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快遞第67期

Page 1

國文快遞

我們為什麼要逃? 報導文學的多元觀點──以東南亞移工議題為例

古今攝影機

我讀故我在

藝文萬花筒

笑談生死

用耳朵閱讀

死亡咖啡館

全新精選閱讀題組

《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 藝文新訊

第67期


2

專 題 文 章

我們為什麼要逃? 報導文學的多元觀點

以東南亞移工議題為例 【臺師大國文系/范宜如教授】 二、走進課堂:如何理解移工議題?

在課堂中,學生透過陳列〈礦村行〉初步認識 報導文學,如何能更深刻地將報導文學與現下 的生活議題相結合?本期特別邀請長期關注報 導文學領域的范宜如教授撰文,希望能為有志 教學此文類的老師們提供更多想法。

在臺灣核心雙薪家庭擴張以及人口老化 的趨勢下,政府開放外籍移工,引進廉價的 勞動力來對應此一社會問題。近二十年來, 外籍勞工人口快速成長,截至2015年,已 達五十五萬人。我們簡稱他們為「外勞」,

一、現場與觀點:報導文學的力量 「在沒有人和事件的地方沒有報導文

外傭則均為「瑪麗亞」

透過新聞媒體的傳

播,我們所看見的移工形象單一而平面。

學。」如何面對人?如何詮釋事件?成了報

如何讓中學生理解以「移工」為主題的

導文學的核心。

報導文學?由於「逃跑外勞」這個名詞亦常

我們必須體察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有其內

出現在有關移工報導的報紙版面,我們選取

在脈絡,必須警醒「片段的事實不等於真

第二十八屆時報報導文學獎首獎〈逃〉作為

實」。與速食、即時的新聞報導相反,報導

引子,藉此理解報導文學的書寫特質。

文學不追求立即的時效,不簡化對事件的 理解。從創作的角度而言,報導文學的書

(一)你所知道的「逃跑外勞」?

寫者必須有其「問題意識」,透過長期的

一聽到「逃跑外勞」,你先想到的是

「蹲點」,爬梳相關背景資料、親自訪談、

什麼?可以讓學生先在網路搜尋「逃跑外

記錄,再以文字形塑「事實」、照見「現

勞」,看到搜尋結果後,再與〈逃〉對讀,

實」、發現「真實」。報導文學文本,不只

進而省思,如果你被當成「家具」或「家

是訪談資料的彙整,更有文學藝術的美感空

電」,你是否想「逃」?也可運用影像,創

間,再加上「在現場」的觀察與思辨所形成

造同情而共感的體會,譬如臺灣國際勞工協

的觀點。因而能引領讀者,進入思考層次,

會(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Association )

進而內化並調整自己的原有既定看法。

出版的《凝視異鄉VOYAGE15840

移工攝

當我們帶著高度的問題意識開始生活,

影集》中,集結了移工們自己的拍攝作品,

對本來理所當然的事提出質疑,探尋問題的

其中一張照片讓人印象深刻,這位移工拍攝

答案,新的生活模式就進駐了我們的靈魂。

自己的雙手,布滿皺摺,指甲也滿是裂痕,

報導文學就是在這種梳理自身、發掘生命的

因為她每天得洗十三個人的衣服,沒有休假

新經驗中發展出來的。

的空間。


第67期

國文快遞

(二)從文本中找「真相」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星期六

行進具節奏性,以小說的筆法讓讀者進入移

報導文學有其書寫意圖及「淑世」的目的

工的生活世界。雖然文中出現大量的數據、

性,可引導學生透過作者的「觀察角度」和

法令與工作細節,但讀來並不艱澀。結尾則

「書寫策略」分析文本,一步步找出作者想

以抒情的筆法作結:「卡洛琳奔跑的剪影不

呈現給讀者的「真相」。

時出現在我眼前,我彷彿看見她飛快逃跑 時,疾揚的長髮,移動的身形,在初春的夜

1.觀察角度:書寫者

參與者

報導文學不是新聞報導,不需要以「偽

半街道上,踉蹌前進,再前進。」讀者也走 進了移工的生活現場,反思勞動者的處境。

客觀」的方式表現自己意見的超然與獨特。 在文本中揭示自己的身分與對事件的參與,

(三)引導思考:「人」的溫度

反而可以顯示自己對此議題的熟稔,建構獨

透過逃跑外勞的自白與觀察,可以讓我

一無二的觀點。〈逃〉便是顧玉玲在擔任臺

們省思,這個社會究竟有多少歧視與誤解,

灣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時所寫下的作品。作

又有多少關於階級與族群的既定成見。而

者站在移工立場的角度,文本中論及許多移

報導文學除了讓我們「知道」移工的真實故

工在臺工作種種不利的困境,透過逃跑外勞

事,更能理解勞資雙方在制度之下的荒謬難

的對話揭露「移工─仲介─雇主」三者間的

題。閱讀東南亞移工的報導文學並非要我們

關係:「仲介要我們自動解約回家,不然就

從此不能批評移工,或者就大肆責難臺灣雇

留職停薪,可是,我借了八萬元付仲介費,

主,應該是回到「人」的角度,以「平等」

才來一年多,錢沒還完,怎麼回去?」個性

的角度看待他們。「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

豪爽的艾倫滿臉沮喪。移工在其中成為了被

喜」,這或許是在眾聲喧譁的島嶼上,報導

仲介剝削金錢、被雇主剝削勞力的對象。透

文學給予我們的啟示。

過報導文學還原真實的力量,凸顯了逃跑外 勞為何要「逃」的處境。 2.書寫策略:紀實與抒情

三民東大國文 加油棒!

紀實能突顯議題的現狀和衝突,在顧玉 玲的敘述中,不時地插入政府相應的制度或 調查報告,如此的書寫策略更顯得逃跑外勞 在冰冷制度下的無援處境: 「外勞在臺灣是沒有轉換雇主的權力的。除 非是受照顧者過世、原雇主放棄聘用、或關 廠,基本上不論工作條件如何惡劣,外勞 是無法如一般本地受雇者以辭職篩選壞老闆 的。」 抒情則能召喚讀者的共感,〈逃〉以 「卡洛琳終於逃走了。」作為開頭,文章的

廣受好評的知識 補給站, 原來國文和生活 這麼近!

拿起手機掃QR code,就能得 到最新的教學資 源!


4

專 題 文 章

三、文學地圖:關於移工的文本,你認識多少? 透過報導文學之眼,學生是否對移工議題更有興趣?這幾年來,有關移工生活的文本 敘述與影像紀錄,形塑了豐富而多重的文學風景。以下介紹小說、散文、報導文學等不同類 別,歡迎讀者按圖索驥,從中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文本,展開一場或許陌生的文學之旅。 (一) 小說的人物切片

生路途,書中有一篇〈你怎麼越來越像你

小說如童偉格《王考》中的〈暗影〉,

媽!〉寫母親與外傭的「爭戰」,除了映現

從印尼人和「我」的遭逢,點出「異鄉」的

母親與廖玉蕙的真性情,也反映了雇用移工

同質性;張耀仁《親愛練習》以外傭瑪麗亞

與善待移工之間難以消解的緊張關係。簡媜

(也是坊間對外傭的習稱)之眼,展演女性

的「人生三書」之一:《誰在銀閃閃的地

故事。再如徐嘉澤的〈A7802〉以泰勞阿順

方,等你》則分別記敘了家人輾轉於數名外

與阿抗為主角,再現高雄捷運的外勞事件,

籍看護的實然情境,雖然只是片段的記述,

另一篇〈阿美!阿美!〉則以外籍看護為主

也可看出散文創作者如何以書寫映現生活世

角,兼及外籍配偶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為主

界。散文作品描繪出臺灣邁向高齡化社會

題;張經宏〈親愛的瑪麗亞〉則觸及「邊

中,做為短暫家人的外籍移工朋友們,他們

緣」和「中心」的權力思考。以上種種,顯

如何成為作家筆下人生風景的一頁。

示了新生代小說家對於社會議題的敏銳觀 察,或從現實生活的權力關係著眼,或就新 聞議題發想,對於移工的身分、位置皆有深 刻的描寫,拓展了文學疆界。

(三)報導文學的人間關懷 2005年,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祕書長顧 玉玲,以描寫菲律賓移工卡洛琳的〈逃〉獲 得中國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並以此為

(二)散文的人文視角

基礎,獲得臺北文學年金的挹注,完成了描

相對於小說的批判性思考,作家現身說

寫更多移工故事的《我們》。這本紀實之書

法,書寫自己、家人與移工的互動,亦勾勒

寫出移工身影,以顧玉玲豐富的社運為基

了臺灣眾多家庭與移工互動的真實景觀。廖

礎,書寫逃跑外勞的生命情境、勞動階層與

玉蕙的《後來》,從女兒視角回望母親的人

弱勢族群的樣貌。在《我們》之後,顧玉玲

張耀仁《親愛練習》

廖玉蕙《後來》

顧玉玲《我們》

顧玉玲《回家》


第67期

國文快遞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星期六

踏進移工的原鄉,記錄移工返鄉後的歷程,

2001年,臺北市勞工局以「臺北,請聽我

撰寫《回家》一書,讓讀者視野延伸至移工

說(Taipei, listen to me!)」為名舉辦了

回國後所面對的真實生活,顧玉玲以異鄉人

第一屆「臺北市外籍勞工詩文比賽」,是移

之眼,凝視「我們」回家之後的生命選擇,

工首次獲得直接參與的管道,目前已結集成

呈現報導文學作品的真誠與反思,此書獲得

書。2012年《四方報》自累積的上萬封越南

2015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及中時開卷好書獎。

讀者投書中,選出與逃跑外勞的經歷相關的 二十六篇作品,結集成《逃:我們的寶島,

(四)不被歸類的文化觀點

他們的牢》一書,以書信體刻劃在臺灣工

移工文學獎召集人張正在《外婆家有事:

作、生活的困境。2013年出版《離:我們的

臺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中,提出臺灣

買賣,他們的一生》由外籍配偶自述婚姻從

人應理解的東南亞文化課題及面對移工的態

憧憬到衝突的心路歷程。這兩本書是移工首

度,文字易讀且充滿思辨性。廖雲章的《流

度以「第一人稱」的書寫。近兩年張正發起

浪西貢一百天》則以記者親歷實地的現場經

「移民工文學獎」,這個文學獎的投稿者以

驗與親切的敘述方式,深入淺出地描繪在越

新移民(外籍配偶)、移工(外籍勞工)為

南的見聞及面對相異文化的包容;賴樹盛的

主,呈現異地漂流(移工)、兩個故鄉(新

《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亦透

移民)、雙重血緣(二代)的文學風貌,目

過與當地人們的相處,除了記錄相異的文化

前舉辦到第二屆。由是可見,關於東南亞移

習慣,對於自己前往東南亞擔任志工的位置

工書寫的多元風貌,不僅是為東南亞移工發

與價值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學術的論述則有

聲,也豐富了臺灣文學的內涵。

藍佩嘉的《跨國灰姑娘》,以深刻的訪談、 融入知識的向度,呈現東南亞移工議題的歷

以報導文學的閱讀(寫作)角度來審視

史脈絡並與臺灣社會結構對話。

移工的課題,透過作者親身介入、理解及觀 察移工在臺灣生活的狀況,再加上前述報導

(五)第一人稱:移工的聲音

文學的書寫特性,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單一化

弗雷勒(Paulo Freire)說過:「讓被

的媒體即時報導,而可以深入肯綮地凝視背

壓迫者發展自己的語言詞彙去述說世界。」

後結構性的問題。

張正《外婆家有事》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

《逃:我們的寶島, 他們的牢》

《離:我們的買賣, 他們的一生》


6

教學快訊

古今攝影機 死亡咖啡館

笑談生死

配合課次:高中四•13〈蘭亭集序〉 高職六•附錄〈蘭亭集序〉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一文中,除了感慨世事無常外,也對莊子「一死生」、 「齊彭殤」的論點提出批判,認為人不可能對時光、死生都無動於衷,這是古人面對 生死的不同態度。時至今日,「生死」仍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課題,該如何面對?也 許還需要我們好好討論。 2010年,關注生死議題的英國男子盎德伍(Jon Underwood)舉辦了幾場討論會, 後又受到了瑞士社會學、人類學專家伯納德•克瑞塔茲(Bernard Crettaz)所辦的「生 死討論會」啟發,在2011年9月正式創立了「死亡咖啡館」(Death Cafe)。首度以座 談的方式在現場直接開放談論死亡,打破一般人們對於「死亡」話題的禁忌,與會者 可以在享用茶點的同時,和其他人討論關於死亡的想法與態度,甚至是葬禮財務規劃 等任何話題,透過公開討論的方式,降低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並以正向的態度面對死 亡,進而更積極地把握生命,活在當下。 到目前為止,從英國、法國到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及香港、北京都有舉 辦過「死亡咖啡館」的活動,臺灣也於2014年開始舉辦「死亡咖啡館」聚會,第一 場就在臺中市叛逆因子咖啡館,一位與會者表示,人們總是遮住雙眼、避談死亡,卻 忘了這是一門無法逃避的課題,能夠輕鬆自在地談生說死,顯得格外重要。如果你也 對生死抱有疑問,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7

我讀故我在

用耳朵閱讀 爺爺奶奶一輩的老人講述的故事基本上是鬼怪和妖精,父親一輩的人 講述的故事大部分是歷史,當然他們講述的歷史是傳奇化了的歷史,與教 科書上的歷史大相逕庭。在民間口述的歷史中,沒有階級觀念,也沒有 階級鬥爭,但充滿了英雄崇拜和命運感,只有那些有非凡意志和非凡體力 的人才能進入民間口述歷史並被不斷地傳誦,而且在流傳的過程中被不斷 地加工提高。在他們的歷史傳奇故事裡,甚至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一個 人,哪怕是技藝高超的盜賊、膽大包天的土匪、容貌絕倫的娼妓,都可以 進入他們的故事,而講述者在講述這些壞人的故事時,總是使用著讚賞的 語氣,臉上總是洋溢著心馳神往的表情。 十幾年前,我在寫作《紅高粱》時已經認識到:官方編寫的歷史教科 書固然不可信,民間口口相傳的歷史同樣不可信。官方歪曲歷史是政治的 需要,民間把歷史傳奇化、神祕化是心靈的需要,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我 當然更願意向民間的歷史傳奇靠攏並從那裡汲取營養。(節錄自莫言〈用 耳朵閱讀〉)

( )1.對本文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爺爺奶奶一輩的人講述的故事內容,近於《世說新語》 (B)父親一輩的人講述的故事內容,近於《水滸傳》 (C)父親一輩的人,講故事時會儘量貼近史實,講究是非 (D)人民口述歷史,是為了與被官方歪曲的史實抗衡 ( )2.下列敘述對象,何者可能「不會」在民間口述歷史中被傳誦? (A)家境清貧卻靠牧牛、撿柴累積投資,神奇變身大富翁的王一哥 (B)從小被偷抱走,後來遠嫁他方卻與帶領經商馬隊的父母重逢的蘇小小 (C)白天在街上行乞討生活,晚上便化身成劫富濟貧義賊的李大龍 (D)家裡世代務農,中規中矩早起耕作,慢慢買下一塊田的陳遠三

答案: 1.(B) 2.(D)


關於閱讀,我要你的回應

《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 書寫過程中,我擷取古文名篇,對照自己的生活感受、閱讀體 驗,一再地追問意義是什麼。我所能做的,只是跟年輕的生命分 享疑惑,把過去未曾知覺的問題提出來,如此而已。

藝文新訊 說學思考 ★ 從 28 篇 經 典 演 講者:李家同 時 間 : 6/ 27 中心 地點:臺東藝文 致敬 ★ 20 15 向 瘂 弦 片 歌的行板》紀錄 電影放映:《如 時 間 : 6/ 27 館國際會議廳 地點:國家圖書

風景 ★ 故事裡的人生 讀系列講座 明清經典小說導 什麼? 蒲松齡到底在氣 的人間觀照 《聊齋誌異》裡 講者 : 廖玉蕙

作者凌性傑現任教於臺北市建國中學,是老師也是一位詩人;在教

時 間 : 7/ 4 議廳 館文教區國際會 地點:國家圖書

學者與創作者的雙重身分下,透過《好讀週報》的專欄,為中學生撰寫 一系列古文的現代詮釋,後結集出版《自己的看法》一書。其書名副標 「讀古文談寫作」點出本書的梗概,在重讀經典古文的同時,也提供讀 者另一種思考面向,結合自身的寫作經驗,從閱讀到解讀。 本書有綱舉目張的篇目架構,將17篇古文(或原文收錄,或裁減精 要)依相關主題分列在四卷中,每篇古文都搭配作者行文流暢的語譯, 並以「我讀我思」的單元為論述主軸,提出文章的核心舉要。以〈寒花 葬志〉一文為例,作者除體現歸有光行文的含蓄抒情、寫作技巧外,佐 以相關的歷史與時代背景,多元詮釋亡婢亡妻間的關係,在課堂考試之 外,另有一番風貌。 文末列有「以古觀今」的視野,在經典背後提供與當今現況接軌的 契機,也是讀者檢視自身學習後的重要收穫,最後搭配「延伸閱讀」的 相關書目舉隅,讓每篇古文都重新鮮活了起來。全書結尾並附錄「古文 原文」與「中國古典散文簡史」,讓全書更具整體性。 本書揀擇重要文學作家及其篇章的方式,除了豐富經典文學的底 蘊,也重新提供一種古文教學的方向,是教也是學。為師表者,可以得 到不同的啟發;為學生者,則可看見詮釋的示範。凌性傑《自己的看 法》是學習的工具書,也是閱讀的敲門磚!

發行人 劉振強 發行所 三民書 局股份 有限公 司 東大圖 書股份 有限公 司 地址/ 臺北市 復興北 路38 6號 電話/ (02)2 5006 600 創刊號 民國九 十五年 六月 發行日 民國一 百零四 年 六月二 十日 門市部 復北店 / 臺北市 復興北 路38 6號 重南店 / 臺北市 重慶南 路一段 61號 E-ma il edito r@san min.c om.tw 三民網路書店 www.sanmin.com.tw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