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80期 | Apr 2018

Page 1

給香港訣別的歌《香 ‧ 夭》 —— 訪伍宇烈、伍卓賢

五月,法式詩意湧現

挑戰人性定位的《羅生門》 ——訪黃龍斌、邢灝、麥沛東 「抱著豎琴的感覺好幸福」──訪豎琴演奏家于丹

80

ISSUE

Apr 2018

戊戌 年三月

+

+



# 80

Apr 2018

Contents 03編者的話

04 06

五月,法式詩意湧現

06專題故事 Feature

挑戰人性定位的《羅生門》 ——訪黃龍斌、邢灝、麥沛東

「抱著豎琴的感覺好幸福」──訪豎琴演奏家于丹

10 14

04演前預報 Preview

△ 志 「視藝版」請從另一邊翻閱

目錄

給香港訣別的歌《香 ‧ 夭》 ——訪伍宇烈、伍卓賢

18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亦云】盛事和奇觀

【創作雜記】粵語先詞後曲

【雕文嵐女】女人怕怕

【太陽下的吞吐】藝術與自由(2)

22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感受暗黑生命之詩


《 △ 志 》免 費 派 發 及 借 閱 地 點 香港

香港傳藝中心 ( 天后總校 )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法國文化協會

熊熊兒童音樂教育 ( 時運中心 )

Amelia Johnson

香港故事館

Backstage Live Restaurant

香港藝術中心

CD Warehouse ( 太古城中心 )

香港藝術學校 ( 藝術中心校舍 )

ColorLiving

黑麥 ( 銅鑼灣、天后 )

- 港島區 -

香港大學 ( 學生會、藝術系 )

Agnès b.'s Librairie Galerie

香港大會堂

Asia Art Archive

香港演藝學院學生會

Cais Gallery

香港藝術學校 ( 筲箕灣校舍 )

CD Warehouse ( 時代廣場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Culture Club

- 九龍區 -

活化廳

香港 借閱點

田園書屋

CAFE HABITU (The ONE)

牛池灣文娛中心 茶藝樂園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電影文化中心

音樂事務處(旺角區音樂中心、 觀塘區音樂中心) 音樂農莊教室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1908 書社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Gallery Ora-Ora

22N

香港文化中心

HKID gallery (The Peak)

Art Vacation 自助畫室

Keng Seng Book Store

C&G 藝術單位

Madhouse Contemporary

CCDC 舞蹈中心

Gallery EC

1a Space

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大樓

HKBU SCE (Causeway Bay Centre)

A&P Book Store ( 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 ( 學生會、視覺藝術 學院、大學會堂 )

Karin Weber

Bespoke

Les Artistes Café

Café Golden

Music Land International Music Centre

CD Warehouse ( 創紀之城 )

Parasite 藝術空間

CD Warehouse ( 黃埔花園 )

OMY ART

Plum Blossom PopaArt

The Fringe Club

The Photocrafters 黑點 Think café

TWGHs i-d art Venus Coffee Yan Gallery Yo Bago

上環文娛中心 伯樂音樂學院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CD Warehouse ( 荷里活廣場 ) Commercial Press ( 美麗華、德福 ) GOOD LAB

Hidden agenda

HKBU SCE (DLB、SCE Tower) HKID gallery (apm) HKID gallery (K11)

HKID gallery (MegaBoxz) HKID gallery (The ONE)

HKID Gallery @Amoy Plaza Hulu Culture K11-Art Mall

Kubrick ( 油麻地 )

城邦書店

Kubrick ( 觀塘 Apm)

季豐軒

Metrobooks (Elements)

富德樓 ( 藝鵠 )

Pause Rewind & Fast Forward

方圓 SR GALLERY

The Grand Cinema (Element)

相惜

Videotage

雲峰畫苑 音樂事務處(總辦事處、香港區音 樂中心)

天地圖書 ( 灣仔 )

Livecoal Limited

油街實現 ( 北角 )

Metrobooks (Langham Place)

尚書房

T2 Café and Workshop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宿舍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中心 香港藝術學校 (JCCAC) 香港藝術館 高山劇場

黃埔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 新界區及離島 -

CD Warehouse (POPCORN)

CD Warehouse ( 新城市廣場 ) CD Warehouse ( 綠楊坊 ) CD Warehouse ( 青衣城 )

HKID @ TsuenWan Plaza Y-Space

元朗劇院

向日葵文化良品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尚書房

屯門大會堂

嶺南大學 ( 視覺研究系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沙田青少 年綜合發展中心 恒生管理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CAFE HABITU (Elements) CAFE HABITU ( 中信大廈 ) CAFE HABITU ( 又一城 )

CAFE HABITU ( 告士打道 ) CAFE HABITU ( 和記大廈 )

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悅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耀青年空間

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 賽馬會建生青年空間

賽馬會橫頭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祥華青年空間

賽馬會筲箕灣青年空間 賽馬會紅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茵怡青年空間

CAFE HABITU ( 太古城中心 )

賽馬會葵芳青年空間

CAFE HABITU ( 理工大學 )

長洲公共圖書館

CAFÉ HABITU(HYSAN)

青衣公共圖書館

YWCA 天水圍綜合社會服務處

馬鞍山公共圖書館

上水公共圖書館

鰂魚涌公共圖書

CAFE HABITU ( 太古廣場三期 )

賽馬會農圃道青年空間

CAFE HABITU ( 蘭桂坊 )

隆亨青年空間

Deli and Wine

香港仔公共圖書館

CPCE Libraries ( 油麻地 )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

中央圖書館

黃寬洋青年空間

保安道公共圖書館

澳門

北葵涌公共圖書館

旅遊學院

九龍圖書館

元朗公共圖書館 北角公共圖書館

南葵涌公共圖書館 土瓜灣公共圖書館 大埔公共圖書館 大會堂圖書館

大興公共圖書館 天比高

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學術專業圖書中心 ( 澳門 ) 有限公司 澳門仁慈堂婆仔屋文化及創意產業 空間 澳門博物館

澳門牛房倉庫

澳門藝術博物館

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兒童圖書館 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天瑞青年空間

澳門 借閱點

康城青年空間

下環圖書館

將軍澳公共圖書館

IM LOFT SHOP

新蒲崗公共圖書館

何賢公園圖書館 氹仔黃營均圖書館

東涌公共圖書館 柴灣公共圖書館

深圳

牛池灣公共圖書館

華.美術館

獅子會大埔青年空間

白鴿巢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杏花村青年空間

油麻地公共圖書館

深圳何香凝 OCT 當代美術館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

深圳市創福美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瑞和街公共圖書館

紀念孫中山公園黃營均圖書館

粉嶺公共圖書館

廣州

向日葵文化良品 ( 香港文化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學 ( 建築系、 通識教育部、藝術系)

荃景青年空間

陳家祠五行科技創意園

尚書房

香港文化博物館

蒲窩青少年中心

樹仁大學 ( 學生會 )

Uniart

鐵娘子

友生昌

青年廣場

夢藝坊

順泰祥瓷莊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

牛棚藝術村

Gallery 27

CD Warehouse ( 朗豪坊 )

( 藝術中心 )

序言書室 文博軒

沙田大會堂 珠海學院

荃灣大會堂 葵青劇院

音樂事務處(沙田區音樂中心、 荃灣區音樂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 ( 設計系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科技大學

石塘咀公共圖書館 花園街公共圖書館 荃灣青年空間

荔枝角公共圖書館 西貢公共圖書館

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

皇瑪拍賣有限公司 暢想號美術天地 集美齋


編者的話

Editorial

三 月 是「 香 港 藝 術 月 」, 一 年 一 度 的 香 港 藝 術 節, 香 港 國 際 電 影 節,Art Basel,Art Central, 也 擠 在 這 個 月 舉 行, 全 城 藝 術 工 作 者, 愛 好 者, 為 參 與 不 同 藝 術 節 目, 難 免 疲 於 奔 命。 然 而 除 了 趕 赴 大 型 盛 事 藉 以 拓 闊 一 己 藝 術 眼 界, 周 邊 不 同 本 地 藝 術 活 動 及 藝 術 家 作 品 亦 是 不 容 錯 過, 因 為 其 中 可 體 會 本 土 藝 術 力 量 及 作 更 貼 地 的 思 考, 更 能 感 受 藝 術 世 界 光 譜 之 遼 闊, 開 放 性: 藝 術 可 以 在 博 覽 會, 拍 賣 場 以 過 億 身 價 賣 出 ; 藝 術 可 以 探 索

出版人 林達生 George Lam george.lam@arts-news.net 高級編輯 吳嘉慧 Michelle Ng michelle.ng@prismcreation.com 助理編輯 阿彬 Allen Wong allen.wong@arts-news.net 設計及插圖師 鍾凱飛 Chung Hoi Fei hoifei.chung@prismcreation.com 編務、廣告聯絡 高慧明 Olivia Ko olivia.ko@prismcreation.com

香 港 的 劏 房 及 貧 窮 問 題 ; 藝 術 可 以 是 無 私 的 分 享, 重 塑 記 憶 及 凝

廣告代理 葉飈 Billy Yip(中國內地) (86) 130 0517 5393

聚 社 區 感 情 ; 藝 術 可 以 雕 塑 形 式 在 政 總 面 前 下 跪, 揭 示 權 力 面 前

名譽顧問 謝宏中 Philip Tse

人們作出的無力抵抗 / 失望倒下 / 獻媚下跪等反應 ...... 有說以藝術作為志業的人,同情心 / 同理心都會比一般人豐富, 情 感 容 易 觸 動 亦 容 易 氾 濫, 加 上 追 求 過 一 種 有 意 義 的 人 生, 所 以自古至今我們從不少藝術品中亦不難發現當中存在著一種 利 他 主 義 精 神 , 以 針 砭 時 弊, 體 恤 貧 苦 , 尊 重 生 命, 改 善 世 界 ...... 等 等 為 作 品 思 想, 釋 出 一 種 無 私, 平 等, 公 義, 真 實, 善 意 . . . . . . 這 於 世 界 於 我 們 而 言, 大 概 就 是 藝 術 的 價 值, 藝 術 的 意義吧?

小編

03

刊號 ISSN 2221-8041 版權屬仨思有限公司所有 。 歡迎轉載引用 ,敬請註明出處 。

印刷 基亞印刷有限公司 Gear Printing Ltd 發行 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Great Expect Development Ltd 出版 、編輯及廣告 稜創意有限公司 Prism Creation Ltd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電話:(+852) 2111 1192   傳真:(+852) 2975 3146   電郵:prism@arts-news.net


04 劇場

演前預報 Preview

五月,法式詩意湧現

©Jean-Cla

ude Carbo nne

自 1993 年首辦的法國五月藝術節,不經不覺已踏入 26 年,今 年大會以「向大師致敬」為題,與觀眾一同探索多個重新演繹大師 經典的現代作品。視藝方面,有攝影師 Patrick Willocq「母愛之歌」 攝影展、「命運的色彩——夏加爾南法時期作品展」等等,而「尼 斯學派-從波普藝術到偶發藝術」將是揭幕展覽。表演節目更是精 彩紛呈,譬如改編自中國經典《聊齋》,並注入濃烈法國色彩的當 代舞蹈《畫壁》;由變革舞團八位街舞好手主演的《流浪藝人.都 市芭蕾》,將在香港作亞洲首演;及由安妮 ‧ 卡赫演出、向法國香 頌天后琵雅芙致敬的《玫瑰人生》等,都令人引頸以待。

《流浪藝人 • 都市芭蕾》

■ 整理:三角志編輯部 ■ 圖:法國五月藝術節

結 合 街 頭 元 素 的 現 代 芭 蕾, 究 竟 是 怎 麼 一 回 事?《 流 浪 藝 人. 都 是 芭 蕾 》 由 安 東 尼· 艾 朱

《畫壁》

日期:3 ﹣ 4/5/2018(20:15)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580 / $480 / $380 / $280 / $180 ** 5 月 4 日節目後將設演出者分享會 * 賽馬會社區拓展藝術教育計劃 公開綵排 日期:2/5/2018(18: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免費入場,需要預先登記: www.frenchmay.com

《畫壁》

由 安 傑 林 ‧ 柏 歷 加( A n g e l i n P r e l j o c a j )編 舞 , 尼古拉斯.葛鼎(Nicolas Godin)主理音樂的 《 畫 壁 》, 是 今 年 的 開 幕 節 目。 柏 歷 加 繼 1995 年 的《 無 尾 目 》、2 0 0 8 年 的《 白 雪 公 主 》( 2 0 1 0 年 曾 來 港 演 出 ) 和 2010 年 的《 悉 達 多 》, 繼 續 探 討 神 話 故 事。 今 次 的 題 材 取 自 亞 洲 的 傳 統 故 事,他坦言從未試過,但非常樂意一試,並解說 「它是一豐富寶藏,蘊藏著澎拜詩意。」節目將 把觀眾帶進「聊齋」的幻想世界:《畫壁》中繪

《流浪藝人 • 都市芭蕾》

日期:26/5/2018(19:45) 27/5/2018(11: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600 / $520 / $400 / $240 / $140 ** 兩場節目後均設有演出者分享會

畫原具有一種「超自然」力量,要是從不同角度 更可作不同解讀,而編舞作品表現的,正是一種 虛幻之美、超越凡塵的想法,呼應著其「幻由人 作」的主旨。柏歷加想沉浸在這不尋常的世界當 中,不過他也沒有如實搬演聊齋的故事,而是以 此為出發點,改編成一齣當代舞蹈。

亞 (Anthony Égéa) 領 軍 的「 變 革 舞 團 」 (Compagnie Revolution) 擔 任 藝 術 總 監 及 編 舞、 菲 利 普· 霍 積 (Philippe Forget) 出任音樂總監及指揮,並由八位街舞好手重新詮 釋 1945 年 的 熱 門 芭 蕾 舞 劇《 流 浪 藝 人 》。 詩 人 導 演 高 克 多(Jean Cocteau) 當 年 曾 譽 之 為 一場「真切的青春與舞蹈盛典」,描述流浪藝人 在市集表演的精彩節目,在二戰結束後重燃起人 們渴求生命的熱情,歌頌流浪藝人的技藝,仍然 吸引著今天的表演藝術家。變革舞團創辦人安東 尼.艾朱亞,試圖重現原劇作曲家亨利 ‧ 索格的 詩意境界,並邀請香港城市室樂團在台下演奏, 現 場 又 配 以 DJ Frank2Louise 的 電 子 音 樂。 古 典 樂 和 Hip-Hop, 芭 蕾 和 雜 技, 融 合 為 一 齣 名 副其實的城市芭蕾舞,舞台恍若馬戲團的表演場 地,台下的音樂人則圍繞著舞者,用音符與之共 舞 ,讓 小 孩 及 童 心 未 泯 的 人 ,分 享 創 作 者 的 心 願; 在娛樂之際,心靈也渴望去流浪、遊歷及做夢。


05 ©Alainbig

LAN ©Pierre_P

CHENAUL

T

uet

《玫瑰人生》

向 法 國 香 頌 天 后 伊 蒂. 琵 雅 芙(Edith Piaf) 致 敬的《玫瑰人生》,由尼斯劇壇鬼才吉爾.馬薩 拉(Gil Marsalla)構思兼執導,並由安妮 ‧ 卡 赫(Anne Carrere) 主 演。 法 國 年 輕 演 員 卡

《巴黎﹣劇場表演》

以劇場形式,遊歷巴黎不同的景點,聽來實在吸 引。 這 齣 一 個 半 小 時 的 獨 腳 戲 由 法 國 著 名 演 員 Lorànt Deutsch 擔綱,他將化身成一位迷人又 機智,以及大無畏的導遊,帶你穿越巴黎這座光 影之城,探索迷人的街道,認識歷史上舉足輕重 的人物。透過一些有趣或鮮為人知的小故事、別 具一格的建築、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其生活方式… 以一個大銀幕,互動的巴黎地圖、影片、動畫及 3D 果效,令觀眾在不知不覺間跟 Lorànt 重新探 索巴黎,了解它的歷史。

赫,憑其歌藝被譽為琵雅芙 的繼承人,實在當之 無愧。是次演出受到描寫琵雅芙生平的獲獎電影 《玫瑰人生》啟發,特意向這位被喻為「蒙馬特 小 麻 雀 」 致 敬。 演 出 包 括 兩 段 45 分 鐘 的 節 目, 通過這位巴黎歌手的職業生涯,敘述她由潦倒至 成 名 的 故 事 , 同 場 更 投 影 出 一 些 從 未 公 開 的 舊 照 《巴黎﹣劇場表演》 片,當中有當時巴黎著名地點的珍貴圖像。而劇 中主角卡赫,出生於法國南部,極富藝術才能, 天 生 具 有 舞 台 魅 力 。她 在 知 名 的「 普 羅 旺 斯 沙 龍 」 藝術學校修習過聲樂、戲劇和各種舞蹈風格,十 幾歲便展開了自己的舞台事業,曾受過古典音樂 訓練的她,能演奏長笛和鋼琴,然而她很快將重 心放在鑽研傳統法國香頌的演唱藝術。

日期:4 ﹣ 5/6/2018(20:00)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場 票價:$380 / $280

《玫瑰人生》

日期:20/6/2018(20:00)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580 / $480 / $380 / $280


06

專題故事 Feature

挑 戰 人 性 定 位的 《 羅 生 門 》—— 訪 黃 龍 斌 、 邢灝 、 麥 沛 東

由日本導演黑澤明執導的經典作品《羅生門》,對很多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它是改編自大文豪芥 川龍之介兩個短篇小說《竹林中》及《羅生門》而成。這次中英劇團與導演黃龍斌將美國編劇 Fay K a n i n 及 M i c h a e l K a n i n 於 1 9 5 9 年 改 寫 的《 羅 生 門 》搬 演 於 香 港 舞 台 ,與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學 生 合 作 , 為大家打造非一般經典作品。

導演黃龍斌

邢灝飾大師

麥沛東飾小偷


07 ■ 文:阿彬 ■ 圖:中英劇團

對 人性的探問 《 羅 生 門 》 一 劇 知 名 度 甚 高, 黃 龍 斌 解 說 選 擇 導 演 此 劇, 正 好 可 配 合 中 英 劇 團 劇 季 主 題 - - 「 亂 」,「 這 齣 劇 講 述 一 個 處 於 亂 世 的 社 會 現 像 , 大家有各自不同的講述。在眾說紛紜的亂像下, 跟現時香港的情況很相似,所以很適合在這時候 演出。當然,我認為導演不需太刻意的詮釋,由 觀 眾 自 己 觀 看 ,察 看 人 心 種 種 ,甚 或 對 號 入 座 。」 《羅生門》對人性的醜惡有深入的探討,黃龍斌 提到這次導戲較忠於劇本文本,集中在人性的黑 暗面去呈現故事。然而當我們知道人性醜惡時, 又可以怎樣呢?「我希望透過此劇能給予人一種 寛恕、希望的心態,從亂局中找到一個可能性的 答案。這亦是《羅生門》可以這麼歷久常新,仍 然有人提有人演,超越了時、地、人的限制,這 是人類不停面對的問題。」


08

專題故事 Feature

人 間 煉 獄 與 庭 園枯山水 舞台設計方面,導演特意營造如人間煉獄似的場

偷, 拿 取 死 者 頭 髮 作 假 髮 販 賣 維 生, 飽

景,滿是頹垣敗瓦,屍橫遍野,感覺一片荒涼、

歷辛酸,令他否定了人性的美好。

陰 森。 今 回 更 罕 有 地 用 了 日 式 庭 園 枯 山 水 的 概 念,「這是我與設計師一起想出來的點子。枯山

邢 灝 細 說 大 師 角 色,「 他 是 一 個 與

水給人寧靜且美麗的感覺,我們今次卻反其道而

觀眾連繫的角色,他不斷提問關於

行,會令大家感到枯山水一點也不美。」黃龍斌

人性的問題,他甚至是劇作家自身

解釋在舞台上會放置一個個耙,演員會不停地翻

的倒影。他在事件中尋求真善美,

弄地上的泥巴漿,令場景變得混亂,刻意破壞枯

但始終找不到人性好的一面,只有

山水的概念。「枯山水本來呈現的是個美好的世

不 同 的 假 像、 謊 言。 而 他 正 以 提

界,但我卻希望用來呈現一個不美好、猶如人間

問 方 式 刺 激 觀 眾 思 考。」 而 麥 沛

煉獄的世界。」

東 則 提 到 在 設 定 中, 小 偷 過 去 也 是善良的人,「但經歷過不同的事

黃龍斌提到原作者芥川龍之介的負能量,「在芥

後, 令 他 改 變 了 自 己, 變 得 更『 適

川龍之介的不同小說中,可以看到很多人性黑暗

合』在這個世界中生存。每當戲中發

面。 單 看 作 者 生 平, 經 歷 短 短 35 年, 便 自 殺 了

生一些事件後,我們三人便會出來從角

斷人生,便能感受到他對人生是很灰的。」然而

色出發討論事件的發生,可以看到我們三者在性

作品去到黑澤明手中,結合他自身的看法後卻使

格及立場上的分別。」有趣的是,大師與小偷二

《羅生門》產生了變化,「黑澤明是個充滿正能

人正正是一善一惡的化身,而樵夫則在中間受兩

量的人,他把《羅生門》及《竹林中》結合時,

者 的 話 語 影 響, 三 人 的 出 場 也 在 拉 鋸 之 中 ——

在結尾留下了他個人的正能量,把希望留給了劇

展現了人的心理思考及社會上種種的利害道

中 人 甚 至 乎 觀 眾 。所 以《 羅 生 門 》是 十 分 有 趣 的 ,

德決定。

融合了二人對人性的看法。」

善 與 惡 之 間 的 拉鋸 在《羅生門》一劇中擔當著引入與點題作用的樵 夫、僧人與小偷,在劇中代表了社會上的不同角 度 與 階 層。 飾 演 大 師 的 邢 灝 與 小 偷 的 麥 沛 東 提 到:「我們代表了《羅生門》這個世界的人,武 士、妻子、強盜三人是事件中的主要角色,而我 們 則 是 社 會 中 的 一 個 小 人 物。」 邢 灝 飾 演 的 僧 人,是位追求人性光明的大師;麥沛東飾演的小

胡麗英飾妻子


09

盧智燊飾武士

肢 體 演 出 與 角色的調度 在這齣劇中,演藝學生也一同合作演出。導演黃

演 說, 一 個 大 師 不 應 該 有 這 麼 多 動 作, 反 而 是

龍斌在演藝教書,與學生合作正好給予他們很好

靜 止 居 多。 我 嘗 試 以 沒 有 動 作 去 進 入 大 師 的 角

的體驗。他解釋自己擅長形體上的表達,所以這

色。」

次的演出亦以形體劇的方向出發,「利用人群去 呈現《羅生門》的世界,利用人群及他們的肢體

麥沛東與邢灝二人在演藝也曾是黃龍斌的學生,

去呈現《所羅門》的世界,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受

故導演對他們十分了解。「這次導演似是要拉闊

到劇中的氛圍。」而對於演員,他也給予了一些

我 們 的 可 能 性 ,給 我 們 挑 戰 。」在 劇 本 圍 讀 之 時 ,

功課,像是麥沛東被要求在角色中加入某些小動

麥沛東原來的角色是大師,而邢灝則是小偷,本

作,在整齣戲也需要做到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麥

來角色性格與演員自身性格更為契合,但導演考

沛東坦言是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我本來是個很

量到這齣戲除了給觀眾審思自己之外,更是一個

安靜的人,但相反地要求我有這麼多動作及處於

對演員的試煉,無論身體或演繹技巧,都有更大

改變的狀態之中,對我而言是十分困難的。」邢

的拓展範圍。「這雖然是個很痛苦的過程,但同

灝也同樣被要求與本性相違的性格,「我是好動

樣 能 幫 我 們 發 掘 到 一 些 新 的 潛 力, 令 人 感 覺 新

的人,喜歡用肢體的動作去表達自己,但這次導

鮮。」

《羅生門》Rashomon by Fay Kanin and Michael Kanin 日期: 30 - 31/3,4 - 7/4/2018 (20:00) 31/3,1,7,8/4/2018 (15: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10

專題故事 Feature

給 香港 訣 別 的 歌《 香 ‧ 夭 》—— 訪伍宇烈、伍卓賢

■ 文:梁蔚澄 ■ 圖:城市當代舞蹈團

舞者進場,躍動展開,當音樂再不是預先錄製的聲軌,而是由人聲即場演繹, 兩者會有怎樣的火花? 城 市 當 代 舞 蹈 團( C C D C )今 年 舞 季 首 個 劇 目《 香 .夭 》將 於 四 月 中 旬 公 演 。 它 C C D C 與 無 伴 奏 合 唱 劇 團「 一 舖 清 唱 」首 度 合 作 的 表 演 。兩 年 前 , 「 一 舖 清 唱 」 以 同 名 作 品 演 出, 以 音 樂、 形 體、 視 覺 藝 術 等 元 素為經歷雨傘運動後的香港道出一首安魂曲。今次演出將以 當代舞與人聲結合,由「一舖清唱」藝術總監之一伍宇烈 負責編舞。他為今次創作解說:「『身體』為這作品增 添 多 一 個 層 次; 其 實 無 論 是 聲 音, 還 是 身 體, 最 重 要 的是『發聲』。」


11

誰夭亡了?安誰的魂? 《香 ‧ 夭》自然地令人聯想起粵劇《帝女花》的 著 名 劇 目 。劇 中 長 平 公 主 與 周 世 顯 的 際 遇 與 愛 情 , 經 千 迴 百 轉 後 最 終 以 悲 劇 落 幕 。此 刻 借 用 於 香 港 , 又 會 有 怎 樣 的 化 學 作 用? 是 香 港 的 繁 榮、 人 情 或 信念夭亡了嗎?如是,在哪刻開始? 「 一 舖 清 唱 」 另 一 藝 術 總 監 兼 作 曲 家 伍 卓 賢, 一 直 希 望 撰 寫 與 香 港 有 關 的 樂 曲,2008 年 的《 石 堅 》、2 0 1 3 年《 夜 夜 欠 笙 哥 》及 2 0 1 6 年 的《 香 ‧ 夭 》 正 是 其「 香 港 三 部 曲 」, 他 闡 釋 三 件 作 品 看 似 沒 有 必 然 的 關 係 ,但 暗 地 裡 ,它 們 卻 被「 死 亡 」 連 起 來。《 石 堅 》 是 一 班 童 軍 上 山 遇 女 鬼, 而 女 鬼 就 是 望 夫 石 中 的 女 主 角, 死 亡 是 背 景;《 夜 夜 欠 笙 哥 》 是 關 於 杜 月 笙 後 悔 的 故 事, 即 生 前 未 能 完成的事;《香 ‧ 夭》是一首給香港的安魂曲, 是 安 撫 着 逝 去 之 魂 ,還 是 生 者 的 心 ? 他 笑 言:「 這 三 個 劇 目, 雖 與 死 亡 有 關, 但 純 屬 偶 然, 絕 非 刻 意 安 排 。當 初 ,我 只 是 想 寫 三 個 關 於 香 港 的 故 事 。 不 知 是 否 與『 一 舖 清 唱 』 辦 公 室 位 置 有 關, 鄰 近 殯 儀 館; 每 日 都 要 路 經 這 與 死 亡 有 關 的 地 方, 受 那 氣 場 所 影 響, 不 自 覺 寫 了 三 部 曲 皆 與 生 死 有 關。」


12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伍 卓 賢 在 構 思 其 間, 想 起 譚 盾 在 香 港 回

兩年轉化的成長

歸 所 作 的 對《 香. 夭 》 的 構 思, 伍 卓

經 歷 兩 年 的 轉 化 ,《 香 .夭 》已 不 單 只 是「 香 港 」

賢 及 伍 宇 烈 都 有 不 同 的 啟 發。 想 起 譚

的故事,而是與每個人的親身經歷有關,怎樣看

盾 為 香 港 回 歸 所 作 的《 交 響 曲 1997:

待、面對生死及如何盼望將未。是次與 CCDC 合

天 、地 、人 》,當 中 引 用 了《 帝 女 花 之 香

作,音樂的編排上亦需要改動嗎?伍卓賢認為作

夭》的旋律,因此成為伍卓賢構思這作品

品都是對社會的一個回應,今次著重劇場或舞蹈

名 字 的 關 鍵 所 在 。而 伍 宇 烈 卻 解 說:「 構

的手法,事實上音樂亦不需急於修改,反而靜待

思這作品時,剛好是佔中結束,那時,每

時 間 及 不 同 的 元 素 雕 琢 打 磨, 令 其 變 得 更 加 豐

個 人 好 像 也 想 用 作 品 回 應 事 件 。我 們 不 是

富,「我們有討論怎處理重演,簡單來說就是當

想 回 應 那 行 動 ,而 是 在 這 樣 大 氛 圍 內 ,

我死了,當我是古人的作曲家,而你(伍宇烈)

究竟要怎樣自處?是否用作品才可尋

作為現代人,會怎樣去詮釋呢?亦可以無視我的

到方法?然後,我在裡面也找到一根

前設。」伍宇烈回應:「但我不會的。我相信音

支柱,於是我們繼續前行。它既像一

樂,而我們亦有共識。」伍卓賢其後補充,「意

塊浮木,又像一根支柱。」

思是可注入一些我當時沒有想到的構思,從而表 達這主題。」 《 香 ‧ 夭 》 有 趣 的 是 作 品 本 是 音 樂 舞 蹈 劇 場, 伍卓賢在作曲時已考慮融入舞蹈元素,因此當伍 宇烈在編舞時,只要聆聽音樂,腦海中便浮現不 同 的 畫 面, 他 說:「 當 閉 上 眼, 可 以 聽 到 完 整 的 音 樂, 出 現 想 像 的 畫 面, 但 當 你 睜 開 眼時又可以看到完全另一樣的東西。」過 往由「一舖清唱」來演繹,歌者要集中演 唱, 難 免 在 肢 體 表 演 上 有 所 局 限, 是 次 加 入舞者,則可令作品內容變得更有色彩。為 呈 現 出 多 種 質 感, 伍 宇 烈 與 CCDC 的 舞 者 進 行「個別診症」,嘗試了解他們的特質及情 緒,再把其轉化並融入作品中。


13 吶喊:訣別的勇氣 如果兩年前的作品是對雨傘後的一種情緒的處 理,今年為何增添舞者的聲音?伍宇烈在了解舞 者的過程中曾以「告別」作主題,如他們有甚麼 是不捨的,想和「誰」道別等,各人內心對生活 及 生 命 有 種 還 未 梳 理 而 積 累 的 情 緒, 他 稱 之 為 「憤怒」或「迷惘」,當中有對人或已逝去的事 物有不捨之情,對自己的年華逝去而感到焦慮, 對未來的發展感到惆悵,後者較多,亦在直接或 間接間讓他了解這班舞者的情緒。這次的安魂曲 推展至個人層面,探討舞者與城市的關係,再化 作舞蹈,經伍宇烈消化及潤飾後,從而令作品昇 華。他說:「舞者就像不同特色的車卡,共同前 往目的地。」 那麼迷惘又是一種怎樣的情緒?伍卓賢認為這些 年大家開始進入一個迷惘期,這不同於以前的一 個「 潮 」,一 個「 多 勞 多 得 ,看 到 前 景 遍 地 黃 金 」 的年代,又或是恐懼九七的移民潮。現時的迷惘 期 各 人 有 不 同 的 想 法, 當 中 最 難 處 理 的 是「 憤 怒」,面對荒謬而生出的無力感,無論是自身或 社會問題,亦無法解決及回應,令人不知所措。 在現今迷惘氛圍下,大家都在找一個適合自己去 解脫的路,「其實安魂曲本身就是一個儀式,透 過我們為已逝的人去做一些事,及和繼續前行的 人所作的一個溝通。」 你相信或懷疑香港夭亡了嗎?作品是一個情緒的 出 口, 亦 是 尋 找 希 望 及 曙 光 的 過 程。「 逝 者 已 矣,來者可追」,然而要有這樣的心境,我們或 許需要直接面對內心隱匿的情緒。透過訣別這一 儀式,或可令你重新審視自己,從而找到前行的 動力。 城市當代舞蹈團 x 一舖清唱 《香.夭》 日期:13-14.4.2018 ( 五、六 )(20:00) 15.4.2018 ( 日 )(15:00)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280, $220, $160


14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Hong Kong Harp Chamber Music


15

■ 文:小米 ■ 攝:香港電台第四台

「抱著豎琴的感覺好幸福」 ──訪豎琴演奏家于丹

豎琴與鋼琴的音色相似,卻更輕柔飄逸;它擁有的悠久歷史,甚至比古鍵琴的出現 更早。它一直予人一種高貴、充滿氣質的印象,亦有神聖的象徵,而彈奏豎琴的演 奏家,更會被譽為「男神」或「女神」。首位榮獲美國國際豎琴大賽金獎的華人演 奏家于丹,多年來一直在港推動豎琴發展,今年香港電台第四台的「駐台演奏家」 系列,亦邀得這位金獎豎琴演奏家為大眾演出一場。當晚觀眾們都屏息凝氣地注視 著于丹的彈奏,被其舉手投足間的優雅亮麗,及融匯中西的獨特曲風所吸引。當她 的雙手靈巧又俐落地撩撥琴弦,彷如天籟的琴音即如行雲流水一般,在這約二百人 的小型演奏廳內悠揚迴盪,瀰漫了一室詩意,令人一聽難忘。

今次于丹在音樂會上,除了演奏豎琴,也彈奏中

言,邀請于丹合作,除了因為對方出色的音樂造

國樂器箜篌,她也和演奏長笛的李丹微與拉奏中

詣,亦欣賞其在本地推廣豎琴不遺餘力。于丹表

提琴的何珈樺作同場合奏。于丹表示,當晚她演

示,今次很開心可以和港台合作,特別是可以擴

奏的很多都是其心愛的曲目,譬如巴赫或羅西尼

大 豎 琴 音 樂 的 觀 眾 群, 又 可 盡 情 演 奏 心 愛 的 曲

的作品,又或是劉為光的清明上河圖,而德布西

目,「今次曲目中彈奏的空篌,也是經謝生啟發

兩首選曲則因應今年是作曲家逝世百年,其中的

後想出來的構思。我有多年沒彈過空篌了,今次

三重奏為讓觀眾欣賞到豎琴與長笛、中提琴合奏

和豎琴一起演奏,就像以中國豎琴及西方豎琴作

之妙。

個 對 照, 兩 者 就 像 屬 於 一 個 家 族, 卻 又 有 點 不 同。」

香 港 電 台 第 四 台 一 向 以 推 廣 古 典 音 樂 為 主, 而 「駐台演奏家」是他們眾多節目之一,給本地有

貴為世界兩大豎琴比賽之一的美國國際豎琴大賽

才華的演奏家一個平台——為他們錄製一個四十

2001 年 度 大 獎 得 主, 亦 是 首 位 華 人 獲 此 殊 榮,

分鐘的節目及舉辦一個現場音樂會,廣泛全面地

于丹卻有一份難得的謙遜,甚至坦率,直言當初

向大眾推廣他們的音樂。今年「駐台演奏家」系

接觸音樂,並非一試便愛上,反而覺得痛苦——

列的頭炮為于丹音樂會,另外兩位音樂家、古箏

試 吹 長 笛 卻 不 夠 氣, 吹 了 五 分 鐘 後 幾 乎 暈 倒 在

演奏家羅晶及鋼琴家張緯晴,將分別於今年 5 月

地;學鋼琴常被老師罵,感覺艱辛,雖然不愛卻

及 7 月 登 場。 據 港 台 第 四 台 高 級 編 導 謝 雄 飛 所

是習慣了。人漸長大卻慢慢領略到音樂之美。于


16

藝人談 @ 戲劇 專題故事

Interview @ Theater Feature

a 丹父親是著名中國長笛演奏家于繼學,當年在瀋 陽音樂學院教書,「七十年代,所有音樂學院的 老 師 都 是 住 在 一 起, 周 圍 的 小 孩 都 懂 得 音 樂, 因 為 爸 媽 都 教 音 樂, 所 以 我 們 很 習 慣 的 一 種 想 法——彈琴比吃飯重要。雖然我們大部分孩子也 是不喜歡,覺得好痛苦,但還是習慣了。」其豎 琴老師——著名豎琴演奏家樂平秋其時是鄰居, 看兩歲于丹小手的尾指特別短,推介她學豎琴, 但 亦 勉 勵 她 之 前 需 要 好 好 學 習 鋼 琴 打 好 根 基。 「我到十歲才開始學豎琴,一學已是標準尺寸的 豎琴」,當時矮小的她和體積龐大的豎琴相映成 趣,「記得要在琴櫈上加上墊子,才能勉強彈奏 到,但彈豎琴的感覺是,我真的一彈便愛上」, 再加上學豎琴的人稀少,令她生出一份優越感, 亦成為堅持下去的動力。她分享到第一次參加世 界 豎 琴 大 賽 也 是 很 難 忘 的 經 歷 ,「 9 0 年 在 法 國 , 當日現場位位高手如雲,一如走入大觀園。」她 十九歲以高中生的身份隨學校出國演奏,那次收 穫良多,尤其在大會上遇見兩位日後成了她在美 國留學的老師。及後她曾經歷過高低起跌,一如 大部分音樂家也曾經歷的,有過一刻想放棄的念 頭,「但我又想起自己除音樂以外甚麼也不懂, 想想還是得堅持下去。」于丹笑道。 幸 好 選 擇 堅 持 下 去, 她 其 後 陸 續 在 大 型 賽 事 勝 出, 更 在 27 歲 那 年 摘 下 美 國 國 際 豎 琴 大 賽 的 金 獎,贏得一部 24K 包金 Lyon & Healy 豎琴。此


17

于丹 小檔案

b

c

次大賽後,演奏邀約不斷,卻令于丹萌生起將重

必 須 環 抱 著 它,「 你 和 它 的 關 係 於 是 變 得 很 親

心放在教學方面的想法,「感到年紀大了,體力

密。有小孩的會特別明白,你抱著他雖然覺得很

上應付不到走訪不同國家的巡迴演奏」,其後更

重,但你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學豎琴也一樣,

隨丈夫移居香港,自那時起在本地積極推廣豎琴

雖然有時很難駕馭,但會有一種滿足感。」都說

音樂,現時是香港豎琴堡的音樂總監。

學豎琴的女生都是美美的,所以吸引了很多女生 來 學, 然 而 于 丹 也 有 一 些 男 學 生, 雖 然 為 數 很

有人說豎琴是一種很難駕馭的樂器,音域廣闊之

少,卻彈得很好,可能因為演奏是一件很花體力

餘,卻像沒有一個準則,問于丹想學豎琴的話,

的事,一如運動員,要很專注用神。談及豎琴教

又有沒有甚麼先決條件?「其實也沒有所謂一種

學的事,于丹總是一臉滿足,她坦言在教學之外

先決條件,就我的例子而言,反而彈鋼琴我彈不

和不少學生也成了朋友,令他們愛上豎琴亦給予

到八度,豎琴的弦比鋼琴的鍵窄,令我彈十度也

她很大的安慰,而她的小女兒也開始愛上豎琴。

沒 問 題, 我 學 鋼 琴 的 限 制, 在 學 習 豎 琴 上 消 失

于丹自言不時勉勵學生,「先不論你彈得怎樣,

了。」她認為豎琴適合不同人士去學,她的學生

音樂都可成為你生命的支持。工作再忙,給老闆

從三歲至三十多歲也有,反而唯一要求,是手指

罵, 只 消 彈 一 首 五 分 鐘 的 歌, 便 有 洗 滌 心 靈 之

的骨頭不能太軟弱無力,「香港很多孩子的手指

效。 更 可 從 現 實 生 活 中 抽 離 一 刻, 進 入 另 一 空

骨太柔軟,這會令他們很難彈得好,難以發力及

間,享有一刻寧靜。」

支撐。」她形容彈豎琴有其用力的方式,當人抱 著琴的時候,「地心吸力會把你拉下來,所以一 開頭學可能是感覺怪怪的,那種力度不易拿捏, 不過習慣以後便會上手。」她有一些成年學生, 廿多三十歲,初學時很認真,但也太緊張,於是 她要想辦法讓學生放鬆下來,「我覺得自己其實 也不只教音樂,而是教他們對生命作一番調整, 有點像一種音樂治療。」她笑道。

a 邀豎琴演奏家于丹蒞臨香港電台舉行現場音樂會,與樂迷近距 香港電台第四台「駐台演奏家」系列載譽回歸,大會 3 月份誠 離接觸。

b 來演奏長笛的李丹微(圖右)與拉奏中提琴的何珈樺(圖左)

3 月舉行的香港電台第四台「駐台演奏家」于丹音樂會同場也請 跟主角豎琴演奏家于丹(圖中)合奏。

而 豎 琴 在 她 眼 中, 最 獨 特 的 地 方, 除 了 外 表 的 美,及一彈便有美麗如流水的感覺,彈奏時你是

c 名會,讓樂迷與她作近距離接觸。

音樂會後,大會為香港電台第四台「駐台演奏家」于丹舉辦簽

于丹於 2001 年在美國「國際 豎琴大賽」中,從十四個國家 三十七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勇奪 「金獎」,為首位華人在國際豎 琴大賽中獲得最高榮譽獎項,獎 品包括一台為是次大賽特別製 造 的 24K 包 金 Lyon & Healy 豎 琴。于丹出生於瀋陽一個音樂之 家。六歲開始學鋼琴,十歲學 豎琴,考入瀋陽音樂學院後跟 隨樂 平秋教授研習豎琴演奏。 於 1993,于丹年前赴美國皮巴 迪音樂學院進修,師承 Dr. Ruth Inglefield,並考獲學士及碩士學 位。隨後就讀印地安大學,師從 當 代 豎 琴 泰 斗 Susann Mcdonald 攻 讀 藝 術 文 憑。 於 1995 和 1996 年于丹連續兩年在美國豎 琴協會的 Anne Adams 比賽中獲 首獎。她曾於美國、歐洲及亞洲 舉行獨奏會、室樂音樂會。於紐 約林肯中心的 Alice Tully Hall 及 倫敦的 Wigmore Hall 的演出更大 獲好評。近年于丹亦有參與香港 科技大學與香港管弦樂團、藝術 總監盛宗亮先生呈獻的「創意間 的親暱」、以及著名琴廠「Lyon & Healy 150 週年慶祝音樂會」 及悉尼「世界豎琴大會開幕音樂 會」的演出。于丹曾於美國各 地,中國各大音樂學院,以及倫 敦的《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 「大師班」。自 2008 年來港教 授,她的學生在法國、日本、美 國、俄羅斯、塞爾維亞、韓國、 中國及 香港舉辨的多個國際和 全國比賽中屢獲殊榮。2013 年, 于丹為於印第安納大學舉行,享 負盛名的美國國際豎琴大賽擔任 評判。她灌錄了兩張獨奏 CD 及 一張 DVD,分別 為《夜鶯》、 《春江花月夜》及《于丹 – 現 場演奏會》。于丹現為香港豎琴 堡音樂總監及香港演藝學院豎琴 導師。亦是 2017 年於香港舉辨 的世界豎琴大會籌組委員會聯合 主席。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盛事和奇觀 王天仁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踏 入 4 月, 藝

或動物園內的奇珍

術界朋友都稍稍能

異獸可算日常例子

喘 一 口 氣 了, 因 圍

之 一。 大 型 藝 博 會

繞著大型藝博會的

呢? 在 公 眾 而 言,

一 連 串 活 動, 甚 至

除 了 是 盛 事, 實 也

官方機構也因湊熱

是奇觀一種──

鬧而衍生的忽然藝

「 嘩! 你 睇, 咁 又

術 月 通 通 落 幕 了。

叫 藝 術 喎 …」「 喂

急 趕 到 來、 匆 匆 離

喂! 快 啲 過 嚟 影 吓

去的一籃子盛事過

呢 舊 嘢 啦! 值 幾 百

後, 除 了 衣 香 鬢 影

萬 架 …」「 哎 呀!

的 派 對 疲 勞 之 外,

連阿邊個邊個明星

究 竟 留 下 了 甚 麼?

都 嚟 咗 呀!」 以 上

香港政府對藝文甚

對 白 和 行 為, 不 難

至 體 育 發 展 的 大 方 向 ——「 發 展 為 世 界 級 大 都 會 及

在藝博會內耳聞目睹,反正哪管他藝術不藝術,在

盛事之都」又是否你我所願?

作 品 面 前 Selfie 除 了 是 追 逐 存 在 感, 也 是 奇 觀 紀 錄 立 此 存 照 嘛, 放 在 社 交 媒 體 引 來 大 家 俾 Like 或

盛事 「 盛 事 」(mega events) 二 字, 光 聽 見 已 讓 人 熱血沸騰、腎上腺颷升。熱鬧派對、觥籌交錯、萬人 空巷,市面一片歡欣喜慶,誰都嚮往參與吧?然而喧

留言互動,何樂而不為?但奇觀式到此一遊後,大 眾對藝術的看法是否有任何轉變? 所 謂 英 雄 慣 見 亦 常 人, 再 奇 再 刺 激 的 東 西 看 多 了不外如是,麻木之後,有甚麼東西能令人動容?

囂過後,剩下來的是甚麼?所謂一仗功成萬骨枯,諸 如奧運會、世博會等全球觸目之盛事,由籌辦到結束,

深耕細作

幾年下來耗費的人力物力,往往與效益不成正比,還

燦 爛 總 會 歸 於 平 淡, 盛 事 奇 觀 如 水 過 鴨 背, 最

未計過程間對民生影響,及種種善後安排不周下產生

動 人 的 電 影 來 自 生 老 病 死 人 間 尋 常, 最 深 刻 的 美 學

的浪費和副作用…如是者,一個「盛事之都」究竟會

感 受 原 來 是 天 地 悠 悠 一 念 之 間。 日 本 的 簡 煉 精 緻、

是何種模樣?日日都開派對的地方,還適合人住麼?

台 灣 的 文 青 慢 活、 韓 國 的 都 市 節 拍 … 在 全 球 化 的 影

月月都期望吸引遊客來的地方,本地居民的福祉其實

響下,要避免變得面目模糊,靠的又豈是盛事奇觀?

還有受到重視嗎?一年一度以商業掛帥的密集式藝術

與 其 追 逐 外 在 表 面 虛 榮, 不 如 蘊 釀 內 在 深 耕 細 作。

盛事,又會否慢慢變成一窩蜂「做爛市」的源頭?

每 年 才 來 一 趟 藝 術 大 爆 炸, 哪 管 炸 出 怎 樣 炫 目 瑰 麗 的 色 彩, 終 歸 是 十 曝 一 寒; 倚 靠 外 來 消 費 旅 遊 探 奇

奇觀 「 奇 觀 」(spectacles), 即 以 能 挑 動 大 眾 好 奇之事作招徠,那些電影院的 4D5D6D 影像效果,

好 新, 何 不 扶 植 內 在 需 求, 搭 建 藝 術 文 化 之 橋 樑 於 尋常百姓日常?


19 雕文 嵐女

女人怕怕 每年三月,總有不少女性藝術家專題講座。

承 認 現 在 的 藝 術 權 力 還 在 男 性 主 導 的 架 構 下, 姐 妹

今 年, 蔡 仞 姿、 何 倩 彤 和 我 作 為 部 份 受 邀 研 究

們 首 先 要 團 結, 再 讓 男 人 們 心 甘 情 願 地 來 聽 聽。 一

對象的藝術家,分享三種各異的藝術成長經歷。同一

看 女 性 議 題, 不 少 男 藝 術 家 早 已 反 眼, 說 這 種 討 論

場 合, 還 有 研 究 報 告 分 享 會。 研 究 以「 香 港 從 1960

太落伍了,現在還在談男女平等?不是也有女特首,

年代起的女性藝術工作者的地位及代表性總覽」為

女 行 政 總 裁 嗎? 如 果 有 一 天, 類 似 的 討 論 會 有 超 過

題, 由 英 國 劍 橋 大 學, 默 里. 愛 德 華 茲 學 院 的 新 學

一半的男性觀眾,那一定才是轉話題的時候了。

堂 藝 術 收 藏 庫, 與 亞 洲 藝 術 文 獻 庫 合 作, 花 了 兩 年

多 年 來, 香 港 圈 中 人 都 害 怕 觸 動 這 條 敏 感 的 神

時 間 搜 集 資 料 編 寫。 其 中 不 少 數 據 讓 人 嘩 然, 例 如

經 線。 啟 動 這 次 研 究 的 人, 反 而 是 英 國 的 策 展 人,

座 落 香 港, 動 用 香 港 納 稅 人 資 金 所 建 造, 號 稱「 旨

Eliza Gluckman。她自稱是女性主義者(Feminist)

在發展成為全球其中一所最具規模的現代及當代視

,但是她放手與香港非女性主義的研究人員黃小燕

覺文代博物館」 [1] :M +博物館,藏品所包括的香港

合 作, 既 有 火 花 亦 有 寬 容 度, 這 才 產 生 了 平 衡 點:

女藝術家人數只佔 2.4%。不知道是否香港女性藝術

研 究 對 象 以 年 代 劃 分, 並 不 以 創 作 類 型、 議 題 來 分

家 的 水 平 實 在 太 差, 還 是 西 方 白 種 男 人 的 精 英 決 策

類。除了舉辦展覽和這場講座公佈她們的研究結果,

太 強, 自 從 M + 主 導 了 最 近 三 屆 威 尼 斯 雙 年 展, 再

黃 小 燕 也 發 表 了 其 他 研 究 文 章, 論 述 其 他 書 籍 如 何

沒 有 一 位 女 性 藝 術 家 在 此 國 際 盛 事 中 展 出。 當 日 的

呈現香港的女性藝術家。 [2]

研討會請來了 M + 女策展人來討論,可惜那種帶著

我 不 相 信 單 憑 藝 術 創 作 可 以 改 變 社 會, 藝 術 家

官 腔 的「 拖 」 字 和「 賴 」 字 訣, 使 大 家 都 打 消 再 追

的 長 處 是 提 出 問 題 和 思 考 方 向。 但 是 改 變 社 會 的 觀

問下去的意慾。

點 要 靠 各 界 協 力。 就 算 是 從 政, 也 要 慢 慢 累 積 群 眾

另 一 廂, 觀 眾 席 上 亦 不 乏 活 躍 的 女 性 藝 術 家,

經 驗, 才 能 付 諸 行 動。 這 樣 的 研 究 不 會 讓 藝 術 圈 馬

質疑研究的方法是否太簡單以及沒有討論女性主義

上改變,下一屆雙年展就變成女藝術家個展。但是,

藝術家或是以女性角度和關注點為出發的藝術家,是

研 究 將 事 實 放 在 眼 前, 讓 大 眾 關 注, 讓 掌 權 者 汗 顏

否 太 不 全 面 了。

。也許他們連心

這不但掀起了討

虛 也 沒 有, 然

論 高 潮, 還 在 網

而, 這 些 數 據 絕

上 繼 續 發 酵。 可

對是將來論述的

見藝術家姐妹們

鐵 證, 誰 也 無 法

還真不少關心此

再抵賴了。

事 的。 可 惜 研 討

但 願 不 久

會上的男聽眾廖

的 將 來, 這 個 話

廖 可 數, 滿 滿 的

題真的成為歴史

二 百 個 座 位, 還

古 董, 不 用 再 提

不到百分之十是

了。

男 性。 如 果 大 家 部份研究數據。

林嵐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1] 羅 M + 博 物 館 網 站:https:// www.westkowloon.hk/tc/mplus 2018 年 3 月 14 日。 [2] 亞 洲 藝 術 文 獻 庫 網 站:https:// aaa.org.hk/en/ideas/ideas/archivefive-invisibly-yours 2018 年 3 月 14 日。


20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創作 雜記

粵語先詞後曲 伍卓賢 音樂創作人,喜歡旅遊, 愛好新鮮事物,曾於日 本及荷蘭留學。

現今的粵語歌曲創作絕大部份都是以先曲後詞

律是歡樂的,就很難填上悲傷的題材。曾聽過一些

的方法完成。原因是廣東話聲調變化很多,而聲調

旋律很優美的歌但給填上了奇怪題材的詞,又或是

的偏差有時會令歌詞變成別的意思。所以如果先有

溫婉的旋律配上突兀的用詞都會大煞風景。就是因

廣 東 話 歌 詞 後 譜 曲 ,旋 律 的 限 制 很 大 ,創 作 難 度 高 。

為旋律與歌詞的關係很密切,作曲的不能只為了旋

偏偏最近我就有兩個新作品是要以廣東話先詞

律的創作而忽略文字意境,填詞的不能只重內容而

後 曲 去 創 作 。其 一 是 要 為 李 清 照 的《 聲 聲 慢 》譜 曲 ,

無視旋律所帶出的感覺。所以無論是先詞後曲還是

另外就是和詞人岑偉宗合作為一舖清唱而寫的新

先曲後詞,兩者宜配合。當然還有編曲的配合也不

作 。雖 然 宋 詞《 聲 聲 慢 》和 岑 偉 宗 的 新 詞 風 格 各 異 ,

容忽視,但這個題目留待日後再討論。

但是譜曲的方法也是相近。

好,當我把文字讀了多遍,掌握了文字中的音

首先我會反覆去把文字讀多遍,以感受其意境

樂感,然後我就要去設計音樂的結構和分段。例如

和音樂感。對,文字本身會帶有音樂感,因為除了

哪一段文字屬鋪陳,哪一段文字該是副歌,哪一段

有聲調的高低起伏之外,文字亦帶有節奏,同時段

是 高 潮 ,哪 一 段 該 轉 到 結 尾 等 。有 了 結 構 上 的 設 計 ,

落的起承轉合也引領出音樂上的結構。文字本身和

才根據文字的音調配上旋律,效果會更好。而雖說

音樂的關係很密切,有些文字的分句和音調較易譜

歌詞的聲調高低起伏限制了旋律創作,但少許一字

曲, 有 些 較 難。 反 過 來 說, 如 果 是 先 曲 後 詞, 旋 律

多音的應用、整個詞彙的高低調配和節奏的安排,

也會或多或少引導著歌詞的方向,簡單來說例如旋

都可以令旋律變化豐富起來。


21 太陽下 的吞吐

藝術與自由(2) 香港兩位藝術家化名張鹿鳴和李鳳儀被邀參加

der Deutsche Kunst 畫廊展出時, 「策展人」Adolf

今年港深城市建築雙年展,作品於羅湖分展場展出。

Ziegler 刻 意 把 650 件 作 品 排 成 上 下 兩 三 行, 擺 得 密

張先生在一幅玻璃牆鋪上一層薄英泥,以塗鴉手法寫

密 麻 麻、 歪 歪 斜 斜, 並 把 作 品 解 說 寫 在 牆 上, 而 非

上「粉飾太平,風一吹甚麼都沒了。」因為諷刺味濃,

慣 常 的 整 齊 四 正 印 刷 説 明。 這 樣 做, 目 的 就 是 要 公

主 辦 單 位 自 動 粗 暴 地 用 黑 油 蓋 上「 粉 飾 」 兩 個 字。

開 羞 辱 和 矮 化 這 些 藝 術 品。 納 粹 的 美 學 認 爲, 所 有

李小姐的作品是將展場改變成所有人的活動空間,牆

猶 太 人 和 共 產 黨 人 的 創 作 都 是 污 穢 的、 病 態 的、 不

上同樣寫了大段粉筆字,其中提及展場於三個月後結

道 德 的、 醜 陋 的、 並 且 充 滿 毒 素。 這 批 藝 術 家 全 都

束,它將會變成一萬元租金的娛樂場所,可能是因為

被 形 容 為 精 神 病 患 者、 罪 犯、 妓 女、 無 政 府 主 義 者

「洩露國家機密」,所有粉筆字全部被抹去。結果,

和 瘋 癲 的 人。 因 此, 他 們 的 畫 風 被 評 為 不 夠 正 統:

兩人退出展覽。這種審查,將來可會在香港發生嗎?

一 是 將 人 物 嚴 重 扭 曲, 如 Nolde、Kirchner 和 Ensor

1933 年 1 月 31 日 獨 裁 者 希 特 拉 上 台, 同 年

等; 一 是 抽 象 到 只 剩 下 線 條 和 色 彩, 如 Kandinsky、

9 月, 他 委 任 Joseph Goebbels 出 掌 類 似 文 化 局 的

Klee 和 Picasso 等; 又 或 者 作 品 內 容 充 滿 痛 苦 和 批

機 構, 並 進 行 一 次 德 國 文 化 大 清 洗, 將 一 些 他 認 為

判, 如 Beckmann、Grosz 和 Dix 等。 希 特 拉 認 為,

不 夠「 純 淨 」 的 書 籍 燒 掉, 剝 奪 看 不 順 眼 的 藝 術 家

現代主義美學是一場騙局,污染德國文化精神,他極

和 音 樂 家 老 師 的 教 席。 此 後, 只 有 文 化 局 的 成 員 和

之崇尚希臘神話太陽神阿波羅神的理性、秩序和純淨

「 純 」 德 國 人, 才 有 資 格 從 事 文 化 產 業。 至 1935

精 神; 又 排 斥 酒 神 狄 奧 尼 索 斯 的 非 理 性、 混 亂 和 感

年,文化局成員數目達到十萬。1937 年 6 月 30 日,

性。 希 特 拉 鍾 情 古 典 風 格, 例 如 他 心 儀 藝 術 家 Adolf

Joseph Goebbels 委 派 負 責 視 藝 文 化 部 的 頭 目 Adolf

Ziegler 的三聯畫 《The Four Elements》,畫中四個

Ziegler 成 立 一 個 6 人 小 組, 從 全 德 國 的 博 物 館 中,

裸女非常圓潤寫實,每一吋畫面的筆觸都細緻精確,

沒 收 了 5,000 多 件 被 認 為 是 屬 於 現 代 派 的 作 品, 當

構圖工整簡潔,四平八穩。相反,另一張三聯畫 Max

中 包 括 多 位 德 國 表 現 主 義 大 師 級 的 藝 術 家 的 創 作:

Beckmann 的《Departure》卻被批評為拙劣和腐敗的

Heckel 759 件、Emil Nolde 1,052 件、Ernst Ludwig

作品。

Kirchner 639 件、Max Beckmann 508 件, 其 他 還 有

學生也許不知道希特拉曾經報考過德國的藝術

Marc Chagall、James Ensor、Henri Matisse、Pablo

學院,但被拒於門外。有些人認爲,如果當年希特拉

Picasso、Kandinsky、Otto Dix、George Grosz、

成功入讀藝術學院,世界可能多了一個藝術家,而不

Oskar Kokoschka 和 Van Gogh。 另 外, 為 了 進 一 步

是一個獨栽者,而人類歷史會是另一個版本。

貶 低 現 代 藝 術 的 價 值, 這 小 組 從 32 間 博 物 館 的 藏 品 中, 抽 出 共 650 件 繪 畫、 雕 塑、 版 畫 和 書 籍 等, 在 短 短 20 天 內, 搞 了 一 個 藝 術 史 上 著 名 的 大 型 展 覽 《Degenerate Art》,在 1937 年 7 月 19 日於慕尼黑 開幕,至同年 11 日 30 日結束。之後還在其他德國和 奧地利城市巡迴展出,總共吸引了二百多萬名觀眾! 《Degenerate Art》 在 慕 尼 黑 狹 窄 擠 逼 的 Haus

希特拉作品 Farmstead, 1914

楊秀卓 畢業於香港大學比較文 學系,曾任教中學視覺 藝術科十八年,參加過 多次聯展及個展,兼擅 繪畫、雕塑、裝置藝術、 行 為 藝 術、 演 戲、 陶 瓷 等。 十 多 年 來, 不 停 參 與多個大型社區藝術活 動, 對 象 多 為 年 輕 人, 近年則轉向以藝術介人 城市空間和社區,探討 人與環境的關係,並反 思自主生活的可能性。


22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 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

感受暗黑生命之詩

© Pascal Victor

電郵 : prism@arts-news.net 電話 : +852 2111 1192 傳真 : +852 2975 3146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1B 室

■ 文:賴閃芳 ■ 攝:Pascal Victor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www.iatc.com.hk

偏 暗 而 冷 凝 的 觀 眾 席, 伸 手 極 其 量 只 見 到 朦 朧 的 五 指。 台 面 有 一 個 與 舞 台 一 樣 闊、 白 色 的 反 光 拱 頂, 而 拱 頂 以 上 用 黑 幕 遮 蓋 著。 舞 台 儼 然 一 個 白 色 的 山 洞, 除 此 以 外 空 無 一 物。 導 演 以

極 慢 的 速 度, 感 覺 多 於 數 分 鐘, 去 調 暗 觀 眾 席 的 燈 至 全 黑, 故 意 營 造 如 此 昏 暗 的 環 境, 好 讓 觀眾的心神定下來。

這 樣 做 是 有 其 必 要 的, 因 為《 夢 與 狂 妄 》 十 分 細 緻, 變 化 相 對 慢 而 細 微, 對 觀 眾 的 專 注 力 及

投 入 度 要 求 極 高。 筆 者 相 信 有 相 當 部 分 的 觀 眾, 不 會 喜 歡 這 個 作 品。 的 確, 若 入 場 是 為 了

找 尋 驚 喜 及 娛 樂 的 話, 這 作 品 一 定 讓 人 失 望。 作 品 以 奧 地 利 詩 人 佐 治. 特 拉 克 爾(Georg

Trakl) 的 詩 作 為 文 本, 非 故 事 與 非 線 性 的 敘 述 已 經 讓 人 難 以 捉 摸。 大 部 分 時 間, 演 員 都 是 第四十六屆香港藝術節 《夢與狂妄》 2018 年 3 月 9 日 8:15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在 昏 暗 的 舞 台 上 演 出, 觀 眾 大 概 只 看 到 他 身 體 的 姿 勢, 面 部 表 情 則 很 模 糊。 導 演 營 造 出 來 的

黑 暗 環 境 奪 去 了 我 們 的 視 覺, 最 後 只 有 依 賴 聽 覺、 視 覺 及 全 神 貫 注 去 感 受。 若 要 形 容 演 出 的 畫面,我會認為是類似當我們注視著光源,然後閉上眼睛所看到的殘光一樣迷濛。


23

靜謐的森林、深藏黑暗中的秘密、無盡的痛苦

讓他的聲線能準確表達那些感受。演員所「扮演」

及死亡的陰霾是特拉克爾的詩作裡永恆的意象。特

的,在筆者的角度而言,不是詩人特拉克爾本身,

拉克爾 27 歲自殺而死,一生糾纏於濫藥、酗酒及

而 是 詩 歌。 這 或 許 並 不 是 最 佳 的 詞 語, 與 其 說 是

亂倫,他將所有常規打破,但他並不是瘋狂。從詩

「扮演」角色,演員其實在舞台上經歷,甚至活出

作中,我們感受到詩人洞察了自身的慾望和幻想,

作 品 所 帶 動 的 情 感, 並 有 技 巧 地 以 身 體 及 聲 線 表

也領略了黑暗的意義,坦然地走向死亡,獲得了真

現出來。演員在此刻,是詩歌與觀眾間的橋樑及中

正的恬靜:

界。 可想而知,這個作品的整體節奏是慢而沉重。

墓中的骨骸走下樓梯,

導演在幾處以微弱的紅色、藍色及黃色的光照亮了

小山旁折斷的十字架默默無言,

舞台,擴闊了空間,讓觀眾的視點不只集中在演員

紫紅的晚風,散布檀香霧的甜蜜。

身 上, 使 作 品 的 節 奏 有 了 變 化。 雖 然 特 拉 克 爾 被 稱 為 黑 暗 詩 人, 但 常 常 以 顏 色 入 詩。 紅、 藍、 銀

啊你們,黑漆的口中破碎的雙眼,

白、金黃是常見的顏色,有研究指出,藍花在特拉

當孫子在溫和的瘋狂裡

克爾的作品象徵秘密、永遠可望而不可求的慾望、

孤獨地思索更黑暗的末日,

以及他母親瑪利亞;「白色」或許是代表妹妹格蕾

頂空寂靜的上帝合上藍色的眼瞼。

特,而「銀白」意味著罪惡的淫慾,例如「血從妹

妹 銀 白 的 傷 口 緩 緩 湧 出, 而 一 陣 熾 熱 的 雨 淋 濕 了

——《黑利安》

我……」。 當了解詩人的作品及其人生,就能意會到,導

筆者特別欣賞燈光細節的處理,這次不是使用

演銳意要營造詩人心中的 暗黑而寧靜的世界,借

劇場慣常用掛在觀眾頭頂上所見的光源,估計因為

舞台讓觀眾更加接近詩作的靈魂。而觀眾不單是旁

那些設備光度太強而不合適;同樣道理,字幕的光

觀者,更是活在這洞穴裡的人,聆聽這個洞穴裡,

也被調暗。為了保持觀眾席的黑暗,觀眾頭上只有

深埋著普世人所共有的恐懼、矛盾與夢的回音。

觀眾席燈,並沒有其他光源。而在舞台最近觀眾席

導演為了建構詩的境界,不在詩歌的文字/意

的邊緣上,裝置了一條長長木箱,相信入面是類似

象上,反而從感官設計上入手:燈光調暗讓黑暗籠

LED 的光帶,來製造微弱的顏色。這讓我一邊看,

罩舞台與觀眾席;至於寧靜的氣氛,作品所用的是

一邊想起 James Turrell 的裝置作品。

聲效而不是配樂,沒有明顯的旋律之餘,也偏向低

在導、演及設計各方面,《夢與狂妄》是簡約

沉而穩定的音調,觀眾的心跳與呼吸自然而然慢下

劇場中的佳作;是詩與劇場結合的一個好例子。但

來。導演選擇用獨腳戲形式,由一位男演員慢慢讀

不得不承認,雖然對德國文學有興趣,但筆者孤陋

出詩句,他的聲音在如此黑暗與靜謐的環境下,更

寡聞,在入場前對詩人認識幾乎是零。看畢演出,

為響亮。恐懼、痛苦、沉鬱、喜悅與期望,所有詩

再去查找詩人的資料後,才能細味到作品的細節。

歌承載的情感只能靠他的聲線傳遞。縱然演員有動

在缺乏文化基礎下,同時作品又要求觀眾如此專注

作及台位,但整體而言是簡約的,更不是具象的。

地聆聽與感受,席上的我,以及為數不少的觀眾,

動作此刻或許為了喚醒演員對情感的身體記憶,好

都看得確實有點吃力。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坐像》相對應。由此可見康多的畫風因而 深受影響,把藝術慣用語彙置於趣怪荒謬 的嶄新語境裡,再混合融入具象繪畫的肌 理,既為肖像畫注 入生 命 力, 也 在 幽 默 之 間顛覆了這個類別。 兩 人 都 愛 繪 畫 人 物, 畢加索喜畫身邊人如家人和戀人,康多則 以 真 實 世 界 為 靈 感, 結 合 虛 構 人 物 為 主 題,嬉皮士是他尤 為熱 衷 的 題 材 之 一。 畢 加索以戲謔的方式表現對於現實的視覺感 知,其表現對象往往被定格在一個個充滿 情感衝突的瞬間。其後康多重拾了這一視 覺和心理脈絡,然而兩者之間在語境架構 上有顯著的區別,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強調 的是一種新的觀看方式,他把物體和人物

e

拆解為一個個塊面,以體現同一時間和空

d Pablo Picasso, L'homme à la pipe (Man with a Pipe),

間所看到的不同視角,從而突顯畫布的平

boat), 1938 © 2018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面性。而康多則更 注重 心 理 感 知, 亦 更 接

c TPablo Picasso, Maya Au Bateau (Maya with the

近後現代主義。其視覺手法通過立體主義

George Condo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來勾劃自己的興趣點,即所表現的個體和

b George Condo, The Escaped Hippie, 1934 ©

正在觀看作品的觀眾的心理狀態。再者與

Marie-Thérèse), 1932-1934 © 2018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畢加索以空間為主體的方式不同,康多所

a Pablo Picasso, Tête de Marie-Thérèse (Head of

描繪的是人的全部情感潛能。 年 對 於 康 多 來 說 可 算 是 個 豐 收 期, 2016 作品取得了亮眼的市場表現,在拍賣價格 位居前十五位的作品中,有多達五件為新 I》 V

入 榜 的 作 品。 至 去 年 在 紐 約 蘇 富 比 拍 賣 年 繪 畫 的 作 品《 壓 縮 2011

1968© 2018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e TGeorge Condo, Princess, 2008 © George Condo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會上他於

( Co m pressi o n IV )力壓前一年以二百 萬美元締造的歷史最高成交價,以四百萬 美 元 易 手, 領 銜 其 作 品 拍 賣 價 格。 到 上 月 在 倫 敦 佳 士 得 拍 賣 會 上, 尺 幅 略 小 於 《壓縮》的另一幅畫作《運動中的形象》 ( Fi g ures i n M ot i on )以二百六十萬美 元 成 交, 進 一 步 奠 定 他 在 拍 賣 市 場 的 地 位。可見正值颳起的一場席捲全亞洲的康 多熱潮,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E 25


當然蘇富比也有留意此趨勢,所以特意把 康多拉攏和畢加索一起作展售,而畢加索 固 然 悠 來 已 久 已 備 受 亞 洲 藏 家 的 肯 定。 從早期日本藏家的熱烈購藏,到現在他們 主要轉為委託,而中國和東南亞等多國的 藏家則爭相納藏。展售會呈獻四十多幅出 自畢加索和康多的肖像畫,其中包括去年 在紐約拍賣以三億五千萬港元成交的畢加 索 著 名 畫 作《 女 子 坐 像, 藍 色 裙 子 》, 另 外矚目的還有他為女兒瑪雅所繪的肖像畫 《 瑪 雅 與 船 》 和 康 多 的《 公 主 》。《 瑪 雅 與船》充滿幾何圖案的拼湊,臉龐位置突 年 的《 公 主 》 為 康 多 初 期 的 2008

出, 顏 色 和 構 圖 豐 富, 是 典 型 畢 加 索 風 格。 而 「 莢 果 人 」 ( Po d Painting ) 系 列, 結 合「莢果人」與真 人肖 像, 以 類 似 卡 通 人 物造型的方式表達,足見他在肖像畫中引 入當代文化元素。從他的畫中既可找到蘊 含傳統藝術元素的古典繪畫構圖,而通過 卡通的臉龐又可看見當中的流行元素。他 擅長將現實解體,然後再將相同元素重新 組合為新現實,從而 帶 來 無 盡 的 可 能, 而 這些可能就構成了他畫面的趣味性。展售 1 9 9年 8

T h e Escaped

會上康多另一幅重量級作品屬於 創 作 的《 逃 逸 的 嬉 皮 》( Hi ppi) e 。畫面呈現了一個在月光下奔跑 的身影,他的臉龐像 極 了 一 位 卡 通 人 物, 身上穿著一件花俏的短袖圓領汗衫,那正 是嬉皮士的象徵,而肩上背著一個沉重的 黑包。他面露驚懼,似 乎 畫 面 外 有 人 追 趕 著他,三顆釘子整 齊劃 一 地 釘 在 其 背 上, 猶如在玩一場飛鏢遊戲。 生 於 1957 年美國的康多為當代最具創意 的藝術家之一,從眾多風格迥異的歐洲藝 術 家 前 輩 身 上 獲 得 啟 發, 畢 加 索 正 是 其 中之一,因此不難在其作品中看見畢加索 1 9 3年 9 的《 女 子

的影子。尤其是《公主 》 描 繪 眼 睛 融 合 的 正 面 及 側 面, 與 畢 加 索

24

c

d


23

AE B

b

rt

ook

xhibition 藝術之書 展覽全紀錄


Fa ce - Off: Picasso / Cond」 o、 」 Ex pa nde d Po rtrait Compositions

Face-Off: Picasso /

文、攝:林琬娸 ▪ 圖 : 蘇 富 比 S|2 藝術空間 ▪

喬治.康多首度來港雙個展:

「 「

藝 術 空 間 的「 S|2

與 Skarstedt

畫廊於香港海事博 Sprüth Magers

」展售會於三月十六日開幕僅一週後,緊 Condo

蘇富比

22

所追捧。

跳。」 或 許 正 如 這 位 藏 家 所 述, 故 康 多 廣 為 亞 洲 藏 家

情 緒 的 起 伏, 故 看 莫 奈 不 如 看 康 多 時 心 撲 通 撲 通 的

奈, 奈 何 年 紀 大 了, 眼 睛 看 到 強 烈 色 彩 時, 才 能 帶 起

個 空。 現 場 聽 到 藏 家 遺 憾 地 說「 在 年 輕 的 時 候 收 藏 莫

好 些 藏 家 就 算 在 開 幕 日 到 來, 都 已 經 棋 差 一 著、 撲 了

所 以 這 樣 說 皆 因 展 出 共 十 三 件 作 品 皆 全 悉 數 售 出, 有

代 表 更 言 若 有 憾 地 說「 早 知 多 帶 些 作 品 來 」, 他 們 之

一 股 混 沌 而 癲 狂 的 能 量, 爆 破 蔓 延 至 畫 面 之 外。 畫 廊

一 邊 小 廳 裏。 扭 曲 的 面 龐 和 抽 象 的 身 體 彷 彿 被 注 入 了

相 同 的 風 格。 大 部 分 為 單 人 肖 像, 而 多 人 群 像 則 懸 在

是 康 多 就 博 物 館 的 空 間 特 別 創 作, 呈 現 出 與 以 往 不 盡

目 了 然。 這 組 作 品 包 括 八 件 架 上 繪 畫 和 五 件 紙 本 作 品

博 物 館 偌 大 的 窗 戶 把 外 面 的 自 然 光 引 進, 照 得 空 間 一

展 期 至 四 月 六 日。 和 蘇 富 比 黑 漆 漆 的 環 境 不 同, 海 事

的 首 度 個 展「

物館攜手打造喬治 康 多( )在亞洲 ‧ George Condo 」, Expanded Portrait Compositions

接著

a


xhibition

解 釋。 個 展 開 幕 前, 更 要 求 畫 廊不要多發放作品及展場圖 檔。 確 實 他 們 創 作 的 符 號 衍 生 出 不 同 的 形 態, 這 一 切 不 正 像 是 神 學 裏 的 造 像 形 式 嗎? 從 他 們 的 演 繹 手 法, 亦 不 難 感 受 到 對 儀 式 的 尊 重。 在 畫 廊 的 正 大 廳 擺 放 著 一 根 根 木 柱 子, 抬 頭 的看還以為是身在教堂裏做禮 拜 呢! 木 柱 的 頂 端 雕 刻 著 由 括 號 繁 衍 出 來 的 圖 樣, 有 趣 的 是 當訪客站在柱子之間劃出來的 範 圍 交 流, 親 密 和 私 密 感 悠 然 提 升, 他 們 被 擠 在 一 起, 不 得 不 輕 聲 細 語 地 交 談。 更 特 別 的 是一根根柱子規範了訪客所看 到 的 空 間, 他 們 只 能 窺 見 一 小 撮 掛 在 牆 上 的 作 品, 這 無 疑 引 導 他 們 一 組 組、 依 次 有 系 列、 按 策 展 人 所 願 地 觀 看 作 品。 展 覽陳述著兩位藝術家逾三十年 創 作 的 演 化, 以 及 對 括 號 理 解 的 延 續 和 發 展, 也 許 更 可 以 幫 助外界一窺他們觀念世界的門

吳山專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個展 《引用!引用!引用!》

徑。

展覽全紀錄

展期: 即日至 3/5/2018 地點:漢雅軒(香港中環畢打街 12 號 畢打行 401 室)

E 21


再用正方形對角線為半徑畫出 圓 形, 再 用 括 弧 切 割 成「 小 肥 姘 」, 以 顯 示 人 企 圖「 畫 圓 為 方 」。 本 展 覽 中 有 多 幅 由 數 百 片「 小 肥 姘 形 狀 」 密 舖 平 面 的 「 拼 圖 」, 它 們 的 形 態 似 乎 隱 含著宇宙萬物的規律和自然生 長 的 奧 祕。 最 後 從「 小 肥 姘 」 的 基 礎 出 發,「 北 極( 狐 ) 弧 線」投射到一個更大和實在的 地 域, 存 在 於 其 環 境 內 的 溫 度, 讓 北 極 撇 除 外 在 因 素, 由 「 自 我 」賦 予 意 義 。恆 久 以 來 , 人們都把自己放置在世界的中 心, 然 則 北 極 是 一 個 尚 未 被 中 心 的 立 點。 吳 山 專 和 英 格 認 為 文 明、 政 治、 經 濟 及 生 存 等 都 還在這片還是冰層的洋面上等 待 著, 海 冰 融 化 的 速 度 依 賴 於 人 類 的 活 動, 以 及 在 更 大 程 度 上的自然環境演變所共同導致 的 溫 度, 從 而 重 新 定 義 了 截 然 劃分敵我的關係。 「完美的括號」和以後連接著 演 進 的「 括 旋 」、「 小 肥 姘 」 和「 北 極( 狐 ) 弧 線 」, 在 這 一條可以前溯近三十年的藝術 線 索 之 上, 這 是 一 條 關 於「 他 人 」 和「 我 們 外 部 」 的 線, 或說白點就是我們明白的核心 內 外 圍。 開 始 時 由 概 念 和 幾 何 的 世 界 出 發, 貫 穿 至 真 實 而 有 溫 度 的 社 會 空 間。 吳 山 專 和 英格共同創建出一個以物理形 式 和 觀 念 形 態 構 建 的 世 界, 這 個 世 界 超 越 常 規 官 感, 帶 領 觀 者 進 入 深 層 的 思 考, 甚 至 引 發 他 們 質 疑 自 己 身 處 的 當 下。 然 而, 其 實 夫 婦 倆 並 不 希 望 多 作

20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吳山專是行內公認殿堂級的觀念藝術 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贏得了名聲 與尊敬。對於其作品中極為抽象的幾何 圖案,他的好友中國藝術家邱志傑曾說 「其實內裏有着極強邏輯性的架構。儘 管 如 此, 社 會 公 眾 中 了 解 他 的 藝 術 創 作 與 造 詣 的 人 卻 很 少。」 夫 婦 二 人 曾 在 1 9 9年 2 說 起 對 括 號 的 迷 思「 括 號 彷 佛是用來給甚麼下個定義,或劃下分界 線。然而當括號裏的闡䆁越加越多,兩 邊的括號拉近至相交,符號正如背靠兩 個 C 字, 瞬 間 周 遭 一 切 變 為 無 限。」 這 括 號 由 當 初 的 向 內 括, 變 成 了 向 外 括,而這就是吳山專和英格「完美的括 號 」 的 來 源 。 後 來 一 直 到 了 2 0 1年 1 , 著名評論家高士明希望他們為中國美術 學院的跨媒體學院設計標識,唯一要求 就是要超越「完美的括號」。明明名字 都用上「完美」了,作品固然是難以超 越。吳山專回憶著說「當時我在英格冰 島的老家,那時已在書桌前坐了兩天不 斷地畫,突然英格走過來說:『何不在 兩 個 括 號 上 再 加 幾 筆, 讓 它 變 成 螺 旋 形?』本來「完美的括號」是不能再繁 殖的,因為它已經是完美的,但加入旋 轉 之 後, 它 就 有 了 回 復 的 能 力, 變 成 了 無 限。」 他 們 借 幾 何 學 創 造 出「 括 旋」,以螺旋形延續並超越了「完美的 括號」,而說起來這符號倒像隻蝸牛的 殼。綜觀來說,「完美括號」是一個混 合視覺與哲學的觀念結構,它挑戰我們 固有的,以及處理和整合知識的思維模 式。 此外,展覽還包括「小肥姘」,這也是 他們對其代表作「完美的括號」持續探 索 的 發 現, 亦 是 以 無 限 往 外 延 伸 的 狀 態。 其 結 構 大 致 可 說 是 從 一 個 點 拉 出 一 條 線, 畫 出 以 線 為 邊 長 的 正 方 形,

E 19


吳山專與英格 以觀念與物理建構的藝術世界

入 眼 簾 的 畫 廊, 然 而 今 次 甫 開 門, 帶 來

雅軒是當電梯大門在四樓打開第一間映

文:林琬娸 ▪ 圖:漢雅軒 ▪

——

漢雅軒「引用!引用!引用」 漢 了 疑 惑 是 否 按 錯 樓 層, 怎 麼 跟 以 往 眼 熟 的 門 面 截 然 不 同 呢! 這 次 的 佈 展 可 謂 極 盡 心 思 才 能 把 逾 三 百 件 作 品 全 部 展 出, 靈 活 地 運 用 每 一 寸 空 間, 其 中 更 把 一 個 房 間 的 地 台 升 起, 鋪 面 Inga Svala

的 地 板 更 是 作 品 本 身, 難 怪 藝 術 家 吳 山 專 和 其 妻 子 英 格· 斯 瓦 拉· 托 斯 朵 蒂 爾( )認為其實整間畫廊才算是一件作 Thorsdottir

年 2010

品, 策 展 工 作 絕 不 假 手 於 人。 這 次 的 個 展《 引 用! 引 用! 引 用!》 已 是 漢 雅 軒 自 從 後, 第 三 度 和 這 對 藝 術 家 夫 婦 合 作, 畫 廊 更 在 年, 其 時 他 們 埋 下 伏 線, 1991

今 年 香 港 巴 塞 爾 藝 術 展 上 呈 現 他 們 的 創 作。 是 次個展追溯至

」,是工 Proof Of Work

把 近 三 十 年 的 創 作 生 涯 作 個 紀 錄。 正 如 好 些 紙 本作品,他們稱之為「

作 的 證 明。 紀 錄 當 然 不 只 是 靠 紙 本, 更 有 意 想 不 到 的 媒 材, 例 如 把 仿 似 波 浪 紋 的 結 構 用 鋼 鐵 製 成 雕 塑, 把 那 些 觀 念 的 形 狀 化 為 實 體。 然 而 外 界 簡 化 地 看 作 似 是 波 浪, 對 吳 山 專 和 英 格 來 說, 這 是 他 們 以 重 疊「 振 蕩 圓 」 的 方 法, 在 幾 何 運 算 過 程 中 發 現 的 錯 綜 複 雜 的「 橋 狀 結 構 」。 展 覽 以 一 系 列 精 緻 的 繪 畫 作 為 展 題 的 主 視 覺, 回顧了這兩位藝術家最耐人尋味的繪畫與裝置 作 品。 這 些 作 品 具 精 準 的 數 學 特 性 和 充 滿 玩 味 的 哲 學 思 考, 貫 徹 了 他 們 一 直 以 來 的 創 作 風 格 和方法。

18


xhibition

難得的謙卑 部 分 作 品 不 只 訴 說 出 川 龍 的 故 事, 難 得 是 能 用 謙 卑 的 態 度 創 作, 旨 在 用 作 品 分 享 村 民 的 故 事 或 介 紹 村 中 的 文 化 ; 而 值 得 欣 賞 的, 更 是 創 作 中 給 予 人 交 流 和 相 處 的 機 會, 令 作 品 不 致 自 說 自 話, 令 過 程 成 為 創 作 中 不 可 或 缺、 甚 至 最 為 重 要 的 一 部 分。 而 表 達 出 對 村 中 人 的 尊 重 的, 不 只 是 這 些 作 品 。當 發 現 村 民 認 為 宣 傳 旗 幟 阻 礙 了 通 道 、有 所 不 滿 時 , 團 隊 會 願 意 聆 聽 和 尊 重 村 民 的 意 願, 將 東 西 移 走。 在 當 中, 可 窺 視 到 計劃以人為本的核心,而這其實也應該是藝術創作應有的精神。 也許這種形式,算不上嶄新,香港也不只這麼一個在山野郊外的藝術活 動。唯這樣的態度,我認為在香港仍屬難得。當然也會問︰像「大地藝 術祭」的目的是為吸引人回歸鄉村,以紓緩人口老化的問題;那為何要 介紹川龍,一個行山客常行經、以飲茶聞名之地?大費周章的籌備是否 有必要?但每當想到它確是造就了一些人的相遇、友誼,大抵這些事情 是可貴,無論怎樣都是發生了、比不曾存在過好。利用藝術引人入村的 展 覽 模 式 相 信 未 來 仍 會 愈 來 愈 多 , 縱 然 當 其 始 祖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 祭規模愈來愈大,別的問題隨之萌生,不得不警惕和引以為鑑;惟無論 是在甚麼地方,這種以人為本的初衷終究還是動人的。

伍韶勁《八百八十里的晝夜》

日期: 即日至 12/8/2018 地點: 荃灣前川龍貫文公立學校 荃灣川龍村 黃國才《班房回憶錄》

「邂逅!山川人」

葉啟俊《山旮旯 OK》 陳思光《新新相續》 楊秀卓《田間的故事》

a b c d e

展覽全紀錄

E 17

d

e


又像楊秀卓夥拍朱耀光,觀察到這裡以種滿西洋菜 為特色,冀望發掘關於這方面的歷史和人情故事。 他們採訪了村民羅海東,分享川龍西洋菜的歷史和 種植心得,然後將這段口述歷史以木板刻字形式呈 現,使在川龍涼亭休憩的人們能夠讀到這《田間的 故事》。此外更邀請住在涼亭對面的農莊主人羅國 生寫對聯,這個作品中蘊含的,是對村民的尊重, 也令村外人更認識川龍的特色。 陳思光有天想到可以用川龍的泥土製作可觀賞、也 可使用的陶器,在搜集泥土時村民大鼻哥更駛來剷 泥車幫忙剷泥,於是他就在村民協助下創作了《新 新相續》,創造出一個個別緻的川龍泥茶杯,讓村 民和遊人可透過此杯品茗川龍的味道;而茶杯更會

16

c

送給將搬離川龍的新世代,願即便搬到別處仍毋忘 出生之地。

b


xhibition

貼地的創作 一般白盒子的設置,藝術品總是與周圍環境完全隔離;「邂 逅 ! 山 川 人 」 裡 , 尤 其 是 由 MAD 負 責 的「 在 地 小 記 」, 明 顯的想要把這種作風完全推翻,從大部分作品的意涵裡,可 以觀察到藝術家想要貼地創作,與村民拉近關係之餘,創作 出 切 合 該 地 語 境 的 作 品 。 就 像 葉 啟 俊 的 《 山 旮 旯 OK 》,他 致力收錄由不同年紀的村民挑選、改編成客家話的粵語及國 語金曲,以及數段山歌,邀請村民親身演繹;曲子錄製好後 可在村公所前的電視上點播,有興趣者可以和村民一同唱卡 啦 O, K 作品成為了村內外的人交流的媒介,也增加村外人 對村民的認識。

a

展覽全紀錄

E 15


創作,也許是為了溝通?

經 見 到 處 旗 幟 飄 揚, 看 來 和 平

日 行 山 都 會 經 過 川 龍 ,唯 今 天 行

「邂逅!山川人」 平 時 不 一 樣。 現 時 在 此 處 正 進 行 著「 邂 ) 聯 同 多 位 藝 術 家, 將 MAD

逅! 山 川 人 」, 藝 術 推 廣 辦 事 處 及 創 不 同( 廢 校 翻 新 成 展 覽 場 地, 並 在 村 中 各 處 展 示 創 作, 冀 可 訴 說 出 關 於 川 龍 的 故 事。 遊 過 這 展 覽, 很 自 然 會 令 人 聯 想 起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縱規 模 差 天 共 地 ,唯 佈 展 方 式 、策 劃 態 度 , 相信有向之借鏡。

溝通是計劃入口 日本的大地藝術祭,廢校是其中一主要展覽場所,而村中不 同角落都會成為展覽場地。大地藝術祭的負責人北村,在第 一次佈展之前,與當地村民展開了漫長的溝通,確保得到他 們的同意,也邀請藝術家進村裡和當地人交流,讓藝術可以 在地的發生。 「邂逅!山川人」可謂參考了這種模式。藝術推廣辦事處首 先透過接觸在村內居住多年的攝影師,在他介紹下認識到村 長,而其中一位村長亦因女兒念創意媒體而認為這計劃對她 有益,故表示支持。得到村中人的同意,可謂是計劃能夠進 行的基礎;這亦能確保藝術入村不會強行推進,並且能與村 民溝通,如此就能較易創作出與當地人相關的作品,減少空 降村內、引起村民反感的機會。

—— 文、攝:苦瓜 ▪

14


而在緬甸迫害滅絕羅興亞人 有 可 能 隨 即 消 失。 就 如 生 於

的 陰 影 下, 一系列拼 Andr ial av idrazana 貼 作 品, 便 把 殖 民 者 眼 中 的 所

馬達加斯加的藝術家

Mal al a

Yaw ng h w 的 e 一系列油畫作 品, 以 黑 白 色 調 描 繪 了 絕 望 疲 謂理想的願景和國民形像放在

S awang wong se

倦 的 羅 興 亞 人 肖 像。 在 軍 政 府

以 高 高 在 上 的 姿 態, 否 定 殖 民

不斷發生的文化侵略:殖民者 社 會 本 身 的 文 化 價 值, 並 嘗 試

一 幅 幅 地 圖 之 上, 暗 示 著 當 中

為外族的羅興亞人卻遭受著難 以西方標準取而代之。

下 台, 國 家 逐 步 開 放 並 步 向 民

以 想 像 的 暴 力 與 殘 忍 對 待。 他

主 的 樂 觀 狀 態 中, 被 緬 甸 人 視

們 生 活 在 緬 甸 國 土 上, 因 為 種

敵 人、 當 作 負 累, 安 居 樂 業 的

國 界 上 流 離 浪 蕩, 永 遠 被 當 作

自 己 的「 同 胞 」 憎 恨, 只 能 在

興 亞 人, 沒 有 自 己 的 國 土, 被

在多年前從印度東遷緬甸的羅

他 們 來 說 ,自 己 的 身 份 是 甚 麼 ?

流 離 失 所, 更 沒 有 明 天。 對 於

註 定 不 能 融 入 緬 甸 社 會, 不 僅

影, 反 映 殖 民 者 當 年 推 廣 的 東

繪瓦努阿圖海島天堂小島的電

中 歌 曲《 巴 里 海 島 》。 這 齣 描

演 唱 者 的 影 像 重 疊, 演 唱 著 戲

里 海 島 女 族 長 血 腥 瑪 麗, 與 原

他 扮 演 電 影《 南 海 之 歌 》 中 巴

方世界對東亞異國風情的想像。

南海之歌》則把玩殖民時期西

黃 漢 明 的 錄 像 作 品《 血 腥 瑪 麗 ︱

種 歷 史、 種 族 和 信 仰 之 原 因,

一天遙遙無期。

信也能瞭解這種尋覓自我身份

經 歷 過 國 籍 變 換 的 香 港 人, 相 宣傳策略。

象, 背 後 仍 是 推 動 殖 民 政 策 的

原居民平面化成簡單的文化形

方 天 堂 式 幻 想, 同 時 把 殖 民 地

的痛苦吧。

然而,瓦努瓦圖這個背景卻令我 民歐美的跳板,擾亂這個海島小 國原本的安寧,拿著大把鈔票購

一獸、一神、一線

e

日期: 即日至 20/5/2018 地點: Para/site(香港鰂魚涌英皇道 677 號榮 華工業大廈 22 樓)

想起,近代中國人把此地當成移 港、 緬 甸、 印 度、 澳 洲 …… 這

或興趣,這是否又是一種變種殖

房買地,卻對當地人毫無認識甚

越 南、 馬 來 西 亞、 新 加 坡、 香 些 地 方 都 有 殖 民 的 經 歷, 在 二

民?現今我們視殖民為錯誤、為

戰 前, 亞 太 很 多 地 方 都 被 歐 洲 各 國 入 侵 征 服, 成 為 殖 民 地。

貌、一個地點重現,本身從來沒 有消失過?而今天對一帶一路的

侵略,但它是否只是換了一個面

狂熱,也許同樣只是一種建基於

而 大 部 份 殖 民 地 的 故 事, 都 是 裕 的 香 港 人, 這 對 我 來 說 其 實

悲 慘 的。 作 為 生 於 八 十 年 代 富 很 難 想 像。 殖 民 者 強 行 把 其 文

發展差異的剝削,銷售著對美好 未來的想像。

化 移 植 到 殖 民 地, 令 本 土 文 化

展覽全紀錄

與 語 言 被 矮 化、 邊 緣 化, 更

林嵐《星日》,2015 年 Anida Yoeu Ali《佛蟲》系列,2012-2014 Sawangwongse Yawnghwe《 羅 興 亞 船 》,

2015

a b c

殖民之殤

xhibition

E 13

d Malala Andrialavidrazan2015 至 2016 年 間

e 黃漢明《血腥瑪麗 - 南海之歌》,2018 創作的一系列地圖拼貼作品


c

d

12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以織物連繫記憶 展 覽 中 很 多 作 品 都 不 約 而 同 選 擇 了 以 手 工 編 織 物 料 作 為 媒 界 : 地 毯、 外 袍、 飾 物、 布 料 …… 將 當 代 藝 術 連 繫 上 源 遠 流 長 的 傳 統 手 工 藝, 從 而 探 討 國 族 的 文 化 與 身 份 認 同 。 印 度 藝 術 家 Mr inal ini Mukh er j ee 的 作 品《 蓮 花 》, 便 參 考 孟 加 拉 地 區 製 造 神 像 的 傳 統, 採 用 了 大 麻 織 維 繩 結 的 技 術 ﹐ 創 作 出 這 件 像 女 性 生 殖 器 官 又 似 花 苞 的 雕 塑, 把 大 自 然 與民間信仰聯想和結合起來。 香 港 藝 術 家 林 嵐 的 布 料 拼 貼 畫《 星 日 》,則 回 首 2 0 1年 4 的 雨 傘 運 動 —— 作 品 所 用 的 白 色 布 料, 是 藝 術 家 在 雨 傘 運 動 期 間 收 集 的 白 色 雨 傘 布。 事 過 境 遷, 生 活 看 似 回 歸 所 謂 正 常, 但 這 場 政 治 抗 爭 對 香 港 人 烙 下 不

談身份認同

在佛教主導的文化下,伊斯蘭信徒作為少數的尷尬處境。

公共場所,如餐廳、大街、祈禱室。以幽默的方式,詰問

藝術家創造出一個結合不同信仰的神奇生物,並入侵各種

宗 教 還 是 文 化 ? 柬 埔 寨 藝 術 家 Ani d a Yo eu Al的 i 攝影及 表演作品《佛蟲》,藉著一件幼長如蟲身的螢光橙戲服,

藉,身份是否就經已不同?界定一個人身份的,是血脈、

落、 國 家 獨 立 或 被 吞 拼、 殖 民 政 府 撤 退 …… 換 過 一 個 國

在過去百多年間,亞太各國的國界經歷多次變遷,政權沒

b

能 磨 滅 的 印 記, 隨 時 間 發 酵, 成 為 香 港 歷 史 的 一 部 份。 另 一 方 面, 作

a

品 採 用 回 收 布 料, 同 時 呼 應 著 香 港 過 往 蓬 勃 的 製 衣 業, 記 下 在 香 港 歷 史中轉瞬即逝、卻又影響深遠的一頁。

E 11


當我們在說一帶一路, 其實在說甚麼? 自

文、攝:阿度 ▪

。投資? key

從 幾 年 前 開 始,「 一 帶 一 路 」 儼然成為一個萬能

一 帶 一 路 啦! 買 樓? 一 帶 一 路 啦! 發 展? 一 帶 一 路 啦! 這 四 個 字, 仿 如 點 世 21

石 成 金 的 神 奇 咒 語。 在 我 們 還 未 攪 清 楚何謂「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紀海上絲綢之路」或其中包含甚麼國 家 時, 以 亞 太 多 國 為 起 點 的「 一 帶 一 路 」,早 已 取 代 過 時 的「 金 磚 四 國 」, 繼 續 販 賣 那 虛 無 又 美 麗 的 富 足 未 來。 這 些 在 我 們 周 邊 的 國 家, 被 簡 化 成 為 一 個 中 轉 站, 一 個 賺 錢 機 會, 一 個 報 告 書 上 的 字 眼。 然 而 活 在 其 中 的 人, 在三月藝術月 Para/site

他 們 的 故 事、 文 化 和 歷 史, 誰 又 有 興 趣 知 道 呢?

開 始 的 展 覽「 一 獸、 一 神、 一 線 」,

把 目 光 聚 焦 在 亞 太 區 域, 邀 請 其 中 各 國 多 位 藝 術 家 參 與 展 覽, 拼 湊 出 一 幅 奇特的藝術風景。

10


xhibition

展覽全紀錄

3個 2 國

另 一 邊 廂 來 到 第 六 屆 的 A r t B a s e,l 與 往 年 一 樣 , 展 區 分 為「 藝 廊 薈 萃 」、「 亞 洲 視 野 」、「 藝 術 探 新 」 及「 藝 聚 空 間 」 四 個 部 份。 來 自 家 及 地 區 , 合 共 有 2 4間 8 的 頂 級 藝 廊 參 展, 網 羅 亞 洲 以 至 西 方 年 輕 新 晉 藝 術 家 及 當 代 大 師, 囊 括 —— L é v y

二 十 至 二 十 二 世 紀 最 優 秀 的 藝 術 品。 而 在 貴 賓 預 覽的第一日就已經帶來了震撼性的消息 德 ‧ 庫 寧( Willem G o r v畫 y 廊成功把威廉 ‧ d e K o o n i n) g 於 197年 5 創 作 的 《 無 題 X》 II U n t i t l e d X) II 以定價三千五百萬美元售出。此

( 作 刷 新 了 香 港 A r t B a s e史 l 上的紀錄,成為自舉行 以來,成交價最高之作。這位抽象表現主義運動領 軍人物庫寧的創作充滿特色,他站在畫布前,把畫 筆蘸滿顏料,並由創意概念驅動即興創作,作品色 彩濃重,溢滿豐富構想。對庫寧而言,一支沾滿色 彩的畫筆令他摒棄傳統抽象和具象畫風格,成功發 掘 出 獨 特 手 法, 把 厚 實 豐 富 的 顏 料 在 畫 布 上 將 景 物融合起來。他捕捉瞬間的情感反應和靈感投射, M o n e)t

畫 筆 被 支 配 到 彷 若 他 延 伸 的 手 臂 般 靈 活, 靠 著 感 應 決 定 這 一 筆 該 如 何 下。 有 別 於 莫 內( 或 雷 諾 瓦 ( R e n o) ir , 他 們 是 倚 仗 著 畫 筆 把 真 實 的 大 自 然 流 露 出 來, 庫 寧 的 抽 象 則 是 把 自 身 的 感 Hauser

覺 表 達 出 來, 這 正 正 完 好 地 代 表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藝 術。 在 展 場 的 另 一 邊 則 有 豪 瑟 沃 斯 畫 廊(

& W i r t) h 帶來定價三百萬歐元,盧齊歐•封塔納

( L u c i o F o n ta n) a 1 9 6年 7 的 作 品《 空 間 概 念, 他等待著》。這位意大利概念畫家先把畫布沉入顏

色的水箱或盤裡去,這使其足跡抹去,然後用刀在 畫面上狠狠地割下去,留下第四維空間。此帶有頻

f 盧 齊 歐• 封 塔 納(Lucio

Fontana)1967 年的作品《空 間概念,他等待著》

g

g Art Basel 場內

率的一系列動作反映刀插下去時的那一刻,舉動彷 彿被瞬間凝住,觀賞者似被停留,然後帶進去親眼 目擊創作的一瞬。這突破性、意想不到的創作相對 來說也比較少偽作出沒,因為下刀力道的衝勁和氣 魄皆不是那麼容易複製得出來。

E 09

a Art Basel 場內 b 形而上畫廊經理黃慈美女

士 站 在 草 間 彌 生 的《Hi, Konnichiwa !( 早 安 女 孩)》前留影

c 韓 國 裝 置 藝 術 家 崔 盱 嵐

(Choe U Ram)的動態機械 作品

d 雅逸藝術中心總監朱恬恬

女士站在台灣年輕藝術家 林正哲的作品前留影

e Levy Gorvy 畫廊創辦人之一

Brett Gorvy 先生站在庫寧的 《無題 XII》前留影


小棵,哈哈!

畫廊帶來兩幅他繪畫的高麗菜,這一回的菜則比較

的時代,環境沒有受那麼多不明不白的污染。上回

在乎後果般,令畫家深感惋惜,亦令他懷念起從前

膠皆不可被大自然分解,然而人類大量丟棄,毫不

猶如按下定鏡般靜止,彷彿變成了靜物畫。這些塑

如電視機和畫框,以及用完即棄的塑料袋,把它們

更取得完售的紀錄。而林正哲細緻優雅地繪畫舊物

系,靠光暗陰影控制質感,在上回台北藝術博覽會

外皆獲好評,尤其是陳逸鋒,憑藉簡單及單一的色

和陳逸鋒。他們皆為畫廊的主打藝術家,並在國內

而 去 年 才 第 一 次 参 加 A r t C e n t ra的 l 台灣雅逸藝術 中心,今年再度帶來兩位年輕台灣藝術家:林正哲

d

08

e

f


xhibition

讓我們先走訪

A r t C e n t ra看 l 集結了甚麼區內藝術家磨拳擦掌準備衝

出 國 際 , 甫 入 場 已 被 韓 國 的 G a l l e r y H y u n d a展 i 出韓國單色畫名家 如鍾相華及金昌烈的經典創作,以及知名當代藝術家包括畫家金玟廷 ) 的 動 態 機 械 作 品, 以 不 Choe U Ram

及 攝 影 師 李 明 浩 的 優 秀 作 品 吸 引。 然 而 在 展 場 的 特 別 項 目 之 一 為 著 名 韓 國 裝 置 藝 術 家 崔 盱 嵐( 鏽 鋼、 LED 燈 泡 及 發 動 機 為 媒 介, 配 合 淨 白 的 牆 面 和 燈 光 投 射, 在 光 影 交 錯 的 神 祕 氛 圍 中, 絕 美 捕 捉 金 光 閃 耀 的 律 動 開 闔, 宛 若 隨 風

Hi,

Art

飄 逸、 搖 曳 綻 放 的 花 朵, 迫 不 及 待 含 苞 待 放, 以 動 人 的 美 麗 姿 態 引 人注目。再來是來自台灣的形而上畫廊,雖然他們才第一次參與 C e n t ra,l 但 已 信 心 滿 滿 帶 來 蔚 為 罕 見 草 間 彌 生 的 超 大 型 雕 塑 《

K o n n i c h i w! a ( 早 安 女 孩 )》。 她 全 身 佈 滿 繽 紛 的 圓 點, 朝 氣 篷 勃的向你道早安。層層疊疊的蓬裙是雕塑中的再雕塑,大大小小的圓 點構成眼花繚亂的魔法。而牆上的賽璐璐片彩繪小娃娃,是草間彌生 創作時的草圖。每個娃娃皆千姿百態,最後卻演變了由修讀服裝設計

c

學 院 的 學 生 依 樣 做 出 真 實 的 衣 服, 並 舉 行 嘉 年 華 遊 行, 沸 騰 一 時。

b

展覽全紀錄

E 07


藝術三月.藝聚香江 不 經 不 覺 A r t C e n t ra已 l 來到第四屆,今屆更 把 展 期 延 長 至 七 天, 其 中 六 日 開 放 予 公 眾 參 觀, 由 月 日 3 2日 7 (星期二)至 月 4 1 (星 期日)在香港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提供更多 時 間 給 公 眾 和 收 藏 家 飽 覽 逾 百 間 畫 廊, 其 中 有 三 十 間 更 是 首 度 參 展, 而 超 過 四 分 三 的 畫 廊 均 來 自 亞 太 區, 展 示 亞 洲 當 代 藝 術 作 品, 明 確 地 顯 示 A r t C e n t ra為 l 亞 洲 區的藝 壇盛 事。其 管理 層 亦 曾 明 言 , A r t C e n t ra的 l 成立為和 Art Basel 產 生 協 同 效 應, 使 得 資 源 更 有 效 地 運 用。 今 年 這 效 應 尤 為 明 顯 , 皆 因 A r t B a s e的 l 貴賓預展也 是在 月 3 2日 7 開 幕, 至 月 3 2日 9 才一連三日 對 公 眾 開 放 。 然 而 筆 者 認 為 較 A r t B a s e旗 l 下的 國 際 豪 門 級 畫 廊, 如 在 全 球 遍 設 空 間 的 高 古 軒 ( G a go s i a n G a l l e r) y 、豪 瑟 沃 斯 畫 廊( H a u s e r & W i r t) h 、 卓 納 畫 廊 ( D a v i d Zw i r n e r G a l l e r) y 、 佩 斯 畫 廊 ( Pa ce G a l l e r) y 和貝浩 登 ( Pe r rot i) n 等 不 同 , A r t C e n t ra帶 l 來的是 從香港呈獻給世界的是甚麼,亞洲區內畫廊拿甚 麼 出 來 和 世 界 分 享, 每 間 畫 廊 皆 有 其 地 區 性 及 獨 特 的 文 化 語 境 , 而 A r t B a s e就 l 是世界各地的 一 線 畫 廊 帶 來 了 甚 麼 給 亞 洲 觀 眾。 說 得 簡 單 直 接 點 便 是 A r t C e n t ra為 l 出 口 區 內 藝 術, 而 Art B a s e是 l 入口國際頂級藝術。通過這雙向互動的 交 流 , 尤 其 把 A r t C e n t ra的 l 檔 次、 營 運 模 式, 以及行動技術,霎時間提升至世界級水準,這確 實對區內的藝術專業帶來正面的影響。

文、攝:林琬娸 ▪

a

06


eature

專題故事

F 05

「女性藝術家」? 「 作 為 香 港 女 藝 術 家 … … 」有 必 要 強 調 女 性 二 字 嗎? 何 倩 彤 最 初 也 沒 思 考 這 個 問 題, 但 後 來 接受多個訪問中不斷以此作提 問 的 切 入 , 開 始 覺 得 困 惑 ,「 因 為 你 不 會 聽 到 別 人 提 問『 你 的 作 品 中 男 性 特 質 在 哪 裏 呈 現? 作 為 男 藝 術 家 有 甚 麼 感 受?』 等 問 題。」 但 她 後 來 覺 得 每 次 都 是 一 個 邀 請, 讓 她 嘗 試 去 關 注 這 議 題, 同 時 也 感 受 到 不 同 人的情緒。

餘 生 開 辦 的 文 苑 畫 院 習 畫, 她 卻 分

項, 不 少 報 導 也 提 及 她 兒 時 曾 在 陳

術系,曾參與多個展覽及獲得不少獎

八十後何倩彤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

創作路上亦無壓迫。

為 自 由 的 家 庭 長 大, 在 婚 姻、

才 有 反 彈, 但 她 自 小 在 一 個 較

義 興 起 的 時 期, 她 坦 言 有 壓 迫

讀 藝 術, 其 時 亦 是 西 方 女 性 主

蔡仞姿於七十年代在芝加哥修

享了畫畫的緣起,她兒時給媽媽看畫

「作品對我來說是很親密,所以對畫

觸,然而因她並未確定發展的路向,

決定創作題目。在畢業時已有畫廊接

幅畫,而是可以兩個月畫一幅,自由

一切來得自然,不是一堂便要完成一

的是,何倩彤認為當時最大的得著是

間最近的畫室。與現時的繪畫班不同

的要求,於是並沒考慮太多,選擇一

上寫了一百分,便向媽媽提出學畫畫

知 道, 別 人 欣 賞 作 品 時 會 否 認

「 圓 碌 碌 」, 這 個 時 候 便 很 想

亦 永 遠 度 不 準, 因 此 作 品 較 為

用 尺 來 量 度, 但 她 即 使 用 尺,

想起身邊的男性藝術家也教她

的 要 以 男 性 及 女 性 作 比 較, 她

作 雕 塑 有 強 烈 的 對 比, 若 要 真

別人提及細小瘦削的外型與創

塑 作 品 及 裝 置, 她 笑 言 不 時 被

林嵐主力創作大型混合媒介雕

文獻庫系列活動

作並希望得到評價,最後其母親在畫

廊說我不想賣。」

為 是 女 性 創 作 的。 不 過 她 真 正 在 意 的 是「 做 創 作 時, 我 很 想 去 打 破 傳 統 的 框 框, 而 不 只 是 男女這件事。」

文獻庫於三月起推出一系列以女性為主題的 活動。於 3 月 22 日展出印度藝術家 Nilima Sheikh 家收藏的相片、錄像、模板等,探討 動態和遊歷在其藝術實踐中的角色。Sheikh 五十多年來不斷反思亞洲傳統、歷史淵源、 國族身份等問題,其展覽日期為 2018 年 3 月 22 日至 6 月 30 日,假亞洲藝術文獻庫(上 環荷李活道 233 號荷李活商業中心 11 樓) 舉行。


九十年代後的轉變 林嵐於八十年代初到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 學藝術系、研究院及教育學院,多次獲邀參加 本地及國際展覽,並曾於多個國家作駐場藝術 家。她於會上坦率分享:「我時常覺得好像入 錯一個空間,因為移民的背景,令我覺得整個 人生好像走錯了空間……每次我去了外國後, 才知道自己是屬於香港,又覺得不如在香港做 點事……我的創作都是很多人與我同行,如與 女工合作,很多人誤會我在幫她們,其實是她 們幫了我。到後來我才發現得到幫助的快樂, 所以這樣的關係一直持續著。」 她表示畢業時並沒有畫廊制度,大多同學選擇 教書,亦恰巧開始藝術家駐留計劃,在不斷往 返香港與國外作駐場藝術家,令她發現她的的 創作離不開香港及生活,及後才知道藝術對她 來說是一種紓緩,亦是一種發問問題的方法, 是一種聲音。

04


eature

專題故事

F 03

八十年代的交匯點 蔡 仞 姿 於 1 9 7年 6 及 1 9 7年 8 分別獲取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學士及碩士學位, 在求學時期經歷當代藝術的興起,見證裝置藝術及行為藝術的發展,她表示 當時的藝術創作很豐盛,又可說是反叛的年代。回港後,除了開始進行裝置 2 0 0年 2 協助香港浸會大學成立第一所視覺藝術院。

藝術、實驗劇場等創作外,先後於香港理工學院設計系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設計系任教,並於

她認為七十年代的藝術教育資源匱乏,當時香港第一代現代藝術家用自己的 方法推動,她深受呂壽琨、王無邪,韓志勳等藝術家影響;她笑言,作為一 位女性在那個年代中學畢業後,如果要投身社會,大多是從事秘書、教師或 護士工作,「當時中學畢業亦無人告訴你可以做甚麼,出國讀書更難,我們 那個年代都是要靠自己爭取去做一些事。」 蔡 仞 姿 自 八 十 年 代 開 始 活 躍 於 香 港 藝 壇, 積 極 在 不 同 場 域 推 動 香 港 藝 術 發 展。她認為香港的八十年代是很厲害的,如當時有香港新浪潮的年輕導演, 包 括 許 鞍 華 、 方 育 平 等 ; 曹 誠 淵 於 1 9 7年 9 創辦城市當代舞蹈團;榮念曾回 港不久,邀請她創作「中國旅程」,亦邀請麥顯揚、黃仁逵等共同創作,亦 因此契機,啟發她跳出做平面創作的想法,嘗試裝置創作。在蔡仞姿的聲繪 下,這像是個百花齊放的年代。


《藝壇中的女性》 創 作 的 人? 性 別 會 影 響 欣 賞 作 品 的

們 何 時 會 以「 女 性 藝 術 家 」 來 稱 呼

她們仨的創作軌跡

我 態度又或藝術家的創作空間嗎?雖有外國 研究指藝術市場的性別歧視問題嚴重,一 般而言,女性藝術家的生涯比男性困難。 香港的女性藝術家的境況又是如何呢? 亞洲藝術文獻庫(文獻庫)於今年三月推 出 一 系 列 活 動, 主 要 是 關 注 並 表 揚 女 性 在藝術上的貢獻,其探討香港藝術生態的 年度講座《香港對話》便以「藝壇中的女 性」為題,先由獨立研究員黃小燕從社會 發展、藝術生態、展覽歷史等角度出發, 從香港藝術史與女性藝術家兩者間的重疊 處,呈現及肯定女性藝術家的「在場」, 她 闡 釋 :「 這 次 是 一 個 比 較 概 括 性 的 研 究,不是以性別政治或女性議題作前提, 是對女性及藝術史的一個交代。」她的研 究由六十年代至今,利用訪談方式訪問三 個世代的藝術家,以其生命經驗、教育、 創作等追尋女性藝術家在香港藝術史的地 位或轉變,今次邀得蔡仞姿、林嵐及何倩 彤親身到現場分享,觀者除了可自她們身 上追溯作為女性在藝壇發展的概況,更可 了解到她們三位在創作路上的經歷。

—— 文:梁蔚澄 ▪ 圖:亞洲藝術文獻庫提供 ▪

02


isual Art

視藝版

Contents

目錄

# 80

Apr 2018

題故事 Feature 專

22

軌跡 全記錄 她們仨的創作 —— 》 n 展覽 性 女 的 xhibitio E 《藝壇中 江 全記錄 .藝聚香 月 n 展覽 三 io it 術 藝 Exhib 02........................................................... 記錄 覽全 麼? 展 甚 n 說 在 bitio 錄 Exhi ,其實 全記 路 」 一 展覽 帶 人 n 一 川 ........................................................................ io 山 錄 06 在說 ibit 記錄 逅! 全記 Exh 當我們 全 覽 「邂 」 展 用 —— ion !引 通? ibit 溝 用 h x 引 E 為了 s」 用! n年 許是 o 百 引 也 i t i , s八 軒「 創作 10......................................................... mp宮o 浮 o 漢雅 C 羅 t ai —— rtr賞 世界 P��o細 � � 術 d � � e 藝 n�d��� 構的 x��p��a�� .............................................. � E 建 � � 「 � 4 1 物理 ���� ���、 d�o��」 念與 � n � � o 觀 � 以 / �C�� s��s�o���� a 英格 � c � i � 與 � 專 ff:��P�� 吳山 e��-�O���� c � a � F � 「���� : ����� � 展 � � � 個 � 雙���� 18...................... 港 ����� � 來 � � � 度��� 首 ����� 多 0 康 . 2 喬治

............................


網上新高中視藝科輔助教材庫 虛擬展館:

academy.arts-news.net

歡迎視藝科老師及高中同學建立帳戶 通識專題:

色彩 Colour Theory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

前衛藝術 Avant-Garde

藝術家:馬琼珠 作品:《花草系列》

藝術家:張嘉莉 藝術家:鄭怡敏 ( 阿金 ) 作品:《香港『床下底』 作品:《策你老毛》之「行 藝術常識問答比賽》 為藝術紀錄」

「上個夏天的日落」 日期:2016 年 11 月 18 日 地點:Blindspot Gallery

「紙的傳奇」 日期:2017 年 2 月 18 日 地點:牛棚藝術村

作品分享:

導賞活動:

「網上新高中視藝科輔助教材庫先導計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網頁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藝壇中的女性》 她們仨的創作軌跡

——

吳山專與英格 以觀念與物理建構的藝術世界 漢雅軒「引用!引用!引用」

Fa ce - O f f : P i ca s s o / C o n d」 o、「

——

Ex pa n d e d Po r t ra i t C o m p os i t i o n」 s

喬治.康多首度來港雙個展: 「

當 我 們 在 說 一 帶 一 路 ,其 實 在 說 甚 麼 ?

——

報 道

+

藝 術

+

文 化

# 80

創作,也許是為了溝通? 「邂逅!山川人」

Apr 201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