手 法,近貼他們的生活狀況,跳出直線敍事風格,主 角在鏡頭前坦率重演自己的生活,模糊了劇情片與 紀錄片的界線。 兩 部 曾 在 港 放 映 的 作 品, 意 大 利 的《 火 海 之 上 》 (Fire at sea,港譯《怒海公民》)和台灣的《日

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 電影節 日期:8-30/7/2017 地點:戀愛.電影館 (澳門戀愛巷 13 號)

曜日式散步者》,也很能夠體現走入紀錄片數碼時 代 的 新 面 貌, 前 者 以 近 年 影 響 歐 洲 的 難 民 危 機 為 題, 導 演 喬 安 法 蘭 高 羅 思(Gianfranco Rosi) 避開了一般新聞報導和難民記錄片方法,電影中幾 乎沒有提供任何相關資訊給觀眾,只是平實地紀錄

《火海之上》

接收難民前線地區的日常狀況,三組看似沒有實則 關係的群體:難民營生活的難民、協助難民而疲於 奔命的工作人員,也加插了一個小家庭,導演透過 他們,像在提醒觀眾,三者之間就像互補,建構出 一個共同的世界,不論種族,生活方式有多不同, 是原居民也好,還是為逃亡獨裁政權和戰亂的人也 好,你我並無分別。 台灣的《日曜日式散步者》就走入日治時代的台灣 文學界,導演黃亞歷爬梳斷簡殘篇、走訪台日學者, 在當時的超現實主義風潮下重現「風車詩社」這個 短命的文學組織,也反映日治時期台灣和日本文人 在這塊土地上的自我認知。不過在沒有太多相關文 獻下,黃亞歷以戲劇方法重現當年台灣文化界的人 文景觀,加上照片和影像、超現實主義電影片段, 畫作和字幕卡等,重新組合出過去的歷史。


05

《日曜日式散步者》

《攝影私記》

《日常對話》

《海女日記》

女性影像,最私密的人際關係

另 外, 電 影 節 也 有 幾 部 由 女 性 導 演 執 導 的 作 品 值 得 留 意, 比 如 台 灣 話 題 紀 錄 片, 關 於 創 作 者 與 母 親 關 係 的《 日 常 對 話 》, 還 有 葡 萄 牙 導 演 Cláudia Varejão 走 訪 日 本, 拍 下 海 女 生 活 的《 海 女 日 記 》 (Ama-san ) 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導演姬絲 汀. 莊 遜(Kirsten Johnson), 她 本 身 是 一 位 出 色 的紀錄片攝影師,更參與過不少富含政治色彩的作 品, 如《 華 氏 911》(Fahrenheit 9/11) 和《 第 四 公民》(Citizenfour)等,首次執導的《攝影私記》 (Cameraperson)是將過去二十五年來拍攝下來的 影像重新剪裁而成:有布魯克林區內的拳擊手的掙 扎、阿爾及利亞接生護士在惡劣環境下工作、波斯 尼亞阿拉伯農民返鄉等片段。影片中對於那些發生 過大屠殺、大災難的地點進行再審視的畫面,更是 直逼觀者內心,這是一部關於紀錄片的紀錄片,也 一再反省影像在當今世代的意義和價值。 今年的焦點影人是日本導演河瀨直美,近年與是枝 裕和俱成為國際最知名的當代日本導演。觀眾大多 熟 悉 她 近 年 的 幾 部 劇 情 片, 但 早 於 執 掌 劇 情 電 影 前,她已製作過不少紀錄片,而她的紀錄片其中一

大特色,是將自己變成被拍攝的 對象。不論是早年的《蝸牛》和 《塵》,還是近年的《玄牝》、 《 垂 乳 女 》 和《 奄 美 之 旅 》, 就像見證河瀨直美成長的過程: 由 早 年 的 青 春 少 女, 面 對 父 母 離去的失落,運用攝影機記錄 成為母親前後養育孩子的過 程, 都 是 一 位 創 作 者 對 於 自 己 作 為 女 性 的 種 種 提 問, 更 重要是反映了河瀨直美對家 庭 的 想 像。 而 她 的 電 影 中 所 強調的親密感和不停拍攝自 己作為題材,也被外界稱為 「 私 紀 錄 片 」。 電 影 節 更 會 邀 請 她 本 人 到 訪, 並 作 相 關 講 座, 由 她 親 自 談 論 電 影 影 像 與 個 人 生 命, 主 觀客觀等涉及紀錄片製作 的關係。

河瀨直美


06 舞劇

演前預報 Preview

漫遊純真的世界 探索愛與責任 ——城市當代舞蹈團合家歡舞劇《小王子》

「我就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生活。我會站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

微笑。當你在夜晚仰望天空,就彷彿看到每一顆星星都在笑,而你, 唯獨是你,才能擁有會笑的星星。」 「用心才能看得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我以為自己很富有,擁有世界上一朵獨一無二的花,但其實 我擁有的不過是一朵普通的玫瑰花……」

■ 文:小米 ■ 圖:城市當代舞蹈團

導演及編舞黃狄文

沙畫藝術家海潮正在進行沙畫 由本地創意單位 Stickyline 創作 創作的紙面具

今年夏天,城市當代舞蹈團將以膾炙人口的法國童 話經典《小王子》改編作舞劇,並由副藝術總監黃 狄文導演及編舞。「我在中學年代已看過這本文學 經典,在人生不同階段也會反覆翻看此書,我覺得 它 不 獨 是 一 本 童 話 書, 它 提 供 的 思 考 空 間 異 常 遼 闊,所帶給我的啟發、那個層面是非常巨大的。在 不 同 的 年 紀, 從 書 本 裡 觀 照 自 身, 都 有 不 同 的 得 著。」 既童趣純真、又充滿人生哲理的小王子,突顯了成 人世界的功利、空虛及愚妄。對黃狄文而言,小王 子這個人物更是人類一種最完美的追求。「小王子 的性情,於我是代表了做人方面的一種正能量。看 他的感情經歷,由一開始的純真,到後來經歷多了, 並發現他所深愛的玫瑰花,一直在欺騙他利用他, 然而他後來遇上了狐狸,狐狸教曉他何為馴服——

他發現他花在玫瑰身上的時 間,是他對她付出的愛與責任,也讓她變得與眾不 同。我覺得小王子亦代表了做人的一種大愛。」舞 劇探討的主題當然是愛,愛亦帶出了關係的真諦: 彼此需要、彼此關愛,讓彼此成為彼此的唯一,這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擴展至社區,以至世界都是 一種不可或缺,彌足珍貴的特質。 黃狄文說,沙畫和紙藝是今次節目的亮點,沙畫更 是他第一個想要加進舞劇的元素。《小王子》的故 事說到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駕著飛機,卻因意外 墜落在撒哈拉沙漠,並在那裡遇上來自 B612 號星 球的小王子。這一幕令黃狄文立時想到了沙畫藝術 家海潮,力邀他一同創作,為舞劇現場以沙畫串連 幕幕故事,更參演飛機師一角。音樂方面,亦找來


07

了伍焯堃作曲,結合輕爵士樂與法式情懷,到時會

還 有 CCDC 舞 蹈 培 訓 中 心 的 一 班 小 舞 者, 年 齡 由

在現場作音樂演奏。「我本找了兩位來一同創作舞

六歲至十八歲不等,約廿多人一同參與是次演出。

劇,卻意想不到他們今次也能於台上演出,對我也

黃狄文笑言自己面對一群小舞者或有一點手足無

是一種驚喜,而唯一美中不足的反而是我沒機會在

措,而今次作為排練助理、兒童舞者排練指導鄺韻

台上參演。」他笑說道。

儀則幫了他一個大忙,過程之中,動作及編舞創作

演出亦加插紙藝,黃狄文有感於這個文本是來自一 本書,因而想為節目注入一種紙的質感,和服裝設

的結構,由黃狄文主要做一個概念,再由她來傳授 給小舞者們,現階段他們已在努力排練。

計 師 楊 展 談 起, 原 來 他 認 識 一 個 擅 長 紙 藝 的 藝 術

而在演出開始前早來到的觀眾,黃狄文呼籲說可早

家,於是亦促成了和本地紙藝創作單位 Stickyline

半小時來到會場,因為屆時會有神秘歌手和音樂人

的 合 作。 他 們 為 故 事 中 不 同 的 角 色 設 計 一 個 獨 特

在大堂為大家演唱,唱的便是由舞劇《小王子》輯

的、充滿童趣的紙面具,藉以增加一種舞台效果。

錄出來、譜上歌詞的作品,唱出小王子的故事,讓

同台演出的除了有十多位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舞者,

觀眾未入場已先行踏上小王子的純真旅程!

城市當代舞蹈團合家歡 舞劇《小王子》 日期:11 ﹣ 12/8/2017(19:30)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票價:$250 / $180 / $140


08

專題故事 Feature

談小城的悲哀日常

訪康城短片金棕櫚得主邱陽

媒體說今年康城華語電影缺席了,不論競賽部份還是 「一種關注」單元都沒有中國、香港或台灣的代表。 當然這說法不全然正確,華語電影在短片環節就交出 了亮麗的成績表,台灣王逸鈴的《迎向邊疆公路》入 圍康城短片角逐「電影基石」單元,中國邱陽的《小 城二月》更一舉勇奪短片金棕櫚大獎,揚威康城。

■ 文:阿角 ■ 圖:《小城二月》


09 一個小城冬日晚上的故事 訪問之時,康城影展只進行了一半,《小城二月》

去 到 電 影 結 束, 女 兒 仍 是 芳 蹤 杳 然, 母 親 走 進 無

得 獎 與 否, 一 切 還 是 未 知 之 數。「 我 覺 得 能 入 圍

盡 的 黑 夜 裡, 不 知 前 路 如 何。 常 州 小 城 的 冬 夜,

就 已 經 得 獎 了, 哈 哈 哈。」 笑 聲 洪 亮 的 邱 陽, 是

只 見 悲 哀 不 見 希 望。 我 問, 為 甚 麼 會 選 擇 一 個 開

一 個 平 易 近 人 的 大 男 孩, 很 喜 歡 杜 琪 峯 的 電 影,

放 式 的 結 局?「 因 為 生 活 當 中, 絕 大 多 數 的 事 情

對 拍 電 影 有 自 己 獨 特 的 想 法, 對 鏡 頭 訴 說 的 社 會

都 是 沒 有 結 果 的。 電 影 中 很 多 人 都 會 想 要 有 個 結

故事很是著緊。

局,一個 happy ending。但我希望這部短片能夠呈 現 出 生 活 的 實 況。 你 的 孩 子 失 蹤 了, 不 知 甚 麼 時

短 短 三 十 分 鐘 的《 小 城 二 月 》, 講 述 一 個 寒 冷 的

候能找到,或者一直在尋找的狀態。」邱陽說道。

晚 上, 一 個 母 親 為 尋 找 失 蹤 女 兒 而 奔 波。 小 女 孩

現實中,有多少故事能盡如人願?看《小城二月》

是 離 家 出 走 嗎? 被 拐 走 嗎? 還 是 想 不 開 自 殺 了?

時, 觀 眾 的 心 跟 片 中 母 親 一 樣, 暗 願 只 是 虛 驚 一

如 同 片 中 的 母 親 一 樣, 觀 眾 無 從 得 知 事 情 全 貌,

場, 女 孩 終 究 會 回 家, 但 我 們 知 道, 無 人 能 預 知

只能陪著她一起著急。

女 孩 會 不 會 回 家, 又 或 者 期 間 經 歷 了 甚 麼, 父 母 都只能無盡地等待孩子回家。

「最初的概念來自新聞有關小區裡好幾個小女孩 走 失 了, 不 見 了。 我 覺 得 這 個 情 況 需 要 關 注。 然 後 我 會 想: 她 們 為 甚 麼 會 走 失? 走 失 後 發 生 甚 麼 事 情? 父 母 又 做 了 甚 麼? 因 為 新 聞 報 導 只 告 訴 你 事 情 前 面 與 後 面 發 生 的 事 情, 中 間 的 過 程 都 是 空 白 的。」 電 影 由 父 母 到 派 出 所 落 口 供, 報 告 女 兒 走 失 開 始。 可 是 不 只 是 警 員, 連 父 親 也 認 為 有 過 多 次 出 走 紀 錄 的 女 兒, 不 過 是 重 施 故 技, 不 用 太 緊 張。 母 親 一 人 不 能 承 受 女 兒 失 蹤 在 外, 半 夜 跑 到街上尋找女兒的身影,但只落得徒勞無功。


10

專題故事 Feature

邱陽把《小城二月》的故事設定在他的家鄉常州, 這 是 出 於 製 作 上 的 考 量。「 我 之 前 的 短 片 也 是 在 常 州 拍。 最 大 原 因 可 能 是, 我 是 常 州 人, 我 家 在 常 州。 在 常 州 拍 片 的 話, 不 管 是 從 創 作 或 在 實 際 製 作 上, 有 很 多 私 人 資 源 可 以 運 用, 比 如 說 得 到 很 多 朋 友 的 幫 忙。 畢 竟 作 為 一 個 新 導 演, 拍 這 種 小 成 本 的 作 品, 可 得 實 質 的 幫 助 會 更 好 一 點。」 不只故事背景是本地,連對白也用常州話, 「因 為 我 是 常 州 人, 所 以 用 常 州 話 比 較 舒 服 一 點。」 但用本地語言,不怕觀眾聽不懂嗎?「看字幕嘛! (笑)中國跟歐洲的觀眾,也很喜歡看字幕。」 成 長 在 江 蘇 小 城 常 州, 中 國 社 會 現 況 是 邱 陽 電 影 最 關 注 的 題 目。《 小 城 二 月 》 說 的 是 父 母 子 女 關 係 的 困 境, 邱 陽 在 2015 年 曾 入 圍 康 城 影 展 角 逐 「 電 影 基 石 」 單 元 的《 日 光 之 下 》, 透 過 一 宗 賠 償 事 件, 探 討 中 國 當 代 社 會 中,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疏 離與對立。

中國獨立電影的困局 在 中 國 長 大, 在 澳 洲 讀 電 影。 生 活 在 兩 個 地 方 的 經歷,給邱陽的電影帶來不同的角度。「 我也很 幸 運 有 機 會 去 國 外 學 習, 很 重 要 的 一 點 是, 你 要 用 另 外 一 種 語 言 去 生 活、 去 接 受 還 有 很 多 不 同 的 文 化。 澳 洲 是 一 個 非 常 多 元 化 的 國 家, 有 很 多 不 同 的 文 化 和 人 種。 這 讓 你 可 以 從 不 同 的 角 度 看 問 題 ⋯⋯ 在 我 創 作 上 很 重 要 的 一 點 是, 我 要 說 這 樣 的一件事,而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無 論 是《 小 城 二 月 》 還 是《 日 光 之 下 》, 邱 陽 的 短 片 都 是 較 偏 向 寫 實、 沉 重, 這 在 重 視 商 業 元 素


11

的 當 代 中 國 電 影 界 裡, 無 疑 是 走 一 條 特 立 獨 行 的 路, 這 也 是 為 甚 麼《 小 城 二 月 》 獲 頒 短 片 金 棕 櫚 大 獎, 是 一 件 令 人 鼓 舞 的 事。 確 實, 今 天 中 國 電 影 投 資 者 眾 多, 資 金 豐 富, 但 投 放 在 獨 立 電 影 裡 的 卻 少 得 可 憐。「 中 國 很 多 獨 立 電 影 人 還 是 在 狹 縫 中 求 生。 他 們 為 了 追 求 理 想, 過 得 很 辛 苦。 我 覺 得 他 們 值 得 過 更 好 的 生 活, 被 更 多 人 尊 重。」 邱 陽 覺 得, 有 時 我 們 理 所 當 然 以 為, 投 身 拍 藝 術 片 的 電 影 人, 就 注 定 生 活 過 得 艱 苦, 往 往 把 這 樣 不正常的遭遇正常化了。 他 認 為, 這 樣 的 狀 況, 並 不 是 關 於 一 兩 個 導 演 的 事,而是整個電影圈,以至電影觀眾的問題。「其 實 這 不 只 在 說 拍 電 影 的 事, 觀 眾 的 水 平 也 要 提 高 起來。但這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可能要二十年、 三 十 年、 四 十 年, 才 能 把 藝 術 片 的 觀 眾 培 養 起 來。」 今 天, 華 人 年 輕 導 演 能 揚 威 海 外, 絕 對 是 件 值 得 高 興 的 事, 然 而 除 了 為 他 們 自 豪 外, 這 班 電 影 新 力軍又有沒有一個能讓他們繼續創作下去的環 境? 我 不 敢 太 樂 觀。 執 筆 之 時, 中 國 動 畫 家 劉 健 反 映 當 代 社 會 問 題 的 作 品《 好 極 了 》, 被 迫 撤 出 法 國 安 錫 影 展。 面 對 內 容 審 查、 面 對 市 場 傾 側, 中 港 台 獨 立 電 影 人 又 可 如 何 自 處? 這 實 是 華 語 電 影圈值得思考的問題。


12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與大眾一起 尋找生活中的藝術

2017 社區文化大使計劃

為推動本地文化發展,將表演藝術帶進社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社區文化 大使計劃」每年均會公開邀請本地藝術家 / 藝團出任「社區文化大使」,舉辦 各項藝術表演,為大眾提供藝術平台,讓文化藝術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另 一邊廂「社區文化大使」亦可藉此擴闊他們與大眾的接觸面、進一步發揮他們 在表演藝術方面的創作力及才能。2017 年共有 19 個藝術家 / 藝團成為「社區 文化大使」,帶來約 520 場活動,涵蓋音樂、舞蹈、戲曲、劇藝及跨媒體藝術 多個範疇。訪問當日邀請到香港口琴協會、香港青年京劇學院以及劇場空間的 朋友介紹他們的活動。 ■ 文:Yung Sin Ting ■ 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口琴易學易攜 適合多種曲風 相傳口琴是由中國樂器笙演變而來—當日西方傳 教士從中國把笙帶到歐洲,將一枝枝豎立的管,橫 向排成一格格而製成口琴。口琴有不同種類之分, 體積細小,方便攜帶,頗迎合初學者及演奏者之需。 即使口琴類型多變,但發聲原理接近,能夠演奏不 同曲種,例如十孔口琴多用於藍調,而半音階口琴 則多見於古典音樂及爵士樂。當然,也有不少樂迷 常用口琴吹奏現代音樂。

口琴紅極一時 電台即席獨奏 口琴音樂於香港六七十年代起廣受歡迎。口琴大師 梁日昭先生透過電台的大氣電波吹奏口琴,將琴聲


13

傳至每一家每一戶。梁先生是著名填詞人黃霑先生 的恩師,曾到三百間學校教授口琴,桃李滿門;當 時的校際口琴比賽有多達十數隊參賽隊伍。後來隨 著經濟發展,一般人多了選擇,亦較能負擔學習演 奏其他西方樂器,口琴的普及程度不及當年。

掌握基本樂理 有助即興演奏 香港口琴協會今年除會教授參加者吹奏口琴,同時 亦會介紹藍調及爵士的不同風格,讓大家均有機會 嘗試「呼吸音樂 Blues & Jazz!!!」。項目總監黃志 榮表示,計劃將口琴的學術和歷史部分編排在專題 講座及展覽作詳細分析,並邀請到鍾氏兄弟的鍾一 匡及爵士樂教父羅尚正為講者,一邊講解樂理和結 構,一邊與結他手即席示範。除了學習歷史和樂理 之餘,更有三個工作坊讓大眾親身體驗吹奏口琴的 樂趣─「藍調十孔口琴工作坊」、「爵士半音階 口琴工作坊」,各有八堂,適合擁有基本知識,有 興趣鑽研樂理的口琴愛好者;初學者可以考慮「八 孔口琴工作坊」,八孔口琴的吹孔比較大,若放在 風扇、風筒前都可能發出聲音,因此對初學者而言 較易對準吹孔發音、理解吹奏口琴的原理。 工作坊參加者將於課程學習演奏一首歌曲,預備參 演於 12 月舉行的「總結音樂會」,與專業樂手同 台演出。此外,計劃亦以「巡迴音樂會」及「快閃 音樂會」形式,主動走入社區演奏,一同推動口琴 音樂,樂團稱過往的計劃曾有小至四歲的小朋友, 大至八十歲的公公一起參加,希望這次亦同樣能教 育大眾口琴知識,並在往後舉辦持續性的活動。


14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傳承筱藝 獨領風韻 香港青年京劇學院為本地非牟利京劇藝術團體,亦

京劇有分四大花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以及眾多流派花旦,流派

是 2017 社區文化大使之一。他們旨在弘揚民族文

是由四大花旦演變而成,隨着各人獨有的唱腔或造手而自成一派。「于連泉」

化、傳揚京劇藝術及培養京劇愛好者。藝團曾參與

筱派是為流派其中一種,計劃裏設有示範講座介紹京劇發展、筱派的形成及歷

不同演出,主辦各類工作坊和示範講座。今年將會

史、代表劇碼和傳承等,並設示範與互動環節,讓大眾對這種傳統國粹有更多

藉不同的活動,把筱派花旦「于連泉」的藝術精粹

了解。計劃的各個工作坊反應熱烈,已經爆滿,希望欣賞或了解更多京劇藝術

及民族魅力帶進社區,讓大眾進一步認識及欣賞京

的市民,可以欣賞上文提到憑票免費入場的示範演出或講座。

崑藝術的特色。 香港青年京劇學院藝術總監梁漢勇稱,京劇有別於 粵劇,武場比文戲要多,動作連連。京崑藝術包含 唱、唸、做、打、舞、翻等多種精粹組成,而今年 集中推廣筱派花旦「于連泉」的特色。7 至 8 月份 的示範演出將會有經典長劇《烏龍院》、《賣水》; 京劇《霸王別姬》、《挑滑車》;崑劇《思凡》、 《武松打店》、《林沖夜奔》等,同場亦會邀請國 內優秀演員參演,互相交流。 演戲需要想像力,傳統中國舞台上佈置簡單,一張 櫈可以用來坐,在不同場口會被當作一座山,下一 幕又可被視為一個井。京劇包含了多種傳統工藝, 當中的武戲元素「做、打、舞」及服裝要求講究, 多個工作坊分別教授京劇裏的不同部分,本年計劃 設有「國粹京劇花旦 ( 于連泉 ) 筱派藝術訓練班」、 「戲曲青衣、花旦身段工作坊」和「基本功身段把 子工作坊」。


15

康文署觀眾拓展辦事處一直 致力推廣本港文化藝術的發 展,自 1999 年起推出的「社 區文化大使計劃」旨在把藝 術融入生活,讓大眾有更多 機會接觸、欣賞和親身體驗 各類表演藝術,為社區注入 藝術動力。除上述三個計劃 外,2017「 社 區 文 化 大 使 計劃」尚有其他表演藝術的 多樣化活動,當中大部分均 免費入場,若想了解更多詳 情,可留意計劃的 Facebook/ Instagram 專頁。

「縫補補」再現 演活人生 藝術以多種形式存在,當中戲劇聲色俱存,容易直 入觀眾心扉。劇場空間連續三年以「縫補補」為主

facebook.com/aboccas/

題,將戲劇帶到各個社區,提昇劇場與社會的互動 關係。 計劃監製勞敏心提到,「縫補補」系列以懷舊為主 題,長者及家庭為對象,令大眾思考長者在家庭及

勞敏心指不少長者曾接受高等教育,或有不少才華

社會的位置,重新推動「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

可以分享,只是退休後才有機會接觸戲劇。他們每

概念。是次計劃「『縫補補』之『家傳秘方:食碗

位都有著有趣的生活體驗或經歷過如戰亂或暴動等

底反碗面』」的名稱取自粵語長片當紅主角「馮寶

的苦難,這些素材均可以編輯成短劇。因此計劃的

寶」的諧音為題,再修改吳楚帆在《香港屋簷下》

工作坊分成四部分進行,其中「尋找飯香的故事─

中的經典對白︰「食碗面,反碗底」,繼而聯想到

編作劇場工作坊」便會透過長者自身的經驗進行即

每家人的餸菜都有獨特的味道,不可在街上嚐到,

興 戲 劇 創 作, 以 文 字 作 紀 錄, 寫 成 短 篇 劇 本 作 排

由此構思到利用這種味覺連繫情感的「家傳秘方」

演;「繪形繪聲─說話 + 演技播音工作坊」是以說

作為今屆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的主題。

話技巧為主,像廣播劇一般說故事,學習運用聲線 表達情感及用聲音去描繪事物,有如配音員一樣;

借用生命裡的故事 創作藝術編寫劇本

戲劇以外則有「家傳食譜─布藝及混合媒介拼貼畫

學習演戲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導師需要引導長者放

工作坊」,利用布藝及混合媒介,例如絨布,仿製

下既定框架和認知,從新角度探索,因此,計劃的

食物,創作自己家庭獨有的布藝佳餚。最後,「分

工作坊將會借用小遊戲帶領學員慢慢熱身。勞敏心

秒煮一餐─短片拍攝及製作工作坊」則教授長者用

提到過往的經驗,長者學員初時一般會顯得害羞,

智能手機拍攝生活點滴,一手包辦剪接,將藝術融

頃刻過後卻表現積極,更會問︰「電視裏的演員都

入生活,學員們的成果將於 9 月舉行的展演活動與

好像這樣做的,我應該模仿他們嗎?」有些長者更

大眾分享。市民亦可於 9 月到各區欣賞免費入場的

會自製道具演出。

「矮冬瓜 VS 西瓜刨─色香味劇場巡迴演出」。

instagram.com/aboccas/

而觀眾拓展辦事處每年亦同 時籌辦其他不同的觀眾拓展 及藝術教育計劃,如「社區 口述歷史戲劇計劃」、「戲 棚粵劇齊齊賞」、「學校文 化日計劃」、「學校演藝實 踐計劃」、「高中生藝術新 體驗計劃」、「中學生演藝 賞析計劃」及「大專生藝術 通識計劃」,在社區與學校 不同層面提升市民及學生對 藝術的認識及潛能。 詳情請瀏覽: www.lcsd.gov.hk/ab


16

Reborn in Arts

音樂治療 社區音樂 X 七色音樂 X

網站:www.cccd.hk


17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在深水埗談藝術 提 起 深 水 埗, 稍 為 對 香 港 認 識 的 人 都 知 道,

間上的話語權,在較大的自由度下實踐不同的運作理

它 是 個 草 根 社 區, 基 本 上 香 港 基 層 所 面 對 的 種 種

念;而筆者最近亦剛加入這行列,在大南街開設了一

生 活 問 題 都 能 在 這 裡 找 到; 同 時, 歷 史 悠 久 且 著

間名為「合舍 Form Society」 的複合藝文場地,其中

王天仁

名 的 電 腦 商 場 亦 是 深 水 埗 地 標 之 一, 加 上 鴨 寮 街

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成為大眾接觸藝術的門徑。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一 帶 各 類 工 具 及 電 子 用 品 店 舖 林 立, 故 又 被 戲 稱 為「 香 港 平 民 矽 谷 」。 不 過 近 年 來, 它 的 身 份 再

煞有介事 vs 順其自然

多 加 了 一 重, 就 是 成 了 本 地 藝 術 文 化 界 最 後 喘 息

近年來無論官方機構或私人組織,都不乏一些公

的 一 道 縫 隙, 並 有 不 少 種 子 在 內 緩 緩 地 發 芽、 生

眾藝術教育活動,甚至出動大型貨車,把藝術展覽和

長。

工作坊帶到不同社區和學校,坊間反應亦不俗;然而, 與其時常高調地「教育」大眾有關藝術的事情,將藝

藝術的光譜

術混和消弭在不同活動內,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在一

藝術,在普遍香港人眼中,是錦上添花、附庸風

個感覺親和的地方滲透又是否可以?為此,合舍希望

雅之事,很多人自言不懂欣賞,也沒興趣去了解,甚

透過複合空間的身份,為大家帶來有關維修的活動和

至眉宇間會流露出點點輕蔑之意。無他,藝術不是衣

服務之餘,還提供有意思的食物、內容吸引的分享會

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又不是主流投機炒賣的金融產品,

或表演等等,以實體雜誌的方式,希望參與者和街坊

且常被媒體有意無意間放大或標籤成「古靈精怪」的

鄰里能在順其自然的情況下,和藝術文化產生聯繫,

東 西, 藝 術 家 不 但 不 算 是 職 業, 更 是「 神 神 化 化 」、

成效如何?有待時日見證。

難於溝通的「揸兜」人士,如此下去,藝術又如何能 和大眾產生聯繫呢? 由是觀之,藝術的光譜中,除了要有一撮藝術家 不斷往前衛方向披荊斬棘、開拓更多藝術未知範疇外, 同時需要一些藝術家或機構,以較為靠近大眾的距離 成為一道入口,讓本來對藝術嗤之以鼻的,也有機會 一窺藝術較易欣賞一面,因而甚至有「導賞員」的角 色出現,為摸不著頭腦的觀眾解話。 承 如 文 章 開 首 所 言, 深 水 埗 近 年 先 後 有 不 同 的 私 人 藝 文 空 間 進 駐, 繼 有 型 格 青 年 旅 舍 雲 吞 麵 (Wontonmeen)、藝術家主理的展覽空間「百呎公園」 和「 咩 事 」, 較 新 的 還 有 結 合 咖 啡 店、 自 造 者 空 間、 展覽場地及書店之「Common Room & Co.」,各自雖 有著不同的進駐原因,然而,共同之處是希望掌握空


19 雕文 嵐女

夏日炎炎正好讀 無數原因, 書店少了,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

流傳的靈異集等雜誌。後來,又覺得要懂事了,看看

人多了。 我也是電子奴隸,視之為流動辦公室,在往

經 典 的 四 大 名 著 吧?!《 紅 樓 夢 》 看 了 一 次 又 一 次,

返市區的旅途中,覆收數以幾十上百的電郵。直到兩

沒 看 懂, 再 看 錢 鍾 書、 張 愛 玲 吧, 那 可 都 是 文 學 呀!

年前,眼睛花了,我才驚覺這十年的生活習慣都給電

感覺有點虛榮

腦控制了。最近,開始練習逃避屏幕,電郵也不會馬

直到大學三年級,跟著愛打書釘的師父到處跑,

上回覆,不僅可以讓眼睛休息一下,也有時間想想別

我才找到另外的閱讀樂趣。上至天文術數,下至地理

的事。不追看手機時,腦袋的空間有了彈性,可以伸

民 俗, 植 物 生 物, 醫 學 工 程, 原 來 世 界 這 麼 大。 每 天

展,寫起文章也較流暢。翻看隨機抽出來的書籍、文

釘在書局的三、四個小時總不夠用,每星期像是巡邏

章、 段 落, 那 種 刺 激、 互 撞 和 互 補, 更 有 點 像 與 命 運

般, 在 各 大 書 局 遊 走, 年 復 一 年。 和 圖 書 館 不 同, 我

對話般,只待時機成熟,那些文字就成為所需要的知

們可以各抒己見,評論一番,讓我更樂而忘返。師父

識、靈感充溢上腦。記憶回來了

看書以摸過為記,一目了然。每次有新書,他總是比

最初看書的因由,是我哭閙著不上幼兒園,母親

我早些看到。一年後,我才可以和他競爭,看誰找新

又忙,只好把我托在新華書店管倉庫的朋友那裡,唯

書快。三年下來的尋書遊戲,我把所有的獎學金和助

一能解悶的玩具就只有「小人書」,有紙筆就摹畫女

學金都抵上了,加上他離港前贈送的書,我家那三百

仕的瓜子口臉,衣帶裙褶,叫不出古代四美的名字,

平方尺的空間都撐滿了。母親居然沒吭聲,只因接收

卻記得她們的衣飾。直到會認字,才著迷追看《封神

了我的一個承諾: 「將來一定不會辜負這些書。」

榜 》、《 西 遊 記 》、《 三 國 演 義 》、《 水 滸 傳 》 等 神

現在,工作室放滿了當年的木書架,陪伴多年的

怪故事,章回小說。那些書圖大字少,一集集地追下

書按本人的愛好分類,古今中英並置。備課時,不用

去,上癮程度不下於現代人追捧韓劇。也許那是上天

上大學圖書館,這裡已有最熟悉的資料庫。互聯網是

給我播下的中國歷史種子吧!移居香港後,家窮,頭

這些書的好幫手,順著舊資料,我已能找到更好的圖

幾年的暑假只能在公共圖書館避暑。不知道看了多少

片補充。五年前,開始警告自己別再買書,結果每次

套 武 俠 小 說, 誰 比 較 出 名, 誰 寫 得 好, 都 不 重 要, 只

旅行回來,還是滿滿的文字書。我們這一代,還是習

要留在冷氣房內就好,把架上的書看了一遍,也開學

慣看紙印品。

了。到了青春期,轉看亦舒及其他作家的愛情小說, 再到中三反叛期,才離開公共圖書館,分享朋友之間

不知道哪一天,書店會像現時的山貨店一樣, 變 成夕陽店鋪

林嵐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20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 雜記

合唱 伍卓賢 音樂創作人,喜歡旅遊, 愛好新鮮事物,曾於日 本及荷蘭留學。

在 剛 過 去 的 六 月 十 一 日, 中 大 合 唱 團 在 大 會

部 組 成, 不 同 聲 部 唱 不 同 音 高 從 而 建 造 出 和 聲。

堂 音 樂 廳 舉 辦 的《 伍 卓 賢 合 唱 作 品 選 》 音 樂 會 圓

和 聲 要 達 致 共 鳴, 要 唱 得「 和 」, 很 需 要 全 團 每

滿 結 束。 音 樂 會 中 我 選 了 一 些 自 己 很 喜 歡 的 合 唱

個 人 的 合 作。 在 合 唱 團 中 如 果 有 某 一 兩 個 人 的 聲

作品給他們演唱,包括有過往的作品《HuXi》、《春

線 特 別 強 大 而 突 兀, 就 很 容 易 破 壞 全 團 的 和 諧。

天 的 日 記 》、《 飛 向 月 光 光 》 和《 我 唱 出 了 世 界

而 合 唱 時 除 了 需 要 團 員 把 音 唱 得 準 之 外, 還 要 注

的 聲 音 》, 也 有 重 新 改 編 為 合 唱 組 曲, 本 為 一 舖

意 各 聲 部 的 音 量 平 衡 和 音 色 相 融。 另 外, 樂 句 的

清 唱 無 伴 奏 合 唱 劇 場 所 創 作 的《 香. 夭 》 和 以 粵

處 理 是 否 有 音 樂 感, 尾 音 整 齊 與 否, 咬 字 是 否 精

語寫成的新作,與詞人游思行合作的《耳在天堂》

準一致等等都是在合唱當中很基本的要求。當然,

組 曲。 雖 然 自 己 已 多 年 沒 有 在 台 上 唱 合 唱, 但 每

出 色 的 合 唱 團 對 於 音 樂 風 格、 歌 詞 與 和 聲 的 理 解

聽到合唱團的獻唱,自己也忍不住想跟著一起唱。

等等會有更高的要求。

我 喜 愛 合 唱 音 樂, 從 小 參 加 學 校 合 唱 團, 到

由 於 我 自 己 也 唱 過 合 唱 團 多 年, 所 以 很 重 視

大學時代是崇基合唱團成員,唱過不少中外名作。

歌 者 與 作 品 之 間 的 關 係。 畢 竟 是 從 口 中 唱 出 來,

中 小 學 時 唱 過, 較 深 印 象 的 例 如 有 林 聲 翕《 你 的

歌 與 歌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很 親 密。 所 以 我 創 作 合 唱 曲

夢 》( 徐 訏 詩 ), 小 時 候 完 全 不 明 白 歌 詞( 詩 )

時 除 了 考 慮 音 樂 本 身 之 外, 也 會 很 著 重 歌 者 的 感

的 內 容, 覺 得 很 抽 象。 還 記 得 唱《 卡 吉 德 洛 古 老

受, 例 如 作 品 是 寫 給 小 孩、 青 少 年 還 是 成 人 已 經

森 林 》 時 好 開 心, 因 為 音 樂 好 跳 躍 旋 律 又 好 聽。

很 不 同。 而 且 歌 者 的 背 景 也 直 接 影 響 到 歌 中 的 訊

當然 John Rutter 那幾首合唱金曲在中學時代也是

息 怎 樣 能 夠 透 過 歌 者 的 聲 音 傳 達 出 去, 所 以 如 果

很 常 聽 常 唱, 到 現 在 也 歷 久 不 衰。 那 時 候 還 跟 合

是 委 約 創 作, 對 合 唱 團 有 多 一 點 瞭 解 也 是 很 重 要

唱 團 參 加 過 不 少 比 賽 和 演 出, 有 過 不 少 群 體 的 快

的。 另 外, 技 術 上 通 常 主 旋 律 都 是 在 高 音 聲 部,

樂回憶。

所以在編寫歌曲時亦要考慮每一個聲部是否都能

合 唱 是 群 體 活 動, 相 信 有 唱 過 合 唱 的 朋 友 都

享 受 作 品 的 美, 不 能 只 把 美 妙 的 線 條 留 在 某 一 兩

感受過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和」起來的那種震撼。

個 聲 部。 因 為 我 相 信 當 歌 者 愛 上 歌 曲, 才 能 把 歌

音 樂 上 齊 唱 和 合 唱 是 很 不 同 的, 齊 唱 一 般 是 指 大

中 的 精 髓 表 現 出 來, 不 然 就 只 能 聽 到 精 準 而 沒 有

家 都 唱 同 一 旋 律 同 一 聲 部, 而 合 唱 則 是 由 不 同 聲

靈魂的演繹。


21 太陽下 的吞吐

駐校藝術家 ( 二 ) 今 次 駐 校 藝 術 活 動, 我 向 全 校 千 多 個 學 生 講 解 自 然 環 境 如 何 受 工 業 文 明 破 壞, 擧 了 日 本 的 水 俁 事 件 為 例 子。 由 1932 年 開 始, 位 於 熊 本 縣 水 俁 市 附 近 一 間 化 工 廠 Chisso 將 水 銀 傾 倒 在 八 代 灣, 嚴 重 污 染 了 海 洋 生 物。1953 年, 村 民 發 現

楊秀卓

貓 隻 行 為 怪 異, 無 緣 無 故 亂 跳, 橫 衝 直 撞, 像 癲

畢業於香港大學比較文 學系,曾任教中學視覺 藝術科十八年,參加過 多次聯展及個展,兼擅 繪畫、雕塑、裝置藝術、 行 為 藝 術、 演 戲、 陶 瓷 等。 十 多 年 來, 不 停 參 與多個大型社區藝術活 動, 對 象 多 為 年 輕 人, 近年則轉向以藝術介人 城市空間和社區,探討 人與環境的關係,並反 思自主生活的可能性。

了 一 樣, 後 來 更 有 數 以 萬 計 貓 隻 集 體 跳 海 身 亡。 1956 年,當地漁民亦出現手腳顫抖、身體抽搐、 行 路 困 難、 有 時 甚 至 語 無 倫 次, 嬰 兒 死 亡 率 亦 大 幅 增 加 等。 村 民 非 常 擔 憂、 恐 慌, 但 完 全 不 知 發 生 甚 麼 事。 他 們 曾 經 懷 疑 過 Chisso 是 元 兇, 但 沒 有 證 據, 而 Chisso 又 否 認。 直 至 1968 年, 日 駐 校 藝 術 家 有 很 多 限 制, 時 間 短 是 其 中 之

本 政 府 才 正 式 宣 佈, 水 俁 灣(Minamata) 受 水 銀

一, 每 次 大 約 只 有 十 六 個 小 時 便 完 了, 較 難 執 行

污 染, 村 民 和 貓 因 吃 了 被 污 染 的 海 產, 汞 中 毒 後

全 面 的 課 程 設 計, 況 且 學 校 請 你 擔 任 導 師, 他 們

傷 害 了 中 樞 神 經, 村 民 和 貓 隻 出 現 了 異 常 行 為,

期 待 計 劃 完 結 後, 要「 有 野 睇 」, 校 方 或 者 認 為

及 嬰 兒 夭 折、 身 體 扭 曲 變 形 等 疾 病。 算 一 算, 由

已 付 出 了 錢, 看 看 攤 出 來 成 果, 是 否 物 有 所 值,

1932 年 到 1968 年, 這 三 十 六 年 來,Chisso 化 工

這種計算,也無可厚非,畢竟都是一種服務買賣。

廠 共 倒 了 150 公 噸 汞 水 落 海, 造 成 歷 史 上 一 宗 生

因 此, 我 盡 量 滿 足 校 方 要 求, 多 做 幾 件 作 品, 但

態 大 災 難, 遺 禍 深 遠。 直 至 2001 年 三 月, 日 本

同 時 也 要 在 活 動 中 滲 入 一 些 人 文 價 值, 避 免 將 學

政 府 承 認 在 水 俁 事 件 中, 受 害 人 數 達 2,265 人,

習 機 械 化 地 變 成 為 做 而 做, 只 流 於 表 面 的 剪 剪 貼

當 中 有 1,784 人 死 亡。1971 年 五 月 美 國 攝 影 師

貼,東拉西扯糊湊一番,這絕不是我的教學面向。

Eugene Smith 聯 同 他 的 日 籍 太 太 跑 到 水 俁 村,

今 年 八 月 於 韓 國 首 爾, 由 International Society

用 了 三 年 半 時 間 採 訪 整 件 事, 拍 了 一 輯 精 彩 照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InSEA) 所 舉 辦 的

片, 揭 露 這 悲 劇 的 真 相, 還 受 害 村 民 一 個 公 道。

第 五 屆 大 型 藝 術 教 育 研 討 會 中, 就 有 幾 個 副 題:

Eugene 講過:「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夠成為動人而

一、 強 調 藝 術 教 育 需 要 培 育 人 文 精 神; 二、 如 何

有 力 的 催 化 劑, 一 個 思 考 的 催 化 劑 — 使 這 樣 的

藉 藝 術 提 升 人 權 意 識 和 可 持 續 發 展 觀 念; 三、 如

罪 惡 和 殘 暴 的 愚 蠢 行 為 不 再 發 生。」 希 望 同 學 們

何以藝術介入社會的藝術教育方向推廣文化多元

明 白, 今 日 的 物 質 文 明, 環 境 代 我 們 付 出 了 沉 重

和 壯 大 社 區 營 造 等。 以 上 一 直 是 我 多 年 來 的 教 學

的 代 價, 如 電 子 垃 圾、 海 洋 塑 膠 污 染 等, 如 不 立

目 標, 藉 藝 術 教 育 教 化 學 生 成 為 一 個 有 獨 立 思 考

刻改變今日的生活模式,他朝自吃苦果。

的成熟公民。


22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 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

電郵 : prism@arts-news.net 電話 : +852 2111 1192 傳真 : +852 2975 3146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 文:梁妍 ■ 圖: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文化局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www.iatc.com.hk

從雅娜 • 羅斯的《海鷗》 談談搬演經典

如何衡量和評價一個經典劇作的搬演 1 ?這是《海鷗》完場時在我腦中所浮現的第一個問 題。

《海鷗》是俄羅斯劇作家契訶夫的名作,發表於 1896 年。這是契訶夫被搬演極多的作品之 一,幾乎每年都有演出,足見其生命力。我所觀看的版本──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閉幕

節目《海鷗》,由歐洲導演雅娜 ‧ 羅斯(Yana Ross)執導,冰島雷克雅未克城市劇場演出。 導演稱,「重演經典巨作並無成規或必遵之道可

上的康尼周遭,紛紛談論過去未來。天花不斷有水滴下,

循,重要的是,劇作本身是否與我們息息相關。至於如

彷彿滴滿一整個舞台的荒涼,滲透著一種沉溺至深不見底

2

何將作品搬上舞台,則視乎個人的藝術選擇。」 此版

契訶夫在標題下所寫的「四幕喜劇」被導演轉譯

代藝術社群的理解,借契訶夫式的情調,展現了既冰島

成日常生活的尋歡作樂、情慾暗流、偷藏嘲諷,以及對

又當代的苦悶焦灼的情態——苦無出路的年輕一代、其

於綿長雋永敘述的戲謔調笑。這最後一點體現在第一幕

與上一代的衝突與拉扯,以至種種愛與不愛的錯位。

的戲中戲,兒子劇作家所寫的那段獨白台詞──「千百

契訶夫劇作的一個特質是一反其前的三幕/五幕戲

萬年後穿越無垠時間當所有的生命都消耗殆盡直到最後

劇結構。他的多幕劇全是四幕,一反傳統的高潮中置,而

的最後尚有何可剩下的世紀末不安及對永恆的嚮往」

每幕開首,與其說是舞台提示,不如說是文學渲染,重在

──變成了測量腦電波的屏幕顯示和任性宣洩的強勁搖

氛圍。雅娜 ‧ 羅斯維持四幕的框架,凸顯各幕獨特氛圍:

滾鼓樂。契訶夫劇本中隱身於台詞後面的厚而沉重的思

第一幕設於度假屋 BBQ 場地,輕浮、戲謔、炫技、熱鬧

慮憂鬱,導演的「藝術選擇」是從輕處理。

但實質上空無一物;第二幕是室內的睡衣派對,如同闖入 一個日常的冰島別墅,表面親密卻各懷心事,典型的社交 氛圍但卻引出了當紅作家(演員母親的情人)的長篇剖 白,彼此猜度卻又進入一種私密的真實吐露;第三幕是訂 婚派對,昏黃燈光,襯之英語流行情歌,醉醺無力混雜吃 觀賞場次:

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 雷克雅未克城市劇場 《海鷗》 2017 年 5 月 27 日 7:30pm 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的無意義感,通向自毀的終結。

《海鷗》可看作是一位在歐美浸淫的導演帶著自我對當

醋或偷腥,喜慶場合卻處處是無可安放的心,大量增加的 歌唱與嬉玩場面,令此幕變得具娛樂和觀賞性。原劇本中 第三、四幕之間隔了兩年,導演巧妙地將此時間間隔化作 虛實的切割,第四幕一改前三幕的實景設置,只留下一個 全黑舞台,最前方單放一長凳,一眾角色聚集於躺在長椅


23

頭的質地,大喊便是焦慮,自拍便是迷茫。「穿黑衣為生活服 喪」的瑪莎看來只有一種歇斯底里,不是使勁甩動上身,便是 滿場轉圈狂奔,而劇作家兒子的鼓噪,便是用力擊打拍子鼓。 演員表面的苦悶是很足夠了,但造成他們如此的內心掙扎呢? 或許導演在此暗示無路可去的青年們正是只有表面的空虛狂 躁,內心無甚可說? 當 冰 島 版 的《 海 鷗 》 來 到 澳 門, 遊 走 在 不 同 文 化 之 間 的 導演,是否需要再下心思去作出「澳門巡演版」的調整?其一 固然是字幕設在舞台兩側帶來的不便,但比字幕隱藏更深的一 點,是社會和文化層面的間隙。從現場一些懂冰島語的觀眾的 而導演對契訶夫寫實主義的詮釋是心理狀態的直抒其是

反應看來,導演可能在人物對話中加插了一些微妙的玩笑,但

和能量的外露彰顯。整個戲將歐洲青年人的生存狀態的方方

我們這些對冰島語言及文化皆缺乏認識的觀眾,就只能錯失這

面面表露無遺──具社會關懷、批判非人道主義的政府、苦悶

些細微設計。又或是當台上演員在舉例時用澳門幣、或者提到

空虛卻又精力無限、與上一輩鬥爭卻又無所依傍、又懷疑又相

要去澳門試鏡,這些是否可以比單純作為「點綴」有更多的扣

信、拼命找尋認同和意義。這一切多少都在第三幕中兒子與母

合、加厚,甚至打通?

親扭打的暴力中展開──兩人互相廝打,強力想要制服對方,

我想,所有的經典搬演都如同借屍還魂。劇本只是一具軀

匍匐翻滾在地上,互不相讓,拉鋸不下,本來兒子是年輕有力

體,導演注入靈魂,但這個靈魂和軀體是否通了氣脈,成為可

男性,卻最終不敵母親,不得不投降,然後母親把兒子雙手橫

呼吸的活人?而這個造出來的新人,是否可以與我們溝通?或

抱,像小嬰孩一樣愛撫他。原作中母子單以對答所伸延開合的

許是談論經典搬演的一些有用借喻。 3

關係變化,在此成了淋漓跌宕的視覺事件。 不過,其他情節中演員能量的處理上,卻少如兒子母親 1

廝打一幕有豐富的層次和張力。力量爆發大多只有一個模式, 除了高音調的吶喊便是用力的自殘,衝突的表現限於好萊塢鏡

本文不嚴格區分搬演與改編兩個概念。因此版《海鷗》沿用契訶夫原題,所以稱之 為搬演。 見場刊「導演的話」中文版。 3 此文的部分觀點來自與評論人李海燕的討論,在此致謝。 2


24

節目精選

Highlights 年《BAUHAUS 魔 笛 》 再 同 大 家 玩 過! 音 樂 部 分 改 篇 自 莫 扎 特 歌 劇 《 魔 笛 》, 陳 浩 峰 填 上 中 英 文 歌 詞,為莫扎特音樂旋律注入兒歌元 素。特邀林二汶和一舖清唱作聲音 演出。配合黎達達榮設計動畫、偶 戲 唱 遊 形 式、 呼 拉 圈 形 體 動 作 介 紹 Bauhaus 設計美學。由基本幾何 形狀和三原色開始,發掘比例帶來 的空間感。小朋友齊齊聽音樂學建 築,提升智商,有助身心發展。

《嶄新歷蹈》

力破主旋律的舞蹈行者

五位舞界鬼才將以全新的組合隆 重登場,重審昔蹈,再配以凝練有 致、奇幻深遂的非凡英姿,訪尋內 心深處的全新國度,讓觀眾一同見 證現代舞的多變與活力。 藝術總監 余仁華 編舞 韓善泉 ( 韓國 ) 吳易珊 ( 台灣 ) 黎德威 ( 香港 ) 王丹琦 ( 香港 ) 楊春江 ( 香港 )

日期:14-15/7/2017(20:00)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票價:HK$140

www.esidehk.com

日期:12/8/2017(11:30; 17:00) 13/8/2017(11:3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380 / $280 / $220 / $180 (全日制學生及 12 歲或以下 小朋友:$100) Preston) 來 港 執 導, 周 志 輝、 區 嘉雯、高翰文、辛偉強、劉守正、 黄慧慈、林澤群主演。

日期:15 - 16, 18 - 22/7/2017 (19:45) 16, 22 - 23/7/2017(14:45)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300 / $250 / $180; $280 / $230 / $170(平日 及星期日夜場票價)

進念.二十面體 《BAUHAUS 魔笛》

東邊舞蹈團主辦

E-Side Dance Company

一場音樂會,兩位世界級豎琴大師 同 場 演 出! 繽 紛 斑 斕、 粼 粼 剔 透 的音韻,將於本樂季閉幕音樂會中 裊繞不斷。殿堂級豎琴大師將成為 這夜的主角,首先由梅斯特演奏莫 扎特為豎琴改編的第十九鋼琴協奏 曲,盡顯歡愉情懷;再由莫蕾蒂帶 來 德 布 西 莊 嚴 圓 渾 的《 聖 舞 與 俗 舞》,以及拉威爾如夢似幻的序曲 及快板。下半場,港樂拉奏出德布 西《意像》中穿梭歐洲的法式情懷, 以音符粉刷出英國群島的怡人、法 國的慵懶及西班牙的亢奮感性。一 場法式浪漫豎琴盛宴,豈容愛樂者 錯過。

日期:7 - 8/7/2017(20: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480 / $380 / $280 / $180

「魑魅魍魎 : 大衛連治」電 影回顧展

看 來 2017 年 影 迷 們 定 必 關 注 bc 這 個 電 影 回 顧 展, 因 為 做 的 是 大 衛 連 治 ——「 魑 魅 魍 魎 : 大 衛 連 治」(David Lynch – The Nightmare Maker)。適逢今年《迷離劫》重生, 處女作《擦紙膠頭》40 週年,《藍 色夜合花》30 週年,《妖夜慌蹤》 20 週年,《失憶大道》15 週年, 《內陸帝國》10 週年,多部經典 亦進行了數碼修復,不做大衛連治 的 回 顧 展 如 何 說 得 過 去? 七、 八 月,百老匯電影中心將會重映大衛 連治的作品,包括早期的短片及關 於他的紀錄片,同時亦雲集了各界 的知名人士,聯手打造一本有關大 衛連治世界的新書,務求可以讓大 家更全面認識這位可愛怪異的美國 國寶級導演。

日期:21/7-31/8/2017

香港話劇團《埋藏的秘密》

一個三代同堂的美國農民家庭中, 有 一 身 份 不 明 的 早 夭 嬰 兒, 只 有 爺爺道奇知道死嬰被埋在何處,他 的太太喜蓮及長子田爾頓皆不願多 提,二子畢尼則一直對這個家充滿 怨恨。往外發展的兒孫相繼回家, 直到孫兒雲斯帶著女友莎利到訪, 這個一直被「埋藏的秘密」一夜間 被層層揭開。罪孽的漩渦毫不留情 地吞噬家中各人,他們還能擺脫黑 暗,展望光明再臨嗎?《埋藏的秘 密》由美國當代戲劇先峰代表森. 舒柏(Sam Shepard)編劇、藝術 總監陳敢權翻譯、特邀美國加州藝 術學院院長崔維斯.普斯頓(Travis

香港管弦樂團《聽見映像》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

2015 年進念的《魔笛遊樂場》借 莫扎特樂章教導小朋友認識數字顏 色 形 狀 空 間 大 小, 場 場 爆 滿。 今

C

M

Y

CM

MY

CY

CMY

K


25

Causeway Bay, Hong Kong A poster in the process of removal but it looks like a deliberate image Norman


23

AB rt

ook

藝術之書

編按:本文轉載自《藝術家的情與結》一書。

江啟明

小檔案

〈有餘〉

國人過年,有一句祝福語,就是「年年有餘」。即是說,

不要把全部積蓄花光,一定要保留一點剩餘,以防萬一,

也所謂「積穀防饑」。

一個人雖然有實力,也不要用盡,不時都要保留一點,如果把自己

的實力完全暴露出來,也容易使人有機可乘,吃虧就是自己。

就算你攻擊別人,也應留有餘地,不要置人於死地,使自己積點

福。

「有餘」不是最後,而是一種引線,它可使你還繼續衍生下去,像

留一些種子,而這些種子是經過磨練出來的,應是優良的,是一種

變種而可抵禦更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故每樣事情都應留有一

線,不應用盡。

「有餘」也帶有謙卑謹慎之意,故我們畫家也一樣,當你發覺你的

此書乃香港第一代土生土長著名畫家江啟明老 師類自傳作品,以一百二十篇藝術小品,回顧 自身六十多年來生命中的高山低谷,訴說個人 的藝術經歷與巧思。江老師在書中毫無保留地 向廣大讀者傳授個人藝術創作上的心法和感悟, 讓年輕一輩得以一探他所強調的超越自性、物 質和時空的「藝術屬靈」境界。此書不獨是江 老師個人的書,也是了解他畫作藝術的重要指 引,展現了一位藝術大師六十年來在藝術上的 心路歷程、所構成的一部分香港藝術風景。

實力就快燃燒耗盡,就要添加補充上些新的柴火,使它能繼續燃下

出版: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裝幀:平裝 頁數:256 定價:HK $98

去,不然,你就到此為止。做到老,也要學到老,體力可能的話就

《藝術家的情與結》作者:江啟明

要加上柴火,直至燃盡為止。

近年獲頒之主要獎項和榮譽: •1996 年獲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 研究所授予「榮譽院士」 •2006 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銅紫荊星章 •2008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 獎 2007」之「藝術成就獎」 •2016 年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定位為「香港文學 作家」

魚、蝦、蟹 水彩 1 9 9 3

江啟明,1932 年出生於香港,是本地極少數的第 一代土生土長自學畫家。江氏自幼喜愛藝術,完 成初中課程後,便開始為家庭生活奔波,他同時 抽空自學、苦練繪畫技巧,研究藝術理論;20 歲 起便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直至 1993 年宣佈退出 教育工作,60 多年一直醉心於藝術繪畫創作和美 術教育傳承,曾任教九龍塘學校、香港美術專科 學校、嶺海藝專、大一藝術設計學校、香港中文 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專美術聯會、香港警察書 畫學會及香港懲教署等,可謂桃李滿門。除畫作 及教授外,還先後出版了 60 多本美術教育書籍, 對香港藝壇貢獻良多。江氏為擴闊及深化自己的 藝術思維,經常到世界各地旅行及寫生,作品曾 於美國、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和台灣展出。 參加及受邀之聯展共數十次。《香港史畫》及《香 港今昔》畫集曾獲前港督麥理浩爵士、前港督衛 奕信爵士、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收藏於香港督 憲府和英國首相府圖書館。


見到的物質世界現象的信息,通報及傳遞給大腦和靈魂

們都冠以眼睛為「靈魂之窗」,亦即是說肉眼是把目前 是體內積聚太多毒素吧。

小時身體營養不足,太瘦弱,故一直未出過水痘,可能經常發炎

的年代一九三一年正逢日本侵佔我國東北,香港糧食缺乏,令我

文、圖:江啟明 ▪

的大門,是十分重要的關口,故人們本應好好重視和保

〈眼睛〉

人 可惜有些人很不幸,天生就全盲或半盲,十分不公平。但有些盲

也可向父母有個交代,也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一點成績出來,並沒有白費我的人生,對得住上天給我的安排,

諷刺,但也可作為我人生一種考驗與磨練。怎樣也好,我都做到

我的工作離不開眼睛,偏偏眼睛就不大好,這也可以說是命運的

人並不因此而氣餒,而且勇敢面對,為生存的意義而加倍努力,

護。

做一個有用的人,貢獻社會,可敬可喜! 我是一位靠眼睛工作的視覺藝術家,可惜眼睛自小就不大好,年 少時曾患過沙眼,由扶輪社醫好。初中就有七十多度近視,且經 常發生大大小小的眼疾。 當年有一位善心的印度籍眼科醫生,名叫「孖星」,是瑪麗醫院 及港大著名教授醫生,每星期一天在東華醫院免費為窮苦大眾應 診,就算你到他中環的私家診所求醫,他知道你是低下階層,也 會主動減費,真的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可敬! 後來我家在尖沙咀的時候,學生李美娟的親戚蘇棉煥,也是本港 著名眼科醫生,中國水墨畫家李研山是他的親戚,故蘇醫生十分 尊重並愛護藝術家,而他也是業餘攝影大師,所以他為我診症都 是免費的,直至他退休為止,我真是萬幸而有福。因當年他的診 所,也是在尖沙咀。 後來我家搬至天后,經常照顧我眼睛的醫生有:李永康和郭錫強 醫生,他們知道我是畫家,也一樣悉心照顧我,收費也特別優 惠,真的十分感謝他們! 直至一九九九年,左眼黃斑點病變,當年是沒有藥物可醫治的, 那已毀去了我一隻眼睛,成為「獨眼龍」。又於二零零五年,雙 眼眼底突急性發炎,兩天內使我完全看不見東西,於是家人立即 送我到柴灣東區醫院眼科急症室。幸好主診醫生原來曾是我的繪 畫學生陳偉能,他是港島東眼科部門主管。他叫我一聲:「江老 師」那一刻,我真的十分感謝上天美好的安排。在他幾年悉心照 料下,我逐漸康復過來,並且為我雙眼做白內障手術,現在他已 退休,自立診所,還免費為我定時覆診。現在的眼力雖然不及以 往,且已開始退化,但也可執筆工作,真是萬幸,使我還能繼續 去做未完成的事。 我的牙齒也經常生瘡,聽說牙的神經是直接傳到眼睛的,我懷疑 眼睛發炎是由牙齒引發的,為了要保護眼睛的安全計,寧可棄車 保帥,鼓起很大的勇氣,把牙齒全部拔掉。又聽媽媽說,我出生

22

靈魂之窗( 5 5 x 7 8 c m ) 水彩 1 9 9 1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事發生,其實放不下的可能只是一個人,可以是父母、伴侶、子女,

作的幻想,不是概念,讓他聯想起在香港或自己生活的地方,若有何 有感情而沒感覺的。和展覽不一樣,剛好倒轉。」

己可做甚麼,但我會做一點,我覺得這樣更踏實一些。所以我說我是

理那些圖象時,我視它死物一般來處理。我很難投放感情進去,而那

放自己的感情在內,它很明顯是有情緒,卻一點也不詩意。比如我處

進 去 。「 我 覺 得 這 個 展 覽 是 沒 有 感 情 的 。我 的 處 理 方 法 是 抽 身 的 、不

覺得是一個濾鏡,展覽的色調偏向藍色,可能這種悲觀是藍色的,是

但又不是絕望到令人放棄,但是有一種悲觀吧。回看展覽身上,我會

來,當中甚至是有犧牲的。回看自己的城市,只會增加這種絕望感。

多了當地歷史,發覺一個好的社會,不是從天掉下來,真是要打拼回

「無論我如何想,我也想像不到香港會突然間變好。身處台灣,了解

畫 中 人 只 是 一 種 象 徵 ,一 個 抽 象 的 代 表 ,藝 術 家 並 沒 有 投 放 任 何 感 情

種情緒卻很強烈,這我沒有辦法避免,每每回到香港,情緒起伏就比

很悲觀的。但又是正面的,只是面對現實。」

e Someone you can't leave behind, 2017

較大。」

e

小檔案

對香港:有感情 沒感受 李 傑 這 一 刻 對 香 港 ,坦 言 是 充 滿 感 情 ,卻 沒 有 感 受 。「 我 在 香 港 出 生 , 在 這 裡 長 大 。之 前 離 開 香 港 移 居 台 北 ,是 因 為 從 新 聞 看 社 會 上 發 生 的 事,感到很憤怒,要離開這裡,抽離自己,我才能創作,但對此地不 是沒有牽掛。但現在我不惱怒了,因為再嬲也沒用。」李傑自言不是 那種「大愛」的人,他重申不否定那種大愛,只覺得這對事情毫無幫 助。每當聽到他們勸說大家要包容,他坦言是「癡線的」,因為這時 局 不 需 要 你 提 出 這 些 ,而 是 要 想 出 一 些 方 法 做 多 一 點 ,卻 也 不 是 要 提 出 大 圖 畫 ,作 出 很 大 改 變 ,因 為 不 在 制 度 之 內 就 根 本 改 善 不 到 甚 麼 , 而 在 制 度 之 內 的 人 也 做 不 到 甚 麼 。「 所 謂 絕 望 感 , 是 我 寧 願 很 悲 觀 去

Acrylic, emulsion paint, inkjet ink and pencil on cardboard, 50 × 31 cm

Looped video

看一件事,因為我覺得,悲觀起碼是一種正面的力量,我寧願承認事

d Skin (a secret), 2017

展期:即日至 8/7/2017 時間:10:30 - 19:00 ( 一至六 ) 地點:Massimo De Carlo, Hong Kong 香港中環畢打街 12 號畢打行三樓

Acrylic, emulsion paint, inkjet ink and pencil on paper, looped video, plastic boxes

李傑〈Something you can’t leave behind〉

c This is something in my head, 2017

李傑於 1978 年生於香港,現於台北生活和工作。 2009 年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獲頒藝術 碩 士 學 位, 同 年 入 圍「2009 – 2010 年 亞 洲 傑 出藝術獎」名單。他曾於多個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展 覽, 如 紐 約 新 美 術 館 三 年 展、 倫 敦 泰 特 現 代 美 術 館、 上 海 民 生 現 代 美 術 館、 巴 黎 東 京 宮、 北 京 尤 倫 斯 當 代 藝 術 中 心、 尼 泊 爾 加 德 滿 都 三 年 展 等; 並曾代表香港參加第 55 屆威尼斯雙年展。李傑的 作 品 被 國 際 重 要 機 構 及 美 術 館 廣 泛 收 藏, 如 根 特 S.M.A.K. 美 術 館、 德 國 戴 姆 勒 藝 術 基 金 會、 巴 黎 DSL Collection、 香 港 M+ 美 術 館、 美 國 明 尼 亞 波 利沃克藝術中心。

李傑

實是很差,或我想像得它更差,我才能有一些預備方法。我也不知自

E 21


李 傑 覺 得, 它 所 產 生 的 光 影 效 果, 是 想 像 不 到、 畫 不 來 的 一 個 非 常 特 別 的 效 果, 而 這 樣 一 種 視 覺 效 果 裝 載 著 許 多意思。 《 There is something in my head 》 ,李 傑 說 作 品 的 名 字 有 點 像 歌 詞 ,「 有 點 像 headbanger 的 音 樂, 重 覆 著 一 句 歌 詞, 視 覺 上 也 是 跳 動 得 很 快, 我 想 模 仿 那 一 種 節 奏 感, 然 而 我 的 作 品 是 無 聲 的。」 他 形 容 這 作 品 很「 中 環 」 —— 就 像 一 種 你 夜 晚 去 完 club , 在 中 環 威 靈 頓 街 或 蘭 桂 芳 一 帶, 路 經 那 些 嘈 雜 的 酒 吧,「 你 聽 到 那 些 嘈 吵 的 音 樂, 但 你 覺 得 很 安 靜, 而 這 一 種 安 靜 是 沒 有 感 覺 的 。」李 傑 為 了 佈 展 , 在 中 環 小 住 幾 天, 就 是 這 幾 天 間 發 現 了 這 一 種 感 覺 。這 種 中 環 的「 安 靜 」, 是 不 帶 情 緒 的 一 種 感 覺,「 都 可 以 類 比 一 下 ,比 如 說 你 工 作 很 長 一 段 時 間 , 疲 憊 不 堪, 當 你 在 回 家 路 上, 可 能 只 一 分 鐘 的 時 間, 你 也 覺 得 累 得 不 行, 你 的 大 腦 很 亂, 你 的 身 體 很 攰, 然 而 那一刻是安靜的。」

做展覽:有感受 沒感情 Someone you can’t leave

和 展 覽 命 題 只 差 一 字 的 作 品, 《 》, 創 作 材 料 來 自 藝 術 家 的 習 behind 慣 : 看 到 美 的 東 西 將 之 拍 下。 李 傑 一 次 搭 飛 機, 在 經 濟 客 位 內 看 電 影, 電 影 不 甚 吸 引, 然 而 拍 得 好 美, 到 電 影 後半部他已對著狹小的銀幕不斷拍照, 「 我 常 常 有 這 些 圖 像 收 藏, 我 後 來 回 看 這 輯 在 飛 機 上 的 相 片, 那 種 欲 言 又 止 的 感 覺 很 強 烈。 我 不 認 識 那 演 員, 畫出來的畫是為展覽準備的第一件作 品, 畫 很 細 幅, 但 我 感 到 它 像 幫 我 框 起 了 整 個 展 覽。」 於 他, 這 是 一 種 創

c d

20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a Something you can't leave behind, 2017

b A muted voice, 2017

Acrylic, emulsion paint and inkjet ink on carboard

65.6 × 81.5 cm

情緒作為展覽的框架 李傑說,他的作品很容易被解讀成很個人的創作,「其實不然,我 覺得恰恰相反。如果在立場上我是在表達自己的話,你為何要聽我 表 達? 我 所 講 的 到 底 有 多 特 別, 或 者 我 的 情 緒 有 多 特 別, 我 自 己 也答不上來。」當他的作品做出來,構成一個展覽時,所呈現的感 受更多是具一種普遍性。比如說到展覽中有一錄像作品內容觸及殺

Acrylic, emulsion paint, inkjet ink and pencil on plywood 66 × 57 cm

警,當日在展覽會場已有不少人問他:嘩你是否在直接表達對警察 的那種憤恨? 「其實這個故事是舊時電影《省港奇兵》內的橋段:一個大陸人, 在大陸因為殺了警察跑到香港,我只是借此橋段重寫。為何你直接 問 我 是 否 對 警 察 不 滿? 我 覺 得, 是 不 是『 警 察 』 這 一 身 份 已 經 變 得很敏感,成為一種忌諱?」展覽並不能抒解李傑內在的不安與騷 動,那一份低氣壓情緒,他坦言一個展覽沒辦法影響些甚麼,同一 時間也沒辦法整理些甚麼,「因社會的狀況是如此。一切是如此無 奈。」

投影與膠箱化作的詩意 展覽的作品涉及多樣媒介:投影作品、油畫、錄像和裝置,場內作品 瀰漫了一種親密感,一種不可解的詩意。李傑談及他的創作媒介,投 影 是 這 幾 年 間 越 用 越 多 ,「 我 需 要 光 源 ,然 而 我 討 厭 射 燈 。後 來 發 現 投影也可成為一種光源,而它能構成一種特別的空間感」,產生了一 個 彷 彿 可 讓 人 內 進 但 其 實 又 不 能 進 去 的 空 間 。他 自 言 其 投 影 作 品 不 算 錄 像 ,因 為 並 不 是 用 來 供 觀 者 閱 讀 故 事 ,更 多 是 空 間 上 的 一 個 組 成 。 而 今 次 運 用 投 影 也 有 針 對 畫 廊 空 間 的 考 慮, 因 空 間 面 積 不 大,「 我

There

在 想 如 何 拉 闊 它, 當 影 投 到 牆 上, 有 影 的 地 方 能 將 空 間 界 定 得 較 寬 闊。」 而用來置放投影機的膠箱,是作品其中一重要元素,特別是《

》,兩邊投影交錯,透過中間的膠箱再折 is something in my head 射 出 去, 彼 此 的 影 相 互 交 疊, 構 成 一 朦 朧 的 暗 影, 內 藏 隱 喻 引 人 深

思。其實自兩年前開始,李傑已經用膠箱放置投影機。每當看到有展 覽將投影機掛起,或專程設計一個白色座架起,他感到很無謂,而膠 箱 成 了 他 一 個 最 好 的 選 擇 。「 它 有 種 透 明 感 。 展 覽 通 常 給 人 一 種 神 聖 的 感 覺 ,而 放 幾 個 膠 箱 在 那 裡 我 又 覺 得 可 令 它 沒 那 麼 神 聖 ,我 很 喜 歡 這種感覺,很柔和的。」膠箱可收藏的東西有很多,當中包括秘密, 這 個 想 法 又 使 他 衍 生 出 另 一 錄 像 作 品 《 Skin 》。 當 投 影 在 膠 箱 上, , 還 有 第 四 個, 因 為 有 一 個 在 投 影 機 背 後, projection 會構成三個

E 19


室 移 至 台 北, 自 言 甚 本土社會或國際地位每況

術家此刻的心聲:對於在

圖: ▪ 攝: ▪

Winnier Yeung@iMage28

Massimo De Carlo

文:小米 ▪

這裡的事,似乎永遠不能遺忘

種 低 氣 壓。」 展 覽 命 題

Something you can’t leave behind

距離上次在港舉行的

李傑個展〈 —— 個 展, 至 今 已 兩 年 有 〈 S o m e t h i n g you can’t 〉, 便 是 藝 leave behind

少 時 間 留 港, 然 而 因 愈下的香港,有些事情是

多。 李 傑 早 年 將 工 作

著咩事藝術空間的事, 不能放下,不能遺忘的。

開。」

巨 大 得 很, 而 我 不 能 避

土長三十多年,這種感覺

然不同,「我在此地土生

輕很輕的,回到香港則全

展覽,那種關係可能是很

外地,在不熟悉的地方做

生一種關係,若然他身在

點關係,與展覽空間亦產

方 法, 就 是 與 當 地 有 一

展, 而 他 向 來 做 展 覽 的

他喜歡自己一手一腳去佈

李傑的展覽沒有策展人,

往返這裡的時間多了, 他坦言現在對香港的感 覺不再是憤怒。回看兩 三年間社會上發生了太 多令人沮喪和絕望的 事,他發現,原來那種 社會、制度上的崩壞是 沒有底線的。「我絕大 部分的展覽項目都沒有 所謂概念,我並不是概 念藝術家,但會有一個 情緒的框架,而今次, 就是一種混雜的感覺促 成,若真是要形容,我 會說是一種絕望感,一

18

a

b


17

I

nterview 人物專訪

孤單獨留在那個時間裡面 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一直保留像是昨天的熱鬧景象 家家戶戶都以柴火燒水煮飯 整天都煙霧沖天 還在想,對啊!我的存在的確是很重要…… 只是,為什麼我就突然有一天不再被需要了?

在遺忘之前

英記堅炭招牌的重見天日

林皮


覺 得 蘋 果 是 紫 色 的 ,就 讓 他 畫 成 紫 色 。 地 的 藝 術 文 化 氛 圍 很 不 同, 不 管 是 城

鄭婷婷

市 的 建 築 或 者 是 充 斥 在 身 邊 的 藝 術 品,

婷婷也借今次展覽的機會回顧自己的童年,她根據好 朋友的記憶,重新繪畫了這幅小時候曾畫過的跳舞的 小女孩。

都 可 以 培 養 當 地 小 朋 友 的 美 感 。「 這 和

在課堂上總有各種不同的變數會出現,

f 《跳舞練習》,2017 年,油畫布本,100 x 60 厘米

香 港 很 不 同, 香 港 更 多 時 候 是 管 理 文

《 四 份 黏 土 甜 品 的 作 品 記 錄 ——Kate 的 甜 品 》, 2017 年,蝕刻版畫紙本,42 x 29.7 厘米

比 如 她 讓 小 朋 友 畫 恐 龍, 有 些 小 朋 友

真 的 很 不 喜 歡 恐 龍, 就 自 己 畫 一 些 小

《四份黏土甜品的作品記錄——Johnny 的甜品》, 2017 年,蝕刻版畫紙本,42 x 29.7 厘米

化 行 先 的 ,如 何 容 易 管 理 重 要 過 一 切 ,

亦 比 較 看 重 有 沒 有 利 益, 家 長 會 考 慮

《四份黏土甜品的作品記錄——Hailey 的甜品》, 2017 年,蝕刻版畫紙本,42 x 29.7 厘米

, Elsa

精 靈, 或 者 有 些 女 生 會 直 接 畫

《 四 份 黏 土 甜 品 的 作 品 記 錄 ——Isaac 的 甜 品 》, 2017 年,蝕刻版畫紙本,42 x 29.7 厘米

學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對小朋友以後

有甚麼幫助。」

33 厘米

e 從左到右:

抑 或 畫 了 其 他 動 物 , 但 穿 着 Elsa 的裙 子。 婷 婷 坦 言 其 實 自 己 有 時 候 也 會 思

d 《參差草塊九幀》,2017 年,油彩、報紙,35.3 x

考 這 樣 教 小 朋 友 是 不 是 對 的, 因 為 她

不 是 一 個 專 業 的 幼 兒 教 育 出 身 的 人,

並 無 學 過 如 何 教 小 朋 友, 但 她 又 認 為

自己能做到的就是給予孩子一個自由

的時段。

今 次 展 覽 婷 婷 嘗 試 了 版 畫 創 作 ,是 四 個

小 朋 友 分 別 創 作 的 四 組 甜 品 黏 土 作 品,

她 表 示 版 畫 的 性 質 十 分 有 趣 ,可 以 重 複

印 刷 ,但 每 張 都 不 一 樣 ,版 的 情 況 或 者

上 墨 的 情 況 都 有 可 能 影 響 最 後 的 成 品,

看 似 重 複 ,但 每 張 都 有 自 己 的 獨 特 性 ,

作品展示了勞作的步驟圖,以手部動作為主,婷婷說 因為累積了教學經驗,現在備課的時候會更多地考慮 小朋友是否做得到,比如小朋友的手沒有大人大,有 些手部動作可能做不到。

就 如 同 每 個 小 朋 友 都 是 不 一 樣。 談 及

尺寸可變

藝 術 教 育, 婷 婷 認 為 若 要 從 小 去 培 養

c 《勞作課的步驟圖》,2017 年,麥克筆紙本、投影,

小 朋 友 對 美 學 的 sense (感知),是需 要 更 大 的 範 疇 才 能 做 到 的, 她 大 學 時

x 150 厘米

b 《我們的頭在哪裡?》,2017 年,油畫布本,120 x 150 厘米

期 去 意 大 利 做 交 換 學 生 時, 便 發 現 當

a 《我們的耳朵在哪裡?》,2017 年,油畫布本,120

小檔案

鄭 婷 婷 現 居 香 港, 主 要 從 事 繪 畫 及素描創作。鍾情於日常風景獨 特 氣 質 的 她, 作 品 圍 繞 對 平 凡 事 物的觀察和敍述。她亦透過組合不 同材料,整理出個人經歷對自己的微 薄意義。2013 年,她獲香港浸會大學頒發「視覺 藝術院獎」,並奪得「紅彩畫廊獎」。其後作品於 「集合之前,解散之後」(Gallery EXIT)、「The Imaginary Order」(Gallery EXIT)、「搖曳的重量」 ( 十 方 畫 廊 )、「 → 」( 刺 點 畫 廊 )、「 如 果 只 有 城 籍 而 沒 有 國 籍 」(Para Site) 及「 開 引 刪 引 」(雲峰畫苑)等展覽展出。

「參差」

日期:即日至 4/8/2017 時間:10:00 -19:00 (週一至週日,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地點:chi art space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18 號新世界大廈 2 期 8 樓

f

16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15

c d

小朋友的不一性其實很有趣

本 身 就 不 同 的 小 朋 友 很 相 似。「 雖 然 很 多 人 會 從 一 個 整 體 的 概 念 去 看, 覺

方 」 婷 婷 說 道。 她 表 示 每 個 小 朋 友 的

不 一 性 其 實 很 有 趣, 有 值 得 欣 賞 得 地

就 會 發 現 每 一 條 草 都 是 不 同 的。 這 些

及 手 作, 今 次 展 出 的 便 是 她 根 據 自 身

成 長 過 程 都 不 一 樣, 不 一 定 每 個 人 都

得 這 就 是 一 堆 草, 但 如 果 你 仔 細 看,

經 歷 創 作 的 一 系 列 新 作, 除 了 油 彩 布

大 學 畢 業 後, 鄭 婷 婷 開 始 兼 職 做 幼 兒

本 作 品 之 外, 亦 包 括 投 影、 版 畫 和 藝

會 影 響 狀 態, 其 實 很 難 一 直 保 持 很 好

要 表 現 很 好, 而 有 時 候 精 神 不 好, 也

藝 術 導 師, 教 授 二 至 六 歲 的 幼 兒 畫 畫

術 畫 冊 。《 我 們 的 頭 在 哪 裡 ? 》與《 我

創作是一個很大人的概念

的狀態,她自己都未必做得到。

們 的 耳 朵 在 哪 裡?》 兩 幅 作 品 重 現 了 婷婷與小朋友在課堂中玩熱身遊戲的 情 景, 婷 婷 笑 言, 有 些 小 朋 友 反 應 很 快, 有 些 人 可 能 會 遲 幾 秒, 有 些 甚 至

術, 問 及 是 否 認 為 小 朋 友 需 要 上 堂 學

婷婷本身在大學的時候就是學習藝 在 婷 婷 眼 中, 每 個 小 朋 友 的 性 格 和 能

能 力 是 與 生 俱 來 的, 並 不 需 要 刻 意 學

習 畫 畫 呢, 她 直 言 自 己 認 為 畫 畫 的

沒睡醒,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力 都 參 差 不 同, 她 並 不 覺 得 這 是 不 好

習。 在 準 備 展 覽 的 時 候, 策 展 人 陳 子

的。 今 次 展 出 的 其 中 一 幅 作 品《 參 差 草 塊 九 幀 》, 每 一 幀 皆 描 繪 了 不 同 姿

澂 曾 問 過 她 覺 得 畫 畫 的 本 質 是 甚 麼?

但婷婷認為如果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

人 可 能 會 告 訴 他 蘋 果 應 該 是 紅 色 的,

畫, 如 果 小 朋 友 將 蘋 果 畫 成 紫 色, 大

就算有亦有可能是在大人的指導下作

的 行 程 都 非 常 滿, 空 閒 時 間 並 不 多,

能 就 停 下。」 婷 婷 指 出 現 在 的 小 朋 友

就 是 畫 公 仔, 喜 歡 就 是 喜 歡, 不 懂 可

一 個 很 大 人 的 概 念。 對 他 們 來 說 畫 畫

「 小 朋 友 還 未 有 創 作 的 概 念, 創 作 是

表達自己的地方。

也希望自己的課堂可以成為孩子自由

好, 才 是 最 放 任 的 狀 態。」 因 此, 她

道你需要慢慢放下包袱才能做得更

之 好 的, 其 實 去 到 創 作 的 時 候, 才 知

段, 大 人 會 知 道 我 要 做 到 甚 麼 才 是 謂

而 然 可 以 做 到 的。「 經 歷 過 成 長 的 階

比 如 跳 舞, 很 多 肢 體 動 作 孩 子 是 自 然

的, 很 多 是 你 出 生 的 時 候 就 會 做 的,

她表示畫畫和許多藝術形式是相似

態 的 草, 風 向、 長 短、 疏 密 各 異, 和

e


文:小亂 ▪ 圖:藝術家及 ▪

K11 Art Foundation

「小朋友自由的狀態,正是許多藝術家所追求的」

訪藝術家鄭婷婷 ——

14

b

年前曾在台北觀摩過一堂雲門舞蹈教室的親子課,父母與孩子一同舒展肢體, 大人們羞澀而尷尬的肢體動作與孩子們自然的舞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至今仍 令我印象深刻。今次訪問藝術家鄭婷婷,談起她教授小朋友畫畫的經驗,她亦笑言: 「其實小朋友未受到規範與限制的時候,他們能做到的那種自由的狀態,很諷刺,其 實 就 是 我 現 在 作 為 一 個 所 謂 專 業 的 藝 術 創 作 者 追 求 的 狀 態 ,我 想 也 是 很 多 藝 術 家 想 做 到的。」 a


13

h

i 意大利大道的中國浴池模型。 Le quai des Grands Augustins under the snow, Paris 1944 The Painter's Workshop at the Grands-Augustins, 1934

及 只 要 推 推 熒 光 幕, 就 能 呈

現不同巴黎建築特色與歷史

的裝置,饒有趣味。

展覽裡呈現的巴黎終究是

世 紀 以 後 的 都 市 模 樣, 19 那與我們現時眼見的巴黎相

去 不 遠 ; 令 人 更 好 奇 的 是,

世 紀 都 市 化 之 前、 在 奧 19 斯曼男爵大刀闊斧改造前的

巴 黎, 又 是 甚 麼 模 樣? 那 時

k 城大創意媒體學院設計的新媒體裝置《杜戈地圖:

的 巴 黎, 又 擁 有 一 段 怎 樣 的

重塑其建築與穹頂。

歷 史? 是 否 因 為 沒 有 紀 錄 的

j 多幀歷史照片和文書,道出知名老佛爺百貨店如何

關 係, 所 以 無 法 呈 現 那 段 歷

Bastille on the Roofs》

史, 或 因 為 鼓 勵 都 市 化 之 意

修工程而製作的模型。

h 攝影師羅尼作品《巴士底廣場的戀人》 i 攝 影 師 羅 尼 作 品《Shadow of the Column of the

識 形 態 的 原 因? 這 些 展 覽 空

Blanche Square, Fernand Andrey-Prévost (1890 - 1961) Kertesz Roofs of Paris and Sacré-Coeur 十九世紀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為聖母院尖頂復

白 的 部 分, 亦 值 得 我 們 深

括希利昂在 1960 年的油畫《屋頂》。

思。

a b c d e f g

擴增實景裝置》,讓觀眾對照巴黎的古今地圖。

k 法國五月「在巴黎屋頂的邊緣」 展期:即日至 23/7/2017( 二至日 ) 時間:10:00-19:00 地點:城市大學展覽館

香港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劉鳴煒學術樓 18 樓

j


f

的 舞 台, 它 錯 落 有 致、 犬 牙 線, 成 為 無 數 鏡 頭 下 的 拍 攝

交錯的建築所拼湊成的天際 對 象。 攝 影 彷 彿 也 是 伴 隨 著 巴 黎 景 緻 逐 漸 成 形 的 媒 介, 於 19 世 紀 發 明, 最 初 只 被 視 為 紀 實 的 技 藝, 但 隨 著 大 眾漸漸認可攝影成為一門藝

The

術 , 20 世紀有幾位攝影師 都以巴黎屋頂之美作為他們 創 作 的 題 材, 像 創 作 Lo v e r s o f t h e B a st i l l e和

Shadow of the Column of

the Bastille on the Roofs

的 Willy Ronis 。他拍攝巴 黎 的 角 度 和 取 材, 於 當 時 可

謂 甚 獨 特。 展 覽 還 呈 現 不 少 以巴黎景觀為題的電影片段 與 海 報, 足 見 無 論 是 驚 悚 片 、愛 情 片 、動 作 片 、動 畫 , 都能在巴黎城景裡找到舞 台。 第 四 部 分 是「 巴 黎 的 屋 頂 藝 術 」, 這 是 一 較 為 實 際 的 部 分, 透 過 展 示 關 於 建 造 屋 頂 技 藝 的 資 料, 巴 黎 屋 頂 美 輪 美 奐 的 裝 飾, 工 匠 使 用 的 工 具、 修 葺 和 建 造 屋 頂 的 過 程, 來 介 紹 巴 黎 屋 頂 之 所 以 美的原因。 展覽裡有不少讓觀眾參與的 部 分 , 如 透 過 ipad 放在舊 巴 黎 手 繪 地 圖 上, 可 對 比 這 城 市 新 舊 風 景, 還 有 可 以 為 巴 黎 建 築 物 著 色 的 遊 戲, 以

12

g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11

c

b

e

d

展 覽 分 為 多 個 部 分, 首 部 分 「 巴 黎 天 際 風 景 的 演 變 」, 展出不少近代巴黎建築的照 片、 圖 則 及 雕 塑, 呈 現 巴 黎 天 際 風 景 的 變 化。 像 宏 偉 的 巴洛克風格之穀類交易所 (今稱巴黎證券交易所)的 設 計 圖 , 就 是 17 世紀巴黎建 築的代表;早年已消失的建 築, 如 意 大 利 大 道 的 中 國 浴 池 模 型, 以 呈 現 在 巴 黎 酒 店 未 增 設 浴 室 的 諧 趣 景 致。 足 見在充滿變動和流動性的天 際 線 裡, 巴 黎 城 市 現 今 的 模 樣 並 非 自 有 永 有, 而 是 富 生 命力的隨時代需要時刻改變 著。 第 二 部 分「 圖 繪 巴 黎 」, 展 出 多 個 畫 家 的 作 品, 有 油 畫, 亦 有 水 彩 畫 ; 有 巴 黎 全 景 圖, 亦 有 聚 焦 特 定 古 蹟 的 版 畫 。 18 世 紀 時, 巴 黎 是 年 青 人「 壯 遊 」 的 其 中 一 主 要 目 的 地, 故 不 少 法 國 本 土 及 外 內 的 畫 家, 都 以 著 名 景 點 作 畫 維 生。 這 部 分 展 現 不 同 畫 家 眼 中 的 巴 黎, 風 格 迥

異 , 有 的 簡 單 精 準 , 像 Jean ; 有 Roofs

所 畫 的 Helion

的 繁 華 繽 紛 , 像 Fernand 畫 的 Pace Andrey-Prevost ,各有特色;但它 Blanche 們 都 是 巴 黎 的 景 緻, 足 見 這

個城市予人有多樣化的印 象。 第 三 部 分 是「 由 鏡 頭 看 巴 黎 」。 巴 黎 一 直 是 無 數 電 影


巴黎風情畫 文:木薯 ▪

要的印象。從城市景觀去認識、了解城市,是一最表面,

市的景觀,是城市其中一個主要標誌,也塑造人們對其主

法國五月「在巴黎屋頂的邊緣」 ——

城 也最簡單的途徑。

世紀中期都市化 19

作 為 法 國 五 月 其 中 一 個 節 目, 展 覽「 在 巴 黎 屋 頂 的 邊 緣 」 就 是 透過呈現巴黎城市景觀作為切入點,介紹在

下, 巴 黎 由 一 個 中 世 紀 城 鎮 轉 變 為「 花 都 」 的 過 程。 綜 觀 整 個 展 覽, 其 策 展 內 容 甚 為 集 中, 展 品 既 有 資 訊 性 亦 兼 具 美 感, 同 時 亦 有 讓 觀 眾 參 與 其 中 的 環 節, 屬 一 能 簡 單 介 紹 巴 黎 城 市 景 觀 特色的主題展覽。

10

a


xhibition

一幅幅的畫面反映出不同年代的 社會事件,權慾和人性的魅影在 e) 記 錄 了

畫面上晃動着。《紀念碑座﹣燃 燒 的 瞭 望 臺 》( 圖 龍山居民,當年因地區重建而被 迫遷,被武力鎮壓的一幕,抗爭 中的一場大火奪去了 條 6 人 命( 名反對搬遷的居民和 名 1 特攻隊 警員),事件不禁令人深思居住 f)

權、國家暴力、倍償金、最終受 惠者等議題。《紅利》(圖 道 出 了 約 200 名三星半導體工廠 員工因長期曝露於有害物質中而 患癌症的事件。到底在當代的生 活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 什麼?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 下去的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至 1977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註 ) 3 展覽展出了盧瑗喜由 年 的 作 品 , 40 年不間斷地 2017 以畫作紀錄身邊的一切,畫面沒 有煽動和過多的敍述,也沒有華 麗和讓人驚嘆的繪畫技巧,畫面 只有簡約的重點,沉靜和樸實, 卻滲出一絲絲纖細的思緒,哪怕 大聲一點,畫中的人便會離你遠 去,待你靜心下來,它又會回來

5

i 小檔案

生於 1948 年,是妻子、母親、教育工 作者、市民、畫家,置身任何一個角色 中也沒有忽視所處的環境狀況。

盧瑗喜(노원희)

向你不慍不火地說着這些年來的 社會事件,是悲傷?是忿怒還是

註 2: 所有作品標題以韓文為準

j 註 3: 《 如 歌 的 行 板 》 節 錄, 瘂 弦 作,

1964 年 4 月

愁緒?這些畫作聚集起來,頓然

社會事件的証明、借鑑。

術家毅然以藝術紀錄着,承載着

成為一條社會事件的時間線,藝

展覽全紀錄

E 09

註 1: 《노원희 개인전 _ 담담한 기록 : 인

간사 , 세상살이 , 그리고 사건》 D o c u m e n ta r y Pe r s i ste n ce : Human Affairs, Ways of Living, and Crises

展期:即日至 2/7/2017 地點:Artspace Pool

91-5, Segeomjeong-ro 9-gil, Jongno-gu,

Seoul, Korea 03013 (56-13 Gugi-dong

Jongno-gu Seoul, Korea 03013)


f a 《이마》(額頭),1977 b (左)《청와대 길목 1》(青

f 《매당금》(紅利),2017 g 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藝術

c 《개막 가수의 노래 뭐했노

h 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藝術

瓦台 路口 1), 2014;(右) 《파묻히는 사람들》 (被 埋的人們),1986 뭐했노》(開幕歌手之歌 到 底做了什麼?),2016

d 《말의 시작》(說話之開 始),2015

e 《기념비자리 - 불타는 망

루》( 紀念碑座 - 燃燒的瞭 望臺),2010

e

家剪下報章上的求職廣告, 並貼出一個個失業者倜悵的 身影 - 局部 家剪下報章上的求職廣告, 並貼出一個個失業者倜悵的 身影

i 展覽的其中一角 j 展覽的其中一角

g

h

08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年 南 韓 的 4.19 革 命, 傷 亡 慘 重, 民 眾 對 民 主 的 1960 強烈訴求結束了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但卻迎來了長達 年 的 軍 政 府 獨 裁 統 治 。 朴 正 熙 於 70 年代實施多年 27 的 宵 禁, 並 限 制 言 論、 學 術 和 出 版 自 由 等, 不 許 人 民 對維新體制作出任何質疑和反抗。 這 幅 畫 便 是 這 段 時 間 畫 下 來 的。 在 嚴 厲 的 審 查 制 度 下, 作 為 藝 術 家 和 公 民 的 盧 瑗 喜, 可 以 做 甚 麼? 反 抗? 發 聲? 當 年 她 的 作 品 以 抽 象 的 畫 法 避 過 審 查, 把 時代的情緒紀錄下來。這讓我回想到早前訪問的一些 香港年輕藝術家,他們不約而同提到經歷雨傘運動以 後, 他 們 感 到 迷 失, 甚 至 有 一 段 時 間 覺 得 自 己 再 不 能 創作了,他們都思考着:創作甚麼才能為社會帶來改 變? 盧 瑗 喜 把 這 種 無 力 感, 化 作 了 一 幅 幅 軟 抗 爭 的 作 品。 在 朴 正 熙 被 刺 殺 後, 全 斗 煥 發 動 政 變 上 台, 繼 續 獨 裁 統 治 , 1980 年 月 4 全 國 要 求 民 主, 引 發 示 威 浪 潮, 政府逐禁止一切與政治有關的活動和集會遊行,大學 月 5 發 生 了 五 一 八 光 州 事 件, 在 血 腥

c

d

亦 被 關 閉。 同 年 鎮壓下,造成 人 死 亡 , 70 人 失 蹤 , 4,138 人傷殘 154 紀 念 財 團 , 2005 ),當 中 不 少 是 中 學 和 大 學 生 。 518

事 件 平 息 後 的 數 年 間 ( 1981-87 年 ), 真 相 依 然 被 掩 蓋, 每 年 都 有 學 生 和 老 師 因 為 政 活 原 因 而 被 停 學, 於

高 壓 的 管 制 下, 韓 國 媒 體 並 沒 有 報 道 真 相。 盧 瑗 喜 所 繪 的 《 被 埋 的 人 們 》 ( 1986 ) ( 圖 b, 註 ) 2 ,便重 塑出暴力的現場,畫出光州民主化運動中犧牲者的靈 魂, 像 一 幅 安 魂 曲。 在 畫 的 左 手 邊, 掛 着 一 幅 風 格 相 似的《青瓦台 路口 》 ),畫的是世越號沉沒 1 ( 2014 事 故 中 遇 難 的 死 者 家 屬, 於 青 瓦 臺 附 近 靜 坐 抗 議, 警

c) , 同 在

察 們 站 在 一 旁 監 察 着 示 威 者 的 帳 篷 。雖 然 相 隔 28 年, 仍感到兩幅作品對政府強烈的控訴,對當時逝去的年 輕人的追悼。另一幅舉着牌的示威者(圖

質問政府於世越號事件中,為何在接到船難消息後卻 消失了 小 7 時。 在 歷 史 中 被 掩 埋 的 真 相, 就 如《 說 話 之 開 始 》 ( 圖 d) 一 樣 , 話 語 權 在 開 始 說 話 之 前 已 經 失去。

E 07


錯 了 幾 段 路, 搭 乘 着 不 知 是 對 是 錯 的 巴 士, 兜 兜 轉 轉, 終 於 來 到 了 混 在 民

年。 1977

文: ▪ 圖: ▪

Yung 、 Yung Jerry

06

b

藝術作為一種歷史記錄 走 居中的藝術空間,遇上了藝術家盧瑗喜(노 원 희 ) 的 個 人 展 覽( 註 ) 1 。 看 不 懂 韓 文, 展覽的語境於我來說變得蕩然無存,大大小 小的畫作放滿了偌大的展覽空間,作品標題 也只有韓文,本打算隨便看看便離開。但一 進門口,卻被門邊掛着一幅比所有畫都來得 細 小 的 作 品 ( 圖 a) 所 吸 引 , 紅 色 的 抽 象 畫,隱約看到三個人在路上跑,看着覺得怪 可愛的。

在入口處的這一幅,獨用紅色調,這作品的創作年份

環顧一下整個展場,作品偏向啡、藍的調子,唯獨掛

a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畢業展是教育大學正名後 的 首 次 展 覽, 也 是 教 大 視 覺 藝 術 教 育 系 及 創 意 藝 術 與 文 化 系 的 同 學 首 次 合 作 展 出 。 主 題 為 「 Underlive 」,就 著 最 近 香 港 社 會 情 況 而 定 立。 有 別 於 其 他 院 校, 教 大 的 藝 術 系 並 非 以 畢 業 作 品 評 分, 而 是 以 畢 業 論 文 形 式 評 分, 故 此 參 展 者 的 作 品 不 為 畢 業 而 做, 他 們 依 照 展 覽 主 題 創 作, 並 且 有 不 少 共 同 創 作, 展 覽 的 地 點 也 不 在 教 大 本 部, 而 是 在 賽 馬 會 創 意 藝 術 中 心 。 作 品 不 少 與 展 覽 主 題 緊 扣 , 如 《 Home Sweet Home 》 混 合 媒 體 創 作, 由 張 婉 清、 莊 詩 慧、 何 燕 兒、 劉 詩 穎、 李 俊

e

穎 共 同 創 作, 作 品 放 置 了 不 同 的 傢 俱, 但 均 有 不 同 的 缺 欠 令

E 05

其 失 去 功 能, 如 因 空 間 所 限 而 將 床 直 立 放 置、 又 如 失 去 平 衡 的 桌 子, 藉 此 反 映 現 時 香 港 居 住 環 境。 又 如《 想 我 都 好 想 好 張問卷, 12 設 下 一 些 假 設 性 的「 以 物 易 物 」 問 題, 而 這 些「 物 件 」 多 是 似咁》,由莊詩慧、何燕兒共同創作,牆上貼了

一 些 不 可 能 交 換 的「 物 件 」, 像 是「 用 一 段 珍 貴 的 回 憶 換 走 過 去 的 一 個 遺 憾 」、「 三 年 沒 有 性 生 活 換 一 個 夢 寐 以 求 的 居 住 單 位 」 等, 並 鼓 勵 觀 者 留 下 自 己 的 選 擇。 這 種 是 與 非 的 二

」的意思。 Underlive

在身處香港填鴨式缺乏創意培訓的教育及社會兩極化的時事

元 對 立 選 擇 ,無 形 中 要 求 觀 者 抹 去 了 思 考 其 他 可 行 性 的 餘 地 , 言論底下,更能體現主題「

f


今屆浸大藝術系的展覽並沒有一

畫、雕塑、裝置、錄像、行為藝

裝置。遊人可調較作品速度及組

機械及電子技術重組一系列發聲

器》,利用舊樂器的配件,配合

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坐落於山 合不同配件,發出不同的聲音;

術 等 形 形 式 式, 如 謝 俊 昇《 樂

邊,被大樹和綠蔭包圍,植物與

個特定的主題,反而是用一段文

院校和同學不可分割。植物的生 麼,但相信它能改變社會。》,

又如一作品《我不清楚藝術是甚

字 去 塑 造 展 覽 形 像 :「 浸 會 大

長與她周邊的環境緊密連系著, 創作者王濰抱著對藝術的疑問,

只要一個微小的環境因素差異就 能令其生長方向和過程有別於其

陌生人,與他們談何謂藝術,並

以藝術系學生的身份結識了數位 承諾為他們做一件事情,以此建

展開了一個長期、持續的行動,

汶形容這次展覽:「我們就是不 立關係,藉此思索藝術的作用及

他個體,從而增加了生物的多樣

想讓主題界定了遊人對作品的觀

性。」而畢業展的籌委主席鄭珈

賞,大家就像是青苔一樣,正在 之內,就自己經歷與觀眾對話, 繼而延展思考藝術與社會、與人

可能性。在展覽中她就坐在展館

的關係。

慢慢成長中,大家也有不同的差 家展示給公眾認識。」展場中佈

異,而畢業展便是一個機會讓大 滿 了 百 位 學 生 的 作 品, 包 括 繪

c c 浸會大學謝俊昇作品《樂器》 d 浸會大學王濰作品《我不清楚藝術

是什麼,但相信它能改變社會。》

e 教育大學莊詩慧、何燕兒作品《想

我都好想咁》

f 教育大學張婉清、莊詩慧、何燕

兒、劉詩穎、李俊穎作品《Home Sweet Home》

04

d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E 03

b

中大藝術系應屆畢業展主題為「現代說 永遠已經很傻」,針對當代藝術的時間

性 作 詮 釋 ,「 當 代 」( Contemporar) y 的 意 思 可 以 解 構 為「 持 續 的 短 暫 」 Continuously Temporar) y 。相對 於「當下」,剛「過去」了的時間已失

去了「當代」的意味,當時間的恆常與 確定性失衡時,追求永遠已經是不切實 際。是次主題由三十八位應屆畢業生共 同決議,雖某些作品不以此為題,但大 部分仍隱約看到與主題互相呼應。像李 了她的自身經歷,她是粵劇演員,演出

子蕊《出虎度門學習忘記》,作品融合 往 往 花 數 小 時 上 妝, 卸 妝 卻 只 需 數 分 鐘,在戲棚逗留大半日,本應與一眾演 員相處得甚為熟稔,可是一完場,各自 她在展場搭建了戲棚後台的化妝間,在

便匆匆離去,也沒有說一聲再見。故此 該處即時上妝落妝,模擬演員在後台的 情況,以個人在戲班的經歷為切入,重 敏的油畫作品《遊樂場》,以俐落的線

現演員在後台那一瞬間的空虛感;黃家 條及豐富的色彩繪畫了似真似假的遊樂 場景色,創作源於熟悉空間的記憶與繪 者自身的關係,對過往的追憶而畫下遊 實描繪,也非超現實畫作,而是融入了

樂場景色。故此畫作中的遊樂場既非寫

b 中文大學李子蕊作品《出虎 場》

作者記憶的景像,既有當代亦有過去的 意味。

a 中文大學黃家敏作品《遊樂

度門學習忘記》


大院校的藝術系學生也

年 五 月 至 八 月, 本 港 各

三間院校.三種詮釋 每 會 舉 行 畢 業 展, 把 自 己 大 學 生 涯 所 學 展 示 出 來。 最 近 中 大、 浸 大 及 教 育 大 學 分 別 舉 行 了 畢 業 展, 三 間 院 校 藝 術 系 各 具 特 色, 在 院 校 歷 史、 師 資 及 規 模 各 異, 甚 至 學 生 對 藝 術 的 追 求 都 不 同。 各 自 的風格都從這三個畢業展中 展示出來。

文、攝:黃漢彬 ▪

02

a


isual Art

視藝版

Contents

06

..

1

...

......

.. 8....

.. 這

..... ......

似乎

, 的事

能遺

不 永遠

ou

gy

in eth

Som 〈 展

李傑

忘——

家所

術 多藝

是許

正 態,

由的

自 朋友

小 ...「 .. ......

... ....... .......

....

.........

........ .........

.......

........ .........

14

# 72

Jul 2017

記錄 ition 展覽全 記錄 展覽全 ............. 三間 .. .. ibition .. h .. x .. .. E .. .. .. 錄 ............ 全記錄 種歷史記 .................... 一 n 展覽 為 io 作 it ..................... Exhib ..... 藝術 記錄 緣」 覽全 ............ 邊 .. 展 .. .. 的 .. n .. 屋頂 bitio .......... Exhi 記錄 在巴黎 ............ .. .. 「 婷 .. 覽全 .. 月 .. 婷 .. 展 .. 五 .. .. 鄭 ion 法國 錄 .......... 術家 記書 ibit 全之 ............. 畫—— Exh 術 訪藝 覽 情 藝 風 展 k —— 巴黎 nd〉 ioono 的」 ....... ehi . ibritt B . . 求 b . A h . . . x . 追 e E ..

釋 Exhib 院校.三種詮

02

10

目錄

’t can

2 2 ������������������������������������������������������������������������������������������������� 0 2

餘〉 年 有 百 〈 〉八 睛宮 浮 眼 羅 〈 賞

leav

������������������������������������������������������������������������������������������������



巴黎風情畫

訪藝術家鄭婷婷 ——

「 小 朋 友 自 由 的 狀 態 ,正 是 許 多 藝 術 家 所 追 求 的 」

〉 Something you can’t leave behind

這裡的事,似乎永遠不能遺忘 李傑個展〈 ——

報 道

+

藝 術

+

文 化

# 72

法國五月「在巴黎屋頂的邊緣」 ——

藝術作為一種歷史記錄 三間院校.三種詮釋

Jul 201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