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Design no.121

Page 1

vol.

121 DEC/2018 NT$120   HK$30

年度人物 Person of the Year ⚫ 年度職人

創作者 Artist/Creators of the Year ⚫ 年度設計團隊

設計師 Designers/Design

Teams of the Year ⚫ 社會關懷友善環境 Social Awareness/Friendly Environment ⚫ 在地文化推廣貢獻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Local Culture ⚫ 年度藝文設計服務平台 Platform for Art and Design of the Year ⚫ 年度最佳概念展覽活動 Best Concept Presentation, Exhibition and Events of the Year ⚫ 年 度 建 築 及 空 間 規 劃 Architecture and Space Design of the Year ⚫ 年度設計 Design of the Year ⚫ 年度原創品牌 Original Brands of the Year ⚫ 年度風格企業 Style enterprises of the Year


Forward 一浪又一浪 靈感在設計的路上沒有盡頭

我記得2018年剛開始的時候,好友們紛紛憂心六行星逆

而這些靈感即使在大環境嚴峻挑戰的此刻,依然持續萌

行帶來的效應(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唐老師說的『巨蟹座今

生,這正是編輯部今年將主題名為「Deisgn New Wave」

年找不到真愛就要等十二年』,抱歉離題了)。聽說在這

的理由。企劃Best 100從來都不容易,編輯部在此刻也總是

幾年人們會面臨更深刻的考驗;大環境巨變讓人人開始面

高壓狀態,但最後將逐頁內容貼牆端詳,的確有著難以言

對自身探索的重要生命課題,即便挑戰艱鉅,人們也將會

喻的感動,除了常態性的九類獎項,今年特別將劉開老師

在漫長過程中漸漸找到智慧與方向。如果按照長久的地球

入選為年度人物,遲來的Agi會員資格,是對這位台灣藝文

生態與人類歷程來看,近幾年到這個時刻的確蠻合宜,嚴

設計界先鋒的肯定,但更希望的是讓更多新一代讀者與設

峻的考驗總能讓萬物做出一些改變,也可能激起人們內心

計人可以認識這位不可多得的設計大前輩,從中看見台灣

的各種力量更加萌芽茁壯⋯⋯我們覺得「設計」也是。

設計在不同時代下的展現與美學能量。

之前小子在本期特輯所企劃的對談當中,談到他對台

New Wave的出現總是為人們帶來驚喜與振奮鼓舞的

灣設計發展的觀察令我印象深刻:從「設計是什麼,有怎

能量,想想1968年、藝術家Andy Warhol、導演Jean Luc

樣價值」,再到「開始想把東西做美美的」、然後是「東

Godard、樂團New Order、巨星David Bowie ⋯⋯這些人事

西除了美美的,還要有故事」,再到現在的「除了東西有

物猶如超新星,拓寬人們的感受與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也

故事,也要對身處的環境來說是合適的」。那時聯想起咖

在新一波這樣的時刻。

啡革命也來到了第四波(追求產地,友善環境與認識原 味),台灣設計發展至今也好似如此,大家漸漸體會設計

2018即便行星都在逆行,即便很多事物與消息讓人失

不只是「電繪軟體」、「海報」、「夢幻職業」,更不只

望,但靈感依舊生猛來襲,沒有要屈服的意思,這種熱血

是「聶永真」⋯⋯而是透過各種想法,實際看見或體現事

讓人很感動呀。

物與環境有所改善,今年的金曲獎難得一見達到聲、光與 視覺的美妙平衡,讓人由衷心生感動,也感受到流行音樂 與你我內心產生的巨大共鳴。「設計能夠解決問題。」或 許不只,而是設計還可能帶來翻轉,以及更好的可能性。

004


-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local culture

025 037

在地文化推廣貢獻

文字=胡士恩·毛奇·林亞璇·張宜 攝影=侯俊偉 圖片提供=南方以南 the Hidden South.樸實創意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寫寫字工作室.臺南市文化局.劉人傑. 中華文化總會.Kamaro'an.Ari !出發南迴!.保庇NOW.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052 053


25 南方以南 the hidden south 島嶼之南,猶有另一南方 島嶼之南,猶有另一南方。山治計畫 Mt. Project 以南美文豪波赫士之語 the hidden south(隱 匿的南方)為名,執行台東縣政府計畫,讓東部最重要的聯外公路:台九線南迴段成為展現藝 術作品的大地舞台,並讓藝術成為另一條連接偏鄉與外地的大道。南方以南計畫地理範圍涵蓋 大武山脈南方達仁、大武、金峰、太麻里四鄉,一共有 20 組來自台灣、義大利、法國、菲律 賓以及泰國的藝術家進行地景藝術創作。藝術家兼顧在地部落、台灣代表性、國際好手以及遠 眺南洋的目光,如老經驗的台灣藝術家游文富、近年創作能量勃發的豪華朗機工、泰國的魯蒂. 譚恰倫 (Rudee TANCHAROEN)、菲律賓藝術家戴克斯特菲南德(Dexter Fernandez)等。南 迴在地藝術家則有阿美族木刻藝術家希巨蘇飛(Siki SUFIN)、來自壢坵部落的排灣族謝聖華、 大鳥村的部落青年張敦顥 (Tjuljaviya PULJALIUYAN)等人。 南方之南的南,同時也是南島文化的南,新南向的南。以藝術行動串連來客以及陪力地方,讓 創作者、在地居民、參與者,透過分享手藝、食物、種子、祭儀、音樂以及文化,合力一同摸 索地方主體的可能性。


在地文化推廣貢獻

26

台中最美腳下風景 畫出對土地的情感與眷戀 一向給人理性且冰冷印象的水利工程,是否能融合地方的生活溫度,以可被親近、理解的方 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台中最美腳下風景」可說是樸實創意團隊繼綠川品牌計劃之後,又 一次漂亮的嘗試和出擊。近年,臺中市政府水利局針對各河川進行「因地制宜」的治理工 程,配合不同的河川屬性、周遭生態與人文進行相應的水利工程;而為了讓民眾的日常與市 政建設有更良好的互動與討論,樸實創意以遍地可見的「人孔蓋」作為媒介,邀請分別來自 豐原和水湳的鄒駿昇與陳姝里,以及定居台中十多年的川貝母合作,透過三位插畫家的圖像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Local Culture

創作,帶讓民眾再一次認識豐原、水湳跟太平三個區域的特色與人文歷史,也藉此增加民眾 理解城市污水處理和下水道工程對生活的重要性。 看似「日常一點小小改變」,實際上卻涵蓋了設計思維的導入、在地產業能量的聚集以及跨 界藝術創作的串連。這場以河川流域整治為初衷的計畫,將在政府、地方產業、設計團隊與 藝術家等多方合作的狀態下,持續為臺中創造美好風景,為地方注入新能量。

054 055


27 新村芳書院 小鎮辦學,在瑞芳築一個共好的遠方 瑞芳是個交通繁忙的轉運站,往九份、金瓜石或轉搭平溪線都得經過這裡。在人潮較少行經的 後站,與鐵道比鄰的新村芳書院靜靜坐落於此。主理人岑宜自稱山長,本為經營多年的不一鼓 找一個練習的新家,而買下這間前身為「村芳貨運行」的老屋。取得時鼓團因種種因素暫時停 止,讓她反思自身一路社區實踐的歷程,體會傾聽自己與他人的重要。取得博士學位,深感學 校教育的不足,啟發她效法古時的書院辦學,在新村芳書院以「好事學田旅宿」供養「息書房」 的辦學,書院每月舉辦山長導讀與村民開講,期待以學習型旅行吸引更多人走進瑞芳,也讓地 方居民有個共學交流的溫暖場域,開闢一條「小鎮文藝復興」的共好之路。 息書房名稱來自「息」字的拆解:「自心」,岑宜希望來到這裡的人能靜下來與自我對話、正 視自己的心。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岑宜深感女性一輩子要背負的角色任務太多,能真正與自 己在一起的時刻彌足珍貴。於是她特地為女孩們開設導讀時段,也特別打造給女孩們安心旅行 的住宿空間。最近新村芳更將書房與旅宿中間的轉運小巷改造成互動與展覽空間,讓這條曾陰 暗髒亂的小巷重生。岑宜說起新村芳書院想實現的種種,就像駛出車站的列車,在這個交通與 理想忙碌運轉的交會站,一切都在持續前進的路上。


在地文化推廣貢獻

縱谷原遊會—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一場五感豐收的部落策展 今年秋天,一個不一樣的在地文化推廣計畫正在進行,由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設計規劃團隊雅比斯,一同 籌劃「2018 花東縱谷原遊會」,邀請人們來到部落,深入族人生活中每一個文化眉角,親身感受原住民文化的魅力。其中「餐桌上 的部落旅行」,由五大部落共同參與,以「特色餐桌」、「共享」的概念,讓人們享受不同飲食文化之餘,一同參與部落的生活與 工作,像是農務、捕魚、學習打獵等等,理解原住民對土地的感恩感謝。駐花連的雅比斯團隊長期與部落討論,為五大部落挑選最 具生活感及文化意涵的場域,並邀請阿美金鐘主廚陳耀忠、木人艸團隊做為餐桌創意料理的顧問,不過度調味,將有機食材的原鄉 原味、清色清香展現得透亮無瑕。像是在織羅部落,米 86 團隊帶著大家認識傳統作物葛鬱金,動口之餘,手也要跟得勤快,在山 裡用石頭磨斷長藤綑綁今兒筍、到花東縱谷的溪流捕魚,傍晚大家一起在稻田中享用今天採收的食物,道一句陳耀忠主廚的話,「做 餐桌上的旅行,是為了讓大家一起做工、一起吃飯,感受生活中的每個當下,互助、共享、不分高低、一起生活。」

28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Local Culture

29 寫寫字採編學堂 用自己的雙手與心寫花蓮的故事 2014 年,由曾在誠品書店擔任企劃、移居花蓮後創辦 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和璞石咖啡館的王玉萍創立,最初的想法很單純卻不 簡單,除了自身對編輯工作的熱愛,移居花蓮的王玉萍,發現花蓮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產業別並不多樣化,產官學連結與整合 也相對較弱,因而產生了必須串連民間、彼此扶持的念頭,「寫寫字編採學堂」因而誕生。「寫寫字編採學堂」每年 10 至 12 月 免費招收十位學員,並邀請專業的採訪編輯、攝影、美術設計等工作者授課,在講師的引導下,學員們共同選定一個在地值得關 注的議題,開始討論、挖掘、採集。不僅讓生活在花蓮、對出版有興趣的年輕人,有了學習與實作的契機,更嘗試讓不同背景、 專業的學員發揮所長,比如由各行各業的學員,一起完成三本職業類別多樣的《自宅職人》,以及今年由畫家與攝影師共同作的 《海有。島人》。不失專業又具獨特性的出版流程,讓寫寫字的出版品在資訊過量且快速傳遞的現代社會更顯珍貴—— 那份慎重 對待地方故事的心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聆聽,全都藏進字裡行間,帶給地方信心,更療癒了每一位讀者的心。

056 057


臺南古蹟限定—成功洋芋片╳ 啤酒 古人幽默使出來,翻玩形象的文化伴手禮 今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團隊邀請「延平郡王-鄭成功」作為伴手禮品牌代言人,邀請在地文創設計團隊山川設計,與 聯華食品、臺南善化酒廠合作推出限定「成功洋芋片」及「成功啤酒」。逗趣有梗的設計行銷,讓臺灣人或旅客都無法抑制想 多購買一些的衝動。年初天冷,拿包成功洋芋片能解嘴饞;炎熱夏至,成功啤酒沁涼登場,解你的燥、消我的熱。臺南市政府 及山川設計選擇以鄭成功的畫像,搭配現代文化元素,創造新潮的古人形象,掀起一股熱烈討論。看著國姓爺手拿稻穗,臉頰 微醺的泛紅,俏皮地說出「MY WAY(麥味)成功好滋味」;還有在洋芋片的海浪紋理包裝上,他手比「LOVE」手勢,說出重 量級 Slogan「一定要成功!」。這兩樣商品都只在限定的古蹟景點獨賣,借助成功之力,不僅拉近了國人、旅客與在地歷史的 距離,更顛覆人們以往對古蹟伴手禮的印象,散發有魅力的復古新意。

30

31 2018 苔客上岸—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 星濱山:一場藝術號召的老漁港反動 多數遊人以和平島、廟口夜市、中山陸橋等跳躍式的景點遊逛基隆,少有動機以雙腳漫遊深入認識這個故事豐厚的海港城鎮。今年 夏天,有群對文化傳承、藝術創作、社區發展充滿熱情的在地青年,以曾是繁榮大港的正濱漁港為中心基地,策劃為期 12 天的藝 術節,透過藝術品展覽、港灣再生講座、工作坊、小旅行等方式,讓大眾用全身感官與嶄新眼光,了解這片氛圍獨特、人文底蘊豐 富的區域。整個港灣周邊就是展場,展品散落在舊漁會大樓、港景第一排的咖啡廳、和平橋、阿根納造船廠等。其中由藝術家葉雨 涵創作的逐格動畫《大碗之港》,邀請在地居民製作紙船,重現早年漁船停滿港的榮光;正濱舊漁會大樓內,垂掛著漁網吊燈,以 及兩件以光為主題的感應互動作品。展演的 9 件作品透過影像、音樂、空間、新媒體等形式,既詮釋老漁港的故事,也回應所在的 空間特質。發起活動的「星濱山-正濱港町藝術共創」團隊,期待未來能在這個以港灣為背景的創意聚落裡,持續挖掘地方故事, 推動藝術共創(Creator In Residence)、地域策展與文化學習旅行,使藝術成為外來與在地的交流媒介,也打開共創源源不絕的能量。


在地文化推廣貢獻

Taiwan Plus 2018 文化台灣 從台灣到東京的強力文化發信 近年,台日維持著深厚且特殊的情感,如何持續勾起日本年輕人對於鄰近南方島國的興趣,並在過程中創造有趣的傳遞和可能性, 成為台灣各領域創意人之熱情所在。今年九月底,由文化總會領軍的「Taiwan Plus 2018 文化台灣」,便集結全台由北到南具代 表性的 50 組文創品牌和 6 組台灣在地樂團,在東京上野恩賜公園展開為期兩天的強力文化發信。不論從設計、企劃或展演層面 來看,「Taiwan Plus 2018 文化台灣」無疑展現了台灣飽滿的創意能量。主視覺找來設計師方序中操刀,以類舞台劇的實景拍法, 將台灣街道、特色建築與生活樣貌層層堆疊出有「厚度」的視覺;市集活動由富錦樹號召,從食物料理、商品設計、品牌創意等 不同感官皆可體驗台灣的風土民情;由角頭音樂領軍的音樂展演,則帶領觀眾從台北開始,沿途行經濁水溪、嘉南平原、花東海 岸,如同環島旅程般,將各地的音樂匯聚成河,帶給觀眾一場超乎想像的音樂旅行。「Taiwan Plus 2018 文化台灣」不僅大獲好評, 也為為期三年的台日交流計畫揭開序幕,從現在到 2020 年東京奧運,將持續透過設計創意展現日人從未見過的台灣魅力。

32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Local Culture

33 太平洋的風 by Kamaro'an 讓物件描繪迷人的地方風景 「太平洋的風」是一間以花東工藝為核心的選品店,但卻很少、也越來越少以「地域」來介紹自己。因為深知在地工藝的美好,他 們選擇交由物件本身來詮釋說明。2017 年由部落工藝設計品牌 Kamaro'an 創立,「太平洋的風」在華山園區的店,從快閃形式到長 期經營,集結多個隱藏在自然角落的選品:用漂流木創作木器的「果然氏」;傳統月桃編織的「月桃戲」;將檳榔鞘製成生活器皿 的「拿鞘」等⋯⋯寫意的線條、原始內斂的質地、沈穩的時間感是所有選品共有的特質,「從作品本身的美感和實用性出發,吸引 到客人的眼光,然後才是深入認識地方文化。」設計團隊盡可能不讓刻板印象、敘事和符號先行,反映出成熟的設計思維,以及對 地方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自信。除了選品之外,店內會定期舉辦課程,讓喜歡工藝的民眾有機會跟老師傅學習;近期舉辦太魯閣族的 編織展,嘗試用更深入的方式介紹工藝。如同它的名字,「太平洋的風」希望輕柔地分享工藝,他們深信喜歡親近自然是所有人類 與生俱來的本領,只要見了輪傘草、漂流木、香蕉絲還有檳榔葉鞘,一定也會深深迷戀來自土地的美好。

058 059


Ari !出發南迴!

034

保庇 NOW

035

跟著生命故事來一趟心境旅行

當地方信仰成為地方文化教育的觀景窗

南迴對多數人來說,依然是這塊島嶼上神秘而模糊的地段,

多元的傳統地方信仰,以網路新媒體脫胎,從寄託信仰的

而對於去過就念念不忘甚至住下來的人而言,山海自由、人

宗教角色,變成在地文化傳承推廣的教育公眾號—— 這是今

情溫暖、故事豐富的南迴,是真正的家。為了讓更多人看見

日傳媒打造的台灣信仰線上平台「保庇 NOW」做的事。保

南迴真實的魅力,由台東縣政府發起,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

庇 NOW,秉持著「好神好保庇」的精神,提供台灣寺廟相

執行的「Ari !出發南迴!」地方創生計畫,透過圖文書、

關資訊。羅列在地宗教信仰新聞,並提供寺廟列表、神明

AR 導覽 App、VR 影片,注入「故事力、設計力、科技力」

故事、宗教用品、時事以及宗教儀式、藝術等檢索項目。

的能量,交乘出視覺飽滿的旅行指南。圖文書找來多位知名

目前資料庫內的廟宇,從佛教到儒教的五路各方神明,如

編輯人、寫手、插畫家參與製作,收錄南迴四鄉的 120 多

三寶佛、地藏王菩薩、大士爺、孔廟⋯⋯等,地理範圍遍

則生命故事,有最真實有趣的地方日常,珍貴豐厚的部落傳

及台灣鄉鎮的細微末梢,包括有台東、屏東、雲林、苗栗、

統文化,還有網路上搜尋不到的私房景點與美食。導覽 App

澎湖、金門等地,而不獨厚於大都市或香火鼎盛的廟宇。

結合 AR 疊合技術,像個私人導遊般,以插畫、老照片、互

讓小神小廟與大佛一同在網路平聲說話,是網路平台媒體

動功能訴說景點故事。360 度 VR 影片,則讓未曾來過的南

的獨到之處。社群媒體的影音頻道則不定時推出,根據一

迴的人,能身歷其境感受其山海的魅力。對應南迴獨特的旅

年祭儀、宗教物品起頭的民俗趣聞,讓讀者以地方信仰為

遊形態,計畫找來肯夢創辦人朱平與非零 Nonzero 負責人

切入點,了解在地,帶動討論。讓信仰之事成為破除迷信

Ming 作為導聆人,他們的旅途故事被記錄在圖文書中,成

的好方法,保庇 NOW。

為引領讀者進入南迴心境之旅的靈魂人物。「Ari !出發南 迴!」計畫找到地方創生最重要的靈魂,讓「生命」轉換成 活絡地方觀光、產業發展的可能性與凝聚力。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036

用言靈串起都市前世今生的遊戲

《紅盒子》

037

追趕時光記憶與父親身影 紀錄片《紅盒子》拍攝台灣布袋戲國寶陳錫煌大師的故事,

文字有咒力,而人有願,於是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練就炯炯

由創作能量豐沛的導演楊力州製作。本片敘事台灣傳統戲曲

有神之陰陽雙眼,以嶄新視角還魂台北城悠悠百年歲月。由

藝師的傳承與生命史,陳錫煌是台灣唯一榮獲文化部「重要

台灣大學以及政治大學奇幻社成員發展出瀟湘神、清翔、長

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與「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

安、楊海彥、NL、青悠、小拉、珮芸、天野、祉均十位。代

製作技術保存者」國家頭銜肯定的匠人,難得的是在連綴紀

號瀟湘神的羅傳樵、清翔、平安、小波、NL 等人。她們讀

錄傳統文化敘事的同時,還放入情感厚度。中文片名「紅盒

書更說書,以想像力為火種,實體的文化資產古蹟、歷史檔

子」,英文片名卻是「父親」(Father);紅盒子是具體而

案為薪柴,燒出使用都市空間歷史的不同蹊徑。北地異以故

微端放田都元帥的箱匣,是象徵傳統信仰與匠人精神的小紅

事出版打造世界觀,書寫背景在 1895-1951 日治年間之平行

匣,也是陳錫煌掌中戲宛若大紅箱般精緻的紅色布幕舞台,

故事「臺北異聞系列」以及搜羅台灣妖怪故事及產地之《唯

一切故事都在其中搬弄上演。大小紅盒的隱喻,與生父李天

妖論:臺灣神怪本事》、《尋妖誌》,累積日後縱橫想像力

祿疏離的父子情感互映,虛實故事套著人世情節,娓娓道來

之材料。接著以實境角色扮演遊戲如「歸鄉」、或交錯實境

台灣凋零的偶戲文化與傳承的不易。於是本片遂成為兩位

遊戲的「城市邊陲的遁逃者」帶領讀者更往前一步,成為故

藝術家目光追趕的結晶:導演追著匠人與式微的戲曲文化;

事中人。並在 2018 年啟動《說妖》桌遊遊戲,讓言靈歸位,

偶戲師傅追趕父親背影,追趕藝術的至高善美,追趕歲月老

讓遊戲參加者透過敘說,舊日的凡人、鬼怪、神,與新世代

去,倏忽鏡頭中十年歲月。當然光是片中細膩的掌中戲藝術

的新興宗教、都市傳說、謠言,回魂躍然於牌卡之上。踩在

紀錄,揭露後台紀錄的偶師精巧的手腕與表演,台詞外的獨

地方,縫綴失落的臺灣記憶,鑑古知今,然後得以想見未來。

白,就是一部不能錯過的紀錄好片。


在地文化推廣貢獻

35

34 37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Local Culture

36 060 061


年度藝文設計服務平台

文字= 陳琡分 圖片提供=汪正翔·不只是圖書館Not Just Library·人間衛視·美角·玖樓 9floor·ADA新銳建築獎·上下游副刊· 中華文化總會

-

Platform for Art and Design of the Year

038 045


年度藝文設計服務平台

38

Platform for Art and Design of the Year

Sculptor Barber 雕塑家理髮廳 有一種髮型叫藝術 成立於 2014 年的「Sculptor Barber 雕塑家理髮廳」,創辦人並不是髮型設計師,而是當代 藝術家周世雄;這裡也不只是一間專業的男仕理髮廳,更是一個藝術設計社群的交流平台。 「Sculptor Barber」將每一位顧客同時視為前來參訪藝廊的參觀者,團隊發起「雕塑家文摘」 與「雕塑家新秀展演計畫」,分別傳遞藝文、文化資訊給前來的顧客;共享工作空間培植 young art 舉辦各類藝文活動,讓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得以對社群內的顧客曝光。另有常態 性的藝文影展「理髮廳電影院」放映活動,今年 9 月更首度與鄧九雲導演合作「理髮廳小劇 場」,拓廣劇場展演的空間經驗。對「Sculptor Barber」而言,有多少的堅持,經營多少的 價值。這些特別的跨界結合,無非是希望顧客們享受理髮服務之時,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 藝術體驗,進而讓社會美學素養整體提升;在此展出的創作者,也能累積策展、表達自我與 宣傳的經驗,為創意種子灑下萌芽的肥料。

062 063


39

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 看見世界的「發生中」 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營運的「不只是圖書館」,是提供台灣廠商及設計師國內外設計資訊的 平台。位在松山文創園區辦公廳舍一樓的偌大空間裡,蒐羅了來自世界各地逾兩萬冊的設計 藏書,每年訂閱超過上百種國內外設計期刊及獨立刊物,並經常舉辦相關展覽、講座活動等, 提供設計師創作的豐富養分及靈感。例如與 Monotype 舉辦專業字體及平面設計論壇,討論 從字體延伸至平面的思考與想法;與「PAPERWORK 紙本作業」合作台灣首次的活版印刷節, 尋找活版印刷的現在進行式;邀請荷蘭設計大師 Irma Boom 來台交流,展開 IRMA BOOM BOOK 作品展。10 月更與「草率季」藝術書展聯合,邀請紐約、東京、上海藝術術展總監登 陸台灣,擴大舉辦更為多元的表演、講座、工作坊,讓所有讀者可以盡情地參與探索。 此外,館方也將設計落實在自身的展現上,今年與「霧室」合作的限定設計票券,不僅獲得金點 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更受到日本設計師佐藤可士和的讚賞。誰說圖書館只是一個蒐藏紙本的 地方?它可以是一個呈現各種觀點和具啟發性事物的媒介,讓我們看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


年度藝文設計服務平台

《創藝多腦河》

美角 |生活中的每一課

建立屬於這塊土地的文化創意資料庫

從生活發現美感教材

常言道:「做藝術會餓死」又或是「藝術創作太高深,看不

美感教育,是關於美、感、教育的任務。「美角|生活中的

懂」。電視上的專訪節目,向來少有針對文創設計者及藝術

每一課」平台,創建自教育部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成員

家開設的,如果有,也很像藝術課或是青創觀點,不是太針

集結自學術、設計業界、藝術行政與教學現場的專業工作

對工藝技巧上的探討,就是從行銷或營業控管等角度出發,

者。美感教育的課程發生在教室,內容卻來自日常,計劃

雖然知識與專業兼具,但缺少了人文溫度,與一般觀眾距離

成員試著從食衣住行等俯拾即是的周遭事物及生活物件,開

較遙遠。有感於此,人間衛視的節目《創藝多腦河》找來藝

啟美的感受,傳遞「美感」即「生活」的觀念,點出「美」

術內涵豐富的黃子佼擔任主持人,每集專訪一位創意人,希

可以是引領學習的驅動力,由觀察、探索與實作跨越學科領

望以聊天搭橋,藉幽默鋪路,替觀眾打造讀懂藝術家與設計

域的界分,成為未來學習與自我學習的利器。例如來自澎湖

者大腦的方法,瞭解他們對藝術、設計的觀點與堅持,讓觀

西嶼國中的紀錄片《如果記憶有顏色》,老師帶著中學畢業

眾學會「欣賞」,不僅會看作品的表象跟標價,還能深入作

就得離鄉謀生的孩子們,手做一份由生活化成的記憶拼圖,

品的靈魂與性格;透過來賓這一路的波折分享,將經驗化成

希望遠行的遊子不要忘了家鄉。在這樣的過程中,引領孩子

故事,轉為有心進入這一行的名家箴言。節目自 2013 年至

(與觀者)思考家鄉之美何在,甚至更進一步──如何試圖

今已製播到第六季,經由一集集的故事累積,提供著台灣創

使美成為臺灣的特色、臺灣的幸福感來源。生活,決定了我

作者、無論資歷與類型,一個梳理創作歷程的機會,也讓觀

們的美感所在。以課為名,因為探索美感正於常規教育中實

眾能貼近閱覽台灣各路創作史,進而建立起屬於每個人、屬

踐,而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更是對生活敏銳度的培

於這塊土地的文化創意資料庫。

養,進而試著經歷「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 的過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自信心的養成。 Platform for Art and Design of the Year

40

41 064 065


玖樓 9floor

ADA 新銳建築獎

從共居生活看見不同的風景

發掘建築新銳的專注舞台

或許正因為都是離鄉而居的異鄉人,才能相偕打造出「玖

創設於 2012 年,由台北市建築世代會(ADA)發起的「ADA

樓 9floor」的面貌。「玖樓 9floor」的創業夥伴,來自全台

新銳建築獎」,是國內特別針對新生代建築師所設立的獎

各地,最初其實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居住問題,便從 Airbnb

項。ADA 建築世代會主要成員為新世代開發商,在思及除

的概念開始思考如何讓生活更有趣。許多人希望住處能擁

了主導開發土地建物的商業行為,還能如何為建築產業帶

有公共空間,但實際上租屋族的客廳利用率卻不高,大多

來更有願景、更有思想的方式,於是產生了設立獎項的初

年輕人租屋選擇受限,無法住在理想的空間裡,回到所謂

衷。希望鼓勵新生代優秀建築人才與作品獎項,藉此打造

的「家」,只能窩在房間滑手機或用電腦。沒有互動空間,

建築設計界、專業學術界的新銳建築交流場域,同步開啟

人跟人、人跟社區的關係是斷裂的。有見於此,以社群經

新生代建築師與企業合作的契機,使台灣建築美學與環境

營為主軸的創新租屋生活提案者「玖樓 9floor」,遂應運而

發展能走向網絡協力的友善型態。ADA 成立以來,不僅激

生,將老屋改建成共居、共食、共同工作的生活空間,透

發了國內企業對於台灣新銳建築人才的重視與關注,更讓

過社群建置、青銀共居實驗,期望突破、改變台灣對生活

許多在建築圈無法發聲的年輕世代,有機會透過自己的作

風格的想像,從共同生活中看見日常的多元,進而發現自

品,大聲說出自己的建築信念,展現挑戰建築專業傳統定

己的定位。他們認為,選擇怎麼「住」,等同決定了「如

義的勇氣。建築不只是蓋房子,更是文化實力的具體表現,

何生活」,希望陪著年輕人從「住」開始勇於跨出舒適圈,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相信,藉由提供新銳建築人舞台,更能

打開跨國界、跨世代的相互扶持交流,從彼此的生活經驗

孕育出屬於台灣的時代性建築作品。

中看見不同的風景;在疏離的都市,創造更多對話,讓每 個生活空間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43

42


年度藝文設計服務平台

《上下游副刊》

中華文化總會

讓土地與人的故事在此繁茂盛開

透過文化,讓世界更認識臺灣

對「上下游」團隊來說,世界就是無所不在的文學與藝術所

1967 年創立的中華文化總會(以下簡稱文總),是從事文

組成的;文藝,能了解人心與洞悉人性,是無分紙本時代或

化工作的非政府組織(NGO)。職在打開文化的各種可能

數位時代的。2016 年,於媒體工作多年的古碧玲,向創辦人

性,並推動臺灣與國際文化的連結。近年配合潮流變遷與

馮小非提議:在新聞之外,何不逆向操作副刊?畢竟新聞發

大眾習慣的改變,文總推動文化的策略也更見活潑。例如

掘真相,創造議題;副刊可以透過文藝滋潤人心,讓人們相信,

以《Fountain 新活水》雜誌探討重要文化議題,也架設新

美好生活是人所追求的價值。於是在《上下游新聞 & 市集》

活水網站推出深度專題,讓全世界的華文讀者,都可無國

創刊六年後,成立了《上下游副刊》。在紙本閱讀式微的當下,

界地一窺臺灣的文化現象。而為記錄臺灣傳統和創新技藝

上下游除了報導與評論之外,也期望將散佈各平台的星點微

中的專注身影,策劃尋訪隱身巷弄的地職人,以《匠人魂》

光,集聚在《上下游副刊》一起發光,更與文學書寫、藝術

短片記錄他們「一生懸命」的精神,作為無形文化的傳承

創作的好手們,共同耕耘一個屬於飲食、生態、農林漁牧的

備忘錄。也與動畫平台「臺灣吧 Taiwan Bar」合作,以新

文學、藝術版面。如同福樓拜對文學的定義:「文學就像爐

南向為主題,製作「黑皮東南飛」系列影片,介紹東協各

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而後傳給

國的面貌。凡此種種,都可見得文總這塊老字號招牌在「年

別人,以致為大家所共同擁有。」在資源極其有限的現況下,

輕化」上的轉型努力,也成功打破各領域之間的藩籬,展

《上下游副刊》闖出了一片清新好評,也獲得不少媒體同業

現整合跨界能量的自信。

與讀者的肯定。如一分新耕的沃土,各種與土地、人相關的 故事,藉著文字、攝影、影音等媒介,在此繁茂盛開。

45

Platform for Art and Design of the Year

44 066 06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